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3 周禮集說-宋-闕名 (master)


[00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集說卷六
夏官司馬
 鄭氏曰象夏所立之官馬者武也言為武者也夏整
 齊萬物天子立司馬共掌邦政可以平諸侯正天下
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
立夏官司馬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
 劉氏曰政者正也所以正天下之性而不敢任情邪
[008-1b]
 以亂邦之典法也故先之以治典次之以教典次之
 以禮典又次之以政典者一其民於治教而安於禮
 樂也九州之諸侯四海之夷狄莫不循乎教治而安
 於禮樂不曰佐王平邦國乎 東萊曰自夏后氏命
 𦙍侯掌六師舉政典以誓衆則邦政之掌於司馬舊
 矣國之大事何莫非政獨戎政謂之政何也天下無
 事寓兵於農然後賦役百為始有所施是固政之所
 從出也天下有事舉兵討亂邦之存亡安危係焉其
[008-2a]
 為政之大又不待論矣此戎政所以獨謂之政也統
 六師而謂之平邦國則王者用師之本㫖特欲平邦
 國之不平者耳非有他求也非濟貪忿而夸武功也
 所謂天討也
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馬
下大夫四人輿司馬上士八人行司馬中士十有六
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
人徒三百有二十人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
[008-2b]
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
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
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
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
百人
司勲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馬質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八人
[008-3a]
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
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
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賈二人徒八人
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
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司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
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
[008-3b]
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
環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
挈壺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
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
胥二人徒二十人
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
射鳥氏下士一人徒四人
羅氏下士一人徒八人
[008-4a]
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
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
二十人
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
十人
虎賁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
[008-4b]
八十人虎士八百人
旅賁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
節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
方相氏狂夫四人
大僕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僕中士六人御僕
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𨽻僕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弁師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
[008-5a]
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
八十人
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
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
徒八十人
繕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[008-5b]
槀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
齊右下大夫二人
道右上士二人
大馭中大夫二人
戎僕中大夫二人
齊僕下大夫二人
道僕上士十有二人
[008-6a]
田僕上士十有二人
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
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
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
趣馬下士皁一人徒四人
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賈二人徒二十

牧師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[008-6b]
廋人下士閑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
圉師乘一人徒二人
圉人良馬匹一人駑馬麗一人
職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
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
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
五十人
懐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[008-7a]
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訓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山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川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邍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
[008-7b]
十人
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
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
都司馬毎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
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
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
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馬下大夫四人
輿司馬上士八人行司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
[008-8a]
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百有
二十人
 鄭氏曰輿衆也行謂軍行列也晉作六軍而有三行
 取名於此 疏曰此夏官史十六人胥三十二人徒
 三百二十人與諸官異者以大司馬總六軍故獨多
 也
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
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
[008-8b]
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
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
有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軍將子匠反帥/所類反卒子忽
反長丁/丈反
 鄭氏曰鄭司農云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
 一軍故春秋傳有大國小國次國又曰成國不過半
 天子之軍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詩大雅
 常武曰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
[008-9a]
 我六師以修我戎大雅文王曰周王于邁六師及之
 此周為六軍之見于經也春秋傳曰王使虢公命曲
 沃伯以一軍為晉侯此小國一軍之見於傳也 薛
 氏曰記曰列國不過千里蓋諸侯地不過百里車不
 過千乘以開方之法計之方十里者為方一里者百
 方百里者為方一里者萬方一里者百其賦十乘方
 一里者萬其賦千乘然賦雖出於千乘而兵不過三
 軍三軍五百乘而已則五百乘三鄉之所出也千乘
[008-9b]
 闔境之所出也何則鄉萬二千五百家合三鄉則三
 萬七千五百家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則三軍為三
 萬七千五百人矣三軍而車五百乘則天子六軍為
 車千乘矣 又曰天子六鄉六遂合有十二軍而止
 云六軍何也蓋六鄉為正軍六遂為副倅至於大國
 之三鄉三遂次國之二鄉二遂小國之一鄉一遂亦
 莫不然攷之魯頌云公徒三萬此大國三軍之數也
 春秋襄十一年作三軍春秋書作以譏之蓋魯於周
[008-10a]
 為侯次國而已不宜復作三軍至昭五年舍中軍公
 羊則曰舍中軍復古也其後晉作三行以増上中下
 而當六軍則世衰禮壊諸侯僣天子矣 東萊曰嘗
 聞周室軍旅之制乎一軍之制爲人萬二千五百損
 一人則不足増一人則有餘大國之三軍也地方百
 里而其人僅足以具三軍也次國之二軍也地方七
 十里而其人僅足以具二軍也小國之一軍也地方
 五十里而其人僅足以具一軍也地有限則人有限
[008-10b]
 人有限則軍有限雖欲僣侈其人亦窘於無人而不
 得騁矣王者之於諸侯典禮凌節所當問也宫室改
 度所當問也樂舞踰數所當問也獨軍旅之制有所
 不必問焉王綱上舉侯度下修大不侵小強不犯弱
 地有常地人有常人軍有常軍雖欲如晉之僣豈可
 得哉晉之所以能僣六軍者適當周室失政之時南
 吞北噬東攘西界以斥大其國増地必増人増人必
 増軍野曠則風勁川漲則舟髙國大則兵衆矣夫何
[008-11a]
 疑耶既與容其兼并而反責其軍制之僣是猶多與
 之財而責其奢多縱之酒而責之醉也不然則合為
 一軍者是衆也晉之強自若也分為六軍者是衆也
 晉之強自若也 劉氏曰自王六軍以下軍將皆命
 卿者在六鄉所以行教典故曰鄉大夫在六軍所以
 用師律故曰軍將 雜說此軍制有隆殺而軍帥無
 隆殺軍制有隆殺所以明分軍帥無隆殺所以愛民
 故雖一軍亦以命卿主之不敢輕其任以重民也春
[008-11b]
 秋書將帥乃是常事至於將卑師衆則稱師譏以師
 之重而卑者帥之也 雜說成周之制兵籍具於大
 司徒而征行則屬之大司馬凡其有事以起徒役則
 皆前日之農也而兵無坐食之費軍將皆命卿而元
 戎皆出於王朝凡其承命以往者即前日之卿大夫
 也而將無握兵之患 劉氏曰師帥三十人者州長
 之中大夫也旅帥百五十人者黨正之下大夫也卒
 長七百有五十人者族師之上士也兩司馬三千人
[008-12a]
 者閭胥之中士也比長下士一人於五家之數不以
 從軍故曰五人為伍伍皆有長則推民之勇者為之
 矣 雜說夏官司馬曰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
 軍王六軍軍將皆命卿二千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
 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
 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夫以軍旅之事
 行陣之役固將帥所當親任其責而其所謂將帥者
 必勇夫虎士而後能整齊三軍而致戎捷今周官之
[008-12b]
 所謂將則命卿也所謂帥則皆大夫也所謂卒長司
 馬則皆士也蓋以詩書禮樂謀元帥無非儒者之事
 而公卿大夫士皆可以任將帥卒長之事也 鄭氏
 曰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故春秋傳曰廣有一卒
 卒偏之兩 李氏曰先王足兵而未嘗有兵後世有
 兵而未嘗足兵士不特選皆吾民也將不改置即吾
 吏也有事則敺之於行陣事已則歸之於田里無招
 收之煩而數不缺無禀給之費而食自飽故曰先王
[008-13a]
 足兵而未嘗有兵也壘壁以聚之倉廩以生之羣眼
 類坐而不使補死填田之不暇故曰後世有兵而未
 嘗足兵也 王氏曰先王因農事以寄軍令文教武
 事皆出乎其中射御寓於禮干戚寓於樂㑹什伍而
 教道藝無非軍政也因田獵而選車徒無非軍士也
 居則聨其家而為比閭族黨州鄉出則聨其人而為
 伍兩卒旅師軍故六鄉之官皆折衝禦侮之人六鄉
 之士皆仗節死義之士左之而文無不宜右之而武
[008-13b]
 無不有方其奉璋峩峩髦士攸宜其不敢怠者皆卿
 大夫之才及其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其能濟難者皆
 將帥之職此所以為將為帥為卒長伍長之屬皆取
 於卿大夫而足矣先王之時所以守則固戰則克德
 足以柔中國刑足以威四夷用此道也 疏曰一軍
 則二府以下有事則置之無事則已
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國制畿封
國以正邦國設儀辨位以等邦國進賢興功以作邦國
[008-14a]
建牧立監以維邦國制軍詰禁以糾邦國施貢分職以
任邦國簡稽鄉民以用邦國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
事大以和邦國畿音祈鄉許亮/反比毗志反
 王氏曰掌九灋以佐王平邦國則使強不得以侵弱
 衆不得以暴寡苟戾乎此然後九伐施焉則王之於
 刑邦國豈遽加之以刑辟之以威哉制畿則有侯甸
 男采衛之别封國則有公侯伯子男之異自王畿之
 外其畿皆不過乎五百里自大國百里而下而小國
[008-14b]
 不過乎五十里如是則大無并吞之強小無侵削之
 患而地之小大正矣設儀則其國家宫服車旗衣服
 或以九以七以五為之節也辨位則公一位侯一位
 伯一位子男同一位也如此則上不偪下下不僣上
 而人之上下等矣 胡康侯曰王制諸侯之爵次其
 後先固有序矣在周官大司馬設儀辨位以等邦國
 猶天建地設不可亂也及春秋時禮制既亡伯者以
 意之向背為升降諸國以勢之強弱相上下蔡嘗先
[008-15a]
 衛忽以後至而叙於陳之下以至之先後易其序是
 以利率人而不要諸禮也豈所以定民志乎夫亂之
 所由生則儀位以為階此春秋防微杜漸尤嚴於名
 分也 王氏曰進賢興功若王制所謂有功德於民
 者加地進律賢者進則人莫不懋於德功者興而無
 所抑則人莫不懋於功而人才由此作新矣所謂作
 者與詩所謂遐不作人書所謂作新民者同也建牧
 立監即大宰所謂建其牧立其監也九州之牧建之
[008-15b]
 於上而使有所統諸侯之監一國者立之於下而使
 有所承則萬國由此相維持而不亂所以聨天下之
 勢也 疏曰制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劉
 氏曰詰禁大司馬詰諸侯之悖乎中而觸其禁糾而
 繩之 王氏曰施貢則各以其所有分職則各以其
 所能貢以物言之職以事言之施貢所以任其財分
 職所以任其力也職九/職也此之謂任邦國也萬二千五
 百家為鄉大國三鄉次國二鄉小國一鄉所以處民
[008-16a]
 也簡謂選其強弱稽謂攷其多寡然後衆可用也諸
 侯為天子守土則均守者均其地守也正人達法則
 正邦國則平則者平其法則也地守既均則逺近各
 適於均無相侵奪之患法則既平則髙下各當其分
 無或僣忒之愆而邦國於是安矣 鄭氏曰比猶親
 也使大國親小國小國事大國相合和也易比象曰
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郭兼山曰民之有君諸侯
 之有王非先王創始而有之皆出於自然之勢也蓋
[008-16b]
 上下之分未立強弱之勢不齊於是大得以陵小衆
 得以暴寡日趨於亂亡而生生之理熄矣必有德者
 出焉則上下之情分衆寡之情一於是乎有小事大
 大比小大小之情親率歸乎大定是先王封建之本
 也
以九伐之灋正邦國馮弱犯寡則𤯝之賊賢害民則伐
之暴内凌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
之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弑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
[008-17a]
之外内亂鳥獸行則滅之馮皮永反𤯝所景反壇書亦/或為墠音善弑又作殺行下
孟/反
 劉氏曰削其封疆之四旁曰𤯝 王介甫曰𤯝若人
 之瘦𤯝使其強更弱其衆更寡所以正其馮弱犯寡
 之罪也 鄭氏曰有鐘皷曰伐則伐者兵入其境鳴
 鐘皷以往所以聲其罪也壇王覇記曰置之空墠之
 地謂置之空地以出其君更立其次賢者王氏曰壇/之者㑹諸
 侯為壇焉/命以伐焉田不治民不附削其地明其不能有 譙
[008-17b]
 郡張氏曰先王深知禮義之本原起於稼穡之際故
 其於農事常首先天下之政諸侯助成王祭臣工之
 詩因其歸而戒之以農事者由此故也先王巡四岳
 較諸侯之善惡其慶始於土地辟田野治其罰始於
 土地荒蕪田野不治夫惟戒諸侯之事莫急於新畬
 之勤制諸侯之賞罰莫先於土地田野之政則夫先
 王之意可知矣 鄭氏曰負恃險固而不服則侵之
 兵加其境而已用兵淺者詩曰宻人不共敢距大邦
[008-18a]
 是也賊殺其親若晉人執衛侯歸之京師坐殺其弟
 叔武 王介甫曰正者正以服屬之法 鄭氏曰放
 逐也 劉氏曰殘者殱厥黨類使殘破 王氏曰犯
 令則違上之命陵政則干上之法故杜絶而伐之外
 内亂則滅人道也滅之既滅其身又廢其嗣以其無
 人道故也 鄭氏王覇記曰悖人倫内外無以異於
 禽獸不可親百姓則誅滅去之也曲禮曰夫唯禽獸
 無禮故父子聚麀 王氏曰先王之時其所封建以
[008-18b]
 為諸侯者莫非賢也邦國之君又安有罪惡如九伐
 之法所正者乎蓋先王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思
 患而豫防之故制為九伐之法其法雖具豈嘗試之
 哉設之使知懼而已非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孰
 能與於此 袁宏曰古者帝王必建萬國而植親賢
 置百官而班羣才所以不私諸己共饗天下分其力
 任以濟民事周禮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之田方五百
 里侯伯子男之田降殺之謂之五等雖富有天下綜
[008-19a]
 理不過一畿臨饗一國政刑不出封域故政事簡而
 才有餘所任輕而事不滯諸侯朝聘所以述職納賦
 盡其禮敬也天子巡守所以觀察風教知其善惡也
 功德著於民加地進律其有不善者則明九伐之制
 是以世禄承襲之徒保其富厚而無苟且之慮修職
 述守之疇務善其禮不為進取之計故信義著而道
 化成名器固而風俗淳推之百世可久之道也自周
 室微弱政教陵遲桓文翼戴二國是賴是雖楚恃江
[008-19b]
 漢秦據殽函然畏迫宗周忌憚齊晉歴觀八百豈非
 列國扶持根深難拔已然之效哉
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國都鄙乃縣政象之法于象
魏使萬民觀政象挾日而歛之
 鄭氏曰以正月朔日布王政于天下至正嵗又縣政
 法之書
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
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
[008-20a]
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
里曰衛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方五百里
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
蕃畿
 鄭氏曰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有分限者九 王氏
 曰九畿又謂之九服畿言其有界畫服言其服王事
 也畿之籍則以其界畫畫而載於籍也分界既定然
 後政之所以推而行之者其職可施於是乎有以服
[008-20b]
 邦國矣九畿之籍以正其封疆為主書之圻父薄違
 詩之祈父刺宣王皆指司馬而言之也所謂施邦國
 之政職者諸侯之國也所謂千里曰國畿者則王國
 而已 註疏春秋傳曰天子一畿列國一同商頌曰
 邦畿千里方千里曰國畿據王畿内而言非九畿之
 畿也 王氏曰自侯畿至衛畿謂之中國所謂疆以
 周索也自蠻畿至蕃畿謂之四夷所謂疆以戎索也
 薛氏曰王制曰凢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孟子曰
[008-21a]
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此以開方法論
 建國多寡之數也鄭氏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王畿
 與九服共方萬里自要以内方七千里此讀周官之
 誤也蓋禹貢言面周官言方耳按司馬職方之文皆
 曰其外方五百里既曰方五百里則四面各二百五
 十里凢畿之相去二畿而當五百里非一面五百里
 也鎮畿之内方五千里而已此正與禹貢五服廣狹
 之數略相均也其侯服甸服則禹貢之侯服也其男
[008-21b]
 服采服則禹貢之綏服也其衛服蠻服則禹貢之要
 服也其夷服鎮服則禹貢之荒服也其蕃服則荒服
 之外矣四面比舊各廣二百五十里耳在禹貢則綏
 服之内方三千里九州之大界也兼要荒二服而言
 之則方五千里耳唐虞舊域無方七千里明矣在周
 官則采服之内方三千里九州之大界也兼衛蠻夷
 鎮蕃五服而言之則方五千二百五十里耳在周公
 時亦無方七千里之地明矣由是言之則王制九州
[008-22a]
 大界方三千里兼二帝三王而言之也其國之大小
 服之多寡則隨世而遷不必同也周官於禹貢五服
 之外必廣斥其地為蕃畿者蓋有周盛時人物庶蕃
 其制不得不然也聖人於地域豈好異哉因其時而
 已辨九服五服/見職方氏
凢令賦以地與民制之上地食者參之二其民可用者
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
參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
[008-22b]
 鄭氏曰賦給軍用者也令賦以地之美惡民之多寡
 為制 王氏曰地有肥瘠民有多寡則賦亦隨之而
 有輕重 鄭氏曰上地謂肥美田也食者參之二假
 令一家有三頃嵗種二頃休其一頃下地食者參之
 一田惡薄者所休多 疏曰有夫有婦然後為家自
 二人以至於十人為九等七六五者為其中則地有
 上中下各分為三等九等則十口食上上九口食上
 中八口食上下七人食中上六人食中中五人食中
[008-23a]
 下四人食下上三人食下中二人食下下又按遂人
 上地夫一㕓田百畮萊五十畮中地家田百畮萊百
 畮下地田百畮萊二百畮是也 劉氏曰大司徒均
 土地稽人民周知其可任之數蓋與此同而曰凡起
 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惟田與追胥竭作則
 司馬令賦以地與民制之者竭作其羨於四時之田
 也或家三人或家二人或二家五人皆所以教之戰
 也伍兩卒旅軍師為正兵者鄉遂十有五萬人而羨
[008-23b]
 卒在外郊野都鄙之兵又在其外莫不軍制其師師
 制其旅旅制其卒卒制其兩兩制其伍而大司馬則
 總其軍律而以為用也既習之以田獵又試之以追
 胥馳驟之而隊伍罔差𤼵剔之而進退用命為其可
 以起六軍而行九伐也則家選一人而精強可獲矣
 軍無闕數戰無敗事由教之者衆而用之者廣焉聖
 人之慮精宻如此此司馬所以肅諸侯而正邦國也
 乃因四時之田以教民戰焉
[008-24a]
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陳辨皷鐸
鐲鐃之用王執路皷諸侯執賁皷軍將執晉皷師帥執
提旅帥執鼙卒長執鐃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以教
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皷
遂圍禁火弊獻禽以祭社中音仲下同陳去聲餘並同/蒐所留反鐸直各反鐲直角
友鐃女交反賁扶云反提徒兮反鼙/薄兮反貉讀為禡莫駕反弊婢世反
 鄭氏曰兵者守國之備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
 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設因蒐狩而習之四時各教民
[008-24b]
 以其一焉 爾雅曰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入而振旅
 反尊卑也 王氏曰春陽用事非兵之時故教振旅
 所謂入曰振旅是也 薛氏曰先教振旅於入而後
 教治兵於出左氏所謂少長以禮知其未可踰也之
 意 王氏曰旗所以屬衆衆視而從之故致民必以
 旗 鄭氏曰以旗致民立旗期民於其下也 王氏
 曰田獵所習無非軍事故如戰之陳兵以皷作以金
 止金皷皆以節作也故於振旅辨之 雜記皷之為
[008-25a]
 物以和軍旅以節音樂以正田役以作士衆之氣者
 也車驟徒趨皷與之進車發徒刺皷與之戒車坐徒
 作皷與之行止易車險徒先王所恃以却敵者也然
 而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在皷而已 鄭氏曰皷
 人職曰以路皷皷鬼享以賁皷皷軍事以晉皷皷金
 奏以金鐃止皷以金鐸通皷以金鐲節皷 楊龜山
 曰自黃帝立丘乘之法以制軍政歴世因之未之有
 改也至周為尤詳居則為比閭族黨州鄉出則為伍
[008-25b]
 兩卒伍軍師之制用一律也天子無事嵗三田以祭
 祀賔客充君之庖而已其事宜若緩而不切而王執
 路皷而下親臨教戰以坐作進退疾徐疏數有若不
 用命者則刑戮隨之其教習之嚴如此故六鄉之兵
 出則無不勝也以其威令素行也 黃氏曰進則患
 怯退則患紛故軍將執晉皷以作其進卒長執鐃以
 肅其退 鄭氏曰提謂馬上皷有曲木提持皷立馬
 髦上故謂之提公司馬謂伍人為伍伍之司馬也伍
[008-26a]
 長謂之公司馬雖卑同其號 王氏曰謂之公以别
 於私人私人若都家司馬 陳氏曰鼙應鼙也大皷
 謂之賁小皷謂之應 鄭氏曰教坐作進退疾徐疏
 數之節習戰法也蒐田春田為蒐 胡康侯曰戎祀
 國之大事也蒐狩所以講大事也用民以訓軍旅所
 以示之以武而威天下取物以祭宗廟所以示之以
 孝而順天下故中春教振旅遂以蒐中夏教茇舍遂
 以苗中秋教治兵遂以獮中冬教大閱遂以狩然不
[008-26b]
 時則害農不地則害物田狩之地如鄭有原圃秦有
 具圃皆常所也違其常所犯害民物而百姓害之則
 將聞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額而相告可
 不謹乎 疏曰蒐搜也春時鳥獸孕乳搜擇取不孕
 者 王氏曰有司表貉若甸祝掌四時之田表貉之
 祝號有司甸祝也 薛氏曰表貉而後誓所以肅民
  鄭氏曰誓民誓以犯田法之罰誓曰無干車無自後
 射此有司大司徒也掌大田役治徒庶之政令月令
[008-27a]
 季秋天子教於田獵以習五戎司徒搢扑北面以誓
 之誓之大略湯誓甘誓之屬禁者虞衡守禽之厲禁
 也既誓令皷而圍之遂蒐田火弊火止也春田主用
 火因焚萊除陳草皆殺而火止獻猶致也屬也田止
 虞人植旌衆皆獻其所獲禽焉詩云言私其豵献豜
 於公春田主祭社者土方施生也
中夏教苃舍如振旅之陳羣吏撰車徒讀書契辨號名
之用帥以門名縣鄙各以其名家以號名鄉以州名野
[008-27b]
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軍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
遂以苗田如蒐之灋車弊獻禽以享礿苃蒲末反撰讀/為筭息緩反礿
餘若/反
 鄭氏曰苃舍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王氏曰詩
 云召伯所苃蓋召伯為草舍聴訟於甘棠之下也教
 苃舍教以草舍之法 鄭氏曰算車徒數擇之也讀
 書契以簿書校録軍事之凢要 王氏曰撰車徒所
 以具之讀書契所以聲之皆比軍事也比軍事為將
[008-28a]
 苃舍焉古者晝戰則目相視故為之旗旌夜戰則聲
 相聞故為之號名草舍欲其名聲相聞足以相别而
 已辨號名固其宜也 鄭曰號名者徽識所以相别
 也鄉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百官之屬謂之
 事在國以表朝位在軍又象其制而為之被之以備
 死事帥謂軍將及師帥旅帥至伍長也以門名者所
 被徽識如其在門所樹者也魯有東門襄仲宋有桐
 門右師皆上卿為軍將者也縣鄙謂遂之屬縣正鄙
[008-28b]
 師鄰長也家謂食采邑者之臣也鄉以州名亦謂州
 長至比長也野謂公邑大夫也百官以其職從王者
 也此六官皆書云某某之名某某之號某某之事而
 已名號事其象雖異其制則同皆小旌旗也 陳氏
 曰旌旗之細者在軍衣於身詩云織文鳥章白斾央
 央 鄭氏曰夜事戒夜守之事草止者謹於夜於是
 主别其部職 王氏曰凢此號名皆所以待軍之夜
 事以夜則旗幟不足以相示以號相别而已其它皆
[008-29a]
 如振旅則夫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皆然矣 鄭
 氏曰苗田夏田為苗 王氏曰夏苗在田為苗除禽
 獸之害故也 趙氏春秋曰為苗除害故以苗為名
 也 王氏曰如蒐之法則其它表貉誓民皷為圍禁
 之屬皆與蒐同也 鄭氏曰車弊驅逆之車止也夏
 田主用車示所取物希皆殺而車止王制曰天子殺
 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
 止則百姓田獵礿宗廟夏祭也
[008-29b]
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辨旗物之用王載大常諸侯
載旂軍吏載旗師都載旜鄉遂載物郊野載旐百官載
旟各書其事與其號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獮田如蒐
田之灋羅弊致禽以祀祊書當為畫祊當/為方獮息淺反
 疏曰秋教治兵以出兵為名秋尚嚴武也 某氏曰
 載猶建也 鄭氏曰軍吏諸軍帥也 疏曰從軍將
 下至伍長皆是軍吏 師都解見司常 王氏曰鄉
 遂鄉遂之大夫也郊野則公邑之吏也 疏曰各畫
[008-30a]
 其事與其號者此即是仲夏百官各象其事及號名
 之等此秋雖不具辨號名亦略舉之見四時皆有此
 物也陳氏曰凢旗之物皆畫號名事之象耳兵法夜/戰多火皷晝戰多旌旗是晝之相示者以象夜
 之相聞者以聲故旗物有龍虎烏龜之文/所以待晝事有號名事所以待夜事也 鄭氏曰
 秋田為獮獮殺也羅弊罔止也秋田主用罔 王氏
 曰王制曰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則秋用羅宜矣
 鄭氏曰秋田主祭四方報成萬物詩曰以社以方
中冬教大閱前期羣吏戒衆庶修戰灋虞人萊所田之
[008-30b]
野為表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田之日司
馬建旗於後表之中羣吏以旗物皷鐸鐲鐃各帥其民
而致質明弊旗誅後至者乃陳車徒如戰之陳皆坐羣
吏聴誓於陳前斬牲以左右狥陳曰不用命者斬之中
軍以鼙令皷皷人皆三皷司馬振鐸羣吏作旗車徒皆
作皷行鳴鐲車徒皆行及表乃止三皷摝鐸羣吏弊旗
車徒皆坐又三皷振鐸作旗車徒皆作皷進鳴鐲車驟
徒趨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皷車馳徒走及表乃止皷
[008-31a]
戒三闋車三發徒三刺乃皷退鳴鐃且郤及表乃止坐
作如初閱音恱摝音鹿驟仕久/反闋苦穴反郤起略反
 鄭氏曰春辨皷鐸夏辨號名秋辨旗物三時各教其
 一至冬大閱之時總教之大閱軍實也 胡康侯曰
 教大閱特詳於三時為農隙也雜說四時之田春辨/皷鐸鐲鐃夏辨號名
 秋辨旗物冬皆辨之三時各辨其一何以令軍乎蓋/互言之耳其實皆辨也辨皷鐸有王諸侯軍將師帥
 旅帥之别辨號名有縣鄙家鄉官野之異辨旗物有/諸侯軍吏師都鄉遂郊野之異則畿内皆遞教矣四
 表之表相去三百五十步雖容六軍且不足况畿内/乎不然大都之地去王城五百里一嵗四時就國教
[008-31b]
 閱不畿於擾民乎以王先生曰四時之田辨皷鐸者/未始無旗物所謂 旗致民是已辨旗物未始無號
 名所謂各象其事與其號是已要之三時之田各以/所辨書為主耳 周禮田法大抵詳於冬狩以文意
 考之亦四時所並用也請以蒐田明之其曰執皷執/金而繼之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者即冬狩
 所謂中軍以鼙令皷以下為一節又三皷以下為一/節坐作如初乃皷以下為一節是已其曰有司表貉
 者即冬狩所謂虞人萊所田之野為表百步則一為/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又曰有司表貉于陣前是已
 其曰皷遂圍禁者即冬狩所謂中軍以鼙令皷皷人/三皷車徒皆作繼之以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
 左耳是已苗田獮田一如蒐/田但大閱之車徒為甚備 鄭氏曰羣吏鄉師以
 下也 疏曰鄉師四時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簡
[008-32a]
 其皷鐸旗物兵器修其卒伍以下則若州長作民而
 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掌其戒令與其賞罰黨
 正凢國作民而師田行役則以其法治其政事族師
 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簡其兵器以皷鐸
 旗物帥而至 王氏曰除草謂之萊 陳氏曰所謂
 艾蘭為防 王氏曰山澤之虞除去所田地之草而
 為表焉為表者所以識正行列也百步則一為三表
 又五十步為一表則四表之中積三百五十步矣左
[008-32b]
 右之廣當容六軍 薛氏圖曰立此四表毎至表則
 間一而坐坐而更起以正行列也田之日司馬建旗
 於後表之中則從南頭立表以北頭為後表後表中
 乃五十步表之中從南表至北表也建旗所以待民
 之至故車徒皆行及表乃止此表自後表前至第二
 表也車驟徒趨及表乃止此表自第二表前至第三
 表也車馳徒走及表乃止此表自第三至前表也乃
 皷退及表乃止此自南總至北三表也 王介甫曰
[008-33a]
 羣吏以皷鐸旗物各帥其民而致則皆致之大司馬
 焉師欲聴於一也 鄭氏曰質正也弊旗仆也 王
 氏曰前期既戒衆庶矣又後至焉非不教而誅者也
 故後至者必誅軍法後期者斬此言誅者則方致民
 也故誅之而已以下文言不用命者斬則知此言誅
 未遽以死處之也 鄭氏曰皆坐當聴誓也羣吏聴
 誓於陳前羣吏諸軍帥陳前南面向表也 王氏曰
 小子斬牲以左右徇陳左右巡行之使衆皆知也夫
[008-33b]
 前期戒衆庶然後後至者可誅既陳而誓然後不用
 命者可斬如此則民皆知避而犯者無有矣蓋大閱
 之所習使民以其死刑誅不如是之嚴則民弗為使
 矣然不先有以告戒之及犯而刑誅之是罔民也故
 必斬牲以徇之或左或右使在陳者皆知也 註疏
 中軍中軍之將也天子六軍三軍居一偏皆自有中
 軍也羣吏既聴誓各復其部曲中軍之將令皷皷以
 作士衆之氣也晉與齊戰于鞍郤克傷於矢曰吾病
[008-34a]
 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皷進退從之於是右援
 枹而皷之時郤克擊皷鐵之戰趙簡子曰伏弢彄血
 皷音不衰皆是將居皷也皷人者中軍之將及師帥
 旅帥也司馬兩司馬也振鐸以作衆車徒皆作作起
 也既起皷人擊皷以行之伍長鳴鐲以節之伍長一
 曰公司馬及表乃止自後表前至第二表也三皷者
 皷人也摝鐸者止行息氣也又三皷車驟徒趨趨者
 赴敵尚疾之漸也及表乃止自第二前至第三也乃
[008-34b]
 皷車馳徒走及表乃止自第三至前表也 王氏曰
 皷戒三闋車三發徒三刺則其赴敵也有節制焉皷
 聲止謂之闋皷戒者聲皷以戒攻敵也皷一闋車一
 發徒一刺三而止焉以象服敵而成於三之意也武
 王之誓徒曰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誓車曰不
 愆於四伐五伐乃止齊焉此所謂車徒之節也 註
 疏乃皷退者謂至南表軍吏及士卒迴身向北更從
 南為始也軍退卒長鳴鐃以止皷鐵之戰陳子云吾
[008-35a]
 聞皷不聞金是已及表乃止退自前表至後表也坐
 作如初習戰之禮出入一也 王氏曰其郤而止從
 上而已夫能使下無違其上如此則輯睦故也
遂以狩田以旌為左右和之門羣吏各帥其車徒以叙
和出左右陳車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間以分地前後有
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後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既陳
乃設驅逆之車有司表貉于陳前中軍以鼙令皷皷人
皆三皷羣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皷行徒銜枚而進大
[008-35b]
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及所弊皷皆駴車徒皆
譟徒乃弊致禽饁獸於郊入獻禽以享烝易以䜴反驅/起具反駴本
亦作駭胡楷反譟/素報反饁于輙反
 王介甫曰四時皆教而後田田習用衆焉言教而後
 可用也 鄭氏曰冬田曰狩軍門曰和立兩旌以為
 之 王介甫曰名旗門曰和師克在和故也 陳氏
 曰榖梁所謂置旗旃以為和門以葛覆質以為𣙗是
 已 鄭氏曰羣吏各帥其車徒以叙和出用次第出
[008-36a]
 和門也左右陳車徒或出而左或出而右也有司平
 之鄉師居門正其出入行列也旗軍吏所載分地調
 其部曲疏數也前後有屯百步車徒異羣相去之數
 也 疏曰出軍之時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
 車徒同羣故車人有異也 鄭氏曰車徒畢出和門
 鄉師又巡其行陳險野人為主人居前易野車為主
 車居前 王氏曰宣王因田獵而選車徒故詩曰東
 有甫草駕言行狩此則易野車為主也又曰選徒囂
[008-36b]
 囂搏獸于敖此則險野人為主也 陳氏曰古者用
 兵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則險野非不用車而主
 於人易野非不用人而主於車動則足以衝突止則
 足以營衛將卒有所芘兵械衣裘有所齎詩云君子
 所依小人所腓則車之為利大矣昔周伐鄭鄭為魚
 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偏則車也伍二十五人
 也伍從其偏也先車足以當敵後其人足以待變則
 古者車戰之法略可知也或者謂晉人以什其車必
[008-37a]
 克房琯以車戰取敗遂以為用車不若用人與騎之
 愈是不知古者教民以射御為藝君子以射御為能
 孔子曰吾執射乎執御乎詩稱大叔之多才則曰叔
 善射忌又良御忌古人相率以射御如此則登車而
 不能御參乘而不能射者鮮矣房琯之用車有是人
 乎不然巫臣教呉以乘車而以勝於楚何也 王氏
 曰驅驅車也驅出禽獸使前趨獲也逆逆車也逆還
 之使不出圍也 鄭氏曰設此車者田僕 某氏曰
[008-37b]
 必三皷者至於三則節制之止也故大閱之教表為
 三表皷為三皷車以三發徒以三刺坐作以三而為
 之止皆三之以為節制也 鄭氏曰羣司馬振鐸則
 兩司馬也衘枚枚如箸衘之有繮結項中軍法止語
 為相疑惑也 王氏曰衘枚氏軍旅田役共衘枚所
 以止喧嘩也東山之詩曰勿事行枚婦人欲其夫無
 戰勿事行陳衘枚之事也 鄭氏曰大獸輸之於公
 小禽以自畀也詩曰言私其豵獻豜于公獲得也得
[008-38a]
 禽獸者取左耳當以計功也及所弊田所當止之處
 也天子諸侯蒐獸有常至其常所吏士皷譟象攻敵
 剋勝而喜也疾雷擊皷曰駴譟讙也徒乃弊徒乃止
 冬田主用衆物多衆得取也 王氏曰凢田用火用
 車用羅非不用徒也特所主者有異爾 鄭氏曰致
 禽饁獸于郊聚所獲禽因以祭四方神於郊月令季
 秋天子既田命主祠祭禽四方是也入又以祭宗廟
 李氏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若無故而習
[008-38b]
 是習殺人也非示天子不復用兵之意也故用春蒐
 夏苖秋獮冬狩而教焉鳥獸魚鱉皆函血氣若無故
 而殺之是暴殄天物也作禽荒也故因祭社享礿祀
 祊享烝而行焉明非好兵也為田獵也非好田獵也
 為祭祀也外以彰事神之禮内以作不虞之備聖人
 之動其順如此不足為後世法乎春秋發微云禽獸
 多則五榖傷不可不捕故因田以捕之上以供祭祀
 之鮮下以除稼穡之害故田必以時殺必由禮田不
[008-39a]
 以時謂之荒殺不由禮謂之暴惟荒也妨於農惟暴
 也殄於物此聖人之深戒也 張南軒曰孟子曰有
 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戰陳君子所不取
 而大司馬則有教戰之法何也先王之制兵亦仁政
 之大者所以禁暴止亂而救民之生也有兵斯有用
 兵之法非若後世詭譎之為也蓋明其節制一其號
 令使之服習而其本則出於仁義是以無敵於天下
 若弛兵撤禁以召後侮而曰吾好仁而已是烏知所
[008-39b]
 謂仁者哉 東萊曰古者教戰不是徒然耀武所以
 必欲取獸以取者正欲舒民之氣而辨等列順少長
 之禮郤寓於其中如後世習其非所當習皆是民氣
 無泄故至於是以此知先王之時皆有所自後世說
 者或以三時務農一時教戰此自秦以來言之非古
 制也 黃氏曰以兵寄農以教兵寄蒐狩其赴田役
 也猶其在比閭其赴敵也猶其在田役聲音服容在
 鄉則相識於族在軍則相識於卒在田役則相識於
[008-40a]
 苃舍不測之變無常之敵趣之戰也其與比閭之間
 田獵之時無以異也其孰以為危事哉
及師大合軍以行禁令以救無辜伐有罪若大師則掌
其戒令涖大卜帥執事涖釁主及軍器及致建大常比
軍衆誅後至者及戰巡陳眡事而賞罰若師有功則左
執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於社若師不功則厭而奉主
比必覆反/厭於涉反
 鄭氏曰及師大合軍師所謂王巡守若㑹同司馬起
[008-40b]
 師合軍以從所以威天下行其政也 王氏曰仁者
 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
 以其愛人循理故以救無辜為先以其惡人之害故
 以伐有罪為後蓋師以安民為先故也 鄭氏曰大
 師王出征伐也涖臨也臨大卜卜出兵吉凶也司馬
 法曰上卜下謀是謂參之主謂遷廟之主及社主在
 軍者也軍器皷鐸之屬凡師既受甲迎主於廟及社
 祝奉以從殺牲以血塗主及軍器皆神之 疏曰大
[008-41a]
 師王親御六軍故司馬用王之大常致衆若王不親
 則司馬自用大旗致衆 王氏曰比軍衆校其數之
 多寡 疏曰司馬當戰對陣之時巡軍陳眡其戰功
 之事知其有功無功而行賞罰也 鄭氏曰師有功
 勝也律所以聴軍聲鉞所以為威也 王介甫曰右
 秉鉞示勝而不忘戰司馬之事也 鄭氏曰先猶道
 也兵樂曰愷獻於社獻功於社也司馬法曰得意則
 愷歌示喜也 王介甫曰怒釋而為愷故也 鄭氏
[008-41b]
 曰若師不功則厭謂厭冠喪服也軍敗則以喪禮奉
 主車歸於廟與社也
王弔勞士庶子則相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以待
攷而誅賞大㑹同則帥國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則合
諸侯之六耦大祭祀饗食羞牲魚授其祭大喪平士大
夫喪祭奉詔馬牲勞老報反相息亮反與音預屬音燭/植直吏反食音嗣後饗食皆放此
 鄭氏曰師敗王親弔士庶子從軍之死者勞其傷者
 則相王之禮也 疏曰若國有大役司徒司空計慮
[008-42a]
 其事則與焉 疏曰宣十一年楚令尹蒍艾獵城沂
 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 鄭氏曰植謂部曲將吏春
 秋傳曰宋城華元為植巡功屬聚㑹之也 王氏曰
 要者功程之簿書也大司馬於大役與慮事則欲知
 其事之可否屬其植則欲知其人之多寡受其要則
 欲知其功之等差事成而攷之以行誅賞 疏曰諸
 子職云㑹同賔客作羣子從從王也司馬帥之 鄭
 氏曰大射王將祭射于射宫以選賢也王射三侯以
[008-42b]
 諸侯為六耦大祭祀饗羞牲魚司馬主進魚牲也授
 其祭謂受尸賔所以祭也 劉氏曰大喪平士大夫
 謂正其禮肅其職也 鄭氏曰喪祭奉詔馬牲王喪
 之以馬祭者蓋遣奠也奉猶送也送之至墓告而藏
 之
小司馬之職掌鄭氏曰此下字脫滅札爛文闕/漢興求之不得遂無識其數者凡小祭
祀㑹同饗射師田喪紀掌其事如大司馬之灋
軍司馬闕/
[008-43a]
輿司馬闕/
行司馬闕/
 雜說先王立法以明示民獨軍旅之制曲加諱晦井
 田之畫皆軍政也而皆屬於掌教之司馬四時之田
 以習戰也而獨變其名曰蒐苗獮狩吉凶賔嘉所以
 為禮而儀禮不以軍而並列獨藏於大司馬號司馬
 灋若國有師田之事則縣師始受其法於司馬以作
 其衆庶六官之中惟小司馬一官職掌不悉備而軍
[008-43b]
 輿行三司馬又徒有其官名而闕其職掌其令貢賦
 則為之丘甸縣鄙之名而以四起其數其㑹卒伍則
 為之伍兩軍師之名而以伍起其數其調車徒則為
 立通成終同之名而以十起其數夫同此民而易其
 名異其數何其不憚煩也嗟乎習戰謂之田軍政謂
 之禮大閱謂之教設其財於九式離其書於儀禮特
 闕其兵馬之職屢易其軍伍之名變化出入使民不
 知先王以為明民以凶器危事適以成其乖争之習
[008-44a]
 故凢為是藏吾用而不示民者為慮㣲也
司勲
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 鄭氏曰勲功也此官主功賞 疏曰司馬主征伐軍
 無賞士不往凢軍以賞為先僖二十八年晉文公獻
 俘馘飲至大賞武王入殷封功臣師尚父為首故司
 勲列位在前 雜說勲爵之設所以賞戰士而旌軍
 功也雖㳂革不同而激昻人心之意則一耳周以司
[008-44b]
 勲而掌賞地之法攷之周禮而有疑焉夫土地之掌
 本於司徒今司勲之職乃不屬之司徒而屬之司馬
 何也蓋軍功之賞不可踰時與之速則人心勸報之
 緩則人心疑夫苟賞典欲行於司馬而賞地乃靳於
 司徒則趨事赴功者怠矣是則以司勲而屬之司馬
 豈非所以用其激昻之意漢人列爵二十級雖非古
 制然於勲爵最有可取以樊噲夏侯嬰有斬首降敵
 之功舍人噲/即賜爵大夫已而加列大夫而封比封
[008-45a]
 君已而累遷將軍賜食邑以太僕嬰/則賜爵五大夫
 已而賜執帛執圭已而得印匱賜食邑夫立一功得
 一級人心孰不知勸乎唐制自上柱國至武騎凡十
 二轉以功之上中下而為陣獲之差以資之上次下
 而為進降之序凡以功受賞者卒皆覆實然後入奏
 則激昻人心之意亦不苟矣 雜說六功戰居一焉
 而司勲𨽻政官何也蓋軍賞不踰時屬之他官則司
 存散隔文告回復徒有壅蔽之害馮唐云李牧為將
[008-45b]
 賞賜决於外不從中復乃能成功魏尚以上功首虜
 差六級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則非所以用人由
 比觀之賞不離局其制宻矣
掌六鄉賞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勲國功曰功民功
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功曰多凢有功者銘書於
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勲詔之大功司勲藏其貳掌賞
地之政令凢賞無常輕重眡功凢頒賞地參之一食唯
加田無國正正音/征
[008-46a]
 鄭氏曰賞地賞田也 王氏曰載師職曰以賞田任
 逺郊之地而逺郊之地在六鄉之内故言掌六鄉賞
 地之法其地則載師掌之其法則司勲掌之 鄭氏
 曰等猶差也以功大小為差 王氏曰功有大小則
 賞有等差矣 鄭氏曰王功曰勲者輔成王業若周
 公 王介甫曰王有天下諸侯則有一國召南言國
 君積行累功又曰羔羊鵲巢之功致左傳云諸侯言
 時計功則功以國功為主也 鄭氏曰民功曰庸法
[008-46b]
 施於民若后稷 王氏曰書言車服以庸則庸以民
 功為主者也 鄭氏曰事功曰勞以勞定國若禹
 王介甫曰事成於勤勞故也 王氏曰治功則若辟
 草萊任土地之屬孔子言禹盡力乎溝洫是已治功
 曰力治成於強力故也 鄭氏曰戰功曰多克敵出
 竒若陳平韓信司馬法曰上多前虜則戰以功多為
 上也 疏曰已上六功者皆對文為義散文則通左
 傳云舍爵䇿勲彼戰還而飲至則戰功也而云䇿勲
[008-47a]
 是通也明堂位云周公有大勲勞於天下是周公德
 大有勲兼勞者也 鄭氏曰凢有功者謂上六者也
 銘之言名也生則書於王旌以識其人與其功也死
 則於烝先王祭之詔告其神以辭也 王氏曰先王
 於有功之臣其識之則欲其不忘其報之則欲其致
 厚銘書於王之大常使與日月同其光則識之而不
 忘也祭於大烝使與先王同其榮則報之而致厚也
 王介甫曰大烝冬之大享也當是時百物皆報焉祭
[008-47b]
 有功宜也 王氏曰洛誥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銘
 大常所謂記功也祭於大烝所謂作元祀也穆王命
 君牙曰厥有成績紀于大常盤庚告羣臣曰兹予大
 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皆此意也 王介甫曰
 大功司勲藏其貳則治功之約正掌於司約故也
 王氏曰以其主掌故又藏其副也 鄭氏曰凢賞無
 常輕重眡功無常者功之大小不可豫也 王氏曰
 輕重視功者事勞若一時有劇易戰多若一敵有堅
[008-48a]
 脆若此屬不以為常故輕重眡功也 鄭氏曰凢頒
 賞地參之一食者賞地之稅參分計稅王食其一也
 二全入於臣也加田者既賞之又加賜以田所以厚
 恩也正稅也禄田亦有給公家之賦貢若今時侯國
 有司農少府錢榖矣獨加賞之田無正耳 疏曰無
 國征無稅入天子法
馬質
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八人
[008-48b]
 鄭氏曰質平也主買馬平其大小之賈直 王介甫
 曰馬質掌成官中市馬之事如市之有質人 疏曰
 買馬供軍用故在此 雜說周之馬政養之井牧賦
 之丘乘夏官邦政之所掌者一而馬官校圉之所屬
 者八如馬質一官中士二人量之以三物平之以二
 價任之而後受受之而後書旬償其直任過其用是
 其所質無非良馬也至於房為天駟祭之以敬其祖
 辰為龍蠶禁之以時其浴潔泉豐草涼庌淺濕交頸
[008-49a]
 相劘及衢而騁則又有以宣其性攻駒教駣臧僕講
 馭刻之敡之羈之縻之則又有以就其才至於相毉
 而藥發疾而步善於乗治禁其終死則又有以擇其
 巫凢為馬政詳細委曲至於如是則四牡業業宜其
 一月而三捷也四騏翼翼宜其車攻而復古也
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
物賈綱惡馬凢受馬於有司者書其齒毛與其賈馬死
則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馬及行
[008-49b]
則以任齊其行若有馬訟則聴之禁原蠶者賈音嫁/更音庚
 王介甫曰每馬則以三物量之以知其所宜 王氏
 曰戎馬共戎事之馬田馬共田事之馬駑馬馬之賤
 而共冗事者也蓋馬之類雖多而給公家之用唯此
 三馬為衆也綱惡馬謂以索綱維之所以制其奔踶
 也 疏曰凢受馬於有司者所受之馬謂給公家之
 使 王氏曰書其齒之數毛之色與其價之直將以
 防其養視之不謹而使以其物償之也 鄭氏曰更
[008-50a]
 謂償也旬之内死者償以齒毛與價受之日淺養之
 惡也旬之外死入馬耳償以毛色不以齒價任之過
 其任也 雜說必入馬耳見得是實死 鄭氏曰其
 外否者旬之外踰二十日而死不任用非用者罪馬
 及行則任齊其行識其所載輕重及道里齊其勞逸
 乃復用之劉氏曰馬及行則始當駕者量其勝任入/其等以齊其行也 王氏曰司馬法曰戎
 事齊力尚強也田事齊足尚疾也所/謂以任齊其行者齊力齊足者也 王氏曰馬訟
 賣買有争者馬質掌其事故聴也 鄭氏曰原再也
[008-50b]
 天文辰為馬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則浴其種是
 蠶與馬同氣物莫能兩大禁再蠶者為傷馬歟
量人量音/亮
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
 鄭氏曰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
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后宫量市朝
道巷門渠造都邑亦如之營軍之壘舍量其市朝州涂
軍社之所里邦國之地與天下之涂數皆書而藏之凢
[008-51a]
祭祀饗賔制其從獻脯膰之數量掌喪祭奠竁之爼實
凢宰祭與鬱人受斝歴而皆飲之朝直遥反涂作塗竁/昌絹反斝讀如尸嘏
之嘏古/雅反
 鄭氏曰建立也立國有舊法式若匠人職云 王氏
 曰掌建國之法則以王國為主也以分國為九州則
 自王國而及諸侯之國其地分為九州也營國城郭
 則周營王國之内城外郭也營后宫則周營后之六
 宫也凡建國王立朝后立市朝在前市在後道巷門
[008-51b]
 渠有縱橫有廣狹皆量而為之制也王國之制既立
 然後都邑可量故造都邑亦如之壘謂軍壘舍謂軍
 舍 劉氏曰六軍之行則營其所次之壘舍毎軍必
 有市有朝毎州為一師二千五百人各有涂道而軍
 社則有常居之里皆量人制其廣狹也 王氏曰邦
 國之地其制有小大天下之涂其數有廣狹逺近多
 寡書而藏之則以備攷察所謂建國之法如此而已
 祭祀以事神饗賔以接人從獻脯膰其物之所共則
[008-52a]
 有數其器之所容則有量量人制之則以其官以量
 多沙為事故也所謂從獻脯膰者以所獻牲牢為正
 而以脯膰為從也若特牲少牢主人獻尸以肝從之
 婦獻尸以膰從之之類也奠遣奠也竁穿土為壙也
 其祭皆有俎實亦必量人掌之者以其制數度故也
 宰祭謂冢宰佐王祭及攝祭也受斝歴而皆飲之者
 謂受舉斝之卒爵傳之它器而皆飲則盡之矣 王
 介甫曰鬱人於祭祀達其氣臭以始之交神以德者
[008-52b]
 也量人於祭祀制其量數以成之事神以禮者也二
 者本末相成
小子
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
 鄭氏曰小子主祭祀之小事
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於社稷祈於五祀凢
沈辜侯禳飾其牲釁邦器及軍器凢師田斬牲以左右
徇陳祭祀賛羞受徹焉肆它歴反珥讀為衈而志反/祈或作刉音機禳如羊反
[008-53a]
 劉氏曰羞進之也羊肆謂朝踐獻腥四段其牲為豚
 解也羊殽謂饋食獻熟體解骨節折而爓之以酳尸
 也肉豆謂切肉而以豆羞者也 王氏曰肉豆則醢
 人所掌四豆之實謂以豆盛其所實之醢而進之也
 鄭氏曰刉珥者釁禮之事也衈刉社稷五祀謂始成
 其宫兆時也 王氏曰沈謂貍沈辜謂疈辜侯謂侯
 福禳謂禳禍皆小子飾其牲也邦器禮樂祭器之屬
 軍器五兵皷鐸之屬以厭妖則小子釁之也 鄭氏
[008-53b]
 曰斬牲徇陣示犯命必殺之 王氏曰斬牲狥陳必
 用小子者以其掌釁社而軍法不用命則戮社故也
 羞始祭所進之物也徹祭畢所徹去之器也小子皆
 賛之必使小子者以小子之職皆事之小者故也
羊人
下士二人史一人賈二人徒八人
 王氏曰夏官主馬牲與羊牲故羊人在此
掌羊牲凢祭祀飾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凢祈珥共其
[008-54a]
羊牲賔客共其灋羊凢沈辜侯禳釁積共其羊牲若牧
人無牲則受布于司馬使其賈買牲而共之賈音/古
 鄭氏曰羔小羊也詩曰獻羔祭韭 王氏曰飾羔若
 記所謂飾羔雁者以繢羊人於祭祀飾羔亦若封人
 之飾牛牲 鄭氏曰登升也升首報陽也升首於室
 王介甫曰灋羊賔客牢禮之法所用 鄭氏曰積積
 柴也禋祀槱燎實柴也布泉也王氏曰賈買牲以羊
 人之屬有賈二人能知物價故也
[008-54b]
司爟古煥/反
下士二人徒六人
 王氏曰舉火曰爟 雜說司爟之職此聖人觀天地
 之變順隂陽消長之宜察寒暑往來之節故得裁成
 輔相之道此意極大 又曰鄭子産以火星未出而
 鑄刑書故鄭不免於灾
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民咸
從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時則施火令凢祭祀則祭爟
[008-55a]
凢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焉
 鄭氏曰行猶用也變猶易也 王氏曰火之為物灼
 之則以燭以燎㸑之則以烹以飪燭燎以為明則納
 其氣於外烹飪以為養則納其氣於内逆而用之則
 強弱相勝而氣無以為均順而變之則休廢相治而
 疾以之救民於四時皆有癘疾火生於木其氣性從
 之故四時各取其所宜之木以變國火焉而民疾於
 是乎可救矣春取榆柳夏取棗杏秋取柞楢冬取槐
[008-55b]
 檀季夏取桑柘時運而往火變而新陽太盛則養隂
 之弱以抑其強隂太盛則用陽之盛以救其弱使民
 常得隂陽之正氣而不滯於一偏此聖人善救民之
 道也火之象在天其伏見有節火之用在人其出内
 有節則春秋傳所謂出内火是也蓋火之次於星為
 心其出也以夏之三月而位見於辰其入也以夏之
 九月而位伏於戌則其於出内火也觀其星之伏見
 以為節蓋五行於四時各有盛衰則火之運於四時
[008-56a]
 也亦有休廢自辰至巳於方為火所王自戌至亥於
 方為火所伏因其王而出之所以宣其力於其伏而
 内之所以息其氣先王於火之政令豈特有以救民
 疾哉而其原五行之性又有至於如此自非深知夫
 隂陽之情孰能與於此 鄭氏曰時則施火令若焚
 萊之時 劉氏曰祭爟報始鑽燧出火者不敢忘其
 德 王氏曰祭祀用爟故祭焉所以報其為明之功
 疏曰司烜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而此國中民
[008-56b]
 失火則有罰也野焚萊民擅放火也司馬仲春蒐田
 主用火因除舊生新若二月後擅放火則有罰也
 王氏曰大則有刑小則有罰凢以應其罪之輕重而
 已
掌固
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
 鄭氏曰固國所依阻者也在國曰固在野曰險掌固
 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並據國而言司險周知山
[008-57a]
 林川澤之阻並據在野而言也 王氏曰記曰城郭
 溝池以為固掌固之職先王所以保其國也 周禮
 掌固司險之職不列於地官而特屬於司馬不統於
 職方而特專於一職者蓋司馬所以統軍旅之重而
 要害之地皆攻守之大計也司險掌固險固之地皆
 有守者則邊境無空虚之患矣而至於掌疆候人之
 職徒役特多焉然則古之邊備嚴矣哉 南軒曰孟
 子謂域民不以封疆固國不以山谿威天下不以兵
[008-57b]
 革而先王封疆之制甚詳於周官設險守國與夫弧
 矢之利並著於易經何耶蓋先王吉凶與民同患其
 為治也體用兼備本末具舉道得於己固有以一天
 下之心而法制詳宻又有以周天下之慮此其治所
 以常久而安固若孟子之言則推其本而言之耳
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頒其士庶子及其衆庶之守
設其飾器分其財用均其稍食任其萬民用其財器凢
守者受灋焉以通守政有移甲與其役財用唯是得通
[008-58a]
與國有司帥之以贊其不足者晝三巡之夜亦如之夜
三鼜以號戒若造都邑則治其固與其守灋凢國都之
竟有溝樹之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職焉若有山川則因
凢守者収又反/鼜音戚竟音境
 劉氏曰易曰城復于隍則是浚溝之土所以為城也
 鑿池之土所以為郭也溝池深於外則城郭固於内
 用其深以増其髙也渠又在其外所以出水因之設
 固植木其上守固之材出焉 王氏曰士者公卿大
[008-58b]
 夫之適子而已命者也庶子者國子之倅而未命者
 也衆庶則其地之人民遞守者也夫士庶子所使帥
 衆庶而頒其守則逺近均焉勞逸更焉而守政於是
 乎行矣夫公卿大夫涖職於其内而其子弟又守城
 郭溝池之固於其外此所以内外一心休戚一體而
 先王之治晏然無内外之虞矣 鄭氏曰設其飾器
 兵甲之屬今城郭門之器亦然 劉氏曰此飾威儀
 之器也謂闗門要阨之兵甲守者受之焉 王氏曰
[008-59a]
 所以聳觀瞻而備非常 鄭氏曰財用國以財給守
 吏之用也稍食守者禄禀也任其萬民以其任使之
 也民之材器其所用塹築及為藩塞者 劉氏曰財
 用曰分隨地守之所用也稍食曰均計功力之所當
 也萬民曰任分地界為守也材器曰用防緩急之所
 須也 王氏曰凢守者各致其守不可以有移也其
 有移也則受法於掌固以通之也則移甲移役與移
 財用而已蓋甲兵有時而不足用則無以捍患力役
[008-59b]
 有時而不足供則無以即工財用有時而不足給則
 無以同事以其有餘者移之以足一時之所須不亦
 可乎 鄭氏曰其他非是不得妄離部署故曰唯是
 得通 王氏曰國有司甲兵財用之官也又與國有
 司帥而致之則其移而通之無私事也其帥而致之
 則以賛其甲其役其財用之不足者也 鄭氏曰賛
 佐也巡行也行守者為衆庶之懈怠擊鼜戒守皷也
 三巡之間又三擊鼜 劉氏曰晝三巡之夜亦如之
[008-60a]
 夜三鼜以號戒者此其受法於掌固也夜則不見其
 三巡故以三鼜號戒為信也 王氏曰號呼其守者
 之名也戒戒其守者之事也已上所言皆王國之守
 國若造都邑則治其固與其守法則都鄙之事也
 鄭氏曰都邑亦為城郭 疏曰王國及三等都邑境
 界之上皆有溝木以為阻固近郊逺郊亦如之民皆
 有職焉此亦兼上王國及都邑合守之處其民皆職
 任使遞守也若有山川則因之謂凢造溝木為固之
[008-60b]
 處值有山川之處則因而為之不須别造 王氏曰
 若有山川則因之以為阻固也夫為髙必因丘陵為
 下必因川澤因其髙下自然之勢以為之阻固則用
 力不勞而其為備也易矣夫先王之世以道德則明
 以仁義則修然後掌固之守可賴焉若夫徒恃形勢
 之固而不知仁義道德之所本委而去之雖有方城
 漢水何足恃哉此魏武侯保西河之固而吳起對之
 以在德不在險者良有以哉
[008-61a]
司險
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
 王氏曰易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
 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此周官所以有司
 險
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設
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而達其
道路國有故則藩塞阻固而止行者以其屬守之唯有
[008-61b]
節者達之
 王氏曰所謂九州之圖山林川澤之阻則若職方氏
 所謂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㑹稽其澤藪曰具區其
 川三江其浸五湖之類是也所謂國之五溝五涂則
 是遂人所謂遂溝洫澮川之謂五溝徑畛涂道路之
 謂五涂也 鄭氏曰達道路者山林之阻則開鑿之
 川澤之阻則橋梁之也樹之林作藩落也國有故喪
 災及兵也閉絶要害之道備奸冦也 疏曰節謂道
[008-62a]
 路用旌節也 劉氏曰凢屬司險之民皆以之守焉
掌疆闕/
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
 鄭氏曰疆界也
候人
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
 鄭氏曰候候迎賔客之來者
各掌其方之道治與其禁令以設候人若有方治則帥
[008-62b]
而致於朝及歸送之於竟
 王氏曰先王於四方之賔客來則有以迎之去則有
 以送之因設候人之官分掌候四方賔客之往來而
 迎送之於其道路候人掌其道路之治治謂出入迎
 送治其事也 鄭氏曰國語曰候不在竟譏不居其
 方也禁令備奸冦也以設候人者選士卒以為之
 疏曰即徒百二十人是也 鄭氏曰詩云彼候人兮
 荷戈與祋方治其方來治國事者也春秋傳曰晉欒
[008-63a]
 盈過周王使候人出諸轘轅是其送之也
環人
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
 鄭氏曰環猶郤也以勇力郤敵 王氏曰巡察内外
 若環之相循而不窮故名官曰環人
掌致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巡邦國搏諜賊訟敵國揚
軍旅降圍邑搏音愽諜音/牒降户江反
 鄭氏曰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
[008-63b]
 之士犯敵焉春秋傳曰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以
 致晉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御靡旌摩壘而還樂伯
 曰吾聞致師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
 還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皆行
 其所聞而復之察軍慝慝隂奸也視軍中有為慝者
 則執之環四方之故郤其以事謀來侵伐者所謂折
 衝禦侮王氏曰四方有兵/戎之故環而巡之巡邦國搏諜賊諜賊反間
 為國賊訟敵國敵國兵來則往之與訟曲直若齊國
[008-64a]
 佐如師揚軍旅為之威武以觀敵詩云惟師尚父時
 惟鷹揚降圍邑圍邑欲降者受而降之春秋傳曰齊
 人降鄣
挈壺氏挈讀如絜髪/之絜苦結反
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
 鄭氏曰壺盛水器也世主挈壺水以為漏 王氏曰
 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之間以漏箭凖十二時
 而為百刻以百刻定長短而分晝夜於是立挈壺氏
[008-64b]
 之職焉後世挈壺氏不能掌其職不能辰夜不夙則
 莫此詩人之所刺也
掌挈壺以令軍井挈轡以令舍挈畚以令糧凢軍事縣
壺以序聚柝凢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
日夜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畚音本縣音/𤣥柝音託㸑
七端/反
 鄭氏曰鄭司農云挈壺以令軍井謂為軍穿井井成
 縣壺其上令軍中士衆皆望見知此下有井壺所以
[008-65a]
 盛飲故以壺表井挈轡以令舍亦縣轡于所當舍止
 之處使軍望見知當舍止于此轡所以駕馬故以轡
 表舍挈畚以令糧亦縣畚于所當禀假之處令軍望
 見知當禀假于此下也畚所以盛糧之器故以畚盛
 糧軍中人多車騎雜㑹讙囂號令不能相聞故各以
 其物為表省煩趨疾于事便也 王氏曰凢軍事縣
 壺以序聚柝易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軍之所處其
 事尤宜致嚴故聚柝警夜事惟聚柝故縣壺以盛水
[008-65b]
 分刻漏也 劉氏曰其擊柝以戒守者以漏刻為更
 刻 鄭氏曰代亦更也禮未大歛代哭以水守壺者
 為沃漏也以火守壺者夜則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
 異晝夜漏也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
 焉冬水凍漏凝不下故以火炊水沸以沃之謂沃漏
 也 薛圖云以火爨鼎則使之不凝以火守壺則使
 之不差施之於軍事所以嚴守警施之於喪事所以
 嚴凶哀朝廷朝夕之禮亦常以是為節焉然春官鷄
[008-66a]
 人凢國事為期則告之時而齊詩特罪挈壺氏者蓋
 天子備官挈壺掌漏鷄人告之諸侯則掌漏告時一
 於挈壺氏而已
射人
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
人徒二十人
 疏曰射武事也故在此
掌國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東面卿大夫
[008-66b]
西面其摯三公執璧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雁諸侯在
朝則皆北面詔相其灋若有國事則掌其戒令詔相其
事掌其治達
 鄭氏曰位將射始入見君之位 劉氏曰三公輔弼之
 長諸侯方伯之長故皆北面以正臣禮孤東面卿大
 夫西靣朝廷之序以右為尊士不與者此非大射選賢
 與祭故也 鄭氏曰諸侯來朝王與之射於朝者皆
 北面從三公位法其禮儀也國事謂若王有祭祀之
[008-67a]
 事諸侯當助其薦獻者也戒令告以齊與期掌其治
 達謂諸侯因與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達之於
 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 王氏曰先王於祭祀賔燕
 之事未嘗不射方其與諸侯行賔射之禮則國之三
 公孤卿大夫預焉故射人掌其位也三公北面荅君
 也孤東面佑王也卿大夫西面佐王也其摰三公執
 璧則以其有君之體而不致其用也三公之摰不序
 於宗伯而獨見於射人者蓋三公師道也王之所承
[008-67b]
 有弗敢臣也宗伯之摰不序於其職而射人以主賔
 射為先則三公之摰言於此亦以見賔之而弗敢臣
 之意也諸侯在國則有君道故南面在朝則有臣道
 故北面也詔相其法謂朝射之法也詔相其事謂若
 祭祀之事也射人之位不及士者蓋射人所掌賔射
 之禮故不及之記曰朝不坐燕不與謂之士是也治
 達謂上有所治達乎下下有所治達乎上也
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
[008-68a]
九節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獲二容樂以貍首七
節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蘋
五節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蘩五節
二正射三侯食亦反下文/同正音征豻五豆反
 疏曰此則賔射之儀也 王氏曰先王因度數而制之
 以為法因其動容而制之以為儀自王以下其耦或
 六或四或三其侯或三或二或一其樂歌則異節以
 至其容其獲其正皆有多寡之數焉此射之法也以
[008-68b]
 是法而治之則其見於内志正外體直持弓必審挾
 矢必固揖遜有序升降有節此射之儀也古之射者
 行同能耦則别之以射而勝者則飲不勝者此射之
 所以有耦也 鄭氏曰三侯者五正三正二正之侯
 也二侯者三正二正之侯也一侯者二正而已此皆
 賔射於朝之禮也 疏曰在朝賔射唯有天子而鄭
 云此皆賔射於朝之禮者謂諸侯已下賔射在己朝
 不謂於天子朝行此賔射之禮也 鄭氏曰考工梓
[008-69a]
 人曰張五采之侯則逺國屬逺國謂諸侯來朝者也
 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
 則能中焉畫五采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𤣥居外
 三正損𤣥黃二正去白蒼而畫以朱緑其外之廣皆
 居侯中叁分之一中二尺豻胡犬也士與士射則以
 豻皮飾侯下大夫也大夫以上與賔射飾侯以雲氣
 用采各如其正 疏曰上文不言士天子與諸侯賔
 射士不與也而此云士豻侯二正則士得自行賔射
[008-69b]
 不得與君賔射矣 鄭氏曰獲待獲者也容者乏也
 待獲者所蔽也九節七節五節者奏樂以為射節之
 差
若王大射則以貍步張三侯王射則令去侯立於後以
矢行告卒令取矢祭侯則為位與太史數射中佐司馬
治射正卒子恤反/數所主反
 鄭氏曰貍善搏者也行則止而擬度焉其發必獲是
 以量侯道法之也侯道者各以弓為度九節者九十
[008-70a]
 弓七節者七十弓五節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長六尺
 三侯者司裘所共虎侯熊侯豹侯也 王氏曰王射
 則令去侯立於後者謂令負侯者也為將射故令去
 侯 鄭氏曰鄭司農云以矢行告者射人主以矢行
 髙下左右告于王也大射禮曰大射正立于公後以
 矢行告于公下曰留上曰揚左右曰方 王氏曰射
 畢令射鳥氏取矢 鄭氏曰祭侯則為位者祭侯獻
 服不服不以祭侯為位為服不受獻之位也大射曰
[008-70b]
 服不侯西北一歩北面受爵射中數射者中侯之算
 也大射曰司射適階西釋弓去樸襲進由中東立于
 中南北面視算 王氏曰必與太史者以太史凢射
 事飾中舍算故也佐司馬治射正者射以不失正鵠
 為主司馬治之射人佐之也
祭祀則贊射牲相孤卿大夫之灋儀㑹同朝覲作大夫
介凢有爵者大師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車有大賔客則
作卿大夫從戒大史及大夫介大喪與僕人遷尸作卿
[008-71a]
大夫掌事比其廬不敬者苛罰之介古拜反倅七内反/從才用反比毗志反
 苛音/何
 王氏曰祭祀王必親射牲示誠敬之至也國語曰禘
 郊之事天子自射其牲謂此也相孤卿大夫之法儀
 謂射法射儀也㑹同朝覲用大夫為介以相禮與士
 之有爵者為介則射人作而使之也 鄭氏曰諸侯
 來至王使公卿有事焉則作大夫使之介也有爵命
 士以上不使賤者 王氏曰大師令有爵者乘王倅
[008-71b]
 車則王之所乘不敢虚其位也大賔客作卿大夫從
 者選使從王見諸侯也戒太史及大夫介者謂王有
 命使三公命諸侯及衣服就館賜之時則射人戒太
 史及大夫為介於諸侯者也太史與事者以太史主
 協禮事故也 鄭氏曰僕人太僕也僕人與射人俱
 掌王之朝位也王崩大小歛遷尸于室朝之象也
 疏曰作卿大夫掌事者謂王喪宜各有職掌比其廬
 者謂宫正所云親者貴者居廬當比其本服親疏及
[008-72a]
 貴賤 鄭氏曰苛謂詰問之
服不氏
下士一人徒四人
 鄭氏曰服不服不服之獸者
掌養猛獸而教擾之凢祭祀共猛獸賔客之事則抗皮
射則贊張侯以旌居乏而待獲
 鄭氏曰猛獸虎豹熊羆之屬擾馴也教習之使馴服
 王者之教無不服 王氏曰舜命益為虞則曰若予
[008-72b]
 草木鳥獸養猛獸而教馴之亦以若為主也祭祀共
 猛獸則祭祀之羞備物故也 鄭氏曰猛獸可中膳
 羞者獸人冬獻狼春秋傳曰熊蹯不熟賔客之事則
 抗皮賔客來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舉藏之聘禮
 曰有司二人舉皮以東 王氏曰抗之言舉也蓋聘
 禮庭實有虎豹之皮示服猛而有文故也射則贊張
 侯者凢射侯共於司裘張於射人服不氏贊射人張
 之也待獲待射中則舉旌以倡獲
[008-73a]
射鳥氏食亦/反
下士一人徒四人
掌射鳥祭祀以弓矢敺烏鳶凢賔客㑹同軍旅亦如之
 射則取矢矢在侯髙則以并夾取之敺起俱反鳶弋/専反夾音甲
 鄭氏曰鳥謂中膳羞者鳬雁鴇鴞之屬 劉氏曰祭
 祀敺烏鳶尚肅也 王氏曰王射則射烏氏主取其
 矢矢著侯髙人手不能及則以并夾取之并夾鍼箭
 具也故司弓矢大射燕射共弓矢并夾
[008-73b]
羅氏
下士一人徒八人
 鄭氏曰能以羅罔捕鳥者郊特牲曰大羅氏天子之
 掌鳥獸者
掌羅烏鳥蜡則作羅𥜗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行
羽物中音仲𥜗汝/俱反又音須
 王氏曰以網係鳥謂之羅烏以羣集人所惡也 鄭
 氏曰作猶用也鄭司農云蜡謂十二月大祭萬物也
[008-74a]
 郊特牲曰天子大蜡謂嵗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
 之襦細宻之羅𤣥謂蜡建亥之月此時火伏蟄者畢
 矣豺既祭獸可以羅網圍取禽也王制曰豺祭獸然
 後田又曰昆虫已蟄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張羅其遺
 教也春鳥蟄而始出者是時鷹化為鳩鳩與春鳥變
 舊為新宜以養老助生氣 陳氏曰天子之於老也
 其所養者三國老也庶老也死政者之老也夫貴胄
 謂之國子則貴而老者謂之國老賤者謂之庶人則
[008-74b]
 賤而老者謂之庶老國子與庶人之俊者同其學所
 以一道德國老與庶老異其學所以别分義記之所
 言四代養老是已而又有死政之老焉故羅氏獻鳩
 以養之者國老也司徒以保息養之者庶老也司門
 以財養之者死政之老也若夫外饔酒正槀人所謂
 耆老者摠三者而言之也 鄭氏曰行羽物行謂賦
 賜
掌畜
[008-75a]
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
 鄭氏畜謂歛而養之
掌養鳥而阜蕃教擾之祭祀共卵鳥嵗時貢鳥物共膳
獻之鳥蕃音/煩
 鄭氏曰阜猶盛也蕃蕃息也鳥之可養使蕃息盛大
 者卵鳥其卵可薦之鳥 劉氏曰鵞鴨鶩鷄皆有卵
 之鳥 鄭氏曰貢鳥物鴞雁之屬以四時來 劉氏
 曰鶉雀鵒雉之類非一品也故以備膳羞為職 王
[008-75b]
 氏曰先王設官可以共祭祀共膳獻備器用者無棄
 物焉
 
 
 
 
 
 周禮集說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