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2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卷二十七   宋 王與之 撰
土均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
四人徒四十人
 鄭康成曰均猶平也主平土地之政令○吕氏曰此/所以周道如
 砥其直/如矢○賈氏曰土均草人稻人皆土地之事
 薛平仲曰自稍人之令丘乘則民知國事之當力
 委人之歛薪芻則民知野賦之當備然使均齊
[027-1b]
 之政不行則民將以厲巳為怨孰知聽命之為義
 是則土均所由設也○王氏詳説曰均人所掌非
 止於土政之政有力政存焉土均所掌則止於
 土而已故均人云地職土均則曰他事均人云力
 政土均則曰地貢○薛平仲曰鄉有均人以均力/政於郷遂有土均以均地政於
 遂鄉豈無任於地事遂豈無職於力役蓋鄉之環於/王城者役為重固力政之所當審遂之列於田野者
 耕為重尤地政所當審此其職之所由分○李嘉㑹/曰均人所急在力政故用中士而事簡土均所掌者
 廣故用上/士而官衆
[027-2a]
掌平土地之政
 王氏曰均人無所不均故曰均地政土均雖有及乎
 地征然以土為主未及乎均人故言平土地之政○/鄭
 康成曰政讀為征所平之税○賈氏曰下文云以和/邦國都鄙故知北平者亦據邦國都鄙若鄉遂公邑
 征税則均/人平之
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貢
 易氏曰此即閭師任民之職而均之也自農圃至藪
 牧皆謂之地守○曹氏曰鄉遂井田地域溝封之守/山林川澤掌固司險之守皆是也
[027-2b]
 自耕植至畜養皆謂之地事○曹氏曰凡有事於地/如治溝洫設涂木之類
 皆是/也自九穀草木鳥獸至山澤之材皆謂之地貢均
 之則高下媺惡重輕適其平
 黄氏曰均地貢自甸始推而行之於天下然其本必
 起於均地政地政均則地事地守皆可均蓋與均人
 一法均人所以不均地貢者國中九貢閭中之法無
 不均矣○王氏曰有職必有事有事必有職均人均/地職而不均地事土均均地事不均地職均
 人均力政不均地貢土均均/地貢不均力征者互見也
[027-3a]
以和邦國都鄙之政令刑禁與其施舍禮俗喪紀祭祀
皆以地媺惡為輕重之灋而行之掌其禁令
 曹氏曰先王雖有均平天下之政不至於和未免一
 於任法則前日均平之政將以齊民反以戾民政令
 刑禁施舍皆朝廷已定之法也法可守也而其間法
 之所不能盡者得無猶有未便於人情乎猶有未盡
 於地力乎猶有未冝於風俗乎是必察夫土地纎悉
 之異冝者而平之凡禮文之異同見於古先之已行
[027-3b]
 者不必遽易沿襲之積乆見於習俗之便安者不必
 輒變凡施之於喪紀祭祀者皆不敢盡決於朝廷之
 法更以地之媺惡為其厚薄輕重之節而後可以使
 人各適其適斯其所謂和也○項氏曰和之如何以
 地媺惡為輕重之法而行之政令之緩急刑禁之寛
 猛施舍之宜否禮俗之因革喪祭之豐約冝者令之
 不冝者禁之使之適於和而已和則中節之謂也禮
 器曰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
[027-4a]
 心理於萬物○黄氏曰為之輕重之法使無偏廢難/行之節所謂和也必本於地之媺惡蓋
 其豐儉厚薄皆於此乎可見刑禁亦必有以和之則/一切之法以律天下冝其所難行矣掌其政令蓋已
 和而著為/禁令也
     緫論
 吕氏曰古之設官有緫大法操體統者又有斟酌損
 益彌縫其間者兩者交相濟然後大綱舉而萬目不
 遺所謂土地之政載在大司徒小司徒如以土㑹之
 法辨五地之物施十二教井牧其田野此是緫大法
[027-4b]
 操體統者乃是大為之防然一鄉之間其土又有肥
 瘠厚薄無縁事為之制曲為之防須設官斟酌彌縫
 於其間此土均之法所以設也土均所均之土地非
 在大司徒小司徒之外即是大司徒所掌之上而斟
 酌損益之若論大綱土地司徒已自平之正縁其間
 有曲折厚薄肥瘠不同土均之職其位正可以入出
 阡陌周旋井里隨鄉土均之蓋雖説山林然山林之
 中又有高下雖説川澤州澤之中又有高下惟是土
[027-5a]
 均周旋阡陌然後能均所謂均地守者是分民授土
 各守其地均地事者是各任其事均地貢者隨土而
 出貢以和邦國都鄙之政令刑禁和者是斟酌調和
 言不改大法而就中斟酌也所謂禮俗喪紀大法巳
 有大司徒掌之此又就中觀其媺惡其中又有重中
 之輕輕中之重雖有王者所頒之禮然隨鄉各自有
 俗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若
 冠昬喪祭大者固不出先王所頒其他細微又從其
[027-5b]
 俗喪紀厚薄之等祭祀多寡之數皆相其媺惡為輕
 重厚薄地美俗厚法從重地惡俗薄法從輕此所謂
 輕重之法且如大司徒施十二教以祀禮教敬又須
 土均就祀禮中斟酌得冝凡事莫不如此
草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
 鄭康成曰草除草也○易氏曰掌土化之法而名官
 以草人者草乃所以為化也
 薛平仲曰均一之政既行則斯民之從事於耕稼者
[027-6a]
 是雖有地利之難致且將為之致力所謂土化之法
 下地之稼孰不各興其事而使地之無遺利哉此固
 草人稻人列於土均之後也
掌土化之灋以物地相其冝而為之種
 王昭禹曰移瘠而肥移惡而美夫是之謂土化土化
 者因形移易之也○劉執中曰既相其地髙下之冝
 種之九穀又取九獸之糞以化其土然後種之非特
 用其糞以令其民薙草而灰之以和其糞則地有可
[027-6b]
 化之理故月令季夏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
 若欲化也則以水火變之今之農民莫不如是
凡糞種騂剛用牛赤緹音/低用羊墳符粉/反壤用麋音/眉其/列
反/澤用鹿鹹潟音/昔用貆呼丸/反勃壤用狐埴時力/反音/盧
豕彊㯺音/檻用蕡扶云/反輕爂孚照/反用犬
 項氏曰夫土不能皆美以形質則有肥磽以地利則
 有厚薄於此必致人功焉化薄而厚化磽而肥非糞
 種不可然地各有冝故草人物色其地冝相而為之
[027-7a]
 糞種糞種者積壅穢以培毓之今南方田皆然鄭司
 農以為以獸骨汁漬其種失矣○鄭鍔曰地之色有
 騂赤而性剛者有既赤而又為縓緹之色者○項氏/曰一染
 謂之/縓有墳起而又壤解之者○鄭氏曰墳壤潤解也/○胡氏曰無塊曰壤其
 性和緩特起曰/墳其性高燥有舊為澤而今則渴竭者有本鹹苦
 而又潟鹵者有勃壤則粉解而粘者有埴壚則粘疏
 而不墳者○胡氏曰土粘曰埴其性/膠固卑下曰壚其性次塥有彊㯺則堅强
 而不和柔者有輕爂則輕脆而不厚重者凡此九等
[027-7b]
 物其色知其性將以化之則隨其所冝或用牛或用
 羊或用麋鹿或用貆狐或用豕犬或用麻蕡者○易/氏曰
 八物皆以糞化草此則獨以草化之耳○王氏曰糞/種以糞糞之唯用蕡非以糞而亦謂之糞者其用之
 也亦如以/糞糞之皆可以變惡而美易瘠而肥
稻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
十人徒百人
 薛平仲曰以三農生九穀言之則九穀之種皆民職
 之當事何獨於稻人而命官哉蓋下地之卑水之所
[027-8a]
 鍾水之勢不達則稻之利不興徐導其壅溢之勢以
 致其稼穡之利夫蓋有難為功者矣是又稻人之所
 特設必以上士居之
掌稼下地
 易氏曰職方氏辨九州之國皆有所冝之穀惟稻一
 種獨冝於荆揚蓋荆揚二州厥土惟塗泥乃沮洳下
 濕之地故言其穀冝稻此稻人所以掌稼下地○李/嘉㑹
 曰稼下地必先治水而後治草者蓋草生則地不見/草死則地益肥積之數次其上益高其根益宻而積
[027-8b]
 壅淤於水靣乃可/種焉此稼澤之法
以瀦畜勅六/反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列舍
水以澮冩水
 易氏曰稻稼下地冝於水而巳然水所以養稼亦所
 以害稼使水之徃來不窮而下地無旱潦之憂亦恃
 吾之所以治水者有其道耳○鄭鍔曰地之下者水
 之所聚當先為瀦以畜水左傳云規偃瀦禹貢云彭
 蠡既瀦謂畜水使不流○王氏曰/待旱也水内有所瀦而外
[027-9a]
 焉無防以止水之來無益地故又當為防以止之○/王
 氏曰待/水也將以動蕩餘水使之行則為廣深四尺之溝
 ○項氏曰稻冝下地民之食為多黍稷冝高小旱不/足患故專設下地之官瀦畜之以防旱止之必有以
 行之故蕩/之於溝將均受其平地之水則為廣深二尺之遂
 ○項氏曰行之必有所歸故均之以遂之田首小溝/○王昭禹曰遂𫝊受諸瀦而□之者也○鄭康成曰
 遂田首受/水小溝也將以棄水而去之則為小列而舍○項氏/曰由遂
 而入田之畦畎則謂之列○賈氏曰先鄭以舍為舍/去之舍後鄭為止舍之舍下文澮是冩去水則此舍
 為止水/於其中將使水去之速則為廣二尋深二仞之澮以
[027-9b]
 冩之使歸於川○項氏曰水於是㑹焉既處之必有/以去之故冩之以澮澮田尾大溝去
 水者也○王昭禹曰澮/者通諸溝而□之川也○黄氏曰水政蓄泄掌在稻
 人則以稻之所急也
以涉揚其芟作田
 王昭禹曰毁草為芟○鄭康成曰作猶治也開遂舍
 水於列中因涉之揚去前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種稻
 ○黄氏曰草芟着土則復生故/以涉揚之草死田肥故曰作田
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
[027-10a]
 鄭康成曰殄絶也○鄭司農曰春秋/傳曰芟爽藴崇之○鄭鍔曰稼於
 下地以去水為先若夫稼澤則法又不同澤者草之
 所生所以去草為先盛夏水熱芟之夷之以水殄之
 草不生則地可稼○王氏曰夏以水殄草則以夏水
 如湯利以殺草也
澤草所生種之芒種
 賈氏曰水鍾曰澤有水及鹹鹵皆不生草即不得芒
 種故云草所生○李嘉㑹曰澤地草易生而害其種/種以芒練草或生焉則不至以害其
[027-10b]
 種之/茂○易氏曰芒種稻之有芒者
旱暵共其雩斂
 項氏曰旱暵則其雩祭之所斂以稻所急水者也
  愚案雩祭所斂必是下地所産卑濕之物須稻人
  以共
喪紀共其葦事
 鄭康成曰葦以闉壙禦濕之物○賈氏曰言禦水之/物則在棺下用之
 ○王氏曰喪紀共其葦事葦生下地故也○曹氏曰
[027-11a]
 澤冝於芒則有芒種之種旱急於雨則有雩祭之斂
 澤冝於葦則有喪紀之供古人於下地無一而有棄
 物矣
土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
 薛平仲曰遂自草人稻人之官設而治地之事畢矣
 土訓之地圖誦訓之方志凡其載九州之所有土物
 之所生風氣之所冝於是乎為王訓之以廣其見聞
 然後制其賦而各因其有施其教而不易其俗其所
[027-11b]
 關蓋甚大也雖然二官皆以訓為名明辨而啟迪之
 開陳而敷宣之之謂也山川土田之冝風俗美惡之
 尚古今封域之所更厯代聖賢之所迹彼其岸谷高
 深之異變封壤離合之異勢先後之相禪盛衰之相
 代其必有故矣訓之以圖而事有可鑒訓之以志而
 事有可稽則一人之所以奄方輿攬圖籍於民上者
 其將兢業於此乎○曹氏曰土訓誦訓皆以訓名官
 則其開廣王心啟沃君德其所關至不少也況當天
[027-12a]
 子省方之時二官夾王車以從行于以備顧問進諷
 諫覽今而思古即舊見而訂新聞涉歴愈深觀省愈
 的天下之利害愈審斯其為訓也豈尋常誦説之謂乎
 易氏曰此二官為王巡守設也且地圖掌於司徒方
 志掌於外史更何與於此二官之職今土訓緫言天
 下之地圖以詔地事之利害誦訓分言天下之方志
 以詔觀事之媺惡非巡守而何然王者巡守四方雖
 萬乗之尊儀衛嚴備無不順適其所欲至於五方異
[027-12b]
 氣寒燠燥濕異候剛柔輕重異齊茍不為之精察其
 利害媺惡則非臣子愛君之道故土訓於詔地事之
 後為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者此
 以膳羞奉養為主也誦訓於詔觀事之後為之道方
 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者此以次舍居處為主也二
 者既詔其慝則能精察其利害媺惡然後膳夫庖人
 得以别其品掌次掌舍得以辨其冝二官實左右之
掌道地圖以詔地事
[027-13a]
 鄭康成曰道説也説地圖九州形勢山川所冝告王
 以施其事也
 王昭禹曰其地異冝其民異數其穀異種王將制其
 職貢巡其封域而物之有無事之利害莫不知之則
 土訓道地圖詔地事與有力焉
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
 劉執中曰慝惡也惡風惡氣惡水惡獸惡山惡路惡
 川皆為地慝而辨其所産之物有害於人者以豫詔
[027-13b]
 於王○鄭康成曰辨其物者别其所有所無原其生
 生有時也以此二者告王之求地所無及物未生則
 不求也○林氏曰上有所求各以其所有則下之所/共易致冝於青者不冝於揚冝於豫者不冝
 於兖則土訓之/詔地求可知
 鄭鍔曰道地圖以詔地事則以地形告使知地事之
 所冝道地慝以辨地物則以地氣告使知地物之有
 毒原其生以詔地求則以地利告使知地物之所産
 ○曹氏曰凡地慝地物地求三者皆於訓説之間而
[027-14a]
 敷陳之則利害知所避就取予知所防閑
王巡守則夾王車
 鄭康成曰巡守行視所守也天子以四海為守
  愚案必使土訓夾王於巡守之時以其知四方土
  地之利害歟
誦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
 鄭康成曰能訓説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為乆時事
 ○林氏曰土訓之所訓者土地之圖誦訓之所訓者
[027-14b]
 方志之書
掌道方志以詔觀事
 鄭鍔曰方志如宋有宋志鄭有鄭志一方之志載其
 一方之事則凡一方之可觀者具載於書道其方志
 則王有游如少昊之墟如大庭之庫如殽之二陵相
 之帝丘之類王可問而知
 劉執中曰四方地里山川人物皆有其書以志之掌
 誦其書訓其義從王有所觀瞻而未知本末者則以
[027-15a]
 其志誦訓以詔之
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
 項氏曰方慝其方言語動作所惡者以詔人君辟忌
 而勿言之勿為之恐惑人瞻聽且不茍於言行也詔
 之者如是則地俗皆可知矣或曰方慝五方之氣能
 使邪以病人者詔其起居飲食毋犯其所忌也然此
 説近於土事非方志也
 陸氏曰李巡曰兖信也徐舒也揚軫也荆强也豫舒
[027-15b]
 也雍壅也冀近也謂西河之間/情性相近其論方俗之情性大
 槩如此蓋民生天地之閒剛柔緩急係水土謂之風
 好惡趨舍隨君之情欲謂之俗故太平之人仁丹穴
 之人智大蒙之人信崆峒之人武秦人尚氣力先獵
 射燕人少思慮多輕薄此皆風使之然也吳楚之信
 巫重祀鄭衛之亟㑹流淫魏之少恩生分周之高冨
 下仕韓之椎剽燕之輕急齊之偽詐不情吳越之好
 劒輕死豳貴正信而尚禮器魯重亷恥而尚禮義宋
[027-16a]
 多君子而多稼凡此皆俗使之然也地高者冝黍稷
 下者冝稻麥山氣多男澤氣多女東南多絲纊西北
 多織皮先王於民因其地以施教順其俗以施政山
 者不使居川澤者不使居中原居山者不以魚鼈為
 禮居澤者不以鹿豕為禮騂剛之地糞種不以羊赤
 緹之地糞不以牛然後五方之民各安其性樂其業
 無偏蔽之患此大司徒土均載師土方土訓誦訓所
 以有功於天下也○曹氏曰凡方慝辟忌地俗三者
[027-16b]
 皆於訓説之間而敷陳之則醇厚之風可囘而竒衺之
 俗可易
王巡守則夾王車
 王昭禹曰土訓道地圖誦訓道方志王嘗聞之矣巡
 守夾王車備王或質所聞王且見而知之矣
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
人徒八十人中山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
小山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
[027-17a]
 賈氏曰山林皆土地之事故在此
  愚案大者曰虞故山虞澤虞皆中士小者曰衡故
  林衡川衡皆下士然大山大澤大藪徒八十人小
  者皆徒二十人此等皆山澤之民有斬伐之事則
  共其役事已則還受職於山澤何嘗有厚禄以養
  之王氏以山川林麓澤藪所出之冨足以禄此徒
  非也
 薛平仲曰山澤天地之藏財用之淵國家之所資者
[027-17b]
 厚民生之所賴者衆如使括而歸之於上適以開斯
 民競利之心縱而委之於下重以啟斯民忘本之念
 是以先王為之虞焉以虞度之以嚴其法也為之衡
 焉以權衡之以平其政也民知利之為可資而不知
 利之為可餌則土物愛而厥心臧教化之端孰切於此
 陳及之曰周禮有頒田法而山澤未嘗頒之民太宰
 以九職任萬民乃有虞衡以作山澤之材則知畿内
 山澤皆官物也特置虞衡之官以掌之分山林川澤
[027-18a]
 為上中下三等而設官有多少之異卻令山澤之農
 以時入山林川澤入山林者供薪蒸木材入川澤者
 共川澤之奠以當邦賦然則周制何以不頒之民而
 乃設官以掌之民自有之則有田不耕趨末者衆矣
 今也設官以掌使旁近之民以時而入又俾各供所
 有以當邦賦則上之政令有制而下之取有節
掌山林之政令物為之厲而為之守禁
 賈氏曰案下文林自有衡官掌之彼是竹木生平地
[027-18b]
 者此是山内之林也○易氏曰山有虞林有衡此兼
 言掌山林之政令者以林衡受法于山虞也所受之
 法即所守之厲禁○林氏曰為之厲則别其地以為
 之限為之守則命其人以為之守為之禁則設其法
 以為之禁養之有道取之有時用之有禮則貪殘之
 民不得以暴天物矣
 李景齊曰利之出於山林川澤者先王與民共之而
 周禮皆有禁焉何也蓋利之所在人所競趨官不為
[027-19a]
 之守禁則紛爭力奪何時而巳雖山林川澤各置虞
 衡之官而有以示其禁焉則兼并者不得逞而其利
 可以均及於民矣○王昭禹曰文王治岐澤梁無禁/蓋商之末世猶凶年也以荒政拯
 之而巳成王周公之時/茍不禁之謂之無政矣
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隂木
 鄭康成曰陽木在山南者隂木在山北者冬斬陽夏
 斬隂堅濡調○曹氏曰日之所在木必堅刄可用故/仲冬仲夏之斬木為材者必相其山之
 南/北
[027-19b]
 王氏曰考工記曰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陽也者
 稹理而堅隂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養其隂而齊
 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所謂陽木則稹理而堅者也
 所謂隂木則疏理而柔者也䟽理而柔冝以火養則
 斬以仲夏使盛陽暴之與火養同意隂木如此則陽
 木斬以仲冬冝矣○王昭禹曰斬陽木必以仲冬以/水之盛氣養其堅則齊諸其隂也
 斬隂木必以仲夏以火之盛氣養其柔以齊諸其/陽也如此則堅者不失倔强柔者不失於弱矣
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
[027-20a]
 賈氏曰服謂牝服即車平較皆有鑿孔以軫子貫之
 所以謂之牝服耜謂耒耜隨曲長六尺六寸車人所
 造二者皆須堅韌故斬季材少木為之○王氏曰季/標枝也蓋因
 其材而/揉焉時即上文仲冬仲夏之時○王昭禹曰夫財/美工巧然而不良
 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故以仲冬斬陽木以仲夏斬隂/木凡服耜斬季材因天時以養材因天材以養氣然
 後工之/巧行焉
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
 鄭康成曰時斬材斬材之時也有期日入出有日數
[027-20b]
 為乆盡物○王昭禹曰草木零落斬木之時使終是/時而斬之則將貪取而盡物故令之以時
 又期之以日有/期日則節其時
凡邦工入山林而掄材不禁
 曹氏曰邦工朝廷之梓匠○鄭康成曰掄猶擇也○
 賈氏曰上文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隂木堅韌之極時
 但國家須材不在冬夏故此邦工入山林不禁又不
 言時節須即取之足故也
春秋之斬木不入禁
[027-21a]
 賈氏曰上文據國家使工擇木故非冬夏亦得入山
 林此據萬民取木故十月入山林春秋斬木不入禁
 斬四野之木可也雖斬四野未至於三月亦不得伐
 桑柘故月令季春云無伐桑柘○曹氏曰掄材雖不/禁而春秋之不可斬
 材則自/有禁也
凡竊木者有刑罰
 鄭康成曰竊盜也○劉執中曰謂厲禁之内○王昭
 禹曰竊木者有刑罰然後厲守禁令莫敢犯焉○曹/氏曰
[027-21b]
 天之生物有限人之用物無窮若蕩然無制暴殄天/物則童山竭澤何所不至刑罰之施至是不得不行
若祭山林則為主而修除且蹕
 鄭康成曰為主主辨護之○賈氏曰辨護者謂供時/用相禮儀○項氏曰山虞
 山神之所依也/故使之主祭焉修除治道路塲壇○王氏曰修修祭/事除除地為墠
 ○王氏曰蹕止人犯其祭虞主山林掌其政令且為
 之厲禁也
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
如志/反
[027-22a]
 鄭康成曰萊除其草萊○賈氏曰謂於防南擬教戰/之處芟去草萊南北二百五
 十步東西步數雖未聞廣狹可容六軍三三而居一/偏○或曰舜使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鳥獸之
 害人者消則虞人因田獵而萊/山澤者亦以除民之害故也弊田田止也山虞有
 旗以其主山得畫熊虎其仞數則短也○賈氏曰禮/緯旌旗之杠
 天子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若軍吏是卿/大夫則杠長五仞今山虞雖有熊虎為旗仞數則短
 冝三/仞田止樹旗令𫉬者皆致其禽而校其耳知𫉬數
 也○賈氏曰以聽鄉任/左故皆取左耳也
 易氏曰大田獵者天子親行之禮萊山田之野則聨
[027-22b]
 於大司馬之職弊田植旗則獸人所謂令禽注于虞
 中是已致禽而珥珥如小子珥于社稷之類田畢而
 祭也鄭氏謂珥當為衈取其左耳以効功故曰衈蓋
 取字之偏旁以為左耳其説未為不善如肆師小子
 羊人言祈珥鄭氏亦曰珥當為衈羽牲曰衈且引雜
 記之言成廟則釁之與此効功之言不同人取左耳
 為毛牲謂羽牲曰衈之文自相背馳況大司馬言致
 禽以祀祊致禽饁獸于郊皆行祭禮於致禽之後不
[027-23a]
 應致禽之後方取左耳以効功劉執中釋肆師之職
 曰珥當為弭字之誤也弭謂小祝之弭兵災蓋田獵
 所以訓兵弭兵烖正田獵之事肆師於狩之日涖卜
 來歲之戒亦弭兵烖之意義見肆師祈珥説
 曹氏曰祭祀田獵凡有關於山林者皆使山虞掌之
 既身為之主以示神之所依又修除且蹕以肅其壇
 墠之所既萊其田以開其可陣之地又植旗弭禽以
 示其田獵之當止一則以敬鬼神之森列凡一木斬
[027-23b]
 伐不敢分幽明為異觀一則以蒐獵為不得已故於
 驅馳逐利之祭不敢使衆欲無所限節先王於林木
 一物其謹重如此非仁矣乎
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
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
 鄭康成曰衡平也○曹氏曰官以衡名惟欲其權/衡之平耳有所偏重則非平矣
 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
 賈氏曰山虞尊使中士為官首下士為之佐林衡卑
[027-24a]
 故下士為官首胥徒多於山虞者以林麓在平地盜
 竊材木者多故須巡行者衆○劉執中曰胥徒増多/於山虞者麓在山下養
 材為多共國者衆則用之者/倍去民為近則其守為勞
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
 項氏曰山虞掌其政令衡巡察之而巳○王氏曰林/之政山虞掌
 之林衡掌其巡之禁令而已澤之政澤虞掌之川衡/掌其巡之政令而已然則林衡正於山虞者也川衡
 正於澤/虞者也巡之則知其守而均平之使各得其冝
 鄭康成曰平其守平其地之民守林麓之部分
[027-24b]
 王氏曰澤虞言使其地之人守其財物而林衡不言
 林衡言平其守而澤虞不言互見也
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
 項氏曰以時㑹計林麓之繁耗而賞罰守者
若斬木材則受灋于山虞而掌其政令
 鄭康成曰法萬民入出時日之期○賈氏曰山虞官
 尊故設之林衡若斬木材期於虞邊受焉○王昭禹
 曰山林之政令林衡不得掌之其斬木材之政令而
[027-25a]
 已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隂木斬木之法也服耜斬季
 材萬民時斬材斬材之法也○曹氏曰山虞以時斬材/而林衡則受法于山虞
 以嚴其戒一有不平則計其/守者之功過而賞罰之矣
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
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
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
 鄭康成曰川流水也禹貢曰九川滌源○賈氏曰官
 及胥徒多者以其川路長逺巡行勞役故也
[027-25b]
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舍其守犯禁者執而
誅罰之
 鄭康成曰舍其守者時案視守者於其舍申戒之○/劉
 執中曰時謂獺祭魚之後則舍其守禁以縱萬民漁/焉不平其守則淵潛不可得以遂性不舍其守則鮮
 食不可得/以養民
 劉執中曰犯禁謂以數罟入於汙池非時取魚鼈者也
 王氏曰澤亦必如此而不言亦互見也
祭祀賔客共川奠
[027-26a]
 鄭康成曰川奠籩豆之實魚鱐蜃蛤之屬○王氏曰
 共川奠共川物之奠也不言物以澤虞見之
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
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藪如
小川之衡
 鄭康成曰澤水所鍾水希曰藪禹貢曰九澤既陂爾
 雅有八藪
 賈氏曰案鄭詩云叔在藪火烈具舉舉藪明知無水
[027-26b]
 又爾雅藪在釋地篇故知水希曰藪若職方澤藪曰
 具區之類及毛傳云藪澤皆為一者以其有水則為
 澤無水則為藪元是一物
 又曰用中士尊於川衡者以澤中之所出物多也
掌國澤之政令為之厲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財物
 賈氏曰案上山虞林衡川衡皆不言國獨澤虞云國
 澤者文有不同皆互見○李嘉㑹曰澤屬乎國懼民/因地以致爭今海之沙岸湖
 之陂渚凡利入之厚無不租/稅于官而後漁焉此之謂也
[027-27a]
 王氏曰使其地之人守其財物則人自為守所以澤
 雖大莫或害其養蕃
以時入之于玉府頒其餘于萬民
 黄氏曰國澤為有皮角珠貝非民所得有者故以時
 入于玉府而頒其餘
 鄭康成曰入之以當邦賦○劉執中曰時取之有時
 澤藪之利非民田之正税故入于玉府以供王之好
 賜然玉府有常數也
[027-27b]
 王氏曰山林川澤皆有財物帷澤入于玉府者澤物
 最小也所以自養取薄所以養人從厚夫是之謂王
 德又頒其餘于萬民則雖澤物亦不盡利○黄氏曰
 蓤芡葦蒲與民共之○劉執中曰謂令其守發其厲/俾萬民雉兎者徃焉芻蕘者徃
 焉漁獵者徃焉期日既滿則復其厲禁所以長育蕃/阜俾之生生而不窮故曰藪牧養蕃鳥獸則山藪無
 物不遂/其性
凡祭祀賔客共澤物之奠
 鄭康成曰澤物之奠亦籩豆之實芹茆蓤芡之屬
[027-28a]
喪紀共其葦蒲之事
 鄭康成曰葦以闉壙蒲以為席
若大田獵則萊澤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屬禽
 王氏曰澤野所謂藪也
 鄭康成曰澤虞有旌以其主澤澤鳥所集故得注析
 羽○王昭禹曰山虞以旗致禽則熊虎山/物也澤虞以旗屬禽則鳥羽澤物也
 賈氏曰云屬禽者謂百姓致禽訖虞人屬聚之别其
 等類每禽取三十焉若然則致禽與屬禽不同而鄭
[027-28b]
 云屬禽猶致禽者鄭互見為義○王氏曰或言致禽/或言屬禽則皆致而
 屬之不言珥/以山虞見之
     緫論
 易氏曰有政令有禁令禁令即政令之所禁者也山
 林之政令山虞專掌之國澤之政令澤虞專掌之林
 衡川衡特巡山林川澤之禁令而已是林衡正於山
 虞川衡正於虞衡然林衡列於山虞之後川衡列於
 澤虞之前者以山林川澤為序也山虞物為之厲而
[027-29a]
 為守禁澤虞為之厲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財物林衡
 川衡之所謂平其守者平此者也山虞以時入木材
 而令萬民時斬材而林衡之斬木材則受山虞之法
 澤虞以時入財物于玉府頒其餘于萬民而川衡則
 以時舍其守山澤之利與民共之者也林衡正於山
 虞故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川衡正於澤虞故犯禁
 者執而誅罰之平其守者之守其禁也若夫大田獵
 之日虞人萊所田之野為表百步此山虞澤虞之職
[027-29b]
 林衡川衡無與焉山虞以旌致禽而澤虞以旌屬禽
 者以熊虎之象冝於山而鳥羽之飾冝於澤也兹其
 辨爾
 陳君舉曰古者金玉之所出皆掌之王官侯國不得
 擅而有也關譏所禁皆歸之公上侯國不得擅而私
 也是以名山大澤畿外不以封列土之諸侯畿内不
 以頒禄仕之王臣皆天子使吏治之而納其貢賦諸
 侯自食税田之外餘不敢過而問焉蓋先王不以予
[027-30a]
 諸侯之意所以抑制其强而防閑其侈心也考之周
 禮凡山澤之數司書掌之以計吏治山澤之賦大府
 掌之以待邦用九州之川浸山藪職方掌收天下之
 圖而諸侯無所𨽻焉至於伯禽侯于東魯而錫之山
 川乃天子之加賜是固異恩而非可以例觀也人謂
 周制山林川澤有虞衡之官為之厲禁疑若專利於
 上而無遺利在民矣考之山虞令萬民時斬材有期
 日未嘗不與民共之而有司特禁其過不使戕賊而已
[027-30b]
 澤虞則使人守其財物以時入于玉府則實為民守
 之王官特以其賦入於玉府而推本先王領於王官
 之意蓋使侯國不得以障管云爾非不知與民共財
 也周德既衰凡王國所恃者諸侯皆得專利之齊幹
 山海之藏晏子告之以山澤各有所守不可為也是
 猶知守先王之法至於桃林之塞古函谷也晉守之
 郇瑕之地古解池也晉實有之凡天子之塞邑皆不
 領於王官而惟私意是取春秋之作於鄭不系虎牢
[027-31a]
 於衛不系楚丘其類非一蓋所以别天下之重慮侯
 國擅而兼之也自秦殫天下之財賦歸之公上凡山
 澤陂池之賦皆為天子私藏而漢制屬之少府以供
 養天子然初制踈闊山海之在吳者得以鑄錢煮鹽
 而因以成七國之禍至武帝之時凡五嶽盡在天子
 之郡而不𨽻諸侯而郡國亦置鹽鐵官以𨽻司農湖
 官雲夢官凡郡有山澤之處皆使置吏掌之諸侯惟
 食租税而巳雖曰抑制諸侯之强而先王不盡利以
[027-31b]
 遺民之意蕩然無復存矣
迹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史二人徒四十人
 賈氏曰掌邦田之政亦是地事故在此○王氏曰名
 曰迹人以迹知禽獸之處而後可得田而取矣
 薛平仲曰自虞衡有以司山澤之藏則山澤所出非
 民生日用之常者先王蓋不以輕動斯民之心非國
 家經用之冝者先王亦不以强抑斯民之心故從禽
 可欲也而田獵之禁則有迹人以掌之寳貨可欲也
[027-32a]
 而金玉錫石之禁則有卝人以掌之夫然後自角人
 至于掌蜃其取諸山澤之農者皆以當邦賦之政令
 夫自太宰之九職言之其所以任山澤之農者蓋如
 彼而所以取山澤之賦者則如此既已使民之不貪
 而又使民之易從此先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
 使居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其教化則流行乎中矣
掌邦田之地政為之厲禁而守之
 鄭康成曰田之地若今苑也○賈氏曰迹人主跡禽
[027-32b]
 獸之處有禽獸處則為苑囿以林木為藩籬使其地
 之人遮厲守之
 王氏曰邦田無地則鳥獸無所生有地而無政則其
 生不能蕃息雖有政不為厲禁以守之則侵地盜物
 所以干有司者衆矣雖為厲禁以守之然雉兎者徃
 焉亦弗禁也
 易氏曰邦田常田也田之義有三大田之時虞人萊
 所田之野教民以戰陳之事天子為之乗革路建太
[027-33a]
 常見於司馬者是也其次牧畜于囿設囿游之禁以
 時取其獸而不廢乎祭祀賔客之用天子為之載斿
 車之旌見於囿人者是也若夫邦田之地政非囿人
 所禁之囿亦非大司馬所萊之野平田之地迹其鳥
 獸之所萃者謂之迹人迹人掌其地政則為之厲禁
 以守之當邦田之時天子為之載木路巾車言木路
 以田是也○楊氏曰邦田之地自天子至諸侯大夫/時田之所故天子殺則下大緌諸侯殺則
 下小緌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先王/山林川澤皆有厲禁況邦田之地乎惟以時入則不
[027-33b]
 禁如獺祭魚然後/漁人入澤梁之類
 曹氏曰太宰九職任民四曰藪牧養蕃鳥獸養蕃之
 任有二祭祀賔客之供囿人掌之其曰囿游之獸禁
 又曰牧百獸則牧是也蒐苗獮狩之所取迹人掌之
 其曰掌邦田之地政為之厲禁而守之則藪是也獸
 而可牧不過羊豕六畜之類取於囿足以供矣若田
 獵之獸非可以常獸牧之其地之廣將以備教兵之
 用不可以比於囿其獸之多非林藪之深茂不能養
[027-34a]
 蕃於其中不為之厲禁則獸之奔軼四出不能遂其
 蕃息之性他日無以供田獵之取則於教戰之典為
 有闕矣故凡邦田之地盡使迹人大為之防而為之
 厲禁焉而後蹤迹以取之非若囿而牧之可以隨取
 而得也
凡田獵者受令焉
 鄭康成曰令謂時與處也○項氏曰令之以所取之
 法○賈氏曰其受令者謂夏官主田獵者○易氏曰/受迹人之
[027-34b]
 令則不至/於罷民力
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
 劉迎曰麛卵庶禽之胎也皆不中殺之物毒矢毒弓
 矢以攻獸也所謂餧獸之藥先王仁及禽獸豈專以
 生之為事哉取之而中於用則何惡於取殺之而得
 其死則何害於殺○王昭禹曰禁麛卵者生之以/其時禁毒矢者殺之以其禮
 王氏詳説曰迹人所謂禁麛卵與毒矢者一年之中
 未始不禁月令禁麛卵於孟春非孟春則不禁矣禁
[027-35a]
 餧獸於季春非季春則不禁矣是三百六旬之中禽
 獸之得幸免者三十日耳則知周之與秦法意逺矣
卝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 賈氏曰金玉出於地故在此○鄭康成曰卝之言礦
 也金玉未成器曰礦○易氏曰金玉之函於石者謂
 之卝取玉則破卝而得取金則煅卝而成怪石黄金
 非卝所出緫名以卝人者舉其類言之○劉執中曰/石而函金銀
[027-35b]
 者謂之卝卝或又函於石中必穿石而後見煅之以/火則金石分焉而金多産於土中或雜於沙中今邕
 州之西南䏍山生竹皆方其下有黒石方如骰子中/必函銅謂之塊金石其土中有金或塊登數兩者耕
 種其田者多𫉬焉白金之卝多函於中夜/有光如疋者其氣也民多宿于山以候之
 鄭鍔曰寶貨所在不設官以守則豪族巨室擅發地
 藏而利權不歸於公上後世坑冶之官原起於此
掌金玉錫石之地而為之厲禁以守之
 鄭康成曰錫鈏也○賈氏曰為之厲禁亦謂使其地
 之民遮護守之○劉執中曰全地/之道以養五行○易氏曰天地之
[027-36a]
 寶生於山澤金玉錫石之貴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先
 王不盡以予民設之官為厲禁以守之非私之也上
 以資邦用下以使斯民之棄末厚本而已
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
 王昭禹曰天之財地之利盛衰消息不能常齊取之
 者適其盛衰消息之時也○鄭康成曰物地占其形
 色知鹹淡也○鄭鍔曰物其地則視/其土色以别其所産授之教取者之
 處○易氏曰使其/案圖而取之○曹氏曰物其地者乃示所當取
[027-36b]
 之處不使之廣肆其鋤鑿也圖而授之者乃示以所
 冝取之品色不使之縱意旁搜也
巡其禁令
 鄭康成曰行其禁明其令○易氏曰利孔所在姦弊
 百出既禁之又令之又從而巡之○鄭鍔曰巡其/禁令以防竊取
 後卝人取之而入于職金職金受之而入其金錫于
 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受藏之府所以待邦
 之大用玉府所以共王之玩好者也
[027-37a]
 
 
 
 
 
 
 
 
[027-37b]
 
 
 
 
 
 
 
 周禮訂義卷二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