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81 春秋輯傳-明-王樵 (master)


[00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輯傳巻二
             明 王樵 輯
 桓公
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 公羊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
 弑君欲即位故如/其意以著其惡 榖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
 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
[004-1b]
 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
 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繼故不言即位正也故/謂
 弑/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
 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弑
 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
 其道終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此/明
 統例耳與弑尚/然况親弑者 啖氏曰凡天子崩諸侯薨既殯而
 嗣子為君康王之誥是也未就阼階之位来年正月
[004-2a]
 朔日乃就位南靣而改元縁始終之義一年不二君/故不改于柩前定位之初
 縁臣民之心不可曠年無君/故不待于三年喪畢之後春秋所書是也凡先君
 正終則嗣子踰年行即位禮榖梁云繼正即位正也
 此說是也文成昭襄哀等/五公是此例也凡先君遇弑則嗣子廢即
 位之禮不忍/行也榖梁云繼弑君不書即位正也此說是
 也莊閔僖/三公是凡繼弑君而行即位禮非也榖梁云桓公
 繼弑君而行即位則是與聞乎弑也公羊云宣公繼
 弑君而行即位其意也是也 問春秋朱子曰此是
[004-2b]
 聖人據魯史以書其事使人自觀之以為鑒戒耳其
 事則齊桓晉文有足稱其義則誅亂臣賊子若欲推
 求一事之間以為聖人褒善貶惡專在于是竊恐不
 是聖人之意如書即位者是魯君行即位之禮繼故
 不書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禮若桓公之書即位則
 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禮耳其他崩薨卒葬亦無意
 義 胡傳桓與聞乎故而書即位著其弑立之罪深
 絶之也髙氏曰隠公被弑經但書薨而賊不見主名/嗣君實與其故而無以為别則後之觀者安
[004-3a]
 知賊之為誰乎故著其簒立之罪/特書其自即位者以不弑自弑也美惡不嫌同辭或
 問桓非惠公之適子乎適子當立而未能自立是故
 隠公攝焉以俟其長而授之位乆攝而不歸疑其遂
 有之也是以至於見弑而惡亦有所分矣春秋曷為
 深絶桓也曰古者諸侯不再娶於禮無二適惠公元
 妃既卒繼室以聲子則是攝行内主之事矣仲子安
 得為夫人母非夫人則桓乃隠之庶弟安得為適子
 謂當立乎桓不當立則國乃隠公之國其欲授桓乃
[004-3b]
 實讓之非攝也攝讓異乎曰非其有而居之者攝也
 故周公即政而謂之攝推己所有以與人者讓也故
 堯舜禪授而謂之讓惠無適嗣隠公繼室之子於次
 居長禮當嗣世其欲授桓所謂推己所有以與人者
 也豈曰攝之云乎以其實讓而桓乃弑之春秋所以
 惡桓深絶之也 按惠公違禮再娶既以仲子為夫
 人則必以桓公為適嗣此等在惠公生時其論已定
 故隠公不敢違特以桓少而攝實攝也非讓也迹隠
[004-4a]
 公之平生亦非能輕千乗之國者故謂其讓桓謂其
 探惠公之邪志而成之皆非其實其及鍾巫之禍者
 以桓既長矣而隠猶據乎其位眷戀遲回羽父疑其
 有不反之心故請殺桓公以求太宰使隠公因是決
 以授桓猶不為晚乃曰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
 老焉其眷戀不決如此故羽父反譖公于桓公而請
 弑之反譖公者謂公欲殺桓也其事情本未實如此
 乃若桓公大惡又何攝讓異評哉
[004-4b]
三月公㑹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
 杜氏曰公以簒立而修好于鄭鄭因而迎之成禮于
 垂終易二田然後結盟盟在/下垂犬丘衛地也 左傳
 公即位修好于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許
 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祊故也 公羊傳
 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則其言假之何為恭
 也曷為為恭有天子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許田者
 何魯朝宿之邑也諸侯時朝乎天子天子之郊有有/上
[004-5a]
 舊有皆字/今去之朝宿之邑焉此邑也其稱田何田多邑少
 稱田邑多田少稱邑 程子曰隠公八年鄭伯使宛
 來歸祊葢欲易許田魯受祊而未與許及桓弑立故
 為㑹以求之復加以璧祊薄于許故/又加之以璧朝宿之邑先祖
 受之於先王豈可相易也故諱之曰假 按假鄭伯
 之詞也春秋因而書之不没其實而足以見其失公
 羊曰為恭也春秋之時冒為非禮非義者皆必有詞
 以自文易田而曰假襲紀而曰朝夫子傷周之敝曰
[004-5b]
 利而巧文而不慙於春秋著其事以見王化衰而人
 心之壞也甚矣鄭伯之欺也欲甚段之惡則其詞若
 不敢違姜氏之欲伐許而據之則其詞若己德之不
 足以有許而煦然於許叔者期以復奉其社稷而鄭
 國有請謁焉射王中肩而使勞王問左右皆為恭之
 類也
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
 左傳結祊成也 胡傳垂之㑹鄭為主故稱㑹越之
[004-6a]
 盟魯志也故稱及夫弑逆之人鄭與之盟以定其位
 其罪大矣 杜氏曰越近垂地名 按鄭莊挾桓之
 惡而有所要既得許田而後與之盟盟曰渝盟無享
 國葢定弑逆之賊而結以同好誓以不渝猶前者宋
 魯諸國黨州吁之意也左傳以為結祊成不知此與
 祊事迹若相承而情不復相涉矣
秋大水書水災/之始
 程子曰君德脩則和氣應而雨𤾉若桓行逆德而致
[004-6b]
 隂沴宜也 榖梁傳髙下有水災曰大水
冬十月
 榖梁傳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
 而後為年
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
 初宋穆公舍其子馮而立宣公之子與夷使馮出居
 鄭與夷既立而鄭莊公欲納馮於宋於是自隠四年
 以後鄭宋交兵大抵以馮故也殤公不能以恩處親
[004-7a]
 以義決疑而輕聽讒人之交鬭立十年十一戰民不
 堪命則信有之孔父職為司馬而不能諫律以大臣
 之道固不能無罪矣華督葢馮之黨也伺間乆矣至
 是因民心内離鄭援外固殺孔父而奪其兵權因弑
 殤公而人莫敢動召公子馮于鄭而立之以親鄭魯
 齊陳鄭皆有賂遂相宋公凡督之本末如此左氏殺
 孔父取其妻之説葢謬聞也而公羊義形於色之云
 亦縁文生義耳人臣死君難例書曰及孔父荀息仇
[004-7b]
 牧皆是也而其人之賢否與其死之善不善則各存
 乎其事矣孔父先死而曰及書尊及卑也書大夫死
 其官也此臣子之分書法之常亦非所謂賢乎孔父
 之意也以為足以儆乎偷生苟免者則可耳 啖氏
 曰孔字父美稱也孔氏之先皆以字連父後來以孔
 為氏亦以王父字耳 左氏稱孔父嘉杜氏以為孔
 父名嘉字 按父有時配名林父行父是也有時配
 字儀父孔父是也
[004-8a]
滕子來朝
 滕於隠十一年稱侯今稱子者杜氏以為時王所黜
 使時王能黜諸侯春秋豈復作乎趙氏以為在䘮前
 不見滕侯卒何以知在䘮况終春秋之世不復稱侯
 無説矣胡氏謂桓公弟弑兄臣弑君天下之大惡已
 不能討又先隣國而朝之故降而稱子以正其罪然
 以論今之朝桓者可也後之不復稱侯豈以祖世有
 罪而并貶其子孫乎惟沙隨程可乆以為春秋時小
[004-8b]
 國事大國其朝聘貢賦之多寡隨其爵之崇卑滕國
 隘小不堪大國之徴求甘自降爵以從殺禮其後子
 孫不復自振故終春秋之世常稱子聖人因其實而
 書之故鄭子産嘗争承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鄭
 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即其
 事也斯言也得事之情矣然考之於經諸侯降爵惟
 滕薛把滕初稱侯桓二年稱子薛初稱侯莊三十一
 年書伯以為自降可也把初稱侯莊二十七年稱伯
[004-9a]
 僖二十三年稱子文十二年稱伯而襄二十九年來
 盟又稱子其升降不一又何耶豈因時王不能以周
 班序其常而伯者因得以己意進退之歟觀魯欲視
 邾滕邾滕既嘗為列國而又為人私屬二邾皆自附
 庸升而為子傳者以為數從齊桓請于天子命為諸
 侯由是觀之當時諸小國爵秩或自貶或為時所升
 降所以稱號無常春秋從其實而書之以志王章之
 亂耳不可以一義求也
[004-9b]
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
 左傳㑹于稷以成宋亂賂故立華氏也以宋殤公立
 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太宰故
 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弑
 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郜/國
 所造器也故繫名於郜濟/隂城武縣東南有北郜城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
 公 杜氏曰成平也宋有弑君之亂故為㑹欲以平
 之稷宋地徐邈曰宋雖已亂若諸侯討之則有撥亂/之功不討則受成亂之責 趙氏曰言宋
[004-10a]
 之惡逆自此成以病内也曰安定胡氏曰成就也讀/如三年有成之成 程子 宋弑其君而四國共成
 定之天下之大惡也字謝氏曰去其亂之謂平遂其/事之謂成 愚按成 之義諸家之説恐杜氏為優
 葢春秋不過直書事實而美惡自見魯桓欲為宋馮/華督定其國事而曰吾以平乎宋亂葢猶托於誷息
 之名也春秋因而書之若作成遂之成恐非直書事/實而美惡形于言外之意以宋災故書法例之固亦
 不合也宋災故亦是書事實若成/遂宋亂則是聖人加以此字矣 胡傳邾定公時
 有弑父者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嘗舉斷斯
 獄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殺無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殺
 無赦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宫而瀦焉葢君踰月而後
[004-10b]
 舉爵華督弑君之賊也而桓與諸侯㑹而受賂立華
 氏使相宋公甚矣故特書其所為去/聲而曰成宋亂夫
 臣為君隠禮也此其目言之何曰成宋亂而不言立
 華氏猶為有隠乎爾春秋列㑹未有言其所為者獨
 此與襄公末年㑹于澶淵各書其事者桓弑隠督弑
 殤般弑景皆天下大惡聖人所為懼春秋所以作也
 一則受宋賂而立華氏一則謀宋災而不能討故特
 書其事以示貶 趙氏曰公羊云内大惡諱其目言
[004-11a]
 之何逺也按逆祀僖公昭公出孫皆書之若以年逺
 不諱則桓公為齊所殺何不明書乎可諱則諱可譏
 則譏不以逺近為異也
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郜古報反/大音泰
 左傳非禮也臧哀伯魯大夫僖/伯之子諫曰君人者將昭德
 塞違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
 今滅徳立違立華督逆/亂之臣而寘其賂器於太廟以明示
 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
[004-11b]
 之失徳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
 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况將昭違亂之賂器
 於太廟其若之何公不聴 公羊傳此取之宋其謂
 之郜鼎何宋始以不義取之故謂之郜鼎納于太廟
 何以書譏何譏爾遂亂受賂納于太廟非禮也 榖
 梁傳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納以事其祖
 非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為也
 以是為討之鼎也曰宋取之宋也
[004-12a]
秋七月紀侯來朝紀左作把下入/紀同今從公榖
 左傳把侯來朝不敬把侯歸乃謀伐之 程子曰凡
 把稱侯者皆當為紀把爵非侯文誤也及紀侯大去
 其國之後紀不復稱侯矣
祭侯鄭伯㑹于鄧此楚患/之始
 左傳始懼楚也 公羊傳鄧與㑹爾 胡傳按左氏
 曰始懼楚也其地以國鄧亦與焉楚自西周已為中
 國之患宣王葢嘗命將南征矣及周東遷僭號稱王
[004-12b]
 慿陵江漢此三國者地與之鄰是以懼也其後卒滅
 鄧虜蔡侯而鄭以王室懿親為之服役終春秋之世
 聖人葢傷之也夫天下莫大于理莫强于信義循天
 理惇信義以自守其國家荆楚雖大何懼焉不知本
 此事醜德齊莫能相尚則以地之大小力之强弱分
 勝負矣觀春秋㑹盟離合之迹而夷夏盛衰之由可
 考也觀春秋進退予奪抑揚之旨則知安中夏待四
 夷之道矣 孔氏曰楚芊姓顓頊之後也其後有鬻
[004-13a]
 熊事周文王早卒成王封其曾孫熊繹于楚以子男
 之田居丹陽今南郡枝江是也熊達始稱武王武王
 居郢今江陵是也楚世家稱武王使隨人請王室尊
 吾號王弗聴楚王怒乃自立為楚武王是楚武王始
 僭號稱王也劉炫云號為武武非諡也 武王十九
 年隠公元年也 杜氏曰潁川召陵西南有鄧城孔
 氏曰釋例以此潁川鄧城為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
 縣是也以鄧是小國去蔡路逺蔡鄭不宜逺㑹其都
[004-13b]
 且蔡鄭懼楚始為此㑹何當反求近楚小國而與之
 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按此説是
九月入紀
 左傳討不敬也 榖梁傳我入之也 杜氏曰不稱
 主帥微者也弗地曰入 程子曰將卑師少外則稱
 人内則止言入某伐某
公及戎盟于唐
 左傳修舊好也惠隠/之好
[004-14a]
冬公至自唐此書至/之始
 左傳告于廟也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䇿
 勲焉禮也爵飲酒器也既飲置爵則書勲勞于䇿言/速紀有功也 按此當移于十六年至自
 伐鄭/之下特相㑹往來稱地讓事也特相㑹公與一國㑹/也㑹必有主二人獨
 㑹則奠肯為主兩讓/㑹事不成故但書地自參以上則往稱地来稱㑹成
 事也成㑹事稱諸書至自㑹者所㑹悉非魯地故知/四處至 地者皆魯地故耳左氏不達内外異
 詞之例/故云云 啖氏曰凡公行總一百七十有六書至者
 八十有二不書至者九十有四此因時君告廟不告
[004-14b]
 廟也左氏傳桓二年公至自唐曰告于廟也此説是
 告廟則書之于䇿故夫子隨其所致而書以示功過
 且志其去國逺邇遲速也其有一出而涉兩事者則
 或致前事若僖六年伐鄭救許/書至自伐鄭之類或致後事若僖四年/侵蔡伐楚
 書至自伐/楚之類葢夫子擇其重者志之也 程子曰君出
 而書至者有三告廟也過時也危之也桓公弑立嘗
 與鄭齊陳㑹矣皆同為不義及逺與戎盟故危之而
 書至戎若不如三國之黨惡則討之矣居夷浮海之
[004-15a]
 之意也中國既不知義夷狄或能知也
 附録左傳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晉/地之役生太
 子文侯/也命之曰仇意取於戰/相仇怨其弟以千畆之戰生命
 之曰成師桓叔也西河介休縣西南有/地名千畆意取能成其衆師服曰異哉
 君之名子也師服晉/大夫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命太
 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穆公愛少子/桓叔俱取於
 戰以為名所附意異故師服知桓叔之/黨必盛於晉以傾宗國故因名以諷諫魯惠/公之二
 十四年晉始亂文侯卒子昭侯/元年危不自安故封桓叔于曲沃師
[004-15b]
 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
 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側室衆子也/得立此一官大夫有貳
 宗適子為小宗次子/為貳宗以相輔貳士有隷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
 親皆有等衰初危/反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今
 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
 晉潘父晉大/夫弑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昭/侯
 子/也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桓叔/子伐翼晉國/所都弑孝侯
 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翼/南
[004-16a]
 鄙/邑陘庭啓曲沃伐翼
三年春正月
 胡傳桓公三年而後經不書王有以為周不班厯者
 昭公末年王室有子朝之亂豈暇班厯而經皆書王
 非不班厯明矣又有以為此闕文也安得一公之内
 凡十四年皆不書王其非闕文亦明矣然則云何桓
 公弑君而立至于今三年而諸侯之䘮事畢矣是入
 見受命於天子之時也而王朝之司馬不施殘執之
[004-16b]
 刑鄰國之大夫不聞有沐浴之請魯之臣子義不戴
 天反面事讐曾莫之恥使亂臣賊子肆其凶逆無所
 忌憚人之大倫滅矣故自是而後不書王者見桓公
 無王與天王之失政而不王也 按不班厯是杜氏
 之説周雖不班厯月仍是王正月豈得不書且書王
 本以見奉周之正朔耳豈關班厯與不班也要之闕
 文之説是也魯史非一手桓公之篇有數年舊史偶
 皆不書王夫子以非大義所關因之而未嘗益耳
[004-17a]
 附録左傳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陘庭韓萬御戎梁
 宏為右武公曲沃莊伯子也韓萬莊伯/弟也御戎僕也右戎車之右逐翼侯于汾
 隰汾水/邊獲之 史記曰陘庭與曲沃武公伐晉于汾
 旁虜哀侯晉人乃立哀侯子小子為君是為小子侯
公㑹齊侯于嬴音/盈
 左傳㑹于嬴成昏于齊也 杜氏曰公不由媒介自
 與齊侯㑹而成昏非禮也嬴齊邑今泰山嬴縣 按
 桓以簒弑得國懼天下之討而結强隣以自固夫婚
[004-17b]
 姻之有媒妁所以别嫌明微重大昏之始也今桓親
 為㑹以成約于齊匪媒而昏合不以正也以昏事越
 境㑹不以正也使私人往逆逆不以正也為齊侯親
 送至讙而親迎迎不以正也焉有始之不正而能以
 正終者乎求逭弑君之討而終殞于齊天也其後莊
 公躬納幣于齊盛飾禰宫以夸女成其婦之驕恣造
 端實始於此父之行子之效以致敗倫亂國歴數傳
 而未已可不謹哉
[004-18a]
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
 左傳不盟也 公羊傳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
 命近正也此其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結言而退
 榖梁傳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
 是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
 侯命衛侯也 荀子大略篇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
 盟其心一也 朱子曰盟詛畢竟非君子之所為故
 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將欲變之非去盟崇信俗不
[004-18b]
 得而善也故伊川有言凡委靡隨俗者不能隨時惟
 剛毅特立乃所以隨時斯言可見矣問張洽尋常如
 何理㑹胥命曰嘗考之矣當從劉侍讀之説自王命
 不行則諸侯上僭之事由階而升然必與勢力之不
 相上下者共為之所以布於衆而成其僭也齊衛當
 時勢敵故齊僖自以為小伯而黎人責衛以方伯之
 事當時王不敢命伯而欲自為伯故於此彼此相命
 以成其私也及其乆也則力之能為者專之矣故桓
[004-19a]
 公遂自稱伯以至戰國諸侯各有稱王之意不敢獨
 稱於國必與勢力之相侔者共約而為之齊魏㑹于
 苴澤以相王是也其後七國皆王秦人思有以勝之
 於是使人致帝于齊約共稱帝豈非相帝乎自相命
 而至于相王自相王而至于相帝僭竊之漸至於此
 豈非其明證乎曰然則左傳所謂胥命于弭何也曰
 此以納王之事相遜相先也曰說亦有理 汪氏曰
 竊考莊二十一年鄭虢胥命于弭同謀納王不可云
[004-19b]
 相命以伯况齊衛胥命之後不聞有㑹盟侵伐之事
 僅能一戰于郎一盟惡曹皆以鄭忽之故則非相推
 為伯矣 杜氏曰蒲衛地在陳留長垣縣西南
六月公㑹紀侯于盛紀左傳作把/盛左作郕
 左傳把求成也 汪氏曰程子云把稱侯皆當為紀
 左傳云把求成也因入把而附㑹與紀魯自是交
 好左傳把亦合作紀因討求成事自如此但字誤
 耳
[004-20a]
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
 榖梁傳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盡也 胡傳榖梁曰
 既盡也言日言朔食正朔也凡二十六此年莊二十/五二十六三十僖五文
 十五成十六十七襄十四二十二十一再二十三二/十四再二十七昭七十五十七二十一二十二二十
 四三十一定/五十二十五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桓十七朔/之明日也言日
 不言朔食晦日也凡七隠三僖十二文元/宣八十十七襄十五不言日不
 言朔夜食也凡二莊十/八僖十五何以知其夜食曰王者朝日
 王者朝日則何以知其夜食乎日始出而有虧傷之
[004-20b]
 處未之復也則知其食於夜矣日者衆陽之宗人君
 之象而有食之既則其為變大矣先儒以為荆楚僭
 號鄭拒王師之應 杜氏曰厯家之說謂日光以望
 時遙奪月光故月食日月同㑹月掩日故日食食有
 上下者行有髙下日光輪存而中食者相揜密故日
 光溢出皆既者正相當而相揜間疏也然聖人不言
 月食日而以自食為文闕於所不見
公子翬如齊逆女
[004-21a]
 程子曰翬於隠世不稱公子隠之賊也於桓世稱公
 子桓之黨也 卿逆夫人於禮為稱翬雖尊屬當官
 而行亦無嫌也 按桓為嬴之㑹乞婚於齊逆女豈
 無他卿而使翬往使之重自結也桓之翬宣之遂一
 也胡文定謂紀侯於魯以小大言則親之者也而使
 履緰來魯侯於齊以逺邇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公子
 翬往失其節矣愚謂先王制禮以定分縁宜以制禮
 五等邦君一也以小而親迎大則否以邇而親迎逺
[004-21b]
 則否是大小以勢論逺邇以情遷縁宜定分之意安
 在哉親迎義見隠公二年榖梁謂逆女親者也使大
 夫非正也杜氏謂禮君有故則使卿逆葢皆執禮有
 親迎之文而云非定論也
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讙呼/官反
 左傳齊侯送姜氏非禮也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
 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
 公子亦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
[004-22a]
 小國則上大夫送之 公羊傳何以書譏何譏爾諸
 侯越境送女非禮也此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據讙/魯地
 自我言齊父母之於子雖為隣國夫人猶曰吾姜氏
  榖梁傳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廟門/也諸母
 兄弟不出闕門闕兩觀也在/祭門之外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
 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般步干反/本作鞶
 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送女越境非禮也 杜氏
 曰讙魯地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已去齊國故不
[004-22b]
 言女未至于魯故不稱夫人
公㑹齊侯于讙
 榖梁傳無譏乎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㑹之
 可也 程子曰齊侯出疆送女公逺㑹之皆非義也
夫人姜氏至自齊
 公羊傳翬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 榖梁傳其不言
 翬之以来何也公親受之于齊侯也 杜氏曰告于
 廟也 胡傳不能防閑兆于是矣 按翬逆女齊侯
[004-23a]
 送姜氏于讙公㑹齊侯于讙此文姜之始也公與夫
 人姜氏遂如齊公薨于齊此文姜之終也公如齊納
 幣公如齊逆女夫人姜氏入大夫宗婦覿用幣此哀
 姜之始也夫人姜氏孫于邾公子慶父出奔莒此哀
 姜之終也春秋據事而書讀者比事而觀而幾微著
 監戒昭矣
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
 左傳冬齊仲年來聘致夫人也 趙氏曰按成九年
[004-23b]
 季孫行父如宋致女仲尼書之以示譏此若致女亦
 當書之不容於隠左氏見彼有致女之文此又新婚
 之後而至遂附㑹耳 程子曰稱弟義見隠七年
有年
 公羊傳有年何以書以喜書也大有年何以書亦以
 喜書也此僅曰有年何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
 宣十/六年大豐年也僅有年亦足以當喜乎恃有年也
 榖梁傳五榖皆熟為有年也楊士勛曰凡書有年於/冬下五榖畢入計用豐
[004-24a]
 足然後/書之 愚按諸公之不書有年不勝其書也獨桓
 有年宣大有年書於經者或以為祥曰凡豐年皆告
 于宗廟勤民而敬先也是未達春秋不書祥瑞之意
 况以豐年為祥則適見其年不常豐矣年若常豐則
 常事不書又何書祥之有或以為紀異曰桓宣獲罪
 於天宜得水旱凶災之譴今乃有年則是反常也故
 以為異而存耳夫桓宣行惡而宜得天譴固矣民則
 何辜天降之有年正見人不恤民而天勤之也春秋
[004-24b]
 乃不以為喜而以為異乎考於經元年大水五年旱
 螽八年建酉之月未霜而雪十三年又大水十四年
 無冰御廪災咎徴疊見惟此年以有年書見年為民
 之命國之所以存亡而深為人君不德召災之戒也
 昔紂之亡也不有康食葢上無善政而民得豐年猶
 或可以自存也歲復比不登則民始不堪而天之欲
 亡其國也決矣朱子言為政者當順五行脩五事以
 安百姓若曰賑濟於凶荒之餘處之縱善所惠淺矣
[004-25a]
 知此則知春秋書有年之義矣
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此蒐狩/之始
 榖梁傳四時之田皆為宗廟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苖
 秋曰蒐冬曰狩四時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為
 乾豆上弑中心死速乾之/以為豆實可供祭祀二為賓客次殺射髀/骼死差遲三為
 充君之庖下殺中腸汚死最遲先宗廟次/賓客後庖厨尊神敬客之義 啖氏曰
 蒐狩合禮者常事不書非時及越禮則書 趙氏曰
 四時之田其事各殊其名亦異春以閲武擇材故以
[004-25b]
 蒐為稱夏以為苗除害故以苗為名秋則順天時以
 殺物故以獮為義冬則因守禽獸以習戰故以狩為
 目左氏曰春蒐夏苗秋猶冬狩是也周禮爾雅並同/此說公羊則曰
 春曰苗秋曰蒐冬曰/狩榖梁之説已見上公羊榖梁冬狩秋蒐並同而苖
 則公羊在春榖梁在夏公羊則夏時無名榖梁則春
 曰田田者四時獵之總名不當專在於春故非也公
 羊之義夏時務農不苗然則自非警急及有獸害苗
 則不苗也 程子曰公出動衆皆當書于郎逺也
[004-26a]
 何氏曰禮諸侯田狩不過郊已有三牲必田狩者先
 王之意以為己之所養不如天地自然之牲逸豫肥
 美禽獸多則傷五榖因習兵事又不空設故因以捕
 禽獸所以供承宗廟示不忘武備又因以為田除害
  杜氏曰冬獵曰狩行三驅之禮得田狩之時故傳
 曰書時禮也周之春夏之冬也田狩從夏時郎非國
 内之狩地故書地 孔氏曰田狩之地須有常者古
 者民多地狹唯在山澤之間乃有不殖之地故天子
[004-26b]
 諸侯必於其封内擇隙地而為之僖三十三年傳曰
 鄭之有原圃猶秦之具囿也魯則大/野是也是其諸國各有
 常狩之處違其常處則犯害民物故書地以譏之狩/于
 禚蒐于紅及比蒲昌/間皆非常地故書地
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
 左傳父在故名 杜氏曰宰官渠氏伯糾名也王官
 之宰當以才授位而伯糾攝父之職出聘列國故書
 名以譏之國史之記必書年以集此公之事書首時
[004-27a]
 以成此年之歲故春秋有空時而無事者今不書秋
 冬首月史闕文他皆放此 今按此年與七年不書
 秋冬二時胡文定謂古者賞以春夏刑以秋冬象天
 道也桓弟弑兄臣弑君而天討不加是陽而無隂歲
 功不能成矣故特去秋冬二時以志當世之失刑也
 獨於四年七年闕者前此猶有望焉至於宰糾下聘
 天王無復可望矣穀鄧自逺來朝諸侯無復可望矣
 此説近鑿謂聖人有意筆某字去某字以寄褒貶朱
[004-27b]
 子猶謂非本音心况去天時乎不如杜氏言闕文之為
 長也 宰渠伯糾左氏謂父在故名若果代父攝行
 卿事當依仍叔之子為文今但名之何自見其攝父
 之職乎此與宰咺同例皆貶也 朱子曰桓公有兩
 年不書秋冬説者謂以喻時王不能賞罰若如是孔
 子亦可謂大迂闊矣又曰桓公不書秋冬史闕文也
 或謂貶天王之失刑不成議論可謂亂道矣
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
[004-28a]
 左傳再赴也於是陳亂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之
 公疾病而亂作國人分散故再赴趙氏曰豈有正當/禍亂之時暇競使
 人赴告哉假令實再赴夫子亦當詳定取其實日何/乃總載之乎經文甲戌下當記陳佗作亂之事今簡
 脱之/耳 公羊傳曷為以二日卒之㤜也㤜呼迹反狂/也齊人語
 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
 卒之也啖氏曰人君雖狂而去亦當有臣子從之/豈有人君走出臣下不追逐昧其死日乎
 榖梁傳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明實/録也陳侯以
 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舉二日以
[004-28b]
 包也范氏曰國君獨出必辟病潛行不按范說亦鑿/今匹夫辟病潛行亦不至使人 知其處况國
 君/乎 啖氏曰三傳皆不知有闕文之義故妄云耳
夏齊侯鄭伯如紀
 左傳齊侯鄭伯朝于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程子
 曰齊侯欲為賊於鄰國不道之甚鄭伯助之其罪均
 矣 胡傳此外相如耳何以書紀人主魯故來告其
 事魯史承告故書于䇿夫子存而弗削以著齊人滅
 紀之罪明紀侯去國之由劉敞意林所謂聖人誅意
[004-29a]
 之效是也
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仍榖/作任
 公羊傳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仍叔之
 子何譏何譏爾譏父老子代從政也 程子曰古之
 授任稱其才徳故仕無世官周衰官人以世故卿大
 夫之子代其父任事仍叔受命來聘而使其子代行
 也
葬陳桓公
[004-29b]
 不書月史失之
城祝丘
 譏不時也據文姜享齊侯于祝丘則祝丘齊魯兩境
 上邑齊將襲紀故魯非時城此以備之
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
 左傳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
 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王卿/士將右軍蔡人衛人屬
 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黑肩周/桓公也鄭子元請為
[004-30a]
 左拒以當蔡人衛人子元鄭公/子拒方陳為右拒以當陳人曰
 陳亂民莫有鬬心若先犯之必奔攻瑕/之術王卒顧之必
 亂蔡衛不支固將先奔既而萃於王卒可以集事從
 之曼伯檀/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髙渠彌以中
 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司馬法車/戰二十五
 乗為偏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/彌縫闕漏也五人為伍此葢魚麗陳法戰于繻葛
 鄭/地命二拒曰旝動而鼓旝古外反旃也通帛為之葢/今大將之麾也執以為號令
 一云建大木置石/其上發機以磓敝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
[004-30b]
 之王卒大敗祝𥅆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𥅆請從之
 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
 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祭足即/祭仲之
 字葢名仲/字仲足也 按鄭自王貳于虢敢與天王交質子又
 稱兵以犯王略取其麥禾使鄭有臣如此能忍之乎
 入朝而不禮王之待鄭亦已恕矣土地天子所與非
 己所有鄔劉蒍䢴之田天子視鄭為内臣故易之而
 不嫌而鄭自是遂與周絶積其不臣之罪王討加之
[004-31a]
 豈曰為過而鄭無一介之辭以自解謝遂抗王旅祝
 𥅆逆節加于王身天理滅矣人道絶矣此春秋之所
 以作也或者乃謂王視宋魯弑君而莫之討鄭伯不
 朝猶薄乎云爾而自將以攻之以此咎王謂不稱天
 者譏王失天討也嗚呼周室之衰典禮政刑顛倒錯
 紊春秋於歸賵來聘來求車求賻之類一書再書以
 見王之失道不啻明甚矣今鄭抗敗王師射王中肩
 為人理之大變人之所不忍言是猶有人焉為其僕
[004-31b]
 隸所賊扶傷僅免為士師者未遑正其僕隷之罪而
 問其主之失馭不亦舛乎 發禁命事方國畢㑹此
 天王征討之體也今書曰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
 則王能以其朋從而已夷於列國非能聲罪致討號
 召諸侯也蔡衛陳與鄭素怨耦也豈真有從王之義
 哉濟其私耳且陳佗新殺太子而自立王如不知而
 以其師從既昧於大義矣陳亂民莫有鬭心鄭子元
 知之而王不知卒以此敗是又懵於見事也用罔之
[004-32a]
 凶應如影響可不戒哉程子曰王師於諸侯不書
 敗諸侯不可敵王也於外域不書戰外域不能抗王
 也
大雩此書雩/之始
 左傳書不時也凡把啓蟄而郊啓蟄夏正建寅/之月祀天南郊龍見
 而雩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/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逺為百穀祈膏雨
 殺而嘗建酉之月隂氣始殺嘉/穀始熟故薦嘗於宗廟聞蟄而烝建亥之月/昆蟲閉户
 萬物皆成可薦者/衆故烝祭宗廟過則書 公羊傳大雩者何旱祭
[004-32b]
 也然則何以不言旱言雩則旱見言旱則雩不見何
 以書記災也 趙氏曰凡祈澤曰雩陸氏曰凡祈雨/祭畢星及山林
 川/澤稱大國徧雩也今按大雩當/從程子說左氏云龍見而雩過
 則書又曰書不時也葢並謂建巳之月為不時耳若
 然則何用書大哉雩者為旱書也以明旱而雩有益
 也憂民故書之與書不雨義同榖梁云雩得雨曰雩
 不得曰旱此說是也 程子曰成王尊周公故賜魯
 重祭得郊禘大雩大雩雩于上帝用盛樂也諸侯雩
[004-33a]
 于境内之山川耳成王之賜魯公之受皆失也故夫
 子曰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大雩歲之常祀
 不能皆書故因其非時則書之遇旱災則非時而雩
 書之所以見其非禮且志旱也郊禘亦因事而書
公作/&KR0977
 公羊傳&KR0977何以書記災也 程子曰螽蝗也既旱又
 蝗饑不在書也
冬州公如曹
[004-33b]
 左傳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淳于州國所都/城陽淳于縣也
  公羊傳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榖梁同
  程子曰州公嘗為王三公故稱公 張氏曰州稱
 公與祭公同則州必畿内之地河内州縣也 杜氏
 曰曹國今濟隂定陶縣
六年春正月寔來
 左傳自曹來朝書曰寔來不復其國也 杜氏曰言
 奔則來行朝禮言朝則不復其國故變文言寔來
[004-34a]
 程子曰五年冬如曹尚為君也故以諸侯書之今不
 能反國則匹夫也故名之來來魯也忽稱鄭忽明其
 正也寔不稱州亡其國矣 按寔州公名也程胡皆
 以為名公羊云寔來者猶曰是人來也榖梁云寔來
 是來也杜預云寔實也皆謬 州公之類大率國微
 不能自存春秋書以閔之見時無明王賢伯肆大侵
 小以至此耳
夏四月公㑹紀侯于成成榖/作郕
[004-34b]
 左傳㑹于成紀來諮謀齊難也 杜氏曰成魯地在
 泰山鉅平縣東南
秋八月壬午大閱
 公羊傳大閱簡車徒也 杜氏曰非時簡車馬 孔
 氏曰大閲禮在仲冬今農時閱兵必有所為 程子
 曰為國之道武備不可廢必于農隙講肄保民守國
 之道也盛夏大閱妨農害人失政之甚無事而為之
 妄動也有警而為之教之不素何以保其國乎
[004-35a]
蔡人殺陳佗
 陸氏曰佗雖踰年本簒弑之賊故不成之為君與無
 知同 李亷曰討賊例已見州吁下公穀之說皆傳
 聞之謬耳獨程子曰蔡人雖以私殺之而春秋與以
 討賊者廣為義之塗也此善發明聖經矣 愚按衞
 州吁之誅雖執于陳人而𤼵之者石碏涖殺之者又
 衞人也故與以國討而曰衞人殺州吁于濮陳佗立
 踰年矣陳國之臣子未聞有明其為賊者使非其淫
[004-35b]
 獵輕出自隕其首於蔡人則遂成為君矣故書蔡人
 殺陳佗若曰陳之賊蔡人殺之耳胡文定乃謂名佗
 以善陳國之不以為君恐未是
九月丁卯子同生
 左傳以太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太牢卜士負之士妻
 食音/嗣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於申繻魯大/夫
 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若/唐
 叔虞魯/公子友以德命為義若文王名昌/武王名發以類命為象若孔/子首
[004-36a]
 象尼/邱取於物為假若伯魚生人有饋/之魚因名之鯉取於父為類若/子
 同/生不以國不以山川不以隠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
 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
 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
 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
 山二山具敖也魯獻公名具/武公名敖更以其鄉名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
 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物類也/謂同日命之曰同 杜氏曰
 十二公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長子備用太子之禮故
[004-36b]
 史書之于䇿 胡傳適冢始生即書于䇿與子之法
 也唐虞禪夏后殷周繼春秋兼帝王之道賢可禪則
 以天下為公而不拘於世及之禮子可繼則以天下
 為家而不必於讓國之義萬世之通道也與賢者貴
 於得人與子者定於立嫡傳子以嫡天下之達禮也
 故有君薨而世子未生之禮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
 不亂者以名分素明而民志定也經書子同生所以
 明與子之法正國家之本防後世匹嫡奪正之事垂
[004-37a]
 訓之義大矣此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也天下無生
 而貴者誓于天子然後為世子
冬紀侯來朝
 左傳請王命以求成于齊公告不能紀微弱不能自/通于天子欲因
 公以請/王命
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
 程子曰古者昆蟲蟄而後火田去莽翳以逐禽獸非
 竭山林而焚之也咸丘地名焚其地見其廣也 杜
[004-37b]
 氏曰焚火田也咸丘魯地高平鉅野縣南有咸亭孔/氏
 曰不言蒐狩者以火田非蒐/狩之法直書焚以譏盡物也
夏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
 公羊傳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其稱侯朝何貴者無
 後待之以初也 穀梁傳其名何也失國也失國則
 其以朝言之何也嘗以諸侯與之接矣雖失國弗損
 吾異日也 杜氏曰不總稱朝者各自行朝禮也穀
 國在南鄉筑陽縣此 愚按穀在襄陽府穀城縣鄧
[004-38a]
 在鄧州皆去魯絶逺古者隣國世相朝魯在泰山之
 下穀鄧在方城之外兩君之好不相及也以事情論
 之二國實密邇於楚二君來朝而不返有迫而播越
 也公穀必有所受矣 州公穀鄧皆志遷寓也州公
 止魯故曰來穀鄧朝魯之後復之他地不止魯故曰
 來朝
 附録左傳冬曲沃伯武公/也誘晉小子侯哀侯/子殺之
八年春正月己卯烝
[004-38b]
 公羊傳烝者何冬祭也春曰祠夏曰礿予若/反秋曰嘗
 冬曰烝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亟也 杜氏曰此夏
 之仲冬非過也為五月再烝見凟書程胡/同 啖氏曰
 凡宗廟之禮有常四時之祭雖失其月亦非大故皆
 不書其失時及失禮之大者乃書左氏云始殺而嘗
 閉蟄而烝過則書公羊云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
 曰烝常事不書此說皆是 趙氏曰四時之祭皆用
 夏時從物宜也周雖以建子為正至于祭祀則用夏
[004-39a]
 時本月以行四時之祭故桓八年正月烝則夏之仲
 冬也凡四時之祭用孟月若有故及日不吉即用仲
 月若又有故及日不吉即用季月
天王使家父來聘
 胡傳下聘弑逆之人而不加貶何也既名冢宰於前
 其餘無責焉乃同則書重之義 家氏父字天子大
 夫
 附録左傳春滅翼曲沃/滅之
[004-39b]
夏五月丁丑烝
 正月既烝矣非時復烝譏黷也
秋伐邾
 孫氏曰桓大惡諸侯宜討之而獲安其位反以兵伐
 人之國故直稱伐邾
冬十月雨雪而于/付反
 程子曰建酉之月未霜而雪書異也隂陽方中而寒/氣先至此積隂
 侵陽/之象
[004-40a]
 附録左傳王命虢仲王卿士虢/公林父立晉哀侯之弟緡亡/巾
 反/于晉
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書遂/始此
 公羊傳祭公天子之三公也何以不稱使婚禮不稱
 主人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
 乎我奈何使我為媒可則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國
 稱女此其稱王后何王者無外其辭成矣 杜氏曰
 天子娶于諸侯使同姓諸侯為之主祭公來受命而
[004-40b]
 迎也天子無外故因稱王后卿不書舉重略輕 孔
 氏曰凡言遂者因上事生下事之辭既書其來又言
 遂逆是先來見魯君然後向紀知王使魯主昏故祭
 公來受魯命而往逆也凡昏姻皆賓主敵體以致辭
 命相往覆天子嫁女於諸侯使諸侯為主令與夫家
 為禮天子聘后於諸侯亦使諸侯為主令與后家為
 禮嫁王女者王姬至魯而後至夫家其王后昏后不
 來至魯者以王姬至魯待夫家之逆以為禮故須至
[004-41a]
 魯后則王命已成於魯無事故即歸京師於逆稱王
 后舉其得王之命后禮已成於歸稱季姜申父母之
 尊言子尊不加於父母從父母之家而將歸于王據
 父母之家為文也公不獨行必有卿副卿不書舉重
 略輕也 何氏曰昏禮成於五先納采問名納吉納
 徴請期然後親迎時王遣祭公來使魯為媒可則因
 用魯往迎之不後成禮疾王者不重妃匹逆天下之
 母若逆婢妾故譏之不言如紀者辟有外文 范氏
[004-41b]
 曰四海之濱莫非王臣王命紀女為后則已成王后
 不如諸侯入國乃稱夫人 程子曰祭公受命逆后
 而至魯先行私禮故書來而以逆后為遂事責其不
 䖍王命而輕天下之母也問或說逆王后使魯為主
 如何曰只是王姬下嫁則同姓諸侯為主逆王后無
 使諸侯為主之理
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
 公羊傳紀季姜歸于京師其辭成矣則其稱紀季姜
[004-42a]
 何自我言紀父母之於子雖為天王后猶曰吾季姜
 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衆也天
 子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 穀梁傳為之中者歸
 之也中如字范氏調中謂關與婚事則/謂導達兩間為中不宜作去聲
夏四月
秋七月
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射音/亦
 左傳冬曹太子來朝賓之以上卿禮也諸侯之適于/未誓於天子
[004-42b]
 而攝其君則以皮帛繼子男故/賓之以上卿各當其國之上卿享曹太子初獻樂奏
 而歎施父魯大/夫曰曹太子其有憂乎非歎所也 穀
 梁傳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
 来朝曹伯失正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
 人之子以内為失正矣世子可以已矣尸子曰夫已
 多乎道 程子曰君有疾而使世子出取危亂之道
 也 胡傳周官典命凡諸侯之嫡子誓于天子而攝
 其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子男世
[004-43a]
 子固有出㑹朝聘之儀矣然攝其君繼子男者謂諸
 侯朝于天子有時而不敢後故老疾者使世子攝己
 事以見天子急述職也諸侯間於王事則相朝其禮
 本無時曹伯既有疾何急於朝桓而使世子攝哉
十年春王正月
庚申曹伯終生卒
夏五月葬曹桓公
秋公㑹衞侯于桃丘弗遇
[004-43b]
 杜氏曰衞侯與公為㑹期中背公更與齊鄭故公獨
 往而不相遇也桃丘衞地濟北東阿縣東南有桃城
  按桓初簒立即結鄭齊以自固至是不知何以相
 失衞與公為㑹期亦不知為何事即其中變而更與
 齊鄭觀之則其事端在齊鄭可知此為戰郎張本也
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衞侯鄭伯來戰于郎
 左傳齊衞鄭來戰于郎我有辭也初北戎病齊諸侯
 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
[004-44a]
 周班後鄭鄭人怒請師于齊齊人以衞師助之故不
 書侵伐先書齊衞王爵也 穀梁傳來戰者前定之
 戰也言戰則敗也 胡傳加兵于魯未有書來戰者
 桓弑立天下大惡人人之所得討也鄭則首與之盟
 齊則繼與之㑹尋及昏姻今特以私忿親帥其師戰
 于魯境故以三國為主而書來戰于郎趙氏曰不書/及罪專于外
 也/鄭人主兵而首齊猶謂州吁主兵而先宋也趙氏/曰魯
 以周班後鄭既是正禮鄭雖小恨豈至興師即合當/年搆禍豈有經五年之後方合諸侯報此小怨乎
[004-44b]
  按魯鄭自易許田結祊成之後其交深矣至是而
 離必有其故以周班後鄭事雖乆逺要之釁由是生
 而中間必更有事與 齊僖鄭莊皆喜亂之人也又
 濟之以衞宣是時齊方圖紀其嗛魯必以紀故與
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衞人鄭人盟于惡曹
 胡傳盟㑹皆君臣之禮故微者之盟㑹不志於春秋
 凡春秋所志必有君與貴大夫居其間者也惡曹之
 盟即三國之君矣既不以道興師為郎之戰又結怨
[004-45a]
 固黨為惡曹之盟故前書其爵而以來戰著罪後書
 此盟而以奪爵示貶陳氏曰自有參盟莫甚于/惡曹故畧之而不爵也 鄭
 敗王師齊滅后之母家衞亦無王乆矣三國同惡相
 濟惡曹之盟即戰郎之諸侯其惡不待貶而見書人
 恐非其君
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
 左傳夏鄭莊公卒初祭封人仲足有寵於莊公祭鄭/地陳
 留長垣縣東北有祭城封人/守封疆者因以所守為氏莊公使為卿為公娶鄧
[004-45b]
 曼曼鄧/姓生昭公故祭仲立之 髙氏曰昭公不終于
 位五世兵革不息自入春秋考莊公之處心行事知
 其積不善必有餘殃矣 陳氏曰春秋之初罪莫甚
 於鄭莊宋魯齊衞次之而父子兄弟之禍亦莫甚於
 此五國者是可為不善者之戒矣
秋七月葬鄭莊公
九月宋人執鄭祭仲此書執/之始
 左傳宋雍氏女於鄭莊公曰雍姞生厲公雍氏姞姓/宋大夫也
[004-46a]
 以女妻/人曰女雍氏宗有寵於宋莊公故誘祭仲而執之曰
 不立突將死亦執厲公而求賂焉祭仲與宋人盟以
 厲公歸而立之 杜氏曰祭氏仲名不稱行人罪之
  穀梁傳宋人者宋公也曰人貶之也
突歸于鄭杜氏曰文連祭/仲故不言鄭
 榖梁傳突賤之也歸易辭也祭仲易其事權在祭仲
 也死君難臣道也今立惡而黜正惡祭仲也 胡傳
 突不稱公子絶之也小白入于齊則曰齊小白明宜
[004-46b]
 有齊也突不以繫之鄭明不當立也不當立則何以
 書歸春秋書歸有二義一易辭一順辭也其書入亦
 有二義一難詞一逆詞也 汪氏曰公羊謂歸者出
 入無惡入者出入惡復歸者出惡歸無惡復入者出
 無惡入有惡然突歸鄭赤歸曹不可謂無惡許叔入
 許天王入成周不可謂出入惡鄭忽曹襄出無惡魚
 石欒盈出入有惡則其説不可通矣難易逆順之說
 為是
[004-47a]
鄭忽出奔衞此書奔/之始
 程子曰忽以國氏正也不能有其位故不爵 胡傳
 出奔而名不能君也 按詩小序有女同車刺忽也
 太子忽嘗有功于齊齊侯請妻之齊女賢而不取卒
 以無大國之助至於見逐故國人刺之今按忽之辭
 昏正也其言曰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充是
 言也脩德行仁以興鄭國可也忽之終不能君也無
 濟亂之才憫之可也罪之不可也語曰出乎爾者反
[004-47b]
 乎爾者也鄭莊之惡極矣姑以其施於隣國者言之
 如搆人父子兄弟之隙而成其亂州吁弑桓簒位則
 欲定之宋公子馮奔鄭則欲納之曲沃莊公伐翼則
 助之魯桓弑隠則易許田結祊成宋督弑殤公而立
 莊公則成宋亂分宋賂是時諸侯同惡相求如市賈
 焉宋之脅祭仲出忽立突即莊公之為也夫寵庶抑
 適亂之本也莊公以多内寵故祭仲語忽以子無大
 援將不得立謂鄭國之禍非莊公為之忽之不立非
[004-48a]
 莊公致之也可乎刺忽之云鄙夫之言也胡氏復取
 之誤矣
柔㑹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折之説反/又市列反
 公羊傳柔者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杜氏曰蔡叔蔡
 大夫叔名折地闕 按郎之戰主兵者鄭魯於是結
 三國以圖鄭而其重尤在宋也葢鄭莊已没宋脅祭
 仲立突而魯與忽有怨而助突故為此盟要言歃血
 初無忠信誠慤相與之心又以大夫盟公侯而不知
[004-48b]
 其僭宋之合未堅則又屢為㑹以要之而不知其凟
 書之皆譏也
公㑹宋公于夫鐘夫音扶鐘/公作童
 杜氏曰夫鐘郕地
冬十有二月公㑹宋公于闞闞口/暫反
 杜氏曰闞魯地在東平須昌縣東南
十有二年春正月
夏六月壬寅公㑹紀侯莒子盟于曲池紀左作杞曲/池公作歐蛇
[004-49a]
 左傳平把莒也 杜氏曰曲池魯地魯國汶陽縣北
 有曲水亭 程子曰把侯皆當作紀隠二年紀莒盟
 于蔑是時紀謀齊難故魯桓與之盟莒以援之耳
秋七月丁亥公㑹宋公燕人盟于穀丘
 杜氏曰燕人南燕大夫穀丘宋地 張氏曰南燕姞
 姓國 魯宋數㑹有故燕人偶與焉非與謀
八月壬辰陳侯躍卒
 杜氏曰不書葬魯不㑹壬辰七月二十三日書于八
[004-49b]
 月從赴
公㑹宋公于虛去魚反/公作郯
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于龜
丙戌公㑹鄭伯盟于武父
 左傳宋多責賂于鄭鄭不堪命此二句舊在十三年/戰紀下今移之此
 公欲平宋鄭秋公及宋公盟于句古侯/反音/豆之丘句/凟
 之丘即/穀丘也宋成未可知也故又㑹于虛冬又㑹于龜宋
 公辭平宋公貪故與公三/㑹而卒不與鄭平故與鄭伯盟于武父遂帥
[004-50a]
 師而伐宋戰焉宋無信也 杜氏曰虛與龜皆宋地
 武父鄭地陳留濟陽縣東北有武父地 按盟折之
 後夫鐘與闞兩㑹猶或有他故至穀丘虛龜三㑹則
 全以助突之故矣左氏盡其本末
丙戌衞侯晉卒
 穀梁傳再稱日決日義也范氏曰明二事皆當日也
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
 胡傳既書伐宋又書戰于宋者責賂無厭屢盟無信
[004-50b]
 者宋也二國聲罪致討故書曰伐夫宋人之罪固可
 伐矣然取其賂以立督者魯桓也資其力以簒國者
 鄭突也無諸己然後可以非諸人春秋之義用賢治
 不肖不以亂易亂也故又書曰戰于宋來戰者罪在
 彼戰于郎是也往戰者罪在内戰于宋是也 按宋
 莊之得國鄭力也鄭突之得國又宋力焉其類同則
 其交宜固矣然宋莊之立華督之相于稷之成以齊
 魯陳鄭之皆有賂故也今宋以己之前日望鄭而不
[004-51a]
 副以至于伐戰春秋書郜鼎之取以見宋魯鄭之交
 以賂合書武父之戰以見宋魯鄭之黨以賂離吁嚴
 矣哉
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已已及齊侯宋公衞
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衞師燕師敗績
 胡傳左氏以為鄭與宋戰公羊以為宋與魯戰穀梁
 以為紀與齊戰趙匡考據經文内兵則以紀為主而
 先於鄭外兵則以齊為主而先於宋獨取穀梁之説
[004-51b]
 葢齊紀者世讐也齊人合三國以攻紀魯鄭援紀而
 與戰戰而不地於紀也不然紀懼滅亡不暇何敢恃
 兵越國助魯鄭以増怨乎齊為無道恃强淩弱此以
 紀為主何也彼為無道加兵于己必有引咎責躬之
 事禮義辨喻之文猶不得免焉則亦固其封疆效死
 以守上訴諸天子下告諸方伯其必有伸之者矣不
 如是而憒然與戰豈已亂之道乎 徐邈曰禮柩在
 堂上孤無外事今衞宣未葬而嗣子稱侯以出其失
[004-52a]
 禮明矣宋陳稱子而衞稱侯隨其所以自稱者而書
 之得失自見矣 杜氏曰大崩曰敗績例在莊十一
 年或稱人或稱師史異辭也衞宣公未葬惠公稱侯
 以接隣國非禮也 胡傳衞不稱子吉服從戎也其
 惡大矣 按紀逼于齊鄭突以責賂而怨宋魯主紀
 因怨忽而助突此一兵也齊謀紀忽嘗有功于齊故
 齊主之宋以賂怨突而忽奔衞故衛主之此一兵也
 志各有在相糾合為此戰非一紀能主兵也 紀侯
[004-52b]
 爵故序鄭上非以紀主兵也胡傳罪紀恐未是抑是
 時紀弱不能自存齊志必在滅紀疑若無可為者然
 魯鄭一糾合為此戰而三國敗績則知列國若同心
 以助義小國能立己以自强則强暴豈能肆哉
三月葬衞宣公
 胡傳葬自内錄也既與衞人戰曷為葬宣公怨不棄
 義怒不廢禮是知古人以葬為重也
夏大水
[004-53a]
 春秋書大水惟桓莊之世為多桓元年及是年五行
 志曰夫人驕淫將弑君隂氣盛桓不寤卒弑死莊七
 年大水亡麥苗董仲舒劉向以為莊公釋父讎復娶
 齊女未入先與之淫一年再出㑹于道逆亂之應也
 十一年宋大水董仲舒以為魯宋比年為乗丘鄑之
 戰百姓愁怨隂氣盛故二國俱水二十四年二十五
 年又俱大水亦以為哀姜不婦隂盛之應
秋七月
[004-53b]
冬十月
十有四年春正月公㑹鄭伯于曹
 杜氏曰脩十二年武父之好以曹地曹與㑹
無冰
 何氏曰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法當堅冰無冰者温
 也
夏五
 不書月闕文
[004-54a]
鄭伯使其弟語來盟語穀/作禦
 左傳鄭子人來尋盟且脩曹之㑹子人即弟語也/其後為子人氏
 穀梁傳來盟前定也前定之盟不日
秋八月壬申御廪災
 杜氏曰御廪公所親耕以奉粢盛之倉
乙亥嘗
 左傳書不害也陸氏曰八月嘗非時也又以災之/餘而祭譏不敬非為不害而書
 公羊傳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嘗也曰猶
[004-54b]
 嘗乎御廪災不如勿嘗而已矣趙氏曰有災當警懼/修飭而改卜何得便
 闕先君/之祀乎 穀梁傳御廪之災不志趙氏曰此乃大/故何得不志
 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唯以未易/災之餘而
 嘗然後/可志也志不敬也用大焚之餘以祭宗廟/非人子所以盡其心力天子親耕
 以供粢盛王后親蠶以供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
 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
 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嘗也曰甸甸/師粟而内之三宫
 三夫/人三宫米而藏之御廪夫嘗必有兼甸之事焉趙/氏
[004-55a]
 曰注云夫人兼甸人之事恐謬此旬/字耳言祭事當久辨非一旬所了壬申御廪災乙
 亥嘗以為未易災之餘而嘗也 按嘗秋祭也以物
 成而薦新為義周之八月夏之六月非嘗之時而又
 以災餘不可也周官時享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
 誓戒今壬申乙亥相距四日不卜不戒其不警天變
 不嚴宗廟不止未易災之餘而已 趙氏曰祭統云
 成王追念周公賜之重祭郊社禘嘗是也按郊禘天
 子之禮社嘗諸侯常祭撰禮者見春秋書嘗社以為
[004-55b]
 與郊禘同遂妄言耳 汪氏曰郊禘天子之禮故孔
 子云魯之郊禘非禮也嘗社諸侯所有故春秋一書
 嘗譏以災餘祭宗廟四書社皆以日食大水鼓用牲
 之非禮而志餘不書以為常事也漢儒見春秋書郊
 社禘嘗遂謂皆成王所賜之重祭謬矣
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
宋人以齊人蔡人衞人陳人伐鄭公蔡人在/衞人下
 左傳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也 公羊傳以
[004-56a]
 者何行其意也 榖梁傳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
 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胡傳列國之兵有制皆
 統乎天子而敢私用之與私為之用以伐人國大亂
 之道也 陳氏曰東遷之後諸侯㑹伐非一國之志
 也有小國主兵而序大國之上亦非一國之志也上
 無天子下無方伯以一國而用諸侯之師於是始
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
 左傳非禮也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 公羊
[004-56b]
 傳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求求車非禮也 穀梁
 傳古者諸侯時獻于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
 而無徴求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
三月乙未天王崩
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
 王氏曰桓負大惡王非唯不討而八年之間三遣使
 來聘恩禮厚矣今王崩來赴魯無奔䘮㑹葬之事齊
 僖之存干戈歲尋卒則㑹葬如禮比事以觀不貶而
[004-57a]
 惡自見
五月鄭伯突出奔蔡
 公羊傳突何以名奪正也 左傳祭仲專鄭伯患之
 使其壻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
 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
 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
 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鄭大/夫之汪池/也公載以出曰謀
 及婦人宜其死也 啖氏曰凡人君奔例書名者罪
[004-57b]
 其失地言非復諸侯也或曰臣出其君其罪不彰無
 乃揜姦乎答曰出君之罪史氏知之也春秋舉王綱
 正君則而已 按啖説朱瑩詳見襄十四年衛侯衎
 出奔齊下 張氏曰凡國君而失位出奔皆以自出
 書之所以罪其自失也書爵不名者罪輕惡淺其位
 為未絶突以庶簒嫡藉權臣之力得不以正政由祭
 氏勢則自然不能明大義請諸天王方伯以誅其不
 道之臣而謀於私昵為盜賊揜殺之計事不克反為
[004-58a]
 所逐又誰咎哉乃以謀及婦人為雍糾恨亦可嗤也
 已
鄭世子忽復歸于鄭
 公羊傳其稱世子何復正也曷為或言歸或言復歸
 復歸者出惡歸無惡復入者出無惡入有惡入者出
 入惡歸者出入無惡此例未通説見/突歸于鄭下 程子曰稱世
 子本當立者不能保其位故不爵 朱子曰既書鄭
 伯突又書鄭世子忽據史文而書耳又曰才書忽又
[004-58b]
 書鄭忽又書鄭伯突胡文定便要説突有君國之德
 須要因鄭伯兩字上求他是處似此皆是杜撰大槩
 自成襄已前舊史不全有舛逸故所記各有不同若
 昭哀已後皆聖人親見其事故記得其實不至於有
 遺處如何却説聖人予其爵削其爵賞其功罰其罪
 是甚説話
許叔入于許
 穀梁傳許叔許之貴者也莫宜乎許叔其曰入何也
[004-59a]
 其歸之道非所以歸也 范氏曰進無王命退非父
 授故不書曰歸 胡傳許太岳之裔先王建國迫於
 齊鄭不得奉其社稷未聞可滅之罪也今乃因亂竊
 入則非復國之義故書入 杜氏曰許叔莊公弟也
 隠十一年鄭使許大夫奉許叔居許東偏鄭莊公既
 卒乃入居位叔本不去國雖稱入非國逆例 孔氏
 曰杜以傳例云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故言許
 叔本不去國非國逆之正例其實許叔得還有國逆
[004-59b]
 之理矣
公㑹齊侯于艾艾公作鄗/穀作蒿
 左傳謀定許也 李亷曰許之失國本鄭莊欲滅而
 并之故糾合齊魯以為入許之役然又以三國共利
 難獨專滅國之罪齊魯既遜而不受則鄭不得不假
 許叔奉祀以倡存許之説其實許地已入于鄭矣今
 許叔乗鄭亂以入而齊魯㑹艾以定之葢鄭莊方强
 則二國挾鄭以為利鄭莊既卒則二國定許以為名
[004-60a]
 㑹艾之謀欲以自解前日之失耳
邾人牟人葛人來朝
 朱子曰書人恐只是微者然朝非微者之禮而有書
 人者此類亦不可曉 胡傳人狄之也天王崩不奔
 䘮而相率朝弑君之賊也此本董/于之説 陳氏曰旅見非
 邦交之禮自參以上甚矣 蜀杜氏曰聖人不與諸
 侯之朝桓獨來則損其爵滕/子二國則貶而名穀/鄧三國
 則人而賤之杜元凱以為附庸世子安得三國同時
[004-60b]
 遣世子耶 杜氏曰牟國在泰山牟縣葛國在梁國
 寧陵縣東北
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音/歴
 左傳鄭伯因櫟人殺檀伯鄭守櫟/大夫而遂居櫟 胡傳
 厲公復國書入于櫟何也若曰既入于櫟則其國已
 復矣夫制邑之死虢君共城之叛太叔皆莊公所親
 戒也今又城櫟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何謀國之
 誤也衞有蒲戚而出獻公楚有陳蔡不羮而叛棄疾
[004-61a]
 末大必折國之害也 木訥趙氏曰諸侯再入不至
 於國惟鄭突入櫟衞侯入夷儀而已鄭突名而衞衎
 不名衎書復歸于衞而突不書歸于鄭此正與不正
 之辨也衞衎之出國固其國也林父逐之而立剽不
 正也突之出位固非其位乃簒也突入櫟將迫兄而
 出之謀再簒也衎自夷儀入春秋書之以明衎之當
 有衞也突入鄭不書明突不當有鄭也 家氏曰鄭
 有君而突自外竊入亦書鄭伯此因舊史之已書而
[004-61b]
 存之以示戒魯桓與突同惡相濟出師輔簒至於再
 三故魯史崇突而卑忽以鄭伯書春秋因之以示戒
 程子所謂以戒居正之不能保也 按諸家説春秋
 泥爵名人為予奪之義所存故説多而至于鑿惟朱
 子謂春秋大旨其可見者誅亂臣賊子内中國外夷
 狄貴王賤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義也如
 鄭忽突之事可見已突稱鄭伯家氏之説似得之但
 謂夫子因于魯史崇突而卑忽故書突曰鄭伯似未
[004-62a]
 盡突據國數與諸侯盟㑹稱鄭伯矣故書曰鄭伯非
 予其為諸侯也忽雖正嫡而未踰年而出奔及突為
 祭仲所逐雖乗亂竊入而不與諸侯盟㑹無事可見
 不乆即為人所弑當時依其故稱曰鄭世子忽而已
 故春秋亦因其實而書之葢知鄭伯世子非予奪之
 義所存則知亦非魯史故崇突而卑忽而春秋因之
 矣諸家泥於爵號褒貶之例故未免文致忽之罪而
 以為力不足以君國故不成乎為君嗚呼君與不君
[004-62b]
 果視其力與援也而成不成因之則曹馬諸雄孰非
 國人君之諸侯助之者也其亦害於義而傷於教矣
 豈春秋之㫖乎 杜氏曰櫟鄭别都在河南陽翟縣
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衞侯陳侯于袲伐鄭宋公之上/公羊有齊
 侯袲昌氏/反公作侈
 左傳㑹于袲謀伐鄭將納厲公也弗克而還 穀梁
 傳地而後伐疑詞也非其疑也 胡傳忽弱突强諸
 侯不顧是非而計其强弱始疑於輔正終變而與邪
[004-63a]
 穀梁所謂非其疑者非其疑於為義而果於為不義
 相與連兵動衆納簒國之公子也 張子曰魯桓宋
 莊衞朔皆以不正得國其為突謀乃水流濕火就燥
 獨陳侯疑之耳然寡不勝衆所以疑而遂合也 王
 氏曰突之未出也宋欲有所責故嘗伐之突而既出
 也宋懼無所得故求納之始宋不和而公以鄭伐宋
 及突已奔而公與宋伐鄭向者相戾之深今也相同
 之固豈無自而然哉葢以正繼正禮之常諸侯無所
[004-63b]
 求以亂易亂國之釁諸侯有所責故利其亂幸其危
 貪其賄黨其邪自突入櫟公與宋公三㑹諸侯而再
 伐鄭無他賄故也 陳氏曰㑹伐㑹盟㑹救㑹侵皆
 前定之詞也未前定則書㑹于某而後伐㑹于某而
 後盟㑹于某而後救㑹于某而後侵前定同欲也未
 前定繼事也 杜氏曰袲宋地在沛國相縣西南
十有六年春正月公㑹宋公蔡侯衞侯于曹
 左傳謀伐鄭也納/突
[004-64a]
夏四月公㑹宋公衞侯陳侯蔡侯伐鄭
 胡傳蔡嘗先衞今序陳下者先儒以為後至也以至
 之先後易其序是以利率人而不要諸禮也
秋七月公至自伐鄭此致伐/之始
冬城向失亮/反
 啖氏曰按左氏曰書時也下有十一月則此乃十月
 夏之八月農功未畢未可興役
十有一月衞侯朔出奔齊
[004-64b]
 左傳初衞宣公烝上淫/曰烝於夷姜宣公/庶母生急子屬諸右
 公子為之娶于齊而美公取之生壽及朔屬壽於左
 公子左右媵之子/因以為號夷姜縊宣姜宣公所取/急子之妻與公子朔
 搆急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衞/地將殺之壽子告之
 使行不可曰棄父之命惡用子矣有無父之國則可
 及行飲以酒壽子載其旌以先盜殺之急子至曰我
 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又殺之二公子故怨惠公
 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職立公子黔牟羣公/子惠公
[004-65a]
 奔齊 公羊傳衞侯朔何以名絶曷為絶之得罪於
 天子也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見使守衞朔朔十二朔/政事也朝
 廟告廟是也謂衞侯見使守宗廟/告朔行政起下不能奉天子之命而不能使衞小衆
 時天子使發小/衆不能使行越在岱隂齊越走也泰山/之隂齊地屬負兹舍
 不即罪爾屬託也諸侯有疾稱負兹舍/止也托疾而止不就罪也 穀梁傳朔
 之名惡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按公穀皆謂朔獲罪
 于天子公羊文意迂晦不明有/類傳聞之詞未審然否是時王靈不振不發
 小衆與召而不往天王豈能遽行討慴朔而至於出
[004-65b]
 奔哉葢謀出左右公子而王與聞焉爾觀莊六年王
 人子突救衞朔之復入放黔牟于周則朔之出黔牟
 之立謀出二公子而王與知明矣然惜乎其為此舉
 之未盡也夫宣公之淫亂不容誅矣先儒以為此衞
 為狄所滅之因也惠公搆殺其兄竊位不道觀紀之
 戰父死未幾吉服從戎其視彛倫人紀不知為何物
 世類非人理所容以是聲其罪而廢之孰曰不可乃
 舍其大而問其小遲遲於五年之後二公子固無足
[004-66a]
 道天王無亦未之思乎後之說春秋者亦復不能明
 此義惜哉陸氏曰失地諸侯皆名/之公榖强生義非也
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㑹齊侯紀侯盟于黄
 左傳平齊紀且謀衞故也 杜氏曰黄齊地黄紀地/後屬齊
 今登州/黄縣 張氏曰公十三年㑹紀敗齊以益其怨今
 乃盟之豈足以釋憾又欲納朔一動而二失也 按
 朔在齊納朔齊志也以是㑹魯而魯因欲以平紀其
 後齊卒納朔而紀不果平葢齊志在滅紀特以虛言
[004-66b]
 役魯而魯為所愚耳大抵魯於時事不能先倡而常
 從人夫以周公之胄千乗之國為之以道豈不能自
 强而我所欲者常制於人而不能自必人所欲者常
 為所使而不能獨違惟其不强為善耳孔子一行乎
 定公齊人歸田豈非為之以道足以自强之明驗乎
二月丙午公㑹邾儀父盟于趡㑹公穀作及/趡翠軌反
 左傳尋蔑之盟也 杜氏曰趡魯地 汪氏曰下書
 伐邾則趡盟不待貶而惡自見矣隠桓皆盟邾而背
[004-67a]
 盟皆以宋故以國君之重而其心無所適主尚足貴
 乎
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公闕夏字奚穀作郎/ 齊魯交兵之始
 左傳疆事也於是齊人侵魯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埸
 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虞度也不度/猶不意也姑盡所備
 焉事至而戰又何謁焉 愚按自入春秋隠六年公
 㑹齊侯盟于艾此齊魯交好之始至今年及齊師戰
 于奚此齊魯交兵之始夫齊大國也變詐無常佚蕩
[004-67b]
 而不好禮其習俗也魯與之隣敬而勿暱介而勿絶
 固其封疆守其禮信斯得待之之道矣奈何秉禮不
 堅自失其故一誘于鄭而結怨興戎再誘于齊而驕
 奢淫佚昏姻之後魯之氣類日變而齊矣善乎鄭忽
 之言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夫耦大則聲氣强
 相應隨不惟易以自失而因好生隙其流獘有不可
 勝言者鄭不耦齊鄭無齊援亦無齊禍魯一耦之得
 齊禍無如魯之甚者般卒閔弑魯再罹婦禍也殺惡
[004-68a]
 立接齊三成魯亂也豈非不善自守輕與人比之明
 戒哉 杜氏曰奚魯地 不言及者主名葢疆吏得
 公命而與戰也以微者故不書不書敗葢魯敗也或
 謂此公戰而諱不言公考明年公㑹齊侯于濼則齊
 魯之怨未深其非公與戰明矣
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
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
 左傳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陳秋蔡季自陳歸于
[004-68b]
 蔡蔡人嘉之也 杜氏曰桓侯無子故召季而立之
 季内得國人之望外有諸侯之助故書字以善得衆
 稱歸以明外納 何氏曰蔡侯封人無子季次當立
 封人欲立獻舞而疾害季季辟之陳封人死歸反奔
 䘮思慕三年卒無怨心故賢而字之 今按杜氏謂
 桓侯無子召季而立之與何氏異諸家多從何氏
 胡傳季字也歸順詞公子不去國季何以去權也既
 歸何以不有國獻舞立矣
[004-69a]
癸巳葬蔡桓侯
 啖氏曰五等諸侯本國臣子皆稱之曰公葬既不請
 王命因而私諡為公正禮諸侯皆/合請王諡從而書之以見非
 禮 按史記世本左氏傳蔡之諸君皆諡為侯經則皆
 稱公者以其私諡與僭同也唯蔡桓稱侯葢告王請
 諡葢蔡季/請王諡故特書之明得禮也 問書蔡桓侯胡文
 定以為蔡季之賢知請諡如何朱子曰此只是文誤
及宋人衞人伐邾
[004-69b]
 左傳宋志也邾宋争彊魯從/宋志背趡之盟 正月與齊為黄之盟
 五月戰焉二月與邾為趡之盟八月伐之反顧前日
 刑牲詔神棄如敝屣屢盟之無益而適以長亂豈不
 信哉
冬十月朔日有食之
 左傳不書曰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
 官天子掌/厯者居卿不在六卿之/數而位從卿以底平/也日禮也日御不
 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趙氏曰此說非也凡不書日史/官闕之或年深寫誤何關日官
[004-70a]
 日御乎史官豈不知/朔及每日甲子乎 穀梁傳言朔不朔日食既朔
 也 杜氏曰甲乙者厯之紀也晦朔者日月之㑹也
 日食不可以不存晦朔晦朔須甲乙而可推故日食
 必以書朔日為例
 附錄左傳初鄭伯將以髙渠彌為卿昭公惡之固諫
 不聴昭公立懼其殺已也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
 昭公/弟
十有八年春正月公㑹齊侯于濼盧篤反/一音洛
[004-70b]
 杜氏曰濼水在濟南歴城縣西北入濟
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公羊無/與字
 左傳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繻曰女有家男有
 室無相黷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㑹齊侯于濼遂
 及文姜如齊 范氏曰公本與夫人俱行至濼公與
 齊侯行㑹禮故先書㑹濼既㑹而相隨至齊故曰遂
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丁酉公之䘮至自齊
 左傳公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夏四月
[004-71a]
 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乗公公薨于車莊元年公羊/傳曰夫人譖
 公于齊侯齊侯恐與之飲酒於其出焉使/公子彭生送之於其乗焉搚幹而殺之魯人告于
 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来脩舊好禮成而不
 反無所歸咎惡於諸侯請以彭生除之按魯之告詞/如此魯國之
 無人/可見齊人殺彭生 按春秋書魯公見殺之例有二
 在内則以不地見其弑凡公薨必書其所如小寢路/寢高寢之類詳内事重凶變
 也若遇弑則不地穀/梁云公薨不地故也在外則不容不書其地趙氏曰/在外薨
 不以有故無故/皆當書其地而以上下文之特異者見之此書公
[004-71b]
 㑹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公薨于齊公之
 䘮至自齊夫人孫于齊讀此經雖無傳亦知公之不
 得其死賊在齊侯而釁由夫人矣濼之㑹書與夫人/如齊而不言其反
 以下文孫于齊見之知/夫人曾從公䘮而反矣
秋七月
 附録左傳秋齊侯師于首止陳師首止討鄭弑君也/首止衞地陳留襄邑縣
 東南有/首鄉子亹㑹之髙渠彌相不知齊欲討己齊人陳/師欲討己乃不知而往
 㑹之事亦可疑/葢齊師誘之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轅車/裂髙渠
[004-72a]
 彌齊以詐誘而殺/之故不成為討祭仲逆鄭子昭公弟/子儀于陳而立之
 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稱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去/聲
 仲曰信也初祭仲出忽立突既而突患其專欲除之/而為仲所逐而忽入忽不能君而突入于
 櫟祭仲中立無所助髙渠彌弑忽而立子亹仲亦若/無聞焉者觀其釁也高渠彌與子亹為齊所殺仲先
 知之仲真/姦臣也 周公欲弑莊主而立王子克莊王桓王/太子王子
 克莊王/弟子儀辛伯周大/夫告王遂與王殺周公黑肩王子克
 奔燕初子儀有寵于桓王桓王屬諸周公辛伯諫曰
 並后妾如/后匹嫡庶如/嫡兩政臣擅/命耦國都如/國亂之本也
[004-72b]
 周公弗從故及
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
 公羊傳賊未討何以書葬讎在外也穀梁/意同 趙氏曰
 葬稱我君舉其諡也將葬方作諡若只言桓公則恐/涉他國君故明言我君以舉其
 新加之/諡也臣子之敬辭也 陸氏曰賊在異國故可葬
  朱子曰春秋之法君弑賊不討則不書葬者正以
 復讐之大義為重而揜葬之常禮為輕以示萬世臣
 子遭此非常之變則必能討賊復讐然後為有以葬
[004-73a]
 其君親者否則雖棺槨衣衾極於隆厚實與委之於
 壑為狐狸所食蠅蚋所嘬無異其義可謂深切著明
 矣 今按朱子發明君弑賊不討不書葬之義諸家
 所不及然則在内不書葬者示臣子急於討賊之意
 讐在外書葬者讐在外勢或未可以遂討難於乆暴
 露其親必俟賊討而後葬耳葬者權也必討者義也
 不討則義猶不葬也非許其可緩也
 
[004-73b]
 
 
 
 
 
 
 
 春秋輯傳巻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