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81 春秋輯傳-明-王樵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輯傳卷一
             明 王樵 輯
 杜氏曰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
 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繫逺近别同異也
 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
 所記之名也楊氏勛曰春秋者史官編年記事年有/四時之序春先於夏秋先於冬故舉春
 秋二字以包之賈逵云取法隂陽之中知不然者以/孝經云春秋祭祀以時思之豈是取法隂陽之中故
[003-1b]
 知非也玉藻云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左史/所書春秋是也右史所書尚書是也則春秋立名必
 是仲尼以往三代以/來不審誰立之耳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
 曰周禮盡在魯矣韓子所見葢周之舊典禮經也周
 衰官失其守仲尼因魯史䇿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
 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
 隠公
 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隠公聲/諡
 也益孟子之姪娣也諸侯始娶則同姓之國以姪娣/媵元妃死則次妃攝治内事猶不得稱夫人故謂之
[003-2a]
 繼/室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
 人故仲子歸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言歸魯而生男/惠公不以桓生
 之年/薨是以隠公立而奉之 程子曰夫子之道既不
 行於天下於是因魯春秋立百王之大法平王東遷
 在位五十一年卒不能興復先王之業王道絶矣孟
 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適當隠
 公之初故始於隠公 胡傳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
 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今按邶鄘而下多春秋時詩
[003-2b]
 也而謂詩亡然後春秋作何也自黍離降為國風天
 下無復有雅而王者之詩亡矣春秋作於隠公適當
 雅亡之後又按小雅正月刺幽王詩也而曰赫赫宗
 周褒姒烕胡悅/反之逮魯孝公之末幽王已為犬戎所
 斃惠公初年周既東矣春秋不作於孝公惠公者東
 遷之始流風遺俗猶有存者鄭武公入為司徒善於
 其職則猶用賢也晉侯捍王于艱錫之秬鬯則猶有
 誥命也王曰其歸視爾師則諸侯猶來朝也義和之
[003-3a]
 薨諡為文侯則列國猶有請也及平王在位日乆不
 能自强於政治棄其九族葛藟有終逺兄弟之刺不
 撫其民周人有束薪蒲楚之譏至其晩年失道滋甚
 乃以天王之尊下賵諸侯之妾於是三綱淪九法斁
 人望絶矣夫婦人倫之本朝廷風化之原平王子母
 適冢正后親遭褒姒之難廢黜播遷而宗國顛覆亦
 可省矣又不是懲而賵人寵妾是拔本塞原自滅之
 也春秋於此葢有不得已焉耳托始乎隠不亦深切
[003-3b]
 著明也哉
元年春王正月
 公羊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
 統也 按何休謂惟王者然後改元若諸侯不當改
 元則魯史當書四十九年正月恐無此理葢列國奉
 王正朔至于紀事必自用其年耳 杜氏曰因魯史
 作春秋故以魯紀年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
 故不言一年一月 左傳春王周正月言周以/别夏殷 穀
[003-4a]
 梁傳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 胡傳按左氏曰王
 周正月周人以建子為嵗首則冬十有一月是也前
 乎周者以丑為正其書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
 朔則知月不易也後乎周者以亥為正其書始建國
 曰元年冬十月則知時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
 以夏時冠周月何哉聖人語顔回以為邦則曰行夏
 之時作春秋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此見諸行事之
 驗也或曰非天子不議禮仲尼有聖徳無其位而改
[003-4b]
 正朔可乎曰有是言也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以夏
 時冠周月垂法後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自
 專也其旨微矣 朱子曰春秋書正據伊川則只是
 周正建子之月但非春而書春則夫子有行夏時之
 意而假天時以立義耳文定引商書十有二月漢史
 冬十月為證以明周不改月此固然矣然以孟子考
 之則七八月乃建午建未之月暑月苗長之時而十
 一月十二月乃建戌建亥之月將寒成梁之候又似
[003-5a]
 併改月數此又何耶或是當時二者並行惟人所用
 但春秋既是國史則必用時王之正其比商書不同
 者葢後世之深文而秦漢直稱十月者則其制度之
 濶略耳又曰孟子所謂七八月乃今五六月所謂十
 一月十二月乃今之九月十月是周人固已改月矣
 但天時則不可改故書云秋大熟未穫此即止是今
 時之秋葢非酉戌之月則未有以見夫嵗之大熟而
 未穫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數乃魯史之舊文而四
[003-5b]
 時之序則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謂假天時以立義者
 正謂此也若謂周人初不改月則未有明據故文定
 只以商秦二事為證以彼之博洽精勤所取猶止於
 此則無他可考必矣今乃欲以十月隕霜之異證之
 恐未足以為不改月之驗也葢隕霜在今之十月則
 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則為異矣又曰詩中月數又似
 不曾改如四月惟夏六月徂暑之類故熹向者疑其
 並行也 又曰某親見文定家說文定春秋說夫子
[003-6a]
 以夏時冠周月以周正紀事謂如公即位依舊是十
 一月只是孔子改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時二
 百四十二年夫子只證得箇行夏之時四箇字據今
 周禮有正月有正歲則周實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
 所謂行夏之時只是為他不順欲改從建寅 詩七
 月朱子傳曰七月斗建申之月夏之七月也一之日
 謂斗建子一陽之月二之日謂斗建丑二陽之月也
 葢周之先公已用此以紀候故周有天下遂以為一
[003-6b]
 代之正朔也 逸周書周月篇曰凡四時成嵗有春
 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十二月中氣著時應閏無中
 氣斗指兩辰之間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
 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
 湯用師于夏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號一
 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丑為正易民之眡亦越我周
 王致伐于商改正異械以垂三統至於敬授民時巡
 狩烝享猶自夏焉 愚按史以傳信時必與月合月
[003-7a]
 必與所書之事合若以夏時冠周月則時與月下所
 書之事常差兩月朱子謂以書考之凡書月皆不著
 時疑古史記事例如此至孔子作春秋然後以天時
 加王月以明上奉天時下正王朔之義而加春于建
 子之月則行夏時之意亦在其中然魯史謂之春秋
 似元有此字吾謂夫子所因者魯史魯史所用者周
 正朔此處夫子無容有所增損也然則子月可為春
 乎曰子月為一歲之始猶子時為一日之始烏在子
[003-7b]
 月不可為春乎 經傳所記有例差兩月者是經用
 周正而傳取國史有自用夏正者失于更改也 漢
 書陳寵傳曰冬至之節陽氣始萌天以為正周以為
 春 左傳不書即位攝也 公羊傳公何以不言即
 位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隠長其為
 尊卑也微謂母/俱妾國人莫知言惠公不/早分别隠長又賢諸大
 夫扳隠而立之 榖梁傳公何以不言即位將以讓
 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音/申
[003-8a]
 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
 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隠矣已探先
 君之邪志而遂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也兄弟大倫
 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君已廢天倫而忘君父
 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隠者可謂輕千乗之國蹈道
 則未也 程子曰元年隠公之始年春天時正月王
 正書春王正月示人君當上奉天時下承王正明此
 義則知王與天同大人道立矣周正月非春也假天
[003-8b]
 時以立義耳平王之時王道絶矣春秋假周以正王
 法隠不書即位明大法於始也諸侯之立必由王命
 隠公自立故不書即位不與其為君也法既立矣諸
 公或書或不書義各不同既不受命於天子以先君
 之命而繼世者則正其始文成襄昭哀是也繼世者
 既非王命又非先君之命不書即位不正其始也莊
 閔僖是也桓宣定之書即位桓弑君而立宣受弑賊
 之立定為逐君者所立皆無王無君何命之受故書
[003-9a]
 其自即位也定之比宣則又有間矣 胡傳國君逾
 年改元必行告廟之禮國史主記時政必書即位之
 事而隠公闕焉是仲尼削之也古者諸侯繼世襲封
 則内必有所承爵位土田受之天子則上必有所禀
 内不承國於先君上不禀命於天子諸大夫扳已以
 立而遂立焉是與争亂造端而簒弑所由起也春秋
 首絀隠公以明大法父子君臣之倫正矣 仁山金
 氏曰惠公妻其妾嫡其庶王法所當正也平王不惟
[003-9b]
 不之正而反成之如歸賵/等是也不足以懐魯而祗以壊王
 法成魯禍王室其有不衰乎然則王之正之將如何
 曰隠公上不敢違其父下不敢廢其弟而自以為攝
 天子於是錫命焉則是受天子之命為諸侯也隠定
 而桓之逆謀弭矣此所以正王法而懐諸侯也
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父音甫凡人名地名放此邾/公羊傳作邾婁與禮記檀弓
 同葢齊人語也蔑莫結反/公榖作昧 此私盟之始
 三月斗建寅之月公隠公也魯侯爵而稱公者臣子
[003-10a]
 之辭禮五等之君國人稱之曰公見儀/禮魯史所書聖
 人因而不革也 左傳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
 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
  程子曰盟誓以結信出於人情先王所不禁也後
 世屢盟而不信則罪也諸侯交相盟誓亂世之事也
 凡盟内為主稱及外為主稱㑹在魯地雖外為主亦
 稱及彼來而我及之也兩國以上則稱㑹彼盟而往
 㑹之也邾附庸國邾子克字儀父附庸之君稱字同
[003-10b]
 王臣也夷狄則稱名降中國也 杜氏曰邾今魯國
 鄒縣也蔑姑蔑魯地魯國卞縣南有姑城 趙氏曰
 盟者刑牲而徴嚴於神明者也王綱壞則諸侯恣而
 仇黨行故干戈以敵仇盟誓以固黨天下行之遂為
 常焉若王政舉則諸侯莫敢相害盟何為焉賢君立
 則信著而義達盟可息焉觀春秋之盟有以見王政
 不行而天下無賢侯也或曰周官司宼有司盟掌盟
 載之法又禮記云殷人作誓而人始畔周人作㑹而
[003-11a]
 人始疑如此則何獨於衰世哉答曰周官之偽予已
 論之矣趙子著五經辯惑說/周官是後人附益也聖人建邦創義豈先立
 此官禮記所言亦據二代之衰時耳 按趙氏又謂
 三傳貴之褒之之說為非謂彼葢見莊十六年邾子
 克卒以為即儀父以同盟而書卒不知儀父非克也
 儀父亦邾君之名與季孫行父晉荀林父父字並同
 縁其未得王命故其卒不見於經至莊十六年名克
 者乃其嗣君自以王命為子而書卒耳附庸之君非
[003-11b]
 有勤王之善縱能自通於大國有何嘉而字以褒之
 乎若儀父實賢桓十五年與牟人葛人來朝一例稱
 人何哉理又可見也 今按此說有理宜並存之
 八年榖梁傳曰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趙
 子善之謂起例宜於事首移附於此
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鄢音/偃
 左傳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申國今南/陽定縣生莊公及
 共叔段段出奔共/故曰共叔莊公寤生驚姜氏遂惡之寤寐而/莊公已
[003-12a]
 生故驚/而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
 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虢國今/榮陽縣
 他邑唯命請京鄭邑今榮/陽京縣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
 仲鄭大/夫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方丈曰堵三堵曰/雉一雉之牆長三
 大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/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過百雉先王之制大都不過
 參國之一三分國/城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
 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
 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
[003-12b]
 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
 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鄭邊/邑兩/屬於已公子吕
 鄭大/夫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
 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
 又收貳以為已邑至于廩延言轉侵多也廪延鄭邑/陳留酸棗縣北有延津
 子封公子/吕也曰可矣厚謂土地/廣大將得衆公曰不義不義/於君
 不暱不親/於兄厚將崩大叔完完城/郭聚人/民繕甲兵具卒
 乗步曰卒/車曰乗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
[003-13a]
 子封帥車二百乗以伐京古者兵車一乗甲士/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京叛
 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
 共國今汲/郡共縣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
 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
 難之也段實出奔而以克為文明/鄭伯志在於殺難言其奔 穀梁傳段弟也
 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賤段而甚鄭伯也何
 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于鄢逺也
 猶曰取之其母之懐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
[003-13b]
 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胡傳姜氏
 當武公存之時常欲立段矣及公既没姜以國君嫡
 母主乎内段以寵弟多才居乎外國人又悦而歸之
 恐其終將軋已為後患也故授之大邑而不為之所
 縱使失道以至於亂然後以叛逆討之則國人不敢
 從姜氏不敢主而大叔屬籍當絶不可復居父母之
 邦此鄭伯之志也王政以善養人推其所為使百姓
 興於仁而不偷也況以惡養天倫使陷於罪因以翦
[003-14a]
 之乎春秋推見至隠首誅其意以正人心示天下為
 公不可以私亂也垂訓之義大矣 趙氏曰鄢當作
 鄔鄭地也在緱氏縣西南至十一年乃屬周左氏曰
 王取鄔劉蒍邗之田于鄭是也傳寫誤為鄢字杜注
 云今頴川鄢陵誤甚矣按從京至鄔非逺又是鄭地
 段以有兵衆故曰克若逺走至鄢陵已出境即無復
 兵衆何得云克又傳曰自鄢出奔共即自鄔過河向
 共城為便路若已南行至鄢陵即不當奔共也
[003-14b]
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咺吁阮反賵/芳鳳反 此
 王室下交/諸侯之始
 左傳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緩且子氏未
 薨故名惠公葬在春秋前故曰緩子氏仲子也薨不/知在何年左氏以二年書薨者即仲子故此
 云未/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
 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此言赴弔各以逺近/為差因為葬節耳
 贈死不及尸尸未葬/之通稱弔生不及哀諸侯以上既𦵏則/縗麻除無哭位諒
 闇終/䘮豫凶事仲子在/而來賵非禮也啖氏曰諸侯母在天子/寧有歸其賵乎不辨菽
[003-15a]
 麥者猶/不當耳 仁山金氏曰按左氏傳於隠公之篇多誤
 於莊公之篇多缺此考春秋者所當知也隠傳之誤
 如仲子之賵子氏之薨尹氏之卒是也左氏既誤以
 隠妻子氏之薨為仲子故此以仲子為未薨而王賵
 之其曰不及尸不及哀謂賵惠公之緩曰豫凶事謂
 賵仲子之豫也文之四年十有一月成風薨五年天
 王使榮叔歸含且賵九年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賵
 則歸賵當是惠公仲子俱沒之後其沒在春秋之前
[003-15b]
 左氏葢誤解矣 陳氏曰緩且子氏未薨以下疑後
 人增益之雜記有大夫士訃于他國之君之禮則不
 但同位外姻也且文九年秦人歸成風之禭傳曰禮
 也諸侯相弔賀雖不當事苟有禮焉書也以無忘舊
 好則此以贈不及尸弔不及哀為非禮者又却自相
 悖矣 公羊傳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惠公者何
 隠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稱夫人桓未
 君也賵者何䘮事有贈贈者葢以馬以乗馬束帛車
[003-16a]
 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襚桓未君則諸侯曷為來
 賵之隠為桓立故以桓母之䘮告于諸侯其言來何
 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禮也當各/遣一
 使異尊卑也二啖氏曰若言惠公仲子是二人則僖/公成風亦是 人若是二人則成風是僖公之母而
 春秋之文以子先母乎故榖梁之說是士趙氏曰宰/官咺名此止是名氏耳如宰予之類王 來魯例書
 名氏石尚是也/ 按此亦一說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不言及/仲子以
 仲子微而不得比夫人也信若此言則何以言母以/子貴乎公羊於是乎自相矛盾矣 朱子曰惠公仲
 子恐是惠公之妾僖公成風却是僖公/之母不可一例看不必如孫明復之說 榖梁傳母
[003-16b]
 以子氏妾不得體君故以子為氏平王新有幽王之/亂遷于成周欲崇禮諸侯仲子早卒無由追
 賵故因惠公之/䘮而來賵之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啖/趙
 主此/說禮賵人之母則可賵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
 可辭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趙氏曰按春秋凡此例常/事皆不書若王當賵諸侯
 妾母則是常事何須書之且以此為得禮又何以正/陵替乎經文縁是惠公之母故賵之自然須言惠公
 仲子而遂云以其可辭受之乃/是天子之非禮以為合禮可乎賵者何也乗焉曰賵
 衣衾曰襚貝玉曰含錢財曰賻 程子曰王者奉若
 天道故稱天王其命曰天命其討曰天討盡此道者
[003-17a]
 王道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稱天王以奉天命夫
 婦人倫之本最當先正春秋之時嫡妾僣亂聖人尤
 謹其名分男女之配終身不變者也故無再娶之禮
 大夫而下内無主則家道不立故不得已有再娶之
 禮天子諸侯内職具備后夫人已可以攝治無再娶
 之禮春秋之始尚有疑焉故仲子羽數特異僖公而
 後無復辨矣春秋因其竊號而書之以志僣亂仲子
 繫惠公而言故正其名不曰夫人而曰惠公仲子謂
[003-17b]
 惠公之仲子妾稱也以夫人禮賵人之妾是亂人倫
 之甚也然春秋之始天王之義未見故不可去天而
 名咺以見其不王王臣雖微不名況於宰乎 胡傳
 上古應時稱號故其名三變春秋創制立名繫王於
 天為萬世法冢宰稱宰咺者名也王朝公卿書官大
 夫書字上士中士書名下士書人咺位六卿之長而
 名之何也仲子惠公之妾耳以天王之尊下賵諸侯
 之妾是加冠於屨人道之大經拂矣天王紀法之宗
[003-18a]
 也六卿紀法之守也議紀法而修諸朝廷之上則與
 聞其謀頒紀法而行諸邦國之間則專掌其事而承
 命以賵諸侯之妾是壊法亂紀自王朝始也春秋重
 嫡妾之分故特貶而書名以見宰之非宰也或曰僖
 公之母成風亦莊公妾也其卒也王使榮叔歸含且
 賵其葬也王使召伯來㑹葬下賵諸侯之妾而名其
 宰榮召何以書字而不名也於前賵仲子則名冢宰
 於後葬成風王不稱天其法嚴矣汪氏克寛曰說公/羊者以宰為士或
[003-18b]
 引小宰宰夫為證然周官三百六十他官未嘗見經/何獨於小宰而書之乎或以宰為氏引宰予為證然
 宰周公宰梁伯糾豈可亦以為氏乎唯劉氏意林謂/春秋於大夫莫書其官至冢宰則書之此見任之最
 重宰者尊稱非中士所當冒最得經意且左傳僖九/年稱宰孔使經不書宰周公而書其名則論者亦疑
 為士與/氏矣 愚按惠公元妃孟子既卒約昏於宋當是
 時寵愛之私未形也而其名號已講矣實以夫人禮
 娶也啖子謂仲子本以夫人禮娶又隠公以桓公為
 先君之嗣故行夫人䘮禮書薨自成風之後妾母皆
 僣用夫人禮故亦書薨著其非禮也凡夫人葬皆書
[003-19a]
 仲子不書葬者以諸侯不二嫡雖用夫人禮猶不列
 於廟也别築宫五年考/仲子之宫是也自文公葬成風之後乃有二
 夫人祔廟非禮也斯言得之矣抑先正惡惠公有昧
 禮再娶之失遂加以妾為妻之罪故於隠桓嫡庶之
 分辯雖多而未明於夫人子氏之書論雖多而不定
 也夫諸侯無再娶之禮而惠公再娶焉惠公之失禮
 也仲子固為夫人也自周衰典禮不明當時上下葢
 安之而莫察其非矣故隠公則終身自居於庶孽而
[003-19b]
 以桓公為當立使其知仲子聲子皆妾也則隠與桓
 皆庶子也隠長而桓少安肯以其國讓桓哉其所以
 舉而讓桓者必其安於嫡庶之分而不敢亂也安於
 嫡庶之分者以當時諸侯不再娶之禮未之講也夫
 禮一差名一不正而其禍至於篡弑所由興可不謹
 哉春秋於前書天王歸惠公仲子之賵於後書考仲
 子之宫存其實以見夫失之不可掩正其名以見夫
 禮之不可亂豈不深切著明也哉 朱子曰春秋一
[003-20a]
 發首不書即位即君臣之事也書仲子嫡妾之分即
 夫婦之事也書及制盟朋友之事也書鄭伯克段即
 兄弟之事也一開卷人倫備矣
九月及宋人盟于宿
 左傳惠公之季年敗宋師于黄宋邑陳留外黄/縣東有黄城公立
 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公羊傳孰
 及之内之微者也 榖梁傳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
 外卑者也 趙氏曰脩二國之好而為盟誓非君則
[003-20b]
 卿何得使微者先儒云微者不命之卿也按例外之
 不命卿來魯皆書名但不言氏耳且前後盟而不言
 内盟者凡七推尋事迹皆是公自盟義見篡/例盟篇義例昭
 然不可或稱是公或稱是微者宿盟云是微幽盟云/是公皆舛駁者也
  胡傳内稱及外稱人皆微者其地以國宿亦與焉
  今按此經三家說不同恐趙說是 杜氏曰宿小
 國東平無鹽縣也凡盟以國地者國主亦與盟例在
 僖十九年宋今梁國睢陽縣
[003-21a]
冬十有二月祭伯來祭側界反之此/王臣私交 始
 左傳非王命也 杜氏曰祭國伯爵也 榖梁傳來
 者來朝也其弗謂朝何也寰内諸侯非有天子之命
 不得出㑹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聘弓鏃矢
 不出境埸束脩之肉不行境中有至尊者不貳之也
  程子曰祭伯畿内諸侯為王卿士來朝魯不言朝
 不與其朝也當時諸侯不脩朝覲之禮失人臣之義
 王所當治也祭伯為王臣不能輔王正典刑而反與
[003-21b]
 之交又來朝之故不與其朝以明其罪先儒有内臣
 無外交之說甚非也若天下有道諸侯順軌豈有内
 外之限其相交好乃常禮也然委官守而逺相朝無
 是道也周禮所謂世相朝謂鄰國耳 啖氏曰榖梁
 曰寰内諸侯也按寰内諸侯例稱子若以伯為爵則
 毛伯召伯榮叔祭叔復是何爵乎是知天子大夫例
 書字 按啖說是 禮記郊特牲為人臣者無外交
 不敢貳君也檀弓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境
[003-22a]
公子益師卒
 榖梁傳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惡也 程子曰諸侯
 之卿必受命於天子當時不復請命故諸侯之卿皆
 不書官不與其為卿也稱公子以公子故使為卿也
 惟宋王者後得命官故獨宋卿書官卿者佐君以治
 國其卒國之大事故書於此見君臣之義或日或不
 日因舊史也古史記事簡略日月或不備春秋因舊
 史有可損而不能益也 東萊吕氏曰益師之卒春
[003-22b]
 秋没其爵葢以命不出於天子雖有爵猶無爵也於
 此可以見王命之重焉内大夫之卒益師首以公子
 書所以譏魯之用人不以賢而以親視天職為私故
 特書公子以著其罪於此可以見天職之公焉君之
 卿佐是謂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故小斂大斂君
 皆親臨恩厚惻怛匪自外至故春秋於其卒必謹而
 書之於此可以見春秋之義焉卒者人之終也君子
 保其身以沒為終其事也卿大夫佐君以任一國之
[003-23a]
 重其事又何如也回省平生無一毫之可悔於心無
 一念一事之不盡於君而後可無憾以沒君子於斯
 寧無惕然而懼乎故於此可以見死生之際焉學者
 不是之求方且尺較寸量於日月𤨏碎之例亦獨何
 哉
二年春公㑹戎于潛此書㑹之始始/亦㑹戎狄之
 左傳脩惠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 杜氏曰戎而書
 㑹者順其俗以為禮皆為居中國若戎子駒支者陳
[003-23b]
 留濟陽縣東南有戎城潜魯地 穀梁傳㑹者外為
 主焉爾智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後可以
 出㑹㑹戎危公也 何氏曰王者不治夷狄録戎者
 來者勿拒去者勿追 程子曰周室既衰蠻夷猾夏
 有散居中國者方伯大國明大義而攘斥之義也其
 餘列國慎固封守可也若與之和好以免侵暴非所
 謂戎狄是膺所以容其亂華也故春秋華夷之辨尤
 謹居其地而親中國與盟㑹者則與之公之㑹戎非
[003-24a]
 義也 胡傳戎狄舉號外之也啖氏曰凡戎狄不/書爵號君臣同詞
 中國而外四夷使之各安其所也正朔不加奚㑹同
 之有書㑹戎譏之也 王伯厚曰平王之遷戎為之
 也襄王之出狄為之也春秋之筆戎為先狄次之其
 末也淮夷列諸侯之㑹天下之變極矣
夏五月莒人入向向舒亮反始/此入國之
 公羊傳入者何得而不居也
無駭帥師入極駭榖作侅後同帥朔律反後/倣此 此大夫專兵之始
[003-24b]
 胡傳左氏曰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歸莒人入
 向以姜氏還此所謂案也春秋書曰莒人入向此所
 謂斷也以事言之入者造其國都以義言之入者逆
 而不順莒稱人小國也孫氏曰春秋小國卿大夫皆/畧稱人 陳氏曰入君大夫
 皆稱人君將書君自楚莊入陳始大夫將書大夫自/郤缺入蔡始惟内大夫則書之 按莒向皆小國宣
 四年公伐莒取向則向後為莒所并可知字陸氏曰/經中一字徧施於諸例而義不同者唯人 耳國而
 稱人則衆詞也師稱人則寡詞也名爵不貴而/稱人則微詞也黜其名爵而稱人則貶詞也無駭
 不氏未賜族也張洽曰無駭挾皆内大夫之未賜族/者左氏稱司空無駭經不書官夫子
[003-25a]
 削之/也其書帥師用大衆也非王命而入人國邑逞其
 私意見諸侯之不臣也擅興而征討不加焉見天王
 之不君也據事直書義自見矣 杜氏曰向小國也
 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莒國今城陽莒縣極附庸
 小國也賜族例在八年按向有二莒人入向與伐莒/取向乃近莒之邑按一統志
 今莒州南七十三里有向城是也譙國龍亢之向城/在今鳳陽府懐逺縣西北八十五里去莒為逺襄十
 四年㑹吳于/向是此向也 程子曰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
 出春秋之時諸侯擅相侵伐春秋直書其事而責常
[003-25b]
 在被侵伐者葢彼加兵于已則當引咎或自辯喻之
 以禮義不得免焉則固其封疆告于天子方伯若忿
 而與戰則以與戰者為主處已絶亂之道也
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此盟外/域之始
 左傳戎請盟秋盟于唐復脩戎好也 胡傳按費誓
 稱淮夷徐戎此葢徐州之戎乆居中國在魯之東郊
 者也韓愈氏言春秋謹嚴君子以為深得其旨所謂
 謹嚴者何謹乎莫謹於中外之辨矣中國而無禮則
[003-26a]
 外之外域内侵則膺之此春秋之㫖也而與戎㰱血
 以盟非義矣是故成於日者必以事繫日而前此蔑
 不日宿不日後此密不日石門不日獨盟于唐書日
 者謹之也 張氏曰盟必詳其月日以其相與約信
 或尋或寒皆考于此前此蔑宿二盟不日者乆逺失
 之耳 杜氏曰高平方與縣北有武唐亭八月無庚
 辰庚辰七月九日也日月必有誤 孔氏曰杜勘檢
 經傳上下月日制為長厯此年八月壬寅朔其月三
[003-26b]
 日甲辰十五日丙辰二十七日戊辰其月無庚辰也
 七月壬申朔則九日有庚辰杜觀上下若月不容誤
 則指言日誤若日不容誤則指言月誤此則上有秋
 下有九月則日月俱有誤故云日月必有誤也
九月紀履緰來逆女冬十月伯姬歸于紀緰音須履緰/左氏作裂緰
 左傳卿為君逆也 公羊傳紀履緰者何紀大夫也
 何以不稱使昏禮不稱主人主人謂壻也為有㢘恥/之心不欲自言娶婦
 然則曷稱稱諸父兄師友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娶則
[003-27a]
 其稱主人何辭窮也辭窮者何無母也宋公無母莫/使命之辭窮
 故自命之自命之/則不得不稱使然則紀有母乎曰有有則何以不
 稱母母不通也婦人無外事母命/不得通于隣國外逆女不書此何
 以書譏何譏爾譏始不親迎也始不親迎昉於此乎
 前此矣前此則曷為始乎此春秋之始也女在其國
 稱女在塗稱婦入國稱夫人伯姬者何内女也婦人
 謂嫁曰歸 程子曰非命卿皆書名以君命來逆夫
 人也在魯故稱女内女嫁為諸侯夫人則書逆書歸
[003-27b]
 明重事也來逆非卿則書歸而已見其禮之薄也先
 儒皆謂諸侯當親迎親迎者迎于其所舘故有親御
 授綏之禮豈有委宗廟社稷逺適他國以逆婦者乎
 非惟諸侯卿大夫而下皆然詩稱文王親迎于渭未
 嘗出疆也送之者雖公子公孫非卿則不書 愚按
 内女歸于諸侯則尊同尊同則志此與其他昏禮以
 常事不書書則以著禮之失者固不同也親迎之禮
 程子盡之渭在周旁近地也而可以親迎韓因入覲
[003-28a]
 便道也而可以親迎故文王得迎于渭韓侯得迎于
 蹶之里也况文王時為世子乎他如列國大昏皆使
 上卿逆于其國而至則親逆于其舘耳無出疆之理
 抑内女為夫人凡八見於經獨於紀詳焉夫亦以吾
 女遭人倫之變者乎是故履緰之逆其始也齊侯葬
 紀伯姬其終也吁春秋其亦有所慨也夫
紀子伯莒子盟于密伯左作帛始此/外相盟之
 程子曰闕文也當云紀子某伯莒子盟于密左氏附
[003-28b]
 㑹作帛杜預以為裂繻之字春秋無大夫在諸侯上
 者公榖皆作伯 杜氏曰密莒邑城陽淳于縣東北
 有密鄉 李亷曰紀本非子爵恐子上猶有闕字
 或云子伯二字即侯字之誤
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
 公羊傳夫人子氏者何隠公之母也何以不書葬子
 將不終為君故母亦不終為夫人也 榖梁傳夫人
 薨不地夫人者隠之妻也 范氏曰夫人無出境之
[003-29a]
 事薨有常處故不書地 程子曰隠公夫人也婦人
 從夫者也公在故不書葬於此見夫婦之義矣 今
 按夫人子氏左氏以為即仲子故以前歸賵為豫凶
 事程子曰豈有此理夫人子氏自是隠公之妻不干
 仲子事公羊以為即聲子但左氏明言惠公元妃孟
 子卒後繼室以聲子而生隠公繼室若在恐無縁再
 娶必是聲子卒後始又娶仲子而生桓公聲子仲子
 皆妾也故春秋書仲子但曰仲子則書聲子必不曰
[003-29b]
 夫人葢子將不終為君母亦不終為夫人而夫子肯
 書曰夫人以損其實乎聲子乃孟子之姪娣孟子
 卒後聲子以次妃攝行内事謂之繼室不得稱夫人
 者以於禮無二嫡也不再娶夫人者以諸侯無再娶
 之禮也聲子卒後惠公以内事無主再娶仲子而正
 其名曰夫人以其非姪娣比也而不知其皆非禮也
 聲子仲子皆薨于春秋之前此年薨者自是隠公夫
 人雖攝實行君事春秋書隠曰公則書其妻曰夫人
[003-30a]
 無可疑者左氏誤認為仲子故以天王歸賵為豫凶
 事甚至以尹氏為君氏以君氏為聲子知君氏之無
 理無據則知其前亦妄矣
鄭人伐衛此諸侯專/征伐之始
 胡傳按左氏鄭共叔之亂公孫滑段之/子出奔衛衛人
 為之伐鄭取廪延至是鄭人伐衛討滑之亂也凡兵
 聲罪致討曰伐潜師掠境曰侵兩兵相接曰戰繯其
 城邑曰圍造其國都曰入徙其朝市曰遷毁其宗廟
[003-30b]
 社稷曰滅詭道而勝之曰敗悉虜而俘之曰取輕行
 而掩之曰襲已去而躡之曰追聚兵而守之曰戍以
 弱假强而能左右之曰以皆誌其事實以明輕重内
 兵書敗曰戰書滅曰取特婉其辭為君隠也啖氏曰/公羊云
 戰不言伐圍不言戰入不言圍滅不言入皆/舉重也此說是有與例不合者則隨義釋之征伐天
 子之大權今鄭無王命雖有言可執亦王法所禁況
 於修怨乎不書戰者程氏以為衛已服也衛服則可
 免矣此義施於伐而不書戰皆可通矣陸氏曰成公/已前侵伐書
[003-31a]
 人者逺事難詳/不必皆微者
三年春王二月
 程子曰月王月也事在二月則書王二月在三月則
 書王三月無事則書時書首月葢有事則道在事無
 事則存天時正王朔天時備則嵗功成王道存則人
 理立春秋之大義也汪氏曰春秋書王正月者九十/三書王二月者三十三書王三
 月者十九皆於歲首繫王著周王之正朔以明大一/統之義或歲首所書事舊史止書時或例當書時則
 二月三月皆不書王如隠八年書遇垂三月歸祊襄/十五年書向戌聘二月盟文九年書毛伯求金二月
[003-31b]
 得臣如京三月夫人至之類是也何體乃謂二月殷/之正月三月夏之正月王者存二王之後使紇其正
 朔其説謬甚當周之世而存夏/殷之正朔豈所謂大一統耶
己巳日有食之
 公羊傳何以書記異也日食則曷為或日或不日或
 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
 也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/也日月之行無遲疾食不失正朔也其或日或不
 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謂二日/食己巳
 日有食之是也日行/疾月行遲過朔乃食失之後者朔在後也謂晦日食/莊十八年
[003-32a]
 三月日有食之是也日行/遲月行疾未至朔而食 榖梁傳言日不言朔食
 晦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謂經不書/月食日知其不可知
 知也謂聖人慎疑作不/知之辭者智也 程子曰日有食之有食之
 者也更不推求者何也太陽君也而被侵食君道所
 忌然有常度災而非異也星辰陵歴亦然 胡傳經
 書日食三十六去之千有餘歲而精厯筭者所能考
 也其行有常度矣然每食必書示後世治度明時之
 法也有常度則災而非異矣然每食必書示後世遇
[003-32b]
 災而懼之意也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而有食之
 災咎象也克謹天戒則雖有其象而無其應弗克畏
 天災咎之來必矣凡經所書者或妾婦乗其夫或臣
 子背君父或政權在臣下或夷狄侵中國皆陽微隂
 盛之徴也是故十月之交詩人以刺日有食之春秋
 必書以戒人君不可忽天象也 愚按此日食公羊
 以為失之前者朔在前榖梁謂言日不言朔食晦日
 也杜氏以長厯推明此食是二月朔不書朔史失之
[003-33a]
 也 食必在朔日不在朔日厯差也
三月庚戌天王崩
 左傳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杜註謂欲/諸侯之速
 至故逺日以赴春秋不書實崩日而書逺日/者即傳其偽以懲臣子之過按此説恐非 公羊
 傳何以不書葬天子記崩不記葬必其時也諸侯記
 卒記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時也曷為或言崩或言
 薨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杜氏
 曰不書葬魯不㑹 榖梁傳髙曰崩厚曰崩尊曰崩
[003-33b]
 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
 其不名何也太上故不名也 胡傳崩者上墜之形
 春秋歴十有二王桓襄匡簡景志崩志葬者赴告及
 魯往㑹之也平惠定靈志崩不志葬者赴告雖及魯
 不㑹也莊僖頃崩葬皆不志者王室不告魯亦不往
 也諸侯為天王服斬衰禮當以所聞先後而奔䘮今
 平王崩周人來訃而隠公不往是無君也其罪應誅
 不書而自見矣或曰萬國至衆也封疆至重也天王
[003-34a]
 之䘮不得越境以奔而脩服於國卿供弔送之禮訖
 葬卒哭而除䘮禮乎按周書康王之誥太保率西方
 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再拜趨
 出王反䘮服此奔成王之䘮者安得以為脩服於國
 而可乎故周人有䘮魯人有䘮周人往弔謂使人可
 也魯人不往謂當親之者而不可使人代也諸侯歲
 時或朝覲於京師或㑹同於方嶽或從兵革征討之
 事越境踰時不以為難何獨難於奔䘮而薄君臣始
[003-34b]
 終存沒之義哉大非先王之禮失春秋之義矣 趙
 氏曰春秋王崩三不書莊王僖/王頃王見王室不告魯之不
 赴也王室使告國史當書之不然魯聞王/崩使卿赴弔則知其日月亦當書也哀王室之
 無人王室陵夷公卿非/其人故禮缺耳著諸侯之不臣也王室雖不/告諸侯聞
 之自/當往嗣王即位皆不書逾年而即位天下更始即當/書其即位以見天下新有大
 君/也不能施令于天下也但自即位而已不能有號令/新政使天下知也亦猶詩有
 王風不/為雅也罪諸侯不臣而莫之承也諸侯視之與不即/位同不復重承也
 哀王道積微而莫之興也又曰王后世子廢興卒葬
[003-35a]
 之不書何也王室不告諸侯不赴也不慶/弔哀其微也
夏四月辛夘尹氏卒尹左/作君
 公羊傳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尹氏何貶曷
 為貶譏世卿世卿非禮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
 王崩諸侯之主也趙氏曰春秋一字之義為經邦大/訓豈有縁其為諸侯作主人之恩
 而録之/於經乎 胡傳尹氏天子大夫世執朝權為周階亂
 家父所刺秉國之均不平謂何者是也因其告䘮與
 立子朝以朝奔楚皆以氏書者志世卿非禮為後鑒
[003-35b]
 也或曰世卿非禮裳裳者華何以作乎詩裳裳者華/小序古之仕
 者世禄小人在位則讒諂並/進棄賢之類絶功臣之世焉曰功臣之世世其禄世
 卿之官嗣其位禄以報功也故其世可延位以尊賢
 也故其官當擇官不擇人世授之柄黨與既衆威福
 下移大姦根據而莫除人主孤立而無助國不亡幸
 耳春秋於周言尹氏武氏仍叔之子於魯書季友仲
 遂皆志其非禮也公羊子此說必有所受矣薛氏曰/先王之
 内諸侯祿也外諸侯嗣也有世祿而無世官尹氏則/世官矣王臣不卒春秋因其交魯來赴而書之于䇿
[003-36a]
 為萬世/鑑也 金氏曰按尹氏卒左氏作君氏謂聲子也
 為公故曰君氏非也古語氏猶今云家也國君之母
 卒而云公家卒則不詞甚矣故當從二傳
 附録左傳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卿士王卿之執/政者言父子秉
 周之/政王貳于虢虢西虢公亦仕王朝王欲分/政於虢則不復專任鄭伯鄭伯怨
 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平王/子為質於鄭平/王
 之末路陵/夷至於此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
 政周人遂成/平王本意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秋又取成
[003-36b]
 周之禾四月今二月也秋今之夏也麥禾皆未熟言/取者葢足踐之温今河内温縣成周洛陽縣
 也/
秋武氏子來求賻賻音附此/來求之始
 左傳王未葬也 公羊傳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
 也其稱武氏子何譏何譏爾父卒子未命也何以不
 稱使當䘮未君也謂天/子也武氏子來求賻何以書譏何
 譏爾䘮事無求求賻非禮也葢通于下 榖梁傳武
 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稱武氏
[003-37a]
 子何也未畢䘮孤未爵平王之/䘮在殯未爵使之非正也其
 不言使何也無君也桓王在䘮未即/位故曰無君歸死者曰賵歸
 生者曰賻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
 不可以不歸魯雖不歸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
 不得未可知之辭也交譏之 程子曰武氏王之卿
 士稱武氏見其世官天王崩諸侯不供其䘮故武氏
 遣其子徴求於四國書之以見天子之失道諸侯不
 臣之甚也家氏曰武氏子仍叔子銜命而出必皆有/位於朝今乃以某氏子書公榖於仍叔之
[003-37b]
 子曰父老子代從政世其禄位者也於武氏子乃曰/父卒子未命葢以仍叔尚存武氏已卒諦詳經旨皆
 父在而子世其官者/耳子者父在之詞也 金氏曰平王于魯猶歸惠公
 仲子之賵隠公于周不賻天王之䘮于報施之禮且
 猶不可況君臣之際乎
八月庚辰宋公和卒
 榖梁傳諸侯日卒正也 啖氏曰天子卒曰崩諸侯
 卒曰薨皆臣子之辭外諸侯則曰卒卒終也本國不
 言卒故異其文 趙氏曰諸侯不曰薨異外内也名
[003-38a]
 之降于天子也 左傳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
 屬殤公焉曰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先君穆公兄宣/公也與夷宣公
 子即所/屬殤公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
 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
 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羣臣願奉馮皮氷/反馮穆/公子
 莊公/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
 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使公子馮出居於
 鄭辟殤/公也八月宋穆公卒殤公即位 按穆公之立殤
[003-38b]
 公葢知殤公若不立而立馮殤公必不靖後此吳公
 子光即其事也然不當使馮居鄭鄭莊姦雄因而交
 鬭其間故禍宋者鄭莊而致鄭之為宋禍者穆公也
  公羊傳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也 胡傳
 外諸侯卒國史承告而後書聖人皆存而弗削曷為
 弗削春秋天子之事也古者諸侯之交間問殷聘而
 世相朝葢王事相從則有和好之情及告終易代則
 有弔恤之禮是諸侯所以睦鄰國也周制王哭諸侯
[003-39a]
 則大宗伯為上相司服為王制緦麻宰夫掌邦之弔
 事戒令與其幣器財用是王者所以懐諸侯也凡諸
 侯卒皆存弗削而交隣國待諸侯之義見矣卒而或
 名或不名者何㑹盟則名於載書聘問則名於簡牘
 未嘗㑹盟聘問而無所徴者雖使至告䘮其名亦不
 可得而知矣凡此類因舊史而不革者也諸侯曰薨
 夫夫曰卒五等邦君何以書卒夫子作春秋則有革
 而不因者周室東遷諸侯放恣專享其國而上不請
[003-39b]
 命聖人奉天討以正王法則有貶黜之刑矣因其告
 䘮特書曰卒不與其為諸侯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
 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按薨卒之例啖趙是矣
 胡氏謂夫子黜而書卒非也朱子曰劉秘丞説凡諸
 侯王以下當從陸淳例書卒温公以為確論而恨周
 秦漢紀不可請本追改則是已覺通鑑書薨之失而
 悔之矣葢薨乃臣子之辭不當施之于國史也今從
 其説
[003-40a]
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此外諸侯特/相盟之始
 杜氏曰來告故書石門齊地 程子曰天下無王諸
 侯不守信義數相盟誓所以長亂也故外諸侯盟來
 告則書之 范氏曰傳例曰外盟不日 李亷曰齊
 鄭之交始此當是時鄭莊以小人之雄因是春交質
 之故有志於叛王而合諸侯始欲挾公子馮以謀宋
 而宋魯之好方固無間而入因齊僖有小伯之志於
 是黨齊以仇宋此石門為東諸侯合黨之始而實齊
[003-40b]
 伯之權輿也左氏於是年首序周鄭交惡之事亦為
 有見于此王伯消長之機不在兹乎 陳氏曰特相
 盟不書必關于天下之故而後書齊鄭合天下始多
 故矣天下之無王鄭為之也天下之無伯齊為之也
 是故書齊鄭盟于石門以志諸侯之合書齊鄭盟于
 鹹以志諸侯之散是春秋之始終也
癸未葬宋穆公穆公榖作/繆後同
 趙氏曰凡諸侯葬皆如我之辭何也怪不言某/國葬某公志我
[003-41a]
 大夫之往㑹也往㑹禮也生嘗邀好謂朝聘/㑹盟也死不弔
 葬君子薄之記其是以著其非也 啖氏曰凡諸侯
 葬魯往㑹則書之其有書葬不書往者往非卿也五
 等諸侯本國臣子皆稱之曰公葬既不請王命因而
 私諡為公正禮諸侯皆/合請王諡從而書之以見非禮 胡傳
 外諸侯葬其事則因魯㑹而書其義則聖人或存或
 削曷為或存或削春秋天子之事也傳稱諸侯五月
 而葬同盟至同盟謂同方嶽之盟者其生講㑹同之
[003-41b]
 好其沒有葬送之禮是諸侯所以睦隣國也按周制
 有職䘮掌諸侯之䘮禮莅其禁令序其事凡諸侯及
 諸臣葬於墓者則冢人授之兆為之蹕而均其禁是
 王者所以懐諸侯也外諸侯葬或存或削而交隣國
 待諸侯之義見矣葬而或日或不日者何備則書日
 畧則書時其大致然也卒而或葬或不葬者何有怠
 於禮而不葬者有弱其君而不葬者有討其賊而不
 葬者有諱其辱而不葬者有治其罪而不葬者有避
[003-42a]
 其號而不葬者宋殤齊昭告亂書弑矣而經不書葬
 是討其賊而不葬者也魯宋盟㑹未嘗不同而三世
 不葬是治其罪而不葬者也吳楚之君書卒者十亦
 有親送於西門之外者矣而經不書葬是避其號而
 不葬者也怠於禮而不往弱其君而不㑹無其事闕
 其文魯史之舊也討其賊而不葬諱其辱而不葬治
 其罪而不葬避其號而不葬聖人所削春秋之法也
 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
[003-42b]
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把取牟婁此伐國取/邑之始
 榖梁傳言伐言取所惡也諸侯相伐取地於是始故
 謹而志之也 啖氏曰凡先言伐國下言取邑者明
 其國之邑也伐把取牟婁之類是也 范氏曰明伐
 不以罪而貪其利兩書取伐以彰其惡 於是始春
 秋之始也諸云某事之始放此 按把當作紀隠桓
 之篇多誤紀為把牟婁紀邑在漢北海郡平昌今青
 州安邱縣把都雍邱距此甚逺 趙氏曰凡力得之
[003-43a]
 曰取不當取也不是其争奪雖復取本邑亦無異辭
 其有本是我邑及我附庸為彼所奪之後却取得當/異其文謂其不能申明直辭請於王以正疆理但專
 以兵争奪不得正/道故悉同辭書之左氏云凡書取言易也榖梁亦曰
 取易辭也按取者收奪之名何關難易假令取之難
 而得之欲如何書之乎又云凡克邑不用師徒曰取
 今經見云伐何得云不用師徒乎今謂凡係屬外而
 我克有之不論難易一切稱取其言伐某取某者是
 用師徒也
[003-43b]
戊申衛州吁弑其君完完音九州榖作祝/後同此書弑之始
 左傳衛莊公娶于齊曰莊姜美而無子又娶于陳曰
 厲媯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已子公子州吁嬖
 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
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石碏七畧/反衛大夫弗納于邪驕奢淫
 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禄過也石碏之意葢謂驕/奢淫泆乃邪之所
 自起而所以驕奢淫泆者由/寵禄之過也邪者惡逆之謂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
 猶未也階之為禍弗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
[003-44a]
 桓公立乃老四年春州吁弑桓公而立 程子曰自
 古簒弑多公族葢自謂先君子孫可以為君國人亦
 以為然而奉之春秋於此明大義以示萬世故春秋
 之初弑君者皆不稱公子公孫葢身為大惡自絶於
 先君矣豈復得為先君子孫也古者公族刑死則無
 服況弑君乎大義既明於初矣其後弑立者則皆以
 屬稱或見其以親而寵之太過任之太重以至於亂
 或見其天屬之親而反為㓂讐立義各不同也春秋
[003-44b]
 大率所書事同則辭同後人因謂之例然有事同而
 辭異者葢各有義非可以例拘也 胡傳此公子也
 削而以國氏者罪莊公不待之以公子之道使豫聞
 政事主兵而當國也以公子之道待州吁教以義方
 弗納于邪不以賤妨貴少陵長則桓公之位定矣亂
 何由作以衛詩緑衣諸篇考之所謂前有讒而不見
 後有賊而不知者莊公是也其不稱公子而以國氏
 著後世為人君父者之戒耳故傳有之曰為人君父
[003-45a]
 而不通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
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此書遇/之始
 左傳公與宋公為㑹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
 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杜氏曰清衛邑濟北東阿
 有清亭古者諸侯或因朝覲或從王命無期約而
 適值於途必有兩君相見之禮近者為主逺者為賓
 稱先君以相接所以崇禮讓絶慢易也故謂之遇以
 别於朝㑹之正禮周衰諸侯放恣出入無度私為之
[003-45b]
 約亦自比於不期而遇者直欲簡其禮耳托於邂逅
 簡約而行則莫適為主矣凡書皆譏之也 按以下
 文推之此非無事而遇葢有所謀也宋魯合交將以
 謀鄭托於無約而遇葢秘其迹也清衛地葢衛亦與
 焉淇縣界清水合淇水入衛恐非阿之清亭
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此諸侯㑹伐之始始/亦東諸侯分黨之
 左傳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
 及衛州吁立將脩先君之怨於鄭二年鄭討公孫/滑之亂伐衛
[003-46a]
 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杜氏曰諸簒立者諸侯既與/之㑹則不復討故欲求此寵
 弑孔氏曰春秋之世王政不行賞罰之柄不在天子/ 君取國為罪雖大若已列於諸侯㑹者則不復討
 其有臣子殺之即與弑君無異未必禮法當然要其/時俗如是 按此乃黨助簒賊者自立之法人欲横
 流孔子所以懼/而作春秋也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害/謂
 公子/馮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
 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
 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於衆仲魯大/夫曰衛州
 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
[003-46b]
 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
 親衆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
 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盡於此/一言於是乎不務令
 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胡傳是役首謀在衛而
 以宋主兵何也宋殤不恤衛有弑君之難欲定州吁
 而從其邪説是肆人欲滅天理非人之所為也故以
 宋公為首諸國為從示誅亂臣討賊子必先治其黨
 與之法也此義行為惡者孤矣故曰春秋成而亂臣
[003-47a]
 賊子懼 張氏曰陳在陳州宛丘縣蔡在蔡州上蔡
 縣 愚按愚哉宋殤公也受國於穆公而虞其子有
 争位之心正當脩德和民外固隣好苟吾無間誰能
 害之況州吁弑君之賊内懐見討之懼外為脩怨之
 圖而求寵於諸侯知宋殤有間之可入也為伐鄭除
 害之言以誘之使殤公明於大義名其為賊告于王
 而討之則一舉而君臣父子之倫定鄭之心服而馮
 之望絶矣於是反馮於宗國而恩意有加焉豈不上
[003-47b]
 不負先君而下足以示四國哉乃怵於邪説合陳蔡
 以助逆賊使宋國之人不復知君臣逆順之正理自
 是日從事於兵而弑逆之禍卒亦不免於其身皆由
 辨之不早之所致也可不戒哉
秋翬帥師㑹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翬許歸反之此/大夫㑹伐 始
 左傳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從衆仲/之言
 羽父公子/翬請以師㑹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
 帥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程
[003-48a]
 子曰再序四國重言其序左氏以為再伐妄也 胡
 傳宋人來乞師而公辭之羽父請以師㑹而公弗許
 其辭而弗許義也翬以不義强其君固請而行無君
 之心兆矣隠公不能辨之于早是以及鍾巫之禍春
 秋去其公子以謹履霜之戒春秋之義至精詞極簡
 嚴而不贅也若曰翬帥師㑹伐鄭豈不白乎再序四
 國言之重詞之複其中必有大美惡焉四國合黨翬
 復㑹師同伐無罪之邦欲定弑君之賊惡之極也言
[003-48b]
 之不足而再言聖人之情見矣誅討亂賊之法嚴矣
  愚按州吁之惡與四國黨逆之罪不容言矣鄭莊
 公於公孫滑之奔衛衛人嘗為之伐鄭則舉兵伐衛
 以討滑之亂至宋公子馮之居鄭不猶鄭公孫滑之
 在衛乎乃不能推是心以撫宋而欲納之搆其兄弟
 之釁傷其先君之恩成宋國簒弑之禍傾危之習如
 此此衛所以起脩怨之心而宋所以聴除害之誘樂
 從而不疑也然則推原事始鄭安得無罪吾故著之
[003-49a]
  趙汸謂四國實是再舉
九月衛人殺州吁于濮濮音/卜
 左傳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
 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
 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
 于陳曰衛國𥚹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
 弑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涖于衛九月衛人
 使右宰醜涖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奴侯/反羊肩
[003-49b]
 涖殺石厚于陳汪氏曰宋萬之弑宋人求賊于陳慶/父之弑魯人求賊于莒皆貴賂而後
 與今此陳人能執州吁而不匿賊取賂亦賢於後此/陳莒之為矣然陳乃衛桓之母家而陳侯亦親率兵
 㑹伐鄭欲定州吁之位則今日之善不足以贖前日/之過故經不書陳人執州吁而止著衛人之殺之也
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
 是之謂乎愚按左傳君子曰如此類極正當視宋宣/公可謂知人矣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等語
 霄壤之/分矣 公羊傳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 趙氏曰
 凡作亂自立為君而國人殺之者皆稱人以殺言衆
 所共棄不君之也 榖梁傳于濮者譏失賊也 胡
[003-50a]
 傳于濮者憫衛人而著諸侯之罪也范氏曰譏其不/能即討乃令至
 濮/衛人失賊而曰著諸侯之罪何也夫州吁二月弑
 君而不能即討者縁四國連兵欲定其位故久然後
 能殺之于濮耳非諸侯之罪而何夫以討賊許衆人
 而以失賊罪鄰國與賊者寡矣故曰春秋成而亂臣
 賊子懼 按陳乃衛桓之母家衛莊公惑于嬖妾戴
 媯至于大歸陳國既知之矣及嬖人之子弑立不舉
 討賊之師而反從助賊之國人心顛倒不宜至此觀
[003-50b]
 石碏告于陳曰此二人者實弑寡君則前此陳或不
 知州吁之為賊也姦黨欺蔽其術多矣惑宋誤陳理
 所必有石碏老臣慮之熟矣賊方據國内外皆其黨
 與旁視無足與圖者圖之必於陳故先與陳定計然
 後風以朝陳使請王覲而即陳以圖之朱子語録有
 門人疑引之去陳後倘陳人不殺却如何葢未知此
 也 杜氏曰濮陳地水名張氏曰在曹衛之間受河
 汳二水東北至灕𣲖分為二俱東北至鉅野入泲
[003-51a]
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
 左傳衛人逆公子晉於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曰
 衛人立晉衆也 榖梁傳人衆辭立者不宜立也
 程子曰諸侯之立必受命于天子當時雖不受命于
 天子猶受命于先君衛人以晉公子也可以立故立
 之春秋所不與也雖先君子孫不由天子先君之命
 不可立也故去其公子 愚按為子受之父為諸侯
 受之君此天下之大義安國家定社稷之大本也衛
[003-51b]
 桓公為州吁所弑州吁為衛人所殺晉於次當立而
 無先君之命衛之臣子宜以衛亂及賊討之故告于
 天王方伯而以王命立晉則名正而言順矣今也衛
 有君衛人立之是衛可以擅置其君而君可以專有
 其國也大義已不明大本已不正是以晉也繼亂而
 立殊無哀痛懲艾之心憤悱圖治之志未久而興兵
 脩怨侵尋至於斁敗彛倫基狄滅之禍葢觀其本之
 不正有以卜其永之不終春秋於其始立而正之其
[003-52a]
 義豈不深切著明也哉 衛人殺州吁于濮衛人立
 晉連書衛人而二事之是非曉然何也衛可以討賊
 不可以置君州吁為戮而晉受之春秋以是為無君
 父也
五年春公觀魚于棠觀左/作矢
 左傳公將如棠觀魚者説文云魚捕魚也天官獻人/凡獻人掌其政令是謂補魚
 為魚魚者猶/言獵者也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臧僖/伯公
 子彄也僖諡也/大事祀與戎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故
[003-52b]
 春蒐蒐所求反擇/取不孕者夏苗為苗/除害秋獮息淺反殺也以殺/為名順秋氣也
 冬狩手又反圍守也冬物畢/成獲則取之無所擇也皆於農隙各隨時/事之間以講
 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雖四時講武猶復三年/而大習出曰治兵始治
 其事入曰振旅治/兵禮畢整衆而還歸而飲至飲於/廟以數上/聲軍實車徒/器械
 及所/獲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行/伍順少長出則少者在/前還則在後
 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於俎俎祭/器皮革齒牙骨角
 毛羽不登於器謂以/飾器則公不射此以鳥獸言故云不/射若魚則不可言射
 朱子謂據傳曰則君不射則失魚是將弓矢去射之/如漢武帝射蛟江中之類愚按朱子此説未安公榖
[003-53a]
 皆作觀魚左氏傳文亦自作觀魚明是左經文矢字/誤不可援射蛟之比及傳文則公不射之語遂以矢
 魚為射也或者見遂往陳魚/而觀之又訓矢為陳皆非是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
 澤之實器用之資皁𨽻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
 公曰吾將略地焉孫辭以畧地畧縂攝巡行之名/傳曰束畧之不知西則否矣
 往陳設張/也捕魚/之具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書曰公矢
 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逺地也 杜氏曰髙平方與縣
 北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 張氏曰在單州魚臺縣
  程子曰諸侯非王事民事不逺出逺出觀魚非道
[003-53b]
 也
 附録左傳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曲沃晉别封/成師之邑在
 河東聞喜縣莊伯成師子也翼晉舊都/在平陽絳邑縣東邢國在廣平襄國縣王使尹氏武
 氏助之翼侯奔隨尹氏武氏皆周世族大夫也晉内/相攻伐不告亂故不書傳具其事
 為後晉事張本曲沃及翼本未見桓二年弱按晉文/侯於平王有修扞之功其後嗣為曲沃所 王室不
 能救已非矣桓王反使尹氏武氏助曲沃於君臣恩/義邪正一切反之其末造趙魏韓三大夫分晉威烈
 王又爵命之王法往往/王室自壊之謂之何哉
夏四月葬衛桓公
[003-54a]
 左傳衛亂是以緩 程子曰稱桓公見國人私諡也
 魯往㑹故書送終大事也必就正寢不殁於婦人之
 手曾子易簀而殁豈苟然乎死而加之不正之諡知
 忠孝者肯為乎 胡傳春秋於邦君薨正以王法而
 書卒至於葬則從其私諡而稱公或革或因詞顯而
 義微也
 附録左傳四月鄭人侵衛牧牧衛/邑以報東門之役在/四
 年/衛人以燕師伐鄭南燕國今/東郡燕縣鄭祭足原繁洩駕以
[003-54b]
 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潜軍軍其後燕人畏鄭
 三軍而不虞制人北制鄭邑今河南城/臯縣也一名虎牢六月鄭二公
 子曼伯子/元也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君子曰不備不虞
 不可以師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
 侯于翼春翼侯奔隨/故立其子光
秋衛師入郕郕音成/公作盛
 左傳衛之亂也郕人侵衛故衛師入郕 公羊傳曷
 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將尊師衆稱某帥師將尊
[003-55a]
 師少稱將將卑師衆稱師將卑師少稱人君將不言
 率師書其重者也 趙氏曰公羊曰將尊師衆稱某
 帥師將尊師少稱將此例施於内師則可於外則不
 可何者凡外國來告侵伐但言其將何能悉以衆寡
 來告乎且春秋意在褒貶其事之是非不必預知其
 衆寡也又云將卑師少稱人按前後稱人以圍者凡
 十五若將卑師少何能圍國益知外師不可以多少
 為目也 程子曰衛晉乗亂得立不思安國保民之
[003-55b]
 道以尊王為先居䘮為重乃興戎脩怨入人之國書
 其失道也 李亷曰郕之事書於經者四考其始末
 一入于衛再入于齊鄭既而降於齊又七十一年而
 奔魯春秋不復書矣夫以文昭之懿受甸伯之爵而
 迫脅於諸侯如此春秋抑强扶弱之書安得不重感
 乎齊鄭猶可也衛郕兄弟之國而若是甚矣 杜氏
 曰東平亢父縣有郕鄉
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獻六羽
[003-56a]
 公羊傳考宫者何始祭仲子也桓未君則曷為祭仲
 子隠為桓立故為桓祭其母也 榖梁傳禮庶子為
 君為其母築宫使公子主其祭也君不親祭/尊宗廟也於子祭
 於孫止 左傳九月考仲子之宫將萬焉萬舞/也公問
 羽數於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夫夫四士二
 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以下公從之於
 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 胡傳考者始成而祀也
 杜氏曰成宫安其主而祭之服䖍曰宫廟初成祭之/名為考 今按榖梁曰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
[003-56b]
 釋考/字非其稱仲子者惠公欲以愛妾為夫人隠公欲以
 庶弟為嫡子聖人以為諸侯不再娶於禮無二適孟
 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享之所為别立宫以祀之
 非禮也故因其来賵而正名之曰仲子之賵因其考
 宫而正名之曰仲子之宫而夫人衆妾之分定矣隠
 公攝讓之實辨矣桓公簒弑之罪昭矣存則以氏繫
 姓以姓繫號如曰夫/人姜氏沒則以諡繫號以姓繫諡如曰/小君
 文/姜者夫人也存不稱號沒不稱諡單舉姓字者妾也
[003-57a]
 魯自成風而後妾母皆稱夫人稱小君稱諡惟定姒/以哀未成君不稱夫人及小君然亦襲成風敬嬴齊
 歸之例而稱諡矣夫人且/不當别有諡而況妾乎凡宫廟非志災失禮則不
 書初獻六羽者始用六佾也不謂之佾而曰羽者佾
 干羽之總稱也羽以象文德干以象武功婦人無武
 事則獨奏文樂故謂之羽而不曰佾也初者事之始
 魯僣天子之禮樂舊矣是成王過賜而伯禽受之非
 也用於大廟以祀周公已為非禮其後羣公皆僣用
 焉仲子以别宫故不敢同羣廟而降用六羽書初獻
[003-57b]
 者明前此用八之僭也汪氏曰魯僣天子禮樂春秋/因事書之以著其罪諸侯六
 佾而魯僣八佾隠公以仲子别立宫當下於羣公之/廟疑於羽數乃從衆仲而改用六羽葢隠公之心若
 曰先公之廟可循舊用天子所賜之禮仲子别宫止/當用諸侯之禮而不知先君之妾不可與君同安可
 用諸侯之禮乎聖人書曰初獻六羽以嘉隠公復王/制之舊一以著崇寵妾之過也孔子之時季氏舞八
 佾則知隠公惟用六羽於仲子之宫而羣公仍僣八/佾厥後成風敬嬴定姒齊歸皆以妾母用小君之禮
 則隠公此/舉啓之也
邾人鄭人伐宋
 左傳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鄭曰請君釋憾於宋敝
[003-58a]
 邑為道鄭人以王師㑹之王師不書不以告也抑鄭/莊時為王卿士豈其擅興
 天子郷遂之兵非王室遣將故不書乎然鄭自周畀/虢公政怨王而不朝至于今矣豈能以王師出乎恐
 左氏誤也鄭以王師伐宋則隠九年之/事耳左氏隠篇之多誤此亦其一事也伐宋入其郛
 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
 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
 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
 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為七年/伐邾傳 程子曰先邾人
 為主也
[003-58b]
音𠖇此蟲/災始
 公羊傳螟何以書記災也 杜氏曰蟲食苖心者為
 災故書
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彄苦/侯反
 左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於寡人諸侯稱同姓/大夫長曰伯
 父少曰叔父有憾/恨諫觀魚不聴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 杜氏
 曰大夫書卒不書葬葬者臣子之事非公家所及
宋人伐鄭圍長葛此書圍/之始
[003-59a]
 左傳以報入郛之役也 榖梁傳伐國不言圍邑此
 其言圍何也乆之也伐不踰時戰不逐奔誅不填服
  程子曰伐國而圍邑肆其暴也 汪氏曰明年冬
 書取長葛知圍至于經年而不解也非再舉之師
 杜氏曰潁川長社縣北有長葛城
六年春鄭人來輸平輸左/作渝
 左傳鄭人來渝平更成也杜氏曰和而不盟曰平渝/變也公之為公子戰於狐
 壤為鄭所執逃歸怨鄭鄭伐宋公欲救宋宋使者失/辭公怒而止忿宋則欲懐鄭鄭因此而來故經書渝
[003-59b]
 平傳曰更成來孔氏曰渝變也變更前惡而復為和/好自狐壤以 與鄭不和今日復和故曰更成言更
 復狐壤以前之好也而狐壤之事見十一年傳以服/䖍云公為鄭所獲釋 不結平於是更為約束 結
 之故曰渝平孔氏曰按傳公賂尹氏而/與之逃歸非鄭所釋安得釋而結平也 公羊傳輸
 平猶墮成也敗其成也何氏曰翬伐鄭後已相與平/但外平不書故云爾劉氏曰
 公羊謂戰於狐壤隠公獲焉諱而言輸平非也戰而/見獲而謂之輸平失其事實文與義乖非聖人本旨
 也何休言外平不書按魯之/公子與鄭為平理無不通者 榖梁傳輸者墮也來
 墮平者不果成也范氏曰春秋前魯與鄭平四年翬/與宋伐鄭故來絶魯壊前平也
 按榖梁謂魯舊與鄭平至此而絶與後日歸祊㑹鄭/之事不合 劉氏曰公羊謂敗成穀梁謂不果成皆
[003-60a]
 非也平者兩國約不相背云耳四年翬㑹伐/鄭平絶可知安有鄭人又來請絶前平乎 胡傳
 輸者納也平者成也鄭人曷為納成於魯以利相結
 解怨釋仇離宋魯之黨也高氏曰曰來輸必有挾也/ 陳氏曰春秋之初魯宋
 衛陳蔡為一黨齊鄭為一黨今鄭先來與魯平就合/齊魯之交自此以後魯合于齊鄭而離宋魯之交矣
 平不書必關於天下之故而後書明年宋陳及鄭平/宣七年鄭及晉平文十六年及齊平襄二十年及莒
 平哀八年及齊平皆不書書鄭輸平以/志諸侯之合書及鄭平以志諸侯之散 愚按輸平
 左氏作渝公穀皆作輸文不同而訓義則一公榖訓
 輸為墮與左氏渝義一耳秦詛楚文云變輸盟刺輸
[003-60b]
 亦即渝也但左氏更成之意謂變更前惡而復為和
 好公榖則直謂敗成絶平此其不同耳以經考之前
 年公子翬伐鄭是嘗有憾而未嘗有平公榖墮成之
 説既不通矣而左氏更成之義謂變更前惡而復為
 和好則渝與平為二意經文簡嚴何不直云鄭人來
 平之為明曉乎是以諸儒多從公榖作輸而不從其
 訓曰輸納也納平於我也是時鄭與齊黨魯與宋黨
 昨宋伐鄭圍長葛鄭宋之憾方深適前此宋使失辭
[003-61a]
 而致魯君之怒宋魯之交可判鄭乗此隙致平於魯
 以離宋之黨故今年輸平之後夏公即與齊盟既而
 又與齊鄭㑹于中丘以謀伐宋自是魯持宋而與齊
 鄭合矣皆鄭輸平所致也言納平於我則變更前惡
 之義在其中矣或曰輸平者致平之意而已葢許八
 年所歸之祊田也輸之意若曰魯能不從宋而反兵
 救我當以祊田饋魯也然鄭徒言之而祊未入魯故
 魯雖不從宋亦未救鄭有所要也按此論精矣但輸
[003-61b]
 平在六年歸祊在八年謂輸平為豫許祊乃意之之
 辭但鄭急於求魯而魯緩於許鄭至歸祊而後魯鄭
 合則明甚
 附録左傳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于隨
 翼晉舊都也唐叔始封受懐姓九宗職官五正遂世/為晉强家五正五官之長九宗一姓為九族也頃父
 之子嘉父/晉大夫納諸鄂晉别/邑晉人謂之鄂侯前年桓王立/此侯之子于
 翼故不得復/入翼别居鄂
夏五月辛酉公㑹齊侯盟于艾艾五葢反之此/齊魯交好 始
[003-62a]
 左傳夏盟於艾始平于齊也 杜氏曰泰山牟縣東
 南有艾山
 附録左傳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嵗鄭伯請成
 于陳按鄭伯輸平於魯請成于陳不憚屈己下人以/濟其私其心雖私然我以繼好息争往先于人
 而人不從則不從者為不祥矣此鄭伯所/以為一時之桀黠也宋衛陳蔡真昏庸哉陳侯不許
 五父陳公/子佗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
 曰宋衛實難乃旦/反鄭何能為遂不許
秋七月
[003-62b]
 公羊傳此無事何以書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首
 時過則何以書春秋編年四時具然後為年 程子
 曰無事書首月天時王月備而後成歲也
冬宋人取長葛
 程子曰宋人之圍長葛歲月周矣其虐民無道之甚
 而天子弗治方伯弗征鄭視其民之危困而弗能保
 有赴訴卒䘮其邑皆罪也宋之强取不可勝誅矣
 宋人取長葛經以為冬傳以為秋劉原父謂左氏雜
[003-63a]
 取諸侯史䇿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
 附録左傳冬京師來告饑公為之請糴于宋衛齊鄭
 禮也 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
 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為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
 不蔇至/也況不禮焉鄭不來矣
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
 胡傳叔姬伯姬之娣非夫人也則何以書古者諸侯
 一娶九女必格之同時者所以定名分窒亂源也今
[003-63b]
 叔姬待年於宗國不與嫡俱行則非禮之常所以書
 也孫氏曰媵書者為莊/十二年歸于酅起眉山蘇轍以為書叔姬賢之
 也若賢不得書必貴而後書則是以位而蔑德也小
 國無大夫至於接我則書是位不可以廢事也位不
 可以廢事而獨可以廢賢乎如叔姬不歸宗國而歸
 于酅以全婦道賢可知矣賢而得書亦春秋之法也
滕侯卒
 程子曰不名史闕文也 左傳滕侯卒不書名未同
[003-64a]
 盟也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嗣
 也以繼好息民謂之禮經趙氏劉氏破赴以名之説/胡傳見八年宿男卒下
  杜氏曰滕國在沛國公丘縣東南
夏城中丘此書土/功之始
 左傳書不時也 公羊傳中丘内之邑也 榖梁曰
 民衆城小則益城益城無極 今按城完舊也未見
 益城之意榖梁意謂建國立城高下大小有制/如民衆而城小輒益城是無限極也 程
 子曰春秋凡用民力必書其所興作不時害義固為
[003-64b]
 罪也雖時且義必書見勞民為重事也城中丘不以
 時非人君之用心也 杜氏曰中丘在瑯邪臨沂縣
 東北
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此列國来/聘之始
 左傳齊侯使夷仲年來聘結艾之盟也 榖梁傳諸
 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接于我
 舉其貴者也 公羊傳其稱弟何母弟稱弟母兄稱
 兄 胡傳兄弟先公之子不稱公子貶也書盟書帥
[003-65a]
 師而稱兄弟者罪其有寵愛之私罪其以弟之愛而/寵任之過也任當
 擇賢親其親而/不及以政可也書出奔書歸而稱兄弟者責其薄友
 恭之義考於事而春秋之義可見矣年者齊僖公母
 弟也程氏謂先儒母弟之説葢縁禮有立嫡子同母弟
 之文其曰同母葢謂嫡耳非以為加親也此義不明
 乆矣僖公私於同母寵愛異於他弟施及其子猶與
 適等而襄公絀之遂成簒弑之禍故聖人於年來聘
 特變文書弟以示貶焉鄭語來盟黒肩帥師皆罪其
[003-65b]
 私也陳光奔楚而稱弟盜殺衛縶而稱兄秦鍼宋辰
 皆責其薄也仁人於兄弟絶偏繫之私篤友恭之義
 斯得之矣 趙氏曰將國命大夫之事書弟譏之
秋公伐邾此伐邾/之始
 左傳秋宋及鄭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為宋討
 也 程子曰擅興甲兵為人而伐人非義之甚也
 愚按鄭人輸平宋魯之交離矣結鄭之新歡棄鄭之
 舊好魯在人術中而不復信義之顧宋之嗛魯不言
[003-66a]
 而可知也至是鄭又平宋魯慙於宋而忌鄭之合無
 以為計乃為宋伐邾以悦宋迹其情態妾婦之不若
 可恥之甚也春秋書曰伐見其執言以加罪于邾醜
 之也渝蔑之盟猶其小者耳
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此王聘/之始
 杜氏曰凡伯周卿士凡國伯爵汲郡共縣東南有凡
 城
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此戎患/之始
[003-66b]
 左傳初戎朝于周𤼵幣于公卿凡伯弗賓冬王使凡
 伯来聘還戎伐之于楚丘以歸 杜氏曰楚丘衛地
 在濟隂城武縣西南 胡傳國而曰伐此一人而曰
 伐見其以徒衆也楚丘衛地以歸易詞也于楚丘者
 罪衛不救王臣之患以歸者罪凡伯失節不能死于
 位也周之秩官敵國賓至關尹以告侯人為導司徒
 具徒司㓂詰姦佃人積薪火師監燎其貴國之賓至
 則以班加一等益䖍至於王吏則皆官正莅事今凡
[003-67a]
 伯承王命以為過賓於衛而戎得伐之以歸是蔑先
 王之官而無君父也故旄丘録於國風見衛不能修
 方伯之職也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見衛不救王臣
 之患也為狄所滅則有由矣 張氏曰戎見隠二年
 或曰此戎州己氏之戎本昆吾氏之别種周衰入居
 中國者也楚丘今拱州之楚丘縣漢為梁國己氏縣
 此非衛之楚 杜注非 按聘魯始此而終于宣十
 年凡伯南季仍子家父皆大夫也而宰周公以三公
[003-67b]
 之重王季子以介弟之尊而下聘以宰糾而聘桓以
 季子而聘宣寵簒弑矣春秋書之傷之中有傷焉
 附録左傳陳及鄭平
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
 左傳齊侯將平宋衛平宋衛/于鄭有㑹期宋公以幣請于
 衛請先相見衛侯許之故遇于犬丘犬丘垂也/地有兩名 杜
 氏曰垂衛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 愚按宋衛
 素睦而鄭其深仇也齊侯將平宋衛於鄭既有㑹期
[003-68a]
 矣宋衛乃請先相見而為垂之遇何哉葢有所謀也
 説者以為衛侯既不敢違齊侯之命又不能釋鄭國
 之怨有異志焉故遇於垂此似得事之情而以為衛
 侯則非也乃宋公耳傳固云宋公以幣請于衛夫有
 㑹期矣而請先相見相見可矣而以幣請焉宋公之
 情可睹已葢衛鄭之怨素淺自州吁為戮之後侵牧
 之外無大交兵惟宋鄭之争至於圍取長葛其怨深
 矣況公子馮之在鄭實宋殤之所不能一日忘情者
[003-68b]
 乎然則異志者乃宋公而非衛也其所謀于衛者不
 可知豈必有所要於鄭者其在去馮乎以鄭莊之黠
 必不從故宋不果平瓦屋之盟傳稱齊人卒平宋衛
 于鄭然鄭不㑹其故可知也以殤之愚而欲遂其忍
 以莊之黠而柔之以詐加以齊僖捭闔其間實陽連
 宋衛而隂固鄭黨是以明年宋公不王之罪又𤼵於
 鄭宋之兵端不息立十年十一戰弑于華督而後已
 焉督已弑殤公卒召公子馮于鄭而立之以親鄭葢
[003-69a]
 殤公始於忌馮之一念浸滋衆慝而終于殺其身良
 可以為貪忌無恩者之明鑒矣
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祊必彭反/公穀作邴
 左傳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
 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成杜氏曰/ 王營王
 城有遷都之志故賜周公許田以為魯朝宿之邑後/世因而立周公别廟焉鄭桓公周宣王之母弟封鄭
 有助祭秦山湯沐之邑在祊鄭以天子不能復巡狩/故欲以祊易許田各從本國所近之宜恐魯以周公
 别廟為疑故云已廢泰山之祀而/欲為魯祀周公許田近許之田 公羊傳宛者何
[003-69b]
 鄭之微者也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泰
 山諸侯皆從泰山之下諸侯皆有湯沐之邑焉何氏/曰有
 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禮也當沐浴潔齊以致其/敬故謂之湯沐邑也所以尊待諸侯而共其費也
 榖梁傳名宛所以貶鄭伯惡與地也去其族惡擅易/天子邑 啖氏
 曰不命之卿/来魯例名之 杜氏曰宛鄭大夫不書氏未賜族祊
 在琅邪費縣東南
庚寅我入祊
 榖梁傳入者内弗受也邴者鄭伯所受命於天子而
[003-70a]
 祭泰山之邑范氏曰王室微弱無復方岳之㑹諸侯/驕慢亦廢朝覲之事故鄭以湯沐之邑
 易魯朝宿之田也諸侯有大功盛德於王室者京師/有朝宿之邑秦山有湯沐之邑所以供祭祀也魯周
 公之後鄭宣王母弟若此有賜邑其餘則否許慎曰/若令諸侯京師之地皆有朝宿之邑周有千八百國
 諸侯盡京師之地不/足以容不合事理 趙氏曰入祊之義與歸入之
 入同言不當入與用兵之入不同邑者先祖所受命
 於天子而以與人其罪著矣 髙氏曰鄭始於平魯
 以離宋故歸祊以市魯魯桓纂君以求援故賂田以
 償鄭其地相易雖舊言而卒易則異故矣鄆讙龜隂
[003-70b]
 本我之邑歸則有之矣此特書入者以其非我之有
 不當入也
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
辛亥宿男卒
 胡傳天王崩告于諸侯則不名諸侯薨以名赴而自
 别於太上禮也古者死而不諡不以名為諱周人以
 諡易名於是乎有諱禮故君薨赴於他國則曰寡君
 不禄敢告執事春秋之時遵用此禮凡赴者皆不以
[003-71a]
 名矣經書其終雖五霸强國齊桓晉文之盛莫不以
 名者是仲尼筆之也赴不以名而書其名者與魯通
 也已通而不名者舊史失之爾未通而名者有所徴
 矣故傳此義者記於禮篇曰諸侯不生名夫生則不
 名死則名之别於太上示君臣尊卑之等葢禮之中
 也諸侯薨赴不以名而仲尼革之必以名書變周制
 矣春秋魯史聖人修之也而孟子謂之作以此類也
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此參盟/之始
[003-71b]
 左傳齊人卒平宋衛于鄭秋㑹于温盟于瓦屋以釋
 東門之役 杜氏曰齊侯尊宋使主㑹故序齊上瓦
 屋周地 榖梁傳外盟不日此何以日諸侯之參盟
 於是始 陳氏曰有參盟而後有主盟者矣 按參
 盟非始於是也隠元年及宋人盟于宿已為參盟之
 端然宿小國而内稱及外稱人皆微者猶不足紀故
 榖梁𤼵義於此
八月葬蔡宣公
[003-72a]
 程子曰速也諸侯五月而葬不及期簡也
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浮來浮公榖/作包
 胡傳莒小國人微者而公與之盟故特言及以譏失
 禮 杜氏曰浮來紀邑東莞縣北有邳鄉邳鄉西有
 公來山號曰邳來間 張氏曰浮來莒地今沂州沂
 水縣有浮來山

 程子曰為災也民以食為命故有災必書
[003-72b]
 附録左傳齊侯使來告成三國公使衆仲對曰君釋
 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敢不承
 受君之明德
冬十有二月無駭卒駭榖/作侅
 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衆仲衆仲對
 曰天子建德立有德以/為諸侯因生以賜姓因其所由生以/賜姓謂若舜由
 媯汭故陳/為媯姓胙之土而命之民報之以土而/命氏曰陳諸侯以字
 為諡因以為族朱子曰姓與氏之分姓是本源所生/氏是子孫下各分如商姓子其後有
[003-73a]
 宋宋又有華氏魚氏孔氏之類周自黄帝以來姓姬/其後魯衛毛耼晉鄭之屬各自以國為氏而其國之
 子孫又皆以字為氏如魯國子展之後為展氏展禽/展喜是也三家以孟仲季為氏或因所居為氏如東
 門氏之類左氏曰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字為諡/因以為族天子因生以賜姓謂推其所自出而賜之
 姓如舜居媯汭及武王即位封舜之後于陳因賜姓/為媯此所謂因地以賜姓也諸侯以字為諡諡只是
 氏字傳寫之譌遂以氏為諡無義理只是以字為氏/如上文展氏孟氏之類也杜預㸃以字四字為句斷
 而為諡因以為族為一句此亦/是强解㸔來只是錯了諡字官有世功則有官族
 邑亦如之官若晉之士氏中行/氏邑若韓魏趙氏公命以字為展氏諸/侯
 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以/王父字為氏無駭公子展之孫故為展氏 程子
[003-73b]
 曰未賜族書名而已
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
 榖梁傳南氏季字也聘問也聘諸侯非正也 胡傳
 刑則不舉謂諸侯不朝/王法所當治遣使聘焉其斯以為不正乎
  按隠十年間王使三至矣以魯為周公之後而欲
 親之也而隠偃然受之曾無一介行李之上答春秋
 詳王使之來而隠罪著矣
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雨雪之雨/干付反
[003-74a]
 榖梁傳八日之間再有大變隂陽錯行故謹而日之
 也 胡傳周三月夏之正月也雷未可以出電未可
 以見而大震電此陽失節也雷已出電已見則雪不
 當復降而大雨雪此隂氣縱也春秋災異必書雖不
 言其事應而事應具存惟明於天人相感之際響應
 之理則見聖人所書之意矣 程子曰隂陽運動有
 常而無忒凡失其度皆人為感之也故春秋災異必
 書漢儒傳其說而不達其理故所言多妄
[003-74b]
挾卒挾公榖/作俠
 公羊傳俠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
夏城郎
 左傳書不時也 李亷曰郎魯近邑在高平方與縣
 東南隠再城之而桓之世三國來戰于此莊之世陳
 蔡之師亦次于此齊宋以兵窺魯又宿師于此則郎
 豈非魯之要地乎厥後築臺築囿又皆在此始城猶
 有警懼之心終遂為遊觀之地矣
[003-75a]
秋七月
冬公㑹齊侯于防防公榖/作邴
 左傳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
 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絶宋使秋鄭人以
 王命來告伐宋冬公㑹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榖梁
 傳㑹者外為主焉爾 杜氏曰防魯地在琅邪縣東
 南 髙氏曰防宋地明年魯遂取之 胡傳周官行
 人曰時㑹以𤼵四方之禁月禮秋官大行人注時㑹/即時見也無常期諸侯有
[003-75b]
 不順服者王將有征討之事則既朝而王/命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𤼵禁命事焉此謂非時
 而合諸侯以禁止天下之不義也列國何為有此名
 凡書㑹皆譏也 愚按此背瓦屋之盟將連兵以伐
 宋不欲兵出無名故假王命以行之左氏見其名而
 不察其實故如其言而録之曰宋公不王曰以王命
 討之曰以王命來告夫齊桓召陵之師仗義討楚責
 以王祭不共而楚人屈服雖無王命正而不譎君子
 以為彼善於此觀繻葛之戰則宋殤之不王豈至如
[003-76a]
 鄭莊之甚懷惡而討矯誣而行春秋所以深惡之也
 隠公得位之初慨然視千乗如鴻毛將舉而遜其弟
 自鄭莊以利誘之歸祊納成遂忘狐壤見止之讐而
 罷民玩兵以為人役夫視祊為利則視千乗之魯果
 能脱然歸其弟乎宜菟裘之老不見信於允而公子
 翬得以行其譖也抑是時未有霸也而已為霸之漸
 前此惟兩君相㑹至此而諸侯參㑹矣前此惟敵國
 相攻至此而連諸侯伐宋矣自參盟而有主盟自連
[003-76b]
 諸侯而摟諸侯以伐諸侯故其事則齊桓晉文其義
 則正王道明大法五伯三王之罪人也而放恣之諸
 侯又五伯之罪人也此春秋之大指也 通一經言
 之則㑹戎于潛為春秋之始㑹吳黃池為春秋之終
 自中國諸侯之㑹而言則此㑹防為春秋之始哀十
 二年㑹衛侯宋皇瑗于鄖為春秋之終魯以望國從
 齊為春秋之始從吳為春秋之終觀其始終而惡有
 輕重各存乎其事然律以王朝時㑹𤼵禁之典則皆
[003-77a]
 罪也故曰凡書㑹皆譏也惟襄十一年㑹于蕭魚晉
 悼公以不戰而屈楚推至誠以待鄭禮囚禁暴偃兵
 息民故書㑹伐而又書㑹為一經之特筆可謂彼善
 於此者矣
十年春王二月公㑹齊鄭伯于中丘
 左傳春王正月杜氏曰傳言正月㑹癸丑盟釋例推/經傳日月癸丑是正月二十六日知
 經二/月誤公㑹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盟/不
 書葢公還告㑹而/不告盟鄧魯地 中丘地臨沂水順流而下可至
[003-77b]
 宋之東鄙
夏翬帥師㑹齊人鄭人伐宋
 左傳夏五月羽父先㑹齊侯鄭伯伐宋言先㑹明/非公本期
 家氏曰翬去族不稱公子誅也終隠之篇皆去其族
 隠之賊也至桓而書族以明其與桓同惡也書法明
 甚或者乃以為與無駭挾同例其可得而例觀乎
 陳氏曰㑹稱君伐稱人略之也 王氏曰人齊鄭則
 公之惡亦可見矣
[003-78a]
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菅古頑/反郜古
 服反又/工竺反
 左傳六月戊申公㑹齊侯鄭伯于老桃㑹不書不告/于廟也老桃
 宋地六月無戊申戊申/五月二十三日日誤壬戌六月/七日公敗宋師于菅庚
 午十五/日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庚辰二十/五日鄭師入防
 辛巳歸于我劉氏曰左氏云鄭伯入郜入防以歸于/我經但言公敗宋師取郜防春秋豈縱
 漏鄭伯取邑之罪/反移之其君耶 公羊傳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
 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春秋録内
[003-78b]
 而略外於外大惡書小惡不書於内大惡諱小惡書
  杜氏曰菅宋地濟隂城武縣東南有郜城髙平昌
 邑縣西南有西防城
秋宋人衛人入鄭
 左傳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人入鄭 程子曰鄭
 勞民以務外而不知守其國故二國入之 髙氏曰
 鄭幸菅之敗而不備故師還及郊宋衛已乗其虛而
 入之矣
[003-79a]
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戴公榖/作載
 左傳宋衛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故不和而敗
 程子曰戴鄭所與也故三國伐之鄭戴合攻盡取三
 國之衆其殘民也甚矣 家氏曰鄭自克段以來汰
 於用武伐衛伐宋入許敗王師皆極其兵力所至今
 也用竒一舉而取三國之師其不曰善戰可乎書鄭
 伯者目其人也善戰者服上刑奚爵之有哉 杜氏
 曰戴國今陳留外黄縣東南有戴城
[003-79b]
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郕公/作盛
 左傳蔡人衛人郕人不㑹王命冬齊人鄭人入郕討
 違王命也
十有一年于寳曰十盈則更始/以竒從盈數故曰有春滕侯薛侯來朝此諸/侯朝
 魯之始亦/旅見之始
 榖梁傳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也考禮修德所以尊
 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犆言同時也若榖伯綏來/朝鄧侯吾離
 來朝同時/來不俱至累數皆至也若滕侯薛侯來/朝同時俱至 杜氏曰薛
[003-80a]
 奚仲之後夏所封國在魯國薛縣 胡傳周禮行人
 凡諸侯之邦交殷相聘世相朝也然謂之殷則得中
 而不過謂之世則終諸侯之世而一相朝其為禮亦
 節矣周衰典禮大壞諸侯放恣無禮義之交惟强弱
 之視以魯事觀焉或來朝而不報其禮或屢往而不
 納以歸無合於中聘世朝之制矣且列國於天子述
 所職者葢闕如也而自相朝聘可乎滕薛二君不特
 言者又譏旅見也
[003-80b]
夏公㑹鄭伯于時來公榖夏字下有五月字時/來公作祁黎左又作郲
 左傳夏公㑹鄭伯于郲謀伐許也 杜氏曰時來郲
 也滎陽縣東有釐城鄭地
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
 左傳秋七月公㑹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瑕叔
 盈鄭大/夫以蝥弧鄭伯之/旗名先/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
 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奔不書兵亂遁/逃未知所在
 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
[003-81a]
 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鄭伯使
 許大夫百里奉許叔許莊/公弟以居許東偏東鄙/也使公孫
 獲處許西偏公孫獲/鄭大夫 杜氏曰許頴川許昌縣 按
 欲得許者鄭志也遂破許者鄭力也特以協兵齊魯
 故陽不有其功鄭則外假存許之名遂剖分其地魯
 隠餌於祊之小利既與之伐宋為鄭復怨又與之伐
 許為鄭益地春秋前書㑹以見伐許為鄭之本志後
 書及以見公之汲汲焉以趨鄭之事亦不待貶而其
[003-81b]
 失自見矣㑹者外為主/我所欲曰及 胡傳隠公即位十有一年
 天王遣使來聘者再而未嘗朝于京師罪一也平王
 崩不奔䘮㑹葬至使武氏子來求賻罪二也禮樂征
 伐自天子出而擅興兵甲為宋而伐邾為鄭而伐宋
 罪三也山川土田各有封守上受之天王下傳之先
 祖而取郜及防入祊易許罪四也今又入人之國而
 逐其君罪五也凡此五不韙者人臣之大惡而隠公
 兼有之然則不善之殃豈特始於惠成於桓而隠之
[003-82a]
 積惡亦不可得而揜矣使隠公者為國以禮而自强
 於善豈有鍾巫之難乎是故春秋所載以人事言則
 是非善惡之迹設施於前而成敗吉凶之效見於後
 以天道言則感應之理明矣不可不察也 孔氏曰
 許姓姜四岳伯夷之後頴川許縣故許國漢世名許
 縣耳魏武改曰許昌
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
 左傳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太宰公曰為其少故也
[003-82b]
 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魯邑在泰山/梁父縣南吾將老焉羽父
 懼反譖公于桓公而請弑之公之為公子也與鄭人
 戰于狐壤狐壤/鄭地止焉内諱獲/故言止鄭人囚諸尹氏鄭大/夫
 尹氏而禱于其主鍾巫主尹氏/所主遂與尹氏歸而丘其
 主立鍾巫/于魯十一月公祭鍾巫齊于社圃圍/名館于寪氏
 于委反/魯大夫壬辰羽父使賊殺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討寪
 氏有死者欲以弑君之罪加寪氏陽討其/家有死者無正名謬及之詞也不書葬不
 成䘮也 公羊傳何以不書葬隠之也何隠爾弑也
[003-83a]
 弑則何以不書葬春秋君弑賊不討不書葬以為無
 臣子也子沈子曰君弑臣不討賊非臣也子不復讎
 非子也葬生者之事也春秋君弑賊不討不書葬以
 為不繫乎臣子也公薨何以不地不忍言也 榖梁
 傳公薨不地不書路/寢之比故也隠痛/也之不忍地也其不言
 葬何也君弑賊不討不書葬以罪下也 程子曰人
 君終于路寢見卿大夫而終乃正終也薨于燕寢不
 正其終也薨不書地弑也賊不討則不書葬無臣子
[003-83b]
 也 朱子曰凡魯君被弑則書薨而以不地著之葢
 臣子隠諱之義聖人之微意也
 
 
 
 
 
 春秋輯傳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