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14 春秋大事表-清-顧棟高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四
         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
昭公名稠/
[003-2a]


[003-3a]


[003-4a]


[003-5a]


[003-6a]


[003-7a]


[003-8a]


[003-9a]


[003-10a]


[003-11a]


[003-12a]


[003-13a]


[003-14a]


[003-15a]


[003-16a]


[003-17a]


[003-18a]


[003-19a]


[003-20a]


[003-21a]


[003-22a]


[003-23a]


[003-24a]


[003-25a]


[003-26a]


[003-27a]


[003-28a]


[003-29a]


[003-30a]


[003-31a]


[003-32a]


[003-33a]


[003-34a]


[003-35a]


[003-36a]


[003-37a]


[003-38a]


[003-39a]


[003-40a]


[003-41a]


[003-42a]


[003-43a]


[003-44a]


[003-45a]


[003-46a]


[003-47a]


[003-48a]


[003-49a]


[003-50a]


[003-51a]


[003-52a]


[003-53a]


[003-54a]


[003-55a]


[003-56a]


[003-57a]


[003-58a]


[003-59a]


[003-60a]


[003-61a]


[003-62a]


[003-63a]


[003-64a]


[003-65a]


[003-66a]


[003-67a]


[003-68a]


[003-69a]


[003-70a]


[003-71a]


[003-72a]


[003-73a]


[003-74a]


[003-75a]


[003-76a]


[003-77a]


[003-78a]


[003-79a]


[003-80a]


[003-81a]


[003-82a]


[003-83a]


[003-84a]


[003-85a]


[003-86a]


[003-87a]


[003-88a]


[003-89a]


[003-90a]


[003-91a]


[003-92a]


[003-93a]


[003-94a]


[003-95a]


[003-96a]


[003-97a]


[003-98a]
 
 
 
 
 
 
 
 
[003-98b]
附春秋通經閏數
哀十五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十四年閏二月相去凡二
十三月
 見續經左傳十五年閏月衛渾良夫與太子入舍于/孔氏之外圃上冇冬及齊平知為閏十二月
哀十四年閏二月逆數至十年閏五月相去凡四十六

哀十年閏五月逆數至七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月
哀七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五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二十
[003-99a]
五月
 見經冬閏月/𦵏齊景公
哀五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二年閏十一月相去凡三十
八月
哀二年閏十一月逆數至定十四年閏十二月相去凡
三十六月
定十四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十二年閏十一月相去凡
二十六月
[003-99b]
定十二年閏十一月逆數至十年閏六月相去凡三十

定十年閏六月逆數至八年閏二月相去凡二十九月
定八年閏二月逆數至四年閏十月相去凡四十一月
定四年閏十月逆數至二年閏五月相去凡三十月
定二年閏五月逆數至昭三十年閏五月相去凡四十
九月
昭三十年閏五月逆數至二十八年閏五月相去凡二
[003-100a]
十五月
昭二十八年閏五月逆數至二十五年閏十二月相去
凡三十月
昭二十五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二十二年閏十二月相
去凡三十七月
 見傳閏月取前城上有十/二月則知閏在十二月也
昭二十二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二十年閏八月相去凡
二十九月
[003-100b]
 見傳閏月戊辰殺宣姜上/有八月則知閏在八月也
昭二十年閏八月逆數至十八年閏正月相去凡三十
二月
昭十八年閏正月逆數至十五年閏九月相去凡二十
九月
昭十五年閏九月逆數至十二年閏正月相去凡四十
五月
昭十二年閏正月逆數至十年閏五月相去凡二十一
[003-101a]

昭十年閏五月逆數至六年閏七月相去凡四十七月
昭六年閏七月逆數至四年閏四月相去凡二十八月
昭四年閏四月逆數至元年閏十月相去凡三十一月
昭元年閏十月逆數至襄二十九年閏八月相去凡三
十九月
襄二十九年閏八月逆數至二十七年兩閏杜因左傳
辰在申再失閏之文頓置兩閏十一月二十九年閏八
[003-101b]
月距二十七年之後閏十一月相去凡二十二月
襄二十七年之前閏十一月距二十六年閏十二月相
去凡十二月
襄二十六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二十四年閏三月相去
凡三十四月
襄二十四年閏三月逆數至二十一年閏八月相去凡
三十二月
襄二十一年閏八月逆數至十九年閏九月相去凡二
[003-102a]
十四月
襄十九年閏九月逆數至十六年閏十月相去凡三十
六月
襄十六年閏十月逆數至十三年閏八月相去凡三十
九月
襄十三年閏八月逆數至十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
三月
襄十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七年閏十月相去凡三十九
[003-102b]

襄七年閏十月逆數至五年閏四月相去凡三十一月
襄五年閏四月逆數至二年閏四月相去凡三十七月
襄二年閏四月逆數至成十七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二
十九月
 見傳閏月乙夘晦欒書中行偃殺胥/童上有十二月則知閏在十二月也
成十七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十四年閏七月相去凡四
十二月
[003-103a]
成十四年閏七月逆數至十二年閏五月相去凡二十
七月
成十二年閏五月逆數至九年閏十一月相去凡三十
一月
 見傳冬十一月城中城長厯推此/年閏十一月杜以為此閏月城之
成九年閏十一月逆數至七年閏八月相去凡二十八

成七年閏八月逆數至四年閏七月相去凡三十八月
[003-103b]
成四年閏七月逆數至元年閏三月相去凡四十一月
成元年閏三月逆數至宣十五年閏十一月相去凡四
十一月
宣十五年閏十一月逆數至十二年閏五月相去凡四
十三月
宣十二年閏五月逆數至十年閏五月相去凡二十五

宣十年閏五月逆數至六年閏五月相去凡四十九月
[003-104a]
宣六年閏五月逆數至二年閏五月相去凡四十九月
宣二年閏五月逆數至文十六年閏五月相去凡四十
九月
文十六年閏五月逆數至十二年閏十一月相去凡四
十三月
文十二年閏十一月逆數至九年閏七月相去凡四十
一月
文九年閏七月逆數至六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二
[003-104b]

 見經閏月不告/朔猶朝于廟
文六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四年閏三月相去凡三十四

文四年閏三月逆數至二年閏正月相去凡二十七月
文二年閏正月逆數至元年閏三月相去凡十一月
 見傳于是閏/三月非禮也
文元年閏三月逆數至僖三十年閏九月相去凡四十
[003-105a]
三月
僖三十年閏九月逆數至二十五年閏十二月相去凡
五十八月
僖二十五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二十四年閏四月相去
凡二十月
僖二十四年閏四月逆數至二十年閏二月相去凡五
十一月
僖二十年閏二月逆數至十七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二
[003-105b]
十七月
僖十七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十二年閏二月相去凡七
十一月
僖十二年閏二月逆數至九年閏七月相去凡三十二

僖九年閏七月逆數至七年閏十一月相去凡二十一

 見傳閏月/恵王崩
[003-106a]
僖七年閏十一月逆數至五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二十
四月
僖五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元年閏十一月相去凡五十

僖元年閏十一月逆數至閔二年閏五月相去凡十九月
閔二年閏五月逆數至莊三十二年閏三月相去凡二
十七月
莊三十二年閏三月逆數至三十年閏二月相去凡二
[003-106b]
十六月
莊三十年閏二月逆數至二十八年閏三月相去凡二
十四月
莊二十八年閏三月逆數至二十四年閏七月相去凡
四十五月
莊二十四年閏七月逆數至二十年閏十二月相去凡
四十四月
莊二十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十七年閏六月相去凡四
[003-107a]
十三月
莊十七年閏六月逆數至十四年閏五月相去凡三十
八月
莊十四年閏五月逆數至十一年閏三月相去凡三十
九月
莊十一年閏三月逆數至九年閏八月相去凡二十月
莊九年閏八月逆數至七年閏四月相去凡二十九月
莊七年閏四月逆數至四年閏四月相去凡三十七月
[003-107b]
莊四年閏四月逆數至元年閏十月相去凡三十一月
莊元年閏十月逆數至桓十六年閏六月相去凡四十
一月
桓十六年閏六月逆數至十三年閏正月相去凡四十
二月
桓十三年閏正月逆數至十一年閏正月相去凡二十
五月
桓十一年閏正月逆數至七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
[003-108a]
八月
桓七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四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
七月
桓四年閏十二月逆數至元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
七月
桓元年閏十二月逆數至隠九年閏十月相去凡三十
九月
隠九年閏十月逆數至七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二十三
[003-108b]

隠七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五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二十
五月
隠五年閏十二月逆數至二年閏十二月相去凡三十
七月
  案自隠元年至哀十六年孔子卒止通計二百四
  十四年論常厯法當有九十閏今據經傳月日推
  校得八十七閏杜註于襄二十七年頓置兩閏十
[003-109a]
  一月以應天正合來凡八十九閏通計少一閏
  又左傳襄九年十二月下有閏月戊寅濟于隂阪
  侵鄭杜註謂此年不得有閏月當是門五日之譌
  除此不筭外通計表内閏月見經者二見傳者七
  凡長厯失不置閏今增置者三桓四年閏十二月
  莊二十年閏十二月成十二年閏五月長厯錯置
  閏今削去者一莊二十九年閏二月其置閏稍有
  後先今改正者五僖八年閏十一月今改九年閏
[003-109b]
  七月文八年閏七月今移在九年昭元年閏十二
  月今改閏十月八年閏八月今改十年閏五月哀
  五年閏十月今作閏十二月皆據經傳上下月日
  㕘校不敢曲為遷就餘悉同長厯
附春秋經傳朔數晦數
隠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不書朔/史失之
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
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書日官失之/長厯庚午朔
[003-110a]
莊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書日與朔官失/之長厯癸未朔
莊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
莊二十六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
莊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
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
僖十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不書朔/官失之
僖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不書日與朔官失/之長厯壬子朔
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不書朔/官失之
[003-110b]
文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既
宣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不書朔/官失之
宣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不書朔/官失之
宣十七年六月癸夘日有食之不書朔/官失之
成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
成十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
襄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
襄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不書朔/官失之
[003-111a]
襄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
襄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
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
襄二十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
襄二十四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旣
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
襄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
昭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
[003-111b]
昭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
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
昭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
昭二十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
昭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
昭三十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
定五年春王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
定十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
[003-112a]
定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
哀十四年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續/經
  巳上春秋所書日食三十七惟宣八年七月甲子
  杜以為月三十日餘皆朔日無論經書不書
僖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傳/
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傳/
僖十五年九月己夘晦震夷伯之廟經三是月/之 十日
僖十六年夏五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經/
[003-112b]
僖二十二年己巳朔宋楚戰于泓經/
僖二十四年三月己丑晦公宫火傳十是月之/二 九日
文元年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傳/
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晉楚戰于鄢陵經十是月之/二 九日
成十七年閏十二月乙夘晦欒書中行偃殺胥童傳月/是
 之三/十日
成十八年正月甲申晦齊侯使士華免殺國佐于内宫
之朝傳十是月之/二 九日
[003-113a]
成十八年二月乙酉朔晉悼公即位于朝傳/
襄十八年冬十月丙寅晦齊師夜遁傳三是月/之 十日
十一月丁夘朔入平隂傳/
襄十九年夏五月壬辰晦齊靈公卒傳十是月之/二 九日
襄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鄭伯賞入陳之功傳/
襄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趙孟傳/
昭元年十二月甲辰朔趙孟烝于温傳/
昭十二年冬十月壬申朔周原輿人逐原伯絞傳/
[003-113b]
昭二十年六月丁巳晦衛侯與北宫喜盟傳三是月/之 十日
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國人傳/
昭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寅朔二師圍郊傳/
昭二十三年秋七月戊辰晦吴楚戰于雞父傳二是月/之 十九
 日/
  已上除日食外其餘經傳書朔者凡十三經二傳
  十一書晦者凡九經二傳七
  案公榖二傳説晦朔多難信公羊于僖十六年春
[003-114a]
  正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云何以不日晦也是非
  晦而謂之晦又云朔有事則書晦雖有事不書因
  于僖十五年九月己夘晦震夷伯之廟成十六年
  六月甲午晦晉楚戰于鄢陵俱云晦㝠也是實晦
  而謂之非晦何休又云非卓佹之事無取乎言晦
  朔若趡盟奚戰是也謂桓十七年二月丙午及邾
  婁儀父盟于趡春秋說以丙午為二月晦五月丙
  午及齊師戰于奚春秋説以丙午為五月朔今案
[003-114b]
  二月無丙午丙午是三月初四日五月丙午是月
  之初五日公羊何氏言朔晦者俱謬穀梁于僖十
  五年己夘晦震夷伯之廟亦云晦㝠同公羊于成
  十六年甲午晦鄢城之戰又云遇晦曰晦同左氏
  俱無憑凖故朔閏表不錄二傳
  趙氏匡曰公榖于僖十五年己夘晦震夷伯之廟
  並云晦㝠也據十六年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成十
  六年甲午晦晉楚戰于鄢陵並書晦朔則知此言
[003-115a]
  晦者亦晦朔之晦爾古史之體應合書日而遇晦
  朔必書之以為厯數之證穀梁于成十六年傳云
  事遇晦書晦何得於此獨名晦㝠乎
 
 
 
 
 
[003-115b]
 
 
 
 
 
 
 
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四
[003-116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大事表卷三
         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
  長歴拾遺表
 余既輯春秋朔閏表懼後人不之信因命施生龍淵
 就註疏中採出杜氏長歴凡百餘條都為一卷嗚呼
 長歴一書意當唐初孔氏頴達世猶存今已不可得
 見獨其吉光片羽流傳于㫁楮殘墨之間學者得因
[003-116b]
 是以攷見當時之日月誠不可不寳愛而珍惜之也
 余嘗觀其前後歎杜氏用心精細千年來未有及者
 顧余嘗疑之僖九年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邱甲子
 晉侯佹諸卒杜云甲子九月十一日戊辰十五日也
 如此則九月當為甲寅朔經有七月乙酉伯姬卒乙
 酉先甲寅二十九日其年有閏七月無疑杜長歴于
 八年十一月置閏則是年七月安得有乙酉乎據傳
 七年冬閏月恵王崩既七年有閏足知八年無閏此
[003-117a]
 杜置閏之一失也昭元年十一月己酉楚子麇卒杜
 云己酉十二月六日經傳皆言十一月月誤是年傳
 十二月晉既烝趙孟適南陽甲辰朔烝于温杜云甲
 辰十二月朔晉烝當在甲辰之前傳言十二月月誤
 不知是年當閏十月而長歴誤作閏十二月故反疑
 經傳為誤己酉實十一月五日而甲辰為來年正月
 朔由晉用夏正本十一月事故傳繋之今年耳此杜
 置閏之再失也昭九年四月陳災傳曰火出而火陳
[003-117b]
 杜長歴以為八年不應有閏而悮置閏八月故四月
 得火見今考上下傳文八年實無閏如八年有閏則
 九年二月安得有庚申十年五月安得有庚辰是閏
 在十年五月以後明矣周之四月夏正二月昏弧中
 旦建星中則夜半時大火得見東南不必前有閏月
 此杜置閏之三失也僖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晉侯及
 秦伯戰于韓傳在九月明是晉用夏正故經傳互異
 而杜以為従赴以傳之壬戌為九月十三日以經之
[003-118a]
 壬戌為十一月十四日傳紀晉事往往與經先後兩
 月凡經書春者傳皆在前年之冬豈得盡以為従赴
 此由不知經従周正傳従夏正誤混為一致令時日
 違錯此又杜之四失也夫日月之差譌其小小者耳
 而聖人之書法其宏綱大指未必不係于是是可不
 為鄭重而推究之歟以杜氏之精細猶不免差繆若
 此恨不能起先生于九原而為之指正其闕失也雖
 然杜氏迄今二千年其長歴之存于今者千百之十
[003-118b]
 一耳然即此十一求之以考見當時之日月先生有
 知應引為繼起之有人則余小子曷敢多讓謹就此
 百餘條内其標明日月者推明是月為某朔以余所
 推合之其不同者既具論如右其同者識明一同字
 與閏朔表相表裏俾學者知今日之推求非無根據
 而先生之長歴㡬如碎鼎之復完晉唐以來不獲睹
 之書至此復燦然大明于世好古之士有不歎為千
 年法物一旦復出矣乎輯春秋長歴拾遺表第三
[003-119a]


[003-120a]


[003-121a]


[003-122a]


[003-123a]


[003-124a]


[003-125a]


[003-126a]


[003-127a]


[003-128a]


[003-129a]


[003-130a]


[003-131a]


[003-132a]


[003-133a]


[003-134a]


[003-135a]


[003-136a]


[003-137a]


[003-138a]


[003-139a]


[003-140a]


[003-141a]


[003-142a]


[003-143a]


[003-144a]


[003-145a]


[003-146a]


[003-147a]


[003-148a]


[003-149a]


[003-150a]


[003-151a]


[003-152a]
 
 
 
 
 
 
 
附錄長歴及大衍歴置閏同異趙東山先生原本/
[003-152b]
 長歴置閏       大衍歴置閏
[003-153a]


[003-154a]


[003-155a]


[003-156a]


[003-157a]


[003-158a]


[003-159a]


[003-160a]


[003-161a]


[003-162a]


[003-163a]


[003-164a]


[003-165a]


[003-166a]


[003-167a]


[003-168a]


[003-169a]


[003-170a]


[003-171a]


[003-172a]


[003-173a]


[003-174a]


[003-175a]


[003-176a]


[003-177a]


[003-178a]


[003-179a]


[003-180a]


[003-181a]


[003-182a]
 
 
 
 
 
 
 
 
[003-182b]
 
 
  合朔議曰大衍歴視長歴朔每差一月亦有差二
  月者其日月得失本非所以釋經也
趙東山氏曰以長歴考春秋日月失三十六日朔三晦
二日食不入限者四頻月食者二大衍歴失一百二十
六日朔三日食不入限十七先一月者六先二月者二
先三月者一先五月者一後一月者六閏月一頻月食
[003-183a]
者二葢杜氏據左傳屢譏周歴失閏所以長歴前却閏
月求與春秋相符故所失少大衍歴自以三十二月閏
率追算不計與經文合否故所失多又曰長歴視大衍
歴少六閏自隠二年至宣十年三失閏自宣末年至春
秋之冬復三失閏果若是則四時寒暑皆當反易不止
以申為戌而巳恐周歴雖差未必如是之繆按經傳有
曠數年不書日者前後屢見之長歴于此既無所據豈
能無失至言頓置兩閏以應天正則臆决尤甚并及大
[003-183b]
衍歴者所以見周歴置閏無凖致日月不與天合也
 今按隠二年至宣十年長歴比大衍歴止少二閏宣
 末年至春秋之終止少一閏通計少三閏又言頓置
 兩閏之謬按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
 左傳曰辰在申司歴過也再失閏矣明年春經文即
 書無冰若不頓置兩閏則明年春正月乃是戌月係
 夏之九月安得以無冰為災而書乎欲以左傳求合
 經文不得不如此不得以杜為臆决也
[003-184a]
梅定九氏曰閏月之說大旨不出兩端其一謂無中氣
為閏月此據左氏舉正于中為説乃歴家之法也其一
謂古閏月俱在嵗終此據左氏歸餘于終為説乃經學
家之詁也葢古今歴法原自不同推步之理踵事加密
故自今日言歴則以無中氣置閏為安而論春秋閏月
則以歸餘之說為長何則治春秋者當主經文今考本
經書閏月俱在年終此其據矣
 按此但據文六年閏月不告月及哀五年閏月𦵏齊
[003-184b]
 景公俱在嵗終十二月而為言耳昭二十年閏八月
 戊辰殺宣姜文元年閏三月其餘傳文閏在中間者
 甚多不得謂春秋閏月都是歸餘于終也
定九氏又曰交食之説有宜知者二端其一古者只用
平朔平朔者一大月一小月相間故漢晉史志往往有
日食不在朔而在朔之二日或晦日者唐李淳風麟徳
歴始用定朔至一行大衍歴又發明之始有四大三小
之月而食必在朔此是一層道理其一自北齊張子信
[003-185a]
積候合食加時立入氣加減唐宣明歴本之立氣刻時
三差至今遵用即授時歴之時差及東西南北差也前
二說其根在天葢以日纒有盈縮月離有遲疾天上行
度應有之差天下所同也後一說其根在地葢以日髙
月卑正相掩時中間尚有空隙人所居地面不同而所
見虧復之時刻與食分之淺深隨處各異謂之視差非
天上行度有殊而生于人之目一方所獨也古疎今密
大概可見
[003-185b]
新唐書律歴志大衍合朔議曰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
十四殷歴魯歴先一日者十三後一日者三周歴先一
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偽可知矣莊公三十年九
月庚午朔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公五年三月
辛亥朔當以盈縮遲疾為定朔殷歴雖合適然耳非正
也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十四年三月
己丑朔文公元年五月辛酉朔十一年三月甲申晦襄
公十九年五月壬辰晦昭公元年十二月甲辰朔二十
[003-186a]
年二月己丑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戊辰晦皆
與周歴合其所記多周齊晉事葢周王所頒齊晉用之
僖公十五年九月己夘晦十六年正月戊申朔成公十
六年六月甲午晦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十一月丁
夘朔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與
殷歴魯歴合比非合食故仲尼因循時史而所記多宋
魯事與齊晉不同可知矣昭公十二年十月壬申朔原
與人逐原伯絞與魯歴周歴皆差一日此邱明即其所
[003-186b]
聞書之也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朔宋楚戰于泓
周殷魯歴皆先一日楚人所赴也昭公二十年六月丁
巳晦衛侯與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國人三歴皆
先二日衛人所赴也此則列國之歴不可以一術齊矣
而長歴日子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欲以求合故閏月
相距近則十餘月逺或七十餘月此杜預所甚謬也夫
合朔先天則經書日食以糾之中氣後天則傳書南至
以明之其在晦二日則原乎定朔以得之列國之歴或
[003-187a]
殊則稽于六家之術以知之此四者皆治歴之大端而
預所未曉故也
附元史歴志所推春秋日食三十七事
 隠公三年辛酉嵗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
  杜預云不書日史官失之公羊云日食或言朔或
  不言朔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失之前
  者朔在前也失之後者朔在後也穀梁云言日不
  言朔食晦日也姜岌校春秋日食云是嵗二月己
[003-187b]
  亥朔無巳巳似失一閏三月己巳朔去交分入食
  限大衍與姜岌合今授時歴推之是嵗三月己巳
  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六千六百三十一
  入食限
 桓公三年壬申嵗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
  姜岌以為是嵗七月癸亥朔無壬辰亦失閏其八
  月壬辰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與姜岌合以今歴
  推之是嵗八月壬辰朔加時在晝食六分一十四
[003-188a]
  秒
 桓公十七年丙戌嵗冬十月朔日有食之
  左氏云不書日史官失之大衍推得在十一月交
  分入食限失閏也以今歴推之是嵗十一月加時
  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八千五百六十入食限
 莊公十八年乙巳嵗春王三月日有食之
  穀梁云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大衍推是嵗五月
  朔交分入食限三月不應食以今歴推之是嵗三
[003-188b]
  月朔不入食限五月壬子朔加時在晝交分入食
  限葢誤五為三
 莊公二十五年壬子嵗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
  大衍推之七月辛未朔交分入食限以今歴推之
  是嵗七月辛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七日四百
  八十九入食限失閏也
 莊公二十六年癸丑嵗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
  之
[003-189a]
  今歴推之是嵗十二月癸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十
  四日三千五百五十一入食限
 莊公三十年丁巳嵗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嵗十月庚午朔加時在晝去交分十
  四日四千六百九十六入食限失閏也大衍同
 僖公五年丙寅嵗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元史缺/此一年
 僖公十二年癸酉嵗春王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
  姜氏云三月朔交不應食在誤條其五月庚午朔
[003-189b]
  去交分入食限大衍同今歴推之是嵗五月庚午
  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一百九十二
  入食限葢誤五為三
 僖公十五年丙子嵗夏五月日有食之
  左氏云不書朔與日史官失之也大衍推四月癸
  丑朔去交分入食限差一閏今歴推之是嵗四月
  癸丑朔交分一日一千三百一十六入食限
 文公元年乙未嵗二月癸亥日有食之
[003-190a]
  姜氏云二月甲午朔無癸亥三月癸亥朔入食限
  大衍亦以為然今歴推之是嵗三月癸亥朔加時
  在晝去交分三十六日五千九百十七分入食限
  失閏也
 文公十五年己酉嵗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嵗六月辛丑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
  六日四千四百七十三分入食限
 宣公八年庚申嵗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
[003-190b]
  杜預以七月甲子晦食姜氏云十月甲子朔食大
  衍同今歴推之是嵗十月甲子朔加時在晝食九
  分八十一秒葢十誤為七
 宣公十年壬戌嵗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丙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九
  百六十八分入食限
 宣公十七年己巳嵗六月癸夘日有食之
  姜氏云六月甲辰朔不應食大衍云是年五月在
[003-191a]
  交限六月甲辰朔交分已過食限葢誤今歴推之
  是嵗五月乙亥朔入食限六月甲辰朔泛交二日
  巳過食限大衍為是
 成公十六年丙辰嵗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嵗六月丙寅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
  十六日九千八百三十五分入食限
 成公十七年丁亥嵗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
  姜氏云十二月戊子朔無丁巳似失閏大衍于十
[003-191b]
  一月丁巳朔交分入食限今歴推之是嵗十一月
  丁巳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二千八百九十七
  分入食限與大衍同
 襄公十四年壬寅嵗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嵗二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
  日一千三百九十三入食限也
 襄公十五年癸夘嵗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
  姜氏云七月丁巳朔食失閏也大衍同今歴推之
[003-192a]
  是嵗七月丁巳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三
  千三百九十四分入食限
 襄公二十年戊申嵗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嵗十月丙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
  日七千六百分入食限
 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嵗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庚戌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
  千六百八十二分入食限
[003-192b]
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
  姜氏云比月而食宜在誤條大衍亦以為然今歴
  推之十月巳過交限不應頻食姜說為是
 襄公二十三年辛亥嵗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癸酉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
  五千七百三分入食限
 襄公二十四年壬子嵗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
  今歴推之是月甲子朔加時在晝日食九分六秒
[003-193a]
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
  漢志董仲舒以為比食又既大衍云不應頻食在
  誤條今歴推之立分不叶不應食大衍說是
 襄公二十七年乙夘嵗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
  之
  姜氏云十一月乙亥朔交分入限應食大衍同今
  歴推之是嵗十一月乙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初日
  八百二十五分入食限
[003-193b]
 昭公七年丙寅嵗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甲辰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七日
  二百九十八分入食限
 昭公十五年甲戌嵗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
  大衍推五月丁巳朔食失一閏今歴推之是嵗五
  月丁巳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九千五百六十
  七分入食限
 昭公十七年丙子嵗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
[003-194a]
  姜氏云六月乙巳朔交分不叶不應食當誤大衍
  云當在九月朔六月不應食姜氏是也今歴推之
  是嵗九月甲戌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七千
  六百五十分入食限
 昭公二十一年庚辰歲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壬午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
  八千七百九十四分入食限
 昭公二十二年辛巳嵗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
[003-194b]
  今歴推之是月癸酉朔交分十四日一千八百入
  食限杜預以長歴推之當為癸夘非是
 昭公二十四年癸未嵗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
  三千八百三十九分入食限
 昭公三十一年庚寅嵗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辛亥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
  六千一百二十八分入食限
[003-195a]
 定公五年丙申嵗春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三月辛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
  百三十四分入食限
 定公十二年癸夘嵗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嵗十月丙寅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
  日二千六百二十二分入食限葢失一閏
 定公十五年丙午嵗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庚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
[003-195b]
  千六百八十五分入食限
 哀公十四年庚申嵗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
  今歴推之是月庚申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
  九千二百一分入食限
右春秋所載三十有七事以授時歴推之惟襄公二十
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
葢自有歴以來無比月而食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
朔經或不書日不書朔公羊穀梁以為食晦二者非左
[003-196a]
氏以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間或差一月二月者蓋古
厯疎濶置閏失當之弊姜岌一行已有定說孔子作書
但因時厯以書非大義所關故不必致詳也
 
 
 
 
 
[003-196b]
 
 
 
 
 
 
 
 春秋大事表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