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05 春秋地名考略-清-高士奇 (master)


[000-1a]
欽定四庫全書     經部五
 春秋地名攷畧     春秋類
  提要
    臣/等謹案春秋地名攷畧十四卷
   國朝髙士竒撰康熙乙丑士竒以詹事府少詹
    事奉
 勅撰春秋講義因考訂地理併成是書奏
  進據閻若璩潜邱劄記稱秀水徐勝敬可為人作
[000-1b]
    左𫝊地名訖問余成公二年鞌之戰云云則
    實士竒倩勝代作也其書以春秋經𫝊地名
    分國編次皆先列國都次及諸邑毎地名之
    下皆先列經文𫝊文及杜預註而復博引諸
    書考究其異同砭正其疎舛頗多精核惟時
    有貪多炫博轉致瑣屑者如魯莊公築臺臨
    黨氏遂立黨氏臺一條殊于地理無闗又如
    晉以先茅之縣賞胥臣遂立先茅之縣一條
[000-2a]
    不能指為何地但稱猶云蘇忿生之田則亦
    安貴於考耶是亦過求詳備之失也乾隆四
    十三年三月恭校上
       總纂官臣/紀昀臣/陸錫熊臣/孫士毅
        總 校 官 臣/ 陸 費 墀
[000-3a]
春秋地名攷畧原序
錢塘髙宫詹作春秋地名攷畧十四卷既成而示余屬
為之序予受而讀之喜其蒐採之博考辨之精反覆不
忍釋手既而潛玩再三乃知其用心之勤則在乎貫通
全經非獨侈張見聞已也蓋左氏之學莫賾於地名得
其解者惟杜元凱氏在前雖有應仲遠賈景伯諸家不
之及也元凱既作經傳集解又為長厯以正閏朔為世
族譜以紀統繫為釋例土地名以求㑹盟征伐之迹亦
[000-3b]
綦備矣惜其書不盡傳鄭夾漈有言杜預解左氏顔師
古解漢書為左班功臣顔氏所通者在訓詁杜氏所通
者在星厯地理顔氏治訓詁如與古人對談杜氏治星
厯地理如羲和之歩天禹之行水誠哉言也乃今所傳
集解之書謹嚴特甚徃徃稍引其端以待學者之自悟
其疑者寧缺而不詳今之去古視杜氏又遠矣説地理
者有司馬彪闞駰京相璠宋忠司馬貞杜佑賈躭李吉
甫輩言人人殊安所取正乎予嘗謂求通於後世之史
[000-4a]
志不若讀經疏讀經疏又不若潛玩經傳之本文誠能
貫通全經而求其理當必有迎刅而解者即如齊晉戰
鞌公羊以為去齊五百里似乎齊之邊邑矣讀本傳三
周華不注之文而後知其在厯下也楚山有大别鄭氏
以為在安豐矣讀左司馬之言曰沿漢而與之上下而
後知其在漢口也古言吕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孟門
在晉之西矣乃齊靈公之伐晉也自朝歌入孟門用是
知晉東亦有孟門為太行之陘道也晉有二瑕一在河
[000-4b]
外而解者混之及觀西師之侵在河曲宵遁之後詹嘉
之守在桃林築塞之時而後知河外之瑕必不可混於
河北也斯非其淺而易見者耶嘗欲用此意勒成一書
卒卒未暇宫詹乃先得我心亦足快矣噫嘻左傳一書
固萬世經術之祖也學古而不通于春秋譬若溯河而
不探其源尋枝而不揣其本必不得之數也試畧言之
吳闢䢴溝以通餫道此枋頭堰淇之嚆矢也闔閭之伐
徐也防山而水之此智伯決晉之濫觴也孫叔敖治芍
[000-5a]
陂以溉雩婁其孫掩為令尹復脩其術此秦陘翟陂以
下言田農水利者所由昉也至于齊塹防門始于平隂
楚營方城亘于宛葉其後燕之汾門魏之濱洛秦之起
造陽而抵臨洮皆權輿于此矣若夫虎牢之為成臯也
穆陵之為大峴也鍾吾之為宿豫也州來之為壽陽也
沈之為懸瓠也申之為宛也甯之為修武也鍾離之為
濠口也大隧直轅㝠阸之為義陽三闗也渚宫之為江
陵也夏汭之為武昌也澶淵之為三城也笠澤之為五
[000-5b]
湖也皆七國漢楚吳魏六朝高齊宇文唐宋之君所為
百戰而爭者也而皆見端于春秋是故欲識天下之大
勢不可以不知春秋欲讀後世之史不可以不知春秋
此書匪直元凱功臣抑且為禹貢職方之嫡系體國大
業粲然具矣
今天子覃精聖學博極古今緝熙勿倦特命宫詹總裁
春秋講義以左氏為綱領余兄弟隨澤州桐城諸先生
後又與宫詹同拜
[000-6a]
命修一統志𤼵凡起例將于是書考正而宫詹且進之
黼筵上備
乙夜之覽度必有當于
睿懷之萬一者謹泚筆而序之康熙二十有六年冬十
月崑山徐乾學謹序
九丘之書逸矣伯禹伯益之所名彝堅之所志周公之
所録其著在六經者莫若禹貢詩春秋言禹貢者則有
若摰虞之畿服經孟先之圖程大昌之論易祓之廣紀
[000-6b]
言詩者則有若范處義王應麟之地理考言春秋者則
有若京相璠之土地名楊湜鄭樵之譜張洽之表外如
嚴彭祖之圖專紀盟㑹則圍伐滅取土地之見遺者多
矣羅祕專紀國名則郡縣之失載者又多矣然則説春
秋者必兼包乎郡國土地之目而後可無憾焉試迹其
地名有見於經者有見於傳者有互見於經傳者顧其
文蔑以為昧紀以為杞滑以為郎檉以為朾偃以為纓
崇以為柳鐵以為栗以陸渾為賁渾以厥憗為屈銀以
[000-7a]
臯鼬為浩油以祲祥為侵羊若是者不可悉數也邾也
謂之邾婁貫也謂之貫澤訾婁也謂之叢安甫也謂之
鞌沙也謂之沙澤一郕也或以為成或以為盛一酈也
或以為犁或以為麗一盂也或以為霍或以為雩一虢
也或以為郭或以為漷一艾也或以為鄗或以為蒿貍
脤謂之貍軫或又曰蜃也蚡泉謂之濆泉或又曰賁也
郪丘謂之犀丘或又曰菑丘又曰師丘也其在當時傳
者已滋異同繁省之不一而况乎百世之下壤地之離
[000-7b]
合名號之廢置升降乃欲通習而考證之刋落叢謬不
其難哉今
天子命儒臣編纂春秋講義於是錢塘髙學士充總裁
官既編成經
進矣又廣采方志以餘力輯春秋地名攷十四卷彝尊/
受而讀之愛其考迹疆理多所釐正簡矣而能周博矣
而有要無異聚米畫地振衣而挈其領也原春秋之作
孔子既取百二十國寶書筆削之又别述職方述職方
[000-8a]
者所以輔春秋之不及爾故夫學乎春秋非惟義疏序
例大夫之辭公子之譜皆宜究圖而土地之名尤其要
焉者有講義以正諸家之蹖駮不可無地名考以補方
志之疏舛若經之有緯書之有正必有攝也彝尊/嘗與
學士同直
南書房既而以譴謫官今老矣於經義無所𤼵明序學
士之書幸託姓名傳諸後世竊比于北宫司馬諸子獲
附見於春秋之傳焉秀水朱彝尊序
[000-8b]
禹㑹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及周千八百國春秋
以還互相呑噬强兼弱削疆域難稽其見于經傳者總
一百二十四國税安禮指掌圖可攷也乃若㑹盟侵伐
蒐狩臺囿城築諸地與夫述古稱先國邑之名往往襍
出于其間元凱所注十得八九其有闕而失據者則京
相璠之春秋土地名三卷鄭樵春秋地名譜十卷楊湜
春秋地譜十二卷以及酈善長注水經陸淳春秋纂例
張洽春秋集傳多所考按補元凱所未備然其間世代
[000-9a]
侵尋沿革互異未有别類分門㹈為一書暢然而無憾
者夫漢陽諸姬盡于楚河南小侯半蝕于晉在春秋時
故版舊索已茫不可問况經嬴秦之郡縣六朝之割據
地非吾土而僑寓其名境已絲棼而兩侈其號朝南暮
北瓜剖豆分立乎今日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逺矣爽鳩
季萴之墟有窮相土之里夫孰得而是正歟春秋傳心
之史所重者明王道正人心誅亂臣討賊子是是非非
以一字為褒貶其義例至精其意指極微至于地名之
[000-9b]
同異往往毫釐千里讀其書如冠帶之國不知其都邑
何在王地洛邑相近而殊名故綘新田屢遷而非昔楚
丘之紛紛聚訟郊郢之譌為郢中厯代之沿革變遷所
繫非細豈可以聖人之大經漫曰不求甚解耶乙丑夏
四月臣/
命總裁春秋講義因于纂紀之暇博摉諸書而叅攷之
取春秋二十㑹盟之國為綱各以其當時封境所屬隨
地標名詳其原起條其興革諸小國則編年附綴之其
[000-10a]
類削入他國者則從其初不從其後其有沿譌承誤者
必折衷以歸于一是一展卷而知當日之某地某名即
今日之某名某處發懷古之幽情敬備
聖明之顧問若曰羽翼經傳則臣/何敢焉康熙二十七
年嵗在戊辰仲冬
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臣/
士竒拜手謹序
[000-11a]
  凡例
 一列邦境壤相叅分國類聚則易于解悟首周尊王
  也次魯宗國也甥舅之國齊為首懿親之封晉衛
  鄭為大又次之三恪之大者宋也地居中國之要
  樞惟陳蔡又次之秦以西垂之長吳越徐巴與楚
  俱僭王皆春秋所謹者又次之他如邢曹虞虢邾
  莒杞紀許滕薛小邾北燕其分地亦時紀于春秋
  雖小國僻遠亦以類附之昔國語次周以下魯齊
[000-11b]
  晉鄭楚吳越共八國史記列吳齊魯燕管蔡陳杞
  衛宋晉楚越十三世家兹非有意為進退特因其
  事之繁簡期有助于窮經而已餘諸小國隨見經
  之先後編年次之于後
 一王都及各國之都必列于首曰都于某地遷國又
  列一條曰遷于某地其都但據春秋時現在如周
  之王城成周晉之絳新田是也至如春秋以前始
  封建都之地有見于經傳者如周之駘豳岐豐晉
[000-12a]
  之唐曲沃亦相次以揭於前而殊其標目以别之
  有不見于經傳者如齊之營丘鄭之咸林杞之雍
  丘則冠於小註中而已其遷徙在春秋後如楚之
  郢陳壽春衛之野王則附于小註之尾而後以所
  屬之地捱年綴附庶乎振裘得領披覽之餘曉然
  于當日之形勢凡為朝聘㑹盟徃來之道里征伐
  圍入攻守之機宜恍若身親其事者亦讀經之大
  快矣
[000-12b]
 一諸地名有屢見于經者必摘其樞要序次成章凡
  有三意或一地而先為國後為邑先屬此國後屬
  彼國通其條貫則本末秩然一也或一地而註疏
  家所指互異詳玩本文參伍折中則真解自出二
  也或兩地三地同名如周秦各有王城齊宋各有
  葵丘晉齊魯各有東陽魯有兩防兩鄆鄭有兩氾
  楚有兩城父又或一地而有兩名如黄父即黑壤
  廪延即酸棗析即白羽之類彚萃相從彼此互晰
[000-13a]
  則同者不至誤以為異異者不至誤以為同矣三
  也若夫沿革之變務具始終前後且必詳之况本
  經之内乎
 一元凱春秋夙稱武庫註釋之精古今無兩然猶曰
  諸地名有疑者曰有以示不審闕者不復記見于
  隱六年之註或地形稍遠者則曰迂廻疑蓋其慎
  也兹篇每一地名之下先録本文次詳杜註然後
  以先儒註疏及各史志傳參考之顧採取之間亦
[000-13b]
  不敢易史家最善莫如班氏矣乃以衛都楚丘為
  成武楚都丹陽為漢之丹陽舛譌特甚至若劉昭
  之誤引魏収之冗筆益難讀矣水經注採取極博
  乃如定之方中篇有景山毛傳訓景曰大而以為
  山名左傳向戌語鬷蔑曰賈大夫之貌惡杜註賈
  國之大夫也而以為賈辛是則兎園誦習且不免
  于鹵莽也羅泌好用隠僻獨于抉擿經傳亦有所
  長取其純畧其疵繆者辨之不厭詳縷期歸於一
[000-14a]
  是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