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19 春秋皇綱論-宋-王晳 (master)


[00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春秋皇綱論      宋 王晳 撰
   凡二十三篇縂五卷
 春秋皇綱論卷一
    孔子脩春秋
    始隱
    尊王上
    尊王下
[001-1b]
   孔子脩春秋
昔者仲尼以聖人之才識歴國應聘而卒老不遇知天
命之不與已也於是崇聖業讃易道定禮樂刪詩書表
先王之舊章總皇極之彛訓闡君臣父子之義原治亂
興衰之道足以垂為世敎傳之無窮然於已之才識則
未能盡發明之也故作春秋託之行事以盡焉則司馬
遷所記孔子之言曰我欲載之空言不若見之行事之
深切著明也此仲尼脩春秋之本意也噫夫經制可以
[001-2a]
定天下則春秋之經制備矣至誠可以賛元化則春秋
之至誠深矣執經制推至誠則承天治民統正萬事體
道徳而維之以禮法本仁義而振之以權綱尊君與賢
旌善黜惡王道之權衡太平之事業也此仲尼之道與
其才識舉見之於春秋矣後之諸儒不原聖人本意但
舉一端以為之說公羊曰撥亂世反諸正又云制春秋
之意以俟後聖何休以為知漢當繼大亂之後故作撥
亂之法以授之何其迂哉夫否泰治亂如循環然否亂
[001-2b]
之極必有王者興固天命也仲尼豈知數百年後劉氏
定天下興漢室乎且聖人大典将垂之萬世以為法又
豈止一漢朝乎若以衰世論之則可以撥亂而歸正若
以治世言之則可以潤色乎王道無施不可也孟子曰
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此亦据當世而言爾若專
為誅亂臣賊子使知懼則尊賢旌善之旨闕矣董仲舒
曰孔子知時之不用道之不行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
中以為天下儀表貶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若此
[001-3a]
則仲尼祖述堯舜之道無以明矣壷遂曰孔子之時上
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
王之法若此則春秋之文皆紀實事不得謂之空文又
聖人作經義貫今古亦何必當一王之法乎杜預以為
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孔子
之出此言者以遭時之難謂已得文王之道有文王之
文不當不垂于後世故云然然亦通謂諸經未必指春
秋而言也文中子曰聖人在上則賞罰行在下則襃貶
[001-3b]
作夫襃貶聖人所以代賞罰也是又不見聖人推至誠
明大道之旨而一經之作專在賞罰也啖助謂春秋救
周之敝革禮之薄以夏道為本不全守周禮則襃貶善
惡斷以聖人之義不該之矣趙氏謂春秋大要二端而
已常典也權制也春秋據周禮其典禮所不及者則聖
意窮其精理以定襃貶尊王室正陵僭舉三綱提五常
又言有帝王簡易精淳之道此得春秋之宗指優於數
賢之説也但不及聖人不欲託空言故屬之行事之意
[001-4a]
為不悉矣備舉數賢之說餘不足論也且聖人之道一
以貫之數賢之說皆舉一端爾緫而通之㑹歸其本意
則春秋之義全矣夫聖帝之隆莫隆於堯舜禮法之備
莫備乎三代國有史官者皆堯舜禹湯文武之令典也
史官屬辭以記得失世盛則其政羙世衰則其道微亦
理之常也仲尼既遭亂世以躬負聖人才識無以𤼵明
故因魯史之文託之行事以盡其所緼之志以遺後世
之聖賢爾然魯史常人之所為也於聖賢文武之道必
[001-4b]
有不周於是非得失之理必有不當於采掇記注之閒
必有不經於憎愛誣諱之際必有不實於仁義禮法之
訓必有不明於襃貶善惡之旨必有不精故聖人裁取
其文建以法制以成不刋之書則聖人之才識於是可
得而觀之矣故其言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此之謂也
皇甫湜以為編年不若紀傳至云春秋之作則須左傳
國語何其淺陋之甚哉或曰左氏以為凡諸侯有命告
則書于策不然則否師出藏否亦如之果若是則魯史
[001-5a]
所遺者固亦多矣聖人博覽無所不知何不盡書之乎
曰仲尼脩經直据魯史魯史所不載則何由書之况聖
人制作金玉法度既憑魯史則不當雜取他書何者欲
示信據之明故也且自於魯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
之中所書之事聖人之法度備矣才識周矣襃貶精矣
勸戒盡矣奚復孜孜然如左氏司馬遷之流務多取以
為勝者耶
   始隠
[001-5b]
荀子曰聖盡倫王盡制是故學者以聖王為師焉聖王
之盛莫盛乎堯舜當天下之正位粹然一任乎道不私
於己也如天地然允聖王之極摯哉堯視舜如己身舜
視禹如己身又何親賢之足議乎前堯舜而有聖人矣
無其時與其人莫能任乎道充其志而公天下焉後堯
舜而有聖人矣無其時與其人亦莫能任乎道充其志
而公天下焉堯耄而傳諸舜舜老而授之禹前後相次
若天意固為之夫是之謂其時堯舜禹之道一道也堯
[001-6a]
舜禹之心一心也夫是之謂其人以萬物之心為心以
天地之徳為徳其於己也無一毫之私夫是之謂任乎
道舒卷天下無不得其欲而合乎道也如規矩繩墨然
夫是之謂充其志疇克若是㦲堯舜而已矣故書首二
帝以道徳之美莫或先焉者也然堯嗣於帝禹與其子
獨舜之道尤難故仲尼曰後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
也已至矣哉盖無徳而稱焉夫治亂之世極然後可以
相明焉善惡之理極然後可以相形焉是故仲尼約魯
[001-6b]
史修春秋推原堯舜之事以明亂世之奸慝焉噫道徳
之美莫過於堯舜之禪讓人倫之惡無大於世子之弑
其君今隠公欲讓桓位是踰父子之親也而桓公遂弑
君兄是滅臣子之理也則與世子之弑其君者罪惡鈞
矣是桓公者固天下之大戮也故春秋獨於桓公不書
王見桓公之無君王室之無政也然則不書王之義特
為桓而發也罪桓之由特為隠而起也故春秋所以始
於隠者此故也或曰如是則盍始於桓邪曰若以桓為
[001-7a]
始則不見隠公讓桓之志也不見隠公讓桓之志則罪
桓之心不切也又不見隠公不書葬之事也又不見桓
公汲汲君位之意也曰然則何者為讓桓之志乎曰夫
書尹氏卒仲子不葬不爵夫人至不告廟此皆讓桓之
志也不始之於隠則無以見矣又曰敢問春秋亦有世
子之弑其君者何故其時復書王乎曰春秋魯史固當
詳内而略外也且隠以兄而讓弟其徳惠奚有量哉親
踰父子義則君臣而桓乃滅天常棄人理其迹尤惡盖
[001-7b]
善善也不明則惡惡也不切故特不書王以志之也自
餘他國則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亂世之常事
也又曰諸儒謂周室自平王東遷日以微弱賞罰政令
裁行畿内故始之於隠亦以平王不能中興之故也曰
此說一端之說也然於始隠之義亦足相因以𤼵明爾
夫隠公之元年則平王之末年也是時楚子初僭王號
天子不能征之陵遲衰亂實始於此故桓公有無王之
心敢行簒弑者階此而作也或者又曰夫楚子僭號則
[001-8a]
惡逆之罪莫大焉安知聖人不為正楚而始隱㦲曰夫
楚僻小國也蠻夷之俗也覩周室之微弱因而僭竊則
其罪惡天下舉知之矣魯則禮義之國也周公之後也
而桓有逆行凶徳唯明王可誅之爾此仲尼所以首正
之也若為正楚而始隠則隐公之經未嘗及楚至荘十
年荆敗蔡師于莘始見于經則聖人之意不在乎正楚
而在乎正桓也無可疑矣或曰子引堯舜之讓以明隐
公之事則是與杜氏之說以隐公為讓國之賢君相類
[001-8b]
也曰不然夫其讓之名至髙也讓之行至美也推是心
以類夫堯舜奚逺㦲然隐公之才識智慮昏庸之人也
其行事多不善也雖其讓之名與堯舜同是奚救於昏
庸之累哉曰然則其讓桓是邪曰非也隐公以庶長自
嫌故欲讓桓爾苟桓有聖賢之才則已行泰伯之事猶
可也桓既非其人矣而不明大義不能遵禮法之正私
意曲惠欲同於攝讒隙一開卒被大禍則君子不與之
也君子尚不與之况聖人乎
[001-9a]
   尊王上
何休之學謂春秋黜周王魯識者已非之矣不復更論
謹案聖人以王道衰微賞罰無紀賢能不用罪惡不誅
故采舊史之文裁以為經豈有他哉篤於三綱五常明
於義理之盡而已爾三傳及諸子不能具曉聖人之意
不知尊王之實謂自周無出言出絶之於天下也又謂
榮叔歸含召伯㑹葬皆王之失禮故去天字以貶之此
皆不曉聖人尊王之意不達三綱五常義理之盡而云
[001-9b]
也夫天王出居于鄭必有故也其故何哉辟母弟之難
爾此乃直書以示譏也豈於出字更加貶絶乎噫三傳
見王子瑕奔晉及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皆謂
王者無外故不書出是以於天王出居於鄭及周公出
奔晉皆以為貶絶之也王雖不能以禮制其弟帶遂為
亂而王有何惡遽貶絶之乎周公楚與伯輿爭政不勝
怒而出及陽樊王復之三日卒出奔晉若以出為貶絶
之辭則是襄王之惡重於子朝周公之罪甚於王子瑕
[001-10a]
及尹氏也案王子瑕王子朝尹氏召伯毛伯皆逆亂之
臣也逆亂之臣當族滅之籍没汙潴是其刑典故數子
但書奔不言出絶之也猶譚子奔莒弦子奔黄之類亦
以國滅而不言出義與此同且凡外來奔魯悉書来奔
不言出奔是来字對出為義爾若春秋為鄭史則必書
曰天王来居于汜猶郕伯来奔以其来我國故不言出
也則又可以言王者無来乎或曰若但書天王居于鄭
則出可知矣何必書出乎曰凡諸侯外奔皆書出明棄
[001-10b]
其境而出也若衛侯朔出奔齊茍但言奔齊則出亦可
知聖人何故更書出乎又天王居于狄泉不言出則在
周地矣此若書天王居于鄭則在畿内非鄭國也不可
之理審矣以此足知其妄也其謂去天字以貶王者盖
惑於闕文爾且仲尼不隠諸侯及卿之罪惡則知王室
之衰微亦以明矣桓王使渠伯紏来聘成桓公之為君
尚不去天字但貶渠伯書名況他失禮之事不甚於此
乎由是觀之其妄愈固不足疑矣
[001-11a]
   尊王下
春秋列國莫大於齊晉楚楚僭王號固不足取而齊晉
之君莫盛於桓文故孟子謂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
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其故何哉夫豈以
其執中國之權制天下之命而云乎夫周室雖衰天命
未改桓文襲侯爵臣子也而執中國之權制天下之命
則是彊僭之臣也奚足議邪然聖人以其有尊周室安
中國之心故爾何以知其然㦲謹案惠王以惠后故寵
[001-11b]
其子帶欲廢太子於是齊桓帥諸侯㑹王世子于首止
以定其位厥後太子踐阼是為襄王此仲尼所謂一正
天下也桓公既殁叔帶卒亂周室天王出居于鄭幾不
能復於是晉文公帥師迎王以歸于王城遂誅叔帶故
傳曰出定襄王以示之義由是觀之則二君之大莭可
見矣此聖人所以襃其功稱其仁也又齊桓之㑹葵丘
為盛以其一明天子之禁也晉文之盟踐土稱信以其
胥奨王室之忠也夫以東周之微不絶如綫桓文之勢
[001-12a]
震於天下卒能尊周室安中國厥功茂哉然不能推至
公血誠力遵王道之正征伐自出賦貢自專則其罪爾
荀子曰粹而王駮而伯此之謂也故仲尼因桓文之事
而辭以致其義焉義者何明於君臣之分篤於仁義之
心離其駮㑹于粹而已矣或曰然則桓文之功並邪曰
然又曰如此則仲尼何以云齊桓公正而不譎晉文公
譎而不正乎曰仲尼之云譎者一時權譎之謂也非謂
詐也茍專以譎為詐則當云湯武正而不譎桓文譎而
[001-12b]
不正聖人不當云齊桓正而不譎也且齊桓用兵脅魯
使殺子紏又以無名侵蔡遂伐楚責王貢之不入寗母
之㑹又欲聽子華之言凡如此類豈不譎㦲晉文伐原
以存信辟楚以示報躬率諸侯朝事天子豈不正哉但
齊桓之定太子也不欲使惠王廢嫡庶之正是其本志
故仲尼謂之一正天下首止之㑹是也以其猶有彊君
之嫌故謂之正而不譎也晉文之逆襄王也藉以求諸
侯信義之名非其至誠而狐偃勸以繼文之業王城之
[001-13a]
師是也以其不本尊王之義故謂之譎而不正也噫聖
人𤼵於精懇章為大訓如此之極也而後世猶有簒奪
之臣亦末如之何也已
 
 
 
 
 
[001-13b]
 
 
 
 
 
 
 
 春秋皇綱論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