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20 周禮纂訓-清-李鍾倫 (master)


[01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纂訓卷十六
            安溪李鍾倫撰
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后宫量
市朝道巷門渠造都邑亦如之
 注建立也立國有舊法式若匠人職分國定天下之
 國分也后君也言君容王與諸侯
  疏造都邑謂三等采地亦有城郭宫室市朝之等
[016-1b]
  但與之制度大小未必身往也
營軍之壘舍量其市朝州涂軍社之所里涂本又/作塗
 注軍壁曰壘一州之衆二千五百人為師每師一處
 市也朝也州也皆有道以相之軍社社主在軍者里
 居也
  疏州即師也一州則一師每一師各自一處各立
  市朝皆有道以相凑
邦國之地與天下之涂數皆書而藏之
[016-2a]
 注書地謂方圜山川之廣狹書涂謂支凑之逺近
  疏云支凑者支謂支分凑謂相臻凑
凡祭祀饗賔制其從獻脯燔之數量
 注燔從於獻酒之肉炙也數多少也量長短也
  疏饗賔獻有脯從若燕行獻賔薦脯醢是也祭禮
  則獻以燔從按特牲少牢云主人獻尸以肝從主
  婦獻尸以燔從是也云數多少量長短者按儀禮
  脯十脡各長尺二寸是多少長短燔之數量未聞
[016-2b]
掌喪祭奠竁之俎實竁昌/絹反
 注竁亦有俎實謂所包遣奠
  疏諸喪祭多據虞祭此喪祭文連奠竁故鄭以喪
  祭為大遣奠解之
凡宰祭與鬱人受斚歴而皆飲之
 注言宰祭者冢宰佐王祭亦容攝祭斚讀如嘏尸之
 嘏
  疏云斚讀如嘏者解具鬱人職但此云歴者謂鬱
[016-3a]
  人量人歴皆飲之也訓按鬱人云受舉斚之卒爵
  此言歴猶彼言卒爵也歴瀝也言宰祭者冢宰贊
  玉爵鬱人鬯人所言受者皆謂受之於冢宰也所
  以言宰祭也
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肆依注音鬄他厯/反一音餘四反
 注鄭司農云羊肆體薦全烝也羊殽體解節折也肉
 豆者切肉也𤣥謂肆讀為鬄羊鬄者豚解也
  疏後鄭不從先鄭為體薦全烝者以此經祭用羊
[016-3b]
  是太牢為宗廟之祭非祭天案外𫝊云禘郊之事
  則有全烝是以知宗廟之祭不得全烝也訓按肉
  豆以上文豚解體解次之當是合烹薦熟之節然
  則薦熟之時其肉亦在俎亦在鉶禮運曰實其簠
  簋籩豆鉶羮是也但豚解體解二節則肉専在俎
  而豆惟有醢薦熟之時方以熟肉並登之俎豆耳
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珥音衈而/志反下同
 注珥讀為衈祈或為刉刉衈者釁禮之事也用毛牲
[016-4a]
 曰刉羽牲曰衈刉衈社稷五祀謂始成其宫兆時也
 士師職曰凡刉衈則奉犬牲此刉衈正字與刉音/機劃
  也/
凡沈辜候禳飾其牲禳如/羊反
 注沈謂祭川爾雅曰祭川曰浮沈辜謂磔牲以祭也
 月令曰九門磔禳以畢春氣候禳者候四時惡氣禳
 去之也
  疏九門按彼注王之五門外有國門近郊逺郊門
[016-4b]
  闗門為九
釁邦器及軍器
 注邦器謂禮樂之器及祭器之屬雜記曰凡宗廟之
 器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豚
  疏引雜記者證此等所釁亦用豭豚訓愚謂邦器
  内亦有龜䇿
凡師田斬牲以左右徇陳
 注示犯誓必殺之
[016-5a]
祭祀贊羞受徹焉
  疏云受徹者謂祭畢諸宰君婦廢徹之時此官受
  之
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
 注羔小羊也詩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
  疏凡正祭皆用成牲今言祭祀飾羔則非正祭故
  鄭引詩為證四之日謂夏四月公始用氷先獻羔
  祭韭而啟氷室
[016-5b]
祭祀割羊牲登其首
 注升首報陽也升首於室
  疏祭祀之時三牲之首俱升此羊人職故特言羊
凡祈珥共其羊牲
  疏犬人共犬羊人共羊或羊或犬俱得為釁
賔客共其法羊
 注法羊飱饔積膳之羊
  䟽鄭知法羊是為此等者以其言法即是依法度
[016-6a]
  多少是以掌客有上公飱五牢饔餼九牢及殷膳太
  牢及五積之等其饔食及燕速賔自饌陳者不言
  之也訓愚謂諸如此等者皆錯置成文其實掌犬
  者凡犬皆共之掌羊者凡羊皆共之
凡沈辜侯禳釁積共其羊牲
 注積積柴禋祀楢燎實柴
  疏禋祀楢燎實柴三者皆須積柴但祭天用犢日
  月以下乃有用羊故我將詩云惟羊惟牛惟天其
[016-6b]
  祐之亦據日月以下及配食者也訓按釁當依小
  子為釁邦器及軍器祈珥亦釁事而有儀節為重
  耳羊人小子二職相將有事則羊人取牲于牧人
  而共之小子則殺牲而薦之其釁事犬豕羊俱可
  用之故數職備言焉
若牧人無牲則受布于司馬使其賈買牲而共之賈音/古
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
 注行猶用也變猶易也鄭司農説以鄹子曰春取榆
[016-7a]
 栁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
 之火冬取槐檀之火
  疏行火之政令即四時變火及出火入火之等
季春出火民咸從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
 注火所以用陶冶民隨國而為之鄭人鑄刑書火星
 未出而出火後有災鄭司農云以三月本時昏心星
 見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㐲在戌上使
 民内火
[016-7b]
  疏鄭知此出内火據陶冶火者以上四時火據食
  火明此春秋據陶冶三月本時昏心星未必見于
  辰上九月本黄昏亦未必伏于戍上云然者皆據
  月半後而言
時則施火令
 注焚萊之時
  疏此言施火令則不掌火禁其火禁者則宫正云
  春秋以木鐸修火禁司烜云仲春以木鐸修火禁
[016-8a]
  于國中是也訓愚謂此結上文時謂四時及季春
  季秋也田而焚萊於司爟無施焉
凡祭祀則祭爟
 注報其為明之功禮如祭爨
凡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焉
  疏國失火謂在國中按大司馬仲春田獵云火弊
  則自二月後擅放火者有罰也
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頒其士庶子及其衆庻
[016-8b]
之守
 注樹謂枳棘之屬有刺者也衆庶民遞守固者也
  疏云頒其士庶子者即宫伯所云以掌固是固守
  之官故兼掌宿衛之事訓愚謂下文有都邑及國
  都二等謂采地及侯國則此城郭専言王城宿衛
  乃宫正所掌不應在此此所謂士即下文國有司
  所謂庶子則卿大夫之衆子也蓋適子惟一人庶
  子人數既多故其用之亦廣平居則使之宿衛宫
[016-9a]
  正比之有事則治以軍法諸子帥之此外復有掌
  固所部是其二法
設其飾器
 注兵甲之屬今城郭門之器亦然
分其財用均其稍食
  疏云財用者謂以財給守吏為守事之用者訓稍
  食所以養士庶子故下文萬民惟言任之而已蓋
  古無養兵之法故也
[016-9b]
任其萬民用其材器
 注任謂以其任使之也民之材器其所用塹築及為藩
 落訓古者寓兵於農比户同井之問馬牛車輦旗鼓
 兵器皆備
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有移甲與其役財用唯是得
通與國有司帥之以贊其不足者
 注凡守者士庶子及他要害之守吏通守政者兵甲
 役財難易多少轉移相給也其他非是不得妄離部
[016-10a]
 署國有司掌固也其移之者又與掌固帥致之訓法
 即移財及下晝夜廵戒之事以通守政者以法得相
 通也與國有司孰與之謂守者也有司何蓋鄉遂都
 鄙之吏既治其土理其民則亦與有守焉故也
晝三廵之夜亦如之
 注廵行也行守者為衆庶之解惰
  疏此乃掌固設法與所守之處非是掌固自廵行
  之訓此謂守者廵之守者蓋庶子也
[016-10b]
夜三鼜以號戒鼜音/戚
 注三廵之間又三擊鼜訓晝夜廵守每夜三戒皆守
 者督民為之其所在之民當更番相代乃無害于農
 畝
若造都邑則治其固與其守法
 注都邑亦為城郭
凡國都之竟有溝樹之固郊亦如之竟音境注/及下文同
 訓愚謂此統王國侯國而言竟謂兩國相際郊則近郊逺郊
[016-11a]
民皆有職焉若有山川則因之
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

 注達道路者山林之阻則開鑿之川澤之阻則橋梁
 之
  疏序官注國曰固野曰險是掌固掌在國城郭則
  司險掌畿外阻固
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而達
[016-11b]
其道路
 注五溝遂溝洫澮川也五涂徑畛涂道路也樹之林
 作藩落也
  疏此五溝五涂而言樹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
  則非遂人田間五溝五涂但溝涂隨所須大小而
  為之皆凖田間五溝五涂也
國有故則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屬守之唯有節者
達之
[016-12a]
 注有故喪災及兵也
  疏司險以其屬守其要者其餘使其地之民為守
  也訓愚謂掌固所守在城郭及郊野竟界之上司
  險則處處闗梁要道皆主之二者皆守禦之事掌
  疆主正封域廣袤之界此是疆理之事皆王國也
  其在侯國則形方氏所謂正其封疆是也案古者
  無曠土游民不應田間溝洫之外復有間地以設
  五溝五涂且溝涂所以有五者明因田野而制若
[016-12b]
  非田間之溝涂何取於五乎不過以經言樹之林
  恐田中不得有木耳然大司徒云樹之田主何嘗
  不可有木也蓋止於道途要處樹一二以為阻而
  已無所不可且齊國佐對晉曰盡東其畝惟子戎
  車是利是古者車徒行人盡由田間之途何嘗别
  有所謂五涂也至於涂之大小則考工記匠人云
  野涂五軌而鄭注遂人云路容三軌及其注匠人
  則又云都之野涂亦三軌夫遂人所掌在二百里
[016-13a]
  内不得與都之涂同可知也匠人下文别言諸侯
  及都之涂則其上文所謂野涂是二百里内鄉遂
  之地可知也且匠人自國中經緯之涂以及野涂
  與諸侯都經涂無不備載而不見制野涂有二法
  則遂人所謂五溝五涂與此無異又可知也然則
  川上之路即所謂野涂五軌者而注以為三軌其
  或誤與姑記而闕之
掌疆闕/
[016-13b]
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與其禁令以設候人
 注道治治道也國語曰候不在竟譏不居其方也禁
 令備姦冦也以設候人者選士卒以為之詩云彼候
 人兮何戈與祋
  疏云選士卒以為之者即徒百二十人是也
若有方治則帥而致于朝及歸送之于竟
 注方治其方來治國事者也春秋傳曰晉欒盈過周
 王使候人出諸轘轅是其送之
[016-14a]
環人掌致師
  注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
  犯敵焉
察軍慝
 注慝隂姦也視軍中有為慝者則執之
環四方之故
 注卻其以事謀來侵伐者所謂折衝禦侮
  疏云卻者訓環為卻也
[016-14b]
廵邦國搏諜賊搏音博/諜音牒
 注諜賊反間為國賊
訟敵國
 注敵國兵來則往與之訟曲直若齊國佐如師
揚軍旅
 注為之威武以觀敵
降圍邑降户/江反
 注圍邑欲降者受而降之訓愚謂環者周環之義環
[016-15a]
 四方之故謂周知敵國之情廵邦國兼王國侯國皆
 設環人以廵行國中也
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挈轡以令舍挈畚以令糧畚/音
本/
 注挈壺以令軍井謂為軍穿井井成挈壺縣其上令
 軍中士衆望見知此下有井壺所以盛飲故以壺表
 井挈轡以令舍亦縣轡于所當舍止之處使軍望見
 知當舍止于此轡所以駕舍故以轡表舍挈畚以令
[016-15b]
 糧亦縣畚于所當禀假之處令軍望見知當禀假于
 此下也畚所以盛糧之器故以畚表禀軍中人多車
 騎雜㑹讙囂號令不能相聞故各以其物為表省煩
 趨疾于事便也
凡軍事縣壺以序聚柝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
守之分以日夜柝音/託
 注壺縣以為漏以序聚柝以次更聚擊柝備守也代
 亦更也禮未大斂代哭以水守壺者為沃漏也以火
[016-16a]
 守壺者夜則火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異晝夜漏也
 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太史立成
 法有四十八箭
  疏云縣壺以為漏者謂縣壺於上以水沃之水漏
  下入器中以没刻為准法禮未殯以前無問尊卑
  皆哭不絶聲大斂之後乃更代而哭亦使哭不絶
  聲大夫以官士親疏代哭云大史立成法有四十
  八箭者此據漢法以器盛四十八箭箭各百刻以
[016-16b]
  壺盛水縣於箭上節次下水淹一刻則為一刻四
  十八箭者蓋取倍二十四氣也
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
 注冬水凍漏不下故以火炊水沸以沃之
射人掌國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東面卿
大夫西面其摯三公執璧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鴈
 注位將射始入見君之位不言士者此與諸侯之賔
 射士不與也燕禮曰公升即位于席西鄉小臣納卿
[016-17a]
 大夫卿大夫皆入門右北面東上士立於西方東面
 北上大射亦云則凡朝燕及射臣見于君之禮同
  疏云此與諸侯之賔射士不與者按下文士豻侯
  二正是士得自行賔射不得與君賔射也司裘職
  大射亦不言士以士無臣祭無所擇得與君大射
  而不得自大射也引燕禮者見天子諸侯朝燕射
  三者位同蓋儀禮諸侯有燕朝射朝不見正朝周
  禮天子有射朝正朝不見燕朝諸侯射朝與燕朝
[016-17b]
  同則天子燕朝亦當與射朝位同則諸侯正朝亦
  當與射朝位同也訓按賔射於朝燕射於路寢廷
  大射射於射宫
諸侯在朝則皆北面詔相其法相息/亮反
 注謂諸侯來朝而未歸王與之射於朝者皆北面從
 三公位法其禮儀
  疏按司几筵凡大饗射王立扆前南鄉司服云饗
  射則鷩冕彼二者據大射在學故有著冕在扆之
[016-18a]
  事此賔射在路門之外朝當皮弁不得有扆也
若有國事則掌其戒令詔相其事
 注謂王有祭祀之事諸侯當助其薦獻者也戒令告
 以齊與期訓按下文又云相孤卿大夫之法儀故鄭
 知此詔相是諸侯也但國事中亦容有㑹同朝覲之
 事
掌其治達
 注謂諸侯因與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達之於
[016-18b]
 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訓按平時則太僕掌之所謂
 諸侯之復逆也此因朝而有治與彼異也
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
九節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獲二容樂以貍首七
節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蘋
五節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蘩五節
二正射三侯之射食亦反/正音征豻五旦反
 注射法王射之禮治射儀謂肄之也三侯者五正三
[016-19a]
 正二正之侯也二侯者三正二正之侯也一侯者二
 正而已容者乏也待獲者所蔽也此皆與賔射於朝
 之禮也考工記梓人職曰張五采之侯則逺國屬逺
 國謂諸侯來朝者也五采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
 正也射者内志正則能中焉晝五正之侯中朱次白
 次蒼次黄𤣥居外三正損𤣥黄二正去白蒼而晝以
 朱緑其外之廣皆居侯中參分之一中二尺豻胡犬
 也士與士射則以豻皮飾侯下大夫也大夫以上與
[016-19b]
 賔射餙侯以雲氣用采各如其正九節七節五節者
 奏樂以為射節之差言節者容侯道之數也
  疏此則賔射在朝之儀言射法王射之禮者此經
  兼有諸侯臣各在家與賔客射法各自有官掌之
  射人但作法與之耳按大射云大侯九十糝侯七
  十豻侯五十此賔射三侯亦同云二侯者謂七十
  五十弓者也云一侯者據大夫士同一侯五十弓
  而已云士以豻皮飾侯大夫已上飾侯以雲氣者
[016-20a]
  士正用二采而言豻侯明於兩畔以豻皮飾之云
  用采各如其正者其側之飾采多少各如正之數
  也云奏樂以為射節之差者九節者五節先以聴
  七節者三節先以聴五節者一節先以聴皆留四
  節以乗矢拾𤼵云節者容侯道之數者謂若九節
  者侯道九十弓七節者七十弓五節者五十弓也
若王大射則以貍步張三侯
 注貍善搏者也行則止而擬度焉其𤼵必獲是以量
[016-20b]
 侯道法之也侯道者各以弓為度九節者九十弓七
 節者七十弓五節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長六尺三侯
 者司裘所共虎侯熊侯豹侯也列國之君大射亦張
 三侯大射禮曰大侯九十參七十干五十是也大侯
 熊侯也參讀為糝雜也豹鵠而靡飾下天子大夫
  疏此兼大射之事凡弓上制六尺六寸中制六尺
  三寸下制六尺六尺與步相應訓按注云下天子
  大夫者司裘天子大夫共麋侯此諸侯之三侯以
[016-21a]
  次差之其卿大夫當射參侯所以自下别於麋侯
  耳
王射則令去侯立于後以矢行告卒令取矢
 注去侯者射人令負侯者去侯所而立于後也鄉射
 曰司馬命獲者執旌以負侯以矢行告射人主以矢
 行髙下左右告王也大射禮曰大射正立于公後以
 矢行告于公下曰留上曰揚左右曰方
  疏云令負侯者去侯所負侯之人是服不氏也引
[016-21b]
  鄉射者大夫家無服不氏家臣為之故不言官也
祭侯則為位
 注祭侯謂獻服不服不以祭侯位服不受獻之位也
  疏案大射禮使服不氏負侯將祭侯先設位於侯
  西北北面服不氏於位受獻訖乃於侯所北面祭
  侯也
與大史數射中
 注射中數射者中侯之算也
[016-22a]
  疏數算大史數之射人但視之耳按大射諸侯禮
  謂之司射即此射人
佐司馬治射正
 注射正射之法儀也
  疏司馬所主射儀謂若命去侯命取矢乗矢之等
  皆當佐之
祭祀則贊射牲相孤卿大夫之法儀
 注烝嘗之禮有射豕者國語曰禘郊之事天子必自
[016-22b]
 射其牲
  疏案國語楚語云劉羊擊豕而已則諸侯以下不
  射之矣
㑹同朝覲作大夫介凡有爵者
 注作讀如作止爵之作諸侯來至王使公卿有事焉
 則作大夫使之介也有爵者命士以上不使賤者
  疏作使也大夫為上介凡有爵者為衆介也
大師令有爵者乗王之倅車倅七内反/劉倉愛反
[016-23a]
 注倅車戎車之副
  疏王出征伐王乗戎路副車十二乗皆從王行使
  命士已上乗之
有大賔客則作卿大夫從從才/用反
 注作者選使從王見諸侯
  疏但言大賔客則是朝覲宗遇皆從也
戒大史及大夫介
 注戒戒其當行者覲禮曰諸公奉篋服加命書于其
[016-23b]
 上升自西階東面太史氏右
  疏此謂王使諸公就館賜侯氏之法訓按上文㑹
  同朝覲作大夫介是當行㑹同朝覲之禮時也此
  之大賔客則是飱饔饗食之禮皆在其中矣
大喪與僕人遷尸作卿大夫掌事比其廬不敬者苛罰

 注僕人大僕也僕人與射人俱掌王之朝位也王崩
 小斂大斂遷尸于室堂檀弓曰扶君卜人師扶右射
[016-24a]
 人師扶左君薨以是舉
  疏遷尸者始死北牖下遷尸南牖下小斂于户内
  訖遷尸于户外又遷尸大斂于阼階訖又遷尸于
  西階以入棺云作大夫掌事者王喪宜各有職掌
  注引檀弓按彼注云卜當為僕訓按比其廬者比
  次居廬者之謹慢因罰其不敬者
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教擾之
 注猛獸虎豹熊羆之屬擾馴也教習使之馴服王者
[016-24b]
 之教無不服
凡祭祀共猛獸
 注謂中膳羞者獸人冬獻狼春秋傳曰熊蹯不熟
賔客之事則抗皮
 注謂賔客來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舉藏之聘禮
 曰有司二人舉皮以東
  疏引聘禮者証有司二人即服不氏也
射則贊張侯以旌居乏而待獲
[016-25a]
 注大射禮曰命量人巾車張三侯乏待獲者所蔽待
 獲待射者中舉旌以獲
  疏引大射者証服不氏佐量人巾車之事云待射
  中舉旌以獲者則大射禮唱獲者居乏中中則舉
  旌以宫下旌以商是也訓愚謂獸人所共是田獸
  服不氏所共是畜養之獸田獸之政迹人主之畜
  養之獸囿人主之
射鳥氏掌射鳥射食亦反/下射鳥同
[016-25b]
 注鳥謂中膳羞者鳬雁鴇鴞之屬
祭祀以弓矢敺烏鳶凡賔客㑹同軍旅亦如之射則取
矢矢在侯髙則以并夾取之
 注王射則射鳥氏主取其矢矢在侯髙者矢著侯髙
 人手不能及則以并夾取之并夾鍼箭具夾讀為甲
 司弓矢職曰大射燕射共弓矢并夾
  疏射有三番第一番唯有六耦三耦誘射雖中不
  獲第二第三番皆衆耦共射皆釋獲有取矢之法
[016-26a]
  引司弓矢有大射燕射無賔射者亦同可知
羅氏掌羅烏鳥
 注烏謂卑居鵲之屬
  疏云卑居鵲之屬者見小弁詩注云鸒卑居卑居
  雅烏鵲即山鵲卑居之類
蜡則作羅襦襦女俱反/或音須
 注襦細密之羅於時豺既祭獸可以羅網圍取禽也
 訓案秋田羅弊而此於蜡作羅襦下文又有仲春羅
[016-26b]
 春鳥之法者羅弊乃國大田獵四時各専其用凡禽
 獸皆取之此則不時之共非田所用唯主禽鳥為異
 耳
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行羽物
 注春鳥蟄而始出者是時鷹化為鳩與春鳥變舊為
 新宜以養老助生氣行謂賦賜
  疏司裘中秋行羽物注云仲秋鳩化為鷹仲春鷹
  化為鳩順其始殺與其將止而大班羽物
[016-27a]
掌畜掌養鳥而阜蕃教擾之
 注鳥之可養使盛大蕃息者謂鵞鶩之屬
祭祀共卵鳥
 注其卵可薦之鳥
  疏亦謂鵞鶩之屬
嵗時貢鳥物
 注鴞雁之屬以四時來
共膳獻之鳥
[016-27b]
 訓按三官掌共鳥物以為祭祀膳羞之用其文可互
 相備但射鳥氏主射而所敺者惡鳥羅氏掌羅而所
 獻者捕捉之鳥畜氏掌養而所共者狎馴之鳥至於
 因時因事而共其可用者則同也
司士掌羣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嵗登下其損益之數辨
其年嵗與其貴賤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士
庶子之數
 注損益謂用功過黜陟者縣鄙鄉遂之屬
[016-28a]
  疏治其政令即損益之數辨其年嵗貴賤之等是
  也訓案辨其年嵗謂四十强仕五十而命為大夫
  七十致仕是也邦國都家縣鄙有土之官卿大夫
  士庶子王朝之官
以詔王治
 注告王所當進退
以徳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以乆奠食奠音/定
 注徳謂賢者食稍食也賢者既爵乃禄之能者事成
[016-28b]
 乃食之王制曰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
 于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
 然後禄之
  疏此二者互見其事賢者先試以事乃後詔爵能
  者既試有功亦授之以爵也訓愚謂禄亦食也而
  别之者蓋有貴賤之分爵與禄待卿大夫以上事
  與食待士庶子以下
惟賜無常
[016-29a]
 注賜多少由王不如禄食有常品
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孤
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
右南面東上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
鄉許/亮反
 注此王日視朝事於路門外之位王族故士故為士
 晚退留宿衛者未嘗仕雖同族不得在王宫大右司
 右也大僕從者小臣祭僕御僕𨽻僕
[016-29b]
  疏云此日視事於路門外之朝者對大僕職路寢
  庭有燕朝朝士職庫門外有外朝也云王族故為
  士者對新升試士未得正爵者為新士不得晚留
  宿衛也知故士是宿衛者以其與虎士同位也
司士擯擯必/刄反
 注詔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
  疏若王迎諸侯為擯則是大宗伯及小行人肆師
  之等非司士之職
[016-30a]
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
門右
 注特揖一一揖之旅衆也大夫爵同者衆揖之公及
 孤卿大夫始入門右皆北面東上王揖之乃就位羣
 士及故士大僕之屬𤼵在其位羣士位東面王西南
 鄉而揖之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遁既復
 位鄭司農云卿大夫士皆君之所揖故春秋傳曰三
 揖在下
[016-30b]
  疏此約燕禮大射諸侯禮孤卿大夫皆先入應門
  右北面東上待王揖乃就位士入應門即就西方
  東面位不待王揖但上經不見羣士位鄭知羣士
  位東面者亦約燕禮大射而知且約故士虎士宿
  衛者門西南面明士不宿衛者東面可知位既東
  面明知旁三揖者西南鄉揖之云既復位者既得
  揖皆復位也若然上文别三公位此不言三公者
  亦同孤卿特揖可知亦舉輕以明重也按禮器大
[016-31a]
  夫特士旅之彼諸侯臣少大夫與卿同特揖也
  案王揖門左門右之時則故士大僕之屬亦皆逡
  遁而後復位也
大僕前
  疏按大僕職云王視朝則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
  大僕位在門左南面云前者從本位前也
王入内朝皆退
 注王入路門内朝朝者皆退反其官府治處也
[016-31b]
掌國中之士治凡其戒令
  疏國中謂朝廷及六鄉之臣皆是卿大夫總皆號為
  士所有治功善惡皆掌之訓愚謂治者結上文詔
  爵詔禄之事戒令則下文祭祀賔客之戒令是也
掌擯士者膳其摯
 注擯士告見初為士者於王也膳者入於王之膳人
  疏此云士亦是初得命為卿大夫士者也
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詔相其法事及賜爵呼昭穆而進
[016-32a]
相息/亮反
  疏賜爵謂祭末旅酬無算爵之時云昭穆明非異
  姓訓按法事謂助祭禮儀
帥其屬而割牲羞俎豆
  疏此不言祭祀饗食者皆當兼之若據祭祀則腥
  其俎孰其殽體其犬豕牛羊皆是若據饗則左傳
  云王饗有體薦燕有折俎是也
凡㑹同作士從賔客亦如之
[016-32b]
 注從謂可使從于王者
  疏士亦謂卿大夫
作士適四方使為介使色/吏反
 注士使謂自以王命使也介大夫之介也春秋傳曰
 天王使石尚來歸脤
  疏云士自以王命使者此即行夫職云美惡而無
  禮者即有使士特使法即使士與行夫等共行是
  以引石尚為證按公羊傳云石尚天子之士云大
[016-33a]
  夫之介者聘禮大夫為次介其餘皆士介此天子
  聘諸侯亦使士為介若使卿大夫則射人作之
大喪作士掌事
 注事謂奠斂之屬
作六軍之士執披披方寄/反註同
 注披柩車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紐以結之謂之戴結
 披必當棺束於束繫紐天子諸侯載柩三束大夫士
 二束喪大記曰君纁披六大夫披四前纁後𤣥士二
[016-33b]
 披用纁人君禮文欲其數多圍數兩旁言六耳其實
 旁三
  疏六軍六鄉之民執披天子千人出自六軍非謂
  執披有七萬五千人也云戴者所以連繫棺束與
  柳材因而結前後披也披結於紐引大記者約天
  子與諸侯同若然君纁披六大夫披四皆是圍數
  兩旁士無文故據一旁言二直云人君者據尊而
  言
[016-34a]
凡士之有守者令哭無去守
 注守官不可空也訓按守若挈壺氏代哭皆卿大夫
 士更為之
國有故則致士而頒其守
 注故非喪則兵災
凡邦國三嵗則稽士任而進退其爵禄
  疏邦國之臣進退應諸侯當國自為但司士作法
  與之耳訓按射人職於祭祀㑹同賔客諸事皆曰
[016-34b]
  作卿大夫司士職則曰作士諸子又曰作羣子恐
  各有别姑闕之
諸子掌國子之倅掌其戒令與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
倅七内反治/直吏反注同
 注倅謂物有副倅國子謂諸侯卿大夫士之子四民
 之業而士者亦世焉國子者是公卿大夫士之副貳
 戒令致於太子之事教治修徳學道也位朝位
  疏云四民之業而士者亦世焉者如國語士之子
[016-35a]
  恒為士等謂才藝髙下訓案載師有士田注以圭
  田釋之朱子謂此乃未命之士以士為業者其家
  亦受田即國語所謂士也但此等士疑其子當就
  鄉之師儒受學此國子還依有爵命者之子為正
  國子之倅者蓋其衆子公卿大夫士之適惟一人
  入學此是大司樂教之其副倅尚多則諸子教之
國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於大子惟所用之若有兵甲
之事則授之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
[016-35b]
馬弗正正音征下/國正同
 注軍法百人為卒五人為伍國子屬大子司馬雖有
 軍事不賦之
凡國正弗及
  疏上云弗正謂兵賦此國正謂鄉遂甸徒力征之
  等
大祭祀正六牲之體
 注正謂朼載之
[016-36a]
  疏按特牲少牢移鼎入陳即有一人鼎中七出牲
  體一人在鼎西北面載之於俎
凡樂事正舞位授舞器
 注位佾處訓授舞器者蓋司干之屬以授諸子諸子
 以授國子
大喪正羣子之服位㑹同賔客作羣子從
 注從于王
  疏位謂在殯宫内外哭位服者謂公卿大夫之子
[016-36b]
  為王斬衰與父同故雜記大夫之子得行大夫禮
凡國之政事國子存遊倅使之修徳學道春合諸學秋
合諸射以攻其藝而進退之
 注遊倅倅之未仕者學大學也射射宫也王制曰春
 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
  疏遊是游暇未仕之稱進謂與以官爵退謂使更
  受業訓愚謂國之政事指上喪祭㑹同之屬國子
  有應出者其不盡出者是所存之遊倅遊者無事
[016-37a]
  之稱則使之修徳學道也
 
 
 
 
 
 
 
[016-37b]
 
 
 
 
 
 
 
 周禮纂訓卷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