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93 日講春秋解義-清-庫勒納 (master)


[005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日講春秋觧義卷五
   桓公公名軌惠公之子隐公之弟弑兄自/立史記一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
 周桓王九年魯桓公十五/年桓王崩子荘王立
 鄭荘公三十三年魯桓公十一年荘公卒子昭公忽立/是年忽奔衞厲公突立桓十五年厲公奔蔡昭公歸
  秋突入于櫟桓十七年昭公弑立子/亹桓十八年齊殺亹祭仲立子儀
 齊僖公二十年魯桓公十四/年僖公卒子襄公諸兒立
 宋殤公九年魯桓公二/年殤公弑荘公馮立
[005-1b]
 晉翼哀侯七年魯桓公二年哀侯侵陘庭陘庭與曲/沃武公謀桓三年曲沃伐翼獲哀侯晉人立其子
  小子侯桓七年曲沃武公殺小子侯桓八年曲沃/滅翼冬王命虢仲立晉哀侯之弟緡于晉○曲沃
  武公/六年
 衞宣公八年魯桓公十二年宣公卒恵公/朔立桓十六年恵公奔齊公子黔牟立
 蔡桓侯四年魯桓公十七年/桓侯卒子哀侯獻舞立
 曹桓公四十六年魯桓公十/年曺桓公卒荘公射姑立
 滕詳見隐/公元年
 陳桓公三十四年魯桓公五年陳桓公卒陳佗殺太子/免而自立桓六年蔡人殺陳佗厲公躍立桓十二年
[005-2a]
 厲公卒荘/公林立
武公詳見/隐公元年
詳見隐/公元年
詳見隐/公元年
儀父詳見/隐公元年
許叔詳見隐公元年魯桓/公十五年許叔入于許
小邾詳見隐/公元年
武王三十年魯桓公六年伐隨使隨請周尊楚號周/室不聽還報楚桓公八年熊通怒自立為楚武王與
[005-2b]
 隨人盟而去詳見/荘公四年𫝊註
詳見隐/公元年
詳見隐/公元年
詳見隐/公元年
[005-3a]
 欽定四庫全書
日講春秋觧義卷五
  桓公名軌史記名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以/桓王九年即位諡法辟土服逺曰桓
 元年
   人君繼世踰年改元自是循數以編年雖乆而不
   易至漢孝文改後元年孝武又因事别建年號歴
   代因之或一世而屢易或一嵗而再更記注繁蕪
   莫可勝紀乃知春秋編年為萬世不易之法也
[005-3b]
 春王正月公即位
  公羊/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弑/君
  欲即位故如其/意以著其惡
  榖梁/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桓公十八年唯元年二年/十年十八年有王自外皆
  無王故𫝊/據以𤼵問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
  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
  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繼故不
  言即位正也故謂/弑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
[005-4a]
 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而言即位
 則是與聞乎弑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弑何
 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
 恩于先君也推其無恩則/知與弑也
  繼故而書即位則為與聞乎弑何也以無哀先君
  之心故泰然而行即位之禮也桓公之書即位與
  文成襄昭同何以知其與聞乎弑也隐公之薨不
  地不葬則不以道終顯然矣桓之篇十四年春不
[005-4b]
  書王以王綱不振故簒弑之賊得泰然而安于其
  位也元年書王以踰年即位正王法當行之日也
  然則公羊氏所稱桓幼而貴隐長而卑者非乎非
  也諸侯不再娶恵公元妃既卒繼室以聲子則是
  攝行内主之事矣隐之立正也其欲授桓實讓而
  非攝也隐讓而桓弑罪不容於誅矣
三月公㑹鄭伯于垂
 榖梁/傳㑹者外為主焉爾鄭伯所以欲為此/㑹者為易田故
[005-5a]
  鄭伯欲得許田以自廣是以為垂之㑹盖知桓之
  簒逆意不自安特假以求賂焉度魯急於㑹諸侯
  必從所欲故也夫鄭荘與隐公同盟締好今見其
  賊不能討反有所要求欲以定其位故書公㑹鄭
  伯㑹者外為主言鄭志也
鄭伯以璧假許田
 左/傳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
 祊田事在隐/八年公許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
[005-5b]
 祊故也魯不宜聽鄭祀周公又不宜易取祊田犯二/不宜以動故隐其實不言祊稱璧假言若進
 璧以假田/非久易也
 公羊/傳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則其言假之何
 為恭也使若暫假/借之辭曷為為恭有天子存則諸侯不得
 専地也許田者何魯朝宿之邑也諸侯時朝乎天子
 天子之郊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古者諸侯朝于天/子至逺郊不敢便
 入必先告至天子以諸侯逺來朝為告至之須當有/所止宿故賜邑于逺郊其實天子地諸侯不得専也
 此魯朝宿之邑也則曷為謂之許田諱取周田也諱
[005-6a]
 取周田則曷為謂之許田繫之許也曷為繫之許近
 許也此邑也其稱田何田多邑少稱田邑外之田畆/多邑内之家
 數少則/稱田邑多田少稱邑邑内之家數多邑外/之田畆少則稱邑
 榖梁/傳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
 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無田則無許可
 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但言以璧假許而不繼田則/許屬鄭也今言許田明以許
 之田與鄭/不與許邑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邴者鄭伯之所受
 命而祭泰山之邑也泰山非鄭竟從天王/廵狩受命而祭也用見魯之
[005-6b]
 不朝于周而鄭之不祭泰山也擅相易則知/朝祭並廢
  隠公八年鄭來歸祊本欲易許田也魯受祊而未
  與許田以祊薄於許也及桓公弑立鄭伯乘其位
  之未定復要許田而加璧以請焉知桓方自危不
  敢不從也其不曰以璧易而謂之假者為國諱惡
  且示有歸道也桓乃無父無君之人則棄先祖之
  地廢朝覲之禮曾不以動其心宜矣
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越杜注近垂地名當/在今山東曺州附近
[005-7a]
 左/傳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結祊成也盟曰渝
 盟無享國
 榖梁/傳及者内為志焉爾越盟地之名也
  鄭伯先為垂之㑹以求許田公既以許田委鄭而
  因欲固鄭好以自安故復為此盟書公及魯志也
  衞州吁弑桓公而自立則朝陳而請覲於王曺負
  芻弑宣公之子而自立諸侯與㑹于戚而執之曺
  人請于晉曰若有罪則君列諸㑹矣亂臣賊子所
[005-7b]
  懼者天子之征鄰封之討耳天子而許之覲鄰國
  而與之㑹則可安於其位矣此衰周之亂政也魯
  自隐公以來與齊鄭親鄭伯數假王命以興師戰
  克攻取諸侯畏之故桓公不惜棄先祖之地以求
  為此盟而又求昏於齊以自固也至鄭伯之惡則
  不待貶絶而自見矣
秋大水此書水/災之始
 左/傳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廣平曰原雨自上而/下浸潤于土陂障下
[005-8a]
 地可使水潦停焉平原髙地不應有水而/云出水者水不入于土而出于地上也
 公羊/傳何以書記災也
 榖梁/傳髙下有水災曰大水
  水災隂沴之𤼵也大者非常之詞書大水則害禾
  稼毁廬舍不待言矣書時不書月以見泛濫為害
  歴時未平也變不虚生盖可忽乎哉
冬十月
 榖梁/傳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而
[005-8b]
 後為年
 附録/左傳冬鄭伯拜盟鄭伯若自來則經不書若遣使則/當言鄭人不得稱鄭伯疑謬誤
 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華父大夫氏督名宋/戴公孫孔父宋大司
 馬父其名榖梁以/父為字諡非也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艶
二年春王正月
 榖梁/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
  元年書王簒弑之賊踰年即位而臨臣民王法宜
  急施也二年復書王䘮期未畢猶冀王之能討也
[005-9a]
  過此而不討則終無望矣故三年以後不復書王
  也先儒以為正宋督之弑義亦可通但二百四十
  年他國有簒弑之變未嘗不書王則非春秋之本
  指也
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
 左/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
 遂弑殤公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于惡故
 先書弑其君
[005-9b]
 公羊/傳及者何累也從君而/死曰累弑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
 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仇牧事在荘十二年/荀息事在僖十年舍仇牧
 荀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孔
 父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其義形于色奈何督將弑
 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弑也故于是先
 攻孔父之家殤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皆死
 焉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
 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
[005-10a]
 榖梁/傳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
 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殺
 孔父孔父閑也閑捍/禦也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
 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以是知君
 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諡也或曰其不稱名盖為祖諱
 也孔子故宋也
  孔父既死而後殤公弑先書弑君者督有無君之
  心而後敢加刃于孔父也書及其大夫襃死節也
[005-10b]
  孔父不能早正殤公之徳預遏華督之姦而春秋
  褒其節何也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弑其
  正色立朝實足以衛宗社而怵姦邪不可以變岀
  意外而遂没其節也觀華督及徒人費石之紛如
  賈舉州綽之類皆與君偕死而不書則知書者皆
  春秋之所予矣
滕子來朝
  滕侯國何以稱子時王所貶也王政之不行于諸
[005-11a]
  侯乆矣何以能加于滕小國猶有聽命者也故杞
  於桓以侯見至僖而書子薛於隐以侯見至荘而
  書伯與滕子為三皆微國也大國莫見焉杞于僖
  以子見至文復書伯亦時王進之也或以為孔子
  之褒貶非也諸侯之惡有大于三國者矣何以不
  貶以是知其不可通也按卓氏爾康曰灌甫曰樂
  正子記滕薛旅朝隐公桓王聞之徴朝皆黜焉則
  信而有徵矣
[005-11b]
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稷杜注宋地/當在今河南
 歸徳/府境
 左/傳㑹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言立以/為卿宋殤
 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嘉孔/父字
 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己殺
 孔父而弑殤公召荘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荘公公/子馮也
 隐三年出/居于鄭以郜大鼎賂公郜國所造之鼎故名郜大/鼎郜杜注國名濟隂城武
 縣東南有郜城盖郜有二城南郜城則為宋邑隐十/年取郜是也北郜城則為郜國俱在山東城武縣
[005-12a]
 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
 公羊/傳内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目指/斥也逺也所見異辭
 所聞異辭所𫝊聞異辭隐亦逺矣曷為為隐諱謂觀/魚之
 事/隐賢而桓賊也桓簒弑與宋督同惡/相濟故賤不為諱也
 榖梁/傳以者内為志焉爾公為志乎成是亂也此成矣
 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取不成事之辭若云宋亂/本不可成桓實強成之
 于内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桓弑逆之人故極/言其惡無所遺漏
  㑹未有言其所為此特言所為者盖事闗世變簒
[005-12b]
  弑之禍接迹天下自此㑹始也向也合五國之君
  大夫以定州吁而州吁卒討今也合四國之君以
  立華督而督遂世為國卿亂臣賊子自是泰然無
  所忌憚矣春秋諱國惡獨此直書公㑹以桓公身
  為大惡諸侯不能討其亂而反與共㑹成宋亂乃
  人道之極變也春秋特書所為者二此㑹與澶淵
  之㑹是也盖不書以成宋亂則此㑹疑謀討華督
  不書宋災故則澶淵之㑹疑謀討蔡般此所謂大
[005-13a]
  義數十炳如日星聖人直書以著褒貶者也
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
 左/傳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非禮也臧
 哀伯諌曰哀伯魯大夫/僖伯之子君人者將昭徳塞違以臨照
 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徳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
 屋清廟肅然清静之/稱茅屋以茅飾屋大路越席大路玉路祀天車/也越席結草為席
 羹不致大羹肉汁/不致五味粢食不鑿黍稷曰粢/不精鑿昭其儉也衮
 冕黻珽衮畫衣冕冠也黻韋/韠以蔽膝珽玉笏也𢃄裳幅舄𢃄革𢃄裳下/衣愊今之行
[005-13b]
 縢偪束其脛自/足至膝舄複履衡紞紘綖衡維持冠者紞冠之垂者/紘纓從下而上者綖冠上
 覆/昭其度也藻率鞞鞛藻率以韋為之所以藉玉/鞞佩刀削上飾鞛下飾
 厲游纓鞶大𢃄厲大𢃄之垂者游/旌旗之游纓在馬膺前昭其數也火龍黼
 黻火畫火也龍畫龍也白與黑謂之黼文/如斧黑與青謂之黻文如兩已相背昭其文也
 五色比象車服器械之有五色/皆以比象天地四方昭其物也示器物/不虗設
 鸞和鈴鍚在馬額鸞在鑣/和在衡鈴在旂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日月/星為
 三辰畫/于旂旗昭其明也夫徳儉而有度登降有數登降謂/上下尊
 卑/文物以紀之聲明以𤼵之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
[005-14a]
 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徳立違謂立華督/違命之臣而寘
 其賂器于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
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徳寵賂章也郜鼎在廟
 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洛邑九鼎殷所受夏/九鼎也武王克
 商乃營洛邑而遷九鼎焉洛邑杜注武王但營洛邑/未有都城周公乃卒營洛邑謂之王城即河南城也
 今河南洛陽縣城内/西偏即王城故址義士猶或非之夷齊/之屬而况將昭
 違亂之賂器于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周内史聞之
 曰内史周/大夫官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君違不忘諌之以
[005-14b]
 徳
 公羊/傳此取之宋其謂之郜鼎何器從名從舊主/之名地從
 主人從見在得/地之主人器何以從名地何以從主人器之與
 人非有即爾器之始造各有主非今有之而即可/為是人之器也故其名必從本主
 始以不義取之故謂之郜鼎至乎地之與人則不然
 俄而可以為其有矣土地無常主故俄/而可以為其有矣然則為取可
 以為其有乎承上文言地既可以俄而為所有則既/為所取遂可以為所有而于義無傷乎
 曰否何者若楚王之妻媦無時焉可也媦妹也引此/為喻明其終
[005-15a]
 不可為/有也 何以書譏何譏爾遂亂受賂遂成/也納于大
 廟非禮也
 穀梁/傳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
 非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為也
 曰宋取之宋也鼎本郜國所/作宋後得之以是為討之鼎也討宋/亂而
 更受其/賂鼎孔子曰名從主人謂作鼎/之主人物從中國謂鼎/在宋
 曰郜大鼎也
  宋以郜鼎賂公不曰宋人來歸而曰取于宋蔽罪
[005-15b]
  于魯也曰郜大鼎宋本以不義取鼎于郜而魯又
  取之于宋也定弑逆之賊取其賂器寘于大廟以
  明示百官其後公子牙慶父仲遂意如之惡豈非
  則而象之者與取者得非其有之稱納者内不受
  之辭不曰獻而曰納其義以先祖為不受也春秋
  書致賂者三宋以郜鼎賂而書魯取蔽罪于魯也
  魯以濟西賂而書齊取蔽罪于齊也齊致衞寳而
  書齊人來歸明齊首惡且結正諸侯之罪不獨在
[005-16a]
  魯也
秋七月杞侯來朝公羊榖梁/皆作紀侯
 左/傳秋七月把侯來朝不敬杞侯歸乃謀伐之
 榖梁/傳朝時此其月何也前滕侯薛侯/來朝止稱時桓内弑其君外
 成人之亂于是為齊侯陳侯鄭伯討數日以賂討計/也為
 三國計功勞數日/月多寡以責宋賂已即是事而朝之已紀/也惡之故謹
 而月之也
  左氏誤以紀為杞見下有入把事遂為不敬之説
[005-16b]
  杞爵非侯文誤也及紀侯大去之後杞無以侯見
  者矣故知凡杞稱侯者皆當為紀
蔡侯鄭伯㑹于鄧鄧按公羊盖鄧國今湖廣襄/陽府東北鄧城是與杜注異
 左/傳蔡侯鄭伯㑹于鄧鄧杜注潁川召陵縣西/南有鄧城盖蔡地也始懼楚
 也楚杜注楚國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也今/江陵縣屬湖廣荆州府紀南城在府北
 公羊/傳離不言㑹二國㑹/曰離此其言㑹何盖鄧與㑹爾
  此外諸侯相㑹之始而楚為中國患已兆其端關
  於天下之故非小故春秋特書之荆楚負險恃彊
[005-17a]
  有道後服見于商頌周雅及周之衰僭號稱王威
  行江漢至是遂有憑陵上國之心三國地與之近
  是以懼而為㑹其後鄧首見滅蔡侯為俘終春秋
  之世鄭被蹂轥不能自彊於政冶而欲恃外交以
  抗彊大果何益乎此孟子所以言以小事大惟在
  於彊為善也
九月入杞
 左/傳九月入把討不敬也
[005-17b]
 榖梁/傳我入之也
  將卑師少外則稱人内則但云入某伐某故知入
  把者魯也或疑蔡鄧入把然考之于經如滅偪陽
  滅頼䝉前事而書者皆稱遂此不稱遂則為魯入
  無疑矣
公及戎盟于唐
 左/傳公及戎盟于唐修舊好也恵隐/之好
  隐公因戎請至再而後與之盟今戎未嘗請而桓
[005-18a]
  及之盟盖身負大惡欲結好以自固與及鄭盟越
  之意同也
冬公至自唐此書至/之始
 左/傳冬公至自唐告于廟也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
 至舍爵䇿勲焉禮也爵飲酒器既飲置爵則書/勲勞于䇿速紀有功也特相
 㑹徃來稱地讓事也特相㑹公與一國㑹也㑹必有/主二人獨㑹則莫肯為主彼此
 相讓㑹事不/成故但書地自參以上則徃稱地來稱㑹成事也成/㑹
 事/
[005-18b]
 榖梁/傳桓無㑹而其致何也逺之也桓㑹甚衆而曰無/㑹者無致㑹也此
 以逺故危/而致之
  凡君行告于宗廟反必告至禮之常也其不書至
  者未行飲至之禮也凡書至皆稱自㑹以盟皆因
  㑹而為之還時雖并以盟告而岀則未有以盟告
  者故不云至自盟也其或㑹盟之後復有侵伐之
  事如僖二十八年㑹于温遂圍許而書公至自圍
  許襄十年㑹于柤遂㓕偪陽而書公至自㑹則時
[005-19a]
  史之異亦因其告廟之文夲異而書於册耳
 附錄/左傳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條杜/注晉
 地今山西安邑縣有中條山縣北有/鳴條岡穆侯七年戰條太子文侯也命之曰仇意取/戰相
 仇/怨其弟以千畆之戰生弟桓叔也千畆杜注西河界/休縣南有地名千畆今山西
 介休縣有千畆原/穆侯十年戰千畆命之曰成師意取䏻/成其衆師服曰晉大/夫
 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名之必/可言也義以出禮禮/從
 義/出禮以體政政以/禮成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
 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自古有/此言今君命
[005-19b]
 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太子桓叔/竝因戰為
 名而所附意異故師服知桓/叔之黨必盛于晉以傾宗國恵之二十四年魯恵/公也
 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文侯卒子昭侯立危不自/安故封桓叔為曲沃伯
 侯之孫欒賓傅之靖侯桓叔之髙祖以貴寵公孫為/傅相後遂為欒氏盖其父字欒
 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
 天子建國立諸/侯也諸侯立家主卿大/夫之家卿置側室側室衆/子也得
 立此/一官大夫有貳宗大夫身是適子為小宗亦/立次者為貳宗以相輔貳士有𨽻
 子弟士卑自以子/弟為僕𨽻庶人工商各有分親庶人無尊卑/但以親疎為
[005-20a]
 分/別皆有等衰衰殺也自天子至于/庶人各有等第降殺是以民服事其上
 而下無覬覦下不冀/望上位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
 其能乆乎恵之三十年晉潘父弑昭侯而納桓叔不
 克潘父晉大夫時/桓叔入晉敗歸晉人立孝侯昭侯/子恵之四十五年
 曲沃荘伯伐翼弑孝侯荘伯桓/叔子翼人立其弟鄂侯鄂
 侯生哀侯鄂侯以隐五年奔隨/其年王立哀侯于翼哀侯侵陘庭之田陘/庭
 杜注翼南鄙邑今山西翼城縣/東南有熒庭城志云即陘庭也陘庭南鄙啟曲沃伐
 翼
[005-20b]
三年春正月
  自三年以後月不繫王以著桓之無王與天王之
  失政也諸侯䘮畢以士服見天子天子錫之爵命
  然後歸治其國桓弑其君又成人之亂當類見之
  期又不入見而請命焉是無王也桓王不䏻施九
  伐之法又明年而宰糾且下聘焉王綱盡墜天下
  自是不復知有王矣或以為周不頒厯昭公末年
  王室有子朝之亂豈暇頒厯而經皆書王非不頒
[005-21a]
  厯明矣又以為此闕文安得一公之内凡十四年
  皆不書王為此説者皆不明于春秋討賊之義者
  也
 附錄/左傳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武公荘/伯子次于陘庭凡師/再宿
 為信過/信為次韓萬御戎韓萬荘/伯弟梁𢎞為右右戎車/之右逐翼侯
 于汾隰汾釋例汾水出太原故汾陽縣至河東汾隂/入河今汾水出山西静樂縣西南至滎河縣
 北入河静樂漢汾陽滎河/漢汾隂也汾隰汾水邉驂絓而止驂騑/馬夜獲之國/語
 云殺/哀侯及欒共叔共叔桓叔之/𫝊欒賓之子
[005-21b]
公㑹齊侯于嬴嬴杜注齊邑泰山嬴縣故/城在今山東泰安州東南
 左/傳㑹于嬴成昏于齊也公不由媒介自與/齊侯㑹而成昏
  魯桓懼方伯之有討而乞昏于齊以為此㑹非媒
  而昏昏不以正也越境而㑹㑹不以正也使其私
  人徃逆逆不以正也為齊侯而親迎迎不以正也
  故于嬴之㑹謹而書之
夏齊侯衞侯胥命于蒲蒲杜注衞地在陳留長垣縣西/南今直𨽻長垣縣治故蒲城是
 也/
[005-22a]
 左/傳夏齊侯衞侯胥命于蒲不盟也
 公羊/傳胥命者何相命也相命以言不/㰱血為誓何言乎相命近
 正也此其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結言而退
 榖梁/傳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
 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侯
 命衛侯也倡和理均不以齊/大衞小而分别之
  世至春秋列國多變傾危成俗盟詛多渝二國為
  㑹相命以言不復刑牲歃血要質于鬼神故公羊
[005-22b]
  榖梁皆以為近古而荀卿亦謂春秋善胥命也或
  謂相命為方伯則經當明著其事以正其不命于
  王而私相命之罪矣按左氏荘二十一年鄭虢胥
  命于弭同謀納王不可謂相命以伯况齊衞胥命
  以後不聞有㑹盟侵伐之事其戰于即及盟于惡
  曺皆以鄭忽之故則非相命以伯明矣
六月公㑹杞侯于郕把公羊作紀/郕公羊作盛
 左/傳公㑹把侯于郕杞求成也
[005-23a]
  凡稱把侯者皆當作紀紀侯懼齊欲親魯為援冀
  抗齊鄭觀桓之六年復與公為郕之㑹而冬又來
  朝則此㑹之為紀明矣
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
 公羊/傳既者何盡也
 穀梁/傳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盡/而
 復生謂/之既
  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盡也厯家以日月交㑹月
[005-23b]
  掩日故日食食既則正相掩而日光為之盡也榖
  梁𫝊曰言日言朔食正朔也言朔不言日食既朔
  也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
  夫夜食而曉見其傷則時刻可稽何為不書朔與
  日乎且使日食于亥子之交未出地而明復則雖
  朝日何從見其虧傷之處耶盖日食不占夜猶月
  食不占晝是以唐一行算厯上&KR1574徃古千有餘年
  日食常在晝月食常在夜春秋所書日食或有日
[005-24a]
  而無朔或有朔而無日或日朔竝失乃舊史有詳
  略耳
公子翬如齊逆女
 左/傳秋公子翬如齊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昏禮/雖奉
 時君之命其言必稱先君以為禮辭故公子翬逆女/𫝊稱修先君之好公子遂逆女傅稱尊君命互舉其
 義/
 穀梁/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
  翬至桓公之編始稱公子桓以為謀主徳其援立
[005-24b]
  而加崇寵也翬為桓弑隐即為桓逆女以結好于
  齊所以定桓而因自固也遂之于宣亦然皆不待
  貶絶而罪惡見者也
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讙杜注魯地濟北蛇丘縣西有/下讙亭水經注云俗訛為夏暉
 城今山東肥城/縣西南有故城
 左/傳齊侯送姜氏非禮也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
 卿送之以禮于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
 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
[005-25a]
 國則上大夫送之
 公羊/傳何以書譏何譏爾諸侯越竟送女非禮也此入
 國矣何以不稱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于子雖為鄰
 國夫人猶曰吾姜氏
 榖梁/傳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
 闕門祭門廟門也闕兩/觀也在祭門外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
 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般申之曰謹慎從
 爾父母之言般囊也所以盛朝夕/所須以備舅姑之用送女踰竟非禮也
[005-25b]
  讙魯地也父母兄弟無越竟送女之禮譏齊侯也
  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未廟見猶未入國也故從
  齊侯而為之辭
公㑹齊侯于讙
 穀梁/傳無譏乎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㑹之可
 也
  齊侯送女入魯竟公以㑹禮接之兩失之矣春秋
  謹而書之所以正人倫之始也
[005-26a]
夫人姜氏至自齊
 公羊/傳翬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
 榖梁/傳其不言翬之以來何也公親受之于齊侯也子
 貢曰冕而親迎不己重乎冕祭/服孔子曰合二姓之好
 以繼萬世之後何謂己重乎
  前書翬逆此不書翬以夫人姜氏至以桓既㑹齊
  侯而受之于讙也家人之初曰閑有家悔亡桓失
  其閑敝笱之刺兆矣
[005-26b]
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
 左/傳冬齊仲年來聘致夫人也
  女出嫁隨使大夫聘問自魯岀則曰致女自他國
  來則總曰聘盖以聘禮致故𫝊曰致女而經曰聘
  也隐七年年嘗來聘隐弑而結昏于桓又使年來
  聘深愛其女而以歸于簒弑之人所謂失其本心
  者與
有年
[005-27a]
  公羊/傳有年何以書以喜書也大有年何以書亦以喜
  書也此其曰有年何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謂/宣
  十六/年大豐年也僅有年亦足以當喜乎恃有年也恃/頼
  也謂民猶頼/此有年也
  榖梁/傳五榖皆熟為有年也
  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豈無豐年而不見于經
   惟于桓書有年于宣書大有年盖桓宣享國皆十
   有八年而書有年者各一嵗則他年多歉而民不
[005-27b]
   聊生具見矣春秋獨于二公書有年以著其逆天
   而殃及于民也
  附録/左傳芮伯萬之母芮姜惡芮伯之多寵人也故逐之
  出居于魏為明年秦侵芮張本芮杜注芮國在馮翊/臨晉縣今陜西朝邑縣有芮故城在黄河
  西岸魏杜注魏國河東河北縣括地志魏故國在芮/城縣北今山西芮城縣河北故城是也孔疏世本芮
  魏皆/姬姓
 
日講春秋觧義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