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91 朱子禮纂-清-李光地 (master)


[00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朱子禮纂卷一
           大學士李光地撰
  總論
臣聞之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遭秦滅學禮
 樂先壊漢晉以來諸儒補緝竟無全書其頗存者三
 禮而已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
 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牲冠儀等篇乃其義說
[001-1b]
 耳前此猶有三禮通禮學究諸科禮雖不行而士猶
 得以誦習而知其說熙寧以來王安石變亂舊制廢
 罷儀禮而獨存禮記之科棄經任傳遺本宗末其失
 已甚而博士諸生又不過誦其虚文以供應舉至於
 其間亦有因儀法度數之實而立文者則咸幽冥而
 莫知其源一有大議率用耳學臆斷而已若乃樂之
 為教則又絶無師授律尺短長聲音清濁學士大夫
 莫有知其說者而不知其為闕也故臣頃在山林實
[001-2a]
 與二三學者考訂其說欲以儀禮為經而取禮記及
 諸經史雜書所載有及於禮者皆以附於本經之下
 具列註疏諸儒之說畧有端緒而私家無書檢閱無
 人抄寫乆之未成㑹蒙除用學徒分散遂不能就而
 鍾律之制則士友間亦有得其遺意者竊欲更加參
 考别為一書以補六藝之闕而亦未能具也欲望聖
 明特詔有司許臣就秘書省太常寺關借禮樂諸書
 自行招致舊日學徒十餘人踏逐空閒官屋數間與
[001-2b]
 之居處令其編類雖有官人亦不繫銜請俸但乞逐
 月量支錢米以給飲食紙札油燭之費其抄寫人即
 乞下臨安府差撥貼司二十餘名候結局日量支犒
 賞别無推恩則於公家無甚費用而可以興起廢墜
 垂之永乆使士知實學異時可為聖朝制作之助則
 斯文幸甚天下幸甚文集三禮劄子/乞修
某聞之學者博學乎先王六藝之文誦焉以識其辭講
 焉以通其意而無以約之則非學也故曰博學而詳
[001-3a]
 說之將以反說約也何謂約禮是也禮者履也謂昔
 之誦而說者至是可踐而履也故夫子曰君子博學
 於文約之以禮顔子之稱夫子亦曰博我以文約我
 以禮禮之為義不綦大哉然古禮非必有經蓋先王
 之世上自朝廷下達閭巷其儀品有章動作有節所
 謂禮之實者皆踐而履之矣故曰禮儀三百威儀三
 千待其人而後行則豈必簡策而後傳哉其後禮廢
 儒者惜之乃始論著為書以傳於世今禮記四十九
[001-3b]
 篇則其遺說已學而求所以約之者不可以莫之習
 也今柯君直學將為諸君誦其說而講明之諸君其
 聽之毋忽易曰智崇禮畢禮以極卑為事故自飲食
 居處洒掃欬唾之間皆有儀節聞之若可厭行之若
 𤨏碎而不綱然惟愈卑故愈約與所謂極崇之智殊
 未可以差殊觀也夫如是故成性存存而道義出焉
 此造約之極功也諸君其聽之毋忽文集記序說/講禮
人生而靜天之性未嘗不善感物而動性之欲此亦未
[001-4a]
 是不善至於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
 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方是惡故聖賢說
 得惡字煞遲語類蒙錄/程端
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此說得工夫極宻兩
 邊都有些罪過物之誘人固無窮然亦是自家好惡
 無節所以被物誘去若自有箇主宰如何被他誘去
 此處極好玩味且是語意渾粹語類錄/沈僴
不窺宻止/無測未至曰許多事都是一箇心若見得此
[001-4b]
 心誠實無欺偽方始能如此心苟渙散無主則心皆
 逐他去了更無一箇主觀此則求放心處全在許多
 事上將許多事去攔截此心教定無測未至未至之
 事自家不知不當先測今日未可便說道明日如何
 語類䝉錄/林子
問禮記九容與論語九思一同本原之地固欲存養於
 容貌之間又欲隨事省察曰即此便是涵養本原這
 裏不是存養更於甚處存養語類/失名
[001-5a]
問君子莊敬日强是志强否曰志也强體力也强今人
 放肆則日怠惰一日那得强伊川云人莊敬則日就
 規矩莊敬自是耐得辛苦自不覺其日就規矩也語/類
 徐㝢録/
古者教法禮樂射御書數不可闕一就中樂之教尤親
 切䕫教胄子只用樂大司徒之職也是用樂蓋是教
 人朝夕從事於此拘束得心長在這上面蓋為樂有
 節奏學他底急也不得慢也不得乆之都換了他一
[001-5b]
 副常情性語類錄/潘植
九年知類通達横渠說得好學者至於能立則教者無
 遺恨矣此處方謂大成蓋學者既到立處則教者亦
 不消得管他自住不得故横渠又云學者能立則自
 强不反而至於聖人之大成矣而今學者不能得扶
 持到立處嘗謂此叚是箇致知之要如云一年視離
 經辨志古注云離經斷絶句也此且是讀得成句辨
 志是知得這箇是為己那箇是為人這箇是義那箇
[001-6a]
 是利三年敬業樂羣敬業是知得此是合當如此做
 樂羣是知得滋味好與朋友切磋五年博習親師博
 習是無所不習親師是所見與其師相近了七年論
 學取友論學是他論得有頭緒了取友是知賢者而
 取之此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此謂之大成横渠
 說得推類兩字最好如荀子倫類不通不足謂之善
 學而今學者只是不能推類到得知類通達是無所
 不曉便是自强不反這幾句都是上兩字說學下兩
[001-6b]
 字說所得處如離經便是學辨志便是所得處他皆
 倣此語類錄/林賜
古人學校教養徳行道藝選舉爵祿宿衛征伐師旅田
 獵皆只是一項事語類錄/沈僩
大抵說制度之書惟周禮儀禮可信禮記便不可深信
 周禮畢竟出於一家謂是周公親筆做成固不可然
 大綱却是周公意思某所疑者但恐周公立下此法
 却不曾行得盡語類蔚錄/陳文
[001-7a]
子升問周禮如何看曰也且循注疏看去第一要見得
 聖人是箇公平底意思如陳君舉說天官之職如膳
 羞衣服之官皆屬之此是治人主之身此說自是到
 得中間有官屬相錯綜處皆謂聖人有使之相防察
 之意這便不是天官是正人主之身兼統百官地官
 主教民之事大綱已具矣春夏秋冬之官各有所掌
 如太史等官屬之宗伯蓋以祝史之事用之祭祀之
 故職方氏等屬之司馬蓋司馬掌封疆之政最是大
[001-7b]
 行人等官屬之司寇難曉蓋儀禮覲禮諸侯行禮既
 畢出乃右肉袒於廟門之東王曰伯父無事歸寧乃
 邦然後再拜稽首出自屏此所謂懐諸侯則天下畏
 之是也所以屬之司寇如此等處皆是合著如此初
 非聖人私意大綱要得如此看其間節目有不可曉
 處如官職之多與子由所疑三處之類只得且缺之
 所謂其詳不可得而聞也或謂周公作此書有未及
 盡行之者恐亦有此理只如今時法令其間頗有不
[001-8a]
 曾行者木之因說舊時妄意看此書大綱是要人主
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天下之民無不被其
 澤又推而至於鳥獸草木無一不得其所而後已不
 如是不足以謂之裁成輔相參贊天地耳曰是恁地
 須要識公平意思因說如今學問不考古固不得若
 一向去採摭故事零碎凑合說出來也無甚益孟子
 慨然以天下自任曰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到說制度
 處只說諸侯之禮吾未之學嘗聞其畧也要之後世
[001-8b]
 若有聖賢出來如儀禮等書也不應便行得如封建
 諸侯柳子厚之說自是當時却是他各自推戴為主
 聖人從而定之耳如今若要將一州一縣封某人為
 諸侯人亦未必安之兼數世之後其弊非一如鄉飲
 酒之禮若要教天下之人都如此行也未必能只後
 世太無制度若有聖賢為之就中定其尊卑隆殺之
 數使人可以通行這便是禮為之去其哇淫鄙俚之
 辭使之不失中和歡悅之意這便是樂語類之錄/錢木
[001-9a]
周禮天官兼嬪御宦官飲食之人皆總之則其於飲食
 男女之欲所以制其君而成其徳者至矣豈復有後
 世宦官之弊古者宰相之任如此語類/失名
今人不信周官若據某言却不恁地蓋古人立法無所
 不有天下有是事他便立此一官但只是要不失正
 耳且如女巫之職掌宫中巫祝之事凡宫中所祝皆
 在此人如此則便無後世巫蠱之事矣語類夫錄/楊道
五峯以周禮為非周公致太平之書謂如天官冢宰却
[001-9b]
 管甚宫閫之事其意只是見後世宰相請託宫闈交
 結近習以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國平天下之
 本豈可以後世之弊而併廢聖人之良法美意哉又
 如王后不當交通外朝之說他亦是懲後世之弊要
 之儀禮中亦分明自載此禮語類夫錄/楊道
於邱子服處見陳徐二先生周禮制度菁華下半冊徐
 元徳作上半冊即陳君舉所奏周官說先生云孝宗
 嘗問君舉聞卿博學不知讀書之法當如何陳奏云
[001-10a]
 臣生平於周官粗嘗用心推考今周官數篇已屬稾
 容臣退繕寫進呈遂寫進御大概推周官制度亦稍
 詳然亦有杜撰錯說處如云冢宰之職不特朝廷之
 事凡内而天子飲食服御宫掖之事無不畢管蓋冢
 宰以道詔王格君心之非所以如此此說固是但云
 主客行人之官合屬春官宗伯而乃掌於司宼土地
 疆域之事合掌於司徒乃掌於司馬蓋周家設六官
 互相檢制之意此大不然何聖人不以君子長者之
[001-10b]
 道待其臣既任之而復疑之耶或問如何曰賔客屬
 秋官者蓋諸侯朝覲㑹同之禮既畢則降而肉袒請
 刑司宼主刑所以屬之有威懷諸侯之意夏官掌諸
 侯土地封疆如職方氏皆屬夏官蓋諸侯有變則六
 師移之所以屬司馬也又問冬官司空掌何事曰次
 第是管土田之事蓋司馬職方氏存其疆域之定制
 至於申畫井田創置纎悉必屬於司空而今亡矣又
 云陳徐周禮制度講三公宰相處甚詳然皆是自秦
[001-11a]
 漢以下說起云漢承秦舊置三公之官若仍秦舊何
 不只倣秦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却置司馬司徒司
 空者何故蓋他不知前漢諸儒未見孔壁古文尚書
 有周官一篇說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爾孔安國古
 文尚書藏之秘府諸儒専門伏生二十五篇一向不
 取孔氏所藏古文者及至魏晉間古文者始出而行
 於世漢初亦只仍秦舊置丞相御史太尉為三公及
 武帝始改太尉為大司馬然武帝亦非是有意於復
[001-11b]
 古但以衛霍功高官大上面去不得故於驃騎大將
 軍之上加大司馬以寵異之如加階官冠軍之號爾
 其職無以異於大將軍也及何武欲改三公他見是
 時大司馬已典兵兼名號已正故但去大字而以丞
 相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後漢仍舊改司馬為太
 尉而司徒司空之官如故然政事歸於臺閣三公備
 員後來三公之職遂廢而侍中中書尚書之權獨重
 以至今日語類/失名
[001-12a]
經禮三百便是儀禮中士冠諸侯冠天子冠禮之類此
 是大節有三百條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
 如齋之類皆是其中之小目便有三千條或有變禮
 亦是小目吕與叔云經便是常行底緯便是變底恐
 不然經中自有常有變緯中亦自有常有變語類/失名
儀禮是經禮記是解儀禮如儀禮有冠禮禮記便有冠
 義儀禮有昬禮禮記便有昬義以至燕射之類莫不
 皆然只是儀禮有士相見禮禮記却無士相見義後
[001-12b]
 來劉原父補成一篇語類蔚錄/陳文
今儀禮多是士禮天子諸侯喪祭之禮皆不存其中不
 過有些小朝聘燕饗之禮自漢以來凡天子之禮皆
 是將士禮來增加為之河間獻王所得禮五十六篇
 却有天子諸侯之禮故班固謂愈於推士禮以為天
 子諸侯之禮者班固作漢書時此禮猶在不知何代
 何年失了可惜可惜語類錄/輔廣
先王之禮今存者無㡬漢初自有文字都無人收拾河
[001-13a]
 間獻王既得雅樂又有禮書五十六篇惜乎不見於
 後世是當時儒者専門名家自一經之外都不暇講
 况在上又無興禮樂之主故胡氏說道使河間獻王
 為君董仲舒為相汲黯為御史則漢之禮樂必興這
 三箇差除豈不甚盛語類孫錄/葉賀
魯共王壞孔子宅得古文儀禮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
 與髙堂生所傳十七篇同鄭康成注此十七篇多舉
 古文作某則是他當時亦見此壁中之書不知如何
[001-13b]
 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無傳焉語類剛/黄義
 錄/
今日百事無人理㑹姑以禮言之古禮既莫之考至於
 後世之沿革因襲者亦浸失其意而莫之知矣非止
 浸失其意以至名物度數亦莫有曉者差舛譌謬不
 堪著眼三代之禮今固難以盡見其畧幸散見於他
 書如儀禮十七篇多是士禮邦國人君者僅存一二
 遭秦人焚滅之後至河間獻王始得邦國禮五十八
[001-14a]
 篇獻之惜乎不行至唐此書尚在諸儒注疏猶時有
 引為說者及後來無人說著則書亡矣豈不大可惜
 叔孫通所制漢儀及曹褒所修固已非古然今亦不
 存唐有開元顯慶二禮顯慶已亡開元襲隋舊為之
 本朝修開寶禮多本開元而頗加詳備及政和間修
 五禮一時姦邪以私智損益疏畧牴牾更没理㑹又
 不如開寶禮語類錄/沈僴
嗚呼禮廢乆矣士大夫幼而未嘗習於身是以長而無
[001-14b]
 以行於家長而無以行於家是以進而無以議於朝
 廷施於郡縣退而無以教於閭里傳於子孫而莫或
 知其職之不修也長沙郡博士邵君囦得吾亡友敬
 夫所次三家禮範之書而刻之學宫蓋欲吾黨之士
 相與深考而力行之以厚彞倫而新陋俗其意美矣
 然程張之言猶頗未具獨司馬氏為成書而讀者見
 其節文度數之詳有若未易究者往往未見習行而
 已有望風退怯之意又或見其堂室之廣給使之多
[001-15a]
 儀物之盛而竊自病其力之不足是以其書雖布而
 傳者徒為篋笥之藏未有能舉而行之者也殊不知
 禮書之文雖多而親身試之或不過於頃刻其物雖
 博而亦有所謂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者今乃以安
 於驕佚而逆憚其難以小不備之故而反就於大不
 備豈不誤哉故某嘗欲因司馬氏之書參考諸家之
 說裁訂增損舉綱張目以附其後使覽之者得提其
 要以及其詳而不憚其難行之者雖貧且賤亦得以
[001-15b]
 具其大節畧其繁文而不失其本意也顧以病衰不
 能及已今感邵君之意輒復書以識焉嗚呼後之君
 子其尚有以成吾之志也夫文集家禮範/䟦三
問聞郡中近已開六經曰已開詩書易春秋惟二禮未
 暇及詩書序各置於後以還其舊易用伯恭所定本
 周禮自是一書惟禮記尚有說話儀禮禮之根本而
 禮記乃其枝葉禮記乃秦漢上下諸儒解釋儀禮之
 書又有他說附益於其間今欲定作一書先以儀禮
[001-16a]
 篇目置於前而附禮記於後如射禮則附以射義似
 此類已得二十餘篇若其餘曲禮少儀又自作一項
 而以類相從若疏中有說制度處亦當采取以益之
 舊嘗以此例授潘恭叔渠亦曾整理數篇來今居喪
 無事想必下手儀禮舊與六經三傳並行至王介甫
 始罷去其後雖復春秋而儀禮卒廢今士人讀禮記
 而不讀儀禮故不能見其本末塲屋中禮記義格調
 皆凡下蓋禮記解行於世者如方馬之屬源流出於
[001-16b]
 熙豐士人作義者多讀此故然語類學錄/鄭可
某今歳益衰足弱不能自隨兩脅氣痛攻注下體結聚
 成塊皆前所未有精神筋力大非前日之比加以親
 舊凋零如蔡李通吕子約皆死貶所令人痛心益無
 生意決不能復支乆矣所以未免惜此餘日正為所
 編禮傳已畧見端緒而未能卒就若更得年餘間未
 死且與了却亦可以瞑目矣其書大要以儀禮為本
 分章附疏而以小戴諸義各綴其後其見於他篇或
[001-17a]
 他書可相發明者或附於經或附於義又其外如弟
 子職保傅𫝊之屬又自别為篇以附其類其目有家
 禮有鄉禮有學禮有邦國禮有王朝禮有喪禮有祭禮
有大𫝊有外𫝊今其大體已具者葢十七八矣因讀此書
 乃知漢儒之學有補於世教者不小如國君承祖父
 之重在經雖無明文而康成與其門人答問蓋已及
 之具於賈疏其義甚備若已預知後世當有此事者
 今吾黨亦未之講而憸佞之徒又飾邪說以蔽害之
[001-17b]
 甚可歎也文集季章/答李
祖宗時有開寶通禮科學究試默義須是念得禮熟是
 得禮官用此等人為之介甫一切罷去盡令做大義
 故今之禮官不問是甚人皆可做某嘗謂朝廷須留
 此等専科如史科亦當有語類子錄/李方
因言孫為人君為祖承重頃在朝撿此條不見後歸家
 撿儀禮疏說得甚詳正與今日之事一般乃知書多
 看不辦舊來有明經科便有人去讀這般書注疏都
[001-18a]
 讀過自王介甫新經出廢明經學究科人更不讀書
 卒有禮文之變更無人曉得為害不細如今秀才和
 那本經也有不看底朝廷更要將經義賦論䇿頒行
 印下教人在語類錄/沈僩
古禮繁縟後人於禮日益疎畧然居今而欲行古禮亦
 恐情文不相稱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禮中刪修令有
 節文制數等威足矣古樂亦難遽復且於今樂中去
 其噍殺促數之音并考其律吕令得其正更令掌詞
[001-18b]
 命之官製撰樂章其間畧述教化訓戒及賔主相與
 之情及如人主待臣下恩意之類令人歌之亦足以
 養人心之和平周禮歳時屬民讀法其當時所讀者
 不知云何今若將孝弟忠信等事撰一文字或半歳
 或三月一次或於城市或於鄉村聚民而讀之就為
 解說令其通曉及所在立粉壁書寫亦須有益語類/吳必
 大錄/
禮時為大使聖賢有作必不一切從古之禮疑只是以
[001-19a]
 古禮減殺從今世俗之禮令稍有防範節文不至太
 簡而已觀孔子欲從先進又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
 便是有意於損周之文從古之朴矣今所集禮書也
 只是畧存古之制度使後人自去減殺求其可行者
 而已若必欲一一盡如古人衣服冠屨之纎悉畢備
 其勢也行不得問温公所集禮如何曰早是詳了又
 喪服一節也太詳為人子者方遭喪禍使其一一欲
 纎悉盡如古人制度有甚麽心情去理㑹古人此等
[001-19b]
 衣服冠屨每日接熟於耳目所以一旦喪禍不待講
 究便可以如禮今却閒時不曾理㑹一旦荒迷之際
 欲旋講究勢必難行必不得已且得從俗之禮而已
 若有識禮者相之可也語類錄/沈僩
問賀孫所編禮書曰某嘗說使有聖王復興為今日禮
 怕必不能悉如古制今且要得大綱是若其小處亦
 難盡用且如喪禮冠服斬衰如此而吉服全不相似
 却到遭喪時方做一副當如此著也是咤異賀孫問
[001-20a]
 今齊斬尚存此意而齊衰期便太輕大功小功以下
 又輕且無降殺今若得斟酌古今之儀制為一式庶
 幾行之無礙方始立得住曰上面既如此下面如何
 盡整頓得這須是一齊都整頓過方好未說其他𤨏
 細處且如冠便須於祭祀當用如何底於軍旅當用
 如何底於平居當用如何底於見長上當用如何底
 於朝廷治事當用如何底天子之制當如何卿大夫
 之制當如何士當如何庶人當如何這是許多冠都
[001-20b]
 定了更須理㑹衣服等差須用上衣下裳若佩玉之
 類只於大朝㑹大祭祀用之五服亦各用上衣下裳
 齊斬用麤布期功以下又各為降殺如上組衫一等
 紕繆鄙陋服色都除了如此便得大綱正今若只去
 零零碎碎理㑹些小不濟事如今若考究禮經須是
 一一自著考究教定語類孫錄/葉賀
禮不難行於上而欲其行於下者難也蓋朝廷之上典
 章明具又自尚書省置禮部尚書侍郎以下至郎吏
[001-21a]
 數十人太常寺置卿少以下至博士掌故又數十人
 每一舉事則案故事施行之而此數十人者又相與
 聚而謀之於其器幣牢禮共之受之皆有常制其降
 登執事之人於其容節又皆習熟見聞無所違失一
 有不當則又有諫官御史援據古今而質正之此所
 謂不難行於上者也惟州縣之間士大夫庶民之家
 禮之不可已而欲行之則其勢可謂難矣摠之得其
 所以不合者五必欲舉而正之則亦有五說焉蓋今
[001-21b]
 上下所共承用者政和五禮也其書雖嘗班布然與
 律令同藏於理官吏之從事於法理之間者多一切
 俗吏不足以知其說長民者又不能以時布宣使通
 於下甚者或至并其書而亡之此禮之所以不合者
 一也書脫幸而存者亦以上下相承㳂習苟簡平時
 既莫之習臨事則驟而學焉是以設張多所謬盭朝
 廷又無以督察繩紏之此禮之所以不合者二也祭
 器嘗經政和改制盡取古器物之存於今者以為法
[001-22a]
 今郊廟所用則其制也而州縣専取聶氏三禮制度
 醜怪不經非復古制而政和所定未嘗頒降此禮之
 所以不合者三也州縣惟三獻官有祭服其分獻執
 事陪位者皆常服也古今襍揉雅俗不辨而縣邑直
 用常服不應禮典此禮之所以不合者四也又五禮
 之書當時修纂出於衆手其間亦有前後自相矛盾
 及疎畧不備處是以其事難盡從此禮之所以不合
者五也禮之所以不合者五必將舉而正之則亦有五
[001-22b]
 說焉曰禮之施於朝廷者州縣士民無以與知為也
 而盡頒之則傳者苦其多習者患其博而莫能窮也
 故莫若取自州縣官民所應用者參以近制别加纂
 錄號曰紹興纂次政和民臣禮畧鋟板模印而頒行
 之州縣各為三通一通於守令㕔事一通/於學一通於名山寺觀皆櫝藏之
 守視司察體如詔書而民庶所用則又使州縣自鋟
 之板正歳則摹而揭之市井村落使通知之則可以
 永乆矣此一說也禮書既班則又當使州縣擇士人
[001-23a]
 之篤厚好禮者講誦其說習其頒禮州縣各為若干
 人廪之於學名曰治禮每將舉事則使教焉又詔監
 司如提學司者察其奉行不如法者舉繩治之此二
 說也祭器不一郡縣所用至廣諸祭唯釋奠從祀所/用器物為多當約此
 數為定一州/一縣必具之難以悉從朝廷給也但每事給一以為
 準式付之州縣櫝藏於太守㕔事使以其制為之以
 給州用以賦諸縣或恐州縣自造不能齊同即賦錢/於州縣各為若干詣行在所屬製
 造/其器物用者自為一庫别置主典與所櫝藏者守
[001-23b]
 令到罷舉以相付書之印紙以重其事禮書禮服/並用此法
 三說也祭服則當準政和禮州縣三獻分獻執事贊
 祝陪位之服舉其所有者議其所無者補之使皆為
 古禮服釋奠分獻之屬皆用士人/餘祭用人吏當殊其制製造頒降如祭器
法此四説也禮書之不備者某嘗考釋奠儀/之失今别出之更加詳考
 而正之仍為圖其班序陳設行事升降之所事為一
圖與書通班之守視如/書法則見者曉然矣此五說也夫禮
 之所以不合者如此必將舉而正之其說又如此亦
[001-24a]
 可謂明白而易知矣而世未有議之者則以苟簡之
 俗勝而莫致意焉故也是其所以每難也愚故曰禮
 不難行於上而欲其行於下者難也故述斯議以為
 有能舉而行之則庶乎其有補焉爾文集禮議/民臣
 
 
 
 
[001-24b]
 
 
 
 
 
 
 
 朱子禮纂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