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02 春秋毛氏傳-清-毛奇齡 (master)


[01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毛氏傳卷十七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
二十有八年
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
 當楚子以諸侯之師圍宋宋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
 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
 婚于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于是蒐被
[017-1b]
 廬晉/地作三軍閔元年晉獻作二軍/今始復大國之禮侵曹伐衛葢一以
 救齊宋一則向出亡時曹衛不禮修夙怨也是時晉
 侯親在軍與齊侯盟于衛地衛成公請盟不許衛人
 出衛君以説晉其書晉侯以文公親帥師也兩書晉
 侯者侵曹伐衛本兩事而曹與衛又兩告則雖同時
 而異書無他義焉
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
 公子者魯之公子買其名也左傳作叢公羊/作啟皆不可考據傳晉
[017-2a]
 侯伐衛我以楚好故當為楚救衛故遣買戍之無如
 楚來救而不能克也于是公畏晉乃故殺買以媚晉
 曰買自戍衛已殺之矣然又懼楚之覺之也因告楚
 曰殺買者以不終戍也其首鼠畏罪譎詐無禮之狀
 可謂至極然按之經文則似有未合者經先書晉侯
 伐衛隨書公子買戍衛然後書楚人救衛是買之戍
 衛在楚救前斯時楚師尚未至而衛人已出其君而
 居于襄牛曰楚救不克何也且魯之戍衛非為楚也
[017-2b]
 吾嘗以經考之衛成以初喪而為我平莒兩㑹洮向
 旋以齊侵我而為我伐齊即非楚好誰得不有以報
 之此原不必解免于楚况楚未來告救衛據杜氏謂/楚之告在
 戍衛/後且未嘗約我戍衛終戍與否何用解免縱欲解
 免則晉先來告而我亦曾先解之乃書于冊者獨不
 書告晉之詞而單書告楚者聞于國則可恥聞于諸
 侯則可駭向使聞於晉與楚則晉怨不解而楚亦未
 必以為徳是一舉數失雖在愚者猶不為而謂夫子
[017-3a]
 為之乎且簡書諱國春秋恒例果有此事何難直書
 曰刺公子買一如成十六年之書刺公子偃者此在
 列國殺大夫例原不必指實其罪况本權譎之詞而
 可明載之簡書自彰其惡而且以開兩大之釁吾故
 曰左氏記事有因解經而反誤者此又一証也葢不
 終戍者不成戍也不遇晉軍不從君出奔而優悠無
 成公實憾焉故正其罪以刺之周禮有三刺之法一
 刺訊羣臣再刺訊羣吏三刺訊萬民刺者訊也謂訊
[017-3b]
 而殺之不枉濫也
楚人救衛
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
 畀宋人者以曹伯與宋也左氏謂分曹田與宋人公
 羊謂使之聴斷其罪皆非也楚方圍宋晉欲借之以
 怒楚故執曹伯不以歸晉而以畀于宋言使宋拘收
 之晉文譎而不正于斯見焉若分曹田此必無之事
 説見三十一年取濟西田傳
[017-4a]
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
師敗績
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前楚伐/齊取穀使子玉去宋即/圍
 宋之/師子玉不從晉乃先退三舍避之所以報也報前/楚子
 饗之/之徳子玉進戰陳蔡之助楚師者先潰既而敗績城
 濮衛地名楚人救衛之師方至衛故戰在衛地此皆
 經文之可據者
楚殺其大夫得臣
[017-4b]
 得臣子玉名
衛侯出奔楚
 不名史失之説見前
五月癸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
于踐土
 此晉文大㑹也前此鄭伯畏楚如楚致師及楚敗而
 懼乃使子人九大夫/名行成于晉晉侯與鄭伯盟于衡
 雍鄭/地乃獻楚俘于襄王王親至踐土鄭/地勞晉師享醴
[017-5a]
 命侑既饗又助/以束帛且使尹氏王子虎命晉侯為伯方伯/也
 賜大輅戎輅之服彤弓矢各一玈弓矢千秬鬯一卣
 虎賁三百人晉侯受䇿出乃作王宫于踐土且三入
 覲衛侯懼奔楚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于是王子虎
 盟諸侯于王庭即踐土/王宫其不及王子虎者以不與㰱
 也是時陳蔡亦背楚來盟此書蔡侯後即書陳侯如
 㑹是也衛叔武不成君故稱子其列國序次先後互
 異皆主㑹者為之並無義例
[017-5b]
陳侯如㑹
公朝于王所
 禮行在必朝所者王居之稱詩獻于公所孟子使之
 居于王所故漢制車駕所在曰所蔡邕獨斷曰行在
 所穀梁謂朝不言所誤矣襄王親至踐土經無明文
 而于此見之經之互可考驗如是若祗書公朝不及
 諸侯者言公則諸侯可知耳
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衛元咺出奔晉
[017-6a]
 初衛成公以元咺自立叔武殺咺子之從公者至是
 晉人復衛侯甯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而後入及入
 叔武方沐喜握髪而出公子&KR1968犬為前驅射殺之公
 不知也乃殺&KR1968犬枕叔武之尸于股而哭之而元喧
 奔晉
陳侯款卒
秋把伯姬來
 去年把桓公來朝公以他事遽伐之故此來解免伯
[017-6b]
 姬者莊女把桓公母也三傳皆不能解而杜曰歸寧
 夫莊二十七年把伯姬來寧莊公也前五年杞伯姬
 來寧母成風也此歸寧誰乎
公子遂如齊
 此聘齊昭侯也昭侯本魯壻且初立故聘之
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
于温穀梁無齊/侯二字
 據傳㑹于温討不服也是時衛許尚未服故謀討之
[017-7a]
 温者周邑之新賜晉者實周地也序次見前
天王狩于河陽狩穀/作守
 前此踐土之㑹襄王居行所晉侯三朝諸侯皆一朝
 而退然此猶鄭地也今大㑹于温温本周邑其去京
 師祗百里是儼然畿地而諸侯反不一朝不無闕然
 且晉所倚者秦也秦人入春秋以還初来與㑹晉侯
 思有以誇之特前此以獻俘故王来勞師今祗㑹諸
 侯王不必再臨其地若欲因㑹以入覲則朝王本諸
[017-7b]
 侯事何足誇耀於衆不得已思周禮有冬狩之典趂
 此冬日名戒武事諸侯在所者自當執賁皷以從借
 此㑹朝則一舉兩得此本借尊王以報私怨夫子所
 謂譎也召者請也古凡延請曰請召與呼召異今啟
 王冬狩同于延請故舊傳曰晉侯召王以諸侯狩是
 狩于河陽本晉文已然之事而夫子特去召字所以
 尊王章而諱晉惡非謂晉召王來而夫子改之曰狩
 也史記不識春秋妄謂晉侯召襄王襄王㑹之河陽
[017-8a]
 踐土夫襄王何嘗與晉侯㑹乎况河陽踐土並非一
 地踐土勞師在夏月河陽田狩在冬月又並非一時
 一事若舊説謂九國之師並入王城恐驚天子故召
 之來則師次河陽諸侯入朝無可驚也謂諸國逺道
 令其致温不便又令其致洛故須召王則温洛相去
 何幾惜諸侯跬步而勞萬乗之絀駕世無是理若曰
 天子田狩當在畿内今以天王而獵晉地是狩非其
 地故特書地以明失禮則又不然夫河陽非他即温
[017-8b]
 也温本周地十年狄滅温前年王子帶出奔温皆是
 也及晉文勤王而王始以陽樊温原諸地賜之晉文
 然皆叛不肯服晉而晉皆舍之復歸于周如傳稱趙
 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温大夫乃昭十二年傳尚有周
 大夫原伯二十二年傳又有周大夫樊齊則仍為周
 地可知也且文元年晉襄朝王于温矣夫惟温周地
 故可朝不然王不出居晉晉侯亦未嘗召王來晉乃
 曰朝于温其謂之何
[017-9a]
壬申公朝于王所
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
 衛侯與元咺訟爭殺叔/武事甯武子為輔鍼莊子為坐周/禮
 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謂不親/對理故衛侯使三大夫對理士榮為大士大士治/獄之官
 此士榮為對理之正故即加此/名與輔坐别舊註士榮原官誤衛侯不勝殺士榮刖
 鍼莊子謂甯俞忠而免之執衛侯歸之于京師方伯/正其
 罪以上/于王也寘于深室甯子職納槖饘焉謂以衣槖置食/其中宣二年傳
 為之簞食與肉置/諸槖以與之是也
[017-9b]
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
 元咺歸衛立公子瑕
諸侯遂圍許
 前温之㑹謀討衛許故㑹甫畢而先執衛君旋即圍
 許以許貳于楚也
曹伯襄復歸于曹遂㑹諸侯圍許
 晉文有疾曹用䜿侯獳之言賂晉筮史使筮疾時以
 還曹伯為解遂復歸曹襄伯名史凡出奔歸國例當
[017-10a]
 稱名此與桓十五年鄭公子忽復歸于鄭襄二十六
 年衛侯衎復歸于衛例同胡氏謂伯賂筮史故貶稱
 名夫文王囚羑里亦以賂免乃不貶受辛而貶文王
 可乎
二十有九年
春介葛盧來
 夷無相朝之禮故祗書來言來而已此與襄十八年
 白狄來例同舊謂其用夷禮故不稱朝非是介東夷
[017-10b]
 國葛盧君名
公至自圍許
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
翟公作狄㑹/上公有公字
 此㝷踐土盟且以謀伐鄭者謂晉楚戰城濮時鄭伯
 如楚致楚師本助楚者及楚敗歸晉而晉即與之盟
 衡雍又盟踐土其必盟踐土者正以踐土鄭地所為
 示楚以服鄭也然鄭則何以對楚矣故于諸㑹之後
[017-11a]
 仍修楚好總是晉文出亡鄭文不禮故借此為詞以
 伐之翟泉周地以王子虎為政故也史凡王國之臣
 使于外皆稱王人並無貶例胡氏謂王人不宜與諸
 國盟故諸卿稱人㑹不書公一以示貶一以諱惡則
 前八年公㑹王人諸侯盟于洮襄三年公㑹單子諸
 侯盟于雞澤皆王人也王人未嘗不可盟盟亦何貶
 况史例卿大夫稱人凡盟㑹侵伐皆然其有名有不
 名則隨史文為之亦無定例至于㑹無公字經文多
[017-11b]
 有全非諱惡如謂公與諸大夫為㑹故諱之則莊十
 六年㑹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
 盟于幽此齊桓衣裳之㑹其時所㑹皆國君也然反
 無公字襄二十六年公㑹晉人鄭良霄此正有名有/不名之文
 宋人曹人于澶淵皆大夫也反有公何耶
秋大雨雹
冬介葛盧來
 介復來者以春時公在㑹未值也此為次年介/人侵蕭張本
[017-12a]
三十年
春王正月
夏狄侵齊
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三傳皆分及公/子瑕另作一節
 晉侯使醫衍酖衛侯甯俞貨醫使薄其酖不死公用
 臧文仲之言為之請納玉于王與晉侯皆十㲄王許
 之且喻晉侯曰君臣皆獄逆矣又為臣殺其君再逆
 矣一合諸侯而有再逆政不可乃歸衛侯衛侯乃使
[017-12b]
 周歂周冶先殺元咺及公子瑕而後入夫咺固有罪
 然不俟返國不明正其罪而私殺之且及子瑕則君
 臣俱失之矣故石碏殺州吁不書碏而書衛人以衛
 人皆得殺之也歂冶殺元咺不書歂冶而書衛則衛
 侯殺之矣華督殺孔父及君書弑君及孔父以宋公
 累孔父也歂冶並殺咺與瑕而書咺及瑕則瑕為咺
 累矣此與列國殺大夫同一書例而别有義者此文
 例也
[017-13a]
衛侯鄭歸于衛
 書名見前
晉人秦人圍鄭
 晉文興霸實秦之力今復來秦伯以伐鄭雖秦本暱
 晉然秦穆多雄心相形之際未免懐猜乃因鄭一言
 而中變焉此正秦晉交搆一關鍵也據傳秦晉圍鄭
 鄭使燭之武見秦伯曰越國而以鄭為鄙甚難何必
 亡鄭以益隣國隣厚則已薄矣且晉頗背秦許秦以
[017-13b]
 焦瑕之地而即悔之况欲難厭足既取鄭以為東封
 萬一欲更大其西封舍秦焉取哉秦伯悦乃與鄭盟
 且使杞子逢孫楊孫三大夫為鄭戍守而去子犯欲
 擊秦晉侯不許乃罷初鄭公子蘭出奔晉晉使從之
 伐鄭蘭不忍見圍鄭請勿與晉使待命于東界至是
 鄭大夫請逆蘭為太子以求成于晉晉許之杜氏云
 秦伯晉侯俱在軍而微者帥師故稱人夫君不親將
 則大夫自將之此時舅犯亦在軍何必微者説見前
[017-14a]
介人侵蕭介夷國/見前
 蕭地近宋然為國為邑舊皆誤註據宣十二年楚人
 滅蕭當是宋附庸國定十一年宋公子自陳入蕭宋
 樂大心自曹入蕭則皆是宋邑不同
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
 宰周公見九年傳
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
 如京師報聘也
[017-14b]
三十有一年
春取濟西田
 濟西曹地之近魯者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是也但
 經書取必此時乗曹之危以力取之此與襄十九年
 取邾田哀二年取漷東田例同左氏誤解前經畀宋
 人為畀物而此又忽取曹地則必前所畀者即此地
 矣因有晉文解曹地以分諸侯之傳夫侵曹祗以救
 宋既己侵其國執其君斯已甚矣世無復分其地以
[017-15a]
 與諸侯之理且救宋諸侯齊秦先之魯未與也是時
 魯方助楚而與楚盟之圍城之下及晉伐衛魯又拒
 晉而使公子買戍衛晉何愛於魯而必畀以田若魯
 得濟西則曹地有幾其與伐諸侯必不能給且秦處
 西陲安能越東諸侯國而收此隙地况伐國所得名
 曰歸俘莊六年齊人來歸衛俘是也夫歸俘有二一
 俘人民一俘寳玉並無俘土田者即有土田亦當稱
 歸俘不當稱取况與我曰歸取彼曰取經例甚明按
[017-15b]
 隠十年經書取郜取防左氏亦以為鄭師取宋地而
 歸之我然我師原在軍且先與宋戰及宋敗而後取
 之故先書公敗宋師于菅而後直書之曰取言我取
 之也非歸俘也即桓二年取郜鼎于宋亦我平宋難
 而取其寳即彼賂我亦可書曰取而無他辭若人之
 與我則見于春秋並無不書歸而書取者乃公羊亦
 知難通又小變其説謂晉侯班曹所侵地以還諸侯
 而胡氏遂遵之曰復我故田而謂之取夫濟上小國
[017-16a]
 有何侵地即返侵地亦並書歸不書取定十年齊人
 來歸鄆讙龜隂田是也且此濟西田其為取為歸經
 皆有之此取濟西田則我取之曹也宣元年齊人取
 濟西田則齊來平我之難而取之我也十年齊人歸
 我濟西田則齊取之我而今復還之我也然則取彼
 曰取取我亦曰取與我曰歸還我亦曰歸即濟西本
 事有明著矣人欲傳春秋而不于春秋全經一通讀
 之可謂知春秋者乎吾故曰不以經解經而以傳解
[017-16b]
 經則雖左氏尚有誤况其他也又晉伐曹在二十八/年至三十一年始取
 田時亦/不合
公子遂如晉
夏四月四卜郊
不從乃免牲
 郊者祭天之名以其祭于郊故名郊但郊祭有二一
 是報反之祭天子用之郊特牲所云大報本反始是
 也一是祈穀之祭天子諸侯皆用之孟獻子所云郊
[017-17a]
 祀后稷以祈農事是也此郊是祈穀之祭與報反異
 故魯得用之而不為僭葢報反在子月郊特牲云迎
 長日之至周禮大司樂冬至祭于圜丘皆子月也祈
 穀在寅月月令孟春祈穀于上帝桓六年傳啟蟄而
 郊孟春夏正月啟蟄者正月中氣漢初厯啟/蟄正月中皆寅月
 也今四月卜郊周之四月正夏之卯月以啟蟄中氣
 多在下月故三卜在寅四卜在卯皆係祈穀並未嘗
 僭而公羊乃以魯郊為非禮夫不行報反之祭而祗
[017-17b]
 用祈穀猶非禮乎
 魯用天子郊禘並無考據在春秋亦並不一見明堂
 位造為成王賜魯之説有云魯君孟春周正/子月乗大輅
 載弧韣祀帝于郊夫春秋九卜郊其在孟春祇卜牲
 耳若卜郊則盡在四月經文現在也胡氏解春秋不
 信聖經而援明堂位無據之説以駮夫子真不可解
 先儒謂雜記無理引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冬/至可以有
 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夏/至可以有事于祖夫曰可以或
[017-18a]
 汎言恒禮不必即指魯君然猶考春秋並無夏至禘
 廟之説以為其言妄誕况經書四月而傳必解為孟
 春用天子之禮此何説也據襄七年傳孟獻子曰郊
 祀后稷祈農事也而孝經云郊祀后稷以配天是以
 后稷配本天子禮而魯得行之即謂之僭不知此特
 以祈穀祀后稷非配天也鄭𤣥誤解禘嚳謂禘即郊
 也以嚳配之而劉炫借以闢杜氏有云夏正郊天后
 稷配也冬至祭天帝嚳配也遂以夏正之郊亦配天
[017-18b]
 之祭不知周未嘗以帝嚳配郊此顯然與孝經配稷
 國語郊稷相反夫周正之郊配稷非配嚳夏正之郊
 祀稷非配天葢稷本農官至周不改故祈農必祀之
 此與長至之郊截然不同而謂魯不當祀稷是將使
 魯無社稷也若天本無二鄭𤣥謂有六天固非是但
 天一而隨時可名如四時無異天然亦有蒼天昊天
 旻天上天之稱故月令迎氣分祀五帝古伊訓篇亦
 有越茀祀方明之文方明即五帝也周禮盟㑹亦以
[017-19a]
 壇壝祀五帝日月是諸侯不祀天因不敢斥言天而
 借稱五帝此不必緯書文耀鉤有是名也特其稱帝
 為靈威仰赤熛怒五名則不可耳若舊註謂此郊是
 祭蒼帝是因方春祈穀之故與鄭𤣥説周以木徳王
 感徳報本又不同
 卜郊卜日也與卜牲不同郊用上辛雖報反之祭限
 在子月然仍不限之長至一日凡子月辛日皆可用
 其曰上者以上更吉也若祈穀之祭則自啟蟄以後
[017-19b]
 春分以前皆得卜之所謂不過乎分者不得過春分
 也或謂月令元日祈穀似限朔日然元日與元辰對
 文元日謂卜天幹如甲乙丙丁類元辰謂卜地枝如
 子丑寅卯類則元日之元謂取上中下三幹而卜其
 上董仲舒所謂郊必以上辛者辛者新也故/二郊皆辛日萬一不
 得則又卜其次故三卜在本月四卜則必在後月以
 此月中氣有遲至後月者謂之下限若五卜則過矣
 然則卜日之數十日一卜而穀梁泥于上辛謂一月
[017-20a]
 一卜必得其上則四月四卜其為時為候不知凡幾
 而尚謂冬至報天啟蟄祈穀何以解之
 左氏謂牛卜日曰牲謂先期卜牲按經文卜牲在子/月卜日在寅月
 牲雖得吉然卜日不吉則不得稱牲而但稱牛何則
 以不用也今不郊而稱牲即謂非禮然觀成七年免
 牛定十五年改卜牛其稱牛者皆指卜牲不吉者言
 則不吉稱牛吉即稱牲與左説不合若公穀謂全曰
 牲傷曰牛則成七年牛不傷而稱牛何也卜吉曰從
[017-20b]
 尚書龜從筮從不從則不郊故免牲
猶三望
 望祭名謂望而祭之禮凡郊祭必望祭山川之神以
 郊尊不獨祭也然不郊則可已矣故曰猶言可已而
 不已也但天子方望無所不通諸侯祭域内名山大
 川今魯限以三則正是諸侯之禮但限域内並非僭
 越觀望則郊更可知也賈逵服䖍謂三者一是分野
 之星一是山一是川杜氏遵之公羊謂泰山一河一
[017-21a]
 海一按古凡望祭無及星者祭法星為六宗之一與
 日月風雲皆祭于壇不必望祭望則專指山川尚書
 望于山川柴望秩于山川是也若河則非魯域内禹
 貢海岱及淮惟徐州徐本魯地故鄭𤣥謂三望者海
 岱淮也此為得之
秋七月
冬把伯姬來求婦杜云自為/其子請昏
 杞伯姬者把成公夫人也前二十七年伯姬子桓公
[017-21b]
 初立來朝而我以他事伐之今伯姬為桓公求婦且
 以修好故特親來此與桓二十五年伯姬歸把及文
 十二年把伯來朝子叔姬卒諸經相為本末胡氏全
 不顧經並不知此伯姬為何人乃曰把伯姬敵矣其
 來求婦曷為亦書夫此不書而誰書乎
狄圍衛十有二月衛遷于帝丘于穀作於作舊本十/二月下另 一節
 帝丘衛地即毛詩頓丘帝頓聲之轉也
三十有二年
[017-22a]
春王正月
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㨗公/作接
 此鄭文公也其不書塟者以文公初卒穆公始立而
 秦來伐喪故不㑹塟見後年傳
衛人侵狄秋衛人及狄盟
 此因衛侵狄狄來請平而衛與之盟其不地者杜氏
 云就狄廬帳盟言狄來衛地之穹帳以即在本國不
 必地也胡氏襲杜氏廬帳語又曰盟于狄非是
[017-22b]
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
三十有三年
春王二月秦人入滑
 前三十年秦晉圍鄭時秦反與鄭盟使杞子逢孫楊
 孫三大夫戍鄭而去今鄭文公死把子密告秦使之
 來伐曰我掌鄭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秦
 穆以之問蹇叔蹇叔不可曰勞師以襲逺非所聞也
 秦伯不聴召孟明西乞白乙三帥出師于東門之外
[017-23a]
 蹇叔以其子在軍哭送之且曰晉人禦師必于殽吾
 收爾骨焉秦師遂東及滑鄭商人弦髙以乗韋并
 十二牛假鄭伯之命以犒師且使急告鄭鄭穆公新
 立乃視秦戍三大夫館果束載厲兵秣馬矣因使皇
 武子辭焉把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
 矣遂舍鄭伐滑滑姬國入者入其國而不據其地也
齊侯使國歸父來聘
 國歸父齊大夫國氏而歸父其名者前二十八年公
[017-23b]
 子遂聘齊此報聘也
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于殽左穀秦下/有師字
 晉襄初立聞秦師入滑晉大夫先軫以為秦不哀吾
 喪而伐吾同姓請邀擊之襄公乃墨縗絰與姜戎敗
 秦師于殽晉/地獲三帥舍之秦伯乃素服郊迎且悔不
 用蹇叔言作秦誓今尚書/篇名晉襄親在軍而稱晉人以
 先軫帥師襄不親將也或曰秦不伐晉晉襄何必墨
 縗絰出軍如是其急此正三十年秦晉圍鄭之役深
[017-24a]
 有以中晉君臣之隠也晉文于圍鄭之後並不興舉
 飲恨而卒今秦伯無故伐鄭滅滑一似借以窺晉者
 故先仲氏曰齊孝伐宋晉襄敗秦皆霸者之後繼世
 用心似未可以施徳報怨恒理妄為解説此善於論
 世之言
癸巳𦵏晉文公
狄伐齊
公伐邾取訾婁公作叢穀/作訾樓
[017-24b]
 公子遂帥師伐邾
 前二十二年邾來伐戰于升陘故此報之前魯以不
 設備敗故此亦乗邾不備連伐之胡氏謂僖公念母
 故出師二十二年邾滅須句僖/母氏也公伐取還之為越禮違義夫念母
 報怨其于禮義不大逺也况鄫子魯婿而邾戕之公
 戰敗失胄而邾尚懸之國門其能忘乎苐公既伐邾
 且取訾婁邾/地則襄仲再伐似可以已此亦直書其事
 而義自見者
[017-25a]
晉人敗狄于箕
 白狄伐晉晉敗之于箕晉/地先軫死焉
冬十月公如齊舊本此/作一節十有二月公至自齊
 齊昭公我婿立已七年雖彼此聘問未親㑹也乃三
 十年狄侵齊本年狄又侵齊故此以省難故如齊而
 還
乙巳公薨于小寢
 小寢内寢也據經莊公成公俱薨路寢傳以為得正
[017-25b]
 道因有以路寢為正寢小寢為安寢之説按周禮宫
 人掌王之六寢謂路寢一小寢五諸侯三寢路寢一
 燕寢一側室一則天子諸侯皆先路寢而後小寢燕
 寢似路寢為正死必在是然嘗考路寢之制在王朝
 斧扆之外兩楹之間天子諸侯退朝門而聴政治者
 故禮註曰此治事之所似未可以供燕息者故鄭𤣥
 亦云其尊者所不燕焉言其地尊嚴非所當燕處也
 則是薨于路寢者或偶薨于治事之所抑或屬纊之
[017-26a]
 時遷於其處如殷人殯兩楹間其不及遷者則在小
 寢故小寢曰内寢路寢曰外寢其曰正者如後人稱
 正殿正堂之類非謂死于路寢為正死于小寢燕寢
 即非正也况周禮盡亡所藉惟春秋一書而傳春秋
 者率順文立訓並無取証故左氏無解而註三傳者
 見經文有路寢小寢髙寢定公薨/于髙寢三名遂曰諸侯三
 寢髙寢第一路寢次之小寢又次之是不惟與諸禮
 三寢大異而又以路寢為次寢之名則所謂路寢正
[017-26b]
 寢其説安在且髙寢何寢乎杜註髙/寢宫名至喪大記又從
 諸寢名而附㑹之復有適寢下寢諸名然與春秋諸
 寢又究竟不合且其説皆似歛後遷尸而居于其所
 非屬纊地也凡此皆禮亡而不可考者則但曰路寢
 正寢小寢内寢而己若穀梁胡氏謂路寢正小寢非
 正即不然
隕霜不殺草李梅實隕公/作霣
 先仲氏曰生殺皆不時所以災也
[017-27a]
晉人陳人鄭人伐許
 傳稱貳楚未詳
 
 
 
 
 
 
[017-27b]
 
 
 
 
 
 
 
 春秋毛氏𫝊卷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