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14 春秋大事表-清-顧棟高 (master)


[01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
         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
  嘉禮表
 先王厚男女之别重繼嗣之原爰定昏禮為納采問
 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所以别嫌明微先徳後色垂
 萬世統至深逺也東遷而後禮教不修倫紀廢壊陳
 靈以君臣宣淫晉文以懐嬴薦寵衛宣有新臺之刺
[019-1b]
 齊襄有南山之行人道同於禽獸典禮棄若弁髦大
 亂極矣聖人憫焉是故詳其制於禮而嚴其律於春
 秋自古天子尊無與敵不行親迎之禮娶后則使卿
 逆上公監之而祭公以専行見譏劉夏以官師致䙝
 春秋志之謹名分窒亂源也十二公之違禮莫甚於
 莊宣莊公當親喪而主王姬娶仇女而躬納幣宣公
 倚齊得國結好圗昏即位未幾速行喪娶有人心者
 謂宜於此焉變矣内女為夫人者七其三不克終不
[019-2a]
 書歸餘皆有故而書鄫季姬之歸不書歸逮歸寧而
 反書歸譏在魯也紀叔姬以媵書宋共姬致三國之
 媵而亦書賢之也叔姬以孑身而全宗祀共姬待傅
 姆而蹈烈火秉禮守義皭然不滓庶幾周公之教猶
 有存焉故大書特書不一書以為勸也嗚呼昬禮有
 六而春秋書納幣逆女與夫人至従其重者書之也
 而或失之略或失之過失之略者輕妃偶而虞不終
 失之過者諂强鄰而羞宗廟聖人之為天下後世慮
[019-2b]
 豈不深切著明也哉輯春秋嘉禮表第十九
  王后
 孫氏覺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周十三王書逆王后
 者惟二非禮則書也
 吴氏澂曰祭公遂行逆后而紀姜遄歸京師其逆其
 歸兩從茍簡故書逆書歸劉夏以士逆后而齊之歸
 女無違於禮故書逆不書歸得禮者不書失禮然後
 書
[019-3a]
 
 
 
 
 
 
 
 
[019-3b]
 
 
 
 
 
  王姬
 霞峰華氏曰春秋惟兩書王姬而皆於莊公之篇則
 莊公之於齊非但不可主齊襄之婚其主齊桓之婚
[019-4a]
 亦未為無譏也但如王氏之説罪有大小故書之有
 詳略耳不然常事不書矣
 
 
 
 
 
 
[019-4b]
 
 
 
 
  逆夫人
 霞峰華氏曰納幣逆女夫人至三者昏禮之大節得
 禮則不書僖公襄公是也國惡諱不書昭公之娶孟
 子是也其餘失禮則書是故納幣不書莊公親如齊
[019-5a]
 納幣則書納幣使大夫不書文公喪未畢而公子遂
 納幣則書親迎不書公子翬公子遂叔孫僑如以大
 夫逆則書莊公雖親迎而娶仇女故亦書夫人至不
 悉書大夫以夫人至則書大夫逆而公中受亦書大
 夫宗婦覿不書莊公男女同贄則書凡書皆失禮者
 也書夫人至正也書入不宜入也書以不以者也婦
 者有姑之稱
桓三年公子九月齊侯送公㑹齊侯于夫人姜氏至莊二十二年
[019-6a]


[019-7a]
 
 
 
 
 
 
 
  内女
[019-7b]
 霞峰華氏曰内女適諸侯者七適大夫者四適諸侯
 書歸適大夫不書歸適諸侯書歸者紀伯姬杞伯姬
 宋伯姬是也鄫季姬之始歸不書歸歸寧而反書歸
 齊子叔姬郯伯姬杞叔姬之始歸亦不書歸而書來
 歸略其常而著其變也書紀伯姬以叔姬書也逆女
 逆伯姬也錄叔姬之歸不得不著伯姬之歸也書杞
 伯姬以伯姬之違禮而亟來書也書宋伯姬以三國
 之來媵書也歸寧不書而杞伯姬書來不當來也㑹
[019-8a]
 洮則書來朝其子則書來求婦則書罪伯姬也而所
 以致伯姬之越禮往來者以魯之卑之非是則杞不
 得安也歸寧而反不書而鄫季姬書歸不易歸也書
 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罪季姬也而所以
 致季姬之越禮而為㑹者以魯之止之非是則鄫不
 得歸也歸諸侯者七而逆女一書逆女使卿禮失之
 略也納幣一書致女一書納幣致女使卿禮失之過
 也適大夫者四書逆者三敵也譏公不當與大夫為
[019-8b]
 主也以大夫自逆則稱字以姑逆則稱婦也書來者
 一亟也兼髙固不當同來也以反馬則不當躬至以
 歸寧則不當並行也媵待年不書而紀叔姬歸書賢
 叔姬也外女媵不書而三國來媵書賢共姬也
[019-9a]


[019-10a]


[019-11a]


[019-12a]
 
 
 
 
 
 
 
 
[019-12b]
  已上内女適諸侯來歸者
[019-13a]
不君亦甚矣子逆婦是上/ 役乎下也    姬亟來亦非/禮也
  已上内女適大夫者
春秋譏不親迎論
春秋𨼆二年紀履繻來迎女公羊曰外逆女不書此何
以書譏始不親迎也史公於外戚世家云春秋譏不親
迎索𨼆引此𫝊文以為証後儒承其説因于莊之二十
四年公如齊逆女榖梁曰不正其親逆于齊也謂親迎
合禮不書以親迎讎人之女故書而桓三年公子翬如
[019-13b]
齊逆女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成十四年叔孫僑如
如齊逆女皆主不親迎之説是則公榖及史遷皆以為
諸侯當親迎千百年來無有異議矣程子獨辨之曰親
迎者迎於其所舘豈有委宗廟社稷而逺適他國以逆
婦者非唯諸侯即卿大夫亦然文王親迎于渭周國自
在渭旁未嘗出疆也况其時乃為公子未為國君其説
精當足正千古之繆文定主不親迎之說而又謂或迎
于其國或迎于境上彚纂譏其未有定見既曰迎于境
[019-14a]
上矣則未入境之先安得不以大夫逆之則三公子之
如齊迎女禮也既已合禮春秋何以書彚纂譏文定之
無定見而究未𤼵明所以書公子逆女之故則此案終
未結余懐此疑凡數年後乃因而斷之曰程子之説是
也公羊謂譏不親迎非春秋之旨史公所云蓋習見漢
世尊崇后家而援公羊以為説後儒遂以為定例過矣
翬與遂之書逆女也惡其寵逆黨結强援也僑如之書
逆女也惡其通國母擅國權也統觀前後經文而聖人
[019-14b]
之㫖自見與不親迎何涉乎何則翬以隠十一年弑君
而桓三年即為命卿而逆女遂以文十八年殺子赤而
踰年即冒國喪而逆女此為結援强大以求逭前日滔
天之惡僑如以成十四年逆女而十六年即與姜氏謀
逐季孟而出奔此為専擅國柄以預釀後日竊國之漸
比事觀之而書法之故瞭然矣至紀履繻之逆伯姬以
吾女遭人倫之變而特詳之亦初非以其不親迎也夫
逆女使命卿其常耳必以為譏不親迎假令婚于秦楚
[019-15a]
而為國君者將舎國事之重越千里踰時月以求婦乎
魯十二公之夫人若子氏若姒氏若歸氏均非若齊魯
之近也當日必以大夫迎之而春秋不悉書者此正所
謂常事不書也昭公娶于吴而魯之諸公未嘗涉吴境
此當使誰迎之乎夫春秋之書來逆者若莒慶若齊髙
固此則親迎矣而春秋書之者惡其以大夫伉諸侯而
莊宣二公以國君而自屈故特書之其意各有在亦初
不闗乎親迎與不親迎也自公羊為此説而史遷祖之
[019-15b]
後世遂成銕案之不可易雖知程子之説之為是而終
莫能撼多為依稀兩可之論㧞本塞源當自公羊始而
後是非之説乃定
 望溪方氏曰國君之禮異於公子士庶人卿逆而迎
 于境可也越禮而親迎非禮也使親迎為得禮則莊
 公如齊逆女當以為常事而不書矣
 
 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
[019-16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下
         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
  五禮源流口號
 余作春秋地形口號既竣意有未盡復取所輯五禮
 表中有鄙見及折衷前説處續成四十四首名曰春
 秋五禮源流口號凡厯代制作之典禮禮臣之引據
 與儒者之駁辨各列端緒附註其下貽諸學者用作
[019-16b]
 鼓吹俾知經經緯史具有本末欲達古今之禮者尤
 不可不通於春秋云
緯史經經昔典型樞機端在一麟經史從托始經垂教
尼父心傳燦日星一/
紀事自従周正朔為邦商榷夏殷模夏時冠月支離解
厯勘經文總不符二/
 周家改時改月春秋之春正月皆夏十一月也李氏/亷曰左氏以正月為建子漢唐諸儒皆以周孟春為
 建子之月至宋人始有改正朔不改時月之説故程/子以書春為假天時以立義則是十一月本非春聖
[019-17a]
 人虚立春字於正月之上以示行夏時之意胡氏因/之遂謂以夏時冠周月然考諸經文總無合處汪氏
 克寛曰時王之厯國史據以紀事若孔子於筆削之/始擅改周厯豈特無王又失事實何足以為聖人之
 經哉另有春/秋時令表
宣聖無非據事書不行即位自當初宋儒强解従誅削
漫謂尼山天自居三/
 隠公元年不書即位胡文定謂春秋首絀隠公以明/大法盖為其上無所承内不禀命也髙紫超氏曰
 春秋諸侯不禀命而無承者徧天下而孔子以本國/臣子首削隠公之即位以明王法非尊君父不敢斥
 言之義又謂文成襄昭哀五君皆書即位既誅首惡/此後可從末減隠何獨不幸以春秋之首君而當大
[019-17b]
 罰也至謂聖人作經直以天自處而於此乎何恤焉/則尤悖理之甚矣孔穎達据杜氏之説曰隠莊閔僖
 四君皆實不行即位之禮或讓而不為或痛而不忍/或亂而不得國史固無所書非行其禮而不書于文
 也謂孔子修經削之者本于賈服之徒宗之者始/于程子而其説暢于東萊文定据以作𫝊過矣
定無正月桓無王一字矜嚴凛若霜終是簡編脱誤處
强求義例總荒唐四/
 桓在位十八年凡十四年不書王榖梁曰桓無王也/元年書王胡氏謂以天道王法正桓公之罪二年書
 王正華督之罪十年書王謂天數之終十八年書王/謂正桓公之終其立説可謂鑿矣宣亦篡弑何以書
 王桓既無王而又以元二兩年書王為正桓公及宋/督之罪則春秋弑君之賊多矣前後年無不書王者
[019-18a]
 又將以何法正之耶至定公夲以六月戊辰即位是/年書春王三月晉人執宋仲幾歸于京師正二月無
 事可見故不書公榖乃以春王二字讀㫁謂聖人削/其正月以牽合定無正之義霞峰華氏曰正月非定
 之正月春秋無緣預責其罪經本連下三月為句公/榖自析而二之何與聖人事耶此等皆曲説不可従
 者/也
桓編兩嵗闕秋冬自是當年事適逢漫謂王誅乏天討
刪除造化亦何庸五/
 桓四年七年俱不書秋冬自是兩年之秋冬無事可/書故闕説者必謂賞以春夏刑以秋冬桓弑君而天
 討不加是有陽無隂嵗功不能成故特削之四年不/書則以天王之下聘七年不書則以榖鄧之來朝天
[019-18b]
 王與列國之諸侯俱無可望者果爾則桓十七年五/月公羊不書夏昭十年十二月三𫝊皆不書冬又將
 何説乎其尤/誕妄之甚矣
禘祫原來非二名六經𫝊記厯然明緯書創論分三五
從此諸家聚訟争六/
 孔穎達曰禘袷一也以其審諦昭穆謂之禘以其合/祀羣廟謂之祫商頌長𤼵大禘樂歌也而詳列𤣥王
 相土成湯禘之即祫明矣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説/出于緯書附合五年再殷祭之文以為僖公二年喪
 畢而祫明年而禘至八年而再禘秋七月禘于太廟/用致夫人是也唐明皇開元六年睿宗喪畢而祫明
 年而禘自是之後祫禘各自以年不相通數凡七祫/五禘至二十七年禘祫併在一嵗有司覺其非乃議
[019-19a]
 以為一禘一祫五年再殷宜通數而禘後置祫嵗數/逺近二説不同鄭𤣥用髙堂隆先三而後二徐邈先
 二後三而邈以為二禘相去為月六十中分三十置/一祫焉此最為得遂用其説由是一禘一祫在五年
 之間合于/再殷之義
漢唐王業起衡茅强慕黄虞擬禘郊劉祖帝堯曹祖舜
唐宗老子更堪嘲七/
 大𫝊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祭法有/虞夏禘黄帝殷周禘嚳之文唐趙伯循遂謂禘専祭
 始祖與始祖所自出而不兼羣廟之主與祫為二朱/子遵用其説不知趙何所據依其實漢晉以來馬鄭
 王服何范杜孔諸儒俱未嘗有此説也諸儒俱謂禘/兼羣廟之主如長𤼵之頌𤣥王并及相土成湯春秋
[019-19b]
 禘于太廟用致夫人惟其合祭羣公故夫人亦得致/豈有祭始祖與始祖所自出而夫人得與其列者乎
 禘禮自東周亡而已廢至東漢初緯書盛行張純遂/舉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説以告世祖因據以定禮
 初欲禘帝堯議者謂漢之王業功不緣堯乃止合已/毁未毁之主而祭于髙廟以髙帝為始祖則禘仍與
 祫不異曹魏文帝祖舜唐元宗天寳元年神仙之説/興乃建𤣥元皇帝廟先三日行朝獻禮次日朝饗太
 廟又次日有事南郊終唐世莫能改可嗤益甚則皆/拘泥祭法攀援傅㑹失之也萬季野云後世宗廟且
 無始祖又安有自出之祖宗神宗嘗曰禘者本以審/諦祖之所自出秦漢以來譜牒不明莫知所本則禘
 禮固可廢遂詔罷禘祀嗚呼禘禮復行于東漢而罷/于宋中間千有餘年皆矯誣之虚祀皆由祭法大𫝊
 漢儒雜以緯書之説侈談不根後世如鄭𤣥之徒好/為曲説以附益之以拘牽為復古以増多為致孝而
[019-20a]
 不知其無當於情實也先王之禮豈如是哉經之可/信者莫如中庸論語及春秋皆言禘而不言祫禘即
 祫也中庸明言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而下即云禘/嘗之禮春秋大書禘于太廟禘于莊公大事于太廟
 躋僖公禘之為合祭羣廟灼然無疑乃必謂追所自/出又謂堯與稷契同出于嚳此乃史遷據世本無稽
 之説耳詩書及孔孟其言稷契之/事屢矣豈嘗有一言及嚳者哉
魯僭王朝微不侔只行祈榖不行丘禘同大雩春秋筆
失禮之中失禮尤八/
 魯僭王禮凡三禘也郊也雩也然郊亦㣲不同王朝/有二郊迎日至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啓
 蟄之月則又祈穀于上帝魯無冬至大郊之事降殺/于天子所用者祈榖之郊而已諸侯祭山川皆得雩
[019-20b]
 魯僭王禮特書曰大雩以表其異于諸侯祭山川之/雩夫魯之僭乆矣聖人不敢無故斥言君父之過故
 皆因其尤甚者書之郊不及時則書過時則書僭用/日至則書或以凟書紀異書可已不已書雩以過龍
 見書旱甚書禘以莊公之廟書致夫人書蓋凡合禮/則不書也 黄楚望氏曰禘者殷諸侯之盛祭周公
 始定為不王不禘之法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故賜/魯以殷諸侯之盛禮郊大雩則平王之世恵公請之
 然郊止祈榖望止三猶/未敢盡同于王室也
别子従無祖至尊禮家持論炳朝暾魯如更有文王廟
百代烝嘗厯祖孫九/
 杜註孔疏以魯宋鄭衛四國俱有所出王之廟襄十/二年吴子夀夢卒臨于周廟注云周廟文王廟也昭
[019-21a]
 十九年鄭災子産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注云周廟/厲王廟也文二年逆祀𫝊宋祖帝乙鄭祖厲王注云
 宋為王者後得立先王帝乙廟而周制王子有功徳/者得廟祀所出之王魯以周公故得立文王廟鄭之
 桓武世有大勲故得立厲王廟又哀二年蒯聵禱云/敢昭告皇祖文王是衛亦以康叔故得立文王廟也
 其傅㑹左𫝊周廟之言極謬禮諸侯不得祖天子况/魯以伯禽為始封祖而周公留相王室故以周公之
 廟為太廟魯公之廟為世室並百世不毁若更立文/王廟則不毁之廟有三周有始祖后稷廟未聞更有
 帝嚳廟也豈非更/超天子而上之乎
告朔朝正係典常文公初廢漸淪亡春秋屬筆無窮意
魯論猶𫝊愛餼羊十/
[019-21b]
 文六年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十六年夏五月公四/不視朔周制天子常以季冬頒來嵗十二月之朔于
 諸侯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每月之朔則以特羊告廟/請而行之謂之告月亦曰告朔因以聴此月之政謂
 之視朔玉藻謂之聴朔其日又以禮祭于宗廟謂之/朝廟周禮謂之朝享其嵗首行之則謂之朝正告朔
 視朔聴朔朝廟朝享朝正二禮各有三名同曰行之/文公以閏非常月故缺不告但身至廟朝謁而已故
 曰猶朝于廟是幸其禮之不盡廢也至十六年書不/視朔是并未嘗朝廟汪氏曰春秋書此即聖人愛禮
 存羊之意公榖皆曰猶者可以已也/杜氏亦曰可止之辭大失春秋之旨
朝正闕祭匪今始在楚何煩特筆書屈辱蠻夷危已甚
乾侯同志失常居十一/
[019-22a]
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左𫝊釋不朝正于廟/也魯自文宣以後告朔朝廟久廢而朝正猶存以其
 為三始之正也然嵗首公之在齊晉多矣闕朝正之/禮亦不少矣獨于楚書之者公不奔天王之喪而乆
 留以俟楚子之𦵏屈辱已甚又季武子専國而取卞/公畏而幾不敢入已兆乾侯之漸故榖梁曰閔公閔
 其為楚所制公羊曰存之以係魯國臣民之/望也春秋書公在乾侯三皆于正月亦此意
致廟説宜從左氏榖梁立母最虚浮躬親主鬯由夫婦
[婺-矛+牙]也如何職獻酬十二/
 僖八年禘于太廟用致夫人左𫝊以為致哀姜榖梁/則曰立妾之辭也劉向曰夫人成風致之于太廟立
 以為夫人楊氏士勛曰若如左氏之説則哀姜元年/為齊所殺何為今日乃致之由是自胡𫝊以下彚纂
[019-22b]
 所徵引十四家皆從榖梁之説而其實非也木訥趙/氏曰先君已死子安有見母于廟之理不詰自屈髙
 紫超氏曰夫人指哀姜斷無可疑其不稱姓氏而止/稱夫人正與前書夫人氏之喪相照霞峰華氏曰致
 夫人乃致死者非致生者也若如劉向謂致成風于/太廟立以為夫人則經當言立夫人不當但言致夫
 人言致夫人語未竟也且于廟中行冊立之禮以子/而冊母古無其禮孫氏又謂以夫人之禮致成風于
 太廟使之與祭將為主婦而祭乎將以聲姜為主婦/而成風與助祭乎尤不可通矣愚案其遲至八年而
 後致者哀姜見討于方伯醜聲昭著實難入周公之/廟故僖公疑而不敢即行然業以夫人之禮葬之又
 似不得不行故遲至八年始行之此情/理之宜有者不必以楊氏之説為疑也
繼統繼嗣説縱横漢宋明來最不平春秋僖閔為昆弟
[019-23a]
三𫝊先加父子名十三/
 文二年大事于太廟躋僖公公羊曰譏逆祀也先禰/而後祖也何休註僖公以臣繼閔公猶子繼父故閔
 公于文公為祖榖梁曰先親而後祖也楊士勛疏親/謂僖公祖謂閔公左𫝊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杜註臣
 繼君猶子繼父胡安國𫝊曰兄弟不先君臣故三𫝊/同以閔公為祖以僖公父視閔公為禮徐氏乾學曰
 僖雖閔之庶兄而既承其統則降而為子矣閔雖文/之從父而既子乎僖則尊而為祖矣王侯之家臣子
 一例生可以諸父昆弟為臣則其死豈不可以諸父/昆弟為子閔公之薨僖公行三年之喪是子為父之
 服既服子之服豈不可正子之名三𫝊俱指閔僖為/父子有明証也又禮記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陳澔
 註云舜受天下于堯堯受之于嚳故堯授舜而舜受/終于文祖蘇氏謂即嚳廟也舜授禹禹受命于神宗
[019-23b]
 即堯廟也即是可以知虞不宗瞽/瞍而宗堯是舜亦以堯為父矣
父子君臣等大倫生為君父死稱親王公原不同黎庶
昭穆當從統緒伸十四/
 宋真宗咸平元年禮院言太祖廟宜稱皇伯有詔集/議張齊賢等曰天子絶旁期廟中安得有皇伯之稱
 為人後者為之子所以尊本祖而重正統也請自今/有事于太廟太祖室宜稱孝孫太宗室宜稱孝子徐
 氏乾學曰太宗以太祖為父常情鮮不驚駭揆以三/𫝊譏先禰後祖之義則張公實古之達禮者賈公彦
 疏周禮冡人掌公墓曰兄死弟及則以兄弟為昭穆/各為一世春秋之躋僖乃是升僖為昭以閔為穆世
 次亂故云逆祀若兄弟同居昭位第位次之逆以為/逆祀則以後羣公昭穆仍自不亂何得至定八年始
[019-24a]
 云順祀先公乎最得三𫝊之意孔穎達之説非也劉/氏敞曰生既為臣臣子一例若拘兄弟不相為後之
 説不繼所受國者而繼先君則是生以臣子事之死/以兄弟治之是為忘生背死髙氏閌曰既授以國則
 所𫝊者雖非子猶子道也𫝊之者雖非其父猶父道/也漢之恵文亦兄弟相繼而當時議者皆推文帝上
 繼髙祖而恵帝親受髙祖天下者反不得與昭穆之/正至光武當繼平帝又自以世次當為元帝後皆背
 經違禮而不可𫝊者也明之嘉靖非特不當考興獻/并不當考孝宗當考武宗此不易之論明儒已有言
 之/者
嬰齊為後本公羊帝室如何與頡頏昭穆自宜嚴世次
弟兄相繼溷倫常十五/
[019-24b]
 春秋成十五年仲嬰齊卒公羊傳曰為兄後也公孫/嬰齊曷為謂之仲嬰齊為人後者為之子也何休謂
 弟無後兄之義為亂昭穆之序失父子之親萬斯同/曰此必周世原有此禮故魯人因而行之孔子據實
 書之公羊亦仍其舊而𫝊之爾不然魯豈敢剏為此/禮而公羊亦豈鑿空妄説者乎且仲遂有弑君大惡
 若嬰齊後歸父仍稱弟而不稱子則固依然後仲遂/矣世徒泥兄弟不同昭穆之説不知古之有國有家
 者以承祧𫝊統為重原與士庶不同也崑山徐氏辨/之曰卿大夫之繼世即與天子諸侯不同蓋天下不
 可一日無天子國不可一日無君故以弟後兄可以/兄後弟可甚至以叔後侄亦可生既為之臣入繼則
 當為之服斬衰廟食則自當正祖禰之號故三𫝊同/以閔公為僖公之父為文公之祖胡氏安國謂兄弟
 不先君臣此定禮也大夫則不然以别子為祖亦不/能臣其宗族自當循昭穆一定之序如歸父無子則
[019-25a]
 當立嬰齊之子嬰齊又無子則當使為攝主以待嬰/齊之子之生非如天子諸侯之位不可虚懸以有待
 者季孫有疾命家臣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則以/告而立之女也則肥也可此卿大夫之庶子攝位以
 待宜立者之/生之証也
不疑大義重朝廷叱縛姦人聴不熒决獄端須經術士
公羊畢竟亂前經十六/
 漢昭帝始元五年有一男子自稱衛太子詣闕詔公/卿將軍雜識視至者莫敢𤼵言京兆尹雋不疑後到
 叱從吏收縛曰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春秋/是之遂送詔獄天子與大將軍光聞而嘉之曰公卿
 大臣當用經術士明于大誼不疑所据乃公羊之説/春秋哀公三年晉趙鞅納蒯聵公羊𫝊曰不以父命
[019-25b]
 廢王父命案不疑之㫁則是也而公羊之説則非也/以春秋謂衛輒為當立非冉有子貢之疑而問則夫
 子之意幾不/白于後世矣
尹氏公羊譏世卿春秋大義炳然明後人更説鍾巫主
强索新竒異義生十七/
 隠三年夏四月辛夘尹氏卒左氏經文為君氏卒謂/是隠公之母聲子此全無義理公羊謂是周之太師
 尹氏世執朝權為周階亂因其告喪以氏書者譏世/卿非禮為後鑒也立義極精髙紫超謂與昭二十三
 年尹氏立王子朝照應其説是已明季氏本更謂是/魯之大夫即隠公囚于鄭之尹氏與尹氏歸而立其
 主者据此則尹氏是羇旅之臣入隠公之世僅一/見無甚闗係如何便書于冊恐只是好新之病
[019-26a]
鄫為莒滅事宜真異姓承祧説好新果爾尼山親斷獄
不宜入莒出鄫人十八/
 襄六年莒人滅鄫文定取公榖之説曰非滅也立異/姓耳其説與左氏不同霞峰華氏曰莒人滅鄫取鄫
 之始末左氏備書于冊公榖之説不知何據公羊曰/取後于莒榖梁曰立異姓以蒞祭祀果如此則罪在
 鄫不在莒謀不自莒出與黄歇吕不韋之事不同聖/人不正鄫之罪以為寵愛妾立異姓以亾宗祀之戒
 而顧以滅鄫之罪加之未嘗與謀之莒用法可謂倒/置矣趙氏匡亦謂鄫果如此經當如梁亾之類而書
 鄫亡不得言莒滅季氏本謂滅人國與自殄厥世其/事不同其詞亦當有異聖人豈肯含糊不明使人難
 曉/
[019-26b]
子緣母貴肇公羊千載椒房釀咎殃丁傅並稱帝太后
怨生王葬禍深長十九/
 隠元年公羊𫝊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漢哀帝欲追/尊祖母傅太后及母丁姬詔曰春秋之義母以子貴
 其尊恭皇太后為帝太太后丁姬為帝太后稱號與/王太后並後哀帝崩王莽秉政修舊怨時丁𫝊已前
 卒迺𤼵冡開槨户周棘其處禍最慘酷趙氏匡謂公/羊于經外妄生此文遂令漢朝引以為證首亂大法
 信/矣
  自第二首起至第十九首止共十八首論春秋吉
  禮
[019-27a]
天王宴樂喪中蚤納幣親喪魯不疑天子諸侯俱廢絶
只留士禮後人師二十/
 儀禮載士喪禮三篇而無天子諸侯喪禮孟子亦曰/諸侯之禮吾未之學滕文公欲行三年之喪而至父
 兄百官譁然則知天子諸侯喪禮已廢絶于春秋時/乆矣觀宣元年公子遂如齊納幣而昭十五年𫝊景
 王有三年之喪而宴樂已早以天王之貴秉禮之國/僴然無所顧忌其他抑又可知惡其害已而去其籍
 不待戰國時為然也今所𫝊士喪禮以孔子與七十/子講明而切究之故能𫝊其餘王公之禮則不可得
 而考散見于顧命與康王之誥者皆殘/闕無首尾杞宋無徵豈獨夏殷之禮哉
元凱登朝倡短喪一時議出駭猖狂由來註左先差誤
[019-27b]
經術旋為倫紀殃二十一/
 昭十二年晉侯享諸侯子産相鄭伯請免喪而後聴/命杜註云時簡公未葬明既𦵏則為免喪也昭十五
 年穆后崩王既葬除喪叔向曰三年之喪雖貴遂服/杜云天子諸侯除喪當在卒哭今王既葬而除故譏
 其不遂杜以卒哭與葬相去非逺同在一月也隠元/年歸賵𫝊弔生不及哀註云諸侯已上既葬則衰麻
 除無哭位諒闇終喪孔穎達曰既葬除喪惟杜有此/説晉泰始十年武元楊皇后崩既葬詔議太子宜終
 服否預言天子諸侯之喪不同士庶既葬除服諒闇/以居心喪終制問所據依預厯引左𫝊以證且曰書
 不云髙宗服喪三年而云諒閽三年此釋服心喪之/文也叔向譏景王不譏其除喪而譏其宴樂已早明
 既葬應除而違諒闇之節也議上太子遂除衰麻諒/闇終制于時内外多恠駭謂其違禮以合時預令博
[019-28a]
 士殷暢博採典籍為之證據夫預以一代儒宗至為/短喪之議解經之誤至于如此豈非孟子所為生心
 害政/者哉
列侯曽不葬天王求賻求金轍迹忙從此冠裳成倒置
歸脤錫命紊皇綱二十二/
 平恵定靈四王志崩不志葬赴告及魯而魯不㑹致/令天家喪事乏用求賻求金王固可哀而魯之無王
 亦甚矣而王之于魯也仲子則歸賵桓公則錫命僖/公則㑹𦵏一再不已尚方之賜貴及寵妾爵命之頒
 奬及簒弑甚至靈王之崩列侯不遣一介奔喪而相/率乆留踰年以俟楚子之葬君臣上下顛倒已甚
喪中更築王姬舘弁冕衰麻兩不宜一綫未忘周禮在
[019-28b]
于郊不許接恩私二十三/
 莊元年春築王姬之舘于外杜氏曰公時在諒閽慮/齊侯當親迎不忍便以禮接于廟故築舘于外以迎
 王姬以為庶幾可以自安/榖梁子以為得變之正
聲姜卒後毁泉臺總為蛇妖祓禍災若説郎臺郊野外
中宫何事惹嫌猜二十四/
 文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如先君之數秋八月辛未/聲姜薨毁泉臺孔疏云蛇自宫出而毁其臺則臺在
 宫内人見從宫而出毁宫并毁其臺也案如此則泉/宫當為聲姜所居如東宫西宫之屬在魯宫闑之内
 因蛇出而聲姜薨遂謂蛇有妖其穴當在臺下故毁/宫并毁臺劉氏敞謂迷民以怪如臧文仲之祀爰居
[019-29a]
 信矣公羊謂即莊公所築之郎臺未成為郎臺既成/為泉臺胡𫝊及諸儒遂謂文公暴先祖之過夫郎地
 在今兖州府魚臺縣去曲阜幾二百里為魯邊境安/有二百里外見蛇妖而國人疑以為母夫人之祟無
 此情理當從左氏/公羊之説非也
文公出絳柩如牛篝火狐鳴原軫謀假托先君行號令
左公妙筆亂人眸二十五/
 僖三十三年將殯晉文公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/卜偃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左
 公于殽之役𤼵端書此此原軫預探秦謀假托先君/以號令其衆也自秦背晉與鄭盟子犯先軫輩憤憤
 不平乆矣又聞秦將襲鄭視晉蔑如刻欲出師邀擊/而恐國中諸大夫有未報秦施之疑故于柩出絳時
[019-29b]
 假神道設教使卜偃𫝊宣以惑衆此陳勝之/故智也左公却不説破故至今千載無人曉
  自第二十首起至二十五首止共六首論春秋凶
  禮
盟㑹初矜特與參屢盟長亂亦何堪霸功既出諸侯一
收拾殘黎得枕酣二十六/
 盟㑹例有三兩君相見曰特三以上為參霸者主其/㑹為主特與參多在隠桓之世霸統未興諸侯自擅
 屢盟數㑹旋相背棄兵革交争無所底止有霸者主/盟而諸侯始聴命于一無復有特㑹參㑹特盟參盟
 而兵革亦少息矣先儒謂/聖人不得已而與桓文
[019-30a]
昭定中間霸統絶㑹盟仍復似初年四時之序成功退
世運従兹又變遷二十七/
 自昭十三年晉昭公合十四國之諸侯于平丘晉之/主盟止于此至昭二十五年為黄父之㑹以謀王室
 而諸侯不至僅合大夫以謀之天下自此無霸二十/六年公㑹齊侯盟于鄟陵始復為參盟參盟自齊桓
 以來未之有蓋自莊十三年北杏至此凡一百六十/五年參盟始再見于經自是之後諸侯復特相㑹大
 夫且特相㑹而季孫意如㑹晉荀躒于適厯朋比逐/君之賊矣馴至陳氏簒齊六卿分晉春秋所以變而
 為戰/國也
汶陽歸自袁婁後桓世何嘗返魯田手劒登壇誇大耳
[019-30b]
史遷漫信豈誠然二十八/
 莊十三年公㑹齊侯盟于柯公羊𫝊曰莊公登壇曹/子手劒而從之管仲曰君將何求曰願請汶陽之田
 桓公許之案成二年鞌之戰及齊國佐盟于袁婁齊/人始歸汶陽之田八年晉又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
 歸之于齊至定十年夾谷之㑹復來歸經文所載甚/明齊桓魯荘之世不聞有歸田事曹子刼盟公羊特
 作誇大語耳榖梁作曹劌史遷又作曹沫列之刺客/𫝊殊少着實據左𫝊曹劌論戰係節制之師必不作
 匹夫之勇此蓋公羊齊人口授相𫝊漫以汶陽歸田/事移之此日耳趙氏匡謂桓公未嘗侵魯地及盟後
 又未嘗歸魯田孫氏覺亦/謂事迹既妄不可以訓
蔑盟不日惡渝盟柯㑹旋稱信始成一貶一褒同義例
[019-31a]
妄生穿鑿致紛争二十九/
 柯之盟公榖皆以不日為信考隠元年公及邾儀父/盟于蔑莊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蔇穀梁皆曰其盟
 渝也至扈與葵丘桓盟亦有書日者則又遷就其説/或以為危之或以為美之何前後之相矛盾若此朱
 子謂以日月為褒貶穿鑿/得全無義理者此類是也
滕杞降同伯子號時王貶黜渺難踪試看子産争承日
鄭國幾從男賦供三十/
 桓二年滕子來朝杜預從榖梁説以為時王所黜胡/氏安國謂如是則春秋不作矣獨其謂孔子貶滕之
 朝桓更不可通豈有併其後世子孫盡削之耶趙氏/匡謂當喪未君滕凡四次來朝皆書子豈其值朝魯
[019-31b]
 偏有喪事程子謂後臣屬于楚滕在春秋又從無屬/楚之事其説皆不可通獨程氏沙隨謂當時諸侯多
 自貶以省貢賦朱子極取之而引昭十三年平丘之/盟子産争承以為證此最顯然者然李氏亷又謂諸
 侯降爵惟滕薛杞滕薛可云自貶杞于莊二十七年/稱伯僖二十七年稱子文十二年稱伯至襄二十九
 年又稱子則前説又難通而欲更取時王黜陟之説/愚謂此因貢賦一時之盈絀以為升降無可疑也杞
 于僖二十七年來朝僖怒其禮簡是秋使公子遂入/杞襄二十九年來盟是時晉平公為杞之甥率諸侯
 城杞且使魯歸杞田杞蓋挾晉之勢從簡禮以要魯/魯史俱不沒其實書之曰子以後終春秋並稱伯此
 又情事之顯然者若云時王黜陟不應倐升倐/降進退無常若是則自貶之説信不可易也
紀本侯封更不疑隠編闕略啓支辭漢家增飾褒封例
[019-32a]
外戚恩私國柄移三十一/
 桓二年紀侯來朝紀本是侯爵緣隠二年書紀子伯/莒子盟于密是闕文程子曰當書紀侯某伯莒子盟
 于密何休註公羊遂謂紀本是子爵因天子將娶于/紀故封之百里以廣孝敬榖梁註亦謂時王所進爵
 由是後世遂啓光寵外家之漸班固外戚恩澤侯表/序有云后父據春秋褒紀之義應劭云王者不取于
 小國天子將納后于紀先褒子爵為侯漢世立后先/進其父為大司馬大將軍封邑侯恩澤之濫自此始
 則皆不知紀子伯之為闕文/而誤創褒紀之説誤之也
㑹稷澶淵特筆書宣尼深意顯然攄全經即事明褒貶
不用深文蠧簡餘三十二/
[019-32b]
 桓二年書㑹于稷以成宋亂襄三十年書㑹于澶淵/為宋災故此春秋一經之特筆未子謂春秋大義數
 十炳如日星此類是也餘皆據事直書而義自見更/有闕文如紀子伯莒子盟于密之類當直㫁為紀侯
 不用/曲説
朝聘往來禮所宜春秋以力定崇卑襄昭旅見朝荆楚
滕薛從無報聘時三十三/
 大戴記朝事篇載諸侯相朝之禮齊等之國往來報/施其常也春秋之世以小弱朝强大故魯之所如者
 齊晉至襄昭之末且旅見而朝于楚而三國未嘗朝/魯也魯之所受朝者滕四杞邾各七曹小邾各五郯
 子二薛紀榖鄧鄫郜蕭/叔各一魯皆未嘗報聘
[019-33a]
宋虢尋盟華裔併桓文事業一朝更從今禮義冠裳國
僕僕南征向楚廷三十四/
 襄二十七年宋之盟晉楚之從交相見虢之盟以舊/書加于牲上而已自是魯鄭諸國皆旅見于楚送楚
 子之葬賀章華之臺以天子之禮事之而楚靈遂獨/主盟合十三國諸侯于申滅賴滅陳滅蔡兵終未嘗
 弭/
向戌為成説弭兵意従休養息紛争終成和議秦丞相
隳却金湯萬里城三十五/
 自向戌弭兵之後晉偃然弛備霸業遂隳楚遷陳蔡/許道房申于荆吞滅列國春秋之局從此大變以講
[019-33b]
 好息民為辭後/來秦檜祖此
同盟本出周典禮壇祀方明自昔年同志尊王同外楚
紛紛均未是真詮三十六/
 春秋書同盟十有六齊二晉十四説者棼如亂絲杜/預言服異胡文定言惡反覆止齊陳氏臨川吳氏皆
 謂同者衆詞或者又謂覇業未盛伯業既衰則書同/盟惟劉原父引殷見曰同諸侯覲于天子天子為壇
 祀方明是為方岳同盟之禮齊桓懼天下諸侯有弗/同故假此禮以號召諸侯同盟自是當日載書之辭
 故葵丘之盟曰凡我同盟之人其有不書同者亦當/日自不行同盟之禮而非聖人許之而書同更非惡
 之而書同也若如諸儒之説則以為惡其反覆而書/同又以為許其同欲而書同是後世舞文亂法之所
[019-34a]
 為聖人書/法不如是
  自第二十六首起至三十六首止共十一首論春
  秋賔禮
蒐狩第云譏不時宣尼載筆有深思特書大蒐同王制
昭定中間柄倒持三十七/
 蒐狩合禮不書非時非地及越禮則書昭定二公書/大蒐四以用天子大蒐之禮也大蒐大閲凡王所舉
 皆曰大不書公是時政在三家公不/得専國雖公自行而不書以志變也
出境専行係閫司其餘遂事有深譏匡衡妬媢因經義
[019-34b]
不許陳湯斬郅支三十八/
 春秋凡書遂者皆惡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/紀莊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
 宋公盟皆惡其専擅無人臣之禮漢陳湯甘延夀出/使外國矯制𤼵兵斬郅支單于匡衡謂其為國生事
 幸不加誅不宜復加爵土先/儒謂得春秋譏遂事之法
齊襄滅紀志兼并九世之讐最不情一自公羊生異義
空教漢武黷邉兵三十九/
 莊四年紀侯大去其國蓋齊襄公滅之也齊之欲吞/紀乆矣自桓之五年齊鄭如紀以至莊元年三年凡
 闗紀之存亡者一一備書至是不書出奔而書大去/蓋聖人憫之也公羊則謂為襄公諱襄公之九世祖
[019-35a]
 哀公烹乎周紀侯譛之以其能復逺祖之讐故為之/諱至漢武帝太初年欲遂困胡下詔曰昔齊襄公復
 九世之讐春秋大之遂至兵連不解殫財喪/師流血千里公羊一言之流毒至于如此
  自三十七首起至三十九首止共三首論春秋軍
  禮
常事婚姻例不書親迎納幣義何居强鄰壓逼甘卑屈
仇女親喪總蔑如四十/
 納幣親迎昏禮之大節春秋合禮則不書僖公襄公/是也大惡諱則亦不書昭公之娶孟子是也其餘失
 禮則書納幣使大夫不書文公喪未畢而公子遂納/幣則書親迎不書莊公娶仇女則亦書莊公書納幣
[019-35b]
 娶仇女而又親納幣失禮之中又失禮也其餘桓文/宣成四君之書逆皆譏其不親迎左氏以卿逆為合
 禮失/之矣
仇女為婚亂紀常丹楹刻桷媚閨房小君覿幣殊恩寵
終使身罹艷婦殃四十一/
 莊公忘其父而娶仇女冒親喪而躬納幣二年之間/三至齊廷盟于防遇于榖盟于扈其未至也如齊觀
 社以炫其車服丹楹刻桷以誇其富盛親逆而不與/俱入既至而覿見有加于此見夫人之伉莊公之卑
 異日通慶父弑二君之禍兆矣春秋自莊二十二年/髙傒盟防至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詳書凡十
 四事以志履/霜堅冰之戒
[019-36a]
髙固來迎子叔姬以臣相伉躐尊卑為因簒弑求援立
屈體成婚更不辭四十二/
 宣五年秋齊髙固來迎子叔姬左𫝊是年公如齊髙/固使齊侯止公請叔姬焉至秋而來逆魯宣以不義
 得國倚齊自固連昏于齊之/大夫而不以為耻卑屈甚矣
逆女須親禮典明僑如翬遂著譏評委捐社稷躬迎婦
説本伊川義更精四十三/
 隠三年紀裂繻來迎女公羊云外逆女不書此何以/書譏始不親迎也太史公外戚𫝊云春秋譏不親迎
 索隠引此𫝊文為証而桓三年公子翬宣元年公子/遂成十四年公孫僑如之如齊逆女皆譏其以大夫
[019-36b]
 逆自公榖至史遷皆主其説幾成鐡案矣程子獨非/之曰親迎者迎于其所舘豈有委宗廟社稷而逺適
 他國以迎婦者文王親迎于渭自在周境内未嘗出/疆况文王當日乃為公子未為國君其言極是有理
 彚纂從其説故于此三年之傳凡主榖梁譏不親迎/者皆刪但不别解春秋所以書逆女之故終是未有
 定見愚㫁之曰公羊之説非也逆女無不以大夫迎/者紀履緰來逆女乃因吾女伯姬之遭變而特詳其
 事如宋伯姬之書公孫夀來納幣非譏其以大夫逆/也翬遂譏其寵任簒弑僑如譏其通國母而擅權義
 在翬遂與僑如而不在逆女必謂譏其以大夫逆則/如晉之取女于齊楚之取女于晉俱隔二三千里之
 逺而必責國君之親往乎其理亦不可通/矣故必先破公羊之説而後是非乃定
  自四十首起至四十三首止共四首論春秋嘉禮
[019-37a]
膝下授經讀左氏老來仍復手殘編廢興典禮千秋訟
端緒須從箇裏研四十四/
 余年十一嵗時膝下受讀左/氏全本迄今五十二年矣
  附厯法口號一首
厯法精明肇太初從前悠繆總紛如春秋連月書頻食
漢代初年尚有諸
 春秋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朔連食二十四年七月/八月朔連食厯家推算無連月頻食法西厯則謂日
 食之後越五月越六月皆能再食是一年兩食者或/有之連月而食則㫁無是也是時周厯法已不准致
[019-37b]
 有此誤武王定厯至此已及六百年後王無能更正/至漢武帝用司馬遷等言造太初厯厯法始精密以
 前厯紀廢壊自周末厯秦及漢初日食及置閏俱錯/繆秦置閏多在嵗終恒書後九月漢髙帝三年及文
 帝前三年俱于十月晦十一月晦頻食皆/是厯法未更正之故也詳見天文表叙後
 
 
 
 
 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