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4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卷四十六   宋 王與之 撰
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 鄭康成曰路王所乗車○王昭禹曰巾車謂之車則/上下所通乗典路謂之路則
 主於/王車
 賈氏曰巾車已主王后之五路今此又掌之者以冬
 官造車訖以授巾車飾以金玉象之等其王及后所
[046-1b]
 乗者又入典路别掌之
 薛平仲曰玉路之大復有典路以掌之戎車之倅復
 有車僕以掌之至於旗常之建司常又纎悉而明辨
 之成周之君亦豈略冕服之用而特致意於此哉前
 乎史官則冕服盖有職矣後乎史官而車旗未之掌
 焉先王錯綜於叙官之際申嚴於禮典之防尤當於
 此而有攷
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與其用說書鋭/反
[046-2a]
 項氏曰典路專逹王與后之駕說故曰路○鄭鍔曰
 辨其名物當乗金玉者不可以乗象木當用以祀賓
 者不可用以朝以田○鄭康成曰用謂將有朝祀之
 事駕之○鄭司農曰說謂舎車春秋傳曰日中而說
若有大祭祀則出路賛駕說
 賈氏曰巾車云玉路以祀此大祭祀則出路鄭云王
 當乗之惟出玉路○項氏曰王之/玉路后之重翟○王氏曰出路者
 或乗之或陳之○項氏曰駕豋車說舎車○鄭鍔曰
[046-2b]
 大祭祀大賓客或乗玉路或乗金路駕之說之僕與
 趣馬之職此則賛之使各有其節○李嘉㑹曰不說/眡朝師田者舉其
 大以見/其餘
大喪大賓客亦如之
 王昭禹曰大喪出路非乗車也出所陳之路焉○鄭
 司農曰書顧命曰成王崩既陳先王寳器又曰大路
 在賓階靣綴路在阼階靣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
 右塾之前漢朝上計律陳屬車於庭故曰大喪大賓
[046-3a]
 客亦如之○王昭禹曰亦賛駕說
凡㑹同軍旅弔于四方以路從才用/反
 鄭康成曰王出於事無常王乗一路典路以其餘路
 從行亦以華國○賈氏曰惟玉路/祭祀之車尊不出○鄭鍔曰攷之巾
 車以朝以賓以祀以即戎以田不見乗路以弔之文
 學者疑之○易氏曰謂因㑹同賓客而行弔事
車僕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
十人
[046-3b]
 黄氏曰僕主也以僕名官以其主戎萃古主射之官
 名僕射
 鄭鍔曰乗車必用僕以為御戎僕齊僕道僕田僕皆
 僕馭王之路者屬於夏官而車僕獨列於此蓋戎僕
 馭戎路此則掌戎路之萃萃者副貳之名五路皆有
 貳貳之數不過十有二爾戎路乗以即戎之車戎者
 國之大事尤事之危進而無繼則是以將卒與敵故
 戎車副貳尤衆欲其散則可以圍敵而聚則可以自
[046-4a]
 固是故有廣車而廣車有萃有闕車而闕車有萃有
 苹車而苹車有萃有輕車而輕車有萃萃車既多别
 設車僕不列於夏官見其不屬於司馬
掌戎路之萃七内反/下同古曠/反車之萃闕車之萃苹車之
萃輕遣政/反車之萃
 鄭康成曰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戎路王在軍所
 乗○賈氏曰此言戎路則巾車所云革路○/王昭禹曰革路用以即戎故又謂之戎路○黃氏
 曰萃副也有萃則有元典路掌之象路木路亦有副
[046-4b]
 惟戎車則置官掌之蓋其施於戎事者不止一車獨
 曰路者尊王也○李嘉㑹曰戎車多萃/以倉猝欲備毁折也○鄭康成曰
 廣車横陳之車春秋傳曰公喪戎路又曰其君之戎
 分為二廣則諸侯戎路廣車也○王昭禹曰宣十二/年楚子為乗廣三十
 乗分為左右廣然則/車十五乗謂之一廣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○鄭鍔/曰楚子
 使潘黨帥游闕四十乗從唐侯為左拒盖以四十乗/為補闕之用楚南蠻也戎車之制如此宜其抗衡於
 上/國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隱蔽之車孫子八陳有苹
 車之陳○王氏曰苹車蓋/輜車之有屏蔽者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
[046-5a]
 也○王昭禹曰孫武書曰馳車千駟又曰輕車先出/其側者陳也蓋用之馳敵致師非輕則不能充其
 任故馳車又/謂之輕車
 黃氏曰廣闕苹輕其名不同其用亦異鄭康成雖出
 於意料然考其名義則或是是皆在中軍蓋兵家之
 樞機不用則為王之衞故楚有王族二廣晉有公行
 齊有二廣啓牢之名皆在中軍○王氏曰此五車皆
 戎車故各有萃萃隊也各以其萃以其車之卒伍睦
 焉○王昭禹曰易曰萃聚也聚則/有隊矣車僕則并其萃而掌之○賈氏曰此車僕
[046-5b]
 惟掌五戎之萃其五戎之正不言所掌者巾車雖掌
 正戎之一其下四戎之正亦掌之
凡師共革車各以其萃
 王昭禹曰凡師共革車則師之所用者其車皆以革
 鞔之○賈氏曰案巾車王所乗惟革路而已即上文/戎路是也今此不云革路緫云共革車則革車
 之言所含者多五戎皆是則王雖/乗一路四路皆從是優尊所乗也○鄭鍔曰革車亦
 各有萃所以為不可敗之䇿
 黃氏曰車僕掌萃車共革車則典路之職萃則車僕
[046-6a]
 共之五戎制度雖異皆革車也愚考六鄉六軍不能
 備千乗車鄉軍出則以公車充之故車僕掌五戎之
 萃皆以副王為名居中軍其卒皆鄉兵而乗之者皆
 官府州鄉之吏射人曰大師令有爵者乗王之倅車
 是也五戎之元典路掌之王所乗康成謂優尊者所
 乗其說是王雖以戎路即戎及其在軍則無常乗也
 其意甚宻
㑹同亦如之
[046-6b]
 鄭鍔曰㑹同雖乗金路亦共革車文事必有武備也
大喪廞革車
 鄭康成曰言興革車則遣車不徒戎路廣闕苹輕車
 皆有焉○賈氏曰王遣車九乗除此五乗/之外加以金玉象木四者則九乗
大射共三乏
 賈氏曰乏一名容射人云三𫉬三容是也以其為革
 車用皮乏亦用皮故因使為之若然直云大射共乏
 至於賓射燕射之等亦使共乏矣舉大射尊者而言
[046-7a]
 先鄭讀乏為匱乏之乏者以其矢於侯匱乏不去故
 也○鄭鍔曰王之大射必張三侯每侯之後必用一
 乏使持旌告𫉬之人用此自庇車僕掌車之萃使臨
 敵者得以自蔽之之亦使矢之所及者足以自蔽爾
 因所職掌以眀其義猶巾車鳴鈴之義
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 鄭康成曰司常主王旌旗○鄭鍔曰九旗之名不同
[046-7b]
 大常九旗之一耳不名官曰司旗獨以常名何也旗
 可以謂之旂亦可以謂之常郊特牲曰旂十有二旒
 龍章而設日月明堂位曰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此
 指大常而言也而謂之旂豈非旗可以謂之旂乎樂
 記曰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先儒皆言天子之旌曵
 地此亦指大常而言也而謂之旌豈非旗亦可以謂
 之旌乎覲禮曰公侯伯子男各就其旗而立月令曰
 春載青旂夏載赤旂秋載白旂冬載𤣥旂春之靑者
[046-8a]
 冝曰旂夏之赤者冝曰旟秋之白者冝曰旗冬之𤣥
 者冝曰旐不謂之旗旟旐而謂之旂豈非旗皆可以
 謂之旂乎行人曰建常九斿建常七斿建常五斿旂
 則九斿旟則七斿旗則五斿不謂之旂旟旗而謂之
 常豈非此亦可謂之常乎掌九旗之官特名曰常以
 行人質之意可知矣昭禹謂王載大常名官曰司常
 謂取九旗之尊者名之爾然不曰大常而曰司常則
 知其非指大常言之也
[046-8b]
掌九旗之物名
 王氏曰旗之物則通帛雜帛之屬○鄭鍔曰指旗上/熊虎龜蛇之類以
 為物然通帛之旟雜帛之物二旗無異物九旗之/物如戎馬一物田馬一物之類皆指色以言之
 之名則旗常旜物之屬自常以下凡九物而旗居其
 一謂之九旗猶公侯伯子男謂之諸侯也
各有屬以待國事
 黃氏曰司常掌其物名其旗各屬於其官府師都州
 里而藏之有國事則出而張之以待給嵗時共其更
[046-9a]
 旌而已鄭謂屬徽識非王亦為徽識乎○王昭禹曰
 國有祭祀師田賔客之事自王而下皆有所建之旗
 司常掌其物名使其屬視而知所從則以待其所用
 也
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旜之然/反雜帛為物熊虎為
旗鳥準為旟音/餘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
 胡伸曰大常王之旗也周以日月為常日往月來未
 嘗以止惟其無常可以為常者道也物者事也王所
[046-9b]
 事者道臣所事者事故王所建曰常臣所建曰物也
 ○方氏曰司常言設日月者無龍章設龍章者無日/月特牲言龍章而設日月乃與周禮不同此雜記前
 代之/禮
 鄭鍔曰九旗各畫物因物以立名胡為日月熊虎鳥
 隼龜蛇皆取二物交龍則取一物而通雜帛又皆不
 取一物邪嘗讀鄒陽之䟽觀交龍驤首之言竊以為
 交者蛟也若謂畫龍一升一降則交龍驤首之言非
 矣以龜蛇鳥隼例而推之交龍冝作蛟龍亦是二物
[046-10a]
 也通用帛全用帛析其羽全其羽皆不二物又無取
 於畫也不用畫則因物以明義而已
 鄭康成曰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○鄭鍔曰周/人尚赤則此
 通用赤帛爾其他如旂之青旟之白旐之黒常之黄/不全用赤可知先儒謂九旗之帛皆用絳失之矣
 ○鄭鍔曰以帛相雜者名曰物易曰物相雜故曰文
 唯雜衆色故文物為可觀鄭謂以帛素飾其側白者
 殷之正色也徒取殷白色以為言一色之白何足謂
 之物而彼謂之白素飾側者盖有疑於用絳之說亦
[046-10b]
 失之矣○項氏曰通帛以象眀辨而守/正也雜帛以象事物之為雜也
 項氏曰熊虎西方之獸熊毅猛師都謂鄉遂大夫統
 衆而為軍將者也以其在國都而成師焉鳥隼南方
 之物剽銳而能擊○鄭康成曰鳥/隼象其勇㨗也州里則六鄉之羣
 吏所建也龜蛇北方之物龜智而蛇果○鄭康成曰/龜蛇象其扞
 難辟/害也縣鄙則六遂之羣吏所建也以其同居故謂之
 里以其在國之鄙故謂之鄙○李嘉㑹曰此三物師
 都鄉遂之官所建以蕃屏扞衞于王
[046-11a]
 易氏曰王之視朝無非道焉道貴乎渾全故以五采
 全羽飾之王之游田無非事焉事貴乎辨析以五采
 析羽飾之○鄭康成曰全羽析羽皆五采繫之於旞
 旐之上所謂注旄於干首也○賈氏曰云注旄於干/首爾雅之文也若然則
 此旞旌非直有羽亦有旄故鄭引爾雅注旄以證旞/旌明其兩有是以干旄詩云孑孑干旄孑孑干旌鄭
 彼注云首皆注旄焉明干首旄羽皆有之此雖據旞/旌旄羽並有至於大常巳下皆有明矣夏采云乘車
 建綏復於四郊注綏以旄牛尾為之綴於橦上是其/旌首皆有旄之驗也全羽析羽直以羽而無帛而鄭
 云九旗之帛者據衆有者而言或解以為旞旌之下/亦有旄旒而用絳帛也其旄之下斾似不用絳故爾
[046-11b]
 雅云緇廣充幅長尋曰旐繼旐曰斾詩云白斾央央/○李嘉㑹曰旞旌是小旗道車斿車所載不乘大旗
 而插/小旗
 鄭鍔曰命旗之名儒者以為有取於制字之意畫日
 月者名曰常常久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王者之道
 萬世有常而不易也畫交龍者名曰旂旂之為義取
 諸斤也斤之絶物不犯所畫尤為有辨旂者諸侯所
 建出則有君道入則有臣道為有辨也全用帛者名
 曰旜旜之為義取諸亶誠之意孤卿在朝赤心事主
[046-12a]
 以誠信為先也畫以熊虎者名曰旗旗之為義取諸
 其也其者指物之辭惟威足以服物及可以指物而
 使之○李嘉㑹曰旗者/與民相期集也畫鳥隼者名曰旟旟之為義
 取諸與也動有禮文趨事急疾人孰不我與哉畫龜
 蛇者名曰旐旐之為義取諸兆也兆者事之所始也
 公邑閒田民衆至多而軍伍之法實兆於此也旗不
 用帛獨取於鳥羽全而用之名曰旞析而用之名曰
 旌旞之為義有取於遂旌之為義有取於生全羽者
[046-12b]
 道車之所載王以朝夕燕出入由道而行也析羽者
 木路之所載王以田以鄙有所旌别也立名不一故
 取義不同
 陳君舉曰交龍為旂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
 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𤣥武四方之所建也日
 月為常則居中以指麾之故招摇在上急繕其怒矣
 乃知五花陣從古而然八陣圖之四魁八尾亦此法
 也
[046-13a]
及國之大閲賛司馬頒旗物
 鄭康成曰仲冬教大閲司馬主其禮○王昭禹曰辨
 旗物之用正掌於治兵之官而司常無所用賛至於
 大閲其事繁矣辨鼔鐸之用則如振旅辨號名之用
 則如茇舎辨旗物之用則如治兵故司常賛司馬以
 頒之
王建大常諸侯建旂
 鄭康成曰王畫日月象天明也諸侯畫交龍一象其
[046-13b]
 升朝一象其下復也
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州里建旟縣鄙建旐
 黄氏曰孤四命卿六命言孤卿自中大夫以上皆建
 旜○王氏曰師都則孤卿也於其事上謂之孤卿/於其涖衆謂之師都於其涖軍又謂之軍吏
 鄭康成曰孤卿不畫言奉王之政教而已大夫士雜
 帛言以先王正道佐職也○黄氏曰雜帛為物必/有以為大夫士之别
 都六鄉六遂大夫也謂之師都都民所聚也畫熊虎
 者鄊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州里縣鄙鄉遂
[046-14a]
 之官互約言之○賈氏曰州是鄉之官里與縣鄙是/遂之官故緫言鄉遂之官云互言者
 遂之里是下士得與鄉之州中大夫同建旟鄉之閭/亦得與遂之縣同建旐遂之鄙得與縣同建旐鄉之
 黨亦得與州同建旟是互也言約者鄉之族上從黨/同建旟比上從閭同建旐遂之鄼上從鄙同建旐鄰
 上從里同建旟是約也但族師已下并鄙師已下皆/是士官雖與在上大夫同建其仭數則短當三仭以
 下/
 黃氏曰司常國容司馬軍容軍容不免少有屈伸恐
 其遂以揜國容也故使司常賛司馬於其入也盡反
 其舊焉九旗以爵秩尊卑職守内外為序謂之建常
[046-14b]
 所建也師都六鄉六遂長官也大司徒遂人致民皆
 有旗鄉二千五百人為師故謂之師遂自九夫為井
 至四縣為都井法成焉故遂謂之都五師萬二千五百
 人為軍不曰軍而曰師遂官皆下於鄉官一等鄭謂
 鄉遂大夫非也鄉遂大夫皆不與於軍師之事其職
 可攷鄉自州而登為鄉故州里别見遂自縣而登為
 遂故縣鄙别見道車象路斿車木路巾車象路建大
 赤以朝木路建大麾以田王行於道乘象路則載旞
[046-15a]
 有所遊觀則載旌皆非其所常建也故謂之載凡此
 皆國容也
 鄭鍔曰軍旅之中所以一人之目者旗物也春官之
 司常與夏官之大司馬或頒之或辨之職雖不同所
 以一軍旅之目則一而已然王與諸侯或建或載不
 出乎大常與旂至於旜則孤卿建之矣師都又載之
 物則大夫士建之矣鄉遂又載之旗則師都建之矣
 軍吏又載之旟則州里建之矣百官又載之旐則縣
[046-15b]
 鄙建之矣郊野又載之變易不常何以一人之目邪
 余以為司常所頒者冬之大閲也司馬所辨者秋之
 治兵也秋冬所教各不同則旗物所用冝不一蓋兵
 事多變應變不一則教之之術不可以不多變故秋
 而治兵用旗物則異乎冬冬而大閱用旗物則異乎
 秋使民於秋已知其一於冬又知其一秋冬所用各
 不同而民之所習亦不一有旗物建於上有徽識被
 於身旗物不同則徽識不同仰視其旗俯觀其徽雖
[046-16a]
 百戰而不亂奚患其不知所從乎又曰秋冬異教則
 旗物異用凡有職於軍中者可以互建今也所建所
 載之官吏互不一其說果可攷乎余以為凡教民者
 欲其易知耳軍吏也孤卿也師都也三者不同名攷
 其實則皆孤卿而已平日為孤卿有事則命為軍將
 所謂軍將者非軍吏乎在朝為孤卿食采皆在師都
 所謂師都者非孤卿乎孤卿可以謂之軍吏又可以
 謂之師都故所互建者旗也旜也所迭載者亦旗也
[046-16b]
 旜也或曰軍吏或曰師都不過皆孤卿耳人習知其
 孤卿豈不易知哉鄉遂也大夫士也百官也州里也
 四者不同名攷其實皆大夫士而已判而言之則曰
 大夫曰士合而言之則曰百官鄉則有州遂則有里
 曰鄉遂者緫名也曰州里者各舉其一以名之其實
 則鄉遂也鄉遂州里之官皆大夫士為之為大夫士
 者乃所謂官也故所互建者物也旟也所迭載者亦
 物也旟也或曰鄉遂或曰州里或曰百官不過皆大
[046-17a]
 夫士耳人習知其為大夫士豈不易知哉郊野也縣
 鄙也二者不同名攷其實皆公邑之吏而已鄉遂餘
 地與夫封王子弟之餘地謂之公邑亦謂之閒田自
 其地言之名曰郊野自天子使吏治言之名曰縣鄙
 夫公邑閒田之地既名郊野又名縣鄙何也盖是田
 邑也有在六遂之縣者有在采地之縣者康成所謂
 一百里為州四百里為縣者謂此地爾故所互建者
 旐也所迭載者亦旐也或曰郊野或曰縣鄙不過皆
[046-17b]
 公邑之吏耳人習知其公邑之吏豈不易知哉且夫
 周禮王畿之内官吏之衆大抵有三節曰朝廷之孤
 卿耳鄉遂之士大夫耳公邑閒田之羣吏耳民於每
 嵗治兵大閲之時見聞習熟安其教訓一旦有軍事
 仰視其旗雖異其人易識安得不如子弟之衞父兄
 手足之捍頭目邪
道車載旞斿車載旌
 賈氏曰道車巾車象路也以朝朝所以行道故以象
[046-18a]
 路為道車但在朝則建大赤今以朝夕燕出入則建
 旞也斿車巾車木路以田是㳺樂之所用故以斿車為
 木路但正田獵建大麾今小小田獵及廵行縣鄙則
 建旌也○鄭康成曰全羽析羽五色象其文徳也○
 王氏曰旌旞言載在車故也自旐以上言建則凡祭
 祀㑹同賔客建焉不必在車覲禮所謂上介皆奉其
 君之旂置於宫皆就其旂而立是也○賈氏曰此九
 旗緫為大閱而言其道車斿車非為軍事也○鄭鍔
[046-18b]
 曰大閱之時王乘戎路而建大常象路木路從焉所
 載者旟旞與旌當是之時玉路金路不出故此但言
 道車斿車也○黄氏說見/孤卿建旜下
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

 賈氏曰上言旌旗之大此言其細者○鄭鍔曰或謂
 上言九旗皆有屬此言皆畫其象何邪余以謂象言
 徽識之象徽識謂之屬所以題别衆臣使之知所繫
[046-19a]
 屬而不散也蓋畫象之說皆謂交龍龜蛇鳥隼熊虎
 凡著於旗者皆有畫也既畫於旗之上以為指麾又
 畫於人之身以為徽識也若夫官府各象其事州里
 各象其名家各象其號形可畫也事與名號如之何
 其畫邪官府州里與家各畫其物之形乃書其事與
 名號若曰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號杜子春云
 畫當為書其說可取
 鄭康成曰事名號者徽識所以題别衆臣樹之於位
[046-19b]
 朝各就焉覲禮云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此其
 類也○王昭禹曰官府則畫六官象其所掌之事而
 書之○項氏曰若治官則象治官/之事教官則象教官之事州里則畫州里之
 名象其官名而書之○項氏曰若鄊則象其鄊/之名遂則象其遂之名家則
 象其家邑之官象其美稱之號而書之○項氏曰大/夫之食邑各
 象其家/之號事以其所治言民以其所命言號以其名之
 美稱言○王氏曰官府異事所畫象其事則足以相
 别州里及家無異事故於畫象其名號以别之
[046-20a]
 薛氏曰司馬辨號名之用有六而此所言者有三司
 馬分言之司常緫言之耳且司馬謂帥以門名又曰
 百官各象其事即此所謂官府各象其事家以號名
 即此所謂家各象其號都鄙各以其名鄉以州名野
 以邑名即此所謂州里各象其名也
凡祭祀各建其旗
 項氏曰凡祭祀各建其旗所以屬衆王則建大常諸
 侯助祭者百官執事者各有之○鄭鍔曰王祀天乘/玉路所建者大常今
[046-20b]
 言各建其旗則四路皆從明矣○李嘉㑹曰以王/推之則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建物皆可知矣
㑹同賔客亦如之置旌門
 鄭康成曰賔客朝覲宗遇王乗金路廵守兵車之㑹
 王乘戎路皆建大常○王氏曰㑹同賔客各建其旗
 者衆之所㑹使各視旗而知所從焉○鄭鍔曰賔客/㑹同則乗金路
 亦各建其旗言亦如祭祀之/時則革路木路亦從明矣
 易氏曰祭祀在郊廟無事乎旌門之置㑹同賔客在
 國外及方岳之下則旌門之置乃所以為王者營衞
[046-21a]
 之儀掌舎云為帷宫設旌門設旌於帷宫之門則㑹
 同賔客之在外者可知也○鄭鍔曰王為帷宫以暫/止焉則置旌為門以表王
 之所/在也 王氏曰置旌門則置之而已於是掌舎受而
 設焉
大䘮共銘旌
 鄭康成曰銘旌王則大常也士䘮禮曰為銘各以其
 物
建廞車之旌及葬亦如之
[046-21b]
 賈氏曰在廟陳時以廞旌建於遣車之上及葬入壙
 亦建之○鄭康成曰葬云建/之則行廞車解說之○易氏曰巾車飾其車
 而司常建其旌也○賈氏曰使人/各執廞旌也
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婢世/反
 賈氏曰當大司馬致衆之時司常建之此言為及致
 而設也○王氏曰置者植之弊者仆之○鄭鍔曰軍
 旅之事用旌旗以指麾則掌建之始焉置之以致民
 使來終焉弊之以誅後至皆司常所掌也
[046-22a]
甸亦如之
 鄭鍔曰田獵無異軍旅或置或弊宜不異矣
凡射共𫉬旌
 鄭康成曰𫉬旌𫉬者所持旌○賈氏曰謂若大射服/不氏唱𫉬所持之旌三
 侯皆有/𫉬旌也
 鄭鍔曰射必用𫉬以旌明其中
嵗時共更旌
 賈氏曰受官旌旗用之者歳之四時來換易則司常
[046-22b]
 取彼之舊典此之新○易氏曰與巾車嵗時更續之
 義同○鄭鍔曰不曰旗而曰旌泛而言之旌旗一而
 已矣
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
四十人
 鄭康成曰都謂王子弟所封及公卿所食邑○王氏
 詳說曰三等采地或謂之都鄙即大宰所司以八則
 待都鄙之治是巳或謂之稍縣都即載師所謂以家
[046-23a]
 邑之田任稍地大都之田任畺地是巳或謂之師都
 即司常所謂師都載旗是已或謂之家即司常所謂
 家各象其號是巳或謂之都家即此所謂都宗人家
 宗人是巳
 易氏曰凡典禮者謂之宗在虞氏則秩宗在周人則
 為大小宗伯皆所以典天神人鬼地示之三禮也天
 子有宗伯諸侯有宗人春秋躋僖公而夏父弗忌為
 宗人此諸侯之宗人而都家謂之内諸侯亦有宗人
[046-23b]
 焉都宗人家宗人是巳○薛平仲曰禮之漸莫重於/僭僭之漸莫重於祭春官之
 立始以宗伯掌建邦天神人鬼地示之禮終以宗人/掌都家祭祀之禮一皆以宗名官者其事始終於此
 陳君舉曰案都宗人家宗人掌都家之禮都司馬家
 司馬令都家之衆都士家士治都家之獄凡此者以
 地理隔絶去王城甚逺故特設此官於縣都之中以
 統臨之而屬於内官非謂此為采地之官與鄉遂異
 制也○孫氏曰分畿内而為都家雖各有封疆之限/而不得專其政故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馭
 其神於是有都宗人以掌其祭祀焉二曰法則以馭/其官於是有都則以掌其法則焉八曰田役以馭其
[046-24a]
 衆於是有都司馬家司馬以掌其兵甲馬至於刑獄/之事無不聽於王朝者都士家士雖已闕而方士三
 月上獄訟於國比訝士掌四方之獄訟有治於士者/造焉有亂獄斯往成之則有間矣記曰内諸侯禄也
 外諸侯嗣也是亦有合於先王之舊内/諸侯不過禄田不容襲其地專擅其政
掌都祭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于國
 鄭鍔曰大都小都不出王畿之内其所封者乃王之
 子弟與公卿也其地域有山川及因國無主後者為
 之長者所當祭也況又立其祖所自出之廟則其祭
 禮尤嚴立都家人以掌其都之祭祀之禮使有其舉
[046-24b]
 之不敢廢也非所當祭者不敢僭也太宰有八則以
 馭之曰祭祀以馭其神又專立一官以掌其禮彼安
 敢有過差哉
 王氏詳說曰致福之事見於天官膳夫又見於祭僕
 都家宗人夫膳夫祭僕既云致福而此又言者盖祭
 祀王所不與則賜之禽都家亦如之上賜禽于下則
 下致福于上然致福者宗人也展宗人之致福而受
 之於膳夫者祭僕也受祭僕之致福而獻之於王者
[046-25a]
 膳夫也○李嘉㑹曰必致福于國者皆所以/導人心之正以全其愛君之念也
正都禮與其服
 王昭禹曰禮以定尊卑别貴賤辨親踈而明分守而
 僭亂之生其㣲常起於衣服之間則正都禮與其服
 不可緩也○鄭鍔曰所謂正者與其他所正之禮/服異乃奉祭之服恐有偪上之嫌耳
若有宼戎之事則保羣神之壝
 鄭鍔曰郊有羣神之兆則有壇壝之制國有㓂戎之
 變固所當保也○鄭康成曰守山川/丘陵墳衍之壇域○王氏曰以其
[046-25b]
 掌都祭祀之禮故使與小祝保神壝之在外者小祝
 言保郊此言保神之壝相備也○李嘉㑹曰欲/羣神之無警動
國有大故則令禱祠
 賈氏曰都宗人是王家之官王命使禱祠是都内之
 事明所令令都内之有司有事於神者
既祭反命于國
 鄭康成曰祭謂報賽也反命還白王○王昭禹曰祭
 之命上所出既祭反命于國則逆祀命者無有也○/王
[046-26a]
 氏曰既祭反命于國則雖非國/故禱祠亦必命之祭然後祭
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數
 鄭康成曰家謂大夫所食采邑
掌家祭祀之禮凡祭祀致福
 鄭康成曰大夫采地之所祀與都同若先王之子孫
 亦有祖廟
國有大故則令禱祠反命祭亦如之
 鄭康成曰以王命令禱祠歸白王於𫉬福又以王命
[046-26b]
 令祭之還又反命○賈氏曰禱祠反命則與都宗人
 既祭反命同祭亦如之是禱祠訖王更命祭祭訖亦
 反命都宗人亦有此法文不具耳
掌家禮與其衣服宫室車旗之禁令
 鄭康成曰掌亦正也○鄭鍔曰都宗人不言宫室車
 旗之禁令獨此言之者大宰有八則以馭都鄙有家
 之大夫宫室車旗之從其命數非八則之所馭不可
 以不正也
[046-27a]
 易氏曰揚雄曰節莫大於僣僣莫大於祭先王設都
 家宗人之官杜僭亂之原别嫌疑之漸其制禮之深
 意實寓乎此也○李嘉㑹曰禁令與政令不同盖衣/服宫室之制甚嚴觀都人士之詩可
 見/
凡以神士者無數以其藝為之貴賤之等
 劉執中曰神士謂明神理而仕者○薛平仲曰六典
 叙官未有無所命名而列之於數者特禮官之末有
 所謂凡以神士者以官焉謂之神士者不出於巫祝
[046-27b]
 之間先王何為特諄復於此哉嘗觀周家五禮之制
 以事鬼神示為先六樂之作亦以事鬼神示為首先
 王之敬鬼神示者如是人之有能以致天神人鬼地
 示者要必選掄搜訪其藝必有以通幽明之故知鬼
 神之情狀者然後居之則仕進之貴賤而藝能之踈
 宻可攷矣○鄭鍔曰周家鄊舉里選之法三嵗興鄉/里之賢能其次有府史胥徒及庶人之在
 官入仕之路清矣今乃有以神入仕之人何耶盖先/王之於國則憂其有凶荒於民則慮其有札䘮以為
 幽冥之中有神者主之神之䖏位非人人所能知也/必有精爽不擕貳之人能齋肅中正有上下比義之
[046-28a]
 知有光明宣通之聖有光照之明聽徹之聦者或足/以猶鬼神示之居而辨其名與其物者矣由是設為
 入仕之途使由此以進然後使之掌日月星辰之法/○李嘉㑹曰男巫女巫無數先王既巳言之今又言
 之恐神附于人如神降于莘之類得以惑亂其民神/士之人又非男巫比雖藝之小者亦收之如瞽人之
 歸于上/而掌樂
 鄭康成曰藝謂禮樂射御書數髙者為上士次之為
 中士又次之為下士○王昭禹曰所謂掌三辰之法
 以猶鬼神示之居皆以其精於藝者為之也
掌三辰之灋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
[046-28b]
 鄭康成曰猶圖也居謂坐也天者羣神之精日月星
 辰其著位也以此圖天神人鬼地示之坐者謂布祭
 衆寡與其居句○賈氏曰神有衆寡多少或/居方為之或句曲為之也○薛氏
 曰日月星辰謂之三辰日陽也月隂也星辰亦有隂
 陽焉隂陽之氣有消息盈虚之理而三辰之法未嘗
 不由之三辰之數有升降出入往來之變而鬼神示
 之居未嘗不從之推隂陽而攷三辰觀三辰以居鬼
 神示非知幽明之故不能也傳曰太極運三辰五星
[046-29a]
 於上元氣轉三統五行於下故知三統之合於三辰
 也日合於天統則天神可得而猶其居月合於地統
 則地示可得而猶其居星辰合於人統則人鬼可得
 而猶其居○易氏曰天神位乎上其居為陽即日合/天統之法而圖之地示位乎下其居為隂
 即月合地統之法而圖之人鬼位乎隂陽之間即斗/合人統之法而圖之大司樂云黄鍾為宫而天神降
 函鍾為宫而地示出圜鍾為宫而/人鬼可禮此即三辰合三統之義猶之之法則神士
 者之所掌其法雖不可見大要壇場廟社左右前後
 各從其類而已故小宗伯位宗廟於陽之左猶日之
[046-29b]
 生於東也位社稷於隂之右猶月之生於西也兆五
 帝四望四類各以其郊猶星辰之躔次也神士者特
 能掌三辰之法猶其居而已建其位非宗伯不可也○/王
 氏詳說曰楚昭王問於觀射父而及重黎絶地天通/之事射父所對詳矣大約以謂古之所謂巫覡者以
 民之精爽不擕貳又能齋肅中正者為之使制神之處位/次主是知凡以神士者巫覡之類也掌三辰之法以
 猶鬼神示之居豈非/制神之處位次主乎○王昭禹曰鬼神示雖幽深然
 皆麗乎隂陽不能無所居也辨其名則所命之名也
 辨其物則其色之物也
[046-30a]
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眉秘/反
 鄭康成曰天人陽也地物隂也陽氣升而祭鬼神隂
 氣升而祭地祗物鬽所以順其為人與物也百物之神
 曰鬽春秋傳曰螭鬽魍魎○賈氏曰左傳宣三年服/氏注曰螭山神獸形魅怪
 物魍魎木石之怪文公十八年注螭山神獸形或曰/如虎而噉虎或曰魅人靣獸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
 異氣所生為人害賈服義與鄭異/鄭以螭鬽為一物故云百物之神○薛氏曰致天神
 而人鬼與之荀卿所謂郊則并百王於上而祭之是
 巳郊天合百王則郊地合物鬽冝矣鄭氏謂用祭天
[046-30b]
 地之明日於經無據○黃氏曰是必有推候之法可
 睹之實至漢郊祀猶候神先下天子望拜則司樂六
 變天神降八變地示出九變人鬼格非無其事
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
 杜氏曰禬除也○王昭禹曰致天神人鬼地示物鬽
 而祭之者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故也禬所以㑹
 之則欲在天者無凶荒在人者無札喪
     緫論宗伯官屬
[046-31a]
 易氏曰春官設屬最有統紀所典之禮五禮為先五
 禮之中吉禮為本是盖天秩天叙自然之理觀大宗
 伯其用亦博矣實以天神人鬼地示為主然後小宗
 伯為之建國之神位肆師為之立國祀之禮而五禮
 從之自其設屬而言雖五禮之用為不同莫先於祭
 祀之禮於是因禮事之緩急而為職掌之先後祭祀
 始於祼而告時告備之禮行焉故鬱人先之鬯人次
 之雞人次之尊彝几筵瑞玉命服之官又次之以至
[046-31b]
 内外祭祀無不畢舉而凶禮為謹終之事此冢墓職
 喪所以居五禮之末掌禮之職至此詳且備矣禮之
 所至樂亦至焉又自大司樂以至司干凡二十職皆
 列於禮官之次盖聖人制禮所以檢括人心而歸之
 於中使之周旋鼓舞於聲容之間而至敬存焉是樂
 之為用皆所以輔成乎是禮者也然禮者理也所以
 經理斯世者茍有一毫之不盡亦不足以為禮之至
 又自大卜而下皆卜筮之事大祝而下皆筮祝之事
[046-32a]
 大史而下皆紀䇿書之事是雖文為制度之末而天
 秩天叙實寓其間聖人率是而行之始於宫庭達於
 天下其道甚大百物不廢復以神士者終焉寜非吉
 禮為五禮之本乎
 陳及之曰六官中惟春官典禮職事無可疑者然司
 服掌外朝之服當與内司服並建在天官典瑞玉器
 之藏當與掌節並建在地官司常巾車典路亦當在
 夏官今並列於春官者以禮儀等級隆殺升降所係
[046-32b]
 故典禮者亦併掌之
     緫論春官典禮樂之職
 黃氏曰右春官之屬凡七十自大宗伯至職䘮為一
 節自大司樂至司干為一節自大卜至御史為一節
 自巾車至凡以神士者為一節其脉理之聨絡固巳
 詳言於前矣或曰先王於禮樂至矣然要其分職帥
 屬之意猶有斯民不與焉者何哉嘗觀諸教官之屬
 分為鄉遂而鄉遂之民凡闗於禮樂之事者莫不纎
[046-33a]
 悉以及之則禮樂固明逹之天下矣及夫見諸朝廷
 行諸郊社宗廟百官有司之奉承典章文物之藩飾
 固有嚴之於上者而安上治民之功移風易俗之本
 則已潛孚黙運於事物之表矣不然宗伯司樂何為
 皆以諧萬民為功而正月之吉特不垂象者豈非感
 化之妙在彼而不在此耶
    卿大夫士緫數五百九十有四人
  卿十有三人    中大夫五人
[046-33b]
  下大夫四十有八人  上士四十有九人
  中士二百有六人   下士二百七十有二人
 周有六卿兼三孤而為九此言周官卿數之定論也
 今攷於經六卿既各分職矣而國之六鄉且有六焉
 后之六宫則又倍焉盖周之卿於是乎凡二十有四
 人矣夫為卿若是之衆而言者則曰六卿九卿何哉
 蓋係之六典則曰六卿居於九室則曰九卿然事固
 有非數者之所能盡間見於六鄉六宫者不可得而
[046-34a]
 略焉是皆屬乎六典之中矣先王任人之道亦豈拘
 拘焉限於其數而不求以集天下之治哉宜卿不嫌
 於衆矣○愚案說巳/見鄉老下
    府史胥徒工之數二千五百十有四人
  府百有八人     史二百七十有一人
  胥百九十有一人   徒千八百有四十人
  工百有四人
 周官府史之數凡府一人而史必倍之此其例也惟
[046-34b]
 春官之府史則有不然者或府之人多於史之數而
 史之數或等於府之人大略為史者實簡焉此其故
 何哉意者先王禮樂之具固府藏之所當謹而禮樂
 之妙非文史之所能載故文書調度之可及者殆非
 制作之深意法而不說之精微固有在彼而不在此
 也彼御史之史百有二十人而史又居於府之上者
 此變例也蓋所以掌賛書者有非一端
    女奚之數百有二十人
[046-35a]
  女二十有四人
    不命之官凡四
  守祧奄八人   男巫無數   女巫無數
  凡以神士者無數
 
 
 
 
[046-35b]
 
 
 
 
 
 
 
 周禮訂義卷四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