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72 春秋春王正月考-明-張以寧 (master)


[00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春王正月考
            明 張㠯寧 撰
論語
子曰行夏之時
 子朱子集註曰三代迭用三正天開於子周以子為
 天正地闢於丑商以丑為地正人生於寅夏以寅為
 人正而時以作事則嵗月當以人為紀故孔子嘗曰
[001-1b]
 吾得夏時焉説者以為夏小正之屬蓋取其時之正
 與其令之善而於此又以告顏子也
 愚按字義春夏秋冬謂之四時月行毎遲於日積三
 十日而與日㑹謂之一月二者固不同也夫子明言
 行夏之時有夏之時則有商周之時可知夏以建寅
 之月為春為正則商周以建丑建子之月為春為正
 可知不言月者月繫於時舉時以該月也聖人之言
 簡而奥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者如此子朱子謂嵗
[001-2a]
 月當以人事為紀又謂取其時之正曰月曰時已具
 此意至漢劉向曰周春夏冬也説具引/春秋傳陳寵曰天以
 子為正周以為春全文見引後/漢書陳寵傳則甚明白矣
[001-3a]
孟子
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閒旱
 子朱子集註曰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
離婁下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
 子朱子集註曰周十一月夏九月也周十二月夏十
 月也夏令曰十月成梁從趙岐註前亦同
 愚按子朱子之説至矣孟子於戰國之世猶用周正
 朔也
[001-3b]
子朱子語録曰據周禮有正歲正月則周實是元改作
春正月夫子所謂行夏之時只是為他不順故欲改從
建寅又曰夫子周之臣子决不改周正朔又荅呉晦叔
書曰春秋是魯史合用時王之月
 愚按前語明春王正月之春為周之春也後語明春
 王正月之正為周之月也皆朱子晩年之定論也朱/子
 説見語録俞氏臯集傳李氏/亷㑹通李氏玨夏時序引之
張氏集傳曰此所謂春乃建子月冬至陽氣萌生在三
[001-4a]
統為天統蓋天統以氣為主故月之建子即以為春而
丑寅之氣皆天之所以生劉歆曰三統者天施地化人
事之紀天施周正也地化商正也人事之紀夏正也
 愚按張氏名洽字主一臨江人子朱子之門人髙弟
 弟子也曰月之建子即以為春於朱子周元改作春
 正月之説必有所授之也
 總論曰自古帝王之興受命改正正朔各異時亦不
 同夫子於魯論言夏時通乎夏時之説則後之冬不
[001-4b]
 可以為春之疑可釋矣故首之以夫子之言孟子於
 七篇言周月依乎周月之説則後之改正朔不改月
 數之疑亦可釋矣故次之以孟子之言朱子孔孟正
 學也張氏朱子門人也故又次之以朱子而以張氏
 附焉大聖大賢之説定則春秋之開卷第一義明矣
 春秋之三傳三傳之註䟽皆同故以春秋經傳註䟽
 及漢儒之引春秋為説者又次之傳記子史亦同而
 劉向陳寵之説甚瑩足以發明春秋之㫖故引所載
[001-5a]
 子思之言及禮記漢史記前漢書律歴志後漢書陳
 寵傳備述于其後朱子於孟子集註主周月之説則
 既有定論而無疑矣然於易之本義兼存夏正周正
 之二者於詩之集傳猶用夏正而其門人於書之集
 傳亦然蓋以朱子之平生精力盡在四書於易於詩
 有未暇於更定而歸一於書則以屬之蔡氏而蔡氏
 未聞其師晩年之説故今因朱子之説更定而補之
 以次於春秋經傳之後列於傳記子史之前以尊經
[001-5b]
 也若夫近代衆説之不齊則亦因朱子之説悉辨其
 疑以次于其最後而自叙其躁狂踰僭之不韙以終
 是編云
 又曰夏以建寅為春爲正人紀也百王所同之善政
 周以建子為春為正天施也一王所用之權制故夫
 子欲用夏時而漢以後行之至今也是編也非敢重
 周時違聖言也誠不忍聖人作春秋以周臣子用周
 正朔本無疑而䝉後世之疑故釋其疑以尊聖經也
[001-6a]
 凡虞夏之書用夏時七月之詩言公劉用夏時者皆
 不録以為證是編為考周之春王正月作也孟子七
 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説見七八月之間旱章此
 無註亦不録
[001-7a]
春秋
隠公元年春王正月
 左氏傳曰王周正月杜預註周正建子正月子月也
 傳序又曰所用之歴即周正也胡氏傳曰周人以建
 子為正月則十一月是也張氏説見前
隠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
 左氏傳書時失也
 公羊傳震電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不時也大雨雪
[001-7b]
 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俶甚也何休註月令二/月雷乃發聲
 榖梁傳八日之間再有大變隂陽錯行故謹而日之
 胡氏傳震電者陽精之發雨雪者隂氣之凝周三月
 夏之正月雷未可以出電未可以見而大震電陽失
 節也雷已出電已見則雪不當復降而大雨雪此隂
 氣縱也鍾巫之難萌矣
 漢書五行志劉向以為三月今正月也當雨水雪雜
 雨雷電未可以發也既已發也則雪不當復降皆失
[001-8a]
 節故謂之異以公子翬之禍當之
 愚按三傳皆以為不時為變異也漢劉向之説明白
 故胡氏從之此周正也
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
 左氏傳書時禮也杜註冬獵曰狩周之春夏/之冬也田狩皆夏時也
 公羊傳冬曰狩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逺也
 胡氏從公羊傳
 愚按周春正月夏冬十一月也冬曰狩不以不時書
[001-8b]
 以譏逺書也
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閲
 胡氏傳曰周禮中冬教大閲書八月不時
 愚按周八月夏六月也故曰不時
八年春正月己卯烝
 左氏傳曰閉蟄而烝註閉蟄建亥之月此夏之仲月/非為過而書為下五月復烝見
 瀆/也
 胡氏曰非以不時為再烝見瀆書也
[001-9a]
 愚按周正月夏十一月也故不以不時書趙匡曰四/時之祭皆
 夏/時
夏五月丁丑烝
 榖梁曰烝冬祭也春夏興之黷祀也志不敬也
 愚按周五月夏三月也傳夏字衍文也榖梁皆夏時
 此誤也
八年冬十月雨雪
 公羊曰記異也註今八月未當雨雪/此隂氣太盛兵象也
[001-9b]
 愚按漢書五行志劉向曰周冬夏秋周十月今八月
 也
十四年春正月無冰
 公羊曰記異也註周正月夏十一月法當堅冰無冰/温也此夫人滛泆隂而陽行之所致
 榖梁曰時燠也
 胡氏曰今仲冬之月燠而無冰則政治縱弛不明之
 所致也
 愚按漢五行志劉向以為周春夏冬也
[001-10a]
秋八月御廪災乙亥嘗
 公羊曰譏嘗也註當廢一時祭以奉天災也周八月/非孟秋本不時不以不時書者本不
 當嘗/也
 胡氏曰春秋用周月以八月嘗不時也
 愚按周八月夏六月也故曰不時周正也
莊公七年秋大水無麥苖
 左氏曰不害嘉榖也註今五月周之秋平地水出漂/殺熟麥及五稼苗黍稷尚可更
 種故曰/不害
[001-10b]
 愚按周七月也周季秋夏孟秋也孟秋凉風至白露
 降見月/令少隂用事殺氣至也律為夷則隂氣夷傷物
 也見律/歴志是月登榖而五種皆不殖矣左氏謂不害嘉
 榖杜註謂黍稷尚可更種皆非也縁麥苗之並書杜
 氏遂以為五月水出漂殺熟麥也考於二十八年書
 冬大無麥禾則於義不通矣蓋麥為五榖之一續食
 之最重者故書麥苗麥禾以該五榖也書無麥苗於
 秋見五稼之皆無志大水為災也書大無麥禾於冬
[001-11a]
 見五榖之大無志倉廪俱竭也則秋為周七月明矣
十七年冬多麋
 左氏註䴢多則害五/稼故以災書
 愚按周之冬夏之秋也故麋多則稼害
十八年秋有&KR0558
 愚按漢五行志以為&KR0558盛暑所生非自越來盛暑夏
 六月周八月也六月而生七月見異而書
二十八年冬大無麥禾
[001-11b]
 公羊傳註書於冬五榖畢入/計食不足然後書
 愚按冬周十月也豳風十月納禾稼故傳曰五榖畢
 入計食不足
僖公十年冬大雨雪雪公羊/作雹
 公羊曰記異也
 愚按周十月也孟冬水始冰地始凍書大雨雪寒甚
 過度也
三十三年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實
[001-12a]
 左氏傳註書時/失也周十二月今十月霜當㣲而重重而
 不能殺所以為災
 公羊傳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不時也註周之十二/月夏十月也
 愚按漢書五行志劉向曰周十二月今十月君誅不
 行舒緩之應
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
 左氏傳註前年再失閏故置兩閏以應天正故/言此年正月建子以無氷為災而書
 愚按周之春夏之冬也杜氏明以建子為春矣不書
[001-12b]
 正月疑脱文也
定公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
 公羊傳曰記異也註周十月夏八月㣲/霜用事未可殺也
 愚按此周正也殺菽舉重也未可殺而殺故以為異
 也漢五行志劉向以為周十月今八月也
哀公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
 左氏傳註是嵗失不置閏十二月即今九月九月初/尚温故有螽仲尼曰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
 猶西流司/歴過也
[001-13a]
 愚按漢五行志劉歆曰周十二月夏十月也火星既
 伏蟄蟲皆畢天之見異也
  成十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左氏䟽曰正月今之
  仲冬時猶有雨未是盛寒雨下著樹為冰記寒甚
  過節度榖梁傳曰志異也註木介甲胄兵之象此
  説為是左氏䟽非也故不引為證附著於後
  又按春秋無事必書首時首月以周正月為春則
  周之夏四月夏之春二月夏者假大而物盛也周
[001-13b]
  之秋七月夏之夏五月秋者一隂生而揫歛也周
  之冬十月夏之秋八月冬者藏而嵗終也義見漢
  書律歴志固亦可通而終未盡善故夫子欲行夏
  之時也亦附著于後云
[001-14a]
左氏傳
隠公三年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秋又取成周之
註温周邑周之四月今之二月也麥尚未熟言取温/之麥蓋帥師芟蹂之也秋今之五六七月也禾亦未
熟復帥師芟蹂/成周洛陽之禾
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註周正月今之十/一月蓋十一月之
一日冬/至也
 愚按周之春夏之冬也至日在周正月書日南至
 不書冬至周十一月非冬也
[001-14b]
僖公五年晉侯圍上陽卜偃曰克之童謡云丙之晨龍
尾伏辰尾星/也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鶉火/星天策
焞焞傅説/星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十
月朔丙子旦註周十二月一日日/在丙子旦朔旦也日在尾月在䇿鶉火
中必此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朔註以星驗推之乃夏之/九月十月晦朔交㑹之
時夏之十月/周十二月也晉師滅虢虢公醜奔周
 愚按漢書五行志以為周十二月夏十月也言天者
 以夏正詳見/後辨
[001-15a]
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曰歲云秋矣註周/九月
夏之七月/孟秋也我落其實而取其材註艮為山在外象晉巽/為風在内象秦占時屬
秋風吹落山木之實秦/為主故曰我落其實
 愚按周九月夏七月周正也
襄公三十年三月癸未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綘縣
人與於食曰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五甲子
註所稱正月得/夏一月甲子也其季於今註其末/至今日三之一也自甲子/甲戌至
癸未凡二十日故為/三分六甲之一也師曠曰七十三年矣士文伯曰二
[001-15b]
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註此説四百四十五甲子其季/於今三之一也之日始四百四
十五甲子合得二萬六千七百日以其未三分六甲/之一故少四十日實得二萬六千六百六十日也
 愚按絳人所歴七十三年二萬六千六百六旬之數
 正當是年夏正正月之癸未今傳書在三月則周之
 三月夏之正月也詳見/後辨
昭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申豐曰古者日在北陸而藏
註謂夏十一/月日在虚危西陸朝覿而出之註謂奎婁昴畢乃西/方之星春分之中奎
星朝見東方夏三月周五/月日在昴畢出冰而用之
[001-16a]
 愚按夏三月周五月周正也
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平子
禦之唯正月朔於是乎有伐鼓用幣太史曰在此月也
註正月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於周為六月於夏為四/月平子以為六月非正月故太史荅言在此月也
過分而未至日過春分/而未夏至當夏四月是謂孟夏註言此六/月當夏家
之四月是謂/孟夏之月
 愚按亦周正也
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傳曰西及漢梓慎曰火出
[001-16b]
於夏為三月註建/辰月於商為四月註亦建/辰月於周為五月註/亦
建辰/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月五月之交其宋衞陳鄭
案後漢註夏之八月辰星見在天漢而今孛星出辰/西光芒東及天漢故曰今除於火註今彗出所除於
大火大/辰之星
 愚按傳稱八月而經書冬周之冬夏之秋周之十月
 夏之八月也而梓慎之言改月明矣
十八年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傳曰夏五月火始昬
註大火心星建/辰之月始昬見丙子風云/云戊寅風甚壬午火甚
[001-17a]
 愚按大火昬見夏之三月也今經書五月周五月夏
 三月也周正也
昭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將水註/謂
隂勝陽故/曰將水昭子曰旱也日過分註五月建辰故曰/已過春分之節而陽
猶不克克必甚註陽氣盛時猶不勝隂陽氣/久鬱及其勝隂必將猥出能無旱乎
陽不克莫註莫然/不動將積聚也必將積聚/而為災
 愚按亦周正也
昭三十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史墨曰呉其
[001-17b]
入郢乎日月在辰尾註辰尾/龍尾也周十二月今之十月日月
合朔於辰尾而食
 愚按亦周正也
桓公五年秋大雩
 左氏傳曰書不時也凡祀啓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
 而嘗閉蟄而烝
 愚按春秋凡書秋者周九月夏七月也七月雩不時
 大雩於上帝用盛樂又僭禮故書無庸言也然其言
[001-18a]
 啓蟄而郊何也蓋左氏所言者郊以祈農事雩以祈
 雨澤嘗烝以秋冬報皆農事也而孟春以祈糓于上
 帝故亦謂之郊考於禮記一嵗有數郊惟冬至禮天
 神于圜丘乃正為天子之郊禮記明言成王賜魯公
 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是以魯君孟春乗大輅載弧韣
 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
 禮也則是冬至圜丘之郊也况春秋書魯郊繼以猶
 三望三望者祀山川也則是魯郊非祈榖之郊明矣
[001-18b]
襄公九年春宋災
 左氏傳士弱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
 内火咮為鶉火南方栁/星也心為大火東方蒼/龍星也陶唐氏之
 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
 商主大火商人閲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
 愚按春秋凡書春周三月夏正月也左傳曰龍見而
 雩謂夏九月蒼龍角亢之星晨見東方火見而致用
 謂心星次角亢而晨見也月令曰季冬之月旦氐中
[001-19a]
 氐亦大火之次故昭三年晉張趯曰火中而寒暑退
 杜氏註曰心星以季冬旦中而寒退宋商後也其禍
 敗之釁必始於火士弱特言其理如此耳初未嘗言
 此為火出建辰之月也夫大火有春冬晨見旦見之
 不同此乃大火旦見於去年夏之十二月既一月而
 災應之也以天道言之則昭十年三月鄭鑄刑書晉
 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災乎六月而鄭果災既三月而
 後應也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火之次至十八
[001-19b]
 年夏五月宋衞陳鄭災既七月而災始應天道逺也
 以人事言之則宋樂喜為火備如徹小屋塗大屋備
 水器表火道具正徒納郊保庀官司庀刑器出車馬
 庀武守儆宫敬享用馬于四墉祀盤庚于西門外之
 類非一朝夕倉卒可為也則此春為周之十二月夏
 之正月明矣
昭公九年夏四月陳災
 左氏傳禆竈曰陳水之屬也火水妃也今火出而火
[001-20a]
 陳五年陳將復封
 愚按周四月夏二月也禆竈言火出而火陳者乃大
 火旦見於去年夏十二月至是更二月而災應也經
 傳言火出而災者四鄭災者火出建辰之月宋陳災
 者火見於建丑之月宋衞陳鄭災者冬孛于大火之
 次非專言火出建辰之月也
 緫論曰秋大雩之傳曰啓蟄而郊宋災陳災之傳不
 言火見於某月恐有疑其為夏正者故詳説而附著
[001-20b]
 于後
[001-21a]
周易
臨卦彖曰至于八月有凶
 孔頴達正義曰八月有凶者以物盛必衰隂長陽退
 臨為建丑之月從建丑至八月建申之時三隂既盛
 三陽方退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故八月有凶也
 愚按本義之説以八月為自復卦一陽之月至遯卦
 二隂之月隂長陽遯之時又謂此為建酉之八月為
 觀亦臨之反對兩存其説而不決前説從何氏周正
[001-21b]
 也後説從褚氏夏正也復之彖曰七日來復是自夏
 正五月一隂長數至夏正十一月一陽來復日屬陽
 故陽稱七日扶之欲其亟長也於七月詩一之日二
 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此義也今臨之彖曰八月有
 凶是自夏正十二月二陽長數至夏正七月三隂長
 月屬隂故隂稱八月抑之欲其難長也蓋復彖自復
 數起為七日矣則臨卦當自臨數起不當又自復數
 起當自夏十二月數起不當自夏十一月數起若自
[001-22a]
 臨卦夏十二月數起則自臨至遯為夏之六月僅得
 七月不可言八月有凶若自臨卦夏十二月數起則
 自臨至觀為夏正之八月又九閲月尤不可言八月
 有凶今自夏十二月數起至夏正之建申七月恰是
 八月於時為商正之八月也於卦為否三隂長而陽
 消故其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天地不交萬物
 不通其凶甚矣非若遯猶有厲而觀絶無凶也而况
 否之彖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而臨於八月有凶之
[001-22b]
 傳曰消不久也正指否卦而言至為明白今若以為
 遯是文王而用周正也以為觀是文王而用夏正也
 文王作爻辭時為商西伯為商之臣用商之正復何
 疑乎若為商之臣而用周正是僣號稱王而改商正
 朔大不可也為商之臣而用夏正是不奉時王正朔
 而用異代正朔亦不可也孔氏從漢諸儒之説是矣
 近時儒者隆山李/氏舜臣亦有謂文王演易時猶為西伯安
 有未代商已用周正此固不攻而自破是矣而又謂
[001-23a]
 臨於月為丑乃商人之正文王逆知盛衰消長之數
 寄之於易謂今雖盛大臨人之勢後且有終凶必然
 之理為萬世戒其意㣲矣則愚恐聖人正大寛厚之
 心不如是也且宋代諸儒極辨文王未嘗稱王而猶
 為此論故愚極辨文王奉殷正朔以服事殷之為至
 徳者焉
兊卦曰兊正秋也萬物之所説也
 愚按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後天之學也曰兊
[001-23b]
 正秋夏時也夏時百王所同著之於十翼言其理也
 不曰兊正秋而曰兊孟冬於理不可也若周之時則
 一王之所用魯史奉周正朔而書之以紀其事也以
 為改從夏時是改周之正朔矣二者固不同也臨之
 彖乃文王脱羑里為西伯之時其時位與夫子亦不
 同也
[001-24a]

唐風蟋蟀篇蟋蟀在堂歲聿其莫
 毛傳曰蟋蟀蛬也九月在堂聿遂也
 孔䟽正義曰戸内户外總名為堂七月篇言蟋蟀九
 月在戸此言在堂謂在室户之外與户相近是九月
 可知時當九月嵗未為暮者言其過此月後則歲遂
 將暮耳謂十月以後為歲暮也小明云歲聿云暮采
 蕭穫菽采穫是九月之事也云嵗聿云暮其意與此
[001-24b]
 同歲實未暮而云聿暮故知聿為遂者從始嚮末之
 言也
 愚按周以十一月為歲首故此言十月以後為歲暮
 九月為歲聿其暮周正也
采薇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晩/也
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嵗亦陽止註十月坤月嫌/於無陽故名此
月為/陽月昔我往矣楊栁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
 愚按此詩曰雨雪霏霏曰歲亦陽止則周十二月夏
[001-25a]
 之十月也故其首章曰歲亦莫止周以夏十一月為
 正月為嵗首也
六月篇六月棲棲戎車既飭 維此六月既成我服
 愚按周六月夏四月也盛暑非玁狁入冦時也
十月之交篇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
 鄭箋曰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八月朔日日月交㑹
 而日食為隂侵陽臣侵君之象日辰之義日為君辰
 為臣辛金也卯木也又以卯侵辛故甚惡也孔䟽一
[001-25b]
 食而有二象故為亦甚惡也
 愚按詩下文曰彼月而㣲此日而㣲又曰彼月而㣲
 則維其常此日而㣲于何不臧反覆言之以釋上文
 亦孔之醜謂彼月隂也宜有時而食此日純陽君象
 也不宜食而食此其所以為醜惡之甚也其義至明
 不必他為之説史記天官書亦曰月食常也日食為
 不臧詩下文曰&KR0974&KR0974震電蓋八月雷乃収聲之時而
 震電見焉亦為變異此詩亦周正也
[001-26a]
四月篇四月維夏六月徂暑秋日淒淒百卉具腓冬日
烈烈飄風發發
 毛傳徂往也鄭箋曰徂猶始也
 愚按周之四月夏二月也春秋王正月朱子以為周
 改正月為春則此二月為夏矣周之六月夏四月也
 徂暑者言自此而往以至於盛暑也詩曰我徂惟求
 定曰我徂東山曰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曰我征徂西
 書曰攸徂之民室家相慶皆自此往彼之辭今若以
[001-26b]
 徂暑為暑往則豳風夏正之七月大火始西流而暑
 猶未退不可以為夏六月而暑已往也以為暑自此
 而往則夏六月為季夏非暑自此而往於盛也進退
 兩無所當故知此詩周月也朱子集傳曰淒淒涼風
 也卉草腓病也禮記月令曰孟秋凉風至天地始肅
 漢律歴志曰隂氣夷當傷之物夷則位於申在七月
 則秋日淒淒百卉具腓指夏正七月也孟子曰秋陽
 以暴之集註曰秋日燥烈也月令仲秋之月盲風至
[001-27a]
 註盲風疾風也朱子集傳亦曰發發疾貌則冬日烈
 烈飄風發發指夏八月也然則此詩之秋冬亦周時
 也
小明篇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云/云
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還歲聿云莫念我獨兮我事
孔庶云/云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還政事愈蹙歲聿
云莫采蕭穫菽
 鄭箋曰征行徂往也除除陳生新也載則也離歴冬
[001-27b]
 寒夏暑
 愚按周二月夏十二月也首章言自我之徂西至于
 艽野之地其時十二月朔旦也今則既已離歴冬寒
 夏暑尚未得歸此心之所以憂而且苦也曰徂曰往
 者始發而往於彼也曰至者已往而至於彼也二義
 不同今以二月初吉書於至于艽野之下則二月為
 至彼之月也二章乃本其始往之月而言言其昔我
 之往也日月方除除者除舊布新之謂周以十一月
[001-28a]
 為嵗首而除舊布新也我之始往自謂其時即歸何
 言其還乃至歲將暮而尚未得歸故心憂而念我之
 獨也上言日月其除故下言嵗聿云莫首尾相應也
 三章亦本其始往之月而言言昔者我之往也日月
 方奥奥與厥民隩之義同言十一月氣寒而民聚居
 於室内室内西南隅為奥古字通用也我之始往亦
 自謂其時即歸何言其還乃至嵗將暮而尚未得歸
 采蕭穫菽以為卒嵗之用也上言田畢入居之事故
[001-28b]
 下言助養農夫之具亦首尾相應也此兩章皆言歲
 聿云暮義見唐風蟋蟀篇孔䟽謂十月以後為嵗暮
 而歳遂將暮為九月既引豳風七月又引此詩以證
 之是也今若以夏正二月為説則首章二月初吉當
 書於至于艽野之上文而不書其辭失序不得以為
 二月而始往也當言昔我往矣如下兩章而不言不
 得以二月初吉為下兩章方除方奥之月也仲春非
 嵗首亦不得以除舊布新為二月也自二月至九月
[001-29a]
 則肅霜之月氣肅而肇寒不得以為離歴冬寒夏暑
 也以是觀之小明大夫以夏十一月始往徂西以十
 二月至于艽野至于明年之九月尚未得歸踰年之
 久能無憂乎此詩之㫖次序甚明與周正合然則二
 月初吉為夏十二月周二月信矣
臣工篇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於皇
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衆人庤乃錢
鎛奄觀銍艾
[001-29b]
 毛傳曰周之暮春於夏為孟春田二歲曰新三嵗曰
 畬
 愚按蔡氏書傳引此以為牟麥將熟其為季春可知
 今考之於全篇則其曰如何新畬命我衆人庤乃錢
 鎛即七月之詩曰一之日于耜二之日舉趾周官遂
 大夫正嵗簡稼器謂耒耜鎡基之屬修稼政謂修封
 疆相邱陵原隰皆孟春之事嗟嗟保介即月令孟春
 之月天子祈榖于上帝載耒耜措之于保介之御間
[001-30a]
 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之事也若待建辰
 之三月始治新畬始庤錢鎛不亦晩乎非夏之季春
 明矣若但以來牟將受厥明為三月則詩曰將受厥
 明不曰將熟夫麥種於今之八月長於三春月至四
 月而始登五月而盡刈周都關右地尤髙寒而將之
 云者見於經傳甚多皆未為而預言或未至而預期
 之辭詩人之言緩而不迫似難以一句蓋全篇而定
 其為夏之三月也朱子以此篇為戒農官之詩引月
[001-30b]
 令吕覽皆為籍田而言竊因是説以為此詩乃孟春
 祈榖上帝躬耕籍田而戒農官也麥為五榖之中續
 食之最重者孟春之時三陽發動麥已生長是以祈
 榖之辭先言將受來牟之明賜繼之以迄用康年而
 終之以奄觀銍艾祈之明神欲五榖之皆熟故並言
 之猶春秋書麥禾於冬以該五榖之義也若以來牟
 將熟為春三月則冬十月非麥熟之時不得言無麥
 矣蓋春秋並書麥禾於終而著五榖之大無此詩並
[001-31a]
 言來牟銍艾於始而期五榖之大有然則將受厥明
 乃期之之辭非即時賦物之比不可以文害辭也而
 此詩為周季春夏之孟春也明矣
[001-32a]

甘誓怠棄三正
 蔡氏曰子丑寅之三正也怠棄者不用夏之正朔此
 見三正迭建其來久矣子丑之正唐虞之前當已有
 之
 愚按蔡氏之説是也既改正矣而又曰不改月數何
 也
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
[001-32b]
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緫已以聽冢宰
 序曰成湯既没太甲元年
 漢孔氏傳曰此湯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殯而告奉嗣
 王祗見厥祖居位主喪侯甸羣后咸在位次
 唐孔氏正義曰殷家猶質踰月即改元年以明世異
 不待正月以為首也周法以踰年即位商謂年為祀
 伊尹祠于先王祭湯也奉嗣王祗見厥祖見湯也
 愚按蔡氏集傳曰元祀者太甲即位之元年以元年
[001-33a]
 為踰年即位改元之元年辨見踰年/即位改元十二月者商以
 建丑為正故以十二月為正以商為不改月數此十
 二月即夏之十二月也辨見改正朔/不改月數下考之於書虞夏
 受禪曰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曰正月朔旦受命于
 神宗至於商周革命皆改正朔以歲首之一月為正
 月者人君重居正也月必書正猶年之必書元也春
 秋於定公元年不書正定無正也商既以十二月為
 正今但書十二月而不書正則是商無正矣不可也
[001-33b]
 漢書律歴志曰成湯即世崩没之時商十二月乙丑
 朔旦冬至故書序曰成湯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
 伊訓伊訓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
 于先王誕咨有牧方明是朔旦冬至之義也蓋漢初
 古歴猶存此其全文也故孔氏從之非臆説也蔡氏
 又曰三代雖正朔不同然皆以寅月起數蓋朝覲㑹
 同班歴授時則以正朔行事至於紀月之數則皆以
 寅為首謂改正朔不改月數也今攷之春秋胡氏傳
[001-34a]
 所引周書曰夏正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周革命改
 正示不相㳂襲至於敬授人時廵守烝享猶自夏焉
 自夏者仍以夏時也今謂朝覲㑹同班歴授時三代
 皆以正朔行事與周書不合矣今若果如其説以之
 班歴授時則虞周之時冬行春令四時失序信不可
 也蓋蔡氏未及考於周官之有正月正歲亦未及聞
 朱子晩年之定論故亦疑於冬不可為春而為是説
 也律歴志又曰太甲雖有成湯太丁外丙之服以冬
[001-34b]
 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義
 也與書序同故孔氏從之亦非臆説也然孟子之言
 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既與漢書略有不同
 而趙氏程子兩説亦異固莫知其孰是但古者重於
 君臣之禮不以叔姪弟昆逆其祀故有祖廟有考廟
 今言祗見厥祖則是湯為之祖矣有祖則必有考為
 人後者為之子也雖衆説有略不同而太甲有所繼
 之父之服則同也雖有所繼之父之服而重在於湯
[001-35a]
 故既祀于先王而又見于湯也古人之言簡質但言
 祗見厥祖則有父之服可知漢書言成湯崩没之時
 書序言成湯既没皆是槩指前後之事而言古文則
 然也蔡氏又引詩四月維夏六月徂暑為寅月起數
 之證愚己辨於引詩之四月矣又引史記書秦元年
 冬十月以為證則子丑寅三陽之月三代皆以為春
 則可若建亥六隂之月無陽氣蠢動之義信不可以
 為春秦廢先王之正自為一代之制史氏書秦之制
[001-35b]
 亦自為一代之文不得引以為例也蔡氏又引惟三
 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以謂祠
 告復政皆重事故皆正朔行事以為證則祠告之説
 康王之誥固有受册即位之明文詳見後辨踰/年即位改元而復
 政之説則伊尹因太甲有三年之喪乃營桐宫使之
 居憂於此宻邇成湯之墓以絶其昵比之私興起其
 自怨自艾之心而歸於善也及其克終厥德則因其
 終喪之月以冕服奉迎以歸非前廢主而今復辟也
[001-36a]
 且愚固甞合二篇之年月日而考之自崩年即位之
 元祀十有二月至于終喪歸亳三祀之十有二月正
 在禮所謂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之月也若以為
 踰年而即位改元也則方其即位改元之月既已踰
 年矣而又加以自元祀至三祀之二十五月則為四
 年而非三祀矣夫孟子明言三年復歸于亳太甲中
 篇亦明言三祀非四年也而况營桐之舉乃人臣之
 大變不得已之事伊尹之心固幸其君之終喪而亟
[001-36b]
 迎以歸也今乃既踰終喪猶未復政而因循以至于
 四年以伊尹之聖决不為是萬萬無疑也由是而言
 伊訓之元祀非踰年即位改元之元年又無疑也且
 愚又甞考於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之文矣夫自元祀
 之十有二月至于三祀十有二月之朔旦以畢喪之
 月數計之其時為二十有四月之方畢猶有一月之
 虧也伊尹之聖决不以一月之有虧而亂喪紀之常
 亦無疑也竊意太甲即位之月與康王即位之月同
[001-37a]
 則自元祀十有二月以至三祀十有二月之朔旦恰
 為二十有五月而無虧踰月即位之云恐亦未得為
 至當之論也噫孔傳與序朱子固甞疑之矣蔡氏又
 非孔傳引蘇氏之説以崩年改元為亂世事則康王
 之誥自乙丑至癸酉方及九日明為崩年即位固與
 此篇同矣詳見辨踰年/即位改元但古人之禮與後之亂世即
 位於柩前者事雖同而心則異也以是觀之則十有
 二月為商之十二月夏之十一月也信矣
[001-37b]
泰誓上/惟十有三年春大㑹于孟津
 孔氏正義曰周之孟春建子之月也按三統歴以殷
 之十二月武王發師至二月甲子咸劉商王紂彼十
 二月即周之正月建子之月也
 愚按孔氏之説是也漢唐諸儒無異論也蔡氏以為
 孟春建寅之月引鄭氏以詩維莫之春為夏之孟春
 乃承襲漢儒之誤説見前引/詩臣工篇又以為四時改易皆不
 得其正正愚所謂未及聞朱子晩年之定論也周有
[001-38a]
 正月正嵗安有四時改易之不得其正者乎
泰誓中/惟戊午王次于河朔
 序曰一月戊午師度孟津
 愚按蔡氏謂孔氏因一月戊午遂以泰誓篇十一月
 為春非是今以漢書律歴志考之則孔氏為有据律
 歴志文見下武成
牧誓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
 孔氏正義曰周之二月四日
[001-38b]
武成篇從更/定文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
自周于征伐商旣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于商郊俟天
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㑹于牧野
 孔氏正義曰周正月辛卯朔二日壬辰伐紂三日癸
 巳發鎬京二十八日戊午渡河泰誓序云一月戊午
 師渡孟津中篇云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是也二月辛
 酉朔甲子殺紂牧誓云甲子昧爽乃誓是也
 愚按漢書律歴志引武成篇云惟一月壬辰旁死魄
[001-39a]
 若翼日癸已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紂越若來二
 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咸劉商王紂引傳曰周師初
 發以殷十一月戊子亥/月後三日得周正辛卯朔子/月
 日壬辰又明日癸巳始發戊午渡于孟津孟津去周
 九百里師行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渡戊子至/戊午明日
 已未冬至正月二/十九日庚申二月朔丑/月四日癸亥至牧野
 夜陳甲子昧爽而合矣此與今泰誓武成日月時皆
 合但其文與今之古文武成不同孔頴達謂漢書所
[001-39b]
 引為偽書其後又亡其篇漢世謂之逸書引鄭𤣥云
 武成逸書建武之際亡矣又按周語云王以二月癸
 亥夜陳未畢而雨與漢書同託於孔壁後出之書乃
 疑其偽姑未暇辨但二篇皆以一月壬辰為周之正
 月周之正月是建子之月商十二月也蓋武王初伐
 商猶未革命未改正朔故但書一月序亦言一月戊
 午與洪範惟十有三祀同義蓋以武王初克商即下
 車訪箕子其時猶未改正朔故稱年曰祀也武王克
[001-40a]
 商之初猶未遽改正朔可見文王未甞稱王矣
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則盡偃云/云歲則大

 孔傳曰二年秋也
 愚按豳風夏正云八月其穫則此云秋者周正七月
 也八月雷收聲雷電以風為七月也後言嵗則大熟
 指十月也何以知其為十月豳風七月之詩曰十月
 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朱子集傳以為自田而
[001-40b]
 納於塲者無所不備則禾稼總五榖而言也五榖皆
 熟為有年故書之曰歲則大熟猶春秋並書麥禾也
 麥禾該五榖而言也五榖咸不熟為饑歲故書之曰
 冬大無麥禾蓋周以十一月為嵗首十月為歲終㑹
 計歲事皆於十月以是知其為十月也此篇書秋不
 書月以七月於夏周皆秋無俟乎書月春秋書冬不
 書月以十月於夏商皆冬亦無俟乎書月也然則此
 篇之秋大熟亦周時也
[001-41a]
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
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
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越三日庚戌
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
乙卯云/云越三日丁巳云/云越七日甲子云/云
 孔氏正義曰左傳發例云凡土功水昬至而栽日至
 而畢此以周之三月農時役衆者遷都事大不可拘
 以常制也
[001-41b]
 愚按此言周之三月為農時是夏之正月也則二月
 既望為夏之十二月也與小明詩二月初吉同也二
 月不繫之時者二月於周非春也
洛誥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
舊脱簡在康誥先儒/定為洛誥文今從之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 戊辰王
在新邑烝祭嵗文王騂牛一武王騂牛一王命周公後
作册逸誥在十有二月
 孔氏傳曰成王既受周公誥遂就居洛邑以十二月
[001-42a]
 戊辰晦到明月夏之仲冬始於新邑烝祭故曰烝祭
 歲
 孔氏正義曰成王東赴洛邑其年十二月晦戊辰日
 在新邑後月是夏之仲冬為冬節烝祭其月是周之
 嵗首特異常祭加文王武王騂牛各一也此嵗入戊
 午蔀五十六年三月云丙午朏以筭法計之三月甲
 辰朔大四月甲戌朔小五月癸卯朔大六月癸酉朔
 小七月壬寅朔大八月壬申朔小九月辛丑朔大又
[001-42b]
 有閏九月辛未朔小十月庚子朔大十一月庚午朔
 小十二月己亥朔大計十二月三十日戊辰晦到洛
 也下云在十有二月者周十二月建亥之月也戊辰
 是其晦日故明日即是夏之仲冬建子之月也言明
 月者此烝祭非朔日故言月也自作新邑以來未甞
 於此祭祀此嵗始於新邑烝祭故曰烝祭歲也
 愚按律歴志是歲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
 誥篇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嵗命作冊惟周公誕保
[001-43a]
 文武受命惟七年周十二月夏十月也周以十一月
 改正月為歲首故曰烝祭歲孔説是也冬祭曰烝此
 月烝祭者趙匡曰四時之祭皆夏時也篇首惟三月
 夏之正月也不繫之時
多士篇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
多方篇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
 愚按二篇皆周月也多方五月不繫之夏者五月於
 周非夏也
[001-43b]
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云/云越翼日乙丑云/云
卯命作冊度越七日癸酉云/云
 孔氏傳曰成王崩年之四月始生魄月十六日
 愚按漢律歴志成王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
 子哉生覇引顧命云/云與書同四月夏二月也不繫之
 時
 總論六篇之義金縢書時不言月召誥洛誥多士多
 方顧命書月日不書時蓋周以子月為正於夏正有
[001-44a]
 兩月之不同夏正自前代行於民間已久而正月正
 歲又自有參差之不齊故於時月日之書皆不相繫
 以一臣民之耳目視聽使之不惑此周一代書法也
 厥後魯公費誓甲戌我惟征徐戎甲戌我惟築猶周
 之書法見魯用周正朔也
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歩自
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衆命畢公保釐東郊
 愚按漢律歴志曰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
[001-44b]
 午故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
 午朏王命作䇿豐刑孟康註曰逸書篇名漢儒未曽
 見今畢命也今畢命篇首年月日皆備與周史官書
 法見於伏生口受者異非特文章體製氣象之不同
 此所以為孔壁後出之書也
[001-45a]
論語
曾㸃言志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
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
 愚按此章程子朱子發明曽㸃已見大意之㫖論語
 第一義孰敢少寘其疑矣近觀平庵項氏安世家説
 引漢志漢初祈榖之祭舞以七十二人冠者五六人
 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也魯沂上
 有温泉故曰浴乎沂有舞雩臺故曰風乎舞雩也祭
[001-45b]
 而歌舞有詠歎滛泆之辭故曰詠而歸也上已祓禊
 起秦昭王周時未有也蓋夫子問諸弟子以如有用
 我則將何以用世故諸弟子皆言其用世之事㸃以
 此對欲以農事為國故指孟春祈榖之事言之亦用
 世之事也夫子言三年有成亦指農事言之猶孟子
 勸齊梁之君行王道而先農桑也其説雖出於漢初
 之鄙俚而去周未逺似亦有據項氏朱子同時人説
 諸經皆平正而非為新竒之論者姑録之以備周時
[001-46a]
 之一説未敢以爲必然也
[001-47a]
禮記
明堂位篇魯君孟春乗大輅載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
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禮也季夏六月以禘
禮祀周公于太廟牲用白牡
 鄭註孟春建子之月魯之始郊日以至季夏建巳之
 月白牡殷牲也
 愚按魯郊用周禮禘用商禮先儒曰正用時王之禮
 者諸侯之事通用先王之禮者天子之事魯僣也建
[001-47b]
 子十一月謂之孟春建巳四月謂之季夏六月則春
 秋建子之為春明矣詩二月之為四月維夏亦明矣
 後篇正月日至尤其明證
雜記篇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
至可以有事於祖七月而禘獻子為之也
 鄭註周正月建子之月也日至冬至日也七月周七
 月建午之月日至夏至日也獻子言建子冬至既祭
 上帝則建午夏至亦可禘祖非也魯之祭祀宗廟亦
[001-48a]
 猶用夏家之法凡大祭宜用首時應禘於孟月孟月
 於夏是四月於周為六月獻子捨此義欲以兩至相
 對以天對祖乖夫禮意矣
 愚按建子之月冬至而曰正月日至不曰冬至以周
 十一月不為冬也建午之月夏至而曰七月日至不
 曰夏至以周五月不為夏也然則春秋建子之月不
 以為冬而以為春亦明矣
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蜡也者索也歲十
[001-48b]
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註蜡祭八神先穡一司嗇/二農三郵表畷四貓虎五
坊六水庸/七昆蟲八
 鄭註嵗十二月周之正數謂建亥之月也
 孔正義曰知是周十二月者下云既蜡而收民息已
 收謂收歛則詩所謂十月納禾稼月令云孟冬祈來
 年于天宗是知蜡周建亥之月三代皆然此經文據
 周故爲十二月
 愚按漢蔡邕曰夏曰嘉平商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曰
[001-49a]
 臘送而不迎皆嵗終之祭也夫三代及秦正朔不同
 則其為嵗終各異故月令於孟冬十月曰臘先祖五
 祀勞農以休息之則秦建亥為歲首之月也既與嵗
 終之説不同而秦以十月為臘遂改臘月為嘉平今
 曰夏曰嘉平則又誤矣其説亦難盡信也鄭氏三代
 皆蜡以亥月之説愚亦未敢盡信也
[001-50a]
周禮
大司徒正歲令于教官曰各共爾職脩八事以聽王命
 鄭註正歲夏正月朔日
 愚按正嵗朱子所謂周禮有正歲正月則周實是元
 改作春正月是已而春秋胡氏傳引周書猶自夏焉
 者亦此意也
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春始治鑑夏
頒冰秋刷
[001-50b]
 鄭註正歲季冬火星中大寒冰方盛之時凌冰室也
 三之者為消釋度也杜子春讀掌冰為主冰正為夏
 正三其凌三倍其冰
 愚按周書謂授時廵守烝享猶自夏焉杜氏亦謂田
 狩皆用夏時則藏冰之用在於賔食喪祭亦皆用夏
 時也故此以夏正十二月言之下文亦然然與豳風
 左傳亦不同矣詳見後/異説辨
遂大夫正歲簡稼器脩稼政註簡猶閲也稼器耒耜鎡/基之屬稼政孟春之月令
[001-51a]
所云脩封疆審端徑術善相邱陵阪險原隰/土地所冝五榖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也
太史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頒告朔于邦
註中數月歲朔數曰年中朔大/小不齊正之以閏若今作歴也
訓方氏掌通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
道正歲則布而訓四方而觀新物註四時於新物出則/觀之以知民志所好
惡志滛行辟則/以政教化正之
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正歲則行事註占/夢以
季冬贈惡夢比正月而行安宅之事以順民嵗/終則弊其事弊斷也謂比其吉凶然否多少
[001-51b]
小司㓂歲終則令羣士計獄弊訟登中于天府正歲率
其屬而觀刑象令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士師
嵗終則令正要㑹定比/簿正嵗帥其屬而憲禁令于國及
郊野
 愚按凌人正嵗十有二月夏季冬也遂大夫訓方氏
 正歳夏正月也大司徒小司寇士師先嵗終而後正
 歲眡祲先正嵗而後嵗終考之皆夏正月也所謂自
 夏所謂正嵗用夏時也
[001-52a]
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而治于邦國都鄙註正月周/之正月凡
治有故言始和/者若改造云爾
地官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教於邦國都鄙註正月/之吉正
月朔/日也
夏官大司馬正月之吉始和布政於邦國都鄙註正月/朔日
秋官大司寇正月之吉始和布刑於邦國都鄙註正月/朔日
 愚按鄭註云正月謂周之正月則夏十一月也正嵗
 則夏之正月也所謂自夏用夏時也
[001-53a]
史記
歴書昔自在古歴建正作於孟春云/云王者易姓受命必
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
 索隠曰案古歴者謂黄帝調歴以前有上元太初歴
 等皆以建寅為正謂之孟春顓頊夏禹亦以建寅為
 正惟黄帝及殷周魯並建子為正而秦正建亥漢初
 因之至武帝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歴仍以周正建
 子為十一月朔旦冬至改元太初歴焉今按此文至
[001-53b]
 於十二月節出大戴禮虞史伯夷之辭也
 愚按此則黄帝以前已有三正與夏書甘誓合非始
 於三代也又按建寅為正謂之孟春則在天之月止
 有建子建丑建寅至於建戌與亥而春夏秋冬孟仲
 季之名出於人之所命隨時而改以為一代之正朔
 者也商正建丑而此云並建子者猶易繫曰潤之以
 風雨風不得為潤也伯夷虞史也古人簡質言多類
 此非誤也
[001-54a]
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
政若循環
 愚按三代改正子丑寅迭為正月伊訓書十二月不
 書正非夏正十二月也商周既改正矣而此云十二
 月十一月者漢武用夏正司馬遷漢時人言今夏時
 見二者為商周之時後世之辭也
十一月朔更以七年為太初元年年名閼逢攝提格月
名畢聚得夜半朔旦冬至
[001-54b]
 愚按三正始於天施而治天下立人極必當用人紀
 故夫子言行夏之時自漢迄今用之而不能改人事
 之當然也然作歴必用天正以甲子夜半朔旦冬至
 為元又自黄帝命大撓造甲子以來數干支必首甲
 子以子月為明年久矣而以子半為明日者不能改
 天數之本然也至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亦猶周之
 授時用夏時也
[001-55a]
漢書律歴志
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
伏於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動故黄鐘為天統正月乾
之九三萬物棣通棣音/替族出於寅人奉而行之令事物
各得其理故太簇為人統其於三正也黄鐘子為天正
師古曰正/音之成反林鐘未之衝丑為地正太簇寅為人正
 愚按在律歴為三統在正朔為三正
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於下於時為冬冬終也物
[001-55b]
終藏乃可稱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
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
落物於時為秋秋&KR1195即揫/也物揫歛乃成熟少陽者東
方東動也於時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動運
 愚按四時之名皆人所命春蠢也言陽氣蠢動也子
 一陽之月丑二陽之月寅三陽之月故夏商周皆以
 為春亥六隂之月不可為春矣故行之不久也
夫歴春秋者天時也列人事而目以天時
[001-56a]
 愚按此可證魯論行夏之時為在天之運四時之時
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於天也創業變改
制不相復師古曰復/重也因也 今三代之統絶而不序矣
 愚按漢初尚因秦制以建亥為嵗首故云三代之統
 絶而不序見帝王必改正朔以為不改月者非也
元典歴始曰元傳曰元善之長也共養三徳為元孟康/曰謂
三統之㣲氣也當施育萬物/故謂之德師古曰共讀曰供又曰元體之長也合三體
而為之原故曰元於春三月每月書王元之三統也三
[001-56b]
統合於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為法孟康曰辰有/十二其三為
天地人之統老子曰三生萬物是以餘九辰得三氣乃/能施化故每辰者以三統之數乗之是謂九三之法得
積萬九千六/百八十三十一三之以為實孟康曰以子數一乗丑/三餘次辰亦毎三乗之
周十一辰得十七萬/七千一百四十七實如法得一黄鐘
 愚按公羊傳何休註春秋二月三月皆書王者周二
 月殷之正月周三月夏之正月也與此同陳寵傳亦
 同子丑寅之三月皆書王而此曰春三月亦後世之
 辭也
[001-57a]
經曰春王正月傳曰周正月火出於夏為三月商為四
月周為五月師古曰此/左氏之辭夏數得天得四時之正也三代
各據一統明三統常合而迭為首登降三統之首周還
五行之道也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統之正始施於子半
日萌色赤地統受之於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
化而白人統受之於寅初日孶成而黒至寅半日生成
而青天施復於子地化自丑畢於辰如淳曰地以十二/月生萬物三月乃
畢/人生自寅成於申如淳曰人功自正/月至七月乃畢故歴數三統天
[001-57b]
以甲子李竒曰夏/正月朔旦地以甲辰韋昭曰殷/正月朔日人以甲申李竒/曰周
正月/朔日孟仲季迭用事為統首
 愚按孟仲季迭用事為統首謂夏以建寅為孟春而
 建卯建辰為仲季商以建丑為孟春而建寅建卯為
 仲季周以建子為孟春而建丑建寅為仲季迭用事
 為統首則四時之孟仲季皆三代命之名特夏時為
 時之正令之善也
三辰之合於三統也日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斗合於
[001-58a]
人統
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詳見引書/伊訓下
 愚按冬至在十二月則以為夏正十二月不可也蓋
 商正十二月也
周師初發以殷十一月戊午詳見引書/泰誓下
武成篇曰文多不載詳見引書/武成下
召誥曰云詳見引/云書召誥
洛誥曰云詳見引/云書洛誥
[001-58b]
顧命曰云詳見引/云書顧命
魯煬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
魯㣲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
魯獻公十五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
魯懿公九年正月癸巳朔旦冬至
魯惠公三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
魯釐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見引春/秋左傳
 愚按漢初魯歴與黄帝顓頊夏商周之歴俱存劉歆
[001-59a]
 用之為三統歴班固取之為律歴志所引冬至見於
 魯六公之時者皆在周正月非夏之正月左傳曰日
 至而此曰冬至者則亦後世之辭也
[001-60a]
後漢書
陳寵傳寵奏曰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蘭
射干芸荔之應易通卦驗曰十一月廣莫風至則蘭射/干生月令仲冬日短至隂陽爭諸生蕩
芸荔挺出射音夜即今之/烏扇也芸香草荔鳥薤時令曰諸生蕩安形體時令/月令
也蕩動也仲冬一陽爻生草木皆欲動萌/也禮記月令諸生蕩言當戒安形性也天以為正周
以為春正春皆始也十一月萬物微而/未著天以為正而周以為嵗首十二月陽氣雉
雊雞乳地以為正殷以為春十二月二陽爻生鴈北向/陽氣上通諸生皆動始萌
芽地以為正殷以為歲首/也月令季冬雉雊雞乳也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
[001-60b]
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夏以為春十三月今/正月也
微成著以通三統統者統一嵗之事三者三正逓用周/環無窮三禮義宗曰三微三正也言
十一月陽氣始施萬物動於黄泉之下微而未著其色/皆赤赤者陽氣故周以天正為嵗首色尚赤夜半為朔
十二月萬物始牙色白白者隂氣故殷以地正為歲首/色尚白鷄鳴為朔十三月萬物始通其色皆黒人得加
功以展其業故夏以人正為嵗首色尚黒平旦為朔/故曰三微王者奉而成之各法其一以改正朔也
為虐政四時行刑聖漢之興改從簡易蕭何草律季秋
論囚俱避春之月而不計天地之正二王之春實頗有
言蕭何不論天地之正/及殷周之春實乖正道陛下探幽析㣲允執其中革
[001-61a]
百載之失建承平之功上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惠
三正之月不用斷獄敬/承天意奉順三㣲也稽春秋之月當月令之意春秋/於春
每月書王所以通三統也何休註云二月三/月皆有王者二月殷正月三月夏正月也聖功美業
不亦宜乎帝納之
 
 
 
 
[001-61b]
 
 
 
 
 
 
 
 春秋春王正月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