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2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卷二十一   宋 王與之 撰
地官司徒下
載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
十人
 鄭康成曰載之言事也事民而稅之載師者閭師
 縣師遺人均人官之長○鄭鍔曰周制王畿之地
 不過千里可為井田者則授之鄉遂之民内自
[021-1b]
 國中外至畺地不可為井田之所量土所宜又
 為十有一等之田田或多寡而地有廣狹因其土
 之所能任而制為之法使地足以容田田足以出
 賦是故名官曰載師載如舟焉輕重畢載茍不
 量所載舟必溺如車焉輕重皆任茍不勝其任
 車必折
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職而待其政令
 賈氏曰任土即下文[門@里]里任國中已下是也○薛氏
[021-2a]
 曰載師掌任土之法則大而都鄙之長次而公邑之
 吏下而逺郊之所授又其下而場圃廛里之所居皆
 所以為任土之法苟以為任民之法則十一之征井
 田之良法何至於二十而一與夫二十而五哉○鄭
 鍔曰載師之所任者十有一等之田法必因其土之
 廣狹使地足以容其田田制定而賦亦定矣故先言
 任田之地乃言任土之賦○王昭禹曰土有肥磽燥/濕之不同則其所産亦不
 能無多寡有無之異宜因其有無多寡而為之度數/焉是任土之法也如大宰之任萬民焉就其才之所
[021-2b]
 能如禹貢之任土作貢焉因其土之/所有各從其所宜而非以強之也○易氏曰有土
 斯有物或冝於九榖或冝於果蓏或冝於鳥獸之類
 凡所謂地事者以此物之○鄭康成曰物色之以知/其所冝之事○王氏詳說
 曰物地之法見於載師又見於草人蓋載/師物地以任其田草人物地以糞其種有事斯有
 職或職以耕事或職以牧養之事凡所謂地職者以
 此授之○黄氏曰待政令待税斂之政令也司書凡
 税斂掌事者受法焉其他政令非載師之職也○易/氏曰
 以待其令則令其所有如園廛二十而一之類以待/其政則正其所為如凡宅不毛者有里布之類以下
[021-3a]
 經證之則/地法可考
以廛里任國中之地
 張氏曰廛域中族居之名里郭内里居之稱○薛氏
 曰在市之屋曰廛在里之屋曰里其里受地視廛則
 所謂廛里者必聚廬托處於其肆者故曰任國中之
 地○鄭鍔曰廛以居商賈之貨里以為民庶之居○/黄氏曰陳相願受一廛而為氓此廛蓋民居矣
 遂人曰五鄰為里其在鄉則五比為閭故日鄉里在/郊則曰郊里一也○賈氏曰廛里即孟子云五畆之
 宅/者
[021-3b]
以場圃任園地
 薛平仲曰田不可種植妨五榖之生惟室廬之傍有
 園圃以毓草木於此則𣗳果蓏也常時則闢場為圃
 而種植九月則築圃以為場而納禾稼此則場圃同
 出於園地○鄭鍔曰場以登禾黍/之入園以為果蓏之區
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
 黄氏曰宅田居於城郭之外者之宅地也書曰表厥
 宅里孟子曰五畆之宅是不獨民也有士大夫有服
[021-4a]
 公事者民曰廛士大夫曰宅通則皆曰宅廛有征而
 宅無征城郭中不能容則居於外鄭曰宅田致仕者
 之家所受田非也仕者世禄雖死禄猶及其子孫況
 老而致仕者固當給禄矣謂之宅田則非也鄭引宅
 者在邦在野止謂其家之所在耳豈凡稱宅者皆致
 仕者哉○陳及之曰宅田/卿大夫之圭田○鄭康成曰士讀為仕仕
 者亦受田所謂圭田也孟子曰卿以下必有圭田圭
 田五十畆○黄氏曰士田士之禄田也以其所入什/一之税給之諸侯班禄見孟子王國班禄
[021-4b]
 亡不可考圭/田當在此○鄭司農曰賈田者吏為縣官賣財與
 之田○王氏詳説曰成周府史胥徒之外又/有賈人是賈人之有事於縣官者也○黄氏
 曰書曰肈牽車牛逺服賈蓋謂農民既藝黍稷榖有
 餘則賣之易其所無者非謂且耕且販也○杜氏曰
 五十里為近郊百里為逺郊○王昭禹曰致仕者以
 備國之訪問士受職於朝賈列肆於市其田皆冝近
 故任以近郊之地
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逺郊之地
[021-5a]
 鄭司農曰官田公家所耕田○王氏詳説曰藉田千
 畆甸師耕之正公家所耕之田後鄭以此為庶人在
 官之田則公邑之田何所用乎甸稍縣正欲以禄府
 史胥徒也
 王氏詳説曰先鄭牛田牧田説是也牛人養國之公
 牛牧人掌牧六牲無田何所取給乎後鄭以為畜牧
 者之家所受田非也牧人下士牛人中士三百六十
 之屬中士下士多矣何皆無田而獨於牛牧之家乎
[021-5b]
 鄭司農曰賞田賞賜之田○賈氏曰即司勲之賞田/也○黄氏曰公卿大夫士
 庶人於法應/賞皆得有之
 薛氏曰官田公家之田惟近則易以供不時之需賞
 田旌功之田惟近則易以給非常之賜牛田牧田則
 養公牛六畜惟近則易以供祭之用故曰任逺郊之
 地
 陳君舉曰廛里不特國中有也而國中為多宅田士
 田賈田分㪚在甸稍縣都隨其所在給之不獨近郊
[021-6a]
 有也而近郊為多官田牛田牧田賞田不獨逺郊有
 也而逺郊為多凡以上曰不以井為限所頒多寡而
 載師徴其材賦故獨任之而民田不與焉鄭氏之説
 不足采且以一端言之謂士田在近郊官田在逺郊
 夫官府遍王畿之内若在五百里之間豈可受田於
 近郊逺郊乎
以公邑之田任甸地
 黃氏曰郊外四甸之在逺郊之外其中置六遂七萬
[021-6b]
 五千家餘地盡以為公邑自此至畿畺四處皆有公
 邑故據此而言之○圖説曰特於甸地言者言公邑
 始於此○陳及之曰公邑之田謂在官之田未頒與
 人者○黄氏曰公邑對家邑為名甸田皆井授故小/司徒曰乃經士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
 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是/為丘乗之制甸七萬五千家為六遂共車千乗鄭康
 成曰公邑六遂餘地非也甸為六遂無餘地蓋其居/民一以遂人鄰里鄼鄙縣遂之法施之以存卒伍之
 制其授田一以司徒井邑丘甸縣都之法施之以益/丘乗之制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鄰長凡邑中之政
 相賛則所謂邑者乃參行於鄰里之中而六遂之地/十二同止能容七萬五千家非若六鄉有餘民别而
[021-7a]
 為四郊也其曰公邑以其屬天子也司馬/法二百里為州者言其居民如鄉之州也
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
任畺居良/反
 黄氏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謂天子大夫各受采地
 二十五里在三百里之内也以小都之田任縣地謂
 天子之卿各受五十里采地在四百里縣地之内也
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謂三公及親王子母弟各受百
 里采地在五百里畺地之中也家邑大夫之食邑也
[021-7b]
 其在畿外則為附庸之國不能五十里者謂之食邑
 非謂盡食其地蓋亦使取公田之税而食之有大夫
 士有府史胥徒皆當有禄盡取給於此而歸其餘於
 王故謂之稍專以廪禄為義也司馬法三百里曰野
 言其居民授田悉與甸同也甸為公邑稍為家邑公
 邑合而聽於遂人家邑離而聽於家大夫費郈武城
 莒父小都大夫之都鄭以為卿之采地非也卿受地
 視伯謂之縣者著野法也必著野法者見都鄙之猶
[021-8a]
 有王田也大都公卿之都也公百里州公祭公伯七
 十里不言七十里者合之於百里凡伯曰我居圉卒
 荒芮伯曰孔棘我圉圉畺也其曰畺者言為天子守
 封畺也又謂之都甸稍縣都猶縣之為縣也甸法四
 甸為縣四縣為都載師小都曰縣大都名皆互通都
 鄙之外一以丘甸之法治之故其名通稍不為邑縣
 畺不為都天子使吏治之而屬乎遂人遂人曰以逹
 于畿是也鄭於遂人曰中雖有都鄙遂人盡主其地
[021-8b]
 非也○王昭禹曰自家邑至大都以官之最尊者與/王子弟之愈親為外蓋其官最尊其親愈宻則
 其内之盡心於王為益至/外之捍衛於國為益嚴
 陸氏曰王制所謂縣内舉中言之也然則以公邑之
 田任甸地元士於此受可知凡此其大凡也其地有
 餘有不足蓋有通法存焉雖卿或在畺地雖大夫或
 在縣地取足於封而已○易氏曰惟内諸侯以禄為
 主故所任之地與郊甸同謂之田○陳君舉曰古者
 采地未嘗世守若温原攅茅之田周武王嘗以封蘇
[021-9a]
 忿生矣周襄王嘗以賜晉文公矣狐氏陽氏復受命
 於晉以處之蓋更狐陽而後至郤氏郤氏而争其田
 故單劉二公所以曰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此言一
 出足以破郤氏之貪於是晉侯俾勿爭若已識其機
 準是一事則知采地無世守也明矣
 圖説曰四郊地居四同甸居十二同稍居二十同縣
 居二十八同都居三十六同共計百同之地此王畿
 所以為千里○陳君舉曰先儒以為畿内方千里積/百同九百萬夫之地其言是也以為中
[021-9b]
 有山林陵麓川澤溝瀆城郭官室涂巷三分去一其/餘六百萬夫又以田不易一易再易上中下相通定
 受田者三百萬家則非矣考封建之法王畿方千里/者田方千里公侯凡百里者田方百里方千里者為
 方百里者百為田百萬井九百萬夫之地受田者八/百萬夫百倍公侯之國夫然後足以為天子都圻鎮
 撫天下矣若受田止於三萬家則是方百里者三十/七五十里者一耳安在其為方千里本根不強何以
 應千八百國之求乎先王以田制禄一夫一婦受田/百畆上農夫食九人諸侯之下士倍上農夫中士倍
 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/卿禄計口受田積而上之度人情交際之廣狹裁其
 用度之多寡而受之為公侯者田不百里不足以待/天子睦四鄰親九族守宗廟定社稷伯必七十里子
 男必五十里不可多也不可寡也若鄭氏劉歆之言/乃連山川未審田之定數茫然依約以為國者也夫
[021-10a]
 國之肥磽四方不同故大禹有九等之例後世亦有/土色之辨因其地之肥磽以定田之廣狹百里之國
 提封萬井是為定制豈有先定四封然後去山陵林/麓川澤又始以一易再易定其夫家之数乎井田封
 國帝王之世系百世之根本若根本無法制則萬世/將如之何又諸公封方五百里其食者半則是方百
 里者六五十里者一矣以鄭氏所言王畿計之合/六國諸侯已是與王敵矣尾大不掉豈先王良法
 陳君舉曰或問載師凡地以何人耕曰只是使食公
 田之税耳且如古人以公田養士大夫之家仕宦於
 朝則有常禄禄食如漢餐錢之類漢雖關内侯亦未
 嘗有地如二千石以下皆受榖於司農掌金榖之淵
[021-10b]
 唐室無賦禄之制但令以房廊錢自給當時雖有促
 錢令史終唐之世賦禄不能定其實封有戸者亦不
 過幾人至太祖始立禄格如俸錢供給錢者皆王介
 甫始制此事最是然其無収處却令州縣供給錢仰
 給於公使庫公使庫不能辨此其勢只得將軍資庫
 錢制而用之如此立法是教天下之人將軍資公使
 庫合而為一也
凡任地國宅無征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逺郊二十
[021-11a]
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
 鄭司農曰任地謂任土地以起税賦也○林氏曰載
 師任土有任其地之所居者有任其地之所征者自
 廛里至大都此任其地之所居者有逺近也自國宅
 至漆林此任其征之所出者有輕重也
 鄭司農曰國宅城中宅也○鄭鍔曰民為國本本固
 則邦寜則國中所居蠲其賦而無征冝矣○鄭康成/曰國宅凡
 官所有宫室吏所治者也○劉氏日謂國也宅也國/即上文廛里任國中宅者上文宅田廛田宅田無征
[021-11b]
 其餘皆有征矣此但覆解上文自國至都/征税之差更無别少異而兩鄭之説俱非
 賈氏曰園即上經場圃任園地廛即上經廛里任國
 中之地廛則孟子云五畆之宅𣗳之以桑麻是廛無
 榖也園則百畆田畔家各二畆半以為井竈種䓗韭
 及𤓰是園少利也○黄氏曰廛税有夫布以夫一廛
 為名與里布雜征居二十之一里布以里居為名蓋
 給閭里雜用共服器之屬孟子不欲以室廬蠶桑之
 税病民故欲去之○鄭鍔曰園圃所産之利㣲市廛/只以為居貨之所故二十而取一
[021-12a]
 皆輕之也記者謂廛與陳相願受一廛為氓之廛同/非市廛也余以為既言國宅無征則廛里不當有賦
 今有二十而一之賦其里非居之廛明矣商賈有門/關之税則居貨之所不得不輕之也愚按園廛亦
 之圃臣若焉汪是國/之 周氏之 也
 黄氏曰國中什一使自賦役多税輕逺郊二十而三
 役稍簡矣自此去國益逺役益簡税漸増至十二而
 止自甸而往通行公田九一之法蓋并雜徴為十二
 自郊至都役賦相乗除而通平然猶必優内也
 陸氏曰甸稍縣都無過十二謂如百畆而徹賦民什
[021-12b]
 一於一中又以十分為率取二也畿外諸侯以歸公
 上大略如此
 賈氏曰漆林之税特重以其非人力所能作○鄭鍔
 曰漆之為物特為用之飾舜造漆器羣臣咸諫懼用
 漆而至金玉富民之道可不禁其奢乎植至於成林
 則奢意無極特重其征非不仁也
 陳君舉曰周制什一之法通行於天下而載師立法
 多寡不均蓋參之前文而得其説近郊十一則圭田
[021-13a]
 之税商賈之田税所以輕者蓋圭田以當禄奉祭祀
 商賈既有關市之征不可重也逺郊二十而三則庶
 人在官者之田賞田之稅畜牧之田税所以比田税
 差重者抑閒民及豪強之家也甸稍縣都皆無過什
 二則公邑之田税卿大夫采地之田税嵗貢什之二
 而有其八是亦優於畿外諸侯矣以上田非民田也
 故多寡隨冝而取若井田則什一而税智者不能易
 此説○又曰此九等之賦皆是公卿大夫所封之地/在乎邑者其所得甚薄故以二十而一歸乎天
[021-13b]
 子或封之以逺近之田者其所得厚乎邑故以十一/而歸于天子至於封之以甸縣之都是封之以邑也
 其所得厚乎田故以十二歸之天子至於漆林之征/是其所受之邑其中有漆林之地故利為厚則以二
 十而五/以取之
 薛氏曰載師之法非取民之法乃任地之法耳國有
 宫室吏所治也故無征場圃者果蓏珍異之所出廛
 里者貨賄財利之所聚其利甚㣲而不可以厚斂故
 園廛二十而一宅則退政於朝士則列職於朝賈則
 服役於朝朝廷之所深䘏者也雖受田不可以無税
[021-14a]
 而所取不可以過厚故近郊十一官田者公家所耕
 之田賞田者賞賜所予之田牛田牧田牛牧所給之
 田彼皆得於在官之田雖斂之以稍厚不為過故逺
 郊二十而三至於六遂之餘地則公邑所受者為甚
 𦂳家邑小都大都之所受地視公侯伯子男則受田
 者為尤富斂之雖加厚而亦不為刻故甸稍縣都皆
 無過十二若夫事漆林之末作而掌山澤者尤當抑
 末作而阨之以重斂故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其首曰
[021-14b]
 凡任地則知其為凡任地者之賦也
 陳君舉曰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以其一為畿内畿
 内之地方百里者百以其一為郊内鄉遂在焉此天
 子所自有也而近郊有宅田士田賈田逺郊有官田
 牛田賞田牧田則郊田亦或賦之諸臣而不皆治於
 天子之吏郊外唯公邑謂之甸所謂閒田也其餘以
 為家邑謂之稍大夫受之以為小都謂之縣卿受之
 以為大都謂之畺公受之凡此皆封君也各衣食其
[021-15a]
 租稅以歲時頗有入於王府則近郊十共其一逺郊
 二十共其三稍甸縣都皆十共二是謂九賦蓋輸公
 上者厪厪如此由此觀之以方千里者九而天子所
 自有其一誠非自封殖以縱其欲徒以具百官成六
 軍受四方㑹朝焉耳等而下之公侯伯里伯七十里
 子男五十里而其君毋過十卿禄卿一旅之田大夫
 一卒之田而又都城過百雉伐冰之家畜牛羊則於
 禮為大禁大抵大小相維而不相殊絶是之謂均茍
[021-15b]
 不均則自天子逹諸侯不得專有之是故山澤不以
 朌采地之内有漆林焉則倍蓗其征虞衡雖王官然
 其歳入非喪紀勿用以經考之九州川浸澤藪名在
 職方不屬諸侯之版而詩不以圃田繋鄭春秋不以
 沙鹿繫晉略可覩矣周季諸侯始擅不朌之利齊斡
 山海桃林之塞郇瑕之地晉實私之僭侈滋甚往往
 穪霸甚者至周歳貢百二十金於魏以易温圃秦人
 痛懲之罷侯置守以養千八百國之君者養一人而
[021-16a]
 山澤陂池之入特為禁錢屬少府由是人主獨富強
 而郡縣單弱天下之禍初起於匹夫然後知周過其
 厯秦不及期非但仁義之澤不同亦制度之異也
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無職事
者出夫家之征
 黃氏曰里布出於蠶桑宅雖不毛猶出里布屋粟出
 於藝植田雖不耕猶出屋粟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
 粟公田九一之外復有此稅以夫屋為名所以給施
[021-16b]
 散若今之義食歟民無宅則無里布無田則無屋粟
 然必出夫家之征在國則出十一之貢在野則出九
 一之賦一夫百畆之所任家征出士徒車輦給繇役
 視其費為之數○王氏詳説曰里者方里而井之里/何必以為二十五家為里布者布緦
 也何必以口賦出泉為布且比共吉凶二服是里布/所罰以為吉凶二服有宅則有宅征有田與夫家則
 有田夫家之税雖因而罰之但屋粟與夫家之征為/常法而里布為非常法故屋粟夫家之征言出而里
 布言有有者不冝有也後世以里布為常法故孟子/曰廛無夫里之布則民皆願為之氓唐時調法有家
 則有調而使之出絹/去成周法意逺矣
[021-17a]
 薛氏曰學者為之辭曰抑末作也激游手也抑不思
 彼無生息蕃養之源而蹙之以刻剥之政民將何所
 出乎且閭師於不植者無椁而已載師則使出二十
 五家之布閭師於不耕者祭無盛而巳載師則使出
 三夫之稅閭師無職者出夫布而已載師則使出夫
 家之征何同情而異罰乎所謂宅不毛田不耕與夫
 民無職事者非為民而言為任地者言耳謂夫都家
 之長公邑之吏近郊逺郊之所授皆任地者也彼既
[021-17b]
 任是地則當墾闢田野敎督耕桑可也今都鄙郊甸
 之中猶有不毛之宅不耕之田無職事之民則是上
 忘於職而忽於政故宅不毛者其長有里布之罰田
 不耕者其長有屋粟之罰民無職事則又罰其長以
 夫家之征夫然後為君者不虐於誅斂任地者不困
 於供輸何者謂所生足以給所取也孟子曰入其疆
 土地闢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入其疆
 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在諸侯如此
[021-18a]
 則其於郊甸都鄙者可知○陳君舉曰閭師之罰罰/庶民受井田者載師之罰
 罰有官職及閒民商賈也若圭田賞田公邑家邑小/都大都之田商賈之田畜牧之田庶民在官之田何
 以罰之特重蓋有官者怙𫝑豪横給以田而不耕授/之宅而不毛則剥下虧上多矣庶人在官而不知耕
 則横取強斂多矣商賈之家畜牧之家有田而不知/耕則逐利甚矣凡此皆先王所甚惡故罰之特重也
以時徴其賦
 易氏曰徴其賦者謂任地之正賦若里布屋粟以及
 夫家之征當時不常有故不立為一定之法○鄭鍔/曰徴之
 必以時則上不/病國下不病民
[021-18b]
 陳君舉曰冢宰制國用而財計萃於地官所謂九功
 者六郷之中農圃工商山澤之賦閭師掌之九賦者
 廛里及畺士之有田至於都鄙者之賦載師掌之其
 市征廛人掌之其野斂縣師旅師掌之㣲至於薪芻
 角羽茶炭之斂各有其人而其嵗入泉在泉府榖在
 倉廪人委積之守在遺人皆司徒之屬而天官大府
 之所受特市事貨賄之入然後知冢宰制國用者非
 但二三府區區出内蓋兼緫貢賦功之入而以九式
[021-19a]
 出之以中大夫二人為司㑹治其最凡焉而以萬目
 付有司要其財守則固地官之職也周之大計富藏
 天下不盡歸之公上自九職九貢既皆不領於朝廷
 之經費而以九賦當歳之百須雖天子不得以意増
 損於其間者則以其藏在羣有司其節在大臣故也
 藏在羣有司雖大臣不能侵官以順適其上節在大
 臣雖羣有司之積若丘山而不敢專輙於下然則分
 𨽻二卿示公共防踰越而冢宰所以為獨制國用也
[021-19b]
 歟周之大政令每如此今見於詩書周公召公並相
 成王而洛師之役召公先相宅及周公莅卜而後丕
 作康王即位同召六卿而命仲桓南宫毛者必太保
 宣王南征程伯休父實為司馬而整六師者大師皇
 父也是謂一相處内無所不統不但理財然也秦兼
 天下山海池澤之税屬於少府以給共養謂之禁錢
 其屬自為尚書蓋周司㑹之官則是自㑹其所司不
 𨽻丞相漢文帝問丞相天下錢榖一嵗出入幾何陳
[021-20a]
 平對以責治粟内史内史今大農也而不及少府則
 少府為天子私藏雖丞相有不得與聞者而利權始
 分矣
閭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
 鄭康成曰主徴六郷賦貢之税者○陳及之曰閭師
 徴國中及四郊之稅縣師徴野之稅皆民田什一而
 稅者也○鄭鍔曰或謂六郷之中二十五家同一閭
 各設閭胥以統治之矣又有閭師之官何也蓋閭胥
[021-20b]
 所掌者一閭之征令閭師則掌國中及四郊人民六
 畜之數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時征其賦此其職
 之所以不同也然六郷有比閭族黨之名獨取閭以
 名官者康成謂征民之税冝督其親民者其説恐未
 盡何則比閭族黨之官無非親民者不獨閭為近民
 之官而已嘗以縣師觀之有四甸之縣有五鄙之縣
 有小都之縣而掌征邑之貢賦者則以縣師名之謂
 其在四百里之地四甸五鄙小都之縣俱可緫於是
[021-21a]
 故也若夫五比之家則合而為一閭閭之百家則合
 而為一族族之五百家則合而為一黨小而一比則
 未成為閭大而族黨則各同出一閭欲知民數以任
 其力而征其賦必當出入乎閭巷之間然後知之為
 甚悉名閭之意殆由此爾閭師之任既為匪輕故雖
 以中士為之而命名曰師冝矣○鄭景望曰後世催/科之法縣以户長保
 長率十人催二三百家之税既巳難矣而定役者止/據物力之髙下而不問其居舍之廛野故在逺郊而
 催城中之租居東郷而督西保之税姓名居里之不/可識逃亡死絶之不可知而破家蕩産之害相尋役
[021-21b]
 法之為民病也深矣或曰近世三十甲之説亦近於/五比為閭之意夫何行之而猶病曰聨民者不異廛
 野役民者不本保伍雖以一夫徵十夫之稅/而越竟奔走之勞死徙代納之害猶前耳
掌國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數以任其力以待其政
令以時徴其賦
 賈氏曰閭師徴斂百里内之賦貢故云掌國中及四
 郊人民六畜之數
 鄭鍔曰内而國中逺而四郊有人民焉為邦之本有
 六畜焉為家之資當悉知其多寡之數然後可量其
[021-22a]
 力之所能任○易氏曰牛以力而載馬以力而駕鷄/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八口之家可以
 無飢則知其力之為有餘由是任民則農圃之事以/至虞衡之事皆其力之所及耕植之貢以至山澤之
 貢皆其力/之所出量其地然後任以事任以事然後可以待
 上之政令而責其出賦以供在上者為無愧在民者
 乃無怨
凡任民任農以耕事貢九榖任圃以𣗳事貢草木任工
以飭材事貢器物任商以市事貢貨賄任牧以畜事貢
鳥獸任嬪以女事貢布帛任衡以山事貢其物任虞以
[021-22b]
澤事貢其物
 鄭康成曰貢草木謂葵韭果蓏之屬○易氏曰大宰
 言任民則任之以其職閭師言任民則任之以其貢
 惟閭師以貢而論則山澤之職無慮數萬此所以列
 虞衡為二○鄭鍔曰山澤所出不同其職/可以兼言其貢則不得不分也䟽材之利
 毫末而巳此所以不言臣妾○劉氏曰臣妾各有所/𨽻而無地職以任其力
 也/然九職以虞衡為次此以虞衡為後亦山澤之利
 與民共之
[021-23a]
 黃氏曰凡任民國中九職雜居與野不同其授地或
 多或寡或不授地參差不齊故皆使什一自賦圃牧
 工賈則皆視農夫百畆各足以致其一夫之力而什
 貢其一畿内無貢謂之貢者言下之所以奉其上也
 國中貢即賦也什一自賦其實夏法
 鄭鍔曰或謂龍子以為治地莫不善於貢貢者校數
 歳之中以為常以為樂嵗寡取凶年取盈周人用徹
 法今乃有閭師之貢何也余攷康成之説周制畿内
[021-23b]
 用夏之貢法邦國用殷之助法又攷儒者之説謂大
 宰任三農之法是助法其法藉而不税載師任地之
 法是貢法其法稅而不藉畿内自有貢法助法不然
 則閭師之於國中四郊何以有貢耶余謂貢法用於
 餘地不耕田之處助法用於郷遂為井田之處
凡無職者出夫布
 鄭鍔曰所謂無職則指閒民為臣妾耳臣妾者八職
 之所役閒民者八職之所恃初無可貢者特使之出
[021-24a]
 一夫之布蓋使出一夫算口之泉與里布夫家之征
 異矣然此布非罰布也亦以出為言者既謂之無職
 殆亦不冝出者也不冝出而出之亦勉之使勵勤耳
 ○楊氏曰大宰九職九曰閒民雖無常職而使之轉/移執事是亦有職也閭師之任民以時征其財則八
 職之民皆有常職矣凡無職者亦使之出夫布則閭/師之征賦亦非不及閒民也先王任民其詳至於嬪
 婦化治絲枲臣妾聚斂䟽財雖婦亦各有職不蠶則/不帛不績則不衰故夫耕婦蠶以其衣食無敢不自
 力者此黎民所以不飢不寒養生喪死而無憾也夫/惰農自安不客於先王之時豈閭師任民而不及閒
 民哉蓋閭師任民以征賦為主而轉移執事巳列於/九職之末故不言也○黄氏曰凡民職業雖不同而
[021-24b]
 皆受廛居作受廛者必有夫布閒民雖不受廛亦必/出夫布如有職業者此所以懲之也○王昭禹曰大
 宰嘗以九職任萬民大司徒頒九職三事以登萬民/則任民以九職為本以三事為輔無職者謂無事於
 九職也冝有以阨之使任職焉故罰之使出夫布載/師言里布者罰出居里之布此言夫布者罰出夫丁
 之布○林氏曰閭師凡無職者出夫布所以懲游惰/至漢始一槩為算賦故髙帝紀書云𥘉算賦蓋&KR1018
 古重斂/害民也
凡庶民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𣗳者無椁不
蠶者不帛不績者不衰
 鄭鍔曰先王使民植桑種麻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
[021-25a]
 時者使之養生喪死無憾然人之情好逸惡勞欲其
 不惰於本業非有以罰之則有所不勉蓋庶人之家
 五母雞二母彘畜以為牲不畜則使其祭不得用牲
 耕以供粢盛不耕則使其祭不得用盛○鄭康成曰/盛黍稷也
 不種植則使其死也有棺而不得用椁○鄭康成曰/椁周棺也
 不蠶桑則使其衣不得衣帛不績其麻則使其喪不
 得衣衰凡皆所以恥之○易氏曰人孰不念其先亦/孰不愛其身於此缺焉能無
 愧乎玉藻云惰游之冠垂緌五寸亦皆所以愧之也/愧之也者勉其怠而作其力也○黄氏曰工賈皆不
[021-25b]
 耕豈可以使祭無盛儒不耕而食孟子所謂入則孝/出則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固得通功易事
 也/鄭景望曰老不帛死不椁喪不衰祭不牲不盛民
 之所以養生喪死厚終追逺情之所甚不忍咸無焉
 則罰而懲之不亦甚哉夫然後各致其力而野無曠
 土各率其職而國無游民衣食足於下貢賦裕於上
 夫先王之政本以養民因資其力以養國故凡一予
 一奪一勸一懲皆以豐其原培其本後世任民無政
 勵民無術予奪勸懲一皆為取民而設民生無以養
[021-26a]
 死無所𦵏水旱饑饉枕藉溝壑莫之問而取民之法
 顧日益苛牧民之吏顧日益急不亦異乎
縣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
十人
 鄭康成曰名曰縣師者自六鄉以至邦國縣居中焉
 ○黄氏曰縣師鄉官也而掌天下地域人民六畜車/輦之數及徴野之貢賦猶以内統外也以縣為官取
 四甸為縣之義丘乗之制貢賦之法於是詳/焉○王氏詳説曰此天子所以謂之縣官鄭鍔曰
 耕牧之地有名縣者四甸為縣是也六遂之地有名
[021-26b]
 縣者五鄙為縣是也采邑之地有名縣者小都之田
 任縣地是也此縣師之職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
 地域而亦名曰縣與上所言三縣之名則同其實則
 異何以言之王國百里之外為六遂又其外為小都
 大都尚有餘地不以封人者則謂之公邑天子使吏
 治焉其官名曰縣師則近而四甸之縣逺而五鄙之
 縣又逺而小都之縣凡所謂公邑者皆緫統於是鄭
 司農謂四百里曰縣者正謂是也○陳君舉曰周制
[021-27a]
 以載師專管在官人禄地租賦以閭師專管農田租
 賦至縣師又通管軍政及野賦甸稍縣都大率皆是
 受分地人其中間田則領於王官亦以鄉遂之法治
 之至於鄉遂只是邦畿之内分擘閭師四郊/縣師郊里管仲三
 分國之法正是鄉遂法五鄙之法正是甸稍縣都法
 但其制頗有團併以規利整促以便用兵處非先王
 立法之意
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
[021-27b]
之數及其六畜車輦之稽三年大比則以攷羣吏而以
詔廢置
 賈氏曰稽計所計之數皆知之
 吕氏曰先王自封建諸侯外有閒田散在諸侯之國
 或謂諸侯有罪則削其地以為閒田若有功則以閒
 田増封之天子平時各命王官以掌之縣師掌邦國
 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兼天下之閒田以緫其目
 此皆古人封建相維之意○鄭鍔曰邦國者畿外之
[021-28a]
 諸侯都鄙者畿内之小都大都稍者大夫之家邑邑
 者六鄉之井地郊里則自國中以至六鄉其地域不
 為不廣○鄭康成曰郊里郊所夫/居○項氏曰如一里九其夫家人民○王氏/曰人民
 在夫家六畜之中則是民之𨽻也質人/所謂人民同意○項氏曰如一家九夫田萊之數不
 為不多○項氏曰如田百畆萊五十畆/之類○鄭氏曰萊休不耕者其畜車輦不
 為不衆如使縣師盡得而掌之又從而辨之從而稽
 之非司徒而何然其所掌者止於邦國都鄙稍甸郊
 里之公邑則知其不同於司徒矣○史氏曰夫家人
[021-28b]
 民之増損田萊之荒闢六畜之登耗車輦之備乏必
 待三年大比而稽考於是羣吏始從而廢置則其法
 略於官府鄉遂矣○鄭鍔曰逺而邦國近而都鄙與
 夫稍甸郊里之地俱有公邑則俱有羣吏吏有勤有
 怠則冝有廢有置以勸激之詎可以為餘地而不考
 之哉縣師於大比之年從而考之知其勤則詔王以
 置之知其怠則詔王以廢之夫如是孰敢不留意於
 王事哉説者以為鄉師之職嵗終考六鄉之治以詔
[021-29a]
 誅賞奚為縣師獨於大比則以詔廢置而不及誅賞
 無乃公邑之法獨異於六郷乎余以廢置視誅賞為
 輕誅賞視廢置為重郷師為六郷之老而郷師乃公
 邑之官縣師止於專治公邑而郷師於事無所不考
 縣師亦郷師所稽故縣師於廢置之輕者可得而詔
 若夫誅賞之重有不得而與焉縣師於大比詔其輕
 郷師於大比詔其重職有尊卑理亦冝然孰謂公邑
 之羣吏獨無誅賞以馭之哉
[021-29b]
 黃氏曰此天下軍籍也其序自外及内著其為一法
 也調𤼵多用外兵止及郊里六郷之軍司馬不得而
 徴發之也六郷之軍專衛王大比小司徒巳考四郊
 之吏縣師亦考之者小司徒掌教縣師掌斂其賦各
 行其職必考察之而後其事嚴整
若將有軍旅㑹同田役之戒則受灋于司馬以作其衆
庶及馬牛車輦㑹其車人之卒伍使皆備旗鼓兵器以
帥而至
[021-30a]
 易氏曰戒者戒其豫備○黄氏曰司馬主兵其令不
 得直行於天下必有縣師關節此先王㣲意兵皆民
 也發民為兵而主民之官不應全不知故使其屬行
 司馬之法作起也起其衆庶馬牛車輦而後㑹其車
 人卒伍邦國都鄙郷法卒伍雖素定而車人不相須
 甸稍縣都野法車人相須而縣鄙居民未嘗為卒伍
 故於此皆以司馬之法㑹之五人為伍百人為卒離
 則皆伍聨則皆什百人為卒郷為四閭野為四里車
[021-30b]
 徒異部多少稱事○王氏曰車有車之卒伍若司右/所謂合車之卒伍是也人有人之
 卒伍若小司徒所謂/㑹萬民之卒伍是也○鄭鍔曰周制以軍旅㑹同田
 役為國之大事不惟須衆庶以為用而馬牛車輦旗
 鼓兵器皆不得以不備不惟取於六郷之民亦有時
 用公邑之民六郷之吏帥之而至以聽司徒之政令
 公邑之民為司馬者得而用之縣師聞有是戒則往
 受其法以作公邑之衆庶及馬牛車輦㑹其車之卒
 伍又㑹其人之卒伍有旗以為之指麾有鼓以為之
[021-31a]
 號令有弓矢殳矛戈㦸以為之擊刺使之各備其物
 然後帥之以至○黄氏曰郊兵其吏帥之野兵/稍人帥之邦國都鄙各從其主先儒
 謂郷師以旗致萬民則帥而至者謂致於郷師也余
 以為六郷之民郷師之所統治則民冝致於郷師若
 夫公邑之民非郷師之所統治而用民之法本受於
 司馬則此所謂帥而至者冝致於司馬若受法於此
 而致民於彼則調發之多少孰從而知之哉嘗考稍
 人之職掌令丘乗之政令者也若有㑹同師田行役
[021-31b]
 之事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輦帥而至以聽於
 司馬夫以稍人受法於縣師縣師受法於司馬上下
 相統出於一律安有受司馬之法乃帥而至於郷師
 乎先儒之説陋於是矣
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
 賈氏曰都謂大都小都邑謂家邑○王昭禹曰縣師
 掌閒田之地内自郊里外及邦國凡餘地皆在所掌
 則凡造都邑者合天下閒田言之○鄭鍔曰大司徒
[021-32a]
 言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此又
 言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何也司徒所造
 者畿内三等之采地縣師所造者公邑之地造都邑
 將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惡可不量其地之廣
 狹五地之物所生異冝惡可不辨其物之名色○鄭/康成
 曰物謂地所有也/名山大澤不以封家邑之里二十五小都五十大都
 百烏可不制其域之小大封都邑者必有定制故皆
 以制其域為言○王昭禹曰制其域則/為之立疆界大小之限若夫大司徒
[021-32b]
 言以室數制之即此所謂量其地言以土冝之法辨
 其名物即此所謂辨其物造之之法則同所造之地
 則不同所以各言之○黄氏日凡造都鄙鄉法卒伍/令賦邑野法丘乗令賦調𤼵徴
 斂皆當用之故其所授民皆有數而不使其地有/餘不足量其地知其所能容辨其物知其易不易
以歳時徴野之賦貢
 鄭鍔曰貢賦之出於野者必當以時征之不先時以
 困民所無不後時以失民所有乃所以惠吾民也説
 者謂載師閭師皆言以時征其賦此獨言以時征野
[021-33a]
 之貢賦何也載師所征者任地之賦閭師所征者國
 中四郊之賦縣師征公邑之賦貢其地乃公邑之閒
 田故特言野以别之
遺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 王昭禹曰掌施惠以振救故以遺人名官○薛平仲
 曰取之於民而不知所以予之則施報之義乖予之
 於民而不知所以均之則公平之義泯遺人必繼於
[021-33b]
 此者先王所以示施報之義均人又繼於後者先王
 所以示公平之義夫風俗之不善不由於施報之義
 乖則原於公平之義泯先王設官以寓教而動化風
 俗之機每形於不言之表則亦何往而非教哉
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惠
 王昭禹曰言邦之委積以别於諸侯國也○賈氏曰
 此與下為緫目○鄭鍔曰先王仁政務在利人而已
 憫其不足必施惠以予之又謂用物不足則惠有時
[021-34a]
 而窮欲其不窮則其積也冝厚故立遺人之官使掌
 邦之委積欲其積之有素然積於此者有限待事之
 來也不一以一方之積將以施無窮之惠不可也故
 所積各有地因其地之物以待其地之事則物不匱
 而惠不竭故自鄉里而下各有委積以待事○黄氏
 曰鄭謂餘法用非也廪人匪頒賙賜未有所指授儲
 之以待故可謂之餘法用榖不足則可止也遺人施
 惠皆有品式不可已者如郊里委積以待賔客豈餘
[021-34b]
 法用邪又縣委以待凶荒今亦以榖不足而不出可
 歟大抵司徒教民相賙相救民力之所不能任與其
 所當任老孤羇旅國皆自當任之本文王惠鮮鰥寡
 之政國用之不可已者常時給養之一旦以榖不足
 而止則皆當為餓莩此遺人委積廪人匪頒賙賜皆
 當於徴斂時與倉人分受之大略如今省司義倉米
 各有所屬遺人所當用者亦必皆有餘蓄雖凶荒榖
 不足不得止也遺人與閭師縣師為聯閭師徴郷賦
[021-35a]
 縣師徴野賦其事相關郊外曰野五鄼為鄙委人以
 甸聚待羇旅野鄙即甸也稍無委積稍賦專給廩禄
 冝無餘也凡委積道逺則移用
郷里之委積以恤民之囏阨
 鄭康成曰鄉里鄉所居也○賈氏曰郷/里謂國中○鄭康成曰
 囏阨猶困乏○鄭鍔曰鄉里之委積出於農民之力
 農有囏阨則取以賑恤之出於民還以與民○史氏/曰方其
 囏阨豈暇逺愬即其居而予之取其近也○王氏曰/恤民之囏阨則司救所謂歳時有天患民病以節廵
[021-35b]
 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也國及郊野以/郷里為中故恤民之囏阨冝以郷里之委積
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
 賈氏曰門謂十二國門關十二關門出入皆有税足
 國用之外留之以養老孤故司門云以其財養死政
 之老與其孤○鄭鍔曰門關之委積出於商旅之利
 父老死於王事而其子孤子死於王事而其父老皆
 死義之家也取諸此以養之使民知利不勝義所以
 激天下之大義也
[021-36a]
郊野之委積以待賔客
 王昭禹曰近郊五十里六郷在焉逺郊百里六遂在
 焉謂之郊里則異於郷里以在郷遂之間言之○賈
 氏曰六郷之民所居郊者其委積留以待賔客其賔
 客至郊與王國使者交接因即與之廪餼○鄭鍔曰/芻薪禾米
 賔客道路之所頒而郊勞之禮實在乎此故積於郊/里以待之○王昭禹曰司徒大賔客令野修道委積
 小司徒小賔客令野修道/委積野指郊里之地言之
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
[021-36b]
 賈氏曰野鄙據六遂在郊外曰野○王昭禹曰遂地/謂之野合五鄼而
 為鄙則野鄙/為遂地明矣六遂中有五百家鄙故以鄙表六遂亦
 可兼公邑在甸地者
 鄭鍔曰康成謂羇旅為過行寄止者以經考之乃旅
 師之所謂新甿蓋羇旅無定名此乃自逺方新徙而
 來至於六遂未授田之人如王制所謂自諸侯來徙
 於家者也田雖未授身留於此則用野鄙之委積待
 之冝矣
[021-37a]
縣都之委積以待凶荒
 賈氏曰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不見稍三百里則縣都
 中可以兼之特於此三處言凶荒者畿外凶荒則入
 向畿内取之畿内凶荒則向畿外取之是以鄭即通
 給解之○鄭鍔曰凶荒則流離入關者多矣故積於/縣都以待之如漢時關東水旱流民入關中
 仰食之類即都鄙之境上以賙恤之不來莩於京師/○李景齊曰司徒荒政所以散利或者取具於此歟
 史氏曰郊里則逺井邑矣賔客不常至野鄙則逺廛
 市矣羇旅不常有縣都則逺郷遂矣凶荒不常見皆
[021-37b]
 俟時而予之故云待也
 劉氏曰曰恤者非恤不可行曰養者直以充其生待
 者必有以待之皆互文以相見
 鄭鍔曰凡此五地委積出於民耶出於官耶以司門
 觀之凡財物犯禁者舉之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
 孤則關門之委積由此若夫其他余以謂三年九年
 耕所餘之粟皆積於此
凡賔客㑹同師役掌其道路之委積凡國野之道十里
[021-38a]
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
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
 賈氏曰上經委積隨其所須之處此經委積據㑹同
 師役行道所須故分布於道路逺處須多故有積近
 處須少故有飲食及委○王昭禹曰衆之所至必有/所須故道路皆有委積以待
 之/○鄭鍔曰賔客之往來㑹同之畢至師役之竭作
 其人衆矣道途之所須寢食之不便其何以行之哉
 遺人之官自國門之外野中之道十里以至三十里
[021-38b]
 三十里以至五十里近則有廬○鄭康成曰廬若今/野候徙有庌也○王
 氏曰廬小室十里可以飲食而/息焉○史氏曰勞其飢渴也逺則有宿○鄭康成/曰宿可以
 止宿若今亭有室矣○王氏曰三十里則/可以宿焉故為大室○史氏曰備其之絶又逺有市
 廬則具飲食以待之宿有路室路室則有委以待之
 市有候館○王氏曰五十里則四旁皆可以日中至/焉故有市也可以候賔旅而館之焉○王
 昭禹曰先言廬後言/館則廬小而館大候館則有積以待之如是則日
 無飢渴之憂夜有寢處之便適千里者無宿舂糧之
 勞亦不至於暴露而茇舍則孰憚於從王事哉然必
[021-39a]
 以三十五十里為率者正師行不過三十里吉行不
 過五十里之法以五十里計之則一市之間有三廬
 一宿三廬各為飲食蓋所給者賔客㑹同師役之主
 將
 黃氏曰國中賔客禮積有司供見大行人軍旅糧食
 廪人供自甸而往其廬有路室有候館自國野逹于
 天下
 薛氏曰成周封建之制自諸侯禄地及禄士之外其
[021-39b]
 閒田之歸於公上者雖領於王官皆藏於天下故自
 都逹境十里有飲食三十里有委五十里有積凡糗
 糧芻茭具焉以待軍旅故周禮一書經國之用具於
 九式而軍旅無與蓋所以藏富於民而不明民以用
 武考之於詩疆場有積倉之具徹申伯土疆以峙其
 糧而左氏亦云衛取於相土之東都以㑹王之東蒐
 夫倉積於豳糧峙於申㑹蒐之備逹於衛境天下之
 賦藏略可覩矣下至春秋猶有存者齊侯之師僖四/年
[021-40a]
 陳鄭共其資糧屝屨晉入楚境輒得館榖柰何王綱
 解紐官守曠紊諸侯遂得以私治其財自用其兵至
 於京師之饑告飢於列國之晉先王之政掃地矣
凡委積之事廵而比之以時頒之
 鄭鍔曰廵而比之則所積常有其物○王昭禹日以/校叙其多寡
 史氏曰不/使過數又以時頒之則施惠不失其時○王昭禹/曰豫備其
 所須則物足以給/其求而無乏事矣由此觀之周人豈欲多藏為富國
 之計哉後世頭㑹箕斂損下益上錢貫朽粟紅腐陳
[021-40b]
 陳相因者固不無也水旱凶荒老孤流離死溝壑者
 不少以遺人之官廢故也余觀左氏載單襄公假道
 陳以聘楚膳宰不致餼司里不授館單子謂其滅先
 王之官必有大咎則賔客館宿之廢又非一日矣
均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
十人
 鄭康成曰均猶平也○王昭禹曰謂之均人則無所
 不均與土均異矣均人所均以人為主土均所均以
[021-41a]
 地為主○史氏曰先王立均人所以均人民人民所
 食者在乎地故地政地守地職皆由此均焉
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職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○
 賈氏曰均人所均地政以下緫均畿内郷遂及公邑
 ○鄭鍔曰地政欲取於地者均也政或為正或為征
 此均地政均力政宜依康成為征蓋考下公旬用民
 之日知此政當為征地守欲制其域者均也○賈氏/曰謂畿
 内川衡山虞澤虞皆遣其地之人民守護之/及其入山林川澤取之者使出税以當邦賦地職欲
[021-41b]
 於任其事者均也○賈氏曰若/農圃之屬均人民牛馬車輦之
 力政欲用其力者均也○鄭康成曰力征人民則治/城郭涂巷溝渠牛馬車輦則
 轉委積/之屬
 黄氏曰均人掌均力政自國中推行之於天下猶閭
 師之民職縣師之軍賦遺人之委積也周禮地職必
 聨地守山川林澤丘陵墳衍原隰五地其政本通而
 虞衡之地必常辨之不使與民雜因其地之多寡媺
 惡而均之必使一夫之所受皆足以食其一家不使
[021-42a]
 有餘不足相懸絶是故地政均則地守地職可均矣
 民之作業不同必使皆得自盡其力而後任公家之
 事為之程等與貢税相補除不使輕重勞逸不相侔
 是故地守地職均而後力役可均矣力政力役之政
 令不必改字○王氏曰地政上所以正下地守地職
 下所以供上人民牛馬車輦之力征則征於地守地
 職之人而已
凡均力政以嵗上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
[021-42b]
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
 鄭康成曰豐年人食四鬴之嵗也人食三鬴為中歳
 人食二鬴為無歳歳無贏儲也公事也旬均也○劉/執中
 曰旬猶周徧也謂均其民/力周徧皆用其三日焉○鄭鍔曰或謂周禮一經
 於徒役之事以為用民之力事之至大故屢言之今
 觀均人視嵗上下為用民之節不過一日二日三日
 之差奚為其然余嘗論之是説自前漢始文帝集諸
 儒刺六經作王制以為用民之力歳不過三日自是
[021-43a]
 學者不敢違鄭康成覺其不通遂改旬為均曰公事
 均用三日余嘗笑其鑿古者龍見而畢務火見而致
 用水昬正而栽日南至而畢故衛文公楚宫之作仰
 占定星之中詩人以謂得其時制則知力役興於農
 隙之時十月之候營室之中也一旬而三日則一月
 而九日計冬之三月則二十七日矣年豐則食有餘
 多用其力不為虐也一旬而二日則一月六日計冬
 之三月則十八日矣中年食少歉減豐年三分之一
[021-43b]
 也一旬一日則一月三日計冬之三月則九日矣無
 年而力役不作減三分之二如以為一歳不過三日
 奚必諄複作經屢言役事之為大乎
 陳及之曰此所役者非師旅行役之事師旅行役逺
 者二三年近者過時而反安能以歳三日為斷或謂
 此非師旅行役則人主用民力荒矣殊不知師旅行
 役之事非歳所常有就使有之則其調𤼵自有定制
 東征之師三年而歸采薇首尾一年何謂三日審如
[021-44a]
 是説則無年公旬用一日苟有門庭之宼如東郊之
 患涇陽之患一日惡可集事是皆書生之説也王制
 内則云五十不從力征六十不與服戎則力征豈不
 與戎事異乎陳君舉則曰古者民年三十而事六十
 而免名在官者三十年約其在官之齒而以歳三日
 為斷用之九十日而免則終身不復役其説以之從
 力征則善謂戎事則未可也軍事不得以時日為斷
 雖愚者亦知其説郷大夫云國中二十而征野十五
[021-44b]
 而征夫年十五而使之力役非人情矣當以二十為
 㫁六十而免在官者四十年林勛本政書曰凡調役
 之法冝使丁夫皆十人為聫歳輪一人祗役一月周
 而復始凡執役在官則其九人各於其家償其三日
 之役如此民無道路之勞官無交畨之冗公私各得
 其所周禮所謂五人為伍十人為聫者也想先王用
 民大要如是若每人役其三日煩擾為甚
凶札則無力政無財賦不收地守地職不均地政
[021-45a]
 賈氏曰凶札即廪人不能人二鬴之歳○王昭禹曰/荒政所謂弛
 力/
 鄭康成曰無財賦恤其乏用也財賦九賦也○王氏/曰荒政
 所謂薄征○李景齊曰民方資利以自/贍安可以税斂重擾之乎故無財賦
 鄭康成曰不收山澤及地税○王氏曰荒政所謂散/利也○李景齊曰有地
 守地職則有貢矣/不收則不責其貢亦不平計地税也非凶札之歳當
 收税乃均之耳○李景齊曰有財賦地守地職之/事則必有政不均地政則盡弛之
 黄氏曰特言無財賦者國中九職蓋有不授地而出
[021-45b]
 征賦者如百工商賈閒民夫布皆是凶札無財賦其
 見於經者關市不征是也均人掌均力政凶札舍力
 役是其職也無財賦不收地守地職無預於均人其
 言此者蓋為均地政凶札最先舍力政甚則弛財賦
 又甚則不收山澤及地税至此則不均地政每歳均
 之其中不免常有小小變易則亦常常均之凶札未
 至於不收地守地職則亦均之不均者不擾動之也
 力税役賦皆免地政不均可也
[021-46a]
 李景齊曰一歳之入固國用所由以給今以凶札而
 悉弛之則何以供一歳之入是以見先王之備凶荒
 者畜積有素矣
三年大此則大均
 鄭鍔曰上文凶札之故而不均特權時之變耳久而
 不修則法浸以壞故於三年大比時則大均不以一
 時之變廢萬世之常此紀綱所以不壞也○鄭康成/曰有年無
 年太平計之若乆不修則數或缺○劉執中曰謂國/之力役事寡而民之力政尚多三年用民而猶有未
[021-46b]
 役者故大比之三年之外取其未役/者役之所以能盡公旬三日之法○黃氏曰大均
 因於大比大比不可移易大均亦不可移易古者大
 均有禮今制三歳占籍名曰推排歳旱則免雖古法
 其大意則甚失之矣
 
 
 
 周禮訂義卷二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