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20 周禮纂訓-清-李鍾倫 (master)


[01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纂訓卷十八
            安溪李鍾倫撰
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使色/吏反
 注使謂王使以兵有所誅斬也春秋𫝊曰戰於殽晉
 萊駒為右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訓按戎僕
 掌倅車之政則不獨革路而已五戎之政皆掌之戎
 右亦當然蓋五戎各有僕右皆統於此革路之僕右
[018-1b]
 也
詔贊王鼓
 注既告王當鼓之節又助擊之
  疏大僕已贊王鼔此亦同是助擊其餘靣也
𫝊王命于陳中𫝊直宣反/陳直慎反
 注為王言之大也
㑹同充革車
 注㑹同王雖乗金路猶以革路從行也充之者謂居
[018-2a]
 左也曲禮曰乗君之乗車不敢曠左
盟則以玉敦辟盟遂役之敦音/對
 注鄭司農云辟法也𤣥謂將㰱血者先執其器為衆
 陳其載辭役之者𫝊敦血授當㰱者
贊牛耳桃茢茢音/列
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
 拂之又助之也耳者盛以珠盤尸盟者執之桃鬼所
 畏也茢苕帚所以掃不祥
[018-2b]
齊右掌祭祀㑹同賔客前齊車王乗則持馬行則陪乗
齊側皆反/乗繩證反
 注齊車金路王自整齊之車也前之者已駕王未乗
 之時陪乗參乗謂車右也齊右與齊僕同車而有祭
 祀之事則兼玉路之右然則戎右兼田右與
  疏云前之謂王未乗時者曲禮曰僕執䇿立於馬
  前備驚奔謂未乗時
凡有牲事則前馬
[018-3a]
 注王見牲則拱而式居馬前卻行備驚奔也
道右掌前道車王出入則持馬陪乗如齊車之儀
 注道車象路也王行道徳之車
自車上諭命于從車
 注自由
  疏按馭夫掌馭貳車從車彼注貳車象路之副從
  車戎路田路之副此從車即彼貳車與從車也
詔王之車儀
[018-3b]
 注顧式之屬
王式則下前馬王下則以盖從
  疏盖有二種一者禦雨二者表尊此則表尊之蓋
  也
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
犯軷遂驅之軷音跋/蒲撥切
 注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為山象以菩芻棘栢為神
 主既祭之以車轢之而去喻無險難也春秋傳曰跋
[018-4a]
 涉山川詩云取羝以軷聘禮乃舍軷飲酒于其側禮
 家説亦謂道祭
  疏此據祭天之時出國門封土為山象祭軷按鄭
  注月令祀行之禮為軷壇厚三寸廣五尺此道祭
  亦宜然云以菩芻棘栢為神主者謂三者皆可用
  為神主也引聘禮者大夫道祭無牲牢酒脯而已
  菩音員/一音倍
及祭酌僕僕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軹音止/軓音犯
[018-4b]
 注軹謂兩轊也故書軓為範杜子春云文當如此或
 云當為&KR1270&KR1270謂車軾前也
  疏此云及祭即上文將犯軷時當祭左右轂末及
  軾前乃犯軷去酌僕者僕即大馭云軹謂兩轊轊
  即轂末也云軓當為範者按少儀祭左右軓范軓
  與軹同謂轊頭也範與范聲同謂軾前也若然此
  云軹少儀作軓此云軓少儀作范也
凡馭路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薺才/私反
[018-5a]
 注凡馭路謂五路也肆夏采薺樂章也行謂大寢至
 路門趨謂路門至應門
  疏樂師亦有此法彼下云車亦如之即行趨據步
  迎賔客此既馭路亦云行趨者此雖馭路行趨遲
  疾亦推步迎賔客為法也注云路謂五路者以經
  云凡所含廣
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
 注舒疾之法也鸞在衡和在軾皆以金為鈴
[018-5b]
  疏鄭知鸞在衡和在軾者按韓詩𫝊云升車則馬
  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明鸞近馬首和更近
  後也按秦詩云輶車鸞鑣鄭云鸞在鑣者鄭以田
  車鸞在鑣乗車鸞在衡此據乗車而言
戎僕掌馭戎車
 注戎車革路也師出王乗以自將
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倅七/内反
 注倅副也服謂衆乗戎車者之衣服
[018-6a]
  疏鄭注坊記云僕右恒朝服據非在軍時若在軍
  則服韋弁服衆乗戎車謂副車十二乗及廣闕苹
  輕之倅皆是其服謂韋弁服
犯軷如玉路之儀凡巡守及兵車之㑹亦如之
 注如在軍
  疏巡守及兵車㑹亦乗革路若乗車之㑹即乗金
  路也
掌凡戎車之儀
[018-6b]
 注凡戎車衆之兵車也書序曰武王戎車三百兩
齊僕掌馭金路以賔朝覲宗遇饗食皆乗金路其法儀
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
 注節謂王乗車迎賔客及送相去逺近之數上公九
 十步侯伯七十步子男五十步司儀職曰車逆拜辱
 又曰及出車送
  疏春夏受贄於朝無迎法受享於廟則有之秋冬
  一受之於廟俱無迎法故郊特牲云覲禮王不下
[018-7a]
  堂而見諸侯是受贄受享皆無迎法今言朝覲宗
  遇饗食皆乗金路者謂因此朝覲宗遇而與諸侯
  行饗食在廟即有乗金路迎賔客之法也上公九
  十步已下大行人文彼據受享於廟非饗食禮引
  之者欲見饗食迎賔與受享同司儀所云亦據受
  饗食之禮也
道僕掌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儀如齊車
 注朝夕朝朝莫莫
[018-7b]
  疏朝朝莫莫在正朝來往而言燕者以其在宫中
  行事皆稱燕
掌貳車之政令
 注貳亦副訓按顧命有先路次路注云先路象路也
 次路象路之貳但革路之貳疏謂有十二乗玉金象
 木之貳其數則未有攷耳
田僕掌馭田路以田以鄙
 注田路木路也田田獵也鄙循行縣鄙
[018-8a]
掌佐車之政
 注佐亦副
  疏天子戎車田車之貳有别名諸侯戎車田車之
  貳同曰佐無倅名是以檀弓云佐車授綏少儀注
  云朝祀之副曰貳戎獵之副曰佐也
設驅逆之車
 注驅驅禽使前趨獲逆衙還之使不出圍
  疏按王制大夫殺則止佐車彼佐車則此驅逆之
[018-8b]
  車也
令獲者植旌
 注以告獲也
  疏山虞植旗屬禽此又植旌此禽者共其事也
及獻比禽
 注田弊獲者各獻其禽比種物相從次數之
  疏凡田百姓所得禽大獸公之小禽私之公之者
  獻於旌下每禽擇取三十其餘為主皮之射而取
[018-9a]
  之
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
 注提猶舉也晉猶抑也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
 也馳放不扣
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
 注貳車象路之副也從車戎路田路之副也使車驅
 逆之車
  疏不掌玉路金路之副者二者事暇蓋車僕不共
[018-9b]
  掌也知使車是驅逆者以使役勞劇之事故知是
  驅逆之車也
分公馬而駕治之
 注乗調六種之馬
  疏趨馬自主駕脱故知此駕治是調習之也
校人掌王馬之政
 注政謂差擇養乗之數也
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
[018-10a]
田馬一物駑馬一物
 注種謂上善似母者以次差之玉路駕種馬戎路駕
 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
 宫中之役
凡頒良馬而養乗之乗馬一師四圉三乗為皁皁一趣
馬三皁為繫繫一馭夫六繫為廏廏一僕夫六廏成校
校有左右駑馬三良馬之數麗馬一圉八麗一師八師
一趣馬八趣焉一馭夫乗繩證反圉魚吕反皁才早反/趣倉走反劉沈清須反下同廏
[018-10b]
音救居/又切
 注良馬五路之馬四匹為乗師趣馬馭夫僕夫帥之
 名也趣馬下士馭夫中士則僕夫上士也自乗至廏
 其數二百一十六匹易乾為馬此應乾之筴也至校
 變為言成者明六馬各一廏而王馬小備也校有左
 右則艮馬一種者四百三十二匹五種合二千一百
 六十匹駑馬三之則為千二百九十六匹五良一駑
 凡三千四百五十六匹然後王馬大備麗耦也駑馬
[018-11a]
 自圉至馭夫凡馬千二十四匹與三良馬之數不相
 應八皆宜為六字之誤也師十二匹趣馬七十二匹
 則馭夫四百三十二匹矣然後而三之既三之無僕
 夫者不駕於五路卑之也
  疏按序官無僕夫故鄭以趣馬馭夫尊卑次之知
  僕夫上士也又按序官自師至馭夫中士二十人
  下士四十人并之六十正充此良馬之馭夫又不
  見駑之馭夫者或脱也訓按僕夫即五路之僕良
[018-11b]
  馬五廏重左右為十故序官三路僕皆二人道田
  二路並十二人者二路常乗事多或使之更代與
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邦國六閑馬四種家四閑馬二

 注降殺之差每廏為一閑諸侯有齊馬道馬田馬大
 夫有田馬各一閑其駑馬則皆分為三焉
  疏趙商問天子十二閑馬六種為三千四百五十
  六匹邦國六閑馬四種為二千五百九十二匹家
[018-12a]
  四閑馬二種千七百二十八匹天子之卿食小都
  大夫食縣司馬法論之甸方八里出戎馬四匹長
  轂一乗今大夫采地四甸一甸給王餘三甸纔有
  馬十二匹與校人職相校甚逺何答曰邦國六閑
  馬四種其數適當千二百九十六匹家四閑二種
  又當八百六十四匹今子以何術計之乎此馬皆
  君之所制非謂民賦司馬法長轂一乗戎馬四匹
  此謂民出軍賦無與於天子國馬之數也按趙商
[018-12b]
  云邦國二千五百九十二匹者謂三良一良四百
  三十二匹三良千二百九十六匹駑三其一種亦
  千二百九十六匹故合為二千五百九十二匹家
  亦然鄭不從者天子十二閑分為左右一種馬有
  兩廏故有四百三十二匹諸侯無左右良馬三種
  三廏六百四十八匹駑馬一種三廏數亦如之并
  之為千二百九十六匹大夫亦是此法故云子以
  何術計之也
[018-13a]
凡馬特居四之一
 注欲其乗之性相似也
  疏欲其乗之性相似者使三牝通牡為四共駕一
  車也
春祭馬祖執駒
 注馬祖天駟也孝經説曰房為龍馬執猶拘也二嵗
 曰駒三嵗曰駣春通淫之時駒弱血氣未定為其乗
 匹傷之
[018-13b]
  疏春時通滛求馬蕃息故祭馬祖
夏祭先牧頒馬攻特
 注先牧始養馬者其人未聞夏通滛之後攻其特謂
 騬之為其蹄齧不可乗用
  疏夏祭先牧者夏草茂求肥充訓按頒馬者通淫
  之後即分牝牡使異處而養之且騬其特焉
秋祭馬社臧僕臧子/郎反
 注馬社始乗馬者世本作曰相士作乗馬臧僕謂簡
[018-14a]
 練馭者令皆善也僕馭五路之僕
  疏秋馬肥盛可乗故祭始乗馬者臧僕者秋時萬
  物成敎之使善
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
 注馬步神為災害馬者獻馬見成馬於王也馭夫馭
 貳車從車使車者講猶簡習
  疏步與酺字異音義同獻馬講馭夫亦謂物成可
  用也訓愚謂冬而祭馬步者亦猶索饗必於嵗終
[018-14b]
  之意也
凡大祭祀朝覲㑹同毛馬而頒之
 注毛馬齊其色也頒授當乗之
  疏此三者皆須馬從王故毛馬而頒之按毛詩云
  宗廟齊毫尚純也戎事齊力尚强也田獵齊足尚
  疾也然田獵軍事亦俱尚色詩曰四騵彭彭又曰
  四鐵孔阜是也
飾幣馬執扑而從之扑音撲/普卜反
[018-15a]
 注校人主飾之幣馬以馬遺人當幣處者也聘禮曰
 馬則北靣奠幣于其前士䘮禮下篇曰薦馬纓三就
 入門北靣交轡圉人夾牽之馭者執䇿立于馬後
  疏云以馬當幣處者王家遺人無庭實故覲禮勞
  侯氏用璧無庭實則知此直以馬遺人無幣也引
  聘禮者證彼則有幣有馬引士喪禮證飾馬之事
  也訓按此承朝覲㑹同時有遺馬之法但遺之不
  知或於饗於燕及其匹數皆未聞焉抑匹如命數
[018-15b]
  與
凡賔客受其幣馬
 注賔客之幣馬来朝聘而享王者
  疏朝而享王者大行人云廟中將幣三享是也使
  客來聘享王者玉人職瑑圭璋璧琮以頫聘是也
大喪飾遣車之馬及塟埋之
 注言埋之則是馬塗車之芻靈
田獵則帥驅逆之車
[018-16a]
 注帥猶將也
  疏驅逆之車田僕設之校人主車馬帥領田僕而
  已
凡將事于四海山川則飾黄駒
 注四海猶四方也王巡狩過大山川則有殺駒以祈
 沈禮與玉人職有宗祝以黄金勺前馬之禮
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
 注使者所用私覿
[018-16b]
  疏此謂王使下聘諸侯王行禮後乃更以此幣馬
  私與主君相見上文飾幣馬非聘故無私覿於賔
  客來朝聘不言私覿者諸侯之臣於天子不敢行
  私覿故也諸侯臣與君同行亦不得私覿聘則有
  之
凡軍事物馬而頒之
 注物馬齊其力
等馭夫之祿
[018-17a]
 注馭夫於趣馬僕夫為中舉中見上下
宫中之稍食
 注師圉府史以下也訓校人所掌王馬専待王用者
 三種齊道也兼給國用者三戎田駑也其給國用者
 蓋亦官府胥役為公用之及王出行則諸衛從王如
 虎士及國子之屬蓋皆給馬故諸子職云授之車甲
 是也鄉遂出軍車甲之制未有聞焉不在此科也
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
[018-17b]
 注贊佐也佐正者謂校人臧僕講馭夫之時簡差也
 節猶量也差擇王馬以為六等
掌駕説之頒説音/税
 注用馬之第次
  疏用馬當均勞逸故駕説須依次第
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治直/吏反
 注居謂牧庌所處治謂執駒攻特之屬
  疏辨四時之居治者謂二月已前八月以後在廏
[018-18a]
  二月已後八月已前在牧云牧庌者放牧之處皆
  有庌厰以䕃馬也庌音雅/五下切
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受財于校
相息/亮反
 注乗謂驅步以𤼵其疾知所疾處乃治之相助也
  疏巫知馬祟醫知馬疾二者相須受財謂祈祟之
  具及藥直訓按序有醫四人即此是也
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布于校人賈音嫁/又音古
[018-18b]
牧師掌牧地皆有厲禁而頒之
 注頒馬授圉者所牧處
孟春焚牧
 注焚牧地以除陳生新草也
  疏孟春建寅之月
中春通滛
 注月令季春乃合累牛騰馬遊牝于牧秦時書也秦
 地寒凉萬物後動
[018-19a]
掌其政令凡田事贊焚萊
 注焚萊者山澤之虞
廋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敎以阜馬佚特敎駣攻駒及祭
馬祖祭閑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廋所求反佚音/逸散素但反
 注九者皆有政敎焉阜盛壯也佚當為逸逸者用之
 不使甚勞安其血氣也敎駣始乗習之也攻駒騬其
 蹄齧者閑之先牧先牧制閑者散馬耳謂聒馬耳以
 竹括押其耳頭動搖則括中物後遂串習不復驚
[018-19b]
  疏云先牧制閑者以上云夏祭先牧直是先養馬
  者非制閑之人也訓愚謂圉馬當連下文正校人
  員選為句蓋廋人掌當祭馬祖之時則祭閑之先
  牧焉當執駒之時則就取而散其耳焉自㓜而習
  之也若夫圉馬之事則為校人正其員選焉别其
  能否以告校人也
正校人員選
 注校人謂師圉也正員選者選擇可備員者平之
[018-20a]
  疏知校人是師圉者凡言正者以尊正卑趣馬以
  上並上官非廋人所正也
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
 注大小異名月令曰駕蒼龍爾雅曰騋牝驪牡𤣥
  疏爾雅之意以衛詩騋牝中兼有牡引之者證騋
  是馬色
圉師掌敎圉人養馬春除蓐釁廏始牧夏庌馬冬獻馬
射則充椹質茨牆則翦闔蓐音辱茨在私反闔/戸臘反庌五嫁反
[018-20b]
 注蓐馬兹也馬既出而除之新釁焉神之也春秋傳
 曰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庌廡也所以庇馬凉也
 充猶居也茨蓋也闔苫也椹質翦闔圉人所習也
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凡賔客䘮紀牽馬而
入陳
 注賔客之馬王所以賜之者詩云雖無予之路車乗
 馬䘮紀之馬啓後所薦馬
  疏賔客之馬則王使人就館陳之䘮紀之馬則謂
[018-21a]
  將葬朝廟時既夕禮薦馬纓三就是也天子亦當
  在祖廟中陳設明器時遣人薦馬及纓入廟陳之
  此馬謂擬駕乗車吉器最先者也
廞馬亦如之
 注廞馬遣車之馬人捧之亦牽而入陳
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
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榖六
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閩亾巾反又音文又亾千反漢/書音義服䖍音近蠻應劭音近
[018-21b]
文鄭氏音旻/貉孟白反
 注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貉狄閩蠻
 之别也國語曰閩芊蠻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
 國數也財用泉榖貨賄也利金錫竹箭之屬害神姦
 鑄鼎所象百物也
  疏大司徒亦掌地圖者彼直掌九州不兼夷狄此
  職兼主夷狄也訓案利害當兼地勢與百物言物
  之利害則注具之地之利害則形勢險易是也人
[018-22a]
  民財用之等即下九州所列職方制貢故須知其
  數要職方制貢所以異於司徒者司徒均齊天下
  之政謂各處九州之民嵗入于其國之數也職方
  所言則九州之國所入于王之數也
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
 注貫事也訓按事利者各以所事為利也如揚州之
 土則以取金錫竹箭養鳥獸種稻為事而利出焉既
 辨之又同之者辨各土之所有而後可以通其所無
[018-22b]
 也
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㑹稽其澤藪曰具區其川三江
其浸五湖其利金錫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鳥獸
其榖宜稻㑹古外反藪素口反區起/俱反浸子鴆反本又作寖
 注鎮名山安地徳者也㑹稽在山隂大澤曰藪具區
 五湖在吴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錫鑞也箭篠也鳥
 獸孔雀鸞鵁鶄犀象之屬
  疏此以下陳九州總為三道陳之從南方起取尊
[018-23a]
  陽方周改禹貢以徐梁二州合於雍青分冀州地
  以為幽并東南曰揚州次正南曰荆州周之西南
  不置州統屬雍州即次河南曰豫州為一道次正
  東曰青州次河東曰兖州次正西曰雍州為二道
  次東北曰幽州次河内曰冀州次正北曰并州為
  三道訓顧祖禹曰具區即震澤今太湖也三江一
  曰松江二曰婁江三曰東江皆自太湖分流東入
  海五湖太湖東岸五灣也
[018-23b]
正南曰荆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雲瞢其川江漢
其浸潁湛其利丹銀齒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鳥獸
其榖宜稻瞢亾貢反劉亾鳳反李一音亾雄/反湛直減反劉又音沈李唐感反
 注衡山在湘南雲瞢在華容潁出陽城宜屬豫州在
 此非也湛未聞齒象齒也革犀兕革也湛或作淮
  疏此直言江不言三江者此州江未分為三也訓
  顧祖禹曰潁水𤼵源河南登封縣東陽乾山至南
  直鳯陽府潁州潁上縣入淮湛在今河南汝州境
[018-24a]
  内有湛水按二水本禹貢豫州之域
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其川滎雒
其浸波溠其利林漆絲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
其榖宜五種滎戸扃反溠音詐左𫝊音同李/莊加反枲思似反櫌而小反
 注華山在華隂圃田在中牟滎兖水也出東垣入于
 河泆為滎滎在滎陽波讀為播禹貢曰滎播既都春
 秋𫝊曰楚子除道梁溠則溠宜屬荆州在此非也林
 竹木也六擾馬牛羊豕犬雞五種黍稷菽麥稻
[018-24b]
  疏必知五種是黍稷菽麥稻者此州東接青州青
  州有稻麥西接雍州雍州有黍稷也訓愚按此洛
  乃禹貢自熊耳山出流入河者與下渭洛不同也
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其澤藪曰望諸其川淮泗
其浸沂沭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榖
宜稻麥沂魚祈反泗音四沭/音述李一音餘戍反
 注沂山沂水所出也在蓋望諸明都也在睢陽沭出
 東莞二男二女數等似誤當與兖州同二男三女淮
[018-25a]
 或為睢沭或為洙
  疏按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不在青州
  者周公并徐州為青故也云明都者按禹貢道菏
  澤被孟豬春秋又有孟諸即此也知二男二女是
  誤也者若本有此數等當言一男一女矣
河東曰兖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其川河泲
其浸廬維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榖宜
四種泲子禮反廬音/雷維於恭反
[018-25b]
 注岱山在博大野在鉅野廬維當為雷雍字之誤也
 禹貢曰雷夏既澤雍沮㑹同雷夏在城陽四種黍稷
 稻麥訓按泲即濟也
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其澤藪曰弦蒲其川涇汭
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榖
宜黍稷汭如/鋭反
 注嶽吴嶽也及弦蒲在汧涇出涇陽汭在豳地詩大
 雅公劉曰汭泦之即洛出懐徳弦或為汧蒲或為浦
[018-26a]
  疏此洛即詩瞻彼洛矣一也與熊耳出者别也泦/弓
  六反詩作/鞫與㘲同
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其澤藪曰貕養其川河
泲其浸菑時其利魚鹽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擾其
榖宜三種貕音/兮
 注醫無閭在遼東貕養在長廣菑出萊蕪時出般陽
 四擾馬牛羊豕三種黍稷稻
  疏地理志長廣屬徐州瑯琊有萊山周時幽州南
[018-26b]
  侵徐州之地也知三種黍稷稻者西接冀州冀宜
  黍稷
河内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
浸汾潞其利松栢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榖宜
黍稷紆於于反汾扶/文反潞音路
 注霍山在彘楊紆所在未聞漳出長子汾出汾陽潞
 出歸徳訓顧祖禹曰爾雅秦有楊紆未詳
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其澤藪曰昭餘祁其川虖
[018-27a]
池嘔夷其浸淶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
擾其榖宜五種虖喚胡反李胡哥反池徒多/反李如字嘔焉侯反一音驅
 注恒山在上曲陽昭餘祁在鄔虖池出鹵城嘔夷祁
 夷與出平舒淶出廣昌易出故安五擾馬牛羊犬豕
 五種黍稷菽麥稻也此州界揚荆豫兖雍冀與禹貢
 畧同青州則徐州地也幽并則青冀之北也無徐梁
  疏云揚荆豫兖雍冀與禹貢畧同者雖仍舊猶有
  相侵故云畧同也若州之兖州於禹貢侵青徐地
[018-27b]
  青州侵豫州地雍豫兼梁州地冀州小於禹貢時
  以其北有幽并也自古以來皆有九州惟舜暫置
  十二州至夏還為九州
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
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
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服又
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
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
[018-28a]
 注服服事天子也詩曰侯服于周
  疏侯之言候也為王斥候也甸之言田為王治田
  男之言任為王任職采者事也為王事民以供上
  衛者為王衛禦蠻之言縻以政敎縻之自此以外
  皆夷狄故夷之鎮者鎮守藩者藩籬其夷狄三服
  大行人總亦謂之藩也
凡邦國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則四公方四百里則六
侯方三百里則七伯方二百里則二十五子方百里則
[018-28b]
百男以周知天下
 注以此率徧知四海九州邦國多少之數也方千里
 者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積以九約之得十
 一有竒云七伯者字之誤也周九州之界方七千里
 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為畿内餘四十
 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周公變殷湯之制雖小國
 地皆方百里是每事言則者設法也設法者以待有功
 而大其封一州之中以其千里封公則可四封侯則
[018-29a]
 可六封伯則可十一封子則可二十五封男則可百
 公侯伯子男亦不是過也州二百一十國以男備其
 數焉其餘以為附庸四海之封黜陟之功亦如之雖
 有大國爵稱子而已
  疏王制云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此
  是夏制五等爵三等受地殷湯承之合伯子男為
  一惟有公侯伯三等爵三等受地武王伐紂増以
  子男爵地與夏同周公制禮始為此五等爵五等
[018-29b]
  受地云周公變殷湯之制雖小國地皆方百里者
  以其不方百里不成國也既皆滿百里其餘待有
  功乃有益地公有功益滿五百里侯伯已下皆然
  男有功止得百里更有功乃更進之與子爵必知
  不即封而設法以待有功者以其稱公者唯有二
  王後及東西大伯今八州若皆封公八州豈有三
  十二公乎明知是設法以待有功若無功縱本是
  公爵唯守百里地故注王制云是以周制有爵尊
[018-30a]
  而國小爵卑而國大云公侯伯子男不是過者五
  百里以下若過五百里則是特賜法若魯衛也云
  州二百一十國以男備其數者州有千里之方六
  用五个千里封之得四公六侯十一伯二十五子
  百男僅得一百四十六於二百一十國仍少六十
  四并餘千里之方一充數不足何得更為附庸若
  然於前侯國六内用千里方仍有二百里方一得
  四个男國於十一伯内又得一个男國得此添前
[018-30b]
  一百四十六為一百五十一仍少五十九更取餘
  一千里方内取五十九國添之餘百里之方四十
  一以為附庸有人受之為附庸無則為閒田使大
  夫治之若四等公邑是也云四海之封亦如之者
  此經唯言九州故鄭兼見四海夷鎮藩亦如之者
  有功亦有加地得至四百里但不進爵耳曲禮云
  其在夷狄戎蠻雖大曰子是也
凡邦國小大相維
[018-31a]
 注大國比小國小國事大國各有屬相維聨也
  疏王制云五國以為屬屬有長之類是各有屬相
  維聨之事也
王設其牧
 注選諸侯之賢者為牧使牧理之
制其職各以其所能
 注牧監參伍之屬用能所任秩次訓按侯國之卿大
 夫士命數王亦制之
[018-31b]
制其貢各以其所有王將巡守則戒于四方曰各脩平
乃守攷乃職事無敢不敬戒國有大刑
 注守謂國竟之内職事所當共具訓按守如孟子所
 謂入其疆土地闢之類
及王之所行先道帥其屬而巡戒令
 注先道先由王所從道君前行其前日所戒之令
王殷國亦如之
 注殷猶衆也十二嵗王若不巡守則六服盡朝謂之
[018-32a]
 殷國其戒四方諸侯與巡守同
  疏王有故不巡守方岳之下則春東方盡來夏南
  方盡來秋西方盡來冬北方盡來王待之亦各於
  其時在國外為壇行朝覲盟載之法若然亦戒令
  四方諸侯者殷國所在無常或在國外或向畿外
  侯國行故有戒令之事訓謹詳周設職方之官蓋
  所以遙制邦國諸侯故其篇末以邦國終焉首言
  九州山川者蓋名山大澤不以封此是王者所有
[018-32b]
  故别言之九服以次而出經也公侯伯子男大小
  殊制是其緯也使之大小相維則諸侯之親諸侯
  也為之設其牧制其職施其貢而巡守則天子之
  親諸侯也此周官治外之法也
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
 注致日景者夏至景尺有五寸冬至景丈三尺其間
 則日有長短
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相息/亮反
[018-33a]
 注土地猶度地知東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宅
 居也訓以土圭相宅建國者蓋以辨南北向背之方
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
 注土宜謂九榖稙穉所宜也土化地之輕重糞種所
 宜用也任地者載師之屬
王巡守則𣗳王舍
 注為之藩羅
  疏掌舍設梐枑此官亦於外周匝𣗳藩羅
[018-33b]
懐方氏掌來逺方之民致方貢致逺物而送逆之達之
以節
 注逺方之民四夷之民也諭徳延譽以來之逺物九
 州之外無貢法而至者達民以旌節達貢物以璽節
治其委積館舍飲食
 注續食其往來
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
 注津梁相凑不得陷絶
[018-34a]
通其財利
 注懋遷其有無
同其數器
 注權衡不得有輕重
壹其度量
 注尺丈釡鍾不得有大小
除其怨惡
 注怨惡邦國相侵虐訓除蓋解釋之
[018-34b]
同其好善
 注所好所善謂風俗所高尚訓同蓋敎道之使以善
 為尚也
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
 注道猶言也為王説之四方諸侯也上下君臣也
誦四方之𫝊道
 注𫝊道世世所𫝊説往古之事也
正嵗則布而訓四方
[018-35a]
 注布告以敎天下使知世所善惡訓布而訓之者美
 者以為法惡者以為戒使衆國皆相通知
而觀新物
 注四時於新物出則觀之以觀民志所好惡志淫行
 辟則當以政敎化之
  疏此觀新物即王制云命市納價
形方氏掌制邦國之地域而正其封疆無有華離之地
華依注音/&KR0992苦哇反
[018-35b]
 注華讀為&KR0992哨之&KR0992正之使不&KR0992邪離絶
  疏&KR0992哨者投壺禮有枉矢哨壺是不正之義&KR0992
  兩頭寛中狹邪者一頭寛一頭狹正其封疆不使
  相侵
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
 注比猶親也
山師掌山林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
致其珍異之物
[018-36a]
 注山林之名與物若岱畎絲枲嶧陽孤桐矣利其中
 人用者害毒物及螫噬之蟲獸
川師掌川澤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
致其珍異之物
 注川澤之名與物若泗濵浮磬淮夷蠙珠暨魚澤之
 萑蒲
邍師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墳衍邍隰之名邍音/原
 注地名若東原大陸之屬
[018-36b]
物之可以封邑者
 注物之謂相其土地可以居民立邑
  疏四井為邑據田中千室之邑據城二者皆須物
  之
匡人掌達法則匡邦國而觀其慝使無敢反側以聽王

 注法則八法八則也邦國之官府都鄙亦用焉反側
 背違法度也
[018-37a]
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
使萬民和悦而正王面説音/悦
 注面猶鄉也使民之心曉而正鄉王
都司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衆庶車馬兵甲之戒令
 注庶子卿大夫士之子車馬兵甲備軍𤼵卒
  疏都王子弟及三公采地司馬主其軍賦若王家
  有軍事徴兵于采地則都司馬以書致于士庶子
  有此衆庶車馬兵甲之戒令士庶子受而依行之
[018-37b]
以國法掌其政學
 注政謂賦税也學脩徳學道
  疏正謂軍之賦税無田税泉税
以聽國司馬
 注聽者受行其所徴為也國司馬大司馬之屬皆是
  疏大司馬之屬謂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
家司馬亦如之
 注大夫家臣為司馬者春秋𫝊曰叔孫氏之司馬[騣-凶+鬯-匕]
[018-38a]
 戾
  疏序官注卿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馬各自使
  其家臣為司馬往聽政于王之司馬
 
 
 
 
 
[018-38b]
 
 
 
 
 
 
 
 周禮纂訓卷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