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07 禮經會元-宋-葉時 (master)


[00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禮經㑹元巻四上    宋 葉時 撰
  卜筮
龜為卜筴為筮卜筮者先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
畏法令也洪範九疇七曰稽疑拳拳於卜筮之用先王
之重卜筮可知矣此周官所以有太筮卜人也古者卜
筮皆有三書曰乃卜三龜一習吉是卜用三也太卜掌
三兆之法曰玉兆曰瓦兆曰原兆其經體皆百有二十
[004-1b]
其頌皆千有二百此豈非三兆卜之制乎書曰三人占
則從二人之言是筮亦用三也太卜掌三易之法曰連
山曰歸藏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此豈
非三筮之制乎案杜子春説三兆謂玉兆顓帝之兆瓦
兆堯兆原兆周兆又説三易謂連山伏羲歸藏黄帝易
説既非三兆亦不足據矣三兆漫不可考惟三易之名
可得而辨者或曰連山神農歸藏黄帝周易伏羲皇甫/諡誌
或曰連山夏禹歸藏商湯周易文王易賛連山始於艮
[004-2a]
歸藏始於坤周易始於乾三易之首不同於是有三正
三統之說或者又曰伏羲始畫八卦文王始重六爻今
三易經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豈止文王而後傳乎宋
元豐中毛漸奉使契丹於民間得書有山墳形墳氣墳
此古三墳書也山墳即連山易形墳即歸藏易氣墳即
周易三墳為伏羲神農黄帝之書只有卦名未有卦繇
至三代因之為易始有爻辭山墳神農書夏因之為連
山易始於艮故名連山形墳黄帝書商因之為歸藏易
[004-2b]
始於坤故曰歸藏氣墳伏羲書周因之為周易始於乾
故名周易此三者皆卜筮之書周人兼而用之孔子曰
以占筮者尚其卜是也然就卜筮而分之則筮短而龜
長筮人曰凡卜之大事先筮而後卜蓋先筮以占之而
後卜以決之也周掌卜筮凡六官太卜為卜筮之長而
特以太卜名開龜兆則有卜師辨六龜則有龜人共燋
契則有華氏皆卜官也易筮則惟簭人一人而已占人
惟兼卜筮而首曰掌占龜鄭氏謂取其長是也是以虞
[004-3a]
朝讓位則曰卜盤庚遷都則曰卜武王伐商則曰卜成
王黜殷則曰卜周公營洛則曰卜言卜而不言筮其亦
從長之謂乎甞觀太卜有八命之名是邦事有八者之
疑而後卜非八者則勿卜矣簭人有九筮之名是國事
有九者之疑而後筮非九者則勿筮矣故洪範稽疑曰
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卜筮是也太卜曰大貞大
封大祭祀大遷大師則作龜命龜貞龜筮人曰凡國之
大事則筮之又曰凡小事涖卜國事共筮是無事而不
[004-3b]
卜筮也不幾於大䙝乎吁此猶先王謹微之意也一事
之微則必稽之卜筮而後決是其不敢自專矣是故祭
日有期而必卜祭牲可用而必卜葬兆可窐而必卜豈
非欲致其誠敬之意乎或者曰凡祀大神祭大示享大
鬼帥執事以卜日冬至圜㐀夏至方&KR0588之祭亦大矣卜
而不吉則遂已乎曰宗伯所謂大享大祀大祭者必旅
上帝旅四望與禘太廟之祭也非常祭而卜日亦奚不
可圜&KR0588&KR0588之祭必以二至豈待卜乎抑甞考之肆師
[004-4a]
曰甞之日涖卜来嵗之芟獮之日涖卜来嵗之戒社之
日涖卜来嵗之稼嗣嵗未興美惡未萌預而卜之何邪
曰先事而為備也春秋時鄭石&KR0930言於子囊曰先王卜
征五年嵗習其祥祥習則行不習則增脩徳而改卜石
&KR0930雖為征伐設言然而不吉則增脩徳而改卜亦先王
自警之意今也卜来嵗於秋甞獮社之日豈非因其卜
之㐫吉而預為備乎當此秋之甞而預為来嵗芟田荒
治之備當此秋之獮而預為来嵗冦賊不虞之備當此
[004-4b]
秋之社而預為来嵗稼穡水旱之備先時而預備思患
而預防故太卜曰以八命者賛三兆三易三夢之占以
觀國家之吉㐫以詔救政救政者因其事而救之非徒
卜之而遂已也雖然三卜三筮亦云足矣且有三夢之
法占夢所掌且有六夢之占何邪曰此又天地之㑹隂
陽之氣黙有所交而人之精神心術皆有所感也昔髙
宗以夢而得説武王以夢而克商豈虚也哉宣王考室
考牧之詩以熊羆之夢而占男以蛇虺之夢而占女以
[004-5a]
夢魚而占豐年以夢旟而占家室則夢之有占尚矣是
故致夢之法夏后氏作焉觭夢之法殷人作焉咸陟之
法周人作焉三書經運皆十其别皆九十此占書也太
卜又賛以八命之事以之占夢吉㐫亦足以詔王而救
政事矣然夢之所感有六或出於正噩或出於思寤或
出於喜懼占夢乃以日月星辰占之葢精神心術之運
與日月星辰之行相交感鄭氏釋經運以為如眡祲之
十煇夜有夢則畫視日旁之煇以占其吉㐫此以日占
[004-5b]
夢之一法也月與星辰亦可以此法推之以此見夢之
吉㐫猶神於卜筮也書曰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古人
之重夢如此不然占夢何以曰季冬聘王夢聘之者問
焉而奉幣以慶之也獻吉夢於王王何以拜而受之拜
云者受焉而屈躬以禮之也此豈先王欲神其夢而徒
為是禮哉
  史官
昔司馬遷父子為漢太史乃以文史星歴為近卜祝之
[004-6a]
門彼徒見周官太史列太卜太祝之後而在馮相保章
之列故有此言爾不知周之太卜太祝太史皆以下大
夫為之内史又以中大夫為之秩尊而權重矣成王封
康叔乃曰太史司㓂蘇公是以太史而得預司㓂刑獄
之事其權豈不重乎康王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
彤裳是以太史而與公卿同服其秩豈不尊乎周書曰
太史友内史友武王以太史内史為友則史職之不可
輕也可知矣今觀太史所掌六典法則即太宰之所掌
[004-6b]
者太宰以之待邦國官府都鄙之治太史以之逆邦國
官府都鄙之治内宰所掌八柄之法亦太宰之所掌者
太宰以之詔王馭羣臣内史以之詔王治太史内史雖
為宗伯屬官而其權則與大臣相將矣法則有所辨而
不信者刑之約劑有所藏而不信者刑之位常有所攷
而不信者誅之太史雖為史官之長而實得以刑誅百
官矣法令政事㑹計則攷逆之諸侯孤卿大夫則䇿命
之制禄賞罰則賛為之内史雖處史官之列而實得以
[004-7a]
禄命百官矣自漢以来史職往往見輕司馬遷為太史
令且下腐刑故曰主上之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所輕
宜也周之史職有二等太史下大夫為小史等官之長
一也内史中大夫為外史御史之長二也然皆以史名
官則皆史也古者天子有史言則右史書之動則左史
書之今太史内史等官曾無一語及天子言動之書何
邪葢記言動於既形不若謹善惡於未𤼵垂得失於將
来不若明是非於未萌今也一居必以詔王一動必以
[004-7b]
詔王一忌諱必以詔王一納訪必以詔王是皆随事而
謹微随時而正始其於言動之間葢已審之熟矣及其
祭祀讀禮則有書㑹朝協禮則有書昭穆之叙則有書
四方之事則有書是又以書而正王事也豈徒載筆螭
坳執簡柱下聞王言動而特書之邪其有所書者若内
史有王命則書之外史有外令則書之所謂書者只此
二事而已葢内史掌書王命猶今之内制外史掌書外
令猶今之外制故内史曰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
[004-8a]
命之是策命内史掌之也外史曰若以書使於四方則
書其令是命令外史掌之也御史一官掌賛書謂凡治
者来受法令於冡宰則賛書之故其史有百二十人鄭
氏謂若尚書作詔文非也周人制誥詔文出於内史外
史非御史也或者則曰周史掌為制誥而周人之史籍
何獨藏之史氏乎曰此則史官之掌也小史掌邦國之
志謂諸侯邦國之圖籍文書也外史掌四方之志謂四
方蠻夷之圖籍文書也世繫昭穆之書亦掌於小史三
[004-8b]
皇五帝之書亦掌於小史又況邦之盟書則太史内史
貳而藏之大比民數内史則貳之以制國用是盟書民
數亦藏之史官也故韓宣子聘魯觀書於太史氏豈非
以書籍為史官之所掌乎然侯國皆有史官齊之太史
魯之史克晉之董狐史蘇史黯是也侯國皆有國史晉
之乗魯之春秋楚之檮杌是也國史掌書國中之事以
達於王故周禮曰凡四方之事書内史讀之可也所謂
事書者豈非如小行人利害逆順暴亂㐫札康樂五書
[004-9a]
之類乎内史讀四方事書則諸侯國史藏在史官可知
矣漢人以郡國計書先上太史亦此意也王國之書侯
國之志皆藏之史氏則作史非史官之職而誰歟夷攷
周之史職自太史至御史凡七官馮相保章之掌天文
猶星歴也内史外史之書命令猶制誥也詔王有言責
之寄掌志有書籍之藏雖名為史而實叢是四者之職
於以見史官之為重任矣後世置史徒知有左右言動
之記而已其地則有星臺有祕閣有諫垣有翰苑之别
[004-9b]
職分而意不相屬名别而事不相干成周史館之任恐
不如是狹也
  明堂
月令有春居青陽夏居明堂秋居緫章冬居𤣥堂中央
居太室之文說者多疑吕氏之說為妄及觀周禮有閏
月詔王居門之文則知先王每月各有攸居順時布政
皆於此乎出也周之祭祀四方圭幣且放其色五帝郊
兆必因其方豈於居處而獨無所取法邪葢明堂有五
[004-10a]
室室有三居青陽緫章𤣥堂太室皆明堂也王者南靣
而立向明而治故緫謂之明堂匠人曰夏世室殷重屋
周人明堂鄭氏謂世室宗廟也重屋正寢也三代各舉
其一明其制同也案孝經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明堂
乃宗祀之地則亦為宗廟矣有明堂則有太室書曰王
入太室祼孔安國以太室為清廟清廟亦明堂也則亦
為太室矣月令五室所居之中皆謂之太廟則亦為太
廟可知矣古人建國左立祖廟乃在雉門之左此天子
[004-10b]
七廟之制而明堂乃在南門之外有五廟之寢則明堂
非祖廟即寢廟也夏官𨽻僕掌五寢鄭氏以為五廟之
寢是也又引天子七廟惟祧無廟則非矣先王先公之
廟祧乃守祧掌之非𨽻僕也明堂有五室故有五寢明
堂之名不見於周禮而見於考工記意在當時或稱為
寢廟歟天子十二月既有常居閏月非常月則太史詔
王居門終月説者謂聽朔於明堂門中退處路寢門中
玉藻曰天子聽朔於南門之外是明堂在南門之外每
[004-11a]
月則聽朔於此又曰閏月則闔門左扉立於其中彼
謂之立是閏月聽朔則立於明堂門中此謂之居
是聽朔而退則居於路寢門中如此則明堂與路
寢門相通故知其為寢廟矣世室謂之宗廟重屋
謂之正寢同此制也周禮十二月所居之制固無
明文然上文曰頌告朔於邦國下文曰閏月詔王
居門則知每月聽朔必於明堂而閏月則在門矣先
王重告朔之禮而閏月亦謹所居者葢閏以正時時
[004-11b]
以序事書曰以閏月定四時成嵗時以閏定事以閏
成閏月其不可謹乎魯文公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
春秋書之案鄭氏註周禮曰天子班朔於諸侯諸侯
藏之祖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是諸侯告朔於
廟也魯文不視朔多矣而首於閏月書之閏不告朔
而朝廟之禮猶講此亦餼羊存禮之意也周禮雖不
言十二月告朔之地而獨於閏月居門之禮致謹焉
則先王重閏月之意可見矣不然則古人制字何取
[004-12a]
於王在門謂之閏
[004-13a]
  繫世
繫世之書重矣天子有帝繫諸侯有世本繫世不定則
親疎何由而别昭穆何由而叙同姓異姓庶姓何由而
辨乎商之祖也以契周之祖也以稷此亦可以定其帝
繫之所從出也太伯之後為呉胡滿之後為陳此亦可
以定其世本之所自来也然周人繫世之奠必屬之春
官一諷之瞽矇一奠之小史厥有㫖哉小史掌讀禮者
也讀禮而掌奠繫世則教以禮之序瞽矇掌誦詩者也
[004-13b]
誦詩而掌世奠繫則教以樂之和序故有别和故有親
有别則昭穆不相亂有親則親疎不相離周人定繫世
之意葢如此豈徒原本繫之有逺近取閥閲之有髙下
而已哉司馬遷作史記推帝劉之繫出於唐是帝繫猶
有可考也叙司馬氏之元出於重黎是世本猶有可稽
也葢司馬遷世為太史氏小史掌定繫世乃太史之屬
故采世本而作史記明周譜而著世家是其繫世之書
至漢猶存邪然甞讀尚書正義孔氏案帝繫云黄帝生
[004-14a]
昌意昌意生顓帝顓帝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勾
芒勾芒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又案帝繫及世
本云黄帝生𤣥囂𤣥囂生僑極僑極生帝嚳帝嚳生堯
此繫世之書至後世猶存焉孔氏又曰案世本堯是黄
帝之孫舜是黄帝八代之孫堯女於舜之曾祖為四從
姊妹以之為妻於義不可世本之言未可憑信如此則
後世所謂繫世之書非小史所奠瞽矇所諷之書矣後
世之繫世不明獨有氏族志存焉爾然自小史之職廢
[004-14b]
瞽矇之官缺繫世既不復明則昭穆失其序親疎失其
和而本支之所從出者已不可得而辨雖有氏族誰有
氏族哉夫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瞽矇諷而誦之
則人知其生之有可樂小史奠而序之則人知其本之
不可忘先王習民於和序之教而陶民於忠厚之風繫
世之功多矣不然何以𨽻之禮官樂官之掌邪
  名諱
小史曰有事則詔王忌諱王制亦曰太史執簡記奉諱
[004-15a]
惡小史太史之屬故奉諱詔諱之職同夫周人以諱事
神名終將諱之此左氏之語也然達孝莫如周公周公
作周禮名茍可諱則周公知所避矣今考之周禮文王
名昌而醢人亦曰昌本麋臡武王名𤼵而小行人則曰
時聘以𤼵四方之禁周公名旦雞人曰掌呼旦以嘂百
官是猶曰君前不自諱也成王名誦大司樂曰興道諷
誦言語撢人曰誦王志瞽矇曰諷誦詩甚至官名謂之
誦訓胡為而亦不為君諱乎由是而觀之則周人以諱
[004-15b]
事神之説左氏之語誣也不思文王名昌武王名𤼵而
詩曰克昌厥後駿𤼵爾私周人不諱於詩矣魯莊公名
同襄公名午而春秋曰同盟於幽陳侯午卒孔子不諱
於春秋矣漢儒記禮乃曰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
諱嫌名不諱二名不偏諱亦知其諱之非而廣為是説
爾孟子諱名不諱姓之語毋亦為人子者不忍自斥其
父祖之名而他則未甞諱也然則太史之奉諱惡小史
之詔忌諱果為何事邪曰此則如地官誦訓所謂掌道
[004-16a]
方慝以詔辟忌之類是也人君行事當知就善而避惡
即吉而忌㐫所謂忌者非謂忌日也君子有終身之憂
故忌日不樂此則孝子慈孫之心尚何待於小史之詔
彼鄭康成徒見忌諱之文屬於繫世昭穆之下故以死
日為忌名為諱豈知王之所謂諱惡者以惡事之當諱
避爾小史之所謂忌諱者其亦諱惡忌避之義歟自此
義不明後世乃有以諱而易人之名者以諱而易人之
姓者漢史之書蒯徹為通莊周為嚴是也嫌名而諱荀
[004-16b]
卿為孫是也二名而諱世民為人是也甚至諱惡益繁
辟忌愈衆有廣行之諱有梁山壤之諱愚者違禮以為
孝謟者獻諛以為忠吾恐周公孔子之愛君父不如是
之屑也故因小史之詔忌諱而為是論以祛漢儒之惑
而明周禮之疑以附韓文公胡定公之辯
  天文
太史内史皆史也馮相氏保章氏何以列於史官之中
案春秋傳曰楚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飛楚子使問諸
[004-17a]
周太史則是太史固司天道矣月令曰太史守典奉法
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是以司天日月星辰為太史之職
然則馮相保章氏不屬之太史而屬之何官邪二官皆
稱氏以其有世功則以官名氏猶重黎之世序天地也
掌天文而世其官猶有廢時亂日如夏仲康之羲和者
况不世乎馮相氏曰掌嵗月日星之位而辨其叙事以
㑹天位保章氏曰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
辯其吉㐫以二職考之馮相氏則司天文之常保章氏
[004-17b]
則司天文之變者也司其常以辨叙事所以敬授人時
司其變以詔救政所以克謹天戒自子丑至戍亥十二
嵗也自孟春至季冬十二月也自𤣥&KR1102至娵訾十二辰
也自甲乙至壬癸十日也自角亢至翼軫二十八宿也
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嵗日月星辰之行俱
不失其度是之謂㑹大位而可以為時事之候冬至日
在牽牛景長三尺長至也夏至日在東井景長五寸短
至也日者實也必於長短極時致之故以冬夏致日春
[004-18a]
分日在婁月上弦於東井圓於角下弦於牽牛秋分日
在角月上弦於牽牛圓於婁下弦於東井月者闕也必
以長短中時致之故以春秋致月日之長短月之盈闕
以四時致之罔有差忒是之謂辯四時之叙而可以為
時叙之期此馮相氏之辯叙事者以此也天位得其㑹
四時得其叙固天文之常或者人事未脩天理未得而
有日月星辰之變動保章氏因以辯其吉㐫又以星土
之分而觀妖祥以嵗星所居而觀妖祥以五雲之色而
[004-18b]
辯吉㐫之祲象以十有二風而命乖别之妖祥且如星
見大辰梓慎知宋之將火此以星土觀妖祥也嵗紀𤣥
&KR1102禆竈知楚子之將死此以嵗相觀妖祥也梓慎望氛
而知宋鄭之多䘮則以雲而辯其吉㐫矣師曠歌風而
知楚師之無功則以風而命乖别矣此保章氏之詔救
政者以此也叙事者馮相之常救政者保章之變以保
章之詔救政而訪馮相之叙事以此見保章之於馮相
其職實相通也不惟此爾太史正嵗年以叙事是定四
[004-19a]
時以叙授人時之事今保章氏之訪叙事以人時為重
則其叙事又與太史通也然而吉凶妖祥保章掌之足
矣眡祲一官掌十煇之法亦以辨吉凶觀妖祥乃以列
之卜祝之間何邪葢星史卜祝職本相通古者設官分
職其於吉凶妖祥之事若是拳拳而不敢忘者為備故
也一則曰觀妖祥二則曰辨吉凶以此見保章之於眡
祲其職又相通也至於太卜賛三卜三筮三夢之占以
觀國家之吉凶而亦曰以詔救政今保章之詔救政見
[004-19b]
天象而先為之備則其救政又與太卜通也或者則曰
周官吉凶妖祥之占曰訪叙事曰詔救政足矣有如日
月之眚非細故也胡為有救日月之鼓又胡為有救日
月之弓矢此何益於救災之政邪葢先王克謹天戒人
臣克有常憲非不知鳴鼓張弓無補於日月之救然亦
不忍坐視薄蝕而不之救也至如大烖大變則不舉大
烖大變則弛樂大荒大烖則素服亦非徒具虚文也其
所以脩身恐懼思荅天戒者無所不用其極也豈徒區
[004-20a]
區桴鼓弓矢之救而已哉後世之君子不惟叙事不訪
救政不詔至於救災之禮亦不復講孔子作春秋故於
日食之變必詳記而備録之以戒人君遇災而不知懼
也間有伐鼓用牲又違其禮聖人屢致意焉然猶愈於
坐視而不之救也他如夜星不見星隕如雨星孛入斗
星孛東方之𩔖此皆天文之變者而時君世主恬不之
畏毋亦馮相保章之職不舉歟
  分星
[004-20b]
分野之疑何如乎曰二鄭之釋周禮也案大司徒曰以
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康成以為十二土分野
十二邦繫十二次各有所宜保章氏曰以星土辨九州
之地所封封域各有分星司農引春秋傳曰參為晉星
商主大火國語曰嵗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是也康
成則曰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此分野之辨所
以紛紛而不一歟自時厥後或以十二州配之或以列
郡配之或以山河兩界配之或以七星主九州後天文/志劉昭
[004-21a]
或以七星主七國晉/志或繫之二十八宿或繫之五星紛
紛異論是以學者多疑焉主分野之是者則曰自栁九
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之次當周之分武王克商嵗在
鶉火伶州鳩曰嵗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則周屬鶉
火可知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為實沈之次當晉
之分晉文即位嵗在實沈董固曰實沈之次晉人是居
則晉屬實沈可知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七度為鶉尾之
次當楚之分魯襄公二十八年嵗淫於𤣥&KR1102而禆竈知
[004-21b]
楚子之將死且曰嵗棄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鳥
帑周楚惡之説者謂帑鳥尾也則楚屬鶉尾可知自氐
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之次當宋之分昭公十七年星
見大辰而梓慎知宋之將火且曰宋大辰之墟鄭祝融
之墟也皆火房也説者謂辰大火也則宋屬大火可知
此則分野之説為不疑矣辨分野之非者則曰呉越南
而星紀北齊東而𤣥枵北衛東而娵訾北魯東而降婁
西周宅中土而栁星乃位於南以栁星為周可乎秦在
[004-22a]
西北而井鬼乃在乎西南以井鬼為秦可乎觜參在西
魏在東北以觜參為魏可乎角亢東宿鄭在滎陽而屬
於角亢可乎昴畢西宿趙居河朔而屬於昴畢可乎又
曰牛女北也史記謂之揚州虚危北也史記謂之青州
昴畢西也史記謂之冀州奎婁西也史記謂之徐州魏
冀州之國也晉則不屬於冀而屬於益魯兖州之國也
魯則不屬於兖而屬於徐此則分野之説為可疑矣然
略分野之説而不信則周禮不應有星土之辨拘分野
[004-22b]
之説以為驗則左氏未免有傅㑹之誣更以左氏考之
無冰之災何闗於元枵星紀而梓慎以為宋鄭之饑襄/二
十八/年日食之變何與於豕韋降婁而士文伯以為魯衛
之惡昭七/年星紀果同為呉分則呉亦得嵗史墨何以謂
之越得嵗而呉伐之必受其凶昭三十/二年參墟果為晉分
則實沈為星子産何以謂之髙辛之子而能為晉侯之
昭元/年此又左氏之説又不足信也又以史冊觀之四
星聚牛女而晉元王呉四星聚觜參而齊祖王魏彗星
[004-23a]
掃東井而苻堅亡秦景星見箕尾而慕容徳復燕此又
分野之驗而未可以盡略之也葢星土分星本不可以
州國拘也且以職方氏言地理必指其東西南北之所
在山鎮川澤之所分民畜榖利之所有獨於天文之紀
如司徒只言十有二土未甞斥言其所應者何次保章
氏言星土辨九州之地不明言其所辨者何星是星土
分星不可以州國定名亦明矣愚以保章觀之随其土
之所屬應其星之所臨故謂之星土辨九州之地非如
[004-23b]
鄭氏言十二邦繫十二次也随其國之所封屬其星之
所在故謂之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亦非如賈氏言受封
之日嵗星所在國屬焉夫九州上應星土則三百餘度
皆有其驗豈特十二次而已乎封域皆有分星則千八
百國皆有所屬豈特十二國而已乎九州之土皆配星
九州之國皆有分故因其星可以辨其州之地因其分
可以觀其國之妖祥保章氏之說如是而已說者何必
牽合傅㑹而定指後世郡國之名以求配之也昔孔子
[004-24a]
作春秋日食隕星之變無所不記豈必皆周魯之分而
後言之乎五星聚東井漢入秦之應也崔浩甞言其不
在十月司馬公作通鑑乃異之而不取而歐陽志唐天
文凡日食星孛之變一一記之而獨不言其事應亦豈
拘拘於分野之説哉大扺周官所辨者欲以觀妖祥爾
天子之所觀者九州也諸候之所觀者一國也諸侯以
一國分星而驗一國天子以九州星土而辨九州諸侯
觀一國之妖祥而為一國之備可也天子可以諉之一
[004-24b]
國分星之所屬而不為之救政序事乎知乎此則可以
言星土分星之説矣
[004-25a]


[004-26a]
  車旗
車旗所以彰徳而辨等藏禮而正名一毫不容僣越也巾
車掌車司常掌旗二職雖分而實通故其官相聫案巾車
曰掌公車之政與其旗物而辨之則車旗之職通矣葢王
與王后之路有等而孤卿大夫士庶人之車亦有等王與
諸侯之旗有名而卿大夫士師州里縣鄙之旗亦有名名
物之頒等級之叙章其有徳之别而禮存焉此巾車司常
所以屬於禮官也且以路車言之玉路大路也大馭馭之
[004-26b]
金路綴路也依孔安/國説一名齊車僕馭之齊右前之象路先
路也一名道車道僕馭之道右掌之木路亦次路也一曰
斿車田僕馭之革路戎路也一名戎車戎僕馭之戎右掌
之玉路木路無右者鄭註云齊右與僕齊同車有祭祀則
兼玉路之右然則戎右兼田右歟此王之五路也重翟后
從王祭祀所乗厭翟后從王賔諸侯所乗安車朝見於王
所乗翟車王后出桑所乗輦車后居宫中所乗内司服掌
后六服而三服以翟為飾巾車掌后五路而三車以翟為飾
[004-27a]
豈非取其明歟然周禮不言后車之用鄭氏約五路而言
之玉路以祀金路以賔象路以朝故鄭氏以三翟車當之
此后之五路也至於孤卿大夫士庶人之車謂之服車五
乗言服事之所乗也巾車不言公侯伯子男之車者以其
服下王一等則其車亦下王一等也金路繁纓九就則上
公金路矣象路七就則侯伯象路矣革路異姓以封革路
以封四衛木路以封蕃國此四路之用有同異内外之别
也以詩觀之采芑曰路車有奭鉤應鞗革者方叔也崧髙
[004-27b]
曰鉤膺濯濯路車乗馬者申伯也韓奕曰鉤膺鏤錫乗馬
路車者韓侯也三者皆非同姓而得乗金路矣豈非詩人
所言以上公以九為節得乗金路侯伯以七為節當乗象
路而巾車所謂以封者乃其賞賜之特恩而非所乗之制
歟春秋傳曰武王封魯衛唐叔以大路杜預謂金路也王
之大路曰玉路諸侯之大路曰金路此則以封同姓之車
也又以旗常言之日月為常王建之蛟龍為旂諸侯建之
通帛為旜孤卿建之雜帛為物大夫士建之熊虎為旗師
[004-28a]
都建之鳥隼為旟州里建之龜蛇為旐縣都建之金羽為
旞道車載之析羽為旌斿車載之此司常頒旗物之名也
巾車曰玉路建大常金路建大旂象路建大赤革路建大
白木路建大麾鄭註曰大赤周之正色大白殷之正色大
赤通帛之旜大白雜帛之物大麾不在九旗之數愚案禮
記言行前朱雀而後𤣥武左青龍而右白虎今五路所建
既有日月之常此必中央所建之旗矣蛟龍為旂安知大
旂非左青龍乎鳥隼為旟安知大赤非前朱雀乎龍虎為
[004-28b]
旗安知大白非右白虎乎龜蛇為旐安知大麾非後𤣥武
乎此巾車叙旗物之名也然司常言國之大閲賛司馬頒
旗物而司馬教治兵言王載太常諸侯載旂與此同其他
則否此言孤卿建旜彼則師都載之此言大夫士建物彼
則鄉遂載之此言師都建旗彼則羣吏載之此言州里建
旟彼則百官載之此言縣鄙建旐彼則郊野載之此言載
旞載旌而司馬又闕之葢司常主大閲而言司馬主治兵
而言大閲大禮也孤卿大夫士與鄉遂采地之大夫咸在師
[004-29a]
都將都縣之兵州里縣鄙將鄉遂之兵此師都所以有旟
州里所以有旗縣鄙所以有旐孤卿大夫士則從王爾所
以建旜建物也治兵常禮也孤卿大夫士未必盡出其所
從王者百官也命卿之為軍吏者也采地鄉遂之兵皆屬
於命卿故雖師都不過載旜鄉遂不過載物至於郊野載
旐特以采邑大夫將采邑之兵不屬乎命卿故也此其所
載之旗或有不同歟故於司常司馬互言之也道車象路
斿車木路此王路之所載故司馬闕之而與巾車所建之
[004-29b]
旗亦不同也然路車則有繁纓旂常則有斿案巾車玉路
樊纓十有二就太常十有二斿自此降殺以兩金路九就
大旂九斿象路七就大赤七斿革路五就大白五斿木路
則當三就大麾則當三斿可知矣鄭氏謂不言就與革路
同非也考工記又曰熊旗六斿龜蛇四斿亦非也典命曰
上公九命宫室車旗衣服皆以九為節侯伯七命以七為
節子男五命以五為節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公之
孤四命卿大夫士三命再命一命皆可以是推之郊特牲
[004-30a]
乃云大路樊纓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毋乃惑於漢儒
事天尚質之説歟不思司常言大路以祀非祀天乎玉路
一就則大常亦可一斿矣郊特牲又曰旂十有二斿龍章
而設日月則旂常之制又皆無辨矣尚何足信哉周人以
大裘祀天而漢儒謂裘冕無旒周人以大路祀天而漢儒
謂路纓一就如此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胡亦不降而為
一寸乎儒者欲明衣服車旗之制要當以周禮為定
  兵政
[004-30b]
大宰人知其掌治也司徒人知其掌教也宗伯人知其掌
禮也司馬治軍掌兵也今乃言掌邦政而不言兵政正也
以正而帥不正也不得已而用兵則有征而無戰征之為
言正也亦以正天下之不正者歟易曰師衆也貞正也能
以衆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
從之夫師出於正而猶曰毒天下葢才説用兵便未免一
毒字兵豈先王所樂用也哉是故司馬一職首以建邦九
法以佐王平邦國平之所以使正也正以畿國使固封域
[004-31a]
等以儀位使安分守作以功賢使勉事功牧監以使之相
維軍禁以使之相糾任之以職貢則無曠土用之以簡稽
則無遊民均守平則使尊卑不得以相踰比大事小使小
大不得以相陵如是則天下無有不正者矣於斯時也諸
侯猶有違命者有憑陵暴犯盜賊者有放弑賊殺亂行者
有負固不服犯陵不循荒散不治者則不得已随其罪之
小大輕重而以九伐之法正之伐而言正豈非以上伐下
而有正之之義邪觀此則司馬雖曰掌兵而未甞明民以
[004-31b]
用武也又況軍藏於六卿而弗謂軍將藏於六卿而弗謂
將以蒐田獮狩而隱其振旅茇舍治兵大閲之名以比閭
族黨州鄉而易其伍兩卒旅師軍之名以井邑丘甸縣鄙
而晦其車馬甲士步卒軍賦之名以軍伍而㑹於教官之
司徒以軍禮而掌於禮官之大宗伯以大軍禁而徇於刑
官之士師司馬雖有統兵之職拳拳於政象之垂汲汲
於政職之施而於兵政若不敢專焉以至軍司馬輿司
馬行司馬雖有其名而無其職則先王不樂用兵之
[004-32a]
意概可知矣大扺先王以天下之不可去兵於是乎有
治兵之法以武事之不可明民於是乎有寓兵之意四
時有田則教兵不為不先六卿皆將則蓄將不為不豫
尚何待刻畫兵號而明示之以毒天下之具哉是故徒
役可盡起而所調惟一人鄉遂皆為兵而所制惟六軍
先王不忍用兵之意已見於此愚故因小司徒之令賦
而知先王之不忍用民因大司馬之掌政而知先王之
不樂用兵
[004-32b]
  將權
大司馬制六軍則兵屬大司馬矣至於軍旅大事則五
官預有事焉冡宰掌政典是政與司馬通也宗伯掌軍
禮是禮與司馬通也司冦掌軍刑是刑與司馬通也司
徒一職乃統六鄉六遂之民六軍之所自出也故大軍
旅大田役司徒以旗致之則民與司馬之軍通矣司空
雖不可考然鄉師大役帥民徒而至以考司空之辟以
逆役事則司空與司馬相通可知然此特六官預執事
[004-33a]
於軍旅爾大司馬曰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
六軍軍將皆命卿則是六軍軍將皆六卿為之也且如
有扈之師六事咸在牧野之戰三軍並行皆將也豈特
預執事而已哉葢古者寓兵於農寓將於卿愚於軍賦
甞言及此矣然古人命卿為將此有事之時也無事而
統兵亦不專屬之司馬不欲其權之專屬一人也甞考
之書大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齊侯吕伋以二干戈虎
賁百人逆子釗齊侯司馬掌兵也非有宰臣之命則不
[004-33b]
敢一擅𤼵召公冡宰制命也非有二卿將命以往則不
得以專行此則守衛之兵權不專屬於一人也又觀之
詩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王謂尹氏
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程伯司馬出征者也
非有尹氏之命則不得以戒旅尹氏世大夫出令者也
非有卿士王命則不得以整師此則征伐之兵權不專
屬於一人也古者兵無專將將無專權觀此亦可見矣
是故周人制兵之法國子宿衛之士則屬之冡宰虎賁
[004-34a]
宿衛之兵則屬之司馬師保四翟之𨽻既屬之地官又
屬之秋官至如國有大事國子游倅雖屬於夏官之諸
子而又弗征於司馬其衛兵之權散出可知也鄉遂之
民皆軍也則屬之司徒四時之田皆兵也則屬之司馬
閭師地官之屬軍旅之戒則受法於司馬至於鄉師帥
民徒而致政令受役要可也而必致辟於司空其畿兵
之權散出可知也葢古兵制自衛民之外六軍之制皆
寓兵於農本無兵之可統寓將於卿本無將之可名又
[004-34b]
況兵權散出不專屬之一人有事調兵則天子遣使一牙
璋𤼵之其權又屬於天子是以兵滿中外居然若無迨
及數世司馬世官爰以命氏馴至諸侯更伯列國專征
世卿帥師大夫藏甲孔子作春秋凡書帥師譏權臣也
聚民而為兵則兵安得而不惰聚兵而專將則將安得
而不驕此其為患也久矣唐人府兵號為得井田大意
然井田寓兵於農府兵寓農於兵其意已異而況兵有
定額將有定貟更畨再世安能無將驕卒惰之患府兵
[004-35a]
且爾而況不為府兵哉
  師田
王制曰天子無事則嵗三田一為乾豆二為賔客三為
充君之庖若然則田獵特為三事講也今觀大司馬四
時之田皆因田而講武豈徒為賔客庖豆之奉而已哉
葢王制特為𫉬禽設也非為講武言也周禮非區區於
𫉬禽而實拳拳於講武也然知古人因田事而講武而
不知古人因武事而寓田講武本非古人之得已而殺
[004-35b]
禽亦豈古人之本心哉古人不以無事而講武亦不以
無事而殺獸是以因振旅茇舍治兵大閲之教而寓蒐苗
獮狩之儀因蒐苗獮狩之田而為社礿祊烝之祭如此則
講武為有名而殺獸為有禮也且成周田獵之制見於
地官如大司徒則以旗致民小司徒則㑹卒伍以作田
役鄉師則前期出田法簡其鼓鐸兵器脩其卒伍州長
則帥民而致之黨正則作民而治其政事族師則合其
卒伍簡其兵器以鼓鐸旗物帥而至縣師則受法於司
[004-36a]
馬作其衆庶牛馬車輦㑹其卒伍旗鼔兵器帥而至遂
人則作野民帥而至遂師則平野民縣正則用野民帥
而至稍人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輦帥而至以聽
於司馬鼓人則掌六鼔四金以正田役司常則賛司馬
頒旗物及致民置旗弊之此田獵致民之禁令見於他
官者然也山虞則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旗於中致禽
而珥焉澤虞則莱澤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屬禽迹人則
掌邦田之地為厲禁而守之牧師則賛焚莱獸人則時
[004-36b]
田守罟及弊田令禽注於虞中小宗伯則帥有司而饁
獸於郊遂頒禽肆師則四時田獵祭表貉則為位甸祝
則致禽於虞中乃屬禽及郊饁獸合奠於祖禰乃頒禽
田僕則設驅逆之車小子則斬牲左右徇陳此田獵致
禽之禁令見於他官者然也成周田政必分掌於六官
之屬以其皆預田也而四時教法則大司馬實緫之是
以仲春而教振旅平列陳辨鼓鐸鐲鐃之用遂以蒐田
祭社仲夏而教茇舍撰車徒讀書契辨號名之用遂以
[004-37a]
苗田以享礿中秋而教治兵辨旗物之用遂以彌田以
祀祊中冬而教大閲則合三時之所辨者而皆辨之遂
以狩田以享烝此則大司馬因講武以寓田因致禽以
脩祀其禮然也然四時之田鼓鐸鐲鐃必皆備旗物號
名必皆舉今三時各辨其一而不辨其二則何以令六
軍乎曰四時之田無不辨而随時所教各有所主每於
一事加詳焉故迭言之而實皆辨也或者則曰春蒐夏
苗秋獮冬狩雖云農隙以講事然古者寓兵於農農民
[004-37b]
趨事赴功析因夷隩各順其時少有隙暇亦欲自休息
也今以四時而講武使民奔走服役之不暇將恐春不
及耕夏不及耘秋不及収冬不及藏終身擾擾而不得休
息豈先王使民之政乎大扺成周制軍其於六鄉六遂
之民本不盡用也雖曰田與追胥竭作必随逺近之地
而遞征之何甞一一盡致於司徒而聽教於司馬也辨
鼓鐸則有諸侯將軍師帥旅師卒長兩司馬公司馬之
屬辨號令則有羣吏百官帥家縣鄙鄉野之屬辨旗物
[004-38a]
則有諸侯羣吏師都郷遂郊野百官之屬四時必随其
地之逺近帥屬而遞教之矣大司馬於四時之田亦姑
緫其大綱言之爾如此盡舉畿内之民而教之吾恐所
田之野四表相去才三百五十步爾雖容百官且不足
況六軍乎都鄙去王城五百里雖一年調𤼵且不可況
四時乎雖然亦觀先王教兵致禽之意可也凡師出曰
治兵入曰振旅草止則曰茇舍簡兵則曰大閱今以仲
春而教振旅則是教民之始而已為還兵之期以此見
[004-38b]
先王之不樂用兵也特以戰不可以雖安而忘民不可
以不教而戰由是乎有四時之教然茇舍則曰如振旅
治兵則曰如振旅雖曰坐作進退疾徐䟽數之節皆如
振旅之陳而不用兵之意已黙寓乎其中矣凡田搜擇
取獸曰蒐為苗除害曰苗獸多可殺曰獮圍守不釋曰
狩今以中春而行蒐田則是致苗之始已有愛物之心
以此見先王之不忍殺獸也特以兵不可以無名而習
田不可以無事而講於是乎有四時之田然夏苗則曰
[004-39a]
如蒐秋獮則曰如蒐雖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圍禁皆
如蒐田之法而不殺獸之仁已迭行乎其間矣觀此則
講武豈先王之得已而殺獸豈先王之本心哉
 
 
 
 
 
[004-39b]
 
 
 
 
 
 
 
 禮經㑹元巻四上
[004-40a]
欽定四庫全書
 禮經㑹元卷四下     宋 葉時 撰
  功賞
春官内宰稽功㑹食則制禄食必視功夏官司士以功
詔禄則頒禄秩必視功至如小宗伯衣服車旗宫室之
賞賜鄭氏亦云王以賞賜有功則是車服宫室之賞必
視功也而況司勲六卿賞地之法如載師所謂賞田者
賞之以土地可不眡其功以為輕重乎司勲所謂功者
[004-40b]
何如哉王功曰勲以其定䇿立之功有勲於王者也國
功曰功以其建邦設都有功於國者也民功曰庸為民
興利而有不窮之用故曰庸事功曰勞奉公從事而有
勲勞之績故曰勞治功曰力以其有治理効之力戰功
曰多以其効首虜之多此六者特随其事而殊其名視
其功而異其等爾緫而謂之功鄭氏以伊周禹稷臯陶
韓信之功比之則拘矣功有六等則賞法必有六等功
之大者賞必重功之小者賞必輕故曰凡賞無常輕重
[004-41a]
眡功司勲之賞無常猶司勲之賜無常也葢以徳詔爵
則爵有常品以功詔禄則禄有常秩以能詔事則事有
常職以久奠食則食有常廩惟賞賜出於人君非常之
恩如冡宰所謂匪頒如玉府所謂賜予皆一時之特恩
茍有常額而無輕重多寡之裁則人人可以僥倖而得
之矣今司勲所掌者賞地之法也猶詩所謂錫之山川
土田附庸者也以地賞有功亦如采地之制必有稅法
載師賞田在逺郊之地其稅二十而三今曰凡頒賞地
[004-41b]
三之一食三分其地王食其一而受賞者禽其二是十
而稅三也又何倍於賞田之稅乎案載師曰賞田此言
賞地又曰惟加田無國正是田以實數言而地則不止
為田亦如司徒封疆之謂爾故其言稅不同歟賞地之
稅雖倍而如田無正安知其不為二十而二也然此特
賞地之法爾而先王報功之意豈特錫以土田而遂已
哉凡有功者必銘於王之太常祭之大烝是先王念功
之意不忘也生則銘書於太常如書所謂服勞王家厥
[004-42a]
有成績紀於太常是敬之如日月也死則祭於大烝如
書所謂兹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是敬之如
祖宗也先王報功既賞之以地又銘之以旂又享之以
祭其拳拳念功之意葢將與國咸休相為終始豈若後
世書劵之符方剖而葅醢之誅已随圖繪之象未形而
赤族之禍已慘吁司勲賞地之法固已不敢望報而司
冦功辟之議亦豈無可宥者哉然司勲猶今吏部司封
司勲之職宜以屬天官也否則掌六鄉之賞地宜以屬
[004-42b]
地官也今以屬之夏官司馬之後何邪葢六功雖以戰
功居其末然人之蒙霜雪冐矢石出萬死一生之地而
甘心不辭者為國家衛社稷爾其功不亦多乎先王用
兵行師首以功賞為重甘誓有用命之賞鳴條有從誓
之賞牧野有功多之賞出師無功何以為社稷之衛有
功不賞何以為士卒之勸司馬法曰軍賞不踰旬如屬
之地官則司存散隔文告回復而壅底之患生況有害
功者乎馮唐言李牧為將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乃能
[004-43a]
成功魏尚以上功差首虜六級而文吏以法繩之其賞
大輕則非所以用將由此觀之戰功之賞猶為急也周
人固無害功之事而周公為後世慮故以司勲繼司馬
之後厥有㫖哉
  馬政
夏官制軍而以大司馬名官其次有軍司馬輿司馬行
司馬其下有公司馬兩司馬又其外有都司馬家司馬
設官命名皆曰司馬豈非軍政以馬為重乎成周六軍
[004-43b]
之賦不知用若干馬考之稍人掌令&KR0588乗之政若有㑹
同師田行役之事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輦帥而
至治其政令以聽於司馬案縣師若有軍旅㑹同田役
則受法於司馬作其衆庶及馬牛車輦㑹其居人之卒
伍此司馬頒法於縣師而稍人則以縣師之法帥而聽
於司馬也縣師掌邦國都鄙郊里地域稍人乃掌甸稍
之人受司馬之法令&KR0588乘之政則是法通行乎王畿侯
國矣然則&KR0588乗之政車馬之賦也鄭氏讀乗為甸非也
[004-44a]
彼徒見司馬法曰甸出長轂一乗馬四匹以為車乘非
&KR0588所供也不知司馬法言甸出一乗調兵之數也周禮
&KR0588供一乘畜兵之數也畜之多所以存武備調之寡
所以優民力況司馬法未必周制也何必於&KR0588乘而疑
之乎&KR0588十六井一井八家共百二十八家共出車一乗
馬四匹成周軍賦不可得見獨稍人&KR0588乘一法可得而
推之&KR0588出一乘則甸當四乘縣十六乗都六十四乘共
二百五十六匹馬矣以六鄉計之萬二千五百家約出
[004-44b]
四百匹馬六鄉約得二千四百匹馬矣或者則曰魯作
&KR0588甲聖人譏之以其賦役之重也今令&KR0588出車一乘馬
四匹得無甚於&KR0588甲乎葢成公作&KR0588甲者令一&KR0588之家
皆為甲士盡數調兵也&KR0588乗之法畜之而非盡調也鄭
氏亦曰凡用役者不必一時皆徧以人數調之使勞逸
遞焉然則&KR0588乗必有遞征之法也況軍政以馬為重今
六鄉所出僅二千四百匹爾亦豈為多馬乎先王寓兵
於農故亦藏馬於民特設馬質一官繼於司馬之後使
[004-45a]
之為民平馬價之髙下而使民自畜焉一以為戎馬軍
旅用之一以為田馬田役用之一以為駑馬給後用之
田戎分為二物則其遞征可知矣校人謂駑馬三良馬
之數則此駑馬當亦如之鄭氏以此三馬為給官府之
役則非也曰受馬於有司者謂有司買其馬以授民也
馬死則甸内必買馬以代之恐其久而缺備也甸外則
入馬耳於有司恐其久而無信也更以其物欲其如本
色也其外則否謂馬之難同則不必如本色也惡馬則
[004-45b]
綱之所以調馬性馬行則齊之所以寛馬力有以馬争
訟者則馬質聽之禁原蠶者欲其馬息之蕃也案鄭氏
曰天文辰為馬蠶為龍精是馬與蠶同氣物莫能兩大
禁原蠶者為傷馬歟凡此皆所以教民畜馬之政也至
如校人所掌之六廐所辨之六種所養之十二閑則王
馬之政也校人所謂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謂頒之官府
卿大夫共軍事者耳其於民馬無預如曰以共六軍則
天子之馬一廐二百一十匹既欲以給郡吏又何以供
[004-46a]
六軍乎且以周之馬數合鄉遂不滿五千匹與王馬共
得八千匹爾詩人歌宣王則曰其車三千三千則當萬
二千匹不知宣王安得有此馬也蓋詩人歌詠言大槩
爾未必果有三千車也衛人歌文公而曰騋牝三千騋
牝果有三千乎魯人歌僖公而曰公車千乗公車果有
千乘乎或曰天子萬乘當馬四萬匹諸侯千乗當馬四
千匹卿大夫百乗當馬四百匹今言若是然則彼皆非
歟葢天子六軍指六卿也萬乗則合王畿千里言之大
[004-46b]
國三軍指三卿也千乗則合封疆五百里而言之大夫
采地視子男卿采地視伯則百乗宜未為過也考之校
人天子十二閑分為左右三千四百五十六匹邦國半
天子之閑馬四種則三良馬居二廐六百四十八匹駑
馬三之一種亦六百四十八匹并千二百九十六匹爾
卿大夫二閑良馬一百一十六匹駑馬三之為六百四
十八匹并為八百六十四匹故家以實數言不啻百乗
而侯國千乗天子萬乗是合言之凡此皆言馬乗之數
[004-47a]
爾然甞疑之成周設官民馬之政特設馬質一職王馬
之政乃有校人僕夫趣馬巫馬牧師廋人圉師圉人何
其略於民牧而詳於王牧也葢民馬民自備而自畜之
其畜也則有司授之其用也則有司帥之王馬則自為
牧廐不有數官分任其責則孰為之畜牧乎是故校人
緫馬政趣馬正良馬巫馬養疾馬牧師廋人則掌牧閑
圉師圉人則掌芻養然後校人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
祭馬社冬祭馬歩豈特為王馬祭而不及民馬乎巫馬
[004-47b]
與醫合為一官雖特為王馬設亦豈聽民馬之自為豐
耗而不設巫醫乎馬質之禁原蠶廋人之祭馬祖亦互
言之未必重此而遺彼也抑嘗因是而觀周人牧馬之
職牧人以中大夫二人為之趣馬而下皆上士中士下
士先王以士大夫而任牧廐之寄不幾於太䙝乎吁不
如是不足以見馬政之重也天下事須還士大夫為之
趣馬得人周政以立蹶惟趣馬詩人刺之一趣馬之職
而必為吉士之是用豈若後世一付之輿𨽻皂牧之手
[004-48a]
乎大抵馬政非得人則畜牧不蕃士大夫之心術不良
則畜牧不蕃成周之士大夫皆徳行道藝之選以徳行
道藝之人而𨽻師趣馭僕之職吾知其蓄牧之必善矣
不然衛人美文公騋牝之富何以曰秉心塞淵魯人頌
僖公駉牧之盛何以歸之曰思無邪信矣馬政之蕃不
可無士大夫心術之良也
  火禁
周官水火皆有禁水親而不尊易以溺人川游之人狎
[004-48b]
於水者秋官萍氏禁之宜也火之有禁既有天官宫正
以脩之又有秋官司烜脩之亦云足矣夏官司爟又特
設一官以掌之何邪葢火之為物炎上就燥尊而不親
又非水之比也不得其齊則疾不得其性則災故火星
之伏見有時國火之變易亦有時過焉為災此司爟所
以因時而施令變火以救時疾也先鄭云三月昬心星
見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昬心星伏戍上使民内火春秋
傳曰以出内火夫出以季春内以季秋則是二時出入
[004-49a]
火矣又曰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何邪葢季春出火非
出火於民也火星昬見司爟乃禮而出之猶羲叔寅賔
出日也季秋内火非令民内火也火星昬伏司爟乃以
禮而内之猶和叔寅餞内日也二時之出内火星猶祭
祀之祭爟不忘本也曰民咸從之民亦如之亦令民知
有出内之禮也故宫正春秋以木鐸脩火禁以火星出
入而脩禁也司烜中春以木鐸脩火禁於國中為火星
將出而脩禁也宫正特嚴宫中之禁司烜泛脩國中之
[004-49b]
禁故或以春秋或以中春有不同歟若夫四時變國火
以救時疾則是順四時而改國火也鄭司農引鄒子之
説春取榆栁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
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是有五時變火此惑於五
行五色之説也周人取火之制司烜惟曰以夫遂取明
火於日以共祭祀而司烜實預國中之火禁則司爟四
時之變國火安知夫不以遂取火而易之乎取於日則
為明火國火則不取於日爾語曰鑚燧改火是也然司
[004-50a]
爟上士二人徒六人司烜下士六人徒十二人安能盡
變國中之火盡脩國中之禁毋亦司爟施其令司烜施
其禁而使民自易之歟司爟司烜二官分屬夏官秋官
者司爟行火南方之事故司爟𨽻於夏司烜取水火司
冦奉明水火故司烜𨽻於秋抑甞因火禁之脩宫正司
烜皆以木鐸脩之木鐸振文教者也文事奮木鐸武事
奮金鐸鼓人以金鐸通鼓司馬振鐸摝鐲奮武事也若
非武事皆以木鐸徇之是以文教警衆不特脩火禁為
[004-50b]
然書曰每嵗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古人將有新令
無有不奮木鐸者是以小宰帥治官之屬而聽治象之
法則徇於木鐸小司徒小司冦帥屬觀象亦如之鄉師
四時召令以木鐸徇於市朝士師左右刑罰以木鐸徇
之於朝一木鐸之徇而人心皆知有文教之警則孰不
脩職攷法以共王事奉令道禁以從王命哉
  險固
聖人設卦觀象坎有重險之象故聖人彖之曰天險不
[004-51a]
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
用大矣哉聖人守國豈不知固國不以山谿之險顧為
設險之説以遺後世是豈恃險以為固哉葢險者天地
之所設聖人固不恃險以立國亦未甞不因險而守國
而其所以用險之道則大矣是故成周設官掌固一職
掌脩城郭溝池𣗳渠之固而使士庶子及其衆庶守之
此掌王畿之固也司險一職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山林
川澤之險設國溝涂而𣗳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此
[004-51b]
司天下之險也二官屬於司馬者蓋將謹固封守而預
為備也其亦如萃之除戎器以戒不虞豫之重門擊柝
以待暴客之義與昔者周公營洛且曰有徳者易以興
無徳者易以亡周公初非恃險以立國也今也險固二
官倚城郭溝池以為固視山林川澤以為阻蓋亦因其
天地之所設而使之為守爾今以掌固考之城郭溝池
𣗳渠之固必脩也此守之必得地利也士庶子衆庶之
守必頒也此守之必得人和也飾器之設材器之用是
[004-52a]
城守之具必備也財用之分稍食之均是兵食之財必
足也役則必移守政必通恐其力之有不足則人得以
乗其鏬也晝必三巡夜必三鼜恐其守之不嚴則人得
以投其隙也至於司險一官無事則通達其道路所以
絶侯國負固之原有故則藩塞其阻路所以杜姦冦入
侵之道周人之於守備必為是纎悉委曲者豈非以形
勢為不可專恃而守備為不可暫弛邪若夫周之所以
守國者則又不專在是六典皆守國之法六官皆守國
[004-52b]
之人九畿有職則守在九畿四夷有衛則守在四夷三
百六十屬之官無非周人所恃以守國者也如山林之
有虎豹川澤之有蛇龍伏乎其中而凛乎其外國之險
固孰有大於此者不然則山河魏國之寶呉起且知其
在徳不在險豈以周公之智而不及此哉
  射儀
射有三一曰大射二曰賔射三曰燕射大射者梓人曰
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謂天子將祭必與羣臣諸
[004-53a]
侯射以作其容體合於禮樂者與之事鬼神是也賔射
者梓人曰張五采之侯則逺國屬註謂諸侯朝㑹王張
此侯與之射所謂賔射是也燕射者梓人曰張獸侯則
王以息燕註謂燕勞使臣若與羣臣閒暇飲食則射是
也案掌次賈疏曰天子大射六耦在郊賔射亦六耦在
朝燕射三耦在寢此三射之所也射法射儀散見於六
官而射人則專掌之也説者謂射人主賔射而言然曰
王大射曰王射則三射皆掌之矣今以他官考之司裘
[004-53b]
王大射則共虎熊豹三侯諸侯則共熊豹二侯卿大夫
則共麋一侯皆射其鵠士射豻侯不言士侯以士不預
祭故略之此射侯之别也樂師凡射王以騶虞為節諸
侯以貍首大夫采蘋士采蘩此射節之異也司弓矢天
子之弓合九而成規諸侯合七而成規大夫五士三大
射燕射共弓矢如數并夾此射弓之分也樂師則大射
令奏王夏騶虞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太師則大射帥
瞽歌射節眡瞭則賔射奏鐘鼓鐘師奏射節笙師共鐘
[004-54a]
笙鎛師鼓金奏車僕大射共三乏司常共𫉬旌掌次張
耦次太僕王射則賛弓矢小臣賔射則掌事如太僕服
不氏則賛張侯以旌居乏而待𫉬繕人則詔王射賛王
弓矢之事太史則飾中舍筭而射入與太史數射中大
司馬合諸侯六耦而射人佐司馬治射正凡此皆分掌
王射之儀法也射人一職乃正射位而詔射事以射法
而法射儀耦即掌次所張之次侯即司裘所共之侯𫉬
即司常所共之旌容即車僕所共之乏節即樂師所歌
[004-54b]
之節正即司馬所治之正而射人兼緫之此周之射法
然也然古人享諸侯必以射宴羣臣必以射葢射可以
觀徳也内志正外體直其容比於禮其節比於樂故射
中者可以觀其徳之成射不中者必其徳之有未全也
豈徒視其巧之能中與其力之能至而已哉中庸曰射
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一射之不中而反
身之學存焉此古人所以貴乎射也是故王與諸侯羣
臣有大射燕射賔射之三禮至於教人之禮則有鄉射
[004-55a]
存焉鄉老五物之禮而射行焉鄉大夫保氏六藝之教
而射寓焉州長州序之㑹民必㑹於射諸子國子之考
藝必合諸射其教人也以射其取士也以射異時得與
於祭得為諸侯皆由此其選也此豈與羿蒙由基之技
可同日而語哉後世小學之制不存而五射之教無有
鄉飲之禮可講而五物之儀不閑冠帶縉紳之流類以
張弓挾矢為甲胄之事雖曰上庠有矍圃之名殿庭存
澤官之制亦徒具虚文而已吾何以觀徳哉
[004-55b]
  久任
司士掌羣臣之版嵗登下其損益之數以詔王治而屬
於司馬何也案王制曰司馬辨論官材論選士之賢者
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
定然後禄之今司士曰以徳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
以久奠食此司馬論定而官任官而爵位定而禄之意
也以司士而屬司馬不亦可乎然司士之定稍食必以
久何也蓋古人爵人以徳不觀其暫而觀其常禄人以
[004-56a]
功不觀其驟而觀其素任事以能不揆其始而揆其終
議論要諸久而後定功効要諸久而後成此先王所以
久於任人而不驟遷也是故唐虞用人之法必三載而
後考績必三考而後黜陟幽明皆久任也唐虞之官簡
故九載而後黜陟成周之官衆故三年而誅賞愚於考
課甞言之矣今司士以久奠食又曰凡邦國三嵗則稽
士任而進退其爵禄以三年為任官之定制而升降黜
陟之法乃視此而為進退歟是法也不惟行於朝廷王
[004-56b]
畿而通行於天下都鄙矣所謂嵗登辨其損益之數者
鄭氏謂用功過黜陟非也羣臣之在仕版或老或少或
貴或賤或多或寡各随其嵗而上下其數爾大宰雖曰
嵗終詔王廢置而羣吏之法亦必待三年之久然後大
計而誅賞之吏治大計必以三嵗故司士亦以三嵗稽
士任而進退其爵禄豈以一嵗功勞而遽為遷轉之序
邪昔子産從政一年輿人誦而欲殺之迨至三年輿人
誦而思嗣之方其謗而未誦也若驟去之雖子産亦無
[004-57a]
所施其技矣故孔子曰如有用我三年有成子路曰比
及三年可使足民要皆以三年而觀政也是故小司徒
以三年而大比鄉老以三年而賔興州長以三年而賛
廢興豈非以三年為中制而可以為賢能選舉官吏遷
轉之敘乎然司士所掌者羣臣之版所稽者士任爾公
卿侯伯有功徳者初豈可以例遷乎周公為太師及公
為太保是則内而公卿蓋終其身而任也康叔之治殷
民君陳之正周郊則是外而侯伯蓋老於國而任也豈
[004-57b]
若後之任於内者銖功勞以計進仕於外者寸嵗月以
希遷而已哉漢有嵗中超遷至中大夫者有旬月取宰
相封侯者穹官隆秩可以驟致何其速也又有十年不
得調者有三世不徙官者底僚下吏無以旌擢何其淹
也故不待三年而驟遷者必有以起士大夫奔競之風
有踰三年而不遷者必有以召士大夫淹滯之嘆有能
以司士三年稽任進退爵禄之法行焉庶乎可得而言

[004-58a]
  圖籍
土地有圖所以知天下地域廣輪之制人民有數所以
知天下戸口登耗之由地官司徒佐王安擾邦國則掌
土地之圖與夫人民之數可也然職方氏亦掌天下之
圖辨邦國都鄙夷蠻閩貉戎狄之人民與夫財用九榖
六畜之數要而乃𨽻於夏官司馬司民亦掌萬民之數
自生齒以上皆出於版辨國中都鄙郊野異其男女嵗
登下其死生而乃𨽻之於秋官司冦其故何邪葢司馬
[004-58b]
辨邦政者也既有九法以平邦國又有九伐以正邦國
又有九畿之籍以施政職又有四時之田以教民兵其
所以謹固封守克詰戎兵者可謂嚴矣懐方氏又為之
致貢物合方氏又為之達道路訓方氏又為之道政事
形方氏又為之正封疆如此則職方氏得以土地之圖
而辨九州之地使同貫利而九服之制乃得而辨馬則
以地圖之掌而𨽻於夏官宜也司冦掌邦刑者也既有
三典詰四方五刑糾萬民又有兩造禁民訟兩劑禁民
[004-59a]
獄又有嘉石平罷民肺石達窮民其所以愛惜民命不
輕刑殺者亦云至矣小司冦又為之登民數鄉士又為
之掌鄉數遂士又為之掌遂數縣士又為之掌縣數如
此則司民得以生齒之版而登萬民之數嵗登下其死
生而三年大比乃得而獻焉則以民數之掌而𨽻於刑
官宜也大扺夏官政職本以正封疆封疆不正始不得
已而用兵秋官刑典本以禁暴亂暴亂不禁始不得已
而用刑政官不知有土地之圖則不謹固封守刑官不
[004-59b]
知有人民之數則不知愛惜民命雖有司徒掌教之職
而欲以土地之圖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得乎且
如掌地圖者不止一二職也司書掌邦中之版土地之
圖内宰掌書版圖之法遂人掌以土地之圖經田野土
訓掌道地圖以詔地守司險掌九州之圖此皆掌地圖
之官也民數不惟鄉士遂士縣士掌之如小司徒則稽
人民之數閭師則掌民人之數縣師則辨人民之數此
皆掌民數之官也然地圖則分掌之而已至於民數則
[004-60a]
猶極其詳焉小司冦曰三年大比登民數於天府内史
司㑹冡宰貳之以制國用又曰孟冬祀司民獻民數於
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司民亦曰獻其數於
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内史司㑹冢宰貳之以賛王治
一民數也國用之豐耗繫焉王治之興廢繫焉數官掌
而辨之可也三官貳而圖之可也然必拜而受之如受
賢能之書登於天府與司冦獄訟之登中者而與祖廟
寶器俱藏焉以此見民數之與刑中皆同天物其愛民
[004-60b]
恤刑之意葢常相闗也以刑官登民數以天子拜民數
以天府藏民數猶足以見周人重民之意歟
  地理
古者言九州者三禹貢之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夏制
也爾雅之冀幽營兖徐揚荆豫雍商制也職方之揚荆
豫青兖雍幽冀并周制也商有幽營而無禹貢之青梁
周有幽并而無禹貢之徐梁此三代九州之不同也爾
雅何以知其為商制以郭璞詩云也賈氏乃謂之夏制
[004-61a]
葢以詩譜所謂梁雍荆豫徐揚之民被文王之化文王
當商之末有雍梁之名爾雅無梁州則不可為商制不
如鄭譜但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州名不足憑也若
以爾雅為夏制則禹貢當為何制乎然爾雅有九州之
名無九州之界而禹貢職方之界有相侵者請得而言
之且職方冀州視禹貢為小以分冀為幽并如舜時制
是一分而為三也雖無徐州而青兖之閒是已雖無梁
州而雍豫之間是已禹貢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又曰大
[004-61b]
野既豬今職方青州之川淮泗兖州之澤大野是以徐
而入青兖可知矣禹貢曰華陽黒水惟梁州又曰厥貢
璆鐡銀鏤砮磬今職方豫州之山華山雍州之利玉石
是以梁而入於雍豫可知矣職方既以青兖而包徐故
青州多入禹貢之豫兖州多入禹貢之青禹貢豫州曰
被孟豬而職方青州曰其澤望諸豈非青之入豫乎禹
貢青州曰鹽絺海物而職方兖州曰其利蒲魚豈非兖
之入青乎職方既分冀而為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貢之
[004-62a]
青徐冀州多入禹貢之雍職方曰幽州其山醫無閭醫
無閭在遼東漢光以遼東屬青州後又屬幽州兹非幽
之入青乎職方曰幽州其澤貕養其浸菑時貕養在長
廣菑出萊蕪地里志以長廣屬徐州琅邪自萊山兹非
幽之入徐乎職方曰冀州其澤楊紆爾雅謂秦有楊紆
李淳以為在扶風兹非冀之入雍乎大扺周以禹之一
冀州分而為三以禹之八州合而為六其𫝑必不能如
禹之舊杜氏與二鄭不本此説不改職方之字則改職
[004-62b]
方之意後鄭以潁宜屬豫溠宜屬荆不知幽青雍梁兖
豫尚多侵入況荆豫相距之州乎改其意而釋者此也
先鄭以青之淮字當為睢沭當為洙直謂宋有次睢魯
有洙泗曽不謂青之包徐也先鄭謂雍之弦當為汧蒲
當為浦直謂雍有汧水曽不謂呉山在汧而有弦蒲之
藪杜氏以荆之湛當為淮後鄭以兖之盧維為雷雍直
以湛與盧維無所經見曽不謂地名變易不一不可一
一知也改其字而釋者此也至如山鎮藪澤又有可得
[004-63a]
而辨者九州山鎮分言之則曰四鎮五嶽緫言之皆曰
山鎮揚之㑹稽青之沂山幽之醫無閭冀之霍山固為
四鎮矣而五嶽在虞夏商周與漢世有不同舜典南嶽
孔安國以為衡山職方曰山鎮曰衡山是衡為南嶽明
矣而爾雅有二説河南衡山為南嶽又以霍山為南嶽
葢漢武帝元封五年巡南郡禮天柱山號曰南嶽是以
衡山之神遼逺又移其神於霍山也説者謂一山兩名
則失之此漢嶽之與虞周不同也王制有恒山衡山而
[004-63b]
不言太華嵩山舜典有四嶽而不言中嶽葢王制南北
以山為至東西以水為至故五嶽言其二舜典言四方
巡守所至之地故五嶽言其四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
嶽恒山為北嶽衡山為南嶽嵩山為中嶽嵩髙太室也
即禹貢之外方也初無嶽山之名職方山鎮有恒有岱
有華有衡不言嵩髙而有嶽山葢周都在五嶽之外故
以雍之呉山為嶽山此周嶽之與虞夏商不同也故曰
山鎮之有可辨者此也九州澤藪在職方為九在爾雅
[004-64a]
為十葢職方以州言爾雅以國言也爾雅以呉越有其
區即此揚也楚有雲夢即此荆也鄭有圃田即此豫也
宋有孟瀦即此青也魯有大野即此兖也秦有楊紆即
此冀也燕有昭餘祁即此并也此藪澤之名同也獨晉
之大陸齊之海嵎周之焦穫爾雅與職方不同然爾雅
之濟即職方之幽以其幽之澤藪貕養而貕養在徐也
爾雅之燕為職方之并以其并之昭餘祁而燕為幽州
也爾雅之周為職方之雍爾雅之秦亦為職方之雍職
[004-64b]
方既以弦蒲為雍所以不受焦穫爾雅之晉為職方之
冀職方既以冀之界入於秦以楊紆為冀所以不受大
陸此澤藪之名異也故曰澤藪之可辨者此也然甞考
之禹貢之别九州随山濬川而終之曰庶土交正底慎
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邦故夏書謂之禹貢今職方之
辨九州制畿封國而終之曰制其職各以其所能制其
貢各以其所有故周官謂之職方氏鄭氏曰職主也主
四方之職貢者其知成周設官之意乎周人設官以職
[004-65a]
貢為名而制貢又曰各以其所有此正禹貢任土作貢
之意也不原周人設官制貢之意而徒區區於九州山
川之辨是特一地理書爾而於治道何益
  刑罰
觀舜命臯陶蠻夷猾夏冦賊姦宄皆以為明刑之責今
周官既以大司馬掌兵又以大司冦掌刑是以兵刑分
而為二也葢大刑用甲兵小刑用刀鋸甲兵以威蠻夷
猾夏者刀鋸以威冦賊姦宄者虞之官簡周之官衆故
[004-65b]
以司馬掌兵司冦掌刑二者並行而不相悖歟且以刑
官之屬自小司冦而下至禁暴氏其為職事亦詳矣曰
墨曰劓曰宫曰刖曰殺此刑之有五罪也曰宫曰官曰
國曰野曰軍此刑之有五禁也曰誓曰誥曰禁曰糾曰
憲此刑之有五戒也曰辭曰色曰氣曰耳曰目此刑之
有五聽也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易故君
子盡心焉淺深之必測輕重之必論必原其情必權其
義初豈徒法之是任邪是故舊染方新必以柔克乂之
[004-66a]
故曰刑新國用輕典暴亂不馴必以剛克乂之故曰刑
亂國用重典教化已明習俗已成必以正直乂之故曰
刑平國用中典此刑典随時而為輕重也司冦以五刑
之法詔刑罰而辨罪之輕重此詔刑而審輕重也司刺
以三法求民情㫁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刑此訊刑而
度輕重也掌囚掌守盜賊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
桎梏下罪梏此因刑而量輕重也以嘉石平罷民弗施
刑也而且有重罪次罪下罪之别此非坐而役之亦察
[004-66b]
輕重乎以圜土教罷民不虧體也而且有上罪中罪下
罪之分此非收而教之亦測輕重乎葢刑者所以教中
也權其輕重所以取中也司刺則曰㫁中士師則曰受
中小司冦則曰登中無非以中用刑也然為政而必至
於用刑豈聖人之得已哉姦慝必詰暴亂必刑非刑無
以格其非心而使之遷善逺罪政官之後繼以刑官先
王豈得已哉臯陶作士舜必告之以刑期無刑康叔司
冦成王必告之以辟以止辟如必察察焉以治獄聽訟
[004-67a]
為能事是非王政之所尚也是故司冦掌刑之官以五
刑糾萬民吾意其必用刑罰也今也野刑則上功糾力
軍刑則上命糾守鄉刑則上徳糾孝官刑則上能糾職
國刑則上愿糾恭不施其刑而惟功命徳能愿之是上
不察其罪而惟力守孝職恭之是守曰上者開其善而
使向慕也曰糾者糾其過而使歸正也初何心於用刑
乎以八辟麗邦法附刑罰吾意其必施刑罰也今也議
親議故有辟議賢議能有辟議功議貴有辟議勤議賔
[004-67b]
有辟以八辟之當刑固不可狥情而違法以八辟之當
宥又不可記過而忘功麗於法者不出於私情附於刑
者實在乎公議初何心於用辟乎此猶曰刑不上大夫
士節不可不厲也至於萬民之有獄訟者司冦必思有
以禁止之兩造具備使入束矢於朝取其辭之直而後
聽之所以禁民訟兩劵俱至使入鈞金於朝取其信之
堅而後聽之所以禁民獄豈非使民無訟者乎萬民之
麗刑罰者士師必先有以佐助之以五禁左右刑罰狥
[004-68a]
之於朝而又垂於門閭使之知所禁止也以五戒先後
刑罰用之於其所而使無麗於罪使之知所警戒也此
非刑期無刑者乎大司冦正月則垂刑象而使觀小司
冦正嵗則帥官屬而憲刑禁士師正嵗則帥其屬而憲
禁令布憲則以正月之吉執旌節而憲刑禁又有禁殺
戮之官禁暴民之官禁其殺止其暴惟恐斯民之䧟乎
罪也及其䧟乎罪也司刺則訊之羣臣又訊之羣吏又
訊之萬民必其左右大夫與諸國人皆曰可刑然後刑
[004-68b]
之如吏民以為不可刑小則宥之大則赦之宥之則以
其不識過失遺忘也赦之則以其幼弱老耄惷愚也至
於死刑之不可免也而猶欲免之鄉則王親㑹其期遂
則王命三公㑹其期縣則王命六卿㑹其期㑹其期欲
合衆議而免之也此非辟以止辟者乎詳觀司冦數官
大抵恤刑之意多而用刑之意少施刑之語略而免刑
之意詳故大司冦一官雖曰掌刑不言掌邦刑而曰掌
邦禁成王周官亦如之則其設官分職之意葢以刑禁
[004-69a]
民而非以刑刑民也雖然禁民以刑者固可遏其惡於
未萌導民以教者斯足以格其非於無過書曰明於五
刑以弼五教又曰勿庸殺之姑惟教之是先王先有以
教之於其始而不待禁之於其終也教官之屬司諫一
職糾其徳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藝是有以驅
民於善也驅之於善則有徳行道藝之可書國事有能
之可任而廢置可得而詔赦宥可得而行司救一官衺
惡過失則誅之以禮防禁而救之是又有以懲民於惡
[004-69b]
也懲之以惡則有衺惡者三責而後罰三罰而未恥則
以嘉石坐之有過失者三責而後罰三罰而未改則以
圜土納之先王始拳拳於教官之救諌而後凛凛刑官
之詰禁況大司冦之職嘉石則曰平罷民圜土則曰聚
教罷民司圜一職亦曰收教罷民任之以事而收教之
不惟教之於未犯刑之先而且教之於既麗刑之後是
雖國有五刑而未甞輕用之也然甞疑周公制刑五刑
之法各五百凡二千五百屬穆王訓夏贖刑五刑之屬
[004-70a]
三千穆王為周子孫周公之刑果輕其欲祥刑則守周
公之法可也然夏刑三千而死罪二百周刑二千五百
而殺罪五百周之刑為重矣周公制刑之仁反不若穆
王訓刑之仁哉班固乃以司刑二千五百為中典吕刑
三千為重典以周刑為中典猶可豈有夏之死刑僅二
百爾而可為重典乎孔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葢見穆王
之刑為言也而周公乃有二千五百者豈非刑罰世輕
世重乎葢五刑肉辟也肉辟之用虧人刑體聖人誠有
[004-70b]
甚不得已也惟其不得而用肉形也於是乎有每降而
為輕刑五刑以象之五流以宥之流宥不足降而為金
贖金贖不足降而為鞭扑鞭扑不足又降而為肆赦如
此則肉刑之用亦希矣況職金掌受士之金罰則刑之
有贖可知矣司厲曰其奴男子入於罪𨽻則刑之有流
可知矣條狼氏之誓曰鞭猶鞭刑也司市之罰曰扑亦
扑刑也其有可赦者則司刺有三赦三宥之法在焉必
不得已而用五刑死者猶欲免之墨者且使守門劓者
[004-71a]
且使守闗宫者且使守内刖者且使守囿髠者且使守
積而各以其器食之雖五刑之罪各五百輕者常見其
輕重者亦不見其為重也以此見肉刑之法自唐虞三
代以来相承而不敢廢者正以寓人主不忍用刑之仁
也自文帝除肉刑而定笞今後世人主始有輕用刑之
心彼其感一女子一時之言而輕變數聖人千百載之
法是豈舜禹臯陶成王周公之智反不若一女子之智
舜禹臯陶成王周公之仁反不及文帝之仁邪故曰肉
[004-71b]
刑之刑刑也雖然肉刑所以濟乎治也井田所以立乎
治也封建所以行乎治也秦漢以来井田廢而阡陌封
建易而郡縣先王之制掃地迨盡而獨肉刑存焉是忽
其所立廢其所行而徒恃其所濟以毒天下則其變而
為笞箠亦宜矣不井田不封建皆置不問而徒曰不肉
刑則不足以行周公之道是豈為知本之論哉
  詛盟
榖梁子曰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愚謂五帝非
[004-72a]
無詛盟也而後之誥誓則不及五帝之時三王非無盟
詛也而後之盟詛則不及三王之時葢虞氏未施信而
民信夏后氏未施敬而民敬商人作誓而民始叛周人
作㑹而民始疑商人且爾他可知也故曰誥誓不及五
帝蚩尤惟始作亂苗民弗用靈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
中於信以覆詛盟苗民且爾他可知也故曰詛盟不及
三王今周官有詛祝有司盟先正横渠亦甞疑之以為
王法不行人無所取直故要之於神決非周公之意亦
[004-72b]
不可以此病周公之法又不可以此病周禮夫既不以
盟詛病周公之意而又曰不可以此病周公之法葢周
公立法非為當時慮為後世慮也周公知時變之不可
回人情之不可遏故事為之制曲為之防如韁馬隄川
庶其無□踶濫溢之患雖其□踶濫溢有不可遏不猶
愈於壊隄徹韁乎詩云侯詛侯祝靡届靡究君子屢盟
亂是用長周公逆知後之必至此也是故詛祝有官掌
作盟詛之載辭以叙國之信用以質邦國之劑信司盟
[004-73a]
有官掌盟載之法與盟約之禮儀邦國之有疑㑹同者
則北面詔明神盟萬民之犯命者詛其不信者有獄訟
者使之盟詛焉夫所以盟詛者獄訟一也有疑㑹同二
也萬民犯命不信三也有是三事而盟詛焉則詔之於
明神歃之於牲血祈之以酒脯約之以載辭亦期於相
信而已故詛祝盟詛之辭亦惟叙信用爾曰質劑信爾
此所以先結其信於未叛之前也既盟詛矣而又有不
信者則司約如所掌若有訟者則珥而辟藏其不信者
[004-73b]
服墨刑若大亂則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殺也又以太史
所掌邦國官府都鄙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六官之
所登若約劑亂則辟法不信者刑之也此所以繼施其
刑於不信之後也豈有王法不行人無所處置而姑一
聽之神邪且以詛祝一官固為禮之屬而在大史之前
司盟一職是為刑官之屬而繼於司約之後是其始焉
之不信者固有盟終焉之不信者則有刑也不然則大
司冦凡大盟約涖其盟書登於天府以司冦而涖盟特
[004-74a]
以天府而藏盟書亦已重矣又何以使太史内史司㑹
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何邪昔展禽有言曰周公太
公股肱王室成王勞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
載在盟府太史職之周公太公固無待於盟載然後人
必以盟而為據則人心之賴盟者亦固矣迨至春秋之
時斯盟替矣春秋之作始於隱公元年所書未遑他事
首之以邾之盟繼之以宋之盟自時厥後有書来盟有
書涖盟有書同盟然盟墨牲血之未乾使聘邦交之未
[004-74b]
反而相侵相伐之兵已環四境是盟也果有信用之叙
果有劑信之質否乎觀周禮之司盟而知世變之猶可
防觀春秋之書盟而嘆世變之不可遏故甞謂周公立
法為衰世慮而孔子作春秋亦所以救周禮之壊而拯
世道之窮不獨詛盟一事為然也田制壊而春秋以稅畝
田賦書軍賦壊而春秋以丘甲三軍書三日之役不均
而春秋以城築書九伐之法不正而春秋以侵伐書講
武之田不時而春秋以大蒐大閲書救荒之政不施而
[004-75a]
春秋以大饑請糴書宗伯之賔禮廢而春秋有来朝来
聘之書司徒之封疆廢而春秋有歸田易田之書太史
之告朔不頒而春秋書不視朔司烜之火禁不脩而春
秋書宣榭火保章失其官而春秋書日食書星孛職方
失其官而春秋書彭城書虎牢圜丘之祀不典而春秋
以卜郊書以猶望書廟祧之序不明而春秋以立宫書
以躋祀書昏姻之禮失而春秋書曰夫人於齊曰季姬
歸鄫貢獻之禮失而春秋書曰家父求車毛伯求金典
[004-75b]
命之職不脩而春秋書曰天王使来錫命天府之藏不
謹而春秋書曰盜竊寶玉大弓此類實繁未易殫舉無
非以權衡一字之微而救禮經三百之壊也周公慮後
世之深於是乎詳曲防之制孔子救後世之力於是乎
嚴直筆之書世道盛衰實賴二聖人先後為之維持也
不然孔子何拳拳於周公之夢而戚戚於周公之衰歟
  鳥獸
觀天官獸醫一職凡獸有病痬者為之療養有以見先
[004-76a]
王養物之仁葢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牛羊犬馬之
類一有不遂其生皆吾痒疴疾痛也其可坐視而不恤
也哉不特此爾地官之辨物生必求其鱗介羽毛蠃物
之得宜春官之作樂舞必求其鱗介羽毛蠃物之有所
致藪牧必求其鳥獸之阜土地必求其鳥獸之蕃至於
奉養有不可闕者則獸人以時田獸魚人以時田魚鼈
人以時簎鼈推是心也以往則為舜之恩被動植湯之
徳及禽獸禹之鳥獸魚鼈咸若文王之徳及鳥獸昆蟲
[004-76b]
皆此心也然而夏官之屬掌養猛獸而教擾之則有服
不氏掌養鳥而阜蕃教養之則有掌畜射鳥敺烏鳶則
有射鳥氏作羅羅烏鳥則有羅氏不特養而擾之又必
射而羅之何邪秋官之屬冥氏攻猛獸庶氏除毒蟲穴
氏攻蟄獸翨氏攻猛鳥硩蔟氏以方書去夭鳥翦氏以
榮莾草除蠧物赤犮氏以灰炭除貍物蟈氏以牡蘜去
鼃黽壺涿氏以牡橭象齒殺淵神庭氏以救日月之弓
矢射夭鳥不曰除而去之則曰攻而殺之何邪蓋奉養
[004-77a]
有節而不忍暴殄天物者先王愛物之仁患害必除而
不使紛擾民居者先王制物之義先王之於民物必使
之相安而後得其所必使之相生而各遂其宜茍有猛
摯而不馴大惡而不利者此先王刑政之所不容也是
故夏官掌政而以服不氏等官𨽻之以見鳥獸之微雖
非政令之所及而有惡必去焉不獨侵負固正賊殺之
民而已秋官掌刑而以冥氏數官𨽻之以見昆蟲之微
雖非刑罰之所加而有害必除焉不獨詰姦慝刑暴之
[004-77b]
民而已説者則曰夏為養育之時故養育者屬夏官秋
為刑殺之時故刑殺者屬秋官然而射鳥羅鳥豈皆養
育之事乎秋官閩𨽻則掌役養畜鳥而阜蕃教擾之貉
𨽻則役服不氏養獸而教擾之是秋官未甞不養育也
觀此則刑政之説明矣甞觀孟子言禹抑洪水而及於
驅龍蛇言周公兼夷狄而及於驅猛獸且與孔子之作
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者並言之乃知鳥獸之為民害與
洪水夷狄亂臣賊子同周公於百姓既寧之後明政刑
[004-78a]
於閒暇之日安得不為天下無窮之慮哉周衰而政刑
失先王興利除害之意已不復存服不氏廢則冬多麋
矣壺涿氏廢則秋有&KR0558矣硩蔟氏廢則鸜鵒来巢矣射
鳥氏廢則爰居有祀矣蓋其刑政不明是不足以弭民
人之害而況能消鳥獸昆蟲之患邪漢有一宋均能去
九江之虎唐有一韓愈能馴潮陽之鱷魚則當時以為
創見駭聞之事獨不見禹之驅龍蛇周公之治猛獸與
周官之攻治鳥獸昆蟲者哉
[004-78b]
  遣使
甞讀詩至四牡皇華見周人以遣使為重事其遣之也
歌皇華其勞之也歌四牡遣詩言送以禮樂勞詩言有
功而見知夫遣使以循行天下本何功之可言況又求
人君之見知邪然詩人且先勞詩而後遣詩者葢為民
遣使非徒為禮樂光華而為美觀也生靈之休戚國家
之利病風俗之美惡皆使者所當究心者焉驅馳之勞
咨詢之博茍有功於其民而見知於其君則人君必因
[004-79a]
使者之来而知究心於民事矣茍不見知則使臣之遣
也為虚文使臣之行也為應故事其来也敷同日奏罔
功而已而於事何補哉今觀周禮一書無非究心民事
而於遣使一事必致其詳典瑞則有珍圭牙璋糓圭琬
圭琰圭之瑞掌節則有虎節人節龍節英蕩之節此使
臣之所持以為信者也若以書使於四方書其令則外
史掌之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則校人掌之此使臣之
所將以為命者也作士適四方使為介則司士掌之適
[004-79b]
四方使從士大夫則虎賁氏掌之此使臣之所藉以為
伴也訓方氏則掌道四方之政事與上下之志匡人則
掌達法則匡邦國而觀其慝撢人則掌誦王志道國之
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行夫凡其使也必以旌
節使則介之掌交則掌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而道
王之徳意志慮此皆奉王命而使於四方者也小行人
一官固待四方之使者而王有事適四方則小行人實
行焉夫行人之適四方也豈徒達六節而齊以為式邪
[004-80a]
豈徒成六瑞而執以為信邪又豈徒合六幣而和以為
好邪曰禮喪則賻補之凶荒則賙委之師役則稿禬之
福事則慶賀之禍烖則哀弔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
則小行人奉命以往者無非究心於邦國之民事也及
其萬民之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順
為一書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為一書札喪凶荒貧厄
為一書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凡此五物者每國辯異
之以反命於王以周知天下之故則小行人反命以告
[004-80b]
者亦無非究心於邦國之民事者也觀小行人奉命以
往之日與夫反命以告之時拳拳以民事為重則其周
爰咨諏周爰咨詢者亦可謂詳緻矣豈若後世之朝辭
禁門情態即異莫宿州縣威福便行者可同日語哉故
曰觀周禮行人之職則知周之遣使者為究心於民觀
小雅皇華之詩則知周之奉使者為有功於民
  夷狄
司馬言九畿其外曰蠻夷藩鎮是天下封疆極四夷也
[004-81a]
職方言九服其外亦曰蠻夷藩鎮是四夷皆服事天子
也夷鎮藩服在行人緫謂之蕃國蠻服在行人變謂之
要服是其要荒無常也且以職方地圖觀之言邦國都
鄙而不及於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如
此則周家疆理通乎蠻夷閩貉戎狄矣行人何以謂之
九州之外乎案王制謂西不盡流沙東不盡東海南不
盡衡山北不盡恒山凡四海之内截長補短凡三千里
說者謂言九州之實地也今職方九州之地荆州曰衡
[004-81b]
山并州曰恒山則是盡東西南北言之矣而行人謂蕃
國在九州之外者以其在六服外而非九州内地爾夫
既在九州之外則其朝貢不常宜其一世以見而不及
以中國之政也然周人所以待夷狄者豈以不在内地
不及以政而盡置之度外乎夏官懐方氏掌来逺方之
民致方貢逺物而送逆之治其委積館舍飲食則是待
夷狄之民猶吾民也秋官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
使傳王言而諭說焉以和親之若以時入賔則協其禮
[004-82a]
與其辭言傳之則是待夷狄之使猶中國使也不特此
爾韎師掌教韎樂旄人掌舞夷樂鞮鞻氏掌四夷之樂
與其聲歌祭祀燕享則龡而歌之是以夷狄之樂舞與
中國之樂舞並陳於祭祀燕享之時矣司𨽻帥四翟之
𨽻使服其服執其兵掌王宫蠻𨽻執兵以守王宫閩𨽻
掌立世子則取𨽻夷𨽻貉𨽻則守王宫如蠻𨽻之事是
以夷狄之兵衛而與王宫之兵衛共列於門庭宫禁之
内矣夫逺民之来固宜有送逆之官逺使之至固宜有
[004-82b]
傳諭之官若夫歌舞雜施於燕享豈能無耳目之眩兵
服混處於守衛豈能無肘腋之虞漢安帝作西南夷樂
而陳禪争之唐𤣥宗作潑寒胡戲而張說争之誠以夷
樂之不可以亂華也宣帝金城之處降而殘羗猶為患
光武玉門之謝質而侍子必遣還誠以非類必有異心
也而周人不慮及此何哉葢王者洽四海以為和作夷
樂以燕享所以說逺人天子合四夷以為守帥夷兵而
守衛所以柔逺人古人雖曰内華而外夷貴中國而賤
[004-83a]
夷狄而其所以待之之心未嘗不厚也此夷狄所以懐
徳慕義而莫敢不來王也與雖然先王亦未嘗汲汲於
夷狄之来王也懐方氏之来逺民其貢物則曰致致者
聽其貢物之自至也象胥之論夷狄其和親則以言言
者欲其志慮之相孚也西旅獻獒召公作誥巢伯来朝
芮伯旅命周家法也此懐方氏之所以致逺象胥之所
以和親是為周家待夷狄之法與知懐方氏之致物則
張騫之使不必通廣利之師不必遣矣知象胥之和親
[004-83b]
則婁敬之議不必行而賈誼之策不必施矣
[004-84a]
  補亡
六經更秦火缺裂而不全者多矣書亡四十三篇周雅
亡六篇魯雅亡六篇不獨周禮為然夫秦人之心何心
哉已則不行先王之道而恐天下後世之人執經以議
已故取聖經而寘之烈焰使後世不及見全書安得不
追仇於秦火之酷雖然六經無全書固可以為秦人之
罪而周禮一經不得其全不可獨咎秦人也葢自王道
既衰伯圖迭起入春秋以来周公之禮雖不盡用而猶
[004-84b]
可盡傳周禮之經雖不盡行而猶可盡見戰國暴君汙
吏將欲肆其所為以求遂其所欲惡其害己而去其籍
故至孟子之時井田之問爵禄之問孟子已不得其詳
戰國諸侯之酷葢已先秦火矣漢室龍興山巖屋壁之
間稍稍間出周禮六官缺一而五存天之未喪斯文亦
幸矣河間獻王得之不啻如𫉬圭璧不吝千金重賞募
求全書獻王之意厚矣然全書竟不可致獻王悵之乃
求考工記以足其書謂可以備周官之缺不知以考工
[004-85a]
記而補周禮何異拾賤醫之方以補盧扁之書庸人案
之適足為病五官尚存武帝且以為末世瀆亂不驗之
書則武帝之忽略聖經未必不自考工記一篇啓之也
嗟夫書亡而張伯偽書作詩亡而束晢補詩作適資識
者一捧腹爾曾謂考工記而可補禮經乎且百工細事
爾固非周官所可無而於周官設官之意何補又況秋
官有典瑞玉人不必補可也夏官有量人匠人不必補
可也天官有染人鍾氏㡛氏雖缺何害乎地官有鼔人
[004-85b]
鮑人韗人雖亡何損乎雖無車人而巾車之職尚存雖
無弓人而司弓矢之職猶在匠人溝洫之制已見於遂
人鼓人射侯之制已見於射人有如攻皮之工五既補
以三而又闕其二不知韋氏裘氏豈非天官司裘掌皮
之職乎周禮無待於考工記獻王以此補之亦陋矣大
扺獻王之補亡也漢儒之習未脫也樂記一篇欲以備
樂書之闕考工記一篇欲以補禮書之亡獻王之見然
爾然而周禮廢興有不係是昔者仲孫湫来省魯難退
[004-86a]
而曰魯秉周禮未可動也且魯當春秋之時非能盡秉
周禮者也然於周禮雖未能盡用茍未至於盡亡而亦
可以立國周禮六官雖缺其一不猶愈於盡亡乎後世
誠能因五官之存而講求周禮之遺典而施行焉則西
周之美可尋矣而況冬官之書雖亡冬官之意實未甞
亡也太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小宰事
職以富邦國以養萬民以生百物則事官之意在周禮
可考也書之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則
[004-86b]
司空之意在周官可覆也觀此則司空職雖亡而未甞
亡考工記不必補也愚既以考工記為不必補則區區
百工之事亦不必論也
 
 
 
 
 禮經㑹元卷四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