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49 儀禮集編-清-盛世佐 (master)


[02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儀禮集編卷二十一
          龍里縣知縣盛世佐撰
覲禮第十
 鄭目録云覲見也諸侯秋見天子之禮春見曰朝夏
 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朝宗禮備覲遇禮省是
 以享獻不見焉三時禮亡惟此存爾覲禮於五禮屬
 賔
[024-1b]
 疏曰案曲禮下云天子當扆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
 子曰覲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鄭
 註諸侯春見曰朝受摯於朝受享於廟生氣文也秋
 見曰覲一受之於廟殺氣質也朝者位於内朝而序
 進覲者位於廟門外而序入王南面立於扆宁而受
 焉夏宗依春冬遇依秋春秋時齊侯唁魯昭公以遇
 禮相見取易畧也是朝宗禮備覲遇禮省可知
 孔氏曰凡諸侯朝王一年四時案宗伯春曰朝夏曰
[024-2a]
 宗秋曰覲冬曰遇鄭註朝猶朝也欲其來之早宗尊
 也欲其尊王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猶偶也
 欲其若不期而俱至若通而言之悉曰朝從初受名
 覲禮云諸侯前朝皆受舍於朝又云乘墨車載龍旂
 弧韣乃朝又春秋僖二十八年夏五月經曰公朝於
 王所知朝通名也但朝覲宗遇禮異耳案大行人云
 侯服歲壹見甸服二歲壹見男服三嵗壹見采服四
 嵗壹見衛服五嵗壹見要服六嵗壹見隨服更來周
[024-2b]
 而復始然而六服分來又每方服别分為四分一分
 朝春一分宗夏一分覲秋一分遇冬四方竝然故鄭
 註云其朝貢之嵗四方各四分趨四時而來或朝春
 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要服之外有夷鎮藩三服案
 大行人云九州之外謂之藩國世壹見鄭註云世謂
 父死子立及嗣王即位乃一來耳六服之中服數朝
 外又有四名一是時見曰㑹者若諸侯有不服者王
 將有征討之事若東方諸侯不服則與東方諸侯共
[024-3a]
 討之若南方諸侯不服則與南方諸侯共討之諸方
 皆然朝竟王乃爲壇於國外與之㑹盟春於國東夏
 南秋西冬北㑹則隨事無有定期有時而然故曰時
 見曰㑹也二曰殷見曰同者天子十二年一廵守或
 應廵守之嵗而天下未平或王有他故不獲自行則
 四方諸侯並朝京師朝竟亦於國外爲壇以命之政
 事殷衆也其來既衆故曰殷見曰同也三曰時聘曰
 問者謂王有事諸侯非朝王之嵗不得自來遣大夫
[024-3b]
 來聘因而問王起居此亦無常期故曰時聘曰問也
 四曰殷頫曰視者謂元年七年十一年唯有侯服來
 朝朝者既少諸侯遣卿大夫以大禮來聘聘者既衆
 故曰殷也頫亦見也爲來見王起居故曰頫也殷頫
 亦並依時春東夏南秋西冬北各隨方逐時但不每
 方分為四耳故鄭註大行人云其殷同四方四時分
 來如平時也鄭既云四時分來如平時而前六服初
 時唯云四時雖不言四方後又云四方各分趨四時
[024-4a]
 明其同也然所以殷頫不須分見四時者小禮不須
 更見四時法也又曰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内謂
 之燕朝大僕掌之故大僕云王眂燕朝則正其位文
 王世子云公侯朝于内朝親之也此則王與宗人圖
 其嘉事及王退俟大夫之朝也其二是路門外之朝
 謂之治朝司士掌之故司士云正朝儀之位王南郷
 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
 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大僕大右大僕從
[024-4b]
 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上此是每日視朝之位其王
 與諸侯賔射亦與治朝同故射人云三公北面孤東
 面卿大夫西面諸侯在朝則皆北面不云王族故士
 虎士大僕大右者文不具耳不云士者鄭註云此與
 諸侯射士不與案諸侯大射士立于西方東面是天
 子大射士亦預禮也其三是臯門之内庫門之外謂
 之外朝朝士掌之故朝士云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
 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此是詢
[024-5a]
 衆庶之朝也
 吕氏大臨曰古者謂相見曰朝相問曰聘臣見于君
 子見于親賤見于貴皆謂之朝以朝暮别之則朝見
 曰朝暮見曰夕以春秋别之則春見曰朝秋見曰覲
 然考之舜典二月東廵守肆覲東后則春亦曰覲蓋
 朝覲互名至周始以春秋别之又有夏宗冬遇以備
 四時之朝又曰春朝以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
 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恊諸侯之慮則四
[024-5b]
 者非獨時異事亦異矣曲禮言天子之立有當依當
 宁之别其朝位有諸侯北面及諸公東面諸侯西面
 之别則朝覲之禮非獨事異儀亦異矣
 陳氏祥道曰周禮司几筵凡大朝覲王位設黼依依
 前南郷覲禮天子衮冕負斧依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
 郷而立則天子於朝覲未嘗有當宁之禮司士正朝
 儀之位王南郷三公北面孤東面卿大夫西面朝士
 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
[024-6a]
 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明堂位三公北面
 諸侯西面諸伯東面諸子東北面諸男西北面特射
 人掌羣臣見王之位諸侯北面焉則諸侯之於朝覲
 未嘗有北面之禮記之所言非周制也古者冠禮冠
 于廟聘禮享于廟禘而發爵服嘗而出田邑𤼵秋政
 出而治兵入而䇿勲莫不一於廟凡以尊重事不敢
 輕之已矣豈獨覲禮然㦲
 游氏桂曰夫禮不可一端盡也不有君臣相臨之禮
[024-6b]
 則無以見大君之尊不有賓主相與之禮則無以見
 同姓異姓親親之恩夫諸侯之中有伯父焉有叔父
 焉有伯舅焉有叔舅焉有兄弟焉有昬姻焉三王家
 天下所恃以為天下者不獨恃其利勢也天子以親
 親之恩而臨諸侯諸侯亦以親親之恩而報天子上
 下相睦同奬一姓所以數百年長乆安寧而無患由
 此之故且尊卑之分不統於一聖人固以為不可天
 子之尊諸侯之卑其自然之分固也然諸父兄弟舅甥
[024-7a]
 昬姻相去之逺而乆不相見於其來朝忘親親之恩專
 以分臨之聖人之心無乃有所不安于此此親親之恩
 賓主之禮所以行于春朝而異于覲禮之受於廟而臣
 皆北面也此三代之至文聖人待諸侯之禮備矣
 項氏安世曰朝以行禮覲以獻功行禮則異等威辨
 儀物盛朝㑹之禮以示衆庶故君於外而立臣分班
 而見也獻功則南面而聽治北面而致之故受之于
 内而一其向也朝者正禮之名覲主于見而已
[024-7b]
 敖氏曰此篇主言同姓大國之君入覲於王之禮初
 無四時之别與周官所謂秋見曰覲之意異
 汪氏克寛曰天地位而尊卑定矣卑髙陳而貴賤位
 矣王者首出庶物德配二儀其尊貴明矣而聖人所
 恃以為天下者不獨恃其尊貴勢分也故於諸侯之
 卑其中同姓則有伯父叔父焉異姓則有伯舅叔舅
 焉有兄弟焉有㛰姻焉于其來朝也逆勞眡館具備
 多儀篤以親親之恩接以主賓之禮而恩禮雝雝乎
[024-8a]
 尊貴勢分之間有莫知其德之感化之至也此春朝
 所以異乎覲禮之受于廟而臣皆北面也夫贄貢諸
 侯所以述職也今也親受之于朝其志重于器物者
 明尊賢之禮等也祭器天子所以事神也今焉用之
 于大饗其致敬于賔客者示神事之禮同也若是者
 豈天子自示寡昧而忘其尊卑之分哉蓋以億兆歸
 命于一人而一人未易遽化也治亂潜㡬於一德而一德難
 乎遽孚也於是崇德率衆謙已下賢俾上之恩深下
[024-8b]
 之報厚内外同奨於一心逺近咸歸于一德卒致垂
 拱成化享國永年而能保其尊貴者有由來矣此所
 以為三代之至文朝見之盛禮也
 郝氏曰諸侯朝見天子曰覲周衰禮廢文武攸同之
 蹟不可詳考後儒纂緝舊聞摹為覲禮記其大畧耳
 未若燕射聘食諸侯大夫禮言之娓娓然而反足信
 周禮大宗伯春朝夏宗秋覲冬遇皆名家以臆鑿説
 諸侯見天子禮唯有覲今以覲禮為嚴曰殺氣質生
[024-9a]
 氣文别為朝宗遇以便不寧侯是東遷以還頽政非
 先王舊章也鄭康成好信不逹謂三時禮亡豈其然
 乎豈其然乎
 姜氏曰案周禮朝宗覲遇㑹同六者皆朝見于王之
 禮今儀禮獨存覲禮一篇而餘禮者皆闕其異同固
 皆不可考矣鄭註云朝有擯迎之儀取于通情也夏
 宗亦如之覲無擯迎之儀取于辨分也冬遇亦如之
 何氏云入朝而與天子議行天道生育之令故相見
[024-9b]
 時先有温厚氣象入覲而與天子議行肅殺之政故
 相見時先有嚴毅氣象也以此而推今覲禮自至于
 郊始而其前在國以至入境無文者盖其前當與朝
 禮同而至郊以後其儀則異與
  世佐案朝覲大典而三禮所陳已不能無異況後
  之説者乎禮記出于漢儒之纂録猶可曰是夏殷
  法也儀禮周禮皆周公制作時所定不應枘鑿乃
  爾則以朝覲宗遇之禮因時而制者固不可強而
[024-10a]
  一也且此篇自郊勞以前賜車服以後文多不具
  必其詳已見于朝禮故於是畧之也禮經之逸者
  多矣執此區區之僅存者而謂其所不見者皆無
  是禮也豈通論哉鄭氏觧經固多牽合之弊要其
  有本者不可盡廢也世儒信經不篤逞臆而談其
  爲經害尤甚得㳺氏汪氏之説而通之亦可知春
  朝秋覲之所由以分矣
覲禮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勞侯氏亦皮弁迎于帷
[024-10b]
門之外再拜
 註曰郊謂近郊去王城五十里小行人職曰凡諸侯
 入王則迎勞于畿則郊勞者大行人也皮弁者天子
 之朝朝服也璧無束帛者天子之玉尊也不言諸侯
 言侯氏者明國殊舍異禮不凡之也郊舍狹寡為帷
 宫以受勞掌舍職曰為帷宫設旌門
 疏曰案大行人上公三勞侯伯再勞子男一勞蓋五
 等同有畿勞侯伯又加逺郊勞上公又加近郊勞此
[024-11a]
 據上公而言五十里有市市有館或來者多館舍狹
 寡故為帷宫從楊氏/圖節本
 敖氏曰勞而用璧以為信天子於諸侯之禮也璧無
 束帛别于享禮且為其當還之也凡以玉行禮而當
 還者例不用帛云侯氏者指來覲之一者而言耳若
 泛言之乃云諸侯帷門者以帷為門也掌舍職曰為帷
 宫設旌門彼天子之制也然則此但為壇與帷門而
 已其不為宫與葢于壇之南横設兩帷于兩旁而空
[024-11b]
 其中以當門也不受於館舍而受于此葢其禮宜然
 耳
 郝氏曰稱侯氏者君前以侯為氏不敢自殊也帷郊
 外設帷為次以受王命
 張氏曰此下言侯氏入覲初至之事至郊則郊勞至
 國則賜舍凡二節
使者不答拜遂執玉三揖至于階使者不譲先升
 註曰不答拜者為人使不當其禮也不讓先升奉王
[024-12a]
 命尊也升者升壇
 敖氏曰侯氏既拜亦揖而先入門右使者乃執玉也
 言遂者明即於此執之也使者既入門左侯氏乃與
 之三揖也
  世佐案升階之法先升者先讓今使者先升而不
  讓則侯氏之不敢讓可知也
侯氏升聽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
 註曰使者東面致命侯氏東階上西向聽之
[024-12b]
 敖氏曰降拜于階間北面升就使者北面訝受之
使者左還而立侯氏還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
者乃出
 註曰左還還南面示將去也立者見侯氏將有事於
 已俟之也還玉重禮
 疏曰直云使者左還不云拜送玉者凡奉命使皆不
 拜送若身自致者乃拜送
 敖氏曰左還東面以俟之也侯氏就使者還璧使者
[024-13a]
 於是復南面受之降拜為送玉也亦于階間北面還
 璧者明其以為信也
侯氏乃止使者使者乃入侯氏與之讓升侯氏先升授
几侯氏拜送几使者設几答拜
 註曰侯氏先升賔禮統焉几者安賔所以崇優厚也
 上介出止使者則已布席也
 敖氏曰有司既布席侯氏乃出止使者止止其去也
 且迎而欲儐之使者亦禮辭許侯氏揖先入使者乃
[024-13b]
 入也既入不言三揖者如上禮可知讓升侯氏與使
 者三讓而先升使事既畢則行賔主禮也儐而用几
 尊王使也授几設几之儀見於士昬聘禮及少牢下
 篇此經文畧也
 郝氏曰止使者將儐也侯氏先升導賔也授几則設
 席可知使者受几自設于席左也
侯氏用束帛乗馬儐使者使者再拜受侯氏再拜送幣
 註曰儐使者所以致尊敬也拜者各于其階
[024-14a]
 敖氏曰使者受儐不稽首者同為王臣故不因其受
 幣之禮也其授受之節葢于壇中亦北面授
使者降以左驂出侯氏送于門外再拜侯氏遂從之
 註曰騑馬曰驂左驂設在西者其餘三馬侯氏之士
 遂以出授使者之從者于外從之者遂隨使者以至
 朝
 敖氏曰使者亦左執幣乃北面右執左驂以出也四
 馬象在車前故西者曰左驂駕車之馬兩服居中兩
[024-14b]
 驂在旁使者以左驂出侯氏之士以三馬從之既則
 其從者並授幣而皆訝受馬也從之者隨以入國
 郝氏曰左驂庭實四馬最西一馬也馬首北以西為
 左
    右郊勞
 楊氏曰凡布席設几皆在西北位此帷宫恐亦當然
 帷宫無堂可升升者壇也左氏傳子産相鄭伯以如
 楚舍不為壇註云至敵國郊除地封土為壇以受郊
[024-15a]
 勞是也又宣十八年子家壇帷復命於介謂之壇帷
 是壇亦帷其旁非特為帷宫而已設几則必有席葢
 几席相将無席何以設几故鄭註云上介出止使者
 則己布席太宰賛玉几註云立而設几優尊者此使
 者亦不坐而設几故註云几者安賔所以崇優厚
天子賜舍
 註曰以其新至道路勞苦未受其禮且使即安也賜
 舍猶致館也所使者司空與小行人爲承擯
[024-15b]
 疏曰此不言致館言賜舍者天子尊極故也司空主
 營城郭宫室館亦宫室之事故知所使者司空也但
 司空亡無正文故云與以疑之知小行人為承擯者
 案小行人及郊勞眂館将幣為承而擯是其義也
 敖氏曰侯氏至于國而即館天子則使上大夫賜舍
 也此舍謂分館
曰伯父女順命于王所賜伯父舍
 註曰此使者致館辭
[024-16a]
 疏曰此及下經皆云伯父謂同姓大國也舉同姓大
 國則同姓小國及異姓之國禮不殊也
侯氏再拜稽首
 註曰受館
 敖氏曰不著其所是於舍門外也使者東面致命侯
 氏西面聽命既則北面拜
儐之束帛乘馬
 註曰王使人以命致館無禮猶儐之者尊王使也侯
[024-16b]
 氏受館于外既則儐使者于内
 敖氏曰侯氏于使者亦有迎送之拜不言者文畧耳
 下于大夫戒之禮亦然 案註云禮謂禮物也
    右賜舍
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帥乃初事
 註曰大夫者卿為訝者也掌訝職曰凡訝者賔客至
 而往詔相其事戒猶告也其為告使順循其事也初
 猶故也
[024-17a]
 疏曰初事者以其四時朝覲自是尋常故事也從集/説節
 本/
 敖氏曰此戒之亦于舍門外其面位與賜舍同
 郝氏曰某日謂覲日帥乃初事率循故事也諸侯既
 至入覲自有常期天子必使人告示賔禮之意
 張氏曰此下言将覲之事王使人告覲期諸侯先期
 受次于廟凡二事
侯氏再拜稽首
[024-17b]
 註曰受覲日也
    右戒日
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
 註曰言諸侯者明來朝者衆矣顧其入覲不得並耳
 受舍于朝受次于文王廟門之外聘禮記曰宗人授
 次次以帷少退于君之次則是次也言舍者尊舍也
 天子使掌次為之諸侯上介先朝受焉此覲也言朝
 者覲遇之禮雖簡其來之心猶若朝也分别同姓異
[024-18a]
 姓受之将有先後也春秋傳曰寡人若朝于薛不敢
 與諸任齒則周禮先同姓
 疏曰春夏受贄于朝無迎法受享于廟有迎禮秋冬
 受贄受享皆在廟並無迎法是以大門外無位既受
 覲于廟故在廟門外受次又云天子春夏受享諸侯
 相朝聘迎賔客者皆有外次即聘禮記宗人授次是
 也有外次于大門外者則無廟門外之内次天子覲
 遇在廟者有廟門外之内次無大門外之外次此文
[024-18b]
 是也又云下曲禮云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
 天子曰覲彼諸侯皆北面不辨同姓異姓與此不同
 者此謂廟門外為位時彼謂入見天子時
 李氏㣲之曰受舍于朝所謂外朝也
 敖氏曰朝猶覲也前朝者先覲日也此舍如廬舍之
 舍謂覲時待事之處也若諸侯相朝則但授次而已
 聘禮記所云君之次者是也
 張氏曰受舍于朝康成以為受次于文王廟門之外
[024-19a]
 蓋以下文有肉袒廟門之東一語遂以爲宗廟戴氏
 駁之甚當天子三朝臯門内庫門外之朝謂之外朝
 路門外之朝謂之内朝亦曰治朝其後路寢謂之燕
 朝燕朝非接見諸侯之所則受享于廟者路門外之
 朝天子當扆而立者也受贄于朝者庫門外之朝天
 子當宁而立者也鄭既以廟為宗廟遂以朝為路門
 外之内朝故其註曲禮者曰朝者位于内朝而序進
 覲者位于廟門外而序入當亦誤也
[024-19b]
  世佐案此云諸侯云皆則天子之見諸侯非一一
  而見之也明矣前朝其覲之前一日與曲禮孔疏
  云其朝日未出之前恐非是舍即大門外之次也
  不於臨時授之而先事受之者防凌越也朝外朝
  也受舍必親造朝重其事也孔疏云諸侯上介受
  舍于廟門外亦非同姓西靣北上異姓東面北上
  此次之位也非朝位也此禮葢亦訝聽之又案註
  疏謂春夏受贄于朝受享于廟秋冬一受之于廟
[024-20a]
  蓋以下經侯氏肉袒廟門之東决之也張氏則以
  廟為内朝朝為外朝引曲禮為證不知曲禮所言乃
  夏殷之制非周制也陳氏虙氏辨之詳矣康成據
  儀禮以釋曲禮先儒嘗訾其謬今欲正註疏之失
  而不免仍蹈其誤此愚所未敢信也
    右受舍
侯氏裨冕釋幣于禰
 註曰将覲質明時也裨冕者衣禆衣而冠冕也裨之
[024-20b]
 爲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為上其餘為裨以事尊卑
 服之而諸侯亦服焉上公衮無升龍侯伯鷩子男毳
 孤絺卿大夫𤣥此差司服所掌也禰謂行主遷主矣
 而云禰親之也釋幣者告将覲也其釋幣如聘大夫
 将受命釋幣于禰之禮既則祝藏其幣歸乃埋之于
 祧西階之東
 疏曰裨讀從詩政事一埤益我取禆陪之義天子吉
 服有九言六服者㨿六冕而言以大裘為上無埤義
[024-21a]
 衮冕以下皆爲禆諸侯唯不得有大裘上公則衮冕
 以下故云此差司服所掌
 敖氏曰裨冕者冕服之次者也侯氏若上公也則服
 鷩侯伯也則服毳子男也則服希是時天子受覲亦
 服其禆冕故覲者不得服其上服也天子以大裘而
 冕十二章者爲上衮冕九章者次之禰謂考也釋幣
 者告将覲也其禮則筵几于其館堂户牖之間南面
 祝升自西階君升自阼階祝奠幣于几下君北郷祝
[024-21b]
 在左君及祝再拜興祝曰孝嗣侯某将覲天子敢用
 嘉幣告于皇考某侯又再拜君就東箱祝就西箱有
 間君反位祝乃取幣藏之君反于阼乃降而遂出也
 歸則埋幣于禰廟西階之東此朝以裨冕亦與周官
 異大行人職言朝服云上公冕服九章侯伯七章子
 男五章皆其上服也
 郝氏曰覲之晨侯氏先自告其行主古者大事出奉
 其廟主行有事則告禆猶副也天子衮冕為正諸侯
[024-22a]
 以下冕服為副釋幣奠幣告禰以將入覲也古者天
 子受覲于廟所以昭先烈也諸侯入覲告禰所以率
 先職也
 張氏曰此下至升成拜降出備言入覲之事質明先
 以將覲告行主乃入覲以瑞玉為贄次行三享次肉
 袒請罪凡三節王勞之乃出禆冕者上公衮冕侯伯
 鷩冕子男毳冕也案玉藻諸侯元冕以祭不得服衮
 冕以下而此禆冕釋幣于禰者以將入天子之廟故
[024-22b]
 服之也
  世佐案禆冕者諸侯之朝服也上公衮冕九章侯
  伯鷩冕七章子男毳冕五章皆其上服也而謂之
  禆者據王而言猶下記以金路而下為偏駕也玉
  藻亦云諸侯𤣥端註云端/當為冕以祭禆冕以朝是三禮
  所言合矣侯氏禆冕為將朝也釋幣則因事而服
  之耳故與正祭異也夫諸侯于其國雖祭不得服
  其上服惟于朝天子及助祭之時服之而敖氏又
[024-23a]
  謂當服其次則上服更何所服之乎其説葢不可
  通矣禰註以爲遷廟主㨿曽子問而言也但彼所
  云乃天子廵守之禮諸侯述職無明文故敖氏直
  以為考據經而斷近得其實當從之
    右釋幣於禰
乘墨車載龍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繅
 註曰墨車大夫制也乗之者入天子之國車服不可
 盡同也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弧所以張縿之弓也
[024-23b]
 弓衣曰韣瑞玉謂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榖璧男
 蒲璧繅所以藉玉以韋衣木廣袤各如其玉之大小
 以朱白蒼為六色
 疏曰云墨車大夫制者以周禮巾車職云大夫乗墨
 車故也云乗之者入天子之國車服不可盡同者巾
 車云同姓金路異姓象路四衛革路據在本國所乘
 並得與天子同此乘墨車以朝是車服不可盡同也
 云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者司常職文云弧所以張
[024-24a]
 縿之弓者爾雅説旌旗正幅為縿故以此弧弓張縿
 之兩幅也從集説/節本
 敖氏曰乗墨車屈也載龍旂不没其實也晋韓宣子
 聘于周自稱曰士大國之卿自比天子之士則其君
 自比于大夫亦冝也上云前朝此云乃朝則以覲名
 篇之意可見矣
  世佐案凡旌旗之屬皆有弧以張縿弧上又畫枉
  矢考工記輈人云弧旌枉矢以象弧是也龍旂弧
[024-24b]
  韣載之于車以為餙也龍旂象文德也弧弓也載
  弧不忘武備也于龍旂則張之弧則韜之以韣是
  矢其文德雖有武備而不用也一車餙也而先王
  之寓意深矣繅説見聘禮記
天子設斧依于户牖之間左右几
 註曰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
 謂之黼几玉几也左右者優至尊也其席莞席紛純
 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
[024-25a]
 敖氏曰右亦設几者至尊冝逸不取便其右之義也
 然則天子升席不由下矣生人左几自諸侯而下
 郝氏曰斧作黼繡黼為屏風設于座後天子所依也
 考工記白與黒謂黼色取西北金水嚴凝象乾之斷
 也户牖之間南面之位古廟制堂北中為室牖東為
 室户席在户牖間左右皆几優至尊也神几尚右人
 几尚左左右兼設以安至尊爲神人共主也
 張氏曰依讀如扆于豈反孔安國顧命傳云扆屏風
[024-25b]
 畫爲斧文置户牖間是也莞席紛純等並周禮司几
 筵文
天子衮冕負斧依
 註曰衮衣者禆之上也繢之繡之爲九章其龍天子
 有升龍有降龍衣此衣而冠冕南郷而立以俟諸侯
 見
 疏曰負謂背之南面也
 敖氏曰衮冕天子之禆冕也負斧依以俟侯氏入所
[024-26a]
 謂不下堂而見諸侯也而周官齊僕職乃言車送逆
 朝覲者之節大行人職亦先言公侯伯子男其朝位
 賔主之間相去之歩數乃云廟中將幣亦與是禮異
 者與
 張氏曰自衮冕至𤣥冕五者皆禆衣惟衮爲最尊天
 子與上公同服以有升龍爲異九章一曰龍二曰山
 三曰華蟲四曰火五曰宗彛皆繢于衣六曰藻七曰
 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繡于裳凡九也
[024-26b]
  世佐案周禮齊僕職云朝覲宗遇饗食皆乗金路
  其法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疏云大行人云
  上公九十歩介九人擯者五人廟將幣三享鄭註
  云朝先享不言朝朝正禮不嫌有等是春夏受贄
  于朝無迎法受享則有之秋冬一受之于廟亦無
  迎法故郊特牲云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是
  受贄受享皆無迎法今言朝覲宗遇饗食皆乗金
  路者謂因此朝覲宗遇而與諸侯行饗食在廟即
[024-27a]
  有乗金路迎賔客之法也斯言善通二禮之異矣
嗇夫承命告于天子
 註曰嗇夫蓋司空之屬也爲末擯承命于侯氏下介
 傳而上上擯以告天子天子見公擯者五人見侯伯
 擯者四人見子男擯者三人皆宗伯為上擯春秋傳
 曰嗇夫馳
 疏曰此所陳擯介當在廟之外門東陳擯從北郷南
 行西陳介從南郷北各自為上下嗇夫承命告于天
[024-27b]
 子則命先從侯氏出下文天子得命呼之而入命又
 從天子下至侯氏即令入此覲遇禮畧惟有此一辭
 而已司儀云交擯三辭者據諸侯自相見于大門外
 法其天子春夏受享于廟見于大門亦可交擯三辭
 矣又云大宗伯為上擯小行人為承擯嗇夫為末擯
 若子男三擯此則足矣若侯伯四擯别増一士上公
 五擯更别增二士若時㑹殷同則肆師為承擯
 敖氏曰侯氏以天子将廟受之其禮太重故不敢而
[024-28a]
 辭焉嗇夫于是承其命以告于天子擯者不承命者
 是時在廟門内猶未出也或曰嗇夫㣲者也不可以
 與國君接而直告于至尊蓋嗇當作大字之誤也未
 知是否
  世佐案嗇夫蓋諸侯之末介故承其君入覲之命
  以告也所告者天子之擯者耳乃云告于天子者
  猶上云天子設斧依其實司几筵設之也
天子曰非他伯父實來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
[024-28b]
將受之
 註曰言非他者親之辭嘉之者美之辭也上擯又傳
 此而下至嗇夫侯氏之下介受之傳而上上介以告
 其君君乃許入
 敖氏曰言所以廟受之者非有他也以嘉其來朝之
 故耳
  世佐案詩云豈伊異人兄弟匪他昬禮壻見之辭
  亦曰某以非他故皆親之之意也敖説非此擯者
[024-29a]
  納賓之辭也乃云天子曰者見其述王言也
侯氏入門右坐奠圭再拜稽首
 註曰入門右執臣道不敢由賔客位也卑者見尊奠
 摯而不授
擯者謁
 註曰謁猶告也上擯告以天子前辭欲親受之如賓
 客也其辭所易者曰伯父其升
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階東北面再拜
[024-29b]
稽首擯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
 註曰擯者請之侯氏坐取圭則遂左降拜稽首送玉
 也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
 疏曰侯氏得擯者之告坐取圭遂向門左從左堂塗
 升自西階致命也從句讀/節本
 敖氏曰拜于西階東别于内臣也侯氏既成拜宰乃
 受玉以東是時王于侯氏之拜皆不答所以見至尊
 之義也
[024-30a]
    右覲
 楊氏曰曲禮云天子當扆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
 曰覲此經同姓西面異姓東面彼諸侯覲皆北面不
 辨同姓異姓者此謂廟門外爲位時彼謂入見天子
 時鄭註云覲者位于廟門外而序入入謂北見天子
 時
 郝氏曰此節叙覲禮簡而直情而信無交擯三辭親
 迎親送賓主對立逺近歩數之法鄭氏僻信周禮穿
[024-30b]
 鑿粧餙過也嗟乎天冠地履萬古常新雖無此文覲
 禮可知況彰彰如是乃引衰世下堂之事以為三時
 禮闕豈不謬哉
  世佐案交擯三辭乃諸侯相朝之禮郝以是爲朝
  王禮誣矣
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實惟國所有
 註曰四當為三古書作三四或皆積畫此篇又多四
 字字相似由此誤也大行人職曰諸侯廟中將幣皆
[024-31a]
 三享其禮差又無取于四也初享或用馬或用虎豹之
 皮其次享三牲魚腊籩豆之實龜也金也丹漆絲纊
 竹箭也其餘無常貨此地物非一國所能有惟所有
 分爲三享皆以璧帛致之
 疏曰三牲魚腊籩豆之實以下皆禮器文云璧帛致
 之者據享天子而言若享后即用琮錦但三享在庭
 分為三叚一度致之據三享而言非謂三度致之為
 皆也從句讀/節本
[024-31b]
 郝氏曰四享諸侯五等子男同等故四猶下言四傳
 擯也
奉束帛匹馬卓上九馬隨之中庭西上奠幣再拜稽首
 註曰卓讀如卓王孫之卓卓猶的也以素的一馬以
 爲上書其國名後當識其何産也馬必十匹者不敢
 斥王之乗用成數敬也
 疏曰中庭亦是南北之中不參分庭一在南者以其
 三享同陳須入庭深設之故也
[024-32a]
 熊氏朋來曰案韵釋卓蚤也蓋諸侯朝覲進十馬難
 盡數牽引至殿庭先引上一馬而九馬隨之當以卓
 訓蚤于義為通
 敖氏曰匹馬卓上謂以一馬卓然居前而先行也言
 此者明其入不與九馬相屬也此奠幣蓋于入門左
 之位
 郝氏曰奉親奉特出曰卓論語云如有所立卓爾一
 馬中庭卓立九馬羅列于後先進者從西以次幷列
[024-32b]
 而東故曰西上
  世佐案卓字之訓註説似鑿當以後説為正
擯者曰予一人將受之
 註曰亦言王欲親受之
 敖氏曰此擯者曰乃言予一人則是擯者凡告于侯
 氏皆為述王言矣是亦異于國君以下擯者之禮與
  世佐案上云天子曰此云擯者曰文互見也
侯氏升致命王撫玉
[024-33a]
 註曰王不受玉撫之而已輕財也
 敖氏曰撫之者示受之王不執璧帛者貶于瑞玉亦
 至尊禮異也
 郝氏曰王撫玉以手撫摩其璧不撫帛也撫其玉不
 親受尊受卑者之禮與昬禮舅氏撫婦之贄同
侯氏降自西階東面授宰幣西階前再拜稽首以馬出
授人九馬隨之
 註曰以馬出隨侯氏出授王人於外也王不使人受
[024-33b]
 馬者至于享王之尊益君侯氏之卑益臣
 疏曰幣即束帛加璧并玉言幣故小行人合六幣皮
 馬與玉皆為幣宰即太宰太宰主幣周禮太宰職云
 大朝覲㑹同賛玉幣玉獻玉几玊爵註云助王受此
 四者是也春夏受贄于朝雖無迎法王猶在朝至受
 享又迎之而稱賔主覲禮受享皆無迎法不下堂而
 見諸侯已是王尊侯卑王猶親受其玉至于三享使
 自執其馬王不使人受之于庭是王之尊益君侯氏
[024-34a]
 之卑益臣也享天子訖亦當有幣問公卿大夫左傳
 曰戎朝于周發幣于公卿
 敖氏曰幣謂璧帛西階前拜送幣者非其正位以欲
 執馬由便也擯者不延之升變于授圭時也馬左馬
 也侯氏親以左馬出敬之至也王臣不于内受馬者
 無以為節亦至尊之禮異也凡他禮之庭實其主人
 之士受之者皆以堂上授受爲節
 郝氏曰侯氏自奉其玉帛降西階下東面授太宰即
[024-34b]
 階下再拜稽首送幣不敢授之堂上也王既受享侯
 氏自牽其馬出授王人異于常禮主人士受以出也
  世佐案侯氏拜于西階前者與宰授受為禮也故
  擯者不延之以升
事畢
 註曰三享訖
 敖氏曰覲有三享經之所見初享之儀耳其次二享
 庭實惟國所有不可相蒙故空其文
[024-35a]
    右三享
乃右肉袒于廟門之東
 註曰右肉袒者刑宜施于右也凡以禮事者左袒
 敖氏曰肉袒示恐懼也袒右變于禮事也爲之于廟
 門之東亦變位
 郝氏曰覲享既畢黜陟未分懼王或譴乃右肉袒請
 事肉袒袒衣見肉
乃入門右北面立告聽事
[024-35b]
 註曰入更從右者臣益純也告聽事者告王以國所
 用為罪之事也
 疏曰國所用為罪之事加得字解之當云告王以國
 所用為者得非罪之事世佐案此疏則今本註/為罪之間脱一非字
 敖氏曰入而復右已事更端也告聽事者告擯者以
 已于此聽事也
 郝氏曰聽事猶言待罪告告擯者
 張氏曰告聽事者告王以已所為多罪願聽王譴責
[024-36a]
 之事也
擯者謁諸天子天子辭于侯氏曰伯父無事歸寧乃邦
 註曰謁告寧安也乃猶女也
 敖氏曰天子辭于侯氏者天子以命擯者擯者以告侯氏
 也云伯父無事者辭其聽也云歸寧乃邦者安之之
 辭實未使之歸也
 汪氏克寛曰此諸侯入辭而天子告之之辭也忠厚
 警戒藹然見之參之書文侯之命曰父義和其歸視
[024-36b]
 爾師寧爾邦其義同也
  世佐案此諸侯請罪而天子辭之之辭也汪説殆
  失考與
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適門西遂入門左北面立王
勞之再拜稽首擯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
 註曰王辭之不即左者當出隐于屏而襲之也天子
 外屛勞之勞其道勞也
 疏曰云天子外屏者據此文出門乃云屏南也從集/説節
[024-37a]
 本/
 陳氏祥道曰古者門皆有屏天子設之于外諸侯設
 之于内禮臺門而旅樹旅道也當道而設屏此門外
 之屏也治朝在路門之外天子當宁而立宁在門屏
 之間此路門之屏也國語曰吳王背手而立夫人向
 屏此寢門内之屏也魯廟疏屏天子之廟餙此廟門
 之屏也月令天子田獵整設于屏外此田防之屏也
 疏屏疏通之也
[024-37b]
 敖氏曰出自屏南乃適門西則侯氏之出入天子之
 門亦必由闑東矣適門西為襲也西下似脱襲字袒
 于東襲于西宜相變也王勞之亦擯者傳王之辭
 郝氏曰屏南屏牆南侯氏既得天子命遂出廟門由
 屏南適門西入廟門左北面復常位也勞安慰也升
 拜拜謝也
    右侯氏聽事天子辭乃勞之
天子賜侯氏以車服迎于外門外再拜
[024-38a]
 註曰賜車者同姓以金路異姓以象路服則衮也鷩
 也毳也古文曰迎于門外也
 疏曰案周禮巾車掌五路玉路以祀尊之不賜諸侯
 金路同姓以封象路異姓以封革路以封四衛木路
 以封蕃國鄭云同姓謂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雖
 爲侯伯其畫服猶如上公賜魯侯鄭伯服則衮冕得
 乗金路以下與上公同則太公與杞宋雖異姓服衮
 冕乗金路矣異姓謂舅甥之國與王有親者得乗象
[024-38b]
 路異姓侯伯同姓子男皆乗象路以下四衛謂要服
 以内庶姓與王無親者自使伯子男皆乗革路以下
 蕃國據外爲縂名皆乗木路而已案司服上陳王之
 吉服百九下云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
 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
 服也
 敖氏曰門外舍門外也案聘禮則舍惟有一門而已
 此今文雖有外門外之文然以其行禮之節求之絶
[024-39a]
 無可以爲二門者之徴故且以古文為正
 張氏曰自此至乃歸皆言王賜禮侯氏之事
路先設西上路下四亞之重賜無數在車南
 註曰路謂車也凡君所乘車曰路路下四謂乘馬也
 亞之次車而東也詩云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
 之路車乘馬又何與之𤣥衮及黼重猶善也所加賜
 善物多少由恩也春秋傳曰重錦三十兩
 疏曰路大也君之居以大為名是以云路寢路門之
[024-39b]
 等引左氏重錦以證重賜也從楊氏/圖節本
 敖氏曰路車一而已乃云西上者以其與馬同設也
 四馬設于車東異于駕也
 汪氏克寛曰周制諸侯踐位而入見則有錫命修聘
 來朝則有錫命能敵王所愾而獻功則有錫命此禮
 之正也若書稱蔡仲之命文侯之命詩稱王錫韓侯
 王命召虎之類是已若遣使就其國而錫命之禮無
 是也如春秋書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天王使毛伯
[024-40a]
 來錫公命之類皆非正也比事以觀義自見矣
 郝氏曰重賜加賜如金帛噐用徃畜之類
  世佐案車以輪為上加馬時馬在車前是其下也
  故以乗馬為路下四
諸公奉篋服加命書于其上升自西階東面大史是右
 註曰言諸公者王同時分命之而使賜侯氏也右讀
 如周公右王之右是右者始隨入于升東面乃居其
 右
[024-40b]
 疏曰言諸非一之義以諸侯來覲者衆各停一館故
 命諸公分徃賜之周公右王左傳晉祁奚語引之者
 證大史是右是佐公而在公右之義也大史卑始時
 隨公後升訖公東面大史于是乃居公右而並東面
 以宣王命也
 敖氏曰奉篋服者一人耳乃云諸公者若師若傅若
 保不定也置服于篋故謂之篋服命書若文侯之命
 之類是也先設庭實乃奉其所以将命者亦至尊之
[024-41a]
 禮異也此不言揖讓之禮如勞可知
  世佐案是義如王躬是保之是云大史是右者主
  諸公而立文也
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
 註曰讀王命書也
侯氏降兩階之間北面再拜稽首
 註曰受命
 敖氏曰是時侯氏升降自阼階故拜于兩階之間不
[024-41b]
 于階東者拜至尊之命冝異于常禮也使者不辭之
 者以其同為王臣且尊之也春秋傳宰孔止齊侯毋
 下拜以王命辭之也
升成拜
 註曰大史辭之降也春秋傳曰且有後命以伯舅耋
 老母下拜此辭之類
 敖氏曰亦于阼階上不辭之而升成拜尊者之禮也
 必成拜者放授玉之儀也受勞者未有所放故惟拜
[024-42a]
 于下而已
  世佐案升成拜以公辭之故也不言公辭文省既
  拜于下乃辭禮之正也春秋僖九年左傳王使宰
  孔賜齊侯胙齊侯未下拜而孔辭之待以殊禮也
  既不復成拜于上者謙不敢貪天子之命也故與
  此異敖以為不辭而升成拜非
大史加書于服上侯氏受
 註曰受篋服
[024-42b]
 敖氏曰受亦北面諸公南面訝受之此受于堂乃不
 著其所是就而受之明矣
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儐使者諸公賜服者束帛四馬儐
大史亦如之
 註曰既云拜送乃言儐使者以勞有成禮畧而遂言
 張氏曰使者兼公與大史而言儐使者在拜送前乃
 于送後畧言之者以前經郊勞時已詳載成禮故畧
 言已足也
[024-43a]
    右賜車服
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
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
 註曰據此禮云伯父同姓大邦而言
    右天子稱諸侯之辭
饗禮乃歸
 註曰禮謂食燕也王或不親以其禮幣致之畧言饗
 禮互文也掌客職曰上公三享三食三燕侯伯再享
[024-43b]
 再食再燕子男一享一食一燕
 疏曰案聘禮及諸文言饗皆單云饗無云禮鄭故引
 掌客五等饗食燕三者具有明禮為食燕也云互文
 者直言饗見王無故親享之若王有故亦以侑幣之
 禮致之變食燕而言禮見王有故以禮幣致之亦宜
 有王無故親食燕故云互文也
    右天子待諸侯之禮
諸侯覲于天子為宫方三百歩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
[024-44a]
尺加方明于其上
 註曰四時朝覲受之于廟此謂時㑹殷同也宫謂壝
 土為埒以象墻壁也為宫者於國外春㑹同則於東
 方夏㑹同則於南方秋㑹同則於西方冬㑹同則於
 北方八尺曰尋十有二尋則方九十六尺也深謂髙
 也從上曰深司儀職曰為壇三成成猶重也三重者
 自下差之為三等而上有堂焉堂上方二丈四尺上
 等中等下等每面十二尺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
[024-44b]
 象也上下四方之神者所謂神明也㑹同而盟明神
 監之則謂之天之司盟有象者猶宗廟之有主乎王
 廵守至于方嶽之下諸侯㑹之亦為此宫以見之司
 儀職曰将㑹諸侯則命爲壇三成宫旁一門詔王儀
 南郷見諸侯也
 疏曰案大宗伯云時見曰㑹殷見曰同鄭註云時見
 者言無常期諸侯有不順服者王將有征討之事則
 既朝覲王為壇于國外合諸侯而命事焉春秋傳曰
[024-45a]
 有事而㑹不協而盟是也殷猶衆也十二嵗王如不
 廵守則六服盡朝朝禮既畢王亦為壇合諸侯以命
 政焉所命之政如王廵守殷見四方四方四時分來
 終嵗則遍若如註則時㑹殷同亦有朝覲在廟假令
 當方諸侯有不順服則順服者皆來朝王其中若當
 朝之嵗者自于廟朝覲若不當朝之嵗者當在壇朝
 十二年王不廵守則殷朝六服之内若當嵗者即在
 廟其餘在壇朝故鄭言既朝覲乃為壇于國外也朝
[024-45b]
 事義未在壇朝而先言帥諸侯拜日亦謂帥已朝者
 諸侯而言也方明者合木爲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則
 神明之象故名明秋官司盟云北靣詔明神故曰所
 謂明神也天之司盟即左氏襄十一年傳司慎司盟
 是也南鄉見諸侯者王在堂上公于上等侯伯于中
 等子男于下等奠玉拜皆升堂授玉乃降也
 敖氏曰為宫者築宫牆也王十二嵗若不廵守則四
 方諸侯皆來朝于是為壇壝宫于國門外之南方而
[024-46a]
 受之此所謂大朝覲也司儀職曰將合諸侯則令為
 壇三成宫旁一門詔王儀南郷見諸侯正謂此也方
 明云者其制方而每面又各以色為其神明之象因以
 名之加此于壇為將祀之也掌舍職曰為壇壝宫設
 棘門
 張氏曰自此至篇末皆言時㑹殷同及王廵守為壇
 而見諸侯之事
  世佐案此下言諸侯入覲而天子率之以祀羣神
[024-46b]
  也既分覲之又總㑹之所以固其志也春秋傳曰
  有事而㑹不恊而盟非禮之常故綴于末與然詳
  其文體頗有似乎傳記者且與周禮司儀及大戴
  朝事所記互有詳畧疑非此經之舊而記者取以
  足之也為宫掌舍職也司儀主令之四門所謂旁
  一門也壇十有二尋者謂其下等也壇凡三等上
  有堂以祀方明并王立之所方二丈四尺堂下每
  等加廣二丈四尺上等方四丈八尺中等方七丈
[024-47a]
 二尺至其下等則方九丈四尺矣每等高一尺堂亦
 髙一尺從堂視下深四尺也
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
方黒上𤣥下黄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
璜東方圭
 註曰六色象其神六玊以禮之上冝以蒼璧下冝以
 黄琮而不以者則上下之神非天地之至貴也設玉
 者刻其木而著之
[024-47b]
 疏曰天地之至貴者昊天崑崙是也既非天地之至
 貴即日月之神典瑞云圭璧以祀日月故用圭璧也
 敖氏曰設六色以象天地四方之色也設六玉為祀
 時以此禮之上不以璧而以圭下不以琮而以璧亦
 與周官異也所以然者以四方之玉無所象故于天
 地之玉亦不必象之也用圭璧者圭璧尊也大宗伯
 職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黄
 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
[024-48a]
 方以𤣥璜禮北方謂方明之玉也
 郝氏曰方四尺上下四旁各一尺設六色每方一色
 象天地四方也設六玉每方以其玉函木上上與東
 方皆圭上為天帝東方帝所出其玉同圭鋭象陽居
 上璧孔象隂居下璋半圭象半陽居南璜半璧象半
 隂居北琥虎形象金猛居西圭上剡象物生居東
 張氏曰方明之制合六木而為之上下四方各異色
 刻木為䧟而飾以玉蓋以一物而象上下四方之神
[024-48b]
 非六物也
  世佐案六色設之于木上六玉則分方而置諸其
  側以禮神也上從北下從南註云刻木而著之恐
  非是上下即天地也禮之用圭璧不用璧琮殺于
  正祭也考典瑞職所以祀日月者乃一圭有邸者
  耳圭璧一物也此云上圭下璧其為二物明矣疏
  混而一之亦非四方之玊則亦各象其方之色而
  已郝説鑿
[024-49a]
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
旂而立
 註曰置于宫者建之豫爲其君見王之位也諸公中
 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東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西
 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門東北面東上諸男門西北
 面東上尚左者建旂公東上侯先伯伯先子子先男
 而位皆上東方也諸侯入壝門或左或右各就其旂
 而立王降階南郷見之三揖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
[024-49b]
 揖同姓見揖位乃定古文尚作上
 疏曰中階之前已下皆朝事儀明堂位文以朝事儀
 論㑹同之事明堂位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不在宗廟
 皆與此同故鄭依之也言上者皆以近王為上云或
 左或右者二伯初帥之各依左右若康王之誥云大
 保帥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帥東方諸侯入應門
 右皆北面也土揖庻姓之等是司儀職文鄭彼註云
 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
[024-50a]
 之
 敖氏曰旂上左而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則是
 五等之位自西而東皆北面與朝事義所言諸侯之
 位異也射人職言正朝之位云諸侯在朝則皆北面
 朝士職言外朝之位云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然
 則五等諸侯同在朝唯為一列亦可見矣 鄭本上
 作尚註云古文尚作上案上左云者以左為上也且
 春秋傳亦有上左之文則上字之義優于尚也冝從
[024-50b]
 古文
 郝氏曰上介諸侯之相君之旂即諸侯之旂置于宫
 豫識其君朝列之位也上左諸侯各以其爵自東立
 而西不言面皆北面可知
  世佐案尚上通上左者據王而言也王南鄉以東
  為左故諸公北面者東上諸侯在諸伯之東諸子
  在諸男之東是皆以左為上也後二説皆非
四傳擯
[024-51a]
 註曰王既揖五者升壇設擯升諸侯以㑹同之禮其
 奠瑞玉及享幣公拜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
 等擯者每延之升堂致命王受玉撫玉降拜于下等
 及請事勞皆如覲禮是以記之覲云四傳擯者毎一
 位畢擯者以告乃更陳列而升其次公也侯也伯也
 各一位子男俠門而俱東上亦一位也至庭乃設擯
 則諸侯初入門王宫之伯帥之耳
 疏曰三等拜禮皆司儀職文受玉謂朝撫玉謂享子
[024-51b]
 男共一位故設擯四從楊氏/圖節本
 聶氏曰公奠玉于上等降拜于中等侯伯奠玉于中
 等降拜于下等子男奠玉于下等降拜于地及升成
 拜皆于奠玉之處又曰降拜者皆降于地升成拜于
 奠玉之處也
 敖氏曰王既揖於是諸侯皆升奠瑞玉公於上等侯
 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既則皆拜于下擯者總延之
 曰升乃各升成拜于奠玉之處降出三享奠玉幣亦
[024-52a]
 如之傳擯者傳其擯辭使之升拜也一朝三享凡四
 此于享亦升之異于特覲者以其衆也
 郝氏曰四傳擯公一侯一伯一子男同一相禮者各
 以其等傳命見王于宫而後從王以祭也
 張氏曰據註疏推其次第上介先期置旂質明王帥
 諸侯拜日東郊反祀方明二伯帥諸侯入壝門左右
 立王降階南郷三揖諸侯皆就其旂而立乃傳擯執
 瑞玉以覲璧帛以享請事勞皆如前經所陳也
[024-52b]
  世佐案大行人云上公擯者五人侯伯四人子男
  三人謂交擯法也此合諸侯于壇用傳擯法與交
  擯異其人數未聞傳擯者擯者傳告五等諸侯使
  之各以其幣升壇覲王也以奠玉之等論之公一
  侯伯一子男一則三傳擯可矣鄭分侯伯以足四
  傳之數不若敖説能櫽括此禮之始末也降拜之
  法聶氏後說近是
天子乘龍載大旂象日月升龍降龍出拜日于東門之
[024-53a]
外反祀方明
 註曰此謂㑹同以春者也馬八尺以上為龍大旂大
 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畫日月其下及旒交畫升龍降
 龍朝事儀曰天子冕而執鎮圭尺有二寸繅藉尺有
 二寸搢大圭乗大路建太常十有二旒樊纓十有二
 就貳車十有二乗帥諸侯而朝日于東郊所以教尊
 尊也退而朝諸侯由此二者言之已祀方明乃以㑹
 同之禮見諸侯也凡㑹同者不恊而盟司盟職曰凡
[024-53b]
 邦國有疑㑹同則掌其盟約之載書及其禮儀北面
 詔明神既盟則藏之言北面詔明神則明神有象也
 象者其方明乎及盟時又加于壇上乃以載辭告言
 詛祝掌其祝號
 疏曰此四門之禮乃将見諸侯先禮日月山川也禮
 既畢乃祀方明于壇祀方明禮畢遂去方明于下天
 子乃升壇與諸侯相見朝禮既畢乃更加方明于壇與
 諸侯行盟誓之禮若邦國無疑王帥諸侯朝日而已
[024-54a]
 無祀方明之事從楊氏/圖節本
 敖氏曰載大旂者以拜日及祀方明也巾車職曰玉
 路樊纓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此載大常
 則乗玉路矣東門即此宫之東門也拜日于東郷其
 所出之處也于宫門外者由便爾祀方明者祀上下
 四方之神也上下四方之神惟壹祀之者因朝為之
 故其禮簡大宗伯職曰皆有牲幣各放其器之色謂
 祀方明之禮也此言已受諸侯之朝享乃帥而拜日
[024-54b]
 其節亦與朝事義不同
 郝氏曰乘龍以龍馬駕車也大斾大旗也象謂斾上
 畫日月交龍之象出由宫出東門即壇宫東門反祀
 方明祀于壇上也
 姜氏曰案周禮司儀職王㑹同為壇既詔王南向見
 諸侯而與之三揖及其擯之也各以其禮為三等其將
 幣亦如之其禮亦如之則傳擯固已朝見矣此四傳
 擯之下言拜日祀方明乃朝見之後率行禮祀也而
[024-55a]
 註顧云已祀方明乃㑹見諸侯也何哉考朝義所稱
 率諸侯朝日東郊者乃約言朝覲之禮而退而朝諸
 侯者則言為壇合諸侯之禮猶此篇覲禮㑹禮本二
 禮而相繼序次其儀未可牽其次而謂既祀乃朝也
 漢興得鄭氏説經功固匪淺然其于闕疑之學葢未
 講而于治經之義例凡所為對文散文及省文互文
 變文之屬亦有未盡融者故不失之臆而牽即失之
 溺而固也學者正其踳駁以發其明通則庶乎得先
[024-55b]
 聖之遺經矣
  世佐案此言于傳擯之下則是受朝以後之事也
  大戴禮言先朝日而後朝諸侯所記不同耳鄭氏
  必欲强合之誠不免牽率又拜日以下諸儀皆于
  受朝後一時舉行而鄭乃分四時以配之亦非
禮日于南門外禮月與四瀆于北門外禮山川丘陵于
西門外
 註曰此謂㑹同以夏冬秋者也變拜言禮者容容坊/本作
[024-56a]
 客誤今從朱/子集註改正祀也禮月于北郊者月太隂之精以為
 地神也盟神必云日月山川焉者尚著明也詩曰謂
 予不信有如皦日春秋傳曰縱予忘之山川神祇其忘
 之乎此皆用明神為信也
 敖氏曰門亦謂宫門禮謂祀之也不言祀者以異于
 正祭變其文耳禮日于南禮月與四凟于北禮山川丘
 陵于西皆隨其地之隂陽而為之與拜日于東之義
 異也禮川不于北者四凟尊宜辟之也此三禮者皆
[024-56b]
 與上事相屬而舉之天子廵守有懐柔百神望秩山
 川之禮此諸侯以天子不廵守之故而來覲故天子
 于此亦畧修祀事以放廵守之禮云
 郝氏曰日為明主東方生明迎日而反祀于壇上既
 祀又禮之者祀方明則合羣神而禮則各就其方位
 南北西門皆壇宫門日為陽精故于南門月與四凟
 隂精故于北門山川丘陵主成物故于西門皆于門外
 者望其神致禮也
[024-57a]
 張氏曰鄭云變拜言禮者客祀也拜日于東門之外
 日實在東故言拜日月四凟山川丘陵不在其處但
 于此致敬而已故云客祀不言拜而言禮也禮畢亦
 反祀方明而見諸侯矣
  世佐案上云拜日特迎之而已至是又以牲幣之
  屬禮之也日君象也故聖王尤重之東者所出之
  方南則其正位也故于是二處行禮焉又案註云
  變拜言禮者容祀也者蓋謂拜或無祀祀必先拜
[024-57b]
  故言禮以兼之本或作客者傳冩之譌耳張氏不
  詧又從而為之辭鑿矣
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祭地瘞
 註曰升沈必就祭者也就祭則是謂王廵守及諸侯
 之盟祭也其盟掲其著明者燔柴升沈瘞祭禮終矣
 備矣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
 主日也宗伯職曰以實柴祀日月星辰則燔柴祭天
 謂祭日也柴為祭日則祭地瘞者祭月也日月而云
[024-58a]
 天地靈之也王制曰王廵守至岱于岱宗柴是王廵
 守之盟其神主日也春秋傳曰晉文公為踐土之盟
 而傳云山川之神是諸侯之盟其神主山川也月者
 太隂之精上為天使臣道莫貴焉是王官之伯㑹諸
 侯而盟其神主月與
 敖氏曰謂以此四事用其祭物也祭物謂牲幣之屬
 燔柴者置之于積柴之上而燔之升謂縣之瘞埋也
 此皆順其性而為之蓋因上文遂并言正祭之法以
[024-58b]
 明所謂禮者異于此也然此祭亦不盡與周官合未
 詳
 郝氏曰祭即禮也祭天神日月燔柴升煙以通之祭
 山丘陵升髙以加之祭川沈物以委之祭地瘞物以
 實之皆所謂禮皆行于各門之外
 張氏曰此言天子廵守四岳各隨方向祭之以為盟
 主于山言升于川言沈是就其處而舉此禮故知是
 王者廵守之事鄭前註云王廵守至于方岳之下諸
[024-59a]
 侯㑹之亦為此宫以見之為此經設也鄭又以祭天
 為祭日祭地為祭月皆非正祭天地之神前經春夏
 皆祭日則此言祭天燔柴亦謂春夏東廵南廵也前
 經秋祭西郊此言祭山丘陵升亦西廵事前經冬祭
 月與四凟此言祭川沈祭地瘞亦北廵事未知然否
 姑據註疏釋之
  世佐案此汎言祭祀之法以釋上文之所謂禮之
  者亦如是也日月皆天神也云祭天則所以禮日
[024-59b]
  月者可知矣云祭山丘陵及祭川則禮于西門
  外者可知矣不云四凟四凟亦川之大者也從川
  可知上不言禮地此言之者以類及之耳故綴于
  末也
    右合諸侯之禮
 郝氏曰鄭于此節引周禮四時之説與禮記明堂位
 牽合秋官司盟謂天子設壇郊外與諸侯同盟本文
 自明曉被其附合割强不可讀甚無謂也世儒標目
[024-60a]
 以為大朝覲之禮豈非以耳食者與
  世佐案東萊吕氏説書洛誥云人主臨鎮新都之
  始齊祓一心對越天地達此精明之德放諸四海
  無所不凖而助祭諸侯下逮胞翟之賤亦皆有孚
  顒若収其放而合其離葢格君心萃天下之道莫要
  於此愚謂此篇于朝覲既畢之後恐諸侯有不順
  服者復合之于壇宫而稱殷禮焉亦猶此㫖也豈
  必讀書㰱血而後足以要約之哉鄭註固多附㑹
[024-60b]
  而周禮司儀職所稱將合諸侯則令為壇云云者
  實與此合故取以目之敖氏謂之大朝覲之禮姜
  氏謂之諸侯㑹同禮亦未為大失以其時㑹殷同
  及朝諸侯于方岳之下亦放是禮而行之也郝氏
  以耳食詆之過矣

几俟於東箱
 註曰王即席乃設之也東箱東夾之前相翔待事之
[024-61a]
 處
 敖氏曰經云設斧依于户牖之間左右几乃云天子
 衮冕負斧依則是天子登席于既設几之後也而此
 云几俟于東箱其指未設几之前而言與
偏駕不入王門
 註曰在旁與已同曰偏同姓金輅異姓象輅四衛革
 輅蕃國木輅駕之與王同謂之偏駕不入王門乘墨
 車以朝是也偏駕之車舍之于館與
[024-61b]
 敖氏曰言此者明惟王車乃入王門也几非王車皆
 謂之偏駕
 張氏曰周禮巾車掌王五輅玉輅以祀金輅以賓象
 輅以朝革輅以即戎木輅以田此五輅者天子乗之
 為正諸侯分受其四則為偏也駕之為偏其猶冕之
 為禆與
  世佐案偏駕謂諸侯所受金輅以下是也王門王
  城門也不入者以其疑于天子也然則諸侯在天
[024-62a]
  子之國皆乘墨車不獨朝時為然故記著之若以
  此為釋乘墨車以朝之故則非也墨車亦未嘗入
  臯門豈特偏駕哉
奠圭於繅上
 註曰謂釋于地也
 疏曰此觧侯氏入門右奠圭釋於地時當以繅藉承
 之乃釋於地
 敖氏曰明奠時開繅而見玉也經云乃朝以瑞玉有
[024-62b]
 繅
 
 
 
 
 
 
 儀禮集編卷二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