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c0020 毛詩講義-宋-林岊 (master)


[01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毛詩講義卷十一    宋 林岊 撰
詩序一
關雎后妃之徳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
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
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
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
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
[011-1b]
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
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
 詩之大序當自此始詩者志之所之也始曰心曰志曰情
 曰言曰詩曰嗟歎曰永歌曰聲曰音學者不可不細
 辨也易書禮春秋皆言而止惟詩言之不足係乎勸
 善戒惡之情動盪於中不自己也詩之在心為志心
 則寂然不動志則已有所思情則所思勸善戒惡之
 正而止乎禮義中庸所謂喜怒哀樂愛惡欲發而皆
[011-2a]
 中節謂之和者由有情故動盪而為言言而成篇章
 則為詩然詩人之情言一人之善以勸天下後世之
 善言一人之惡以戒天下後世之惡自有優柔巽入
 之妙抑揚感慨之深故發言為詩可以詩名自言之
 不足至於永歌可以聲名而及其聲之成文則不徒
 以二者名而謂之音矣可以詩名三百篇是也可以
 聲名朱文公所謂言嗟歎永歌皆聲也皆情發於聲
 也蓋為詩者其中寓言之不足而且嗟且歎且歌之
[011-2b]
 意賦詩者諷誦弦歌其所抑揚髙下清濁疾徐疏數
 之節相應而和一唱三歎又皆誦言之不足而嗟歎
 永歌之其聲纍纍如貫珠若記之歌商歌雅此所謂
 聲手舞足蹈籟鳴機動也不徒以二者名而可謂之
 音者蓋言與嗟歎永歌三者單出之聲雜比而成文
 理則乃謂之音言成篇章歌成音調此則詩之獨而
 非他經比然而情有正否詩人之情皆正也世有治
 亂興亡詩人所感不同也故生乎治而為詩者其音
[011-3a]
 安以樂生乎亂而為詩者其音怨以怒生乎亡國而
 為詩者其音哀以思其賦誦之者亦然識者可以其
 音而知其政假如玉樹後庭花之詩在陳歌之人知
 其亡在唐歌之可想陳之亡徵唐太宗遽以為當唐
 之世儘歌此詩無關治亂此亦非也治世有治世之
 詩其音安以樂者本乎治而成因其成而歌君臣民
 物相感以永其和安用歌亂世亡國之詩於庭為哉
 又如亂世之時人思治世而為詩雖述文武成康之
[011-3b]
 美而意在戒乎幽厲其音自有怨以怒之微㫖此則
 大田楚茨之𩔖是也或曰音則然矣詩之音與樂之
 音孰辨曰大序乃論詩之音也虞書乃論樂之音也
 樂之初未有不本於詩者凡樂器以人聲為主人聲
 以詩詠為則故舜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歌永言
 即序之所謂言嗟歎永歌也聲依永即序之所謂聲
 成文也至於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則說樂之
 六律六呂以此十二物者和人之聲而施之八音金
[011-4a]
 石絲竹匏土革木無不克諧又如夔之論樂摶拊琴
 瑟以詠詠之一字専主人聲謂升歌而歌詩所謂言
 與嗟歎永歌皆總在詠之一字妙矣而玉磬琴瑟摶
 拊笙鏞下管則皆樂器協於律呂具乎八音以宣輔
 詠之一字此則詩之協於樂而樂之和乎聲也如今
 人唱曲樂器有黄鍾大呂而音調亦有黄鍾大呂此
 六律八音之和諧人聲而人聲之亦合乎律呂八音
 也故詩序之言音與虞書之言音不可不辨然而此
[011-4b]
 則論詩耳欲求情之正又當細用工夫易曰利貞性
 情也註者以為情其性則非正性其情則正矣非先
 正其情安能勸戒他人乎非存其心養其性又安能
 性其情乎
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
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
 此蓋總言三百五篇之詩其功用如此然不可不細
 論詩者太平之樂經虞夏商以前未論自周言之周
[011-5a]
 公當成王之時制為樂章謂之樂經以授之太師施
 之郊廟朝廷與夫王之起居燕寢而又有逹於邦國
 鄉人可通用者其風則關雎麟趾鵲巢騶虞其小雅
 則鹿鳴至菁莪其大雅則文王至卷阿其頌則清廟
 至般此皆仁義禮智之言祖宗功徳之盛天命人心
 之所係國俗王化之所基由此觀之治世之詩祭祀
 賔客燕居出入弦誦而歌吹之可以正君臣民物之
 得失動乎天地感乎鬼神而先王以之經正乎夫婦
[011-5b]
 如孟子所謂經正則庶民興成乎孝親敬長之義厚
 乎人倫美乎教化移乎風俗本三綱之正當時親炙
 而和平後世聞風而感發漸漬日化而不自知誠莫
 近乎詩之教也若夫世更治而為亂風雅更正而為
 變國史所録聖人所删而僅存者精微要妙頓挫沉
 鬰長吁永歎廣言曲譬亦可以正可以動可以感可
 以經可以成可以厚可以美可以移而序者之意第
 言先王恐主乎治世之詩指成周盛時而言若亂世
[011-6a]
 之詩變風變雅存為鑒戒亦本乎先王以詩教天下
 之意也且正得失主人心而言也動天地感鬼神主
 交神而言也經夫婦至移風俗主齊家治國平天下
 而言也詩之功用所以能如此者孔子曰詩三百一
 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夫思無邪者誠也誠者即性其
 情之謂也至誠之道不言而信不動而章無為而成
 况乎形於聲詩歌詠之間乎且夫聞祈招之音使其
 能自克則克念而聖矣聞角招之詩使其不能興發
[011-6b]
 補不足則亦罔念而狂矣舉此一端詩可以正人心
 之得失上智之人聞詩而省有得無失中智之人聞
 詩而省正得與失下智之人聞詩而不知省其失不
 可正而其得又安在哉舉此一端詩雖可正人心之
 得失而又在乎人心之知所自正也茍為不然執柯
 伐柯猶以為逺自經夫婦以下皆然不能徧舉天地
 鬼神亦不特周禮奏樂降神之謂和平怨怒之極足
 以逹隂陽之氣而致祥召災天地之心鬼神情狀洋
[011-7a]
 洋如在自有所感動矣
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
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
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
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
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風其上逹於
事變而懐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
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
[011-7b]
 詩有六義風雅頌者詩之體賦比興者詩之用賦鋪陳
 也比取譬也興托物而有感也自風雅頌定體而言之
 則風主感動雅主齊正頌主贊美自風雅頌雜用賦比
 興之理而言之則一篇之中或有賦或有比或有興有
 各得其一義者有一篇而全具者有一篇而兼具者體
 不易用相參敘賦比興於風之下見雅頌之亦具此義
 也鄭謂七月之篇有風雅頌孔謂六義皆謂之風其說
 難從自上以風化下之後當分為三節解先言風之
[011-8a]
 所以名風者何也謂風有風動之義上以風化下如
 周公制關雎麟趾為王者之風鵲巢騶虞為諸侯之
 風皆言正家之道所以風天下而化夫婦者又如周
 公述豳國七月之風皆純乎上以風化下之美也又
 如周南文王之國風召南文王之國風乃上以此風
 化下而下以此風美上者也至十二國之變風亦由
 夫上以此不美之風化下故下以此不美之風刺上
 而存乎採詩之官著於國史之録主於成文之婉妙
[011-8b]
 而中有微諫故言者無罪聞者知戒而亦可以風名
 此變風之所以附乎正風也若無巽入之義聖人其
 删之矣又言變風變雅之為變者何也王道盛道徳
 一風俗同則詩有正而無變所謂太平樂經之外無
 詩也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然後有
 變風變雅之詩正風之化不行於是有變風之刺雖
 美鄭武衞文皆變中之正亦如二南在周為美自商
 末言之變中之正也七月在豳為美自周初言之變
[011-9a]
 中之正也大雅小雅之正盡廢矣於是王朝之公卿
 陳古刺今而有變小雅變大雅雖先王之見美而昔
 之所無今之所有亦皆變中之正也國史者諸國皆
 有史氏因採詩而備録之蓋明乎得失之迹傷人倫
 之廢哀刑政之苛至其為是詩也皆吟咏其情性以
 風其上逹於事變而懐其舊俗者也所以録於下而
 陳於上著於今而示於後也又言變風之發乎情止
 乎禮義者何也變雅多出於王朝之公卿變風多出
[011-9b]
 於其國中小夫賤𨽻婦人女子之口而或者國之卿
 大夫士君子採取其言而為之者然得列於變雅而
 附乎正風則聖人必有以取之矣蓋取其發乎情止
 乎禮義也人生而禀乎天之所賦者曰性至善具足
 一毫無偽雖有氣之清濁才之智愚而性之本然此
 理湛徹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
 情也謂之情則其所發者必有所偏矣有所偏則不
 得其正而不能勸善懲惡矣今也詩人之詩發乎真
[011-10a]
 情斯為性其情者性其情者又本乎先王也被夫先
 王之澤而誦治世之詩久矣耳聞目擊躬行心詠皆
 此熟境也一旦忽見其君父兄與其國人子弟設施
 注措有異於前日焉安有不陳禮秉義以切磋之乎
 此所謂流澤之深自葉徂根也使其情不本於性言
 不本於禮義聖人其删之矣
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
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
[011-10b]
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徳之形容以其
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
 一國之事係一人之本謂之風謂一國之事皆係國
 君風化之本若曹奢衞淫秦强晉弱之𩔖又如王朝
 詩不出境儕於國風之𩔖又如商之既衰周之始興
 周南之地化乎文王而有周南國風召南之地化乎
 文王而有召南國風之𩔖又如豳之一國千百年風
 俗周公遭變陳之為豳國風之𩔖皆一國之事係一
[011-11a]
 人之本也此其本於衽席施於國都著於耕桑隴畆
 之間而動化之妙詩能言之故謂之風也言天下之
 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此謂凡大小雅若干篇雖正
 變不同所言皆總天下之事合四方之風而係於天
 子之身故謂之雅也雅者正也謂其所言先王之政
 齊正乎天下者故謂之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
 興也政亦正也小雅自菁莪以上大雅自卷阿以上
 言王政之興變小雅自六月以下變大雅自民勞以
[011-11b]
 下言王政之廢變雅所陳雖若幽厲之世述文武之
 盛亦主乎譏王政之廢也若宣王之詩有美刺之雜
 亦主乎歎王政之廢而復興未能全美也政有小大
 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謂小雅歌一詩則主一事如
 燕羣臣則歌鹿鳴遣使臣則歌皇華育人才則歌菁
 莪凡朝廷之政列於詩歌秩秩不相移易政之小也
 大雅則本乎周家之興祖宗功徳其來也久自后稷
 公劉大王王季以至文武自姜嫄姜女大任以至大
[011-12a]
 姒立國尚仁祈天永命凡有可歌莫不揄揚於天地
 之間始乎受命而終乎求賢所關非止一事政之大
 也政由小而大故小雅先乎大雅也頌者美盛徳之
 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也謂周公當武王成王之
 世制為頌詩大抵施之於郊於廟於羣神所美皆前
 人之徳徳不可見而美其形容彷彿之可見者功非
 遽成而以其功之所自成者告於神明明有禮樂幽
 有鬼神鬼神幽而顯神而且明也如臣工小毖敬之大賚
[011-12b]
 於廟中封爵助祭始朝而歌之並入於頌皆推本前
 人之徳之功君臣上下相率不忘也是謂四始詩之
 至也始端也至極也風一也小雅一也大雅一也頌
 一也是詩之四端也有其端始然後有其名義有其
 篇章有其音調推𩔖而不窮定名而不越是名也理
 極其至無以加之故曰詩之至也
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南言化自
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徳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
[011-13a]
教故繫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
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
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
 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鵲巢騶虞之徳諸侯
 之風也此謂四始之中風之名義又自别而為三其
 一則列國之風十五豳與周南召南在焉其一則周
 公所為天子后妃房中之樂歌謂之王者之風其一
 則所為諸侯夫人房中之樂歌謂之諸侯之風關雎
[011-13b]
 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兎罝芣苡麟趾始乎關雎
 終乎麟趾凡九篇故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也
 鵲巢采蘩草蟲采蘋羔羊小星何彼穠矣騶虞始乎
 鵲巢終乎騶虞凡八篇故曰鵲巢騶虞之徳諸侯之
 風也徳則源於化矣諸侯則視乎天子矣周公之為
 此何也若曰雅施朝廷頌施祭祀天子諸侯閨門燕
 飲獨無樂歌乎故為此風耳其凡則皆言正家之道
 天子自家逹之天下諸侯自家逹之國此太平之樂
[011-14a]
 歌而風之純乎正者也故係之周公南言化自北
 而南先王之所教故係之召公從周公至南言化
 自北而南凡九字即周南二字也召公二字即召
 南也此謂文王之為西伯其國中有周召之地周
 公召公後分采邑採詩者取國俗歌謡以為所貢
 之詩其人感乎商之習亂而將亡喜乎周之習治
 而方興故美周而憫商言乎其國未暇及乎天下
 所以止為文王二南國風周南所得漢廣汝墳二
[011-14b]
 篇召南所得甘棠行露殷其靁摽有梅江有汜野
 有死麕六篇大師之編樂經以王者之風係附於
 周南國風而為第一巻又以諸侯之風係附召南
 國風而為第二卷此以其次第之序而附之也又
 謂文王昔日曽以此詩之理教其家人及其國人
 此以其用詩之理而附之也故大序曰先王之所
 以教而伊川曰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夫一
 巻之詩篇章殊時將彼附此則若春秋之係日
[011-15a]
 係月文王之時詩雖未有教以其理不以其辭則
 若黄帝堯舜之取十三卦然而不以闗雎而以鵲
 巢何也此因文王之為諸侯而言也嗟乎人但知
 有周南國風而不知有王者之風知有召南國風
 而不知有諸侯之風或以后妃為大姒追稱又以
 夫人為大王王季之妻又以夫人為召南諸侯之
 妻皆非也故凡王者諸侯之風不指乎文王者皆
 風人之立義為天下萬世后妃夫人之法也周南
[011-15b]
 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此謂二南國風所詠乃
 文王正心誠意齊家治國之所感召江沱漢汝之
 婦人女子彼亦何知而皆由夫婦之理明君臣之
 義當紂之時何等風俗文王之國藹然禮義如此
 大人正已而物正豈非文王有以隂驅潜率之乎
 其後八百年之風聲氣習皆由乎是信乎為正始
 之道王化之基也孔子曰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
 猶正牆面而立也歟蓋欲學者習其文辭翫其音
[011-16a]
 讀察其意味講其義理而心通黙識之由本至末由
 内及外由體之用見於躬行踐履之間也夫婦之禮
 不由君臣之義不明雖日誦二南猶牆面也噫詩之
 大序最後一叚言風及雅言雅及頌言頌及王者諸
 侯之風言王者諸侯之風又及二南之風而歸之王
 化夫化者本也政次之功成又次之反覆而求優哉
 游哉可不務乎
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於女功之事
[011-16b]
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
天下以婦道也謹案自此萹至鄭風末小/序解永樂大典皆缺卷
巻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
勤勞内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
於憂勤也
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
螽斯后妃子孫衆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衆多

[011-17a]
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
無鰥民也
兎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徳賢人衆多

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
漢廣徳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於南國美化行乎江漢
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
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於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
[011-17b]
君子猶勉之以正也
麟之趾關雎之應也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
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
鵲巢夫人之徳也國君積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
而居有之徳如鳴鳩乃可以配焉
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
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
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
[011-18a]
祭祀矣
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
行露召伯聽訟也衰亂之俗微貞信之教興彊暴之男
不能侵陵貞女也
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
儉正直徳如羔羊也
殷其靁勸以義也召南之大夫逺行從政不遑寜處其
室家能閔其勤勞勸以義也
[011-18b]
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
及時也
小星惠及下也夫人無妒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於君
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
江有汜美媵也勤而無怨嫡能悔過也文王之時江沱
之間有嫡不以其媵備數媵遇勞而無怨嫡亦自悔也
野有死麕惡無禮也天下大亂彊暴相陵遂成淫風被
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
[011-19a]
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
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雝之徳也
騶虞鵲巢之應也鵲巢之化行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
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𩔖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
王道成也
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衞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
緑衣衛莊姜傷已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
燕燕衞莊姜送歸妾也
[011-19b]
日月衞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已不見答於先君
以至困窮之詩也
終風衞莊姜傷已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而不能正也
擊鼓怨州吁也衞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
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
凱風美孝子也衞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
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

[011-20a]
雄雉刺衞宣公也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起大夫久役
男女怨曠國人患之而作是詩
匏有苦葉刺衞宣公也公與夫人並為淫亂
谷風刺夫婦失道也衞人化其上淫於新昏而棄其舊
室夫婦離絶國俗傷敗焉
式微黎侯寓於衞其臣勸以歸也
旄丘責衞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衞衞不能修
方伯連率之職黎之臣子以責于衞也
[011-20b]
簡兮刺不用賢也衞之賢者仕於伶官皆可以承事王
者也
泉水衞女思歸也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寧而不得故
作是詩以自見也
北門刺仕不得志也言衞之忠臣不得其志爾
北風刺虐也衞國並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携持而
去焉
静女刺時也衞君無道夫人無徳
[011-21a]
新臺刺衞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於河上而要之國
人惡之而作是詩也
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衞宣公之二子争相為死國人傷
而思之而作是詩也
柏舟共姜自誓也衞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
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絶之
牆有茨衞人刺其上也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疾之而
不可道也
[011-21b]
君子偕老刺衞夫人也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道故陳
人君之徳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
桑中刺奔也衞之公室淫亂男女相奔至於世族在位
相竊妻妾期於幽逺政散民流而不可止
鶉之奔奔刺衞宣姜也衞人以為宣姜鶉鵲之不若也
定之方中美衞文公也衞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處漕
邑齊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
營宫室得其時制百姓說之國家殷富焉
[011-22a]
蝃蝀止奔也衞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國人不
齒也
相鼠刺無禮也衞文公能正其羣臣而刺在位承先君
之化無禮儀也
干旄美好善也衞文公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

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衞
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於漕邑許穆夫人閔衞
[011-22b]
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故賦
是詩也
淇奥美武公之徳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
故能入相於周美而作是詩也
考槃刺莊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
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於嬖妾使驕上僣莊姜賢而不
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
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别遂
[011-23a]
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䘮其妃耦
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佚也
竹竿衞女思歸也適異國而不見答思而能以禮者也
芄蘭刺惠公也驕而無禮大夫刺之
河廣宋襄公母歸於衞思而不止故作是詩也
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
有狐刺時也衞之男女失時䘮其妃耦焉古者國有凶
荒則殺禮而多昏㑹男女之無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
[011-23b]
木𤓰美齊桓公也衞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
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服焉衞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
是詩也
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宫室
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
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無期度大夫思其危難
以風焉
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禄仕全身逺害而
[011-24a]

揚之水刺平王也不撫其民而逺屯戍於母家周人怨
思焉
中谷有蓷閔周也夫婦日以衰薄凶年饑饉室家相棄

兎爰閔周也桓王失信諸侯背叛構怨連禍王師傷敗
君子不樂其生焉
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
[011-24b]
采葛懼讒也
大車刺周大夫也禮義陵遲男女淫奔故陳古以刺今
大夫不能聽男女之訟焉
丘中有麻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
是詩也
緇衣美武公也父子並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
故美其徳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
將仲子刺莊公也不勝其母以害其弟叔失道而公弗
[011-25a]
制祭仲諫而公弗聽小不忍以致大亂焉
叔于田刺莊公也叔處于京繕甲治兵以出于田國人
說而歸之
大叔于田刺莊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義而得衆也
清人刺文公也髙克好利而不顧其君文公惡而欲逺
之不能使髙克將兵而禦狄於竟陳其師旅翺翔河上
久而不召衆散而歸髙克奔陳公子素惡髙克進之不以
禮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詩也
[011-25b]
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風其朝焉
遵大路思君子也莊公失道君子去之國人思望焉
女曰雞鳴刺不說徳也陳古義以刺今不說徳而好色

有女同車刺忽也鄭人刺忽之不昏於齊大子忽嘗有
功於齊齊侯請妻之齊女賢而不取卒以無大國之助
至於見逐故國人刺之
山有扶蘇刺忽也所美非美然
[011-26a]
蘀兮刺忽也君弱臣彊不倡而和也
狡童刺忽也不能與賢人圖事權臣擅命也
褰裳思見正也狂童恣行國人思大國之正已也
丰刺亂也昬姻之道缺陽倡而隂不和男行而女不隨
東門之墠刺亂也男女有不待禮而相奔者也
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
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
揚之水閔無臣也君子閔忽之無忠臣良士終以死亡
[011-26b]
而作是詩也
出其東門閔亂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棄民人
思保其室家焉
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男女
失時思不期而㑹焉
溱洧刺亂也兵革不息男女相棄淫風大行莫之能救

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
[011-27a]
戒相成之道焉
 古之聖賢未有不勤於夙興者孟子雞鳴而起孳孳
 為善舜之徒也禹惜寸隂成湯周公坐以待旦夫晝
 以訪問夜以安身聖賢曷嘗焦勞勤苦若是哉蓋良
 心易梏夜氣所存精明純一平旦接物存之則好惡
 近乎人旦晝所為梏而又梏則放心不逺於禽獸聖
 賢所懼也故書有夙夜浚明亦有昧爽丕顯之語浚
 明者日宣三徳早夜思之須明行之昧爽者昧明之
[011-27b]
 時思大明其徳待旦而行之夫如是則勤於夙興有
 不能安寢者抑亦閨門之内淑女好逑警戒相成之
 助歟哀公齊太公之五世而荒淫怠慢變風之刺遽
 由兹始思昔尚父受封菜人侵疆一聞客說不遑旅
 寐而五世之孫乃若是其怠可不戒哉詩人不徒
 刺哀公而思賢妃貞女之助有所感而云也大抵風
 始關雎不淫其色君臣民庶可以通習周王晏朝則
 有關雎興誦后妃脫珥者房中之樂有益如此齊哀
[011-28a]
 不能夙興夫人無警戒之言風人陳道秉彝者豈不
 深憂君子因風之始變而觀其譏刺亦本於袵席故
 曰易首乾坤書釐二女詩係二南禮記云身修而家
 齊家齊而國治國治而天下平人道之大可不兢兢
 歟
還刺荒也哀公好田獵從禽獸而無厭國人化之遂成
風俗習於田獵謂之賢閑於馳逐謂之好焉
 三章皆士大夫相答之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
[011-28b]
著刺時也時不親迎也
 門内謂之著親迎之禮孔子與哀公言之詳矣
東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禮化也
 日月取象君臣不能照下亦言朝昏相從無所忌憚
 之意
東方未明刺無節也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壺氏
不能掌其職焉
 古者挈壺掌漏雞人告時挈壺氏周司馬之屬有之
[011-29a]
 其官下士六人挈讀如潔髪之潔挈者懸繫之名刻
 謂置箭壺内刻以為節浮之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
 記晝夜昏明之度數
南山刺襄公也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惡作詩
而去之
甫田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徳而求諸
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
 有義而後功立惟徳可以來人求大功者欲求為霸
[011-29b]
 主也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緯候書注云把天子之
 事國語齊莊僖於是乎小伯韋昭曰襄即莊孫僖子
 以父祖已為盟㑹之長可為霸業之基又自以國大
 民衆負恃强力故求為霸也至其弟桓公求而得之
盧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獵畢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
故陳古以風焉
 畢以掩兎爾雅噣謂之畢注隂氣獨起陽氣必止畢
 或曰噣因星形以名之網小而柄長弋以射雁以繩
[011-30a]
 繫矢而射鳥曰繳射此游田逐禽而不修治民之事
 詩人言有徳之君順時田獵與百姓共樂同𫉬百姓
 聞而說之
敝笱刺文姜也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
至淫亂為二國患焉
 虎賁舎則守王閑注王出所止宿梐枑也掌舎㑹同
 之舎梐枑再重謂行馬也周衞有外内列周衞防守
 之物名之曰閑
[011-30b]
載驅齊人刺襄公也無禮義故盛其車服疾驅於通道
大都與文姜淫播其惡於萬民焉
 諸序獨此舉國之名見通國之人皆嫉之也
猗嗟刺魯莊公也齊人傷魯莊公有威儀技藝然而不
能以禮防閑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為齊侯之子焉
 謂莊公形貌之長面目之美善於趨歩長於舞射不
 能哀痛以思父端莊以正身威刑以肅下而更有他
 日求昏之志焉是荘公之可耻也
[011-31a]
葛屨刺褊也魏地陿隘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嗇褊急
而無徳以將之
 徳者何中正不偏之謂也
汾沮洳刺儉也其君儉以能勤刺不得禮也
 此詩自言公族之儉詩人謂雖化其君之儉勤而不
 知本於禮度耳非謂魏君之采莫采藚也
園有桃刺時也大夫憂其君國小而迫而儉以嗇不能
用其民而無徳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詩也
[011-31b]
 大夫憂其國之將亡也
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
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
十畝之間刺時也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
 十畝陿隘不足耕墾以居生
伐檀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禄君子不得進仕爾
 言君子不素餐以責小人之貪也
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
[011-32a]
貪而畏人若大鼠也
 民至以碩鼠刺重斂者其國可知矣
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欲其及
時以禮自虞樂也此晉也而謂之唐本其風俗憂深思
逺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焉
 憂深思逺孔氏曰諸篇皆有深逺之意
山有樞刺晉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不能用
有鐘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將以
[011-32b]
危亡四鄰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之也
 四鄰即桓叔謀伐晉也
揚之水刺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
弱國人將畔而歸沃焉
 桓叔有徳沃是大都國人叛從桓叔國危矣而昭公
 不知春秋之前惠二十四年晉始亂封桓叔于曲沃
 三十年晉潘父謀弑昭公而納桓叔不克君子忠於
 晉而為此詩樂而不憂從沃者不敢告人愛昭公者
[011-33a]
椒聊刺晉昭公也君子見沃之盛彊能修其政知其蕃
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
綢繆刺晉亂也國亂則昬姻不得其時焉
 此男女俱怨不得其時也
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
弟將為沃所并爾
 曲沃盛而晉微宗族必有歸曲沃者君又不能親親
 而使之離散是可憂也春秋翼九宗五正之子嘉父
[011-33b]
 逆晉侯于隨納諸鄂謂之鄂侯唐叔始封受懐姓九
 宗職官五正世為晉彊家五正五官之長九宗一姓
 九族晉非無宗族不能親之也非無彊家不能用之
 也
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
 刺朝廷卿大夫也
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後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
其父母而作是詩也
[011-34a]
無衣美晉武公也武公始并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
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
有杕之杜刺晉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能求
賢以自輔焉
葛生刺晉獻公也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
采苓刺晉獻公也獻公好聽讒焉
 獻公之信讒最著於申生又殺羣公子慘矣
車鄰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
[011-34b]
 秦仲始大謂國土始大未得封爵也襄公始命者謂
 襄始命為諸侯也好者君之容好也鄭語史伯對桓
 公曰秦仲齊侯姜嬴之後也且大其將興乎
駟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
小戎美襄公也備其甲兵以討西戎西戎方彊而征伐
不休國人則矜其車甲婦人能閔其君子焉
 襄公備車馬以討西戎亦大義所當然耳然民可使
 之勇戰不可使之好戰也
[011-35a]
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
 襄公新得周地其民被周徳教日久見襄公之所為
 不能用周禮也君子知其將無以固國焉或曰襄公
 之國乃至於其子孫有天下安在其不能固乎曰是
 不然三代之秦緜緜不絶千載矣襄公一為諸侯驟
 盛而有中衰之兆至始皇有天下而子孫不能聚廬
 而託處其固安在哉
終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大夫美之
[011-35b]
故作是詩以戒勸之
 地理志扶風武功縣東有太山古文以為終南是周
 地之名山昭四年左傳荆山中南九州之險一名中
 南所論周之險阻不當以封秦於此益驗矣
黄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
晨風刺康公也忘穆公之業始棄其賢臣焉
 晨風鸇摰鳥也似鷂青黄燕頷勾喙嚮風搖翅乃因
 風飛急疾擊鳩鴿燕雀食之詩言欽欽者謂穆公也
[011-36a]
 忘我者謂康公也
無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
同欲焉
渭陽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晉獻公之女文公遭麗姬
之難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納文公康公時為太子贈送
文公於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及
其即位思而作是詩也
 晉文公獻公子秦康公之舅也秦穆夫人秦康公之
[011-36b]
 母亦晉獻公之女文公異母姊也文公生於狐姬夫
 人生於齊姜婦人以姓為字曰齊姜係於本國如曰
 秦姬則又係於夫之國也文公未反國康公母秦姬
 已卒穆公納文公康公為太子贈送文公於渭陽見
 舅思母及其即位晉文公已卒秦康公追舊日渭陽
 送舅思母之情而為此詩
權輿刺康公也忘先君之舊臣與賢者有始而無終也
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昬亂游蕩無度焉
[011-37a]
東門之枌疾亂也幽公淫荒風化之所行男女棄其舊
業亟㑹於道路歌舞於市井爾
 古者因井為市井田之中亦可交易
衡門誘僖公也愿而無立志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也
東門之池刺時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賢女以配君子

 經三章皆思得賢女之事
東門之楊刺時也昬姻失時男女多違親迎女猶有不
[011-37b]
至者也
墓門刺陳佗無良師傅以至於不義惡加於萬民焉
防有鵲巢憂讒賊也宣公多信讒君子憂懼焉
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徳而說美色焉
株林刺靈公也淫乎夏姬馳驅而徃朝夕不休息焉
 君臣淫於其國國人效之躬行之移風俗也如此
澤陂刺時也言靈公君臣淫於其國男女相說憂思感
傷焉
[011-38a]
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國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潔其
衣服逍遥遊燕而不能自彊於政治故作是詩也
 三諫不從待放於郊賜之玦而後行古之道也去君
 而猶思君卷卷之忠也檜國鄰於虢而居於濟洛河
 潁之間鄭將兼弱攻昧取亂侮亡焉故曰國小而迫
 也君不用道好潔其衣服所謂四鄰謀取其國家而
 不知也
素冠刺不能三年也
[011-38b]
 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
 之懐將由夫窮無窮極無極與則終身而慕哀未可已
 雖然禮有節文聖人為之制也其有安於食稻衣錦
 者幾無人心焉耳是故苴麻之服慘戚之容必稱練
 祥之祭哭泣之節有殺不飲酒不食肉倚廬而居枕
 塊而寢端席而坐朝奠夕徹夕奠朝徹事死如事生
 事亡如事存不疾不薑桂不塟不除服夫是之謂行
 三年之喪也不然服其服而無其容容其容而無其
[011-39a]
 心猶不能行也
隰有萇楚疾恣也國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無情慾者

匪風思周道也國小政亂憂及禍難而思周道焉
 周室入厲而壞至宣而興至幽而大壞檜將并於鄭
 而其君不能自存其臣思周道之盛時王室尊安諸
 侯之國小大皆奠其居也
蜉蝣刺奢也昭公國小而迫無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
[011-39b]
人將無所依焉
 迫脅於大國之間無治國之法以自守好為奢侈而
 任用小人國家危亡無日君將無所依焉
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逺君子而好近小人焉
鳲鳩刺不壹也在位無君子用心之不壹也
 四章皆舉善以駮時之惡鳲鳩秸鞠其養七子也旦
 從上而下暮從下而上
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
[011-40a]
明王賢伯也
 明王賢伯於諸侯能督察之紀理之勞來之
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
致王業之難難也
 周公為七月之詩陳述周家興王之功業也周公相
 成王成王㓜管叔蔡叔流言周公居東征之其身離
 乎朝廷其心在乎王室遭此變故恐成王之惑於流
 言而不知創造守成之不易凡公之所為鞠躬盡瘁
[011-40b]
 者蓋欲扶持王業之已成而昔者未成之初自后稷
 以來繼世曽孫有公劉居豳地前不窋而後太王接
 虞施商以肇周祀其風動教化國人之所自來蓋歴
 千有數百餘年之久漸漬而後成致我周家興王之
 功業如此其艱難也君㓜矣吾又不以身當之其無
 壞我室乎故陳其所由與其所以致者皆在農桑之
 務禮義之績其意深矣逺矣豳者戎狄之地名在雍
 州岐山之北漢屬古扶風郇邑周公為是詩也太師
[011-41a]
 述之為豳國風焉蓋於祭祀之時亦有吹豳籥而歌
 豳詩者鄭譜以為公劉太王居邠之風俗蓋太王未
 遷岐以前猶在邠觀其來邠止旅迺宻及其遷岐從
 如歸市可見周人之愛君也
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
王名之曰鴟鴞焉
 鴟鴞之詩乃周公救亂所為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
 者以惑於管蔡之流言也公乃為此詩以遺王欲王
[011-41b]
 之察其中心也
東山周公東征也周公東征三年而歸勞歸士大夫美
之故作是詩也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
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樂男女之得及時也君子之於
人序其情而閔其勞所以說也說以使民民忘其死其
惟東山乎
 東山之詩乃大夫述周公東征而歸勞歸士之意也
 歸士述家人之言周公述歸士之言大夫述周公之
[011-42a]
 言未必有其言而有其意大夫足而成之周公攝政
 元年有管蔡及武庚淮夷之叛故居東征之歴渉三
 年而歸凡征行莫不辛苦上知之而能言之則為治
 世上不知之而下自言之則為亂世
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惡四國焉
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
 周公攝政東征四國既定仍在東土此詩已遺鴟鴞
 之後未得雷風之前之詩也周公之美而朝廷之刺
[011-42b]
 周公豈欲其有是哉
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
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攝政逺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
周大夫美其不失其聖也
 美其進退有難而能不失其聖也周公誅伐四國成
 就周道使天下太平而聖徳著明致政之後欲老而
 自退成王又留為太師令輔弼左右非不知周公也
 特惑于其初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