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7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卷七十三   宋 王與之 撰
攻金之工築氏執下齊去/聲冶氏執上齊鳬氏為聲㮚氏
為量音/亮段氏為鎛器桃氏為刅
 賈氏曰此與下攻金之工為目○鄭鍔曰木可攻也
 皮可攻也經亦以攻言之經曰爍金以為刃攻之之
 道殆以火爍之歟
 劉迎曰先儒以多錫為下齊少錫為上齊是則上下
[073-1b]
 齊以錫為多寡也然築氏為削冶氏為殺矢皆五分
 其金而錫居二何以分上下齊乎所謂齊者知有齊
 量輕重於其間○王昭禹曰築氏為削五分其金而/錫居二則用錫為多故曰執下齊冶
 氏為戈㦸四分其金而錫居一則用錫為少故曰執/上齊以削為下齊而言築氏執之則大刃鑑燧之屬
 皆下齊也以戈㦸為上齊而言冶氏執之則鍾鼎斤/斧之屬皆上齊也舉築冶二工其他以類推之可知
 矣/○鄭康成曰聲鐘錞于之屬量豆區鬴也鎛器田
 器錢鎛之屬刃大刃刀劒之屬○鄭鍔曰鳬氏為鐘
 然能鳴之類不止於鐘故以聲言之桃氏為劒然器
[073-2a]
 之利者不止於劒故以刃言之
金有六齊
 鄭康成曰目和金之品數○鄭鍔曰凡物太剛則折
 太柔則仆金至剛之物錫至柔之物金有赤黒之色
 錫有青白之色金不濟之以錫其為器也剛烈而不
 和不和之以錫其為色也昬昧而不明故六齊之金
 皆用錫特其所以異者有多少而已
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
[073-2b]
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㦸之齊
參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
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
 王昭禹曰鐘以擊鼎以烹用錫為最少故六分其金
 而錫居一斧以伐斤以斫用錫宜差多故五分其金
 而錫居一戈㦸皆用之以刺防其或挫折用錫宜多
 於斧斤故四分其金而錫居一凡此皆所謂上齊也
 ○陳用之曰鐘鼎欲其傳之久故其齊居最○鄭鍔/曰鐘貴其聲之清鼎欲其體之固斧斤戈㦸欲其鋒
[073-3a]
 之利金多/則然也大刃則戚揚之屬施之斬斫則防其易虧
 缺故三分其金而錫居一削則以制書殺矢中之則
 死皆欲其堅忍不脆其用錫又宜多於大刃故五分
 其金而錫居二○鄭鍔曰刃劒也削也殺矢也雖皆/以利為尚然今之用刃者皆須磨錯
 使其光明瑩照則知貴其色之青白矣惟錫多則然/也○陳用之曰斧斤戈㦸大刃削殺矢則將新而用
 之各稱其用/而為之等焉鑒燧以取水火於日月或用之以照以
 明白為上故用錫為最多而金錫相半焉凡此所謂
 下齊也○薛氏曰鑒燧之齊均有取乎金錫之半而
[073-3b]
 司烜則曰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其
 齊同而用異何也蓋如籥章逆暑迎寒皆用土鼓豳
 詩且土鼓豳詩一也而逆暑迎寒皆以是者所用各
 有時所占各有氣惟以聲應時以時占氣則氣無不
 應金錫半為鑒燧之齊則隂陽之性均而不偏當晝
 取火於日晝陽中也純陽之精於是而可降當夜取
 水於月夜隂中也純陰之精於是而可掬大抵神縁
 精而寓精因神而止氣因精而生偏陽則陰竭偏陰
[073-4a]
 則陽竭二者不偏然後水火可以相待而成
 鄭鍔曰攻金之工有桃氏有冶氏有鳬氏有㮚氏有
 段氏有築氏或為削或為戈㦸或為鐘或為劍或為
 量為鎛獨無為鼎為斧斤為鑒燧之工鼎亦鐘之屬
 可附於鳬氏之官斧斤亦上齊可附於戈㦸之列鑒
 燧獨無所可附意者自有鑒燧之工執中齊記者亡
 之爾○陳用之曰鑒燧之器於六者無所類然/以明白為上則改煎金錫豈非屬之㮚氏
築氏為削
[073-4b]
 趙氏曰削是削刻書之刀古者未有紙筆凡事寫之
 竹簡欲竄則以刀削裁去之尚書序云更以竹簡寫
 之夫子作春秋削則削筆則筆是也故有築氏之工
 名官以築者蓋築所以致實書之所述欲刪其煩冗
 而取其實故也○鄭鍔曰大事書於策小事書於簡/而簡策所書者非筆也百名以上書
 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而方策所書者亦非筆也大/約劑書於宗彞小約劑書於丹圖而彞圖所書者亦
 非筆也然則如之何名之曰書蓋為刀而刻於上耳/書刀而名之曰削其為物甚微其為制甚易特立一
 官以掌之春秋書築臺築囿詩人美作室言築之登/登則築者欲其堅而已為削以刻字天下之書無窮
[073-5a]
 而字之刻亦無已苟非鍛鍊之堅何以供無窮之用/名之曰築厥有㫖哉○王昭禹曰築有節也削以裁
 書而治之故以削/書名官謂築氏
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
 王昭禹曰十寸為尺十分為寸以長尺而累之則合
 六削適六尺矣環而圍之其勢圜足以成規則不期
 於圜而自中於規矣○鄭鍔曰取六削而周環以合
 之欲其成規取諸圓也蓋削者曲刀也其形偃曲如
 弓之反張而為之也其形曲則過乎曲不可也不及
[073-5b]
 乎曲亦不可也合六削而圓然後其曲為得中此蓋
 言其制作之法其度當如是耳王安石云合六成規
 取乎地數之中惟成為能無窮惟中為能有常書為
 不刋之典削所以裁制其書豈可苟哉合六成規所
 以稱其書也是亦衍說
欲新而無窮
 趙氏曰天下之器久則必舊然庖丁解牛十有九年
 其刃新發於硎無他器之善其制故也書之所述無
[073-6a]
 窮則削之用亦欲無窮所以築氏亦欲常新而無窮
 已○鄭鍔曰刀之新者必利既久則鈍夫久而鈍者/鍛金不堅耳金不堅故其新有時而窮削之所用
 者大故欲鍛之有法使/其新也常無窮而已
敝盡而無惡
 鄭康成曰謂刃也脊也其金如一雖至敝盡無瑕惡
 也○鄭鍔曰刀之久者必惡惡如今上繡也久而生
 惡亦以鍛金無法故也○王昭曰敝盡者亦其鋒芒/之適於用者然也若其脊刃
 亦未嘗有虧缺之疵豈非無惡之謂凡此/皆材美工巧之效所謂魯之削不過此也
[073-6b]
冶氏為殺矢
 鄭鍔曰泥在鈞唯甄者之所為金在鎔唯冶者之所
 鑄則冶者鑄金之工也攻金之工六孰非冶哉特於
 戈㦸之工稱冶者蓋他工用金或鎔之而冩於範模
 之中唯戈㦸則冶而成故正名其官曰冶○趙氏曰
 冶氏為殺矢所執者下齊也而其目乃稱冶氏執上
 齊者何謂注疏解義皆以為秦火後脫誤其實不然
 蓋冶氏正為戈㦸上齊正是冶氏所執所謂殺矢非
[073-7a]
 冶氏正職特兼為之盖經中自有矢人故也然矢人
 為矢只是理會輕重笴羽至於箭鏃却是冶氏以金
 燒打成矢人不過用見成之鏃安排結裹成箭如今
 之造矢者何嘗自打鐵刃依舊是鐵匠打來特買來
 刮摩訂鬭成惟其矢刃皆是金工做底故令冶氏兼
 為之如輪人為輪又兼為蓋也所以刃長寸圍寸鋌
 十之重三垸此四句冶氏矢人皆言之者意實在此
 考工所以言上齊於序目者指戈㦸正職而言也然
[073-7b]
 慮冶氏知戈㦸之器而廢殺矢之事故專以殺矢名
 其職且於職中先言為殺矢之制方繼以戈㦸之事
 焉以見其相兼不可偏廢之意至於矢人有五矢而
 冶氏止為殺矢者意者殺矢用於近射田獵要中之
 則死不可以他矢論所以考工言六齊獨曰五分其
 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其他皆無齊焉以此
 見殺矢用金為多
刃長寸圍寸鋌音/挺十之重三垸音/丸
[073-8a]
 趙氏曰刃長寸謂箭鏃長一寸也圍寸刃圍轉亦一
 寸也據矢人三分其羽以設其刃刃長二寸者意者
 刃只一寸併刄與刄把處言之卻有二寸鏃謂箭足
 入藁中者鋌十之則入藁中凡一尺矣謂之鋌取其
 直也矢人云殺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後亦言藁中之
 鐵鋌也垸注謂量名疏謂非斛量之號是稱兩之名
 但不知所重幾何注疏皆未聞不可考也然冶氏言
 此四句於職之首矢人言於職之末者豈非言於篇
[073-8b]
 首所以見其不可緩之意而言於篇末又以見此物
 冶氏所職非矢人所當急歟
戈廣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
 趙氏曰自此以下却是說戈㦸戈㦸皆刺兵也戈二
 刃○鄭康成曰戈/今句孑㦸也㦸三刃戈小而㦸大㦸兵器之最
 健者其别於戈以此内謂胡下接柲處正是鐵筒子
 入木柄者這裏面謂之内胡謂矛之旁出者援謂自
 柲直至上尖頭刺刃也○鄭鍔曰戈之狀有曲而下/垂者謂之胡有直而上達者
[073-9a]
 謂之援其柄謂之柲/柲之受胡者謂之内戈廣二寸揔内與援與胡言三
 者皆徑廣二寸疏謂廣二寸只是說胡闊若是專說
 胡徑當言胡廣不應言戈廣也内倍之其長四寸胡
 三之其長六寸援四之其長八寸
已倨則不入已句音/鉤則不決長内則折前短内則不疾
 鄭鍔曰已之為言大也倨直也句曲也○趙氏曰倨
 句長短皆指胡之四病蓋戈之所用在胡故特言之
 注云戈句兵也中義謂戈㦸不比矛頭有鈎以句物
[073-9b]
 不可謂之句兵以為注之非不知注之言有據下文
 廬人云句兵欲無彈注云句兵戈㦸屬刺兵欲無蜎
 注云刺兵矛屬是戈㦸可以言句也禮書畫戈㦸胡
 皆下垂信可謂之句兵矣已倨注謂胡微直而邪多
 疏謂胡頭大舒是胡頭去援太逺過直可知已句注
 謂胡曲多疏謂胡頭太横是胡頭去援太近過曲可
 知直則以之刺人而不能入曲則以之刺人而創不
 決疏云胡太横則擁不削物故創不決也注謂胡之
[073-10a]
 曲直鋒本必横而取圜于磬折疏釋之謂胡要横捷
 微邪向上不倨不句要如磬之折殺之勢如此則無
 前四病此說甚分明長内謂内過長也短内過短也
 内四寸援八寸内過長則胡向上侵援援無八寸則
 短矣短則胡向上近援胡頭低注所以云如此則胡
 曲於磬折也胡既與援相近故引之則援與胡並鉤
 並鉤則援易折前謂援以其在上故云前也内過短
 則胡必近下為之胡内必無四寸而援長反踰八寸
[073-10b]
 注所以云如此則胡倨於磬折也胡既近下安之則
 頭舒頭舒則引之不能速及故不疾也決乃決開之
 意如決之東方則東流之決矣但言其速爾○毛氏/曰倨句
 以胡言長短以援言胡利以擊亦利以刺太直則刃/不得刺人故已倨則不入太曲則刃不得擊人故已
 句則不决内長則援短援短則胡亦短兩者俱短則/在上為太輕矣故折前内短則援長援長則胡亦長
 兩者俱長則在上為/太重故引之不疾
是故倨句外博
 鄭康成曰博廣也倨之外胡之裏也句之外胡之表
[073-11a]
 也廣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○賈氏曰倨謂胡上句/謂胡下倨句皆有外廣
 倨之外胡之裏謂胡下近本增之使廣也/句之外胡之表謂胡上近本增之使廣也○趙氏曰
 以注與疏考之本即援也倨外博者謂自胡刃上頭
 直處從外頭沿入刃裏直至刃下曲處要去本闊也
 句外博者謂自胡刃下頭曲處從外面向上至直處
 沿入刃裏倨外頭要去本闊也無他欲上下尺寸皆
 去援寛則不太曲不太直自然合於磬折無上四病
 而便用矣○陳用之曰戈㦸刺兵也勾者若矛是也/此篇所記倨句利病似皆勾兵之制度而
[073-11b]
 以屬之戈㦸豈其然乎鄭氏不此之思即以戈㦸為/勾兵失之至若以戈之用為在胡謂援短則曲於磬
 折援長則倨於磬折倨之外為胡之裏句之外為/胡之表非徒牽合而失其本㫖於形制亦無所考
重三鋝音/劣
 鄭司農曰鋝量名讀為刷○鄭康成曰許叔重說文
 解字云鋝鍰也今東萊稱或以為大半兩為鈞十鈞
 為環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矣則三鋝為一斤
 四兩○鄭鍔曰書之吕刑有其罰百鍰千鍰之數/鍰即鋝也三鍰言戈之金共重一斤四兩
㦸廣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
[073-12a]
重三鋝
 王昭禹曰㦸今戈類然㦸有三鋒則其廣宜少殺於
 戈然後便於用故戈廣二寸而㦸廣寸有半寸内三
 之凡長四寸有半寸援五之則其長七寸有半寸與
 内之長亦共尺有二寸○趙氏曰三鋒共廣四寸半
 㦸之長亦尺有二寸胡之長亦六寸特胡内獨長於
 戈之内半寸援卻短於戈之援半寸蓋㦸刃多則頭
 重所以深内半寸減援半寸則㦸柲揷得牢而難脫
[073-12b]
 也倨句中矩若以平易解之皆是說胡謂胡直處曲
 處中矩四方平正也然倨句之形惟方而無角者
 方是既為倨句乃不方不員豈得曰中矩此注所以
 分為二事分倨於援分中矩於胡也注云胡直中矩
 言方正也㦸胡横貫之胡中矩則援之外句磬折歟
 疏云胡六寸横貫三寸直下三寸是胡中矩也援七
 寸半亦以三寸為横稍舉之使不中矩以四寸半者
 向上為磬折向外此援為倨句也○鄭鍔曰前所言
[073-13a]
 戈之援即是直而上達者此㦸既有三鋒則所謂援
 者乃其旁之直而上達者刺乃當中而直前之鋒也
 㦸之廣既減於戈廣之寸若不三鋒則不得與戈同
 重三鋝故言與刺重三鋝言合三鋒乃如戈之重也
     緫論
 鄭鍔曰五兵之制尚矣書有執戈上刃之文而執劒
 執瞿說者皆以為㦸屬經有司戈盾之官而不司㦸
 詩有干戈戚揚之文亦不言㦸以理考文兵之用最
[073-13b]
 多者無如戈觀富父終生以戈摏僑如之喉狼曋以
 戈斬秦囚子南以戈擊子晳長魚矯以戈殺駒伯詩
 曰荷戈與祋書曰稱爾戈經之司戈盾言祭祀授故
 士戈軍旅㑹同授貳車戈授虎士戈無所往而不用
 焉豈非以其柲短而易持其胡其援廣而易入可以
 摏可以斬可以擊可以鉤故歟然左傳有子都拔棘
 之事明堂位言越棘經於掌舎有棘門楚武王荆尸
 而舉授師孑焉說者謂孑者㦸也則㦸亦未嘗不與
[073-14a]
 戈並用然不若戈為常用故後世以㦸賜臣下之有
 勲者或韜以赤油或韜以黼黻而謂之棨㦸以代斧
 鉞焉先儒謂戈或謂之雞鳴者以其胡似雞鳴也或
 謂之擁頸者以其胡曲故謂之擁頸也凡㦸而無刃
 者秦晉之間謂之孑或謂之鑣吳揚之間謂之伐東
 齊秦晉之間其大者謂之曼胡其曲者謂之句孑曼
 胡
桃氏為劒
[073-14b]
 王昭禹曰劒之工名謂之桃氏以桃能辟除不祥而
 劒亦能止暴惡故也
臘廣二寸有半寸
 鄭康成曰臘謂兩刃○鄭鍔曰古者臘必獵獵而得/禽則宰殺以祭故臘於文為月
 旁巤蓋言於是月必獵也然四時之田得禽皆割以/祭獨謂臘祭為大割者蓋冬祭則百物皆可獻其宰
 殺為多也然則劒刃為臘豈/非取其利而可以大割乎○賈氏曰兩面各有刃
 ○王昭禹曰兩刃各徑二寸半
兩從半之
[073-15a]
 王昭禹曰謂劒脊中髙兩殺而趨鍔○趙氏曰半之
 自脊分斷一邊廣一寸四分寸之一
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倍之
 鄭鍔曰莖者劒鐔也柄謂之夾莖者人所把握之處
 在夾之中如竹木之莖然故名曰莖取臘廣以為莖
 之圍圍二寸半也長倍之則長五寸
中其莖設其後
 趙氏曰中其莖注存兩說一說謂穿劒夾内莖於中
[073-15b]
 一說從中以卻稍大之也設訓為大繫辭云益長裕
 而不設彼注亦云設大也中其莖大其後謂以刃為
 前以莖為中以設為後則莖以後稍大之視中之數
 有加焉則操執處有所礙著於把為易制也如今之
 刀劒末後有鐵圈分外大即與此同○俞氏曰中其/莖則易於把握
 設其後則/張而易制
參分其臘廣去一以為首廣而圍之
 賈氏曰首廣謂劒把接刃處之徑○鄭康成曰首圍
[073-16a]
 其徑一寸三分寸之二○賈氏曰圍之謂圜之/故廬人皆以圍為圜之
     緫論
 鄭鍔曰凡劒之制有鋒有鍔有脊有鐔有鋏鋒者所
 以為銳也鍔者所以為利也脊者所以為幹也鐔者
 所以為本也鋏者附鐔者也君子所以防暴惡則大
 小長短之制宜不苟故其法如此
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
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
[073-16b]
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
 鄭鍔曰此謂桃氏制之以供衞王者之所佩服也人
 之形貌小大長短各不一也制劒以供其服非直以
 為觀美要使各適用而已故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
 之士俾隨宜而自便焉劒之莖其長五寸劒之身若
 五倍其莖之長則三尺也重九鋝則重三斤十二兩
 也兹其長之極重之至也故謂之上制唯士之長而
 有力者然後能勝之故上士服之劒身四其莖之長
[073-17a]
 則二尺五寸也重七鋝則二斤十四兩三分兩之二
 也長短輕重適得中焉故謂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
 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身之莖止三其莖則二尺耳
 重止五鋝則二斤一兩三分兩之一耳輕而且短故
 謂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或謂士有
 上中下之制安知其非指元士之在位者耶以經考
 之旅賁虎賁皆衞王者也然旅賁氏之夾王車左右
 各八人所執者戈盾則不服劒矣惟虎賁氏掌先後
[073-17b]
 王而趨以卒伍不言所執其屬有虎士八百人其人
 既衆則有上中下之不同可知矣不言所執則服劒
 可知矣○鄭康成曰此士謂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/者樂記曰武王克商禆冕搢笏而虎賁之士
 說/劒○王昭禹曰先王因其人之長短強弱而所服之
 劒各有度數存焉至於為弓亦然故弓人弓長六尺
 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寸謂之中
 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由此觀
 之皆各稱其人之材力而已
[073-18a]
鳬氏為鐘
 易氏曰天下之物重不踰金輕不踰羽鳬羽物也輕
 莫尚焉鐘欲其聲之清揚而逺聞故為鐘以鳬氏取
 其聲之輕而已○王昭禹曰鳬之為物入水而不溺/勝水而不淫先王於樂之聲亦欲其
 無淫溺故也○陳用之曰以器言則鐘尚羽以義言/則鐘隂也為止而聚鳬止而聚者也故為鐘之工名
 以鳬/氏
 鄭鍔曰考鐘之制有鎛有鏞有編鐘編鐘十六枚而
 在一虡小胥正其位磬師敎其擊者也鏞則當十二
[073-18b]
 辰之鐘也所謂笙鏞以間而典同辨其聲者也此鳬
 氏言大鐘之制所謂鏞也旁有兩欒正有兩面面皆
 有帶先王之制鐘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於
 是而生其方則在西其音則尚羽實樂之最大其聲
 為衆樂之宗也○毛氏曰有編鐘有特縣之鐘有應/律吕之鐘鐘之小大不一故作記者
 於長短廣狹無一定之論然所謂銑于鼓鉦之名旋/幹篆景之制不可闕焉鳬氏要隨其鐘之大小斟酌
 以為/之
 陳用之曰鳬氏為鐘而考工記序言為聲者蓋凡為
[073-19a]
 樂器以十二聲為之齊量而十二聲皆主於鐘故也
兩欒音/鸞謂之銑先典/反
 薛氏曰鐘口兩角謂之欒○賈氏曰欒銑一物俱謂/鐘兩角古之欒器應律之
 鐘狀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○王氏曰鐘尚羽其/聲從紐欒是紐貌如詩素冠棘人欒欒兮彼注云欒
 欒瘦瘠貌蓋鍾兩/角處尖細故曰欒鍾之所先故名銑○王昭禹曰銑/言其凈如洗以
 其無篆隧/之文故也
銑間謂之于于上謂之鼔鼔上謂之鉦音/征鉦上謂之舞
 鄭康成曰此四者鐘體也○鄭鍔曰鐘口兩間其名
[073-19b]
 曰于鄭氏謂脣之厚形褰袪然為于蓋于者寛緩不
 迫之義記曰易則易于則于鐘聲之發欲其緩故謂
 之于○圖說曰鐘聲鏗其聲欲緩故下著之形屈而/不正猶氣之于名之曰于○薛氏曰氣之上達
 謂之于于/言其和也○王昭禹曰鼔以作為事凡作樂謂之鼔
 于上作而擊之之處謂之鼔○鄭鍔曰鼔之上聲之
 所止之處其名曰鉦鉦言聲之所由止也用兵者以
 鼔進以金止作樂則戒在于不已而至於流也故鐘
 之制有鼔以作之又以鉦而止之○陳用之曰鉦之/為言正也左右上
[073-20a]
 下此居/正中於鉦之上其名曰舞唯舞者之舞蹈厲有節
 鋰之有舞蓋或作或止於是而節○俞氏曰舞在鉦/上聲之震動於此
 者故云舞○陳用之曰以舞/為義言發揚其體從此也曰銑曰于曰鼔曰鉦曰
 舞凡此五者皆鐘之體因其聲之所生而制名也
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
 鄭鍔曰甬如甬道之甬言可往來而不窮也舞以為
 節其作止則其用可以往來而不窮故舞上名曰甬
 ○陳用之曰言/若甬生出焉甬上謂之衡者横在甬上平正而不
[073-20b]
 欹側故名曰衡○王昭禹曰衡用權以稱物而平之/為主也甬上其勢正而鐘頼之以取
 平焉故/謂之衡曰甬曰衡凡此二者皆鐘之柄因其形之可
 見而制名也
鐘縣音/𤣥謂之旋旋蟲謂之幹
 鄭康成曰旋屬鐘柄所以縣之○鄭鍔曰其形如環
 環則有盤旋之義縣鐘則假物以為之附著鐘偃於
 此若盤旋然○陳用之曰言/其飾之盤旋於旋之上為蟲形以飾
 之所以為固其名曰幹則有正固之義蓋旋蟲則假
[073-21a]
 物以為設飾鐘繫於此益致其堅固也易曰貞固足
 以幹事○陳用之曰言/所恃以强固自漢以來鐘旋之上以銅篆
 作蹲熊及盤龍獸名辟邪皆周之旋蟲也
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
 鄭鍔曰鐘有銑有于有鼔有鉦有舞其名不可辨乃
 為之帶如衣之帶然所以介而辨之其介凡四其名
 曰篆篆如篆刻之篆篆以發隱為義如夏篆之篆又
 以文飾為義為之介下以發其隱且以飾焉篆間四
[073-21b]
 處每處有乳各九四九三十六凡鐘有乳三十六枚
 别無可數故名之曰枚○王昭禹曰數事以條數物/以枚篆間有鍾乳以夾鼔與
 舞故篆間/謂之枚枚謂之景者日之光謂之景枚景一物而
 二名猶欒與銑皆一物也
于上之攠音/摩謂之隧
 鄭鍔曰上云銑間謂之于謂鐘脣也于之上所擊之
 處謂之攠攠言擊之久而必敝如磨然也其攠之處
 又謂之隧隧如隧道之隧隧而深也本造鐘之時必
[073-22a]
 窐其形故謂之隧輿人為車三分車廣去一以為隧
 隧車輿之深也與鐘隧其理則同○鄭康成曰隧在/鼔中窐而光有似
 夫/隧
 趙氏曰自旋蟲以上謂之景所以為鐘之飾凡此諸
 體之名或即其體或言其用或取其象或指其物各
 有其義
十分其銑去二以為鉦以其鉦為之銑間去二分以為
之鼔間以其鼔間為之舞脩去二分以為舞廣
[073-22b]
 鄭鍔曰此一段言鐘之制非一定如此也假設而言
 其長短廣狹以為造鐘之法即此數而加減之則十
 二鐘之制皆推而知鉦欲小於銑而銑間欲與鉦相
 應銑十分而去二以為鉦則鉦八分矣又以鉦為銑
 間則銑之間如鉦之徑此鉦銑相應之數也又取銑
 去二分之外再去其二分以為鼔間鼔之徑居銑間
 之六則鼔間六分矣又以鼔間為舞脩則脩之徑與
 鼔間亦居銑間之六俱六分也此鼔舞相應之數也
[073-23a]
 脩徑也舞之上下促以横為脩以從為廣此脩則言
 其徑而已又取銑去四分之外又去二分以為舞之
 廣之長也舞長居銑間之四則舞廣四分也凡此大
 約言鉦之徑居銑徑之八而鼔間又居銑徑之六銑
 間與鉦之徑相應鼔間與舞脩相應舞間之方常居
 銑之四舞間方四則鼔間六分亦其方也鄭康成謂
 鼔六鉦六舞四則此鐘口十者其長十六也然必以
 間為言者何也蓋鐘帶謂之篆篆所以為介辨於介
[073-23b]
 辨之中則謂之間○趙氏曰據此則此鐘果髙二尺
 二寸半口徑果一尺四寸矣然鉦居銑徑之八乃曰
 六者意者凡言間者除了兩邊帶只論帶内鉦雖八
 除了帶止六也經雖不言鉦間以類推之可知何者
 以經與注之意并圖之樣當如此算蓋十分銑去二
 為鉦是并鉦帶論之以鉦為銑間則鉦帶在銑之間
 而鉦間則正言也經所以不言鉦間特言鉦者正謂
 此也至於去二分為鼔然鼔卻無帶占去分數舞縱
[073-24a]
 四分横六分注卻只說舞閒方四縁横去三分以為
 之間則間者豈非只論帶之内而然乎○王昭禹曰/凡鐘之制皆
 下侈而上斂故鉦之徑居銑徑/十分之八而銑間則與鉦同
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
 鄭鍔曰鄭康成言鉦間六若以鉦長六分為甬之長
 則失之太長故為之甬長者并衡甬而言也然經文
 不言鉦長之數康成意之也
以其甬長為之圍參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
[073-24b]
 鄭鍔曰為之圍者其圍之徑與甬之長相當也○賈
 氏曰自兩欒已上至甬皆下寛上狹衡又在甬上故
 宜小於甬一分
參分其甬長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
 竇氏曰旋即環也形如璧羨用之以并屬○趙氏曰
 為鐘置甬又置衡者蓋鐘柄髙則重重則鎮墜得鐘
 住短則鐘掉而柄易斷若只有甬而無衡則柄低短
 矣穿旋於中寧無磨齧之患若甬衡一般大則柄又
[073-25a]
 太重矣所以甬上又為衡者欲鐘柄長而重也以其
 鐘所取正故謂之衡正在甬上直出者禮書謂横甬
 上者未達三分甬長以甬長而三分之也二在上一
 在下以設其旋注謂令衡居一分則三分旋亦二在
 上一在下以旋當甬之中央蓋緫甬與衡而言也衡
 居一分甬居二分旋則穿於甬之正中旋下有一分
 是甬是一在下也旋上有一分甬一分衡是二在上
 也如此三分其旋旋亦二分在上一分在下注說極
[073-25b]
 是所以如此者欲旋穿之上甬衡稍長則不唯鎮得
 鐘住又旋卒急磨齧甬上金錫不盡用得久長而柄
 不斷也○李嘉㑹曰銑與鼔皆言間脩不言廣鉦不/言間及廣脩只曰以鉦長為甬長以其甬長
 為之圍三分去一以為衡圍先王不/言分齊葢以在前者可以推類知也
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有說
 易氏曰大鐘以鼔間十分之一為厚小鐘以鉦間十
 分之一為厚則為厚薄之中今鳬氏言薄厚未免乎
 震動必有不得其中者○趙氏曰厚薄者謂鑄鐘失
[073-26a]
 之厚薄不勻也震動者作而起發謂之動動而逺聞
 謂之震謂擊鐘而有聲○毛氏曰說意也不直曰意
 而謂之說者意或隱微必待解說而後見鐘形之不
 中則有厚薄鐘口之不正則有侈弇厚之所震動則
 其聲石薄之所震動則其聲播欲知石播之病則其
 說在於厚薄之間而已侈之所由興者其聲為柞弇
 之所由興者其聲為鬱欲知柞鬱之病則其說在於
 侈弇之間而已厚薄侈弇言其形清濁言其聲鐘小
[073-26b]
 而長則其聲舒而逺聞此太清之所由出鐘大而短
 則其聲疾而短聞此太濁之所由出或以形言或以
 聲言睹形可以知其聲聞聲可以求其形凡以相明
 也○陳用之曰聲出於器有說可推下文所謂已厚
 則石至長甬則震乃其說也得其說而以類推焉然
 後能去病而得其所謂善者典同以辨聲為職其言
 不得不詳鳬氏為鐘記其為之之法足矣不必悉舉
 也
[073-27a]
鐘已厚則石已薄則播
 鄭鍔曰此所以說夫震動之由也體失於太厚則聲
 如石堅實而無聲也體太薄則聲播布散而不聚也
侈則柞弇則鬱
 毛氏曰此說侈弇之所由興也○鄭康成曰柞讀為
 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鬱聲不舒揚○鄭鍔曰口太
 侈則中央約其聲迫柞則出去必疾口太弇則中央
 寛其聲鬱勃則收而不揚此皆鍾之形不中乎度其
[073-27b]
 聲之病則然也則清濁之所興其本於此
長甬則震
 鄭鍔曰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則鐘柄亦聲之所寓
 不可失之太長太長則聲必震震掉也言其動摇不
 定也王安石以為聲震而逺聞失之
是故大鐘十分其鼔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鐘十分其鉦
間以其一為之厚
 趙氏曰大鐘即禮書所謂十二辰之鐘詩書言鏞者
[073-28a]
 是也小鐘經所謂編鐘是也國語曰細鈞有鐘無鎛
 昭其大也大鈞有鎛無鐘昭其細也左傳伶州鳩曰
 鐘音之器也小者不窕大者不摦則和於物今鐘摦
 矣鐘信乎所尚有小大而制有長短也據注云鼔居
 銑十分之六鉦居銑十分之八然鼔在銑間無帶鉦
 卻有帶除帶之數鉦與鼔同居銑十分之六上文所
 以言鉦間鼔間至鉦只言鉦不言間者蓋間是帶間
 故也不言間者是并帶算也夫鉦鼔既同數今大鐘
[073-28b]
 十分鼔間小鐘十分鉦間皆取一以為厚無乃大鐘
 薄而小鐘厚乎注云若言鼔外鉦外則近之蓋鼔外
 有銑間乃有二分闊鉦外只有一分闊此言鼔間鉦
 間謂鼔外鉦外也禮書以注疏為誤謂鉦體居銑之
 六與鼔間同鉦間又殺與鼔間異蓋鉦間雖六分鉦
 間卻無六分鼔間六分然鼔間皆謂之鼔鼔間則闊
 況鐘上斂下侈不應鉦鼔一般闊兼之經只說間即
 不曽說外若就間内十分取一尚得若就外十分取
[073-29a]
 一鼔鉦外共有三分能幾闊更就中十分取一鐘無
 乃太薄此說極好
鐘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鐘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逺

 鄭鍔曰鐘形大而短短則淺而躁故其聲疾疾言出
 之速也然形太短則其竭也必易此所以短聞也鐘
 形小而長長則安而深故其聲舒舒言其鳴之遲也
 然形太長則其息也亦難此所以逺聞非聞及逺也
[073-29b]
 謂聲之久而長逺也○賈氏曰聲舒逺聞亦不可是/以樂記云止如槁木不欲逺聞
 之/驗
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為之深而圜之
 王昭禹曰遂則于上之攠謂之隧是也鄭康成曰
 厚鐘厚深謂窐之也其窐圜○賈氏曰初鑄之時即/已深而圜以擬擊也
 取其厚之一分而為之深則所擊之處當深六分之
 一而已深而又圜之所以受擊宜圜故也○王昭禹/曰深取其
 厚之一則不傷於鐘之體勢取/其圜而不方則有運而行之意○李嘉會曰遂者發
[073-30a]
 聲之所今而圜之則就圜中擊之聲從中發而内外
 相應矣
 鄭鍔曰典同所謂鐘之形聲者十有二此惟言薄厚
 侈弇四者蓋為鐘之病大槩不出於是四者故也景
 王將鑄無射單穆公曰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
 不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生小大器用於是乎出然
 則薄厚侈弇病之所由始歟
 
[073-30b]
 
 
 
 
 
 
 
 周禮訂羲卷七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