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20 周禮纂訓-清-李鍾倫 (master)


[01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纂訓巻十九
            安溪李鍾倫撰
 秋官司冦第五
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
立秋官司冦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
刑官之屬大司冦卿一人小司冦中大夫二人士師下
大夫四人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
[019-1b]
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

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有十二人胥十有二人
徒百有二十人
縣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
人徒百有六十人
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
徒百有六十人
[019-2a]
訝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訝五/嫁反
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
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
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刺七/賜反
司約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
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
職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
[019-2b]
十人
司厲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
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十六人
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
六人徒百有六十人
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

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
[019-3a]
司𨽻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
人徒二百人
罪𨽻百有二十人
蠻𨽻百有二十人
閩𨽻百有二十人
夷𨽻百有二十人
貉𨽻百有二十人貉音/陌
布憲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[019-3b]
十人
禁殺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
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
野廬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
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蜡音覰/七慮切
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
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萍音平廣韻/音瓶薄經切
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
[019-4a]
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烜音燬許委/切又况晚切
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條音滌/徒歴反
修閭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
㝠氏下士二人徒八人冥如字又/莫歴反
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庶音煮又/章預反
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
翨氏下士二人徒八人翨音翅/失豉反
柞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柞音昨在各/切又音作
[019-4b]
薙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薙或作雉同音替/他計切又音雉
硩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硩音摘他歴/反蔟蒼獨反
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
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犮音/拔
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蟈音國廣韻/音馘古獲切
壺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
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
銜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
[019-5a]
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
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司儀上士八
人中士十有六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
人胥八人徒八十人
環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
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[019-5b]
掌訝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
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
掌貨賄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
朝大夫每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
八人徒一十人
都則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
八十人
[019-6a]
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家士亦如之
大司冦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詰/起
吉/反
 注典法也詰謹也
一曰刑新國用輕典
 注新國者新辟地立君之國用輕典者為其民未習
 於敎
[019-6b]
  疏趙商問族師法八閭為聨使之相保相受刑罰
  慶賞相及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不知書
  禮異同如何答曰族師法乃周公制禮使民相拱
  勅康誥時新誅三監天下未定務在尚寛故也若
  然天下未定即是新國用輕典之義也
二曰刑平國用中典
 注平國承平守成之國也用中典者常行之法
三曰刑亂國用重典
[019-7a]
 注亂國篡逆之國以其化惡伐滅之
以五刑糾萬民
 注刑亦法也
  疏此五刑與墨劓之等别或一刑之中而含五或
  此五刑全不入五刑者
一曰野刑上功糾力
 注功農功力勤力
二曰軍刑上命糾守
[019-7b]
 注命將命也守不失部伍
三曰鄉刑上徳糾孝
 注徳六徳也善父母為孝
四曰官刑上能糾職
 注能能其事也職職事修理
五曰國刑上愿糾暴愿音願劉又音/原暴註作恭
 注愿慤慎也暴當為恭字之誤訓凡此五者蓋皆麗
 於五刑者也故諸官之中多有云附于刑者歸于士
[019-8a]
 是也明未附于刑者當官薄罰之也鄉刑即大司徒
 所未鄉之八刑官刑與太宰八法中官刑有異國刑
 即司市所謂以刑罰禁暴而去盗故曰糾暴也不曰
 市刑而曰國刑何也惟市在國中若其餘居民在國
 中者當從鄉刑之條刑不上大夫其言官刑何也葢
 此所謂官刑乃施之於在官者府史胥徒之屬故上
 云糾萬民明非官長也野刑軍刑鄉刑外事也官刑
 國刑内事也
[019-8b]
以圜土聚敎罷民罷音/皮
 注圜土獄城也聚罷民其中困苦以敎之為善也民
 不愍作勞有似於罷
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職事焉以明刑恥之寘之豉/反又音
示/
 注害人謂為邪惡已有過失麗於法者以其不故犯
 法寘之圜土繫敎之施職事以所能役使之明刑書
 其罪惡於大方版著其背
[019-9a]
  疏按司救云凡民之有衺惡者三罰而士加明刑
  恥諸嘉石役諸司空即此下文者是也此謂過輕
  直坐嘉石不入圜土也彼又云其有過失者三罰
  而歸于圜土此謂罪重不坐嘉石徑入圜土其晝
  日亦役諸司空夜乃入圜土也
其能改者反于中國不齒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

 注反於中國謂舍之還於故鄉里也司圜職曰上罪
[019-9b]
 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不齒者不
 得以年次列于平民出謂逃亾
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造七/報反
 注訟謂以財貨相告者造至也使訟者兩至既兩至
 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則是自服不直
 者也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
 个與
  疏此與下所言禁者謂令先入此物不實則沒入
[019-10a]
  官若不入則是自服不直禁民省事之法也
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後聽之劑子/隨反
 注獄謂相告以罪名者劑今券書也使獄者各齎券
 書既兩券書使入鈞金又三日乃治之重刑也不劵
 書不入金則是自服不直者也必入金者取其堅也
 三十斤曰鈞
  疏劑券書者謂獄訟之要辭
以嘉石平罷民
[019-10b]
 注嘉石文石也𣗳之外朝門左平成也成之使善
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
坐諸嘉石役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
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
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舍之桎音質/梏古毒
反/
 注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
  疏未麗於法對入圜土為法
[019-11a]
以肺石達窮民肺芳/廢反
 注肺石赤石也
凡逺近&KR1103獨老㓜之欲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
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於上而罪其長&KR1103其營反長/丁丈反上時
掌/反
 注無兄弟曰&KR1103無子孫曰獨復猶報也上謂王與六
 卿也長謂諸侯若鄉遂大夫
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國都鄙乃縣刑象之法于象
[019-11b]
魏使萬民觀刑象挾日而斂之縣音/𤣥
 注布刑布五刑於天下
凡邦之大盟約涖其盟書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
㑹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
  疏大盟約謂王與諸侯因大㑹同而與盟訓大史
  内史司㑹之職皆掌典籍者故受其貳
凡諸侯之獄訟以邦典定之
 注邦典六典也以六典待邦國之治
[019-12a]
凡卿大夫之獄訟以邦法斷之斷丁/亂反
 注邦法八法也以八法待官府之治
凡庶民之獄訟以邦成弊之弊必/世反
 注邦成八成也以官成待萬民之治弊之㫁其獄訟
 也訓一曰邦典司冦之三典也邦法所謂以八辟麗
 邦法附刑罰邦成士師之八成亦通
大祭祀奉犬牲
  疏犬屬西方金故司冦奉進之
[019-12b]
若禋祀五帝則戒之日涖誓百官戒于百族
 注戒之日卜之日也百族謂府史以下也郊特牲曰
 獻命庫門之内戒百官也大廟之命戒百姓也
  疏百官則大司冦臨他官誓之百族則大司冦親
  自戒之若然大宰掌百官之誓戒戒則親為之誓
  亦是使餘小官誓之以司冦不得涖大宰也引郊
  特牲者欲見此百族是府史以下彼百姓是王之
  親故入廟門乃戒之知百族非百姓者以其王之
[019-13a]
  百姓亦同大宰戒之
及納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亨普/庚反
 注納亨致牲
  疏納亨致牲者謂將祭之辰
奉其明水火
 注明水火所取於日月者
  疏水以配鬱鬯與五齊火以給㸑亨也
凡朝覲㑹同前王大喪亦如之
[019-13b]
 注大喪所前或嗣王
  疏言或者大喪中兼王喪及后世子若是后世子
  則王為正王也
大軍旅涖戮于社
 注社謂社主在軍者也
凡邦之大事使其屬蹕蹕本亦作/䟆音畢
 注屬士師以下也訓司冦佐王刑邦國首言輕重三
 典所以權衡用法之本次言内外五刑所以通舉用
[019-14a]
 刑之要此皆麗於刑罰者也欲其不致於刑也則有
 圜土以收敎之又不欲輕用其刑也則有兩造兩劑
 以禁止之乃罪復未至於圜土者又有嘉石以佐其
 闕匡直輔翼之道有不至焉者乎且力有不能具鈞
 金束矢者又有肺石以達其窮&KR1103老幼之情有不通
 焉者乎聖人之言畧舉綱維而斟酌變通之道哀矜
 惻怛之思靡不具見焉矣正月以上乃條列治法正
 月以下乃施行治法又或有與他官共事者亦俱在
[019-14b]
 正月之下惟當官獨任者乃俱列於上此經之凡例
 也
小司冦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
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
 注外朝在雉門之外國危謂有兵冦之難國遷謂徙
 都改邑立君謂無冢適選于庶也
  疏云立君謂無冢適者冢適雙言后所生最長者為
  冢次冢為適無冢立適又無適乃立庶也訓案下
[019-15a]
  文兼有羣吏此獨云萬民者羣吏在朝是常萬民
  則惟大事及訊疑獄乃致之故特言也
其位王南鄉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
鄉許/亮反
 注羣臣卿大夫士也羣吏府史也其孤不見者孤從
 羣臣卿大夫在公後
  疏此孤位與射人及司士異射人司士職文孤位
  皆西方東面北上今此則在東方也訓案此所謂
[019-15b]
  三公即二鄉而公一人者也言州長不言鄉大夫
  者葢鄉大夫乃卿為之尊不可同州長等居三公
  後當與羣臣為列共居西面故朝士職孤卿大夫
  位在左其中或有鄉大夫在與三公在周官無位
  注疏謂二鄉一人者乃致仕之三公愚謂不然既
  已致仕豈得復掌六卿蓋三公在王朝掌六鄉其
  采邑當别使吏治之耳
小司冦擯以叙進而問焉以衆輔志而弊謀擯兵/刃反
[019-16a]
 注擯謂揖之使前也
  疏以敘進謂先公卿以次而下訓按志王之志也
  書曰謀及乃心
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至于旬乃弊
之讀書則用法訊音/信
 注附猶著也訊言也用情理言之冀有可以出之者
 十日乃㫁之鄭司農云讀書則用法如今時讀鞫已
 乃論之
[019-16b]
  疏鞫謂劾囚之要辭行刑之時讀已乃論其罪也
  訓按用情訊之謂罪雖已附於刑而容有隐情未
  盡謂迫於不得已陷于不知與為親受汙之類王
  制所謂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
  重慎測淺深是也此乃法外之意推求至于旬日
  而無可原然後斷罪讀書用法明不以意為輕重
  王制所謂郵罰麗于事也一以見原情而不専於
  法一以見執法而無所於私
[019-17a]
凡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
 注不躬坐必使其屬若子弟也䘮服𫝊曰命夫者其
 男子之為大夫者命婦者其婦人之為大夫妻者
  疏坐者古者取囚要辭皆對坐訓按訊獄之時又
  有不躬坐者用法之時又有不即市者所以優異
  尊親
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
 注鄭司農云刑諸甸師氏
[019-17b]
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
  疏按吕刑惟貎有稽在獄定之後則此五聽亦在
  要辭定訖恐其濫失更以五聽觀之訓按五聽以
  聲為主何也聽者聽其辭其餘色氣皆因詞而察
  之故主扵聲也疏謂獄定之後乃有五聽恐未必
  然經云求民情又其中有辭聽之文若未聽其詞
  民情未得獄何由定乎愚謂上文五刑一節是綱
  此五聽即所謂聽之而附于刑之法也
[019-18a]
一曰辭聽
 注觀其出言不直則煩
二曰色聽
 注觀其顔色不直則赧然
三曰氣聽
 注觀其氣息不直則喘
四曰耳聽
 注觀其聽聆不直則惑
[019-18b]
五曰目聽
 注觀其眸子不直則眊然訓聽言之道先斷其理次
 觀其色次候其氣次察其神詞者理之𤼵也耳目者
 神之官也先審其辭而理已得十四五矣參之色氣
 與神人焉廋哉色動而易見氣又次之神又次之也
以八辟麗邦法附刑罰
 注辟法也麗附也猶著也
  疏按曲禮云刑不上大夫鄭注云其犯法則在八
[019-19a]
  議輕重不在刑書若然此八辟不在刑書若有罪
  當議議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罰也訓按麗
  與附互相解邦法刑書也八者人有犯罪則以刑
  書相依倣論罪而後附于刑罰八辟之刑罰或各
  降於刑書與
一曰議親之辟
 注鄭司農云若今時宗室有罪先請是也
二曰議故之辟
[019-19b]
 注故謂舊知也
三曰議賢之辟
 注賢謂有徳行者
四曰議能之辟
 注能謂有道藝者
五曰議功之辟
 注謂有大勲力立功者
六曰議貴之辟
[019-20a]
 注鄭司農云若今時吏墨綬有罪先請是也
七曰議勤之辟
 注謂憔悴以事國
八曰議賔之辟
 注謂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後與訓愚謂賔謂賔旅
 以其為賔未嫺法禁輕之八者之序與冢宰八統之
 序正同親親賢賢庸勲敬貴此周家之治勤者功之
 屬也賔者貴之屬也
[019-20b]
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
 注中謂罪正所定
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
 注刺殺也三訊罪定則殺之訊言也
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
 注宥寛也民言殺殺之言寛寛之上服劓墨也下服
 宫刖也
  疏凡行刺必先以物規之如衣服乃施行故言服
[019-21a]
  也
及大比登民數自生齒以上登于天府比毗/志反
 注大比三年大數民之衆寡也人生齒而體備男八
 月而生齒女七月而生齒
内史司㑹冢宰貳之以制國用
 注人數定而九賦可知國用乃可制耳訓按生齒繁
 則授田多而國用益
小祭祀奉犬牲凡禋祀五帝實鑊水納亨亦如之鑊戸/郭反
[019-21b]
 注納亨致牲也其時鑊水當以洗解牲體肉
  疏鄭知實鑊水為洗解牲肉者以下云納亨亦如
  之是實鑊水亨煮肉故知此是洗肉也
大賔客前王而辟辟婢亦反劉符益反/一音匹亦反沈音避
  疏下士師云諸侯為賔帥其屬蹕于王宫饗燕時
  此小司冦為王辟亦謂於宫中饗燕在寢及廟時
  也
后世子之喪亦如之
[019-22a]
  疏謂后世子之喪當朝廟時王出入亦辟也
小師涖戮
 注小師王不自出之師
凡大國之事使其屬蹕
 注屬士師以下
孟冬祀司民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

 注司民星名軒轅角也進退猶損益也國用民衆則
[019-22b]
 益民寡則損
  疏前文大比登民數據三年而言此則據年年民
  數皆有増減
嵗終則令羣士計獄弊訟登中于天府
 注上其所斷獄訟之數
正嵗帥其屬而觀刑象令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
刑令羣士乃宣布于四方憲刑禁
 注憲表也謂縣之也刑禁士師之五禁
[019-23a]
乃命其屬入㑹乃致事
 注得其屬之計乃令致之於王訓按詢國大事之典
 在小司寇者以其掌外朝之政詢衆庶在外朝故也
 詢國大事是重典故在職首下文以五刑聽萬民之
 獄訟一節是綱以五聲求民情即聽其獄訟而附于
 刑也以八辟麗邦法即由命夫命婦與王之同族而類推
 之也聽民之刺宥以施刑罰則又是未定之疑獄而
 於五聽之外復有此博謀之事也
[019-23b]
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宫禁二
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皆以木鐸徇之
于朝書而縣于門閭徇以俊反/縣音𤣥
 注左右助也助刑罰者助其禁民為非也宫王宫也
 官官府也國城中也古之禁書亾矣今宫門有符籍
 官府有無故擅入城門有離載下帷野有田律軍有
 嚻讙夜行之禁其觕可言者訓按此即大司冦五刑
 之禁五刑自外而内五禁自内而外五刑無宫中之
[019-24a]
 刑以王宫在内司冦不得施刑五禁無鄉禁者蓋國
 禁中可包鄉禁也
以五戒先後刑罰毋使罪麗于民一曰誓用之于軍旅
二曰誥用之于㑹同三曰禁用諸田役四曰糾用諸國
中五曰憲用諸都鄙
 注先後猶左右也誓誥所見於書是也禁則軍禮曰
 無干車無自後射此其類也糾憲未有聞焉訓按禁
 者條列其事戒者則有文敎之施五者葢以事之大
[019-24b]
 小為先後國中曰糾蓋即大司冦五刑糾萬民之事
 故五刑中無及都鄙以外事者是其國中之事也憲
 即布憲所掌但布憲中兼有邦國此云都鄙者都鄙
 亦國屬也國中近故可用糾察都鄙以外縣其告令
 而已
掌鄉合州黨族閭比之聨與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
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罰慶賞
 注鄉合鄉所合也
[019-25a]
  疏州黨族閭比之聨即是鄉合之事五人為伍二
  伍為什據追胥之時相受謂相受寄托以施刑罰
  慶賞者使鄰伍相及也訓愚按追胥字義蓋追盗
  之胥役也州黨族閭比之聨是家與家相合也民
  人之什伍是人與人相合也無事則家相合而使
  之相安相受焉族師聨法是也有事則人相合而
  比追胥之事焉小司徒伍兩之法是也刑罰慶賞
  則通承二義也
[019-25b]
掌官中之政令
 注大司冦之官府中也
察獄訟之辭以詔司冦斷獄弊訟致邦令
 注致邦令者以法報之
掌士之八成
 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
一曰邦汋汋上灼反廣韻/音妁市若切
 注汋讀如酌酒尊中之酌謂斟酌盗取國家密事若
[019-26a]
 今時刺探尚書事訓或曰汋説文云激水聲也邦汋
 謂因兵役凶荒激民為亂
二曰邦賊
 注為逆亂者
三曰邦諜諜音/牒
 注為異國反間
四曰犯邦令
 注干冒王敎令
[019-26b]
五曰撟邦令撟音/矯
 注稱詐以有為者
六曰為邦盗
 注竊取國之寶藏
七曰為邦朋
 注朋黨相阿使政不平
八曰為邦誣
 注誣㒺使事失實訓按此謂之成者成而不變犯者
[019-27a]
 無赦即王制四誅不以聽之條是也邦汋邦賊邦諜
 背叛不軌罪最重犯邦令撟邦令是公行為惡者故
 次之撟邦令如亂名改作撟如言矯枉變更之謂為
 邦盗邦朋邦誣是狡獪為惡者又次之皆不待聽而
 誅者也邦誣者即王制所謂假於鬼神卜筮以疑衆
 是也
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
 注辯當為貶饑荒則刑罰國事有所貶損朝士職曰
[019-27b]
 若邦凶荒札喪冦戎之故則令邦國都家縣鄙慮刑
 貶訓按荒貶之法者當移民通財糾守緩刑時所施
 之刑罰也恐民因弛寛而致亂故亦設法以弭之但
 小貶而已
令移民通財糾守緩刑
 注移民就賤救困也通財補不足也糾守備盗賊也
 緩刑舒民心也
凡以財獄訟者正之以傅别約劑傅音附約於/妙反又如字
[019-28a]
 注傅别中别手書也約劑各所持券也
若祭勝國之社稷則為之尸
 注以刑官為尸畧之也
王燕出入則前驅而辟
 注燕出入謂宫苑皆是
祀五帝則沃尸及王盥洎鑊水洎其器反或音/冀廣韻又音□
 注洎謂増其沃汁
  疏按特牲少牢尸尊不就洗入門北面則以盤匜
[019-28b]
  盥手王盥謂將獻尸時洎鑊水鑊在門外之東亨
  實鑊水此官増之示敬而已此直言祀五帝其餘
  祭祀則小祝職云大祭祀沃尸盥小臣職云大祭
  祀朝覲沃王盥是也鬱人凡祼事沃盥惟在宗廟
  為祼時
凡刉珥則奉大牲刉音機劉音竒珥/而志反註衈同
 注珥讀為衈刉衈釁禮之事用牲毛者曰刉羽者曰
 珥
[019-29a]
諸侯為賔則帥其屬而蹕于王宫
 注謂諸侯來朝若燕饗時
  疏其屬謂當官上士已下經云蹕于王宫饗在廟
  燕在寢言于王宫故知燕饗時也
大喪亦如之
  疏大喪在宫中蹕者謂朝廟
大師帥其屬而禁逆軍旅者與犯師禁者而戮之
 注逆軍旅反將命也犯師禁干行陣也
[019-29b]
嵗終則令正要㑹正嵗帥其屬而憲禁令于國及郊野
  訓禁戒所以使民不至於刑罰故在職守鄉合之
  法皆施於未刑罰之先亦禁戒之屬也故次之官
  中政令即大司寇小司寇所陳是也上文已見不
  必重言總曰政令而已掌政令而察獄訟之辭以
  佐助輕重斷獄此則刑罰之條也故又次之八成
  獄之不待聽者也故又次之大抵經文次第綱領
  在前條目在後職要者在前職詳者在後至於司
[019-30a]
  寇之官則又儆戒禁令之屬居前而刑殺戮辱之
  事居後荒貶之法則又非常時所施故最後也
鄉士掌國中
 注國中距王城百里内也六鄉之獄在國中
各掌其鄉之民數而糾戒之
 注鄉士八人言各者四人而分主三鄉
  疏言各則有部分故以四人分主三鄉解之
聽其獄訟察其辭辨其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
[019-30b]
而職聽于朝
 注辯異謂殊其文書也要之為其罪法之要辭如今
 劾矣十日乃以職事治之於外朝容其自反覆
  疏辯其獄訟獄謂争罪訟謂争財文書有異死刑
  之罪者死與四刑文書亦異也注云容其自反覆
  者恐囚虚承其罪十日不飜即是其實然後向外
  朝對衆更詢乃與之罪
司寇聽之斷其獄弊其訟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麗其
[019-31a]
法以議獄訟
 注各麗其法者各依其罪不得濫出濫入
獄訟成士師受中協日刑殺肆之三日
 注受中謂受獄訟之成也士師既受獄訟之成鄉士
 則擇可刑殺之日至其時而往涖之尸之三日乃反
 也
  疏肆之三日據死者言其四刑之類行訖即放不
  須肆之其肆之也大夫於朝士扵市鄭云鄉士擇
[019-31b]
  可刑殺之日而往涖之者士師總攝諸士但士師
  受中所刑殺者則鄉士遂士等各自往涖之訓按
  各麗其法謂之各者當刑當殺各異也協日刑殺
  亦是或刑或殺肆之三日乃専指殺
若欲免之則王㑹其期
 注免猶赦也期謂鄉士職聽于朝司冦聽之日王欲
 赦之則用此時親往議之訓按欲免之屬盖所謂議
 親議貴者是也
[019-32a]
大祭祀大喪紀大軍旅大賔客則各掌其鄉之禁令帥
其屬夾道而蹕夾古/洽反
 注屬中士以下
  疏大祭祀若祭天及迎氣皆於郊此四者並過六
  鄉路故掌其禁令而蹕也
三公若有邦事則為之前驅而辟其喪亦如之為于偽/反遂士
縣士訝/士職同
  疏其喪亦如之謂公卿大夫之喪死於此者
[019-32b]
凡國有大事則戮其犯命者
  疏大事謂征伐田獵之事故有犯命刑戮之事也
遂士掌四郊
 注謂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言掌四郊者六遂
 之獄在四郊
各掌其遂之民數而糾其戒令
 注遂士十二人言各者二人而分主一遂
聽其獄訟察其辭辨其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二
[019-33a]
旬而職聽于朝司冦聽之斷其獄弊其訟于朝羣士司
刑皆在各麗其法以議獄訟獄訟成士師受中協日就
郊而刑殺各於其遂肆之三日
 注言各於其遂者四郊六遂遂處不同
若欲免之則王令三公㑹其期
 訓按命三公六卿者王不得逐期身親故使公卿分
 勞
若邦有大事聚衆庶則各掌其遂之禁令帥其屬而蹕
[019-33b]
  疏此在四郊之外無祭祀喪紀惟有軍旅賔客田
  役有聚衆庶之事故總云大事聚衆庶也
六卿若有邦事則為之前驅而辟其喪亦如之凡郊有
大事則戮其犯命者
縣士掌野
 注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三百里以外
 至四百里曰縣四百里以外至五百里曰都都縣野
 之地其邑非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則皆公邑也
[019-34a]
 謂之縣縣士掌其獄焉言掌野者郊外曰野大總言
 之也獄居近野之縣獄在二百里上縣之縣獄在三
 百里上都之縣獄在四百里上
各掌其縣之民數糾其戒令而聽其獄訟察其辭辨其
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職聽于朝司冦聽
之斷其獄弊其訟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麗其法以議
獄訟獄訟成士師受中協日刑殺各就其縣肆之三日
若欲免之則王命六卿㑹其期若邦有大役聚衆庶則
[019-34b]
各掌其縣之禁令若大夫有邦事則為之前驅而辟其
喪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則戮其犯命者
方士掌都家
 注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地大都任
 畺地小都任縣地家邑任稍地不言掌其民數民不
 純屬王
  疏縣士掌三等公邑之獄方士掌三等采地之獄
  且縣士掌三等公邑之獄親自掌之若方士掌三
[019-35a]
  等采地之獄則遙掌之采地自有都家之士掌獄
  有事上於方士耳
聽其獄訟之辭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獄訟
于國
 注三月乃上要又變朝言國以其自有君異之
司冦聽其成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麗其法以議獄訟
 注成平也
獄訟成士師受中書其刑殺之成與其聽獄訟者
[019-35b]
 注都家之吏自協日刑殺但書其成與治獄之吏姓
 名備反覆有失實者
凡都家之大事聚衆庶則各掌其方之禁令
 注方士十六人言各掌其方者四人而主一方也其
 方以王之事動衆則為班禁令焉
以時脩其縣法若嵗終則省之而誅賞焉
 注縣法縣師之職也其職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野之
 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及其六畜車輦之
[019-36a]
 稽方士以四時脩此法嵗終又省之則與掌民數亦
 相近
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
 注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主之告于司
 冦聽平之
訝士掌四方之獄訟
 注四方諸侯之獄訟
諭罪刑于邦國
[019-36b]
 注告曉以麗罪及制刑之本意
凡四方之有治於士者造焉造七/報反
 注謂獻疑辨事先來詣乃通之於士也士主謂士師
 也
四方有亂獄則往而成之
 注亂獄謂若君臣宣淫上下相虐者也往而成之猶
 吕步舒治淮南獄
邦有賔客則與行人送逆之入於國則為之前驅而辟
[019-37a]
野亦如之居館則帥其屬而為之蹕誅戮暴客者客出
入則道之有治則贊之道音/導
 注送逆謂始來及去也出入謂朝覲于王時也春秋
 𫝊晉侯受䇿以出出入三覲
凡邦之大事聚衆庶則讀其誓禁
  疏大事征伐之等訝士讀誓命及五禁之法也
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
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
[019-37b]
公位焉州長衆庶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達
窮民焉長丁丈反/罷音皮
 注𣗳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
 也槐之言懐也懐來人於此欲與之謀羣吏謂府史
 也州長鄉遂之官鄭司農云王有五門外曰臯門二
 曰雉門三曰庫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路門一曰畢
 門外朝在路門外内朝在路門内𤣥謂明堂位説魯
 公宫曰庫門天子臯門雉門天子應門言魯用天子
[019-38a]
 之禮所名曰庫門者如天子臯門所名曰雉門者如
 天子應門則魯無臯門應門矣檀弓曰魯莊公之喪
 既葬而絰不入庫門言其除喪而反由外來是庫門
 在雉門外必矣如是王五門雉門為中門雉門設兩
 觀與今之宫門同閽人幾出入者窮民蓋不得入也
 郊特牲譏繹扵庫門内言逺也禮當於廟門廟在庫
 門之内見於此矣然則外朝在庫門之外臯門之内
 與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
[019-38b]
 路門内者或謂之燕朝
帥其屬而以鞭呼趨且辟禁慢朝錯立族談者趨本又/作趣同
七須反劉/音清欲反
 注慢朝謂臨朝不肅敬也
  疏族聚也
凡得𫉬貨賄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舉之大
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
 注俘而取之曰𫉬委於朝十日待來識之者人民謂
[019-39a]
 刑人奴𨽻逃亾者大者公之大物沒入公家也人民
 之小者未齓七嵗以下
凡士之治有期日國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
國期期内之治聽期外不聽
  疏此即上鄉士之等獄訟成來於外朝職聽期外
  不聽所以省煩息訟也
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
 注判半分而合者鄭司農云謂若今時辭訟有券書
[019-39b]
 者為治之𤣥謂古者出責之息亦如國服與
凡民同貨財者令以國法行之犯令者刑罰之
 注鄭司農云同貨財者謂合錢共賈者也以國法行
 之司市為節以遣之𤣥謂同貨財者富人蓄積者多
 時收斂之乏時以國服出之雖有騰躍其贏不得過
 此過此則罰之若今時加貴取息取息坐臧訓按此
 同貨財即泉府所謂同貨斂賒文既不異故以泉府
 斂售之法解之
[019-40a]
凡屬責者以其地傅而聽其辭屬如字或音/燭𫝊音付
 注屬責轉責使人歸之而本主死亾歸受之數相抵
 冒者也以其地之人相比近能為證者來乃受其辭
 為治
  疏轉責使人歸之者謂有人取他責乃别轉與人
  使子本依契而還財主也歸受之數相抵冒者後
  受責之人見轉責者死亡詐言所受時少是相抵
  冒也
[019-40b]
凡盗賊軍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
 注盗賊羣軰若軍共攻鄉邑及家人者殺之無罪
凡報仇讐者書於士殺之無罪
 注謂同國不相辟者將報必先言於士
若邦凶荒札喪冦戎之故則令邦國都家縣鄙慮刑貶
 注慮謀也貶猶减也謂當圖謀緩刑且减國用為民
 困也所貶視時為多少之法
  疏所貶視時多少者凶荒之事重則所貶多事輕
[019-41a]
  則所貶少也訓葉氏少藴曰周有三朝一曰燕朝
  在路門之内王圖宗人嘉事之朝也大僕小臣掌
  焉一曰治朝在路門之外王日聽治之朝也宰夫
  司士掌焉一曰外朝在庫門之外詢萬民聽政之
  朝也小司冦朝士掌焉外朝之位百姓衆庻固得
  與公侯卿士羣吏相可否若夫治朝之位司士正
  其儀宰夫掌其法而庶民之逆得與諸臣之復賔
  客之治同徹于天子之前又未嘗以嚴禁為限矣
[019-41b]
  燕朝之法則大僕掌諸侯之復逆小臣掌三公孤
  卿之復逆御僕掌羣吏庶民之復逆而大僕復建
  路鼓于大寢門外以待達窮與遽令則逆御僕聽
  其所陳而白于王又未嘗以邃深為隔矣然外朝
  雖掌于司冦朝士而三公孤卿在焉則大宰與聞
  外朝之政矣治朝雖掌扵司馬司士而宰夫掌其
  禁冢宰贊其治則大宰實參治朝之事矣燕朝雖
  亦夏官之屬然羣臣之復逆宰夫與有職焉况大
[019-42a]
  僕雖掌燕朝而王視治朝之時則大僕正其位王
  不視朝則辭於三公及孤卿是燕朝之人實與治
  朝相通則大宰亦與聞乎燕朝之政矣以此見成
  周之治宫中府中俱為一體而無内外之分也
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辨其國中
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嵗登下其死生及三年
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曰獻
其數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㑹冢宰貳之以
[019-42b]
贊王治
 注司民軒轅角也三官以貳佐王治者當以民多少
 黜陟王民之吏
  疏軒轅有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角有大民小民
司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
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劓魚器反李魚介反/刖音月又五刮反
 注墨黥也先刻其靣以墨窒之劓截其鼻也宫者丈
 夫則割其勢女子閉於宫中若今宦男女也刖斷足
[019-43a]
 也周改臏作刖殺死刑也書𫝊曰决闗梁踰城郭而
 畧盗者其刑臏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宫觸易君命
 革輿服制度姦軌盗攘傷人者其刑劓非事而事之
 出入不以道義而誦不詳之辭者其刑墨降畔冦賊
 刼畧奪攘撟䖍者其刑死此二千五百罪之目畧也
 其刑書則亾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宫辟五百劓
 墨各千周則變焉所謂刑罰世輕世重者也
  疏按左𫝊史克云在九刑不亾鄭注堯典云正刑
[019-43b]
  五加之流宥鞭扑贖刑此謂九刑漢文帝所赦肉
  刑惟赦墨劓與刖三者其宫刑至隋乃除也
若司冦斷獄弊訟則以五刑之法詔刑罰而以辨罪之
輕重
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冦聽獄訟刺七/賜反
 注刺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宥寛也赦舍也
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壹宥曰
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
[019-44a]
 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讐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
 殺之者過失若舉刃欲斫伐而軼中人者遺忘若閒
 帷薄㤀有在焉而以兵矢投射之
壹赦曰㓜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舂愚旄耄同亾報反/舂貞巷反廣韻
音舂書/容切
 注舂愚生而癡騃童昬者
  疏三赦與前三宥所以異者三宥是過誤所作雖
  非故心比三赦為重據今仍使出贖此三赦之等
[019-44b]
  比上為輕全放無贖老耄㓜弱案曲禮云悼與耄
  雖有罪不加刑焉是也
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後
刑殺
司約掌邦國及萬民之約劑治神之約為上治民之約
次之治地之約次之治功之約次之治器之約次之治
摯之約次之約於/妙反
 注此六約者諸侯以下至於民皆有焉劑謂券書也
[019-45a]
 治者理其相抵冒上下之差也神約謂命祀郊社羣
 望及所祖宗也夔子不祀祝融楚人伐之民約謂征
 税遷移仇讐既和若懐宗九姓在晉殷民六族七族
 在魯衛皆是也地約謂經界所至田萊之比也功約
 謂王功國功之屬賞爵所及也器約謂禮樂吉凶車
 服所得用也摯約謂玉帛禽鳥相與往來也
凡大約劑書於宗彝小約劑書於丹圖
 注大約劑邦國約也書於宗廟之六彝欲神監焉小
[019-45b]
 約劑萬民約也丹圖未聞或有彫器簠簋之屬有圖
 象者與春秋傳曰斐豹𨽻也著於丹書今俗語有鐵
 券丹書豈非舊典之遺言
若有訟者則珥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辟闢通下六/官辟藏倣此
 注訟訟約若宋仲幾薛宰者也辟藏開府視約書不
 信不如約也珥讀曰衈謂殺雞取血釁其户
若大亂則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殺
 注大亂謂僭約若吴楚之君晉文公請隧以塟者六
[019-46a]
 官辟藏明罪大也六官初受盟約之貳
司盟掌盟載之法
 注載盟辭也盟者書其辭於䇿殺牲取血坎其牲加
 書於上而埋之謂之載書
凡邦國有疑㑹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靣詔
明神既盟則貳之
 注有疑不協也明神謂日月山川也覲禮加方明于
 壇上所以依之也詔之者讀其載書以告之也貳之
[019-46b]
 者冩副當以授六官訓愚謂貳即在司盟故曰載在
 盟府其正則與牲俱埋矣
盟萬民之犯命者詛其不信者亦如之詛側/慮反
 注盟詛者欲相與共惡之也犯命犯君敎令也不信
 違約者也如春秋傳盟臧氏及鄭伯詛射潁考叔者
凡民之有約劑者其貳在司盟
  疏此謂司約副冩一通來入司盟
有獄訟者則使之盟詛
[019-47a]
 注不信則不敢聽此盟詛所以省獄訟
凡盟詛各以其地域之衆庶共其牲而致焉既盟則為
司盟共祈酒脯
 注使其邑閭出牲而來盟已又使出酒脯司盟為之
 祈明神使不信者必凶
 
 
 
[019-47b]
 
 
 
 
 
 
 
 周禮纂訓卷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