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24 周禮疑義擧要-清-江永 (master)


[00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疑義舉要卷七
             婺源江永撰
  考工記二/
犀甲兕甲皆單而不合合甲則一甲有兩甲之革費多
工多而價重犀兕非不削革裏肉欲其堅厚不盡削也
合甲則削之多惟存其表譬之用竹惟存篾青皮而兩
面合之故尤堅久
[007-1b]
甲續札為之節節相續則一札而表裏有兩重不甚堅
者續欲密札稍短而多堅則可稍長而少也如第一札
之半第二札續之第二札之半第三札續之則第三札
之上端當第一札之盡處故一札有兩重養田基蹲甲
而射之穿七札葢一札左右叠之凡四重札有八重而
鏃穿其七也
甲片片而為之非若裁衣之易故必先為人身之形容
而後裁制之為甲甚多其容亦當有大小長短服時以
[007-2a]
身合之非先擬一人之身而後制甲為此人服也
上旅下旅此旅即背旅之膂脊骨也故注謂上旅為要
以上下旅為要以下疏以札衆多為旅失之甲自要半
上下相等故權之而重若一
以其長為之圍文承權其上旅下旅之後必通計上旅
下旅之長葢甲裳當下蔽脛及跗中人長八尺自肩及
跗約六尺五六寸頭約一尺三寸有竒見車人半矩謂/之宣注又足跗至地一二寸其餘有
六尺五/六寸計上旅下旅正合人身之要圍深衣裳計要半/下七尺二寸者
[007-2b]
彼禮服欲寛博又有帶束之甲/欲貼身𦂳束故要圍當殺數寸註圍謂札要廣厚者當
人身之腰也甲皆以札為之故通謂之札而疏謂量一
札之長又以長之中央為圍失之矣
此言鑚空欲小下云革堅謂孔小則革不裂也是因惌
故堅惌亦有線𦂳密而孔窐深之意
眡其朕欲其直也朕字從目者為目縫則此朕字謂縫
甲之縫也縫欲正直不可斜枉下言制善兼裁與縫言
之此與深衣篇負繩及踝以應直可參觀深衣背縫直
[007-3a]
中繩此縫甲亦欲如是也櫜之如約亦由裁縫之工
注倉頡篇有鞄㼱㼱字從北從穴從瓦㼱乳兗反柔革

卷而搏之欲其無迆也搏字當音團搏者卷作一束也
迆邪迆也
眡其著欲其淺也言縫合兩皮相著之處欲淺狹若太
深廣則革為厚邊縫庋起而革不信
凡徑一者不止圍三祖冲之約率徑七圍二十二如鼓
[007-3b]
面徑四尺則其圍十二尺五寸七分弱以端廣六寸計
幾有二十一板以中穹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計之則
其圍二十一尺九寸六分亦幾有二十一板葢造鼓時
自有伸縮以求密合記不言板數或用二十板而稍加
其六寸與一尺之度或用二十一板而稍減其六寸與
一尺之度皆可也先儒習於徑一圍三之説未知有密
率耳
厚三寸疑其太厚恐有誤字
[007-4a]
鼖鼔雖鼓軍事此鼔甚長大非車中所能容疑元帥車
中之鼓不如此鼖鼓依密率算之中圍十六尺七寸六
分鼖鼔倨句磬折者但知磬之折而不止中矩
山以章鄭説未安王氏云爾雅釋山曰上正章畫山者
雖其文之成章而必取其上正之形此説可取
凡畫繢之事後素功先鄭謂白采後布之為其易漬汙
此説與論語繪事後素及記白受采相反豈記文本如
鄭説夫子又别發一義與葢素有本質之素有粉白之
[007-4b]
素本質之素在先而粉白之素則宜後加也
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終葵椎也注謂為
椎於杼上明無所屈非也大圭通體皆直插於帶恐失
墜故首作椎亦即以此明尊諸侯服荼前詘後直有詘
則不失墜故無椎
大璋亦如之諸侯以聘女當承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
之下天子用圭七寸因聘女謙也諸侯用大璋七寸謂
上公七寸亦謙也侯伯當用五寸子男其用璧琮與
[007-5a]
宗祝以前馬當如注説馬即校人之黄駒前馬者先行
灌而後殺駒也林氏謂奉以先馬而行似王所乗之馬
誤矣
案十有二寸節多可疑先鄭謂夫人為天子夫人義勝
後鄭然天子用物乃有十二二王後亦當用九寸九列
耳即不然案十二寸有定亦不當以十二列勞上公記
不言后而言夫人後鄭謂記時同王后於夫人義皆未
夫人實是后/不斥言之耳
[007-5b]
雕人雖闕而姓有漆雕氏記言丹漆雕幾之美司几筵
有雕几彤几漆几葢几漆器雕人作之或謂雕漆玉者
非也
倨句一矩有半注疏得之後人不通算法多不得其解
今詳言之倨猶直也句猶曲也磬須作折旋形然不可
正方如矩而失於太句又不可使兩股間過開而失於
太倨故先度一矩為句一矩為股句股間之弦比正方
之弦稍長得一矩有半以為作磬之法則得倨句之宜
[007-6a]
也凡正方形方十者斜弦十四一四有竒此正方矩也
今以一矩有半為弦是為十有五不止十四一四有竒
而兩股稍開也後世作磬不知此率作正方如矩形矣
矢笴有長短三尺其中制假令矢長三尺三分之前一
尺後二尺五分之二在前尺二寸三在後尺八寸七分
之三在前尺三寸弱四在後尺七寸强當其處準平之
以定鏃之重輕前稍短者鏃重稍長者鏃輕
參分其羽以設其刃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此刃
[007-6b]
并鋌言之設刃即設鋌也參分其羽謂笴後設羽之處
得一分羽前至設鋌之處得二分也言羽則比在其中
羽與比六寸有竒羽前至鋌一尺二寸有竒共一尺九
寸於此處設鋌刃則前刃之重鎮與後羽之輕揚可以
相制疾風不能驚憚矣加鋌與刃一尺一寸是三尺也
此刃兼鋌非指鏃端之鋒註誤解參分其羽為二寸則
是三分為刃長非三分其羽以設其刃矣且刃長寸此
及冶氏兩言之謂此處脱二字既未安而刃長二寸鋌
[007-7a]
十之又有鋌二十寸之嫌文意尤不協今詳之乃是以
設羽之處為三分之一其餘有三分之二也
髺墾薜暴髺字從先鄭讀為刮義從疏欹邪不正墾為
頓傷薜為破裂後鄭訓精當暴訓墳起不堅致但言墳
起不必言不堅致可也此等皆以字之聲音意想可知
後人泥字之形義訓釋者非也
五蟲本以無羽毛鱗介者為臝而獸皆為毛蟲此以虎
豹之屬别於脂膏者為臝所指各異鄭因此文遂以虎
[007-7b]
豹之屬釋大司徒與月令之臝誤矣
凡臝羽蟲皆刻於植虡上曰任重曰任輕曰加任焉假
設言之耳非真以全架任之於其背也説者泥任字謂
凡虡所刻物皆於其下載之繪圖者遂作禽獸負筍虡
之形殊可笑夫以禽鳥而加磬架於其背有悲鳴而死
耳古人制器不當如是之拙
觚為觶豆為斗當如舊説劉氏謂獻一升酬以三升通
計四升四升為豆非也若論獻酬之正禮賔止得一獻
[007-8a]
而酬酒不舉何有四升如以主人言之受酢一爵酬賔
一觶得四升矣而又不得為獻或謂始而主獻次而賔
酬三而主酬故稱三酬强解一獻三酬亦未思賔之酬
酒不舉也不知記文本通前後大槩言之謂得一獻三
酬則一斗耳非必謂獻酬正禮也酬酒不舉而後有旅
酬無算爵皆用觶行酬則宜有三酬矣且古之量甚小
古一升當今一合五勺有竒一斗當今一升五合有竒
食肉飲酒如此正是中人之食若四升僅如今之六合
[007-8b]
一勺耳中人之食豈止此
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注讀春為蠢文義未安從王
氏諸侯春貢士之説可也
此經三侯分明有大射賔射燕射記曰天子諸侯之射
也必先行燕禮是燕亦為射而燕不可謂五采之侯亦
是燕而無賔射祭侯祝辭向亦疑之以侯象諸侯而射
之且明言射侯之意不動諸侯之怒乎後思之不然射
本是武事因而文之以禮樂耳若使諸侯皆屬於王所天
[007-9a]
下安寧櫜弓束矢安用射所以用射正為諸侯有不順服
者耳故以大司馬九伐之意寓之於射侯正先王奮武詰
戎之意作射義者未見此記乃謂射中得為諸侯不中則
否其説迂逺後人又欲曲避諸侯之義謂侯字古人本作
□象矢集于布之形然則曷不并其侯之名而易之乎
人衆地阻則勢不便人勞饑罷則力不勝故兵不宜長
注未該
注句兵戈㦸屬刺兵矛屬後人反之非也戈㦸雖可刺
[007-9b]
而有胡主於句
横而揺之當是手執其中以揺之疏謂横置膝上以一
手執一頭以揺之未確
水地以縣注云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髙下不知
若何而望有謂四面注水於地以審其高下此於經文
水地似協矣又云於四角立四柱以繩懸之以審其邪
正不知何故又必立四柱也今工人作室既成有平水
之法各柱任意量定若干尺畫墨四面依墨用横線線
[007-10a]
下以竹承水縣直物於線進退量之如柱平則直物至
水皆均如不均則知柱有高下而更定之意古人四角
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高下亦是用此法
此謂測景之地須先平之葢地不平則景有差故下注
云於所平之地中央樹八尺之臬非謂通國城之地皆
須平也疏云欲置國城先當以水平地知地之高下然
後平高就下誤矣國城隨地勢皆可居民何用平
古人樹臬用八尺何也葢測景之臬不可過短過短則
[007-10b]
分寸太密而難分過長則取景虛淡而難審八尺與人
齊如是為宜八尺雖無正文而土中之地夏至景尺有
五寸以知用八尺臬也後世郭守敬測景用四丈之表
表上作横梁下用銅皮鑽小竅於小竅中取横梁之景
謂之景符此後人之巧法然四丈表亦不易作也疏引
考靈曜謂從上向下八萬里故以八尺為法此漢人之
妄説天去地豈止八萬里哉
為規者以樹𣙗之處為心而畫墨於地為圓形視朝景
[007-11a]
端之當規者識之又視夕景端之當規者識之作一横
線於規心亦作一横線與之平行則東西之位正矣折
半作直線則南北之位正矣後世郭守敬作正方案多
為之規樹短表於案心多為之墨亦倣此意而變通之
日景近二分時朝夕有㣲差當二至時朝夕均方位尤

市朝一夫或疑其過狹然云朝者指其外朝當王宫之
中者言之方百歩亦不為狹其兩旁當左祖右社固有
[007-11b]
餘地也大約王宫方三百步外朝之兩旁亦當各百步
後市亦然此外為民居世室重屋明堂經文有詳有略
固有互相備之意然鄭謂三者或舉宗廟或舉路寢或
舉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則未必然周路寢之制略
見顧命有堂有序有夾有房何嘗有五室有兩階有二
垂有側階何嘗有九階葢宗廟路寢宜同制而明堂則
否也明堂者朝諸侯聽朔祀上帝配文王之堂東西南北
有四門堂上中央與四隅有五室東西階之間有中階
[007-12a]
而東西北堂皆有兩階為九階皆與寢廟不同也此當
合匠人及月令明堂位并朱子之明堂圖參考之乃知
其制葢月令者明堂聽朔之制也南為明堂北為𤣥堂
東為青陽西為總章雖未知果周制秦制而四面有堂
可知矣四隅雖各有左右个而朱子謂青陽之右个乃
明堂之左个明堂之右个乃總章之左个總章之右个
乃𤣥堂之左个𤣥堂之右个乃青陽之左个隨其時之
方位開門則八个實四个并中央之太廟太室正合此
[007-12b]
經之五室矣五室并四堂為九大戴禮所謂二九四七
五三六一八鄭氏以為法龜文朱子所謂古人制事多
用井田遺意者此也大戴又謂有九室十二堂則舛矣
當四方之中者可謂之堂不可謂之室既為九室又安
得復有十二堂乎以此經九筵七筵計之東西九筵以
為廣南北七筵以為脩凡室皆方二筵則南北之堂各
有廣五筵脩二筵半之地東西之堂各有廣三筵脩二
筵之地也而中室之左右猶各有南北二筵東西一筵
[007-13a]
半之地葢以為左右房宗祀文王陳籩豆不可無房故
太室旁宜有房而此經略之也大戴謂四户八牖凡三
十六户七十二牖疑未必然四隅之室不必開四户葢
室在堂廉兩邊未必有墻也四門中階之制見明堂位
門有堂室見此經疑惟南門有之又疑南門外有朝大
戴所謂待朝在南宫揖朝出其南門揖朝者王揖見羣
臣之朝葢視朔時先於南門外朝羣臣然後至明堂隨
月居之以布政令布訖即反堂室迫狹羣臣在堂下亦
[007-13b]
可無嫌也
井由之制未能畫方如棋局今欲以數言總其大槩亦
各隨其文勢以立言非可按圖而索驥也注於遂人匠
人有異制誠啓後人之疑愚於遂人已言九夫為井以
方言十夫有溝以長言皆通為一法矣&KR0908遂之水通於
溝溝通於洫洫通於澮澮通於川此遂人匠人所同也
其多少逺近則各因其地勢
梢溝三十里而廣倍後鄭謂不墾地之溝先鄭謂水潄
[007-14a]
齧之溝陳氏謂溝末皆非也梢與輪人捎其藪之捎同
除也謂掘地為溝也下流納水多故三十里宜倍於上
流之廣其廣當以漸而増也
大防外閷注謂又薄其上厚其下或謂非更殺其上乃
益厚其下皆與經文不協愚謂大防宜殺其外不殺其
内也外必殺者使下厚而土不傾内不殺者所以當水
之衝也然則兩邊皆殺者非大防也
里為式舊讀里為已非也以一日之功築鑿幾何又以
[007-14b]
一里之地計幾何日幾何人力則可依附此而計用幾
何衆力也
庛字先鄭謂耜下岐後鄭謂耒下前曲接耜疑先鄭近
之庛即耜也如耒之下復作一折而後接耜似為贅耒
已六尺加金約一尺通七尺長不啻及肩則舉手高而
不便於用力以庛即金并耒弦内只六尺則便於推而
量步不必脱金亦便於量也匠人言耜廣五寸此言庛
長一尺互相備庛雖作於金工而車人并言之猶之矢
[007-15a]
人亦言刃鋌也庛與耜音同字異經與記一字兩形者
多矣
或謂耒之用高舉而入向内而發而人身作抱勢便於
起土非也耜之入土也不必高舉惟用力推之其發土
也句曲者向外非向内也詢之行中州者謂親見耕地
之法以足助手跐耜入土乃接其柄向外挑撥毎一發
則人却行而後也耦耕用兩/人發土
直庛句庛謂作耜有直有句也倨句磬折不甚直亦不
[007-15b]
甚句
大車之輪必出於箱外其間又須有空處容輪轉徹廣
安能與鬲長同數後文徹廣六尺當是八尺之誤以徹
廣計置輻宜皆如馬車之法參分其轂長二在外一在
内以此計之大車箱下無轂柏車箱下有轂軸上不必
伏兔即以兩轅庋起此三等之車大約因任有重輕牛
有高下視牛之高下以為輪之崇卑非必因行澤而高
其輪也
[007-16a]
綆寸者輪大則輪之向外箄者自當稍寛
牝服言其虛而能負戴物即箱之異名耳作之亦當用
雌雄交筍牝服不言廣略之也牝服惟柏車方大車羊
車皆長方陳氏謂車人之箱方而不廣者未確較即牝
服上之四周木故注以較言之馬車有式為重較此為
平較牛車轅長者牝服之後猶有轅轅尾亦可載物今
車亦如此以上下文可推知其長短大車尾轅四尺羊
車五尺五寸柏車三尺皆以轅長三之一減牝服之半
[007-16b]
計之其前轅出牝服之外者大車一丈四尺柏車九尺
羊車八尺五寸牛車即以轅當伏兔鑿其鉤謂轅當軸
處鑿半月形以銜軸軸上亦稍鑿之令其相鉤著不脱
牛在車旁牽者以曲木為軛在轅内則以轅端之横木
為軛故注云鬲轅端厭牛領者鬲即論語之輗彼注轅
端横木縛軛以駕牛非是今之牛車在轅内者無軛可

射深之力在幹亦在筋後言九和之弓角不勝幹幹不
[007-17a]
勝筋則筋力在角幹之上故篇末云覆之而筋至謂之
深弓
射逺者用埶詳諸埶字是以物形自曲者為埶
居幹謂之若何而居有讀鋸字者亦未安菑栗古語難曉以意
想之木之文理不邪迆也發謂發弓辟戾今人謂之弓翻
老牛之角紾而昔紾似與直對謂辟戾不直也昔似與
澤對謂若陳久之色不鮮潤也昔有久意如昔酒是也
冬析幹當兼伐木言之伐木宜於冬時謂其津液下流
[007-17b]
體質堅實一立春則津液上行其材濡耎且易生蠧易
者言其易治無濡耎生蠧諸病春液角疑是以火炙角
出其液秋合三材舊謂膠漆絲詳文勢三材謂幹角筋
合者以膠絲合之也漆則在後故下云冰析灂冰析灂
注説可疑大寒中下於檠中復内之似與析灂無涉析
灂難曉下言冰析灂則審環環者漆之圻鄂見輈人先
鄭説似欲於大寒時施漆漆乾而灂文有定也後言合
灂若背手文合灂似對析灂而言疑析灂者分析弓之
[007-18a]
表裏而漆之又或兼分析諸弓之意有無灂者有灂而
深者有有灂而疏者有惟漆筋而角無灂者皆須分别
用之也
前言筋欲敝之敝謂槌擊欲極熟夏治筋則不煩葢欲
乗暑月蒸溽時治之可不煩勞而敝也
木不能無目而目又不可盡去盡則有缺陷非他物所
能填補故遇目處徐徐斲之令其平正無暴起摩筋之
病而止而其餘目仍欲畱之使無缺陷填補之病也假
[007-18b]
令以膠填補弓有張弛則陷中之膠恐有變動矣斲目
必茶似有此意
故角三液而幹再液文承斲目不荼而筋幨恒此作之
後意主於幹再液葢欲液之使濡而目易斲也
厚其液而節其帤厚其液即上文幹再液也再液幹已
濡耎矣猶必節其帤不厚不薄乃無太堅太需之病也
斲摯必中摯之言致也又輈人大車之轅摯摯有下之
意近幹近柎處細從柎至簫漸下故謂之摯與中與均
[007-19a]
皆謂無厚薄不匀也
凡居角長者以次需此需字與上同義謂角之柔耎者
也角長者居淵中長不能達簫則以他角之近末而柔
者續之此句為下張本下恒角而短是當長而短也恒
角而達是當短反長而當耎處反堅也
角須先以長者置於淵中令中堅當畏弓乃有力而放
矢疾今竟角而短則末之柔者當畏而弓弱矣
弓不能以一角達末須以短續長令角末之柔者當弓
[007-19b]
之末今恒角而達接續之角過長而近末處猶當其堅
則弓亦不利如常縛於䪐中甚言其放矢之不疾也注
乃謂送矢太疾與終紲之喻相反矣
恒角而短與恒角而達二事相因由其淵中之角短故
接續之角不得長短長失所當堅處反柔當柔處反堅
其送矢不疾之病則一故此節與上節詳略互見而下
節再申恒角而達則恒角而短之病亦在其中
以茭解中而變對挺臂中有柎葢一句言簫一句言柎
[007-20a]
此言弓幹上本有簫以為放矢之疾有柎以為引弓之
剽然而居角不善弓雖勁猶不利也
引筋疑謂纒筋于幹須引之急乃無寛弛之病太甚傷
力則筋恐絶也
下柎之弓節似謂末柎閷三處相連而動未知其所以
然不敢强解
量其力有三均鄭注不誤賈疏失之注言以繩試弓之
法毎加物一石則張一尺本已成之弓先言幹勝一石
[007-20b]
加角勝二石被筋勝三石此推三均之由謂其由此三
者之力耳非謂弓未成而迭試之也疏謂初空幹時稱
物一石則失之矣被筋必先於加角安能使角先於筋
為天子之弓云云此言尊卑制度如此至用弓時自有
變通下文所言則變通之法也亦猶大射侯道有九十
弓七十弓五十弓以此辨尊卑至射時臣各射其侯而
君則三侯皆可射也
危弓安弓疏説非是下文言弓安矢安而莫能速中且
[007-21a]
不深是弓弱也乃以强者為安弱者為危何耶當是剽
疾者為危柔緩者為安然則三等之弓皆有危安與
 
 
 
 
 
 
[007-21b]
 
 
 
 
 
 
 
 周禮疑義舉要巻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