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c0059 讀詩質疑-清-嚴虞惇 (master)


[02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讀詩質疑卷二十七
          太僕寺少卿嚴虞惇撰
 周頌
  鄭譜曰周頌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詩其作
  在周公攝政成王即位之初頌之言容天子之德
  光被四表格於上下無不覆燾無不持載此之謂
  容於是和樂興焉頌聲乃作 春秋傳吳季札請
[027-1b]
  觀周樂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
  邇而不偪遠而不擕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
  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
  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
  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蘇氏曰周頌皆有所施
  於禮樂蓋因禮而作頌非如風雅之詩有徒作而
  不用者也 虞惇按頌之言容美盛德之形容以
  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周頌三十一篇或有非告
[027-2a]
  神之詩如烈文有客振鷺臣工武賚桓及敬之小
  毖閔予小子之類先儒嘗疑之今按烈文臣工振
  鷺有客皆助祭之詩武奏大武賚封於廟皆廟中
  之詩桓類禡亦祭祀之詩閔予小子朝廟之詩惟
  敬之小毖不言廟而承謀廟之下當亦於廟進戒
  於廟求助則亦宗廟之詩也其他郊北明堂耤田
  祈榖山川岳瀆無一而非祭祀之詩而或以頌為
  頌美功德非必告神明者誤矣 孔疏商頌雖祭
[027-2b]
  祀之歌祭先王之廟述其生時之功正是死後頌
  功非以成功告神其體異於周頌也若魯頌咏僖
  公功德纔如變風之美者耳又與商頌異也 黄
  氏曰録魯頌所以尊周公存商頌所以仁先代
  成德曰風雅既有正變頌亦有正變清廟至般正
  頌也魯殷之頌頌之變也
 周頌清廟之什
 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
[027-3a]
  鄭箋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天德清
  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廟之言貌也死者
  精神不可得而見但立宫室象貌之 張氏曰治
  人之道尚明故施政之堂曰明堂事神之道尚潔
  故文王之廟曰清廟 申公説清廟周公成洛也
  奉成王見諸侯作明堂宗祀文王以配昊天上帝
  率諸侯祀之而作此樂歌 錢氏曰清廟我將同
  為宗祀文王之詩以序及蔡邕獨斷之説考之我
[027-3b]
  將是季秋大饗帝時所用清廟乃洛邑初成特奉
  文王配帝之樂歌即雒誥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
  者是也 朱註書稱王在新邑烝祭歳文王騂牛
  一武王騂牛一實周公攝政之七年而此其升歌
  之辭也書大傳曰周公升歌清廟茍在廟中嘗見
  文王者愀然如復見文王焉樂記曰清廟之瑟朱
  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鄭氏曰朱弦
  練朱弦練則聲濁越瑟底孔也疏之使聲遲也倡
[027-4a]
  發歌句也三嘆三人從嘆之也孔氏曰樂歌文王
  之道不極音聲故但以熟弦廣孔少倡寡和此音
  有德傳之無窮是有餘音不已也漢因秦樂乾豆
  上奏登歌獨上歌不以筦絃亂人聲欲在位者徧
  聞之猶古清廟之歌也 程氏曰朱弦聲濁疏越
  聲遲絲本取聲而貴於遲濁者正與元酒大羮薦
  味而棄味者同意故曰有遺音有遺味也 孔疏
  禮記每云升歌清廟然則祭宗廟之盛歌文王之
[027-4b]
  德莫重於清廟故為周頌之首 逸齋曰王褒四
  子講德論曰昔周公詠文王之德而作清廟國語
  亦以時邁思文為周文公之頌則周頌蓋周公作
  也
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
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韻未詳/
 賦也 毛傳於嘆辭 朱註穆深遠也 孔疏肅然
 清静謂之清廟 毛傳肅敬雝和也 朱註顯明相
[027-5a]
 助也謂助祭之公卿諸侯也多士與祭執事者也
 毛傳秉執也 鄭箋對配越於也 朱註駿大而疾
 也承尊奉也 毛傳射厭也 朱註斯辭也
 蘇氏曰於穆哉此清静之廟所以祀文王也有肅肅
 其敬雝雝其和者實顯相其禮文王沒矣其神在天
 其主在廟多士之助祭者亦皆不忘秉持其德以對
 其在天而奔走其在廟者 鄭箋是不光顯文王之
 德歟言光顯之也是不承順文王之志意歟言承順
[027-5b]
 之也此文王之德人無厭之 許氏曰文王之德不
 可名言言助祭之人敬且和與執行文王之德是即
 文王之德之所在也其心足以對在天之神明乃可
 以盡駿奔走之職事助祭之臣且如是則主祭之君
 可知 錢氏曰秉文之德者顯相之諸侯濟濟之多
 士皆有一文王之德持於心而不散也對越在天即
 顯也駿奔走在廟即承也
  清廟一章八句
[027-6a]
   虞惇按周頌三十一篇毎篇止一章朱子集註
   自維天之命以下一章分為數節非詩之舊也
   今仍合為一章朱子云周頌多不叶韻疑自有
   和聲相叶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
   嘆即和聲也顧炎武氏云周頌之詩多若韻若
   不韻者意古人之歌必自有音節而今不可考
   矣闕之可也
 維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
[027-6b]
  蘇氏曰文王受命未終而沒周公成王繼之天下
  太平以為文王之德之致也故以告之
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
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韻未詳/
 賦也 鄭箋天命即天道也 朱註純不雜也 蘇
 氏曰假大也 鄭箋溢盈也 歐陽氏曰如水之溢
 而旁及也 朱註收受也 鄭箋駿大惠順也曾猶
 重也自孫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稱曾孫
[027-7a]
 鄭箋天之道於乎美哉動而不止行而不已 程氏
 曰言天之自然者曰天道言天之賦與萬物者曰天
 命天命不已文王純於天道亦不已純則無二無雜
 不已則無間斷先後 鄭箋美其與天同功也 蘇
 氏曰文王亦既沒矣而其德美不亡以大盈溢於我
 我既收之以成太平天命之不已也如此今將以大
 順文王之心惟我子孫世益厚之 李氏曰後世當
 大順文王而益厚之則可以保太平之業也 輔氏
[027-7b]
 曰駿惠我文王自期之辭也曾孫篤之望後人之
 也
  維天之命一章八句
   虞惇按毛傳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無極而美
   周之禮也鄭箋我其收之以制法度謂為周禮
   六官之職也文王之德無所不包而毛鄭以制
   禮立言所見亦偏矣朱註何之為假聲之轉也
   恤之為溢字之訛也蓋據左傳何以恤我之文
[027-8a]
   今左傳杜注以此為逸詩况就詩説詩不煩改
   經從傳又詩序辨此詩無告太平之意然則清
   廟一章亦無成洛邑朝諸侯之意不知朱子何
   以取之維清之奏象舞烈文之即政助祭序必
   有所據而云然而朱子概不取今俱仍其舊
 維清奏象舞也
  蘇氏曰象文王之樂所謂象箾者蓋文舞也文王
  之舞謂之象武王之舞謂之武將舞象則先歌維
[027-8b]
  清故其序曰奏象舞而其辭稱文王將舞武則先
  歌武故其序曰奏大武而其辭稱武王記曰十三
  舞勺勺大武也十五舞象象象箾也 嚴氏曰仲
  尼燕居升歌清廟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古樂
  歌者在上以人歌者皆曰升歌匏竹在下以管奏
  者皆曰下管春官大師帥瞽登歌下管奏樂器虞
  書曰下管鼗鼓是也清廟以人歌之自宜升象以
  管奏之自宜下 賈氏曰舞象箾而歌維清蓋以
[027-9a]
  詩為樂章與舞人為節 申公説亦祭文王於明
  堂而奏象舞之詩
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典與禋/
韻成與禎韻平上通韻/
 賦也 王氏曰緝續熙廣也 毛傳典法也肇始禋
 祀也 鄭箋周禮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毛傳迄至
 禎祥也
 王氏曰此清明而緝熙者文王之典也 黄氏曰清
[027-9b]
 以言其清明也緝以言其周密也熙以言其廣大也
 文王之德不可形容而文王之典著見于天下曰典
 則禮樂法度皆是也 李氏曰自文王始受命祭天
 其後王業有成至今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周之禎祥
 實本於此矣
  維清一章五句
   虞惇按鄭箋以象舞為象用兵時刺伐之舞以
   文王之典為征伐之法皆非也象舞蓋象文王
[027-10a]
   功德之舞非象其征伐即左傳所謂象箾南籥
   者乃文舞也詩但言文王之典絶無征伐之意
   武之章言勝殷遏劉耆定爾功乃是象武王伐
   紂之事故紀云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以
   舞大武朱干玉戚所謂武舞也孔頴達以下管
   象之象為象武不指此詩愚意若下管象之象
   為武則下文何以又言舞大武若以清廟維清
   俱文王之樂不應一升一下則下管鼗鼓管自
[027-10b]
   堂下之樂仲尼燕居示德示事之説甚明不必
   以明堂位鄭注為拘也東萊吕氏又謂周公宗
   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為肇禋愚意若以
   宗祀文王為肇禋則迄用有成文何所指若以
   文王三分服事不應祀天則皇矣之詩是類是
   禡注云類祭天也是文王固嘗祀天矣集註則
   云此詩疑有闕文焉
 烈文成王即政諸侯助祭也
[027-11a]
  孔疏周公居攝七年致政成王成王用朝享之禮
  祭祖考因而戒諸侯 蘇氏曰古之儒者皆言武
  王崩成王幼不能踐祚周公攝天子位以為政七
  年而後反余考於詩書無之古者君薨世子即位
  諒闇而聽於冡宰三年蓋免喪而復成王之終喪
  也以幼不能聽政而聽於周公七年而復故書稱
 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畔周公相成王以黜商有大
  政令未嘗不稱王命也然則成王既已即位矣成
[027-11b]
  王雖即位而不能治王事故未嘗即政是以周公
  當國而治事非攝其位蓋行其事也其後七年退
  而復辟則成王於是即政亦非復其位盖復其事
  也故此詩之序曰成王即政即政非即位也茍成
  王有即位有即政則周公之未嘗攝位明矣 虞
  惇按服䖍左傳注曰烈文成王初即洛邑諸侯助
  祭之樂歌也
烈文辟公錫兹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于爾
[027-12a]
邦維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
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公邦崇/
功一韻疆皇忘一韻周頌韻多錯綜不可盡曉今就所/
知者稍别之/
 賦也 毛傳烈光也 孔疏辟公諸侯也 朱註封
 封殖也靡汰侈也 毛傳戎大也 朱註皇大也
 歐陽氏曰成王朝享於廟呼助祭之諸侯而告之曰
 有光明文章之辟公錫我以此祉福矣 朱註言諸
[027-12b]
 侯助祭使我獲福是諸侯錫此祉福而惠我以無疆使
 我子孫永保之也 蘇氏曰因戒之無封以專利無靡
 以傷財則王尊之矣念其先祖之功則繼其序者益大
 矣勤於擇人則四方順之矣敏於修德則百辟憲之矣
  孔疏我前王文武勤行此道故人稱頌之不忘汝
 辟公宜效法前王也 朱註此戒飭而勸勉之也
  烈文一章十三句
   虞惇按錫兹祉福鄭箋云天錫之以祉福語意
[027-13a]
   似泛不若朱子即指助祭之福但朱子以念茲
   戎功為助祭錫福之大功則非也無封靡于爾
   邦四句毛鄭多衍説集註亦無發明今從蘇氏
   詩序成王即政諸侯助祭是言此詩所由作詩
   序辨以為詩中無即政之意然則清廟又何嘗
   有成雒邑之意乎先儒傳授必有所本未可輕
   廢也
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
[027-13b]
  鄭箋先王謂太王已下先公諸盩至不窋 蘇氏
  曰祀時祀也周之初時祀猶及先公 孔疏經但
  述先王而序并及先公者舉王跡所自起也昊天
  有成命經無地而序言地般經無海而序言海亦
  此類也
天作髙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
之行子孫保之行户郎反末句無韻/
 賦也 鄭箋髙山岐山也 胡氏曰荒奄也 鄭箋
[027-14a]
 彼彼萬民也徂往也程氏曰夷平也 鄭箋行道也
  鄭箋天生此髙山太王自豳遷焉彼萬民居岐
 邦者皆築作宫室以為常居文王則能安之 嚴氏
 曰彼民又皆徂往而歸岐昔之險阻今為平夷之道
 矣大王文王之業子孫當世守而不墜也
  天作一章七句
   虞惇按彼徂矣岐後漢書西南夷傳作彼岨者
   岐故朱子云岨險僻之意今就詩説詩不煩改
[027-14b]
   字仍作徂韓詩薛君章句亦曰徂往也説苑尹
   文對齊宣王引詩岐有夷之行是彼徂矣句岐
   有夷之行句蘇頴濱嚴華谷從之然據漢書則
   當彼岨矣岐四字為句今仍之有夷之行鄭箋
   云岐邦之君有狡易之道引易繫辭易知易從
   為説殊屬贅義彼作矣彼徂矣鄭箋作彼萬民
   似於兩彼字相關應較之朱註為長
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
[027-15a]
  孔疏此郊祀天地之樂歌也於南郊祀所感之天
  神於北郊祭神州之地祗王者之有天下乃天地
  同助經言天而不及地者言天可以兼地也 虞
  惇按周禮大司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樂六
  變則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澤中之方 奏樂八變
  則地祗皆出後世天地分祭皆以周禮為凖昊天
  有成命之詩郊祀天地也詩文言天而不言地於
  是説者紛紛或以為此祀成王而非祀天地或以
[027-15b]
  為此一詩而兩用如秋冬報之豐年夫以為祀成
  王而非祀天地者此排撃小序之説非定論也以
  為一詩兩用而歌於澤中之方丘歌其所不祭祭
  其所不歌豈有是理哉蘇軾圓丘合祭六議劄子
  曰古者祀上帝則并祀地祇詩之序曰昊天有成
  命郊祀天帝也此乃合祭天地經之明文愚以為
  信然古者天地合祭非昉於周虞書曰肆類于上
  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夫自上帝六宗
[027-16a]
  山川羣神莫不畢告而獨不告地祇則知類于上
  帝地祇已在其中矣周書武王克商庚戌柴望大
  告武成柴祭上帝也望祭山川也自上帝而及山
  川皆以武成祭告而獨不告地祗則知地祗已從
  祀於上帝周之時未嘗不合祭天地也即如周頌
  三十一篇自昊天有成命之外時邁巡守告祭柴
  望也噫嘻春夏祈榖於上帝也豐年秋冬報也載
  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報社稷也桓講武
[027-16b]
  類禡也般巡守祀四嶽河海也名山名川羣神羣
  祀莫不徧舉而獨無一詩為地祗而作向非天地
  合祭則豈地祗獨不在祀典之列而祭地祗之樂
  歌又獨可以祭天之詩假借而用之乎中庸曰郊
  社之禮所以祀上帝也以郊社為事上帝則地祗
  之從上帝可知王者父天母地母不得别父地不
  得殊天祭天地而特歌昊天猶稱父而不稱母統
  於尊也宋李君弼據此詩以為天地合祭而不信
[027-17a]
  南北郊之説李迂仲詩集解亦主之故敢援蘇子
  瞻之議以為證而復詳論之如此孔氏正義以為
  祭感生帝蓋惑於鄭氏讖緯之説不足為信也
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
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韻未詳/
 賦也 毛傳二后文武也 朱註宥宏深也密静謐
 也 蘇氏曰單盡也 嚴氏曰肆故也 鄭箋靖安
 也 朱氏曰天祚周以天下既有定命矣文武受之
[027-17b]
 成此王功不敢自安逸惟夙夜積德以為受命之基
 者宏深而静密又能續而廣之盡其心而不懈故能
 安靖天下而保受命也
  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
   虞惇按朱子集註云此詩多道成王之德疑祀
   成王之詩經文成王不敢康成王者即成王誦
   武王之子也詩序辨復極闢毛鄭成此王功之
   説而援國語為證復參以歐陽之本義今按歐
[027-18a]
   陽氏曰周頌昊天有成命曰二后受之成王不
   敢康二后者文武也成王者成王也猶文王之
   為文王武王之為武王也昊天有成命當是康
   王已後之詩而毛鄭以頌皆成王時作遂以成
   王為成此王功不敢康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
   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所謂成
   康者成王康王也執競當是昭王已後之詩而
   毛鄭以為成大功而安之則皆以為武王也噫
[027-18b]
   嘻曰噫嘻成王者亦成王也而毛鄭亦皆以為
   武王由信其已説以頌皆成王時作也詩所謂
   成王者成王也成康者成王康王也豈不簡且
   直哉而毛鄭之説豈不迂而曲也歐陽氏之言
   辨矣而未然也若以成王不敢康及噫嘻成王
   之即為成王則成王之孚又何以不為成王也
   書曰自成湯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又曰惟助成
   王德顯而商頌亦曰武王靡不勝然則書之成
[027-19a]
   王豈成王而商頌之武王又豈即武王哉何彼
   穠矣曰平王之孫朱子固未嘗以為東遷之平
   王矣何獨於此而必以為成王康王也周公當
   成王時制作禮樂郊廟之歌皆經手定不應祀
   武王之詩至昭王而始作班固言成康汲而頌
   聲寢則成康之後不容復有頌厠於我將天作
   之間國語金奏肆夏樊遏渠孔疏引吕叔玉云
   肆夏時邁也樊遏執競也渠思文也此即周禮
[027-19b]
   九夏之三朱子於時邁之註亦既引此為説矣
   若以執競為昭王以後之詩則何以周公先列
   之於九夏也朱子但主闢序而不顧其説之自
   相矛盾不知其適足以見舊説之可信而頌之
   決非康昭以後之詩可知也况國語道成王之
   德韋昭注云是詩道文武能成其王德而所謂
   始於德讓中於信寛終於固和故曰成者原未
   嘗即指成王之諡朱子援以為据蓋亦考之不
[027-20a]
   詳至蘇氏所云成王非基命之君而周之奄有
   四方非自成康始者尤為深切之論不得以説
   經之異同而遂詆為北郊集議之餘忿也
 我將祀文王于明堂也
  孔疏即孝經所謂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也
  月令季秋是月也大饗帝 朱氏曰明堂之制始
  於黄帝之合宫有虞謂之總章夏謂之世室商謂
  之重屋周謂之明堂 程氏曰萬物本乎天人本
[027-20b]
  乎祖故冬至祭天而以祖配之以冬至氣之始也
  萬物成形於帝而人成形於父故季秋享帝而以
  父配之以季秋成物之時也 陳氏曰古者祭天
  於圜丘掃地而行事器用陶匏牲用犢其禮極簡
  聖人之意以為未足以盡其委曲故於季秋之月
  有大饗之禮焉天即帝也郊而曰天所以尊之也
  故以后稷配焉后稷遠矣配稷於郊亦以尊稷也
  明堂而曰帝所以親之也以文王配焉文王親也
[027-21a]
  配文王於明堂亦以親文王也尊尊而親親周道
  備矣然則郊者古禮而明堂者周制也周公以義
  起之也 朱子語類問帝即天天即帝而分祭何
  也曰為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而以神祗事
  之故謂之帝 曹氏曰以天道事之則藁秸以為
  席陶匏以為器繭栗之牲掃地而祭所以尊之也
  以帝道事之則牛羊以為牲簠簋以為器鼎俎之
  實其薦用熟所以親之也 胡氏曰文王已有廟
[027-21b]
  矣季秋享帝而奉文王配焉不可於七廟中獨舉
  大禮於一廟故迎主致之明堂以配帝也祭帝必
  於明堂者帝出震而宰萬物猶向明而治天下也
   虞惇按六經之文或言天或言昊天或言上帝
  或言昊天上帝或言五帝今考陳氏禮書云言天
  則百神皆預言昊天上帝則統乎天者言五帝則
  無預乎昊天上帝言上帝則五帝兼存焉孝經曰
 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則
[027-22a]
  明堂之祀上帝其為昊天上帝及五帝可知也易
  曰先生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配祖
  者天也配考者兼五帝也是合天與五帝而謂之
  上帝也鄭康成以上帝為五帝而不及天王肅以
  上帝為昊天上帝而不及五帝其説與禮經皆不
  合五帝之文詩書無之唯見於周禮小宗伯兆五
  帝於四郊因吉土以饗於郊家語孔子曰天有五
  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
[027-22b]
  帝蓋五帝者天之貴神主五方之事者固不出於
  天之外也陳氏曰五帝與昊天同稱帝不與昊天
  同稱天猶諸侯與天子同稱君不與天子同稱王
  最為得之後世立青帝赤帝黄帝白帝之祠後儒
  又加以靈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紀含樞紐之
  號後又分而為六天大抵其説多出於讖緯不足
  為據也 又按朱子語類問祀文王于明堂周公
  以義起之非古禮也不知周公而後將以文王配
[027-23a]
  耶以時王之父配耶曰諸儒持此二義至今未決
  且周公制禮不知在武王之時成王之時若在成
  王時則文王乃其祖也問繼周公者當何如曰只
  以有功者配之顧夢麟曰明堂之作不始於周公
  自武王時已有之樂記曰武王克殷祀於明堂而
  民知孝是也且不獨武王有之淮南子曰神農之
  世祀以明堂新論曰神農氏祀明堂有蓋而無四
  方通典曰黄帝拜祀上帝於明堂則明堂為祭祀
[027-23b]
  之所上古已然惟宗祀文王配上帝之禮則昉於
  周公文王有盛德宜享此盛禮故曰孝莫大於嚴
  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後世不達此義誤執嚴父之
  説以為凡有天下者必尊崇其父以配天而後為
  孝西漢孝武建明堂固以髙祖配矣其後又以景
  帝配唐初以元帝配後以髙祖太宗配孝和時以
  髙宗配明皇時以睿宗配永泰時以肅宗配元和
  時以順宗配穆宗即位以憲宗配宋初以宣祖配
[027-24a]
  後以太祖配既而眞仁英神徽諸宗皆相繼而配
  莫有能正其失者惟東漢明帝時以光武配明堂
  迄章安而後不變識者稱為近古善乎司馬光之
  推言之也曰孝子之心誰不欲尊其父者聖人制
  禮以為之極不敢踰也故祖已訓髙宗曰祀無豐
  于昵孝經曰嚴父莫大於配天蓋孔子以周公有
  聖人之德成太平之業制禮作樂而文王適其父
  也故引之以證聖人之德莫大於孝非謂凡有天
[027-24b]
  下者皆當以父配天然後為孝也朱子亦曰此是
  周公創立一法如此將文王配天永為定制以后
  稷配郊推之曰可見後世妄將嚴父之説亂了斯
  言足破千古之惑
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
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
保之牛音疑右音以享方饗韻牛右韻俱平上通韻隋/
書宇文愷傳引詩作維牛維羊則羊與饗韻右字不入/
[027-25a]
韻矣後三句無韻/
 賦也 鄭箋將奉也 毛傳享獻也 鄭箋右助
 也儀則式象也 毛傳刑法也 鄭箋受福曰
 嘏時是也 鄭箋我奉我享祭之羊牛充盛肥腯
 庶神饗其德而右助之我儀則式象法行文王
 之常道以綏靖天下維受福於文王文王既右而
 饗之矣 嚴氏曰我所將享者惟羊牛而已禮之
 常也天其右而享我乎蓋不敢必也天之所享不在
[027-25b]
 於物我法文王之典以安四方惟天惠民惟文王
 之典足以安民天福文王則必右而享我矣其右
 之者不敢必之辭也既右之者自必之辭也
 李氏曰雖曰享我之祭我豈可自滿哉當夙興夜
 寐亹亹怵惕畏天之威然後可以保太平之業
 也 輔氏曰夙夜畏天之威則儀式刑者益
 至而安靖四方者益乆此所以能保天與文王
 降鍳之意也 吕氏曰明堂祀上帝而文王配焉雖
[027-26a]
 文王之樂歌必先言祀天而後言祀文王也維天其
 右之言祀天也伊嘏文王既右享之言祀文王也於
 天維庶其享之不敢加一辭焉於文王則言儀式其
 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贊法文王所以法天也卒章維
 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統於尊也畏天所以畏
 文王也天與文王一也 孔疏禮郊用特牲祭統云
 燔柴於泰壇祭天用騂犢則明堂祭天止當用特牛
 矣而得有羊者夫祭天以物莫稱焉貴誠用犢若所
[027-26b]
 配之人則無莫稱之義自當用太牢也郊特牲云帝
 牛不吉以為稷牛是配天者與天異饌此祀有文王
 為配於禮得用羊也
  我將一章十句
   虞惇按維天其右之朱註云神坐東向在饌之
   右所以尊之也朱公遷疏義云明堂之位帝居
   中文王居西南主皆西坐東向東左西右則饌
   在左而神在右右字據禮甚核然不若右助之
[027-27a]
   義為簡當今從鄭既右饗之今本或作享依唐
   石經及國子監註疏本改定
 時邁巡守告祭柴望也
  朱氏曰周制十有二年王巡守殷國柴望祭告諸
  侯畢朝 孔疏武王既定天下巡行其守土諸侯
  至於方岳之下乃作告至之祭為柴望之禮柴祭
  昊天望祭山川左傳云昔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
  干戈明此篇武王事也國語稱周文公之頌曰載
[027-27b]
  戢干戈明此詩周公作也 朱註或曰此詩即所
  謂肆夏也外傳曰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以饗元
  侯也韋昭注云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納夏一
  名渠即周禮九夏之三也吕叔玉云肆夏時邁也
  樊遏執競也渠思文也 劉氏曰此詩雖為武王
  巡守而作其後王巡守則皆用之為樂歌矣 申
  公説述武王巡守而朝㑹祭告之樂歌蓋大武之
  三成也
[027-28a]
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
疊懐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
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韻未/詳
 賦也 毛傳邁行也 鄭箋右助序次也 曹氏曰
 序帝王之傳序也 毛傳震動疊懼也懐來柔安喬
 髙也 鄭箋式用也 毛傳戢聚櫜韜也 鄭箋肆
 陳也 李氏曰夏中夏也
 嚴氏曰巡守王者之禮武王初定天下時巡邦國曰
[027-28b]
 天其子我乎則曰天實右序有周矣武王之巡守也
 於諸國薄警動之而諸侯莫不震懼又所至方岳之
 下懐柔羣神望祀河岳初得天下而神人受職是天
 實右序之故天下莫不信武王之宜君天下也則又
 曰天實明昭有周矣武王之巡守也以慶賞黜陟之
 典序諸侯之在位者又戢斂其干戈櫜藏其弓矢惟
 求懿美之德布陳於中國既定天下而治道彰著是
 天實明昭之故天下莫不信武王之能保天下也既
[027-29a]
 右序之又明昭之是天之子之也 吕氏曰宗子主
 一家者也天之子主天下者也時邁其邦神人莫不
 受職則昊天子之可知矣 李氏曰文猶膏梁武猶
 藥石藥石可以治病而不可以養生武王既取天下
 矣必求文德以施中國而後可以保天下也 許氏
 曰薄言震之朝㑹之事也懐柔百神望祭之事也載
 戢干戈偃武也我求懿德修文也
  時邁一章十五句
[027-29b]
   虞惇按此詩之解鄭箋多誤如右序有周謂多
   生賢知之臣薄言震之謂兵所征伐動之以威
   我求懿德謂求美德之士任用之肆于時夏謂
   樂歌大者稱夏歐陽氏固已辨之矣至以此為
   至方岳之下而封禪則其矯誣尤甚不可不辨
   也六經中無封禪之文後儒援禮器因名山升
   中於天遂以為封禪之事其實皆附㑹之説管
   仲對齊桓公云周成王封太山禪社首未嘗言
[027-30a]
   武王也史記詩云文王受命政不及太山武王
   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爰周德之洽維成王
   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此詩乃武王巡守祭告
   何得以封禪目之成王封禪詩書無明文太史
   公亦設為疑辭未可遽以為信歐陽公駁鄭而
   不及此豈有鑒於眞宗天書之事為尊者諱耶
 執競祀武王也
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
[027-30b]
有四方斤斤其明鐘鼓喤喤磬筦將將降福穰穰降福
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禄來反
 賦也 鄭箋執持競强也斤斤明察也 毛傳喤喤
 和也將將集也穣穰多也簡簡大也 鄭箋反反順
 習也 毛傳反復也
 李氏曰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君惟自强
 然後可以成功 蘇氏曰武王持其强心為而不捨
 故其功烈天下莫能與之競所以成大功而安之為
[027-31a]
 天之所君夫周之興也遠矣至于武王成而安之然
 後能奄有四方使其明無所不至凡所以備其禮樂
 修其祭祀以受多福者皆武王之德之致也 鄭箋
 武王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廟奏樂而八音克諧神與
 之福衆大謂如嘏辭也君臣醉飽禮無違者以重得
 福禄也 李氏曰既醉既飽祭終而飲福也祭時禮
 樂明備故神降之福祭終而飲威儀愼重福禄所以
 反復日至而未艾也
[027-31b]
  執競一章十四句
   虞惇按朱註此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詩朱孟章
   氏倬云以周禮考之執競乃九夏之一是作於
   周公之時非祭成王康王也先生初説亦取古
   注疏成大功安天下之語後乃更之當以初説
   為正奄有四方明是頌武王之辭周家王業不
   應至成康始奄有四方詳見昊天有成命之下
 思文后稷配天也
[027-32a]
  公羊傳郊則曷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王者
  則曷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
  者無主不止 孔疏孝經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
  以配天是后稷配天周公為之國語周文公之頌
  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是此篇周公所自歌與時
  邁同也 楊氏曰冬至之郊為大報天正月之郊
  為祈榖二郊不同而皆配以后稷 錢氏曰郊特
  牲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
[027-32b]
  也郊禮有二而皆配以后稷家語定公問孔子曰
  寡人聞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長日
  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
  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於啓蟄之月則又祈榖於
  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禮也 朱氏曰此詩即所謂
  納夏也亦名渠 馬氏曰按楊氏祭禮以思文天
  作清廟執競維清武雝七篇皆為祫祭之樂歌蓋
  本杜氏通典之説然以序考之惟天作祭先王先
[027-33a]
  公近於祫祭而其他詩則皆非也蓋朱文公説詩
  皆廢序而自為之説故其門人宗之然祫者合祭
  太祖以下所該甚廣則其詩之所贊頌者亦不當
  專指一人如天作如執競如武如雝贊頌者廣或祫
  祭之時歌之可也至於思文專言后稷清廟維清
  專言文王施之祫祭則不類矣恐當以序説為正
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貽我來牟帝
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穆極韻天民韻後四/
[027-33b]
句韻未詳/
 賦也 鄭箋文文德也 毛傳極中也 鄭箋貽遺
 也 孔疏來小麥牟大麥也 鄭箋率循育養也
 鄭箋周公思先祖有文德者后稷之功能配天也
 孔疏昔堯遭洪水后稷播殖百穀存立我天下衆民
 之命使衆民無不於爾后稷得其中正言復其常性
 也 朱註且其貽我以來牟之種乃上帝所命以徧
 養下民者是以無逺近彼此之殊而得以陳其君臣
[027-34a]
 父子之常道於中國也 陳氏曰使常道得陳於中
 國所謂富而後教之也
  思文一章八句
   虞惇按貽我來牟鄭箋云武王渡孟津白魚躍
   入於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為烏五至以榖
   俱來此謂詒我來牟也按此乃偽秦誓文無論
   其荒誕不經而以武王之事釋后稷之詩亦可
   謂疎而不切矣據鄭注周禮以時邁為肆夏執
[027-34b]
   競為繁遏思文為渠今釋詩於時邁則曰陳其
   功於是夏而歌之樂歌大者稱夏於此詩則曰
   陳其乆常之功於是夏而歌之夏之屬有九書
   説烏以榖俱來云榖紀后稷之德蓋因詩有時
   夏之文遂以夏為九夏之夏竊恐亦未然執競
   之詩不云時夏何以亦屬之繁遏蓋鄭氏好為
   鑿説不必從也來牟之牟字書作麰或作&KR1279
   之為麥古有此訓其以來為小麥牟為大麥者
[027-35a]
   則廣雅之説而正義載之歐陽氏疑來牟之義
   遂云二詩當闕其所未詳則亦固矣
 清廟之什十篇十章九十五句
 
 
 
 
 
[027-35b]
 
 
 
 
 
 
 
 讀詩質疑卷二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