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4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巻四十七   宋 王與之 撰
夏官司馬上
 薛平仲曰春官掌禮所以為厚天下之仁禮不足而
 後政及之所以為正天下之義仁以起天下不忍不
 由禮之心義以制天下不敢不由禮之心政典所以
 有法於夏○鄭鍔曰夏者南方之時萬物相見之地/於五事為禮夏官掌政欲見政出於禮之
 意/○賈氏曰夏整萬物天子立司馬共掌邦政以平
[047-1b]
 諸侯正天下故曰統六師平邦國
 王昭禹曰馬者甲兵之具王政所重故自夏官卿一
 人至中士十有六人皆以司馬名官○李景齊曰政/莫大於軍軍旅
 之事以馬為急大司馬之職雖不言及於馬以名官/觀之其意黙寓若夫馬質校人圉師之類屬於夏官
 者馬政之/詳可覆也
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
立夏官司馬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
 鄭鍔曰注謂政者正也上之所以正下也夏官獨謂
[047-2a]
 政官司馬有九法九伐之制所以正其不正斯可謂
 之政矣王者之於邦國欲使各得其平司馬佐之以
 政則平也易矣然政職以平邦國治職亦以平邦國何
 也治出於大宰則平之以道政掌於司馬則平之以
 政治典則平於順治之前政典則平於叛違之後○
 吕氏曰自夏后氏命𦙍侯掌六師舉政典以誓衆則
 邦政之掌於司馬舊矣國之大事何者非政獨戎政
 謂之政何也天下無事寓兵於農然後賦役百為始
[047-2b]
 有所施是政之所從出天下有事舉兵討亂邦之存
 亡安危係焉其為政之大又不待論此戎政所以獨
 謂之政統六師而謂之平邦國王者用師之本㫖特
 為邦國之不平者設耳
 孫氏曰不曰掌邦兵而曰掌邦政政脩則兵可不試
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馬
下大夫四人輿司馬上士八人行司馬中士十有六人
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
[047-3a]
人徒三百有二十人
 黄氏曰司馬置屬與五官稍異小司馬而下有軍司
 馬輿司馬行司馬輿司馬掌車行司馬掌卒軍司馬
 兼掌之軍司馬如天官宰夫地官鄉師以軍名官其
 職可知○易氏曰魯㑹晉師于上鄍輿師受一命之/服晉享六卿于蒲圃輿尉受一命之服所謂
 輿者車也晉作三行以禦狄其後晉中行穆子與無/終及羣狄戰于太原毁車為行所謂行者徒也成周
 師田之法險野徒為主易野車為主於是設/二司馬之屬専掌車與徒之任異於五官○李嘉
 㑹曰自小司馬以下皆不見其職掌豈用兵之時他
[047-3b]
 官兼權故職不見邪抑兵事尚宻不當載之書邪二
 者皆是也先王不以兵機示天下五官治教禮刑事
 法無不著惟兵法不傳後世司馬法與孫吳尉繚等
 兼著皆先王所未有○陳君舉曰儀禮闕軍禮蓋司
 馬法即古軍禮也古者百五十五篇今亡其百五十
 篇以其有者求之必非衰世權謀變詐者所能為也
 而謂之司馬穰苴兵法非也
 賈氏曰諸官皆云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百二十人
[047-4a]
 獨此官史胥徒多者司馬大總六軍軍事尚嚴特須
 監察故也
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
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
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
皆上士二十有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
皆有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
 薛平仲曰周官序官之例未嘗有序事之法惟司馬
[047-4b]
 所載制軍之事為詳而後官屬之緩急始次第而舉
 豈非兵者國之大事政典所用以平邦國者其規畫
 固當蚤正歟自調民之法立民之從事於軍者勞逸
 出入之相權而力常有餘矣於是萬二千五百人為
 一軍有不容損益者自制軍之數立國之有軍者内
 外輕重之相制而勢可得合矣於是王六軍以至小
 國一軍有降殺之等制焉軍有定制帥其軍者非威
 令素孚不行也於是大為之將而將皆命卿小為之
[047-5a]
 長而長皆上士有以定尊卑上下之志焉軍有帥則
 文移之往來政令之征召有不可略於是一軍則二
 府六史十胥百徒有以為文書調度之備焉舉軍政
 之要莫先斯四者先王規畫實為之井井繩繩而不
 紊觀敘事之法可攷
 黄氏曰凡制軍謂有征行之事則制之縣師所謂受
 法于司馬以作其衆庶鄉遂各為一軍而都鄙不與
 及制軍或取於鄉或取於遂或取於都鄙或徴兵諸
[047-5b]
 侯所謂及師大合軍是也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多則
 増𨽻孟津之㑹諸侯八百猶六師耳泰誓王乃/大廵六師大國
 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平居民籍足充其數非天
 子命伐有司馬之法未嘗作軍也魯作三軍春秋譏
 之侯伯專徴兵諸侯亦分屬于其軍城濮之戰楚為
 三軍陳蔡屬右軍衛屬左軍蓋古法自軍將以下爵
 秩與鄉官同諸儒遂謂皆六鄉之吏非也伍兩卒旅
 師軍於鄉為比閭族黨州鄉於遂為鄰里鄼鄙縣遂
[047-6a]
 遂之爵秩逓降於鄉一等邦國都鄙亦有鄉有遂其
 爵秩亦當有髙下及在軍皆升之使與六鄉等大抵
 軍吏無小大皆主號令當使其人尊敬之二十五人
 之長爵中士意可見我藝祖階級之法與三代暗合
 伍皆有長不必盡有爵以此見不皆為六鄉比長䟽
 謂衆多官卑略而不言非也五人之長號令狹雖無
 爵可也衆多不置則或然官卑略而不言則不
 李嘉㑹曰先王兵制自五人以上必用命士一人為
[047-6b]
 之長至二千五百人則用中大夫故一軍之間卿一
 人中大夫五人下大夫二十五人上士百二十五人
 中士五百人下士二千五百人既是士大夫命士如
 此之多故各自愛不致冒昧邀功以自傷所以古者
 兵敗止曰敗績不至甚斬首也後世止以首級為貴
 可傷也伍皆有長不曰下士而曰長長則功罪皆有
 所歸
 薛平仲曰軍將命卿其來尚矣啓於甘之戰乃召六
[047-7a]
 卿常武之詩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
 師皆以卿而帥軍也經謂軍將命卿説者以為天地
 四時六官之六卿今攷六官中特司馬掌兵餘卿無
 與雖田役軍旅之事互見六官然特為治事條目云
 耳初非為軍將鄉大夫掌六鄉之政教禁令序官則
 曰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則鄉大夫亦謂之卿先王於
 六鄉之中設為六卿亦於六軍之中設為六將無事
 之時總萬二千五百家為之長有事之際又總萬二
[047-7b]
 千五百人為之將帥此六軍之將則六鄉之卿非特
 此也以六鄉言之自五家之比積而至於萬二千五
 百家之鄉以六軍言之自五人之伍積而至於萬二
 千五百人之軍亦猶是耳五家比長以下士為之五
 人之伍其長亦下士則伍長者即向之比長二十五
 家閭胥以中士為之二十五人之兩其司馬亦中士
 則兩司馬即向之閭胥百家之旅師以上士百人之
 卒其長亦上士百家之黨正為下大夫五百人之旅
[047-8a]
 師亦下大夫二千五百家之州長為中大夫二千五
 百人之師帥亦中大夫然則軍將之命即向之鄉大
 夫明矣惟鄉之政教禁令素行於無事之時而斯民
 之觀感甚深服從甚久一旦起而為軍而將軍者又
 前日之鄉大夫則前日觀感服從之人皆為今日死
 節犯難之事鄭氏謂凡軍帥不特置選於六官六鄉
 之吏自卿以下使兼官焉謂六鄉之吏兼官可也何
 為復曰選於六官彼蓋無一定之見豈知成周之
[047-8b]
 時六鄉六軍之無異官乎晉悼公時魏絳為司馬張
 老為候奄鐸遏冦為上軍尉籍偃為司馬使訓卒乘
 注以為軍將皆命卿猶有先王之遺意
  愚按此説以軍將為鄉之卿固然謂命卿非王朝
  之卿恐未然古者畿兵不出境若以王朝六卿兼
  掌六鄉之軍何害至邦國之軍王制謂大國三卿
  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
  其君小國二卿一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經
[047-9a]
  以二卿皆命於君者注以為誤則命卿者非是命
  卿不使之將欲為將者皆出於天子所命之卿以
  見兵制雖備於邦國兵權不屬於私人此是聖人
  統御諸侯防患之深意
     總論調兵
  愚按天子諸侯兵制已見司馬序官惟周家起民
  為兵之制散見於經傳周禮亦無明説説家注解
  雜見於司徒司馬今併類聚于司馬序官云其一
[047-9b]
  小司徒大司馬所謂可任者家三人二人者也其
  二小司徒所謂起徒役無過家一人者也其三漢
  志司馬法所謂六十四井出七十五人者其四鄭
  氏注小司徒引司馬法成十百井三百家士十人
  徒二十人者
 陳君舉曰司馬法曰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出馬一匹
 牛三頭是為匹馬牛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出長轂
 一乗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戈
[047-10a]
 盾具謂之乘馬然則小司徒所制大約民數以中家
 計之二家十有二人可任用者五人一井八家四十
 八人可任用者二十人司馬法謂甸出七十五人者
 蓋於一甸六十四井之中五百十有二家之内一千
 二百八十人可任用者擇七十五人備征伐籍於司
 馬○陳及之曰班固漢志謂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/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井兵車萬乘是為萬乗之
 主一井之田八家耕之總計六十四萬井之田為五/百一十二萬夫耕者五百一十二萬家以此夫家之
 衆而供萬乘之賦蓋七家賦一兵則是甸出七十五/人亦七家賦一兵如司馬法之言無疑列國之賦皆
[047-10b]
 同此/數
 王氏詳説曰車一乘合士卒七十五人則一卒所餘
 在後卒復以五十人合二十五人為一車之士卒則
 所餘五十人又在後車凡三卒四乘三旅為車二十
 乘三師而車百乘三軍而車五百乘六軍而車千乘
 此車人參兩以相糾聨之法
  愚按司馬法天子地方千里出車萬乘今六鄉之
  車已及千乘總王畿之内可具萬乘而有都鄙采
[047-11a]
  地天子六軍出於六鄉故千乘因是推之諸侯三
  軍止及三萬七千五百人有車五百乘司馬法云
  千乘者亦此意也故説者謂五百乘三鄉所出千
  乘闔境所出
 陳君舉曰司馬法又曰井十為通通為匹馬三十家
 士一人徒二人通十為成成百井三萬家革車百乘
 士千人徒二千人與前數差錯者前言總籍民兵今
 言謂發民兵前言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今言井十為
[047-11b]
 通聚零就整以什起數耳田制以八家為井起筭兵
 制以十人為什起筭各從其宜前四丘為甸為六十
 四井五百十有二家其籍於司馬者七十五人今通
 十為成加三十六井二百八十八家則一成之中百
 井八百家調𤼵者止三十人以中家計之百井八百
 家約為丁四千八百人堪任使者二千人籍於司馬
 者四百人有竒四分當兵之數𤼵其一分之強故八
 百家止言三百家畨休者常五百家可見周家優民
[047-12a]
 之至○陳及之曰司馬法言通十為成者亦併其地/言之於一成百井之中三分去一只有六十四
 井成地與甸地等耳何以明之左氏記少康在綸有/田一成有衆一旅旅五百人一成之田百井夏氏地
 政三分去二而冶其一則可耕凡三十三井井九百/畝除廬舍百畝而十六家耕之孟子謂夏后氏五十
 而貢則頒田以五十畝為制如此則三十三井凡耕/者五百二十八家家各賦一人舉其全數而用有衆
 一旅由是言之則通十為成者亦併其地言之若然/周制於六十四井之中五百十有二家之内每七家
 賦一人凡七十五人故曰甸出甲士三人歩卒七十/二人額調𤼵從車則十七家而遣一人凡三十人故
 曰成百井士十人徒二十人而言三百家者蓋一人/行而十家合資之則行者三十人而三百家被其征
 調也故五百十二家止言三百家餘二百十二家又/留以須後如是則兵籍甚具行者益少所以壯國勢
[047-12b]
 休民力及其後王制敗壊遂以甸出七十五人者盡/調發之晉之成縣縣方百里而出革車百乘孫子謂
 興師百萬日費千金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/家是一人行而七家奉之或者見此以為先王之制
 則失/之
 陳君舉曰周制每一車七十五人今甸出長轂一乘
 而止𤼵三十人無乃車多而人少乎曰古者軍行凡
 革車一乘七十五人之外又有重車一乘載衣糧之
 屬其士卒則有固守衣裝五人廐養五人樵汲五人
 炊子家十人凡二十五人與正車為百人又備副車
[047-13a]
 為補闕是車不得不多以一同之地論之車百乘士
 三千人每革車一乘重車一乘通百人則三千人凡
 用車六十乘餘四五百人今依司馬法籍者七千五
 百人調者三千人若是差舛何也曰大國三軍蓋諸
 侯三鄉之地每家賦一人以足三軍之數取其近地
 為之以為國家武備若其調𤼵則依司馬法之制○
 又曰古者五侯九伯專征而諸侯皆共四方之事畿
 兵不出案詩文王出車云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
[047-13b]
 子所謂我來矣幽王大東漸漸之石為東勞西逸而
 有不遑朝處之歎更以周官司馬法參考王有四方
 之事則冢宰徴師于諸侯曰某國不道征之以某年
 某日師至於某國小宰掌其戒具虎賁氏奉書以牙
 璋發之詩常武王命卿士太師皇父整我六師冢宰
 也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
 淮浦小宰戒司馬出征也程伯時為司馬然則畿兵
 不逺征故劉文公平丘之㑹對晉人曰天子之老請
[047-14a]
 率王賦元戎十乘以先啓行至平王東遷以王人戍
 申甫而揚之水始刺之矣春秋之初從王伐鄭猶有
 陳蔡衛之兵二百四十二年之間王人㑹伐屢矣左
 氏未嘗見王師之出惟敗績茅戎王師自出春秋譏
 焉至戰國時京師益弱諸侯強大往往猶畏之西周
 武公告楚猶曰一周當二十晉不百韓不足以伐周
 説辭雖或過實而事情亦略可據赧王伐秦尚從鋭
 師以此知畿兵不用其力尚寛
[047-14b]
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國
 賈氏曰此九灋以下皆言邦國以施於諸侯為主○
 鄭鍔曰九灋皆佐王平邦國之典然建牧立監大宰
 之事設儀辨位大宗伯之事制畿封國大司徒之事
 大司馬之所謂建者特明其法以布告之○鄭康成
 曰平成也正也○愚按平字已見太宰觧○王昭禹/曰平邦國使強不得侵弱衆不得暴
 寡以九伐所以正之等之作之維之紏之任之用之/安之和之如此茍戾乎此然後九伐施焉則王之平
 邦國豈遽加/以刑辟之威
[047-15a]
 易氏曰言佐王以統御諸侯之權實天子之所自出
制畿封國以正邦國
 陳君舉曰九畿九服周制也要之法度所及止於六
 服書云六服羣辟罔不承徳其朝貢盡如禮止於五
 服書云六年五服一朝是也○鄭康成曰封謂立封
 於疆為界○鄭鍔曰制畿封國者下文所謂侯畿甸
 畿男畿以下是也既制為九畿之域乃於其中或封
 為五百里之公或封為四百里之侯或封為三百里
[047-15b]
 之伯或封為二百里一百里之子男唯畿有定域國
 有定制則遠近不相侵小大各相比邦國可正
設儀辨位以等邦國
 鄭康成曰儀謂諸侯及諸臣之儀辨别也别尊卑之
 位○鄭鍔曰設儀者自上公九命以至子男五命其
 國家官室車旗衣服或以九或以七或以五為節是
 也既設為九等之儀因其儀而為之位公一位侯一
 位伯一位以至子男同一位儀見於設飾之間而有
[047-16a]
 隆殺位見於著定之際而有髙下其法已定則等差
 以明名分以敘邦國可等
進賢興功以作邦國
 鄭康成曰興猶舉也作起也○王昭禹曰作興詩所/謂遐不作人書所謂作
 新民/者同○鄭鍔曰見於徳行之謂賢見於事業之謂功
 賢可尊也受七命者進為八命之牧受八命者進為
 九命之伯功可録也或加之以地或進之以律進其
 賢者則不賢者自礪興其功者則無功者知奮邦國
[047-16b]
 可作
建牧立監以維邦國
 賈氏曰此即大宰建其牧立其監○林椅曰監乃/屬長連帥之比
 王昭禹曰九州之牧建之於上使有所統諸侯之監
 一國者立之於下使有所承則萬國由此而相比維
 與詩所謂紼纚維之同○鄭鍔曰二百一十國為州/州有伯是之謂牧天子使大
 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三人是之謂監既建其牧/又立其監大邦小國絲牽繩連各相繫屬邦國可維
制軍詰禁以糾邦國
[047-17a]
 鄭康成曰詰猶窮治也糾猶正也○賈氏曰制軍上
 文大國三軍等是也詰禁者士師有五禁天子禮諸
 侯亦當有○王昭禹曰詰禁或施於國或施於軍或
 施於刑或施於誓隨事以言詰之○黄氏曰軍禁即/布憲刑禁康叔為
 庶殷長成王命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兹殷罰有/倫臬讞也言外諸侯以刑獄讞於牧長而為之師使
 庶殷刑罰有倫也是詰禁為牧長之職○鄭鍔曰無/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無以妾為妻是謂詰禁
 有軍以馭其亂有禁以詰其違則邦國可糾矣○李/嘉㑹曰有軍有禁當審所輕重而行之禁施於前軍
 用於後必曰詰者詰其禁/之不行則可以用兵矣
[047-17b]
施貢分職以任邦國
 王昭禹曰貢以物言施貢則各以其所有職以事言
 分職則各以其所能施貢以任其財分職以任其力
 此之謂任邦國○鄭鍔曰侯貢祀物甸貢嬪物男貢/器物采貢服物是謂施貢甸服者日
 祭侯服者月祀賔服者時享要服者歳貢是謂分職/貢已施則土地所有不敢不入職已分則職事所效
 不敢不共則/邦國可任矣
簡稽鄉民以用邦國
 王昭禹曰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大國三鄉次國二鄉
[047-18a]
 小國一鄉所以處民也簡選也稽攷也簡其強弱稽
 其多寡然後衆可用○林椅曰稽其數而簡/其可任者師田以閲之故曰以
 用邦國○鄭鍔曰王國簡稽六鄉之民以為軍旅諸/侯之國蓋亦同之特無六鄉書云魯人三郊
 三遂既有郊法則簡稽其民而用之可/也有民斯有兵有兵斯有節邦國可用○黄氏曰邦
 國民籍皆在司徒軍籍皆在司馬鄉民其精兵也即
 其籍稽而用之三代中外皆有精兵無過防偏失之
 患所恃者其兵皆知仁義禮樂之訓不可與為亂而
 已○林椅曰簡稽之法具於鄉遂師田之賦令於司/馬作於縣師盖於其比聨可以稽其可任之數至
[047-18b]
 車乘之政必丘甸/合而後卒伍具
均守平則以安邦國
 鄭鍔曰城郭溝池任其萬民均其守禦無使國大而
 所守者狹國小而所守者廣匡人達法則以匡邦國
 使無敢反側以聽王命無使職貢宜輕者或過乎則
 宜重者或不及乎則守均則力不困則平則心不疑
 而邦國可安○王昭禹曰諸侯為天子守土則均守/者均其地守也匡人達法則正邦國則
 平則者平其八則也都鄙非無守也以邦國為主邦/國非無則也以都鄙為主地守既均則逺近無相侵
[047-19a]
 奪之患八則既平則髙下無或/僣忒之愆邦國於是安而無危
比小事大以和邦國
 鄭康成曰比猶親使大國親小國小國事大國相合
 和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○鄭鍔曰大/國恃其強足
 以吞併小國忘其微敢於倔強使大者不恃其/強而絶之小者能盡其禮以承之則邦國可和
     總論
 孫氏曰天官經理邦國者也故曰治夏官董正邦國
 者也故曰政司馬統六師則九伐之法莫先焉先王
[047-19b]
 姑後之首欲建邦國之九法何也盖九法皆政之大
 者所當脩明於國家閒暇之時九法常明諸侯皆歸
 於康樂和親之域奚以九伐為九伐特不得已而用
 之
以九伐之灋正邦國
 鄭鍔曰諸侯有罪輕重不一至用兵以誅討之必聲
 其罪左氏曰有鐘鼓曰伐言聲其罪也○賈氏曰下
 文惟賊賢害民言伐此總言伐者皆以兵加其境
[047-20a]
皮氷/反弱犯寡則𤯝所景/反
 鄭康成曰馮猶乘陵也言不字小而侵侮之○鄭鍔
 曰王氏本注説𤯝字謂詘其爵命削其土地使強更
 弱衆更寡若人之𤯝瘦然未免與下文削之相似𤯝
 宜如易有𤯝災之𤯝用兵治之使若𤯝災然不能逃
 其患也○李嘉㑹曰𤯝之謂宣揚/辭令以明其惡使之自𤯝
賊賢害民則伐之
 鄭鍔曰伐如伐木之伐去其根本勿使再生之理賢
[047-20b]
 足以長民賊之是不義民者邦所恃害之是不仁聲
 罪而伐翦夷去之
暴内陵外則壇音/善
 鄭鍔曰暴内則為惡於國中陵外則肆侮於四鄰不
 可以為君宜除而去之如除地為墠之墠○鄭康成/曰壇讀如
 同墠之墠王霸記曰置之空墠之地置之空墠以出/其君更立其次賢者○劉執中曰壇者時㑹發禁以
 誅之/也
野荒民散則削之
[047-21a]
 鄭鍔曰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為諸侯者有
 田野不能治至於荒蕪有人民不能聚至於離散則
 不能保有其大也故削之使小如漢削諸侯王郡是
 也譙郡張氏曰先王知禮義本原起於稼穡之際故
 於農事常先天下之政諸侯助成王祭臣工之詩因
 其歸而戒以農事由此故也先王廵四岳較諸侯之
 善惡其慶始於土地辟田野治其罰始於土地荒蕪
 田野不治夫戒諸侯之事莫急於新畬之勤制諸侯
[047-21b]
 之賞罰莫先於田野之政先王之意可知矣
負固不服則侵之
 鄭康成曰負猶恃也固險可依以為固也不服不事
 大也○鄭鍔曰侵如侵于之疆之侵説者以為粗曰
 侵又云淺曰侵謂略以兵加之蓋恃險者必坐而困
 敵國攻險者必至於多殺人侵之以兵使知險之不
 足恃乃控制負固之良䇿
賊殺其親則正之
[047-22a]
 鄭康成曰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
 ○鄭鍔曰正者正也親親之道以三為五以五為九
 賊之殺之則是不知有人倫者也正者明其尊卑之
 序定其昭穆之等執而殺之可也衛侯殺其弟叔武
 晉人執而歸之京師盖以正賊殺其親之罪也而徒
 用醫衍酖之失先王正之之法矣
放殺其君則殘之
 鄭康成曰放逐也殘殺也王霸記曰殘滅其為惡
[047-22b]
犯令陵政則杜之
 鄭康成曰令猶命也王霸記曰犯令者違命也○鄭/鍔曰
 以諸侯而抗/天子之命陵政者輕政法不循也○鄭鍔曰陵政/以諸侯而侵天
 子之/權杜之者杜塞使不得與鄰國交通
外内亂鳥獸行下孟/反則滅之
 鄭康成曰王霸記曰悖人倫外内無以異于禽獸不
 可親百姓則誅滅去之也曲禮曰夫唯禽獸無禮故
 父子聚麀○劉執中曰滅者斷盡其根使不生
[047-23a]
     總論
 鄭鍔曰當其盛時制為九等之名以治輕重之罪其
 數若此
 李嘉會曰九法九伐必曰九取陽剛而不屈也
 林椅曰邦國之事不屬之司馬則屬之司冦如九法
 九伐職方氏之類見於夏官掌客司儀行人之類見
 於秋官者司馬將以施邦國之政職司冦之詰邦國
 無非糾而合之也若上無政刑雖曰封建其能安且
[047-23b]
 治乎
正月之吉始和布政於邦國都鄙乃縣政象之灋于象
魏使萬民觀政象挾日而斂之
 鄭康成曰以正月朔日布王政於天下至正歳又縣
 政法之書○愚按餘/説見天官
 易氏曰政謂九法九伐之類布於邦國都鄙可也萬
 民何與焉聖人惟能合民之情内外逺近通行無間
 而後可以言政
[047-24a]
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
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
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
里曰衛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方五百里
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
蕃畿
 鄭康成曰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為界有分
 限者九○鄭司農曰春秋傳曰天子一畿/列國一同詩殷頌曰邦畿千里○王昭禹
[047-24b]
 曰九畿又謂九服畿言其有界畫服言其服王事
 鄭康成曰籍禮差之書○黄氏曰政職司馬政典所
 當奉行者也其主在兵故令賦在其下○鄭鍔曰政
 職者歳事之常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則政職之
 施本於大宰乃使大司馬以九畿之籍而施之者先
 王之意以為列天下為九畿載於籍以為典故施之
 以職使奉承而無替不可不使畏王朝之威也徳以
 懷之故大宰九貢可使之自至威以服之故司馬九
[047-25a]
 籍可使之不違
 賈氏曰侯候也為天子伺候非常○王昭禹曰以/言扞外而蔽内
 者為天子治田以出賦貢○王昭禹曰以言井/牧其地什伍其民男者
 任也任天子之職事○鄭鍔曰言於/此建子男之國采者采取美物
 以共天子○鄭鍔曰天子千/里之外曰采地衛者為天子衛守蠻者
 縻也以近夷狄縻繫之以政敎○鄭鍔曰蠻之為言/緡也逺王國者羈縻
 之足/矣自此已上六服是中國之九州自此以外是夷
 狄之諸侯此蠻服與大司徒要服亦一也要者要束
[047-25b]
 以文教也夷者以夷狄而稱也○鄭鍔曰夷之為言/易也又其逺者當以
 簡易之/道處之鎮者去中國稍逺理須鎮守也○王昭禹曰/鎮如四鎮之
 鎮以安鎮/中國為主稱此三者總號蕃服故大行人云九州之
 外謂之蕃國○王昭禹曰自侯畿至衛畿謂之中國
 所謂疆以周索也自蠻畿至蕃畿謂之四夷所謂疆
 以戎索也○陳君舉曰曹去王城八百里乃為甸服/鄭去河北宻縣百七十里乃為男服曹順
 流極便鄭有城北虎牢之險然則五服/惟以便不便為義非若畫為碁局然也○王氏曰方
 千里曰畿則禹貢所謂甸服也甸服面五百里則為
[047-26a]
 方千里矣其外侯畿甸畿禹貢所謂侯服也又其外
 男畿采畿禹貢所謂綏服也又其外衛畿蠻畿禹貢
 所謂要服也又其外夷畿鎮畿禹貢所謂荒服也又
 其外蕃畿在禹貢五服之外○易氏曰此言外方五
 百里則以方言之非言面也以方言之是每面面二
 百五十里兩面之方為五百里自侯畿至蕃畿通為
 二千五百五十里兩面相距通為四千五百里并王
 畿千里通為五千五百里其増於禹者五百里之蕃
[047-26b]
 服耳然周之蕃服雖不列於禹貢九州之外而禹貢
 九州之外或建五長東漸西被即成周蕃服之域是
 周之蕃服其名雖増於禹而地未嘗増也○陳及之
 曰周九州之閒雖方七千里大概與四夷八蠻七閩
 九貉五戎六狄并言之其實諸侯封守之地不如是
 廣也然必兼夷狄言者以見當時王化所被者廣九
 州之閒悉同貫利悉奉正朔朝貢與内諸侯無異故
 職方氏并言之或者泥大行人之説謂九州之外謂
[047-27a]
 之蕃國自要服以上朝覲有常節貢賦有常職為内
 諸侯無疑也不知大行人亦約言之耳非必九州之
 内皆諸侯九州之外皆夷以王制考之西不盡流沙
 南不盡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常山凡四海之内
 斷長補短方三千里是天子壤地之實其閒亦有戎
 狄錯居其閒如魯徐戎之類是又荆楚之地在江漢
 之閒自楚以南悉百越之地而衡山在楚之極南安
 在天子之封内邪推一邉而言則四旁可知矣○唐
[047-27b]
 氏曰先王畿次内中夏外夷狄雖一視同仁必篤近
 而舉逺至畫為九服要荒在外為之限禁其來有時
 所以止暴亂之階遏侵凌之禍自堯舜三代所不廢
 也○愚按餘説/見職方氏
 林椅曰司馬制軍而建國之法具焉蓋文王演易箕
 子明疇其營國營軍同一法也故韓宣子適魯見易
 象與魯春秋知周禮之在魯且以七萬五千人隨方
 圓曲鋭可以應敵而不亂則分為九州輪為九畿自
[047-28a]
 百里以至五百里之分宜無不齊則兵者政之所自
 出
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上地食者參之二其民可用者
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
參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
 李嘉㑹曰司馬令賦必兼地與食言之酌民之力而
 後令之也故曰可用之數○黄氏曰軍賦小司徒令
 之大司馬又令小司徒掌民事通于軍賦大司馬掌
[047-28b]
 兵而軍賦所出不可以不知言凡自鄉遂逹于邦國
 都鄙矣康成獨言令邦國之賦非也六鄉亦以地之
 媺惡人之多寡授田鄭獨曰如遂亦非也國野賦税
 異制而百畝之利必均上中下地媺惡雖不等而以
 易田均其力故其歳入多寡亦不甚較據百畝計之
 上地入雖多而食者衆故為三之二中地食者少故
 為半下地食者益少故為三之一令賦必先使民食
 不闕而後共賦先足其食而後餘用取具焉故曰必
[047-29a]
 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司馬主賦而民
 食先之異乎後世之為兵矣○鄭鍔曰説者謂上地
 中地下地非上農夫下農夫也以中等寄明上下之
 義耳上地者中地之上中地者中地之中下地者中
 地之下家八口以上則授上地上地乃有田百畝莱
 五十畝故得以食其半一人為家長可任者當二家
 五人此云上地食者三之二既非八口之上地矣又
 家出可用者三人又非八口共出七人之數故説者
[047-29b]
 言用中等以寄明上下之義以為諸侯之國其制然
 也司徒言可任者以力役為主此言可用者以用兵
 為主
 劉氏曰小司徒均土地稽人民周知其可任之數蓋
 與此同而曰凡起徒役母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羡唯
 田與追胥竭作則司馬令賦以地與民制之者竭作
 其羡于四時之田也或家三人或家二人或二家五
 人皆所以教之戰也伍兩卒旅師軍為正兵者鄉遂
[047-30a]
 十有五萬人而羡卒在外郊野都鄙之兵又在其外
 莫不軍制其師師制其旅旅制其卒卒制其兩兩制
 其伍而大司馬總其軍而卒以為用也既習之以田
 獵又試之以追胥馳騁之而隊伍罔差𤼵刺之而進
 退用命為其可以起六軍而行九伐也則家選一人
 而精強可獲矣軍無闕數戰無敗軍由教之者衆而
 用之者寡焉聖人之慮精宻如此此司馬所以肅諸
 侯而正邦國也乃因四時之田以教戰也
[047-30b]
 林椅曰制軍與令賦自是二事制軍以夫家衆寡為
 之施舍令賦視其地之可任之數且如一軍萬有二
 千五百人通以上地豐年計之役之三月而畢計當
 可任者一百十二萬二千人蓋力征財征自是二事
 故也嘗疑王畿千里故天子六軍千里之地以封公
 者四而大國三軍是十有二軍也況小大之國參錯
 而居則舉一州之兵不啻倍天子之軍則封建為不
 利於王也又國益小而賦役益繁則封建為不利於
[047-31a]
 民也然當時行之後世頌之何哉蓋制軍以命卿命
 卿所以簡習其民耳上地可任者家三人豐年公旬
 用三日是一百十二萬二千人之賦可役萬有二千
 五百人三月而畢故侯國之兵不自用亦不足用也
 五伯之盛非得列國之兵則不能成兵車之㑹至其
 盛者亦不過成師以出其受伐者則有悉境内之兵
 以應之者矣是列國之兵可以守而不可用以行也
 故天子曰萬乘諸侯曰千乘與夫三軍六軍之數亦
[047-31b]
 數賦而約言之耳
 
 
 
 
 
 
 周禮訂義巻四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