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19 三正考-清-吳鼐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三正考卷二
            工部主事呉鼐撰
  邵公之誤
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 公羊傳何注曰河陽冬言狩
獲麟春言狩者蓋据魯變周之春以為冬去周之正而
行夏之時 趙氏汸曰以行夏之時説春秋蓋昉於此
然何氏固以建子為周之春但疑春不當言狩而妄為
[002-1b]
之辭
   鼐按狩者仲冬圍守取物之名周之孟春夏之
   仲冬也謂春不當言狩何耶經言春不言冬安
   得謂變周之春以為冬也吾不識所變者何春
   所去者何正所行者何時也
  河南之誤
伊川經説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爾 朱子
曰此以春字為夫子所加但魯史本謂之春秋則又似
[002-2a]
元有春字 趙氏汸曰假天時以立義此胡氏夏時冠
周月之所從出也
   鼐按程子之説以周為改月不改時魯史本書
   冬正月冬二月春三月而夫子改為春正月春
   二月春三月也如此則周本以寅卯辰為春與
   夏時同夫子反以子丑寅為春與夏時異也一
   誤於周之不改時再誤於孔子之改周時而後
   儒之紛紜糾葛從此起矣
[002-2b]
  武夷之誤
胡傳曰按左氏王周正月周人以建子為歳首則冬十
有一月是也前乎周者以丑為正其書始即位曰惟元
祀十有二月則知月不易也後乎周者以亥為正其書
始建國曰元年冬十月則知時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
矣乃以夏時冠周月何哉聖人語顔回以為邦則曰行
夏之時作春秋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此見諸行事之
騐也或曰非天子不議禮仲尼有聖德無其位而改正
[002-3a]
朔可乎曰有是言也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以夏時冠
月垂法後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自專也其㫖
微矣 楊龜山答胡康侯書曰正朔必自天子出改正
朔恐聖人不為也若謂以夏時冠月如定元年冬十月
隕霜殺菽若以夏時言之則十月隕霜乃其時也不足
為災異周十月乃夏之八月若以夏時冠月當曰秋十
月也鼐按言魯史原文/當為秋十月也正朔如建子丑是也用夏時月
不可謂改正朔 趙氏汸曰据胡氏所引商秦不改月
[002-3b]
為証是周亦未嘗改月據夏時冠周月是孔子始改時
又云仲尼無其位而改正朔則是正月亦皆孔子所改
其舛誤最甚葢由所見未明而欲含糊兩端故雖主周
正而又疑于時之不可改旣主夏時而亦疑于建子之
非春是以徒費心思而進退無據其悞在于兼取用夏
從周是欲兩可而不知理實不通 陳氏廷敬曰胡氏
引左氏王周正月之説而論之曰周人以建子為歲首
則冬十有一月是也是明以周正月之説為是謂冬十
[002-4a]
一月為周正月矣而又曰前乎周者書元祀十有二月
則知月不易也則是前乎周者未嘗改月至周始改其
歲首之月為正月也夫殷不改月而周始改月考之經
傳未有明文胡氏之意亦殆不謂然也其意若以謂建
子為嵗首耳然明引左氏王周正月之文矣而又斷以
為冬十有一月者不知胡氏之意進退何所據乎又曰
後乎周者時不易胡氏之意非遂謂漢不易時而周獨
易時也其意不過謂周不易時取漢以為證耳故下文
[002-4b]
曰建子非春亦明矣是胡氏不主改時之説也其又曰
乃以夏時冠周月何哉云者是胡氏亦知周果改十一
月為正月矣特未便以為春是周之正月乃夏之十一
月仍為夏正之冬也孔子作春秋取春之一字加於周
正月之上耳是胡氏之意也故下文又曰聖人語顔囘
以為邦則曰行夏之時作春秋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
此見諸行事之騐于是而胡氏之誤更有不可勝言者
矣夫周之月建子之月也建子非春胡氏自言之矣使
[002-5a]
周果不改時而孔子作春秋以建子非春之月強取春
之一字加於其上此乃天時所不受牧兒芸叟所聞而
怪笑者也曽謂孔子而為之乎行夏之時子有是言矣
假使周而果不改時也則建子之月儼然冬也冬則正
夏之時也夏之時曰冬孔子書之曰春是周本行夏之
時而孔子乃變夏之時矣行夏之時者果嘗若是乎假
使孔子之于春秋果寓行夏時之意而周果不改時也
則建子之月必將直書之曰冬使後之人猶得有所考
[002-5b]
而正焉曰周之不改時如此也以子月為正月如此也
其不若夏寅月之為正月如此也後之人由此考正而
行夏之時焉豈不甚明白矣乎而顧冬而書春曰吾欲
行夏之時寧有是理乎又其論曰以夏時冠月垂法後
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自專假使孔子果以夏
時冠月則亦何難以夏正紀事時可自專月獨不可自
專乎夫春夏秋冬之時自正至十二之月以為可改則
皆可改以為不可改則皆不可改也今改夏之冬為春
[002-6a]
曰將以垂法後世不改周之子月為十一月曰吾無其
位不敢自專無其位而改冬為春冬必不可為春也不
可為春者而悍然命之為春無其位者又敢自專如此
乎且使後之人何所取法乎而謂以此垂法後世者其
果何法之垂也書云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言
以歲月日之大小别王及卿士師尹之尊卑也今謂夫
子改時不改月是敢于其大而不敢于其小也聖人豈
有是乎至其謂夫子有聖德無其位而改正朔夫正者
[002-6b]
正月朔者月朔也如胡氏説則正月亦夫子所改矣吾
不知胡氏所謂正朔者果何所指也聖人之言語文章
皆具光明正大之心其語顔子則正告以為邦之事其
作春秋則直書以魯史之文亦何至如後儒支離剝割
之見巧為新意於其間哉 湯氏斌曰如胡氏之說周
改月不改時是雖以子月為歲首而四時之序猶夫夏
也以冬為春乃自孔子始以夏時冠周月非所以尊周
以仲冬為孟春豈可謂行夏之時乎不夏不周之間孔
[002-7a]
子何以自處焉春秋天子之事謂賞功討罪以明天
子之法使諸侯不敢悖天子大夫不敢悖諸侯非必變
易四時之序改本朝正朔而後為天子之事也胡氏以
為垂法後世吾恐法未可垂而先犯為下不倍之戒矣
且此亦空言耳安在其為見諸行事之騐乎
   鼐按胡氏之説同程子亦以周正本改月不改
   時冬正月魯史之舊文春字乃夫子之特筆也
   趙氏陳氏之說曲盡其情以子矛刺子盾不必
[002-7b]
   旁引博証以駁之也
朱子曰如胡傳之說周亦未嘗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
建寅之月為歲首月下所書之事却是周正建子月事
自是之後月與事常差兩月聖人制作不如是之紛更
煩擾錯亂無章也 文定以夏時冠周月以周正紀事
謂如公即位依舊是十一月只是孔子改作春正月某
便不敢信 湯氏玉翎曰胡氏謂春王正月本周之十
一月而夫子以夏時冠周月以周正紀事夫周十一月
[002-8a]
而曰正月是作史者之正月烏在其為王正月也曰王
正月而所紀者周十一月之事烏在其為周正紀事也
所紀周十一月之事而冠以春正月是以夏時夏月冠
周事烏在其為夏時冠周月也
   鼐按此駁胡氏之以周正為不改月不改時魯
   史本書冬十一月而夫子改為春正月也 或
   問駁胡傳者或駁其改月不改時或駁其時月
   皆不改不識胡氏之宗主何如也曰吾嘗考諸
[002-8b]
   他傳矣桓八年春正月己夘烝胡傳曰夏數得
   天百王所同商周改正巡狩烝享猶自夏焉然
   則司馬中冬教大閱獻禽以享烝所謂自夏而
   魯之烝祭在春正月見春秋用周正紀魯事也
   十四年秋八月乙亥嘗胡傳曰春秋紀事用周
   月而以八月嘗則不時也據此二傳則正月之
   烝為夏十一月八月之嘗為夏六月是胡氏之
   明以周正為改月也春王正月傳謂左氏王周
[002-9a]
   正月周人以建子為嵗首則冬十有一月是也
   言周正月建子即夏正之冬十有一月也與此
   二傳正相發明然胡氏旣以周正為改月矣又
   引元祀十二月而曰月不易又謂春秋天子之
   事故孔子改周之正朔則乂似乎周正本不改
   月而夫子改之也故以魯史本書冬十一月而
   夫子改為春正月之說亦歸胡氏其實胡氏之
   宗㫖則不爾也陳氏廷敬言之詳矣
[002-9b]
  九峯之誤
書蔡註曰三代雖正朔不同然皆以寅月起數葢朝覲
㑹同頒厯授時則以正朔行事至于紀月之數則皆以
寅為首也惟十有三年春漢孔氏以為建子之月四時
改易猶為無藝冬不可為春寒不可為煖不待辨而明

   鼐按此主不改時月之說辨已見前
  永嘉之誤
[002-10a]
陳氏傅良曰以夏時冠周月魯史也夫子修春秋每孟
月書時以見魯史毎正月書王以存周正葢尊周而罪
魯也 李氏㢘曰以東遷之後天子不協時月侯國不
奉正朔故魯改厯即十一月為春夫子因而書之以罪
魯之俶擾天紀其說無据 汪氏克寛曰謂周雖改月
數而不改夏時春秋四時之序皆魯厯所更然夫子之
時猶存告朔之餼羊則魯實承周之正朔未嘗改厯後
世所稱魯厯特因春秋而逆推之耳
[002-10b]
   鼐按陳永嘉之說謂周正建子本改月不改時
   魯史亦建子而時月皆改也春秋則因舊史而
   不革此葢惑於冬不可為春之說而歸其咎於
   魯也夏時冠周月之說至此愈出愈竒矣夫子
   行夏時之說不識魯史何以預知之
  四明之誤
程氏端學曰古者君喪嗣子踰年始即位改元必在所
建之歲首周王與諸侯即位亦當在十有一月何獨春
[002-11a]
秋在建寅即位乎及考唐志春秋時晉魯宋各自有厯
法當獻惠之世大抵皆用夏正由是知春秋時魯公不
奉周王正朔不於建子十一月即位而以建寅正月即
位故孔子因舊史而不革直書之以見當時之僭亂
   鼐按程四明之說謂周正建子本時月皆不改
   魯史則建寅而時月悉與周正異也春秋則因
   舊史而不革葢惑于胡氏前乎周後乎周俱不
   改時月而以孔子為改時王之正朔又為諸家
[002-11b]
   所排擊故遷就其辭而為此說也 四明辨周
   正幾至數千萬言而其宗㫖不過如此亦見其
   陋矣
  涇野之誤
呂氏柟曰春王正月者即夏之春正月耳周雖以冬十
一月為正朔也孔子修春秋則斷自春正月紀之故曰
行夏時也旣以夏正紀事則即位可書於此以開後事

[002-12a]
   鼐按此以魯史本從周正冬十一月為嵗首而
   孔子於每年截去子丑月移在前一年而以周
   之春正月為始也周之春正月即夏正建寅之
   月周本以此為第三月而夫子截去兩月以從
   夏正故曰行夏時也此葢惑於胡氏前乎此後
   乎此皆不改時月之說而又不欲以一春字虚
   加於子月之上故小變其法而為此說也抑不
   思周旣以冬十一月為嵗首則公即位亦當書
[002-12b]
   於十一月今乃以子月之即位者移于寅月而
   又以本年之子月丑月移於前一年月則愈移
   而愈前事則愈移而愈後殆所謂無稽之言也
   歟 夏時冠周月之說至永嘉而怪斯極矣行
   夏時之說至涇野而怪斯極矣
 
 
 三正考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