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70 陳氏禮記集說補正-清-納喇性德 (master)


[00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陳氏禮記集說補正卷八
          頭等侍衛納喇性徳撰
   王制
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集説鄭氏曰謂
其為介若特行而並㑹也居猶當也此據大國而言大
國之士為上次國之士為中小國之士為下士之數國
皆二十七人各三分之上九中九下九䟽曰今大國之
[008-1b]
士既定在朝㑹若其有中國之士小國之士者其行位
之數各居其上國三分之二謂次國以大國為上而次
國上九當大國中九次國中九當大國下九是各當其
大國三分之二小國以次國為上小國上九當次國中
九小國中九當次國下九亦是居上三分之二也是各
居上之三分
 竊案此節次於下當其下大夫之下故鄭氏通解為
 並㑹之序且謂大國之士為上次國之士為中小國
[008-2a]
 之士為下而數各居其上之三分一句說甚難通惟
 吳臨川移此節於上士二十七人之下而取方陸胡
 三家之說者近是蓋其上之上指上士而言二十七
 人者上士之數若二分其數則為五十四人三分其
 數則為八十一人也今列三說於後嚴陵方氏曰言
 三等之國止曰上士二十七人則知中下之士諸侯
 之國或有或亡矣故以其有言之其有者一有一亡
 之辭也三分者三分而等之也上士二十七人中下
[008-2b]
 之士與之為三分焉則合焉而八十一矣故曰數各
 居其上之三分猶言各與上為三分也山隂陸氏曰
 後言上士二十七人而未有中士下士之數故言之
 如此三分讀如去聲謂上士二十七人則中士下士
 合八十一人廬陵胡氏曰前云中士倍下士上士倍
 中士諸侯之國自有上中下三等之士也鄭以大國
 士為上士次國士為中士小國士為下士誤矣 又
 案下文上士二十七人節集說取馮氏說云士亦有
[008-3a]
 上中下而獨言上士者對府史而言也其實士又有
 上中下之異既已得之而此又取鄭氏上國之士為
 上次國之士為中小國之士為下云云不免自矛盾
 矣
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為御集說共官謂
供給王朝百官府文書之具泛用之需御謂凡天子之
服用盖皆取之租稅也 方氏曰以百里所出之少資
百官之所共疑若不足然卑者所稱不為不足以千里
[008-3b]
所出之多為一人之御疑若有餘然尊者所稱不為有
餘且以其近者與人則欲其易給而無勞以其逺者奉
已則欲其難致而有節百里之内非不以為御也要之
以共官為主耳千里之内非不共官也要之以為御為
主耳
 竊案集說之云夲之注䟽然百里之稅似不足供百
 官之求而千里共御則疑其過厚是以諸儒之說多
 有不同馬氏謂官所用輕故以近地所出給之天子
[008-4a]
 所用重故以逺地所出給之山隂陸氏謂百里之内
 共官若禹貢百里賦納總千里之内以為御若禹貢
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所納精者少粗者多是皆與方
 氏尊卑之說相近然於節財用謹制度之義未為深
 合長樂劉氏又創為之說曰官謂王國所禄士夫夫
 也御謂王之卿掌其政教以御天下之諸侯者也言
 百里之内專以養鄉遂之民而教以三物㧞其賢能
 以共王官千里之内專以養大賢大能用為王之公
[008-4b]
 卿上大夫以典其六卿之治以御諸侯皆不取為已
 利也其説又不免紆曲惟石林葉氏得之葉氏云官
 者天子宗廟社稷賔客燕饗有司所供也御者乘輿
 服膳匪頒賜予王所用也君子㢘於奉已嚴於事神
 人故有司所供主在百里之内王所用主在千里之
 内猶之家造以祭器為先犧賦為次養器為後皆以
 奉已為非急也
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集説無解
[008-5a]
 竊案鄭氏云小國亦三卿一卿命於天子二卿命於
 其君此文似誤脱或者欲見畿内之國二卿與吳臨
 川亦云案上文小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下卿中當
 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則是小國亦有上中下三
 卿而此云小國二卿鄭氏疑為文脫誠然集說竟置
 不辨踈矣
任事然後爵之集說任事則能勝其任矣於是爵之以
一命之位
[008-5b]
 竊案古者立賢無方不拘資格故才任公卿者即使
 為公卿才任大夫士者即使為大夫士如伊傅一出
 即陟保衡置左右其一才一藝至有終身守其官者
 今集說但云爵以一命之位拘矣
喪祭用不足曰暴有餘曰浩集說暴者殘殺之義言不
齊整也浩者汎濫之義謂以美没禮也
 竊案鄭注暴猶耗也浩猶饒也長樂劉氏推明其意
 曰以三年之仂共喪祭斯不足矣踰禮越中殘暴其
[008-6a]
 物俾有不足故曰暴儉於禮而不盡其財使財有餘
 故曰浩此甚足明暴浩之義而集説不取顧以殘殺
 汎濫為解何耶臨川吳氏則又謂暴如日之暴曬乾
 暵削小宜加之以滋潤浩如水之浩𣺌汎濫過多宜
 約之以限節似亦未為的然也
庶人縣封集說庶人無碑繂縣繩下棺故云縣窆也
 竊案鄭以縣封當為縣窆集説從之然封字如本文
 解未嘗不可通長樂陳氏謂縣棺而下封土而瘞之
[008-6b]
 是矣且下文不封不樹之封亦謂封土為邱壟不宜
 一字兩觧也
喪不貳事集説大夫士既塟公政入於家庶人則終喪
無二事也
 竊案注䟽謂庶人既無爵命三年之内許其終喪除
 居喪外不供他事大夫士在喪有二事如喪大記云
 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者
 是也王氏則謂凡有喪者皆不二事非耑言庶人三
[008-7a]
 年不從政所謂不貳事使一於喪事也金革無避上
 使之非也亦權制也
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集
說鄭氏曰此葢夏殷之祭名周則春曰祠夏曰礿以禘
為殷祭䟽曰鄭疑為夏殷祭名者以其與周不同其夏
殷之祭又無文故稱蓋以疑之
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烝集說祫合也其禮有二時祭
之洽則羣廟之主皆升而合食於太祖之廟而毁廟之
[008-7b]
主不與三年大祫則毁廟之主亦與焉天子之禮春礿
則特祭者各於其廟也禘嘗烝皆合食石梁王氏曰特
礿春物未成止一時祭而已於此時不祫也夏物稍成
可扵此時而祫秋物大成冬物畢成皆可祫故曰祫禘
祫嘗祫烝而礿則特也
諸侯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嘗則不烝烝則不礿集說南
方諸侯春祭畢則夏來朝故闕禘祭西方諸侯夏祭畢
而秋來朝故闕嘗祭四方皆然石梁王氏曰諸侯歳朝
[008-8a]
為廢一時之祭王事重也
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嘗祫烝祫集說此章先儒以為
夏殷之制然禘王者之大祭也今以為四時常祭之名
何歟豈周更時祭之名而後禘專為大祭歟
 竊案周禮宗廟之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烝
 故詩曰礿祠烝嘗于公先王至禘則五年大祭之名
 非時祭之名也今王制云春礿夏禘而郊特牲祭義
 又云春禘先儒疑為夏殷祭名非也葢記者誤耳趙
[008-8b]
 氏曰禘非時祭之名漢儒見春秋惟兩度書禘一春
 一夏所以或謂之春祭或謂之夏祭諸侯礿則不禘
 以下亦縁見春秋中惟有禘嘗烝三祭謂魯惟行此
 三祭遂云爾吳氏亦謂春夏祭名是記者之誤章内
 礿皆當讀為祠禘皆當讀為礿犆謂分祭於各廟祫
 謂合祭於祖廟記者以天子惟春時分祭夏秋冬三
 時並合祭諸侯四時之祭毎年必缺其一一年止有
 三祭春祭亦如天子之祫秋冬祭亦如天子之祫惟
[008-9a]
 夏祭或犆或祫不同今既無從考據疑古制未必然
 蓋記者妄傳輕信而云也趙吳二氏之疑不為無謂
 集説不過仍襲舊説耳
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集說謂視其饔餼牢禮之多
寡以為牲器之數也
 竊案鄭注視三公視諸侯視其牲噐之數也集説取
 之然秦溪楊氏云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特言其
 禮有隆殺重輕耳注䟽拘於牲幣粢盛籩豆爵獻之
[008-9b]
 數不免太泥
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集説因國謂
所建國之地因先代所都之故墟也
 竊案鄭氏云謂所因之國先王先公有功徳宜享世
 祀今絶無後為之祭主者昔夏后氏郊鯀至杞為夏
 後而更郊禹晉侯夢黄能入國而祀夏郊此其禮也
 鄭所引左傳雖孔氏亦謂其與禮稍異不可為因國
 之證顧寜人云左傳子産對叔向曰遷閼伯於商邱
[008-10a]
 主辰商人是因遷實沈扵大夏主參唐人是因齊晏子
 對景公曰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逄伯陵
 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此因國之明據矣
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
以豚稻以鴈集說薦非正祭但遇時物即薦然亦不過
四時各一舉而已註云祭以首時薦以仲月
 竊案注謂庶人無常牲取與新物相宜而已䟽謂相
 宜者謂四時之間此牲此穀兩物俱有非謂氣味相
[008-10b]
 宜若牛冝稌羊宜黍之屬也長樂陳氏亦云卵魚豚
 鴈以時之所宜論則春宜豚冬冝鮮此則秋以豚夏
 以魚以物之相宜論則羊宜黍豕冝稷鴈冝麥魚宜
 苽此則黍以豚麥以魚葢卵之於春魚之於夏豚之
 於秋鴈之扵冬尤多而易得庶人之薦不過致其易
 得者月令季夏薦稻稻常穫於十月而天子以前此
 者為貴故與庶人異此三説者皆集説遇時物即薦
 之意然嚴陵方氏則取隂陽相配之義謂韭之性温
[008-11a]
 則陽類也故配以卵卵隂物故也麥與黍皆南方之
 穀亦陽類也故配以魚與豚魚與豚皆隂物也稻為
 西方之穀則隂類也故配以鴈鴈陽物故也植物之
 陽者配以動物之隂植物之隂者配以動物之陽亦
 使陽不得勝隂隂不得勝陽而已愚案古人雖取時
 物以薦亦有相配之意二説兼之其義始備 又案
 月令天子薦黍及含桃於仲夏薦麻於仲秋皆以仲
 月其餘季春薦鮪孟秋薦穀季秋薦稻季冬薦魚皆
[008-11b]
 非仲月豈天子之禮與大夫士庶有異歟注䟽强生
 分别恐亦未有稽據
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
集說烹牛羊豕必為鼎矣鼎非常用之器有禮事則設
所以無故不殺也
 竊案周禮小司徒有飲食之禁令諸侯無故不殺牛
 以下皆飲食之禁令也豈因鼎非常用之器而然歟
 且鄭注故謂祭饗孔氏引天子大夫祭亦得殺牛及
[008-12a]
 諸侯與大夫饗食賔皆得用牛甚詳此皆略之則所
 故者何指乎
庶羞不踰牲集說羞不踰牲者如牲是羊則不以牛肉
為庶羞也
 竊案此本鄭注然張氏又云不踰不豐於牲也傳者
 謂品之不踰非也牲體少而羞掩豆謂之踰牲庶羞
 不踰牲自指多少言不謂用羊而不用牛也
大夫祭器不假祭噐未成不造燕噐集說大夫有田禄
[008-12b]
則不假借祭噐於人無田禄者不設祭噐則假之可也
凡家造祭噐為先養噐為後
 竊案此亦本之注䟽蓋以曲禮有云無田禄者不設
 祭噐及禮運以大夫祭噐不假為非禮故以有田無
 田分别之長樂陳氏亦云無田禄者必假祭噐故禮
 運以祭噐不假為非有田禄者必具祭噐故王制以
 祭噐不假為禮然案周官王之大夫四命公之孤四
 命四命受噐則有祭噐者必如王之下大夫及公之
[008-13a]
 孤四命者也故曰大夫祭器不假曲禮亦謂問大夫
 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噐衣服不假若禮運以祭噐不
 假為非禮則延平周氏駁之矣蓋王制之祭噐未成
 不造燕噐果大夫祭器猶且假之則燕器即不容有
 殆非先王養成徳者之意也且士之有田者亦得有
 祭器況於大夫孟子云惟士無田則亦不祭謂器皿
 不備則士之有田者得備器皿也曲禮云大夫去國
 祭器不踰竟大夫寓祭器扵大夫士寓祭器扵士則
[008-13b]
 士與大夫皆有祭器也故吕氏解凡家造祭器為先
 云言家造雖士有田禄者皆然非獨大夫吳氏韙之
用民之力嵗不過三日集說用民力如治城郭塗巷溝
渠宫廟之類周禮豐年三日中年二日無年則一日而
巳若師旅之事則不拘此制
 竊案集説引周禮以證是也若大全引長樂陳氏之
 説則非矣陳氏云周官豐年旬用三日中年旬用二
 日無年旬用一日則嵗不過三日云者非周制也然
[008-14a]
 歳不過三日謂雖豐嵗用力亦不過三日耳中年二
 日無年一日已包舉其中此正是周制何得以為非
 附辨於此
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濕集說居謂儲積以備用
如懋遷有無化居之居材者夫人日用所須之物如天
生五材之材天地之氣東南多煖西北多寒地勢髙者
必燥卑者必濕因其地之所冝而為之備如氊裘所以
備寒絺綌所以備暑車以行陸舟以行水此皆因天地
[008-14b]
所宜也
 竊案天地之氣感應不同故天氣有寒煖地氣有燥
 濕因天地之寒煖燥濕而各使民質之能堪其氣者
 居之鄭氏謂因天地寒煖燥濕者使其材堪地氣也
 此解極當下文廣谷大川異制至修其教不易其俗
 齊其政不易其宜此居民材因天地之大凡也集説
 以居積物材為説與下意不貫
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集說耆老鄉中
[008-15a]
致仕之卿大夫也
 竊案下文有君子耆老庶人耆老則此耆老蓋兼指
 大夫致仕為父師少師者及年老有德行不仕者而
 言非獨言鄉中致仕之卿大夫也
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
升之學曰俊士集說引劉氏曰大司徒命鄉大夫論述
鄉學之士才德頴出於同輩者而禮賔之升其人於司
徒司徒考試之量才而用之為鄉遂之吏曰選士選者
[008-15b]
擇而用之也其有才德又頴出於選士不安於小成而
願升國學者司徒論述其美而舉升之於國學曰俊士
俊者才過千人之名也
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
集説既升於司徒則免鄉之徭役而猶給徭役於司徒
也及升國學則并免司徒之役矣造成也言成就其才
徳也
 竊案集説以不征於鄉不征於司徒二者直承上節
[008-16a]
 則造士與選士俊士何别不知選士雖移名於司徒
 其身猶在鄉學未即貢舉入官而免鄉之徭役也俊
 士雖升身太學非特升名然猶給司徒徭役若其學業
 既就皆免其學及司徒細碎之徭役方謂之造士故
 方氏曰有選士之造者有俊士之造者選士之造不
 征於郷俊士之造不征扵司徒此其别也其説最為
 明著蓋造士即下樂正所造也所謂順先王詩書禮
 樂以造士國之俊選皆造焉者是矣與選士俊士有
[008-16b]
 别未可混而為一
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𦵏之集說廢其事如
戰陳無勇而敗國殄民或荒淫失行而悖常亂俗生則
擯棄死敗則貶降
 竊案廢其事鄭注云以不任大夫也既升之士之上
 而為大夫矣則當為大夫之事而乃廢於其職固冝
 黜之没齒不待於敗國殄民而悖常亂俗也若果如
 此則國有常刑矣生廢黜之而死猶以士禮𦵏蓋既
[008-17a]
 申其罰而又微示以恩歟
有㫖無簡不聽集說若有發露之㫖意而無簡覈之實
迹則難於聽斷矣
 竊案集説亦近是然簡字未明惟方陸二説為當方
 氏曰簡所以書獄辭與書所謂五刑不簡之簡同陸
 氏曰聽訟若無簡書之實狀可據則不聽也
 
 
[008-17b]
 
 
 
 
 
 
 
 陳氏禮記集説補正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