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e0012 春秋釋例-晉-杜預 (master)


[000-1a]
欽定四庫全書    經部五
 春秋釋例      春秋類
  提要
    臣/等謹案春秋釋例十五卷晉杜預撰預事迹詳
    晉書本傳是書以經之條貫必出於傳傳之義例
    總歸於凡左傳稱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
    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
    經之通體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不言不稱
[000-1b]
    書曰之類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
    亦有舊史所不書適合仲尼之意者仲尼即
    以為義非互相比較則褒貶不明故别集諸
    例及地名譜第厯數相與為部先列經傳數
    條以包通其餘而傳所述之凡繫焉更以己
    意申之名曰釋例地名本之泰始郡國圗世
    族譜本之劉向世本與集解一經一緯相為
    表裏晉書稱預自平呉後從容無事乃著集
[000-2a]
    解又參考衆家譜第謂之釋例又作盟㑹圖
    春秋長厯備成一家之學比老乃成今考土
    地名篇稱孫氏僭號於呉故江表所記特略
    則其屬稿實在平呉以前故所列多兩漢三
    國之郡縣與晉時不盡合至盟㑹圖長厯則
    皆書中之一篇非别為一書觀預所作集解
    序可見史所言者未詳晉書又稱當時論者
    謂預文義質直世人未之重惟秘書監摯虞
[000-2b]
    賞之考稽含南方草木状稱晉武帝賜杜預
    密香紙萬畨寫春秋釋例及經傳集解則當
    時固重其書史所言者亦未盡確也其書自
    隋書經籍志而後並著於録均止十五卷惟
    元呉萊作後序云四十卷豈元時所行之本
    卷次獨分析乎自明以來是書久佚惟永樂
    大典中尚存三十篇並有唐劉蕡原序其六
    篇有釋例而無經傳餘亦多有闕文謹隨篇
[000-3a]
    掇拾取孔頴逹正義及諸書所引釋例之文
    𥙷之校其訛謬釐為二十七篇仍分十五卷
    以還其舊呉萊後序亦併附焉按預集解序
    云釋例凡四十部崇文總目云凡五十三例
    而孔頴逹正義則云釋例事同則為部小異
    則附出孤經不及例者聚於終篇四十部次
    第從隠即位為首先有其事則先次之世族
    土地事既非例故退之於終篇之前土地名
[000-3b]
    起於宋衛遇於垂世族譜起於無駭卒無駭
    卒在遇垂之後故地名在世族前今是書原
    目不可考故因孔氏所述之大指推而廣之
    取其事之見經先後為序長厯一篇則次之
    土地名世族譜後以集解序述厯數在地名
    譜第後也土地名篇釋例云據今天下郡國
    縣邑之名山川涂道之實爰及四表皆圖而
    備之然後以春秋諸國邑盟㑹地名附列之
[000-4a]
    名曰古今書春秋盟㑹圖别集疏一卷附之
    釋例所畫圖本依官司空圖據㤗始之初郡
    國為正孫氏初平江表十四郡皆貢圖籍荆
    揚徐三州皆改從今為正不復依用司空圖
    則是書應有圖而今已佚又有附盟㑹圖疏
    臚載郡縣皆是元魏隋唐建置地名非晉初
    所有而陽城一條且記唐武后事當是預本
    書已佚而唐人𥙷輯又土地名所釋亦有後
[000-4b]
    人増益之語今仍録原文而各加辨証於下
    方考預書雖有曲從左氏之失而用心周密
    後人無以復加其例亦皆參考經文得其體
    要非公穀二家穿鑿月日者比摯虞謂左邱
    明為本春秋作傳而左傳遂自孤行釋例本
    為傳設而所發明何但左傳故亦孤行案故/字文
    義未明疑為當字之訛以晉/書原本如是姑仍其舊文良非虚美且永
    樂大典所載猶宋時古本觀夫人内女歸寕
[000-5a]
    例一篇末云凡若干字經傳若干字釋例若
    干字當是校讐精當概可想見如長厯載文
    公四年十有二月壬寅夫人風氏薨杜云十
    二月庚午朔無壬寅近刻注疏本並作十有
    一月按十一月庚子朔三日得壬寅不可謂
    無壬寅也又襄公六年經文本云十有二月
    齊侯滅萊而近刻左傳本前則曰十有一月
    齊侯滅萊萊恃謀也後則曰晏弱圍棠十一
[000-5b]
    月丙辰而滅之今考長厯十一月丁丑朔是
    月無丙辰十二月丁未朔十日得丙辰杜預
    係此日於十二月下不言日月有誤可見今
    本傳文兩言十一月皆十二月之訛也如此
    之類可以校訂舛訛者不可縷數春秋以左
    傳為根本左傳以杜解為門徑集解又以是
    書為羽翼縁是以求筆削之㫖亦可云考古
    之津梁窮經之淵藪矣乾隆四十九年十月
[000-6a]
    恭校上
        總纂官臣/紀昀臣/陸錫熊臣/孫士毅
         總 校 官 臣/ 陸 費 墀
[000-7a]
原序
聖人文乎魯史志乎周道筆削隠顯有權有義一正于
周制而已權焉故有諱國惡避世禍矯事以變文也義
焉故有例典禮貶僭亂尊王以行法也彰明五始上禀
班朔布象之本則公旦禮經列國羣史悉得書之矣詳
畧一字下救衰俗强臣之漸則仲尼志藴異代鮮克究
其極焉有晉大儒杜預皓首春秋深明權義乃謂學者
未可與權必先講義義之通明槩有宗本舉一則推萬
[000-7b]
可知計源則衆流畢㑹是以禮經言凡者謂其統之有
宗也志在可例者謂其會之有元也厥初寄辭史法假
蹟霸政其事著于桓文其道窮于魯衛且諸侯専而宗
周微三家盛而公室削道不克振事得以書由是立經
舉元後世非以例義求之則莫能一而貫也范甯有言
左氏失誣公羊失俗榖梁失短斯皆謂偏執空文而昧
乎變例者也夫然釋例之作宗本于舊章非元凱獨㫁
而然也實包括三傳同歸于聖經之奥歟且曰八公書
[000-8a]
即位而四公發傳雖以不書不稱為文其義則一也昭
定哀蒐皆不書公言權在三家也襄公在楚每月以不
朝告于廟特于正月釋之者人理所自新也諸侯雖有
九伐之法必禀命于天子可以執不可輒殺也考之數
條足以見天厯人謀相與用舍一權一義始終詳焉始
于平王東遷謂魯秉周禮尚可興之乎終于哀公西狩
謂叔孫専政魯其不可為矣嗚呼夾谷之後使仲由毁
三桓城収其甲兵不克孔子之衛至十一年自衛反魯
[000-8b]
聖經修成後二年泰山其頽三桓勝魯聖人斯文于是
乎掃地矣漢興帝制立賢良文學之士率以春秋治天
下晉主中國元凱以春秋為安危故述兹凡例意欲安
中國而御四夷釋權義以正禮經後儒有以知可例者
文也可釋者志也善言春秋者不以文害志故志定而
後㫁物物得其㫁則例可得焉例可忘焉故序劉蕡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