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c0060 毛詩類釋-清-顧棟高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毛詩類釋卷二
         國子監祭酒顧棟髙撰
 釋地理
  周南 召南
周在今陜西鳯翔府岐山縣太王避狄難自豳始遷於
 此因改國號曰周商王帝乙初命其子王季為西伯
 至紂又命文王典治南國之諸侯文王作邑于豐因
[002-1b]
 以岐邦之地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南言化自北
 而南也豐在今西安府鄠縣西去岐山縣三百餘里
 王應麟曰召亭在岐山縣西南
  臣/謹案周公封魯召公封燕此二公所封之國也
  春秋時周召則平王東遷以後别賜周召之采地
  也周召分陜則武王克商後以周召分主天下之
  諸侯也均與周南召南無涉此在紂之世文王遷
  豐令周召攝治此時岐周只百里耳周召只如今
[002-2a]
  藩臬同城理事不可劃定某處為周某處為召孔
  疏曰周召之地共方百里而皆名曰周其召則周
  内之别名也蘇氏轍曰文王治周所以為其國者
  屬之周公所以交於諸侯者屬之召公其說是矣
  若說分陜而治則文王時尚未有陜安得周召分
  之
 許氏謙曰文王四十九年甲子遷豐是時年已九十
 六歲逾一年而薨然則二南之詩正作於都岐之日
[002-2b]
 而分周召之治亦在都岐之時以岐為周召采邑則
 在遷豐之後歟
 傅氏曰二南之國始於文王之分岐成於武王之分
 陜而其詩定於周公之作樂朱子曰公羊分陜之説
 可疑蓋陜東地廣陜西只是闗中雍州之地恐不應
 分得如此不均又曰分岐之說無據而召公所分之
 地愈狹蓋僅得隴西天水數郡之地耳恐無此理
  臣/謹案尚書康王之誥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
[002-3a]
  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王肅云畢公代周
  公為東伯故率東方諸侯此時猶循周召分陜舊
  規矩其為今日某某地界則先儒從來無明文竊
  以東方西方俱主王畿之東西而言鎬京本偏在
  西則分陜或當如公羊説蓋三代時萬國諸侯各
  自行政不闗白於方伯只是掌其黜陟耳事簡故
  得如此若後世則斷無此事矣
 李氏曰江漢汝墳即陜之東也江沱即陜之西也曹
[002-3b]
 氏曰繫之周公則由岐山以至梁益西南之域也蓋
 武王伐紂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為助其服周
 之化久矣召伯能以先王之教推明於其國是以見
 美
  邶 鄘 衛
衛本紂都今衛輝府淇縣東北有朝歌城張洽傳以為
 在淇縣北關西社是也邶城在府治汲縣東北鄘城
 在新鄉縣西南三十二里
[002-4a]
  臣/謹案邶鄘衛三地名非三國也詩分為三者顧
  炎武謂此漢儒以此詩之簡獨多故分三名以各
  冠之非夫子之舊季札觀樂為之歌邶鄘衛曰吾
  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北宫文子
  引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俱不曰邶而曰衛
  是知累言之則曰邶鄘衛專言之則曰衛猶之言
  殷商言荆楚云爾 案晉滅魏而存魏風鄭滅檜
  而存檜風者聖人不與晉鄭之滅國而檜君好潔
[002-4b]
  衣服魏俗儉嗇狹隘亦可以為鑒戒故並存之若
  邶鄘所咏皆衛事自非與此一例炎武又云其地
  相距不過百餘里何得於百里之内立此三監班
  謂邶鄘俱有封國至周公盡以其地封康叔則立
  國不滿十年聖人何為存之
  漕 楚丘
漕今衛輝府滑縣治 楚丘在縣東六十里
  臣/謹案衛都淇縣在河北至東徙渡河野處漕邑
[002-5a]
  則在河南矣漕杜注云衛下邑疏云當在河東不
  注里數詩云升漕虛以望楚丘可以一望而得疑
  未必有六十里之逺
  春秋時有兩楚丘隱七年戎伐凡伯於楚丘在山
  東曹縣東南四十里本戎州已氏之邑凡伯過其
  地因刼略之杜注所謂濟隂成武縣西南者是也
  成武與漕縣連境其一為僖四年衛遷於楚丘在
  滑縣東六十里漢為白馬縣水經注曰白馬濟有
[002-5b]
  白馬城衛文公東徙渡河都之隋開皇十六年同
  時置兩楚丘縣一在漢已氏縣以戎伐凡伯之楚
  丘為名為南楚丘一在漢白馬縣即桓公封衛者
  為北楚丘後以曹縣有楚丘因改名衛南縣杜佑
  通典曰白馬春秋衛漕邑衛南衛文公所徙之楚
  丘也元和郡縣志及舊唐書所載並同朱子詩集
  傳亦云漕楚丘皆在滑州尤顯然較著乃班固地
  理志於成武下則曰齊桓公所城遷衛文公於此
[002-6a]
  既混滑縣之楚丘於成武而文定説春秋於凡伯
  傳則云罪衛不救王臣之難又混成武之楚丘於
  滑縣蓋兩失之孔穎達疏定之方中胸無定見兩
  岐其說曰漢之郡境已不同故鄭疑在東郡杜云
  濟隂也不知杜云濟隂成武縣者乃是凡伯傳之
  楚丘與衛無涉鄭疑在東郡東郡今之東昌府亦
  與滑縣絶逺傅寅又曰堂當是今博州堂邑博濮
  二州連境案東昌府之堂邑縣與兖州府之成武
[002-6b]
  縣相去四百五十里如何云望楚與堂乎堂只是/楚丘之
  旁邑但今/不可考耳總因兩楚丘相混致班固一誤孔穎達
  再誤傅寅三誤而近日 皇輿表於兖州府成武
  縣亦注云衛楚丘邑沿譌襲謬千載同病兹因考
  詩地理而附識於此
  沬 桑中 頓丘 浚
沬即書所云沬邦是紂都朝歌之地今為衛輝府淇縣
 春秋時在大河之北邶風曰亦流于淇鄘風曰送我
[002-7a]
 淇上衛風曰瞻彼淇奥故今日猶以淇名縣曰古朝
 歌自文公遷河南楚丘而河内殷墟更屬於晉桑中
 在淇縣境頓丘漢東郡有頓丘縣案東郡今山東東
 昌府疑此女未必如此之逺送只當在淇水之北浚
 亦衛邑自漢以下並為浚儀縣至宋真宗改浚儀為
 祥符縣為開封府治今因之
  淇園
戴凱之曰淇園衛地殷紂竹箭園也
[002-7b]
 閻氏若璩曰朱子於淇奥篇集傳謂淇上多竹漢世
 猶然此自據漢武帝下淇園之竹以塞決河冦恂伐
 淇園之竹為矢以給軍耳酈道元云今通望淇川無
 復此物又可證朱子止及漢之故晉戴凱之言淇園
 衛地殷紂竹箭園也見班彪志毛詩所詠瞻彼淇奥
 綠竹猗猗是北土寒冰至冬地凍竹根類淺故不能
 植惟䈛音/夬竹根深故能晚生故曰根深耐寒茂被淇
 苑然則毛詩之所謂菉竹者乃䈛竹非常竹也亦可
[002-8a]
 以備異聞
  臣/猶記少時湯隂縣令楊銘敦謂臣/曰今世淇上
  無竹詩所咏菉竹正以其難得而言耳臣/初亦未
  之信謂下淇園之竹以為揵是淇竹明證及閲酈
  道元之言則知晉世已無有竹不自今時矣因思
  毛傳解綠竹曰綠王芻竹篇竹明係二物不是今
  時之竹正義曰詩有終朝采綠則綠與竹别草故
  傳依爾雅以為王芻與篇竹異也郭璞注綠為綠
[002-8b]
  縟草今呼鴟脚莎篇竹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
  可食又殺蟲草木疏云有草似竹髙五六尺淇水
  側人謂之綠竹其說支離又物不經見且以為二
  物則與下青青如簀俱不合閲閻氏此條知是竹
  之别一種且唯淇園有竹非淇上槩有竹也意殷
  紂之竹箭園至二漢之初猶存故漢武冦恂得而
  用之非淇川上遍植此物且以為竹則與下二章
  義俱不礙較注疏似更得情
[002-9a]
  黎
通典潞州上黨縣古黎侯國西伯戡黎即此漢為壺關
 縣蘇氏曰是時衛猶在河北黎衛壤地相接故狄之
 為患黎衛共被之
  臣/謹案黎國在上黨壺關縣是在衛之西詩文匪
  車不東政自明白易曉而毛鄭解特謬言衛之諸
  臣形貌蒙戎然但為昏亂之行何不來東迎我君
  而復之乎鄭又曲為之説曰黎在衛西今所寓在
[002-9b]
  衛東是屬鑿空添出且與下二句意一直無餘味
  其解蒙戎語尤拙此只言裘之敝是久客之况總
  之此與下第四章上二句是説黎下二句是責衛
  言客久而裘敝矣非我之車不來東告於汝但衛
  之臣子莫與同憂耳且流離瑣尾若此其可憐而
  竟塞耳不聞何哉語曲折而意極自然此為定解
  東萊解亦費力朱傳及嚴緝得之矣
  泲 禰 干 言 須
[002-10a]
泲禰毛第云地名不詳何地鄭於干言第云猶泲禰未
 聞逺近同異而王應麟云泲同濟禹貢導沇水東流
 為泲東郡臨邑有泲廟寰宇記大禰溝在曹州冤句
 縣北七十里隋志邢州内邱縣有干言山李公緒曰
 柏人縣有干山言山柏人邢州堯山縣陸奎勲因謂
 此衛女嫁邢者所作臣/謂邢衛同姓衛女無嫁邢之
 理若下嫁邢之大夫則衛大邢小邢安敢以大夫而
 伉諸侯詳見訂詁中竊意毛鄭已不詳處所不必强
[002-10b]
 為之説也須孔疏云須與漕相連明亦在滑縣界
  王
今河南府洛陽縣城内西偏即周王城故址洛誥所謂
 澗水東瀍水西周公所營洛邑為朝㑹之地成周在
 今洛陽縣城東二十里周公處殷頑民之地在瀍水
 之東亦曰下都與王城相去十八里平王東遷居王
 城至景王凡十一世敬王畏子朝餘黨徙都成周以
 其狹小請諸侯城之而王城廢至赧王復居之
[002-11a]
 顧氏炎武曰周初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其采於商之
 故都者則繫之邶鄘衛其采於東都者則繫之王王/亦
 周初太師之本名劉元城曰邶/鄘衛本商之畿内故序王之上其采於列國者則各
 繫之其國至驪山之禍先王之詩率已闕軼而孔子
 所錄者皆平王以後之詩此變風之所由名也然詩
 雖變而太師之本名則不敢變此十二國之所以猶
 存其舊也乃范甯以王之名不當儕於列國而為之
 說曰列黍離於國風齊王德於邦君誤矣
[002-11b]
 又曰自幽王以上太師所陳之詩亡矣春秋時君卿
 大夫之賦詩無及之者此孔子之所不得見也是故
 詩無正風
  臣/謹案炎武謂今十二國之風見存者悉東遷以
  後之詩其盛世之詩則燬於驪山之禍孔子之所
  不得見足為千古未發但猶以正變立説不免錮
  於習見東遷以後何嘗無正風如唐之蟋蟀齊之
  雞鳴秦之無衣小戎鄭之緇衣衛之淇奥自難以
[002-12a]
  變名之蓋當時賢侯如晉文侯秦襄公鄭衛二武
  俱能宣力王室與西周之詩何異乃拘於正變者
  則謂蟋蟀為刺晉僖公儉不中禮雞鳴為刺齊哀
  公荒淫怠慢無衣為刺其君好攻戰至淄衣淇奥
  難以言刺只得云美既曰美又如何云變乎至豳
  風七月亦以為變而王氏通有君臣相疑之言嗚
  呼詩之本㫖於是乎亡矣
  鄭
[002-12b]
鄭今為河南許州府之新鄭縣初宣王封弟友於鄭居
 咸林為今陜西同州府之華州幽王時桓公寄帑於
 虢檜子武公與平王東遷卒定其地號曰新鄭以别
 於初封之鄭也故城在今縣治西北
  齊
齊今為山東青州府之臨淄縣班固曰臨淄名營邱師
 尚父所封以地臨淄水而名齊世世都此故城在今
 縣治北
[002-13a]
  魏
魏今山西解州芮城縣東北七里有古魏城不知其始
 封姬姓春秋閔元年滅於晉賜大夫畢萬為邑因姓
 魏氏
  唐
成王封叔虞於唐在河汾之東今為山西太原府之太
 原縣子燮父改國號曰晉地名晉陽以在晉水之北
 也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又五世至穆侯遷於絳亦
[002-13b]
 曰翼今為平陽府之翼城縣
  沃 鵠
昭侯封桓叔於曲沃子莊伯浸强至孫武公遂滅翼自
 曲沃徙都之歴三世凡六十七年晉分入魏魏亡入
 秦秦謂之左邑水經注左邑故曲沃詩所謂從子于
 鵠者也漢武帝分置聞喜縣左邑故城在今聞喜縣
 治東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故詩人以為激揚之
 水
[002-14a]
  秦
孝王封非子於秦今陜西秦州清水縣莊公徙西故犬
 邱秦州西南百二十里西縣故城是寧公遷平陽在
 今鳳翔府郿縣西四十六里德公遷雍今為鳳翔府
 治自車鄰美秦仲駟驖小戎蒹葭終南皆襄公時詩
 此時居秦州穆公為德公子以下則居鳳翔矣
  臣/謹案史記秦文公收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岐
  為今陜西鳳翔府岐山縣則豐鎬故京在岐之東
[002-14b]
  秦未嘗有也可見平桓之世晉未滅虢東西周猶
  通封畿號令猶行於西土虢鄭遺地之在畿内者
  尚無恙黍離詩人過故宗廟宫室盡為禾黍破瓦
  頽垣依然故物使秦有其地當更營建無復此景
  象矣所以莊二十一年莊王與虢酒泉猶在同州
  府澄城縣而虢公敗犬戎於渭汭猶在西周之封
  内也自晉滅虢斷桃林之隘而秦穆亦東竟至河
  築壘為王城以塞其路而故京遂判若異域僖十
[002-15a]
  五年獲晉侯舍諸靈臺靈臺在西安府鄠縣豐鎬
  之側自是周之遺地盡入於秦西歸之好音絶矣
  自晉獻秦繆始也乃知鄭詩譜謂秦襄公逐戎橫
  有西都八百里之地者其説誠踈謬當以史記為
  正
  陳
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是為胡公今為河南陳州府治
 淮寧縣
[002-15b]
  宛丘 東門之池
毛傳曰四方髙中央下曰宛丘又城内東北隅有池即
 詩所謂東門之池也
  檜
祝融後妘姓今河南許州府密縣東北五十里有古檜
 城平王東遷為鄭武公所滅僖三十三年文夫人葬
 公子瑕於檜城之下檜與/鄶通
  曹
[002-16a]
武王封弟叔振鐸於曹今為山東曹州府定陶縣春秋
 哀八年為宋所滅
  豳
許氏謙曰豳即邠州唐開元時改豳字為邠今為陜西
 西安府邠州三水縣郡縣志古豳城在縣西二十里
 公劉所遷前后稷封邰在今西安府武功縣西南二
 十二里詩所謂即有邰家室是也又百泉溥原流泉
 俱在今三水縣界
[002-16b]
 顧氏炎武曰周世之國無豳此非太師所采周公追
 王業之始作為七月之詩兼雅頌之聲而用之祈報
 之事鴟鴞以下或周公之作或為周公而作則皆附
 於豳焉雖不以合樂然與二南同為有周盛時之詩
 非東周以後列國之風也謂自周南至豳統謂之國
 風者此先儒之誤程泰之辨之詳矣
  鎬京
玉海曰今京兆長安縣昆明池北鎬陂郡縣志周武王
[002-17a]
 宫即鎬京也在長安縣西北十八里自漢武帝穿昆
 明池於此鎬京遺址淪陷焉 鎬與滈同括地志滈
 水源出長安縣西北滈池水經注滈水承滈池北流
 入渭秦始皇本紀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我遺滈池
 君服䖍曰水神也江神以璧遺滈池之神告始皇之
 將終也亦曰鎬池古史考武王遷鎬長安豐亭滈池
 也是鎬京因鎬池而得名自漢武穿池於此以習舟
 師侈大其制水盡入昆明池而鎬京遺蹟不可復問
[002-17b]
 矣
  摯
毛氏曰摯國名任姓仲虺之後唐世系表仲虺居薛臣
 扈祖已皆其胄裔祖已七世孫曰成徙國於摯太任
 母家也傅氏曰詩云自彼殷商來嫁于周則摯為殷
 畿内國
  莘
世本莘國名姒姓禹後唐世系表啓封支子於莘水經
[002-18a]
 注郃陽城故有莘邑太姒母家也水經注郃陽城南
 有瀵音/糞水東流注於河水南猶有文母廟前有碑去
 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縣取名焉閻氏若璩云太姒
 所産之莘國在今西安府郃陽縣南二十里若伊尹
 耕莘之莘則在今汴州陳留縣東北三十五里距湯
 都商邱不過四百里殷時原有兩莘國
  牧野
通典衛州汲縣牧野之地皇甫謐曰在朝歌南七十里
[002-18b]
 朝歌今為衛輝府淇縣牧野今為衛輝府治汲縣地
 水經注自朝歌以南暨清水土地乎衍據皐跨澤悉
 牧野之地故詩稱牧野洋洋今新鄉縣亦有牧村即
 古牧野蓋其地極廣
  虞芮
郡縣志故虞城在陜州平陸縣東北五十里虞山之上
 古虞國芮城在陜州芮城縣西二十里古芮國晉太/康地
 紀虞西百四/十里有芮城閒原在平陸縣西六十五里即虞芮争
[002-19a]
 田讓為閒田之所
  臣/謹案春秋時有虞國公爵仲雍之後虞仲所封
  在今山西解州平陸縣東北四十里僖五年滅於
  晉顧命有芮伯亦姬姓國在陜西同州府城南僖
  二十年滅於秦其殷時之虞芮已絶不復封虞即
  前時之虞地芮則在河以西同州府與秦接界今
  山西芮城縣乃殷時芮國非春秋之芮也
  阮 共 鮮原
[002-19b]
張氏曰阮國名共阮國之地皆在今涇州今有共池即
 共也 孔氏曰鮮原亦在岐山之南去太王舊都不
 逺文王徙宅於程即此朱子曰今在京兆府咸陽縣
 豐在今鄠縣東三十五里文王又自程遷豐豐在岐
 山東南三百餘里周地西迫戎狄自岐遷程自程遷
 豐自豐遷鎬西逺戎而東即華也
  靈臺 靈囿 靈沼 辟廱
三輔黃圖靈臺在長安西北四十里髙二十丈周四百
[002-20a]
 二十步文王之辟廱在焉囿在縣西四十二里沼在
 縣西三十里又鎬京辟廱武王之學戴氏曰武王都
 鎬為四方來朝者衆豐不足以容之先作辟廱以養
 人才閻氏若璩曰三輔黃圖云靈囿在長安縣西四
 十二里王應麟以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注於下余謂
 在今鄠縣東三十里正漢地理志所謂文王作酆有
 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九州膏腴者文王當日弛
 以予民恣其芻獵以徃但有物以蕃界之遂名之曰
[002-20b]
 囿此實作邑于豐時事非初岐山事也論者徒執岐
 山國僅百里囿安得有如許大不知文王由方百里
 起耳豈終於是者哉又案括地志辟廱靈沼今悉無
 復處惟靈臺孤立至唐太宗時猶存
  焦穫 鎬 方
爾雅十藪周有焦穫郭璞注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朱傳
 曰今在耀州三原縣案耀州三原今屬陜西西安府
 鎬顔師古以為非豐鎬之鎬但不能名其所在方即
[002-21a]
 南仲所城之朔方朱傳以為今靈夏等州之地今為
 陜西寧夏衛蓋此時玁狁自西北來也
  涇陽 太原
顧氏炎武曰薄伐玁狁至于太原毛鄭俱不詳其地朱
 子謂今太原陽曲縣殆未然豈有冦從西來兵乃東
 出者宣王料民太原亦以其地近邊為禦戎之備必
 不料之於晉國也愚意此詩必求涇陽所在而後太
 原可得而明漢書地理志安定郡有涇陽縣禹貢涇
[002-21b]
 水所出後漢書靈帝紀段熲破先零羌於涇陽注涇
 陽縣屬安定在原州元和郡縣志原州平凉縣本漢
 涇陽縣地今縣西四十里涇陽故城是也然則太原
 當即今之平凉而後魏立為原州亦是取古太原之
 名耳據炎武説則太原與涇陽本是一地在漢為涇
 陽縣在後魏曰原州今圖志亦曰平凉府平凉縣涇
 水出縣西南三十里至髙陵縣入渭水以北為陽玁
 狁從朔方今寧夏衛入侵正當平凉涇水之北而吉
[002-22a]
 甫薄伐即於其地也
 胡渭朏明曰漢安定郡治髙平縣後廢元魏改置曰
 平髙唐為原州治廣德元年没吐蕃節度使馬璘表
 置行原州於靈臺縣之百里城貞元十九年徙治平
 凉縣西去故州一百六十里故州即今固原州小爾
 雅云髙平謂之太原則太原當在州界非平凉縣縣
 乃古涇陽在固原之東玁狁侵及涇陽而薄伐之以
 至于太原蓋自平凉逐之出塞至固原而止不窮追
[002-22b]
 也案此説更勝至于二字纔有着落得不窮追之意
 若説涇陽即太原玁狁侵於此地而伐即於此地至
 于之義終不出
  臣/謹案涇陽非今日之涇陽縣太原非今日之太
  原府蓋玁狁從西北來而二地皆在東也朱子以
  朔方為今寧夏衛此説得之但以焦穫為今耀州
  三原縣亦未合耀州在今平凉之東五百里三原
  與今之涇陽縣接壤且去周之京師亦太近既已
[002-23a]
  整居耀州必不迂道而西侵平凉也餘詳訂詁中
  申 謝
申在今南陽府南陽縣曹氏曰地理志南陽宛縣有申
 伯國棘陽縣東北百里有謝城其地蓋相近案棘陽
 縣今為新野縣
  郿
在今鳳翔府郿縣朱傳曰郿在鎬京之西岐周之東而
 申在鎬京之東南時王在岐周故餞于郿也
[002-23b]
  江漢 常武
朱傳以江漢為宣王命召虎平淮南之夷常武是宣王
 自將伐淮北之夷舊說以淮南今淮安府之山陽鹽
 城等縣淮北今安東清河等縣毛西河非之曰常武
 明言徐方既來徐方既同與淮夷何涉徐戎在徐地
 但欲伐徐戎則必循淮浦故詩曰率彼淮浦省此徐
 土是宣王特經歴淮北夷非伐淮北夷也臣/案徐戎
 係今徐州春秋時彭城屬宋而戰國䇿樂毅曰淮北
[002-24a]
 宋地楚魏之所欲也是徐州亦有淮北之名矣
  向
孔氏曰左傳桓王與鄭十二邑向在其中杜預云河内
 軹縣西有地名向上則向在東都之畿内也軹縣唐/省入孟
 州濟/源縣左傳襄十一年諸侯伐鄭師于向詩皇甫孔聖
 作都于向即此
  蘇公
孔氏曰左傳昔周克商使諸侯撫封蘇忿生以溫為司
[002-24b]
 冦則蘇國在溫杜預曰今河内溫/縣是東都畿内春秋時蘇稱子此
 稱公者蓋子爵而為三公鄭語蘇己姓昆吾之後寰
 宇記故溫城在孟州溫縣西三十里詩序暴公為卿
 士而譖蘇公世本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箎周幽王
 時人
  暴公
鄭氏曰暴畿内國春秋文八年公子遂㑹雒戎盟于暴
 杜注暴鄭地
[002-25a]
  郇伯
左傳畢原酆郇文之昭也郇本侯爵以文王之子為州
 伯故曰郇伯嚴氏粲曰毛以為東西二大伯鄭以為
 牧下二伯孔以大伯惟有周召無郇侯當從鄭春秋
 僖二十四年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于郇杜注解縣
 西北有郇城所謂郇瑕氏之墟也故城在猗氏縣西
 南四里郇與荀通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後為晉
 所滅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郡縣志栒邑故城
[002-25b]
 在邠州三水縣二十五里古郇國案邠州在秦境内
 與晉郇瑕氏絶逺且狐偃從公子入國濟河而後盟
 于郇明是河以東地面謂為邠州三水縣非也
  坰野
郡縣志坰澤俗名連泉澤在兖州曲阜縣東九里魯僖
 公牧馬之地
  常 許
孔氏曰常為魯南鄙常或作嘗在薛之傍春秋莊三十
[002-26a]
 一年築臺于薛六國時齊孟嘗君食采於此亦號薛
 公是嘗與薛一地也許為魯西鄙即許田桓元年鄭
 伯以璧假者後屬於鄭在許州許昌縣南四十里有
 周公廟朱子曰常許皆魯之故地見侵於諸侯而未
 復者故魯人以是願僖公所謂居常與許是也
 
 
 
[002-26b]
 
 
 
 
 
 
 
 毛詩類釋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