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1 鬳齋考工記解-宋-林希逸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考工記解卷下
            宋 林希逸 撰
玊人之事
 此一官所記與典瑞略同葢周禮自是一手追記周
 人之事考工記又是一手或先或後固不可知亦皆
 追述古制而已况其間亦有錯亂殘缺處所以與典
 瑞又稍異也
[002-1b]
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
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

 鎮圭天子所執守即執意也命圭者朝廷所命猶曰
 命服也有五等之命而後有五等之圭此不言蒲榖
 二璧者缺文也桓圭猶桓楹之狀也其左右稜道處
 為桓楹之形也信圭者純直勢也躬圭者稍彎曲也
 今文臣笏直武臣笏彎亦此意也三禮圖所載鎮圭
[002-2a]
 刻一山桓圭刻植楹信圭刻一人直身躬圭刻一人
 曲身皆非古制又曰山以鎮安桓為柱石躬以保身
 榖為養人蒲為安人皆後人强生意義原其初意只
 是以此為五等之别艾軒曰今人帶夸上粟地文亦
 以養人乎御闕/ 之類又何所取義乎
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
 冒圭長四寸上方正而下稍斜剡刻之謂其可以冒
 諸侯之圭故曰冒葢諸侯之瑞圭上剡而此圭下剡
[002-2b]
 故可以冒之此乃以上覆下之義未知古人果如此
 否竊意圭之為制皆出於王朝此下圭之下剡而諸
 侯之圭上剡二者必可以相合如今合同防偽造也
 未必以此為覆冒天下之義若作時文且依先儒之
 說諸侯來朝則王執此以受朝獻也
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
 諸家以為此一節言祼噐也全者全用玉為之也其
 制以玉為龍形而置一杯於其中以盛酒也龍鼻也
[002-3a]
 瓚其中也將其柄也記曰夏后氏用龍謂龍鼻也詩
 曰瑟彼玊瓚總言之也祼將于京執其柄也天子純
 用玉上公以玊為龍鼻諸侯以玊飾其中伯以玊飾
 其柄此尊卑之制也其説亦通但與上文不相屬宇
 然曰天子用全何以知其為祼噐哉鄭氏以龍當為
 厖瓚當為&KR1464音/贊漢時有膏&KR1464食物也厖&KR1464將皆玊之
 不純者天子則用全玊公侯則用不純之玊無他證
 據又輙易經字恐亦未安况將之為雜亦何所本乎
[002-3b]
 艾軒曰祼玊有三為龍首一等玊也必次於全玉為
 瓚一等玊也又次於龍首瓚盛酒也為祼將又一等
 玊也又次於瓚祼將者酌酒所用也上文言圭此一
 節乃論為圭之玊謂天子之圭則用純全之美玊上
 公之圭則用為祼瓚龍之玊諸侯之圭則用為瓚之
 玊伯之圭則用為祼將之玊其文正在言圭之下此
 説極正而易通
繼子男執皮帛
[002-4a]
 上言圭之制既盡子男蒲榖璧當時必易知故記者
 不言之但論繼子男之下者矣子男不執圭而執璧
 璧為圓形與圭制異位居子男之下者則但執皮帛
 而已鄭注以此為公之孤非天子之孤與大國之孤
 者謂王之孤六命與卿同不當繼子男之後也然此
 説亦費力竊恐此句只是總言子男以上則用玊子
 男以下則執皮帛尚書五玊之下即曰三帛亦是等
 則如此
[002-4b]
 易氏以為天子用全四句合在宗祝前馬之下公侯
 伯圭之下不言子男而曰繼子男之孤皆錯亂也亦
 似讀得未精瑩
天子圭中必
 必者以組約玉圭之中欲執時不至失墜也鄭云俗
 呼約為鼈今閩人結索亦有此語其音如寛鼈也聘
 禮曰絢組亦約也鄭云如鹿車縪漢語也縪絢組皆
 一義也
[002-5a]
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
 四邸之圭也中央為璧之形圓也圭著其四面只一
 片玊為之也邸猶根柢之柢也即為璧形者是也四
 面之尖出者為圭形也尺有二寸想兩圭相去之長
 也注無明文亦未可曉
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
 王所搢者也亦名珽抒閷也其上兩畔殺去之故曰
 杼上也終葵椎也其首為椎又在杼上疏曰椎頭也
[002-5b]
 齊人謂椎為終葵此記必齊人為之服之者用之也
 典瑞曰王搢大圭執鎮圭搢則在腰帶之間而又執
 鎮圭圭玊為之如何搢一而又執一亦非尊者所宜
 以意推之祭祀之時則執大圭上有椎頭不至失墜
 則可以搢故以搢言鎮圭則朝諸侯時所執故以執
 言决無一時並用兩圭之理
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
 土圭夏至冬至測日之用也土地者土猶度也視日
[002-6a]
 景之東西南北以度其地也大司徒所言建邦國者
 即此是也致日者以日至者視之其長短可以坐而
 致也書曰敬致即此致字
祼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廟
 鄭云始獻酌奠也瓚如盤其柄用圭有流前注流口
 也前注者向神尸而注也宗廟有祼天地大神至尊
 不祼故曰以祀廟
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徳
[002-6b]
 琬猶圜也王所使者之瑞節也諸侯有徳王有錫命
 使者執琬圭以致王命其長九寸亦有繅藉謹重之
 也象徳者以玊象徳故以此致命車服之類
琰圭九寸判規以除慝以易行
 九寸之圭剡其一半其下必稍圜故曰判規判半也
 規圜也琬圭則上下皆為圓形琰圭則上一半剡下
 一半稍圜明與琬圭異制諸侯有為慝惡者王命使
 者執此以戒勅之使之除其慝而改易其行也後世
[002-7a]
 則有詔書古者傳言以此為信必有善惡之別也
璧羡度尺好三寸以為度
 羡延也度者制作之法度也其璧之制度不圜而延
 其長有一尺也鄭云其袤一尺而廣狹焉袤即延也
 謂其延可一尺而其廣則稍狹於袤也好孔也璧之
 中有孔也四面為肉中間為孔其孔之徑三寸也爾
 雅曰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
 環瑗又眷反璧之好三寸則兩邊各有三寸為六寸
[002-7b]
 是九寸也其形稍延則上下之羡處各半寸共為一
 尺其廣只九寸也度即量物之尺度也以此璧之尺
 寸可以起度亦猶律之可以起龠也
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
 以璧為邸旁有一圭其長五寸祀天則四圭此祀則
 一圭也
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
 琮之璧長九寸諸侯致享於王則以此為贄也小行
[002-8a]
 人曰諸侯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此以璧琮並言則
 為二物矣言天子不言后者尊得以統卑也
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
 圭上刻為榖之形其長七寸聘禮所用也
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
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天子以廵守宗祝以前馬
 三璋之勺形如圭瓚天子廵守有事于山川則用以
 為祼也大山川用大璋加文飾焉中山川則用中璋
[002-8b]
 其文飾稍殺小山川則用邊璋半文飾其邊而已其
 祈闕/        宗祝執此在馬之前故曰
 宗祝以前馬璋次玊也為瓚之柄其勺以黄金為之
 而外用青金為飾故曰黄金勺青金外鑄金之齊以
 黄為下青為上則黄金不若青金青金乃金之精者
 也射四寸厚寸者其勺之前射出四寸之長但有一
 寸之厚也朱中者所盛之鬱鬯詩所謂黄流也流口
 為龍鼻之形其長一寸故曰鼻寸衡與横同勺口長
[002-9a]
 一寸其横有四寸如今桃𤓰杯之形也有繅者文飾
 而藉之也巡守之時則有三璋之瓚在宗廟則用圭
 瓚也
大璋亦如之諸侯以聘女
 諸侯聘女用大璋與三璋之大璋同名簡編錯亂誤
 寘於此文不相屬難以强通或曰當繼之天子以聘
 女之下
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頫聘
[002-9b]
 圭璋璧琮四噐其長皆八寸璧琮不瑑而圭璋則瑑
 飾之瑑文飾之也衆來曰頫特來曰聘頫聘皆朝王
 也
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軍旅以治兵守
 射剡出也二璋皆長七寸射二寸是五寸以上即剡
 出也牙者其剡之側皆刻為鉏牙之文鄭云二璋皆
 有牙起軍旅出戰也治兵守守備也
駔琮五寸宗后以為權
[002-10a]
 琮方形中有孔以組繫之故曰駔琮宗后尊后也即
 王后也其重可以起五權之制亦璧羡起度之意
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内鎮宗后守之
 大琮后所守猶王之鎮圭也謂之内鎮十有二寸取
 天數也天王天后以天為則也射四寸者琮之上剡
 出也下八寸正方上四寸則剡其厚有一寸也
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為權
 駔琮與宗后同此則有一寸有半之鼻所以為别也
[002-10b]
 琮上有鼻故可繫以為權宗后之琮不言鼻者互見
 之也
兩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
 祀天者四圭祀地者兩圭此尊卑之别也旅祭名也
 四望之旅祭亦用之皆屬地也四圭託於璧兩圭必
 託於琮地取其方以琮為邸不言者可推而知也
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
 上言九寸者以享天子此八寸以享天子之夫人禮
[002-11a]
 之隆殺當然也
案十有二寸棗㮚十有二列諸侯純九大夫純五夫人
以勞諸侯
 案玊案也所以盛棗栗也棗栗十有二列則案必有
 十二枚每案皆長一尺二寸也此王朝盛禮所用也
 諸侯則九列大夫則五列純猶皆也凡諸侯大夫皆
 然也若夫人以勞答諸侯則用諸侯九列之禮也此
 乃奉上諸侯享夫人故言夫人所以答之而不及大
[002-11b]
 夫也古者后與夫人皆有致飲於賔客之禮天子有
 三夫人
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餼
 半圭曰璋其上剡出者射也其身乃邸也素功者無
 瑑飾之工也功與工同山川之祀用之賔客在館致
 廩稍與餼也稍米也餼食物也
[002-12a]


[002-13a]


[002-14a]


[002-15a]


[002-16a]


[002-17a]
楖人闕/
雕人闕/
磬氏為磬
倨句一矩有半
 磬之制必先度一矩為句一矩為股而求其弦之兩
 頭相望一矩有半則磬之倨句也磬之制有大小此
 假矩以定倨句非用其度耳
其博為一
[002-17b]
 博謂股之博也
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參分其鼔
博以其一為之厚
 股磬之上大者鼔其下小者所當擊者也股大而鼔
 差小假如股三寸則鼓只二寸股九寸則鼔只六寸
 也又三分其鼓之博而厚得其一如鼔大三寸則厚
 只一寸也
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
[002-18a]
 已上已下論厚薄也若鼔廣三寸厚有一寸以上則
 摩鑢其旁使薄也若鼔廣三寸而厚不及一寸則為
 已下是傷薄矣薄則不可得而使厚但摩鑢其石之
 端使短短則不薄矣此調其長短厚薄欲使其聲清
 濁得所也過厚則就大小增减過薄則就長短增减
 此作磬之法也
[002-19a]
 
 
 
 
 
 
 
 
[002-19b]
矢人為矢
 此記所紀未知何時解者皆以周禮相辨證亦未為
 至當之論今且得依注疏所説
鍭矢參分茀矢參分一在前二在後
 鍭矢茀矢兵矢田矢殺矢此記中五矢名也鄭氏以
 周禮司弓矢證之謂茀當為殺參分其矢之長以衡
 平之一分在前二分在後則得其半其所以如此者
 以鏃在笴首差重也此意葢欲鏃頭輕重得宜或太
[002-20a]
 重太輕則於射時有病也以此推之則鏃箭之重正
 得笴之重三分之一也鍭矢茀矢皆然若以文法觀
 之恐鍭矢下三分字衍文也下文兵矢田矢則可見
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後
 此二矢以五分均之其鏃鐵比鍭矢殺矢又少輕也
 鄭云兵矢者枉矢絜矢也絜音擷又音結田矢繒矢
 也亦以司弓矢證之也
殺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後
[002-20b]
 此鐵鏃又差短小也鄭云殺當為茀音拂前以茀為
 殺此以殺為茀皆因周禮司弓矢職為窒礙也若知
 考工與周禮異則無此矣
參分其長而殺其一
 笴之入鏃處必削减少許也故曰殺三分而殺其一
 亦欲輕重得所也
五分其長而羽其一
 此論箭榦也假如笴長二尺則設羽處有四寸也
[002-21a]
以其笴厚為之羽深
 此言量其輻廣以為鑿深之意不曰量而曰以者分
 毫未可定也笴矢榦也其厚能幾况羽又設之四旁
 若謂其深必如其厚則無可容之處記者特言其大
 槩而已
水之以辨其隂陽
 竹有上下上為陽下為隂以水試之浮者為上而沈
 者為下也
[002-21b]
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
 比者笴之兩旁也陽為左隂為右比在其左右也比
 必笴上有一線稍髙也夾其比而設其羽者羽有四
 夾其比而置之四角皆有羽也
參分其羽以設其刃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
 箭鏃之刃與笴末之羽兩者相並羽有三分則刃有
 一分鄭云刃二寸恐未然憚讀為怛又音歎雖有疾
 風亦不憚者言刃與羽若得其所則疾風之中而射
[002-22a]
 之其箭亦無所動驚也
刃長寸圍寸鋌十之重三垸
 鋌鏃之容笴處刃長一寸則其鏃之圍亦一寸鏃亦
 前小而後大其容笴處不應有十寸鄭氏以為脱字
 是已非十字誤則之字下更有某字也其重三垸則
 一矢之長通重十二垸矣何者前言三分一在前二
 在後則可見
前弱則俛後弱則翔中弱則紆中强則揚
[002-22b]
 俛者射之則趨下也翔者射之則摇摇紆者去不直
 也揚者激起也此言箭笴欲得不强不弱中與前後
 皆如一也
羽豐則遲羽殺則趮
 豐多也殺少也遲去緩也趮去太急也此言設羽欲
 其不多不少得中也
是故夾而摇之以眡其豐殺之節也
 夾於兩指之間而摇之則知其羽之豐殺也
[002-23a]
橈之以眡其鴻殺之稱也
 橈者以手試之也鴻大也殺小也此言欲其笴之大
 小停當也故曰稱
凡相笴欲生而摶同摶欲重同重節欲疏同疏欲㮚
 生不用枯竹也摶圓也竹之圓既同則擇其重者用
 之竹之重既同則擇其節之疎者用之疎長也其節
 之長既同則擇其堅栗者用之相擇也此擇笴之法
 也
[002-24a]
陶人為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
 甗其底虚如隔子然即甑類也可以蒸物也鬴六斗
 四升也其實二鬴則亦甚大矣其脣厚一寸其身厚
 半寸
盆實二鬴厚半寸脣寸甑實二鬴厚半寸脣寸七穿
 盆有底者甑亦與甗同但其底不為隔子路而為七
 穿也
鬲實五觳厚半寸脣寸
[002-24b]
 觳與斛同三斗為觳則又大矣鬲鼎釡之類也
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
 語曰與之庾則斗量之類也此與鬲甗同言則必以
 瓦為之但其名同耳庾又小於鬲者
[002-25a]


[002-26a]
旊人為簋實一觳崇尺厚半寸脣寸
 簋祭祀之器也方曰簠貟曰簋易曰二簋可用享詩
 曰于豆于豋皆為祭器簋又從竹亦有木為之者今
 皆為摶埴之工則古人必皆以瓦為之
豆實三而成觳崇尺
 三斗為觳三豆一觳則一豆之實一斗也
凡陶旊之事髺墾薜暴不入市
 髺薄也墾有傷處也如鋤墾之傷物也薜破裂也暴
[002-26b]
 有爆起處也古有市官凡此皆不中用者故不許其
 入市賣也
噐中膊豆中縣
 膊音旋從注也鄭云讀如車輇之輇雜記中語也輇
 市専反陶者制噐之用也今人以木為之如盤然附
 泥而旋轉之凡陶噐之圓者皆然今曰噐中膊者言
 陶旊之為圓瓦噐皆中此法度也豆瘦而長故欲其
 直而中縣也
[002-27a]
膊崇四尺方四寸
 旋盤之髙四尺是已此圓物而謂之方四寸何也必
 其膊柄之直者也
梓人為筍虡
 此一官制作易知其文最竒不可不熟讀之
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宗廟之事脂
者膏者以為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為筍虡
 羽禽也亦謂之獸總言之也欲言筍虡所刻之獸而
[002-27b]
 並以為牲者言之文勢也以總入而後枚數之也脂
 者牛馬之屬膏者犬豕之屬臝者淺毛虎豹之屬故
 家語以人為臝蟲羽者飛禽也鱗者魚也
外骨内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
 外骨龜屬内骨鼈屬郤行蚓屬仄行蟹屬連行蟻屬
 紆行蛇屬
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
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
[002-28a]
 脰鳴鼃黽之屬注口也注鳴鳥之屬旁鳴蜩蟬之屬
 翼鳴蟋蟀之屬股鳴蚣蝑之屬胷鳴榮原之屬榮原
 此間所無未知何物此小蟲只可雕琢揚雄曰蛇醫
 或謂榮原
厚脣弇口出目短耳大胷燿後大體短脰若是者謂之
臝屬恒有力而不能走其聲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則
於任重宜大聲而宏則於鍾宜若是者以為鍾虡是故
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
[002-28b]
 厚唇弇口豕之屬出目短耳目之突出曰出目注家
 皆不言何物大胷今馬亦然燿音耀燿後不知何物
 必其後可觀也恐是麟獅之類大體短脰身大而項
 肥也此為臝獸又有力而聲大故以為鍾虡鍾大噐
 也非有力者不足負之虡架也擊其所縣若其聲出
 於所刻臝屬之口故曰由其虡鳴此作文之竒者也
銳喙决吻數目顅脰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恒無
力而輕其聲清揚而逺聞無力而輕則於任輕宜其聲
[002-29a]
清陽而逺聞於磬宜若是者以為磬虡故擊其所縣而
由其虡鳴
 鋭尖也以吻决物而食之鳥雀皆然也數𦂳急也其
 目視急也鷹之屬也顅音慳又音肩長貎也莊子曰
 其脰肩肩是也故曰顅脰小體騫腹其身小而腹縮
 可以騫舉也此為禽屬無力而聲清陽陽者發也逺
 聞者彼此皆聞也磬小物故以此為虡
小首而長摶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為筍
[002-29b]
 頭小而長魚類皆然摶身而鴻身圓而大也鴻大也
 亦魚之屬此為鱗物故刻於鍾磬虡之筍上植者為
 虡横者為筍也
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深其
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則於眡必撥爾而怒苟撥爾而怒
則於任重宜且其匪色必似鳴矣𤓰不深目不出鱗之
而不作則必穨爾如委矣苟穨爾如委則加任焉則必
如將廢措其匪色必似不鳴矣
[002-30a]
 攫閷援簭四字總狀獸之能搏噬者攫以爪足攫物
 而食也閷者能殺物而食也援者以足握物而食也
 簭者以口噬物而食也梓人之雕刻此類其爪必深
 雕其目必突出鱗之而者頰之有髭鬣處也作起也
 刻之深宇而起則其視如怒撥者怒之狀也匪采色
 也詩曰有斐君子與此匪字同也雕刻之工精妙則
 纔施采色雖鍾磬未擊其物已似能鳴矣若工刻不
 精則無精神其狀穨如委墜言其不活也雖以鍾磬
[002-30b]
 加之如將廢墜然言其不勝也縱施以采色亦似不
 能鳴者措施也自凡字以下皆結上文形容工匠之
 巧拙也古人文字其工如此不可謂不留意於文者
 誰謂三代無文人六經無文法乎
 古人制作皆有意義豈匠者能之主此官者皆有識
 之士也
[002-31a]
 
 
 
 
 
 
 
 
[002-31b]
梓人為飲噐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
 勺與爵受一升之酒觚字當作觶此鄭注之説葢韓
 詩説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
 曰散今此三升即觶也觶音至古書或作角旁從氏
 所以誤寫作觚也
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食一豆肉飲
一豆酒中人之食也
 三酬九升獻一升則共為一斗矣此以噐量之大小
[002-32a]
 而為文非主一獻而賔三酬也若曰一爵三觶為一
 斗則不文矣斗字聲訛為豆此亦鄭注之説也艾軒
 云既下文有一豆肉字則此即豆字非訛也能食一
 豆之肉飲一豆之酒則為中人矣旊人曰豆實三而
 成觳斛實三斗則一豆正一斗也依字讀亦可豆有
 三金木成之各實四斗此必瓦豆也旊人所為者瓦
 豆也論梓人所制而取瓦豆者以其大小所受言之
 即與斗同義也齊晏子所言乃金木豆也
[002-32b]
凡試梓飲噐郷衡而實不盡梓師罪之
 此數句乃結上文郷衡向人而横也爵觶之類當飲
 時既向人而側立則其中之實必無留者若有留而
 不盡者則是摩刮有不平處梓師必罪責其人梓師
 者梓人之長者也
[002-33a]


[002-34a]
梓人為侯
 侯乃今之射垜也以木為之而張布也
廣與崇方
 侯之髙與侯之廣雖有上下大小而其制皆方
參分其廣而鵠居一焉
 鵠箭帖也三分其廣而置鵠在其中只得一分假如
 侯廣九尺則鵠三尺也不言尺寸者隨侯之大小以
 為凖則也
[002-34b]
上兩个與其身三下兩个半之
 鄭云个讀為幹幹乃上下舌也明堂左个右个即兩
 邊也看此兩个恐只是兩邊依字亦可通侯之制上
 廣而下狹自棲鵠而上以侯為三分身居中兩个居
 兩邊皆小大一同自鵠而下則其身與上身同而兩
 邊比其身只有一半葢下狹也注説頗費力以此言
 之似稍簡而易明皆不言尺寸者隨大小以此為準
 非可預定也
[002-35a]
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縜寸焉
 綱繫縛處上下縛處必有舌兩邊之首皆出舌長一
 尋方可縛也尋八尺也縜音雲連侯之繩也繩圓有
 一寸定其大小也
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
 此大射之侯也其皮用熊虎豹據司裘言之也春鄭
 以為蠢看來只是春時用也
 射禮以考功能也如擇士於射宫之類棲鵠則可射
[002-35b]
 以考其中的與否也
張五采之侯則逺國屬
 此賔射之侯也以五采畫之逺國服屬於王而來朝
 王以賔禮待之故用此侯古者以射為禮也此侯不
 棲鵠只畫於其中
張獸侯則王以息燕
 此燕射之侯也王於休息燕享之時則張此獸侯亦
 不棲鵠而畫獸於其中郷射記所謂天子熊侯白質
[002-36a]
 是也以白為質而畫熊於中鄭云凡畫皆用丹
祭侯之禮以酒脯醢其辭曰惟若寧侯毋或若女不寧
侯不屬於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飲强食詒汝曾孫諸侯
百福
 侯乃射垜之名因其祭而寓意乃以為諸侯之戒葢
 射是武事所以及此意也古者處事以敬件件有祭
 禡有祭侯有祭是也如蜡祭猫虎之類亦然寧安也
 順理而安於職分者王則享之燕之不寧而為逆不
[002-36b]
 順王命則伐之如射此侯也若者戒之之意謂其必
 似彼而不可似此也凡為寧侯則勉其加飲加食以
 自夀詒其國於汝曾孫世世為諸侯享有百福也酒
 脯醢之祭不用生物也鄭云寧侯為有功徳故祭之
 文意未通
 艾軒云古文天生地設如此簡妙後人為古文則務為
 艱險便有筆墨蹊徑不如此自然矣
[002-37a]


[002-38a]
  侯
 鵠 侯中射處綴也於中央似鳥之栖曰棲鵠
 上下个 布所以維持侯者个音幹亦曰上下舌
 綱 所以繫侯於直者
 縜 籠綱者
 植 兩箱皆斜豎之
  三射
 大射用皮侯大/射將祭也賔射用五/正侯燕射用獸/侯
[002-38b]
  五采畫正
 正方之外如鵠内二尺五采者内朱而白次之蒼次
 之黄次之黑次之
 正 九十弓侯五正 七十弓三正 五十弓二正
 天子以下皆五十歩侯無尊卑之别
廬人為廬噐
 廬柄也此一官専為兵噐之柄
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㦸常酋矛常有四
[002-39a]
尺夷矛三尋
 柲亦柄也五兵戈一也殳二也㦸三也酋矛四也夷
 矛五也疏曰此經所云柄之長短皆通刃而言尺數
 也酋之長與夷近矣車上之㦸長丈六尺倍尋曰常
 酋二丈夷矛二丈四尺夷長也酋短也夷字開口引
 聲言之故訓長酋字合口促聲言之故訓短先儒訓
 詁之法如此今人但依註讀不知其法始於此
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
[002-39b]

 凡兵之長至於三倍人身而止無過者不可過此也
 若過此則太長不可用矣過三其身已不可用若更
 加長而無已則非惟不可用又有害於人謂其太長
 能自累也
故攻國之兵欲短守國之兵欲長攻國之人衆行地逺
食飲飢且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守國之人寡食飲
飽行地不逺且不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長
[002-40a]
 此一段言攻守之兵不同攻者逺行飲食不得飽則
 無力跋渉阻險則勞力故宜用短兵若在國守禦則
 飽佚而不勞宜用長兵短者輕長者重也短者弓矢
 之類長者殳戈之類也此亦言其大槩豈有攻兵全
 不用殳戈乎但有多寡耳
凡兵句兵欲無彈刺兵欲無蜎
 句兵戈㦸之屬太長則執之而戰掉也彈者戰掉也
 刺兵矛之類欲無蜎蜎者撓也撓則弱易折也
[002-40b]
是故句兵椑刺兵摶
 椑不圓也齊人謂柯斧柄也椑者匾而不甚圓摶圓
 也刺兵之柄則甚圓也
&KR0795兵同强舉圍欲細細則校
 &KR0795兵殳屬也以其不刺而擊故又曰&KR0795兵也同强者
 柄之上下皆一樣大也舉者手執處也柄之執處其
 圍欲細細即小而光滑也欲其執之便也校疾也執
 之便則用之快疾也
[002-41a]
刺兵同强舉圍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則密是故侵之
 刺兵柄之上下亦一樣强大但手執處欲稍重重則
 大於上下矣傅者附也執處重則上下稍輕用之附
 人兵既附人則可以審密而用之以刺人也密審也
 侵刺也
凡為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為之被而圍之
 被註云把中者人把執處也假如其長五尺則其柄
 之執有一尺圍則徑三寸以上矣
[002-41b]
參分其圍去一以為晉圍
 晉者柄之下銅鐏也參分被之圍去一而得其二假
 如被一尺則銅鐏之圍有六寸六以上矣
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為首圍
 首殳上鐏也五分晉之圍去一而得其四假如晉圍
 五寸則首有四寸矣凡不言尺寸者皆隨其噐而凖之
 不可以預定也
凡為酋矛參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後而圍之五分其圍
[002-42a]
去一以為晉圍參分其晉圍去一以為刺圍
 二在前一在後者其柄之上二分稍大下一分稍小
 也刺圍者刺刃之圍也二前一後言其長也柄之大
 小則不可知假如圍有五寸去其一而得四則酋矛
 之下鐏其圍四寸也三分其下鐏之四寸而去其一
 則刺圍有二寸六分以上也
凡試廬事置而摇之以眡其蜎也
 置植也植而摇之則知其蜎與不蜎也蜎橈弱也
[002-42b]
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
 灸拄也舉而拄之牆則知其彊弱均與不均也
横而摇之以眡其勁也
 平執而摇之則知其勁與不勁處若有勁不勁處平
 而摇之則必一頭弱一頭强也
六建既備車不反覆謂之國工
 六建即前言車之六等也六等之中有戈有殳有㦸
 有酋矛是四建也今總言六建者謂車上之六等既
[002-43a]
 備而建立矣此四者之柄在車之上若無摇動反側
 傾覆則是其廬噐强弱得所此國工之所為也故曰
 謂之國工
[002-44a]
 柲 柄也
 椑 齊人謂斧柄為椑薄兮反與鼙音同其形隋圜也
  隋他果反此注中字
 被 把中也把音霸
 矜 鄭云凡矜皆八觚矜巨巾反即柄也亦注中字
 晉 柄下欲揷地而立之處有銅鐏曰晉與搢大圭之
  搢同音義搢亦揷也
 刺 矛刃胷     首 殳上鐏
[002-44b]
 鐏 柄下入地處  刺兵 矛屬
 句兵 戈㦸屬
 &KR0795兵 殳也殳長而無刃用以撃打也
匠人建國
 建國者通王國侯國言之也
水地以縣
 注云四角立木此説未明經言水地而注云立木恐
 亦未當葢水地以縣置𣙗以縣兩句即一事也先以
[002-45a]
 水平地猶恐未定必以縣而後正也何以為縣置𣙗
 以為縣也水地者假如一所用一丈之地先為四方
 之溝乃注水以試之地有髙下則水之流行自有髙
 下鋤掘其地用水以平之水既平矣猶未可也又用
 縣𣙗以定之
置𣙗以縣
 𣙗與臬字同臬居門之中此制用木一縱一横横者
 在地縱者向上其縱者横木之中就此木之上懸繩
[002-45b]
 以取正即可定地髙下也水地以縣者謂以水平地
 而後為置𣙗之懸也
眡以景
 此以土圭視日景而定東西南北也
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
 規法也為眡景之法以記日出入之景取東西之中
 也識音志記也
晝參諸日中之景
[002-46a]
 日出入之影用朝晚考之日中則定也
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
 極者北極星也其一至微號曰含樞紐正在天中極
 中也而天形如倚葢則此星乃在天之最北故曰北
 極夜考極星相去逺近則知南北之正也以正朝夕
 者南北既定則可以朝夕參日出入之景而正東西
 也
匠人營國
[002-46b]
 前言建國建國之城也此言營國營國之宫室也
方九里
 鄭云九里者上公之國也九里之城孟子亦言之此
 必舉其一為例以推其餘也
旁三門
 城之一旁皆為三門也四旁凡十二門也
國中九經九緯
 每旁三門每門三涂則有九涂也南北門之涂為經
[002-47a]
 東西門之涂為緯南有九經北有九經東有九緯西
 有九緯也四旁十二門共三十六涂也一門何取乎
 三路葢男左女右而車行其中也
經涂九軌
 此舉一經以推其餘也且如南旁三門共九經之涂
 毎涂皆容一軌則為九軌也軌車行之路也車六尺
 六寸盡軸頭七寸共成八尺軌亦廣八尺方可容車
 行也男行左涂亦八尺女行右涂亦八尺左右非車
[002-47b]
 行亦以軌言謂其軌廣皆可容車也軌亦曰轍
左祖右社面朝後市
 面前也左右前後據王宫而言王宫居中而祖廟在
 左社在右朝廷在前市居在後也
市朝一夫
 市與朝皆用一夫之地一夫方百歩以開方言則四
 面各百歩為百畝之地也一市百畝恐亦太狹易山
 齋曰古有三朝内朝治朝外朝亦有三市大市居中
[002-48a]
 朝市居東夕市居西此特言其一耳
夏后氏世室
 此三項皆明堂也注云世室宗廟也重屋路寢周人
 明堂則今之明堂也此說未然三代所名雖不同其
 實則一堯有衢室舜有總章亦眀堂
堂脩二七廣四脩一
 脩者深也二七者堂脩十四歩也廣四脩一者四分
 脩之一也以十四歩分而為四每分三歩半也此堂
[002-48b]
 之廣十七歩半是其廣加於深四分之一也
五室三四歩四三尺
 五室者堂上為五室也三四歩四三尺此兩句最難
 說注說不通上既說堂脩十四歩廣四脩之一矣則
 此言三四歩者乃室之脩也四三尺者乃室之廣也
 只省文耳一歩六尺三个四歩是十二歩其室之脩
 如此四个三尺即二歩十二尺也二歩不成文故曰
 四三尺艾軒云古人未有文字蹊徑故出語自然如
[002-49a]
 此簡妙今人既有文字蹊徑則於此但見其髙逺
九階
 一堂四面皆有階南面三階東西北各兩階共為九
 也南面中階一也阼階在右一也側階在左一也側
 階亦曰西階阼階亦曰東階此據南向一面分為三
 則有中有東西非東郷西郷之階也
四旁兩夾窻白盛
 室之四旁各有户一户皆兩夾窻夾者夾户之兩邊
[002-49b]
 也每室四户八窻取其明快也白盛者以蜃灰堊壁
 也蜃海蛤也
門堂三之二
 門堂者内兩塾兩邊兩臺也今天子正外門有兩臺
 如所謂兩塾之間也門堂者當為門側之堂也三之
 二者就十七歩之中得三之二也以十七歩三分之
 兩分為門堂也
室三之一
[002-50a]
 室者門堂側邊有兩室也於十七歩中得三之一也
殷人重屋堂脩七尋堂崇三尺
 重屋亦明堂但名異耳其堂深五丈六尺乃七尋也
 脩深也其崇三尺陛髙三尺也
四阿重屋
 注說四阿若今四柱四柱漢語四邊皆注水則四邊
 㵼水也疏云四霤今時佛殿皆為四柱中間屋髙四
 邊皆有簷也故曰重屋鄭云重屋複笮亦漢語複音
[002-50b]
 福笮側白仄
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
 周人謂之明堂也以九尺之筵而度其地東西七十
 二尺南北五十六歩筵者因其設筵以此量之也崇
 髙也度量也
五室凡室二筵
 堂上有五室每室皆深二筵而已室就堂上四隅為
 之東南火西南金西北水東北木中央土以配五行
[002-51a]
 若祭五帝於明堂則用此室周人為明堂既有五室
 夏后氏亦五室殷人必亦五室若非缺文則三代皆
 同只省文耳
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
 因其所憑之几而度之堂上設筵室中設几因其所
 有而用之以量也
宫中度以尋
 宫中注云合院之内即屋内也即以手度之尋者用
[002-51b]
 手尋度之兩臂之張即六尺也
野度以歩涂度以軌
 野中人行涂中車行亦因其所常見而度之是度以
 歩也前曰經涂九軌是度以軌也
廟門容大扄七个
 扄注云大扄牛鼎之扄長三尺小扄膷鼎之扄長二
 尺此以漢器證之扄用以閣鼎也每隻為一个此扄
 三尺則七个扄共長二丈一尺也廟門之廣可容此
[002-52a]
闈門容小扄參个
 廟中之門曰闈三个二尺則其門只廣六尺也
路門不容乗車之五个
 路門大寢之門乗車廣六尺六寸五个乗車則共廣
 三丈三尺也曰不容者謂不及三丈三尺也
應門二徹參个
 正門謂之應門乃朝門也鄭注云二徹之内八尺參
 个八尺則此門廣二丈四尺門外九經之涂男女行
[002-52b]
 處與車行處共有三路此言二徹者借此為文不曰
 八尺三个而曰二徹三个者作文法也
内有九室九嬪居之
 内路寢之内也九室九嬪各有所職此治事處也雖
 處六宫之内想王者聽朝時則九嬪在此室共職事
 也
外有九室九卿朝焉
 路門外九室九卿治事於此也鄭云如今朝堂諸曹
[002-53a]
 治事處以漢事證古制也三孤六卿共為九卿
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
 鄭云分者分職非分地也艾軒云周召分陜為二伯
 矣周召三公也其間又分為九項以三孤六卿分主
 之亦各有地也
王宫門阿之制五雉
 阿是門邊小樓鄭云角罘罳處也城上小樓為阿屋
 前曰四阿之類皆有簷霤處也雉髙一丈廣三丈鄭
[002-53b]
 云度髙以髙度廣以廣此阿屋五雉是髙五丈長十
 五丈也
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
 隅者城角也罘罳角處也角處又髙二丈故曰七雉
 城隅又髙四丈故曰九雉門阿可以論長若宫隅城
 隅則只論髙不論廣矣葢宫城甚長非七雉九雉而
 止也然度髙以髙度廣以廣鄭之說經無明文但恐
 度其髙而已左氏曰都城過百雉則是論其廣矣
[002-54a]
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
 南北正涂為經涂環涂者環城外之涂也經則一直
 環則有圍繞處也野涂則野外之涂也環涂狹於經
 涂野涂又狹於城外之涂矣言經不言緯者經與緯
 同可以此推也
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
 大都小都皆有城王之城隅九雉都城則只五雉而
 已分當殺也注説未明
[002-54b]
宫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
 王城九雉都城五雉諸侯之城過於都城而不及王
 城故有七雉隆殺之分也不直曰幾雉而以此為準
 者作文之法也
環涂以為諸侯經涂
 王國經涂九軌諸侯則七軌如王國之環涂也
野涂以為都經涂
 都在王畿之内公卿大夫之都鄙其涂制又殺於諸
[002-55a]
 侯但如野外之涂五軌而已想小都亦然
匠人為溝洫
 溝洫一事乃周禮大節目葢匠人之制與遂人不合
 故鄭氏以為遂人所言郷遂之制匠人所言乃三等
 采地之制王畿之内環以六郷又環以六遂其地窄
 故其所述至萬夫有川而止三等采地散在王畿之
 内地頗寛故匠人所言至方百里也然子細推算大
 有差殊處鄭氏之説難以牽合若知周禮自為一書
[002-55b]
 考工自為一書本不相關皆非周公舊典則無復此
 拘礙矣
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&KR0850田首
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
 古人以牛乗車未知以牛耕只用人力而已故詩曰
 十千維耦耦者二人對耕也耜田噐也耜廣五寸二
 人各執耜而伐其地則有一尺矣伐者發也一耦之
 伐廣一尺深一尺則謂之畎&KR0850與畎同古字巜巛皆
[002-56a]
 不從田巜即為畎巛即為澮後人方添田旁也畎乃
 田中小通水之圳也田頭之圳又大則倍於此畎其
 廣有二尺深有二尺則名曰遂矣
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
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間廣二尋深
二仭謂之澮
 遂人曰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
 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
[002-56b]
 有川川上有路
 夫間有遂合於田首之遂可也九夫舉井田正數十
 夫舉其成則九夫之溝合於十夫之溝可也此言方
 十里為成成間有洫即九百夫之地而遂人曰百夫
 有洫何可强合乎此言方百里為同同間有澮即九
 萬夫之地而遂人曰千夫有澮何可强合乎説者又
 曰遂人井田之法乃成周開方之數匠人所言井間
 之溝為一里十倍之而為十里之洫又十倍之而為
[002-57a]
 百里之澮特言其一面之長而已然匠人方十里之
 洫是每一面各十井以開方而論則方十里者為方
 一里者百是洫為百井乃九百夫之地何與於遂人
 百夫之洫匠人言百里之澮是每一面為百井以開
 方而論則方百里者為方十里者百是澮為萬井乃
 九萬夫之地何與於遂人千夫之澮彼據一間而言
 亦自竒特然終不可合大抵二書之不同艾軒所見
 髙矣若鄭氏郷遂異於采地之説前輩間字之説皆
[002-57b]
 可為場屋之用若求其至當皆不然也洫大於溝澮
 大於洫而皆同歸於兩山間之大川遂人曰萬夫有
 川此經無之二書之異明矣文王司馬法曰通十為
 成成十為終終十為同說者曰文王治𡵨乃商末之
 制與匠人所言稍合書曰濬畎澮距川亦言自然之
 川恐此書乃為古法周禮出於一時所作將為經理
 天下之圖故立法大約如此亦與公侯伯子男分地
 同此皆其人一意規模也今人以六官考工皆出於
[002-58a]
 周公宜其牽合窒礙也
専逹於川各載其名凡天下之地勢兩山之間必有川
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
 川各有名則為大川可知矣水隨山行兩山之中必
 有川宜也大川之上可通人行安得無路此自然之
 涂非野涂九軌之涂也
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
 溝通名也澮洫畎遂皆可通名以為溝也此言造溝
[002-58b]
 之法也地阞地脉也石有時而泐石裂亦隨脉理而
 裂則知阞為脉理也水行必順地脉若逆地脉則不
 行矣
水屬不理孫謂之不行
 屬即注也理亦順之意水之所注若不順理亦不行
 矣逆脉則甚逆不順則微逆然皆謂之不行者畢竟
 水性纔不順則皆不去也
梢溝三十里而廣倍
[002-59a]
 梢字之義即前言梢其藪之梢也梢溝即開溝也水
 行三十里之逺則其末之廣必倍於首矣此亦言其
 大約耳
凡行奠水磬折以參伍
 奠讀為停從注家也奠本訓定若如字讀亦可通定
 即停也積水不流者若欲行之不容一直而下一直
 而下則易涸也必為委蛇曲折之狀三折五折如石
 磬之形則其去有漸可為田間之用也
[002-59b]
欲為淵則句於矩
 淵深也欲為深溝停注此水則於其句曲如矩折之
 處開放深也
凡溝必因水勢防必因地勢善溝者水漱之善防者水
淫之
 水勢自髙而下為溝必順其勢不可逆也溝之善者
 水行如潄則易去也防以障水其善者則水雖淫溢
 亦不動也
[002-60a]
凡為防廣與崇方
 防以止水也此如今之斗門也其廣亦為方形其崇
 亦為方形方則固也今之斗門亦未有圓為之者
其閷參分去一
 此言為防之法下闊三分則上闊二分殺減一分也
 今築牆者亦然
大防外閷
 防之大者障大水也以外面觀之必厚其下基而殺
[002-60b]
 減其上則水易脱去也
凡溝防必一日先深之以為式
 此言為溝防之法若欲造溝先一日開深則用若干
 人工可闊若干尺也防之髙低亦可以深淺言故皆
 謂深式者凖也以此為凖式則可計工計地而成之
 也
里為式然後可以𫝊衆力
 鄭云里字誤當為已艾軒云方里為井古人治井田
[002-61a]
 溝防之事於一井之地先為之以為式一里之工既
 定則百夫千夫萬井之地皆可推矣故曰里為式葢
 以一里之工力為凖也傅附也有已定之工數則可
 以附集衆力而為之也靈臺曰民始附者為臺之工
 皆來附也即此附字之意
凡任索約大汲其版謂之無任
 板築必以索而約束之斯干詩約之閣閣是也任使
 也凡為斗門者所用約束之索必須得宜若犬汲引
[002-61b]
 其築防之版則受土不堅是其索不勝任也故曰無
 任大汲則版必橈也
葺屋參分瓦屋四分
 葺屋茅葢屋也此言屋上㵼水之勢下簷去屋脊其
 斗峻之勢以三分為率假如屋深九尺則簷低於脊
 三尺若瓦屋則多一分以為峻也
囷窌倉城逆牆六分
 逆却也四者之牆皆六分其髙而上閷其一謂下大
[002-62a]
 而上稍小也囷圓為之窌入地窖藏也皆收禾榖之
 所亦倉類也城壁也凡屋壁皆是也以其築土為之
 故通謂之牆然窌在地中安得牆乎亦何以殺為葢
 窖藏雖掘地其上必有牆圍而後葢蔽之也
堂涂十有二分
 爾雅曰堂涂謂之陳注曰若今令甓祴也令甓㼾甎
 也祴音階為堂之階以㼾甎甃之十分之中必欲二
 分稍髙則水㵼兩邊下也漢人名堂涂為令甓祴故
[002-62b]
 鄭氏舉以為證今人堂前鋪砌為龜背狀者亦此意
 也
竇其崇三尺
 竇今涵溝也宫中之竇必崇三尺者欲其通水多也
牆厚三尺崇三之
 凡牆之厚若有三尺則其髙至九尺而止舉其大槩
 以為凖髙厚可以是推也
[002-63a]


[002-64a]


[002-65a]
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
 宣人之頭也易巽為宣髮後人以宣字難解因為寡
 髮若論頭字亦如何解宣即頭也鄭曰頭髮皓落曰
 宣矩法也以人身為法人長八尺大節有三頭也腹
 也脛也以三分通率則矩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
 半矩者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此人頭之長也然
 鄭云身之大節三以頭為一節則合得一矩之長今
 乃半矩者葢頭之在身不應與腹脛等鄭且舉全身
[002-65b]
 而言只是八尺作三截上截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
 其一半則為頭也
一宣有半謂之欘
 欘斲斤柄也以一宣尺三寸三分寸之一添六寸二
 分寸之二則欘有二尺也
一欘有半謂之柯
 伐木之柯柄長三尺欘為二尺添一尺則為三尺也
 宣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二取半添之一尺得五寸餘
[002-66a]
 三寸每寸為三分得九分加前一分為十分取半得
 五分以三分為一寸共得六寸三分之一添宣一尺
 三寸三分寸之二則為二尺
一柯有半謂之磬折
 磬折者人立而俛其身也人長八尺俛其身則下截
 有四尺五寸也柯長三尺添一尺五寸是為磬折四
 尺五寸也此注家之說皆因宣髮之宣起義又欲凑
 合下章柯長三尺之文故如此解恐亦未安竊意古
[002-66b]
 人之矩自有一定尺寸不待明言而人知之故但就
 矩推説宣欘柯磬折之長短今既不知矩之長短乃
 因宣字而求之人身以八尺分三節亦無證據又安
 知一身不作四截分乎宣欘等名如曰賢曰軹皆如
 何解說若以文意推之畢竟此數句只是立尺寸之
 名以為制作之度半矩則為宣又自宣而上凡有三
 皆尺寸之度也不然則幾尺幾寸為矩古書有之而
 或脱漏也若如鄭說人身八尺俛其身為磬折安知
[002-67a]
 不四尺乎安知不四尺三四寸乎何以定其為四尺
 五寸也
車人為耒庛長尺有一寸
 耒耕噐也耒耜皆以木為之易曰斲木為耜揉木為
 耒直而有斜勢在土者曰耒耒下前接者曰耜耒微
 曲故曰揉耜乃合成故曰斲耜之前接則為耨以金
 刺土者也此曰庛鄭云音棘刺之刺其長尺有一寸
 此金為之者鄭云耒下歧者漢人下金有二也賈云
[002-67b]
 古惟一歧今世亦然
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
 耒之制上句而下句上下皆微曲中間則直其直長
 三尺三寸也上句人所執處長二尺二寸下句則接
 耜也
自其庛縁其外以至於首以弦其内六尺有六寸與歩
相中也
 自耒下之耜縁其外而上至耒之首其勢如弓之弦
[002-68a]
 葢上下微曲中間則直以繩張之如弦其内則如弓
 勢也其繩自首至下庛共六尺有六寸與人之歩相
 中六尺為歩此有六尺六寸則略相當也相中者大
 約可以相當也
堅地欲直庛
 其金直則有力可以犁硬地也
柔地欲句庛
 軟土則其金欲句曲則易翻去也
[002-68b]
直庛則利推
 利推者可以用力也
句庛則利發
 利發者可以翻起田土也
倨句磬折謂之中地
 倨直處也句曲處也磬折其弦勢處也中地者於地
 則宜也中如字今浙人謂不可用者為不中即此中
 字之義
[002-69a]
 
 
 
 
 
 
 
 
[002-69b]
車人為車
 闕/  先言一柯之制而後及三車三車之闕/尺寸
 自柯始説者曰柯斧柄也亦未必然且依注説宣欘
 柯磬折共有四名必如五量之名今無他證不可得
 而詳矣此柯長三尺所以前言半矩只得如此牽合
 以下及三尺之制也
柯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五分其長以其一為之

[002-70a]
 其長三尺而闊三寸其厚一寸半此柄之全體也以
 三尺而五分之只得六寸其首六寸必斧金也造車
 必用斧因此而寓車之尺寸亦一説也
轂長半柯其圍一柯有半
 此車人所造乃牛車栢車羊車與前言乗車兵車田
 車其制不同此轂之徑半柯者一尺五寸也長言徑
 也圍三徑一半柯之徑則有四尺五寸圍是其圍一
 柯有半也柯三尺半柯尺五寸共四尺五寸也
[002-70b]
輻長一柯有半其博三寸厚三之一
 輻長四尺五寸其博三寸而厚一寸三之一得博三
 之一也比乗車之輻為長乗車之輻六尺六寸此車
 之輻以上下言則其長九尺矣又有輪之壺中是九
 尺以上矣
渠三柯者三
 渠注云即牙也車輮也即牙輪是也每柯三尺三柯
 九尺矣三个九尺則其牙輪之圍二丈七尺矣此以
[002-71a]
 上言大車也
行澤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長轂短轂則利長轂則安
 大車行平地及行澤柏車則行山此言二車之轂各
 不同也行澤間沮洳之地則其轂必略短轂短則壺
 中稍狹而無傾側之患也故曰利利者便也若山中
 險阻不平之地則其轂欲稍長長則壺中稍寛可以
 轉旋而無拘礙也故曰安安者無損動也
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則易仄輮則完
[002-71b]
 輮者牙也牙者所以為輪之固抱也此物乃揉木而
 為之木之裏則滑木之表近皮則澁澤地沮洳恐泥
 黏則反揉其裏為輪之外則滑而不黏泥也故曰易
 易者去泥易也山多砂石恐能損破之則因其表裏
 之常而轉側揉之以其表為輪之外則近皮處堅澁
 可以不損故曰完也完者全也全無損動也
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
 此大車之輪也輪崇九尺有餘以為六分則其牙圍
[002-72a]
 有一尺五寸以上矣
柏車轂長一柯其圍二柯其輻一柯其渠二柯者三
 柏車山行之車也轂長三尺其圍六尺長亦徑也若
 以圍三徑一言之則徑一柯其圍必三柯恐有誤字
 其輪一柯又短於大車之轂一尺五寸矣大車輻一
 柯有半即此一柯也渠牙也其二柯者三乃一丈八
 尺也二柯六尺三六則十八也
五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
[002-72b]
 兩輻相對六尺轂空壺中在外則輪崇六尺有餘注
 謂併壺中而為六尺以六尺為五分得一尺二寸是
 柏車之牙圍有一尺二寸也
大車崇三柯
 此言輪崇也三柯九尺大車之輪崇九尺有餘而但
 以上下兩輻相對言則柯三九尺而已每輻皆長一
 柯有半兩輻相對則為三柯其轂之壺中豈無尺寸
 此可以意明之也記者言成數而已
[002-73a]
綆寸
 綆者牙輪上之箄也在輪之四面外其闊一寸則堅
 固也
牝服二柯有參分柯之二
 牝服車箱也人立處也一柯三尺三分柯之二即二
 尺也有者又也二柯六尺又加二尺則為八尺是車
 箱之長八尺又云牝服較也較則在式之上亦謂之
 平鬲前圖已有之
[002-73b]
羊車二柯有參分柯之一
 不言何物二柯以其繼於牝服之下則所言必牝服
 也是羊車之車箱亦長七尺也
柏車二柯
 亦以其繼於牝服之下則知亦言車箱而已柏車之
 車箱只長六尺又短於羊車此處文疑有脱誤且依
 注說艾軒云大車既言三柯而大車崇三柯數句又
 在於柏車之後其文斷斷續續自然竒古
[002-74a]
凡為轅
 乗車兵車田車則曰輈此三車則曰轅名異而制同
三其輪崇參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後以鑿其鉤
 三車之輪其崇各異隨其髙下而為之轅假如輪崇
 九尺則轅亦九尺以九尺之轅而三分之二分在前
 稍為鉤曲一分在後則入於車箱之下鉤者轅之鉤
 心也於二分之下一分之上就中而鑿之以鉤車箱
 也
[002-74b]
徹廣六尺
 徹軌也城門之軌即此徹也乗車之徹八尺此車只
 六尺者乗車六馬在前故徹廣此車牛在前故徹稍
 窄
鬲長六尺
 鬲字注家以為轅之端壓牛領上者如此則為軛也
 其軛長六尺在於牛領之上必與乗車軛於馬者不
 同南人不識車只依注疏之言想像而已
[002-75a]
弓人為弓
 三十官之中自輪人而下除既闕之外獨此弓人為
 甚詳葢弓之用甚大古人以射御書數並言之不特
 兵家所用也故其言之詳如此
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
 六材者幹角筋膠絲漆也六材既聚必有巧者然後
 能調適而用之故曰和
幹也者以為逺也
[002-75b]
 幹者弓之材也幹之才善則其射可逺
角也者以為疾也
 角善則弓去速也
筋也者以為深也
 筋束縛之則深固也非淺深之深
膠也者以為和也
 和者欲得其宜也
絲也者以為固也
[002-76a]
 固欲其不壞也
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
 受霜露則易壞故漆必欲其盡善也
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𤓰
次之荆次之竹為下
 柘桑柘之木也檍音益今人不知此木檿音掩檿桑註
 曰山桑也國語曰檿弧是也今人亦用桑木唐太宗
 論弓亦曰木心正其理邪者不可射此言竹為下則
[002-76b]
 竹亦在可用之類但不如上六者爾恐此竹如今所
 謂柴竹之類
凡相幹欲赤黑而陽聲赤黑則郷心陽聲則逺根
 赤黒之色則不嫩也郷心不近皮也陽聲則清近根
 則老其聲必不清叩之而清必不老也
凡析榦射逺者用埶射深者用直
 埶者木之形勢有微曲者因其性而用之則其射去
 必逺木之埶直則其去有力射而中物必深析者分
[002-77a]
 别之也分别其曲直而用之各有宜也
居幹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發
 居處也處事曰處處幹即為幹之道也田一嵗曰菑
 初鋤掘之也栗音裂裂破裂也菑栗者剖削破裂之
 也迆邪也闕/     幹而紋理正直不邪迆則
 弓可久用而不發也發起也有起發則為損動也
凡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者薄
 閷殺也秋時殺牛則其角厚春時殺牛則其角薄秋
[002-77b]
 氣斂揫角則堅實也
穉牛之角直而澤
 牛尚少則其角滋澤而紋理直
老牛之角紾而昔
 紾者絞纒去/聲之紋也錯雜亂也牛老則其角有絞縛
 之狀而紋理錯亂也鄭云紾音如紾縛之紾漢方言
 也紾徒展反縳徒轉反此漢語今亦不可曉矣其意
 葢以角之文如絞縛而理麤其文錯然則不潤澤也
[002-78a]
 韻書云紾轉繩也音診若依韻書讀尤易通
疢疾險中
 險傷也疢久也牛有久病則角之中必傷動不可用
 也
瘠牛之角無澤
 牛瘠則血少角不滋潤也
角欲青白而豐末
 其色青白則角之善者也豐末者角之末豐大不尖
[002-78b]
 小也以下節三者觀之凡善角其本必白其中必青
 其末必大也
夫角之本蹙於&KR1120而休於氣是故柔柔故欲其埶也白
也者埶之徴也
 &KR1120腦也牛頂之腦也蹙近也休音煦義同其角之下
 本近於腦而生氣煦之故其角柔和自然有曲埶埶
 者曲埶也其角也若白則自然有曲勢故曰徴言驗
 其色可知其勢也
[002-79a]
夫角之中恒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橈故欲其堅也青
也者堅之徴也
 畏與隈同謂曲隈處也角之中央其用於弓也常在
 曲隈處隈處張時必橈動也若不堅則易折故欲其
 色青驗其色青則知其必堅固雖橈而不傷也
夫角之末逺於&KR1120而不休於氣是故脃脃故欲其柔也
豐末也者柔之徴也
 角之末上去牛腦既逺生氣之煦所不及則多脃弱
[002-79b]
 若其末尖小則脆而不柔不柔則易折其末既豐大
 則柔而不脆故可用也此以上言相角之法也
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
 二尺有五寸則大牛之角也三色者本必白中必青
 末必豐不失其常理則此角之直可如一牛故曰牛
 戴牛言其所戴之角又有一牛之用也此一句下得
 竒古
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
[002-80a]
 朱色者惟牛膠火赤也昔文理交錯也瑕廉利也疏
 云廉瑕二者皆嚴利之狀也瑕廉雖深而潤澤則不
 燥也紾與縝同文理縝密而其角摶圓又亷利則角
 之善者也瑕與紾者皆因其文之交錯而言也前言
 紾而昔非角之善此字同而說又異只得依注解之
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䑕膠黑魚膠餌犀膠黄
 六者之膠皆可用也犀海犀也鹿馬牛䑕犀皆以色
 别之惟魚曰餌者香餌之氣也以其腥氣異於諸膠
[002-80b]
 也
凡昵之類不能方
 闕/    同樴䐈皆音職注云皆黏之闕/
   䐈黏即膠類也方比也除闕/      外
 其他凡黏昵之物皆不能闕/     他膠不可
 用也
凡相筋欲小簡而長
 闕/     欲其小而脩長也疏云簡闕/
[002-81a]
     筋條亦有簡别闕/
大結而澤
 闕/     糾結以其潤澤也大而不可糾闕/
 
小簡而長大結而澤則其為獸必剽以為弓則豈異於
其獸
 闕/         而澤則此獸之生也必剽
 闕/      則其用剽疾亦同此獸也此一句
[002-81b]
 亦自竒特
筋欲敝之敝
 闕/      欲其敝敗也敝之敝者謂其闕/
      嚼嚙使敝而又敝則其筋軟闕/
    文之竒者
漆欲側
 闕/  &KR1290測度而試之則知其清而無滓不清而無
 滓則不可測試
[002-82a]
絲欲沈
 絲沈水中之時其色精采據此乾燥亦如沈水之時
 則為善者
得此六材之全然後可以為良
 自取幹起言六材至此而結之焉謂逐件試之六材
 既全美則可以為善也
凡為弓
 上既言六材此下言治弓各以其時也
[002-82b]
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
 冬時堅凝方可取幹於山林鋸析破削以為之也春
 氣融和則可漬液其角也夏氣熱則筋易柔故以治
 之
秋合三材
 三材既備至秋方合而為之也
寒奠體
 奠讀為定冬膠既堅其弓已成納之弓檠之中以定
[002-83a]
 其往來之體不可移動也
冰析灂
 灂漆也冰寒凝之時辨析其漆雖其乾稍遲而漆愈
 老則愈堅固也
冬析幹則易
 此下又逐句發明也易者平易也冬植物性實則易
 光滑也
春液角則合
[002-83b]
 合猶洽也角潤之時漬液之則浹洽也
夏治筋則不煩
 夏筋柔濕治之則不煩勞而易熟也
秋合三材則合
 秋為弓則其三材相合而堅固也
寒奠體則張不流
 弓既成而納之檠中天時方寒勁其體勢既定則張
 而用之必不流動也猶諺云無走作也
[002-84a]
冰析灂則審環
 漆其四邊可以回環而審定也
春被弦則一年之事
 自冬析幹至寒奠體氷析灂之後次年之春弓闕/
      之成整整一年事也
析幹必倫
 闕/     亦順其倫理也
析角無邪
[002-84b]
 闕/     欲其端正也
斲目必荼
 闕/     幹上之節目不可太急必舒徐闕/
     處滑膩不隠物也
斲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
 闕/     其節目必有不細滑處以筋束闕/
     筋柔則其堅者必摩其柔者既闕/
  弓而為之受病必有損也脩久也
[002-85a]
夫目也者必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夫筋之所由幨恒
由此作
 闕/      明之凡幹有節目必堅强削闕/
      以筋束之其堅者在筋之内闕/
    摩動則必絶起矣筋之所以闕/
  非常因目摩之而然也幨音闕/      之
 其筋絶起則如車之幨闕/然此幨字亦必當時之語
 謂絶起為幨非記者以車幨比之而下此字也
[002-85b]
故角三液而幹再液
 幹與角皆用水漬液但幹止兩次而角必三次也
厚其帤則木堅
 帤讀為襦注云弓禆也弓幹雖用全木必有禆助之
 者如衣有襦絮也其禆助者厚則其幹木愈堅
薄其帤則需
 需愞懦也其禆助者薄則幹木易弱也視之亦不肥
 滿故注云不充滿也
[002-86a]
是故厚其液而節其帤
 厚多也其角之液必多其幹木之帤必節適得宜此
 一句結上文之意也
約之不皆約疏數必侔
 一弓之中有纒縛處有不纒縳處雖約而不皆約也
 其約處必有疏數隨其宜而約之必使侔等也侔則
 無厚薄也
斲摯必中
[002-86b]
 斲削也摯致也致力而脩治也斲摯其幹必使得中也
膠之必均
 弓之用膠必有均節也疏云自此以下皆言弓之隈
 裏施膠之事
斲摯不中膠之不均則及其大脩也角代之受病
 大脩甚久若斲摯不得中用膠不均節則角常代一
 弓之材而先受害也
夫懐膠於内而摩其角夫角之所由挫恒由此作
[002-87a]
 膠在角内若有厚薄則角必為之摩動角被摩動則
 必挫折角之蹴折常因此而起也作起也
凡居角長者以次需
 需音須角長二尺五寸為善則造弓之工必以次需
 而用之需求也注云長者當弓之隈短者居簫長短
 各稱其幹隈弓之隈曲處簫弓兩頭也
恒角而短是謂逆橈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
 恒音縆竟也竟角而短者謂充滿弓之淵幹而不及
[002-87b]
 兩端則橈其弓而勢必逆挽弓角短欲引此弓則其
 角縱而不受力施放而去則不能校疾釋施放而射
 之校音絞疾也
恒角而逹譬如終紲非弓之利也
 竟其角而充滿淵幹之兩旁又達過於簫頭是角太長
 也角既過長則引發之時譬如此弓長在紲中放不
 去也紲弓䪐也詩云竹䪐緄縢是也乃藏弓之物也
今夫茭解中有變焉故校
[002-88a]
 茭音繳解音改茭解者弓隈與弓簫用角接處也變
 異也謂弓簫與臂用力異也異者人引之而臂中用
 力其放矢則簫用力二者之力異而同用則發去必
 絞疾也校音絞今夫者别起義端而發明角不可長
 之意
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
 挺直也直臂中乃弓之把處也柎者弓之把處兩畔
 有側骨側骨堅强則助弓為力故發矢則剽疾也側
[002-88b]
 骨者把處兩邊貼以木也
恒角而達引如終紲非弓之利
 茭解中之用力異挺中之有柎皆人用力處若角長
 過於簫則人用力而弓違之引放之則如終年在弓
 紲之上為所牽制而不可用此非弓之利也終紲非
 弓之利凡再言之也所以深發明此意也艾軒云如
 賢哉回也上下兩言之兼此一段言角短者只四句
 角長者却如此紬繹正作文之妙也注家看不出乃
[002-89a]
 以引如終紲引字為誤合作譬字未盡古文法也
撟幹欲孰於火而無贏孰與/熟同
 贏音盈過多也撟矯也矯揉其幹雖欲火之至熟而
 又不可過熟於火
撟角欲孰於火而無燂
 燂炙爛也矯揉其角亦欲熟又不可至於炙爛也
引筋欲盡而無傷其力
 筋以縛束之牽引必盡者欲其𦂳也又不可至於傷
[002-89b]
 損損則無力也
䰞膠欲孰而水火相得
 烹煮其膠亦欲其熟水不可過多火不可過猛
然則居旱亦不動居濕亦不動
 旱乾則燻雨濕則解音/害幹角筋膠用火盡善如此則
 弓在燥濕皆不傷動也然則者如此也居者在也
苟有賤工必因角幹之濕以為之柔
 因角幹之濕者謂其用火未熟也未熟則幹角外雖
[002-90a]
 乾而内猶濕即矯揉而用之以此為柔而易揉也
善者在外動者在内雖善於外必動於内雖善亦弗可
以為良矣
 善在外謂其皮乾也動在内者裏未熟也外雖乾而
 易損動者在内雖弓成亦若盡善而用之必易敗故
 曰弗可以為良言非良弓也
凡為弓方其峻而髙其柎
 峻者弓之簫頭也柎者弓之中手把處也簫頭必方
[002-90b]
 手把處必髙
長其畏而薄其敝
 畏者弓之曲隈處也必須稍長敝與蔽同手把處有
 物蔽之不可太厚故欲其薄
宛之無已應
 宛者引而放之也峻方柎髙畏長敝薄則闕/引而應
 其應無已謂其愈射愈好也謂其便利也
下柎之弓末應將興
[002-91a]
 此言不便利者弓之柎處若下而不髙則簫頭每引
 而起興者起也弓隈未應而簫頭先應則用之不便
 利也
為柎而發必動於閷弓而羽閷末應將發
 此十六字又發明上八字也謂弓之簫頭為柎不髙
 而先發則於弓之接中處必有傷動閷者弓之接中
 也弓之接中若有傷動則必有緩弱之病接中既緩
 弱所以引之則簫頭常先應而發也閷音隆殺之殺
[002-91b]
 羽音扈羽緩也末簫頭也上言將興此言將發發亦
 興也
弓有六材焉
 六材已具上解
維幹强之張如流水
 六材之中維幹堅强則弓之弛張也如流水然言其
 順瀏也
維體防之引之中參
[002-92a]
 弓之全體納之弓檠之中常為愛䕶則弓身完好引
 而張之則其弦五尺張之可得丈五故曰引之中參
 防愛䕶也引張也中參者一分之長張而有三倍也
維角䟫之欲宛而無負弦
 䟫與撑同䟫正也宛引也角既正則引之與弦不相
 背故曰欲宛而無負弦也
引之如環
 張引其弓則如環然即前中參之意
[002-92b]
釋之無失
 釋放也既張而放亦不失其常也
體如環
 前言引之如環者張開時也此言體如環既弛之後
 弓之全體反轉如環也弓有六材此只言角與幹者
 以其受重者言之也故筋絲膠漆不及焉
材美工巧為之時謂之參均
 其材既美其工又巧而為之又得其時三者皆善也
[002-93a]
 故曰三均均者皆相若也為之時者冬幹夏角之類
角不勝幹幹不勝筋謂之參均
 不勝者不能相過也角幹筋三者皆善亦曰三均
量其力有三均均者三謂之九和
 量三材之力件件有三均則為九故曰三均者三此
 謂角之材美工巧為之得時幹亦材美工巧為之得
 時筋亦材美工巧為之得時也有此九者則為九和
 和亦均也工匠之人隨其材有巧拙或能於此而不
[002-93b]
 能於彼必件件皆工則可故每件皆欲三均也
九和之弓角與幹權筋三侔膠三鋝絲三邸漆三斞
 角與幹權者亦角不勝幹之意權亦均也此不言筋
 者承上文而足其意故不重出也侔等也鋝瑗也皆
 秤量之名邸與斞未知何義注曰未聞然以意推之
 亦皆言其輕重之則
上工以有餘下工以不足
 工有巧拙故曰上下言工之巧者即此數物用之而
[002-94a]
 有餘若拙工為之則六材雖具但見其不足葢用之
 不得宜也
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為諸侯之弓合七而成規大
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
 規圓也此言角弓既弛之時天子弓直合九弓而後
 成規合七者則稍曲矣合五者又曲矣至於合三則
 曲甚矣據此所言又與體如環之說稍異未知古制
 果如何也注云材良則句少如此則天子之弓雖既
[002-94b]
 弛之時直而不句用之則自順葢其材柔和也天子
 諸侯大夫士分為四等特以弓之美惡而為次第耳
弓長六尺有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
寸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
 上制中制下制隨人身之長短非禮制也上士中士
 下士非命士也士有上中下者以其身材長短而言
 也
凡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慮血氣
[002-95a]
 志慮在心者血氣見諸舉動者制弓而隨人之身可
 也今欲隨其性之緩急而分之此古人之事其意未
 可曉今無此法
豐肉而短寛緩以荼若是者為之危弓危弓為之安矢
 豐肉肥也肥而短者其性又寛緩舒遲故為危弓而用
 之危者急速也危弓而用安矢以濟之安者舒緩也
骨直以立忿埶以奔若是者為之安弓安弓為之危矢
 骨立瘦也直者長之貎也忿埶忿怒而使威埶也奔
[002-95b]
 者性急也瘦而性急則為舒緩之弓而用之安舒緩
 也弓既安則以危矢濟之危亦急速也弓有緩急可
 也而矢亦有緩急皆古法也今無之
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則莫能以速中且不深
 此言人與弓矢俱舒緩則射之不急速其中物亦不深
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則莫能以愿中
 此言人與弓矢俱急則射之其去雖速其不能以必
 中愿者誠慤也信也信則必之意也
[002-96a]
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利射侯與弋
 往者弛放時也來者張開時也夾㬰弓名也往體多
 者弛時直也來體寡者張時甚曲也此弓必勁故可
 射棲鵠之侯而弋鳥雀也
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
 往體寡者弛時曲也來體多張時弦長也此弓性不勁
 只可射革與質而已前所謂熊皮白質之類也
往體來體若一謂之唐弓之屬利射深
[002-96b]
 張弛之時其鈎曲之體相似則是不勁不緩得中者
 其射之中必深故曰利射深
大和無灂
 大和者前所為九和是也其體調適故不用漆也
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
 用筋角皆有漆而深者漆在背筋隈角之中而邊不
 漆也
其次有灂而疏
[002-97a]
 言背與隈皆有漆而間用之不皆漆也故曰疏
其次角無灂
 角之在隈者不漆而他處皆漆也以上弓有四等此
 制作之精粗也
合灂若背手文
 漆之合者謂弓表裏有漆處也其文皆如人之手背
 言用漆之善也
角環灂
[002-97b]
 弓之隈角處其漆文皆如環之周旋亦言漆之盡善也
牛筋蕡灂
 弓用牛筋纒束則筋上之漆其紋如麻子蕡麻子也
 麻子殻上有細文
麋筋斥蠖灂
 弓用麋筋則筋上之漆其文如斥蠖蠖者屈蟲也屈
 蟲身上有細縮紋易作尺斥與尺同
和弓&KR0795
[002-98a]
 和弓調和其弓也&KR0795者扣擊而試之也摩擦摩也此言
 造弓之時摩之試之欲其調和也前言聲清者逺筋
 擊試之類也
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
 注云覆察也句弓敝弓也角至角善也弓以角幹筋
 三者為之弓之敝者覆察之只角為善而幹與筋不
 善則只可為射革與質之用矣
覆之而幹至謂之侯弓
[002-98b]
 侯弓者前所謂夾㬰利射侯者此弓覆察之角既善
 幹又善是三者得其二矣此可用之弓也
覆之而筋至謂之深弓
 深弓利射深者前所謂唐弓是也覆察之角善矣幹
 善矣而筋又善三者皆備則為良弓也至善也
 三至字訓善三覆字訓察此據注疏家所云但以意
 揣之恐亦未必為至當之說以侯弓為射侯與弋之
 弓以句弓為射革與質之弓亦是牽强凑合竊恐此
[002-99a]
 三句乃言架弓之時前言寒奠體是弓方成時冬月
 且藏之以侯其定如今人焙中也此乃覆而架之如
 今敎塲中弓架也弓在架則目前可見故以所見之
 勢論之角乃弓之隈覆而在架角至於架則弓勢直
 是來體寡也此為句弓幹在簫之下角之上覆之而
 幹至於架則弓勢曲是往體多也此為侯弓筋者纒
 束處也在隈之上幹之下覆之而筋至於架則弓勢
 不曲不直是往來體均也此為深弓深弓可以射深
[002-99b]
 侯弓可以射革質句弓則可以射侯與弋也不必以
 侯弓字為射侯與弋之侯則自為拘礙矣若為進士
 業只得依注家説此又求其至當之義庶覆至二字
 可通艾軒先生於末應將興數句亦有疑焉但曰他
 日遇良匠問之亦未敢以注為信也艾軒又云此書
 文字極好古人制作箋注亦多有不通處若論文字
 無有與考工記比者
[002-100a]
 
 
 
 
 
 
 
 
[002-100b]
 角 在隈處
 隈 上隈下隈左右隈畏與隈同在柎上下兩處弓之
  淵深處以左手横執其弓則上隈向右下隈向左
 柎 手把也此弓兩邊抵手曰柎注曰側骨
 側骨 角弓於把處兩畔有側骨骨堅强所以為弓亦
  曰柎
 峻 弓末亦曰蕭
 蕭 與峻同弓末也
[002-101a]
 挺臂 弓之直臂也
 敝 所握手蔽之處
 閷 音殺接中也亦曰茭解蕭與隈交接處曰茭解也
 帤 弓幹雖用整木仍於幹上禆之故曰帤補弓物如布
  類
 紲 竹䪐緄縢藏弓者别作一片竹向上札以助弓只短
  在弓隈間不滿兩頭
[002-102a]


[002-103a]
 
 
 
 
 
 
 
 
[002-103b]
 
  句股法
 注云二尺為句以弓近為平平/處二尺 句也四尺為弦特長四尺/為弦也
 以求其股是求者下/直平
 疏云弦者四尺四四十六/為丈六尺句者二尺二二如四/為四尺以句
 除弦則丈六弦中除了四尺仍有一丈二尺在也然
 後以筭法約之將此丈二而方之取九尺來分作三
 截一三尺相禆排來共得方三尺也葢丈二尺亦廣/一尺把三个長
 三尺廣一尺者來相/禆則成方三尺也向來丈二只分了九尺則尚有
[002-104a]
 三尺在將此三尺分作兩畔則各廣五寸而長三尺
 以此五寸禆前方三尺之兩邊每邊五寸則共有三
 尺半也但甬頭尚少方五寸故不整得三尺半只云幾
 半幾者近也此解注中/幾半字如此則弓之股三尺幾半也
 弓爪直下平曰股
 軌前十尺而䇿半之疏中有一段句股法尤詳輈人
 看來句股法且如七尺之木而揉之深四尺七寸則
 七尺弦也四尺七寸句也
[002-104b]
  粟米法
 方一尺闕/  尺六寸二分以縱横方截闕/
 
 
 
 
 
 考工記解卷下
[002-105a]
 考工記解巻下釋音
玊人
 信申/ 冒一作/瑁厖/ 瓚贊/ 必如字又/音鼈柱/
 祼灌/ 易亦/ 行去/聲 好去/聲 射石/  衡横/
 瑑篆/ 頫跳/ 駔祖/ 㮚栗/ 勞去/聲
楖人
 楖櫛/
磬氏
[002-105b]
 句勾/ 耑端/
矢人
 鍭侯/ 茀弗當/作殺去聲/下同槀下/同鼻/ 憚怛又音歎/又平聲
 鋌挺/ 垸丸/ 俛免/ 趮躁/ 橈閙/ 稱去/聲
 相去/聲 摶團/
陶人
 甗言又上聲/一音彦甫/ 甑去/聲 鬲歴/ 觳斛/
旊人
[002-106a]
 旊音倣/下同刮亦/作跀擘/ 暴剥/ 膊船注/音旋𤣥下/同
 中去/聲
梓人
 虡巨/ 脰豆注音晝又/鬬鑄二音掩/ 數促又/音卹慳又/音肩
 閷隆殺/之殺&KR1530筮/ 穨魋一/作頽
廬人
 廬爐/ 柲閉/ 殳殊/ 酋在由/反以/ 句鈎/
 彈音/但 蜎袁涓絃/三音皮/ 摶團/ &KR0795計又/音擊絞/
[002-106b]
 傅附/ 晉如字又/音箭救/
匠人
 𣙗言入/聲𤣥/ 涂塗/ 朝調/ 重平/聲 度鐸/
 乗去/聲
匠人為溝洫
 &KR0850畎/ 阞勒/ 屬注/ 孫巽/ 梢蕭又/如字亭/
 閷隆殺/之殺讀為/巳緝又/音集敎/
車人
[002-107a]
 欘柷/
車人為耒
 庛泚又音/雌去聲如字又/去聲如字又/湯雷反
車人為車
 輮揉又/音柔訝/ 綆方穎/反歩忍/反負/ 較角/
弓人
 檍益又/音意檿掩/ 相去/聲 郷向/ 逺去/聲 射石/
 菑側又/如字音列/如字以/ 閷生殺之殺/又色例反 紾珍/
[002-107b]
 昔錯又/音鵲&KR1120腦/ 休煦下/同隈/ 脃脆/ 摶團/
訓字疑似
 據注家音訓如休畏斥昔荼等字猶可以偏旁聲類
 揣摩之至若羽荼宛數字誠可疑也
菑栗上音兹/下音烈音移/音殺/徒展反紾/縳理麤作錯/字讀訓/傷
作煦/音作隈/音亷瑕皆訓/嚴利作定/音作舒/音作襦音去/音女居反
訓/致 恒作縆讀音/更又訓竟訓疾/音絞司農音激/又音骹尼兆反/無訓詀
訓/引 羽讀為扈/訓緩 斥音尺蠖/之尺
[002-108a]
 唐楊倞注荀子亦曰古今字殊齊魯言異或取偏旁
 相近聲類相通此即二鄭舊法也
 
 
 
 
 
 
[002-108b]
 
 
 
 
 
 
 
 考工記解卷下釋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