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67 日講禮記解義-清-張廷玉 (master)


[013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日講禮記解義卷十三
 王制
  王制者記先王班爵授禄祭祀養老之法制漢文帝
  令博士諸生作其書采集秦以前古書所載而又雜
  取傳記之說故與周官孟子不盡合程子曰孟子時
  載籍未經秦火然班爵禄之制已不詳今禮書掇拾
  於煨燼之餘多出於漢儒一時之附㑹奈何欲盡信
[013-1b]
  而句為之解乎故凡鄭氏解有難通而指以為夏殷
  制者當分別觀之
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
 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
  此言班禄爵之制而先舉制爵之大較也王者之治
  天下制為禄以馭其富也則因功之多寡而為豐殺
  焉制為爵以馭其貴也則因徳之厚薄而為崇卑焉
  權之定於一尊如此就爵之通於天下者言之近於
[013-2a]
 天子以無私為徳者爵惟公逺於天子而障扞於外
 者爵惟侯道足以長人者爵惟伯道足以養人者爵
 惟子道足以安人者爵惟男以次而差凡有五等皆
 助王以治天下者也就爵之施於國中者言之知進
 退而道足以上達者為上大夫卿知足以帥人者為
 下大夫才足以事人者為上士才能稍亞者為中士
 才能僅稱者為下士以次而差亦有五等所以左右
 其君奉天子之徳而致之民者也案周禮大司徒以
[013-2b]
 賢制爵以庸制禄此先禄而後爵者田不分不可以
 制禄禄不制不可以定爵也列爵必以五等天地之
 中數也
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
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
 此言制君之禄通於天下者也民功曰庸天子有天
 下畿内之田方千里開方為百萬里非此不足以居
 重馭輕也天子而下有公侯其田方百里開方為萬
[013-3a]
 里伯則方七十里開方為四千九百里子男則方五
 十里開方為二千五百里其不足於五十里者不得
 㑹合列侯以朝聘於王但以其功勞附大國而達於
 天子則謂之附庸此制禄之大者也案孔疏七十里
 倍減於百里五十里倍減於七十里孝經緯云徳不
 倍者不異其爵功不倍者不異其土故轉相半別優
 劣也蓋里數有二分服以袤計如二十五家為里者
 是分田以方計如方里而井者是分服則計道里逺
[013-3b]
 近以為朝貢之節分田則計田畆多寡以為賦禄之
 制也朱子曰豐鎬去洛邑三百里長安所管六百里
 亦有横長處非若今世之為圖畫方也恐井田之制
 亦是類此又案書武成云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孟子
 及此經所言是也周禮大司徒諸公之地封疆方五
 百里其食者半諸侯方四百里諸伯方三百里其食
 者參之一諸子方二百里諸男方百里其食者四之
 一或曰孟子王制所言正封也周禮所言廣封也詩
[013-4a]
 云錫之山川土田附庸附庸者虚封土田者實封也
 或曰大司徒論公侯伯子男之地各以封疆言而其
 食者或半或參之一或四之一孟子王制專主田禄
 即周禮所謂食者也或曰三代尺度不同夏極大殷
 次小周極小故同此百里而周可言五百里四百里
 如同此百畆而夏可言五十畆殷可言七十畆也此
 亦求其說不得而姑云爾周禮為周公之書而在當
 時未必盡行必欲合孟子王制而一之即其說愈棼
[013-4b]
 而終無確據如明堂位言封周公於曲阜地方七百
 里以開方法計之為方百里者四十九當得王畿千
 里之半是豈可信哉
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
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
 此言制王朝有位者之禄也田謂所食之采邑三公
 師保傅也視猶比也天子之三公其田視公侯之百
 里天子之卿視伯之七十里天子之大夫視子男之
[013-5a]
 五十里天子之元士視附庸之或四十里或三十里
 食邑之數以漸而差有内外無多寡也徐氏自明曰
 先王之制出為列國之君入則為王朝之臣故畢公
 保釐東土山甫徂齊式遄其歸春秋以來鄭武公為
 周司徒鄭莊公為平王卿士蓋出入均勞先王之一
 内外者如此所以内諸侯之禄即以外諸侯為凖也
 案周禮載師士田任近郊之地家邑之田任稍地小
 都之田任縣地大都之田任畺地即此所謂視侯伯
[013-5b]
 子男者
制農田百畆百畆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
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
禄以是為差也
 此言制庶人在官者之禄以農為凖也百畆以周尺
 言之六尺為歩歩百為畆分謂分所當受者孟子作
 糞禄出於田之所入而數則起於農夫之百畆昔先
 王之制井田也以百畆為率百畆之分一夫受之而
[013-6a]
 田之所入不同惟上農夫能食九人其次則食八人
 次則食七人又次則食六人下農夫止食五人其以
 力田之上下為所食之多寡如此彼庶人在官而為
 府史胥徒者其禄率以是為差也賈氏公彦曰王制
 言下士視上農夫食九人則府食八人史食七人胥
 食六人徒食五人其官並亞士故號庶人在官此是
 官長所除不命於天子國君者案古者爵起於士而
 禄起於農明乎授田之法則逆而推之凡制禄之等
[013-6b]
 差俱可以坐而得也
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
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
國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國之卿倍大夫禄君十
卿禄
 此言制列國君臣之禄也惟庶人在官者以農為差
 故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禄蓋足以代其耕也中士
 倍於下士上士倍於中士下大夫倍於上士卿四倍
[013-7a]
 於大夫君則十倍於卿此公侯大國之制也次國之
 卿三倍於大夫其君伯之禄十倍於卿小國之卿倍
 於大夫其君子男之禄亦十倍於卿案孔疏自下士
 至小國之卿倍大夫禄皆據無采地者言之大夫以
 下位卑禄少故大小國不殊卿與君禄重位尊故禄
 隨國之大小為節
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
小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
[013-7b]
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
 此言諸侯使卿大夫頫聘並㑹之事也其有中士下
 士者二句徐氏謂此錯簡當在上士二十七人之下
 國有大小之殊故其臣之等列亦異次國上卿之位
 當大國之中卿中卿當其下卿下卿當其上大夫而
 遞降一等小國上卿之位當大國之下卿中卿當其
 上大夫下卿當其下大夫而遞降二等其國有中士
 下士者則中士三倍於上士下士三倍於中士數各
[013-8a]
 居其上之三分案孔疏同是卿則小國卿在大國卿
 下大國是大夫小國是卿則小國卿位大國大夫上
 知者以卿執羔大夫執雁卿絺冕大夫元冕卿不得
 在大夫下也
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
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
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

[013-8b]
 此言天子畿外封建之制也九州周之揚荆豫青兖
 雍冀幽并也凡四海之内有九州州之從横皆方千
 里毎一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以封公侯七十里之國
 六十以封伯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以封子男總計
 其數凡有二百一十國境内之名山大澤則不以分
 封至建國之所餘有已封人而不能五十里者則為
 附庸有未封人而待有功者則為閒田推之八州莫
 不皆然州各有二百一十國蓋畿外之制如此案周
[013-9a]
 禮九州之川澤山藪職方氏掌之而諸侯無所隸焉
 亦以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朱子曰封國之制只是
 漢儒立下一箇算法其實不然建國必因山川形𫝑
 無截然可方之理若封王子弟必須有空地方可封
 左氏載齊地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若武王不
 得蒲姑之地即太公亦未有安放處
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
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其
[013-9b]
餘以禄士以為閒田
 此言畿内封建之制也朌讀曰班與頒通天子畿内
 與八州所建不同故以千里之地分為百縣縣内方
 百里之國九以為公之采邑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
 以為卿之采邑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以為大夫之
 采邑總計其數凡有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賜
 至制國之所餘則以為元士視附庸者之禄或為閒
 田以待有功蓋畿内之制如此案上節言封此言朌
[013-10a]
 者疏謂畿外有封建之義畿内不世位惟有朌賜也
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天子之元士諸侯之附庸不

 此總言畿内外封建之制也凡四海之内九州八州
 各二百一十國合王畿七十三國總為千七百七十
 三國而天子之元士與諸侯之附庸皆不與蓋國至
 五十里而止元士附庸惟不能五十里故取畿内外
 之閒田禄之也案先王衆建諸侯而居中以治凡畿
[013-10b]
 内外之定制無不可以數計而周知三代以來大畧
 如此
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為御
 此言畿内田稅之所給也天子畿内之地有在百里
 之内者其租稅所入以供官如郊廟社稷賓客燕享
 之類有司所供者是也有在千里之内者其賦稅所
 入以為御如乗輿服膳匪頒賜予之類王所用者是
 也蓋君子亷於奉已而嚴於事神人故其叙如此鄭
[013-11a]
 注以官為其文書財用恐非是
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
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
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
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
二伯
 此言畿外方伯畿内二伯之制也帥正伯皆長也老
 上公也千里之外設方伯以總之其制合五國以為
[013-11b]
 屬屬則有長取其仁足以長人而聨屬之也合十國
 以為連連則有帥取其帥人而連比之也合三十國
 以為卒卒則有正取其正人而萃聚之也合二百一
 十國以為州擇一賢君加之一命為伯得專征伐總
 計八州凡有八伯伯之屬為正者五十六為帥者百
 六十八為長者三百三十六八伯各以其屬而上屬
 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而主之曰二伯
 則如周初周召之任是也案八伯各為一州之伯即
[013-12a]
 曲禮所謂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也二伯為天
 下之伯即曲禮所謂五官之長曰伯也鄭注云凡長
 皆因賢侯為之
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
 此言分服之制也王圻千里之内名曰甸服甸者治
 田之義凡治甸田者納稅常厚食甸邑者朝見常密
 以在畿内而綜理為詳也千里之外近曰采取供給
 王事之義逺曰流取流放罪人之義凡在采流之間
[013-12b]
 者納貢漸薄朝見漸疏以在畿外而經畧有序也案
 禹貢五服甸侯綏要荒甸服之外莫近於侯服而采
 在侯服内百里又其最近者莫逺於荒服而流在荒
 服外二百里又其最逺者舉此則綏要在其中矣周
 禮職方氏九服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蕃大行人七服
 侯甸男采衛要蕃皆有采無流此節蓋本禹貢而約
 言之
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國三卿皆
[013-13a]
命於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國三卿二卿
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
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
 此言設官之制也九卿謂三孤與六卿也畿内天子
 所治於是設公以論道經邦其數三取陽數也設卿
 以佐理承化其數九再倍於公也有大夫以服官政
 其數二十七又再倍於卿也有元士以理庶務其數
 八十一又再倍於大夫也王畿以外有公侯伯子男
[013-13b]
 以分治其國而輔之者各有卿大夫士焉惟大國之
 三卿皆命於天子更有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
 所以具其官也次國之三卿惟二卿命於天子一卿
 即命於其君其有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猶之
 乎大國也下而小國則二卿皆命於其君其有下大
 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亦猶之乎大國也案鄭注小
 國亦三卿一卿命於天子二卿命於其君此文似誤
 脫耳或者欲見畿内之國二卿與崔氏靈恩曰大國
[013-14a]
 三卿者周制立司徒兼冢宰司馬兼宗伯司空兼司
 寇故左傳云季孫為司徒叔孫為司馬孟孫為司空
 也下大夫五人者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小宰一
 小司徒司空之下亦置二小卿一小司寇一小司空
 司馬之下惟置一小卿小司馬也夫諸侯之上大夫
 即卿矣故曰下大夫五人也前文言小國之中卿位
 當大國之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者崔氏謂小宰小
 司徒為上小司馬小司寇小司空為下也司馬事省
[013-14b]
 惟置小司馬而魯又有夏父弗忌為宗伯或曰有禮
 事即轉小司馬為宗伯如燕射之轉司馬為司正也
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
 此言設監之制也三監官名方伯既屬於天子之老
 二人矣又慮其地逺而不及周知也於是使王朝之
 大夫以為三監監臨於方伯之國毎國三人所以佐
 方伯領諸侯也案方伯得專征伐而監以大夫即周
 大宰職所謂建其牧立其監者蓋以輕權重而制威
[013-15a]
 柄於天子也
天子之縣内諸侯禄也外諸侯嗣也
 此言世禄世爵之制也天子畿内之地百官之采邑
 在焉是内諸侯所以為食禄者也畿外之地五等之
 封建在焉是外諸侯所以為嗣守者也案寰内之公
 卿大夫受田視公侯伯子男故通稱為諸侯至於世
 禄變而為世官則周禮之末失也
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不過九命次國之君不
[013-15b]
過七命小國之君不過五命大國之卿不過三命下卿
再命小國之卿與下大夫一命
 此言内臣命服之制而因及外臣之命數也卷與衮
 同天子而下惟三公最尊以命服之制言之三公八
 命亦服七命之鷩冕其有功徳而加一命是為上公
 得服九旒九章之衮冕若更有加益則是君之特賜
 而不得過乎九命也次國侯伯之君服鷩冕而不過
 七命小國子男之君服毳冕而不過五命大國之上
[013-16a]
 卿中卿服元冕而不過三命下卿服絺冕而為再命
 小國之卿與下大夫服爵弁而止一命皆以制有一
 定不容踰越也案此章所言君命與周禮典命同而
 卿大夫之命則異鄭注云不著次國之卿者以大國
 之下互明之
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後使之任事然後爵之位
定然後禄之爵人於朝與士共之刑人於市與衆棄之
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遇之塗弗與言也屏
[013-16b]
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示弗故生也
 此言官人與用刑之制也材質也凡民之材分不同
 官之者必先審論其徳行道藝之優劣論既辨而後
 使之能任事而後爵之位既定而後禄之皆所以程
 其實也夫人君之治天下賞與刑而已爵人者必於
 朝是與士共之而非私喜也刑人者必於市是與衆
 棄之而非私怒也是故公家不畜被刑之人大夫弗
 養士遇之塗而弗與言也其當流者屏之四裔罪有
[013-17a]
 重輕流有逺近惟其所之而不及以賦役之政以示
 不欲故生之意也
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
 此記諸侯之朝聘以時也比年每嵗也諸侯受封在
 外而致臣節於天子於是有朝聘之禮比年使大夫
 一小聘三年使卿一大聘所以通好五年諸侯親來
 一朝所以述職也案小聘曰聘大聘曰殷春秋傳謂
 之殷聘禮是也
[013-17b]
天子五年一廵守嵗二月東廵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
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
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滛好辟命典禮考時月
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
 此言天子廵守和神人考法制之事也岱宗泰山也
 柴本作祡大師樂官之長典禮掌禮之官市典市者
 天子分土建國命諸侯以守之於是有廵守之禮五
 年一廵率以為常當廵守之嵗二月先東行而至於
[013-18a]
 泰岱之下燔柴祭天望祀東方之山川遂接見諸侯
 問有百年者則就見之命大師采録民間之詩以觀
 風俗之羙惡次命司市納物價以觀民之所好惡若
 民志奢滛則好尚邪辟而政教可知矣又次命典禮
 考其時之節氣早晚月之弦望晦朔定其日之甲乙
 先後同其候氣之律玉帛之禮鼓鐘之樂及制度衣
 服之等級皆舉而正之使協於一也
山川神祗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
[013-18b]
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
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有功徳於
民者加地進律
 此言東廵守黜陟之事也神祗謂羣祀君謂五等諸
 侯律謂爵命之等刑賞者天子所以馭諸侯也如諸
 侯於外祭之山川神祗有廢其祀典而不舉者是為
 慢神而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於内祭之宗廟有紊
 其昭穆而不順者是為忘先而不孝不孝者君絀以
[013-19a]
 爵禮樂由天子而出有變之易之者是為無法而不
 從不從者君流制度衣服由天子而定有革之者是
 為無上而畔畔者君討如治國賢君有功徳於民則
 從而庸之而益其土地隆以爵命凡以示勸懲也
五月南廵守至于南嶽如東廵守之禮八月西廵守至
于西嶽如南廵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廵守至于北嶽如
西廵守之禮歸假于祖禰用特
 此終言廵守之禮也假至也特一牛也天子於五月
[013-19b]
 則南廵守至於南嶽衡山其所舉行皆如東廵守之
 禮八月西廵守至於西嶽華山一如南廵守之禮十
 有一月北廵守至於北嶽恒山一如西廵守之禮由
 是以歸京師告至於祖禰之廟各用特牛而廵守之
 事畢矣案王者一嵗四廵而禮無不一所以明治化
 之無外并無私也出既造乎禰故歸亦必假乎祖禰
 用特者禮從乎約推此則廵守之不為煩費如所謂
 兵衛省而徴求寡者從可知也
[013-20a]
 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諸侯將出宜乎社
 造乎禰
  此言天子諸侯將出而行祭告之禮也類宜造皆祭
  名天子為廵守而將出其事大其禮隆則類乎上帝
  天神逺而尊倣郊祭以致敬也宜乎社地社近人而
  親隨宜而告義與事稱也造乎禰至廟而告其事如
  生時之出必告也諸侯因將出朝王與自相朝及㑹
  盟征伐之事亦必宜乎社造乎禰而後行蓋天子有
[013-20b]
  天下受天之命而為君故類乎上帝諸侯主社稷守
  君之土而為臣故宜乎社
 
 
 
 
 
日講禮記解義卷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