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101 左傳事緯-清-馬驌 (master)


[01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左傳事緯前集卷四  靈璧知縣馬驌撰
 左氏辯例下
  蒐狩例
   蒐五
   狩四
   治兵一
   大閲一
[017-1b]
   焚一
   矢魚一
   觀社一
周禮大司馬之職曰中春教振旅遂以蒐田中夏教苃舍遂
以苖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獮田中冬教大閲遂以狩田爾雅
曰春獵為蒐夏獵為苗秋獵為獮冬獵為狩出為治兵入
為振旅傳曰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年
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凡此皆教戰田獵之
[017-2a]
大畧也古者教戰田獵事本相因國家雖安忘戰必危是以
四時之隙咸用舉事其禮不同故其名亦異周官大閲狩田
之法特詳扵三時蓋亦因農隙之宜以大習武備也治兵振
旅即秋春教戰之名而𫝊稱三年者然則四時講武之外復
三年而大舉亦猶常祀之外復有禘祭爾教戰近扵習殺故
繼之以田獵田獵患其盡物故約之以三驅農隙而舉非黷
武也鳥獸之肉以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以登於
器非禽荒也田獵既有常時復有常地天子必於王畿
[017-2b]
諸侯必於封内擇山澤不毛之地近國之隙地而為之
傳稱鄭之原圃秦之具囿是其類矣春秋二百四十二
年魯之蒐苗獮狩必且甚多苟非失時違地則為國之
常禮例皆不書經之所書止蒐狩數事而已皆譏也桓
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傳曰書時禮也三代異正朔而
夏數為得天是以政令治教猶用夏時春秋之正月實
周禮之仲冬故傳以得時為禮然而猶書者郎非狩地
而狩之故書地以示譏若于禚于紅比蒲昌閒同有非
[017-3a]
地之譏矣何以知書地之為譏乎隠五年春公矢魚于
棠傳曰非禮也且言逺地也陳魚而觀既非田獵之常
傳以非禮釋之其譏已明而復曰言逺地則於于棠見
之且天王河陽之狩傳亦釋其非地是知書地者皆譏
辭矣諸蒐皆言大蒐昭八年秋蒐于紅傳稱革車千乘
而經特不言大若此者非關褒貶之要亦仍舊史為詳
畧爾教戰以習戎備欲就尊嚴之處以示威命禮必告
廟而行莊八年春王正月甲午治兵傳曰治兵于廟禮
[017-3b]
也是已治兵不於仲秋而無譏者申明號令將以圍郕
雖非因獵而舉猶以合禮為宜亦如備難之城不復以
時律之者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閲亦以懼齊之故是
以無貶非其類與桓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按爾雅
火田為狩在古亦有此法彼但放火燎草守其下風而
已今則盡焚一澤故特書焚以譏盡物禮天子不合圍
諸侯不掩羣羣且不取而乃焚澤況咸丘又非地乎春
秋蒐閲治兵皆不書公定十四年秋大蒐于比蒲邾子
[017-4a]
來㑹公公實親在而經不書何也諸蒐之不書公非皆
公不臨之也國之大事曰祀與戎非一人之私事故例
不書公乃怠慢之主比於禽荒其獵也未必因教戰而
行如是者特書公以顯之莊四年冬公及齊人狩于禚
越竟而與微者狩必為遊戱之事若如棠觀魚之類爾
但郎禚猶行狩禮故以狩書也公之朝于列國也但書
公如某而不書其事以為國之常事故不書之莊二十
三年公如齊觀社傳曰非禮也魯語云齊棄大公之法
[017-4b]
而觀民於社襄二十四年傳云齊社蒐軍實使客觀之
然則此亦齊蒐軍實聚民於社既非吾國習戎之事而
越竟以觀失禮之舉故傳曰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
何觀特書觀社其譏深矣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傳稱
狩于大野葢得國之狩地故不書地虞人修其常職故
不言狩者春而狩又非失時然而猶書者則以獲麟故
也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明王不作出而遇獲仲尼
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史而作春秋寓
[017-5a]
褒貶以明中興之教所感而起因以為終於是絶筆於
獲麟焉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陽傳曰晉侯召王
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
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周室之衰久
矣晉侯為㑹以尊天子而自嫌彊大不敢入朝於是召
王出狩因盡臣禮此其志誠善也但舊史直言召王既
以彰天子之弱又以昭晉侯之失不知名分為重寜使
若王自為出狩因以越竟失地而書失地之愆小而天
[017-5b]
王之尊自在且隠其召王之闕以明晉徳也傳稱書曰
故書之類皆仲尼之新意而河陽之狩趙盾之弑洩冶
之罪皆違凡變例以起大義危疑之理故又顯稱聖言
以昭著其書法故曰春秋之稱非聖人孰能修之
  土功例
   城二十三
   築邑一
   築館一
[017-6a]
   築囿三
   築臺三
   作三
   浚一
   毁一
莊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城諸及防傳曰書時也凡土
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
而畢此土功之總例也國家之大城築修作在所不廢
[017-6b]
然而慎妨民務必擇農隙之時故為察天星以制常節
焉龍星角亢晨見東方是時禾稼已登三務始畢於是
戒民以土功之事大火次角亢而晨見乃致築作之用
定星昏中遂樹板幹而興作日南至微陽始動農事將
興土功於是乎畢也土功力役之大故書於經隠元年
傳曰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新作南門不書亦
非公命也然則但出公命得時與否皆在所書矣姑以
城論之桓十六年冬城向傳曰書時也莊二十九年冬
[017-7a]
十有二月城諸及防傳曰書時也文十二年冬十有二
月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傳曰書時也宣八年冬城
平陽傳曰書時也成九年冬十有一月城中城傳曰書
時也此皆以得時書也隠七年夏城中丘傳曰書不時
也九年夏城郎傳曰書不時也此皆以失時書也土功
之時本設此節以為農事既閒得用力役若實不病農
雖天象未至亦無所譏襄十三年冬城防傳曰書事時
也是已苟或城實非時自知不可而緩以告廟既以病
[017-7b]
民復慢其祖經因依告而書以示其失定十五年冬城
漆傳曰書不時告也是已土功既有凡例而城之時與
不時傳復屢發者何也春秋之於城有二義焉無事備
預則用農隙臨難禦敵則四時皆可傳所重發皆備預
之城也所不發皆禦敵之城也禦敵而城不須待時故
傳不言得失襄十九年冬城西郛傳曰懼齊也城武城
傳曰穆叔曰齊猶未也不可以不懼乃城武城若此之
類直言歸趣或時或否不在凡例之内亦如過雩之外
[017-8a]
復有旱雩爾莊二十八年冬築郿傳曰非都也凡邑有
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此别城築
之名也周禮四縣為都四井為邑此都邑雖未必為周
禮之制大約都大邑小是以春秋所書猶用典䇿之名
在都曰城在邑曰築都之稱城不論有廟與否若城漆
是矣漆為邾庶其所以來奔者寧有宗廟先君之主乎
若廟之所在雖邑亦曰都尊其號故崇其稱以宗廟而
大之也郿本為邑而又無廟是以獨書為築傳因於此
[017-8b]
發例例稱凡邑則非他築之例若臺囿與館咸謂之築
無大小之異名矣臺囿館之言築創始之辭也延廏南
門雉門兩觀之言新修舊之辭也是則其立名之宜也
莊二十九年春新延廢傳曰書不時也凡馬日中而出
日中而入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馬以春分出牧
秋分入廄此周典也今春而作廄既失民務又違馬節
二者皆譏故傳稱不時而發馬出入之例諸皆言新作
而此言新不言作經闕文爾非例也僖二十年春新作
[017-9a]
南門傳曰書不時也凡啓塞從時春秋泛興之役總用
土功之時若門户道橋之啓城郭牆壍之塞皆官民之
開閉不可一日而闕又須隨壞時而修之不得用土功
之候今僖公無故修飾南門非啓塞之急務傳嫌城門
或壞渉於開閉之急故譏其不時因别起從時之例也
由此例以推之一切急務皆可從時莊元年秋築王姬
之館于外王女下嫁不得不築也文十六年秋毁泉臺
蛇出為妖聲姜以薨不得不毁也莊九年冬浚洙畏齊
[017-9b]
之難不得不浚也及諸禦難之城或春或夏或冬都無
褒譏是亦從時之説而已定二年夏雉門及兩觀災冬
新作雉門及兩觀諸宫之災大室之壞皆不言作蓋皆
從時修之重在災壞故不書作今厯三時而後作是以
别書若夫不急之務遊觀之所自當以土功之限為宜
傳是以於城都築囿新廏作南門之下各言得失用以
顯明諸例也昭九年冬築郎囿傳曰書時也成十八年
秋築鹿囿傳曰書不時也定十三年夏築蛇淵囿亦知
[017-10a]
其不時矣莊三十一年春築臺于郎夏築臺于薛秋築
臺于秦嵗三力役既已極奢又違天候傳不言而自明
也魯之役民者三十六而覇者之六城不與焉役而失
時固有勦民之害即役不失時然而民力殫矣三時耕
不獲一時之息此經之所以悉書哉
  災異例
   日食三十六
   星孛三
[017-10b]
   恒星不見星隕如雨一
   隕石六鷁退飛一
   大雨震電一
   震廟一
   雨雪一
   無冰三
   隕霜不殺草李梅實一
   隕霜殺菽一
[017-11a]
   雨木冰一
   大雨雹三
   大水九
   不雨七
   大旱二
   螽十一
   螟三
   多麇有蜮有蜚蝝生各一
[017-11b]
   饑三
   有年大有年各一
   無麥苗大無麥禾各一
   災十一
   火一
   地震五
   山崩二
   鸜鵒來巢一
[017-12a]
春秋記災異謹天變重民事也人事不修而隂陽沴戾
爰有雨陽寒燠之乖震動崩陁之患水旱饑饉之罰螽
螟蝝蜚之害在内則為災必書在外則來告必書而日
食星變尤其昭昭在上者故事事謹而志之也日者衆
陽之㑹人君之象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
日嵗一周天月月一周天每月一㑹㑹常在朔日被月
掩則日為之食經不言月食日闕所不見也日月動物
雖同行而不必同道厯家所推復有盈縮之異故有積
[017-12b]
嵗不食者有頻月而食者術存於星臺之官非經所急
經唯據見諸天者書曰日有食之而已若日被全掩則
書曰既既日光盡也日食之書必備朔日甲乙者厯之
紀朔者日月之㑹日官於日食應記月朔朔有甲乙乃
可推求失則為過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
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
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僖十五年夏
五月日有食之傳曰不書朔與日官失之也前止失日
[017-13a]
後竝失朔傳是以重發例推此而言諸朔日不備者皆
日官之失矣日食雖天變之大然亦厯數之常唯正陽
之月君子惡之於是有伐鼓用幣之禮按傳正陽之月
當夏四月是為孟夏則周之六月是也莊二十五年夏
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傳曰非常也唯正
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
正陽月朔隂慝未作隂尤不宜侵陽故諸侯用幣于社
社為上公之神是以祈而不責伐鼓于朝退而自責也
[017-13b]
此雖書為六月以長厯推之其實七月置閏失所致令
月錯不當鼓而鼓失其時矣鼓當于朝而于社失其處
矣社應用幣而用牲失其用矣一舉三失故傳譏非常
既以明禮因以正時也文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
之鼓用牲于社傳曰非禮也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
于社諸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此正陽之月雖宜伐鼓
然禮有等差不可僭越天子貶膳修省不舉盛饌伐鼓
于社以責羣隂諸侯位卑但宜用幣于社伐鼓于朝而
[017-14a]
已今則鼓社用牲有二失焉雖不失常月猶以非禮書
也莊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失時
違禮可依例而推矣孛為妖星亦謂之彗傳稱除舊布
新亦云除穢經雖不言占驗而以妖變非常用是書之
文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既見而移入故稱
曰入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傳稱于大辰西及漢
總在大辰之度故曰大辰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
孛于東方平旦衆星皆沒故不言次此皆據事以書無
[017-14b]
義例也昭二十六年傳言齊有彗星而經不書蓋魯不
見爾莊七年夏四月辛夘夜恒星不見傳曰夜明也夜
中星隕如雨傳曰與雨偕也夜明而常星不見夜半而
有雲星隕且雨變異非常故書于經不言石者見星之
隕于上不見在地之驗也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
隕石于宋五傳曰隕星也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傳曰
風也隕于地視之則石數之則五隨其聞見先後而書
之不言星者止見在地為石不見其隕于上也鷁遇迅
[017-15a]
風而退飛過宋國都不與隕石同曰故重言是月宋人
以異來吿是以竝書焉隠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
辰大雨雪傳曰癸酉大雨霖以震書始也庚辰大雨雪
亦如之書時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
雪霖雪積日書兩日以記其始建寅之月不當震電既
震電又不當大雪隂陽錯行故以時失而書因發霖雪
之例然經不言霖知經誤爾雷甚擊物通謂之震僖十
五年震夷伯之廟傳曰罪之也於是展氏有隠慝焉隠
[017-15b]
惡法所不及尊貴罪所不加而天變震其祖廟聖人因
自然之妖章顯其事以感動穢行之人立教亦何深與
霜雪寒燠各有定時反則為災隕霜殺物雨雪無冰冬
燠而李梅實過寒而雨木冰諸如此類蓋皆以時失書
矣僖二十九年秋大雨電傳曰為災也然則雨電皆以
為災書昭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當雪而雹是亦為災
也桓元年秋大水𫝊曰凡平原出水為大水廣平曰原
原猶出水為災可知故經之於水悉以大書之莊十一
[017-16a]
年秋宋大水傳稱公使弔焉往弔所以書也二十五年
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傳曰亦非常也凡天災有幣
無牲非日月之眚不鼓此年日食之禮非常而此又非
常因總發天災之例日食大水皆為天災禮當有幣無
牲而魯皆用牲非日月之災不鼓而魯復以大水鼓一
嵗而天災二咸失常焉傳是以顯舉周公之典禮也夫
旱即不雨而經何以或書不雨或書旱乎僖二年冬十
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傳曰
[017-16b]
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為災也春秋之法雩
而得雨書大雩諸經言大雩傳言旱者是矣雩而不得
雨書旱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宣七年秋大旱是矣旱而
不為災書不雨此年及莊三十一年文二年十年十三
年是矣僖之不雨每時必舉首月又書得雨之月文之
不雨皆於既雨之後總計前之不雨而書之雖不復書
雨事從可知若是者蓋前既具其體例後遂從其省文
左氏不發傳以非義例之所在爾穀梁曰一時言不雨
[017-17a]
者閔雨也有志乎民也厯時而言不雨文不憂雨也無
志乎民也春秋記天災而榖梁言人事文若一時不雨
當以何法書之也哉隠元年傳曰有蜚不為災亦不書
莊十八年秋有&KR0558傳曰為災也二十九年秋有蜚傳曰
為災也凡物不為災不書前顯不書之義後發凡例以
明諸物皆然螽食五穀螟食苗心多麇害稼皆以為災
而書蜚臭惡害人&KR0558含沙射影嫌非害稼故於此各發
傳也文三年秋雨螽于宋傳曰隊而死也自上而下為
[017-17b]
雨故雪曰雨雪電曰雨雹螽曰雨螽螽死則不為災宋
人蓋以為天祐喜而來告是以書經穀梁曰災甚也茅
茨盡矣果爾則胡不書多螽而書雨螽乎知不然矣宣
十五年冬蝝生饑傳曰幸之也是年秋螽至冬而子復
生遇寒而死不成為螽既不為災然而猶書者若使早
生民困必甚故雖饑猶幸非幸饑也幸蝝生爾春秋五
穀皆熟書有年五穀大熟書大有年五穀不豐而民困
書饑五穀盡無而民大困書大饑若但指所無而不言
[017-18a]
饑者皆未至困民也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苗傳曰不害
嘉穀也今之五月大水殺熟麥及苗而黍稷嘉穀尚可
更種則可以不饑二十八年冬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糴
于齊傳曰冬饑臧孫辰吿糴于齊禮也傳據未糴之時
言饑得齊之榖甦民之困故以告糴為禮終亦弗饑是
以傳言饑而經不書饑春秋水旱螽螟之災甚多其書
饑者有三而已其餘非盡諱饑也天災物害所指在物
無麥無禾所指在穀饑與大饑所指在民民有菜色道
[017-18b]
殣相望經之所以書饑也天災物害敗稼傷禾經之所
以書水旱螽螟也亦若旱與不雨之有深淺者僖二十
一年夏大旱傳稱饑而不害此不足以徵與地道安靜
動為失常國主山川崩竭為戾諸書山崩地震皆記異
也昭二十五年有鸜鵒來巢傳曰書所無也此鳥穴居
不在魯界今來而又巢以所無書之不在為災之例矣
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傳曰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
天火曰災春秋之災十有一而火唯此一事餘皆天火
[017-19a]
也聖人重天變故特異其名曰災莊二十年齊大災來
告以大故書為大公羊曰大瘠也何以書及我也若然
則御廩西宫之災亦將曰御廪瘠西宫瘠乎公羊每好
竒實未見其竒也成三年新宫災三日哭哀禰廟之災
特異其禮經是以善而書之傳稱禍福不告則不書是
知外災之書皆從吿也莊十一年宋大水公羊曰及我
也穀梁曰王者之後也襄九年宋災穀梁曰故宋也僖
十四年沙鹿崩成五年梁山崩昭十八年宋衞陳鄭災
[017-19b]
公羊皆曰為天下記災也穀梁曰其志以同日也公羊
於宋災既誤為火遂妄為之例曰大者曰災小者曰火
穀梁於陳災亦誤為火遂妄為之例曰國曰災邑曰火
紛紛穿鑿之説將以何者為適從乎昭九年陳災陳已
滅亡降為楚縣而不繫之楚者春秋之書災害皆以所
災所害言之梁山沙鹿之崩不繫于晉知陳亦不必繫
楚矣宣榭之繫成周則宣榭不能以名通也公羊曰成周
宣榭災樂器藏焉爾新周也穀梁曰周災不志其曰宣
[017-20a]
榭目之也公羊曰陳已滅矣其言陳火存陳也穀梁曰
火不志此何以志閔陳而存之也夫曰災曰火何足以
存陳而新周若不災不火將目之閔之之法又於何者
寄文耶春秋燦然明備大義數十而已且因事而明例
豈因例而書事哉左氏親見孔子猶多闕疑不論公穀
乃於數百年之後欲事事揣合聖人之意乎每事而生
異端未免以子之矛刺子之盾矣
  奔放例
[017-20b]
   天王居三
   公孫一
   夫人孫二
   唁三
   王臣奔三
   諸侯奔十二
   滅國奔四
   内臣奔六
[017-21a]
   外臣子弟奔四十七
   以地來奔三
   放三
   叛五
   潰四
   逃三
僖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鄭傳曰天子無出書曰天王
出居于鄭辟母弟之難也成十二年周公出奔晉傳曰
[017-21b]
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諸言出者皆謂出其封疆
天子以天下為家本無出封之理雖有出奔之人史不
言出示無外也天子所至皆安其居故不言奔而别以
居為名尊天子也重發例者所以示君臣之同焉昭二
十三年天王居于狄泉襄三十年王子瑕奔鄭所謂凡
自周無出者正例也襄王蔽於匹夫之孝不顧天下之
義避母弟難自絶其國故稱出居周公既為王所復而
又自出自絶于周故稱出奔皆不應書出而書出所謂
[017-22a]
變例也唯天子不言奔王臣及諸侯之君臣則皆書奔
奔者廹逐之名而於内之公及夫人獨書為孫使若不
為臣下所廹逐孫讓而去者為内諱也諸侯之出奔皆
見出於其臣下舊䇿所書槩舉臣名襄十四年衞侯出
奔齊傳稱名在諸侯之䇿曰孫林父甯殖出其君此以
臣名來告之本文也仲尼修史咸示變例皆沒出者之
名而以君自奔為文昭三年北燕伯款出奔齊傳曰罪
之也謂君不能自安自固而至見逐於下所犯實多寧
[017-22b]
獨逐之之臣哉臣而逐君其罪已著沒臣稱君所以深
著君惡傳發北燕伯款以例其餘經之所書悉如是焉
至其稱名與否傳不發例蓋從告而已子朝之亂昭公
之逐事既非常大都就事立文難以例舉昭二十二年
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二十六年尹氏召伯毛伯以
王子朝奔楚所稱之以亦非師能左右之以也二十二
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
周所稱之入亦非國逆而立之入也昭二十五年次于
[017-23a]
陽州二十八年次于乾侯所稱之次亦非師出過信之
次也二十六年公至自齊居于鄆傳曰言魯地也二十
七年公至自齊居于鄆傳曰言在外也已入竟故書至
猶在外故書地傳互言以明其義所稱之至亦非告廟
之至也所稱之居亦非天王之居也據事而書不得不
然若執例以求合盈庭之言寧可盡通哉弔亡之謂唁
昭公之孫經書唁公者三詳内事也昭二十五年傳曰
書曰公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禮也將求
[017-23b]
於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公至齊竟齊將來唁公不
敢逺勞齊侯而逆之于野井仲尼詳書所次所唁之地
合數句之文以見公之先下不於唁生例焉諸國滅而
君奔者皆不言出國亡實無所出亦非例也諸侯之大
夫廹逐逃亡曰奔受罪黜免曰放奔放情有優劣放為
君舍其罪緩歩而出較為稍優奔為懼罪苟免奔馳而
去斯為劣矣奔放之書各從其實優劣自見襄二十九
年齊髙止出奔北燕傳曰放其大夫髙止于北燕書曰
[017-24a]
出奔罪髙止也實放書奔貶優從劣斯為仲尼新意矣
外大夫之奔放經不盡書何也宣十年傳曰凡諸侯之
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所
有玉帛之使者則吿不然則否違兼奔放而言兩國交
聘往來是臣嘗奉玉帛之使則用以吿若其不然恩好
未接不告亦不書也發例言吿是䇿之所書皆從告也
諸侯君臣之奔者於外曰出奔某於内曰來奔來奔則
不言出史氏立辭之宜若來而又奔他國賤不復書傳
[017-24b]
稱邾子益奔齊慶封奔楚不見於經是也以地來奔重
在地雖賤必書亦書其地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是也
重在人則止書人文十二年郕伯來奔傳曰太子以夫
鍾與郕邽來奔公以諸侯逆之非禮也故書曰郕伯來
奔不書地尊諸侯也是也奔而書名皆罪奔者之身司
城舉官子哀稱字崔氏書族皆非其罪陳黄衛鱄秦鍼
皆稱弟以罪其兄若無善文者悉罪之矣大夫而披邑
自屬志附他國經書曰叛宋華亥弟辰晉趙鞅荀寅之
[017-25a]
流皆與國相距得歸乃復敗則出奔有叛屬他人之意
故皆書叛定十一年宋樂大心自曹入于蕭上言某某
入于蕭以叛此從叛可知經省文也襄二十三年晉欒
盈復入于晉入于曲沃帥曲沃之甲以入晉都敗而至
死未附他國故不言叛也叛之賤者不書外而髙弱髙
豎内而陽虎南蒯皆不見經至如庶其牟夷黑肱傳稱
為三叛人經不書叛則於内不可言叛而來也襄二十
六年衞孫林父入于戚以叛傳曰罪孫氏也叛皆背君
[017-25b]
之名衞時無君然專邑背國猶謂之叛蓋仲尼特起之
新意舊史未必以叛書矣潰者衆散流移若積水之潰
文三年伐沈沈潰傳曰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衆
保于城城保于徳交相依懷以衞社稷苟無固志一朝
而散如水之潰矣國君而逃師棄盟違其典儀棄其車
服羣臣不知其謀社稷不保其安此與匹夫之逃無異
是以在衆為潰在上為逃以别上下之名也公羊曰國
曰潰邑曰叛夫潰者民散而去叛者舉城而屬他人彊
[017-26a]
大夫為之也傳言慶氏以陳叛何必於邑哉昭二十九
年鄆潰公羊曰邑不言潰郛之也君存焉爾公羊每以
君存生例春秋之書曾若是其紛紛哉僖五年盟于首
止鄭伯逃歸不盟襄七年㑹于鄬陳侯逃歸此所謂在
上之逃也文十年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傳稱麇子逃歸
而經不書公不在次楚人不以告爾莊十七年鄭詹自
齊逃來見囚於齊不能守節而逃以其至魯故本其事
以書於經然而非例所云矣例之潰逃蓋指一國一軍
[017-26b]
一邑之内君臣相需為用為變文以别之詹為逸囚無
不可逃既非其類焉得混以入例哉
  歸入例
   歸十五
   復歸五
   入七
   復入二
   納七
[017-27a]
   立二
成十八年宋魚石復入于彭城傳曰書曰復入凡去其
國國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歸諸侯納之曰歸以
惡曰復入襄二十六年衞侯衎復歸于衞傳曰書曰復
歸國納之也明復歸亦國逆也凡去其國通言君臣子
弟之例國逆而立之本無位則稱入有位而復之則稱
復歸莊九年齊小白入于齊若此之類無位者也僖二
十八年衞侯鄭自楚復歸于衞若此之類有位者也諸
[017-27b]
侯納之有位無位皆謂之歸成十四年衞孫林父自晉
歸于衞若此之類有位者也桓十七年蔡季自陳歸于
蔡若此之類無位者也身為戎首稱兵入伐則稱復入
襄二十三年晉欒盈復入于晉及此魚石是也四者所
以明内外之援辨順逆之辭通君臣取國有家者而言
之仲尼正魚石衞衎之文以表舊制左氏發凡言例總
而明之以著春秋之大例焉在内不可言歸于魯故稱
來歸閔元年季子來歸是也莊六年衞侯朔入于衞五
[017-28a]
國違抗王命以納衞朔朔懼有逆衆之犯以國逆告故
不書歸而書入成十五年宋華元自晉歸于宋元實國
逆欲挾晉以自助以外納吿故不書復歸而書歸春秋
因之以示二子之情也定十三年晉趙鞅歸于晉昭十
三年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趙鞅因韓魏之請楚比依
陳蔡之餘竝非諸侯之納而書歸者韓魏有耦國之形
陳蔡有復國之端言非晉楚所能制也僖二十八年曹
伯襄復歸于曹雖晉人復之而侯獳愛君以請故有國
[017-28b]
逆之辭桓十五年許叔入于許本未出竟今始就國羣
下嘉之故用國逆之文皆時史因周典以起時事之情
也傳稱諸侯納之曰歸而經實有書納者僖二十五年
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若此之流皆有興師見納之事
不須例而自明是以但言其納不言其歸春秋諸侯之
外納有三一者言語告請蔡季之類是矣二者興師送
入頓子之類是矣三者所納之君别在他國而伐其本
國令之得入衞朔之類是矣言歸則知為納言納則歸
[017-29a]
亦不待言從納者之告則書納從歸者之告則書歸因
事之宜皆非義例之所興也僖三十年衞侯鄭歸于衞
成十六年曹伯歸自京師二君皆見執在周事同而文
異者諸侯歸國或書名或不書名或言歸于某或言歸
自某或言自某歸史氏異辭傳不發例例在於歸而已
不在他文也若謂稱所自之國其國有力然楚比無援
于外何以書自晉陳蔡封于楚平何以不書自楚斯非
其明徵與襄二十五年衞侯入于夷儀晉人憫衞衎之
[017-29b]
失國使衞分之一邑此非國逆亦書曰入何也入者自
外而入之常辭爾春秋之入多矣例唯有二焉施於國
邑則為弗地在於歸復則為國逆國逆又以立為例逆
而不立則皆非例所及襄三十年鄭良霄出奔許自許
入于鄭鄭人殺良霄獨還無兵入始為惡非以惡入既
不得稱復入入即見殺又非國逆而立之者雖稱入亦
自外而入之常辭爾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入
于王城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此雖言入亦難牽合
[017-30a]
例言凡去其國明非王朝之制且自周無出焉得有入
知舊典亦不及是也諸納直書納之之事本無分於難
易穀梁曰納者内弗受也此説非也圍陳而納頓子頓
必欲之宣十一年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二
子雖淫道楚匡國賊討君葬上下交驩傳稱有禮誰復
難之昭十二年齊髙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傳稱因其
衆也既云因衆明非弗受知穀梁之説未善矣文十四
年晉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直書弗克乃見弗受趙盾
[017-30b]
降而稱人是為貶責不於納生義也立者直書所立之
人隠四年衞人立晉傳曰書曰衞人立晉衆也晉本國
逆宜書曰入于衞仲尼善其得衆故變文以示美昭二
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獨言尹氏知非周人所與穀梁
曰立者不宜立抑又褊矣春秋立文以明得失左氏發
例以正褒貶雖比事可知猶必屬辭而後見之若執曲
説以目全經吾知致逺之恐泥
  薨葬例
[017-31a]
   天王崩九
   葬天王五
   王猛䘚一
   公薨十一
   葬我君九
   子䘚三
   諸侯䘚一百二十四
   葬諸侯八十七
[017-31b]
   王臣䘚二
   葬王臣一
   内臣䘚三十一
   歸内臣䘮一
   葬外大夫一
   夫人薨十
   葬小君九
   内妃䘚三
[017-32a]
   葬内妃一
   王姬䘚一
   内女䘚七
   葬内女三
   來逆内女䘮一
   奔喪一
   㑹葬四
   歸含賵二
[017-32b]
   歸襚一
   求賻一
曲禮曰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䘚士曰不祿庶人
曰死古之制也士庶不得書䇿春秋唯記王侯内大夫
而已魯史自書公薨若鄰國亦同書薨則與已君無别
故畧外書䘚用别内以自異焉五等之爵在臣子皆稱
公春秋於魯稱公書薨於列國稱爵書䘚從内辭也列
國葬則舉諡稱公從彼臣子之辭也君薨之所當以路
[017-33a]
寢為正成十八年公薨于路寢傳曰言道也僖三十三
年公薨于小寢傳曰即安也昭三十二年公薨于乾侯
傳曰言失其所也春秋十二公其薨于路寢者莊宣成
三公而已推例而言文之于臺下襄之于楚宫定之于
髙寢皆非道矣桓之于齊亦失其所矣傳不言可知也
公薨書所者所以詳内事謹凶變隠閔二君身遭弑逆
史䇿所諱是以書薨而不言地若言地則國惡彰是以
隠而不書也春秋詳内畧外故列國君卒例不書地至
[017-33b]
有䘚不在國非地不顯者又須書地以明之鄭伯之于
鄵宋公之于曲棘吳子之于巢蔡侯許男之于楚此類
是也諸侯䘚稱名唯天王至尊之極是以敬而不名昭
二十二年王子猛䘚傳曰不成䘮也未踰年即位不得
稱君故書名又不言崩内君不名若未踰年即位則名
而書䘚莊三十二年子般卒襄三十一年子野䘚未成
君故曰子子者在䘮之稱也列國之䘚葬得書于經何
也古者交鄰之道有赴告之文有弔臨之節有㑹葬之
[017-34a]
禮書䘚赴也書葬㑹也諸侯之䘚或名或否何也古者
同盟之國生有通名之義死有赴名之辭書名從赴也
不書名亦從赴也隠七年滕侯䘚傳曰不書名未同盟
也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
謂之禮經僖二十三年把子䘚傳曰不書名未同盟也
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
則否辟不敏也此二例者所以明書名與否之義前發
凡以示薨赴之常法後發凡以言雖或違法史亦承告
[017-34b]
而書且疑於杞子降爵故重發例焉然則未同盟而不
赴名者滕侯把子此類是也同盟而赴名者隠三年宋
公和䘚桓十一年鄭伯寤生卒此類是也未同盟而赴
名者桓五年陳侯鮑䘚十年曹伯終生䘚此類是也同
盟而不赴名者隠八年宿男䘚成十四年秦伯䘚此類
是也同盟非唯見在位之君若嘗與其父同盟亦應以
名赴其子若是者所以繼先君之意敦世好之誼襄六
年把伯姑容䘚傳曰始赴以名同盟故也昭三年滕子
[017-35a]
原䘚傳曰同盟故書名把與成同盟而䘚於襄滕與襄
同盟而䘚於昭與先君盟者亦赴以名傳故發例以明
之隠八年蔡侯考父䘚知與惠公同盟矣昭三十一年
薛伯榖䘚傳曰同盟故書赴例屢發至是又重言者薛
入春秋是始書名傳不嫌重言以申之也盟而以國地
者地主亦列其盟雖大夫出盟亦稱已君以啓神明故
薨皆從身盟之例以赴莊二十一年鄭伯突䘚十六年
與魯大夫盟幽也成四年鄭伯堅䘚二年公與鄭人盟
[017-35b]
蜀也昭七年衞侯惡䘚元年叔孫豹與齊惡盟虢也隠
元年及宋人盟于宿宿為地主君即不出能無大夫同
盟乎而宿男之䘚不名知是同盟而不赴矣諸侯之䘮
聞則臨之同盟之䘮赴則弔之弔臨事微不書于經而
傳可稽也臨者哭臨之也國有親疎以地為差襄十二
年吳子乘䘚傳曰臨于周廟禮也凡諸侯之䘮異姓臨
于外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禰廟是故魯為
諸姬臨于周廟為邢凡蔣茅胙祭臨于周公之廟臨亦
[017-36a]
常典而至是發例者吳始通上國公能體禮傳因詳美
之也弔者遣使以弔其生贈者遣使以贈其死先王制
禮哀死送終各有常規故葬有定期因其逺近為差用
適乎弔贈之節焉䘮贈之幣車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
曰襚珠玉曰含隠元年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
賵傳曰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
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贈
死不及尸弔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禮也是時惠公已葬
[017-36b]
仲子未薨王使不當事因貶而名之文九年秦人來歸
僖公成風之襚傳曰禮也諸侯相弔賀也雖不當事苟
有禮焉書也以無忘舊好秦雖贈不及尸然非方嶽同
盟之國今慕諸夏通敬於魯不譏其緩而以接好為禮
因事之宜爾昭六年把伯益姑䘚傳曰弔如同盟禮也
把有治田之怨魯不廢䘮紀故傳特顯弔例因謂之禮
明禮之有弔也畿内諸侯為王卿士雖爵列五等而以
王臣之故不得外交是以䘚不出赴魯不㑹葬經多不
[017-37a]
書文三年王子虎䘚傳曰來赴弔如同盟禮也虎同翟
泉之盟實稱王命其䘚也彼臣不敢擅赴周王因以同
盟之例來赴于魯天子吿臣略不稱爵赴而弔之傳亦
謂之禮明王臣與諸侯同也然則劉卷之書䘚書葬可
類推矣昭十五年傳稱王大子夀䘚王穆后崩王臣書
䘚而王后大子不書蓋不赴爾諸侯敬共王䘮弔贈㑹
葬一無可闕隠三年天王崩武氏子來求賻魯不歸賻
致令來求又不㑹葬故不書葬天子之求固非在魯亦
[017-37b]
為不共矣特書以交譏之内夫人之䘮禮三薨則赴於
同盟既葬反哭於寢䘚哭而祔於姑三禮皆成而後備
文以書曰夫人某氏薨葬我小君某文姜敬嬴是其類
也其或不赴不祔則死不稱夫人薨葬不言葬我小君
其或不反哭則不書葬蓋薨者夫人之死號小君者夫
人之别稱曰夫人曰薨曰小君三者相將不可離也赴
祔俱廢是謂不成䘮則不得用夫人之禮定十五年姒
氏䘚傳曰不稱夫人不赴且不祔也葬定姒傳曰不稱
[017-38a]
小君不成䘮也是其例矣反哭于寢哀之尤極情之最
切既葬而不反哭是謂不念其親殆與不葬無異則亦
不必書葬哀十二年孟子䘚傳曰死不赴故不稱夫人
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是其例矣婦人之義母以子貴
雖妾子為君其母遂為夫人適夫人既薨則尊加於臣
子而内外之禮皆如夫人矣襄四年夫人姒氏薨葬我
小君定姒按傳匠慶責季文子以小君之禮不成季孫
懼而備禮經得備文以書薨葬文四年夫人風氏薨五
[017-38b]
年王使榮叔歸含且賵葬我小君成風王使召伯來㑹
葬按傳以含賵㑹葬為禮此非妾為夫人之證與隠三
年君氏䘚傳曰聲子也不赴於諸侯不反哭於寢不祔
於姑故不曰薨不稱夫人故不言葬不書姓為公故曰
君氏聲子為隠公母宜備夫人之禮然隠公方懐謙讓
不從正君之禮故不敢備禮於其母又不敢稱子氏以
避正夫人仲子之號經書君氏以别衆妾蓋隠公至義
一時之權也夫人與君同體其薨亦必外赴王朝諸侯
[017-39a]
若來弔贈㑹葬亦如人君之禮若是者所以示其敵貴
故春秋贈死有竝施於君及夫人者惠公仲子之賵僖
公成風之襚是已天子於諸侯及夫人之䘮應使卿大
夫與其贈葬文元年叔服㑹僖公之葬五年榮叔歸成
風之含賵召伯㑹葬是已王朝列國之䘮諸侯弔葬各
有常規槩不得親出往㑹蓋諸侯社稷是守封疆為重
非朝㑹征伐不得越竟雖天子之䘮亦唯使卿共弔葬
之禮而已文八年傳稱穆伯如周弔䘮九年經書叔孫
[017-39b]
得臣如京師葬襄王是其事也列國之䘮在禮竝不使
卿昭三十年傳曰先王之制諸侯之䘮士弔大夫送葬
此古制也及其衰也禮過乎重文襄因而抑之故昭三
年傳曰君薨大夫弔卿共葬事夫人士弔大夫送葬此
在文襄猶為不煩諸侯然而已過古制矣文六年公子
遂如晉葬襄公卿共葬故名氏見經傳不謂禮昭六年
葬秦景公傳曰大夫如秦葬景公禮也此發傳稱禮而
三例竝顯一以示古制二以示他國書葬皆魯人往㑹
[017-40a]
三以示㑹葬非卿則不書其人左氏之微文以見大例
也如此襄三十一年滕子來㑹葬定十五年邾子來奔
䘮滕子來㑹葬弔葬且不使卿况諸侯為之過禮尤甚
不言可知成十年傳稱葬晉景公公送葬魯人辱之經
是以諱而不書也䘮葬之期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傳既
已發例矣不及期而葬謂之不懐過期而葬謂之緩慢
其月數合死葬之月而通言之經於葬從實而錄是非
自明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二月葬襄王是天子七
[017-40b]
月也成十八年八月公薨于路寢十二月葬我君成公
傳曰書順也是諸侯五月也應葬之月猶先卜逺日以
示懐親宣八年傳曰卜葬先逺日辟不懷也況不及期
是不懷矣不懐之愆顯在可知故傳無所譏唯於過期
之緩者復别類以明之莊三年五月葬桓王傳曰緩也
桓王自桓十五年三月崩積七年而葬也文元年四月
葬我君僖公傳曰葬僖公緩僖公自往年十一月薨中
有閠月積七月而葬也二者皆無故緩慢傳發之以示
[017-41a]
天子諸侯之例隠五年四月葬衞桓公傳曰亂故是以
緩閔元年六月葬我君莊公傳曰亂故是以緩衞有州
吁之亂十四月而獲葬魯有慶父之亂十一月而獲葬
二者雖亦過期而國有事難非慢於禮傳發之以示内
外之同其餘或亂或慢可類知矣魯君薨葬多不順制
唯成公薨于路寢五月而葬國家安靜世適承嗣是以
傳特稱書順以例羣公之葬法於莊見亂故而緩於僖
見無故而緩於成見順禮得期傳發三者以包羣公之
[017-41b]
得失也外葬不書則為魯不㑹葬内葬不書則為喪禮
不成隠十一年傳曰不書葬不成䘮也然則閔公亦是
不成䘮矣吳楚之君爵不過子而僭號稱王其葬也不
合典禮魯雖往㑹經亦不書書葬將舉諡稱王是以避
之爾公羊曰天子記崩不記葬必其時也諸侯記䘚記
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時也穀梁曰天子志葬故也危
不得葬也又曰失德不葬弑君不葬滅國不葬夫㑹葬
有制魯史所書蓋記内事奈何舍近而言逺哉諸侯之
[017-42a]
葬槩以五月為期而大小之國禮則異制爵五而等三
公為上等侯伯次等子男下等僖四年許男新臣䘚傳
曰許穆公䘚于師葬之以侯禮也凡諸侯薨于朝㑹加
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斂許為男爵加一等
而葬以侯襄十八年曹伯負芻䘚于師定四年把伯成
䘚于㑹彼皆伯爵即當加一等而葬以公傳既發例咸
可推類而知曹書于師許不書于師史文詳略非義例
之所在也内臣之䘚唯以卿禮終者得書于經翬溺及
[017-42b]
柔生見經傳死不書䘚蓋不得以卿禮終也卿之書䘚
又假日以見義隠元年冬十有二月公子益師䘚傳曰
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春秋不以日月為例而於卿䘚
用之者事之得失既未足以褒貶人君又非死者之罪
無辭可寄其文而人臣輕微死日似可以畧故特以之
示例焉君之卿佐是為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疾則
親視䘮則親與小斂大斂慎終歸厚之道也初終而不
與小斂情義薄矣仲尼修經特示新意削日以顯其事
[017-43a]
用明厚薄以戒將來襄五年冬十有二月辛未季孫行
父䘚傳稱大夫入斂公在位此公與小斂經書日之證
也文十四年秋九月甲申公孫敖䘚于齊十五年夏齊
人歸公孫敖之䘮傳曰書曰齊人歸公孫敖之䘮為孟
氏且國故也敖縱欲棄命卿位已絶感子赦父且逆其
䘮敦公族崇仁孝備記歸䘮恩實加隆雖不與斂書日
可矣莊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䘚成十七年冬
十有一月壬申公孫嬰齊䘚于貍脤昭二十五年冬十
[017-43b]
月戊辰叔孫婼䘚二十九年夏四月庚子叔詣䘚此數
者或公有疾或公在外或䘚不在國然而猶書日者非
不欲與小斂實則不能君子不責人以所不能是以不
削也大夫䘚于竟内例不書地定五年六月丙申季孫
意如䘚傳稱䘚于房而經不書房是矣若䘚于外則經
須書地于齊于貍脤之類是也卿不書葬何也葬者臣
子之事非公家所及是以不得見經外卿不書䘚何也
襄十九年傳稱鄭公孫蠆䘚赴於晉大夫赴不及公史
[017-44a]
䇿所不錄也外卿之葬無書經之例莊二十七年公子
友如陳葬原仲傳曰非禮也卿非君命不越竟季友私
交㑹葬具書其事以顯非禮寧為原仲之葬書哉内女
之喪唯為諸侯夫人者書䘚書葬恩成於敵體是以與
諸侯同例襄三十年宋伯姬䘚叔弓如宋葬宋共姬是
也既為夫人雖或違棄反在父母之室猶以成人恩錄
其䘚文十二年子叔姬䘚傳曰不言把絶也書叔姬言
非女也成八年把叔姬䘚傳曰來歸自把故書九年把
[017-44b]
伯來逆叔姬之䘮以歸傳曰請之也把叔姬為把故也
逆叔姬為我也女子未嫁不書其䘚嫁而來歸猶得書
之把叔姬是矣宣十六年郯伯姬來歸其後不書其䘚
或者更嫁大夫爾把叔姬之䘮終為把逆故繫之把子
叔姬已絶䘮不復歸故不繫之把此兩叔姬之别也婦
人許嫁而笄猶如丈夫之冠雖未適人即待以成人之
禮書䘚以示非殤但不稱國而已僖九年伯姬䘚是矣
倘適非諸侯而嫁於列國之大夫宜從外大夫之比生
[017-45a]
記其來死畧其䘚蓋以微不足書齊髙叔姬是矣列國
夫人之䘚非内女不録莊二年齊王姬䘚此非内女而
特書者王姬下嫁使魯為主是以比於内女之例而書
之檀弓云齊吿王姬之䘮魯莊公為之大功是其事也
四年齊侯葬紀伯姬紀國已滅紀季入酅齊侯加禮新
附攝治伯姬之䘮故特稱齊侯葬之二十九年紀叔姬
䘚三十年葬紀叔姬紀國久亡叔姬執節守義終不改
適賢而録之故仍繫於紀二姬亡國無諡是以但稱伯
[017-45b]
叔而已襄三十年叔弓如宋葬宋共姬夫人諡從其夫
固周制也猶須臣子加之夫人之䘮大夫送葬共姬逮
火而䘚魯人愍之而使卿共葬事經書叔弓如宋過乎
禮矣嗚呼周不葬者七王而周衰與魯慢竝見矣魯不
葬者二公而國亂與禮廢竝見矣諸侯之䘚或名或否
而列國之敏惰著矣大夫之䘚或曰或否而君恩之厚
薄昭矣有當期之葬有過期之葬有不及期之葬而葬
之得失分焉有天子之求賻有王臣之歸賵有逺國之
[017-46a]
歸襚而贈之美惡明焉夫人或薨或䘚或葬或不葬而
知當日之所謂適妾焉内女或錄或置或詳或畧而知
當日之所謂尊卑隆殺焉而且天王有時不記崩王臣
有時而記䘚諸侯有時不記䘚外臣有時而記葬公薨
有時不記地夫人有時而記地大夫有時不㑹葬諸侯
有時而奔䘮聖人因典䇿以立文用微言以著義春秋
一書無所苟而已抑亦於崩薨䘚葬見之矣
  刺殺例
[017-46b]
   刺二
   殺大夫三十七
   殺不稱大夫二
   自外殺二
   兩下相殺二
   殺子弟六
   弑君及大夫三
   盗殺三
[017-47a]
莊二十二年陳人殺其公子御寇此春秋國討之文也
國討者稱國稱人以殺而書死者之名明死者有罪國
所共討也國君而殺子弟若死者無罪則兩書以著殺
者之惡僖五年晉侯殺其世子申生襄三十年天王殺
其弟佞夫傳曰罪在王也此類是已傳言陳殺大子御
寇而經書公子用國討之文何也古者討殺大夫各以
罪狀宣吿諸侯慎重刑戮用懲不義晉殺申生傳稱來
吿衞殺孔達傳載吿辭辭雖不同蓋告其常矣御寇罪
[017-47b]
不見傳而經書公子公子者羣子之常稱蓋陳人諱殺
大子不告其罪狀而以國討公子吿也大臣相殺若死
者有罪則不書殺者而槩用國討之例文六年晉殺其
大夫陽處父傳曰侵官也是己若死者無罪則兩書名
氏而用兩下相殺之例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
是己至夫為賊者衆因亂而殺主名不分故亦稱國稱
人雖死者名氏可知隨而去之以示無罪若弗去則與
國討同例是以不稱其名文七年宋人殺其大夫傳曰
[017-48a]
不稱名衆也且言非其罪也言衆以釋殺者之不稱名
言非罪以釋死者之不稱名此變文以見義也士殺大
夫其書曰盗士賤名氏不得見經故不用兩下相殺之
例若不書殺者則又同於國討於是乎書盜以惡之襄
十年盜殺鄭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傳曰書曰盜言無
大夫焉若有大夫即兩稱名矣宋人亦非六卿然而不
稱盜者彼鄭賊知為尉止司臣之流因書盜以惡其人
宋則穆襄之族為亂而主名不知莫識所惡夫是以不
[017-48b]
言盜爾春秋殺大夫者其事最多傳有例而無凡其國
討稱名之文傳每以書曰發例所謂曲而暢之舉不稱
名為非罪及諸稱名之有罪狀者推以為例而通經可
盡知也成十七年晉殺其大夫郤錡郤犫郤至十八年
晉殺其大夫胥童傳曰民不與郤氏胥童道君為亂故
皆書曰晉殺其大夫晉厲以私欲殺三郤疑當無罪不
名書偃以家怨害胥童疑當兩書名氏然而竝有罪狀
悉受國討是知死者有罪雖君殺臣若臣相殺皆宜以
[017-49a]
國討書矣襄二年楚殺其大夫公子申傳曰多受小國
之賂以偪子重子辛楚人殺之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
子申五年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傳曰貪也十九年齊
殺其大夫髙厚傳曰從君於昏也鄭殺其大夫公子嘉
傳曰專也二十年蔡殺其大夫公子燮傳曰言不與民
同欲也昭十二年楚殺其大夫成熊傳曰懐寵也諸如
此類或死於君或死於同列或死於國人悉用國討書
名之文傳每申明之以著聖人書法也成十八年齊殺
[017-49b]
其大夫國佐傳曰棄命專殺以穀叛故也佐本疾淫亂
而殺慶克齊以是討之疑於罪不及死故傳明以三罪
指之宣九年陳殺其大夫洩冶傳稱孔子曰民之多辟
無自立辟其洩冶之謂乎邦之無道危行言孫而直諫
於淫亂之朝是以君子不許此則違例起義故特舉聖
言以明之也成十五年宋殺其大夫山傳曰言背其族
也蕩山宋之公族還害公室故特去族以著其罪襄二
十三年晉人殺欒盈傳曰不言大夫言自外也三十年
[017-50a]
鄭人殺良霄傳曰不稱大夫言自外入也二臣自外犯
君非復大夫故不書大夫以絶其爵此二者又國討之
變文也經書其者皆謂其身所有是以臣曰弑其君君
曰殺其大夫殺其子弟君與大夫皆國人所有是以稱
國稱人亦竝言其焉唯兩下相殺特不言其蓋死者非
殺者所有王札子殺召毛是矣桓二年宋督弑其君與
夷及其大夫孔父孔父言其據君為文謂督弑其君及
君之大夫也仇牧荀息同此義也三子與君同難可謂
[017-50b]
義矣然既無稱官之褒復不去名以示非罪而皆不免
於稱名若是者何也孔父内不能治閨門外取民怨身
死而禍及君仇牧不警遇賊無忠可褒荀息從君於昏
期在復言三子固有取死之道也三子之所以無善文
爾宣十一年楚人殺陳夏徵舒自外而殺非殺其臣故
但書名氏傳言楚子而經書人人者衆辭討賊之文也
襄二十七年衞殺其大夫甯喜此亦討賊但衞人自討
其臣故仍書其大夫諸放殺執獲他國之臣皆不言某
[017-51a]
國大夫人臣卑賤爵號不足特通是以沒其大夫空書
名氏昭八年殺陳孔奐是其類矣諸書大夫而爵實卿
司馬司空之類則以官言之文八年宋人殺其大夫司
馬傳曰司馬握節以死故書以官春秋之例書爵非褒
而書官為褒公子卬無罪故不書名又稱官以貴之此
夫人殺之而經書人者夫人尊與君等既非兩下之比
夫人不得通告鄰國是以於上稱人於下去名明非國
討之文也春秋以名氏見經者大都其爵皆卿唯公子
[017-51b]
為亂見殺不在此例莊九年齊人取子糾殺之昭十四
年莒殺其公子意恢糾實齊人來告使魯殺之時史惡
齊人譎求管仲非不忍其親是以極言取殺以章其事
意恢為亂故用國討之辭福莫大于享國有家禍莫甚
于骨肉相殘春秋於公子取國及為亂見殺者亦皆書
名不必繫於為卿也昭八年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
師傳曰罪在招也招與公子過為亂殺偃師而立公子
留及楚人殺于徵師公子留出奔招乃歸罪於過而殺
[017-52a]
之楚師來討得免死罪以放于越然則是招為從罪也
舊史必書過為首惡仲尼特以為罪在招而書之世子
猶為人臣故從兩下相殺之例招雖為亂而未嘗推刃
於兄經存其弟罪固亞於叔段矣二十年盜殺衞侯之
兄縶三十一年傳曰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
不義也齊豹為衞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曰盜
盜者士殺大夫之稱齊豹大夫貶從士例所謂求名不
得者春秋懲惡勸善之旨乎内殺大夫其書曰刺僖二
[017-52b]
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䘚戍刺之畏晉殺戍而以不䘚
戍吿楚恐不為逺近所信故顯書其罪于䇿成十六年
刺公子偃此為内事直書其刺而已刺者取周官三刺
之法示不枉濫春秋為内諱之舊文也推此諸例春秋
之義備矣公羊曰宋人殺其大夫何以不名宋三世無
大夫三世内娶也司馬何以舉官宋三世無大夫也穀
梁曰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夫既曰其大夫矣何以謂
之無大夫春秋之君而不君者衆矣何獨於宋稱官哉
[017-53a]
國討之例或稱人或但稱國原無二義賤者書盜原有
定名穀梁曰稱人以殺殺有罪也稱國以殺殺無罪也
公羊曰大夫弑君稱名賤者窮稱人大夫相殺稱人大
夫相殺稱人賤者窮稱盜如信稱國為殺無罪則子反
覆師里克作逆皆在可赦既以弑君賤者稱人盜殺蔡
侯又謂賤乎賤者使此賤乎賤者而殺大夫復當以何
者命之哉且殺大夫而稱盜己為極貶而大逆弑君反
從末減而稱人乎吾所由擯二傳而力尊左氏者以此
[017-53b]
類也夫
  弑戕例
   弑君二十三
   内書薨二
   外書䘚三
   内未成君䘚二
   外殺未成君三
   閽弑一
[017-54a]
   盜殺一
   戕一
   自外殺四
宣十八年邾人戕鄫子于鄫傳曰凡自虐其君曰弑自
外曰戕弑戕皆謂殺之此内外之異名也臣子之於君
也當親而尊之畏而愛之而敢肆志不義加害元首非
一朝一夕之故也其由來者漸矣雖有無道臣罪之别
義取於積微而起通謂之弑避惡名也戕者䘚暴之稱
[017-54b]
國君宜重門守險用戒不虞而輕近暴客變起倉卒故
謂之戕二者因事立文傳發凡言例以明周公典䇿之
書法焉春秋弑君多矣戕止一事若人君戰死於敵又
應書滅戕獨為在國見殺者立名是以於此示例也宣
四年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傳曰權不足也凡弑君稱
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此特為弑君發例也天生
民而樹之君俾司牧之羣物所以繫命若乃髙亢自肆
壅塞隔殊羣下絶望是謂獨夫此而被弑實自取之故
[017-55a]
但書君名而沒弑者稱國稱人以弑其君言君無道衆
所欲共絶也若君非無道而臣下專逆則書弑者之名
以為首惡以示來世終為不義而不可赦也歸生之傳
為臣發例也文十六年宋人弑其君杵臼傳曰君無道
也為君發例也襄二十六年衞甯喜弑其君剽傳曰言
罪之在甯氏也受父命而納舊君疑於無罪故復發傳
以明之三十一年莒人弑其君密州傳曰言罪之在也
例明君臣今乃父子故申言其義以見君父之同左氏
[017-55b]
之反覆示例也類如此夫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君
固無可弑之理稱君之法亦唯兩見其義以懲後之為
君者寧赦臣哉杵臼罪惡及民明年林父討宋猶立文
公經於是貶卿稱人深加削責是知亂賊之徒固天下
萬世所不容誅矣鄭君夷之弑也公子宋實為戎首反
譖歸生懼而從之權不足以禦亂遂為首惡昭十三年
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弑其君䖍于乾谿比非首謀靈
王由之以死若舍而弗責則下之徼倖者莫忌故雖脅
[017-56a]
立猶以加罪哀六年齊陳乞弑其君荼弑君者實朱毛
陽生然乞迎立陽生子荼見殺禍由乞始故使主名楚
比刼立陳乞流涕歸生憚老皆疑于免罪春秋明書以
為弑主義在無可逃爾宣二年晉趙盾弑其君夷臯傳
稱靈公不君於例宜稱君也弑非趙盾而經文不改者
方示良史之法深責亡不越竟反不討賊之罪仲尼曰
越竟乃免是盾應受罪矣昭十九年許世子止弑其君
買古者醫不三世猶不服其藥止身為國嗣國豈無醫
[017-56b]
乃輕果進藥罪同於弑傳曰書曰弑其君君子曰盡心
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是止應加弑矣二者雖原本其
心春秋不赦蓋為教之逺防也春秋之法諸侯不受命
先君而簒立得與於諸侯之㑹者則以成君書之被弑
被殺書爵與成君等文十八年齊人弑其君商人昭十
一年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于申是也若未接於諸侯
則謂之未列於㑹不得書爵在國不曰弑其君在外不
曰殺某侯隠四年衞人殺州吁于濮莊九年齊人殺無
[017-57a]
知昭十三年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桓六年蔡人殺陳
佗是也簒立以列㑹為成君此列國之制也至於本國
之内䇿名委質一日事之即君臣之分已定此而殺之
雖不書爵書弑亦不從兩下相殺之例而與弑君同稱
州吁無知皆弑逆之賊故稱人以明其罪楚比亦弑君
者然棄疾圖位以詐不得為討賊則書棄疾以罪之此
雖弑不成君者猶用稱君稱臣之例而已諸侯之嗣立
於先君者未葬稱子既葬稱君其被殺也則依是以稱
[017-57b]
之僖九年晉里克殺其君之子奚齊傳曰書曰殺其君
之子未葬也十年晉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按
傳克殺奚齊于次荀息立卓子以葬克殺之于朝荀息
死之卓之死實在九年冬經從赴而書於十年春蓋先
君既葬雖未踰年亦即稱君稱弑文十四年齊公子商
人弑其君舍舍未踰年而經書弑其君必是齊侯已葬
經傳雖不記其葬而以卓子推之斷可知爾春秋弑君
及大夫者事本先君而後大夫舊史據實以載其事也
[017-58a]
桓二年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傳曰君子以
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弑其君此實先
殺孔父後弑與夷而經先書君仲尼之變例新意也他
國見弑書弑魯君見弑則書薨而不言所薨之地蓋不
忍言弑復不忍指其僵尸之所但曰公薨而已隠公閔
公是矣未成君者他國見殺書殺在内見殺則書䘚以
與善終者等莊三十二年子般䘚文十八年子䘚傳曰
書曰子䘚諱之也是矣文公已葬而子惡書子書䘚則
[017-58b]
仲尼之新意也隠閔書薨子般書䘚傳但直言其事而
不發明其義則舊史原有避諱之法仲尼因而不改也
董狐書法不隠南史執簡累進彼志在疾惡此為國諱
愆聖賢有兩通之意竝存之而可矣且諱惡之義非獨
魯史列國亦有然者襄七年鄭伯髠頑䘚昭元年楚子
麇䘚哀十年齊侯陽生䘚三者皆弑而以䘚赴史䇿因
而書之是彼國皆有隠諱之法聖人亦不必盡革也諸
稱弑皆臣子加於君父之名故未成君不言弑兩君相
[017-59a]
殺非下及上故雖已成君亦不言弑非在國見殺故又
不言戕非戰陳見殺故又不言滅如是者皆以殺書昭
十一年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于申十六年楚子誘戎
蠻子殺之此類是矣諸侯相殺不名而楚子䖍書名者
蔡侯被殺羣士多死蔡人深怨楚子而以名赴舊史因
書名以絶之也襄二十九年閽弑吳子餘祭哀四年盜
殺蔡侯申盜賤不得有其君故不言弑其君閽下賤非
士故不得謂之盜二者雖不發傳推尋義例皆可知爾
[017-59b]
經之書弑書殺者或舉國或舉人或書地或不書地或
書名去族或備書名氏經多參差傳無義例然則事有
異同赴有詳略非聖人修經之要也例唯有稱君稱臣
之别而已春秋之亂極矣上無北面之尊下無奉身歸
命之義禍亂一構大逆隨之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也
春秋之所以作哉
  孤經例
昭二十二年王室亂不言為亂之人而直書亂承叔鞅
[017-60a]
之言也傳稱叔鞅至自京師言王室之亂是時是非未
明故但以亂書他國皆待吿而書而此不待告者亂在
王室聞之即登史䇿見魯人之重其事也莊十六年齊
人殱于遂閔二年鄭棄其師齊玩無備故以自盡為文
鄭人遣師弗召衆潰帥奔故罪歸鄭國二者時史即事
或從赴吿傳是以不顯義例也定五年歸粟于蔡蔡為
楚困魯歸之粟傳稱周亟矜無資書有禮也桓六年子
同生傳稱以大子之禮舉之以備禮書也書其始生故
[017-60b]
不稱大子既生之後適妻長子於法當為大子故舉以
大子之禮十有二公唯莊為然文哀之母未知適否且
其父未君而生之雖適亦不書據公衡之年成公又非
穆姜所生縱為適長而不用大子之禮亦不書故經但
書子同而已榖梁曰疑故志之文姜歸魯三年而生子
何疑之有且豈未修之經而志疑則史為不法已修之
經而志疑則聖人必削之矣是豈可以説經哉莊二十
二年肆大眚赦有罪也大眚且肆小罪可知易云赦過
[017-61a]
宥罪書云眚災肆赦盪滌衆故以新其心國家有時而
用之非制所常經是以書穀梁曰為嫌天子之葬也謂
文姜罪應誅絶嫌於天子許之葬赦而後得書葬夫諸
侯之淫亂不逞者列國皆葬何獨於内而責文姜莊公
生不能正其母豈死而忽疑其葬且天子微矣寧能制
天下之葬不葬哉穀梁之説未足信矣襄十一年作三
軍昭五年舍中軍記軍制之變私家之彊也魯本二軍
盡屬之公有事則三家更帥季氏欲專其民人乃作三
[017-61b]
軍三家各有其一季氏盡征之孟氏取子弟之半而餘
歸公室叔孫臣其子弟以父兄為公臣及其舍之也仍
用二軍而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但
貢于公而已如是則三家愈專公室愈弱矣公羊曰三
軍三卿也古者上卿下卿舍中軍復古也穀梁曰諸侯
一軍三軍非正也舍中軍貴復正也公羊以二軍為古
穀梁以一軍為正不知魯為大國禮宜三軍自春秋以
來畏大國之役而用二軍及公室弱而三家彊乃屢變
[017-62a]
軍制以專其權作之舍之無論合制與否要皆假改制
之名以利其私也何復古之可稱焉宣十五年初稅畝
成元年作丘甲哀十二年用田賦公田之法十取其一
借民力而治之故謂之藉宣公履其餘畝復收其十一
則為什二矣穀不過藉所以豐財而多取之可乎四井
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丘出馬一匹牛三頭甸出馬
四匹牛十二頭長轂一乘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古
之制也成公使丘出甲則以甸所賦者取之丘矣丘賦
[017-62b]
之法因其田産私財通出牛三馬二故傳稱丘亦足矣
季孫欲令一丘之民既出家資之賦復出田畝之賦較
之舊法倍焉不用孔子之言而䘚用之史官是以顯書
于䇿此三者皆譏重斂也稅畝之行遂以為常故書曰
初丘甲以備齊難暫時用之故不言初而言作甲須作
而賦不須作故書曰用稅畝行而民不堪命矣丘甲作
而民益不堪命矣田賦用而民尤不堪命矣史䇿所以
詳書而仲尼因之不削與以上諸經傳無凡例復無新
[017-63a]
義知皆舊史所書聖人存之而不革者也以一國之史
兼記内外之事兼記二百四十二年内外之事制作沿
革禍福赴吿固有事出非常文辭特異者史官載䇿不
得不備若是者周公之禮經所不能及仲尼之變例所
不須用經是以有孤文遺義也故為之論其遺義也如

  總論
 凡例五十周公之舊典一經之通體也書不書稱不
[017-63b]
 稱言不言先書追書故書書曰之類二百八十有五
 仲尼之新意一事之變例也母弟二凡其義不異故
 發凡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經有例而傳無凡者多矣
 又不止五十也祝佗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備物
 典䇿以命伯禽所稱典䇿蓋即䇿書之成法矣韓宣
 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所謂春秋
 蓋即周公之禮經矣故隠七年傳例曰謂之禮經十
 一年傳例曰不書于䇿首發二凡特舉此文以明䇿
[017-64a]
 之所書必遵禮經禮經者何祝佗所謂典䇿韓宣所
 謂周禮也左氏為傳雖取典禮之辭以備凡例然而
 裁約為文不必用其全辭有因一事而兼舉諸例者
 歸復滅入戰敗侵伐之類是也有就一事而特立一
 凡者王后母弟女媵臣違卿出竝聘自周無出之類
 是也有舊文實繁例但言經之所有者郊雩嘗烝不
 言礿祠地祗是也有舊文本簡因連言經之所無者
 公侯在䘮稱子先言王曰小童是也有經文不具而
[017-64b]
 例遂因以及之者吳子乘䘚而傳發異姓同姓之臨
 是也有經無其事而傳獨舉其例者分至啓閉登臺
 而望雲物是也乃復有傳不稱凡實則一經之大例
 若諸侯五年再朝天子七月而葬國卿不㑹公侯天
 子不私求財諸如此類亦莫非周公之典丘明釋經
 為廣記而備言之爾至夫經之有變例則有故矣十
 二世之史官未必一法七十國之赴吿未必同文然
 則魯史雖善而不能盡善故魚石以惡入而史不書
[017-65a]
 復入子家從亂而史不書歸生若此之流違謬實多
 孔子悉為依周典而正之乃善惡顯義周典可盡而
 褒貶微文周典復不可悉據聖人焉得不有自出之
 義乎侵伐有例而齊衞來戰滅取有例而梁伯自亡
 齊告以族崔杼不妨書氏董狐載筆趙盾不妨主惡
 忠臣可官而不可名天王可狩而不可召於是知聖
 人之修經也有依凡之例有違凡之例有魯史之例
 有叅酌衆國之例有二百餘年之例有一時一事特
[017-65b]
 起之例有人所共見之例有大義危疑聖心獨斷之
 例左氏所以雜稱二百八十有五之變例杜氏知其
 為仲尼之新意也游夏不能贊一辭左氏好惡與聖
 人同故獨能窺其大義彼公穀子夏弟子紛紛臆説
 大都耳食之學其能合於聖經者十不得一爾故吾
 之為辯例也一以左氏為主竊附武庫之末
聖天子或取而立之學宮乎駟不及舌
 左傳事緯前集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