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02 春秋毛氏傳-清-毛奇齡 (master)


[00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毛氏傳卷六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
  桓公公名軌史世家又名允惠公子/隱公弟也諡法辟土服遠曰桓
元年
 遭喪即位踰年改元前已言之詳矣此元年為桓改
 元之年自當在隱公被弑之次年而左氏疏又謂桓
 之於隱本無君臣之義計隱公之死桓公即合改元
[006-1b]
 不必踰年始即位此與晉厲被弑悼公改元例同殊
 不知隱之居攝不比冢宰桓之待儲實同樹子如以
 冢宰攝例較之則冢宰攝事不攝位今隱既攝位何
 謂非公冢宰奉年不建年今隱自有年而桓實奉之
 誰謂隱非君而桓非臣若晉厲被弑悼即改元則並
 無其事晉厲以八年之春正月被弑實當成之十八
 年而悼公以是年二月即位至次年當襄公元年而
 後改元左傳二月即位國語正月即位皆在厲八年/春未嘗改元若史記年表則悼公改元正在
[006-2a]
 襄公/元年諸書可考也不知孔氏何所據而疏義如此
春王正月公即位
 遭喪即繼位然必改元行即位禮常也惟遭弑逆則
 多有不行者莊閔僖是也今桓行即位禮所以飾弑
 隱之不由己也然已有弑之者矣且討寪氏矣忍行
 之乎即位説見前隱元/年
 胡氏曰古者諸侯不再娶惠公元妃既卒繼室以聲
 子則是攝行内主之事矣仲子安得為夫人母非夫
[006-2b]
 人則桓乃隱之庶弟安得為適子是隱之授桓實讓
 之非攝之也乃惠以邪心而欲立桓而隱又探其邪
 心而成之以讓桓夫婦之大倫從此亂矣其説雖近
 似而實不然者周制周禮已渺乎不可問矣吾即就
 春秋斷之莊公取哀姜無子其娣叔姜生閔公此與
 惠公娶孟子無子其娣聲子生隱公無以異也莊公
 别娶孟任為夫人而生子般與惠公更娶仲子為夫
 人而生桓公又無以異也莊公舍閔僖不立叔姜生/閔公又
[006-3a]
 有成風生/僖公最長而欲立子般與惠公舍隱公不立而欲立
 桓公又無以異也然而季友奉莊公之命以死立般
 甚至殺兄奔國禍連數世在莊不為有邪心而在季
 友則不惟不探君邪然且成季之名魯人稱之史官
 褒之夫子又從而存之筆之至定哀之間他國君臣
 尚有稱季氏未亡其先人有大功于魯者而胡氏亦
 引唐陸淳之説謂季友恩義俱立變而得中若是者
 何也學者註經所貴平情况春秋一書全在比例豈
[006-3b]
 有春秋本經前後見在而舉其一遂忘其一者豈有
 同一事例而前極貶之後又極褒之者夫周制已亡
 但當闕疑雖曰諸侯不再娶而公羊謂媵有貴賤貴
 即當立何休又謂嫡無子則立媵媵無子則立姪娣
 是立媵立嗣原有次第况舍媵更娶則貴有在媵上
 者故左氏于仲子曰為魯夫人于孟任曰以夫人言
 許之夫母稱夫人而尚謂其子不當立耶韓宣子見
 春秋曰周禮盡在魯則周禮已亡春秋實可以論禮
[006-4a]
 予定春秋例而以禮例當四例之首豈無謂也
三月公會鄭伯于埀左傳合下/爲一節
鄭伯以璧假許田
 甫即位而修鄰好禮也然而桓之為此則意在固其
 位也若其先與鄭會者以隱曾與鄭相好故尤急也
 至于許田之假以易祊也鄭欲以泰山湯沐之邑名
 祊田者易我成周朝宿之邑之許田以各近其國/故見隱八年
 隱雖許之而未與也即彼己歸祊我已受祊然而仍
[006-4b]
 未與也其未與者或以許田重于祊或亦遲囘之冀
 得以終止其事未可知也至是桓媚鄭而急與之而
 鄭遂加璧而受之史官不言易但云假之耳並不及
 祊田但云以璧假我許田耳此與前歸祊入祊而不
 及許田正同所謂文也所謂春秋之微詞也此或夫
 子之筆也埀衞地名
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
 傳曰盟于越結祊成也越亦衛地與埀近盟與會二
[006-5a]
 禮説見/前及者史例首本國也胡氏謂及者我為志會
 者彼為主前已詳辨之見隱/元年此埀越皆衛地去魯遠
 而去鄭近則必公越齊至衞而鄭應之其斷非鄭志
 可知乃胡氏又堅執其説殊不知此一盟一會本一
 時事會埀而假許盟越而成祊總此事也魯衛齊鄭
 相距頗遠豈能于三四兩月間兩約期日兩散兩聚
 雖歴夏秋實一時也幾有一時一事而我志彼主分
 兩例者誤矣
[006-5b]
秋大水
 以災故書説見前
冬十月
二年
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
 宋督宋太宰華督也徒名不書字史例然也見/前與夷
 者宋殤公之名也大夫孔父者宋之司馬孔氏而父
 名也其書名者史例則然無所為褒貶也此其例與
[006-6a]
 莊十二年宋萬弑其君㨗及其大夫仇牧僖十年晉
 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並同若謂書名為貶
 見左/氏註則荀息仇牧皆書名矣且未有宋君稱名于前
 而其臣可稱字者故公羊以孔父為字是褒孔父則
 不惟孔父有字曰嘉見左/傳並不是字亦正以君名臣
 字于禮不通故不遵其説若穀梁謂孔氏父諡則可
 笑尤甚周制諡法並無有以父為諡者且大夫卒三
 月既塟然後請諡此時君臣新死焉得有請諡賜諡
[006-6b]
 之理况春秋二百四十餘年並無以諡來赴者君赴
 尚不諡而謂獨諡此大夫乎祗督將弑君先殺孔父
 而經先宋公而後孔父似書法有異而仍不然者君
 與臣同時被害即有先後亦必先君而後臣斷無有
 先其臣而後及君者况當時情事原有不堪用兵而
 欲為弑公以召公子馮之舉所礙者獨孔父主兵柄
 耳葢殤公即位以來牽連齊魯累歲伐鄭無非為公
 子馮一人而為宋司馬而董戰鬭者匪他人即孔父
[006-7a]
 也宋殤公者宣公子也公子馮者穆公子也宣公舍/殤公而立弟穆公故穆公亦舍子馮而立兄子殤
 公使馮出居鄭以避之是馮居鄭讓殤未嘗奔鄭爭/國也而十年十一戰皆在鄭不惟民不堪馮亦不堪
 矣/督有意召馮不得不弑君欲弑君不得不先殺孔
 父是非殺孔父而後及公實欲弑宋公而先及孔父
 則其所謂及之者實順推非逆數也故督為太宰乘
 民怨之故揚言殤公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皆司馬
 之罪先使民知其人之可殺而後攻殺于其家奪其
 妻而弑公焉左氏謂孔父有罪佐君興師不能正君
[006-7b]
 德以及于難固為非是何則父既殉君則雖有罪而
 此時不及重在督則輕在父也若公羊謂賢乎孔父
 義形于色則又不然義不能匡君以正其家先是華/督見孔
 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孔疏謂禮婦人/之出必擁蔽其面乃令人見其色美以致殺身而妻
 從他人是不/能治閨門也則其所謂正色立朝者徒擁强兵以長
 君之惡穀梁所云孔父閑言孔父但能閑衞君也夫
 但能閑衞君則彼弑君者欲不先去其閑衛得乎
滕子來朝朝新君也後/把侯來朝同
[006-8a]
 周制諸侯有相朝之禮見隱十/一年此專以禮書而義無
 譏焉若滕本侯爵而今稱子則是桓王所降黜者杜
 氏云東周雖㣲然猶為天下宗主既能命邾為諸侯
 豈不能降滕為滕子在前儒已辨之久矣而胡氏復
 謂時王不能黜諸侯此獨因朝桓之故以諸侯而朝
 弑逆故仲尼特削降之則文十二年滕子來朝襄六
 年滕子來朝哀二年滕子來朝豈皆朝弑逆而皆降
 之况滕之稱侯自隱十一年滕侯與薛侯來朝稱侯
[006-8b]
 後則處處稱子如莊十六年諸侯滕子同盟于幽僖
 十九年宋人執滕子嬰齊二十二年諸侯滕子伐鄭
 宣九年滕子卒類是隱末桓初降侯稱子延至十二
 公而未有改明明被時王所黜而以為仲尼惡桓特
 筆而削此侯爵何我仲尼之受寃至此極也嗟乎何
 受寃至此極也
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
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
[006-9a]
 成者平也正而安之也宋華督弑君則宋亂矣公會
 諸侯以平之未為不當而無如受其賂而還也郜大
 鼎者郜國所鑄之大鼎也太廟周公廟也不言宋歸
 我而曰我取之者此其中有文焉若曰我以平亂故
 取之豈受賂乎或曰成者成就之義則天下豈有人
 國亂而我合諸國以成就之者始以平往既以利還
 無非直書其事以俟其義之自見至于立華氏則經
 無明文杜氏亦以為督未死而先賜族世無是理先
[006-9b]
 仲氏曰善解春秋者當以傳解經必不當以經解傳
 此其一焉稷宋地名
秋七月把侯來朝杞公穀/作紀
蔡侯鄭伯會于鄧
 據傳始懼楚也楚熊繹之後而居丹陽至熊逹僭稱
 武王徙居郢武王十九年即隱之元年也自是寖大
 而蔡與鄭實逼楚因懼而謀之然何益矣鄧蔡地名
 胡氏以鄧為小國此本賈服説而又誤者孔疏云鄧
[006-10a]
 是小國去蔡鄭甚遠不能遥會其地且蔡鄭此會本
 為懼楚何當反求近楚小國而與之結援謬矣
九月入杞
 據傳杞侯前來朝以不敬故此入之夫既來朝雖不
 敬無伐之理此必有他故見僖二十七年傳
公及戎盟于唐左傳合下/作一節
冬公至自唐
 據傳書公至告于廟也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
[006-10b]
 舍爵䇿勲禮也但禮記曾子問諸侯適天子必告于
 祖奠于禰命祝史告于宗廟諸侯相見必告于禰命
 祝史告于五廟反必親告至于祖適天/子諸侯/相見乃命
 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餘/廟則是出入必告廟比之出
 告反靣之義而告祗在禰其曰宗廟者該祝史言之
 也且出告不註者以出祗用幣無飲至䇿勲之禮故
 略之也葢飲至者喜其至而飲于廟中也䇿勲者飲
 畢而書其所行之事于䇿也勲者事也功也此是禮
[006-11a]
 例其有書不書者以行禮有詳略或用幣而不飲至
 或飲至而不䇿勲如所行有/諱避之事或苐命祝史而已不親
 告則皆不書乃胡氏又自為例曰此常事不書其書
 者或誌其去國之久或録其盟會之危或著其黨惡
 附姦之罪則在春秋公行凡一百七十六其書至者
 八十二並無一合如此書至謂遠與戎盟而書至者
 危之也則此戎徐戎也在魯東郊費誓所謂東郊不
 開是也未嘗遠也况唐是魯地以近郊之戎其君長
[006-11b]
 親來而會于我地何危之有
三年
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
 春秋書時月而或書王或不書王者皆史有詳略無
 關義例故有時無月而不書王者凡一百餘條有時
 有月而不書王者凡一十五條此不書王者正有時
 有月而不書之例説見/前而穀梁謂桓無王故削王字
 則宜在元年乃元年二年有王至三年而始削之何
[006-12a]
 其討賊之需遲也則又為説曰元年有王所以治桓
 也二年有王正與夷之卒也宋督弑/君與夷則是有王反治
 罪得毋三年以後其無王者皆褒德者乎且治桓已
 耳華督弑君與魯何涉而胡氏亦曰二年書王正華
 督之罪得毋春秋二百四十餘年凡有王者悉治罪
 之年乎况有王治罪無王又治罪是亂刑也無王是
 削而惡桓有王是筆而又惡桓是筆與削俱無所凖
 也且春秋須比例文九年春有二月三月而無王成
[006-12b]
 十三年春有三月而無王定十四年春有二月而無
 王以例言之與桓年正同然而三君于諸年並未嘗
 有治罪貶削之事是屬詞比例又並無一相合者吾
 故曰此不關義例非無謂也
 齊侯齊僖公也會于嬴者成昏于齊也聘文/姜嬴齊地
 名
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
 胥命者相命也謂申約言以相命而不歃血也蒲衞
[006-13a]
 地
六月公會把侯于郕杞公羊作紀/郕公羊作盛
 二月我入杞故此會而成之傳曰把求成也
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
 既盡也
公子翬如齊逆女
 此桓公娶文姜也古諸侯娶女亦必親迎然此禮不
 行久矣但送女大國必以上卿則逆女大國亦即以
[006-13b]
 上卿行之翬見前
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
 禮送女大國必命上卿未聞有公親送者此齊僖愛
 女故然然失禮矣讙魯地名杜氏云已去齊故不稱
 女未至魯故不稱夫人
公會齊侯于讙
夫人姜氏至自齊
 杜氏云告于廟也禮迎與至俱告廟而祗于至云告
[006-14a]
 廟者猶公行不告而祗云告至例同苐書至有二例
 一書卿以至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三月遂以夫
 人婦姜至自齊是也一但書女至隱元年紀履繻來
 逆女冬十月伯姬歸于紀是也推之天王之嫁娶皆
 然桓九年紀季姜歸于京師/莊元年王姬歸于齊類而胡氏以不親迎并不
 書卿至為不能防閑啟文姜敝笱之兆夫魯十二公
 惟桓莊為親迎桓迎于境雖為齊侯然受之其父已
 親御輪矣不隨卿至已親導婦入寢門矣然而文姜
[006-14b]
 哀姜滛失尤甚則夫敝笱之兆或别有在恐非親迎
 卿至二禮所得而防閑之也况不書卿至則公親受
 之正親迎也
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
 周制女出嫁後隨遣大夫加聘問之禮所以存謙敬
 序殷勤也在本國遣使謂之致女在他國使來則謂
 之聘此傳曰致夫人也則致女之聘也年即夷仲年
 見前
[006-15a]
有年
 年者稔也熟也穀一熟曰年有年則熟者衆矣賈服
 謂桓惡而得年異之也書有言不宜有也則宣十六
 年書大有年宣惡不必過于桓而曰大不宜有誤矣
 况君惡耳民亦何罪而必使無年此徒以婦孺之見
 測天意而胡氏遵之不可笑乎
四年
春正月公狩于郎
[006-15b]
 狩者冬獵之名周禮大司馬仲冬教大閲遂以狩田
 則狩宜在冬而此書春正月者周之正月為夏之十
 一月正仲冬也狩田者以田既藝穫則隨地可狩故
 曰狩田此狩于郎與莊四年狩于禚昭八年蒐于紅
 十一年蒐于比蒲例同但左傳曰書時禮也而公羊
 以地遠為譏考之郎邑在魯郊實未嘗遠註者亦知
 難通變言郎邑本近而郎邑之屬在郊外為遠則明
 是遁詞而疏左氏者反襲其説以為常地不書如西
[006-16a]
 狩獲麟是也非常地即書如天王狩于河陽是也葢
 狩有常地如鄭有原圃秦有具囿類夫圃囿者游觀
 之所不事較獵故春獵曰田謂取獸于田也夏獵曰
 苗謂為苗除害也秋獵曰蒐謂搜獸于藪澤間也冬
 獵曰狩謂閲畢圍獸而大較以畢農事也此明屬異
 地並無有場圃苑囿為四時常獵之所見之經傳不
 得已而以召狩河陽西狩獲麟証之夫召狩書地果
 是狩乎西狩不書地則何以云西西者國之西也西
[006-16b]
 郊則地矣若云常地不書則春秋五蒐三在比蒲然
 又書何也乃胡氏并襲其説以貶桓夫弑逆之罪不
 以禮狩而减也罪在弑逆亦不以非禮狩而又加重
 也凡此皆深文之不必然者况我欲誅桓而桓不受
 誅則其罪反在所誅之者矣春秋筆削定無曲詞何
 可使爰書不確任人平反至是
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
 此天王周桓王也天王下聘禮也然諸侯不朝而王
[006-17a]
 反來聘過矣以桓之弑逆王不能討而反來聘焉益
 過矣此春秋之筆所為直書其事而義自見者若其
 稱官稱名則與隱元年天王使宰咺歸賵例同並無
 書法而説者又紛紛焉按周禮天官有大宰小宰宰
 夫皆稱宰此宰夫之職本下大夫與上士相通例當
 稱名宰者官渠者氏伯糾者名也若公羊註以渠為
 名伯糾為字云名字並見已杜撰矣穀梁註謂下大
 夫老以伯為老稱故書字則與左氏云伯有父在以
[006-17b]
 少年來使故書名一老一少極其可笑而胡氏又云
 宰是太宰伯是封爵當是以諸侯而入相與既相而
 受封者則丁零盗蘇武牛羊何從按之
 此年與後七年俱無秋冬者經文闕漏並非筆削舊
 説所謂或史文先闕而夫子不增或夫子備文而傳
 者遺脱此明白了義而胡氏又謂天王失刑桓惡不
 討故削秋冬以見佚罰則定十四年亦有春夏秋而
 無冬矣此則何所刑討乎况春秋編年專為記事徒
[006-18a]
 以貶桓之故而竟削春秋兩年兩時之事恐無是理
 矣孔疏嘗云日月有詳略而無義例文以前六公書
 日者二百四十有九宣以後六公書日者四百三十
 有二計前後兩截年數略同而日數加倍近詳而遠
 略斷無貶遠褒近之例先仲氏亦曰桓十二年冬十
 一月既書丙戌盟武父矣又書丙戌衞侯卒夫一日
 無再書者其再書者羡文也文有盈羡即當有闕佚
 羡文之非褒猶之闕文之非貶也今遇闕時闕日而
[006-18b]
 即謂貶桓則此有羡日當褒桓矣桓不當褒將毋衞
 侯之卒可褒乎
 
 
 
 
 
 春秋毛氏傳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