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10 周禮訂義-宋-王與之 (master)


[000-1a]
欽定四庫全書     經部四
 周禮訂義       禮𩔖一周禮之屬/
  提要
    臣/等謹案周禮訂義八十卷宋王與之撰與
    之字次㸃樂清人淳祐二年六月行在秘書
    省准勅訪求書籍牒温州宣取是編知温州
    趙汝騰奏進特補一官授賔州文學後終于
    通判泗州此本省牒州狀都司看詳及勅㫖
[000-1b]
    均録載卷首葢猶宋本之舊前有真徳秀序
    作于紹定五年壬辰下距進書時十年又有
    趙汝騰後序作于嘉熈元年丁酉下距進書
    時六年故汝談奏稱素識其人又稱徳秀殁
    後與之益刪繁取要由博得約其書益精粹
    無疵也所採舊說凡五十一家然唐以前僅
    杜子春鄭興鄭衆鄭元崔靈恩賈公彦六家
    其餘四十五家則皆宋人凡文集語録無不
[000-2a]
    搜採葢以當代諸儒為主古義特附存而已
    徳秀序稱鄭賈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為無
    功而聖人㣲㫖終莫之睹惟洛之程氏闗中
    之張氏獨得聖經精㣲之藴永嘉王君其學
    本于程張云云葢以義理為本典制為末故
    所取宋人獨多矣其注考工記據古文尚書
    周官司空之職謂冬官未嘗亡實沿俞廷椿
    之謬說汝騰後序亦稱之殊為舛誤然廷椿
[000-2b]
    淆亂五官臆為㸃竄與之則僅持是論而不
    敢移掇經文視庭椿固為有間至其以序官
    散附諸官考陸徳明經典釋文晉于寳注周
    禮雖先有此例究事由意剙先儒之所不遵
    不得援以為據也惟是四十五家之書今佚
    其十之八九僅賴是編以傳雖貴近賤逺不
    及李鼎祚周易集解能存古義而蒐羅宏富
    固亦房審權周易義海之亞矣又案邱葵周
[000-3a]
    禮補亡序稱嘉熈間東嘉王次㸃作周官補
    遺由是周禮之六官始得為全書今本實無
    補遺未審别為一書或附此書内而佚之然
    憑臆改經之說正以不存為最善固無庸深
    考也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
       總纂官臣/紀昀臣/陸錫熊臣/孫士毅
        總 校 官 臣/ 陸 費 墀
[000-4a]
朝奉郎直煥章閣權知温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趙汝騰
 右臣汝騰龔準祕省公移索臣所領樂清縣管下士
 人王與之周禮訂義以俟聖覽臣即命工匠就其家
 印寫貳本繳納臣竊詳諸經訓解皆有先儒折衷彚
 集成書獨二禮闕周禮又不幸遭王安石不善用以禍
 天下學者望而疑之雖程顥頤張載三先生尊信此
 書僅有緒言見於語録近世大儒朱熹辨明甚至皆
 有意表章之然亦未嘗作為訓義以行于世與之以
[000-4b]
 山澤臞儒乃能徧營天下前後儒先講解或一說之
 精或一義之當蒐獵無遺間亦自附已見剖析微眇
 是非審確故參預真徳秀擊節是書為之序徳秀殁
 與之益加意刪繁取要由博得約今其書益精粹無
 疵矣上可以裨聖明之治下可以釋學者之惑有功
 於六典甚多縉紳韋布爭欲得之與之刋於家臣嘗
 識其人近來假守益得之於旦評履踐無玷節守不
 渝皓首著書數種周官特其一也真經明行修之士
[000-5a]
 臣職在師帥每欲薦之於朝適㑹祕省取其著書臣
 用敢以姓名聞欲望聖㫖下祕省索與之訂義以備
 乙夜之觀仍少加旌異以風厲天下學者幸甚謹録
 奏聞伏候勅㫖淳祐二年十二月日朝奉郎直煥章
 閣權知温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趙汝騰奏三年正
 月初六日奉聖㫖下秘書省宣入十八日奉聖㫖降
 付尚書省送檢正都司
都司擬上
[000-5b]
 照得温州布衣王與之皓首窮經其書滿家若周禮
 訂義最為精粹與之守志厲行無求於世今祕省取
 其書守臣上其名與獻書自鬻者不同欲特補一官
 以示旌異四月二十六日奉聖㫖王與之勅授賔州
 文學其周禮訂義付祕書省
[000-6a]
行在祕書省牒温州
 勘㑹本省準尚書省劄子節文祕書省備奉聖㫖臣
 僚奏乞劄令州縣守宰多方詢問寄居官及士庶之
 家撰述修纂未進之書備禮求之令所在州軍於係
 省錢内支撥収買紙札雇人印寫二本一様如法裝
 背申𤼵赴省収藏内一本用黄帛裝背祗備御前宣
 取右劄付本省照應施行當省今訪聞得温州樂清
 縣王與之字次/㸃有周禮訂義真文忠公/序有刋本請照已降聖
[000-6b]
 㫖指揮事理疾速錢内印造或騰寫各二部裝背申
 𤼵前來祗備御前宣取須至公文牒請詳牒内備坐
 聖㫖指揮疾速印造或謄寫裝背申𤼵勿請違滯謹
 牒
  淳 祐 二 年 六 月 日 牒
  朝奉郎祕書郎兼呉王益王府教授蘆壯父
  奉議郎祕書郎兼宗學博士陳晉接
  奉議郎祕書丞兼權樞宻院檢詳諸房文字焦炳炎
[000-7a]
    ︵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︶   曽宏迪
  祕      書       監 闕
[000-8a]
温州
 近準祕書省牒訪聞本州樂清縣王與之字次㸃周
 禮訂義印寫各二本内一本用黄帛裝背祗備御前
 宣取事所準指揮本州繼即遵禀關所屬印寫到樂
 清縣王與之周禮訂義計五十冊寫本三十冊用黄
 帛裝背作二盝今專差兵士潘阜賫𤼵見到合具申
 聞者右謹具申祕書省伏乞照㑹謹狀
  淳 祐 二 年 十 一 月 日
[000-8b]
  承 直 郎 温 州 軍 事 推 官 施洽狀
  承 直 郎 温 州 軍 事 判 官 周夢𤼵
  承務郎特添差通判温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趙與薇
  朝奉郎通判温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趙賁夫
  朝奉郎直煥章閣權知温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趙汝騰
[000-9a]
周禮訂義序
周禮之難行於後世也久矣不惟難行而又難言然則
終不可行乎曰有周公之心然後能行周禮無周公之
心而行之則悖矣然則终不可言乎曰有周公之學然
後能言周禮無周公之學而言之則戾矣孟子曰周公
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
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公之心禹湯文武之心而其學則
禹湯文武之學也以此之心布而為政以此之學著而
[000-9b]
為書故能為成周致太平而為萬世開太平蓋自古禍
亂之原非一而大略有四焉君心縱於逸樂而羣下不
敢言也賢才壅於疏逖而在位非其人也元元愁痛而
上不聞蔽耳目之近而逺弗察也六官之屬凡能導人
主以侈欲者壹以冡宰統之三公之論道師保氏之詔
諌又皆以輔導為職而君者立於無過之地矣士之有
徳行道藝者民自興之而因使長與治焉修於家者莫
不達於朝廷則人才無陸沈天官弗私予矣居民有灋
[000-10a]
養民有政斂民有制刑民有典舉天下疲癃惸獨無不
樂其生者又自王畿之近至于六服之逺地之相去或
千萬里而情之相通如一家凡此皆禹湯文武之政公
之所思而得者畢萃於書非有公之心者其能行非有
公之學者其能言乎新室盜也宇文狄也其所經營皆
自私也志先王之道者莫如唐太宗然無端身刑家之
本而欲規井田議封建宜其卒莫能行也自劉歆用之
既悖儒者譁而攻之曰周禮不可行也吁歆之井田安
[000-10b]
石之泉府直竊其一二以自蓋爾安得累吾聖經邪彼
何休者指以為六國隂謀之書既幾於非聖無法而近
世之闢荆舒者又謂其廢孔子之春秋用劉歆之周禮
也獨不思春秋固出於周禮邪使周禮常行於天下則
春秋不作矣蓋後世之行周禮者其悖如彼而言者又
其戾如此故曰不惟難行而又難言也鄭賈諸儒析名
物辨制度不為無功而聖人微㫖終莫之睹惟洛之程
氏關中之張氏其所論說不過數條獨得聖經精微之
[000-11a]
藴蓋程張之學公之學也有公之學故能得公之心而
是書所賴以明也永嘉王君次㸃其學本於程張而於
古今諸儒之說莫不深究著為訂義一編用力甚至然
未以為足也方將蚤夜以思深原作經本指以曉當世
其心抑又仁矣以是心而為是學周禮一書其遂大明
矣嗚呼使是書而果大明在上者以周公之心行三王
之事則太平之路開禍亂之源窒豈空言哉予嘉次㸃
之志故為序于篇端而勉使益用力焉紹定五年閏九
[000-11b]
月甲戌建安真徳秀書
[000-12a]
編集條例
 分序官目録於每職之前欲因爵之尊卑權之輕重
  與其屬府史胥徒之多寡有無以知所職之事安
  在
 諸家說經先後以經文為序
 諸家先訓詁次文義倣朱文公語孟集注例
 或諸家說同注䟽而注䟽不甚分明者只録諸家之
  說
[000-12b]
 諸家辨析字義敷演㫖意可以補前說者傚吕氏讀
  詩記注其下
 諸家解文或牽引枝蔓止留其主意餘繁文亦不録
 諸家説只取其至當者低正經一字寫其餘說亦可
  取倣東萊讀詩記注其旁如所説未明經㫖雖注
  疏不録至辨其不然及自出己見者以愚案為别
 諸説或總論一職大意各具逐職之末或貫説數官
  本末見於末官之後或總論六十屬大意則各具
[000-13a]
  逐官之末
[000-14a]
序周禮興廢
 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
  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○張南軒曰/方是時周公
  相成王欲以立經陳紀制禮作樂成一代之法故/推本三代四聖之心而施此四事達之天下以為
  無窮之事業也○又曰凡井田封建取士建官禮/樂刑政雖起於上世莫備於周是皆周公心思之
  所經緯本諸三代而達之者也/周公之心孟子𤼵明之至矣
   愚案已上論周公作周禮本㫖
 書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
[000-14b]
  服羣辟罔不承徳歸於宗周董正治官○孔氏曰/周禮每官
  列其人之貟數及職所掌立為定法授與成王即/政之初即有淮夷叛逆未暇以立官之意號令羣
  臣今既滅淮夷成王乃以周公所制周官六職頒/示羣臣以此告之○鄭康成曰周公居攝而作六
  職謂之周禮營邑於上中七年致政成王以此禮/授之使居洛邑治天下○鄭鍔曰以洛誥攷之周
  公營洛乃是欲使成王自服于土中亂為四方新/辟乃作六典之書以授之使往治于洛邑其言曰
  子齊百工伻從王于周乃汝其悉自教王往新邑/伻嚮即有僚葢為成王齊整建官之法使王往新
  邑自教率之各効其職也成王滅淮夷而歸在豐/董正治官始以新書從事然只在豐而不往洛邑
  故周禮雖成終不盡用故經之授田等事今皆難/信正由成王不宅洛故有其法制之文終不見行
[000-15a]
  之實也若如此論則經之首篇惟王建國辨方正/位之語始有所歸其它疑非周公全書皆可以意
  曉/
   愚案已上論周公授周禮于成王
 左傳齊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巳公曰若之何
  而去之對曰難不巳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
  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魯不棄
  周禮未可動也閔元/年
  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觀書
[000-15b]
  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
  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也昭二年○杜/預曰韓子所
  見蓋周之舊/典禮經也
   愚案巳上見周禮至春秋猶存
 孟子北宫錡問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
  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
  而軻也嘗聞其略也○孫氏曰周官在漢最晚出/孔氏既無明言孟軻之徒或
  未之見疑信猶未决也不幸劉歆用之而大壤王安/石用之而益壤儒生學士真以為無用於後世矣
[000-16a]
  夫去古遼逺雖使先王之制爛然在目固難盡棄/今之法而求復其初也然究觀其書以道制欲以
  義防利以徳勝威以禮措刑尊鬼神敬卜筮親賔/客保小民藹然唐虞三代極盛之時非春秋戰國
  以後所能髣髴也學者欲知先/王經制之備捨此書將焉取之
   愚案已上見周禮至戰國已亡
 賈氏曰武帝始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既出於山
  巖屋壁復入于祕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孝成
  帝逹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祕書始得列序著于
  録略然亡冬官以考工記足之時衆儒並出共排
[000-16b]
  以為非是惟歆獨識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具在
  于斯遭天下兵革並起弟子死䘮徒有里人河南
  緱氏杜子春尚在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識其說
  鄭衆賈逵往受業焉衆逵洪雅博聞又以經書記
  𫝊相證明為解逵解行於世衆解不行然衆時所
  解說近得其實案藝文志成帝時以書散亡使謁
  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禄大夫劉向校書經
  傳諸子詩賦向輙條其篇目撮其意録而奏之會
[000-17a]
  向卒哀帝復使向子歆卒父業歆總羣書奏七略
  歆之録在哀帝時馬融迺云成帝命歆考理祕書
  始得列序著於録略成帝時劉向父子並被帝命
  至向卒哀帝命歆卒父所脩鄭𤣥序云世祖以來
  通人達士太中大夫鄭少贛興及子大司農仲師
  衆故議郎衛次仲宏侍中賈君景伯逵南郡太守
  馬季良融皆作周禮解詁二鄭同宗大儒明理于
  典籍觕識皇祖大經周官之義存古字𤼵疑正讀
[000-17b]
  亦信多善徒寡且約用不顯傳于世今讚而辯之
  庻成此家世所訓也然周禮起於成帝劉歆成于
  鄭𤣥附離者大半故林孝存以武帝知周官末世
  瀆亂不驗之書作十論七難以排棄之何休亦以
  為六國隂謀之書惟鄭𤣥徧覽羣經知周禮乃周
  公致太平之迹故能荅林碩之論難以為訓注使
  周禮義得通焉
   愚案已上見周禮待漢以後諸儒而始明
[000-18a]
論周禮綱目
 程氏曰有闗睢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
 張氏曰周禮惟太宰職難看蓋無許大心胷包羅記得此
  復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當如捕蛇龍搏虎豹用
  心力看方可故議論天下之事易處天下之事難
  孔子常語弟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其他五官便
  易看止一職也
   愚案已上見周禮不可徒行
[000-18b]
 三禮正義曰周禮儀禮並周公所記所謂禮經三百
  威儀三千禮經則周禮也威儀則儀禮也○朱氏/曰制度
  之書惟周禮儀禮可信周禮必竟是出於一手謂/周公親筆作成固不可然大綱却是周公意思○
  李景齊曰仲長統以為周禮禮之經禮記禮之𫝊/禮記作於漢儒雖名為經其實𫝊也葢禮記所記
  多有春秋戰國間事不純乎唐虞夏商周之制故/王制紀朝覲為文裏時事月令說太尉官名為戰
  國間事曾未若周/官之純于周禮也
   愚案已上見周禮與儀禮禮記不同
 朱氏曰周禮好看廣大精密周家之法度在焉○陳/及之
[000-19a]
  曰周禮一書周家法令政事所聚或政典或九州/或司馬教戰之法或考工記後之作史者纂其典
  章法度而成一代之書有周公之舊章有後來更/續者猶風雅頌通謂之周詩誓誥命通謂之周書
  也信之者以為周公作不/信者以為劉歆作皆非也
論五官目録
 陳君舉曰讀周禮須熟讀五官目録次知所屬有定
  局更將西漢百官志及歴代官志與今官制參考
  但其時須知尊卑貴賤緊慢親疎不同謂如内宰
  一職乃士人為之至秦漢時便為大長秋有大長
[000-19b]
  秋猶存此職東漢以來豈復有此又如醫師食醫
  等職周官時士為之至本朝御藥院是和安大夫
  或承宣使宣徽使領之便見得緊慢尊卑貴賤之
  意須是以此考校古今識得徹底方可讀
   愚案此說所以分目録於每官之首令學者易
    見
論天地四時官名
   愚案成周所以取名天地四時者非必曰掌天
[000-20a]
    地四時之事上古雲龍鳥火之號固因天道
    以建官至唐虞推廣是意其職漸分故堯之
    官亦不止羲和四子舜之官亦非専掌天地
    四時陳止齋曰自顓頊有南正重司天北正
    黎司地之官至堯分為四職上掌天時下兼
    人事以書之命辭考之知其猶在王朝預聞
    政事此天人之合也至成周此意漸分取羲
    和四職分配於六卿是以虚名加實職求其
[000-20b]
    名官之意皆號云耳
論公孤不列於六職
 吕氏曰案周官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隂陽三孤貳公
  𢎞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見得公孤之分不同周
  禮一書惟三公不見何故自冢宰以下各領其職
  所謂作而行之三公黙然無為坐而論道所謂司
  萬化之原者不是耳目經歴簿書期會之計非有
  司繩墨所能制只去本原上整頓朝夕納誨格人
[000-21a]
  主之非心論道經邦便是燮理隂陽處何嘗去空
  虚渺茫處理會大抵人主一心萬化之原一都一
  俞論道之間使人主果識本原於此上轉得則上
  而日月星辰無不順下而山川草木莫不寧便是
  三公之職至三孤則𢎞大三公之化隂陽以氣言
  天地則有形燮理在其上寅亮在其下公卿之分
  於是著矣然弼予一人乃格君心之任於孤言之
  而公之職不與者成王尊三公之至若不敢以身
[000-21b]
  煩之蓋曰斯人也乃造物之友非予一人之弼尊
  之至也
論官職多寡
 王昭禹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至周又增
  為三百六十先王建官或多或寡非矜異也稱事
  之繁簡帝者之世其事簡故百官足矣王者之世
  其事繁故夏商倍之周禮樂官備増而為三百六
  十不如是則事繁而不舉官之多寡亦各趨時而
[000-22a]
  已矣
 陳及之曰周禮雖以設官三百六十為額然職事貟
  數不止此以天官考之凡卿大夫命士三百五十
  餘人地官除鄉遂山虞林衡司闗司門不可考者
  四百餘人春夏秋三官皆五百餘人凡六官中大
  略以春夏秋三官為準以少乘多皆以五百人為
  額凡三千人其間兼攝者必相半也何者先王
  之制因事而命官作史之人因官而分職以三公
[000-22b]
  六卿論之如周禮所云二鄉必公一人六卿各掌
  其職冝若不可兼而成王時周公以公兼太宰召
  公以公兼宗伯蘇忿生以公兼司寇故書洛誥云
  司徒司馬司空也成王將崩同召太保奭芮伯彤
  伯畢公衛侯毛公則是六卿中召公畢公毛公亦
  上兼三公矣○吕氏曰三公無職六卿則有職者/也三公論道而六卿則行道者也以
  三公兼六卿合本末精/粗於一源可離非道也由是推之先王之制其職
  則不可廢其官未必一一有舉其大略則土訓誦
[000-23a]
  訓無他職事掌葛徴絺綌掌染草徴染草掌荼徴
  荼掌炭徴炭角人徴齒角羽人徴毛羽每官掌一
  事無事之日多矣軍司馬行司馬輿司馬戎僕戎
  右有軍旅則用之甸祝田僕有田獵則用之有䘮
  紀則用夏采䘮祝有盟會則用詛祝建邦國則用
  土方氏來逺方之民則用懐方氏先王豈能以禄
  食養無用之官待有事然後用之亦臨事兼攝爾
  盟府命士也太公兼之所謂載在盟府太師職之
[000-23b]
  是也作禮者以職不可廢故各設其官職以待智
  者决擇耳又六卿内治一官外兼一鄉則周官每
  鄉卿一人每官卿一人若是者皆非事實也齊桓
  公令國子髙子各率五鄉晉景公命士會將中軍
  且為太傅命韓厥將新軍且為僕大夫晉悼公令
  戎御屬校正司右屬司士皆古人之制也或者以
  書謂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今
  予小子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則周之建官不
[000-24a]
  能逺過夏商與其有兼攝相半亦千五百人矣曰
  有朝廷官有田野官所謂建官惟百夏商官倍者
  指在朝者也若總千里之内安能勝其事哉今考
  六官中大率在朝廷者什之二三耳其他則分散
  甸稍縣都之内與尚書無甚戾或者又謂鄉遂設
  官最冗六鄉之民不過七萬五千家今設官至萬
  八千九百三十人為大夫者百八十八六遂之民
  亦不過七萬五千家而設官乃三千九百九十八
[000-24b]
  人為大夫者四十人鄉遂共十五萬家大抵官吏
  至二萬三千人如因民之入以賦官禄則十五萬
  家之人所入能㡬何而足以養二萬三千官吏也
  殊不知鄉遂之官吏皆土居人其大官如卿則朝
  臣兼之以下大夫命士之屬分散在他處且如鄉遂人
  數勢不可得兼者則各置焉
 李景齊曰古人自抱闗擊柝而上皆以下士為之無
  非鄉舉里選徳行道藝之人此成周建官之美意
[000-25a]
論六官次叙先後
 陳君舉曰凡六官敘官之法義有二一則以義𩔖相
  從謂宫正宫伯同主宫中事膳夫庖人内外饔同
  主造食如此者皆是𩔖聚故連𩔖敘之二則次敘
  六十官不以官之尊卑為先後皆以緩急為次第
  故宫正等士官在前内宰等大夫官在後
論六官所屬交互
 陳君舉曰周禮設官分職大抵朝廷之事治官掌之
[000-25b]
  邦畿之事教官掌之邦國之事司馬掌之今自朝
  廷以上纎悉皆歸於大宰自國中以及近郊逺郊
  小都大都皆屬教官而職方土方撢人凡邦國之
  事皆屬司馬此其大略也其有截然一定不可易
  者若司寇之屬凡朝廷之獄大小司寇士師掌之
  六鄉之獄鄉士掌之六遂之獄遂士掌之甸稍縣
  都之獄縣士掌之邦國之獄方士掌之四方之獄
  訝士掌之謂其皆刑獄之事故雖自鄉遂之外甸
[000-26a]
  稍縣都郡國四方一皆聯絡而盡屬諸司寇其他
  又有不然者如大史内史掌六典八法八則八柄
  之貳宜屬天官乃屬春官大小行人司儀掌客宜
  屬春官乃屬秋官宰夫掌臣民之復逆矣則大僕
  小臣御僕之掌復逆宜屬天官乃屬夏官宰夫掌
  治朝之位矣則司士正朝儀之位宜屬天官乃屬
  夏官地官掌邦畿之事凡造都邑建社稷設封疆
  既悉掌之矣而掌固司險掌疆候人又見於夏官
[000-26b]
  天官掌財用之事自大府至掌皮既悉領之矣而
  泉府廩人倉人又見於地官自膳夫至腊人不過
  充君之庖者悉領於天官至外朝百官之廩禄府
  史胥徒之稍食畨上宿衛之廩給乃見於地官自
  内司服至屨人凡王宫服餙之用悉領於天官而
  司服司常典瑞巾車之屬乃見春官此其分職皆
  有不可曉者自漢以來凡禮事皆屬大常兵事皆
  屬將軍光禄勲中尉刑事皆屬廷尉其分量職守
[000-27a]
  較然不紊然臨事之際反不免遺闕先王設官如
  此當時不見文移回復職事侵紊之患何也六官
  之設雖各有司存然錯綜互見事必相闗春秋時
  叔孫豹卒杜洩將以輅葬季孫不從杜洩曰夫子
  受命於朝而聘於王王賜之輅復命而致之君君
  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
  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書
  勲夫諸侯之國惟三卿耳一人受賜三卿皆與從
[000-27b]
  周法也後世禮官専治禮刑官専治刑兵官専治
  兵財官専治財並不相闗雖有遺失他官不得撙
  節而廢曠多矣
 又曰古之體羣臣者何其均也大祭祀特一事耳大
  宰贊玉幣司徒奉牛牲宗伯奉玉齍司馬奉馬牲
  司寇奉明水火六卿聨事亡所次第居則六卿各
  掌其一不但司徒出則六軍各掌其一不但司馬
  至列職授任各司其局則相須而不相奪莫尊於
[000-28a]
  冢宰而朝覲會同必大宗伯為上相司徒居四民
  而軍旅田役之事使其屬受令於司馬若夫諸子
  固夏官之屬耳掌國子之倅雖以軍法治之司馬
  弗正也大司寇蒞誓書六官皆受其貳小司冦登
  民數雖冢宰制國用亦不過貳之而已蓋由上公
  至百執事其班爵有差而各宿其業其職掌有小
  大而各得行其志故其士條達展布自盡以奉上
  而無詘於形勢約束之患官師相規不為讒慝僚
[000-28b]
  友相稱不為比黨上有違徳朝有闕政亦皆敢於
  諫諍譏刺而無忌諱考之於詩祈父作於爪士大
  東作於譚大夫小弁作於太子之傅甚者傷讒之
  刺寺人孟子能之鑄無射之諫伶州鳩能之此無
  他上待之也均而下報禮重當時朝廷邦國之間
  所以遇下亦致禮敬今夫鄉飲酒與賓介獻酬矣
  雖主人必獻工祭既與卿大夫士餕矣雖君必畀
  煇庖翟閽故宣王中興吉甫有大功於南征而其
[000-29a]
  來歸飲御諸友之詩曰侯誰在矣張仲孝友中興
  功臣略見於二雅張仲不知為何官未有著名於
  世而吉甫凱還之卒章歸功於仲若曰微斯人無
  以及此者嗚呼盛矣
 又曰師保内朝之官非直地官之屬司士治朝之官
  非直夏官之屬朝士外朝之官非直秋官之屬而
  分𨽻於三卿者何也立政三宅曰宅乃事宅乃牧
  宅乃準事凡莅事者也牧凡長民者也準凡法令
[000-29b]
  者也注疏以準但/為獄官非是中外之官略具是矣而三宅之
  設惟準人常重於他官非號令之所出則憲章之
  所存人主威福於是行焉而宅事宅牧之所受約
  束承風㫖者故王事鞅掌嘗病於出入風議之臣
  陵三軍者懼朝廷之議居勢使然先王知其患將
  至於偏重而官失其守於是位至準人布之三朝
  而不専嚮於一官本夫司會以法裁定邦計者也
  則𨽻天官太史以典法則計羣吏内外史書王命
[000-30a]
  者也則𨽻春官至於師保職在内朝若漢諫大夫
  則地官領之司士職在治朝若漢殿中御史則夏
  官領之朝士職在外朝若漢司𨽻校尉則秋官領
  之且冢宰蒞百官則五官皆司存也其屬或為史
  得以辭令道上指意以賞懲其下或為師保得以
  道徳勸迪其上且正救其遺闕或為司士蒞羣臣
  之朝見或為朝士蒞諸侯之會同是故號令所出
  憲章所存五官皆與聞之無偏而不舉之處故三
[000-30b]
  朝適平而百官正先王之意非徒以是互相伺察
  迭為長伯也不如是非所以體羣臣故也嘗觀於
  經周之大事同召六卿師氏與焉立政卒篇獨告
  太史詩人刺皇父亦曰聚子内史楀維師氏小司
  冦敘制國用以内史司會冢宰並稱文王世子記
  外朝之政曰司士為之凡此皆以準人故特言之
  假如六官専嚮一卿則宅事宅牧將為冗曹而體
  羣臣之道虧矣他如職方氏以下冝不𨽻司馬行
[000-31a]
  人以下宜不隷司冦亦錯置二卿之間大抵𩔖此
  自此道不復見凡主意所嚮小臣百司遂擅朝政
  若秦専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
  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且有所謂加官所
  加或列侯將軍獨在禁中而公卿不與至於漢有
  百官以下事大將軍家奴視丞相蔑如者甚矣後
  世之不師古也
[000-32a]
欽定四庫全書
 周禮訂義序目    宋 王與之 撰
 編𩔖姓氏世次
  漢  杜氏子春見本經/注今作杜氏
     鄭氏興字少贛河南人見/本經注今作鄭氏
     鄭氏衆字仲師見本經/注今作鄭司農
     鄭氏𤣥字康成見本經/注今作鄭康成
  唐  賈氏公彦見本經/疏今作賈氏
[000-32b]
     崔氏靈恩間有數/說今作崔氏
  國朝
     劉氏敞字原父立說見七/經小傳今作劉氏
   臨川王氏安石字介父有/全解今作王氏
   南康劉氏恕字道原間有/數説今作劉氏
   明道程氏灝字伯淳有數説/見語録今作程氏
   伊川程氏頤字正叔間有數説/見語録今作程伊川
   横渠張氏㦸字子厚秦人有數/説見語録今作張氏
[000-33a]
   龜山楊氏時字中立惟辨王荆公數十/處及語録有數説今作楊氏
     王氏昭禹字光逺有詳解用荆/公而加詳今作王昭禹
     陸氏佃字農師採之禮/記解中今作陸氏
   南城李氏覯字泰伯有周禮致/太平論今作李氏
    禮圖說未詳誰氏所編得自閩中大槩用三/禮圖禮象圖或立新説攷證最明今
       作圖/説曰
     禮庫未詳誰氏今/作禮庫曰
   建寧胡氏安國字康侯間有/數説今作胡康侯
[000-33b]
   五峯胡氏宏採之語録并/集中今作胡氏
     陳氏祥道有禮書見於/禮圖今作陳氏
     劉氏彛字執中有全觧號/曰中義今作劉執中
     方氏慤採之禮記解/中今作方氏
   三山林氏之竒字少穎有全解祖荆/公昭禹所説今作林氏
   三山鄭氏鍔字剛中有全解淳熙/十年經進今作鄭鍔
   四明史氏浩字直翁有天地二/官講義今作史氏
   建安朱氏熹字元晦見集/中今作朱氏
[000-34a]
   東萊吕氏祖謙字伯恭士人𫝊其集/解内有數説今作吕氏
   永嘉薛氏季宣字士隆有/釋疑今作薛氏
   永嘉陳氏傅良字君舉其説有一集/及經進四篇今作陳君舉
   永嘉鄭氏伯熊字景望文集有/數説今作鄭景望
     劉氏迎間有數説/今作劉迎
     王氏未詳誰氏建陽作王狀元/詳説刋行今作王氏詳説
   永嘉楊氏恪字謹仲間有辨/疑今作楊謹仲
   永嘉陳氏汲字及之間有辨/疑今作陳及之
[000-34b]
   山隂黄氏度字文叔有五官解刋/在浙東倉同今作黄氏
   永嘉鄭氏伯謙字節卿有太平經/國書刋行今作鄭節卿
   括蒼項氏安世字平甫間有/數説今作項氏
   莆陽李氏叔寳字景齊有周禮精/意刋行今作李景齊
   龍泉葉氏適字正則有數説見/習學記言今作葉氏
   長沙易氏祓字彥祥有周禮總義皆/推廣諸家説今作易氏
   金華薛氏衡字平仲有周禮序/官考今作薛平仲
   天台陳氏用之有考工解/今作陳用之
[000-35a]
     鄭氏敬仲間有數説/今作鄭敬仲
   廬陵周氏必大字子充有講/義數條今作周氏
   永嘉曹氏叔逺字器逺有地官遂人/至槀人講義今作曹氏
   永嘉林氏掎字竒卿有周禮綱/目於開禧間曾進
   金華趙氏溥字蘭江有蘭江考/工記解今作趙氏
   永嘉陳氏汪字藴之集傳中間/有數説今作陳藴之
   永嘉李氏嘉㑹字子華有小/集今作李嘉㑹
   山隂孫氏之宏字偉夫有/小集今作孫氏
[000-35b]
    已上共五十一家以氏言者或同姓數人以
    前說者為氏若鄭興説在鄭衆鄭𤣥之/前故言鄭興為氏之類或一
    姓一人以其姓為氏若賈姓止有賈公/彥故曰賈氏之𩔖以官
    名者别前説之出氏别後説之出名字若鄭/衆以
    司農言前以别鄭興之言氏後以别/鄭康成言其字鄭鍔言其名之𩔖以字言
    者别前同姓之已稱氏若鄭𤣥言康成以别/鄭興先言鄭氏之𩔖
    以名言者不詳其字若陳祥道言/其名之𩔖或其名最
    著若王昭禹不言其/字而言其名之𩔖以號名者共聞其號若/程
[000-36a]
    伊川/之𩔖以書名者但見其書若圖説/之類其餘散於
    他書者得一二説著其姓氏而已若毛彥/清之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