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23 周官祿田考-清-沈彤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官祿田考卷下
             吳江沈彤撰
  祿田數
周天子及内外諸侯官之祿雖其籍皆亡而未嘗不散
見經註及他傳記今即官爵公田二篇復以所散見者
參互考之以悉差其等而粗存其數周天子之官則公
食四都孤卿食都中下大夫食縣上士食甸中士食邱
[003-1b]
下士食邑其庶人在官者食井若在内諸侯則公之卿
食甸下大夫食邱上士食邑下士與庶人在官者食井
孤卿之大夫士食如之大夫之士食亦如之親王子弟
之卿大夫士食如公次疏者之大夫士食如孤卿次更
疏者之士食如大夫若在外諸侯則上公之孤食都卿
食縣下大夫食甸上士食邱中士食邑下士與庶人在
官者食井侯伯之卿大夫士食亦如之子男之卿食甸
下大夫食邱上士食邑下士與庶人在官者食井若内
[003-2a]
諸侯之加田則其宰各以其爵分食之外諸侯孤卿大
夫之加田亦如之凡所食皆取諸公田天子之公田三
十二萬夫公三人人食二千有四十八夫凡六千一百
四十四夫孤卿十四人人食五百一十二夫凡七千一
百六十八夫中下大夫三百三十七人人食百二十八
夫凡四萬三千一百三十六夫上士千一百五十人人
食三十二夫凡三萬六千八百夫中士四千四百九十
六人人食八夫凡三萬五千九百六十八夫下士萬九
[003-2b]
千五百有七人人食二夫凡三萬九千有一十四夫庶
人在官者二萬一千七百有三人人食五十畝凡萬有
八百五十一夫五十畝又不見於經而推知其爵數者
上士十一人食三百五十二夫中士千有八人食八千
有六十四夫下士五千有三十九人食萬有七十八夫
又所闕冬官之有爵者約五百二十餘人其所食以五
官食數去其公孤及鄉遂郊野官之食公孤去七千六/百八十夫鄉遂
官去十二萬五千五百二十夫郊/野官去萬八千四百九十四夫存三萬五千有三十
[003-3a]
夫而五分取一以例之當食七千有餘夫所闕庶人在
官者約四千三百四十人以五官在官庶人之食例之
當食二千一百七十夫通計二十萬六千七百四十餘
夫為員備位定而數可周知者常祿之總數王自食二
萬有四百八十夫后世子與王子弟之未官未封者婦
官女給事王宫士庶子之食及國中之法用皆於是給
焉其外九萬二千七百七十餘夫以食他有爵之官及
在官庶人以給國中及鄉遂郊野之法用亦分在所封
[003-3b]
都邑中若内諸侯之公田公二千有四十八夫王食者
五百一十二夫自食者三百二十夫其卿二人食六十
四夫下大夫五人食四十夫上士七人食十四夫下士
三十三人食十六夫五十畝凡百三十四夫五十畝存
千有八十一夫强孤卿五百一十二夫王食者百二十
八夫自食者八十夫其大夫二人食十六夫上士七人
食十四夫下士八人食四夫凡三十四夫存二百七十
夫大夫百二十八夫王食者三十二夫自食者二十夫
[003-4a]
其上士二人食四夫下士七人食三夫五十畝凡七夫
五十畝存六十八夫强凡所存皆以食他有爵之官及
在官庶人與給國中縣鄙之法用其所加之公田皆食
其宰與給縣鄙之法用若外諸侯之公田上公八萬夫
王食者四萬夫自食者五千一百二十夫其孤一人食
五百一十二夫卿六人食七百六十八夫下大夫二十
三人食七百三十六夫上士百一十七人食九百三十
六夫中士六百七十六人食千三百五十二夫下士三
[003-4b]
千有五人食千五百有二夫五十畝凡五千八百有六
夫五十畝存二萬九千有七十三夫强侯五萬一千二
百夫王食者萬七千有六十六夫强自食者千二百八
十夫其卿五人食六百四十夫下大夫十七人食五百
四十四夫上士八十七人食六百九十六夫中士四百
四十四人食八百八十八夫下士千九百六十九人食
九百八十四夫五十畝凡三千七百五十二夫五十畝
存二萬九千一百夫强伯二萬八千八百夫王食者九
[003-5a]
千六百夫自食者如侯其卿五人下大夫十七人上士
八十七人食並如侯國中士三百七十二人食七百四
十四夫下士千六百一十一人食八百有五夫五十畝
凡三千四百二十九夫五十畝存萬四千四百九十夫
强子萬二千八百夫王食者三千二百夫自食者三百
二十夫其卿四人食百二十八夫下大夫十一人食八
十八夫上士五十七人食百一十四夫下士三百有五
人食百五十二夫五十畝凡五百四十四夫五十畝存
[003-5b]
八千七百三十五夫强男三千二百夫王食者八百夫
自食者如子其卿四人下大夫十一人上士五十七人
食並如子國下士百五十一人食七十五夫五十畝凡
四百有五夫五十畝存千六百七十四夫强凡所存以
給他祿食及法用與在所封都邑中悉如王畿凡外諸
侯食王自九貢而外皆供王行及使於諸侯及諸侯見
王使於王往來過邦及王所以救邦國之食與内諸侯
之入税殊若畿内賞地加賞田及致仕官進士學士守
[003-6a]
固士庶子之食並無常數則減省攝官試官封邑官之
食足以當之畿外國亦如之
 天子之公食四都孤卿食都中下大夫食縣何以知
 之曰載師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
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家邑即縣註云大夫之采地包
 乎中下小都即都即縣即都專以大小/之制言餘詳中卷註云卿之采
 地兼乎孤大都即四都註云公之采地夫公孤卿大
 夫之采地如是則未封者之所食可例推矣所以例
[003-6b]
 推者何曰小宰聽祿位以禮命禮命註兼九命言自/大夫而上以策書之
 所命皆主乎爵而以數為/之等詳見彤周禮小疏明制祿之多寡本以爵等
 而兼命數也典命云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
 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是出封之前不以采地
 之有無而殊其命數明矣疏云王朝公卿大夫亦有/舊在畿内有采地之封者
 今乃封於/畿外也夫命數同者雖爵異而祿亦同故孤卿皆
 六命則皆食都中下大夫皆四命則皆食縣況爵等
 與命數俱同者寧以封不封而殊其食也封邑者之
[003-7a]
 所食以報其大功徳也豈未封邑而不之稍殊乎曰
 封邑者其公田之入有貢於王然兼有山澤林麓之
 利且子孫世守之若未封者固無地貢而祿僅公田
 之入亦及身而止則所食雖同而多寡久近未嘗不
 稍殊也上士食甸中士食邱下士食邑庶人在官者
 食井何以知之曰由大夫食縣而差之每上以四則
 每下亦以四也是何田與爵之適相當也曰田自邑
 至都止五等四其都亦止六等而孤在卿上大夫有
[003-7b]
 中下爵本八等若不令孤卿同六命中下大夫同四
 命以并爵為六等則上下之田安得皆以四為差是
 田與爵之適相當者由命數齊之蓋聖人於爵祿命
 三者固更迭參互以各得其制也
 公之卿食甸下大夫食邱上士食邑下士與庶人在
 官者食井何以知之曰其卿以下之爵等如男國則
 卿以下之食亦如男國也孤卿之大夫士大夫之士
 其食並如公不嫌乎曰孤卿之官已殺公一等大夫
[003-8a]
 之官已殺公二等食雖同無嫌也若不同亦不足於
 食矣
 三等王子弟之卿大夫士其食之所如何以知之曰
 王母弟王之庶子與公同食八十里地有加同食百
 里稍疏者與孤卿同食四十里地有加同食五十里
 又疏者與大夫同食二十里地有加同食二十五里
 夲大宰及/載師註疏則其官之食當亦如公孤卿大夫之官矣
 王子弟之食何以不列也曰王子弟非官也若其為
[003-8b]
 官者則公孤卿大夫中已該之矣
 上公之孤食都卿食縣下大夫食甸上士食邱中士
 食邑下士與庶人在官者食井何以知之曰凡命數
 同者祿亦同則命數殊者祿亦殊典命云公之孤四
 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命各半於王國
 則其食當亦降於王國矣降止一等者以降二等則
 下士將不得祿也侯伯之卿大夫士食如公之國也
 何以知之曰典命稱侯伯之卿大夫士其命數皆如
[003-9a]
 公國則其祿亦皆如公國也士之一命上中下同乎
 曰中下士不命其祿秩專以爵等耳何以知中下士
 不命也曰卿三命半王之卿大夫再命半王之大夫
 其上士之命適半王之中士而中下士不得命矣且
 卿三命比王之上士大夫再命比王之中士則一命
 而比王之下士者必上士獨也凡卿之食縣下大夫
 之食甸有徵乎曰左傳衛免餘云惟卿備百邑見襄/二十
 七/年鄭志以為邑方二里見坊記疏熊氏説熊以免餘/辭邑之言當據古法故如此
[003-9b]
 釋之杜氏解左傳謂一乘之/邑則據當時僭擬説誤也是百邑即方二十里之
 縣也若計其地則三分去一田止六十四邑若百/邑皆田則是縣之有加田者俱卿所食也
 訟卦邑三百戸鄭註云小國之下大夫采地方一成
 其定税三百家見坊/記疏小當作大惠定宇云訟九二不/克訟歸而逋其邑人
 三百戸无眚鄭以爻位二為大夫三百戸於采地為/至薄苟自藏隱守至薄之祿而不敢與五為敵則无
 眚也但采地三百戸在大國誠至薄/在小國未嘗不厚小字恐大字之誤成去三之一即
 甸也有此二徵而上下皆可無疑矣若未封者之食
 與己封者同亦如畿内耳晉語叔向云大國之卿一/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
[003-10a]
 按彼卿之祿如此下大夫彼上大夫之祿如此上士/蓋一旅之田即一甸不易者一卒之田即一邱不易
 者也時雖多所變/更猶有周官遺制子男之卿食甸下大夫食邱上士
 食邑下士與庶人在官者食井何以知之曰子男無
 中士詳上/卷故上士降而食邑上士食邑則卿大夫之
 食之遞降明矣大國次國卿大夫士之食旣降於王
 國一等而小國又降於大國次國一等何也曰子男
 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皆降大國次國一
 等故也此亦以命數之殊而殊其祿也王制云大國
[003-10b]
 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
 於其君小國三卿一卿命於天子二卿命於其君又
 云次國之卿命於其君者如小國之卿如謂如其祿
 是即一國之卿而非命於天子者則其祿亦有降耶
 曰此次國指七十里之國則卿以命於其君而祿有
 降或亦夏殷舊法非周官制也王制又云制農田百
 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
 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
[003-11a]
 是為差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中
 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祿
 君十卿祿内史贊王制祿註全引其文亦皆夏殷舊
 法歟曰未可知也要其足註周官者惟卿四大夫祿
 與君十卿禄耳中士以上倍以為差在周官為差祿
 以四者之半或試官攝官致仕官之食有如是者詳/見
 後/豈正爵之常祿乎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百畝固
 周室庶邦所通行然不言公私各五十畝又不言王
[003-11b]
 畿之下士加一等則亦疏矣在官庶人之食井庶邦
 不殊於王畿而庶邦下士之祿不殊其庶人在官者
 何也曰亦所謂禮窮則同也
 庶邦孤卿大夫之加田其宰各以其爵而分食如王
 畿也可悉推而知乎曰宰者家之貴臣也喪服傳謂
 之室老曲禮謂之家相詳喪服/傳註疏在王畿公以卿為之
 孤卿以大夫為之大夫以上士為之由王畿例推而
 下則上公之孤之宰當卿卿之宰當大夫大夫之宰
[003-12a]
 當上士侯伯之卿之宰當大夫大夫之宰當上士子
 男之卿之宰當上士矣有徵乎曰論語稱公叔文子
 之臣為大夫檀弓稱陳子車之宰為家大夫明侯國
 之卿其家臣有大夫而大夫即其宰也潘景昶云陽/貨為季氏宰
 而援大夫之禮/自處亦以此則餘所推者宜亦無不得矣文子子
 車果皆為卿乎曰苟子車非卿而大夫其宰安得並
 稱大夫至文子聽衞國之政亦見檀弓焉有聽國政
 而非卿者何以知上公之孤之宰非大夫而卿也曰
[003-12b]
 上公之孤四命燕禮稱孤為公盖如王之公王之公
 以卿為宰故知上公之孤亦以卿為宰而不與三命
 卿之宰同也王之公果以卿為宰乎曰左傳有所謂
 王叔之宰者王卿士之大夫也襄十年傳云王叔之/宰與伯輿之大夫坐
 獄於王庭按王叔伯輿皆王卿/士宰即大夫大夫即宰互文也卿以大夫為宰則公
 之宰卿而大夫之宰上士皆可知矣凡宰之人數各
 有幾曰制事之謂宰本白/虎通蓋家止一人猶王之有冢
 宰諸侯之有執政也其宰之各分加田而食也如之
[003-13a]
 何曰王之公之卿食甸則上公之孤之卿亦食甸矣
 王之孤卿之大夫食邱則上公侯伯之卿之大夫亦
 食邱矣王之大夫之上士食邑則上公侯伯之大夫
 之上士子男之卿之上士亦食邑矣子男之卿之宰
 亦上士而食邑何以知之曰以子男之卿再命與公
 侯伯之大夫同也
 凡所食之取諸公田也將與之田而今自取乎抑收
 其穀而給之乎曰與之田而令自取惟封邑頒賞地
[003-13b]
 為然其餘則皆收其穀而給之廩人掌九穀之數穀/為
 米粟委積/之通稱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倉人掌粟入之
 藏辨九穀之物以待邦用邦用即匪頒賙賜稍食之
 屬匪頒中祿居大半廩人註云匪頒謂遺人之職諸/委積也大宰註云匪頒王所分
 賜羣臣也皆/未盡其義稍食則食之小者廣韻訓稍為小蓋本/膳夫稍事註廪人之
 大者惟分頒則稍食其小者/也註云稍食祿廩義未析是藏米於廩藏粟於倉
 積委積於場以待分給也楚語觀射父云天子之田
 九畡以食兆民王取經入焉以食萬官畡與垓通玉/篇引風俗通
[003-14a]
 云十千曰萬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經十經曰/垓彤謂畿内之田實不及九畡取所入以食官實不
 止一經觀射父皆約舉/大數言之耳詳中卷正謂是也稍食與祿有異乎
 曰校人等馭夫之祿宫中之稍食方氏析疑云宮/官字之誤也
 夫為中士下士官中則師圉府史以下易氏祓云當
 時一命以上謂之祿庶人在官者稍食而已見訂義/司士職
 肜謂邦國都鄙之士多不命其稱祿當即自下士以/上又婦官之食不稱祿而稱財内人女宮皆稱稍食
 略見内宰經内人女宮詳上卷/内宰經之内人實包女宮也觀宮正食官府之衆
 寡内宰食王内之人民並稱稍食則易氏之說誠然
[003-14b]
 而疏以稍食為命士以上之祿之通稱誤矣穀之入
 由民有多寡歳有豐凶而數不得齊則其給若之何
 曰王之圖國用也以民數而進退之倉人之待邦用
 也穀有餘則藏之以待凶而頒之二者雖不專言祿
 而祿在其中是即給之之法也墨子七患篇云一穀/不收謂之饉二榖不
 收謂之旱三榖不收謂之凶四穀不收謂之餽五穀/不收謂之饑歳饉則仕者大夫以下皆損祿五分之
 一旱則損五分之二凶則損五分之三餽則損五分/之四饑則盡無祿稟食而已矣此蓋周官凶年頒祿
 之遺制若豐年則於常祿外有賜/也以民數而進退其祿蓋亦如此若穀土多化瘠為
[003-15a]
 沃而公田以大增也將亦均所增以益官之祿乎曰
 否公田之大增由受田者之甚稠也受田者甚稠則
 郊野之官當亦大增而朝官且必有加彼其祿皆取
 給於所増之公田矣又何以益舊官之祿況舊官之
 祿已足也其給以嵗乎月乎曰宮正之㑹稍食宮伯
 之均秩皆以月終則給祿當亦然耳大宰註云祿若
 今月俸蓋漢亦承周法也人給之乎給於其長乎曰
 王氏與之謂官長各受給而分之所屬也見訂義/舎人職
[003-15b]
 舎人掌平宮中之政分其財守註以為計其用穀之
 數按古者榖幣貨賄通謂/之財此則專指穀也分送宮正内宰使守而頒
 之則其他可例推矣穀之外有草木鳥獸布帛之給
 乎曰有其孰掌之曰委人斂凡畜聚之物而以縣都
 之聚待頒賜所聚謂草木頒者分頒則草木之給掌
 於委人也大府受九賦九功貨賄之入而以家削之
 賦待匪頒此賦此匪頒專指貨賄與在大宰九賦/九式中主粟米者異詳見彤周禮小疏
 府又受諸大府以待邦之大用所謂大用者分頒在
[003-16a]
 其中註以大用為朝覲/之頒賜亦未備賄者布帛木大/宰註則布帛之給
 掌於大府内府也惟掌給鳥獸者無從考耳是三者
 殆非月給乎曰各以其時
 庶人在官者人食五十畝何以知之曰庶人在官者
 食井井公田百畝通率二而當一則五十畝也五十
 畝不足以代耕則其家更食私田五十畝載師有官
 田註以為庶人在官者之家所受田半於農夫其受/田半
 農人者以半食於公田也載/師註蓋本古法特未及其義是也亦轉足徵所食公
[003-16b]
 田之止五十畝矣府史胥徒之所食其差若何曰小
 司徒論農夫所受田之等云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
 人下地家五人七人六人五人各舉/所養中率下八人同則是上上地家
 八人上上地即不易之地周官/地等名三而實四詳中卷府史胥徒之食蓋適
 如地所養之等也與孟子王制以次農以下四等等
 庶邦府史胥徒之食亦同耳若府史胥徒之家而不
 止八人七人六人五人也何食乎曰此别有餘子弟
 之田每人通受四十畝實二十畝也漢書食貨志云
[003-17a]
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五口謂餘子弟
 蓋士與工商别為業如府史胥徒之在官其食當亦
 如之家有丈夫成人亦受田半農夫載師士田下當有/工田其賈田則包
 商言/之其餘子弟不得如成人故五口當一農夫各
 受田二十畝夲載/師註則是府史胥徒之餘子弟其受田
 當亦如士工商家也士工商之所食其差若何曰鄉
 遂賢能之入國學而升司馬者一謂之學士一謂之
 進士皆離農而未官類於府史則當食府史之食工
[003-17b]
 商在官者類胥食當視胥不在官者其所獲當亦近
 胥之入富商大賈晚周乃有之/如周官法固無其弊管子云先王使農士
 工商四民交能易作終歳之利無道相過是以民作
 一而得均見治/國篇謂此等也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
 衆子而為進士學士者食亦當如府史獨其家不受
 私田以父之祿厚也詳見/後賢能之在鄉遂也若之何
 曰在鄉遂則士猶農也載芟之有依其士謂農夫之
 子弟甫田之烝我髦士若王制所云選士爾/雅釋言云髦選也即農夫
[003-18a]
 也故必入國學升司馬而士與農始判曰農夫自八
 人七人六人五人而外其餘子弟當受田幾何曰以
 士工商家餘子弟推之亦二十畝也孟子則云餘夫
 二十五畝也然則遂人之餘夫其受田何以如夫也
 曰遂人之餘夫謂餘子弟之成家而至五人六人七
 人者本王氏/應電傳故受田如夫也孟子之餘夫即餘子弟
 與遂人殊食貨志謂農家衆男為餘夫亦以口受田
 如比是誤合二事為一也凡食公田百畝者實八十
[003-18b]
 畝在官庶人與内外諸侯下士之食五十畝其亦減
 十畝之入乎曰苟減之則雖受私田而代耕仍有所
 不足矣況在官庶人食各有差而罪隷之家且不得
 受田乎此必皆全給五十畝之入不與祿多者同也
 罪隷為盜賊之男子其女子已入舂稾而所食亦五
 十畝乎曰罪隷豈無弟若子司隷云帥其民/蓋包此弟子言少則所
 食宜減多且宜增亦五十畝以中者通其率也
 官爵不見於經而推知其數者祿固定矣若郊自里
[003-19a]
 宰以下野自酇長以下皆以無爵而無祿則若之何
 曰此與遂之鄰長皆受田如農民而去其役賦則如
 庶人在官者也士冠禮疏云府史胥/徒皆去役賦補置之蓋鄉大夫之征
 於國中其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舎
 而遂人遂師遂大夫於可任可施舎者皆辨之則六
 者之不征略如國中矣服公事者在官庶人也遂郊
 野無爵之官各任其職亦各其地之賢能為之寧不
 得與在官庶人比乎其役賦之去奚若曰凡治城郭
[003-19b]
 涂巷溝渠轉委積與㑹同師田行役令夫家出民徒
 備馬牛車輦旗鼓兵器斧斤版築之屬坊記疏謂車/馬牛兵器諸
 物皆國家所給誤詳方氏周官辨惑/五析疑縣師職及彤井田軍賦説以至其所而給
 徭役皆役賦也則無不去也惟縣師稍人作民徒車
 輦之屬當帥而至是為無爵之官之職非役也遂之
 鄰長與郊之里宰野之酇長固無爵中之稍尊者而
 不與庶人在官者同祿何也曰在官者不得食其力
 在田者自不必代其耕且三者之官約四萬人遂鄰/長萬
[003-20a]
 五千人郊里宰千冇九十六人野/酇長二萬三千八百二十六人苟皆給以庶人在
 官者之祿當去公田二萬夫而他法用將有所不足
 詳見/前故不與同祿也
 常祿之總數而上蒙員備位定之文何也曰不及攝
 者故曰員備不及試者故曰位定不及祿食之增減
 者故曰常祿考常祿之總數宜粗得其全且增減各
 數不可知故必即員備位定者而言也凡所增若賞
 地加賞田是凡所減則試者攝者之祿食也在官庶
[003-20b]
 人亦有攝與試而減其食者乎曰士官事無攝本孟/子而
 淮南子主術訓亦/云古者士不兼官則在官庶人亦如之蓋上職要而
 下職詳詳則煩且難惟分任則不勞而有功且下之
 食微亦不患衆給而財傷也若試在官之事而食減
 於在官者以進士試官之祿例推當亦有之也官之
 試與攝者祿果減乎曰司士以徳詔爵以功詔祿下
 士以上之祿也以能詔事以久奠食進士試為官之
 祿也夫試官降於正爵則其食不宜同且食必以久
[003-21a]
 而奠則未乆不奠亦仍食府史之食耳是試官之祿
 減也夫子論管仲之家臣云官事不攝焉得儉則凡
 官之攝不皆儉乎儉不在祿之寡乎是攝官之祿減
 也若公卿大夫而封邑王子弟封邑而為公卿大夫
 則無庸别賦祿而總數復有所減此攝官之類亦不
 可稽者也
 王自食二萬有四百八十夫何以知之曰孟子王制
 言君十卿祿謂庶邦之君也差而上之王之三公食
[003-21b]
 二千有四十八夫則王當食二萬有四百八十夫矣
 公自食三百二十夫王自食不當三千二百夫乎曰
 否公之所自食十其卿之全祿也則王所自食當亦
 十其公之全祿矣公自食果十其卿之全祿乎曰王
 制百里之國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
 十人固殷周畿内外通行之祿制而八十里之國當
 亦無殊也八十里即畿内百里國之去加田者故祿/制亦當如畿外百里國也詳前後及中卷
 以一夫食九人推之食二百八十八人當三十二夫
[003-22a]
 食二千八百八十人當三百二十夫則三十二夫非
 一卿之全祿歟三百二十夫非一卿之全祿而君十
 之歟何以知后世子與王子弟之未官未封者婦官
 女給事王宫士庶子之食皆於王所自食中給也曰
 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后世子饎人共王
 及后之六食内宰㑹夫人以下之財用㑹内人之稍
 食宮伯行王宮士庶子之秩並在宮中而舎人掌平
 宮中之政分其財守則王子弟之未官未封者當亦
[003-22b]
 該之故知皆於王所自食中給也然則宮正所比官
 府之衆寡内宰所分居王内之人民皆給之稍食何
 以不列也曰宮正之衆寡内宰之人民即庶人在官
 者其所食皆列於前矣王宮士庶子之食奚視曰視
 府史而家不受田與公卿以下子弟之為進士學士
 者同也婦官及王子弟之未官未封者即視其所視
 爵之食乎曰否否后世子與王同養於膳夫所謂王
 者以天下為家不容一家自為分異也詳訂義陳/君舉訊
[003-23a]
 則三夫人以下當統於后之養未官未封之王子弟
 當統於世子之養本/疏其所食要無幾耳女給事之食
 奚視曰此自外而入役宮中其非刑女有家者當視
 在官庶人也
 考祿田而及他法用何也曰他法用亦出於公田其
 夫數與祿食為消長也他法用有幾其夫數幾何曰
 他法用自力役而外其在國中者舎人有賔客之簠
 簋之實車米筥米喪紀之飯米熬穀舂人有饗食之
[003-23b]
 食米稾人有内外朝宂食者之食析疑云謂之宂食/者以其人自有廩
 祿因給事外内朝不暇/自為食而官供之也廩人有羣臣之賙賜其在國
 中及鄉遂郊野者遺人有鄉里之委積以恤民之囏
 阨門闗之委積以養老孤郊里之委積以待賔客野
 鄙之委積以待羈旅縣都之委積以待凶荒有凡賔
 客㑹同師役道路之委積掌固有衆庶守城郭溝池
 樹渠之稍食凡此諸條非人數不定則為期無常其
 歲用夫數皆不若力役之可稽然要必以萬計矣力
[003-24a]
 役之所用幾何曰小司徒之法上地家七人可任也
 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
 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王畿受田者二百五十六萬
 家通三等地之率俱二家任五人凡起徒役無過家
 一人實任二百五十六萬人均人以歳之上下均力
 征豐年公旬用三日中年公旬用二日無年公旬用
 一日如康成破旬為均而通其率則每年役二日共
 役五百一十二萬日人食米通上中下年之率日六
[003-24b]
 升四合二日斗二升八合畿内二百五十六萬人役
 五百一十二萬日共食米三十二萬七千六百八十
 斛以中地中年一夫入二百斛之數除之則用千六
 百三十八夫强所入也如近日方氏冬役三旬之説
 析疑云十月納禾稼日至而土功畢公私可/用之期不過一月公旬用三日蓋九日也則豐年
 用九日中年六日無年三日通其率則每年役六日
 共役千五百三十六萬日皆三康成之數其食米用
 田之凡視前數亦三之也凡起徒役唯田與追胥竭
[003-25a]
 作追胥不可稽四時之田其用幾何曰田不給食也
 小禽私之旣各有以自畀獲者取左耳上復計功而
 賞之州長遂師主/田之賞罰要足償其勞矣故遺人頒委積廩
 人治糧食皆專在㑹同師役而不及田也田不給食
 其他果皆足以供乎曰三代之制國用也孟冬視民
 數歳杪視年之豐秏又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
 以為出其均節詳審如此則祿食之外亦必各得其
 分夫安有一之不足也
[003-25b]
 王制謂天子之縣内九十三國今不據以定王畿都
 邑之凡何也曰縣内有七十里之國固殷制之不通
 於周者以是為據則妄矣
 内諸侯之公田其王食與自食之數何以知之曰小
 司徒註云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國
 凡四都一都之田稅入於王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
 縣之田税入於王二十五里之國凡四甸一甸之田
 稅入於王公食王五百一十二夫非一都之公田歟
[003-26a]
 孤卿食王百二十八夫非一縣之公田歟大夫食王
 三十二夫非一甸之公田歟若公所自食則所謂君
 十卿祿也孤卿自食十其大夫大夫自食十其上士
 亦由公之十卿祿差之耳公孤卿大夫亦皆為君其
 采地亦皆為國乎曰都家之稱君稱國朝大夫有明
 文矣采地之食王皆四之一何也曰諸男之地封疆
 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公之地視諸男故稅入於王
 亦視諸男孤卿大夫之入稅於王又自公例推之則
[003-26b]
 左傳所謂卑而貢重者甸服見昭十三年此/甸服指畿内是也其
 食王不及加田何也曰加田非采地之正無國征也
 其正者則八十里四十里二十里而足矣詳中/卷
 外諸侯之公田其王食與自食之數何以知之曰公
 之地方五百里其食者半故公田八萬夫而王食四
 萬夫也侯之地方四百里伯之地方三百里其食者
 皆參之一故公田五萬一千二百夫者王食萬七千
 有六十餘夫公田二萬八千八百夫者王食九千六
[003-27a]
 百夫也子之地方二百里男之地方百里其食者皆
 四之一故公田萬二千八百夫者王食三千二百夫
 公田三千二百夫者王食八百夫也若其所自食則
 皆所謂君十卿祿也孤卿大夫之采邑其入税於君
 幾何曰亦如畿内之公孤卿大夫也
 内外諸侯之下士亦人食五十畝何以知之曰下士
 與庶人在官者同受代耕之祿而實殺中士四之三
 則亦五十畝也耕者之所獲實百畝則其家亦别受
[003-27b]
 私田五十畝若家滿九人而有餘子弟其受田亦五
 口當農夫一人矣下士固有爵者而其家不免於農
 乎曰禮國君大夫之子免農士之子皆不免農少儀
 云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
 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問士之子長幼長則
 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未能負薪是其徵也王之
 士之子有免農者乎曰是惟上士之子耳上士即元
 士故元士之適子衆子並學於諸樂官也適子常在/成均衆子
[003-28a]
 春合諸學秋合諸射/宮詳析疑諸子職若中士下士祿以遞薄則子當
 業農以自食其力本少/儀註故載師有士田其家亦各受
 五十畝猶國君之士之子之耕也子男之大夫其祿
 不過王之中士公侯伯之上士則其子若之何曰大
 夫之子於國家祭祀為舞人豈以小國而殊則亦學
 於諸樂官而已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受代耕之祿
 而耕者實百畝在孟子王制非謂其全食公田百畝
 之入而不别受田乎曰然蓋晚周士世其官則庶人
[003-28b]
 在官者亦必世其職而子弟皆不復業農又或鄙酇
 之官不必盡存存者不必皆以士致食祿者少而公
 田亦有餘故其制如此也夫
 外諸侯之食王其九貢大宰有明文矣謂併供王行
 及使於諸侯及諸侯見王使於王往來過邦及王所
 以救邦國之食何以知之曰王行者王之巡守殷同
 征伐也掌客云王巡守殷國按疏殷國即殷同肜謂/國當作同字之誤也方
 氏云殷同即巡守而㑹諸侯於/方嶽詳析疑大行人掌客二職則國君膳以牲犢令
[003-29a]
 百官百牲皆具百牲具則米禾之具不必言矣大宰
 九式無軍旅蓋有事則遺人致道路之委積出畿則
 侯國供其資糧也見析疑/大宰職左傳鄭申侯見齊桓曰師
 出於陳鄭之間供其資糧屝屨見僖/四年是小國於大國
 且然況諸侯於天子乎以斯三者知供王行之食也
 崧髙之詩云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
 其行周語稱王使為過賔則膳宰致飱廩人獻餼皆
 官正涖事是皆供王使過邦之食也聘禮云使者若
[003-29b]
 過邦餼之以其禮註云賔介米皆百筥夫諸侯於鄰
 國聘使之過猶供其米則其供鄰國君見王使於王
 過邦之食可知矣王之使於諸侯何曰在大宗伯則
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而祭五嶽祭四瀆以凶禮
 哀邦國之憂以軍禮同邦國而各有五以嘉禮而以
 脤膰親兄弟之國以賀慶親異姓之國也在大行人
 則王撫邦國而嵗徧存三歳徧覜五歳徧省七嵗九
 歲十一歲又徧省也諸侯之見王及使於王何曰在
[003-30a]
 大宗伯大行人則春朝夏宗秋覲冬遇時㑹殷同時
 聘殷頫與歸脤也在小行人則春入貢而秋獻功也
 王之所以救邦國者何曰此即大宗伯之以凶禮哀
 邦國之憂者五也小行人云若國札喪則令賻補之
 若國凶荒則令賙委之大司徒亦云大荒大札/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若國
 師役則令槁禬之若國有旤烖則令哀弔之皆治其
 事故夫令者固令鄰國之諸侯治者必使其國之有
 濟則於邦國之憂之大者不獨以侯國自食者救之
[003-30b]
 而并以食王者救之亦可知矣
 賞地加賞田與致仕官進士學士守固士庶子之食
 以減省試官攝官封邑官之食當之其果足乎曰凡
 進士之任官必試故試官最多士官事無攝公孤卿
 大夫則皆有攝官詳鄭氏伯謙太平經國書葉氏時/禮經㑹元及訂義陳及之説三家
 語亦各有/未當者官而有封邑封邑而為官亦多有之三者
 之減省常祿實大以當賞地而下數者宜亦無不足
 也賞地之所自食有幾曰王食參之一則自食參之
[003-31a]
 二矣經所云參之一食者何必非自食乎曰上云凡
 頒賞地下云惟加田無國正則參之一為國征而食
 之必在頒地之王矣致仕官之所食幾何曰於經無
 考也白虎通云三分其祿以一與之又引王度記云
 養之以其祿之半前説當謂食大夫以上後說當謂
 食元士以下也若其家則皆别受田五十畝耳何以
 徵之曰致仕者去官而居宅謂之宅者其家所受田
 謂之宅田亦半於農人見載師及士相見禮經註也
[003-31b]
 中下士家已受五十畝致仕而家復有所受乎曰致
 仕則祿薄而子惟自食其力當更足之以五十畝也
 若元士以上則致仕而其家始受田蓋仕之時祿厚
 子為學士或任官無庸别受田致仕則子孫之不才
 者將不免於農故亦稍授田使習之也然則仕者不
 世祿乎曰惟受采地及賞地之官得世其祿本趙氏/孟子註
 未受地者本非有大功殆養之没身而已守固士庶
 子之食奚視曰此分守城郭溝池樹渠之固當視王
[003-32a]
 宫士庶子也其他已備論於前矣
  余著此書起乾隆七年之春其正文三篇甫畢而
  心疾作疾已又他有修纂至十三年季秋乃能為
  問答發明之凡得五十一條而書成友人顧君肇
  聲與徐君靈胎欲推廣窮經致用之義請版行之
  余遜謝不敢當旣復念此書固專考周家之祿然
  其他均平天下之大經連類推闡者亦不少而凡
  法與數間皆灼然美意之存矣苟明其法數以得
[003-32b]
  其意而即本其意以行其法數則雖時異乎古而
  或潤澤之或變通之亦自可無所不宜然則此書
  殆不無小補於治道而正可以質世之究心經濟
  者乎遂以復於二君二君乃互勘而付諸梓人時
  十五年冬也彤又書
 
 
 周官祿田考卷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