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6 周禮全經釋原-明-柯尚遷 (master)


[00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全經釋原卷四
           明 柯尚遷 撰
地官司徒第二
 官以地為名象地也地形載萬物司徒掌教以安萬
 民同也司主也専主一官之事也徒衆也謂萬民也
 萬物附屬於地萬民附屬於司徒宜矣又古文翻后
 為司言有司之道與后王相反君道貴寛大有司之
[004-1b]
 道宜執守也
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
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民/極
以上解/見前
 釋曰邦教即教典佐助也因其所性而道之謂之安
 因其所習而制之謂之擾 何氏曰仁漸義摩使自
 得其性者安之也惇典庸禮使各順其常者擾之也
 安則無矯拂扞格之憂擾則有優游浸漬之益安而
[004-2a]
 擾之民自和順於德義矣
 原曰冡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二官皆天下重任國
 之根本也故以天地名之而四官則各司一事猶天
 地統四時而四時則各司一氣也今觀治則治王宫
 正百官理財用而教則授民職攷夫屋教三物正萬
 民也治舉於上教施於下真猶天施地生四時輙運
 者也後世政教殊軌以政令刑罰為治以語言誦授
 為教則與古悖矣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又曰
[004-2b]
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夫政刑固所以治民而德禮乃
 所以教民也然皆曰道曰齊則治之亦所以為教也
 但古之教者教之以事而理不外焉君臣父子兄弟
 朋友非民事乎稼穡耕耨徵令貢賦老幼廢疾六畜
 車輦非民事行於其間乎舍是而為教抑將何教耶
 離此而有所謂事何事耶故古之教者惟於日用常
 行之中引導而整齊之使之歸於道而合於禮則精
 義入神之理即此而在矣故古者謂之教今則謂之
[004-3a]
 治今之所謂教古亦謂之事也一道一齊用心誠偽
 之間王霸之幾判於此能知古人之所以教則大司
 徒之職始可得而言矣
教官之屬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師下
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
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
 釋曰教官大小司徒也屬自鄉師至旅下士其屬六
 十人也六鄉則鄉師宜六人今只四人者蓋司徒教
[004-3b]
 灋通於天下故鄉師居司徒之府近掌六鄉外及六
 遂都鄙皆禀六鄉教灋故不分治也
 原曰鄉師居司徒之府以治六鄉之政令遂師居司
 空之府以治六遂之政令然非鄉遂分治也鄉師行
 司徒之教灋於六鄉而六遂都鄙效而灋之遂師行
 司空治野之灋於六遂而六鄉邦國都鄙效而灋之
 然治六遂者居司空治六鄉者居司徒蓋以六遂在
 野故治野之灋依之而立六鄉在國故教灋依之而
[004-4a]
 立國野雖分而教職事職則無偏廢之理矣然鄉遂
 之中秉天子刑政之權以治之者惟鄉師遂師而已
 都鄙之中則縣師也鄉遂大夫以下皆民秩也爵位
 雖髙不敢與二師抗矣故知賢能位職之辨然後可
 與言周禮也
鄉老二鄉則公一人
 釋曰鄉老者致事公孤之老鄉官之爵最尊者昔成
 王立三公三孤為王者師周禮無其職惟此有鄉老
[004-4b]
 宰夫司士有三公之位蓋在朝之公孤受大都百里
 采地者也公侯伯子男又在外諸侯之爵皆為在位
 之選也二鄉公一人六鄉則三公也 丘氏曰鄉大
 夫猶有職掌鄉老惟大比興賢能則與焉在朝稱公
 在鄉稱老侍坐於天子而不為偪與百姓相親而不
 為䙝惟道所在上而論道於王外與六鄉之教其要
 為民是以司徒見之也
鄉大夫毎鄉卿一人州長毎州中大夫一人黨正毎黨
[004-5a]
下大夫一人族師毎族上士一人閭胥毎閭中士一人
比長五家下士一人
 釋曰比者比也相共之義也有長以别之二十五家
 為閭胥有才智之稱百家為族師帥也以德行帥人
 者也五百家為黨正者為人所取正也二千五百家
 為州長者衆人之尊也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直以本
 秩名之大夫尊也卿爵也上大夫之稱也是故天下
 國家者一家之積也比閭族黨州鄉者民居多寡之
[004-5b]
 等也五人之長百人之長千萬人之長者德有大小
 故位有崇卑也先王為鄉灋以總其教為品秩以等
 其爵視其爵位立其家灋爵尊則家大使各治其家
 以為下觀灋焉則賢否才德自見所謂教職者乃在
 於此則賢愚貴賤咸獲其所矣王道之本在此哉
 原曰鄉遂之灋其治天下之大本耶人之生也愚知
 不同才能亦異不有以處之則強凌弱衆暴寡上下
 不辨民志不定矣天下何由而治哉聖王於是以自
[004-6a]
 然之道而經理之自五家之比而至於萬二千五百
 家之鄉自五家之鄰而至於萬二千五百之遂自比
 長一下士而至於鄉大夫之卿自里宰一下士而至
 於遂大夫皆鄉舉里選月書季考必其人之德行道
 藝可為五人之長以至萬二千五百人之長者為其
 位以處之為其爵以等之則才德各稱其位人無慕
 外之心使其志慮不易視聴純一無不在於脩德學
 道以聴在上之旌舉也聖王御世能使天地萬物各
[004-6b]
 得其所其術如此可謂至簡至要矣其灋具於此條
 之中更千古莫有能悟之者是以致用無術賢才無
 所而古今逺以判也何以明之有官府必有府史胥
 徒無之非官府也今鄉老而下自鄉大夫至比長皆
 以爵聨民居為差等無府史胥徒之設何也此賢者
 之位位焉既定則設官分職皆以維持乎此而已故
 凡周官有府史胥徒皆能者之職惟此與公侯伯子
 男為賢者之位不先定乎位又何以施其職哉曰鄉
[004-7a]
 遂大夫而下皆有職何也曰此教職也夫教者以德
 行帥人也非以語言誦授也其教之具則不外乎三
 物惟其身有乎此然後帥人以此治家有灋然後能
 教人以家灋不在刑政之末也何官府之有是故天
 下之人雖多不出乎六等天下之家雖衆不外乎比
 閭天下之教雖殊不離乎三物有其德則有其位有
 其位則立其家立其家則司其教不明乎位職之辨
 何以知司徒之教灋哉
[004-7b]
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
十人
 釋曰聚土曰封謂壝堳□及小封疆也封人事廣故
 其徒多然用之有時也
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
 釋曰鼓人兼掌金而稱鼓人者金以節鼓也不屬司
 樂者以金鼔和軍旅正田役鄉野之事也
舞師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
[004-8a]
 釋曰舞師掌教舞蹈徒執役而舞者此官主教舞以
 供野祀司樂之舞則學士為之
牧人下士六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
 釋曰主牧六牲以祭祀
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
二百人
 釋曰此官主牧祭牛凡牛堪祭祀者則牛人選入牧
 人牧之臨祭之前乃授充人而繫養之
[004-8b]
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 釋曰充肥也養繫牲肥之
 原曰封人為社稷而設也牧人牛人充人為祭禮而
 設也鼓人舞師為祭樂而設也民為貴社稷次之然
 則司徒蓋為民而立社稷禮樂祭祀皆為民而設故
 此六職次於司徒之下可以見民事之所重司徒之
 所先矣故曰為國者先盡禮於神而後致力於民故
 幽明各得其所也
[004-9a]
載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
十人
 釋曰鄭氏曰載之言事也事民而稅之愚按載師掌
 任地之灋專司貢灋也自國中至鄉遂都鄙皆貢助
 並行鄉中多貢遂都鄙亦有八等之田其灋俱掌於
 載師而辨其輕重之税如後世之均則也
閭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
 釋曰以其周知閭里之情故曰閭師掌任民力也處
[004-9b]
 於閭里之間與民相從事使之量其地宜以施九職
 而責其成功也
 原曰地不任則荒人不任則惰地荒則人之衣食何
 資人惰則必棄本業而事末作故先王設載師以盡
 天下之地其灋曰民苟有分五畆之宅而不種桑麻
 者必出里布分百畆之田而不耕者亦出屋粟無職
 而不受田者亦出夫税家税何者以地不可荒也又
 設閭師以任天下之人使入於九職以著其地灋曰
[004-10a]
 民必歸其職無職者布縷之征不可免也故出夫布
 不耕不樹不蠶不績者各有罰所以振作天下之人
 而使之不惰也地不荒人不惰則衣食有資而恒産
 定矣勞則善心生逸則惡心生勞而不淫則恒心存
 矣有恒産有恒心俗之所以善治之所以成也二職
 之設其可緩哉
縣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
十人
[004-10b]
 釋曰主都鄙土地人民之事徴野賦貢蓋兼載師閭
 師二職而居於都鄙之中至縣而止縣正則鄉官縣
 師則命官也故其權與遂師同
 原曰八命賜則受采地曰都鄙天子使史治之者其
 縣師也故曰掌稍甸郊里之地域即都鄙之地也辨
 夫家稽畜輦攷羣吏詔廢置即遂師以行於遂者也
 徵野賦貢即載師閭師之事也然則此官蓋兼鄉師
 遂師載師閭師之職專一邑之刑政者也不為都鄙
[004-11a]
 之正官乎即後世之知縣也
遺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遺音/位
 釋曰遺饋遺之遺掌委積之官雖待六事之用然待
 賔客其要也如今之主驛傳者
均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 釋曰此官主均平土地之征經界之守均地利而入
[004-11b]
 九職均人力牛馬車輦公役之征
 原曰遺人均人之設亦為國至要之務也遺人不設
 則國無委積道路不通賔客無館㓙荒不備行旅何
 能出於其途哉均人不設則賦税不均經界不正地
 職不明而力役公上者亦不均矣三征不均則欺詐
 幸免之俗興而奸邪悖亂之徒起矣天下不平乃由
 於此故六鄉必設遺人均人六遂必設委人土均蓋
 以民務莫要於此後世遺人無委積之掌而驛傳之
[004-12a]
 灋至於病民之深均人則絶無焉亦以經野之事制
 産之灋皆不舉行此職無由而施故也
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
人徒百有二十人
 釋曰以道教人曰師世守其官曰氏師氏教王宫以
 德行詔人者
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
六十人
[004-12b]
 釋曰保安也以道安人者保氏教國子六藝六儀乃
 王宫小學之師師氏王宫大學之師其職本以詔王
 &KR0839與諌王惡則其教自王以下聴焉且掌國中失之
 事帥屬守門闈則古之教者必付以權其教乃行豈
 在於語言誦授之間耶
 原曰師氏掌以&KR0839詔王以三德教國子保氏掌諫王
 惡而養國子以道皆居虎門之左其制何如王制曰
 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太學在郊尚書太傅曰王子八
[004-13a]
 歳而出就外舍束髪而入大學公卿之世子大夫元
 士之適子十有三始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蓋虎門者
 天子路寢之門師氏德行大學之教也保氏藝儀小
 學之教也由是觀之則公宫之左必有大小二學可
 知矣王子八歳入小學束髪入大學者入學之期也
 國子必十三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者蓋國子與王子
 共學必稍長乃知貴賤之禮上下之分且使王子有
 輔仁之益故其期不同如此然則在郊之大學王子
[004-13b]
 不入乎曰周制太學在郊者省朝謁之勞專學業也
 天子曰辟廱諸侯曰泮宫辟廱四門四橋東曰東序西
 曰瞽宗南曰成均北曰上庠東序即東膠也上庠即
 虞庠也其師即大司樂也鄉遂都鄙賔興之俊士天
 下侯國歳貢天子之造士國子及倅諸子教成材者
 皆學於此焉但王子之學則在公宫之左涖大學有
 時而與國子齒此記所以有將君我而與我齒讓者
 欲其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夫周人之於王子國
[004-14a]
 子其教之也詳其責之也深其養之也至王子之教
 其適將以宗廟社稷屬之為天下得人也其庶將以
 有國有家付之為民神之主也可不重歟國子之教
 以其席父兄之勢豢宫闈之安不有師道之尊嚴則
 何以保自然之和禁未萌之欲又有以變化其氣質
 涵養其德性也哉此師保之任所以為天下大本也
司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
 釋曰諫猶正也此官掌糾萬民之德行而廵察鄉遂
[004-14b]
 都鄙之教者丘氏曰即今之提學官將以扶植正學
 維持公論者也
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
 釋曰語曰汝弗能救與此官以禮防人之過糾察人
 之辠惡者也
 原曰先王於王宫之教既有師保矣又以萬民之教
 鄉遂以下之職或怠廢不舉苟且以欺上也又設諫
 救二職以勸糾德行而廵察過惡所以輔翼警飭之
[004-15a]
 者無所不至則為教者豈敢苟且具文而萬民豈敢
 怠於為善而肆於為惡乎然後知萬民之諫救即王
 宫之師保也
調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
 釋曰調和合也此官主平成人之相讐殺者
 丘氏曰凡人之情方其有觸則怒怒則爭爭則鼎鑊
 在前不顧也及其怨隙已成殺傷被執退省其身已
 無生路追念父母妻子不可復見未始不悔悟而恨
[004-15b]
 旁人之不我救止也先王灼知人情之隠設調人以
 諧和於始使不至於此忠厚之至也
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
 釋曰媒之言謀也謀合異類使和成之今齊人麴□
 名曰媒蓋釀合之義也
 原曰男女之合人倫之本風化之原也詩首關雎書
 美釐降禮謹大婚人道自是始焉故先王設官以司
 之子生必書其月日與名藏之以立其根然後視其
[004-16a]
 才質而媒合焉故無怨曠之失無反目之虞政徽俗
 美何莫不由此也
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
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
 釋曰司市雖主平市然商賈一項人民皆其所統財
 利盈縮之間而教未始不存也
 葉氏曰先王授民以井田足食也制商以市㕓通貨
 也食足貨通而後教化可成矣是以匠人營國則前
[004-16b]
 朝而後市内宰建國則佐后而立市市也者所以通
 商賈而阜貨財也昔者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
 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此市之所以
 作也而聖人必先之曰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
 民為非曰義母亦曰朝與市有義利之分王與后有
 隂陽之别生財自有大道有國者當以義為利不當
 以利為利者歟
質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
[004-17a]
十人
 釋曰質平也主平定物價者
㕓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 釋曰㕓民居區域之稱鄭司農曰㕓謂市中之地未
 有肆可居以藏畜貨物者孟子曰市㕓而不征灋而
 不㕓謂貨物藏貯於市中而不租税也愚謂市宅也
 公家所立為市之宅故有㕓布之税而㕓人主歛諸
[004-17b]
 布蓋歛市租之官非止管市宅而已司市質人㕓人
 三官乃命官胥師以下則給役也
胥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賈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
史司虣十肆則一人司稽五肆則一人胥二肆則一人
肆長毎肆則一人賈音嫁/虣音暴
 釋曰鄭氏曰自胥師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胥
 及肆長市中給繇役者胥師領羣胥賈師定物價司
 虣禁暴亂司稽察留連不去者愚謂肆長則主一肆
[004-18a]
 猶一家也胥師賈師管二十肆司虣十肆司稽五肆
 皆肆長之有才智者為之立市之灋以二十肆而止
 與比閭不同
 原曰自肆長而上胥師而下其市之所以成乎以肆
 長為主則為賈而坐肆者也無肆長則無市矣胥與
 司稽司虣固肆長為之賈師平物價胥師掌治訟皆
 巨賈之有才者與之權而統率之猶夫比閭族黨之
 灋非命官也故鄉制則萬二千五百家而止市制則二
[004-18b]
 十肆而止何也義欲其長利欲其短也㕓人質人泉
 府則司市之屬設官也肆長而上不在鄉遂之數不
 𨽻教官以其近利也舉選不取以其無教也自胥師
 以下皆無秩明商賈不敢與士君子齒也逺郊之内
 有賈田司市與其屬之禄也胥師以下無秩則無禄
 矣蓋先王之立市也不使雜於閭里懼其亂教也不
 設朝廟之前以利為後也不使士農為之以商賈之
 人持心近薄恐其亂俗也是故設於國之隂而主之
[004-19a]
 以后祭以隂禮其先義後利之制可見矣夫利平人
 不可親也恐其溺心也有位不可親也恐其蕩志也
 故令國君夫人世子命夫命婦皆不得過市過則有
 罰其作灋之嚴如此先王之逺利何如哉昔者晉之
 富商韋籓木犍以過於朝而曰雖有澤車華服不敢
 與士君子齒則周公之遺化固存什一於千百矣後
 世立市無灋士農君子雜而為之是以億兆之人皆
 騖于利士君子而有商賈之行聖人以道治天下之
[004-19b]
 意今亡乆矣
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
人賈八人徒八十人
 釋曰泉即錢也泉府之官主以征布歛貨使商不失
 其本以貨而平賣之使官不費其財民有祭祀喪紀
 急用者則賖之不取息以利民也民之貸者以國服
 為息以懲貪也六鄉有泉府以泉以貨賖貸鄉民六
 遂有旅師聚三粟以貸貧民平頒興積皆先王立通
[004-20a]
 融之灋以行周貧補助之政所以利民非以利國也
 民利則國利矣
 原曰泉府之設聖王立應時取予之灋以通天下之
 貨以濟天下之民乎故貨有貴賤時為之也未有貴
 而不賤賤而不貴者泉府以征布歛時所不售之貨
 使商不失利所以利商也時之既至必有求買者乃
 從其原抵賣之使官不失利民不從貴所以常平也
 民有喪祭困急則賖之立期取償而不取息所以濟
[004-20b]
 人於困以廣仁也民有願貸則以其身服役國事為
 息願以身役可以徵貪不願不强也夫其取予之間上
 不失時中不失官下不失民是先王所以流通百物
 拯救萬民裁成輔相之道也豈若劉歆六幹立灋安
 石青苗市易堂堂大國皇皇求利者哉
司門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
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毎門下士二人府一
人史二人徒四人
[004-21a]
 釋曰此官主啟閉國門譏察不物防冦盗守國固者
 不征商惟犯禁之物則舉之
司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
十人毎關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
 釋曰王畿千里於五百里界首面置三關共十二關
 此官主譏察出入防冦盗與門市為聨
掌節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[004-21b]
 釋曰節符信也行者所執以為信
 原曰司門司關掌節三官皆掌譏察之官門關主於
 譏察貨賄人民掌節所以通乎譏察者夫民之奸偽
 四出有國者不有以譏之則亂不有以通之則滯聖
 王所以遏禍亂之原實在於此烏可忽哉
  地官上
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十有二教以佐王安邦國擾萬

[004-22a]
 釋曰此按五官之例而正之者也元本大司徒之職
 之下曰掌建邦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
 擾邦國大司空之職闕焉臨川呉氏取孟子舜命契
 五教之目補之續以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
 二教焉丘氏曰觀十有二教之施不係於五物則知
 此二句為羡文而司徒安擾邦國者不在於土地之
 圖人民之數其為冬官之文錯在於此無疑也
 愚按周禮乃成周一代之典及周衰諸侯相吞遂違
[004-22b]
 周公封國之制孟子曰諸侯惡其害已而皆去其籍
 則周禮孟子時已亂矣至漢其書始出惟存五官河
 間獻王嘗購以千金莫能得乃以考工記補冬官至
 宋俞庭椿乃謂冬官錯於五官之中而有復古之編
 呉臨川祖其説而有五十字之補夫司空之職以考
 工記補之者固妄而曰錯於五官者亦非也司空之
 職具在無待於補也蓋自去籍之後書已錯亂遂人
 即小司空也以變小司空之名故續於地官之後而
[004-23a]
 大司空之職以無所附故併於大司徒之中特去大
 司空之職五字而已豈遂亡哉十二教正司徒之職
 掌也而次於土㑹五土物生之後以不相續也遂増
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二句是司空之職盡入於司徒
 也後儒雜取冬官於五官之中辨職不明各以己意
 移易經文無所證㨿則六官皆亂矣名為復古實亂
 古也竊不自揆更考經文以遂人序官之數與五官
 相同有旅字之别則知遂人以下皆司空之職又以
[004-23b]
 天官辨職考之教職言安言擾事職言富言養則知
 土地之圖封疆之制非司徒之職而十二教與頒職
 事所謂安與擾俱盡之司徒之職又可知矣二職之
 分以經證經斷無可疑非逞已見者而司徒司空之
 職皎如日月是周公以全經遺萬世者可無憾矣
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
爭三曰以隂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
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
[004-24a]
愉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
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虣薄/報反
 釋曰安上治民莫先於禮欲民盡五常之道必以禮
 教之祀禮祭祀之禮外祀則州社黨禜族酺也内祀
 則祖先之祭禮祈報以教敬追逺以教孝孝敬合一
 則自無輕慢苟且之失矣陽禮則冠也射也飲酒則
 相見也教以敬長尚齒貴德尊賢則其心和順自知
 遜讓之道無爭競之失隂禮者婚姻之禮及父子異
[004-24b]
 宫之類教以男女有别婚姻以時子致情於親則親
 愛之心生而怨曠可免矣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禮
 者燕饗祀神庠序皆教以作樂興舞則民情和洽向
 善而不能已無乖戾之失矣此則儀禮家鄉之禮其
 綱在此皆宗伯頒之儀者宫室車旗衣服器用禮節
 各視鄉官之秩使貴賤隆殺等級分明則上下以辨
 民志以定無有僣越踰分矣此典命掌之俗即本俗
 六事也教之齊車服興孝弟尚道義則衆心安定民風
[004-25a]
 淳厚不偷薄矣刑即鄉之八刑時有不率教者則有
 弼教之刑其附於五刑者歸于士斯無横暴而難制
 者矣誓者糾戒也恤憂也鄉中以時讀灋而糾戒勸
 勞之使之知憂勤而盡職則不敢怠惰矣度品制之
 度分鄉官為六秩不使僣踰辨其賢否以别貴賤而
 定其制度如五儀六服六摯之類則民皆率德安分
 而知足止矣
 原曰大矣哉聖人以度教節之意乎蓋凡人耳之好
[004-25b]
 聲目之好色鼻之好臭口之好味苟窮其欲雖匹夫
 而擬萬乘或未足以厭其心也是聖王既以五儀之
 命等在位之人又以鄉遂之秩行民俗之内使之比
 長少别於齊民其宫室衣服飲食賔客閭胥不得以
 勝族師而族師又不得以過黨正司徒又以儀等辨
 之不使踰越而辨施舍又嚴於貴賤之等是故無德
 而富則秩不加有德而貧則禄必益故雖有千金之
 資惟無德則與下户為伍宫室不得侈而衣服不能
[004-26a]
 華則飽食之餘無所用温煖之外無所求柰之何不
 率德厲行以聴人之旌舉哉故鄉遂之灋行儀等之
 辨嚴所以正人心美風俗行教化之大機也
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
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則民興功
 釋曰鄭氏曰世事世習其事猶管仲云士農工商各
 專其業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也
 愚謂世事世間才藝之事鄉遂治事之吏皆學世事
[004-26b]
 而有能者使隨所長而任職則可謂使能而令之不
 失職矣賢有德行者爵位也鄉民之中有德行者進
 以爵秩是以賢制爵也則民孰不勉而脩德哉禄以
 酬功鄉吏盡心於庶職以功而詔禄則莫不勉於興
 功而盡職矣二者尊賢使能之事司徒掌教之大權
 也
 原曰舜命契為司徒教以五典而周禮十二教不及
 五典何也曰五典言其理十二教施其事是故教敬
[004-27a]
 則親矣教讓則序矣教親則别矣辨等則義矣教安
 則信矣五典雖舉其要孰若司徒所教措之於事周
 詳曲折各得其條理哉夫教之道廣矣大矣先德禮
 而後刑政教和教中者所以師其進德也教恤教節
 者所以作其憂勤也制爵制禄者所以勵其激勸也
 孰非所以扶植五教本乎事而納之於道也乎故觀
 十二教之目則古人所以為教之事可知矣固無待
 於補也
[004-27b]
頒職事十有二于邦國都鄙使以登萬民一曰稼穡二
曰樹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飭材六曰通財七曰
化材八曰歛材九曰生財十曰學藝十有一曰世事十
有二曰服事
 釋曰頒職本在縣灋之下今以司徒大政所在故移
 於此頒布也登載也布萬民之職事而載於籍焉稼
 穡即三農生九糓也樹藝即園圃毓草木也作材即
 虞衡也阜蕃即藪牧也飭材即百工也通財即商賈
[004-28a]
 也化材即嬪婦也生財隨宜以為生固不專於轉移
 執事也太宰分職而司徒頒之乃見施行之實也九
 職之外又有學藝謂有道藝如禮樂書數之類致用
 於事功之實也世事如農圃醫卜祝史之事藝之小
 者所謂世事教能是也今欲補内六記即學藝是也
 外六記即世事是也服事給公家之役如府史胥徒
 之類是也故九職定其本十二職舉其繁天下之人
 雖多豈出於十二職之外哉無職則為浮民遊手聖
[004-28b]
 王不容者也
 原曰天下之治在於民有職天下之亂在於民無職
 故太宰分職矣必司徒頒之乃得其所也由是而司
 空均職鄉遂施職閭師任職凡治民之官罔不以民
 職為事誠以民之為生皆上所以與之一技能之㣲
 一動作之末上皆為之區處至於一德可稱一能可
 取必使之待用而不遺民之父母其信然矣後世非
 惟不為民分田制産以為生且民職不分服田畆者
[004-29a]
 征科百出而歛之若讎民遂厭農畆而不事至無以
 為生乃浮巧逐末任其自生為僧為道為雜技者半
 農人焉而上不之恤馴致大亂何莫而非不頒民職
 之故哉
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
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譏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
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賊
弛施氏反舍音捨去上聲𤯝/音省殺所界反蕃方表反
[004-29b]
 釋曰施十二教教之頒十二職養之民得其所矣㓙
 災之變不可不防也故以荒政繼焉散利發倉廩以
 賑貸之薄征减其賦税也緩刑省其刑罰也弛力寛
 其力役也舍禁山林川澤之利令民不時取之也去
 譏關市之上非惟不征雖譏察亦去之也眚禮凡吉
 禮及賔客之奉皆省之㓙荒殺禮也殺哀㐫禮葬
 祭不求備也蕃息也止息音樂飲酒不樂也多昏不
 備禮許嫁娶也鬼神能助隂陽為水旱札瘥者必索
[004-30a]
 而祭之盗賊之起由於㓙荒故盡心荒政則盗賊自
 除矣
 原曰水旱堯湯不能免故聖君賢相既修德行政調
 和隂陽無所不用其至矣而司徒親民之官復以荒
 政為首務何也蓋不恃吾有德足以格天而恃吾修
 政足以應天如子之於父母能保其不怒哉要在起
 敬起孝而底豫之也故修政所以修德也然十二荒
 政以散利為先利不散則民不聚雖有𤯝禮蕃樂殺
[004-30b]
 哀多昏之舉行未必有實惠及民也然利苟不備於
 平時則臨事將何所散哉周人為荒政之備者詳矣
 旅師泉府積三粟與歛不售者平頒興積而賖貸之
 遺人掌縣都委積以待㓙荒倉人掌粟入之藏以待
 㓙荒而頒之蓋以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九年耕而
 餘三年之食是以天不能災而人不能害者以備先
 具也不知乎此而欲修德以應天也不亦迂乎
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
[004-31a]
恤貧五曰寛疾六曰安富
 釋曰保安也息生也謂保安其民使之蕃息也丘氏
 曰救荒之政如攻療保息之政如調理幼者慈愛之
 如産子三人與之母二人與之餼是也老者養贍之
 如七十者賜以粟八十以上者賜以帛是也鰥寡孤
 獨皆天民之窮者必有以振救之饑寒匱乏貧不能
 自存者必有以賙給之疾病者寛其力役使得保其
 性命家富者平其賦役書其勤敏使保其常産而不
[004-31b]
 侵削之行此六者則民皆得其所矣
 原曰歳饑民困災變不虞民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
 者先王為救荒之政可也至於平時為生宜自力也
 復為是保息之政何哉蓋民之困窮固由於㓙荒亦
 有不㓙荒而困窮者則幼者資人以生老者資人以
 養窮者無所控訴貧者不能自給疾者廢於天刑皆
 不可無保安之政也詩云哿矣富人哀此㷀獨先王
 既有荒政聚之於災變之日又有保息養之於無事
[004-32a]
 之時真所謂如保赤子父母天下之心也
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曰&KR0839宫室二曰族墳墓三曰聨兄
弟四曰聨師儒五曰聨朋友六曰同衣服&KR0839與/美同
 釋曰本俗者使民風習俗不離於本奢侈相矜強弱
 相勝皆離本者也民不安原於俗之偷弊故本俗所
 以安萬民也朴而不壊華而不僣謂之&KR0839鄉遂比居
 之灋以閭巷之形畫圖使貴賤有等華朴得宜則相
 帥以安分矣族猶類也類其墳墓使祖禰體魄不遺
[004-32b]
 則莫不敬宗重逺而相帥以孝敬矣聨合也使之有
 次序不相凌也兄弟手足之愛易於暌違聨之使情
 義相得則莫不相帥而遜弟矣師儒有道德者聨之
 使先覺覺後覺則莫不向學而尊道貴德矣同師曰
 朋同志曰友聨之使合志同方營道同術則莫不相
 帥相讓以敦信誼矣衣者身之章也等級由之以分
 同之使制度有常上下有等則莫敢詭異而僣越矣
 誠能行此六者則文質彬彬泰和之氣象也太宰九
[004-33a]
 兩有宗族師儒朋友則天下之治必以道德孝弟為
 先也可見
 原曰古人有言上行下效謂之風衆心安定謂之俗
 風俗之臧否天下治忽隨之周公有見為治之大原
 故立本俗之灋於司徒誠以俗不正則民不安故&KR0839
 宫室以安其生族墳墓以安其死聨兄弟以安其情
 聨師儒以安其教聨朋友以安其業同衣服以安其
 分自其生死之安也而孝敬之俗興矣自其情分之
[004-33b]
 安也而遜讓之俗興矣自其師友之安也而道義之
 俗興矣三者之俗興則不賞而勸不怒而威遷善逺
 罪有不知誰之為者有不在於本俗之六事也哉
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國都鄙乃縣教象之灋于象
魏使萬民觀教象浹日而歛之
 釋曰正月陽和始布之時縣教象之灋于雉門之兩
 觀政教之始也布教謂頒布教灋之文書縣教象謂
 以教灋畫之於板而縣之也邦王畿國侯國也都鄙
[004-34a]
 王畿侯國皆有之司徒之教通於天下者也
乃施教灋于邦國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家
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旌使之相
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
使之相賔
 釋曰施教灋即鄉灋也王畿侯國都鄙之君長各使
 其鄉官行教灋故曰使之各以教其所治五家則號
 為比比次之義善惡纎㣲必知使相保任不得為惡
[004-34b]
 二十五家則號為閭左右為之門以稽出入同巷而
 居良者使相容受惡者毋得相隠百家則號為族有
 同宗合族之義一家或有喪衆共助之故曰相葬五
 百家則號為黨有相黨援之意故患難則合力救援
 二千五百家則為之州州之言周也有無相通賙其
 匱乏萬二千五百家為鄉鄉向也人所向往上令而
 下從也三歳大比彼有賢能我從而賔之我有賢能
 彼又來賔我此鄉遂不獨王畿大國三鄉三遂次國
[004-35a]
 二鄉二遂小國一鄉一遂不成鄉遂則為都鄙其教
 灋皆同
 原曰天王大一統者也故鄉遂之灋軍伍之制皆通
 之天下無不同焉是以司徒施教司空治野司馬制
 軍其灋皆同皆曰邦國都鄙也曰然則比閭族黨在
 國中鄰里鄼鄙在四郊何也曰國中多君子故教灋
 依之而立四郊多野人故治野之灋依之而立天下
 莫不有鄉遂莫不有都鄙也是故在司徒以掌其教
[004-35b]
 則有比閭族黨州鄉之名在司空以掌其野則為鄰
 里鄼鄙縣遂之名在司馬以掌其兵則為伍兩卒旅
 師軍之名均此民也而治灋有三先王恐三者之灋
 名實相紊也故分其所屬而辨其輕重使為治者因
 其宜而制之國中多君子而教灋重也則當鄉之名
 四郊多野人而治野之灋重也則當遂之名都鄙雖
 未成鄉遂也而比居之制立教之灋田野之事無不
 同也及用軍旅之時司馬稽其人數更立伍兩卒旅
[004-36a]
 師軍之制名雖異而數則同均此民也教灋必行於
 遂都鄙治野之灋亦行於六鄉制軍之灋鄉遂都鄙
 均焉是以各有所屬而通於天下自其各有所屬也
 而職掌明焉輕重審焉自其通之天下也是以一視
 而同仁並行而並事焉故匹夫為善於千里之外可
 得而知也為惡於千里之逺可得而糾也故曰聖人
 之於天下也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逺
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賔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
[004-36b]
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
 釋曰以鄉者以上文鄉灋也三物德行藝也賔賔禮
 也興舉也以鄉灋之三物教天下之民德不足取之
 行行不足取其藝有德行則謂之賢有道藝則謂之
 能鄉大夫以鄉飲酒之禮舉之獻賢能之書也德謂道
 得於心知者明睿畢照仁者博愛無私聖者思能通
 㣲義者處事合宜忠者内外如一和者順適無乖然
 皆五性之德和者禮之德忠者信之德而聖則兼五
[004-37a]
 者之德也行者以德而見於行事也孝謂善事父母
 友謂善於兄弟睦謂親於九族婣謂親於外親任謂
 信於朋友恤謂矜憫孤弱然孝者百行之先五者孝
 之推也六者之序人生本於父母罔極之恩也故孝
 居先兄弟與吾同出於親故友次之九族同出於祖
 宗故睦次之五服異姓之親骨肉相聨故婣次之朋
 友合志同方故任次之鄰里鄉黨相安而居故恤又
 次之藝者習之於事也禮五禮習熟其儀文度數樂
[004-37b]
 六樂能知其節奏鏗鏘射以觀德御以馳驅書以形
 天下之文數以計天下之物此六者皆道之所存也
 故曰道藝
 原曰三物其盡教之道乎得之於心之謂德行之於
 身之謂行習之於事之謂藝其道則一而已矣分而
 言之德行所以成已道藝所以成物三者皆吾性完
 具而不可一闕焉教者豈能強於性分之外哉但人
 之才質不同故於三者互有長短是故德行道藝俱
[004-38a]
 全者謂之大賢大能賔興舉之於王以當大用矣司
 諌所謂辨其賢能而可任於國事者是也長於德行
 而畧於道藝則謂之賢長於道藝而德行次焉則謂
 之能下文所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
 治之是也上者賔興於王次者進退其秩此之謂賢
 者在位能者在職苟道藝不足而德行能存者質實
 之人耳德行不足而道藝獨長者才藝之士耳以位
 職之小者處之俱無可取則隨其位職而廢置行焉
[004-38b]
 此三物之論也傳曰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
 事成而後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後有制於天
 下此賢能之别也故天下之人不同而三物之教則
 同天下之才不同而賢能之成就則同先王以賢而
 處位以能而任職二端既明天下可運於掌矣
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
不婣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
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
[004-39a]
 釋曰刑以弼教故不從三物之教者則設刑以糾之
 麗五刑者歸之士師鄉刑亦扑罰而已不弟即不友
 也不言友者兄不友者教之弟不恭者刑之造言謂
 訛言惑衆亂民謂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者德藝
 不設刑獨於六行有刑者蓋德無可見而行有可徴
 有德必有行以行考其德思過半矣藝則人之材有
 不可強者故教以德藝而糾之以行先王之教内外
 兼舉如此
[004-39b]
 原曰刑以弼教其依禮而言者與教者何教以禮也
 六行之教内則曲禮少儀也此三禮者鄉之所以為
 教也教之不從然後以刑一之刑必依禮而制者也
 故曰仁與義互為交修禮與刑相為表裏刑也者帥
 其由禮也苟不教以禮而徒以刑一之則刑之者不
 知其所由用刑者惟徴之於灋是孟子所謂不教而
 殺罔民者也故古者制行必徴之於禮行灋者以禮
 而議刑夫是之謂表裏之義也
[004-40a]
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
教之和
 釋曰禮吉㓙賔軍嘉也樂六代之樂也偽者心未受
 而強從之謂情與偽對蓋流蕩縱肆而不可拘檢之
 謂中者抑其過引其不及使歸於中也和者變化鼓
 舞使之心志融悦以入於道也中和者民之性情也
 教民者必求至於是以為凖焉
 原曰先王之於民既以三物教之八刑糾之道教亦
[004-40b]
 云備矣又以禮樂防之何也夫民力分未及而強施
 之則悖知識未至而強聒之則勞斯皆心未能受者
 也而遽以刑迫之則未免強從於外免而無恥矣故
 名之曰偽禮者聖人本天理縁人情而畫為制焉使
 賢知者不得而過愚不肖者亦勉強而企及教之具
 必以此為先焉使其尊卑貴賤日用彛倫皆循是為
 守則民有所據依自率德安教免於偽矣非防偽教
 中之道與孔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此之謂也夫
[004-41a]
 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和序人心之本
 也序則相敬和則相親而情正矣故禮勝則離離則
 情僻情僻則流流則忘返先王懼其離而流也故以
 樂和之凡燕饗祭祀庠序之間必教以歌舞之樂所
 以宣其和而節其流則情無乖戾歡欣和悦以進於
 善體教自不能已矣非防情教和之道與孔子曰有
 恥且格此之謂也則先王之為天下亦奚為哉禮樂
 而已後世以刑政代禮樂治功之盛髙不出乎五霸
[004-41b]
 之間禮樂雖存具文而已歐陽子曰三代而上治出
 於一而禮樂逹於天下三代而下治出於二而禮樂
 為虚文憶斯言也判古今於一言决王伯於萬代者
 與
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聴而斷之
其附于刑者歸于士
 釋曰不服教不從而違教灋者爭賄曰訟爭罪曰獄
 地治謂爭地而訟者小司徒曰凡民訟以地比正之
[004-42a]
 地訟以地圖正之即此是也士謂鄉遂士附麗也司
 徒聴訟施鄉刑扑作教刑也其有麗於五刑者則歸
 之士師使審察而正其罪
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大賔客令修野
道委積大喪帥六鄉之衆庶屬其六引而治其政令大
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
 釋曰祀五帝謂迎氣四郊及大饗帝於明堂奉猶進
 也牛能任載地類也奉牛牲謂薦腥也肆陳體骨也
[004-42b]
 羞其肆謂薦熟也享先王四時禘祫皆是也亦如之
 奉牲羞肆也大賔客謂諸侯來朝大司徒令遺人於
 野路之上修治途道及委積蒭薪米糓以待之也大
 喪王后之喪也六引喪車索也六鄉屬六引六遂主
 六紼治政令徒庶喪事之戒令也大軍旅謂大司馬
 九伐之事大田役謂狩田大閲之事旗畫熊虎者也
 當用衆之時則以此旗致其徒衆而治其戒令
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令無節者不行於天下
[004-43a]
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征緩刑
 釋曰大故謂國有冦兵也致民於王門衛天子及備
 詢謀也節六節有節乃行防奸細也荒㓙年札疫厲
 也移民移其少壯以就食也通財許賖貸不閉糴也
 蓋民食之不足移之以就有餘通之以濟不足舍禁
 弛力薄征緩刑皆荒政之事
歳終則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歳令于教官曰各供爾
職修乃事以聴王命其有不正則國有常刑
[004-43b]
 釋曰正治明處其文書也致事上其計簿也歳終令
 所屬計一年之要也改歳教灋未頒止令其官屬而
 警戒之曰各共其所治之職修其所作之事以聴王
 命者以王之誅賞皆依各職所上之功過也不正謂
 不共職而修事者常刑司冦官刑也
 原曰前乎周官舜命契為司徒則曰敬敷五教在寛
 後乎周官則穆王命君牙為司徒而曰𢎞敷五典式
 和民則司徒之掌教尚矣故成王作周官亦曰司徒
[004-44a]
 掌邦教五典擾兆民然則司徒之掌教舍五典人倫
 之外無他物今司徒所掌典曰教典職曰教職象曰
 教象灋曰教灋官曰教官則司徒之掌教夫誰不知
 愚以為天下後世之惑特未知教之所以為教故或
 局於人民土地之粗則以為司徒專掌財賦或厭其
 粗迹而入於髙虚則曰司徒只教以親義别序信者
 師氏保氏不過五六員其餘蓋分托焉夫土地人民
 之事乃司空之錯簡而五典亦豈外於十二教耶蓋
[004-44b]
 先儒徒知五典為親義别序信不知所以行是五典
 者有不在於十二教頒職事荒政保息本俗與夫三
 物八刑禮樂也哉愚故曰施教頒職恤其㓙荒保其
 孤弱正其習俗者教之以事也德行道藝者教之以
 理也以禮樂防其情偽而致於中和者教之功也則
 今司徒之教亦可逺稽大舜近質穆王矣孰謂司空
 既亡而司徒専掌財賦哉
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灋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
[004-45a]
夫家九比之數以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凡征役之施舍
與其祭祀飲食喪紀之禁令比毗志反/施式氏反
 釋曰小司徒言建邦則大司徒可知矣故依此補之
 也稽攷也國中王城之中六鄉也四郊六遂也都鄙
 王畿之都鄙不言邦國者小司徒止教王畿之内大
 司徒則及天下也侯國亦建六典有司徒止奉大司
 徒之灋以教其國而已一夫一婦為夫家稽之即下
 文稽人民而周知其數也九比之數者即辨其夫家
[004-45b]
 之衆寡與貴賤老幼廢疾之等如七人授以上地六
 人授以中地五人授以下地三等大槩言之耳細分
 之上等有三中等亦有三下等亦有三所謂上上中
 中至下下凡九等也故為九比之數後凡言九比者
 倣此辨其施舍者如一家三人二人半二人可任者
 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
 征之是施之也老者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幼者
 廢疾者皆不征之是舍之也征謂百畆之税役謂力
[004-46a]
 役之征蓋周人毎夫受田百畆而取以三征曰粟米
 曰布縷曰力役無職事宅不毛者但有夫家則三征
 不能免也必如老者以下乃免之故挍九比以辨施
 舍司徒之大務祭祀謂州社黨禜族酺飲食若鄉飲
 酒饗食之類喪紀族相塟埋之灋皆有禁令使不失
 禮也
乃頒比灋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衆寡六畜車
輦辨其物以歳時入其數以施政教行徴令及三年則
[004-46b]
大比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
 釋曰比灋以九比之數畫為成式夫家衆寡也六畜
 車輦也稼穡耕耨也勤惰德行也優者為上等次者
 為中等又次者為下等三三而九之以此灋頒于六
 鄉之大夫使之登載其實以歳之四時入其數司徒
 依此以施其政教謂使之讀灋糾勸也行徴令謂徴
 召命令莫不有一定施舍之籍大比者勾考三年中
 之消息而頒受之以上中下之地稽其勤惰賢否而
[004-47a]
 黜陟之賢者能者各有等數上等賔興次等進秩下
 等降黜莫不以九比之灋乘之比要者比灋等第之
 簿也六鄉内也故入其數邦國外也故受其要侯國
 三年進其要於司徒
乃㑹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
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
以比追胥以令貢賦卒子/忽反
 釋曰㑹合也卒百人伍五人蓋約伍兩卒旅而為名
[004-47b]
 也比閭之灋以家起數卒伍之灋以人起數故别其
 名焉作亦起也田大田也役工力之事比有同行共
 作之意追逐冦胥伺盗也令貢賦亦用卒伍之灋者
 令其納粟於官亦以卒伍起之也 丘氏曰司馬灋
 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是一乘者七十
 五人也約而言之兵車一乘則三兩之數四乘則三
 卒之數百乘則三師之所合五百乘則三軍之所合
 積而至於千乘則六軍聚焉六軍之數適足以容千
[004-48a]
 乘乃天子宿衛之兵其餘六遂都鄙之兵悉天子之
 畿内則為萬乘矣諸侯大國則有千乘而三鄉則僅止
 五百乘耳以三鄉三遂言之故曰千乘之國
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上地家七人可任
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
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以其餘
為羡惟田與追胥竭作
 釋曰均土地者地有肥磽則以萊與易佐之而分為
[004-48b]
 上中下之地此遂人之灋也又稽人民考其數而知
 其為上中下之家者蓋上地家七人餘夫多故受田
 亦多則為上地可任者即餘夫未成家不受㕓而受
 里者中地下地亦然皆以餘夫多寡而為受田之多
 寡而分也起徒役無過家一人者優餘夫也蓋以正
 當夫家一人為正卒餘夫為羡卒竭盡作行也記曰
 惟為田單出里與冦盗非常之變則正卒羡卒偕行
 不言起軍旅者六鄉之民止供貢賦衛王室而已夫
[004-49a]
 正羡更出者所以畨休其力正羡並出者所以重講
 武事
凡用衆庶則掌其政教與其戒禁聴其辭訟施其賞罰
誅其犯命者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
 釋曰用衆庶謂田役與追胥之類政教以令之戒禁
 以止之皆小司徒所掌有爭競者聴其辭訟有功罪
 者施其賞罰有不遵誓戒者則誅責之大事田役軍
 旅之類致㑹集也大故冦盗水火非常之變也餘子
[004-49b]
 即餘夫羡卒也
 原曰司徒所以詳於九比之灋者將以授三等之地
 也地有三等之不同而三等之中又有三變焉以地
 之肥磽而分上中下之地者則都鄙不易之地家百
 畆一易之地家二百畆再易之地家三百畆遂人上
 地田百畆萊五十畆中地田百畆萊百畆下地田百
 畆萊二百畆是也以壹家受田之多寡而分上中下
 之地者則上地家七人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
[004-50a]
 可任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者家二人是也
 蓋家有上中下而㕓則一田萊與易有上中下而餘
 夫受田皆如之故知餘夫多則受地多授地多則為
 上地餘夫多則為上家此不易之理也故九比之灋
 所以校其人之多寡勤惰而授以三等之田受田之
 後又校其人之多寡而分三等之地也司馬令賦又
 有三等之地者以其地之墾闢多寡與人可用之多
 寡而分則㨿成功而言耳其曰上地食者三之二可
[004-50b]
 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
 者三之一可用者家二人曰食者謂其耕治而可養
 人者耳曰可用者謂其可簡稽而為兵者耳故曰以
 地與民制之然後賦之以兵斯不謂以墾闢多寡而
 分三等之地乎愚故謂三等之地有三變苟不然則
 上家授以上地田百畆中家授以中地田二百畆下
 家授以下地田三百畆地有定數而家有定人一恒
 人可辨之小司徒又何察察於九比之稽哉且上家
[004-51a]
 餘夫多而上地田數少中家人少而下地田數多則
 上家有力無可耕之地下家無力而地多不能耕先
 王經制固如是耶
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
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
 釋曰井牧固是司空之大務今在司徒者以司徒掌
 六鄉井牧之灋雖始自六鄉然制井之灋必有夫畛
 涂道路遂溝洫澮川乃成井牧故司徒只言田之實
[004-51b]
 數而經制之灋則在司空也可耕之地為井可畜之
 地為牧言牧則山林藪澤丘陵原隰皆舉之矣遂人
 授田以萊相之萊即牧也 葉氏曰此泛言經土地
 耳夫井牧之制通之天下可也井邑丘甸縣都無往
 不同井方一里凡九夫受田九百畆邑方四里三十
 六夫受田三千六百畆丘方十六里百四十四夫受
 田萬四千四百畆甸方六十四里五百七十六夫受
 田五萬七千六百畆縣方二百五十六里三千三百
[004-52a]
 有四夫受田二十三萬四百畆都方一千二十有四
 里九千二百十六夫受田九十二萬一千六百畆中
 為公田之數在内經野不殊乎九夫度地不離乎三
 等受田不過乎百畆此井田定制也
 丘氏曰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則方十里為一成積百
 井其中六十四井為田其三十六井則山川城郭縣
 方八十里旁加十里則方百里為一同積萬井其中
 六千四百井為田而三千六百井為山川城郭以四
[004-52b]
 數之田之實數司馬灋以十數之兼山川城池而言
 也丘甸則用之於鄉遂及公邑縣都則用之於采地
 鄉遂公邑非無縣都也有縣都之制而民受地者特
 一夫之田與夫宅田賈田士田之類未至於縣都也
 采地之所受亦非無井邑丘甸也井邑丘甸見於縣
 都之中唯卿大夫之所受者或四十里或八十里此
 所以必畫為縣都之制也但野外之田不無美惡肥
 磽之差豈必盡如指掌之平基盤之畫哉唯有井有
[004-53a]
 牧比折而行乃是井田之活灋周禮一書皆通率而
 備言之楚蒍掩所謂畫土田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
 表淳鹵藪疆潦規偃豬町原防牧隰臯井衍沃即成
 周之遺灋也所謂井九百畆者非必皆平土上地也
 因地形之所遇而為之計度可以知井田之説矣故
 井田之灋始於唐虞以至夏商稍稍葺治而大備於
 成周
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税歛之事乃分地域而辨其守
[004-53b]
施其職而平其政政音/征
 釋曰此主六鄉言之任地事者既授之田遂任以耕
 治之事也貢者詩曰中田有廬謂公田百畆内以二
 十畆分八家為廬舍又二畆半在邑於墻下植桑以
 供蠶事因取其布帛以為貢故大府謂之九功也賦
 者貢灋地税之中出泉為財賦也税歛之事公田之
 税粟也歛收也謂就公田中所歛也分地域正其經
 界也辨其守定其業也施其職施九職於田事之中
[004-54a]
 也平其征使之供貢税出車役各有常灋而均一之
 無使有輕重也
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小賔客令修野道委積大軍
旅帥其衆庶小軍旅廵役治其政令大喪帥邦役治其
政教
 釋曰小祭祀王𤣥冕所祭者小賔客諸侯之使臣也
 此二事大司徒主其大小司徒主其小宜矣大軍旅
 則以旗致萬民小司徒當帥其衆庶以與之大軍旅
[004-54b]
 大田役大司徒治其徒庶之政令小軍旅小廵役則
 小司徒當治其政令喪役者正棺引窆復土之事帥
 領六鄉衆庶以役其事而治其政教
凡建國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凡民訟以地比正之
地訟以地圖正之
 釋曰建立邦國必設其社稷之壇壝使各有所奉正
 其疆域之界限使各有所守蓋社稷疆域國之重事
 故小司徒立之亦可以見司徒掌邦國矣地比即五
[004-55a]
 家為比之比地圖田野及㕓宅閭巷之圖也民之爭
 訟是非則以比鄰之人正之民之爭疆界地域則以
 所在地圖正而斷之此小司徒所以聴訟而以無訟
 為本也
歳終則攷其屬官之治成而誅賞令羣吏正要㑹而致

 釋曰屬官司徒之上中下士也羣吏鄉中受治職之
 官也治成治事成功之績也要㑹羣吏所上之計簿
[004-55b]
 也此一歳之終考治之事其本屬之官則責其成功
 以詔誅賞其六鄉之吏則攷正其計簿上其事於大
 司徒以待冡宰之考績而行黜陟也
正歳則帥其屬而觀教灋之象徇以木鐸曰不用灋者
國有常刑令羣吏憲禁令修灋糾職以待邦治
 釋曰帥屬則司徒之僚屬羣吏則六鄉之吏也憲表
 懸之也修灋防虧廢也糾職防緩散也正歳改歳之
 時教灋未頒於天下大司徒乃縣之於地官之所小
[004-56a]
 司徒則帥僚屬往觀焉木鐸之戒戒司徒之屬也小
 司徒又令六鄉之吏遵司徒之禁令修明教灋糾正
 職事以待邦家之政治也
及大比六鄉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攷夫屋及其衆
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
 釋曰六鄉四郊之吏謂鄉遂中之羣吏也言四郊則
 六遂亦以六鄉之教灋行之可見鄉灋通之天下矣
 教治讀灋糾戒之事政事比灋訟獄之事夫屋即田
[004-56b]
 百畆夫一㕓也衆寡即家七人六人五人也蓋三年
 大比之時小司徒則帥六鄉六遂之教官平其教治
 之優劣正其政事之得失攷其受田之夫㕓里之屋
 及家人衆寡六畜登耗兵器備乏上於大司徒司徒
 上之冡宰詔王廢置誅賞之故曰以待政令
 原曰先王教民之灋固已備見於大司徒矣若其灋
 之施行則小司徒盡之而小司徒所執以行教灋之
 要則九比盡之今觀比灋不過稽其夫家之衆寡也
[004-57a]
 辨其老幼貴賤廢疾也六畜車輦之多少也田器兵
 器之苦良也耕種樹藝之勤惰也是數者若甚煩而
 且末上之人宜不足恤也而小司徒之職乃顓顓焉
 從事於此月有要也歳有㑹也三年有大比也羣吏
 之誅賞無不以是也夫以堂堂司徒豈無所事而所
 職乃民間之細務此有故矣夫天下之治在於民得
 其所得其所則治失其所則亂夫民之所急有不在
 於衣食乎是故稽其夫家之衆寡將以授三等之田
[004-57b]
 也辨其老幼貴賤廢疾將以行征役之施舍也稽其
 畜器展其治事將以别勤惰行黜陟也自其夫家之
 稽也而生厚焉自其器事之展也而用利焉自其勤
 惰之别也而德正焉德正則俗善用利則民安生厚
 則民富斯三者聖人所以使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也
 雖唐虞雍熈之治亦不出此矣後世乃以為民間之
 細事廟廊之上不一及焉此古今所以判歟
鄉師之職各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聴其治以國比之灋
[004-58a]
以時稽其夫家衆寡辨其老幼貴賤廢疾馬牛之物辨
其可任者與其施舍者掌其戒令糾禁聴其獄訟
 釋曰受命朝廷專治六鄉者鄉師而已雖居司徒屬
 首治灋只及六鄉不及天下以四人而治六鄉則亦
 末嘗分治也若鄉大夫以下皆在民之官無不聴命
 於鄉師故曰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聴其治聴謂平察
 之也國比即九比之灋制之於王司徒頒之故稱國
 焉惟夫家有衆寡故必辨其可用與可免也其戒令
[004-58b]
 糾禁與獄訟皆鄉師專掌之是比灋鄉師所執以治
 鄉之大權也鄉大夫以下惟攷其實上其數於鄉師
 鄉師校其比而等第之致於司徒大比則執此以行
 廢置誅賞其聴治之灋先之以戒令次之以糾禁終
 之以聴訟所以治之而謂之教也
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則受州里之役要
以攷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凡邦事令作秩叙
 釋曰此言鄉師掌役也大役如築城造邑之類未至
[004-59a]
 則帥之既至則治之政令徒役之政教命令也役畢
 則州里之長課其章程於簿致之鄉師鄉師受之以
 攷司空所均之力政必均平然後鈎考其所作之役
 事凡邦事小役也秩常也叙次也令鄉吏依常作之
 不親涖也
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大軍旅㑹同正治其徒役與其
輂輦戮其犯命者大喪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及
葬執纛以與匠師御匶而治役及窆執斧以涖匠師蒩/音
[004-59b]
菹輂九玉反音菊纛桃/報反匶音舊窆音殿
 釋曰此言其喪祭之執事也羞牛牲與司徒奉之也
 茅以縮酒蒩以藉祭此共於甸師及祭入于鄉師共
 之也輂輦皆小車輂駕馬輦人輓行所以載任器也
 止則以為蕃營大軍旅㑹同稍人作其徒役輂輦帥
 以至鄉師則治之而已有犯教令者惟鄉師得執而
 戮之者權之所在也大喪則帥民至其所監督其事
 纛羽葆幢也匠師葬事之師也鄉師執纛以指麾輓
[004-60a]
 匶之役柩在路恐有傾覆故與匠師御正其柩而監
 督役人之窆窆葬下棺也及下棺又執斧以臨備豐
 碑之用也
凡四時之田前期出田灋于州里簡其鼓鐸旗物兵器
修其卒伍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衆庶而陳之以旗物
辨鄉邑而治其政令刑禁廵其前後之屯而戮其犯命
者斷其爭禽之訟
 釋曰此言其司田獵之事也四時之田春蒐夏苖秋
[004-60b]
 獮冬狩是也田灋田獵之灋度即所當用之器與當
 用之人也鼓鐸旗物兵器則閲之卒伍之灋則修治
 之此田之先事也大旗熊虎之旗也致衆庶則植旗
 致於其下也陳之者表正其行列也毎鄉各有旗以
 為號鄉師則以旗物分别其鄉邑之人使各立於其
 處而聴指麾然後治其政令而使之從憲其刑禁而
 使之避也車徒屯聚前後異部廵之所以修正其部
 伍也其有違犯命令者則執而戮之軍灋尚嚴也獵
[004-61a]
 得禽而爭則聴斷之
凡四時之徴令有常者以木鐸徇於市朝以歳時廵國
及野而賙萬民之囏阨以王命施惠囏音/艱
 釋曰四時徴令有常如歳時屬民正月命修封疆二
 月雷且發聲之類皆用木鐸徇于市朝以警人知也
 以歳時廵國中之民有不得其所者廵野中之民有
 不足不給者量度以行補助之政知旅師所聚三粟
 春頒而秋歛之如遺人所掌鄉里委積皆奉王命而
[004-61b]
 施惠澤於民此廵省賙民之事也
歳終則攷六鄉之治以詔廢置正歳稽其鄉器比共吉
㓙二服閭共祭器族共喪器黨共射器州共賔器鄉共
吉㓙禮樂之器
 釋曰鄉師教官之攷也故四人共掌六鄉歳終共相
 參攷六鄉之吏治以詔王行廢置之灋焉鄉器禮器
 也器有大小及所用之不同則分其民居多寡而共
 之以備行禮之用官又常稽之令民耳聞目見所以
[004-62a]
 習禮樂之意於平時此成周之治所以禮備樂和粹
 然盛美也鄭氏曰吉服祭服也㓙服弔服也比長主
 集為之祭器者簠簋籩豆之屬閭胥主集為之喪器
 者夷槃素俎掲豆輁軸之屬族師主集為之此三者
 民所以相共也射器弓矢幅中之屬黨正主集為之
 州長或時行禮於此黨也賔器者樽俎笙瑟之屬州
 長主集為之鄉大夫或時賔興賢能於此州也吉器
 若閭祭器者也㓙器若族喪器者也禮樂之器若州
[004-62b]
 黨賔射之器者也鄉大夫備集此四者為州黨族閭
 有故而不共也愚謂族相葬故共喪器射於州序故
 黨共射器賔於鄉故州共賔器卑者備為尊者用也
 至於吉㓙禮樂全具之大器則非鄉大夫莫能備其
 全也
若國大比則攷教察辭稽器展事以詔誅賞
 釋曰歳終考校正歳稽器三歳大比則攷六鄉羣吏
 之教德行道藝之進與否察吏致事之辭情實與否
[004-63a]
 稽其禮器兵器田器精良與否展其鄉之民事或治
 與否以告於王而行誅賞之灋焉
 原曰鄉大夫既以卿為之州長又中大夫今鄉師乃
 以下大夫而秩居其上何也曰六鄉之中受命天子
 秉刑政之權以治之者鄉師而已若鄉大夫州長其
 秩雖尊一聴鄉師制治之灋也今觀一職之中稽夫
 家辨施舍也則曰掌其戒令糾禁聴其獄訟大役則
 治其政令邦事令作秩叙則刑禁之事官府常灋鄉
[004-63b]
 師掌之矣其於軍旅㑹同田役喪紀皆掌其刑禁戮
 其犯命至於廵郊野賙囏阨給補助大比則攷教察
 辭稽器展事以詔王誅賞是鄉中大權無不秉於鄉
 師也然後知鄉遂之師為治鄉遂之正官與鄉大夫而
 下所掌之糾戒禁令不同矣况黨正族師又皆在民
 之官乎宰夫八職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則鄉師之
 職可知矣况鄉師之下又有上士中士下士皆所以
 治鄉大夫以下之人乎苟不明乎在位在職之辨此
[004-64a]
 品秩之崇卑何以處之
 
 
 
 
 
 
 
[004-64b]
 
 
 
 
 
 
 
 周禮全經釋原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