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c0024 詩傳遺說-宋-朱鑑 (master)


[00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詩傳遺說卷六      宋 朱鑑 編
   頌
或疑清廟詩是祀文王之樂歌然初不顯頌文王之徳
止言助祭諸侯既敬且和與夫與祭執事之人能執行
文王之徳者何也時舉應之曰文王之徳不可名言凡
一時在位之人所以能敬且和與執行文王之徳者即
文王盛徳之所在也必於其不可容言之中而見其不
[006-1b]
可掩之實則詩人之意得矣讀此詩者想當時聞其歌
者真若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又何待多著言
語委曲形容而後足云哉妄意如此荅曰此說是荅潘/時舉
書/
對越在天便是顯處駿奔走在廟便是承處吕徳/明録
中庸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為天也
於乎不顯文王之徳之純盖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
亦不已○於歎辭穆深逺也不顯猶言豈不顯也純純
[006-2a]
一不雜也程子曰天道不已文王純於天道亦不已純
則無二無雜不已則無間斷先後章/句
維天之命於穆不己不其忠乎此是不待盡而忠也
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不其恕乎此是不待推而恕也
輔廣/録
陳淳問康王如何無詩曰熹竊以為昊天有成命之類
便是康王詩而今人只是要解那成王做成王業後便
不可曉且如左傳分明說作成王詩後韋昭又且費盡
[006-2b]
氣力要解從那王業上去不知怎生地黄義/剛録
問我将詩云惟天其右之既右享之今所解都作左右
之右與舊不同曰周禮有享右祭祀之文如詩中此例
亦多如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之類如我將所云作保祐
說更難方說維羊維牛如何便說保祐到伊嘏文王既
右享之也説不得右助之右問振鷺詩不是正祭之樂
歌乃獻助祭之臣未審何如曰㸔此文意都無告神之
語恐是獻助祭之臣古者祭祀每一受胙主與賔尸皆
[006-3a]
有獻酬之禮既畢然後亞獻畢復受胙如此禮意甚好
有接續意思到唐時尚然今併受胙於諸獻既畢之後
主與賔尸意思皆隔了古者一祭之中所以多事如季
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
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
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戸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
朝而退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古人祭祀
是大段有節奏葉賀/孫録
[006-3b]
問我将之詩乃祀文王於明堂之樂章詩傳以謂物成
形於帝人成形於父故季秋祀帝於明堂而以父配之
取其成物之時也此乃周公以義起之非古禮也不知
周公以後将以文王配耶以時王之父配耶曰諸儒正
持此二議至今不决㸔来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
之禮不知在武王之時在成王之時若在成王則文王
乃其祖也亦自可見又問繼周者何如曰只得以有功
之祖配之沈僴/録
[006-4a]
論語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
三家之堂○徹祭畢而收其爼也天子宗廟之祭則歌
雍以徹是時三家僭而用之相助也辟公諸侯也穆穆
深逺之意天子之容也此雍詩之詞孔子引之言三家
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於此義而歌之乎譏其無知妄
作以取僭竊之罪集/注
天子宗廟之祭歌雍詩以徹其爼今三家亦歌此以祭
聖人但舉雍詩之辭以譏之曰汝之祭亦有諸侯之助
[006-4b]
乎亦有天子穆穆深逺之容乎既無此事奚用此義此
見三家全懵然不曉義理而妄為僭竊之事鄭南/外録
周頌陟降庭止傳注訓庭為直而說之云文王之進退
其臣皆由直道諸儒祖之無敢違者而顔監於康衡傳
所引獨釋之曰言若有神明臨其朝廷也盖康衡時未
行毛說顔監又精史學而不梏於専經之陋故其言獨
能如此無所阿隨而得經之夲指也余舊讀詩而愛顔
說然尚疑其無據及讀楚辭乃有登降堂只之文於是
[006-5a]
益信陟降庭止之為古語其義審如顔說而無疑也顔
注漢書時有𤼵明於經指多若此類如訓棐為匪尤為
明切足證孔安國張平子之謬其視韋昭之徒専守毛
鄭而不能一出已見者相去逺矣楚辭/辨證
問泰伯知大王有取天下之志而王季又有聖子故遜
去曰泰伯惟是不要大王有天下或問大王有翦商之
志果如此否曰詩裏分明說實始翦商又問恐詩是推
本得天下之由如此曰若推本說不應下實始翦商㸔
[006-5b]
左氏云泰伯不從是以不嗣這甚分明這事也難說也
無所據只是将孔子稱泰伯可謂至徳也已矣是與稱
文王一般葉賀/孫録
侯國三軍亦只是三郊之衆大國三郊次國二郊小國
一郊蔡季通說車一乗下止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
此是輕車用馬馳者更有二十三人将重車在後用牛
載糗糧戈甲衣装見七書如魯頌公徒三萬已具其說
黄義/剛録
[006-6a]
問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僖公安有此事而魯頌言之何
也曰此是願頌之辭曰孟子以為周公之事何也曰此
是孟子讀詩不子細又問或謂魯頌非三百篇之數夫
子姑附於此耳曰思無邪一言正出魯頌呉必/大録
孟子魯頌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周公方且膺之○膺
擊也荆楚本號也舒國名近楚者也懲艾也案今此詩
為僖公之頌而孟子以周公言之亦斷章取義也集/注
商頌簡奥李閎/祖録
[006-6b]
問商頌或以為宋人所作如何曰宋襄公一伐楚其事
可考安得所謂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者曰恐是宋
人作之追述往事以祀其先代若是商時所作商尚質
不應篇章反多於周頌曰周頌雖簡然文氣平易商頌
雖長其文氣自古呉必/大録
問那綏我思成集傳鄭氏所引禮記之說程子則曰此
特孝子平日思親之心耳若齊則不容有思有思非齊
也必大竊謂人心不容無思齊之日特齊其不齊者爾
[006-7a]
若思其居處之類乃其致誠意以交乎神者盖未害其
為齊也未知是否荅曰鄭氏所引者常法也程子之義
則益精矣荅呉/必大
湯孫奏假綏我思成當只作祖考說劉砥/録
湯降不遲降生也如維嶽降神之降降於卿士却作降
汜說同/上
湯降不遲聖敬日躋謂天之生湯恰好當合生時節湯
之脩徳又無一日間斷呉必/大録
[006-7b]
陳淳問𤣥鳥詩吞卵事亦有此否曰當時恁地說必是
有此今不可以聞見不及定其為必無黄義/剛録
景貟維河一句上下文皆可曉却不知此句說甚麽又
如三夀作朋三夀不知是如何歐陽公亦嘗用三夀字
想此等語皆是當時有此說話人都曉得至於今不可
同/上
詩所謂四方之極於皇極之義為尤切皇極/辨
   逸詩
[006-8a]
論語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逺而○唐棣
郁李也偏晉書作翩然則反亦當與翻同言華之摇動
也而語助也此逸詩也於六義屬興上兩句無意義但
以起下兩句之辭耳其所謂爾亦不知其何所指也集/注
問唐棣之華偏其反而曰此自是一篇詩與今常棣之
詩别常音裳爾雅棣栘似白楊江東呼夫栘常棣棣子
如櫻桃可食自是兩般物此逸詩不知當時人思箇甚
㡳東坡謂思賢而不得之詩㸔來未必是思賢但夫子
[006-8b]
大槩止是取下面兩句云人但不思思則何逺之有初
不與上面說權處是一段唐棣之華而下自是一叚縁
漢儒合上文為一章故誤認偏其反而為反經合道所
以錯了晉書有一處引偏字作翩反作平聲言其華有
翩反飛動之意今無此詩不可考據故不可立為定說
竇從/周録
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此是詩人
說得不甚分明子夏疑其以質為飾恐倒了故問素質
[006-9a]
也絢飾也有如是之質然後加之以文飾孔子對以繪
事後素子夏悟其意便曰禮後乎此便是楊先生所謂
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之意周謨/録
素以為絢兮不知是何詩若以為今碩人詩則章句不合
且此一句最有理亦不應删去同/上
   詩樂
小雅○傳曰大學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○宵之言
小也肄習也習小雅之三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此
[006-9b]
皆君臣宴樂相勞苦之詩為始學者習之所以勸之以
官具取上下相和厚○今案鄉飲酒及燕禮皆歌此三
篇笙入樂南陔白華華黍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
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六笙詩本無詞聲亦不

清/黄南/鹿㽔/姑/南/姑/太/黄/㽔/林/
應/南/林/南/清/黄林/㽔/林/南/姑/應/
清/黄姑/南/林/南/黄/姑/林/南/清/太
[006-10a]
清/黄 呦黄/姑/鹿㽔/姑/林/南/清/太清/黄林/
南/應/清/黄南/㽔/孔 昭林/姑/南/清/黄姑/
應/清/黄姑/㽔/姑/南/林/南/黃/姑/
林/南/應/南/清/太清/黄 呦黄/姑/鹿太/黄/
太/黄/㽔/姑/㽔/南/應/南/林/南/清/黄
林/㽔/林/南/姑/應/清/黄姑/南/林/
南/黄/姑/林/南/黄/應/南/清/太清/黄
 鹿鳴三章章八句黄鍾清宫俗呼/正宫
[006-10b]
黄/姑/㽔/姑/太/黄/㽔/姑/林/南/
應/清/黄㽔/姑/林/南/林/黄/應/清/黄 四
黄/姑/林/南/應/南/清/太清/黄㽔/林/應/
南/㽔/姑/太/黄/林/姑/太/黄/ 翩清/黄
姑/者 鵻南/姑/應/林/南/㽔/南/㽔/
林/太/黄/㽔/姑/林/南/清/太清/黄 翩清/黄
姑/㽔/姑/林/應/林/南/林/南/㽔/姑/
㽔/姑/林/南/黄/㽔/太/黄/ 駕黄/太/
[006-11a]
黄/姑/林/南/清/黃林/林/南/應/黄/
太/黄/㽔/姑/應/黄/清/太清/黄
 四牡五章章五句黃鍾清宫俗呼/正宫
黄/南/林/南/林/姑/林/南/㽔/林/
㽔/姑/應/南/清/太清/黄 我黄/姑/㽔/姑/
清/黄姑/林/南/林/南/黄/姑/㽔/姑/太/
黄/ 我清/黄林/應/清/黄林/南/㽔/姑/林/
南/㽔/林/應/黄/清/太清/黄 我清/黄林/應/
[006-11b]
南/㽔/姑/林/南/㽔/南/㽔/林/黄/
姑/太/黄/ 我黄/南/應/清/黄清/黄姑/林/
南/林/南/黄/姑/應/南/清/太清/黄
 皇皇者華五章章四句黃鍾清宫俗呼/正宫
清/黄姑/㽔/姑/太/黄/㽔/林/應/南/
林/南/清/黄 魚黄/姑/太/清/黄㽔/姑/㽔/
林/㽔/姑/㽔/林/黄/ 魚清/黄清/太應/清/黄
林/南/㽔/姑/林/南/林/南/清/黄 物清/黄
[006-12a]
姑/應/南/㽔/姑/林/南/ 物㽔/林/㽔/
姑/南/㽔/姑/林/ 物黄/太/黄/姑/應/
南/太/清/黄
 魚麗六章三章章四句三章章二句黄鍾清宫俗呼/正宫
清/黄林/應/南/應/南/姑/南/林/南/
㽔/姑/應/清/黄林/南/清/太清/黄 南凊/黄南/
㽔/姑/㽔/姑/林/南/林/南/黄/姑/黄/
姑/太/黄/南/清/黄 南清/黄清/太應/南/清/黄
[006-12b]
林/林/清/黄黄/太/黃/姑/清/太清/黄應/
南/清/太清/ 翩黄/太/黄/姑/林/南/㽔/
姑/清/黄姑/林/南/㽔/姑/太/黄/南/清/黄
 南有嘉魚四章章四句黄鍾清宫俗呼/正宫
清/黄清/太應/南/應/南/清/太凊/黄應/清/黄
應/南/林/南/清/黄林/㽔/林/南/姑/黄/
姑/太/黄/ 南黄/姑/㽔/姑/黄/姑/太/
黄/㽔/林/應/南/林/南/黄/林/應/
[006-13a]
清/黄㽔/姑/林/南/清/太清/黄 南清/黄林/應/
南/林/南/清/太清/黄應/清/黄應/南/南/㽔/
姑/林/㽔/林/㽔/姑/㽔/姑/太/黄/
黄/太/黄/姑/南/㽔/姑/林/㽔/林/
應/南/林/南/清/太清/黄應/清/黄㽔/姑/應/
南/林/清/黄 南清/黄姑/㽔/姑/應/黄/清/太
清/黄應/清/黄應/南/南/㽔/姑/林/㽔/
林/㽔/姑/清/黄南/林/清/黄
[006-13b]
 南山有臺五章章六句黄鍾清宫俗呼/正宫
周南國風 傳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故用
之郷人焉用之邦國焉 郷飲酒及郷射禮合樂周南
闗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燕樂亦云遂歌郷
樂亦即此六篇也鄭氏云合樂謂歌樂與衆聲皆作周
南召南國風篇也王后國君夫人房中之樂歌也闗雎
言后妃之徳葛覃言后妃之職卷耳言后妃之志鵲巢
言國君夫人之徳采蘩言國君夫人不失職采蘋言卿
[006-14a]
大夫之妻能修其法度夫婦之道生民之本王政之端
此六篇者其教之原也故國君與其臣下及四方之賔
燕用之合樂也郷樂者風也小雅為諸侯之樂大雅頌
為天子之樂
清/黄南/林/南/黄/姑/太/黄/林/南/
清/黄姑/清/黄林/南/清/黄 參清/黄南/林/南/
林/南/無/清/黄仲/林/無/姑/太/姑/太/
黄/求 之南/林/南/姑/仲/南/林/姑/
[006-14b]
仲/姑/太/清/黄南/無/清/黄 參清/黄無/南/
林/清/太林/南/清/黄姑/仲/林/南/林/姑/
太/姑/太/黄/姑/林/林/姑/林/南/
清/黄南/林/清/太黄/南/無/清/黄
 闗雎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八句無射清商俗呼/越調
黄/太/姑/太/太/姑/太/黄/仲/南/
無/太/南/無/南/林/仲/林/無/太/清/黄
南/無/清/黄 葛凊/黄清/太林/清/黄林/南/無/
[006-15a]
清/黄林/南/南/南/黄/姑/太/姑/林/
姑/太/姑/太/姑/太/黄/ 言清/黄姑/南/
林/林/姑/太/黄/黄/姑/太/姑/姑/仲/
林/南/南/林/無/太/凊/黄南/林/黄/
 葛覃三章章六句無射清商俗呼/越調
清/黄姑/林/南/林/姑/林/南/仲/林/
無/太/黄/姑/太/黄/ 陟清/黄無/南/林/
林/姑/南/林/仲/林/南/無/姑/太/清/太
[006-15b]
林/南/無/清/黄 陟黄/姑/南/林/我 馬林/
𤣥姑/南/林/姑/太/姑/黄/姑/凊/黄林/
南/無/清/黄 陟清/黄南/清/黄林/黄/太/黄/
黄/仲/姑/林/南/清/黄南/無/凊/黄
 卷耳四章章四句無射清商俗呼/越調
黄/姑/仲/林/清/黄無/南/林/仲/林/
無/太/清/黄林/南/清/黄 維黄/林/南/林/
林/姑/太/黄/林/黄/林/姑/太/黄/太/
[006-16a]
黄/ 維凊/黄無/南/林/南/林/南/清/黄凊/黄
南/姑/林/清/太林/南/清/黄
 鵲巢三章章四句無射清商俗呼/越調
清/黄南/林/南/林/姑/太/姑/黄/姑/
太/姑/清/黄南/無/黄/ 于清/黄林/黄/南/
太/黄/太/姑/姑/南/林/南/清/黄南/清/太
清/黄 被清/黄清/太南/林/清/太林/南/清/黄黄/
姑/太/姑/林/南/無/清/黄
[006-16b]
 采蘩三章章四句無射清商俗呼/越調
黄/南/林/南/姑/林/南/林/林/姑/
仲/林/黄/姑/太/黄/ 于黄/姑/太/姑/
清/黄南/林/南/林/姑/仲/林/林/南/無/
黄/ 于清/黄南/黄/姑/林/姑/太/黄/仲/
南/無/林/凊/黄南/無/黄/
 采蘋三章章四句無射清商俗呼/越調
右風雅十二詩譜 大戴禮云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
[006-17a]
可歌歌鹿鳴貍首鵲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駒騶虞八篇
廢不可歌七篇閒歌史辟史義史見史童史謗史賔十
聲叡挾晉志云漢末杜夔傳舊雅樂四曲一曰鹿鳴二
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聲辭 今案大戴禮
頗有闕誤其篇目都數皆不可考至漢末年止存三篇
而加文王又不知其何自来也其後改作新辭舊典遂
廢至唐開元鄉飲酒禮其所奏樂乃有此十二篇之目
而其聲今亦莫得聞矣此譜乃趙彦肅所傳曰即開元
[006-17b]
遺聲也古聲亡滅已乆不知當時工師何所考而為此
也竊疑古樂有唱有歎唱者𤼵歌句也和者繼其聲也
詩詞之外應更有疊字散聲以歎𤼵其趣故漢晉之間
舊曲既失其傳則其詞雖存而世莫能補為此故也若
但如此譜直以一聲叶一字則古詩篇篇可歌無復樂
崩之歎矣夫豈然哉又其以清聲為調似亦非古法然
古聲既不可考則姑存此以見聲歌之彷彿俟知樂者
考其得失云以上見儀禮經/傳通解學禮
[006-18a]
樂律中所載十二詩譜乃趙子敬所傳云是唐開元間
郷飲酒所歌也但却以黄鍾清為宫此便不可盖黄鍾
管九寸最長若以黄鍾為宫則餘律皆順若以其他律
為宫便有相陵處今且只以黄鍾言之自第九宫後四
宫則或為角或為羽或為商或為徴若以為角則是民
陵其君矣若以為商則是臣陵其君矣徴為事羽為物
皆可類推樂記曰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
之滅亡無日矣故製黄鍾四清聲用之清聲短其律之
[006-18b]
半是黄鍾清長四寸半也若後四宫用黄鍾為角徴商
羽則以四清聲代之不可用黄鍾本律以避陵慢故漢
志有云黄鍾不復為他律所役其他律亦皆有清聲若
遇相陵則以清聲避之不然則否惟是黄鍾則不復為
他律所用然沈存中續筆談説云唯君臣民不可相陵
事物則不必避先生一日又說古人亦有時用黄/鍾清為宫前說恐未是輔廣録
或問大序言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析衛為邶
鄘衛先生曰詩古之樂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名不同衛
[006-19a]
有衛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詩有鄘音者繫之鄘有
邶音者繫之邶若大雅小雅則如今之商調宫調作歌
曲者亦案其腔調而作爾大雅小雅亦古之作樂之體
格案大雅體格作大雅案小雅體格作小雅非是做成
詩後旋相度其辭目為大雅小雅也大率國風是民庶
所作雅是朝廷之詩頌是宗廟之詩周謨/録
或問詩言志聲依永律和聲之說曰古人作詩只是說
他心下所存事說出来人便将他詩求歌其聲之清濁
[006-19b]
長短各依他作詩之語言却将律来調和其聲今人却
又先安排下腔調了然後做言語去合腔了豈不是倒
了却是永依聲也古人是以樂去就他詩後世是以詩
去就他樂如何解興起得人陳埴/録
聲發出於口成文而節宣和暢謂之音乃合於音調如
今之唱曲合宫調宫之類游儆/録
古人歌詩須皆有散聲添合方可歌若只四字做句如
何可歌楊與立/編語略
[006-20a]
因言今日到詹元善處見其教樂又以管吹習古詩二
南七月之屬其歌調却只用太常譜然亦只做得今樂
若古樂必不恁地美人聽他在臨安録得譜子大凡壓
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章首一字是某調章尾即以某
調終之如闗雎闗字令作無射調結尾亦着作無射聲
應之葛覃葛字合作黄鍾調結尾亦着作黄鍾聲應之
如七月流火三章皆七字起七字則是清聲某調末亦
清聲某調結之如五月斯螽動股二之日鑿氷沖沖五
[006-20b]
字二字皆是濁聲黄鍾調末以濁聲結之元善理㑹事
都不要理㑹箇是只信口胡亂說事事喚做曽經理㑹
来如宫商角徴羽固是就喉舌脣齒上分他便道只此
便了元不知道喉舌脣齒上亦各自有宫商角徴羽何
者盖自有箇疾徐髙下葉賀/孫録
詹卿家令樂工以俗樂譜吹風雅篇章初聞吹二南詩
尚可聽後吹文王詩則其聲都不成模様因言古者風
雅頌名既不同其聲想亦各别
[006-21a]
   叶韻
問詩用叶韻得非詩本樂章播諸聲歌自然叶韻方諧
律吕其音節本如是耶曰固是如此然古人文章亦多
是叶韻因舉王制及老子叶韻處數段又曰周頌多不
叶韻疑自有和㡳篇相叶清廟之瑟朱絃而䟽越一唱
而三歎歎即和聲也精舎朋/友雜記
問詩叶韻曰古人文自是有叶今泉州有詩譜紹興有
韻譜皆呉才老做陸徳明釋文中亦有此類甚多楊與/立編
[006-21b]
語/略
陳埴問叶韻之義曰只要音韻相叶好吟哦諷誦易見
道理亦無甚要緊今且要将七分工夫理㑹義理三二
分工夫理㑹這般去處若只管留心此處而於詩之義
却見不得亦何益也又曰叶韻多用呉才老本或自以
意補入錢木/之録
又曰古人情意温厚寛和道得言語自恁地好當時叶
韻只是要便於諷詠而已到得後来一向於字韻上嚴
[006-22a]
切却無意思漢不如周魏晉不如漢唐不如魏晉本朝
又不如唐如元微之劉禹錫之徒和詩猶自有韻相重
處本朝和詩便定不要一字相同不知却愈壊了詩同/上
問詩集傳叶韻有何所據而言曰叶韻乃呉才老所作
熹又續添减之盖舊日人作詩皆押韻與今人歌曲一
般今日信口讀之全失古人詠歌之意周謨/録
或問呉氏協韻何所據曰他皆有據泉州有其書毎一
字多者引十餘證少者亦兩三證他説元初更多後刪
[006-22b]
去姑存此耳然猶有未盡因言商頌天命降監下民有
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呉氏曰嚴字恐是荘字漢人避
諱改作嚴字熹後来因讀楚辭天問見嚴字都押入剛
字方字韻去又此間郷音嚴作荘剛反乃知嚴字自與
遑字叶然呉氏豈不曽㸔楚辭想是偶然失之又如伐
木詩兄弟䦧于牆外禦其侮每有良朋烝也無戎呉氏
復疑侮當作雺以叶戎字熹却疑古人訓戎為汝如以
佐戎辟戎雖小子則戎女音或通後来讀常武詩有云
[006-23a]
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則戎與汝叶
明矣因言古之謡諺皆押韻如夏諺之類又如散文亦
有押韻者如曲禮安民㦲協音兹則與上面思辭二字
叶矣又如将上堂聲必揚将入户視必下下叶音護禮
運孔子閒居亦多押韻荘子中尤多至於易之彖辭爻
辭則皆韻語也又云禮記五至三/處皆叶 輔廣録
㸔詩須并叶韻讀便見得他語自整齊又更略知叶韻
所由来甚善董銖/録
[006-23b]
叶韻恐當以頭一韻為凖且如華字叶音旉如有女同
車是第一句則第二句顔如舜華當讀作旉字然後與
下文珮玉瓊琚洵美且都皆叶至如何彼穠矣唐棣之
華是第一韻則當依本音讀而下文王姬之車却當作
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従呉才老舊說不能又創得此
例然楚辭紛余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
然後與下文紉秋蘭以為佩叶若能字只從本音則佩
字遂無音如此則又未可以頭一韻為定也李閎/祖録
[006-24a]
古音能孥代叶又乃代盖於篇首𤼵此一端以見篇内
凡韻皆叶非謂獨此字為然而他韻皆不必協也故洪
本載歐陽公蘇子容孫莘老本於多艱夕替下注徐鉉
云古之字音多與今異如臭亦音香艿亦音仍他皆放
此盖古今失傳不可詳究如艱與替之類亦應叶但失
其傳耳夫騷韻於俗音不叶者多而三家之本獨於此
字立說則是他字皆可類推而獨此為末何也黄長睿
乃謂或韻或否為楚聲其攷之亦不詳矣近世呉棫才
[006-24b]
老始究其說作補音補韻援據根原甚精且博而余故
友黄子厚及古田蒋全甫祖其遺說亦各有所論著今
皆已附于注矣讀者詳之楚辭辨/證下同
北斗字舊音斗為主以詩攷之行葦主醹斗者為韻卷
阿厚主為韻此類甚多但不知此非叶韻而舊音特出
此字其說果何為耳
余始讀詩得呉氏補音見其疑於殷武三章嚴遑之韻
亦不能曉及讀此篇見其以嚴叶亡乃得其例余於呉
[006-25a]
氏書多所刋補皆此類今見詩集傳並同/上
知子之來之來音/扐雜佩以贈之贈入/聲此例甚多作字音
佐保字音補往近王舅近音既說文作□誤寫作近呉/必
大/録
字之反切其字母同者便可互用如戎汝是也逝字從
折故可與害字叶韻同/上
詩音韻是自然如此這箇與天通古人音韻寛後人分
得密後隔開了離騷注中𤼵兩箇例在前朕皇考曰伯
[006-25b]
庸庚寅吾以降洪/又重之以修能耐/紉秋蘭以為佩後
人不曉却謂只此兩韻如此喜有楚辭叶韻作黄子和
名字刻在漳州李閎/祖録
因說詩音韻間有不可曉處如今所在方言亦自有音
韻與古今合去處子升因問今陽字却與唐字通清字
却與青字分之類亦自不可曉曰古人韻踈後世韻方
嚴宻見某人好攷古字却說青字音自是親如此類極
錢木/之録
[006-26a]
因説叶韻毛詩下民有嚴字音昂見又中庸奏格無言
奏音族見反族平聲音所騣反毛詩作鬷字精舎朋/友雜記
鴻飛遵渚公歸無所鴻飛遵陸公歸不復飛歸協句腰
亦用韻詩中亦有此體李閎/祖録
 
 
 
 
[006-26b]
 
 
 
 
 
 
 
 詩傳遺說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