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67 日講禮記解義-清-張廷玉 (master)


[001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日講禮記解義卷一
  禮者所以經天地理人倫皆人性所固有而非偽貌
  飾情之具也原其所起則髙卑定位而禮立焉萬物
  散殊而禮行焉聖人循天秩之自然而制為冠婚喪
  祭朝聘燕饗鄉射之禮以行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
  友之義凡所為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未有外
  於此者粤自唐虞以至三代遞有損益而於周為盛
[001-1b]
  盖周公輔成王致太平述文武之徳監夏商之尚以
  制為禮郁郁乎文故孔子曰吾從周今所傳周禮儀
  禮盖其遺也迨周末文勝正禮浸失於是孔門七十
  二子之徒或錄舊禮之義或錄變禮所由以為之記
  繼遭秦火禮益散亡至漢武帝時周禮雖得自河間
  獻王未有傳習之者惟儀禮則傳於漢初髙堂生以
  授蕭奮蕭奮授孟卿孟卿授后蒼后蒼授戴徳戴聖
  二戴因習儀禮而錄禮記大戴氏以所得先儒所記
[001-2a]
 禮書百餘篇刪存八十五小戴氏又増損為四十三
 以曲禮檀弓雜記分上下後馬融傳小戴之學増以
 月令明堂位樂記總四十九篇則今之禮記是也昔
 人嘗論禮記雜出於諸儒不能悉得聖人之㫖文義
 頗多牴牾然河南程子則謂其傳聖門之緒餘及格
 言甚多如樂記學記大學之類無可議者檀弓表記
 坊記之類亦有至理王制禮運禮器多傳古意横渠
 張子謂出於聖門二三子之傳惟講解各異故辭命
[001-2b]
 不能無害至如禮文不可不信新安朱子謂周官一
 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
 而禮記郊特牲冠義等篇乃其義疏然則禮記之與
 周禮儀禮相為表裏輔翼而行也久矣今考本文自
 大學中庸既經程朱表章列於四書其四十七篇雖
 容有漢儒附㑹宜於精擇者而其為聖賢之格言先
 王之遺制則無一而不本於人性之固有因天秩之
 自然返而求之自學者以至聖人自一身以及天下
[001-3a]
 胥受治焉可以其為形器之粗而略之哉
曲禮上
 曲禮者古禮經之篇名後人以編簡多故分上下案
 禮器有云經禮三百曲禮三千鄭氏康成等曰經禮
 即周禮曲禮即儀禮而朱子以為經禮乃今之儀禮
 則以儀禮為曲禮者未可從矣呂氏大臨曰節文之
 不可變者為經即今所傳之儀禮其篇末稱記者記
 禮之變節為曲禮而朱子以為儀禮中亦自有變則
[001-3b]
 專以曲禮為變禮者又未可從矣呉氏澄曰曲者一
 偏一曲之謂曲禮盖謂禮之小節雜事而非大體全
 文其為委曲曲折之解者亦非也
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
 此述古曲禮之言以見主敬為行禮之本也敬者主
 一無適之謂曲禮有曰學以禮為先禮以敬為本凡
 身之所處必毋一時一事之不敬而後此中有主其
 見於外者必儼然而若思焉安定乎其辭焉以是而
[001-4a]
 臨民則安民之效豈外是哉案開宗明義即揭以毋
 不敬一言不惟可貫全書而幷可該聖學若堯之欽
 明舜之溫恭湯之聖敬日躋文王之緝熙敬止無非
 是者程子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君徳也
 君徳即天徳也張子曰事主於敬則無過舉也動容
 貌正顔色出辭氣則民可望而知也學者必自此推
 類朱子曰毋不敬是統言主宰處儼若思敬者之貌
 安定辭敬者之言安民哉敬者之效也眞氏徳秀曰
[001-4b]
 凡四言而脩身治國之道略備其必聖賢之遺言與
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
 此言以禮節情之學也夫人情之易流也甚矣是故
 敖當戒而不可長也欲當窒而不可從也志宜廣而
 不可滿也樂宜節而不可極也盖理涵於心而心麗
 於氣苟任其發而流焉則微者愈微而危者愈危矣
 其在聖人能以敬勝無慮乎敖之長也能以義勝無
 慮乎欲之從也所見者大無慮乎志之滿也所得者
[001-5a]
 眞無慮乎樂之極也下此則當戒其已甚故必以禮
 節之朱子曰敖不可長以下不知何書語又自為一
 節皆禁戒之詞
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
而能散安安而能遷
 此即賢者以示人平情之用崇徳之方也賢者之心
 公而明故於所狎而能敬之於所畏而能愛之愛焉
 而又知其惡憎焉而又知其善積之厚而能散以與
[001-5b]
 人安所安而能遷以從義此皆人所宜法也朱子曰
 六句文義大同皆蒙賢者二字為文言皆衆人所不
 能唯賢者乃能之耳舊注非是
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
 此言利害之機而欲人審於所處也趨利避害雖人
 之情而必有義焉故財者人所欲也臨財必審其當
 得與否而毋苟得難者人所畏也臨難必審其當免
 與否而毋苟免很者與人争者也孰不好勝而我則
[001-6a]
 毋求其勝分者與人共者也孰不貪多而我則毋求
 其多以是而省身克己斯義不可勝用矣案為得為
 免起於一念之苟遂至無地以自處為勝為多起於
 一念之求遂至無地以處人然則人之所以居心御
 境者無他亦惟無所苟焉無所求焉而已矣積而充
 之則毋苟得者一介不取可也毋苟免者守死善道
 可也毋求勝者犯而不校可也毋求多者素位而行
 不願乎外可也
[001-6b]
疑事毋質直而勿有
 此言質疑者貴乎虚心也朱子謂兩句湏連説疑事
 毋質即少儀所謂毋身質言語也人苟有所疑於其
 事而就正於人則毋得執一成説以為㫁但直陳所
 見聽彼決擇而勿專務强辨據而有焉庻不至於偏
 蔽而疑可釋矣案直而勿有即是申説毋質之意所
 以虚心而求盡乎事物之理也
若夫坐如尸立如齊
[001-7a]
 此言坐立之法也注以夫為丈夫之事朱子曰劉原
 父云大戴禮曾子事父母篇曰孝子惟巧變故父母
 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齊弗訊不言言必齊色此成
 人之善者也未得為人子之道也此篇盖取彼文而
 若夫二字失於刪去人不可以斯湏而不敬故一坐
 也如尸焉一立也如齊焉盖人心之所甚嚴莫嚴於
 祭祀程子謂如尸如齊所以飬其志者是也
禮從宜使從俗
[001-7b]
 此言行禮之貴於時中也禮非以强世必從乎宜使
 非以自專必從乎俗應氏鏞曰大而百王百世質文
 損益之時小而一事一物泛應酬酢之節又曰五方
 皆有性千里不同風若失宜而違俗則非所以為禮
 非所以為使矣
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
 此言禮之用至切於人也夫禮者本乎天秩而周於
 民用倫有親疏以此定之如五服有精粗重輕之類
[001-8a]
 是也情有嫌疑以此決之如男女不親授受嫂叔不
 通問之類是也事有同異以此别之如車服器用之
 有等殺鼎俎籩豆之有竒耦之類是也理有是非以
 此明之如冕純從衆拜上違衆之類是也案此節盖
 通五禮而言疏列五服之内大功以上諸條特以服
 制例之耳陳氏澔引之不詳學者因以此節專為喪
 禮而𤼵誤矣呉氏澄曰定親疏禮之仁也決嫌疑禮
 之義也别同異禮之禮也明是非禮之智也統言之
[001-8b]
 只是一禮細分之便屬四徳存乎善㑹而已
禮不妄説人不辭費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
 此言禮有至正之則也説悦同人能得乎禮之至正
 不惟有以自處亦並有以處人是故容止取其可觀
 不至佞媚而妄以説人也言語取其可信不至煩易
 而辭費也又且持躬必謹不至侈而踰節接物必恭
 不至傲而侵侮與人必莊不至慢而好狎也盖禮之
 於情也猶坊之於水也能約其情而無諂無驕則於
[001-9a]
 禮也其庻矣
脩身踐言謂之善行行脩言道禮之質也
 此言行禮之本也君子學禮匪直以外之文而已必
 也脩身以踐其言斯慥慥篤實而可謂之善行矣惟
 行無不脩而言合於道乃禮之本質也盖質者文之
 所傅以立也禮必以忠信為質故曰苟非其人道不
 虛行
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
[001-9b]
 此言禮在自重也學問之道固當無我然又不可不
 重其在我禮聞見取於人不聞引取人也所以然者
 禮聞人之來學不聞我之往教也案舊説上以為仕
 言下以為學言朱子曰此雖兩節其實互明一事今
 從之
道徳仁義非禮不成敎訓正俗非禮不備分争辨訟非
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
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
[001-10a]
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譲以明

 此言君子所以重禮之故也撙節裁抑之意禮體事
 而無不在是故愛為仁宜為義行仁義而有得為道
 徳苟非禮則無以主乎敬而不可得而成矣身為教
 言為訓用教訓以正民俗苟非禮則無以善其規而
 不可得而備矣争有曲直之分訟有是非之辨苟非
 禮則無以折其中而不可得而決矣君臣上下主乎
[001-10b]
 義父子兄弟主乎恩苟非禮則無以明其分而不可
 得而定矣或宦或學以事其師非禮則情文扞格而
 不相親矣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則體統陵替而
 威嚴不行矣禱祠祭祀以供給乎鬼神非禮則精神
 渙散而不誠不荘矣是以君子必務為恭敬撙節退
 譲以明禮禮之既明所以内而脩身外而治人幽而
 事神無不各盡其道也呂氏祖謙曰此只是一禮字
 孝經只是一孝字此類湏參求其所以然案恭敬以心
[001-11a]
 言撙節以事言退譲以儀言凡皆禮之實恭敬為本
 撙節退譲為用
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
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
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别於禽獸
 此原禮所由始也人之血氣嗜慾視聽食息與禽獸
 異者無幾特禽獸之言與人異耳然鸚鵡能為人言
 終不離乎飛鳥猩猩能為人言終不離乎禽獸者以
[001-11b]
 其不知有禮也人若無禮則口雖能言不亦猶然禽
 獸之心乎夫禮之大端以倫理為重惟禽獸無禮故
 至父子聚麀聖人憂人之或淪於禽獸也是故作而
 在上制為禮以教人使人知有禮而自别於禽獸此
 人道所由立也案天地之性人為貴知有禮而允蹈
 焉所謂明於天性知自貴於物也
大上貴徳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
而不往亦非禮也
[001-12a]
 此言禮之因時而起也禮以時為大人知禮至三王
 而備而不知其因時制禮有不得不然之故焉當三
 皇五帝在上風氣渾樸以徳為先但貴徳之及人而
 已次若三王之世風氣漸開其時之人務施而亦務
 報故先王因人情以制禮而所尚在於徃來若往施
 而不來報彼則非禮來施而不往報此則非禮均非
 所以為交際之道也案此非重徳而輕報施如老氏
 之見也盖徳不務報而禮則以報施為主使人亹亹
[001-12b]
 而不倦故曰禮得其報則樂又曰報者天下之利也
 利在天下而教實本於三王要亦因乎人情之自然
 也
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
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貴乎富貴而
知好禮則不驕不盈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
 此言禮之所係至重無人而不當學也人莫不喜安
 而惡危有禮則受益而安矣無禮則招損而危矣故
[001-13a]
 禮不可不學也夫禮必自卑而尊人以逹此心之恭
 敬是心也人皆有之雖負販至微當勞役之際猶必
 有所尊焉而相譲於路况等而上之為富貴人乎故
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至於驕盈貧賤而知好禮則志
 不至於懾禮逹分定而或慮其不安者未之有也案
 人之氣盈與氣歉者志不立也若惟禮是好則内重
 外輕而御境有權所以利用安身者在是矣
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
[001-13b]
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
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
百年曰期頤
 此言幼而從學至於成徳始終之行也朱子曰陸農
 師點人生十年曰幼作一句學作一句下倣此艾髮
 蒼白如艾色人生以百年為期故曰期朱子曰期與
 朞字同周匝之義人之生也十年曰幼天性未漓貴
 乎有以飬之當從事於小學以立其本焉二十曰弱
[001-14a]
 始成人而加冠三十曰壯血氣定而有室四十曰强
 道明徳立始可出仕五十曰艾徳成更事可服官政
 為大夫六十曰耆時已稽久得以指事使人七十曰
 老氣日以衰得以家事𫝊子八十九十曰耄而知己
 衰猶夫七年曰悼而知未啓悼與耄雖或有罪而不
 復加刑周禮司刺所云幼弱老耄是也百年曰期年
 數已周凡飲食起居無不待飬於人者於此有頤之
 道焉聖王所以飬老而民興孝也案人之一生每十
[001-14b]
 年而異其名使人知盛衰之候而血氣以定十年而
 異其事使人知進退之方而志趨以專聖人治天下
 所為因時教養而躋斯民於仁夀之域也
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
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於其國則稱名越國而
問焉必告之以其制
 此言大夫致事之禮也行役役使也安車一馬小車
 坐而乘者七十曰老而𫝊故大夫年至七十致還所
[001-15a]
 掌之職事於朝以避賢路若君重之而不得謝必賜
 之以几杖欲以安其體助其力也行役必給以婦人
 欲順其指使也適四方必乘以安車恐渉於勞勩也
 於他國則自稱老夫明其君以愛賢之故至今猶列
 於朝也於本國則稱名以與士大夫同朝嫌以尊者
 自居也他國或以疑事越國來問必舉王朝所頒先
 君所行之舊制以告之不敢專以禮許人也案孔子
 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今觀七十致事一條君
[001-15b]
 有眷畱優待之恩臣有謙退恭謹之節亦可以知禮
 與忠之一端矣
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譲而對非禮

 此言少事長之禮也凡有事就謀於長者則必操几
 杖從之以致其服勤之意若長者有問不辭譲而遽
 對即嫌於自是而非所以為禮也彭氏曰古之飬老
 乞言授几七十杖於朝八十不俟朝欲言政者君就
[001-16a]
 之况少者乎
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
 此言人子事親之禮也凡為人子之禮所以事父母
 者無不備故於一歳也冬則溫之以禦其寒夏則凊
 之以辟其暑於一日也昏則定之以奠其居晨則省
 之以問其安至於在羣聚儕輩之中一於遜譲而未
 嘗與争又所謂不敢惡於人也案溫凊定省皆孝之
 事至於不敢以一朝之忿忘身以及親則所以體親
[001-16b]
 心者至矣
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
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
稱其信也
 此言孝為徳之本也凡仕者一命受爵再命受衣服
 三命受車馬二十五家為閭五百家為黨五黨為州
 五州為鄉父在而為人子者至三賜受位雖尊貴之
 體宜備而不敢及車馬者其心盖在自卑以尊其親
[001-17a]
 故州閭鄉黨見其實能敬親而稱其孝兄弟親戚見
 其實能愛親而稱其慈同官之僚友莫不稱其弟同
 志之執友莫不稱其仁同類之交遊莫不稱其信夫
 慈弟仁信為徳不同而皆統於孝此孝所以為百行
 之原也案鄭氏訓不及為不受朱子曰左氏傳魯叔
 孫豹聘於王王賜之路豹以上卿無路而不敢乘疑
 此不及車馬亦謂受之而不敢用耳若尊者之賜又
 爵秩所當得豈容獨辭而不受邪呉氏澄則曰賜與
[001-17b]
 也三賜不及車馬與坊記饋獻不及車馬同意亦可
 備一解
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
敢對此孝子之行也
 此言人子錫類之孝也子之能孝其親者於父之執
 友亦無所不致其敬焉故當其見之不謂之進則不
 敢以進不謂之退則不敢以退不問則不敢以對也
 夫於進退不敢專則一舉足而不忘乎親可知問對
[001-18a]
 不敢專則一出言而不忘乎親可知此所以為孝子
 之行也
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
恒言不稱老
 此亦言事親之禮也夫為人子者身父母之身即當
 心父母之心出則必告欲親知其所往也反則必面
 欲親知其已至也所遊必有常處而身不他徃慮貽
 親之憂也所習必有正業而心不妄用慮違親之敎
[001-18b]
 也至於恒言則不稱老盖愛日之誠喜懼交併而不
 忍出諸口也案出必告者所以禀命反必面者兼省
 安否也夫父母於子之出入與所交所習時刻厪念
 惟恐己之衰老而不克見其成立者往往而然然則
 父母既心乎子而子或不以父母為心可謂孝乎
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
肩随之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
 此亦言事長之禮也先王制禮貴老為其近於父也
[001-19a]
 敬長為其近於兄也有年長以倍者則以父事之所
 謂父之齒隨行是也有十年以長者則以兄事之所
 謂兄之齒鴈行是也有五年以長者則以肩隨之所
 謂行肩而不併是也如羣居五人則推年長者一人
 而異其席盖地敷横席坐容四人長者居席端若有
 五人應一人别席故必推長者當之也馬氏曰徐行
 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堯舜之道孝
 弟而已矣夫孝弟見於歩趨疾徐之閒而聖人之道
[001-19b]
 乃始於此盖逹事長之禮無所往而不為順也
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
饗不為槩祭祀不為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髙不
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
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
 此詳言事親之法也槩限量也為人子者居必别室
 而不敢主奥坐必偏坐而不敢中席行近左右而不
 敢中道立倚棖闑而不敢中門皆不敢當尊處也欲
[001-20a]
 順親志故食饗不敢自為限量恐失子道故祭祀不
 敢為尸聽不特於有聲於無聲視不特於有形於無
 形恒若親之將有教使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不
 登髙恐致墜不臨深恐致陥也一出言而不敢忘父
 母不苟訾恐近䜛不苟笑恐近諂也不服行闇事以
 欺人於所不及見不登陟危險以徼倖於所不可知
 懼貽不令之名以辱吾親也父母存不敢輕生而許
 友以死不敢好貨而有私財家事統於尊而孝以守
[001-20b]
 身為大也盖為孝子者能刻刻不忘父母而有以誠
 其身則即日用動静語黙之間而無忝所生之道無
 不在焉故曰身也者親之枝也不敬其親則傷其本
 而枝亦從而亡矣此不可以不察也
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
 此言人子衣冠之禮也冠純謂冠飾衣純謂衣領緣
 為人子者父母俱存冠之純與衣之純不用素盖飾
 乎冠者或綦色之組纓或雜色之繢緌緣乎衣者或
[001-21a]
 純以繢或純以青是也若夫年未三十而無父是為
 孤子至孤子而當室則有著代之義雖除喪以後必
 純以素併不若衆孤之純以采也案父母存則凡為
 子者有天倫之樂故全乎吉而冠衣皆尚乎文采父
 母没則為適子者有孺慕之誠故不忘乎凶而冠衣
 獨存其質素采之與素人以為其冠也衣也君子則
 以為此孝子之心也若心之哀樂不存而惟冠衣之
 有異固不足以為孝矣
[001-21b]
幼子常視毋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長者
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劒辟咡詔之則掩口
而對
 此言䝉飬之貴端也視與示同負劒謂長者稍俯其
 身如負劒也辟偏也口旁謂之咡幼子之性本無不
 誠當常示之以無欺誑之道所以飬其性也至童子
 之所衣裘之溫非其所宜裳之飾非其所便所以飬
 其體也立必正所向聽不即於邪所以防其外而飬其
[001-22a]
 中也若長者就童子而提攜以行則以兩手捧長者
 之手使習知尊敬之道也長者或於童子而負劒辟
 咡以詔則必掩口而後對使習知鄉尊者屛氣之禮
 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張子云教小兒
 且先安詳恭敬盖教之既豫則習與智長化與心成
 忽不自知其入於聖賢之域矣
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
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從長者而
[001-22b]
上丘陵則必鄉長者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呼
 此言敬師長之禮也先生年徳俱髙可為人師者長
 者但以年稱而已弟子從先生而行則不越路而與
 他人言尊不二也或遭先生於路則急趨而進正立
 拱手以竢恐有所教令也與言則對承其命也不與
 言則退承其志也若從長者而上於丘陵長者有所
 視則必鄉其所視恐將有問可即所見以對也登城
 則不敢手有所指城上則不敢口有所呼恐惑人於
[001-23a]
 屬耳目之地也夫登城者無論從長者與否皆當不
 指不呼由上丘陵而推之則此亦其類矣
將適舍求毋固将上堂聲必揚户外有二屨言聞則入
言不聞則不入将入户視必下入户奉扄視瞻毋回户
開亦開户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
摳衣趨隅必慎唯諾
 此言為客之禮也遂盡也踖躐也将適主人之舍求
 毋出於固恐人無以應之也将上主人之堂聲必主
[001-23b]
 於揚欲人有以知之也如户外有二人之屨言聞則
 入言不聞則不入慮有宻謀而避之也其將入户則
 視必下兩手當心如奉扃然雖有視瞻毋或回轉不
 敢掩人之私也戸之開者則入亦開户之闔者則入
 亦闔不敢違主人之意也猶有從後入者則雖闔而
 勿遂為嫌於拒他客之來也就席之時毋或踐屨貴
 其人也毋或踖席正其位也必摳其衣便於坐也必
 趨於隅明其譲也及坐既定而必慎其唯諾禮之所
[001-24a]
  為無往而不盡也案此所述假館與升堂入室即位
  之事莫不有禮存乎其間盖人能収斂此心以曲體
  人心習之既久則言辭動作之不得乎禮意者少矣
 
 
 
 
 
[001-24b]
 
 
 
 
 
 
 
日講禮記解義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