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44 春秋左傳要義-宋-魏了翁 (master)


[00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左傳要義卷六
            宋 魏了翁 撰
 桓公元年至二年
  一/以顧命準諸侯則嗣子位定於初喪
元年注嗣子至備矣正義曰顧命曰乙丑成王崩使齊
侯呂伋以干戈逆子釗于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
孔安國云明室路寢延之使居憂為天下宗主天子初
[006-1b]
崩嗣子定位則諸侯亦當然也釋例曰尚書顧命天子
在殯之遺制也推此亦足以準諸侯之禮矣是知嗣子
位定於初喪孝子緣生以事死歲之首日必朝事宗朝
因即改元釋例曰襄二十九年經書春王正月公在楚
傳曰釋不朝正于廟也然則諸侯每歲首必有禮于廟
今遭喪繼立者每新年正月亦改元正位百官以序故
國史因書即位於䇿以表之此新君之常禮也桓之於
隱本無君臣之義計隱公之死桓公即合改元不假踰
[006-2a]
年方行即位猶如晉厲被弑悼公即位改元今桓雖實
簒立歸罪寪氏詐言不與賊謀而用常禮自同於遭喪
繼立者亦既實即其位國史依實書之仲尼因而不改
反明公實簒立而自同於常亦足見桓之簒也
  二/鄭祀周公魯取祊田犯二不宜
傳注魯不至易也正義曰祊薄於許加之以璧易取許
田非假借之也今經乃以璧假為文故傳言為周公祊
故解經璧假之言也注又解傳之意周公非鄭之祖魯
[006-2b]
不宜聽鄭祀周公天子賜魯以許田義當傳之後世不
宜易取祊田於此一事犯二不宜以動故史官諱其實
不言以祊易許乃稱以璧假田言若進璧於魯以權借
許田非乆易然所以諱國惡也不言以祊假而言以璧
假者此璧實入於魯但諸侯相交有執圭璧致信命之
理今言以璧假似若進璧以致辭然故璧猶可言祊則
不可言也何則祊許俱地以地借地易理已章非復得
為隠諱故也
[006-3a]
  三/詩頌居常與許葢許田復歸
此時許田已入於鄭而詩頌僖公云居常與許復周公
之宇葢僖公之時復得之也齊人取讙及闡及其歸也
經復書之自此以後不書鄭人來歸許田者此經書假
言若暫以借鄭地仍魯物不得書鄭人歸之
  四/孔父嘉為孔子六世祖
案世本云華父督宋戴公之孫好父說之子孔父嘉生
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其子奔魯為防叔防叔生伯夏
[006-3b]
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仲尼是孔父嘉為孔子六世

  五/稱督以弑罪督孔父稱名責之
案公羊穀梁及先儒皆以善孔父而書字知不然者案
宋人殺其大夫司馬傳稱握節以死故書其官又宋人
殺其大夫傳以為無罪不書名今孔父之死傳無善事
故杜氏之意以父為名言若齊侯禄父宋公兹父之等
父既是名孔則為氏猶仇牧荀息被殺皆書名氏葢孔
[006-4a]
父先世以孔為氏故傳云督攻孔氏也婦人之出禮必
鄣蔽其面孔父妻行令人見其色羙是不能治其閨門
又殤公之好攻戰孔父須伏死而争乃從君之非是取
怨於百姓事由孔父遂禍及其君似公子比劫立加弑
君之罪杜君積累其惡故以書名責之劉君不達此㫖
妄為規過非也
  六/周公稱大廟
禮記明堂位稱魯君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
[006-4b]
文十三年公羊傳曰周公稱大廟故知大廟周公廟也
  七/凡盟不書至皆不告廟
釋例曰凡盟有一百五公行一百七十六書至者八十
二其不書至者九十四皆不告廟也隱公之不告謙也
餘公之不告慢於禮也是言不告不書之意也
  八/傳或託言君子或特稱仲尼
諸傳言君子者或當時賢者或指斥仲尼或語出丘明
之意而託諸賢者期於明理而已不復曲為義例唯河
[006-5a]
陽之狩趙盾之弑泄冶之罪危疑之理須取聖證故特
稱仲尼以明之其餘皆託諸君子君子者言其可以居
上位子下民有德之美稱也此言先書弑君則是仲尼
新意不言仲尼而言君子者欲見君子之人意皆然非
獨仲尼也又二年㑹稷成宋亂見後/
  九/釋清廟茅屋之義
冬官考工記有葺屋瓦屋則屋之覆葢或草或瓦傳言
清廟茅屋其屋必用茅也但用茅覆屋更無他文明堂
[006-5b]
位曰山節藻梲複廟重檐刮楹達鄉反玷出尊崇玷康
圭疏屛天子之廟飾也其飾備物盡文不應以茅為覆
得有茅者杜云以茅飾屋者儉也以茅飾之而已非謂
多用其茅總為覆葢猶童子垂髪及蔽膝之屬示其存
古耳白虎通曰王者所以立宗廟何緣生以事死敬亡
若存故以宗廟而事之此孝子之心也宗者尊也廟者
貎也象先祖之尊貎然則象尊之貎享祭之所嚴其舍
宇簡其出入其處肅然清静故稱清廟清廟者宗廟之
[006-6a]
大稱詩頌清廟祀文王之歌故鄭𤣥以文王解之言天
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稱清廟此則廣指諸廟非獨文王
故以清静解之
  十/大路賜車總名越席示儉
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為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
曰路車故人君之車通以路為名也周禮巾車掌王之
五路鄭𤣥云王在焉曰路彼解天子之車故云王在耳
其實諸侯之車亦稱為路大路路之最大者巾車五路
[006-6b]
玉路為大故杜以玉路為大路巾車云玉路錫樊纓十
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故云祀天車也越席結
蒲為席置玉路之中以茵藉示其儉也經傳言大路者
多矣注者皆觀文為說尚書顧命陳列器物有大輅綴
輅先輅次輅孔安國以為玉金象以飾車以其徧陳諸
路故以周禮次之僖二十八年王賜晉文公以大輅之
服定四年祝鮀言先王分魯衛晉以大路注皆以為金
路以周禮金路同姓以封玉路不可以賜故知皆金路
[006-7a]
也襄十九年王賜鄭子蟜以大路二十四年王賜叔孫
豹以大路二注皆云大路天子所賜車之總名以周禮
孤乘夏篆卿乘夏縵釋例以所賜穆叔子蟜當是革木
二路故杜以大路為賜車之總名服䖍云大路木路杜
不然者以大路越席猶如清廟茅屋清廟之華以茅飾
屋示儉玉路之美以越席示質若大路是木則與越席
各為一物豈清廟與茅屋又為别乎故杜以大路為玉
路於玉路而施越席是方可以示儉故沈氏云玉路雖
[006-7b]
文亦以越席示儉而劉君横生異義以大路為木路妄
規杜氏非也
  十/一大羮不致粢食不鑿
釋草云粢稷舍人曰粢一名稷稷粟也郭璞云今江東
人呼粟為粢士虞記云明齊鄭云今文曰明粢粢稷也
然則粢是稷之别名但稷是諸穀之長粢亦諸穀總名
周禮小宗伯辨六粢之名物鄭𤣥云六粢謂黍稷稻粱
麥苽是諸穀皆名粢也祭祀用穀黍稷為多故云黍稷
[006-8a]
曰粢飯謂之食傳云粢食不鑿謂以黍稷為飯不使細
也九章算術粟率五十鑿二十四言粟五斗為米二斗
四升是則米之精鑿儀禮士虞特牲皆設大羮湆所以
敬尸
  十/二華蟲以上言作㑹宗彛以下言絺繡
注衮畫至持簿正義曰畫衣謂畫龍於衣祭服𤣥衣纁
裳詩稱𤣥衮是𤣥衣而畫以衮龍衮之言卷也謂龍首
卷然玉藻曰龍卷以祭知謂龍首卷也尚書益稷云帝
[006-8b]
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㑹宗彞藻
火粉米黼黻絺繡言觀古人之象謂觀衣服所象日月
以至黼黻十二物皆衣服之所有也華蟲以上言作㑹
宗彞以下言絺繡則二者雖在於服而施之不同冬官
考工記畫與繡布采異次知在衣則畫之在裳則刺之
故鄭𤣥禮注及詩箋皆云衣繢而裳繡以此知衮是畫
文故云衮畫衣也衮衣以下章數鄭𤣥注司服云有虞
氏十二章自日月而下至周而日月星辰畫於旗又登
[006-9a]
龍於山登火於宗彝冕服自九章而下如鄭此言九章
者龍一山二華蟲三火四宗彞五在衣藻六粉米七黼
八黻九在裳鷩冕者去龍去山自華蟲而下七章華蟲
一火二宗彝三在衣餘四章在裳毳冕者去華蟲去火
五章自宗彝而下宗彝一藻二粉米三在衣餘二章在
裳希冕者去宗彝去藻三章自粉米而下粉米一在衣
餘二章在裳𤣥冕者其衣無畫裳上刺黻而已杜昭二
十五年數九文不取宗彞則與鄭異也冠者首服之大
[006-9b]
名冕者冠中之别號故云冕冠也世本云黄帝作冕宋
仲子云冕冠之有旒者禮文殘闕形制難詳周禮弁師
掌王之五冕皆𤣥冕朱裏止言𤣥朱而已不言所用之
物論語云麻冕禮也葢以木為幹而用布衣之上𤣥下
朱取天地之色其長短廣狹則經傳無文阮諶三禮圖
漢禮器制度云冕制皆長尺六寸廣八寸天子以下皆
同沈引董巴輿服志云廣七寸長尺二寸應劭漢官儀
云廣七寸長八寸沈又云廣八寸長尺六寸者天子之
[006-10a]
冕廣七寸長尺二寸者諸侯之冕廣七寸長八寸者大
夫之冕但古禮殘闕未知孰是故備載焉司馬彪漢書
輿服志云孝明帝永平二年初詔有司采周官禮記尚
書之文制冕皆前圓後方朱裏𤣥上前垂四寸後垂三
寸天子白玉珠十二旒三公諸侯青玉珠七旒卿大夫
黑玉珠五旒皆有前無後此則漢法耳古禮鄭𤣥注弁
師云天子衮冕以五采繅前後各十二斿斿有五采玉
十有二鷩冕前後九斿毳冕前後七斿希冕前後五斿
[006-10b]
𤣥冕前後三斿斿皆五采玉十有二上公衮冕三采繅
前後九斿斿有三采玉九侯伯鷩冕三采繅前後七斿
斿有三采玉七子男毳冕三采繅前後五斿斿有三采
玉五孤卿以下皆二采繅二采玉其斿及玉各依命數
耳謂之冕者冕俛也以其後高前下有俛俯之形故因
名焉葢以在上位者失於驕矜欲令位彌髙而志彌下
故制此服令貴者下賤也黼韠制同而名異鄭𤣥詩箋
云芾大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韠以
[006-11a]
韋為之故云黻韋韠也詩云赤芾在股則芾是當股之
衣故云以蔽膝也鄭𤣥易緯乾鑿度注云古者田漁而
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
獨存其蔽前者重古道而不忘本也是說黻韠之元由
也易下繫辭曰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作為網罟以佃以
漁則田漁而食伏羲時也禮運說上古之時云昔者先
王食鳥獸之肉衣其羽皮是田漁而食因衣其皮也又
曰後聖有作治其麻絲以為布帛易繫詞曰黄帝堯舜
[006-11b]
垂衣裳而天下治然則易之布帛自黄帝始也垂衣裳
服布帛初必始於黄帝其存蔽膝之象未知始自何代
也禮記明堂位云有虞氏服韍言舜始作韍也尊祭服
而異其名耳未必此時始存象也知冕服謂之黻者易云
朱紱方來利用享祀知他服謂之韠者案士冠禮士服
皮弁𤣥端皆服韠是他服謂之韠以冕為主非冕謂之
他此欲以兩服相形故謂黻為韋韠黻之與韠祭服他
服之異名耳其體制則同玉藻說𤣥端服之韠云韠君
[006-12a]
朱大夫素士爵韋發首言韠句末言韋明皆以韋為之
凢韠皆象裳色言君朱大夫素則尊卑之韠直色辨而
已無他飾也其黻則有文飾焉明堂位曰有虞氏服黻
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鄭𤣥云韍冕之韠也舜始作之
以尊祭服禹湯至周增以畫文後王彌飾也山取其仁
可仰也火取其明也龍取其變化也天子備焉諸侯火
而下卿大夫山士韎韋而已是說黻之飾也玉藻曰韠
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
[006-12b]
鄭𤣥云頸五寸亦謂廣也頸中央肩兩角皆上接革帶
以繋之肩與革帶廣同是說韠之制也記傳更無黻制
皆是韠義明其制與韠同經傳作黻或作韍或作芾音
義同也徐廣車服儀制曰古者黻如今蔽膝戰國連兵
以韍非兵飾去之漢明帝復制韍天子赤皮蔽膝蔽膝
古韍也然則漢世蔽膝猶用赤皮魏晉以來用絳紗為
之是其古今異也以其用絲故字或有為紱者天子之
笏以玉為之故云珽玉笏也管子云天子執玉笏以朝
[006-13a]
日是有玉笏之文也禮之有笏者玉藻云凡有指畫於
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釋名曰笏忽也君
有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或曰笏可簿疏物也徐廣車
服儀制曰古者貴賤皆執笏即今手板也然則笏與簿
手板之異名耳蜀志稱秦密見太守以簿撃頰則漢魏
以來皆執手板故云若今吏之持簿玉藻云笏畢用也
因飾焉言貴賤盡皆用笏因飾以示尊卑其上文云笏
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
[006-13b]
也鄭𤣥云球美玉也文猶飾也大夫士飾竹以為笏不
敢與君並用純物是其尊卑異也大夫與士笏俱用竹
大夫以魚須飾之士以象骨為飾不敢純用一物所以
下人君也用物既殊體制亦異玉藻云天子搢珽方正
於天下也諸侯荼前詘後直讓於天子也大夫前詘後
詘無所不讓也鄭𤣥以為謂之珽珽之言珽然無所詘前
後皆方正也荼謂舒懦所畏在前也圜殺其首屈於天
子也大夫上有天子下有已君故首末皆圜前後皆讓
[006-14a]
是其形制異也其長則諸侯以下與天子又異珽一名
大圭周禮典瑞云王晉大圭以朝日是也冬官考工記
大圭長三尺天子服之是天子之珽長三尺也玉藻云
笏度二尺有六寸短於天子葢諸侯以下度分皆然也
  十/三帶謂革帶幅若行縢
注帶革至複履正義曰下有鞶是紳帶知此帶為革帶
玉藻革帶博二寸鄭云凡佩繋於革帶白虎通云男子
有鞶革者示有金革之事然則是有革事故用革為帶
[006-14b]
帶為佩也昭十二年傳云裳下之飾也經傳通例皆上
衣下裳故云衣下曰裳幅與行縢今古之異名故云若
今行縢詩云邪幅在下毛傳曰幅偪也所以自偪束鄭
箋云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縢訓緘也
然則行而緘足故名行縢邪纒束之故名邪幅舄者屨
之小别鄭𤣥周禮屨人注云複下曰舄禪下曰屨然則
舄之與屨下有禪複為異屨是總名故云舄複履謂其
複下也鄭𤣥又云天子諸侯吉事皆舄赤舄者冕服之
[006-15a]
舄白舄者皮弁之舄黒舄者𤣥端之舄其士皆著屨纁
屨者爵弁之屨白屨者皮弁之屨黑屨者𤣥端之屨其
卿大夫服冕者亦赤舄餘服則屨其王后褘衣𤣥舄䄖
狄青舄闕狄赤舄鞠衣黄屨展衣白屨褖衣黑屨其諸
侯夫人及卿大夫之妻合衣狄者皆舄其餘皆屨其舄
之飾用對方之色赤舄黒飾是也屨之飾用比方白屨
黒飾是也
  十/四釋衡紞紘綖皆冠冕飾
[006-15b]
注衡維至上覆正義曰此四物者皆冠之飾也周禮追
師掌王后之首服追衡笄鄭司農云衡維持冠者鄭𤣥
云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縣瑱彼婦
人首服有衡則男子首服亦然冠由此以得支立故云
維持冠者追者治玉之名王后之衡以玉為之故追師
掌焉弁師掌王之五冕弁及冕皆用玉笄則天子之衡
亦用玉其諸侯以下衡之所用則未聞紞者縣瑱之繩
垂於冠之兩旁故云冠之垂者魯語敬姜曰王后親織
[006-16a]
𤣥紞則紞必織線為之若今之絛繩鄭𤣥詩箋云充耳
謂所以縣瑱者或名為紞織之人君五色臣則三色是
是也縧必雜色而魯語獨言𤣥者以𤣥是天色故特言
之非謂純𤣥色也紘纓皆以組為之所以結冠於人首
也纓用兩組屬之於兩旁結之於頷下垂其餘也紘用
一組從下屈而上屬之於兩旁垂其餘紘纓同類以之
相形故云紘纓從下而上者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玉笄
朱紘祭義稱諸侯冕而青紘士冠禮稱緇布冠青組纓
[006-16b]
皮弁笄爵弁笄緇組纓鄭𤣥云有笄者屈組為紘垂為
飾無笄者纓而結其絛以其有笄者用紘力少故從下
而上屬之無笄者用纓力多故從上而下結之冕弁皆
有笄故用紘緇布冠無笄故用纓也魯語稱公侯夫人
織紘綖知紘亦織而為之士冠禮言組纓組紘知天子
諸侯之紘亦用組也綖冠上覆者冕以木為幹以𤣥布
衣其上謂之綖論語尚書皆云麻冕知其當用布也弁
師掌王之五冕皆𤣥冕知其色用𤣥也孔安國論語注
[006-17a]
言績麻二十升布以為冕即是綖也鄭𤣥玉藻注云綖
冕上覆也此云冠上覆者冠冕通名故此注衡及綖皆
以冠言之其實悉冕飾也
  十/五此十二物皆有度
此上十二物者皆是明其制度哀伯思及則言無次第
也鄭𤣥覲禮注云上公衮無升龍天子有升龍有降龍
是衮有度也冕則公自衮以下侯伯自鷩以下是冕有
度也黻則諸侯火以下卿大夫山是黻有度也珽則玉
[006-17b]
象不同長短亦異是珽有度也衮冕鷩冕裳四章毳冕
希冕裳二章是裳有度也鄭𤣥屨人注云王吉服舄有
三等赤舄為上冕服之舄下有白舄黒舄王后祭服舄
有三等𤣥舄為上褘衣之舄下有青舄赤舄是舄有度
也紞則人君五色臣則三色是紞有度也天子朱紘諸
侯青紘是紘有度也其帶幅衡綖則無以言之傳言昭
其度也明其尊言各有制度
  十/六禮之言繅皆有玉共文
[006-18a]
注藻率至下飾正義曰鄭𤣥覲禮注云繅所以藉玉以
韋衣木廣袤各如其玉之大小典瑞注云繅有五采文
所以薦玉木為中榦用韋衣而畫之此言以韋為之指
木上之韋其實木為榦也禮之言繅皆有玉共文大行
人謂之繅藉曲禮單稱藉故知所以藉玉也大行人云
公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知大小各如其玉也大行人
注云繅藉以五采韋衣板若奠玉則以藉之是由有奠
之時須有繅以之藉玉故大小如玉耳典瑞職曰王執
[006-18b]
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
躬圭繅皆三采三就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
就以朝覲宗遇㑹同于王是王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
二采也凡言五采者皆為𤣥黄朱白蒼三采朱白蒼二
采朱緑就成也五就為五帀每一帀為一就禮之言藻
其文雖多典瑞大行人聘禮覲禮皆單言繅或云繅藉
未有言繅率者故服䖍以藻為畫率為刷巾杜以藻率
為一物者以拭物之巾無名率者服言禮有刷巾事無
[006-19a]
所出且哀伯謂之昭數固應禮之大者寧當舉拭物之
巾與藻藉為類故知藻率正是藻之複名藻得其稱為
藻藉何以不可名為藻率也玉藻說帶之制曰士練帶
率下辟凡帶有率無箴功鄭𤣥云士以下皆禪不合而
繂積如今作幧頭為之也然則禪而不合縷繂其邉謂
之為率此以韋衣木葢亦繂積其邉故稱率也鄭司農
典瑞注讀繅為藻率之藻似亦繂率共為藻也詩曰鞞
琫容刀故知鞞鞛佩刀削之飾也少儀云刀授頴削授
[006-19b]
拊削是刀之類故與刀連言之鞞鞛二名明飾有上下
先鞞後鞛故知鞞為上飾鞛為下飾劉君以毛詩傳下
曰鞞上曰琫而規杜氏但鞞鞛或上或下俱是無正文
不可以規杜過也
  十/七釋鞶厲賈服杜與鄭異
注鞶紳至索帬正義曰易訟卦上九或錫之鞶帶知鞶
即帶也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上帶為革帶
故云鞶紳帶所以别上帶也玉藻說帶云大夫大帶是
[006-20a]
一名大帶也詩毛傳云厲帶之垂者故用毛說以為厲
大帶之垂者也大帶之垂者名之為紳而復名為厲者
紳是帶之名厲是垂之貎詩稱垂帶而厲是厲為垂貎
也玉藻稱天子素帶朱裏終辟諸侯素帶不朱裏大夫
𤣥革辟垂帶皆博四寸士帶博二寸再繚四寸緇辟下
垂賈服等說鞶厲皆與杜同唯鄭𤣥獨異禮記内則注
以鞶為小囊讀厲如裂繻之裂言鞶囊必裂繒緣之以
為飾案禮記稱男鞶革女鞶絲鞶是帶之别稱遂以鞶
[006-20b]
為帶名言其帶革帶絲耳鞶非囊之號也禮記云婦事
舅姑施鞶袠袠是囊之别名今人謂裹書之物為袠言
其施帶施囊耳其鞶亦非囊也若以鞶為小囊則袠是
何器若袠亦是囊則不應帶二囊矣以此知鞶即是紳
帶為得其實游是旐之垂者斾之别名九旗雖各有名
而旌旗為之總號故云旌旗之游也案巾車王建大常
十有二游又大行人云上公九斿侯伯七斿子男五斿
其孤卿建&KR0950大夫士建物其斿各如其命數其鳥旟則
[006-21a]
七斿熊旗則六斿龜旐則四斿故考工記云鳥旟七斿
以象鶉火熊旗六斿以象伐龜旐四斿以象營室是也
鄭司農巾車注云禮家説曰纓當胸以削革為之鄭𤣥
云纓今馬鞅是纓在馬膺前也服䖍云纓如索帬今乗
輿大駕有之然則漢魏以來大駕之馬膺有索帬是纓
之遺象故云如索帬也案巾車玉路樊纓十有再就鄭
𤣥注云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金路樊纓九就象路
樊纓七就革路絛纓五就鄭𤣥云其樊及纓以絛絲飾
[006-21b]
之木路翦樊鵠纓鄭𤣥云以淺黒飾韋為樊鵠色飾韋
為纓不言就數飾與革路同
  十/八錫鈴無異說惟鸞和多說
注錫在至鳴聲正義曰鄭𤣥巾車注云錫馬面當盧刻
金為之所謂鏤錫也詩箋云眉上曰錫刻金飾之令當
盧也然則錫在眉上故云在馬額也詩稱輶車鸞鑣知
鸞在鑣也鑣在馬口兩旁衡在服馬頸上鸞和亦鈴也
以處異故異名耳爾雅釋天說旌旗有鈴曰旂李廵曰
[006-22a]
以鈴置旐端是鈴在旂也錫在馬額鈴在旂先儒更無
異說其鸞和所在則舊説不同毛詩傳曰在軾曰和在
鑣曰鸞韓詩内傳曰鸞在衡和在軾前鄭𤣥經解注取
韓詩為説秦詩箋云置鸞於鑣異於乘車也其意言乘
車之鸞在衡田車之鸞在鑣及商頌烈祖之箋又云鸞
在鑣是疑不能定故兩從之也案考工記輪崇車廣衡
長參如一則衡之所容唯兩服馬耳詩辭每言八鸞當
謂馬有二鸞鸞若在衡唯兩馬安得置八鸞乎以此知
[006-22b]
鸞必在鑣鸞既在鑣則和當在衡經傳不言和數未知
和有幾也四者皆以金為之故動則皆有鳴聲也
  十/九旂旗不畫星辰統大常而言
春官神士掌三辰之法鄭𤣥亦以為日月星也謂之辰
辰時也日以照晝月以照夜星則運行於天昏明遞帀
而正所以示民早晚民得取為時節故三者皆為辰也
三辰是天之光明照臨天下故畫於旌旗象天之明也
九旗之物唯日月為常不言畫星者葢大常之上又畫
[006-23a]
星也穆天子傳稱天子葬盛姬建日月七星葢畫北斗
七星也案司常交龍為旂熊虎為旗不畫三辰而云三
辰旂旗者旂旗是九旗之總名可以統大常故舉而為
言也
  二/十武王遷九鼎有營洛意
注九鼎至郟鄏正義曰據宣三年傳知九鼎是殷家所
受夏九鼎也戰國䇿稱齊救周求九鼎顔率謂齊王曰
昔周伐殷而取九鼎一鼎九萬人挽之九鼎八十一萬
[006-23b]
人挽之挽鼎人數或是虛言要知其鼎有九故稱九鼎
也知武王遷九鼎於洛邑欲以為都者鼎者帝王所重
相傳以為寶器戎衣大定之日自可遷置西周乃徙九
鼎處於洛邑故知本意欲以為都又以尚書洛誥説周
公營洛邑則知武王但有遷意周公乃卒營之地理志
云河南縣故郟鄏地也武王遷九鼎焉周公致太平營
以為都是為王城至平王居之言即今河南城者晉時
猶以為河南縣成王定鼎宣三年傳文
[006-24a]
  二十/一楚僭號蔡鄭懼而會謀
地理志云南郡江陵縣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
世本云楚鬻熊居丹陽武王徙郢宋仲子云丹陽在南
郡枝江縣今南郡江陵縣北有郢城史記稱文王徙都
於郢地理志依史記為説此時當楚武王也譜云楚芊
姓顓頊之後其鬻熊事周文王早卒成王封其曾孫熊
繹於楚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南郡枝江是也熊達始
稱武王武王十九年魯隱公之元年也武王居郢今江
[006-24b]
陵是也昭王徙都惠王八年獲麟之歲也惠王二十一
年春秋之傳終矣惠王五十七年卒自惠王以下十一
世二百九年而秦滅之楚世家稱武王使隨人請王室
尊吾號王弗聽還報楚楚王怒乃自立為楚武王是楚
武王始僣號稱王也劉炫云號為武武非諡也
  二十/二公出必告廟反必告至
凡公行者或朝或㑹或盟或伐皆是也孝子之事親也
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廟反必告至不
[006-25a]
言告禰廟而言告宗廟者諸廟皆告非獨禰也禮記曾
子問曰諸侯適天子必告於祖奠於禰命祝史告於宗
廟諸侯相見必告於禰命祝史告於五廟反必親告於
祖禰乃命祝史告至於前所告者由此而言諸侯朝天
子則親告祖禰祝史告餘廟朝鄰國則親告禰祝史告
餘廟其路逺者亦親告祖故於其反也言告於祖禰明
出時亦告祖也
  二十/三告廟必以幣朝㑹盟伐同
[006-25b]
曾子問曰凡告用制幣反亦如之則出入皆以幣告也
但出則告而遂行反則告訖又飲至故行言告廟反言
飲至以見至有飲而行無飲也飲至者嘉其行至故因
在廟中飲酒為樂也襄十三年傳曰公至自晉孟獻子
書勞於廟禮也書勞䇿勲其事一也舍爵乃䇿勲䇿勲
當在廟知飲至亦在廟也彼公至自晉朝還告廟也此
公至自唐盟還告廟也十六年公至自伐鄭傳曰以飲
至之禮伐還告廟也三者傳皆言禮知朝㑹盟伐告廟
[006-26a]
禮同傳所以反覆凡例也朝還告至而獻子書勞則䇿
勲者非唯討伐之勲雖常事有以安國寧民或亦書功
於廟也公行告至必以嘉㑹昭告祖禰有功則舍爵䇿
勲無功則告事而已無不告也反行必告而春秋公行
一百七十六書至者唯八十二耳其餘不書者釋例曰
凡公之行不書至者九十有四皆不告廟也
  二十/四榮辱死徙皆有告廟
若事實可恥而不以為恥反行告廟則史亦書之宣五
[006-26b]
年傳曰公如齊髙固使齊侯止公請叔姬焉夏公至自
齊書過也釋例曰執止之辱厭尊毁列所以累其先君
忝其社稷固當克躬罪已不以嘉禮同終宣公如齊既
已見止連昏於鄰國之臣而行飲至之禮故傳曰書過
也是不應告而告故書之以示過也釋例又曰桓公之
喪至自齊此則死還告廟而書至者也莊公違禮如齊
觀社用飲至之禮此則失禮之書至者也宣公黑壤之
㑹以賂免諱不書盟而復書至亦諱不以見止告廟也
[006-27a]
襄公至自晉此則榮還而書至者也昭公至自齊居于
鄆此則宜告而書至者也
  二十/五舍爵即書勲勞于䇿
注爵飲至功也正義曰韓詩説一升曰爵爵盡也足也
二升曰觚觚寡也飲當寡少三升曰觶觶適也飲當自
適四升曰角角觸也飲不自適觸罪過也五升曰散散
訕也飲不自節為人謗訕也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餉
也然則飲酒之器其名有五而總稱為爵案燕禮爵用
[006-27b]
觚觶此飲至之爵不過用觚觶而已為人君者賞不踰
月欲民速覩為善之利故舍爵即書勞於䇿言速紀有
功也
  二十/六師服假名以規諌而何休難左
太子與桓叔雖並因戰為名而所附意異仇取於戰相
仇怨成師取能成師衆緣名求義則太子多怨仇而成
師有徒衆穆侯本立此名未必先生此意但寵愛少子
於時已著師服知桓叔將盛故推出此理因解其名以
[006-28a]
為諷諫欲使之强幹弱枝耳人臣規諫若無端緒馮何
致言以申已志非謂人之立名必將有驗而何休謂左
氏後有興亡由立名善惡引后稷名棄為膏肓以難左
氏非也
  二十/七卿置側室選用宗之庶者
注側室至一官正義曰禮記文王世子云公若有出疆
之政庶子守公宫正室守大廟鄭𤣥云正室適子也正
室是適子故知側室是衆子言其在適子之旁側也文
[006-28b]
十二年傳曰趙有側室曰穿是卿得立此官也卿之家
臣其數多矣獨言立此一官者其餘諸官事連於國臨
事選用異姓皆得為之其側室一官必用同族是卿廕
所及唯知宗事故特言之案世族譜趙穿是夙之庶孫
於趙盾為從父昆弟而為盾側室然選其宗之庶者而
為之未必立卿之親弟
  二十/八大夫身是適子為小宗故次為貳宗
注適子至輔貳正義曰禮有大宗小宗天子諸侯之庶
[006-29a]
子謂之别子及異姓受族為後世之始祖者世適承嗣
百世不遷謂之大宗為父後者謂諸弟宗之五世則遷
謂之小宗五世遷者謂髙祖以下喪服未絶其繼髙祖
之適則緦服之内共宗之其繼曾祖之適則小功之内
共宗之繼祖繼禰所宗及亦然故鄭𤣥喪服小記注云
小宗有四或繼髙祖或繼曾祖或繼祖或繼禰皆至五
世則遷以緦服既窮不相宗敬故疏即遞遷也禮記大
傳曰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
[006-29b]
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
宗其繼髙祖者五世則遷者也是言大宗小宗之别也
大夫身是適子為小宗故其次者為貳宗以相輔助為
副貳亦立之為此官也杜知非大宗而云小宗者以其
大夫不必皆是大宗據為小宗者多故杜言之也若大
夫身為大宗亦止得立貳宗官耳禮記據公族為説故
言别子為祖主説諸侯庶子耳其實異姓受族亦為始
祖其繼者亦是大宗但記文不及之耳沈云適子為小
[006-30a]
宗謂是大夫之身為小宗次者為貳宗謂大夫庶弟貳
宗與側室為例皆是官名與五宗别
  二十/九晉去洛邑近八百里故云甸侯
注諸侯至服者正義曰周公斥大九州廣土萬里制為
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謂之一服侯甸男采
衛要六服為中國夷鎮蕃三服為夷狄大司馬謂之九
畿言其有期限也大行人謂之九服言其服事王也如
其數計甸服内畔尚去京師千里晉距王城不容此數
[006-30b]
而得在甸服者周禮設法耳土地之形不可方平如圖
未必每服皆如其數也地理志云初雒邑與宗周通封
畿東西長南北短短長相覆為千里是王畿不正方也
志又云東都方六百里半之為三百里外有侯服五百
里為八百里計晉都在大原去洛邑近八百里也畿既
不方服必差改故晉在甸服也
  三/十書宋灾故尤之書成宋亂非譏
襄三十年諸侯之卿㑹于澶淵謀歸宋財既而無歸書
[006-31a]
曰宋災故尤之也此書成宋亂知非譏受賂尤四國者
澶淵之㑹貶卿稱人是尤之文此則具序君爵辭無貶
責非尤過之狀知為諱故而本其會意從其平文也文
十七年晉會諸侯于扈欲以平宋之亂既而不討受賂
而還其事與此正同而經書諸侯㑹于扈傳曰書曰諸
侯無功也此亦無功不言諸侯㑹于稷而厯序諸國者
扈之㑹晉為伯㑹諸侯以討亂乃受賂而還猶如僖十
四年諸侯城緣陵齊桓為伯城而不終故貶稱諸侯此
[006-31b]
則齊陳鄭自相平亂故不加貶文知不為公諱不貶諸
侯者以狄泉之諱唯没公文其餘皆貶此若必諱唯須
没公而已何須不貶諸國
  三十/一言靖侯之孫欒賓傳之示貴寵
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注惠魯惠公
也晉文侯卒子昭侯元年危不自安封成師為曲沃伯
靖侯之孫欒賔傅之注靖侯桓叔之髙祖父言得貴寵
公孫為𫝊相正義曰案晉世家靖侯生僖侯僖侯生獻
[006-32a]
侯獻侯生穆侯穆侯生桓叔靖侯是桓叔之髙祖也史
傳稱祖皆云祖父故謂髙祖為髙祖父非髙祖之父也
特云靖侯之孫則知傳意言其得貴寵公孫為傅相也
此人之後遂為欒氏葢其父字欒
 
 
 
 
[006-32b]
 
 
 
 
 
 
 
 春秋左傳要義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