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71 禮記述註-清-李光坡 (master)


[02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禮記述註卷二十二
           安溪 李光坡 撰
  哀公問第二十七
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
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
 集說曰哀公魯君名蔣大禮謂禮之大者何其尊言
 稱揚之甚
[022-1b]
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
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
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䟽數之交也君子以此
之為尊敬然
 註曰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言君子以此故尊禮
 馬氏曰節者事天地之神各以其位各以其時皆有
 禮以節之也
然後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㑹節
[022-2a]
 疏曰君子既知所生由禮故尊而學之學之既能廻
 持此能以教百姓也 熊氏曰天地君臣男女令行
 禮各有時則㑹不廢行禮各有儀則節不廢
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
 註曰上事行於民有成功乃後續以治文飾以為尊
 卑之差 集說曰雕鏤祭器之飾文章黻黻祭服之
 飾也
其順之然後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其豕腊修其宗廟
[022-2b]
嵗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節醜其衣服卑其
宫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
君子之行禮者如此
 註云言語也算數也即就也醜類也幾附纒之也言
 君子既尊禮民以為順乃後語以喪祭之禮就安其
 居處正以衣服教之節儉與之同利者上下俱足也
  疏曰算數也喪算喪紀節數也就安其居謂隨其
 風俗山川溪谷之異而安之不使山者居川渚者居
[022-3a]
 中原是也節正也節醜衣服正其民衣服使得其類
 也衣服異宜器械異制是也卑其宫室不峻宇雕牆
 也幾沂鄂也謂不雕鏤使有沂鄂也與民同利者非
 惟教民如此而君亦不奢飾與百姓同其利潤也
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實無
厭淫徳不倦荒怠敖慢固民是盡午其衆以伐有道求
得當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後
今之君子莫為禮也
[022-3b]
 集說曰實貨財也淫徳放蕩之行也固如固獲之固
 言取之力也盡謂竭其所有也午與迕同午其衆違
 逆衆心也求得當欲言不過求以稱其私欲而已不
 以其所不問其理之所在也由前由古之道由後由
 今之道也 坡謂自貨實無厭以下皆死亡之道也
 反而觀之則民之由生斷可識矣
孔子侍坐於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
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徳也固臣敢無辭
[022-4a]
而對人道政為大
 集說曰愀然悚動之貌作色變色也百姓之徳猶言
 百姓之幸也敢無辭猶言豈敢無辭
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
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
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别父子親君
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
 集說曰夫婦父子君臣三綱也庶物衆事也
[022-4b]
公曰寡人雖無似也願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
 註曰無似猶言不肖
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
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
至冕而親迎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是故君子興敬
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
之本與
 方氏曰夫婦有内外之位故曰别父子有慈孝之恩
[022-5a]
 故曰親君臣有上下之分故曰嚴易曰有夫婦然後
 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故先後之序如此三者
 之正一以夫婦為之本故後言大昏為大也政在養
 人故古之為政愛人為大然而愛之無節則墨氏之
 兼愛矣安能無亂乎故曰所以治愛人禮為大禮止
 於敬而已故曰所以治禮敬為大禮以敬為主而大
 昏又為至焉故曰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既為敬
 之至故雖天子諸侯之尊亦必冕而親迎也已親其
[022-5b]
 人乃所以使人之親已故曰親之也者親之也冕而
 親迎本敬也必如是而後謂之親之可見興舉是敬
 則為親愛舍此敬則為遺棄親愛也弗愛則無以相
 合而其情疏故不親弗敬則無以相别而其情䙝故
 不正愛敬之道其始本於閨門之内及擴而充之其
 愛至於不敢惡於人其敬至於不敢慢於人而徳教
 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故曰愛與敬其政之本與
公曰寡人願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
[022-6a]
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
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
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辭請少進
 疏曰昏禮迎婦公羊說自天子至庶人皆親迎左氏
 說天子至尊無敵故無親迎之禮諸侯有故若疾病
 則使上卿迎上公臨之 集說曰寡人固自言其固
 陋也不固焉得聞此言者言若不固陋則不以此為
 問安得聞此言乎請少進者幸孔子更畧有以進教
[022-6b]
 我也 石梁王氏曰併言天地非止諸侯之禮也
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
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
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
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
 註曰直猶正也正言謂出政教也政教有夫婦之禮
 焉昏義曰天子聽外治后聽内職 熊氏曰祖宗者
 魂氣歸天形魄歸地是天地間之神明也大昏既成
[022-7a]
 有夫婦以主宗廟之祭足以配享祖考之神明而消
 怨恫有夫婦以明男教女順足以振諸臣之肅敬而
 杜陵夷由是三綱既正而庶物從之事之廢墜可恥
 者足以振之而革故鼎新國之衰弱可恥者足以興
 之而威内捍外凡此皆為政之事而始於昏禮然則
 昏禮其政之根本與
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
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
[022-7b]
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
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枝從而亡三
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
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則國家順矣
 集說曰敬吾身以及百姓之身敬吾子以及百姓之子
 敬吾妻以及百姓之妻愾猶至也大王愛民之君也
 嘗言不以養人者害人故曰大王之道也 熊氏曰
 無不敬言妻子皆敬也三者百姓之象言身妻子百
[022-8a]
 姓皆有是吾之妻子與身乃民間妻子與身之象也
  坡謂公子荆之母嬖哀公不用釁夏之言卒立為
 夫人以荆為太子國人始惡之此事在二十四年孔
 子已殁矣或是子先覺其微而警之或時已嬖而子
 譏之皆不可考然可見其切中而哀公失國之所由
 聖人之因病發藥信而有徴矣
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
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
[022-8b]
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
 集說曰在上者言雖過民猶以為辭辭者言之成文
 者也動雖過民猶以為則則者動之成法者也此所
 以君子之言動不敢有過俱無過則民不待命令之
 及而自知敬其上矣民皆敬上則君之身不為人所
 辱方謂之能敬身成其親者不使親名為人所毁也
公曰敢問何謂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
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
[022-9a]
成其親之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
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
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
 疏曰不能愛人人則害之故不能保有其身避其禍
 害流移失業是不能安土身既失業不知已過所招
 乃更怨天是不能樂天也不能樂天不自知其罪將
 謂天之濫罰罪惡之事無所不為是不能成其身
 坡謂此申上身以及身三句盖能敬身則能愛人之
[022-9b]
 身能愛人之身則愈可以成身以見成已成物非二
 道也
公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
 應氏曰物者實然之理也性分之内萬物皆備仁人
 孝子不過乎物者即其身之所履皆在義理之内而
 不過焉猶大學之止於仁止於孝也違則過之止則
 不過矣物有定理理有定體雖聖賢豈加毫末於此
 哉亦盡其當然而止耳
[022-10a]
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
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
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
 註曰不閉其久通其政教不可以倦 集說曰日月
 相從不已繼明照於四方也不閉其久窮則變變則
 通也無為而成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也已成而明為
 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也 熊氏曰貴謂不過也實
 理在我莫非天所賦子故曰天道哀公聞不過乎物
[022-10b]
 之言乃知物為天道矣故又問君子何為而貴之夫
 子對以貴其至誠不息如日月以下皆推言不已之
 意
公曰寡人憃愚㝠煩子志之心也
 註曰志讀為識識知也㝠煩者言不能明理此事子
 之心所知也欲其要言使易行
孔子蹴然避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
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
[022-11a]
身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後罪何孔子對曰君之
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
 疏曰言仁人事親以敬如以事天相似敬親與敬天
 同也事天以孝愛如人事親孝愛相似愛天與愛親
 同也稱仁人則孝子也據其愛則稱仁人據其事親
 則稱孝子内則孝敬於父母外則孝敬於天地其間
 無所不行孝敬故云孝子成身也 坡謂此聖人遺
 言也觀其下手工夫言行不過而已不過者不過乎
[022-11b]
 物也何以能不過純其仁孝之心而已此西銘之宗
 祖
 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
   疏曰鄭云善其不倦燕居猶使三子侍言及於禮退
   朝而處曰燕居
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縱言至於禮子曰居女三
人者吾語女禮使女以禮周流無不徧也子貢越席而
對曰敢問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
[022-12a]
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
 集說曰縱言汎言諸事也周流無不徧者隨遇而施
 無不中節也敬以心言恭以容言禮雖以敬恭為主
 然違於節文則有三者之弊給者足恭便佞之貌逆
 者悖戾爭鬭之事夫子嘗言恭而無禮則勞勇而無
 禮則亂給則勞逆則亂矣夫子於三者之弊獨言給
 之為害何也盖野與逆二者猶是直情徑行而然使中
 於禮則無此患矣惟足恭便給之人是曲意徇物致
[022-12b]
 飾於外務以悦人貌雖類於慈仁而本心之徳則亡
 矣故謂之奪慈仁謂巧言令色鮮矣仁而恥乎足恭
 正此意也
子曰師爾過而商也不及子産猶衆人之母也能食之
不能教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
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
 註曰言子産慈仁多不矜莊又與子張相反禮乎禮
 惟有禮也
[022-13a]
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
然然則何如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禮
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
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
 註曰領猶治也好善也仁猶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
 善之道也郊社嘗禘饋奠存死之善者也射鄉食饗
 存生之善者也郊有后稷社有句龍 疏曰領惡全
 好治去惡事而留全善事也仁謂仁恩相存念也郊
[022-13b]
 社五者皆是存留死生事之善者善事既全則惡事
 除去也 坡謂註疏訓說正當胍絡分明真解經之
 體也如陳氏所引欲深反淺欲切反泛朱子嘗言方
 觀大學即說向中庸上彼此迷暗互相連累又言胡
 氏踢著脚趾即是仁盖當時已患此矣卷内如此多
 有不敢悉信因附說於此
子曰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

[022-14a]
 集說曰明乎郊社之義則事天如事親明乎嘗禘之
 禮則事親如事天仁人孝子明於此故能推民胞物
 與之心而天下國家有不難治者矣
是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内有禮
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獵有
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
 集說曰三族父子孫也上文言郊社以下五者此又
 言居處以下五事皆所以明禮之無乎不在也 熊
[022-14b]
 氏曰戎事閑是預熟其攻伐擊刺之節軍旅有禮者
 進退有度左右有局
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時樂得其節車
得其式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辨說得其黨官得其
體政事得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衆之動得其宜
 註曰凡言得者得法於禮也量豆區斗斛也味酸苦
 之屬也辨禮之說謂禮樂之官教學者黨類也 疏
 曰度謂高下大小象謂法象言量鼎各得其制依禮
[022-15a]
 之法象易云以制器者尚其象時謂春酸夏苦之屬
 節謂樂曲之節辨説得其黨言分辨論説詩書禮樂
 之等各得其黨類不乖事之義理加於身二句合結
 用禮之功也衆謂萬事也 方氏曰陽而不散隂而
 不宻剛氣不怒柔氣不攝所謂樂得其節也車得其
 式者六等之數作車之式也五路之用乗車之式也
 鬼神得其享者若天神皆降地秪皆出人鬼皆格可
 得而禮是矣喪紀得其哀者或發於容體或發於聲
[022-15b]
 音或發於言語飲食或發於居處衣服而各得其哀
 也官得其體若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之類政事
 得其施若施典於邦國施則於都鄙施法於官府之
 類 坡謂自郊社之義至此皆用禮而好是所當全
 者宫室得其度以下語若無序似記者之未工也
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
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
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
[022-16a]
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
别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
䇿軍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
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説
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衆之
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也
 註曰凡言失者無禮故也䇿謀也祖始也洽合也言
 失禮無以為衆倡始無以合和衆 熊氏曰倀倀無
[022-16b]
 定向貌䇿講武教戰之謀制全師克敵之法 坡謂
 此失禮而惡是所當領者
子曰慎聽之女三人者吾語女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
焉苟知此矣雖在畎畆之中事之聖人已兩君相見揖
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
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
后君子知仁焉行中䂓還中矩和鸞中采齊客出以雍
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入門而金作示
[022-17a]
情也升歌清廟示徳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
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
 註曰大饗謂饗諸侯來朝者也四者謂金再作升歌
 清廟下管象縣興金作也金再作者獻主君又作也
 下謂堂下也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序更也堂下
 吹管舞文武之樂更起也 疏曰縣興者謂鐘磬興
 而動作也樂闋者主賓升堂主人獻賓賓卒爵而樂
 闋一也賓酢主君而縣興主君飲畢而樂闋二也升
[022-17b]
 歌清廟三也下管象武四也但此下管象武之上少
 升歌清廟之一句行中䂓至徹以振羽者是四禮之
 外加有此五事總為九也行中䂓者謂曲行五也還
 中矩者謂方行六也和鸞中采齊者謂出門迎賓之
 時七也客出之時歌雍詩以送之八也振羽即振鷺
 詩禮畢徹器之時歌之九也金性内明象人情主人
 獻賓而金作是示賓以恩情賓酢主人而金作是示
 主人以敬情示徳者清廟頌文王之徳事王業之大
[022-18a]
 事也 熊氏曰知仁者知主君親厚相愛之心也示
 徳示賓主修徳相讓也示事示賓主修明政刑而有
 師事也 坡謂九節王氏盧氏各自為分又皆與鄭
 别妄意折衷則入門一也升堂二也升堂樂闋三也
 升歌下管四也陳其薦俎三句五也行中䂓二者六
 也和鸞中采齊七也客出以雍八也徹以振羽九也
 各以一節之條貫分之若樂闋乃賓主相獻之一節
 行旋乃舉歩之一節而皆分為二又不計陳其薦俎
[022-18b]
 三者不能無疑故敢合三家而竊正之
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
作不能詩於禮繆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徳於禮虗
 註曰繆誤也素猶質也歌詩所以通禮意也作樂所
 以同成禮文也崇徳所以實禮行也 疏曰前經大
 饗有禮樂之事故此經申明禮樂之義詩能通達情
 意得則行禮審正若不能詩則情意隔絶於禮錯繆
 樂有音聲綴兆干戚文飾於禮若不能習樂則於禮
[022-19a]
 樸素内心厚於其徳則外充實若内心淺薄於徳則
 於外禮空虚言徳是百行之本樂是禮中之别故明
 禮須詩樂及徳乃為善也 集說曰樂記言樂者天
 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此言禮者理也樂者節
 也盖禮得其理則有序而不亂樂得其節則雖和而
 不流君子無理不動防其亂也無節不作防其流也
子曰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子貢越席而
對曰敢問䕫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古之人也達於禮
[022-19b]
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䕫
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
 疏曰言䕫禮樂兼有但樂優於禮非是不能行禮但
 不特通達非謂全不知於禮為困窮也故虞書舜命
 伯夷典朕三禮伯夷讓䕫是䕫知禮也古之人與言
 與今人别也古之人也更重美䕫 馬氏曰簠簋俎
 豆所謂制度也升降上下所謂文為也 坡謂疏引
 尚書至確恐此記有所未盡
[022-20a]
子張問政子曰師乎前吾語女乎君子明於禮樂舉而
錯之而已
 集說曰前吾語女謂昔者已嘗告汝矣舉而錯之謂
 舉禮樂之道而施之政事也
子張復問子曰師爾以為必鋪几筵升降酌獻酬酢然
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兆興羽籥作鐘鼓然後謂
之樂乎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
以南靣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諸侯朝萬物服體而
[022-20b]
百官莫敢不承事矣
 疏曰力謂勉力也二者禮樂之事 集說曰萬物服
 體謂萬事皆從其理 坡謂言者言禮也行者行禮
 也此記亦似未盡盖不言何言何行而僅云言行則
 惡亦有言行也中庸言庸言庸行比此便别
禮之所興衆之所治也禮之所廢衆之所亂也目巧之
室則有奥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有隨立則
有序古之義也
[022-21a]
 註曰衆之所治衆之所以治也衆之所亂衆之所以
 亂也目巧謂但用巧目善意作室不由法度猶有奥
 阼賓主之處也自目巧以下古今常事不可廢改也
  集說曰室之有奥所以為尊者所處堂之有阼所
 以為主人之位也席或以南方為上或以西方為上
 詳見曲禮車之尊位在左父之齒隨行貴賤長幼各
 有所立之位此皆古聖人制禮之義也 熊氏曰承
 上文而言吾身之禮樂固足以致太平而禮樂之文
[022-21b]
 亦不可無故以禮文興廢為治亂所從言之 坡謂
 自目巧以下言衆之所治也
室而無奥阼則亂於堂室也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上
也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也行而無隨則亂於塗也立
而無序則亂於位也
 坡謂此節言禮之所廢衆之所亂也
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逺近男女外内莫敢相
踰越皆由此塗出也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
[022-22a]
然若發矇矣
 集說曰貴賤以爵言長幼以齒言逺近以親踈言男
 女以同異言外内以位序言也 方氏曰發矇者若
 目不明為人所發而有所見也 坡謂此塗即指奥
 阼之等盖禮無過於此者
 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
   疏曰善其無倦而不衰退燕避人曰閒
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
[022-22b]
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
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横於天下四方
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
 集說曰詩大雅泂酌之篇凱樂也弟易也横者廣被
 之意言三無五至之道廣被於天下也四方將有禍
 之釁而必能先知者以其切於憂民是以能審治亂
 之幾也
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
[022-23a]
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
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
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
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
 註曰凡言至者至於民也志謂恩意也言君恩意至
 於民則其詩亦至也詩謂好惡之情也自此以下皆
 謂民之父母者善推其所有以與民共之人耳不能
 聞目不能見行之在胷心也 熊氏曰愛人之心誠
[022-23b]
 切則形於咏歌莫非慈祥極至之言故詩至焉既發
 於言則施之於事者必實而品節立軌物彰自可範
 民於有序而禮至矣禮至則政教不乖乎事理人情
 而至和洋溢故樂至焉樂至則樂民之深者自憂民
 之害無所不用其極故哀至焉然樂民之樂者民亦
 樂其樂哀民之哀者民亦哀其哀是上下之哀樂相
 生也五至之事如此然所以謂之至者何五者無形
 與聲惟是愛民之心存焉矣目正視則明全此時功
[022-24a]
 化未形之法制雖正視不可見耳傾聽則聰審未宣
 之誥誡雖傾聽不可聞而志之存乎心氣之見乎詩
 皆形之為禮樂之具發之為哀樂之情充滿於天地
 周遍於有形有聲之處此之謂五至也
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
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三無
既得畧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宻
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
[022-24b]
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
 集說曰夙早也基始也宥寛也宻寧也周頌昊天有
 成命篇言文王武王夙夜憂勤以肇基天命惟務行
 寛靜之政以安民夫政寛靜則無乖戾故以喻無聲
 之樂也逮逮詩作棣棣盛也選擇也邶風柏舟之篇
 言仁人威儀之盛自有常度不容有所選擇初不待
 因物以行禮而後可見故以喻無體之禮也手行為
 匍伏地為匐邶風谷風之篇言凡人有死喪之禍必
[022-25a]
 汲汲然往救助之此非為有服屬之親特周救其急
 耳故以喻無服之喪也
子夏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
何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
 疏曰服習也言君子習此三無猶有五種起發其義
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
儀遲遲無服之喪内恕孔悲無聲之樂氣志既得無體
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無聲之樂志氣既
[022-25b]
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無聲之樂
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無
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喪施于
孫子
 熊氏曰君子行此無聲之樂始而欲平躁釋使氣志
 皆和而無乖違不違則此心之和常存故曰得既得
 則涵泳從容太和在我故曰從如此則名譽著聞故
 曰日聞日聞不已則氣志之在我者必將益勵其和
[022-26a]
 方興未艾盖既享天下之名必思保天下之治也無
 體之禮而威儀舒徐而遲遲然遲恐失之怠故繼之
 以肅敬而翼翼惟威儀得中則事上接下皆無所乖
 戾故曰和同愈久愈大故曰日就月將愈大則及於
 四海之逺矣無服之喪始而内存仁愛非内恕孔悲
 乎仁者愛人故繼之以施及四國由是愈推愈廣合
 天下皆在容保中故畜萬邦此徳之畜萬邦者至純
 無間豈不孔明乎孔明者不息也息則昧矣不息則
[022-26b]
 悠逺故施於孫子
子夏曰三王之徳参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参於天
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
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
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
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齊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
于九圍是湯之徳也
 集說曰三王之徳参於天地盖古語故子夏舉以為
[022-27a]
 問詩商頌長發之篇孔子引之以證湯無私之徳則
 禹及文武可例矣嚴氏曰商自契以來天命所向未
 嘗去之然至湯而後與天齊謂王業至此而成天命
 至此而集天人適相符合也湯之謙抑所以自降下
 者甚敏而不遲故聖敬之徳日以躋升也徳日新又
 日新是聖敬日躋之盛即文王之純亦不已也其昭
 格於天遲遲甚緩言湯無心於得天也無所覬倖一
 唯上帝之敬其誠專一然天自命之以為法於天下
[022-27b]
 使為王也
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
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
 熊氏曰此言天地之無私也天以氣運於上春秋執
 生殺之機冬夏極隂陽之用風雨之發生霜露之肅
 殺無非天道至公之教也地順承天變化之神與隂
 陽之氣但見神氣散而為風薄而為霆風行而植物
 之甲者拆霆震而動物之蟄者蘓是風霆流行而成
[022-28a]
 形斯庶物呈生而可見無非地道至公之教也教者
 因物付物而曲成之有不令而行不言而喻之化也
清明在躬氣志如神耆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
川出雲其在詩曰嵩髙維嶽峻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
及申維申及甫為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王
之德也
 註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謂聖人也耆欲將至謂其
 王天下之期將至也神有以開之必先為之生賢知
[022-28b]
 之輔佐若天將降時雨山川為之先出雲矣峻髙大
 也翰幹也言周道將興五嶽為之生賢輔佐仲山甫
 及申伯為周之幹臣天下之蕃衛宣徳於四方以成
 其王功此文武之徳也是文王武王奉天地無私之
 徳也此宣王詩也文武之時其徳如此而詩無以言
 之取類以明之 程子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貴熟
 藍田吕氏曰孟子云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
 樂之所謂耆欲
[022-29a]
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聞詩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
代之徳也
 疏曰必先其令聞者所以王天下者必父祖未王之
 前先有令聞也詩大雅江漢之篇記者之意謂三代
 之王也父祖及身令聞不休已故云三代之徳也子
 夏問三王孔子唯云湯與文武不稱夏者以夏承禹
 後為天下治水過門不入無私事明但殷周以戰爭
 而取天下恐其有私故特舉湯與文武也
[022-29b]
弛其文徳協此四國大王之徳也子夏蹶然而起負牆
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
 註曰弛施也協和也大王文王之祖周道將興始有
 令聞承奉承不失隊也起負牆者所問竟辟後來者
  應氏曰嵩髙生賢本於文武徳洽四國始於大王
 其積累豈一日哉
 
 禮記述註卷二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