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07 禮經會元-宋-葉時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禮經會元卷二上     宋 葉時 撰
  宫衞
宫正宫伯掌王宫之官在王宫者百官府之數各有版
士庶子之數亦有版官府有府官之次舎士庶子有士
庶子之次舎宫正則掌其戒令糾禁而比百官府之衆
寡宫伯則掌其敎令秩敘而授士庶子之職事此皆言
宫衞者也說者多言宫正掌兵衞宫伯掌郎衞愚竊以
[002-1b]
為不然彼以宫正所掌謂官府之胥徒給繇役者在宫
中若漢衞士故曰兵衞不思宫伯郎衞明言作其徒役
之事則士庶子亦有徒役也何以不為兵衞乎愚以周
禮考之宫正宫伯所掌皆郎衞也太僕虎賁司隸所掌
乃兵衞也蓋天子之衞有二而其别有四卿大夫士之
官吏在宫中而直宿者宫正掌之卿大夫士之子庶子
在宫中而入衞者宫伯掌之眡朝則司士正其儀大事
則諸子掌其政此居守環列之衞也王眡朝則前正位
[002-2a]
而退王出入則自左馭而前驅眂朝則在路門之左太
僕掌之而小臣御僕屬焉此僕從侍御之衞也虎士八
百人先後王而趨以卒伍眂朝則在路門之右虎賁氏
掌之而旅賁氏屬焉此奔趨先後之衞也居虎門之左
使其屬卒四夷之吏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師氏掌
之師四翟之隸使服其邦之服執其邦之兵以守王宫
司隸掌之此周防鍵閉之衞也宿衞之别有四而郎衞
兵衞俱在其列二者常相聨焉然而居守環列之衞天
[002-2b]
子所親以為腹心者也居王之左右前後則其地宻備
王之顧問應對則其任專是必稽其功緒而糾其德行
會其什伍而敎之道藝所以勸之使為善也辨其外内
㡬其出入去其淫怠與其竒衺之民所以警之使不為
惡也均其稍食使無廩食不繼之憂會其行事使無曠
官廢職之失夫百官府宿衞王宫者均稍而會事可也
其人必皆德行道藝之選而無淫怠竒衺之習矣尚何
待於警勸哉蓋百官府之宿衞必有供給徒役之民茍
[002-3a]
不以時而糾勸之一有不正之人混乎其中必能為德
行道藝之害居王所者必皆薛居州而後可此宫正所
以拳拳於此也至於士庶子之在版者是其卿大夫士
之子弟有師保以敎之有司樂以合之又有諸子以考
之故宫伯惟均其秩而頒其衣裘均其敘而掌其誅賞
糾敎之法雖不如宫正之詳然宫正為宫官之長其為
糾察之時必不遺士庶子也如此則在八次八舎之列
者孰非端人正士哉若夫虎賁之士臣隸之僕夷𨽻之
[002-3b]
兵雖不言其政敎禁令然虎賁氏以下大夫掌之太僕
以下大夫統之師氏以中大夫帥之又況虎賁氏所掌
八百人不言徒而言虎士則皆士人之有勇力者雖名
為兵而不聞一武夫悍卒放慢詭譎之人得厠跡於其
閒師氏虎賁無非吉士侍御僕從罔匪正人平時夾階
戺而立堂垂執劉鉞而止戈刃者卒皆冕弁之士是雖
有郎衞兵衞之别而何嘗有文事武事之判邪然均之
為宿衞也宫正宫伯則統於太宰虎賁太僕則統於司
[002-4a]
馬司隸則統於司宼而師氏又為司徒之屬何哉蓋宫
衞不可以不相聨而兵權不可以不相制官皆王官兵
皆王兵先王固無相疑之意而戎戒不虞備存無患先
王亦不能不先事而為防嘗觀成王之季太保乃命仲
桓南宫毛俾爰齊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
夫虎賁之士非太宰之屬而太保得發之則太宰兼總
兵衞亦明矣然吕伋雖掌兵非有宰臣之命則不得以
擅發召公雖制命非有二卿將命以往則亦不得以專
[002-4b]
行兵權散主不在一人周人制兵之意深矣抑嘗自周
之宫衞而考漢制則漢光禄勲之所掌者郎衞也衞尉
寺之所掌者兵衞也郎衞有中郎侍郎中郎將郎中騎
將郎中户將郎中車將之屬如羽林期門皆屬焉兵衞
有長樂未央甘泉建章宫衞尉衞士令丞之屬如左右
都僕八屯衞尉司馬皆屬焉此南軍也猶周宫衞也而
說者多以南北合論之則非矣蓋南軍衞宫城此衞兵
也北軍徼京師此畿兵也古者前朝後市王宫在南故
[002-5a]
漢衞王宫之軍謂之南軍宫衞旣謂之南則京師之軍
謂之北軍所以别也案周勃入北軍乃令人告衞尉毋
納吕産則南軍主之衞尉明矣表曰衞尉掌宫門屯兵
是以南軍衞宫城也案八校尉有中壘校尉掌北軍壘
門内則北軍屬之中尉無疑矣表曰中尉掌徼巡京師
是以北軍䕶京城也北軍本無衞名與宫城無預雖文
帝嘗拜宋昌為衞將軍兼領南北軍而未㡬復罷之矣
然則北軍為畿兵此漢制也而周人獨無畿兵乎蓋周
[002-5b]
人王畿千里之地寓兵於農司馬所制六軍即畿兵也
第不如漢人北軍調兵三輔而有番上之勞募兵五校
而有長屯之衆爾唐李揆嘗謂漢以南北軍相統彼徒
見周勃旣入北軍尚有南軍必令平陽侯告衞尉則謂
南軍可以制北軍劉屈氂發三輔近縣兵入長子與太
子戰則謂北軍可以制南軍此相統之説也不思古人
有兵權相制之意而無兵勢相統之形周制六軍雖屬
司馬而將皆命卿是一卿分主兵權爾握兵之寄固可
[002-6a]
以相分置兵之謀不可以相忌如曰中外制兵而必使
之相統則周人王宫之衞亦與王畿六軍相統乎漢之
城門校尉亦屬北軍案劉屈氂傳曰武帝以戾太子在
外始置屯兵長安諸城門至成帝時羊河侯譚等以特
進領城門兵則城門兵尤重矣周禮司門下大夫二人
每門下士二人鄭氏謂若今城門校尉主王城十二門
不思成周司門之官合胥徒只七十八人每門亦九人
而已其秩則尊而其職則寡果如漢城門兵之制邪夷
[002-6b]
考成周之制惟聞有王宫之衞而未聞設王畿之衞惟
聞有王畿之兵未聞有城門之兵蓋人所以恃衞王國
者有不專倚於兵矣愚故因宫正宫伯郎衞兵衞之辨
而及漢人兵衞之制又因南軍北軍衞兵畿兵之辨而
及周人畿兵之制故併以是而辨周漢城門兵制之異

案南軍衞宫城以郡國兵畨上為之則在外而且逺北
軍䕶京城以三輔兵番上為之則在内而且近此其意
[002-7a]
何邪蓋三輔在内而近人有閭里親戚之愛以之䕶京
師而無腹心之憂郡國在外而逺人無覬幸非常之望
以之衛宫城則無肘腋之變亦如師氏帥四隸守王門
王宫朝在野外則守内列蓋謂是歟
 
 
 
 
[002-7b]
漢南北軍圖
 
 
 
 
案後漢百官志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皆云掌宿衛
 兵今屬之北軍中候以北軍布領宿衛兵何也嘗考
 前表以八校合為城門後志以五營屬之北軍是兵
 權散主之意亦如四隸帥於師氏虎賁屬於司馬歟
[002-8a]
 
 
 
 
 
 
 
 
[002-8b]
  膳羞
書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玉食與威福並言
則是惟辟獨專而非人臣之所得有也蓋玉食言美食
也膳亦食之善者也鄭康成謂今時美食謂珍膳皆玉
食之謂也是以天官之屬自宫衛之外未遑他事而首
及膳夫之職寧不以膳羞為重歟膳夫食官之長詩曰
仲允膳夫又曰膳夫左右古人拳拳於膳夫者蓋以膳
夫得人則可以導人君奉養之節而窒人君嗜欲之原
[002-9a]
左右前後之人必不至以一飲一食而忘君之疾也或
者徒知以一人而治四海以四海而奉一人固宜受天
下備物之供享天下備味之奉而不知古人所以受而
享之無愧者要必有以養其心也豈徒為是口體之養
而已哉且以膳夫下數官考之食膳飲之用六珍之用
八羞醬之用百有二十鼎俎之物皆十有二此膳夫掌
之也六畜六獸六禽之名死生鱻薧薦羞之物膳羞好
羞庶羞禽獸之供此庖人掌之也内而膳羞割烹煎和
[002-9b]
之事脩刑膴胖骨鱐之具内饔共之外而割烹脯脩刑
膴之共鼎俎牲體魚腊之實外饔共之亨人共鼎鑊給
水火之齊以職於外内饔甸師共粢盛帥薪烝之徒以
役於外内饔獸人共獸䱷人共魚鼈人共魚鼈龜蜃腊
人共脯腊膴胖此皆備物之供備味之養以奉承乎一
人是之謂玉食也然聖人豈自奉養而使肥甘日足於
口邪今觀膳夫之掌膳也王燕食則奉膳賛祭所以起
其敬授祭品嘗食王乃食所以謹其微侑食以樂卒食
[002-10a]
以樂所以導其和庖人則辨香臊腥羶之膏而欲適四
時之宜内饔則辨庮羶臊貍腥螻之臭而去其六物之
不可食獸人則辨冬夏春秋狼麋獸物之獻而取其聚
散温涼以救四時之苦古人之於飲食凡可以均平其
氣體而衞䕶其生理者無不曲致其詳是以居移氣養
移體耳目聰明血氣和平蓋存我則可以厚蒼生安身
則可以保國家也又況膳夫之膳諸臣祭祀歸脤於王
如祭僕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及受都宗人家宗人
[002-10b]
之致福者則受之以給王膳以羔鴈雉為摯而見於王
如司士賞擯士者膳其摯即宗伯以禽作摯者亦受之
以給王膳羞致福之内享摯見之禽不惟起人主之敬
心亦見王之不妄費物也獸以時田魚以時梁龜鼈亦
以時簎則是王之奉養有節而交萬物有道也雖曰王
后世子之膳與禽膳夫庖人不敢會然太宰已有膳羞
之式王旣無妄用臣亦無妄供雖不會猶會也至於殺
牲盛饌日舉王舉則内饔陳其鼎俎以牲體實之醢人
[002-11a]
則共醢六十罋醯人則共醯六十罋王日一舉齊日則
三舉蓋其將交神明必變食以致養宜豐於常日也否
則一日一舉焉若有䘮荒禮烖變故則又徹常日之膳
而不舉蓋人君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一有凶變則戚而
心蹙而頞而莫敢遑安矣況敢以盛饌自豐邪厯考數
官凡所以奉承於王者其辨物也以時其用物也不妄
其取物也有道其視物也同體不徒為口體之養而且
有以養其心此之所謂飲食宴樂之所謂養八珍九鼎
[002-11b]
之所謂饌而耳目聰明大人格心之學此為有助於王
而掌於太宰也西漢太官令猶膳夫等官也漢以𨽻於
少府而掌於丞相御史猶有周官遺意東漢則以奄人
主晋人則屬之光禄渡江以後則又𨽻之侍中至唐則
𨽻之内侍省而大臣皆無所政令於其閒矣大臣無所
統則小臣無所忌養體且不足況能養心乎
  燕禮
嘗謂詩之鹿鳴則曰燕羣臣常棣則曰燕兄弟伐木則
[002-12a]
曰燕朋友湛露則曰燕諸侯周之燕可謂禮之備而意
之周矣今觀周禮禮有燕禮樂有燕樂射有燕射皆所
以隆君上之恩而洽臣下之歡也大宗伯以嘉禮親萬
民而特曰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賔客饗燕只及賔客
何獨詳於諸侯而畧於羣臣邪秋官司儀亦曰王燕則
諸侯毛則是亦燕諸侯而已爾故湛露之詩曰厭厭夜
飲不醉無歸又曰厭厭夜飲在宗載考其恩意之浹洽
諸侯為至矣然以燕諸侯者推之則其燕羣臣之意可
[002-12b]
知矣大宗伯曰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賔射之禮
親故舊朋友飲食賔射寧非燕及羣臣兄弟朋友邪然
賞考之膳夫曰王燕飲酒則為獻主酒正曰王燕飲酒
共其計酒正奉之凡泛言燕飲者皆燕臣也獻言勸之
以酒若有所獻於臣也君無獻臣之禮故命膳夫主之
言臣不可敵君也奉言賜之以酒若有所奉於臣也君
無奉臣之禮故命酒正共之言臣不可亢君也且王之
燕臣非不親銜杯酒接殷勤之歡有如太僕言王燕飲
[002-13a]
則相其法是王之親燕臣下而太僕相其左右也今獻
則使膳夫奉則使酒正而王不親焉蓋臨以君臣者其
分嚴待以僚友者其情浹否則亟問亟餽而使臣下僕
僕亟拜爾其何以盡其歡邪南有嘉魚一詩成王樂與
賢也有曰君子有酒嘉賔式燕以樂君子有酒嘉賔式
燕以衎君子有酒嘉賔式燕綏之君子有酒嘉賔式燕
又思樂猶未已而至於衎綏猶未足而至於又思也者
情之有加而無已也然則燕臣之禮行之於周官者粲
[002-13b]
然有文以相接歌之於周雅者驩然有恩以相愛此成
王所以燕臣之意歟
  饗食
外饔掌外祭祀割亨者也邦饗耆老孤子則掌割亨之
事饗士庶子亦如之酒正掌共王飲酒者也凡饗耆老
孤子與士庶子皆共其酒槁人掌共内外朝冗食者也
若饗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案大宗伯以饗燕之禮
親四方之賔客賔客謂朝聘者樂師曰饗食諸侯序其
[002-14a]
樂事令奏鐘鼓世婦内宗籥師言賔客之饗食與庸器
司干言賔饗皆諸侯賔客也外而諸侯賔客有饗則内
而羣臣可知故肆師曰饗食授祭司几筵曰大饗食大
師小師靺師言大饗亦如之鍾師言饗食奏燕樂笙師
言饗共鍾笙鎛師言饗食鼓金奏泛言饗者則羣臣預
之也蓋臣有以獻於君君必有以饗於臣是以國之貴
游子弟宿衞王宫者亦以其禮饗之鄭氏謂若令之饗衞
士使之則饗之宜也若夫耆老則不與戎政者也孤子
[002-14b]
則弱未任事者也先王必隆其禮而饗焉且使掌祭割
亨者而掌其事共王飲酒者而共其酒使共外内朝食
者而共其食每言饗士庶子則先耆老孤子是待之尤
重於士庶子何哉蓋聖人之治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
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征役之施舎必辨其老幼一
獄刑之赦宥必憐其老幼此皆尊老慈幼之意也至於
遺人掌門闗之委積以養其孤老誠以為天下老者幼
者孰非可養之人聖人病其施之不能愽而衆不可以
[002-15a]
盡濟也故姑以老老幼幼之仁而寓之饗禮爾案司門
曰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謂死事者之父子也耆
老雖不與於戎政亦念其子之死於政也孤子雖弱未
任事亦念其親之死於事也饗之豈為無謂乎周人飲
酒皆有限獨於此共其酒而無酌數者蓋粲然有文以
相接懽然有恩以相愛所以曲盡君臣之至情也以酒
之酌且無數則君人之所以待老幼者其仁為無窮由
此推之則饔亨之饗槁食之饗其恩禮不亦厚乎其所
[002-15b]
以為是委曲周旋者不特報其父子之死王事亦示人
君之恩而勸天下之忠也蓋養老所以教天下之孝恤
孤所以敎天下之慈一饗之頃而司徒慈幼養老之敎
已寓乎其中故曰上老老而民興孝上恤孤而民不悖
行一物而忠與孝慈之道達焉誠使後世能守是意而
推行之則饗老之禮行而絳縣四百甲子之老不辱在
泥塗矣饗孤之禮行而受齊之乘車兩馬五邑之賜者
不獨一顔庚之子矣上以是施下以是報横草之老執
[002-16a]
戈之童孰謂後世而無若人哉
  耕藉
甸師掌王藉者也何以統於冢宰而列於食官以其職
攷之曰共齍盛曰共蕭茅共野果蓏之薦而已初無預
於飲食之事豈特以其師徒役外内饔之事而遂列之
於此邪曰非也蓋先王設飲食之官雖曰共王膳羞而
實崇祭祀之事甸師而上有膳庖饔亨之官下有獸魚
鼈腊之官膳夫祭祀則徹胙俎庖人祭祀則共好羞内
[002-16b]
饔則掌宗廟之割亨外饔則掌外祭祀之割亨亨人祭
祀共大羮鉶羮獸人共祭祀之獸䱷人共祭祀之魚鼈
人共蠯蚔腊人祭祀共腊物先王以事人之禮而事鬼
以事存之禮而事亡一食而且祭其先一物而不忘其
本而況粢盛之奉詎可忘其自來邪以甸師而列於食
官以見先王一飲食而不忘孝也記曰天子親耕於南
郊以共粢盛謂藉田千畝也天子三推三公五推諸侯
九推庶人終千畝此耕藉田以教諸侯之孝今周官但
[002-17a]
言甸師帥屬耕耨王藉以時入之豈特付之有司乎成
王之於農畝無不躬親其事詩人歌之一則曰曾孫來
止二則曰曾孫來止成王之於民田猶躬戾止況藉田
乎甸師亦特言其職云爾案内宰王后帥六宫而生穜
稑之種而獻于王註云王當以耕于藉田地官舍人亦
曰歲時辨穜稑之種以共于王后之春獻種則其躬耕
藉田可知矣夫以天子自躬親耕之禮則天下孰不勤
於耕以耕藉而共粢盛則天下孰不勸於孝其田千畝
[002-17b]
或有萊田使之共蕭茅果蓏之薦而又足以示天下之
無曠土其徒三百人自耕藉之暇則使之以藉蒸役外
内饔之事而又足以示天下之無游民故曰耕藉者天
下之大敎也然藉田之制後世猶未盡廢而先王敎孝
之意已不復存以之為司子孫且不藉千畝他可知也
漢自文帝始開藉田率耕以共粢盛猶有古意他如耕
于鉅定耕于上林耕于鈎盾弄田皆非耕耤之禮彼侈焉
享玉食之奉恝焉而不念粢盛之所從出是誠何心哉
[002-18a]
周人以甸師而厠於食官之列食官闕則甸師廢矣飲
食不可闕則藉田不可廢盍亦相與講求其禮而行之

  同姓
周人以睦族為重建國之初以懿親裂土者五十國非
特崇屏衞也蓋枝葉之庇本根所繫支體之愛脉絡相
通堯之親族禹之敘族周之睦族非惟私公族以恩而
實教天下以睦也人同是心心同是理篤親則民興仁
[002-18b]
睦族則民歸厚其所以淑人心而開天理者其功不旣
多矣乎是故宗伯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脤膰之
禮親兄弟之國小宗伯以三族之别辨親疎巾車則掌
金路而隆同姓之封司士則正朝儀而嚴王族之位司
儀則别王儀而重同姓之揖凡所以隆親族之恩而篤
友愛之誼者無所不用其極而王族者盍知所自愛矣
不幸而麗于法則司宼又有議親之辟以宥之若有罪
而不可免者在小司宼不敢以即于市在掌囚者不敢
[002-19a]
囚以適市則奉而適甸師氏以待刑戮在掌戮者不
敢戮以踣市必以殺之于甸師氏故甸師曰王之同姓
有罪則死刑焉夫周人之於王族可謂仁之至而義之
盡王族有罪則自取之也明啓刑書而與衆知之可也
周人必以刑于甸師氏者記曰公族無宫刑不翦其
類也刑于隱者不與國人慮兄弟也然周人之意又
不在是蓋甸師掌共粢盛為王子孫者盍亦思粢盛之
奉而不忘祖宗可也今也有罪而不可免則刑之于甸
[002-19b]
師是猶得罪於祖宗而祖宗戮之也吁周人戮同姓于
甸師氏豈得已哉自此意不明而常棣之詩廢角弓葛
藟之刺興甚至同氣相刃同姓相兵天下不復見成周
忠厚氣象吁太宰之繫民必曰宗以族得民司徒之安
民必曰聨兄弟皆所以陶天下於忠厚之歸也上之人
有族不睦而欲民德之歸厚難哉抑嘗觀甸師氏惟曰
同姓有罪則死刑焉而掌囚掌戮凡有爵者必歸刑於
甸師氏又以見成周之體羣臣也古者刑不上大夫茍
[002-20a]
有麗於罪者必以八辟之議以宥之命夫命婦且不躬
坐獄訟凡有爵者亦不以奴罪加之皆所以存臣體也
有罪而不殺戮其忍刑之於市乎刑於甸師者亦以羣
臣不能共粢盛之奉而祖宗戮之也吁羣臣之有功者
葬則居於先王之公墓祭則預於先王之大烝今乃有
罪而歸刑于甸師者亦豈周人之得已哉故雖以甸師
而戮同姓而親親之仁行焉雖以甸師而戮有爵而尊
賢之義行焉同姓有爵之人亦可以自省矣
[002-20b]
  醫官
天官自宰夫而下第一項是宫官所以防肘腋之變而
弭之於無形之始第二項是食官所以保身體之安而
養之於無事之日第三項是醫官所以全性命之正而
藥之於無病之時三者體統雖殊而脉絡則一皆闗國
本民命之大者醫師為醫官長下四官各有所掌食醫
和食疾醫養疾瘍醫療瘍獸醫療獸者尚疑其冗長不
亦過乎夫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懼不精也人而無恒不
[002-21a]
可為醫懼不專也疾醫不使之療瘍内外之證異也民
醫不使之療獸民物之職殊也先王之謹疾重醫如此
惟求其精而專爾豈暇計其冗且長乎今觀疾醫之養
民疾也必先辨其為春夏秋冬之疾然後以五味五榖
五藥養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兩之以九竅
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此非精專於内證者能之乎瘍
醫之療民瘍也必别其有腫潰金折之瘍然後以五毒
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又辨其辛
[002-21b]
酸醎苦甘之藥而為骨筋脉氣内竅之養此非精専於
外論者能之乎至於獸醫則兼疾瘍之療其病也為難
知則必灌而行之以節之以動其氣然後觀其病之所
發而養之其瘍也為難攻則必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
後藥之養之食之此非精専於治獸者能之乎
為醫師者則聚畜毒藥以共醫官分疾者而使疾藥治
之分瘍者而使瘍醫治之歲終則稽其事而制其食以
失全之多寡而分上下民死則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
[002-22a]
獸死則亦計其數而進退之此又所以稽醫官之能否
也為醫官者有不究心於醫者乎觀民之疾瘍有醫有
以見先王仁民之心觀獸之病瘍有醫有以見先王愛
物之仁然而民物安矣而王后世子之尊公卿大夫之
貴而不使醫官共其事何邪曰此當以食醫求之乎在
民與物治其疾於已然在君與臣治其疾於未然凡人
之疾未有不生於飲食之不謹故食醫者安當和王之
六食六飲膳羞醬珍之齊濕熱寒涼之齊旣以時眂之
[002-22b]
酸苦辛醎滑甘之和又以時調之牛羊犬豕鴈魚之食
秫黍稷粱麥苽之宜又必取其味之相成而會之此不
特為王和之也故曰凡君子之食恒放焉食醫雖不及
藥石之具而以醫名官是皆保其安於無事之日養其
正於無病之時而不待療其病於既形之後也不然則
醫官何職而必繼之於食官之後食醫何職而廼居於
疾醫之先豈無意歟夫旣以食官養之於其前又以食
醫和之於其後疾病何由生也不惟此爾醫官而下酒
[002-23a]
漿有官醯醢有官凌人共冰籩人共籩鹽人共鹽可以
佐膳羞而成五味之旨調飲食而治四時之和者無所
不致其謹列醫官於其中而前後皆謹飲食之義又況
宫人舍人掌次之職在在有之不惟致謹於飲食之閒
又且致謹於起居之際尚何有疾之可治邪觀此不惟
養生之法亦可以知治國之喻雖然尊且貴者固養之
於無疾之前卑且賤者乃治之於已病之後先王亦豈
一切聽其民至是哉凌人之藏冰出冰司爟之出火納
[002-23b]
火皆為民也冬藏冰而春出火所以助陽而抑隂秋納
火而夏出冰所以助隂而抑陽隂陽旣均疾癘不作是
亦養之於未然而不特療之於已然也不幸而有風雨
霜露之感民之財勢不足以致良醫官不使人治之則
將誰治之邪觀其治疾之術民之瘍者則養與攻療並
施獸之病瘍則養與療藥並用如民之疾則内證也不
施攻療而一意於養蓋其元氣之眞必待於保全性命
之正必加之存養此又醫官之良術歟然周之膳官醫
[002-24a]
官皆統於太宰者蓋太宰與王論道經邦而燮理隂陽
者也其所以養之於無事而圖之於未然者功居多矣
昔晉平公惑女寵而致疾而醫和以為良臣將死知悼
子未葬平公鼓鍾飲酒而杜蒯歸咎於太師之不聰蓋
不能救君之過而忘君之疾非臣子之責而誰責人君
一起居一飲食之頃不知致謹皆足以生疾大臣無所
統則小臣何所忌邪西漢以太醫太官湯官導官及庖
人皆隸於少府而統於丞相御史猶有周官之遺意至
[002-24b]
東漢則尚藥太官御者雖如舊而悉用奄人主之彼徒
知周官酒官籩醢之屬以奄奚為之不知膳官醫官則
皆上士中士下士也晉以太官屬光禄以太醫屬宗丞
渡江而後則皆隸於侍中至唐則隸之内侍省不統於
大臣而委之近侍奄豎其所以防微而杜漸葆和而毓
粹者尚何望邪共王醫者鹵莽如是況能慮及民乎吁
後之人有尊君體而重民命盍亦相與講求周公之意

[002-25a]
  酒政
成周酒政嚴矣在周書則有酒誥一篇在周禮則有酒
正等官夫祭祀必有酒奉養必有酒燕饗必有酒是不
容一日廢也然甘酒有戒湎酒有征沈酒有誓彞酒有
誥先王無不致謹於酒今周人以酒設官將共酒邪抑
禁酒邪是五齊之酒三酒四飲之物厚薄之異清濁之
異新舊之異此固酒正之所必辨也祭祀之用賓客之
用王后世子飲膳之用耆老孤子士庶子饗食之用此
[002-25b]
正酒正之所當共也祭祀而無酒則無以交此誠於神
明奉養而無酒則無以將此誠於君親燕饗而無酒則
無以暢此情於臣子此酒之為用博矣故以對神而言
則謂之凡酒司尊彝曰凡酒脩酌是也以飲食而言謂
之陳酒酒人曰賔客之飲酒是也以陳設而言謂之飲
酒酒人曰賔客之陳酒是也以獻酬而言謂之禮酒酒
人曰賔客之禮酒是也以禄養而言謂之秩酒酒正曰
凡有秩酒是也凡酒用於祭飲酒用於燕禮酒用於饗
[002-26a]
陳酒用於祭養秩酒用於養老合而言之皆曰公酒酒
正曰凡為公酒是也若夫五齊則專用於共祭四飲則
專用於致養而已此酒之用有别也然而酒人以其酒
入酒府漿人以其飲入酒府是故王之所得用酒正之
所必共而酒正掌酒之政令則未嘗不謹焉其酒材也
以式授其實尊也以法共頒酒則有法以行之秩酒則
以書契授之至於祭祀之酌且有數王之燕飲亦有計
他官㑹計惟以歲終而獨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日計之
[002-26b]
也月入其要月計之也而使小宰聽之歲終則會雖不
及王后而世子之飲酒亦會之則周人之致謹於酒可
知矣不特此爾先王於飲酒之器而且有法存焉彞有
舟以示其過量則有沉溺之禍尊有罍以示其不節用
有浸淫之患六彞曰彞所以示其祭酒之有常六尊曰
尊所以示其祭酒之有等先王器皿之度每每示戒而
況於給用之際乎然此皆示人君節飲之道也酒人漿
人固奄人也酒正一官獨無一語以示民飲酒之禁而
[002-27a]
黨正方且屬民而飲酒于序司徒之陽禮則教之以飲
酒鄉大夫之賔興則賔之以飲酒族師雖無飲酒之禮
亦因祭酺而行獻酬何邪蓋周人未嘗禁民之飲而亦
未嘗縱民之飲屬之而必以齒敎之而使不争一則曰
禮二則曰禮又何待於禁乎萍氏秋官之屬則掌㡬酒
謹酒蓋以酒之溺人尤甚於水故使掌水禁者㡬而謹
之也司虣市官之屬則禁以屬㳺飲酒于市者亦以市
者人之所聚易至鬭囂故有羣飲不禁者則摶而戮之
[002-27b]
也此二官雖非酒官之屬而實操酒禁以禁民者不如
是則羣囂以亂鄉井沉酣以敗風俗而獄訟日益繁滋
矣先王於此必立法以禁之若非後世禁民酤酒而自
𣙜其利也然酒禁不掌於酒官之屬而掌於他官是不
忍因酒以禁民而況因酒以取利乎漢初蕭相定律禁
三人以上無故飲酒罰金四兩禁羣飲也文帝以酒醪
靡穀而下詔景帝以五年夏旱而禁酤慮民乏也時於
賜民羣飲則賜酺三日賜天下大酺示恩意也至武帝
[002-28a]
天漢二年初𣙜酒酤禁其飲於下而私其利於上禁日
益嚴而民之犯法日益衆昭帝元始六年雖罷𣙜酤而
又令民以律占租亦未免規酒利也其後宣帝賜百户
牛酒詔勿禁鄉飲酒之會則視之以為非常之恩豈知
周人之禁民飲者以正民德厚民生而已豈設官以羅
民利哉周人之教民飲者以暢民心洽民禮而已豈示
恩以示民樂哉故曰以禮導民而為禁則周之鄉飲人
不以為私其禁酒也人不以為怨以利罔民而為禁則
[002-28b]
漢之𣙜酤人不以為法其賜酺也人不以為恩
  藏冰
冰之為用重矣在豳風則詠鑿冰在春秋則書無冰在
月令則記開冰在左傳則述藏冰蓋冰之有無有以驗
天令之愆調冰之出入有以闗民生之安否此周官所
以有凌人之職也今以其職考之外饔之膳羞必以鑑
酒人漿人之酒醴亦以鑑是飲食不可無冰也祭祀共
鑑賔客共冰大喪共夷槃冰是賔客丧祭不可無冰也
[002-29a]
凌人以正歲十有二月大寒方盛之時而令斬冰則冬
月治冰政矣以二月將獻羔開冰而始治鑑則春月治
冰政矣夏暑方盛而頒冰則夏月治冰政矣秋涼不用
冰而刷冰室則秋月亦治冰政矣無一事而不用冰無
一時而不治冰政則冰之重可知矣蓋藏冰將以備暑
而亦所以達陽出冰雖以禦暑而亦所以助隂隂陽二
氣流行於天地之間一氣未至則閉塞而為烖一氣或
過則乖戾而為疾蓋防患者或養其弱而抗其彊故方
[002-29b]
隂之盛而陽之微也則鑿冰以達陽而備暑或損其有
餘以補其不足故方陽之隆而隂之消也則出冰以助
隂而禦暑是以冬無愆陽夏無伏隂春無凄風秋無苦
雨癘疾不作民不夭札凌人之冰政實有助焉故周人
以凌人一職而繼於膳官醫官酒官之列蓋將調其氣
於無事之先而不待藥其病於已然之後也凌人一職
雖無一語及民然而夏曰頒冰則必均及字民矣不然
則冰生於水而寒於水爾古人拳拳於凌隂之納者豈
[002-30a]
特如大學所謂伐冰之家僅止卿大夫而已哉
  鹽政
鹽民之食不可一日闕也其用則與民共之其利則在
民而不在官也昔禹任土作貢而令青州貢鹽蓋貢其
所有以共王用爾周官鹽人一職以百事之不可無鹽
故亦以鹽之用而共邦事未嘗以鹽之利而共邦財也
鹽有數品有刮於地而得者其味苦謂之苦鹽有熬其
波而出者其鹽散謂之散鹽有風其水而成者產於土
[002-30b]
中而其味甘甜謂之飴鹽有積其鹵而結者其形似虎
而非人築成謂之形鹽此鹽之名然也祭祀則共散鹽
而加以苦鹽取其自然而成不忘本也賔客則共散鹽
而加以形鹽取其如虎之形象其威也王后世子膳羞
則共飴鹽取其味之甘甜而可嘗食也此鹽之用然也
鹽人則以奄二人為之掌其政令謂共鹽爾待其戒令
謂煮鹽爾自祭祀賔客膳羞之外更不聞以一毫取民
是其利則常在民而不在官也上之人特資鹽以共三
[002-31a]
者之用而不規其利之可以富國下之人亦惟資鹽以
共飲食之用而不牟其利之可以富家自後世以鹽致
富彊而𣙜利之禁始興世儒乃謂先王山澤亦必有厲
禁以遏民趨利之原不思虞衡等官因設厲禁以為之
守初未嘗私其利於公上而亦何嘗有一語及鹽乎故
嘗謂壞天下之風俗者管仲也啓公上𣙜禁者猗頓也
蠧人主之心術者鄭當時也齊桓問管仲何以為國而
仲告以海王之國謹正鹽筴舉先王公共之用而為後
[002-31b]
世自私之具管仲者作俑之尤也伯主既資鹽利以富
其國則民之趨利日熾矣豈非壞天下之風俗乎魯人
有猗頓者用鹽起家致富與王者埓取天下通行之利
而為私家擅有之財猗頓者龍斷之賤也豪民且專鹽
利以富其家則上之征利亦無怪矣豈非啓公上之𣙜
禁乎𣙜鹽固無怪也鄭當時何人乃逢武帝之欲推轂
齊之大煮鹽者用事漢朝而𣙜鹽之法始密鄭當時者
其蟊賊之臣乎人主心術自此蟊矣寧不謂之鄭當時
[002-32a]
之罪歟且以成周之鹽政鹽人一官掌之不過奄女官
奴而已至漢大司農屬官有幹官有兩長丞有水衡都
尉有均輸官皆主鹽事以至郡國鹽官有三十九鴈門
沃陽有長丞地里/志其法旣密則其官必繁也烏乎周以
鹽用而共邦事自賔祭膳羞之外則不敢以一毫取之
民漢以鹽利而共邦財自公上𣙜禁之外則不肯以一
孔遺之民方且𣙜鹽之不足而又𣙜鐵𣙜鐵不足而又
𣙜茶鹽鐵之𣙜茶鹽之𣙜自漢至唐法日密矣儒者不
[002-32b]
排其非而反取成周山澤之禁以佐其說豈不惑哉
  財計
王金陵謂周禮一書理財居其半今觀周官貨賄之入
不過大宰九職九賦九貢之目爾民職所貢有常額地
職所斂有常制侯貢所致有常法尚何待於理乎然則
周人理財之道非見於理財之日而見於出納之際非
見於頒財之頃而見於會計之時考之太府九賦以待
膳服九事九貢以待弔用五事九職之貢以充府庫式
[002-33a]
貢之餘以共玩好太宰所以定為取財之法取此財也
太府所以分其頒財之府頒此財也内府所受受此財
也司會所計計此財也司書所敘敘此財也别其為金
玉則曰貨别其為器幣則曰賄緫而言之則曰財周官
掌財固非一職而斂散出入之權太府實主之故入而
受之太府也分而頒之太府也凡執事者受財用受於
太府也凡邦之賦用取具焉取於太府也以太府為府
官之長而司貨賄出入之權則利權不分斂散得宜而
[002-33b]
出入得以通知之矣向使分掌於諸府而不專總於一
司則出財者惟以給辦為能用財者惟以濟事為功而
後之不繼不恤也財如何而不虧哉然頒其貨於受藏
之府頒其賄於受用之府鄭氏謂受藏若内府受用若
職内職内乃司會之屬非受用之府矣王氏詳解以職
内為受藏以職歳為受用此二職者掌出入之數爾而
謂之府亦非也劉氏中義以内府掌良貨賄知其為受
藏外府掌共百物知其為受用然内府曰以待邦之大
[002-34a]
用謂之受藏亦不通若案其文玉府掌良貨賄之藏受
而藏之宜為受藏之府内府掌受貨賄以待邦之大用
宜為受用之府然受藏曰貨受用曰賄而二府皆言貨
賄又不然矣意者太府自有藏用二府以受貨賄太府
總之而内府則兼掌之以待用歟貨曰藏者亦藏之而
待用也太府而下三官玉府掌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
貨賄之藏皆式貢之餘財所入焉此王之内帑也内府
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
[002-34b]
與四方所獻之物與婦功所頒之物入焉此王之公帑
也外府則專掌邦布入出以共百物以待邦之用凡邦
之小用皆受焉此亦王之公帑也王之公帑二内帑一
以公用多而私用少也玉府掌金玉服佩燕齊之物皆
在焉故一謂之王内府待邦大用而四方使者所受之
物則奉之王及冢宰之好賜予則共之是其用固在外
何以謂之内豈非以貨賄之藏在乎内而不可以輕用
者乎外府固待邦小用而王后世子衣服則共之至於
[002-35a]
歲終而王后之服且不會是其用又在内何以謂之外
豈非以其泉布之流通在乎外而不可以私用者乎或
者徒見外府内府之名遂以内府為内帑外府為公帑
則非矣三府各所掌而統之以太府則三府不得以行
其私太府雖總其財而制之以太宰則太府亦不得以
行其私是則成周掌財之官然也若夫財之出入必有
會計則有司會而下五官以主之司會為計官之長掌
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則
[002-35b]
分治不至於曠官掌百物財用在書契版圖者之貳以
逆羣吏之治而聽會計則用財不至於踰法以參互考
日成則日考之也以月要考月成則月考之也以歲會
考歳成則歳考之也旣逆其治而聽其會又考其會而
知其法考之名亦詳乎案宰夫之職有能足用長財善
物者與凡失財用物辟名者宰夫得以乘其出入詔冢
宰而誅賞之今司會則以詔王及冢宰而廢置之宰夫
既有以詔其誅賞之小者司會又有以詔其廢置之大
[002-36a]
者則其致謹於財可知也司書為司會之貳掌其版圖
而周知百物之出入財幣之餘則使入于職幣財用之
用則必考于司會三歲則大計吏治而民財器械之數
田野六畜夫家之數山林藪澤之數無不知焉以逆詔
命以受稅法以入要貳以考邦治無不掌焉司書會計
之書又可謂詳密矣職内則掌賦入之數以逆賦用及
會則以逆職歳之出職歲則掌歲出之數以待會計及
會則以賛司會之逆一出一入不總之以一職而以二
[002-36b]
官職之是以出入相考也職幣一官乃掌幣餘之賦者
也歲終則會其出凡邦之會事以式法賛之是雖式貢
餘財旣會之而有餘復會之而不妄費也不特此爾司
裘何與於會計而歲終且會其裘事掌皮何與於財用
而歲終亦會其財齎以二官而繼於計官之列則其細
事皆會可知矣此則成周會財之官然也然合掌財之
官與會財之官考之太府為財官長僅有下大夫二人
司會為㑹官長乃有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掌財何
[002-37a]
其卑且寡㑹財何其尊且多也盖分職以受貨賄之出
入者其事易持法以校出入之虛實者其事難以㑹計
之官鉤考掌財用財之吏茍其權不足以相制而為太
府者反得以勢臨之則將聽命之不暇又安敢校其是
非不惟無以遏人主之縱欲而且不足以防有司之姦
欺也今也以尊而臨卑以多而制寡則糾察鉤考之勢
得以行於諸府之中又況司會等職皆職之於天官而
冢宰以九式節財以歳終制用司會又不得以欺之也
[002-37b]
掌之以下大夫之太府計之以中大夫之司會又臨之
以上卿之冢宰如此則財安得而不均用安得而不節
國計安得而不裕哉故曰成周理財之法不在取財而
在出財不在頒財而在㑹計觀此亦可見矣鄭氏乃謂
太府若漢司農職内若漢少府司㑹若漢尚書前輩則
謂外府為司農玉府内府為少府愚謂司農猶内府少
府猶玉府蓋司農給公家之公用始名内史後改為司
農猶内府之遺也少府為天子之私藏本名少府後為
[002-38a]
少内猶玉府之遺也尚書即是少府屬官即非司會之
比獨髙帝時以張蒼為計相此可比司會耳蒼旣罷而
此官不復置主會計者特其屬官以屬官而會長官之
財則其勢必有所不行者矣至唐置三司使凡財賦國
用之利盡歸鹽鐵使凡財賦之入盡歸户部而度支則
會計之故三司只設副使而以三司使為長雖别設官
以相稽考然已是三司屬官亦非成周設官之意甚至
為漢丞相而不知一歲錢穀之出入謂之責治粟内史
[002-38b]
為唐宰相而曰陳調兵食非宰相事請罷度支歸有司
是豈太府司會兼屬冢宰之意乎讀周禮者知太府之
可以統諸府知司會之可以臨太府又知太宰之可以
制司會則理財之法庶乎有可得而論者
  内帑
先儒以職内比漢少府而謂職内之財為天子之内帑
吁豈有待邦之移用者而可以為私藏乎後人以玉府
内府俱比漢少府而謂二府之財皆為天子之内帑吁
[002-39a]
豈有待邦之大用者而亦可以為私費乎夫天子以天
下為一家財本不可有公私之異帑本不可有内外之
分而況職内乃言掌邦之賦入以貳官府都鄙財入之
數内府乃言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此豈天子之
私財謂職内為内帑固不可謂内府為内帑亦不可愚
故以玉府為天子之内帑而内府不預焉蓋先王先民
而後已必不以貢賦之公而給玩好之私必不以貨賄
之本而共賜予之末也且以周禮考之太府則曰幣餘
[002-39b]
之賦以待賜予式貢餘財以共玩好職幣則曰斂凡用
財者之幣振掌事者之餘財以詔上小用賜予職歲則
曰凡上之賜予以敘與職幣受之巾車會車出入歲終
則入齎於職幣泉府歲終則會其出入而納其餘是皆
以餘財而共用也内府外府固亦供好賜予之財用安
知不以大用小用之餘財而共之歟今觀玉府所掌王
佩服之玉則共之諸侯相會之玉則共之王之燕衣䙝
器則掌之金玉兵器文織良貨賄之物則藏之至於王
[002-40a]
有好賜則共其貨賄玉府所掌則如是所供者如是此
其為天子之私藏乎獸人之皮毛筋骨則入于玉府漁
人之漁征則入于玉府㕓人之皮角筋骨則入于玉府
澤人之國澤財物則入于玉府有如遂師言入野職野
賦于玉府是以九職九賦之物然只是野之所入則他
處九功九賦不入玉府可知矣玉府之所入者如此則
以之而供玩好賜予之用何傷乎又況太府總乎其前
司㑹計乎其後上焉又有太宰以臨之則財雖私而實
[002-40b]
公帑雖内而猶外也然玉府掌金玉固也兵器貨賄之
良内府旣受之玉府亦藏之兵器金玉之獻内府旣入
之玉府亦藏之何也蓋内府以給公用玉府以為私藏
有内府公用之常而又有玉府私藏之積無事之時一
歲所入足支一歲之用一旦事起於非常變生於不測
將何以佐用度之不足者哉此玉府之藏又將為内府
之副非特為玩好賜予用也且以職内觀之及會則逆
職歲與官府財用之出而敘其財以待邦之移用以職
[002-41a]
内且敘官府之餘財以待餘用則知玉府之藏亦可得
而移用矣漢初猶有古意以大司農給國家之公用以
少府給天子之共養嘗觀哀帝發武庫兵送董賢母將
隆奏曰武庫兵器天下公用皆度大司農錢大司農錢
雖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費以出少府是不以本歲
給末用不以兵力共浮費元帝世賈捐之言暴師未一
年費四十萬大司農錢盡乃以少府禁錢續之是猶以
私藏為公用以内帑為外費此美意也況少府外朝之
[002-41b]
臣而得主内廷之物故宫掖無擅用之私而奄宦無干
預之弊尤良法也東漢始出少府錢屬之司農非不可
也然宫中私用一切於司農取之而司農不應其求章
和以來不能堪此遂於宫中自立一監命奄人主之桓
靈之君每嘆天子無私財而開鴻都賣爵以為私藏矣
唐始以財賦歸左藏非不可也及第五琦不能禁豪將
之求取乃悉歸之大盈後庫是以天下公賦而為天子
私藏至楊炎請出内帑以歸有司議者是之未㡬盧杞
[002-42a]
一用而瓊林大盈掩為已蓄而命宦者主之矣夫尊為
天子富有四海茍一切限制之而玩好賜予之費不得行
則其勢必有所不便利歸公上權在一人茍一切私有
之而經常用度之費不得預則其情必有所不安誠知
玉府為王之内帑而内府不預焉又誠知内府為王之
公帑而玉府實佐焉則可與語周官之法度矣而或者
猶疑其如德宗受裴延齡之欺罔如漢靈帝之置私庫
不亦過乎
[002-42b]
  錢幣
内府與外府並立内府待邦大用外府待邦小用宜其
為貨賄同也今外府惟曰掌邦布之出入以供百物百
官公用之有法者用布王后世子之衣服則用布祭祀
賔客喪紀㑹同軍旅之財用幣齎賜予財用皆用布不
知此布從何入乎考之泉府亦掌布者也泉布之布則
是㕓人所斂司市介次思次所税之絘布肆長所税列
肆之總布質人治質劑者之質布市官罰犯令者之罰
[002-43a]
布廛人征邸舎者之廛布入焉泉府謂以市之征布斂
貨之滯於民者是也外府掌布以待用不言九賦九貢
九功之所入或者載師所斂宅不毛之里布閭師所斂
民無職者之夫布而藏之以待小用歟此等所入無㡬
何以待邦用或者九賦之中有入泉者乃入於外府歟
然此特言布之入也而周人作布之法果誰為之歟案
漢志言太公為周立九府圜法錢圜函方輕重一銖故
泉流於泉布於布矣泉取其流布取其布故司市曰以
[002-43b]
商賈阜貨而行布布者欲其流布行使也豈非太公始
立此法九府圜轉而周家君民通用歟然此特言布之
始而周人作布之意又果何謂歟案景王二十一年將
更鑄大錢單穆公曰古者天降災厲於是乎量齎幣權
輕重以救民夫幣以天災而作是特權宜之制爾故司
市亦曰凶荒札喪市無征而作布豈非民之物貴乃鑄
錢以饒民歟且夫行布以阜貨而行貨不通則布之用
窮作布以濟民而作民不乏則布之利輕今外府掌布
[002-44a]
雖曰以共百物以待邦用而實小用則給之是以賈疏
亦云外府所納泉布所積旣少而小用則給之若大用
則取於餘府是以古人邦用凡貨賄布泉皆可以助邦
用而所賴於泉者輕後世凡百所用一出於錢則泉安
得而不困哉漢唐以來鑄錢之令或寛或嚴鑄錢之制
或輕或重鑄錢之數或多或寡而國家經費或有餘或
不足動皆以錢為虚實曾不知周人外府之布特以共
小用爾何後世轉倚之而待邦之大用也故曰以泉布
[002-44b]
而佐邦之小用則泉布常見其有餘以泉布而供邦之
大用則泉布常見其不足抑嘗因是而考之載師宅不
毛者出里布鄭司農曰里布者布參印書廣二寸長二
尺以為幣貿易物案康成之説布即泉爾然布參印書
之幣可以貿易亦名為布則與泉布相為流通行使者
也殆今之所謂楮幣歟夫泉布以輔貨賄之流行
參印書之布又以輔泉布之貿易然鄭司農不於泉府
外府等官言之特於里布而及此則是古之為參印書
[002-45a]
者以與廛里之民而使之貿易耳古人不以泉布待邦
之大用則其資於參印書之布又輕也周禮一書但言
及布後世動以楮幣為大計於是有錢楮輕重之議豈
識古人作布之意哉
 
 
 
 
[002-45b]
 
 
 
 
 
 
 
 禮經會元卷二上
[002-46a]
欽定四庫全書
 禮經會元卷二下    宋 葉時 撰
  内政
太宰佐王統百官者也而其分職率屬不惟統王朝而
王宫之政得與焉不惟統王宫而王寢之政亦及焉不
惟及王寢而王宫之政亦屬焉此見宫中府中合為一
體而大臣無所不統也蓋天下之治自閨門衽席之微
而達之於朝廷表著之位自朝廷表著之近而逹於鄉
[002-46b]
田井牧之間未有内不理而外能順家不齊而國自治
者文王造周由兄弟而家邦自刑寡妻始由邦國而鄉
人自正夫婦始成王周公之守家法其可不於王内政
令致謹乎今以内宰考之掌宫中閽寺子弟之版與宫
中官府形象之圖分官吏子弟之人與奄奚胥徒之民
均其稍食而使居之正歲則又均其稍食稽其功事憲
禁令于北宫而糾其守則后宫之守衞嚴矣歲中則會
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必無冗食之人佐后而獻功者
[002-47a]
比其小大麤良而賞罰之必無廢功之職至於内宫自
夫人以下之財用又從而會計之則后宫之會計嚴矣
大祭祀后當祼獻則賛瑤爵正后副禕之服房户之位
而詔其薦徹之禮與樂相應之儀又贊九嬪左右薦徹
之禮事而王后祭祀之事嚴矣凡賓客后當亞獻則賛
祼獻瑤爵致后所致諸侯來朝與賔客之禮而王后賔
客之事嚴矣上春則詔王后帥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
種而獻之于王地官舎人共之則后宫重農勸耕之禮
[002-47b]
行矣仲春詔后帥外内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而
后宫親蠶示孝之禮行矣凡此皆王之所以治國者今
内宰以之而佐后皆太宰之所以治府者今内宰以之
而理宫又況以隂禮敎六宫九嬪則后宫之人無不由
乎禮以婦職之法教九御則后宫之人無不共其職禁
其竒衺無邪行也展其功緒無廢事也一則曰均其稍
食分其人民二則曰會其稍食稽其功事三則曰均其
稍食施其功事無浮食也内宰以下大夫二人而佐王
[002-48a]
治内之政如此家法其有不齊乎不特此耳内小臣掌
后食正其服位后出入則前驅則猶王之太僕也内豎
掌外内通令凡小事則猶王之小臣也閽人掌王宫中
門之禁㡬其出入以時啓閉則宫人之禁嚴矣寺人掌
内人女宫之戒令相導其出入而糾之則宫庭之糾察
密矣王有太祝后亦有女祝王有太史后亦有女史王
有司服后亦有内司服王有弁師后亦有追師特外以
士人為之内以奄奚為之以内外之不相混宫庭之不
[002-48b]
容雜處也以至典婦功絲枲三官此后宫女功事也亦
用士人為之是以外人而稽女功也染人追師屨人三
官此后宫服飾事也亦用士人為之是以外人而治服
飾也此最人主奢儉所繫后宫風化所闗非士人為之
則害國政矣大抵王后均體者也王聽男教后聽婦順
王理陽道后治隂德王聴外治后聽内職王之於后如
日之於月陽之於隂相須而後成者也是故古者天子
立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后亦立三夫人
[002-49a]
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理内之職與治外同則
是齊家之道無以異於治國也是以王之三公論道經
邦官不必備惟其人則后之三夫人亦坐而論婦禮無
官職宜也九嬪猶孤卿也分職率屬其任為重内宰旣
以婦職之法教九卿九嬪又以婦學之法教九御蓋一
嬪統九御九九則八十一御矣女御以時而御王所以
歲時而獻功事朝夕侍御於王最親近者茍不嚴之以
教進之以時責之以功則列屋而望幸負寵而争妍安
[002-49b]
能無異習邪世婦則猶大夫之職當祭祀賓客丧紀之
事帥女宫而濯齍盛涖女宫而陳具羞職以婦言則於
嬪婦之禮法素閒習矣夫故不待内宰九嬪教之鄭氏
謂世婦不言數君子不茍於色有德則充無則闕是也
不然則春官有世婦每宫卿二人掌女宫宿戒亦預齍
盛饗食之事而亦謂之世婦果何義哉由前而觀則后
宫之官不虚設由后而觀則后宫之職不徒分成周齊
家之道亦可槩見況有統之以内宰臨之以太宰而又
[002-50a]
儀刑之以一人自然内和而家理矣或者則曰内宰佐
后立市陳其貨賄出其度量淳制以宫闈之嚴而預市
井之猥賤可乎内小臣后有好事于四方有好令于卿
大夫則使往以王后之貞潔而行諸侯卿大夫之交好
可乎不思建國之初面朝後市是王朝先義而后宫後
利也后宫者女功之本天下之所取法也内宰陳其貨
賄乃所以出其度量淳制豈非葛覃言后妃之本者乎
又況夫人命婦過市司市且有其罰則内外未嘗相雜
[002-50b]
也亦何嫌於立市乎案禮天子享諸侯有王后亞獻之
禮子男來朝夫人致禮是王宫有致好之禮也王后者
天下之母羣臣之所仰望也小臣致其好事好令乃奉
后命而往也豈非卷耳言后妃之志者乎又況内人弔
臨于外寺人且帥而往立乎其前則内外未嘗相混也
亦何嫌於致好乎或者又曰内宰小大夫也九嬪之教
豈内政之所宜親春官世婦卿也六宫之帥豈内宰之
所宜預不知内宰之屬有内小臣奄士奄人也内宰之
[002-51a]
教安知非奄人傳之乎世婦之吏有女府女史奄女也
世婦之帥安知非奄女行之乎周人内政之詳如此而
或者猶有不滿之論亦過矣周衰此政不行然詩人言
艷妻之煽猶知歸咎於皇父卿士家伯惟宰之不得其
人襃姒嫉妬讒巧敗國巷伯一詩所謂萋菲貝錦哆侈
南箕者寺人孟子尚能言之蓋其家法相承耳目習熟
尚知周政王内之政不爾也況當成周盛時成王周公
身為之而身行之家齊而國以治國治而天下以平尚
[002-51b]
何以議為哉
[002-52a]
 
 
 
 
 
 
 
 
[002-52b]
 王有六寢大寢小寢王后有六宫正宫一後宫五天
 官宫人掌王六寢之脩宫人脩六寢為太宰屬官是
 王寢與王朝宫相通也内官有内小臣寺人等官皆
 為内宰之屬而統於太宰是則后宫之官與王朝相
 通也春秋世婦以卿帥六宫内事有通於外者世婦
 掌之是則王朝之六卿皆與聞乎六宫之事矣
  門制
案鄭司農釋閽人中門之禁曰王有五門外曰臯門二
[002-53a]
曰雉門三曰庫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路門一曰畢門
康成曰雉門二門也夫臯者逺也門最在外故曰臯庫
門言有所藏也雉門取其文明也應門謂居此以應治
也路門取其大也路門謂之畢門者言自外至此而畢
故曰畢此五門之義也考之周禮閽人掌守王宫中門
師氏居虎門左司王朝小宗伯縣衰冠於路門司士有
曰路門左路門右太僕建路鼔于寢門外其餘曰蹕宫
閽人/曰守王門師氏虎賁/曰詔居門太史/曰垂首服
[002-53b]
法于宫門太僕/曰墨者使守門而已中門以其居五門
之中可知其為雉門大寢門以其在寢門之前可知其
為路門也虎門以其在王朝之後畫虎焉此路門之别
名也治朝在路門之外王日眡朝故言路門為詳此天
子二門之名見於周禮也鄭氏何以謂之五門書曰王
出在應門内則知王有應門記曰庫門天子臯門則知
王有臯門庫門故曰王有五門然周書又有所謂南門
者說者謂南門則為應門以王者於應門向明而治故
[002-54a]
曰南不思書言王出在應門内又言逆子釗于南門安
得以南門為應門也或曰南門雉門也雉文明之物而
屬南方故曰南不思春秋書新作南門及書雉門及兩
觀災安得以南門為雉門也如此則天子五門并南門
為六門者矣諸侯半天子之門則有三門鄭氏釋明堂
位則謂庫雉路釋綿詩則謂臯應路其說自相違戾以
詩考之乃立臯門乃立應門此古者諸侯之制檀弓曰
魯莊公之喪旣葬而絰不入庫門家語記衞莊公易朝
[002-54b]
市孔子曰繹之於庫門之内失之矣合是三者而觀之
則諸侯有臯門庫門應門為三門爾如春秋於僖公書
新作南門於定公書新作雉門此魯僭王門之制故書
蓋古者營國必先立為門制以示尊卑名分定焉政令
出焉觀望繫焉門而可踰則上下等級不復可限矣語
稱邦君樹塞門記稱諸侯不臺門雉門南門之作春秋
書之防僭越也況外朝在臯門之内而徇事弊訟於是
乎入焉象魏在雉門之側而帥民觀象於是乎在焉治
[002-55a]
朝在南門之内而王日眡事於是乎出焉燕朝在路門
之内而路門之制司王朝者在焉達窮民者在焉衞王
宫者居焉蹕王宫者居焉閏月而詔王居焉豈特隆九
重之勢而壯萬里之威者哉知門制所以嚴君臣之等
級又知門制所以通君臣之政令則知周人立門之制
不茍矣
  奄官
周人治内之政詳凡而設官分職皆以士大夫為之必
[002-55b]
不得已而列在内庭供給内事者始用奄人奄之為言
閉也王金陵曰鄭氏謂奄為精氣閉藏者蓋因民之有
疾而用之與籧篨蒙璆戚施直鎛侏儒扶盧聾聵司火
矇瞍修聲同晉臣對文/公之言若以為刑人則國君不近刑人
況於王乎若以為刑無罪之人則先王所不忍也愚案
司馬下腐刑荅任安書引景監趙談等以為喻蕭望之
奏恭顯用事請罷宦官以合古不近刑人之義則是奄
為刑人矣周禮掌戮曰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闗宫者
[002-56a]
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髠者使守積先王無絶人之心未
嘗不用刑人也奄者犯宫刑漢之所謂宦人也然則周
人果近刑人乎曰非也考之周禮天官之屬除閽人寺
人内豎之外用奄者凡二十九人其職不過酒人漿人
籩人醢人鹽人幂人内司服縫人而已内小臣一職以
其掌后服位禮命故擇奄之賢士為之地官之屬用奄
者十有二人其職不過舂人饎人藳人而已春官之屬
用奄者止八人其職不過守祧而已總三官而論之直
[002-56b]
四十有九人耳而其下為之供給服役者皆不過女奚
之徒且皆不得預下士之列獨内小臣一官言士爾成
周之用奄人非酒鹽之微則舂饎之賤非户庭之隱則
祧廟之幽耳雖曰刑人何嘗一日得在君側而天子與
之相近邪又況守祧則宗伯統之舂人等則司徒統之
酒人等則太宰統之其職卑其數寡而又臨之以公卿
大臣豈容有不正者得以厠跡於其間哉周衰入于春
秋勃貂立公子無虧則奄人預廢立矣繆賢薦舍人藺
[002-57a]
相如則奄人預薦舉矣恃勢怙寵竊權弄柄至漢唐為
甚𢎞恭石顯久典樞機而張堪蕭望之不得用曹節王
甫摇弄國柄而陳蕃竇武不得行則政柄歸奄人矣魚
朝恩管神策兵吐突承璀為招討使韓全義討淮西賈
良國監其軍髙崇文討蜀劉正亮監其軍則兵權歸奄
人矣古人以輿臺待奄人則刑人之用為無傷後世以
樞筦付奄人則刑人之用為有害士大夫彌縫主闕沮
抑姦謀必曰天子不近刑人如曰奄人非刑人則天子
[002-57b]
得以親信之矣漢人所謂手挾王爵口含天憲唐人所
謂西頭勢重南衙樞機權重宰相尚何足怪也哉
  教化
前乎周官舜命契為司徒則曰敬敷五教後乎周官則
穆王命君牙為司徒則曰𢎞敷五典司徒之掌教典尚
矣故成王作周官亦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然
司徒之教舍五者之外無他物考之周禮司徒曰掌邦
教典曰教典職曰教職象曰教象法曰教法官曰教官
[002-58a]
之屬意其為教出此也今觀其屬則不然自鄉師至比
長自遂師至鄰長皆鄉遂之官自封人至充人皆疆塲
畜牧之官自載師至均人皆貨賄賦斂之官自司市至
掌節皆掌闗市自庫人至塲人皆掌田野山澤自廩人
至槀人皆掌倉廩禄食所謂教官者不過師氏保氏司
諫司教六七人而已何以謂之教官之屬又觀司徒之
職大半皆土地封疆之政所謂教者亦曰惟十有二敎
曰三物之敎曰五禮六樂之敎云爾豈司徒所掌之敎
[002-58b]
僅止於此邪詳考其職先曰以土會之法辨五物之地
繼之曰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敎焉以此推
之則司徒之敎可知矣蓋有恒産者有恒心無恒産者
無恒心先王不先制民之産以淑民之心而欲以言語
文字誦說傳授者為敎徒善豈足以為政哉故嘗謂司
徒敎民必先有以得地利而後可以淑人心旣有以淑
人心而後可以全天理以五㑹辨五地之物生順民物
也以土宜辨十有二土宅民居也以土宜辨十有二壤
[002-59a]
敎稼穡也以土均辨五物九等均地征也以土圭測日
景求地中定民極也外而制邦國之封疆正畿封也外
而造都鄙之地域建田疇也如是則地利可得矣地利
旣得則惟土物愛者厥心臧安土敦仁者故能愛於是
乎合五家為比使之相保至五州為鄉使之相賔所以
聨其比居又頒職事十有二于邦國都鄙使以登萬民
所以厚其俗如是則人心可淑矣人心旣淑則生厚而
不為物遷性静而不為物動然後十二敎可以施鄉三
[002-59b]
物可以敎五禮可以防偽而敎之中六樂可以防情而
敎之和正月敎象可以使之並觀矣如此則五敎不待
敷而自敬五典不待敷而自和天理豈有不全者乎若
是而猶有不率敎之民則以鄉八刑而糾之又有不服
敎而興獄訟者則聽而斷之歸于司宼士師之官是又
以遏人欲而存天理也㕘考司徒一職雖其條目布置
先後不一以見敎民之時而使民相生相愛之具實參
錯而並施也故司徒之職曰掌邦敎以佐王安擾邦國
[002-60a]
又曰掌土地之圖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豈非司
徒所以佐王安擾邦國者其在土地人民中歟又曰以
土地之圖知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名物又曰辨邦國都
鄙之畿疆設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是數者豈非司徒
教民之根本歟案小司徒之職曰掌建邦之敎法以稽
國中四郊都鄙夫家九比之數曰敎法而必稽夫家九
比之數是其為敎亦不出乎此矣其餘六十官屬雖曰
整頓田疇分畫郊里征斂賦役掌管山川紀綱門市扄
[002-60b]
鐍倉廪而先王之敎已流行乎其中豈特倚師保六七
人而已哉大抵先王敎民自田野始豳詩言風化之由
孟子言王道之始無非因民之常而施敎也後世王制
不明民極不立聽其自生自養而無以保其安土之仁
聽其相刃相靡而無以導其愛物之善人欲横流而天
理晦蝕矣君臣之間方以化民成俗為學校之事而付
之有司謂是足以塞吾敎職之責雖可以善人之形而
不可以善人之心上為文具下為觀美相與為欺而已
[002-61a]
及䧟乎罪從而刑之以為是弗率敎者是罔民也惜乎
無以司徒敎民之意告之者
  王畿
詩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極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蓋王畿
天下之本所以觀萬國而示儀總八方而為極也人知
有極則東西南北於是乎求中而不容有所偏倚也人
知所止則先後逺近於是取中而不敢有過不及也聖
人為民立極立中道以為標準可不於王畿千里之地
[002-61b]
而先正其本乎是故司徒建國必求地中測之以土圭
正之以日景南北東西必揆其中朝夕長短必眡其中
寒暑風隂必度其中測其土深欲其淺深得中也正以
日至期其長短得中也古人立土圭以測日景必先測
其土地之深然後立土圭焉土圭之制尺有五寸日景
短而不滿則知其為南矣地近南則多暑日景長而過
圭則知其為北矣地近北則多寒日景如夕之時則知
其為東矣地近東則多風日景如朝之時則知其為西
[002-62a]
矣地近西則多隂土圭致日之法當以冬夏以其短長
之極也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則與土圭等矣是謂地中
旣得其中則天地合而四時交風雨㑹而隂陽和然則
萬國阜安乃建王國焉不特此爾匠人建國水地以取
其中置𣙗以視其正晝參諸日景夜考諸極星匠人雖
未必合周人之制其求為中則一也至於建諸侯邦國
則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亦以求邦國之中不言中
者承上文爾鄭司農惑於地中之説謂今潁川陽城地
[002-62b]
為然彼徒見周人營洛謂之土中不知洛書為中乃取
其四方朝貢道里均爾如以洛為土中然後建國則豐
鎬果為不中乎而況陽城之地去洛亦逺此果謂之土
中周人胡不都陽城邪若專以王畿為地中則侯國皆
不中矣天地四時果不交合乎隂陽風雨果不和會乎
案春官典瑞掌土圭以致四時封國則以土地夏官土
方氏掌土圭之法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考工記
玉人亦曰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則是王畿之
[002-63a]
外邦國都鄙無不以土圭求地中蓋中在天地間不容
以定名也以一家觀之一㕔則有一㕔之中一室則有
一室之中中無往而不在也故一家有一家之中一國
有一國之中天下有天下之中先王建國亦隨其地而
求其中爾天地隂陽之氣豈以一方而遂窮邪聖人財
成輔相天地之道亦豈有一方而不中邪中之為道不
特建國為然也辨方正位則方位之中有中體國經野
則國野之中有中設官分職則官職之中有中王畿之
[002-63b]
内無一而不為中也不然則周官六典之首何以總謂
之以為民極也歟
 案鄭氏注引司馬法謂王國百里為郊二百里為州
 三百里為野四百里為縣五百里為都其名不同其
 制又異又杜子春云五十里為近郊百里為逺郊其
 説亦非王畿千里有國中郊野鄉遂都鄙之别今只
 据載師所任之地約而為圖畧以見王畿千里之制
 爾自中國而郊野為六鄉遂十五萬家所受之田其
[002-64a]
 餘則為載師所任之田矣
 
 
 
 
 
 
 
[002-64b]
王畿千里之圖
[002-65a]
  封建
大司馬曰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王畿千里自其
外方五百里曰侯畿自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畿者以
限制畿疆言之也職方氏曰辨九服之邦國王畿千里
自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至其外方五百里曰蕃服服
者以服事天子而言也王畿千里之外九畿有四千五
百里似與尚書五服五千之制不同然細考之堯之五
服本二千五百里一服各弼以五百里凡二千五百里
[002-65b]
故曰弼成五服至於五千至周人分為九服堯之百里
男邦今為男服百里采今為采服二百里武衞今為衞
服百里蠻今為蠻服百里夷今為夷服其名雖存其制
則異故九服合王畿而言之與尚書特差五百里爾以
此見地域廣狹自唐虞以來未有大異漢儒謂周公斥
大土宇之言不足信矣夫四海之内方千里者九州方
千里一州二百一十國八州八千里凡千六百八十國
合王畿千里之内九十三國而言共一千七百七十三
[002-66a]
國而附庸之國不與焉大行人則曰邦畿千里自其外
五百里侯服至要服乃在九州之内變蠻曰要是此一
服特要束之耳夷鎭蕃三服謂之蕃國乃在九州之外
若是則九州之内只容六服通王畿僅四千里尚書之
五服何以謂之五千王制之九州何以謂之九千蓋尚
書比周禮以直計之案安國釋五千之說以為兩面相
距此乃漢儒之說王制漢儒所作以一州之地言之九
州之地合九千里若以相距言之則四千五百里爾以
[002-66b]
王畿九服直計之凡五千五百里則六服在内三服在
外矣三服在外非是純不屬九州以其在外地故曰九
州之外不可以中國之法繩之書曰六服羣辟罔不承
德又曰六年五服一朝言五服則要服亦不常是以武
成敘諸侯之助祭洛誥稱諸侯之和㑹康王之誥陳諸
侯之聴命正言五服爾然此特言九州九服之制而成
周封國之制可得聞歟案王制孟子皆言公侯百里伯
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與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之制
[002-67a]
同今考之周禮大司徒曰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
里子二百里男百里職方氏曰封公以方五百里則四
公方四百里則六侯三百里則七伯二百里則二十五
子百里則百男凡五等也與王制孟子武成不同漢儒
紛紛或以為附庸或以為斥大土宇或以為開方里數
或以為夏商周異制儒者常辨之矣然此在王制孟子
武成周禮自有明文第說者不察爾王制曰公侯皆方
百里孟子曰公侯地方百里伯子男皆以是差等蓋王
[002-67b]
制言王者之制禄爵故以分田制禄言孟子言周室之
班爵禄故以分地制禄言武成以分土對列爵言之是
亦以分土制禄言之也周禮則不然諸公之地以封疆
言則五百里至諸男之地以封疆言則百里是以封疆
所至之地言之故有五等也公之封疆雖五百里而受
田食禄則百里而已侯伯封疆雖四百里三百里而受
田食禄則七十里而已子男封疆雖二百里百里而受
田食禄則五十里而已如今之郡縣大小各有差而俸
[002-68a]
秩乃其禄也又如今之食邑多寡各有數而實封乃其
所食之禄也以封疆言則五等以食禄言則三等此其
所以不同歟曰封疆者合山林川澤宫室涂巷所占之
地言之也曰食者此合封疆所出之稅而王食其貢如
九貢致邦國之用山師川師致山林川澤珍異之物是
也公之地王與公各食其半侯伯之地自食其二王食
其一子男之地自食其三王食其一鄭氏曰大國貢重
正之也小國貢輕字之也如司勲凡頒賞地三之一食
[002-68b]
鄭氏謂王食其一二入於臣亦此例也以其食者觀之
曰食者半曰食者三之一曰食者四之一是則合封疆
之所食者亦有三等也且如大司馬曰大國三軍次國
二軍小國一軍則是制軍亦三等典命曰上公九命侯
伯七命子男五命則受命亦三等司服有公之服侯伯
之服子男之服則作服亦三等司儀擯相之禮亦曰公
居上等侯伯中等子男下等豈於食以之制不然乎但
王制孟子以公侯為一等周禮以侯伯為一等用各不
[002-69a]
同爾王制孟子在周禮後當以周禮為正然職方氏所
謂四公六侯七伯二十五子百男之封凡百四十二國
復與王制二百一十國之制不同小鄭氏附庸之說以
百同為圖百里封男則百里百同足矣如公二十五同
則與封公五百里之數不合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
百里與同數亦差何必改七字為十一字案此百四十
二國計二萬一千五百里總言邦國千里者謂千里之
地提而封之可以封此五等侯國言千里者以直計之
[002-69b]
言五百里四百里至百里者以四面封疆言之百四十
二國以二千里之地封之若以千里合四面提封而計
之豈止二萬一千五百里哉王制言封二百一十國是
以一州千里而言周禮言封百四十二國是以邦國千
里而言非謂一州僅百四十二國也若謂邦國千里之
地不足以封五等侯國則王制一州千里之地又安得
二百一十國也故下文曰以周知天下言以此數推之
可以徧知天下封疆之數矣然此亦言五等三等之制
[002-70a]
而成周封國之意可得聞歟案王制曰五國以為屬屬
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
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此與尚書州十有二師外薄四
海咸建五長之意同考之周禮司職曰建牧立長以維
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職方氏曰凡邦國小大相維
王設其牧形方氏曰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先王
建國必為是相維相比之制蓋有以維之則小大相統
可以潛消其姦宄之謀有以比之則小大相承可以隂
[002-70b]
弭其憑陵之患惜乎先王建國之意至春秋掃地矣而
彊陵弱衆暴寡比比有焉後世不考其制不原其意而
徒曰封建私也郡縣公也豈不繆哉
  井田
周禮致太平之書井田太平之紀綱也不井田則不可
以行周公之道用周禮者可不先明井田之制乎然制
度明則井田可以行議論定則井田可以復今考鄭註
分畫殆有異同是豈先王制度或有不同歟何先儒議
[002-71a]
論自為不一也大司徒曰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
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此言都鄙之田制也小
司徒曰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
為縣四縣為都此泛言經土地而井牧田野爾鄭氏則
曰此謂造都鄙也采地制井田異於鄉遂遂人曰上地
夫一廛田百畮萊五十畮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
百畮萊百畮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二百
畮餘夫亦如之此言辨野之土以頒田里也大司馬曰
[002-71b]
上地食者三之二中地食者半下地食者三之一此泛
言凡令賦以地與民之制爾鄭氏則曰令邦國之賦亦
以地之美惡民之多寡為制如六遂矣至於匠人為溝
洫九夫為井十里為成百里為同此言溝遂洫澮之制
也鄭氏亦曰此畿内采地之制采地制井田異於鄉遂
夫井牧之制通夫天下可也如鄭氏之說則邦國之田
制尚如六鄉而都鄙之田制獨與六遂異乎田謂之井
則通天下皆井矣井邑丘乘縣都之制無往不同井方
[002-72a]
一里凡九夫受田九百畮邑方四里三十六夫受田三
千六百畝丘方十六里百四十四夫受田萬四千四百
畝甸方六十四里五百七十六夫受田五萬七千六百
畝縣方二百五十六里二千三百有四夫受田二十三
萬四百畝都方一千二十有四里九千二百十六夫受
田九十二萬一千六百畝中為公田之數在内自井而
邑至縣而都欲其聯不可稽也經野不殊乎九夫度地
不離乎三等受田不過乎百畝此井田之定制也大司
[002-72b]
徒曰造都鄙則舉外以見内也小司徒曰經土地則舉
内以見外也遂人曰辨野之土則舉遂以見鄉也司馬
曰令賦則舉鄉以見遂也匠人曰溝洫則舉内外並言
也鄭氏何見而分都鄙鄉遂之異乎況小司徒明言以
稽國中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數先鄭謂九夫為井
是也國中四郊都鄙同是夫家九比之數則是鄉遂采
邑通行矣合而觀之都鄙不易之地即上地一易之地
即中地再易之地即下地特遂人於采邑加萊五十畝
[002-73a]
一遂之上地有不如采地爾雖曰百畝二百畝三百畝
數有不同而大司馬言其所食上地百五十畝而食者
二之二則百畝爾中地二百畝而食者半則百畝爾下
地三百畝而食者三之一則亦百畝爾而實則一夫百
畝爾此一夫受田之制然也然一夫受田百畝遂人言
餘夫亦如之則受田之數不已多乎蓋古者用民之力
則必授之以田小司徒言上地家七人可任者家三人
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者家
[002-73b]
二人大司馬言可用者亦如之凡一夫一婦則為夫家
登五人以上則為家其餘夫則上家三人中家合五人
下家一人可任用者故必授之以田不可任用則不受
田矣遂人曰以彊予任甿謂餘夫彊有力者則予之田
而任其力是也孟子所謂餘夫二十五畝此乃言自卿
以下圭田五十畝餘夫則二十五畝與遂人餘夫受田
百畝之制不同此餘夫受田之制然也說者謂小司徒
之所井牧者六鄉之田遂人之所辨治者六遂之田自
[002-74a]
鄉遂之外則為都邑之田如載師所謂公邑家邑小都
大都之田任甸稍縣畺之地是也考之載師又有宅田
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逺郊之
地近郊逺郊皆六鄉之民民皆計夫而受田矣則此七
等之田果何所授乎蓋自國中而至逺郊皆為鄉遂之
地鄉遂止有十五萬家自十五萬夫及餘夫受田之外
其餘則為七等之田亦奚有不足者是以致仕者其家
所受田則曰宅田仕有禄者受田如圭田則曰士田賈
[002-74b]
人在市其家所受田則曰賈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
田則曰官田田賦所出以飼牛者曰牛田田賦所出以
飼馬者曰牧田公卿大夫有功而受賞者曰賞田此載
師七等受田之制然也孟子曰仁政自經界始經界旣
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是故大司徒之造都鄙而繼曰
分地職制地貢小司徒之經土地而繼曰任地事令貢
賦遂人之頒田里而繼曰頒職作事以令貢賦載師之
物地事授地職亦必辨任土之征蓋經野以分田則必
[002-75a]
足賦以制禄也然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
人百畝而徹徹之為言通也蓋與貢助之法通行也鄭
氏於匠人之註則曰周制畿内用貢法邦國用助法夫
貢者使耕其田而自輸其税如孟子所謂什一使自賦
也助者借民力以耕公田而公取其稅如孟子所謂九
一而助也鄭氏以畿内為用貢法以邦國為用助法乃
與孟子不合不知成周鄉遂都鄙邦國井牧之制本同
惟貢助之法少異爾案孟子曰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
[002-75b]
一使自賦國中言鄉野言遂也分而言之是鄉用貢法
遂用助法矣蓋六鄉於王畿為近而皆君子故使之什
一自賦其粟則藏於倉人六遂於王畿為逺而皆野人
故使之九一而助其粟則聚於旅師貢與助法通行故
曰百畝而徹貢助並行鄉遂異制烏可以畿内獨用貢
法乎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
同養公田此言助有公田也周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
私又曰駿發爾私終三十里田有公私之别則其為助
[002-76a]
可知矣故遂人曰以興助利甿謂興起衆民共治公田
也里宰曰以歳時合耦于耡謂合衆力耦耕公田也旅
師曰掌聚野之耡粟謂公田所收之粟也田野者是遂
人所掌邦之野也助之一字惟見於六遂之官是六遂
為助法明矣鄭氏旣以鋤粟為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
出九夫之粟稅則是惟助為有公田而行於六遂矣何
為而曰邦國獨用助法乎愚案載師所入八等之地閭
師縣師所任之賦則是用貢法矣蓋園廛二十税一近
[002-76b]
郊十一逺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無過十二漆林二十
而五鄭氏以為輕近而重逺非也國宅無征以其無地
可耕也近郊十一者宅田以優致仕士田以當世禄賈
田以有市征所以輕也逺郊二十而三者官田賞田以
有人在官者已食禄牛田牧田以共畜牧者之食故比
近郊差重也甸稍縣都十二者以其公卿大夫與王子
弟食邑采邑之所貢故視逺郊為重也輕園廛者以其
無田穀也重漆林者以其非田穀也稅有逺近輕重之
[002-77a]
不同故載師立為定額使之自貢而閭師縣師征之爾
鄭氏註匠人謂以載師論之周制畿内用夏之貢法是
特有見於此也故地官司稼掌巡邦野之稼以年之上
下出斂法則是於邦野貢法亦必隨歳而為輕重豈若
後世所謂貢者校數歳之中以為常而於凶年取盈乎
孟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者意者貢法至
戰國而壞助法亦不復存故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
不善於貢當時惟以貢法專行而人思助法之善此孟
[002-77b]
子所以為救時之論而欲貢助通行也故有國中野外
之别蓋自春秋以來宣公初稅畝而公田之法壞矣左
氏曰穀出不過籍公羊曰古者什一而籍穀梁曰古者
公田則是井田皆為公田亦明矣宣公旣取公田之税
又取私畝而税之則是什而二之也春秋譏之至哀公
問有若以年饑用不足而有若對以盍徹乎哀公則曰
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是自宣公以來周之徹法
已不復行況戰國暴君汚吏乎故孟子謂貢法未可盡
[002-78a]
廢而助法不可不行請野九一而助所以寛野人國中
什一使自賦所以待國中之君子此孟子救時之論亦
周公受田之制也鄭氏不明此意反謂周人畿内用貢
法邦國用助法是豈助法可行於邦國而不可行於畿
内乎然則欲行周公之道者必先破鄭氏之說而後可
以行貢助之法必先原孟子之意而後可以行井牧之
制否則議論不定制度不明其何以行之哉
 案鄭氏以井邑丘甸縣都之制為造都鄙其說已非
[002-78b]
 又云邑方二里丘方四里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則方
 十里為一成案孟子方里而井井方一里則四井為
 邑邑當四里丘當十六里甸當六十四里縣都皆以
 是推之鄭氏旁加之說則求合司馬法爾然天下地
 形南北東西多寡不同髙下亦異豈能一一方平如
 棋局然今畫此圖亦姑以存其大槩耳
[002-79a]
 
 
 
 
 
 
 
 
[002-79b]
  荒政
大司徒之於民旣庶而又富之可謂得地利矣旣富而
又教之可謂得人和矣然而天時不常水旱為沴則地
利有所不能殖人和有所不足恃聖人有憂之是故為
之荒政以聚萬民所以救天時之不常而濟地利人和
之不及也散利貸種食也薄征輕税賦也緩刑寛刑罰
也弛力息繇役也舎禁山澤無禁也去㡬闗市無㡬也
眚禮殺吉禮也殺哀節凶禮也蕃樂徹樂而弛縣也多
[002-80a]
昬殺禮而多昏也索鬼神而為凶年禱也除盜賊而使
良民安也蓋天災國家代有歳凶年穀不登上之人茍
不有以賑救之不有以存恤之則老弱轉乎溝壑壯者
散而之四方矣民安得而聚哉周人以荒政十有二聚
萬民又曰大荒大禮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舎禁弛力薄
征緩刑其拳拳於聚民可謂至矣而其存恤賑救之意
又散見於六屬之中鄉師以歳時賙萬民之艱阨以王
命施惠司救凡歳時有天患民病則以王命施惠司稼
[002-80b]
則均萬民之食而賙其急而平其興即荒政之散利也
司市凶荒則市無征司闗國凶荒則無闗門之征即荒
政之去㡬也司徒救荒故言去㡬司闗禦暴故言猶㡬
均人凶札則無力征無財賦即荒政之弛力也廩人若
食不能人二鬴則令移民就穀詔王殺邦用膳夫大荒
則不舉掌客凶荒則殺禮司服大荒則素服即荒政之
眚禮也大司樂大荒大烖令弛縣即荒政之蕃樂也士
師若邦凶荒則令移民通財糾守緩刑朝士若邦凶荒
[002-81a]
則令邦國都縣慮刑貶即荒政之緩刑也小宗伯大烖
及執事禱祠于上下神示太祝天烖彌祠社稷禱祠家
宗人以至日致天神人鬼地示物鬽以禬國之凶荒即
荒政之索鬼神也六官之屬茍可以為荒政之助者無
不致其詳焉成周聚民之意可謂仁之至義之盡矣然
此十有二政曰弛力曰薄征曰會禁曰去㡬固皆有以
利民矣一以散利為先則其闗繫民命尤急也利不散
則民不聚雖有眚禮蕃樂殺哀多昏之政未必有實惠
[002-81b]
及民先王荒政以散利為急蓋古者三年耕必餘一年
之食九年耕必餘三年之食預為先備以為散利之地
故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民無菜色者備先具
也是以周人有倉人掌粟入之藏有餘則藏之以待凶
而頒之旅師則聚野粟平頒其興積施其惠遺人掌縣
都之委積以待凶荒皆先為之備也後世如梁之移民
河東漢人之就食蜀漢亦得周人移民就穀之意發倉
廩以振貧民遣使以振貸無種食者亦得周人賙民施
[002-82a]
惠之意然皆可暫而不可常也獨一常平義倉之法有
倉人藏粟旅師聚粟遺人委積之政誠可以為荒政散
利之助而後人不能遵守其法而推廣其意常平義倉
之名存而實廢卒有水旱之變國胡以相恤哉上無以
散其利下無以聚其民則有去而為盜賊者矣盜賊方
興乃相與講求其弭盜之策甚者必重法立威以求勝
之不思禮義生於富足盜賊起於貧窮周人荒政以除
盜賊居其末蓋亦甚不得已也鄭氏謂急其刑而除之
[002-82b]
則失之矣且周人非不除盜賊也在司稽則執市之盜
賊以徇且刑之在士師則掌邦賊邦盜之成在朝士則
凡盜賊殺之無罪在司厲則掌賊盜之任器貨賄在掌
囚則守盜賊在掌戮則搏盗賊在司隸則帥其民而搏
盜賊在環人則諜賊然此非凶荒之時其除之必急固
宜也凶年盜賊蓋亦饑寒所迫耳何後世不求所以救
凶荒之政而徒求其所以勝盜賊之術歟然則欲除盜
賊者當如何曰自散利始
[002-83a]
  鄉遂
王畿千里有中國郊野之别註家分近郊逺郊百里之
地為鄉遂皆未足據案鄉士掌國中各掌其鄉之民數
則國中為鄉矣遂士掌四郊各掌其遂之民數則四郊
為遂矣大率在中國者合七萬五千家則為六鄉在四
郊者合七萬五千家則為六遂小司徒所謂稽國中四
郊閭師所謂掌國中四郊者此地也其餘則為載師所
任廛田及七等之田鄉遂受田之制愚旣於井田言之
[002-83b]
矣今姑以鄉遂之官言之司徒曰五家為比五比為閭
四閭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此六鄉之比也遂人曰
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鄼五鄼為鄙五鄙為縣五
縣為都此六遂之比也六鄉六遂各七萬五千家五家
為比則有二千五百比長以下士為之合六鄉有萬五
千下士矣五比為閭則有五百閭胥以中士為之合六
鄉則三千中士矣四閭為族則有一百二十五族師以
上士為之合六鄉則七百五十上士矣五族為黨則有
[002-84a]
二十五黨正以下大夫為之合六鄉則百五十下大夫
矣五黨為州則有五州長以中大夫為之合六鄉則有
三十中大夫矣五州為鄉則鄉大夫一人以卿為之則
六鄉合六卿矣六遂之數亦然但每官各卑鄉官一秩
爾六鄉之官凡一萬八千九百三十六人六鄉七萬五
千家而禄有萬八千餘官說者多疑其不給不知鄉老
且以三公兼之鄉大夫則以六卿兼之其他中大夫下
大夫之屬必以朝臣兼之比長閭胥族師之士亦必以
[002-84b]
六鄉之民為之六鄉大夫所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是
也況自鄉大夫而下並無府史胥徒六遂之官皆然其
不設局分可知矣雖曰萬有八千餘官而禄之以七萬
五千家之賦豈有不給者哉然嘗疑之司徒而下則掌
六鄉遂人而下則掌六遂鄉官列於鄉師之下而遂官
列於市官之後何其不相聯也且以遂官考之以歳時
登其夫家衆寡及六畜車輦則如鄉辨其老幼廢疾與
其施舎可任者則如鄉軍旅田役之致民者亦如鄉賓
[002-85a]
客祭祀之共給者亦如鄉歳終之會政致事者亦如鄉
而司徒之教飲惟曰鄉飲射惟曰鄉射賓興惟曰鄉三
物糾民惟曰鄉八刑歳時邦法之讀德行道藝之選友
弟睦婣任恤之書惟及六鄉而不及遂先王何詳於六
鄉之教而獨畧於六遂邪孟子曰無野人莫養君子無
君子莫治野人在六遂者土則曰野民則曰甿牲曰野
牲職曰野職道曰野道役曰野役賦曰野賦周人為是
先後詳畧之敘者所以别野人也不然鄉大夫之職辨
[002-85b]
夫家之可任者國中則自七尺以及六十晚賦而早免
之野則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早賦而晚免之何亦分
為早晚之别邪雖然鄉遂之官皆王官鄉遂之民皆王
民先王未嘗以内外殊觀也觀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
以稽國中四郊都鄙夫家九比之數則是王畿千里之
地皆同此敎法亦何有鄉遂之别乎是故鄉大夫三年
大比則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遂大夫三歳大
比則帥其吏而興甿明其有功屬其地治者有功地治
[002-86a]
雖非德行道藝之考而鄭氏以為舉民賢者能者亦如
六鄉之為則其所以待六遂之人才猶其待六鄉之人
才也愚故曰觀周人三物之敎詳於鄉而畧於遂則知
先王不易俗而脩敎觀周人三年之比賓於鄉而興於
遂則知先王不以地而棄才
  軍賦
案大司馬制軍天子王畿六軍公大國三軍侯伯次國
二軍子男小國一軍此制軍六等也萬二千五百家為
[002-86b]
鄉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家起一人為軍則六鄉為六軍
矣六遂亦七萬五千家合六遂六鄉則可制十二軍有
十二軍之衆僅制為六軍可見先王之不盡民力也不
特此爾司徒司馬皆言上地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可任
者二家五人下地可任者家二人一井凡八家姑以下
地言之則可任者十六人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則一
井只八人爾故遂人曰以下劑致甿民雖受上田中田
而會之惟以下劑為率其寛民力可知也上地有三人
[002-87a]
之數而起役惟一人則役未嘗盡調也鄉遂有十二軍
之制而制軍惟六軍則兵未嘗盡行也又況有萬二千
五百人居則為比閭旅黨州鄉會則為伍兩卒旅師軍
他日之五長兩司馬即平日之比長閭胥也他日之卒
長旅師即平日之旅師黨正也他日之師長將軍即平
日之州長鄉大夫也恩足相恤義足相救服容足以相
别聲音足以相識則以之起軍旅以之作田役以之比
追胥如子弟之衞父兄手足之捍頭目豈有規避而不
[002-87b]
行者哉考之周禮徒役只發一人惟田與追胥竭作註
云追逐宼也胥捕盜也習田固可竭作追胥宼盜雖曰
使之盡行恐未必盡竭鄉遂之民意必有遞征之法也
且如魯人三郊三遂亦可作六軍而大國只三軍而已
且不盡用其民至晉作州兵是盡一州二千五百家皆
使為兵而不留羨卒也晉作三行是盡郊遂七萬五千
家皆使為軍而不留半兵也故君子譏之以其非周人
制軍之意也然此特制軍之法爾而周人因井田以制
[002-88a]
軍賦可得聞乎案周禮稍人掌丘乘之法是四邑為丘
十有六井百四十四家共出車一乘矣比丘乘之法推
之則甸四十乘都六十四乘其車乗之賦可知也六軍
共七萬五千人只此八都受田之夫可以供之八都共
出車五百一十二乘以供六軍之用王畿之内不知有
㡬都之地而所出只此而已亦豈為多乎詳見馬/政論内鄭康
成乃以乘字為甸而改讀之彼徒見司馬法曰四井為
邑四邑為丘馬一疋牛三頭四丘為甸六十四井出長
[002-88b]
轂一乗馬四疋牛十三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故
以乘為甸所出而丘非之賦也然二井八家若以中地
計之可任者二十人甸六十四井為五百二十家可任
者通一千二百八十人今司馬法只用七十五人說者
乃四百七十家有餘只賦兵二十五人周禮蓄兵之數
雖多司馬發兵之數則少也又案司馬法曰步百為畝
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為疋馬二
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車一
[002-89a]
乘士十人徒二十人成十為終終千井三千家革車十
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終為同同萬井三萬家革車百
乘士千人徒二千人案前言甸六十四井用七十五人
今十甸為成旁加甸地三十六井共百井八百家乃只
調三十人此與前說又不合也說者乃曰四分當兵之
數乃起發其一分之彊故八百家只有三百家番休者
常五百家積數百井八百家約為丁四千八百人可任
者二千人二十分四千之一有竒為四甲百人有奇又
[002-89b]
四分百人之一有奇只發三十人此又於發兵之數三
分而休其二也二說旣自不同儒者彊為之解釋爾兵
乘之法安可援是以為据且司馬法之書不知作於何
人起於何代或以為文王治岐作或以為齊景公大夫
田穰苴作或以為齊威王論兵法而附穰苴作其書豈
合周禮焉可引之以亂聖經邪鄭康成釋經往往據司
馬法釋井邑之制而引夫屋終成通同之說釋郊甸之
制而引郊州野縣都之說釋車甲之賦則引司馬法釋
[002-90a]
溝洫之説則引司馬法釋輂輦之名則引司馬法以至
釋朝會之儀則亦引司馬法未能辨聖經之疑適以滋
儒者之惑愚請以周禮為據而司馬法無所取焉周禮
雖不詳言軍賦而小司徒登其鄉之六畜車輦鄉師簡
其皷鐸旗物兵器族師合卒伍簡兵器以鼔鐸旗物帥
而至遂人登其夫家六畜車輦遂師登其夫家六畜車
輦鄼長作民以旗皷兵革帥而至則凡軍旅田役之所
當需者鄉遂之官皆素備於平日豈特臨時而後修車
[002-90b]
馬備器械也哉不特此爾鄉師有軍旅田役之戒則受
法于司馬作其衆庶及馬牛車輦會其車人之卒伍使
皆備旗鼓兵器帥而至稍人若有師田行役之事則以
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輦帥而至以聴於司馬縣司稍
人以甸稍縣都為名凡有軍旅則屬於司馬則是丘乘
之賦通内外皆然也是雖不許乎軍賦而兵寓於農賦
藏於民作而用之自有成法故軍旅不言賦之數以其
皆出于田而有定額也又況小司馬之職有闕文軍司
[002-91a]
馬輿司馬行司馬又皆缺職安知軍賦不見于此而俱
不存邪若夫外府軍旅共其財用之幣齎遺人師旅掌
道路之委積委人軍旅共其委積薪芻廩人師役則治
其糧與食倉人戎事共道路穀積飲食之具此皆待官
府給軍事者與六軍無預六軍家自為兵人自為備居
有積倉行有裹糧非公家之所給也書曰魯人三郊三
遂峙乃芻茭峙乃糗糧是侯國三軍皆鄉遂自共之推
此則六軍可知矣是以太宰之職九賦斂財皆有以待
[002-91b]
其用獨不及軍旅九式均財皆有以為之法而亦不及
軍旅豈非農皆為兵兵皆自賦初無煩於廩給故亦不
煩於均節歟
  役法
成周役民之法其要有四比閭族黨是鄉之役在民府
史胥徒是官之役在民伍兩卒旅是兵之役在民蒐苗
獮狩是田之役在民在鄉之役也常在官之役也久在
田之役也簡在兵之役也疎在鄉在官猶禄之廩餼在
[002-92a]
兵在民則民皆自給之矣其地大事致民則追捕之役
也大故致民則守衛之役也城郭溝渠涂巷之役則治
之牛馬車輦委輸之役則共之其為役若繁矣然周人
所以制役之法則可以謂纎悉委曲者焉小司徒之均
土地上地家三人中地二家五人下地家二人是均之
以土地之美惡也鄉大夫之登其夫家國中自七尺以
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是征之以國野之逺
近也均人之均力致豐年則旬用三日中年二日無年
[002-92b]
一日是又均之以年歳之上下也不特此爾小司徒之
起徒役則無過一人遂人之致甿則惟以下劑是其用
民之力不亦甚寛矣乎況鄉大夫辨其役之可舎者貴
者能者賢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舎則役之又有其
等矣是以為用之民不惟不以役為勞又將皆以役為
樂由前觀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則民樂於為臺之役
矣由後觀之百堵皆興鼛皷弗勝則民樂於作室之役
矣二之日其同載纉武功是不以田役為勞也王事多
[002-93a]
難不遑啓居是不以兵役為勞也後之役民旣無其道
又無其法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則其役困於力小東大
東杼軸其空則其役傷於財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此
役之不均也王事靡盬不遑將父此役之不時也以至
絳縣之老亦與城杞雖老者不舎也丞相之子亦令戍
邊雖貴者不舍也後人之役如是抑何怪斯民之不求
規避者抑嘗考之均人豐年用三日中年二日無年一
日此即王制所謂用民之力歳不過三日也一人一歳
[002-93b]
以三日為斷役三日則更一人往來更代不亦繁乎或
者以為民三十而事六十而免名在官者三十年均其
在官之齒歳以三日為斷用之九十日而免則終身不
復此一説也或者以為調役之法使五人為伍十人為
聯歳輪一夫祗役一月周而復始凡執法而在官者則
九人各於其家償三日之役如此則民無道路之勞官
無交番之冗此亦一說也然以均人考之謂之力政是
均用民力也謂之公旬是均治公事也此特一時之役
[002-94a]
必隨逺近更遞而調發之雖一人用一日可也若夫師
旅行役之事非歳所常有也如或有之其調發自有定
制恐非以三日為斷東山之役三年而歸采薇之戍自
春徂冬此豈三日可辦之事哉大抵力役以三日為斷
謂城郭溝渠涂巷之治牛馬車輦委輸之役也而軍旅
行役不與焉萬一有東山之征采薇之戍則君行師從
卿行旅從下之從上如父兄子弟之衛民亦不暇以久
計也夫三日一日用其民而民有斯干靈臺之詩三年
[002-94b]
一年用其民而民有東山采薇之詠周人何以得此於
民哉亦以佚道使民民忘其勞説道使民民忘其難爾
嘗觀今之役法田役兵役旣不及民府史胥徒則今之
顧役也比閭族黨則今之差法也顧役旣出税以顧之
差役則不免出力以任之所謂差役者里正保長是也
夫有産則有役皆職分之所當為也今皆規避以求免
何邪且周之役繁而民樂於為役今之役簡而民苦於
充役是豈無自而然歟蓋成周比長閭胥族師黨正皆
[002-95a]
下士中士上士下大夫為之今之保長猶比長閭胥也
今之里正猶族師黨正也一日執役於官則視之不啻
如徒胥之賤況又責之以所不堪供之財迫之以所不
能任之力民亦何樂而為此役哉不思漢之鄉老嗇夫
且皆有秩後魏之鄰長里長亦復繇戌隨之州縣鄉官
悉由吏部除授唐之里正村正皆以勲品以下者充之
是猶有比閭族黨之遺意今胡為而以胥徒待之也吁
有闗雎麟趾之意而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欲復成周
[002-95b]
之役當有忠厚之意可也不然周之鄉役其何以獨在
敎官之屬哉
  選舉
論成周選舉之法孰不知鄉舉里選之為公論三年大
比之法孰不知德行道藝之重然亦思周之選舉不屬
之他官而屬之敎官者夫豈無意歟蓋必有敎之於平
時斯可以興之於異日旣有以書之於每歳斯可以考
之於三年且以鄉大夫賔興之制觀之三年大比則合
[002-96a]
六鄉之民而考其德行道藝有德行者為賢則興其賢
有道藝者為能則興其能旣有賢能之可興則鄉老以
三公之尊鄉大夫以六卿之貴與夫六鄉之吏以士大
夫之賢以鄉飲酒之禮禮而賓之夫以六鄉之民得與
士大夫相酬酢是以賢能之可尊而尊其人也賓之明
日公卿羣吏乃以其書而獻之於王王乃拜而受之登
于天府内史掌詔王治乃書其貳將以詔王用之夫以
六鄉之士而可以當天子之拜可以聯祖廟之藏是又
[002-96b]
以賢能之可敬而敬其書也所謂賢能者曰德行道藝
而已六鄉之民果何修而臻此蓋將自鄉大夫以正月
頒法教民之時而其考察者即德行道藝也黨正以正
歳屬民讀法之時而所書者亦德行道藝也族師所書
雖曰孝友睦婣有學閭胥所書雖曰敬敏任恤無非德
行道藝中物特於二十五家之閭百家之族凡有一行
一藝皆書之而未遽責其德行道藝之全備爾不惟是
爾大司徒掌教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所謂六德
[002-97a]
六行六藝者即此物也以至司諌雖非六鄉之吏而掌
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彊之道藝巡問而
觀察之以時書其德行道藝皆此物也平日之教者以
此則今日之興者亦以此平日之書者以此則今日之
考者亦以此敎之之初已為賓興之地興之之日尚何
負於賓禮之隆哉大哉成周之敎不獨六鄉為然也官
正之糾宫衛必曰糾其德行敎之道藝師氏保氏之敎
國子必曰敎以德行養以道藝是無往而不為德行道
[002-97b]
藝也而況於三年賓興之選乎然鄉大夫旣以大比而
賓興矣又曰退而以鄉射五物詢衆庶者蓋將以是而
示人之激昂而為賓興之繼也射特六藝之一物爾而
有五物之分一曰和是其内志正也二曰容是其外體
直也三曰主皮是其持弓矢審固也四曰和容則知容
止比於禮五曰興舞則知其節奏比於樂鄭氏曰和載
六德容包六行主皮和容興舞則六藝之射與禮樂歟
蓋射可以觀德州長春秋會民則以禮而射于黨序是
[002-98a]
以射擇士也鄉大夫以射禮而詢衆庶則六鄉之民又
將因射而知自勉矣故又曰比謂使民興賢是民自知
其賢而興之矣出而使為之事則民豈有不服者哉使
民興能是民自知其能而興之矣入而使治其事則事
豈有不理者哉賢能之興皆出於民此鄉舉里選之所
以為公也以所興之人而還以長之必能興利除害而
與民相周旋以所興之人而還以治之必能趨事赴功
而與民相勸助故人而在官府治事者此人也出而在
[002-98b]
比閭為長者此人也則是在官臨民者孰非德行道藝
之人哉後世選舉之法壞人自科目始吁科目豈能壞
人亦敎之者有以壞人也鄭司農謂興賢若漢舉孝廉
興能若舉茂才不知漢之平時所敎者果孝廉茂才否
夫教之以利禄之學則所舉者皆利禄敎之以詞章之
學則所舉者皆詞章所敎在此所學在此則所舉在此
科目未足壞人才而敎化已先壊人心術矣後世言者
非不知鄉舉里選之為可復然平時無德行道藝之教
[002-99a]
而一旦欲行德行道藝之選豈不迂哉雖然成周以德
行道藝敎民而司徒三物之敎惟六德六行六藝爾道
不知為何物然則道之為敎非可以一端名也先王以
敎職而屬之司徒鄉官不過畫鄉遂理兵農征財賄掌
山澤聯闗畿與夫師田行役冠昏飲射䘮祭之法而已
成周以道教民之意固隱然在此矣孟子以五穀魚鼈
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使民養生送死無憾而為王
道之始韓子以士農工賈之民父母兄弟夫婦朋友之
[002-99b]
位推而至於宫室桑麻粟米蔬果魚肉之物而歸之道
化之原皆此意也周人六鄉之敎無非吾道中物而六
德六行六藝之物實自吾道中來異時賓興賢能出長
入治亦無非吾道之敎先王以道設敎蓋如此後人不
能以道化吾民而區區欲以科目取士尚何怪人才之
不如古歟
 
 禮經會元卷二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