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07 三傳折諸-清-張尚瑗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左傳折諸卷一  興國縣知縣張尚瑗 撰
 隱公
惠公元妃孟子
傳之法先經以始事凡未有經而先紀其事者不一而
足乃先之最先在隱公元年之前者則聲子為惠繼室
武姜為鄭武妃以及衛莊公娶莊姜晉穆侯生成師在
隱之攝段之奔共州吁弑桓桓叔簒晉其前或二十餘
年或三十四十年不如是則無由知其事之始也後經
[003-1b]
以終義斯事已畢而更紀其餘者亦不一而足乃後之
更後不特獲麟絶筆續經又終并哀公適越數十年之
後而曰趙襄子惎知伯韓魏反而滅之可直接威烈王
命三晉為諸侯之縁起不如是無由究其義之終也此
左氏傳之大概也
生而有文在其手
左傳為編年之祖史紀漢書為紀傳之祖二十一史受
[003-2a]
命之帝皆言符瑞妃后則如紫光照室翠蓋䕃寢歴代
常有有文在手聲子母儀魯國之祥也手文曰友季氏
以之得姓曰虞唐叔以之受封魯自桓莊十一公更逮
悼公以下皆聲子之裔符瑞之書有自來矣丘明摭舊
史作傳無庸後儒他議
是以隱公立而奉之
此與公羊平國而反之桓意議符合蓋隱公之孝友誠
矣祗以翬請弑桓時不能立誅翬而授國身罹弑禍仁
有餘而知不足諸儒聚訟繁興榖梁成父之惡已非篤
[003-2b]
論胡康侯更謂不承國于先君尤為悖謬君子正其誼
而不能必世變之所極魯有軌宋有馮使天下之為善
者懼子臧子札超然免于闔閭負芻之害齊公子元辭
商人曰爾不可使多蓄憾亦同此慮然則春秋託始隱
公亦為其誠可白于萬世與王室之宜臼被廢而致東
遷兩相映發司馬温公通鑑續左傳為之其稽古録起
于共和歸政宣王中興聖賢之垂教意深逺矣
[003-3a]
王周正月
劉知㡬史通書元年春王正月者年則魯君之年月則
周王之月自注考諸書紀年始達此義自古説春秋者
皆妄為解説按知幾此二語可謂要言不煩故引解經
之書借以釋傳而附列數家之可采者于後

陳止齋春秋後傳曰魯謂之春秋者其書法以四時冠
月也以夏時冠周月非周之舊典也西周之史言時皆
夏時也言月皆周月也言時皆夏時于周官見之季春
[003-3b]
出火非周三月季秋納火非周九月仲夏斬隂木非周
五月仲冬斬陽木非周十一月言月皆周月于書見之
康誥三月召誥二月不言夏洛誥十二月不言春多方
五月畢命六月不言秋伊訓十有二月不言冬未有以
夏時冠周月者也以夏時冠周月則魯史也夫子修春
秋每孟月書時以見魯史每正月書王以存周正蓋尊
周而罪魯也
[003-4a]

呂大圭春秋或問莊六年公父定叔出奔衛使以十月
入曰良月也就盈數也以十月為盈數則知其為夏十
月也隱三年夏四月取麥秋取禾正指夏之四月僖五
年卜偃言九月十月之交正指夏之九月十月又觀僖
五年正月朔日南至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
食之固是用周正紀事左氏所據蓋雜以諸國之史而
非一史杜預引汲冢書晉曲沃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
魯隱之元年正月其紀年篇皆用夏正建寅之月豈左
[003-4b]
氏所傳亦此等書耶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梓慎
曰火見于夏為三月于商為四月于周為五月論夏商
周正朔之異而王周建子之月益信而有徴矣

張以寜作春王正月考引朱子晚年論定謂周禮有正
嵗正月則周實是改作春正月諸儒冬不可為春之論
以此折之又曰夫子周之臣子决不改周朔後漢書陳
[003-5a]
寵傳冬至之節陽氣始萌天以為正周以為春則周固
以子為春為正魯史奉正朔而書之夫子修春秋亦因
舊文而書之耳愚按志道立論只為以夏正月為春則
于惠公薨之年必截去十一十二兩月以入隱之元年
移去年所書十一十二月之事以為來年正二月之事
每年皆差兩月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一一舉失其實
然觀司馬公通鑑自秦莊襄始皇迨漢高惠文景諸帝
皆書建亥之月于前續建寅之月于後自武帝太始元
年始定夏正夫子從周正而以十一十二兩月事實書
[003-5b]
之于前嵗之末亦如通鑑于秦漢之際建亥之書法耳
元明諸儒好闢司馬文正之書不屑挂口忽略三傳繁
文動援夫子書法行其武斷呂覽月令季秋之月為來
嵗受朔日秦正建亥時月仍用夏正志道以為秦自為
正不可匹于三代之三正何其支離也商書元祀十有
二月乙丑太甲踐阼特書元祀既用丑正而仍稱十有
二月煌煌聖經更何强説乎志道又曰大節既定凡震
[003-6a]
電大雨雪春無冰之類皆不足辨則已自知其挂漏矣

湯潛菴曰改月不改時之說直宜以春秋經文斷之桓
八年冬十月雨雪十月者以周正為建酉月故雨雪為
非時若夏之十月建亥雨雪亦常耳何足書成元年二
月無冰此建丑月也若建卯月無冰又何異焉莊七年
秋大水無麥苗如周不改月不改時麥苗何得至秋定
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若夏之十月菽已穫矣隕霜亦
非失時如此之類甚衆更有可證者僖五年左傳春王
[003-6b]
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南至者子月也此改月改時之的
據也左傳于春王正月之經釋之曰王周正月蓋明其
為周天子之正月非夏之正月殷之正月也
不書即位攝也
非其有而居之者攝也故周公即政而謂之攝推已所
有以與人者讓也故堯舜禪受而謂之讓惠無嫡嗣隱
公繼室之子于次居長禮當嗣世其欲授桓所謂推已
[003-7a]
所有以與人者也豈曰攝之云乎公羊所謂桓幼而貴
隱長而卑子以母貴者徇惠公失禮而為之詞非春秋
法也此胡康侯桓公元年公即位傳文全祖榖梁與龜
山先生之指符合引之于此以表左氏攝字之疑

不書即位三傳立説不同大概不離反國乎桓之指胡
康侯以為仲尼削之責隱公不承國于先君反似利桓
之幼而欲踞其國近日宋實穎作辯謂桓公與聞乎弑
命史氏削之桓既賊隱而書即位則隱之不書即位為
[003-7b]
桓所削可知况莊僖文宣皆桓之後為尊者諱聖人遂
因魯史闕文而仍其舊此説最創而寄託特妙明成祖
革除建文四年之號英宗奪門復辟亦惡景泰紀號之
七年而議去頽波日下可勝慨息

攝主之禮睂山蘇氏據曽子問以證明之真先王之遺
意賈誼曰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
[003-8a]
下不亂亦此意也隱公為桓所弑季孫肥遂殺南氏所
生男魯一君一臣皆不克復子世道日下為之陳武帝
殂長城世子昌陷西魏未歸侯安都與羣臣定議援臨
川王蒨踐位章皇后未肯下令踰年昌還文帝有太子
將至别求一藩歸老之語既使人逆之于江溺而殞之
此與隠公之心事公私仁暴天淵矣
莊公寤生驚姜氏
註疏明言武姜寐時生公至寤始覺而應劭以兒墮地
開目者為寤生夫開目墮地何足驚惡仲逺蓋以孕婦
[003-8b]
無寢寐生産之事耳夫少&KR1566可以得文王寤寐何不可
以生莊公南涼載記夀闐在孕母胡掖氏因寢産于被
中鮮卑謂被為秃髮因以氏焉南燕慕容徳之母公孫
氏晝寐而生徳寢寐生子者固不獨一武姜為然

吳覲文曰三國志高句麗傳其王伊夷模淫灌奴部生
子名宫立以為子生能開目視國人惡之及長大行凶
[003-9a]
虐數冦鈔國見殘破至曽孫生墮地亦能開目視句麗
人呼相似為位以其似祖名之為位宫有勇力善獵射
司馬宣王討公孫淵位宫遣數千人助軍後為母邱儉
所破應劭之論鄭莊或當出于此仲逺三國時人位宫
之事或已流傳冊書古今異聞不可執一也
亟請于武公公弗許
婦人褊心同一屬毛離裏之子而故愛憐其少子以致
紛爭北齊神武婁后隋文獻獨孤后宋昭憲杜太后是
也婁杜得行其志于孫若子獨孤乃得行其志于夫故
[003-9b]
同一貽禍而隋尤烈鄭武公不許武姜之請賢于隋文
逺矣所以叔段雖䟦扈莊公終得而制之為君父者可
勿慎哉魏陳思王植嘗有代儲之嫌文帝佹欲殺之武
宣卞后救之獲免然卞未嘗預廢立之謀也上下千餘
年數朝之事變而鄭莊母子之罪狀等衰定矣
制巖邑也
禹貢河過洛汭至大伾爾雅山一成謂之伾成臯縣之
[003-10a]
故伾也縈帶伾阜絶㟁峻周高四十許丈城張翕嶮巇
而不平虢叔死于此即東虢也
請京使居之
括地志京縣故城在鄭州滎陽縣東南二十里曹氏曰
滎陽故東虢國也有京水索水楚漢戰京索之間即其
地後厲公居櫟并京故申無宇稱之曰鄭京櫟
食舍肉
徐孝克為國子祭酒每侍宴無所食噉席散膳羞減損
陳宣帝見孝克取珍果納紳帶中以遺其母嗟歎良久
[003-10b]
敕自今宴享孝克前饌並遣將還以餉母陳叔逹當賜
食得蒲萄不舉唐高祖問之對曰臣母病渴求不能致
願歸奉之帝曰爾有母遺乎即以賜之考叔之意在于
規君孝克叔逹以奉親迹同而意則别
公入而賦大隧之中
正義曰中融外洩各自為韻葢所賦之詩有此辭也劉
彦和詮賦曰鄭莊之賦大隧士蒍之賦狐裘結言逗韻
[003-11a]
有合賦體按詩有六義曰風曰賦賦固詩之一耳大隧
狐裘詞止二三韻正是古詩之體必俟荀卿宋玉之賦
而始得與詩畫境焉

洧水經注新鄭有莊公望母臺築于大隧相見之前
天王使宰咺
程子曰王者奉若天道故稱天王其命曰天命其討曰
天討盡此道者王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稱天王以
奉天命
[003-11b]

顧炎武曰春秋書天王以吳楚徐越皆僭稱王故加天
以别之愚按曲禮臨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崩
曰天王崩告喪曰天王登假二戴記所述皆三代盛時
典禮似不盡因春秋列國僭擬而為此表異之詞也
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
仁山金氏謂仲子殁于春秋之前不得為豫凶事胡傳
[003-12a]
責平王下賵諸侯寵妾壊法亂紀二說皆是愚則謂因
此愈見隠公尊父命而讓國之誠嘗見同氣傾軋&KR0945
逮于所生馮昭儀飲樂于生前丁姬毁冡于身後乗權
肆毒何所不至東漢明帝禮待郭氏與隂族恩寵常均
中興盛徳為古今不多見隠公于仲子既考其宫又致
天王之賵非友于篤愛崇禮推恩焉能若此何休猶議
其不早歸政以自貽禍刻謬甚矣
天子七月而葬 諸侯五月
孔仲達疏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二月葬襄王是天
[003-12b]
子葬七月也成十八年八月公薨于路寢十二月葬我
君成公是諸侯五月也未及期而葬謂之不懐過期而
葬謂之緩宣八年傳云禮卜葬先逺日辟不懐也傳不
言其事惟過期乃葬者傳言緩以示譏桓王以桓十五
年崩莊三年乃葬積七年僖公以三十三年十一月薨
文元年四月葬薨葬中有閏積七月二者並過于期故
傳皆言緩以譏之衛桓公以隱四年三月為州吁所弑
[003-13a]
五年四月乃葬積十四月莊公以三十二年八月薨閔
元年六日積十一月國有禍難傳皆言亂是以緩不以
責臣子也
同軌畢至
白虎通徳論王者崩諸侯悉奔喪何臣子悲哀慟怛莫
不欲觀君父之棺柩又為天子守蕃不可頓空故分為
三部有始死先奔者有得中來盡其哀者有得㑹喪奉
送君者七月之間諸侯在京師親供臣子之事號泣悲
哀奔走道路有居其國竭盡所供以助喪事是四海之
[003-13b]
内臣下若喪考妣之義也童子諸侯不朝而來奔喪者
臣子于其君父非有老少亦因喪質無般旋之禮但盡
悲哀而已
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
陳止齋曰雜記有大夫士訃于他國之君之禮則不但
同位外姻也且文九年秦人歸成風之禭傳曰諸侯相
弔賀雖不當事苟有禮焉書之無忘舊好則與此贈不
[003-14a]
及尸弔不及哀為非禮之文自相悖戾
贈死不及尸弔生不及哀
荀子大略篇送死不及柩弔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吉
行五十奔喪百里&KR0608贈及事禮之大也按荀子長于論
禮似非為天子弔諸侯而設左氏引之以臣責君所以
來宋儒之貶

陸粲曰杜于晉元皇后喪議太子應既葬除服援此傳
文及鄭伯辭享景王宴樂為證先儒譏其巧飾經傳以
[003-14b]
附人情今以傳考之所謂弔生不及哀者盖言惠公薨
久今來賵不及其哀哭方盛之時耳至如子産為鄭伯
辭享直云免喪聽命傳亦但言葬鄭簡公杜何由知其
定為既葬而除也叔向譏景王明言三年之喪雖貴遂
服禮也乃謂譏宴樂而不譏除服可乎杜既創為此說
故于傳中諸言喪禮與已說不合者輒遷就解釋以求
通如文元年傳晉襄公既祥注云諸侯雖諒闇亦因祥
[003-15a]
祭為位而哭昭十年傳葬晉平公叔向辭諸侯之大夫
曰孤斬焉在衰絰之中注云既葬未卒哭故猶服斬衰
十五年傳叔向譏景王下亦云天子諸侯除喪當在卒
哭今王既葬而除故譏其不遂此服自與前議乖違盖
雖委曲生議益顯其謬
豫凶事非禮也
陳氏曰文九年秦人歸僖公成風之禭傳曰禮也此以
贈不及尸弔不及哀為非禮自相矛盾
[003-15b]
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太子少
黄楚望曰傳稱太子少則是惠公之時桓公已正太子
之位隱公之攝出自父命明矣又宋魯為婚姻而惠公
未葬宋來伐喪豈非以桓公故耶夫太子少而隱公立
斯固宋人之所疑者桓公内有國人歸向外有宋國大
援隠公雖欲不讓安得而不讓榖梁謂讓桓不正此未
審當時事情
公孫滑出奔衛
[003-16a]
滑為共叔段子史記衛世家言州吁求友于段段與州
吁皆以庶孽干嫡不逞為徒鄭免其疾而衛收之者也
衛桓之遇弑于此為馴致堅冰矣
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
高郵孫氏曰内大夫見于經者四十有七卒者三十不
書卒者十有七所以見君之薄厚且記臣道之始終也
書卒者或君臨之或賵贈之恩及之則卒也其不書卒
者或弑賊或出奔或君不親臨或賵贈不加恩不及則
不卒也亦或卒于春秋之後也
[003-16b]
莒子娶于向
顧亭林杜解補正于欽齊乗言今沂州西南一百里有
向城鎮桓十六年城向宣四年公伐莒取向襄二十年
仲孫速㑹莒人盟于向杜氏于宣四年解曰向莒邑東
海承縣東南向城逺疑也按春秋向之名四見于經而
杜氏解為二地然其實一向也先為國後并于莒而或
屬莒或屬魯則以攝乎大國之間耳龍亢在今鳯陽之
[003-17a]
懐逺尤逺惟沂州之向城近之
莒人入向以姜氏還
曹公絶婚于袁譚乃伐青州孫權奪妹于劉備遂襲荆
州婚媾離而兵戎起雖齊桓亦不免于蔡舟之蕩矣
卿為君逆也
程子曰先儒皆謂諸侯當親迎親迎者迎于所館故有
親御授綏之禮豈有委宗廟社稷逺適他國以逆婦者
乎非惟諸侯卿大夫而下皆然詩稱文王親迎于渭水
未嘗出疆也
[003-17b]
魯故也
莒入向魯入極莒魯相仇而紀方婚于魯欲為魯人
解小忿之事故與莒子盟于宻傳言魯故也一語破

為公故曰君氏
嚴啓隆傳註曰此確傳也隠既自處以攝必不敢處其
母以夫人乃仲子既死聲子必攝女君于禮亦得稱君
[003-18a]
且子方為君又無君母死而不書之理書曰君氏卒固
一時之權衡實亦聖人之所不能易也
王貳于虢
鄭虢爭政天子不任大臣也而以為王貳于虢尹耽相
訟人主左右其臣也而以為王叛王孫蘇趙范分黨陪
臣私憾王室也而曰趙鞅以為討東魏孝靜帝曰自古
惟聞臣反君不聞君反臣春秋時此種意議已發于權
奸之心事何怪乎爾朱榮高澄也
[003-18b]
故周鄭交質
文出鄭牘故不見罪鄭之詞左氏采之以見鄭之行事
若此惡鄭莊也
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
括地志故祭城在鄭州管城縣東北十五里鄭大夫祭
仲邑水經注長垣縣有祭城
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
漢郊祀志引西鄰之禴祭顔師古注以禴為瀹瀹煮新
[003-19a]
菜以祭王輔嗣易注禴祭之薄者也沼沚之毛蘋蘩之
菜可羞于鬼神義皆祖左氏為說
使公子馮出居于鄭
邵寳曰馮也承穆公之命無遜詞以對其弑奪之心固
不待他日而後見使馮出居所以防之亦甚周宻與夷
于此能修徳和民以好鄰國則其位自定顧與逆賊合
謀欲求除害而卒及于難盖自貽之耳豈穆公之罪哉
而或者更以累宣公抑又過矣
[003-19b]
殷受命咸宜
杜註殷禮有兄弟相及不必傳子孫宋其後也故稱商

八月庚辰宋穆公卒
陸伯沖曰天子至尊天下稱曰崩諸侯曰薨者本國之
臣子言之王史及他國之史皆書卒朱子曰劉秘丞説
凡諸侯王以下當從此例温公亦以為確論恨周秦漢
紀不可追改自覺通鑑書薨之失而悔之云云
[003-20a]
齊鄭盟于石門
陳止齋曰外特相盟不書必關于天下之大故也而後
書齊鄭合天下始多故矣書齊鄭盟于石門以志諸侯
之合書齊鄭盟于鹹以志諸侯之散是春秋之終始也
隠桓莊之際惟鄭多特筆焉襄昭定哀之際惟齊多特
筆焉

水經濟水又北過臨邑縣東注水有石門以石為之鄭
伯車僨即于此京相璠曰今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六十
[003-20b]
里有石門去水三百步按傳言尋盧之盟盧與石相去
固不逺矣
又娶于陳曰厲媯
吕圭叔曰古者諸侯無再娶再娶亦妾也晉少姜卒晉
侯使士文伯辭于魯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以是知之
愚按平公少姜與惠公仲子皆元妃薨而繼娶若衛莊
公之陳厲媯則莊姜固在也而曰又娶又娶即再娶不
[003-21a]
齊鄭盟于石門
陳止齋曰外特相盟不書必關于天下之大故也而後
書齊鄭合天下始多故矣書齊鄭盟于石門以志諸侯
之合書齊鄭盟于鹹以志諸侯之散是春秋之終始也
隠桓莊之際惟鄭多特筆焉襄昭定哀之際惟齊多特
筆焉

水經濟水又北過臨邑縣東注水有石門以石為之鄭
伯車僨即于此京相璠曰今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六十
[003-21b]
里有石門去水三百步按傳言尋盧之盟盧與石相去
固不逺矣
又娶于陳曰厲媯
吕圭叔曰古者諸侯無再娶再娶亦妾也晉少姜卒晉
侯使士文伯辭于魯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以是知之
愚按平公少姜與惠公仲子皆元妃薨而繼娶若衛莊
公之陳厲媯則莊姜固在也而曰又娶又娶即再娶不
[003-22a]
内訌外椓流觀詩史方可曉然洞悉

張溥春秋列國論曰春秋之初强諸侯不仁者莫如鄭
莊宋公子馮出居其地閤闢用之猶股掌也州吁揣宋
殤之志以伐鄭來請使殤而知義絶其使聲其罪正告
天下鄭莊雖狡不能挾馮為難也一念猜忍與吁合兵
反授鄭以辭宋連嵗出師其國人曰伐鄭也鄭赴告于
諸侯則曰惡馮也于是列國之與宋者亦起而疑宋矣
數戰民疲國中難作華督盖外倚鄭莊内援公子立馮
[003-22b]
之謀先定而後動于惡也
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
三恪定于武王初政成王以大封同姓繼之列國位次
魯衛齊宋為最而陳蔡亞焉晉鄭則東遷之所依也故
隠桓之時交政中國者不越乎此楚也秦也吳也以蠻
服始通乎上國而次第浸强此十餘國之離合盛衰實
為春秋大綱領非齊桓則晉楚并吞未巳而列國皆無
[003-23a]
以自存長如宋虢之盟則諸侯之兵可終弭而春秋不
至流為戰國此二百四十年之天下兵車玉帛之盟㑹
維之也推首功惟一管仲列繼治則狐趙與僑戍之徒
而衡決潰裂之者季孫意如趙鞅陳恒也
吕伯恭曰左傳須分三節看五霸未興以前是一節五
霸迭興之時是一節五霸既衰以後是一節
猶治絲而棼之也
漢渤海盜起選龔遂為太守治之召見對曰治亂民猶
治亂繩不可急也緩之然后可治北齊神武欲試諸子
[003-23b]
使各理亂絲文宣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州吁者棼
之者也舉事輒僨高洋者斷之者也能速得志不旋踵
而亡惟龔遂從容理之治行稱首經綸天下之大經其
必有道歟
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
魏禧曰確是當時妙用說得條理可聽觀其父子細細
商量處可為絶倒然碏于此時腸為寸斷矣忠臣苦心
[003-24a]
千載下使人涕零
厚從州吁如陳
王樵曰陳乃衛桓之母家莊公惑于嬖妾戴媯大歸陳
國既知之矣及州吁弑立不應反助之興師觀石碏告
陳人曰此二人者實弑寡君則前此陳或不知州吁之
為賊也姦黨欺蔽其術多矣石碏以賊方據國無可與
圖者圖之必于陳故先與陳人定計風之朝陳使請王
覲而即陳以除之朱子語録有門人疑引之去陳後倘
陳人不殺却何如盖未知此也
[003-24b]
衛人使右宰醜莅殺州吁
春秋弑君三十六大局有二一則公子弑君而自立一
則大臣弑君而更置公子自立者惟楚為多商臣弑成
圍弑郟敖棄疾弑靈呉亦有光弑僚若中原上國齊晉
宋鄭魯衛皆大臣柄政者為之弑君逐君廢置迎立廟
社不驚疆圉晏然即鄭突宋鮑以介弟代立亦必傅瑕
助之王姬主之自餘衛州吁齊商臣旋簒旋滅莒僕弑
[003-25a]
父乃不敢居其國而逃矣從來權之所在即足為患君
國者未有不忌其支庶制防之術每周異姓之臣得政
行權移之以漸而不可復制是故三家田氏之禍于春
秋之始作而知之矣
石碏純臣也
春秋弑君而賊得討者鮮矣髙渠彌夏徴舒鄰國討之
國討者宋萬魯慶父若公子既立為君者惟齊無知州
吁而已而雍廪猶以夙嫌所以石碏獨為純臣
[003-25b]

郄超死父愔哀悼成疾後見超所與桓温往返宻計書
牘大怒不復哭東坡論方囘之忠可方石碏顔竣為宋
武陵王記室㕘軍從討元凶劭檄書至建康劭問顔延
之誰筆也延之曰竣尚不顧老臣安能顧陛下古來父
子各事一主順逆殊途延之與愔其反之而得合者乎

魏冰叔謂古者七十而致政石碏告老在桓公初立時
[003-26a]
父乃不敢居其國而逃矣從來權之所在即足為患君
國者未有不忌其支庶制防之術每周異姓之臣得政
行權移之以漸而不可復制是故三家田氏之禍于春
秋之始作而知之矣
石碏純臣也
春秋弑君而賊得討者鮮矣髙渠彌夏徴舒鄰國討之
國討者宋萬魯慶父若公子既立為君者惟齊無知州
吁而已而雍廪猶以夙嫌所以石碏獨為純臣
[003-26b]

郄超死父愔哀悼成疾後見超所與桓温往返宻計書
牘大怒不復哭東坡論方囘之忠可方石碏顔竣為宋
武陵王記室㕘軍從討元凶劭檄書至建康劭問顔延
之誰筆也延之曰竣尚不顧老臣安能顧陛下古來父
子各事一主順逆殊途延之與愔其反之而得合者乎

魏冰叔謂古者七十而致政石碏告老在桓公初立時
[003-27a]
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
西溪叢話論此傳句讀故講事以度軌絶句量謂之軌取
材以章物絶句采謂之物即以下句釋上句如此句法最
妙又僖二十三年聞公子駢脇欲觀絶句其裸浴絶句薄而
觀之愚按其裸浴三字摘出不成句且傳文曹共公聞
其駢脇非曰晉公子駢脇也讀傳不熟何必硬改
皆于農隙以講事也
隠之如棠以春宣之濫泗淵以夏皆失其時故僖伯里
革陳諫皆為失時因淫䰻而兼及淫獵二者相等劉炫
[003-27b]
乃謂人君可觀獵獸不可觀捕魚殊不可解
公矢魚于棠
王應麟曰矢魚于棠朱文公云據傳云則君不射是以
弓矢射之如漢武帝射蛟江中之類按淮南子季冬命
漁師始漁天子親往射魚恐非陳魚之說 齊伯恒曰
矢即矢繳之矢今之魚也陳仲蔚以為臯陶矢厥謨
之矢合于傳之陳魚朱子不取
[003-28a]
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後
顧亭林曰子元疑即厲公之字申無宇曰鄭莊公城櫟
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杜以為别是一人厲公因之
以殺曼伯而取櫟非也蓋莊公在時即以櫟為子元之
邑如重耳之蒲夷吾之屈故厲公于出奔之後取之特
易而曼伯則為昭公守櫟者也桓五年子元請為二拒
以敗王師亦是厲公
王命虢公伐曲沃
陳則通曰王命虢公伐曲沃立哀侯諸侯猶有奉王命
[003-28b]
立國君者王命虢公討樊仲皮諸侯猶有奉王命伐叛
人者莊公以後傳絶無之矣桓王以諸侯伐鄭敢于拒
天討者鄭寤生之罪也王人子突奉命救衛敢于逆王
命者齊諸兒之罪也
考仲子之宫將萬焉
吕東萊曰萬者文武二舞之總名也干舞武舞之别名
也籥舞文舞之别名也文舞又謂之羽舞康成據公羊
[003-29a]
以萬舞為干舞盖文舞舞羽吹籥去其有聲者故去籥
焉遂以萬舞為武舞與籥舞對言之失經意矣若萬舞
止為武舞則簡兮與商頌獨言萬舞豈亦止武舞耶隠
公考仲子之宫將萬焉婦人之宫不應獨用武舞明矣
諸侯用六
杜解補正六六三十六人東坡志林引宋書樂志文帝
元嘉十五年給彭城王義康舞伎三十六人太常傅隆
以為左傳諸侯用六杜預以為三十六人非是舞所以
節八音故必以八人為列自天子至士降殺以兩兩者
[003-29b]
減其二列爾若如預言至士止有四人豈復成樂襄十
一年晉悼公納鄭女樂二八以一八賜魏絳此樂以八
人為列之證
大夫四士二
劉原父曰士二佾所謂士者特牲少牢皆士禮也無用
樂舞之儀安得二佾而施之周禮舞師之職凡小祭祀
則不興舞小祭祀者王服玄冕之祭也王服玄冕不興
[003-30a]
舞矣士服玄冕反舞之乎且玄冕又非士所當服者按
原父止言士之不得有佾耳愚謂大夫亦不得有佾公
羊榖梁皆云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不及大夫何休
註引魯詩傳天子食日舉樂諸侯不釋懸大夫士日琴
瑟諸侯不釋懸則亦未嘗有舞佾矣樂記天子之為樂
也以賞諸侯之有徳者也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逺其
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鄭註民勞則徳薄鄼相去逺舞
人少也民逸則徳盛鄼相去近舞人多也舞人多少即
諸公六諸侯四之謂因天子之賞而後有之成王賜周
[003-30b]
公以天子之禮樂故魯用八佾更非諸公諸侯之所得
而擬若大夫何預焉論者以魯三家因祖桓公而僭八
佾不知大夫用佾之僭衆仲已啓其端或者三桓之徒
為此說以惑後世亦未可知
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
白虎通陽生于五極于九五九四十五日變變以為風
隂合陽以生風距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者正也明
[003-31a]
庶者迎衆也清明者清芒也景風者景大也陽氣長養
涼風者寒也行隂氣也昌闔風者戒收藏也不周風者
不交也隂陽未合化也廣莫者大也同陽氣也條風至
則地暖明庶風至萬物産清明風至物形乾景風至棘
造實涼風至禾黍乾昌闔風至生薺麥不周風至蟄蟲
匿廣莫風至萬物伏
未及國
楚圍雍氏韓張翠求救于秦甘茂曰韓急矣先病而來
翠曰未急也韓急且折而入于楚宋使者之言與張翠
[003-31b]
同而魯秦應之者異則春秋戰國時勢懸殊而受師之
國堅脆不侔矣
宋人伐鄭圍長葛
洧水經又東逕長社縣故城北鄭之長葛邑也後社樹
暴長故曰長社魏潁川郡治也善長自言景明中出宰
兹郡于城南西側修立客館于土下得一樹根甚壯大
疑是故社怪長暴茂者也
[003-32a]
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于隨
魏叔子曰翼之九宗逆晉侯于隨遂之四氏殲齊師于
饗興復報仇皆藉强宗故曰為政不得罪于巨室周初
封國必陪以大姓與土田並錫欲使子孫有所憑藉而
後世得天下者或徙其豪傑以實要地或遷滅之以防
禍亂用意不同而所見則一也 衛祝鮀言唐叔受封
有懐姓九宗職官五正
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
杜註芟殺藴積崇聚也西京賦引之曰若薙氏之芟平
[003-32b]
既藴崇又行火焉薛綜注如芟草積而放火加以行火
句芟夷藴崇句較更明析
王不禮焉
尤侗曰王之不禮固非然鄭莊非有心尊王者特欲復
政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五年又以齊人來朝六年遂為
左卿士以王命㑹齊魯伐宋取郜取防以予魯盖魯與
鄭本仇也與宋本好也魯以行人失辭而不救宋鄭乃
[003-33a]
輸平今以二邑歸魯所以堅其親鄭而絶宋也不然既
奉王命何不削其地以為王土乎八年齊魯鄭入許以
許與鄭鄭伯使許叔居東偏公孫獲處西偏其不與齊
魯者鄭志也莊公之巧詐如此傳于宋之役謂不貪其
土以勞王爵許之役謂度徳量力無累後人是為所欺
矣至十三年王奪鄭伯政遂有繻葛之戰往日之本心
畢露矣齊威王生而朝周死則叱之而母婢也之訽如
同一轍
[003-33b]
周桓公言于王曰
周公封于魯而以伯禽為魯公公則稱周公留成周輔
王故係公于周逸周書謂君陳為周平公伯禽之弟尚
書鄭疏以為周公之子其說皆同王莽專漢稱安漢公
竊仿周公之號宣王初立有周定公與召穆公同攝天
子事號曰共和即周桓公之先世桓公名黑肩後有周
公忌父周公楚皆稱周公史記世家考王封其弟于河
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職東西二周由此分焉共和
[003-34a]
之周公為負斧扆之周公之别子而封鞏之周公亦襲
其號曰續周公之職大約周公為周室輔政之官名忌
父楚皆稱宰周公其義可見
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
趙伯循曰豈有君薨在殯臣子當創巨痛深之日乃忍
稱其君父之名哉又曰凡諸侯同盟名于策書朝㑹名
于要約聘告名于簡牘故于卒赴可得而紀此為得之
黄仲晦曰攷諸經文其卒而不書名者十人皆當時並
無朝㑹聘告事迹所以不知其名成二年公及秦人盟
[003-34b]
而十四年秦伯卒不名十三年公㑹滕人伐秦而十六
年滕子卒是與其大夫盟爾故不知其君之名也愚按
左氏薨以名之語誠足來趙氏之譏子蒲卒哭者呼滅
夫子以為野近世士大夫行狀用親長填諱謂名終將
諱之亦起于左氏不宜自相矛盾也
謂之禮經
趙東山曰據經諸侯不同盟者凡五十二人不書名者
[003-35a]
之周公為負斧扆之周公之别子而封鞏之周公亦襲
其號曰續周公之職大約周公為周室輔政之官名忌
父楚皆稱宰周公其義可見
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
趙伯循曰豈有君薨在殯臣子當創巨痛深之日乃忍
稱其君父之名哉又曰凡諸侯同盟名于策書朝㑹名
于要約聘告名于簡牘故于卒赴可得而紀此為得之
黄仲晦曰攷諸經文其卒而不書名者十人皆當時並
無朝㑹聘告事迹所以不知其名成二年公及秦人盟
[003-35b]
而十四年秦伯卒不名十三年公㑹滕人伐秦而十六
年滕子卒是與其大夫盟爾故不知其君之名也愚按
左氏薨以名之語誠足來趙氏之譏子蒲卒哭者呼滅
夫子以為野近世士大夫行狀用親長填諱謂名終將
諱之亦起于左氏不宜自相矛盾也
謂之禮經
趙東山曰據經諸侯不同盟者凡五十二人不書名者
[003-36a]
楚邱辨在卷首
故遇于犬邱
水經注瓠瀆又東逕垂亭北亦名犬邱經書垂也京相
璠曰今濟隂句陽縣小成陽東五里有故垂亭
以泰山之祊易許田
程子曰魯有朝宿之邑在王畿之内曰許鄭有朝宿之
邑近于魯曰祊時天子不巡狩魯亦不朝故欲以祊易
許各取其近者使宛來歸祊言易也朝宿之邑先祖受
之于先王豈可相易鄭來歸而魯受之其罪均也
[003-36b]

孔疏定四年祝鮀言康叔之受分物云取于有閻之土
以共職猶魯之有許田也取于相土之東土以㑹王之
東蒐猶鄭之祊邑也鄭近京師無假朝宿魯近泰山不
須湯沐各受其一衛以道路並逺故兩有之

戰國時秦割河東三邑求講于齊魏韓齊與韓易地以
[003-37a]
從其便晉韓起以州田易宋原縣于樂大心疆埸徙置
不煩史筆之書書易祊田者盖為諸侯朝宿以備天子
時巡朝㑹之故東遷至此垂六十年以祊易許㑹同有
繹從此絶望盖傷之矣與子貢愛餼羊孟子勿毁明堂
同指
先配而後祖
杜注禮逆婦必先告祖廟而後行故楚公子圍稱告于
莊共之廟鄭忽先逆婦而後告廟失之矣此禮昏禮無
其文徐居甫問朱子引伊川言廟見不必候三月只遲
[003-37b]
之半月亦可今婦人入門即廟見盖舉世行之朱子答
以布几筵告廟而來之說亦不出元凱之指
公及莒人盟于浮來
公榖皆作包來杜註東莞縣北有邳鄉邳鄉西有公來
山號曰邳來間盖邳與浮同音而訛也于欽齊乗莒州
西十里俗作浮邱山山半有莒子陵又東南馬鬐山浮
來之北則洛山黄華水發源于此合浮來衆水瀦為莒
[003-38a]
之西湖云云
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
孔疏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下及百世而此
姓不改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連屬其傍支别屬則
各自立氏大傳曰繫之以姓而弗别百世而昏姻不通
者周道然也是言子孫當共姓也曰庶姓别于上而戚
單于下是言子孫當别氏也姓則受之于天子族則稟
之于時君天下之廣兆民之衆莫不有族人君之賜姓
賜族為此姓此族之始祖耳其不賜者各從父之姓族
[003-38b]
非復人人賜也晉語稱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
二人天子之子尚不得姓况餘人哉固當從其父耳黄
帝之子兄弟異姓周之子孫皆姓姬者古今不同周代
尚父欲令子孫相親故不使别姓其賜姓者亦少唯外
姓媯滿之徒耳賜族者有大功徳宜世享祀者方始賜
之不當賜者自氏祖字不世其禄不盡賜也衆仲以天
子得封建諸侯故云胙土命氏據諸侯言耳諸侯之臣
[003-39a]
卿為其極既升為卿其族不復因故或身以才舉功徳
猶薄未足立家則雖為卿竟不賜族羽父為無駭請族
非例得之也有竟無族者魯之翬挾柔溺名見于經而
其後無聞是或不得族也其士㑹之孥處秦者為劉氏
伍員之子在齊為王孫氏外傳稱知果自别其族為輔
氏如此之類皆是身自為之非復君賜

栁芳曰昔周小史定繫世辨昭穆故古有世本録黄帝
以來至春秋時諸侯卿大夫名號繼統左丘明傳春秋
[003-39b]
亦言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胙之土命之氏諸侯以字
為氏以諡為族昔堯賜伯禹姓曰姒氏曰有夏伯夷姓
曰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
之後世或氏于國則齊魯秦呉氏于諡則文武成宣氏
于官則司馬司徒氏于爵則王孫公孫氏于氏則孟孫
叔孫氏于居則東門北郭氏于志則三烏五鹿氏于事
則巫乙匠陶于是受姓命氏粲然衆矣秦既滅學公侯
[003-40a]
子孫失其本系漢興司馬遷父子乃約世本修史記因
周譜明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
豕韋齊桓晉文皆同祖也更王迭霸多者千祀少者數
十代先王之封既絶後嗣蒙其福猶為彊家漢髙帝興
徒步有天下命官以賢詔爵以功誓曰非劉氏王無功
侯者天下共誅之先王公卿之胄才則用不才棄之不
辨士與庶族然則始尚官矣然猶徙山東豪傑以實京
師齊諸田楚屈景皆右姓也其後進拔豪英論而録之
盖七相五公之所由興也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
[003-40b]
卑寒士權歸右姓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
著姓士族為之以定門胄品藻人物晉宋因之始尚姓
然其别貴賤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時有司選舉必稽譜
籍而攷其真偽故官有世胄譜有世官賈氏王氏譜學
出焉由是有譜局令史職皆具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
蕭為大東南則為呉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
王崔盧李鄭為大闗中亦號郡姓韋裴栁薛楊杜首之
[003-41a]
代北則為鹵姓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首之鹵姓者江
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則為右姓太和以郡四姓為
右姓齊浮屠曇剛類例凡甲門為右姓周建徳氏族以
四海通望為右姓隋開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則為右姓
唐貞觀氏族志凡第一等則為右姓路氏著姓略以盛
門為右姓栁冲姓族系録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不通
厯代之說不可與言譜也

陸伯冲曰古者一字不成文辭皆以氏字配之姜氏子
[003-41b]
氏以氏配姓也季氏臧氏以氏配族也哭于賜氏以氏
配名也仲氏吹篪又不念伯氏之言以氏配字也滅赤
狄潞氏以氏配國也母氏聖善以氏配親也然則通而
言之皆得言氏别而言之單言氏者皆謂族也姓則百
代不易謂惟天子乃得特賜姓故曰因生以賜姓舜賜
禹姓曰姒伯夷曰姜武王賜胡公姓曰媯是也又曰胙
之土而命之氏舜賜禹曰夏伯夷曰呂是也又公子之
[003-42a]
子例以諡配氏而後代子孫因以其字為氏示所出不
亂所謂别子為祖也自餘則或以官以邑為其氏族以
自分别凡此皆如近代之論房也又古者男子皆以氏
配名不言其姓婦人乃稱姓禮曰男子稱名婦人稱姓
是也公子公孫以子孫為氏明與君一體以異于衆臣
也不以國為氏者異于君也曽孫以下去君稍疎則可
書其氏矣晉之荀氏經常稱荀氏左氏分為中行氏智
氏魯之仲孫氏傳則謂之孟氏葢當時或私自稱氏傳
從而書之經則必從其正氏之中又為諸氏者如晉之
[003-42b]
魏氏分為吕氏㕑氏魯之季氏分為公鉏氏者皆就中
自分别如今同房之中又論房也

吕伯恭譜牒論三代之時曰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
百世而不變者也曰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數世而
一變者也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其得姓雖一而子孫
别而為氏者不勝其多有以王父之字為氏者矣有以
[003-43a]
先世之諡為氏者矣有以所居之官為氏者矣有以始
封之邑為氏者矣枝分派别千塗萬轍孟仲季臧東門
子叔同出于魯游國封印公父伯張同出于鄭向華蕩
樂鱗魚仲老同出于宋欒髙崔國叔仲東郭同出于齊
自秦漢以來氏族之制出于上之所賜下之所更者絶
無而僅有世守一氏傳千餘年而不變者天下皆是也
其變非若古之屢其列非若古之多可謂簡而易知矣
然人罕有能辨氏族之源者盖由譜牒之明與廢而已
[003-43b]

鄭漁仲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
姓氏所以别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古之諸侯
詛辭曰墜命亡氏踣其國家以明亡氏則與奪爵失國
同故姓可呼為氏氏不可呼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
同姓異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
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于文女生為姓故字多從女如姬
姜嬴姒媯姞姚妘婤姶㚰嫪之類是也婦人之稱如伯
[003-44a]
姬季姬孟姜叔姜之類司馬子長劉知幾謂周公為姬
旦文王為姬伯三代無此語也良由三代以後姓氏合
而為一雖子長知㡬二良史猶昧于此

趙彦衛雲麓漫鈔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
别名也姓者所以統繫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
孫之所自出解春秋者云因生以賜姓者謂若舜之媯
禹之姒伯夷之姜是已胙之土而命之氏者若舜之有
虞禹之有夏伯夷之有吕是已于字則叔牙季友展無
[003-44b]
駭臧僖伯是已于諡則文武成宣宋戴惡衛齊惡是已
于官則司馬司徒之類是已于邑則韓魏趙是已詳此
諸侯既命于天子為某公侯則是命之氏諸侯位卑不
得賜姓其有以王公及以字為氏或以官以邑既無土
可分則姓與氏無别注史記者所以有族者姓之别名
之語姓者統百世如周姓姬氏所以别子孫如魯衛毛
耼邘晉應韓之分又春秋之時諸侯之子為大夫則稱
[003-45a]
公子孫則稱公孫公孫之子與異姓之臣未賜族而身
為大夫則稱名無駭挾之類是也賜族而使之世為大
夫則稱族如仲孫叔孫季孫之類是也此諸侯不得命
氏而得命族之例也若夫易云黄帝堯舜氏作堯舜雖
非姓氏既是天子當一代稱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
拘姓氏之例也
夏城郎書不時也
姚舜牧春秋疑問曰按桓之世三國來戰于郎莊之世
陳蔡之俟亦次于郎齊宋以兵窺魯亦宿師于郎郎誠
[003-45b]
要地而宜城者隠將為鄭伐宋恐他國之議其後也但
興役有時夏則非其宜耳
以王命討之伐宋
此猶然征伐自天子出也終左氏之編亦止此一書而
已繼則有繻葛之戰再繼則有王人子突之師衂師于
鄭逆命于衛而司馬九伐于是乎歇絶矣
君為三覆以待之
[003-46a]
曹公新書前後及中分為三覆亦有三覆之名李衛公
問對述之但後世用騎非車兵耳
鄭人大敗戎師
莊之用兵可謂竒譎左氏必極道之雖無與于經要之
有當于聖人之意蓋莊實聖人之所惡也
公敗宋師于菅鄭師入郜歸于我鄭師入防歸于



隠公始睦于宋而疎于鄭既而與鄭平矣浸且加兵于
宋矣則以祊田為之賂也鄭取郜取防皆歸于魯與入
[003-46b]
許而讓魯讓齊同一轍焉隠之貪類楚懐利商於而輕
絶齊莊之狡若秦昭不愛三城以搆齊魏韓此皆勢均
力敵之國也楚武文晉獻悍然惟知盡諸姬滅同姓有
暴秦虎視山東之概春秋之始駸駸乎戰國之風矣齊
桓出而始曰大無侵小又曰玉帛相見不以兵車即起
周公成王而挽東周之天下其功烈亦不是過謂孔子
不滿于管仲者未熟讀三傳者也
[003-47a]
鄭伯圍戴癸亥克之
陳留風俗傳曰秦之榖縣也後遭漢兵起邑多災年改
曰菑縣漢章帝東巡穀縣詔曰陳菑縣其名不善髙祖
鄙柏人之邑世祖休聞喜而顯獲嘉應嘉皇靈之顧賜
越有光烈考武皇其改縣曰考城
滕侯薛侯來朝
魯方伯之國也故隠桓之世滕薛杞曹榖鄧諸國次第
來朝諸侯之邦交嵗相問殷相聘世相朝周公之後而
受小國之朝豈得云僭自晉楚强而魯庇于晉遂轉而
[003-47b]
朝晉再畏楚又不得不朝楚浸且并于越而亦往朝之
立定哀以指隠桓懐古之情益深
薛侯曰我先封
洪容齋曰禹時諸侯萬國至春秋時存者數十今考諸
經傳可見者惟一薛耳薛之祖奚仲為夏掌車服大夫
自此受封厯商及周末乃為宋王偃所滅享國千九百
餘年傳六十四代三代諸侯莫之與比
[003-48a]
鄭伯將伐許
伐許之役主兵者鄭也春秋為魯史之書左氏為春秋
而作傳故非特經文于凡盟㑹征伐必以公及公與領
之扵是篇亦云公㑹齊侯鄭伯伐許而先之以此著鄭
之主兵既得許而處分宰制皆出自鄭所謂鄭志也直
至許都五遷而終見滅于鄭滎陽許昌壤地鄰逼所固
然爾
亦聊以固吾圉也
王宗沐曰詳覽莊公之言不敢以許自為功似讓能况
[003-48b]
能久有許似反已况能禋祀許似慮患吾其能與許爭
似憂逺然其卒曰不惟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則
自為自利之心不覺發露矣要之殘忍隂忌莊公本性
不愛于段何愛于許
吾先君新邑于此
正義地里志河南郡新鄭縣鄭桓公之子武公所國是
知新邑謂河南新鄭也志又云京兆鄭縣周宣王弟鄭
[003-49a]
桓公邑是知舊鄭在京兆史記世家虢鄶自分十邑獻
于桓公桓公竟國之案鄭語桓公始謀未取之也武公
始國非桓公也全滅虢鄶非獻邑也馬遷之書皆謬

渭水經注渭水又東逕鄭縣故城北史記秦武公十年
縣之桓公友之故邑也漢書薛瓉注言周自穆王已下
都于西鄭不得以封桓公也幽王既敗虢鄶又滅遷其
地國于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無封京兆之文善長云
春秋國語並言桓公為周司徒以王室將亂謀于史伯
[003-49b]
寄帑與賄虢鄶之間平王東遷武公輔王室滅虢鄶而
兼其土莊公語公孫獲先君新邑是指新鄭為言諸述
作者咸以西鄭為友之始封未免違正經而從逸録矣

桓公始封滎陽厯武及莊纔三世耳故曰新邑後世稱
新鄭由此得名
君子謂鄭莊公失政刑矣
[003-50a]
以私憾而敗公事刑所不赦羊斟之陷華元夙沙衛之
阻殖綽郭最斟猶知罪而奔衛則後為綽所醢未有如
公孫閼之倒戈内向勢同叛逆而得逃軍法者也是以
蔣舒陷傅僉成都失守髙永樂守洛陽閉門不納髙昴
齊神武杖之二百論者亦恨其失刑與鄭莊等
與鄭人蘇忿生之田
以地賂秦猶抱薪救火此六國之所以亡乃春秋之始
周之天子實蹈之先以岐雍賜秦後以陽樊賜晉此則
以酒泉與虢以蘇忿生之田與鄭于是王畿日蹙而强
[003-50b]
藩浸不可制王制有功加地進律孟子曰慶以地夫有
慶必有削削歸之地仍王畿自有故征伐自天子出而
天下有道若有慶而無削春秋安得不趣于戰國哉漢
賈誼主父偃之謀有鑒于此
羽父請殺桓公
奸臣固寵多好為䜛間骨肉以市其忠晉齊王攸之死
馮紞荀朂搆成之宋魏王廷美燕王徳昭之死趙普預
[003-51a]
謀之翬之初意亦猶是耳隠公友愛摯性間不可入轉
而導桓為弑逆則又為苻堅之吕婆樓矣吁可畏哉
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
凌稚隆曰隠公不行即位禮不臨惠公喪不稱聲子夫
人而于仲子則考其宫獻六羽焉此其處心積慮曷嘗
一日不桓讓哉顧桓長矣不勝其欲速富貴之念而隠
方窮兵略地不顯示以讓之之期迄十一年遲遲不斷
故傾危反覆之徒不為隠殺桓即為桓弑隠而鍾巫之
難不免矣需者事之賊隠公之謂也而榖梁氏謂其能
[003-51b]
輕千乗之國不亦過乎雖然使桓不弑隠隠即讓桓則
隠將退就臣位而朝桓乎抑桓奉隠于菟裘率諸臣而
朝隠耶國無二君必亂之道吾知其終不可免也夫
使營菟裘吾將老焉
汶水經注淄水出泰山梁父縣西南流逕菟裘城北隠
公十一年營之郡國志有菟裘聚
 左傳折諸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