KR1f0003 古文孝經孔氏傳-漢-孔安國 (master)


[000-1a]
欽定四庫全書     經部六
 古文孝經孔氏傳    孝經類
  提要
    臣/等謹案古文孝經孔氏傳一卷舊本題漢
    孔安國傳日本信陽太宰純音據卷末乾隆
    丙申歙縣鮑廷博新刋跋稱其友汪翼滄附
    市舶至日本得于彼國之長﨑澳核其紀嵗
    干支乃康熙十一年所刋前有太宰純序稱
[000-1b]
    古書亡于中夏存于日本者頗多昔僧奝然
    適宋獻鄭注孝經一本今去其世七百餘年
    古書之散逸者亦不少而孔傳古文孝經全
    然尚存惟是經國人相傳之久不知歴幾人
    書冩是以文字訛謬魚魯不辨純既以數本
    校讐且旁及他書所引苟有足徴者莫不參
    考十更裘葛乃成定本其經文與宋人所謂
    古文者亦不全同今不敢從彼改此傳中間
[000-2a]
    有不成語雖疑其有悞然諸本皆同無所取
    正故姑傳疑以俟君子今文唐陸元朗嘗音
    之古文則否今因依陸氏音例並音經傳庶
    乎令讀者不誤其音云云考世傳海外之本
    别有所謂七經孟子考文者亦日本人所刋
    稱西條掌書記山井鼎輯東都講官物觀補
    遺中有古文孝經一卷亦云古文孔傳中華
    所不傳而其邦獨存又云其真偽不可辨末
[000-2b]
    學微賤不敢輒議云云則日本相傳原有是
    書非鮑氏新刋贋造此本核其文句與山井
    鼎等所考大抵相應惟山井鼎等稱每章題
    下有劉炫直解其字極細冩之與註文麤細
    弗類又有引及邢昺正義者為後人附録此
    本無之為少異耳其傳文雖證以論衡經典
    釋文唐㑹要所引亦頗相合然淺陋冗漫不
    類漢儒釋經之體併不類唐宋元以前人語
[000-3a]
    殆市舶流通頗得中國書籍有桀黠知文義
    者摭諸書所引孔傳影附為之以自誇圖籍
    之富歟考元王惲中堂事紀有曰中統二年
    高麗世子植來朝宴于中書省問曰傳聞汝
    邦有古文尚書及海外異書答曰與中國書
    不殊髙麗日本比鄰相接海東經典大概可
    知使果有之何以奝然不與鄭注並獻至今
    日而乃出足徴彼國之本出自宋元以後觀
[000-3b]
    山井鼎亦疑之則其事固可知矣特以海外
    秘文人所樂覩使不實見其書終不知所謂
    古文孝經孔傳不過如此轉為好古者之所
    惜故特録存之具列其始末如右乾隆四十
    六年九月恭校上
       總纂官臣/紀昀臣/陸錫熊臣/孫士毅
       總 校 官 臣/ 陸 費 墀
[000-4a]
古文孝經孔氏傳原序
先王之道莫大於孝仲尼之教莫先於孝自六經而下
無非孔氏遺書其有出孝經之右者乎何以言之天下
無有無父母之人故也孝經有二本其一河間王所得
十八章者謂之今文其一魯共王壞孔壁所得竹牒科
斗文二十二章者孔安國所為作傳謂之古文安國曰
今文十八章文字多誤又曰河間王所上雖多誤然以
先出之故諸國往往有之漢先帝發詔稱其辭者皆言
[000-4b]
傳曰其實今文孝經也由是觀之今文孝經之行也已
久矣古文者雖安國為之訓傳葢當時未之行也迨乎
漢季馬季長擬作忠經十八章傚今文孝經也鄭康成
注孝經亦其今文者也自是厥後今文孝經之行彌盛
而古文亦與之俱行至唐明皇親注孝經雖兼取孔鄭
二家之説然其經則用今文取其闕閨門章也於是古
文孝經遂廢不行至宋邢昺依明皇御注作正義然後
孝經唯御注本行于世鄭注遂亡古文孝經亦亡其傳
[000-5a]
文而僅存其經文宋人尊信孝經者莫若司馬温公然
特得古文本經而讀之耳不覩孔傳也自二程至朱熹
氏皆疑孝經以為後人所擬作朱子又妄改易本經篇
章著為經一章傳十四章且刪去其本文二百餘字孔
子曰信而好古若朱子者可謂拂矣自是以來學朱氏
者舉不信孝經塾師不以為教至令童子輩目弗見孝
經悲夫先王之道莫大於孝仲尼之教莫先於孝夫子
不曰乎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是以後世人主不讀書
[000-5b]
則已苟讀書者必自孝經始況下焉者乎今朱氏之徒
不讀孝經而學心法其不為浮屠之歸者㡬希夫古書
之亡于中夏而存于我日本者頗多宋歐陽子嘗作詩
稱逸書百篇今尚存昔僧奝然適宋獻鄭注孝經一本
於太宗司馬君實等得之大喜云今去其世七百有餘
年古書之散逸者亦不少而孔傳古文孝經全然尚存
于我日本豈不異哉予嘗試檢其書古人所引孔安國
孝經傳者及明皇御注之文邢昺以為依孔傳者畢有
[000-6a]
特有一二字不同耳得非傳寫之互訛乎先儒多疑孔
傳以為後人偽造者予獨以為非經曰身體髮膚受之
父母弗敢毁傷孝之始也諸家解皆以為孝子不得以
凡人事及過失毁傷其身體孔傳乃以為刑傷葢三代
之刑有劓刵及宫非傷身乎剕非傷體乎髠非傷髪乎
墨非傷膚乎以此觀之孔傳尤有所當也王仲任亦嘗
誦是經文而曰孝者怕入刑辟刻畫身體毁傷髪膚少
徳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合而觀之可以見古訓焉如
[000-6b]
從諸家説則忠臣赴君難者不避水火兵刄節婦有斷
髮截鼻者彼皆為不孝矣是説不通也余故曰孔傳者
安國所作無疑也或曰尚書之文竒古難讀安國傳之
其言甚簡孝經之文平易安國傳之乃不厭繁文何也
曰傳尚書者為學士大夫也故不盡其説使讀者思而
得之傳孝經者為凡人也故丁寧其言以告諭之此其
所以不同也嗚呼夫孝者百行之本萬善之先自天子
至庶人所不可以一日廢也夫孝不可以一日廢則孝
[000-7a]
經亦不可以一日廢也夫自朱氏之學行而孝經久廢
于世純/常慨焉幸孔壁古文孝經并與安國之傳存于
我日本者寧不知珍而寳之哉惟是經國人相傳之久
不知厯㡬人書寫是以文字訛謬魚魯不辨純/既以數
本校讐且旁及他書所引若釋氏所稱述苟有足徵者
莫不叅考十更裘葛乃成定本其經文與宋人所謂古
文者亦不全同今不敢從彼改此葢相承之異未必宋
本之是而我本之非也傳中間有不成語雖疑其有誤
[000-7b]
然諸本皆同無所取正故姑傳疑以俟君子今文唐陸
元朗嘗音之古文則否今因依陸氏音例並音經傳庶
乎令讀者不誤其音矣書成而欲刻之家塾則淺田思
孝出其槖裝以助費遂趣命工從事予未能為吾家孝
子且為孔氏忠臣云爾太宰純謹序
[000-8a]
古文孝經孔氏傳
               孔安國
孝經者何也孝者人之高行經常也自有天地人民以
來而孝道著矣上有明王則大化滂流充塞六合若其
無也則斯道滅息行下孟反滂普/光反塞先北反當吾先君孔子之世
周失其柄諸侯力争道徳既隠禮誼又廢至乃臣弑其
君子弑其父亂逆無紀莫之能正是以夫子每於閒居
而歎述古之孝道也弑施志反下/同閒音閑夫子敷先王之教於
[000-8b]
魯之洙泗門徒三千而達者七十有二也貫首弟子顔
囘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性也至孝之自然皆不待諭而
寤者也其餘則悱悱憤憤若存若亡敷芳無反洙音殊/泗音四有音又下
有二同騫起䖍反悱/芳匪反憤房粉反唯曽參躬行匹夫之孝而未達天
子諸侯以下揚名顯親之事因侍坐而諮問焉故夫子
告其誼於是曽子喟然知孝之為大也遂集而錄之名
曰孝經與五經竝行於世參所金反坐才/卧反喟苦位反逮乎六國學
校衰廢及秦始皇焚書坑儒孝經由是絶而不傳也逮/大
[000-9a]
計反又音代下同校户孝/反焚扶云反坑苦庚反至漢興建元之初河間王得
而獻之凡十八章文字多誤博士頗以教授後魯共王
使人壞夫子講堂於壁中石函得古文孝經二十二章
載在竹牒其長尺有二寸字科斗形共音恭壞音怪牒/徒協反長直亮反
魯三老孔子惠抱詣京師獻之天子天子使金馬門待
詔學士與博士羣儒從隸字寫之還子惠一通以一通
賜所幸侍中霍光光甚好之言為口實好呼報/反下同時王公
貴人咸神祕焉比於禁方天下競欲求學莫能得者毎
[000-9b]
使者至魯輒以人事請索或好事者募以錢帛用相問
遺魯吏有至帝都者無不齎持以為行路之資故古文
孝經初出於孔氏使色吏反索所/白反遺唯季反而今文十八章諸儒
各任意巧説分為數家之誼淺學者以當六經其大車
載不勝反云孔氏無古文孝經欲矇時人度其為説誣
亦甚矣數色主及勝音升/矇音蒙度待洛反吾愍其如此發憤精思為之
訓傳悉載本文萬有餘言朱以發經墨以起傳庶後學
者覩正誼之有在也思息嗣反傳直/戀反下皆同今中祕書皆以魯
[000-10a]
三老所獻古文為正河間王所上雖多誤然以先出之
故諸國往往有之漢先帝發詔稱其辭者皆言傳曰其
實今文孝經也上時/掌反昔吾逮從伏生論古文尚書誼時
學士㑹云出叔孫氏之門自道知孝經有師法其説移
風易俗莫善於樂謂為天子用樂省萬邦之風以知其
盛衰衰則移之以貞盛之教淫則移之以貞固之風皆
以樂聲知之知則移之故云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也省/息
井/反又師曠云吾驟歌南風多死聲楚必無功即其類也
[000-10b]
且曰庶民之愚安能識音而可以樂移之乎驟仕/救反當時
衆人僉以為善吾嫌其説迂然無以難之後推尋其意
殊不得爾也難乃/旦反子游為武城宰作絃歌以化民武城
之下邑而猶化之以樂故傳曰夫樂以闗山川之風以
曜徳於廣逺風徳以廣之風物以聽之修詩以詠之修
禮以節之又曰用之邦國焉用之鄉人焉此非唯天子
用樂明矣夫音扶下同風徳/福鳯反下風物同夫雲集而龍興虎嘯而風
起物之相感有自然者不可謂母也胡笳吟動馬蹀而
[000-11a]
悲黄老之彈嬰兒起舞庶民之愚愈於胡馬與嬰兒也
何為不可以樂化之母音無牒/徒協反經又云敬其父則子説
敬其君則臣説而説者以為各自敬其為君父之道臣
子乃説也余謂不然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雖不
父子不可以不子若君父不敬其為君父之道則臣子
便可以忿之邪此説不通矣吾為傳皆弗之從焉也子/説
臣説乃説竝音悦/忿芳吻反邪音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