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2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卷二十六   宋 王與之 撰
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
 賈氏曰遂大夫各主一遂如郷大夫各主一郷
 但其官皆卑於郷官命數皆減一等是以遂大
 夫中大夫一人不使卿差次至鄰長則是不命
 之士為之其郷之比長則下士○薛平仲曰六
 郷之民既環居於國城之内外則公卿大夫實
[026-1b]
 易以從容其間先王因勢之便以分其職則
 爵秩之隆所以加於六遂一等者其理則然
 非固厚於六郷彼為遂之民者既間居於甸
 稍縣都之中而所謂王子弟之親與夫公卿大
 夫之尊又皆食邑於其内則其統臨而鎮撫之
 者蓋亦至矣而遂復設官以從而教治之則爵
 位之殺所以降於六郷一等者蓋所重在彼抑豈
 有薄於六遂者哉
[026-2a]
 又曰六遂中大夫六人下大夫三十人上士百五
 人中士七百五十人下士三千人鄰長不命萬二千
 五百人○愚案鄰長推為五家之長其受田與/五家等本非有禄以養之餘說見比長
各掌其遂之政令以歲時稽其夫家之衆寡六畜田野
辨其可任者與其可施舍者
 賈氏曰此與遂師職意同○王昭禹曰郷大夫以歲
 時登其夫家衆寡遂大夫不登以遂人登之蓋郷之
 官莫尊於郷大夫遂之官莫尊於遂人○李嘉㑹曰/遂師曰登遂
[026-2b]
 大夫曰稽遂大夫稽之/於下遂師登之於上
 易氏曰郷大夫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
 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則遂大夫所謂可
 任者猶是郷大夫言其可舍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
 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則遂大夫所謂可施舍者
 亦猶是
以教稼穡以稽功事
 易氏曰黍稌高下穜稑先後以教稼穡有如此者田
[026-3a]
 萊之荒治牧畜之登耗以稽功事有如此者○鄭康/成曰功
 事九職之事民/所以為功業
掌其政令戒禁聽其治訟
 易氏曰掌其政令戒禁則制之於未然聽其治訟則
 決之於已然此雖郷大夫之所不言然六郷有井牧
 之制卒伍之制有貢賦稅斂之事舉此可以見彼○
 王氏詳說曰遂師遂大夫言政令戒禁至於縣正鄙
 師鄼長里宰則特言政令而戒禁無與鄰長於政令
[026-3b]
 又無與
令為邑者歲終則㑹政致事
 鄭康成曰不言其遂之吏而言為邑者容公邑及卿
 大夫王子弟之采邑政令戒禁遂大夫亦施焉○曹/氏曰
 王畿千里之地自六郷六遂之民緫為十有五萬家/其餘地天子使史治之不統於遂官者是為公邑公
 邑之外為大夫之采邑者是為家邑家邑之外為卿/之采地者則為小都小都之外為王子弟之采地者
 則為大都雖日家曰都各有不同而實皆采邑也遂/大夫令為邑者則所職不止於六遂併與公邑卿大
 夫王子弟之采邑皆/治之則所治者廣矣○易氏曰為邑之吏有政有事
[026-4a]
 一歲之政歲終必㑹一歲之事歲終必致吏之勤怠
 善否皆可於歲終攷之○曹氏曰歳終會政致事將/以達其可誅可賞可廢可興
 之實于/朝廷
正歲簡稼器脩稼政
 鄭康成曰簡猶閱也稼器耒耜鎡基之屬稼政孟春
 之月令所云皆脩封疆審端徑術善相丘陵阪險原
 隰土地所冝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○易氏
 曰簡之脩之於正歲之始先期而為之具也○曹氏
[026-4b]
 曰此亦教邑甿者
三歲大比毗志/反則帥其吏而興甿
 鄭康成曰興甿舉民賢者能者如六郷之為興猶舉
 也○劉迎曰興甿不過明有功屬地治而己後世孝/亷賢良之舉即興賢能之遺制力田即興甿之遺
 制豈可比/而一之○黄氏曰郷之所謂賢者皆以徳能者皆
 以道遂未嘗以此教安得以此興之甿即遂人下劑
 致之田里安之樂昬擾之也七萬五千家幾二萬人
 必當有桀異聦慧者於是乎興之○李景齊曰六遂
[026-5a]
 以耕為主遂大夫所掌要不過教民稼穡之事賓興
 何與焉蓋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繼以
 施教法于邦國都鄙則教之施於六遂亦可知也田
 野之中莫非可取之才有遂大夫從而興之固不至
 老於龕巖深谷之下而不獲進矣○曹氏曰賓興之/禮既詳見於郷則
 遂之興甿安得不同於郷大夫賓興之初郷近於内/故以教為主遂逺於外故以耕為主前後互見其實
 一/也○易氏曰小雅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
 烝我髦士求髦士於或耘或耔之間得非六遂興甿
[026-5b]
 之遺意○曹氏曰教養之本在於井田耕農之中郷
 遂之有司所以察其民者固非一端而公論之所稱
 者固非一日則興於井田者決無虚偽趨競之人於
 是取而用之其賢而有徳者可以儀表於民庶之上
 觀感而化而風俗厚矣其能而有才者可以圖回於
 事為之間綱舉目張而治績著矣○林椅曰在遂鄰/有長里有宰縣有
 正大比興/甿為此耳
明其有功者屬其地治者
[026-6a]
 黄氏曰遂大夫專以教稼穡為職而里宰合耦于耡
 鄼長趨其耕耨無非農事者故興甿明其有功者亦
 惟田功而已雖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雖
 在畎畝不敢廢也故漢舉孝弟力田有三代遺意屬
 其地治者謂有黜陟廢興治地之官當有闕絶於是
 以新興之甿聫屬之興賢能曰出使長之入使治之
 興甿曰屬其地治者各因其平日之所服習者而官
 之故曰興士於庠序興農於畎畝○鄭康成曰屬猶/聚又因舉吏治有
[026-6b]
 功者而聚勑其餘以職事○王氏曰明其有功者則/察舉其屬人之有功屬其地治者則聮比其地治之
 職/事○曹氏曰明有功非不及徳也其服勤於田畆而
 有功者即其實徳也屬地治非不及教也其聫屬於
 地治而無曠者即其實教也
凡為邑者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
 易氏曰六遂之所稽者功事功事則農事之著於功
 者也為邑者以四達而戒之所以見王政之公通行
 於天下四達即所謂四達而不悖為公邑者四達於
[026-7a]
 邦甸之地為家邑者四達於家削之地為都邑者四
 達於小都大都之地四達而戒其功事則民無不趨
 於事事無不著於功行之以誅賞廢興則功事之戒
 無非教矣○黄氏曰四達謂達之于四畺凡為邑者
 皆得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事即所謂以稽功事
 者也○鄭康成曰四達者治民之事大通者有四夫/家衆寡也六畜車輦也稼穡耕耨也旗鼓兵革
 也○劉執中曰治教其民有四事可以上達於王一/曰食達有以禦水旱二曰兵達有以治軍旅三曰賢
 達有以補教化四曰能達有以成政治為邑之事惟/是四者可達于王則受上賞○鄭鍔曰里鄼縣鄙之
[026-7b]
 吏位卑職微無由自達于上令戒之以勉立辨事以/謂遂大夫當達之遂人遂人達之司徒司徒達之于
 王彼其小吏勤職于下得以聲名彰徹于上安得不/自勉哉○王氏曰凡國之政令自王達之于大司徒
 自大司徒達之于遂人自遂人達之於遂大/夫自遂大夫達之于為邑者此之謂四達
 鄭鍔曰有以戒之於其先則視其勤惰以行誅賞廢
 興誅賞廢興非遂大夫所得而專亦達于王而已
縣正每縣下大夫一人
 王氏曰遂官各降郷一等其官各亦降焉故州謂之
 長縣與黨同謂之正鄙與族同謂之師
[026-8a]
各掌其縣之政令徴比
 賈氏曰謂政教號令徴發校比之等○黄氏曰徴徴
 斂也謂之政令徴比比而徴之小司徒井邑丘甸令
 貢賦稅斂之事是也
 鄭鍔曰或徴其賦役或比其衆寡非有政令何以治
 哉
以頒田里以分職事掌其治訟趨音/促其稼事而賞罰之
 項氏曰頒田里謂一[門@里]百畆之類○賈氏曰分職事
[026-8b]
 者即九職之功事也○鄭鍔曰民事不可緩稼事伊
 始則趨之使趨時
 易氏曰頒田里所以安民也分以職事聽其治獄亦
 所以安之而已然人情安則狃於故常而不知勉故
 為之趨其稼事而賞罰行焉賞罰雖不可詳先王之
 時入其疆而田野治則有慶入其疆而土地荒蕪則
 有讓賞罰之行於上也耕耨者有秩叙之賜不耕者
 有祭無盛之恥賞罰之行於下也然急於勸民而作
[026-9a]
 之以不自已則民無不舉之職事○鄭鍔曰民之好/逸惡勞古今則一
 何古之農民不憚作勞丁壯耕而婦女饁後之農民/不昬作勞至於舍其耒耜而去於游手是無他古者
 非特務農之君以勸農為先蓋亦為吏者得用賞罰/以與之從事勤於三時者吏則有賞彼安得不慕賞
 以致勤惰於稼事者吏則有罰彼安得不畏罰而自/惰觀縣正趨其稼事而賞罰之之語信周家之吏勸
 民有術矣然考其賞法無所見惟里宰行其秩序之/說意其為力田之賞如漢世力田者賜爵一級二級
 之類若夫不耕之罰則出屋粟是也○李嘉㑹曰頒/田里分職事慮有不得其平於是掌其治訟趨其稼
 事必有勤惰之/分故有賞罰
若將用野民師田行役移執事則帥而至治其政令○
[026-9b]
 王氏曰移執事若遂師所謂廵其稼穡而移用其民
 以救其時事也○易氏曰衆之所集多寡不等則移
 民以執事治其政令所以用之簡之任之也
既役則稽功㑹事而誅賞
 劉執中曰稽攷其功程㑹其羣吏所集之事職否而
 正其誅賞
 黄氏曰亦攷察之如郷師
鄙師每鄙上士一人
[026-10a]
 鄭鍔曰教法行於六郷而六遂無書攷徳行道藝之
 事三歲興甿何耶鄙師猶郷之黨正名謂之師非有
 敎法何以為師乎
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
 黄氏曰遂之祭祀見於此所以敎敬也鄭以郷黨祭
 禜遂鄙視黨然郷州祭社野縣不祭社又禜之名不
 出疑野祭法略皆不立名或社或禜皆得祭於此豈
 非里社者歟○鄭鍔曰鄙師掌其祭祀則祭祀之時
[026-10b]
 亦如黨正敎其禮事明矣
凡作民則掌其戒令
 鄭康成曰作民謂起役○易氏曰戒令所以肅衆志
 軍法以百家應調發之數故鄼長以旗鼓兵革帥其
 民而至至五百家為一小陣然後鄙師為之掌其戒
 令
以時數其衆庶而察其媺惡而誅賞
 鄭康成曰時四時也○黄氏曰數衆庶稽其在不也
[026-11a]
 媺惡其人之善良竒衺也自遂師至鄙師皆行誅賞
 與郷不同郷之誅賞必告於上○易氏曰周官校登
 稽比之政皆言衆寡鄙師獨言衆庶蓋至於五百家
 則利足以同營害足以同禦斯可以言庶矣衆至於
 庶則有媺有惡鄙師以時而數之又從而察之媺謂
 成於郷三物者因民之所好而興之非有心於賞之
 也惡謂陷於郷八刑者因民之所惡而去之非有心
 於誅之也其終至於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
[026-11b]
 遷善而不知為之孰謂遂官專於耕而非教耶
 項氏曰縣正稽功㑹事審其功也鄙師察其媺惡審
 其行也在外則縣正誅賞之在内則鄙師誅賞之蔑
 有容其姦矣
歲終則㑹其鄙之政而致事
 李嘉㑹曰鄙管五鄼職衆事夥冝於此㑹其政而致
 事於縣正
鄼長每鄼中士一人
[026-12a]
各掌其鄼之政令以時校登其夫家比其衆寡
 鄭康成曰校猶數也○王昭禹曰族師以時校登其
 夫家則郷師統其事鄼長以時校登其夫家則遂師
 統其事
 王氏詳說曰小司徒與郷大夫言登夫家之衆寡至
 族師則曰校登其族之夫家衆寡遂師言登夫家之
 衆寡遂大夫言稽夫家之衆寡至鄼長則曰校登其
 衆寡曰校登者登之而致其審矣蓋族百家也鄼亦
[026-12b]
 百家也惟百家然後為可校况上自遂大夫縣正鄙
 師下自里宰鄼長皆不言喪紀之事惟鄼長言喪紀
 猶六郷之官上下不言葬埋惟族師言葬埋然則四
 閭為族使之相葬則四里為鄼亦使之相葬等而上
 之黨相救州相賙郷相賓愚以為在鄙在縣在遂理
 或然也等而下之閭相受比相保愚以為在里在鄰
 理或然也不然鄰長何以曰掌相糾相受與比長所
 謂相受相和親者同乎又何以曰徙于他邑則從而
[026-13a]
 受之與比長所謂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者同
 乎
以治其喪紀祭祀之事
 賈氏曰喪紀民之喪紀若郷師所云族共喪器之類
 祭祀謂若族祭酺之類若然縣當祭社與州同縣正
 鄙師鄼長皆不言所祭神者六遂六郷互見其義○/李
 嘉㑹曰六遂之民以農為急喪祭易於/曠禮使百家之長治之則職親而事舉
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
[026-13b]
 易氏曰先王寓兵於民而其器亦出於民無事則藏
 之器無不完有事則出之器無不利蓋至於百家而
 後兵器始備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族師以旗鼓兵
 器帥而至鄼長亦以旗鼓兵革帥而至蓋以是帥之
 以是用之所謂不教而殃民者無有矣
若歲時簡器與有司數之
 鄭康成曰簡器簡稼器也兵器亦存焉有司遂大夫
 ○李嘉㑹曰言/有司則見其衆
[026-14a]
凡歲時之戒令皆聽之
 鄭鍔曰有戒令躬往聽之歸而告戒一鄼為之長者
 職當然也○賈氏曰鄼長中士唯承受遂人巳下之/事不得專聽斷鄭知聽謂受聽而行之
趨其耕耨稽其女功
 賈氏曰鄼長彌親民故趨其耕耨并稽攷女功之事
 ○鄭康成曰女功絲枲之事○李嘉㑹曰男耕女桑
 俱其職也故鄼長以稽之
 鄭鍔曰遂大夫以教稼穡為職縣正則趨其稼事鄼
[026-14b]
 長里宰則趨其耕耨何也春耕而夏耨皆稼穡之事
 非縣正只趨耕於春而鄼長只趨耨於夏里宰之兼
 趨其耕耨也遂之官以勸農為職則凡稼穡三時之
 務皆當督之使疾趨時若夫女功之事遂官皆所當
 稽獨使鄼長稽之豈惟一鄼有女功耶亦互見之義
里宰每里下士一人
 鄭鍔曰六郷之長謂之宰至治一里者猶郷也閭胥
 亦以宰為名何耶宰取其能裁制耳一里之衆茍無
[026-15a]
 宰制之能何以治之職之卑者於尊無嫌所以同夫
 宰之稱○黄氏曰一車七十五人二十五人一人為
 甲長謂之甲士即里宰也四丘為甸三甲七十五人
 春秋作丘甲蓋一丘二十五人起羨卒矣
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
 鄭康成曰邑猶里也○鄭鍔曰治一里之政令冝以
 里為言乃曰邑者蓋有以五家而稱邑者如鄰長言
 邑是也有以十家而稱邑者孔子言十室之邑是也
[026-15b]
 有以四井為邑者小司徒所言是也有緫六遂皆名
 曰邑者遂大夫言凡為邑者是也二十五家亦謂之
 邑蓋邑者聚居之義衆之所聚皆可以通稱也
以歲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趨其耕耨行其秩叙
 鄭鍔曰一里之家相與耦耕冝自配合何待里宰余
 以為耦耕之法一耜之廣者五寸二耜為耦廣深一
 尺故合二耜則須兩人共發之人有老幼力有强弱
 為耦者未必通耕則耕者廢里宰歲時往即耡室為
[026-16a]
 合其耦使人人適均斯無廢耕之事耡之為言助也
 ○易氏曰耡非公田也周之井田皆為長畆其長百/歩其廣一歩中間為甽不易之地一畆三甽一易之
 地一畆二甽兩易之地一畆一甽甽廣一尺壟高一/尺二人各執其耦而共發之合二人之耕則耜廣五
 寸二耜為耦正合一甽之地於是而合耦則兩兩相/助謂以兩家之民而耡兩夫之田十夫百夫亦然
 里宰合耦之所教為治所之名月令季冬命農計耦
 耕事盖扵此室計之所謂嵗時者其季冬歟為合耦以
 治稼穡乃趨其耕耨使無失時然有以趨之無以勸
 之無益也行其秩序所以勸之歟宫伯言行其秩叙
[026-16b]
 說者謂秩者禄廩之常叙者遷進之次此農民耳所
 謂秩序者何也余謂此乃力田之賞也漢自高后置
 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勸勵天下使之務本文帝又
 置力田賞員以是知秩叙者爵一級爵二級之數里
 宰推而行之則庶㡬有遷進之漸以激勸之也○賈/氏曰
 或家有一夫二夫共耦若長沮桀溺耦而耕或先後/次序相助佐為之○曹氏曰里宰合耕于耡之法尤
 為井田均民力之要指耦者謂兩人相助而耕皆取/同力相與佐助之義方里而井井九百畆其中為公
 田八家皆私百畆同耕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/此即合耦之意也然合耕非止一井而已蓋合百家
[026-17a]
 之衆共耕十千畆之田詩人所謂駿發爾私終三十/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言使民均其耕耦之力共其
 刈獲之利自束作西成少長相從平秩有序雖遺秉/滯穗亦得以惠及鰥寡孤獨之民○黄氏曰鄰長無
 爵故行其秩使有禄所謂祿足以代其耕是也蓋時/時給之皆甿也不相帥屬故以其才等行其序有序
 則有秩秩序定則有後有先有帥有從有司政令皆/可應也周禮凡其體敵不能相帥屬者則皆秩叙宫
 伯月終均秩歳終均叙/郷師邦事作秩叙是也
     緫論
 李景齊曰周家以農事開國誠知夫熱耕凍耘霑體
 塗足人所甚勞激昻振勵不可不極其至故敎稼穡
[026-17b]
 則有遂人廵稼穡則有遂師以簡稼器修稼政則有
 遂大夫既教之又巡之稼器稼政又無不曲致其意
 則民冝不敢不勉矣猶未也至於合耦而耡與夫趨
 其耕耨鄼長里宰復有以盡其職縣正之官又有以
 趨其稼事而賞罰之以旌其勤而抶其不勉者則知
 先王設官以為農者如此其詳而官與民日周旋乎
 襫襏耒耜之中其情可為無間所謂饁彼南畆田畯
 至喜七月之風亦可想矣後世以勸農為職者足不
[026-18a]
 至田畆口不問菽麥常率一遊要不過具文而已
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徴斂其財賦
 易氏曰前言治其政令里宰之所以稽乎下後言待
 有司之政令里宰之所以聽乎上蓋邑之衆寡與夫
 六畜兵器皆里宰所掌故政令可得而治焉若財賦
 之事則遂人既已令之遂師又從而征之非里宰所
 專所以必待有司之政令又見先王取民之有制也
 ○賈氏曰此言待有司徴斂者謂縣師/旅師○鄭鍔曰所謂有司者其遂人歟
[026-18b]
鄰長五家則一人
掌相糾相受
 賈氏曰使五家各相糾察○王昭禹曰相糾則為/其有辠竒衺相及故也
 舍有故又相容受也○王昭禹曰比長言相及則鄰
 亦相及矣鄰長言相糾則比亦相糾矣比長言相和
 親而此言相賛者相賛則欲其相和親也鄰相賛則
 比亦相賛也比相和親則鄰亦相和親矣
 曹氏曰相糾相受乃使五家之鄰長得以專之蓋比
[026-19a]
 屋而居五家之勢為至近朝夕出處五家之情為易
 知其間純實而朴厚與懷姦而餙詐者皆不逃於目
 睫之頃以之相糾可使有所警而不為非以之相受
 可使有所勸而必為善變化其氣質潛消其邪心所
 謂舉賢興甿皆由此乎基之不然民散處於遂者其
 善惡豈一人所能盡究哉○李嘉會曰六郷之民居/近郊近則易親比長以和
 親言六遂之民散居田野則/逺此曰相糾而不及和親
凡邑中之政相賛
[026-19b]
 劉執中曰邑中之政謂里宰也
 鄭鍔曰不獨治其一邑之政彼有政焉此其助之此
 有政焉彼亦我賛則鄰里相通短長相補庶無一政
 之或闕○易氏曰相賛則左右前後相與利而導之/有貢賦稅斂焉五家相與賛其財有師田行
 役焉五家相與賛其力此上之政令所以為易/供也五家如此先王之政推而達之天下矣
徙于他邑則從而授之
 鄭康成曰從猶隨也授猶付也○鄭鍔曰卒伍之法
 起於五家之鄰一鄰徙則一伍廢鄰不可徙徙必有
[026-20a]
 故○黄氏曰徙不惟不便其處上中/下地人多寡絶相逺則不容不徙徙于他邑則隨
 而付之明其人自官而徙非私遷也與比長所謂徙
 于國中及郊同然比言國中及郊此言他邑者遂中
 地廣以下劑致甿詎可容之逺徙即徙于旁邑或可
 也所謂邑者殆指里宰之里中為邑○曹氏曰新遷/之地始至之情
 或扦格未平又使鄰長躬至其所而授之使相信/而有所據相敬而無所疑然後徙居者所至如歸
 王氏詳說曰比長言徙于他而鄰長言徙于他邑蓋
 六郷無邑公邑采邑皆在六遂比長言為之旌節鄰
[026-20b]
 長不言鄰長之於六遂既非國中及郊所以徙而授
 之無旌節以行之
     緫論里宰鄰長
 曹氏曰縣正而下如鄙師鄼長雖各有職掌大抵皆
 趨耕稼稽民數謹征役治喪祭戒令誅賞往往略同
 惟耦耕徙居最為重事乃不列於縣鄙鄼之官獨見
 於二十五家之里宰五家之鄰長者蓋鄰長雖微能
 糾察其善惡使氏無遁情里宰雖微能恊此耕耦使
[026-21a]
 民有餘力等而上之有百家之鄼長五百家之鄙師
 又有二千五百家之縣正次第而考覈之申明而勸
 勉之六遂之内冝皆良民而無惰農也
旅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
十人
 鄭鍔曰旅猶處也然孔子於易則曰旅不處也惟其
 不處是以名旅○易氏曰旅如羈旅商旅之類皆託
 宿于外未安其居新甿亦然故以旅名○孫氏曰先
[026-21b]
 王之民入有保受出有節傳豈容浮游旅寄於四方
 今民以羈旅為名官以新甿為職豈非自狹徙寛移
 偏聚之民於闊曠之野上之人當勞來安集之乎○
 易氏曰或謂旅師之新甿繼於鄰長之後即民之徙
 于他邑而為之授者然他邑居亦六遂之邑乃遂人
 以下劑致甿之法非旅師以質劑致民之法觀旅師
 一職言平頒興積以至使無征役始末皆凶荒補助
 之政大司徒之荒政十有二不言移民之事若食不
[026-22a]
 能人二鬴有非荒政所能聚者然後廩人為之移民
 就穀凡質劑所致者悉補助之或受[門@里]為甿則謂之
 新甿此所以有旅師之法
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
 鄭康成曰野謂逺郊之外○鄭鍔曰康成謂耡粟者
 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夫民既相助
 作何名又出稅粟恐無此理耡粟者合耦於耡而不
 趨合耦之令者罰使出粟○劉執中曰耡粟為有五/畆之宅不耡而𣗳藝之乃
[026-22b]
 出不毛/之粟屋粟者有田不耕載師所罰之粟即鄭說○/張氏曰屋
 粟不授田徙居之粟○楊謹仲曰鄭以屋粟為所罰/田不耕者之粟既有此罰則天下無不耕之田所罰
 之粟不常有旅師果何如掌哉鄉遂公邑皆為溝洫三/等采地乃為井田則是當時之田有九一而助者則
 公田也有用什一之法而使自賦者則無公田者也/有公田則所聚之粟謂之助粟乃八家助耕之所收
 無公田者所聚之粟則謂之屋粟乃三家共/其所稅之粟而輸之以其三三相保其稅閒粟閒
 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○楊謹仲曰其間民/無職事者乃不受田
 之餘夫則常有之矣所賦之粟乃其常也/○易氏曰間粟即甸地間田所出之粟○曹氏曰
 此三等之粟在農民常賦之外旅師之所專掌
[026-23a]
  愚案鄭氏改而為若最無義王氏連上讀之為是
 王氏曰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者聚此三
 粟而用以頒以施以散
 鄭康成曰是粟縣師徵之旅師斂之而用之○王昭
 禹曰載師以時徴其賦則耡粟屋粟間粟皆在焉閭
 師以時徴其野之賦貢亦耡粟之類耳旅師於無事
 則徴焉聚而用之而已
以質劑致民平頒其興積
[026-23b]
 孫氏曰遂人以下劑致甿旅師以質劑致民皆别為
 籍以稽之○項氏曰以治地之約契案民數而致之
 則其頒之也平且無所肆欺也○王昭禹曰立見謂/之質立約謂之劑以
 此致民防/偽冒也
 鄭康成曰興積所興之積謂三者之粟○黄氏曰/興發也
 頒之不得偏頗有多少縣官徴聚物曰興今云軍興
 是也○陳君舉曰此乃頒其積平其興謂頒我所積
 以平其價之興也司稼掌均萬民之食而賙其急平
[026-24a]
 其興正是旅師之義
施其恵散其利而均其政令
 鄭康成曰以賙衣食曰惠○王氏曰施其恵若/民有艱阨不責莫償○鄭
 鍔曰遺人掌邦之委積待施惠野鄙之委積待羈旅
 矣此旅師又聚三等之粟以施惠以待羈旅何耶遺
 人與旅師施惠則同其所用則異王制言自諸侯來
 徙家期不從政比長有徙于國中及郊之文又有徙
 于他為之旌節而行之之文然則旅師所施惠者皆
[026-24b]
 為新甿之羈旅於野而未有所授之地也與遺人之
 待羈旅不同何以知之名官曰旅而言凡新甿之治
 皆聽之則知之也
 鄭康成曰以作事業曰利○王氏曰資之以利本業/者又散以與之○鄭鍔曰
 散利則有時而收之○黄氏曰散其利不/使積貯者有所專擅常平平賣之法也
 易氏曰行之以王命則謂之施惠行之以有司之常
 法則謂之散利無多寡不均之患故謂之均此先王
 所以待凶荒之民也○曹氏曰慮其名籍之不定則
[026-25a]
 為質劑以致之慮其物價之興踴則頒此積粟以平
 之賙其囏阨則施之以實惠助其資本則散之以實
 利其曰政令之均蓋均是數者無一夫不遂其所欲
 耳
     緫論
 陳及之曰周家之為民慮至矣嵗有凶荒則有補助
 之政旅師實掌其事平其所興徴者頒其所積聚者
 凡質劑所致者悉補助之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
[026-25b]
 令蓋無有偏黨不均之患矣此先王所以待凶荒之
 民而大司徙十有二教之所謂散利也鄭氏乃以均
 其政令為使之出息夫豈有補助之政而俾之出息
 乎介甫青苗之法遂取以為證又以平頒為不問其
 所欲否而槩與之殊不知旅師之法特救荒政耳意
 在救民苟樂歲粒米狼戾則民自有餘何至貸於官
 府哉青苗之法每歲再行取二分之息意謂貸者必
 窮民否則大姦猾而富足之家則不願取夫貸於窮
[026-26a]
 民及姦猾則未必能出息故為無問其所欲否而槩
 與之說則富足之家亦强使貸矣
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
 易氏曰春頒者平頒其興積秋斂者聚野之耡粟屋
 粟而用之蓋凶荒之歲秋雖不熟尚有餘積或可移
 用及春作之始茍非上之人為之補助則將有救死
 不贍之患此先王所以專立春頒之法漢之春和議
 賑貸正與同意○禮庫曰旅師鄭氏云每歲如振貸/非也正是専貸新甿○李景齊曰頒
[026-26b]
 之以春則民有以濟其乏而斂之以秋則粒米狼戾/之時不至於穀賤而傷農○曹氏曰其聚之也不雜
 於常賦其用之也亦不施/於常農惟新甿得用之
 孫氏曰先王之恤囏阨養老幼有予之而不復取惟
 新甿則春時所頒秋時必斂亦以新甿之轉徙不一
 茍予而不取既非可繼之道又長游隋之習必定為
 斂散之法然後可持乆不替人情亦將自勉乎職業
 不徒仰食于官府矣
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以地之媺惡為之等○
[026-27a]
 鄭康成曰新甿新徙來者也○賈氏曰即/上徙於他者治謂有所
 求乞○劉執中曰給其糧食頒其田宅/勞來而安集之皆所以聽其治使無征役復
 之也○黄氏曰等復除之等鄭謂以其人之多寡授
 上中下地非也授地之法常法也遂人已見此言使
 無征役則為復除之等明矣
 易氏曰或謂新甿之治與遂人下劑致甿之說同是
 不然遂人致甿以下地而此之授地則以媺惡為之
 等不止乎下地也鄭氏以下劑為家取二人而此則
[026-27b]
 使人之無征役併與二人亦不役也是知遂人乃致
 甿之常法旅師乃凶荒補助之法使無征役非盡使
 之無也王制曰自諸侯來徙家朞不從政則從於遂
 者亦可知要必限以歲月之期然後以地之媺惡為
 之等媺謂不易之上地惡謂再易之下地以三地為
 輕重之等至期則征役行之
 孫氏曰新甿雖無征役乆之亦不能免
稍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
[026-28a]
 薛平仲曰六郷之法則曰國中以及郊六遂之法則
 凡曰為邑者蓋國以容六郷邑以容六遂甸稍縣都
 皆其邑之所積則稍人之職得不繼於遂官之後乎
 ○鄭康成曰主為縣師令都鄙丘甸之政距王城三
 百里曰稍家邑小都大都自稍以出○黄氏曰自甸
 而往以稍名官者甸稍一法舉稍以包甸都鄙郷法
 不為丘乗之制其餘則野法而曰掌令丘乗之政令
 蓋不為丘乗者非其所當令也
[026-28b]
掌令丘乗之政令
 薛平仲曰前乎縣師之作衆庶既以其係於公邑者
 而緫之矣此言稍人之令丘乗則以其出於公邑者
 而征之矣蓋遂地車賦之正法也○易氏曰丘即四
 邑為丘乗即四丘為甸之所出緫名之曰丘乗軍制
 之始也○曹氏曰自有一丘之馬而車乘之數以之/始自四丘之四馬而車乗之數以之定由此
 推之十乗百乗千乗萬/乗而大備故曰丘乗世之言軍制者曰五人為伍
 至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六郷六軍凡七萬五千人
[026-29a]
 為千乗王畿十倍其數則七十五萬人為萬乗是每
 乗當用七十五人今以丘乗推之四丘為甸甸之為
 井者凡六十有四其為夫者凡五百七十有六以五
 百七十六夫而使之共出革車一乗甲士三人步卒
 七十二人其軍制亦止於用七十五人何也曰家出
 一人為正卒此徒役之大數甸出革車一乗此出軍
 調發之數○陳及之曰備之多以存/武備調之少以優民力是知每次調發
 則五百七十六家共出七十五人并一革車其餘未
[026-29b]
 調發者可以應八次調發之數所謂萬二千五百人
 為一軍者非盡發此六郷之人合諸乗之丘共為一
 軍也或曰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郷有比閭族黨州郷
 之名故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即有伍兩卒旅師軍
 之數今合諸乗共為一軍而亦有伍兩卒旅師軍者
 何也曰居郷則寓兵之制出軍則部伍之數古者軍
 國異容不明言之六遂之間既以伍兩卒旅師軍為
 萬二千五百人之聨及其用也亦以諸乗萬二千五
[026-30a]
 百人而統之以伍兩卒旅師軍之法使其戰陣行列
 之際無異乎平時統率之義此丘乗之制政令於是
 乎出○王氏曰丘之政令司徒所掌乗之政令司馬
 所掌稍八掌令丘乗之政令耳丘言其地乗言其賦
 所謂同則丘地也所謂徒役輂輦蜃車則乗賦也其
 作而帥以至掌其政令以聽於司馬司徒則所謂令
 丘乗之政令也
若有㑹同師田行役之事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
[026-30b]
輦帥而以至治其政令以聽於司馬
 王氏詳說曰縣既受法于司馬矣稍人又聽於司馬
 者縣師所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野之地域稍人所掌
 丘乗之政令是縣師之掌遍於王畿之間稍人之掌
 止於三等之采地縣師受法於司馬稍人又從而受
 司馬之法於縣師以見小大之相維也○黄氏曰徴/發之令司馬
 下之縣師縣師下之甸縣都復以其法授稍人據其/法以作其衆庶而帥之稍人下士得主興作事而為
 之帥其意蜜矣以聽於司馬聽其分𨽻縣師郷官稍/人甸官其作事縣師受灋於司馬稍人受灋于縣師
[026-31a]
 中外/相應
 鄭鍔曰先儒謂同徒者司馬所調之同余以謂一甸
 增二里十里乃為一成積至於百里乃為一同出車
 千乗至於一同則人徒車輦可足用故謂之同徒非
 司馬所調之同○林氏曰鄭氏謂司馬所調之同蓋/同則丘地以其地之所聚謂之丘以
 賦役之同謂之同○易氏曰以其同井而耕同里而/居帥而為役謂之同矣○曹氏曰古者不輕用民之
 力固曰一嵗之役不過三日而更代則忽去忽來無/乃紛然擾民是以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
 夫卒伍而言合必有抽摘調發之冝必有更休畨戍/之道故先為聨法以為出處之便使凡出征者有居
[026-31b]
 外之勢而其聨則畱以代其更役之事凡出而有事/一乗之卒皆平昔之相保相受者是之謂同徒其晝
 戰則目相視夜戰則聲相聞行以車為衛止以車為/營各致死力以相應援莫敢任意以驅馳此車戰之
 良/法
大喪帥蜃車與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聽於司徒
 鄭康成曰蜃車及役遂人共之稍人者野監是以帥
 而致之既夕禮曰既正柩賓出遂匠納車于階間則
 天子以至于士柩路皆從遂來○賈氏曰以其監三
 等采地是野監故得并監六遂蜃車之事司徒地官
[026-32a]
 掌徒庶之政令故稍人帥衆以聽於司徒○黄氏曰
 此蒙上以縣師之法作之稍人帥而聽於司徒
委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○
 賈氏曰委人主斂野賦與遺人在道以供賓客亦與
 徴斂之官連類在此○項氏曰路室有委畜聚之小
 者○王氏詳說曰多曰積少曰委積則及於牢米薪
 芻委則止於薪芻地官有遺人乂有委人取其予之
 之義則名官曰遺取其聚之之義則名官曰委言遺
[026-32b]
 則可以兼委積言委則積有所不足故遺人言郷里
 門關郊里野鄙縣都皆以委積為言委人言祭祀賓
 客喪紀則特曰薪芻與夫木材至於言軍旅則又曰
 共其委積薪芻者謂軍旅委積之薪芻非委積也○
 薛平仲曰薪芻之所聚曰委蓋地利之至末也視稍
 人之丘乗其輕重有間矣然稍人以下士為之而委
 人之官既畀以中士又輔以下士何其於至微且末
 者顧重其職哉蓋丘乗之當共稍人令之足矣所謂
[026-33a]
 薪芻者其責之於民則常病於細而用之於上則不
 勝其廣先王必以中士掌之于以示地利之在所愛
 惜也此斯民野賦之共曾不以細而不堪命歟
掌斂野之賦斂薪芻
 鄭康成曰野謂逺郊以外歛野之賦謂野之園圃山
 澤之賦
 王昭禹曰薪以給外内饔爨烹之用芻以給馬牛之
 用委人掌斂之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
[026-33b]
凡䟽材木材凡畜聚之物
 鄭康成曰凡䟽材草木有實者○王昭禹曰䟽材臣
 妾之所聚木材虞衡之所作凡言䟽材木材則其材
 非一色○鄭鍔曰九職任萬民使臣妾聚斂䟽材今/乃設一官以斂之何也此乃委積之所須者
 所待為至廣則所積冝至多矣非九/職任民之比故専設一官以聚之
 鄭康成曰凡畜聚之物瓜瓠葵芋禦冬之具也○王/昭禹
 曰言凡聚畜/之物非一色
  愚案薪芻䟽材木材畜聚之物皆在地賦外委人
[026-34a]
  於斂野賦之下而兼掌之則所賦之内必有可以
  通融者不然其斂於民虐矣
以稍聚待賓客以甸聚待羈旅
 鄭康成曰聚凡畜聚之物○王氏曰稍聚者所聚稍
 給之物甸聚者所聚甸賦之物○劉執中曰稍聚去
 王城三百里賓客有時故以待之甸聚去王城二百
 里而羈旅無時故以待之○項氏曰稍廣故以其所/聚待賓客可以備禮○黄
 氏曰遺人野鄙之委積待羈旅委人以甸聚待羈旅/先王之政不使一人有乏絶之患○項氏曰甸小於
[026-34b]
 稍故待羈旅/過客其用微
 鄭鍔曰遺人以野鄙之委積待羈旅蓋遺人之待者
 米粟之待而委人之待薪芻木材䟽材而已
凡其余聚以待頒賜
 鄭康成曰余當為餘聲之誤餘謂縣都畜聚之物○
 賈氏曰上已云甸稍此餘聚是縣都中畜聚之物○
 王氏曰余聚者所聚經用之餘物頒則用財之餘事
 故以余聚待之○項氏曰其餘則待往來之頒賜○/李嘉㑹曰頒賜有在賓客有在軍旅
[026-35a]
 有在出疆之使既以委人餘聚待之至遺人不以頒/賜立額蓋遺人施恵以下皆非常用故頒賜不可得
 兼/
以式灋共祭祀之薪蒸木材賓客共其芻薪喪紀共其
薪蒸木材軍旅共其委積薪芻凡䟽材共野委兵器與
其野囿財用
 鄭康成曰式法故事之多少○易氏曰薪芻䟽材木
 材之類實祭祀賓客喪紀軍旅之切於用者物雖至
 微無非大宰之式法
[026-35b]
 鄭康成曰薪蒸給炊及燎麤者曰薪細者曰蒸木材
 給張事○賈氏曰掌次云大次小次/及幕並須木材故以給張事
 鄭鍔曰賓客共芻薪軍旅言共其委積薪芻者蓋軍
 旅之所共不一此特共其委積之薪芻爾○賈氏曰
 䟽材是百草根實可以助禾粟以供馬牛
 鄭康成曰野委謂廬宿止之薪芻○賈氏曰委積之
 中有薪芻在野故曰野委其六郷之廬宿委積薪芻
 自六郷共之兵器承野委之下明與野委同為賓客
[026-36a]
 所用故知是守衛賓客陳兵之器○鄭鍔曰共其野/委則乂併與守野
 委之兵器而共之野委不守則敵/人鈔略以乏軍須必為之防可也
 鄭康成曰野囿之財用者苑囿藩蘿之材○賈氏曰/苑囿藩羅
 以遮禽獸○王昭禹曰野囿財用以備資給○曹氏/曰古者師行三十里車徒皆止止則必宿而宿必有
 路室之委是謂野委豈可無兵器以助其守衛乎路/室必有藩籬之固是謂野囿又豈可無財用以助其
 防閑/乎
凡軍旅之賓客館焉
 賈氏曰諸侯以軍旅助王征討者謂之軍旅之賓客
[026-36b]
 ○黄氏曰凡㑹師者不入闗故軍旅賓客館於此使
 委人館之者就薪芻也
 鄭康成曰館舍也○曹氏曰國事莫重於兵則委人/之須備者亦莫詳於兵軍旅之賓
 客於是可以/即安於館焉
     緫論
 曹氏曰薪芻材木皆麤惡而瑣細者取之於野而斂
 不及於民聚之於臣妾而力不妨於農備之於素暇
 而憂不形於倉猝儲蓄有餘給使無乏取者不病於
[026-37a]
 求之難與者常見其供之易故賓至如歸師行宿飽
 脫有號召有會同則上作下應求得欲從人無不辦
 矣
 
 
 
 
 
[026-37b]
 
 
 
 
 
 
 
 周禮訂義卷二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