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52 禮記(正文)-- (master)



[027-1a]

27 經解



27.1孔子曰:
「入其國,
其教可知也。
其為人也:
溫柔敦厚,
《詩》教也;
疏通知遠,
《書》教也;


廣博易良,
《樂》教也;
絜靜精微,
《易》教也;
恭儉莊敬,
《禮》教也;
屬辭比事,
《春秋》教也。


故《詩》之失,
愚;
《書》之失,
誣;
《樂》之失,
奢;


《易》之失,
賊;
《禮》之失,
煩;
《春秋》之失,
亂。


其為人也:
溫柔敦厚而不愚,
則深於《詩》者也。
疏通知遠而不誣,
則深於《書》者也。
廣博易良而不奢,
則深於《樂》者也。


絜靜精微而不賊,
則深於《易》者也。
恭儉莊敬而不煩,
則深於《禮》者也。
屬辭比事而不亂,
則深於《春秋》者也。」[027-2a]


27.2天子者,
與天地參。
故德配天地,
兼利萬物,
與日月並明,
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。
其在朝廷,
則道仁聖禮義之序;


燕處,
則聽《雅》、《頌》之音;
行步,
則有環佩之聲;
升車,
則有鸞和之音。
居處有禮,
進退有度,
百官得其宜,
萬事得其序。


《詩》云:
「淑人君子,
其儀不忒。
其儀不忒,
正是四國。」
此之謂也。


發號出令而民說,
謂之和。
上下相親,
謂之仁。
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,
謂之信。


除去天地之害,
謂之義。
義與信,
和與仁,
霸王之器也。
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,
則不成。[027-3a]


27.3禮之於正國也:
猶衡之於輕重也,
繩墨之於曲直也,
規矩之於方圜也。



衡誠縣,
不可欺以輕重;
繩墨誠陳,
不可欺以曲直;
規矩誠設,
不可欺以方圜;
君子審禮,
不可誣以姦詐。


是故
隆禮、由禮,
謂之有方之士;
不隆禮、不由禮,
謂之無方之民。
敬讓之道也。
故以奉宗廟則敬,


以入朝廷
則貴賤有位,
以處室家
則父子親、兄弟和,
以處鄉里
則長幼有序。
孔子曰:
「安上治民,
莫善於禮。」
此之謂也。[027-4a]


27.4故朝覲之禮,
所以明君臣之義也。
聘問之禮,
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。
喪祭之禮,
所以明臣子之恩也。
鄉飲酒之禮,
所以明長幼之序也。
昏姻之禮,
所以明男女之別也。


夫禮,
禁亂之所由生,
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。
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,
必有水敗;
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,
必有亂患。[027-5a]


27.5故昏姻之禮廢,
則夫婦之道苦,
而淫辟之罪多矣。
鄉飲酒之禮廢,
則長幼之序失,
而爭鬭之獄繁矣。


喪祭之禮廢,
則臣子之恩薄,
而倍死、忘先者眾矣。
聘、覲之禮廢,
則君臣之位失,
諸侯之行惡,
而倍畔、侵陵之敗起矣。[027-6a]


27.6故禮之教化也微,
其止邪也於未形,
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。
是以先王隆之也。
《易》曰:
「君子慎始,
差若豪氂,
繆以千里」,
此之謂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