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c0012 毛詩李黃集解-宋-李樗 (master)


[03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毛詩集解卷三十七  宋 李樗黄櫄 撰
  三頌
 黄曰詩之有頌何也盛徳不居成功不有以告天地
 以報祖宗豈直大其事俊其辭以誇當年耀來世而
 為是美觀哉周之有頌人以為作於成周太和之時
 而不知其始於文武積累之日自文武積累而至成
 王自風極而至於頌其所由來者逺矣魯頌之作曰
[037-1b]
 頌僖公非告神明也曰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皆願
 之之辭非成功也聖人思西周之盛而不可得幸而
 有僖公之賢而魯人尊之聖人之心若曰魯周公之
 後也而其所以得人心者又如此吾又何貶焉故春
 秋謂之魯春秋而詩亦有魯頌所以尊周而存商頌
 所以仁前代此三頌之說也而亦聖人之意也
清廟之什詁訓傳第二十六  周頌
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
[037-2a]
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徳對越在天駿
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
 李曰周公之營洛邑見於召誥洛誥按書召誥曰越
 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於洛汭越五日甲寅
 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逹觀于新邑營
 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越
 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則是
 周公營洛邑之時諸侯皆在也至於成洛邑以朝諸
[037-2b]
 侯則於書無所見按車攻之序曰宣王能内修政事
 外攘夷狄復㑹諸侯於東都焉東都即洛邑也宣王
 中興復於東都之地以朝諸侯則是成洛邑以朝諸
 侯雖其書無所見而車攻之序言復㑹諸侯於東都
 亦可以見也鄭氏曰成洛邑居攝五年時孔氏推廣
 之曰周公成洛邑在居攝五年其朝諸侯在六年明
 堂位言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言六年朝諸侯於明
 堂即此時也愚竊以為不然按書云在十有二月惟
[037-3a]
 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則是周公成洛邑在於
 七年非在於五年周公成洛邑之時諸侯皆在遂因
 而朝諸侯非成洛邑在於五年朝諸侯在於六年明
 堂位之言不足信也其曰周公踐天子之位朝諸侯
 於明堂亦非也夫周公特攝其位而已曷嘗踐天子
 之位乎周公所以朝諸侯者特相成王以朝諸侯而
 已周公非自居南靣而受諸侯之朝也朝諸侯率以
 祀文王者洛誥所謂王在新邑烝祭嵗文王騂牛一
[037-3b]
 武王騂牛一此所以謂祀文王也孝經曰昔者明王
 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况於公侯伯
 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
 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
 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况於妻子乎故得人
 之歡心以事其親自天子至於卿大夫尊卑雖不同
 而必以盡其所有合其歡心以事其親然後為孝故
 為天子者必合天下之歡心為諸侯者必合一國之
[037-4a]
 歡心為大夫者必合一家之歡心然後見其事先君
 之孝必盡其所有以祭也周公成洛邑朝諸侯率以
 祀文王則是能合四海之歡心也故孔子以為郊祀
 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
 之内各以其職來祭觀此則知周公之孝於穆清廟
 清廟鄭氏以為天徳清明文王象焉其意以為文王
 與天合其徳故以為天徳清明文王象焉王氏從而
 推廣其說以謂湯之伐桀衆以為我后不恤我衆而
[037-4b]
 割正夏而湯誥云夏徳若兹今朕必往則是聖人之
 任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此聖人之清
 也不如蘓氏以為清廟肅然清静按左傳曰清廟茅
 屋大路越席大羮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清廟之
 中但以茅飾屋所以著其儉杜元凱注曰清廟肅然
 清静之稱也蘇氏之說盖本諸此張文濳又謂治人
 之道尚明故施政之堂曰明堂事神之道尚潔故文
 王之廟曰清廟禦侮之道尚肅故宫室之牆曰蕭牆
[037-5a]
 明不蔽也清不汚也肅不亂也王氏以為周公穆穆
 而帥諸侯則諸侯以肅雍而應周公其說雖善然以
 於穆為欽和古人之辭疑不如是不如毛氏以為於
 乎美哉周公之祭文王之清廟乎穆美也鄭氏以肅
 雍顯相謂周公祭清廟其禮儀敬且和又諸侯有光
 明著見之徳者來助祭一句之中上二字以為周公
 下二字以為諸侯不可以從也故於穆清廟當從毛
 氏之說肅雍顯相當從王氏之說言於乎美哉周公
[037-5b]
 之祭清廟也諸侯之來助祭者敬而且和也敬之與
 和祭祀之所貴雍之詩亦曰有來雍雍至止肅肅惟
 其肅肅則是其心之敬惟其雍雍則是其貎之和心
 敬而貎和而其祭可謂誠矣肅雍顯相以見諸侯之
 助祭也如此雖不言周公所以帥之而帥之之意自
 見亦猶何彼襛矣言曷不肅雍王姬之車人之望見
 王姬之來曷不肅雍乎此乃王姬之車也此雖不言
 王姬肅雍而王姬之意自見今此不言所以帥之而
[037-6a]
 諸侯能如此亦見周公所以帥之也濟濟衆多之士
 也孔氏謂序言朝諸侯帥以祀文王者止率諸侯耳
 多士亦助祭而序不言帥之者王朝之臣助祭為常
 非所當率故不須言雖以濟濟多士為王朝之臣然
 亦不必專指王朝之臣孝經曰不敢遺小國之臣而
 況於公侯伯子男乎以諸侯之臣皆與之豈必王朝
 之士乎故凡王朝之臣與夫諸侯之臣皆與其中焉
 濟濟多士皆秉文王之徳而祀文王在天之神洋洋
[037-6b]
 然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固足以配祀文王矣而在
 廟又皆奔走以助其祭夫對越在天則内以盡其徳
 駿奔走在廟則外以盡其力内盡其徳外盡其力則
 其所以助祭也可謂至矣盡矣以見文王既沒其徳
 在人者不可忘文王之徳豈不顯乎豈不奉承於人
 乎信乎無有厭斁於人也文王之生諸侯奉之未足
 以見其徳之盛文王旣沒天下之人奉承之如是之
 久然後可以見其徳之盛周公以四海之内各以其
[037-7a]
 職來祭則是聖人之徳無以加於此周公之孝於此
 可見然序但言美文王者以清廟所祭者乃文王故
 專歸美於文王也
 黄曰清廟之詩乃洛邑既成諸侯四朝周公相成王
 率諸侯以祀文王如斯而已今鄭氏孔氏之説皆以
 為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朝諸侯於明堂予竊
 以為不然夫書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官又曰召公為
 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又曰周公曰王若曰則
[037-7b]
 是周公未嘗踐天子位無疑也洛誥之書言王在新
 邑烝祭嵗文王騂牛一武王騂牛一則祀文王之時
 而王在新邑周公率諸侯以朝之又無疑也孔子曰
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則周
 公其人也曰周公其人云者言周公必如是而後可
 以無愧使周公果踐位稱王則孔子奚取哉予敢詳
 為之辨文王之廟謂之清廟何也或曰鳴條之役有
 今朕必往之辭此聖人之任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
[037-8a]
 二以服事殷此聖人之清也夫孔子形容文王之徳
 曰至徳而詩人形容之曰之徳之純中庸形容之曰
 天之所以為天文王之所以為文王也是皆形容不
 盡之意也而清之一字果足以盡文王之徳云乎哉
 左氏曰清廟茅屋大路越席昭其儉也杜元凱注曰
 清廟肅然清静之稱近世張右史曰治人之道以明
 為貴故施政之堂謂之眀堂事神之道以潔為貴故
 文王之廟謂之清廟此說盡之嗚呼吾觀清廟一詩
[037-8b]
 而嘆文王之徳何其在人心耶夫徳足以感人心於
 一時不若足以感人心於後世頌美文王之徳其所
 以在人心者不冺也故在當時曰濟濟多士文王以
 寜後世則曰濟濟多士秉文之徳故清廟一詩形容
 清廟之美相祀之誠而其所以形容之微意則在於
 秉文之徳一句葢見王姬之車者自有曷不肅雍之
 辭入文王之廟者自有肅雍無射之心文王之神無
 所不在而祭者之心以為如在對越其所以在天與
[037-9a]
 奔走其所以在廟祭者之心無所不盡其極也曰不
 顯不承者此又推其不祭之時文王之徳亦能使人
 之無厭射如此也噫雍雍在宫肅肅在廟此文王之
 徳也今曰肅雍顯相非秉文之徳乎不顯亦臨無射
 亦保此文王之徳也今曰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非
 秉文之徳乎吾觀思齊之詩而得清廟之遺意也
維天之命大平告文王也
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徳之純假以溢
[037-9b]
我我其收之駿恵我文王曾孫篤之
 李曰文王受命作周未盡得天下而沒至成王時始
 致大平遂歸功於文王而告廟焉自古人君能成其
 治功則必明歸功於祖廟而不敢以為己有也武王
 得天下也曰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于四方顯
 于西土惟我有周誕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
 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是歸
 功於文王也故成王致太平亦曰假以溢我我其收
[037-10a]
 之亦是歸功於文王也中庸舉此詩以謂維天之命
 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
 徳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中庸之
 書其言詩也亦是斷章取義此詩之意言天命周家
 無有窮已故始也命文王以及成王也中庸之說則
 以文王之徳之純對於穆不已以相對為說觀此詩
 所言大概以謂天之命周家如此之厚故先言於穆
 不已下句遂解此天命不已之意言天命文王至於
[037-10b]
 成王也命者天之命周家也鄭氏云命猶道也此亦
 出於中庸之說王氏則以於穆為敬和亦曲説也於
 乎不顯言於乎美哉文王之徳豈不光顯乎葢其徳
 純一既見於文王之身而其後又洋溢以及於成王
 也而成王假之以致大平後世常大順文王厚而行
 之則可以保大平之業也駿大也恵順也篤厚也歐
 陽曰此詩不言武王主於祭文王也其説甚善鄭氏
 曰大順我文王之意謂為周禮六官之職此皆附㑹
[037-11a]
 之說不足信也
 黄曰行而後說動而後敬言而後信此可見之效也
 而猶未離乎人也未行而説不動而敬不言而信篤
 恭而天下平非與天同徳者孰能致之故曰上天之
 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此告大平之詩所
 以言天之所以為天與文王之所以為文王也噫維
 天為大惟堯則之此堯之所以為堯也天徳而出寜
 日月照而四時行此舜之所以為舜者也若夫時雍
[037-11b]
 太和之治特其緖餘耳此一詩惟中庸形容之盡而
 諸家之說皆不足考其曰中庸斷章取義何其謬歟
維清奏象舞也
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肈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
 李曰象舞文王之舞也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呉季子
 聘於魯觀周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則
 是象舞乃文王之舞也横渠先生曰周樂有象武勺
 三者象是武王為文王廟所作武功本於文王故武
[037-12a]
 王歸功於文王以作此樂象文王也大武必是武王
 既死國人所奏之樂奏於武王之廟勺是周公七年
 之後制禮作樂時大武有所增益也故勺言告成大
 武此乃據序為説則是象舞者乃文王之舞武舞者
 乃武王之舞故將奏象舞則必歌維清之詩將奏武
 舞則必歌大武之詩有其舞必有其歌舜之樂歌於
 堂有九徳之歌九韶之舞自古然也鄭氏之説乃以
 謂象舞象用兵殺伐之舞武王制焉蘇氏則以為文
[037-12b]
 王之舞葢文舞也一則以為文舞一則以為武舞無
 所考證難以參訂然觀詩之所言但言文王之典足
 以知其為文舞也武之詩言勝殷遏劉耆定爾功酌
 之詩言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此二詩猶疑是武舞也
 其詩篇之名雖不言文舞武舞觀詩之意自可見也
 禮記曰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明堂祭
 統亦皆謂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説
 者皆以象為武王之舞象舞既是文王之舞又為武
[037-13a]
 王必不然也清明也緝繼也熙廣也天下之所以清
 明無事其後世又能繼而廣之皆是文王典法所致
 也文王造周未得天下而沒天下之治也已見於文
 王故祭天之禮皆自文王始也自今已後迄有成功
 原其周之禎祥則在於文王也禮記曰國家將興必
 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文受命作周至武王則
 得天下成王致太平之治其禎必在於文王時也毛
 鄭則以文王受命始祭天而征伐孔氏遂謂文王祭
[037-13b]
 天必在受命之後未知其何年郊祭二家之説皆因
 文王受命遂為此辭使文王而祭天則是受命稱王
 僭偽不臣文王不免有罪也生民之詩曰后稷肈祀
 庶無罪悔以迄于今説者遂謂后稷祭天嗚呼使后
 稷而祭天則不足為后稷使文王而祭天則不足為
 文王以諸侯而祭天此乃暴秦之君無所忌憚者所
 為而謂后稷文王亦為之乎詩人之言非不明甚但
 學者不詳味之生民之詩曰后稷肈祀乃是歸功於
[037-14a]
 后稷言祭天之禮所以行於今者自后稷之致也此
 詩言肈禋亦是歸功於文王言祭天之禮所以用於
 後世者乃自文王所致也詩人之言學者自亂之耳
 文王有君民之大徳有事君之小心使紂之在日而
 文王設為祭天之禮安在其為事君之小心哉
 黄曰吾觀維清之頌而見文王之純乎天也古之聖
 人迫之而後動求之而後應者吾於湯武見之迫之
 而愈不動求之而愈不可得徽柔懿恭而不忘乎民
[037-14b]
 小心翼翼而不忘乎君感而遂通而不失其為寂然
 不動與民同患而能退藏於宻無然畔援無然歆羨
 文王之心天知之矣雖則如燬父母孔邇文王之心
 非特天知之而汝墳之婦人亦化之故曰有君民之
 大徳有事君之小心吁兹文王之所以純乎天也哉
 是故成湯之心見於濩舞武王之心見於武舞文王
 之心見於象舞濩舞之樂季子知其猶慚武舞之樂
 孔子嘆其未盡善聖人之心茍有不足於中者無隐
[037-15a]
 也維清之頌其文王象舞之樂章乎其辭簡而明直
 而大文王純徳之所著見乎季子見舞象箾南籥者
 曰美哉猶有憾杜元凱注云文王恨已不及致大平
 嗚呼吾觀維清之頌象舞之樂見其廣大熙熙而二
 子所謂憾且恨果何見也鄭氏之説又謂象舞象用
 兵時刺伐之舞夫詩但言文王之典則非象其殺伐
 之事可知如奏大武之詩言勝殷遏劉耆定爾功則
 其為武舞亦可知也維清緝熙文王之典其説不過
[037-15b]
 曰文王之心不可以形容而文王之典著見於天下
 清明而廣大一豪之人偽不容於其中兹其所以為
 文王之典也而諸家之説則以為天下之所以清明
 而無事者乃文王有征伐之法故也夫詩但言文王
 之典烏在其為征伐之典也哉肈禋迄用有成維周
 之禎要其説不過曰祀帝之禮推所自來實文王基之
 也然則後世之所以享成功而成大業者其禎祥已
 見於文王之時乎此詩人推本而言之也而諸家之
[037-16a]
 說則以為文王受命為王有征伐之功而行祭天之
 禮嗚呼學者不知聖人之心其亦深得罪於聖人矣
 使文王名為事紂而實稱王未嘗為王而行祭天之
 禮則是與後世僭偽不臣者無以異也而謂文王為
 之乎生民之詩曰后稷肈祀以迄于今而此詩曰肈
 禋迄用有成葢周人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
 明堂以配上帝故生民所謂肈祀者言祭天之禮而
 歸功於后稷此詩所謂肈禋者言祀帝之禮而歸功
[037-16b]
 於文王如所謂大王肈基王迹皆推本之論也予故
 詳為之辨
烈文成王即政諸侯助祭也
烈文辟公錫兹祉福恵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于爾
邦維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
其訓之不顯維徳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
 李曰孔氏云周公居攝七年致政成王乃以明年嵗
 首即此為君之政於是用朝享之禮祭於祖考有諸
[037-17a]
 侯助王之祭既祭因而戒之葢成王即位之初年方
 㓜沖故周公攝政既而周公復辟成王始親政事亦
 猶漢宣帝始立霍光既死宣帝始親政事也烈光也
 文章也此葢言當時諸侯助祭既畢成王因以戒之
 光大文章之諸侯我周之文武錫汝諸侯之福而為
 周家之屏翰文武之所以綏恵諸侯者無有窮已但
 爾之子孫必思有以保之也毛鄭説此詩不同毛氏
 則以為文王錫之福鄭氏則以為天錫之福王氏則
[037-17b]
 以為錫周之祉福王氏之說固非矣鄭氏之說亦未
 為善也此詩言諸侯助祭助祭既畢因而告之以烈
 文辟公錫兹祉福乃文王錫之福文王所以恵我諸
 侯至於恵我無疆爾諸侯尚不能保之則亦不能長
 享富貴也凡諸侯不能保之者非文王不能恵我無
 疆也乃爾之諸侯不能盡保之之道也自此以下則
 言保之之道封殖也靡侈也人君已自封殖則必有
 害及斯民害及斯民則國必至於亡自古好利好奢
[037-18a]
 亡其國者多矣惟其好利則掊克百姓之財惟其好
 奢則必掊克百姓之利以充一已之欲至於人民愁
 怨帑藏空虚莫之恤也孔子曰在上不驕髙而不危
 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髙而不危所以常守貴也滿而
 不溢所以長守富也惟能不殖爾邦則可以長守富
 貴而天子所以尊崇之也戎大也爾宗之有大功爾
 子孫當纘其功則繼其序而增大之也莫强於得人
 得人則四方順服矣孔子用於魯則齊人歸其侵疆
[037-18b]
 段干木用於魏而秦人不敢加兵是以賢人在朝四
 方其有不服乎莫光顯者修徳也不顯申伯王之元
 舅文武是憲百辟其有不為法乎凡此所言文武所
 以告諸侯者未嘗少忘成王即位之初其敢忘之乎
 成王以能奉其祖考之意所以戒諸侯者為必備諸
 侯又能繼其祖宗之業所以承天子者為甚謹君臣
 之間永保無疆之禄豈不美哉
 黄曰告人以所當為不若勉人以其所欲為天下之
[037-19a]
 理凡其所當然者皆人之所當為也知其所當為而
 或不能為者無以動其欲為之心也是故告人以當
 為之事而使人有欲為之心者惟明於人情者能之
 成王當即位之初四方諸侯奔走而聽命成王因諸
 侯之助祭而作烈文之詩以勸戒之其辭温柔和易
 使聽之者有躍然不能自己之意何其明於人情也
 夫受福而遺其子孫人情之所同欲也子孫世世保
 民諸侯之願孰不在此成王謂爾諸侯之有功烈有
[037-19b]
 文章者吾固錫之福矣然是特一時之福而非無窮
 之福也爾能屏翰王室尊君愛民無一豪自用之心
 而常盡其所以恵我之實則億萬斯年與國同休子
 孫其保之矣人情樂於子孫之保也其敢萌一慢心
 乎位愈隆而爵愈尊尤人情之所同欲也得君之榮
 加爵之寵諸侯之願孰不在此成王謂爾無封殖以
 漁民利無侈靡以傷民財不萌一豪自縱之心而常
 盡其節用愛民之實則予一人汝尊維王其崇之矣
[037-20a]
 人情樂於君之榮我也其敢萌一侈心乎至於告之
 以念前人之功則勉之以大前人之業皆困其所欲
 為之心而喻其所當為之理人所當用也告之用人
 而曰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人情孰不欲强其國也
 孰不欲為四方之訓也則用人之説其可忘乎徳所
 當修也告之以修徳而曰不顯維徳百辟其刑之人
 情孰不欲顯其身也孰不欲為百辟之法也則修徳
 之説其可忽乎昔魯用孔子而歸其疆秦用孟明而
[037-20b]
 霸其國齊用黔夫而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則人
 雖若無競而實為競也隨侯修徳而楚不敢伐晉君
 修徳而楚不敢兵秦人增修國政而趙成子言於諸
 大夫曰秦念徳不怠其可敵乎則徳雖若不顯而實
 顯也繼之曰於乎前王不忘此又成王感𤼵諸侯不
 盡之意前輩謂無逸一篇其要在於七嗚呼三不敢
 字上愚謂烈文一詩其要在於乎前王不忘之一句
 學詩者試深思之
[037-21a]
天作祀先王先公也
天作髙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
之行子孫保之
 李曰鄭氏以先王謂大王以下先公諸盩至不窋諸
 盩至不窋固是周之先公也周之祭豈能盡及先公
 而若謂合祭則毁廟之主皆與在焉則諸盩不窋亦
 在所當祭也然序不言合祭何由而知之若曰四時
 之祭則所祭者但七世至先公則三人而已天保之
[037-21b]
 詩曰禴祠烝嘗于公先王禴祠烝嘗乃四時之祭也
 四時之祭及於先公不過一二人而已天保之詩言
 于公先王先言公而後言王今此先言王而後言公
 葢天保之所以先言公而後言王者先後之序也此
 先言王者葢此詩所言王迹之所自起故序先言先
 王也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而詩之所言但言天而
 不言地此詩所言但言先王而不及先公其意一也
 曰天作髙山鄭氏謂天生此髙山使興雲雨以利萬
[037-22a]
 物大王自豳遷焉則能尊大之廣其徳澤鄭氏以天
 生此髙山使興雲雨乃衍說也詩之所言但言大王
 遷於岐矣以天生此髙山使興雲雨詩無是意也鄭
 氏之說雖非猶以髙山為岐山至於王氏乃謂后稷
 以功徳有國則髙山之譬也其後失職自竄伏於戎
 狄則嘗荒矣至於大王而後復治則是以髙山喻后
 稷功徳其取喻逺矣詩言髙山乃岐山也公劉遷于
 豳故詩人言豳居允荒大王遷於岐故詩人言天作
[037-22b]
 髙山大王荒之荒之治之也天作髙山大王既荒治
 之而作興矣至文王而後康之大王所以荒之則未
 必康之也文王康之然後足以見周家之盛矣彼徂
 矣鄭氏則以謂彼萬民也徂往行道也彼萬民之居
 岐邦者皆築作宫室以為常居文王則能安之後之
 往者又以岐邦之君有佼易之道故也王氏則以徂
 為天徂而從之惟蘇氏則以徂為逝當從之大王作
 而興矣文王康之文王既康之今又逝矣然自大王
[037-23a]
 治岐皆有簡易之行子孫所以守之而勿替也頌之
 所言多先言祖先之事業而末以子孫繼之為言維
 天之命曰駿恵我文王曾孫篤之我將之詩曰我其
 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其於末章皆言子孫持守
 之道其實一也
 黄曰天下之事固未嘗不本於天而所以為天者未
 嘗不本於人聖人不恃其在天之或然者而嘗盡其
 在人之當然者葢聖人之心與天黙契凡天理之自
[037-23b]
 然者皆聖人之心以為當然也然聖人盡其心於天
 理當然之先而常人推其效於天理既定之後上帝
 臨汝天何心哉帝謂文王天何言哉天固不能諄諄
 乎命乎人而聖人亦豈屑屑然求合於天不言傳而
 已傳不識不知不求合而自合以是論之則天未嘗
 有心於聖人而聖人亦未嘗有心於天聖人知盡其
 在我者而天命之所在則不容毫髪於其間也嗚呼
 遷岐之役果大王之心乎狄人不侵大王何心於去
[037-24a]
 豳事以珠玉幣帛而得免大王何心於遷岐狄人欲
 吾土地大王不忍以其所欲而害人去豳而遷岐大
 王之心亦安之天而已而豈有心於天之我予也而
 詩人之言必曰帝省其山曰帝遷眀徳曰帝作邦作
 對而此詩又曰天作髙山大王荒之夫大王之遷非
 得已不已也而詩人必以天言之其意似以為岐可
 以興周而天固使大王之都岐也吁知天而不知人
 者常人之論耳吾何取於雅頌哉葢詩人之所謂天
[037-24b]
 者非獨曰天而已矣詳觀天作一詩始言天作髙山
 似不知有人之説也然其一篇之意則在於大王之
 荒文王之康子孫之保而不獨歸之天也西周之地
 能興能衰闗中之地可王可亡此君子是以有所謂
 人之説也太王遷岐豳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
 者如歸市當此之時周雖未興而人心已有在矣此
 岐之所以大也故曰大王荒之繼之以文王徽柔懿
 恭以保民也不遑暇食以和民也周雖舊邦其命維
[037-25a]
 新當此之時人心愈固而天命愈不可易矣此岐之
 所以安也故曰文王康之大王大其基文王安其業
 推而極於岐山之民皆歸於大中至正之域則化益
 深矣遵王之道遵王之路而黨偏反側無有也周道
 如砥其直如矢君子小人皆化也故曰岐有夷之行
 成王之心以為積於前者如此其至繼於後者其敢
 有忽心哉曰子孫保之此自然之辭也夫始也歸其
 功於前人終也勉其效於後世是豈獨歸於天而已
[037-25b]
 乎諸儒講解見詩以天作名篇而皇矣之詩又有帝
 作邦之詩則皆曰岐以天立周以岐興而不知岐非
 以天立也以大王文王而立也周非以岐興以大王
 文王而興也此愚之臆見不敢以為詩人之意
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
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
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
 黄曰此詩葢郊祀天地之樂章也孔氏謂於南郊祀
[037-26a]
 所感之天神於北郊祭神州之地祗蘇黃門亦以謂
 冬至之日祀天於圜丘夏至之日祀地於方澤皆是
 據周禮以為說竊嘗以序觀之則郊祀天地又疑是
 合祭也李君弼先生專據此詩為言郊祀天地以合
 祭天地為無疑而不信南北郊之說東坡亦曰古者
 杞上帝則并祀地祗何以明之詩之序曰昊天有成
 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經之明文若二公者
 可謂篤於自信而不惑於衆人之說也然說者乃以
[037-26b]
 比之豐年秋冬報也謂秋冬各報而皆歌豐年則天
 地各祀而皆歌昊天有成命東坡言之詳矣豐年之
 詩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髙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
 烝卑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此詩歌於秋冬可也
 至於此詩專言天而不言地合祭之日則可歌尊天
 也若祭地於北郊歌天而不歌地烏有是理哉昊天
 葢因天之號而為文也王氏謂萬物皆相見而帝亦
 於是與萬物相見楊龜山破之曰若謂萬物相見於
[037-27a]
 南方郊祀當因於萬物相見之時而用冬至之日何
 也此説甚善孔氏惑於鄭氏之説以為感生帝其惑
 益甚矣此詩葢言昊天有成命文武受之故成王業
 則不遑安寜夙興夜寐必為受命之基而行寛大之
 政所以荅天之命也成王者成王業也自國語為此
 説至賈誼則以為成王武王之子也以成王不敢康
 為武王之子可也若如此説則下文之説不行矣故
 成王當以為成王業為後世子孫者當繼而廣大之
[037-27b]
 而大盡其心庶幾能保大平之基業也文武以奉天
 為心為子孫者當以文武之心為心然後相須以成
 大平之業也於緝熙或者以為文武夫於緝熙當以
 為成王鄭氏雖以為成王而以緝熙謂如學有緝熙
 光明若以緝熙為光明則文不相接
 黄曰昊天有成命一詩謂郊祀天地而作也郊祀之
 詩意者必言郊丘之位豆豋之儀牲牷之肥腯今考
 之詩無一辭以及此而特言文武以上天之心為心
[037-28a]
 後人當以文武之心為心天之命周已成而不可易
 文武之受天命益勤而不敢忽飲食人所嗜也而不暇
 盤遊人所樂也而不敢王業之所以成者皆自不敢
 康之心以成之也不顯亦臨不容有欺心陟降庭止
 不敢有慢心天命之所基者皆自宥密之心而基也
 文王之所以成王業基天命者如此則後人之所以
 繼而廣之者當如何哉亦惟盡此心而已無愧於文
 武之心而後能安文武之天下無負於天命無愧於
[037-28b]
 文武此成王郊祀天地之心也成王之祀在心而不
 在物故此詩之作不言物而言心昔孔子嘗援是詩
 以為無聲之樂夫樂而至於無聲豈言語之所可及
 而形迹之所可見哉文武成王吾知其同此心之運
 而非言語形迹之所可盡也
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也
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
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
[037-29a]
保之
 李曰蘇黄門云詩之頌祭天地有三一曰昊天有成
 命以郊祀天地記所謂禘嚳祀昊天於圜丘而以嚳
 配之其二曰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其三曰
 思文后稷配天此所謂郊祀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
 其祖配之竊嘗謂蘇黄門之說葢信康成之誤昊天
 有成命之詩但言郊祀矣未嘗言禘也亦未嘗言禘
 嚳也郊自為郊禘自為禘不可混而為一也禮記曰
[037-29b]
 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則是郊也禘也
 祖也宗也四者各有一祭豈可為一哉趙先生曰鄭
 𤣥云禘謂配祭昊天上帝於圜丘葢見祭統所說文
 在郊上謂為郊之最大者故為此説祭統所論禘郊
 祖宗者謂六世之外永世不絶者有此四種耳豈闗
 配祭哉禘者其所及者最逺故在郊之上趙先生此
 言可謂中康成之病耳而蘇黄門猶信之何邪竊嘗
 以思文之詩言后稷配天即孝經所謂郊祀后稷以
[037-30a]
 配天也如此詩所謂祀文王於明堂即孝經所謂宗
 祀文王於眀堂以配上帝也至於昊天有成命之詩
 此固是郊祀上帝其中未嘗配以后稷則當闕之且
 如孝經言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
 上帝天與帝似不同而說亦異同至有言感生帝赤
 熛怒含樞紐白招拒靈威仰皆以䜟緯之言惑聖人
 之經不足信也惟伊川以為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
 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天與帝即一也冬至郊祀天
[037-30b]
 地以物始生之時故以祖為配季秋享明堂以秋物
 成之時故祀於明堂而以禰為配或尊之或親之也
 我將毛氏以為大不如鄭氏以為奉我之將奉者薦
 享者維羊維牛也天之所以右我者則以我能儀式
 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非為牛羊故也天若福我文
 王則必享吾之祭矣杜鄴云行穢登豐猶不蒙佑德
 修薦薄吉必大來言天之右我者非為牛羊之故惟
 能儀式刑文王之典故耳此典乃文王所作也文王
[037-31a]
 既作此典為天之福我能奉行文王之典則天豈有
 不福哉天福文王則必享吾之祭矣雖曰享吾之祭
 亦豈可蕩然自滿而忘畏天之心哉故當夙興夜寐
 亹亹怵惕畏天之威然後可以保太平之業也儀則
 也式象也刑法也鄭氏謂受福於文王不如蘇氏天
 不遺文王而福之
 黄曰此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之詩也冬至郊
 祀天地以物始生之時故以后稷為配季秋大享於
[037-31b]
 明堂以物已成之時故以文王為配天猶帝也帝猶
 君也郊天而配以后稷尊之也明堂而曰帝配以文
 王親之也非成王周公孰能與於此哉我將我享維
 羊維牛說者以為備物之祭非也成王以為我之所
 以將其誠以享上帝者維羊維牛而已物至簡也而
 天之所以佑助我國家者豈以是物哉法文王之典
 以安文王之天下天若福我文王則必享我之祭矣
 天既享我之祭則我亦當盡其畏天之心夙興夜寐
[037-32a]
 慄慄危懼而不忘於畏天之威然後大平之業可得
 而保也天下者天與文王之天下也吾能無愧於文
 王無愧於上帝則奉祀之誠孰加於此乎成王之郊
 祀天地則曰單厥心肆其靖之祀文王於明堂則曰
 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當是時天下已安矣而
 猶曰日靖云者成王當已治之時而常持之以未治
 之心不敢以天下之已安而吾心遂蕩然而自滿也
時邁巡守告祭柴望也
[037-32b]
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
疊懐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
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徳肆于時夏允王保之
 李曰宣公十二年左氏曰式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
 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徳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則是時
 邁乃武王之詩國語又稱周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
 櫜弓矢則是時邁乃周公所作也故韋昭注云武王
 既伐紂周公作此詩也禮記曰嵗二月東巡守至於
[037-33a]
 岱宗柴望祀于山川柴者祭天而告至也自古人君
 之巡守所至方岳之下則柴望以告祭故舜巡守望
 秩於山川徧于羣神武王巡守亦必然矣鄭康成曰
 巡守告祭者天子巡守行邦國至於方岳之下而封
 禪也此説非矣范内翰髙平公嘗謂古者天子巡守
 至于方嶽以柴望告祭所以尊天而懐柔百神也後
 世議禮者失之諸儒阿諛者以希世主謂之封禪葢
 始於秦古無有也此説盡之矣古之人君其巡守也
[037-33b]
 但有告祭柴望之禮初未嘗有封禪也如史記所言
 舜柴望而為封禪是皆飾六經之言以文奸言也自
 秦漢以来時君世主貪心侈意必為封禪以告大平
 欲顯已大平之功遂行封禪之禮而臣之諂諛者亦
 曰封禪古所有也必以六經之言似於封禪者遂從
 而惑於人主以謂古之人既行之矣今之世何憚而
 不行邪漢武帝議封禪諸儒莫得其制遂采王制虞
 書射牛之事夫所謂虞書者謂望秩於山川也凡此
[037-34a]
 之類皆假諸書以說人主其罪豈不重哉秦皇漢武
 之時固然矣而文帝之時亦命諸儒議封禪而諸儒
 亦采六經王制以為封禪夫封禪之禮求六經之外
 則有之矣六經之中古人無是也必采六經以為封
 禪是特附㑹其言而已孔氏曰巡守不必封禪封禪必
 待太平則武王之時未封禪也此詩述武王之事鄭
 氏言至於方嶽之下而封禪者廣解巡守所為之事
 言封禪者亦因巡守為之非武王自封禪也孔氏之
[037-34b]
 意以武王之時未致太平故不為封禪然武王不封
 禪亦何害其為武王哉齊桓公欲封禪管仲曰古者
 封太山禪梁父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
 數十二於周故惟言成王夫武王既不封禪矣成王
 亦豈為哉此管仲之言亦不足信邁行也言式王巡
 守諸侯之邦昊天以武王能答天之意遂子愛之而
 錫福使之各得其序諸侯莫不畏威而震疊百神莫
 不懐柔而及河喬嶽此言天之福武王如此夫天之
[037-35a]
 福武王以諸侯則莫不畏威以百神則莫不懐柔人
 神各得其所詩人推美之曰信乎王能盡為君之道
 也故曰允王維后鄭氏謂右序有周乃天祐助次序
 其事謂多生賢智使為之臣也所謂實右序有周者
 豈必是生賢智以為臣哉歐陽公已辨之矣其於薄
 言震之又謂其兵所征伐甫動之以威則莫不動懼
 而服者言其威武又見畏也夫武王所巡守者非是
 以兵而征伐也下文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則是武
[037-35b]
 王伐紂之後寢兵不用豈欲以兵而征伐哉凡諸侯
 所以畏之者非必以甲兵而後畏之也古之人君其
 巡守也不過以諸侯之有功與過而後賞罰之孟子
 所載巡守之事曰入其疆土地闢田野治養老尊賢
 俊傑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
 賢掊克在位則有讓如王制所言山川神祗有不舉
 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
 不孝者君黜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
[037-36a]
 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封有功徳於民者加地
 進律凡此之類皆所以按諸侯之功罪而升黜之故
 諸侯聞王者之來莫不震疊之武王既巡守昭明有
 周之典序諸侯之在位者所謂序者即考其功罪而
 升黜之也武王既能升黜諸侯又能寢兵不用但求
 懿徳以施之中國則能保天下也自古人君之於天
 下取之非難保之尤難始皇非不能取天下也然至
 於二世而亡者以不能保之也秦皇以兵取之旣得
[037-36b]
 天下之後宜與天下息肩矣而好兵之志未已此其
 所以亡也文猶膏粱武猶藥石膏粱可以養生而不
 可以治病藥石可以治病而不可以養生武王向者
 既伐紂以取天下今也必求文徳以及中國然後可
 以保天下也書之所言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于桃
 林之野禮記所言包干戈於虎皮此以見武王能止
 武也鄭氏之說則謂武王求有美徳之士而任用之
 所謂懿徳者非必美徳之士也但求文徳而施之則
[037-37a]
 可以保天下也時夏亦不必謂樂歌但是陳之中國
 也我將之詩曰維天其右之則是天享之矣然不可
 以天享我而自滿故末章言于時保之今此言昊天
 其子之則是天愛之矣然不可以天愛我而自滿故
 末章言允王保之詩人之體類皆如此
 黄曰堯舜之揖遜湯武之征伐皆時也聖人不能違
 天故不能違時要以事或不同而此心之無愧於天
 不怍於人者千萬世而一轍也然聖人之舉事不特
[037-37b]
 曰吾可以無愧而止而亦必使天下匹夫匹婦皆曉
 然知吾心之無愧者然後有以大慰於其心而亦有
 以深服於天下舜受天下於堯類于上帝禋于六宗
 望于山川徧于羣神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二月
 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五月而
 南八月而西十有一月而北皆如之舜豈欲廣祭祀
 以求福而媚羣神以干譽哉其心以為吾如是而君
 天下典神人人民我有宗廟我享社稷我保吾固無
[037-38a]
 愧於此也而亦必使山川鬼神人民百姓皆知吾之
 所以得天下者如此其無愧也吾明告之明言之而
 使天下明知之則予一人之心始安此時邁之所由
 作也鄭康成之徒不知聖人之心而謂巡守告祭者
 天子巡守至於方嶽之下而封禪焉世之儒者樂謟
 諛以希世主往往附㑹其說以為封禪之禮始於舜
 之時而備於文王之世司馬遷大儒也而亦為是説
 豈不厚誣聖人也哉時邁之作要以見武王所以得
[037-38b]
 天下與其所以保天下者皆無愧也竊嘗論之武王
 巡守之事詩有時邁書有武成時邁告祭之樂章也
 武成識其政事以示天下來世也丁未祀于周廟越
 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此告巡守祭柴望之實也
 告于皇天后土名山大川此懷柔百神及河喬嶽之
 實也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此莫不震疊之實也庶邦
 冢君暨百工受命於周此式序在位之實也偃武修
 文歸馬放牛此非戢干戈櫜弓矢之意乎釋箕子之
[037-39a]
 囚式商容之閭建官惟其賢位事惟其能至於垂拱
 而天下治此非求懿德以保天下之意乎嗚呼吾觀
 詩書而見聖人之所以取守者有道也秦皇以兵取
 天下天下已定而兵不休漢武以兵伐匈奴匈奴已
 臣而兵不息徹稻榖飫藥石其亦適以自斃也光武
 存黄石苞桑之戒却臧宫馬武之請聘卓茂禮嚴光
 而以柔道理天下其亦庶幾於三代取守之道矣愚
 故表而出之以為天下後世戒
[037-39b]
執競祀武王也
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
有四方斤斤其明鍾鼔喤喤磬筦將將降福穰穰降福
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禄來反
 李曰此詩祀武王之樂歌也清廟之詩祀文王之詩
 故其詩之所言者無非歸美於文王執競之詩祀武
 王之詩故其詩之所言者無非歸美於武王葢子孫
 所以保有令緖奉承基業故宗廟祭祀得以時而奉
[037-40a]
 行之者皆縁上世之君豐功盛徳有以遺之故其祭
 也播之聲詩而歌之也清廟之詩祀文王乃因周公
 帥諸侯而為之執競之詩雖曰祀武王而其所以祀
 之之由則不可得而見也競强也易曰天行健君子
 以自强不息天穹窿而位乎上隂陽日月迭運推移
 以其健故也人君法天亦當自强然後可以成功武王
 能於自强之心執而勿失造次顛沛未嘗敢捨則其
 功烈所以莫强也武王伐紂而得天下拱揖指揮雖
[037-40b]
 强暴之國莫不趨使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則其功烈
 為莫强矣然其所以致功烈之莫强者則由執競之
 所致也其曰無競維烈葢言執競之效如此不顯成
 康毛氏則謂不顯乎其成大功而安之也鄭氏則以
 為不顯乎其成安祖考之道鄭氏之說不如毛氏為
 優言武王以一戎衣而天下定其成功而安之豈不
 顯明乎言其顯明也惟能如此故上帝美之所以集
 大命而有天下也皇美也自毛氏以為用言用彼成
[037-41a]
 安之道王氏以為由言由彼成康之道不如蘇氏以
 為周之興也逺矣至於武王成而安之然後能奄有
 四方使其明無所不至葢周自后稷以來雖積功累
 行而世有顯徳公劉克篤前烈大王肈基王迹王季
 其勤王家不過奄有一國而已至於文上雖受命作
 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然亦未能奄有天下
 也至武王之時則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於
 周故奄有四方惟武王之時然後如此武王所以能奄
[037-41b]
 有四方者以其成而安之也斤斤爾雅曰察也言照
 臨四方無所不察也歐陽公曰昊天有成命曰成王
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則成王者成王也當是康王
 已後之詩而毛鄭之說以頌皆是成王時作遂以成
 王為成此王功不敢康執競之詩曰自彼成康奄有
 四方則成康者乃成王康王也當是昭王已後之詩
 而毛氏以為成大功而安之鄭氏以為成安祖考之
 道夫所謂成王乃成王也成康者乃成王康王也豈
[037-42a]
 不簡而直哉觀毛鄭之説雖不如歐陽之簡直然觀
 諸詩亦有窒礙而不通者成王之時但持盈守成而
 已不可以為基命也今曰基命則非持盈守成也執
 競之祀武王如果是成康則是祀武王之詩其言成
 康之文如此其屢言武王無幾矣豈古人祀先祖之
 意乎不當以成王康王為説書曰自成湯至于帝乙
 成王畏相又曰惟助成王徳商頌亦曰武王靡不勝
 書之所言必不是周之成王頌之所言必不是周之
[037-42b]
 武王若使詩書皆載周之王則必以為周之成王武
 王矣詩之中不可失之太泥也鍾鼔喤喤蘇黄門曰
 凡今所以能備其禮樂修其祭祀以受多福者皆武
 王之徳所致也此說是也鄭氏乃以武王旣定天下
 祭祖考之廟而神與之福其說非也喤喤和也將將
 集也穣穣多也簡簡大也反反毛氏以為難鄭氏以
 為順習之貎觀賔之初筵詩曰威儀反反毛氏以為
 重慎之辭辭雖不同其意則一也既醉既飽與楚茨
[037-43a]
 既醉既飽同葢祭終而飲酒故耳言其祭祀之時鍾
 鼔筦磬之樂皆和故神降之福也祭終而飲酒威儀
 備具此福禄所以反覆日至方興而未艾也堂上堂
 下之樂非不多也而此詩特言鍾鼓管磬之樂者葢
 詩頌言祭祀之時則或言樂器或言羽飾言其大槩
 耳如不能以意逆志則是祀武王之詩但有筦磬之
 樂其它樂未必舉也或以它樂雖奏惟鍾鼔獨得其
 和無是理也
[037-43b]
 黄曰舜執兩端兩端所以用其中也湯執中執中所
 以建中也武王執競執競所以無競也觀牧野之戰
 武王以三千之臣而敵商受億萬之衆然商之師旅
 㒺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則武王葢有
 不戰而自勝者此所謂無競維烈也武王之所以無
 競者以應天順人之舉在武王則武王固能執其競
 矣天下所以無競在武王武王所以執者在仁義武
 王雖有成王業康天下之功而未嘗有矜耀之心而
[037-44a]
 猶皇皇然惟天命之是敬天周之興也逺矣至武王
 成而安之然後能奄有四方而東西南北無思不服
 其盛徳無所不及其照臨無所不至凡今之所以能
 備其禮樂修其祭祀以受多福者皆武王之徳所致
 也威儀反反與賔之初筵同言其反覆而不已也既
 醉既飽與楚茨既醉既飽同言其祭終而飲福也威
 儀備於祭祀之餘而醉飽見於飲福之際則福禄之
 來其有窮已邪此詩葢祀武王之樂章故言武王以
[037-44b]
 福後人者如此
思文后稷配天也
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貽我來牟帝
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
 李曰此詩祀后稷之樂歌也國語云周文公之為頌
 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則是此詩亦周公作與時邁
 之詩同也然頌之所作非是思文與時邁乃是周公
 所作而其餘詩乃他人所作也葢以國語所稱者惟
[037-45a]
 此二詩知其周公所作其餘不可得而知之也古之
 祭者必以其祖配之公羊宣公三年曰郊則曷為必
 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
 者無主不止則后稷所以配天葢所以尊祖也生民
 之詩尊祖也后稷生於姜嫄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
 推以配天焉觀生民之詩則可以見思文之詩矣言
 我之所思祖宗有文徳者乃后稷也至其徳乃可以
 配天其所以配天者以其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也立
[037-45b]
 毛氏但以為如字鄭氏則以立為粒益稷之篇曰曁
 稷播奏庶艱食鮮食烝民乃粒萬邦作乂以書所謂
 烝民乃粒正詩所謂立我烝民也二說皆通毛氏則
 以為存立者則以后稷敎民稼穡而民賴以存立也
 鄭氏所以為立者乃以后稷敎民稼穡而烝民賴以
 粒食也惟其敎民稼穡故立我烝民莫不於爾而各
 得其中后稷之所建極固天下之人所以取中也貽
 我來牟毛氏曰牟麥也是毛氏但以牟為麥耳鄭氏
[037-46a]
 曰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
 流為烏五至以榖俱來此其説不經歐陽公曰自秦
 焚書之後至漢興伏生口傳尚書先出泰誓三篇得
 於河内女子其書有白魚赤烏之事其後魯共王壊
 孔子宅乃得古文尚書其泰誓三篇初無怪異之說
 由是河内女子泰誓知其非真棄而不用先儒謂之
 偽泰誓然則白魚赤烏之書甚為誕妄其説得之矣
 然猶有未盡者泰誓三篇乃是武王誓孟津之時也
[037-46b]
 此貽我來牟乃后稷敎民之事以武王之事乃以為
 后稷稼穡之言其説不待辨而自破矣所謂貽我來
 牟即所謂誕降嘉種也生民之詩愚嘗辨之矣稼穡
 之事其來尚矣但以洪水之害民苦於昏墊猶未暇
 為至后稷敎民稼穡利及於民而始有嘉種故詩人
 推美之以為天誘其𠂻如親貽之以嘉種者也貽我
 來牟即天之所命以徧養四方之民者也故孟子曰
 麰麥播種而耰之趙岐曰麰麥大麥也孟子之所謂
[037-47a]
 麰從麥從牟此之所言則不從麥省文也說文周所
 謂受瑞麥來麰一麥二夆象芒刺之形天所來也說
 文以牟為麥可也以為天所來則似鄭氏之説此則
 非也廣雅又以為來小麥牟大麥也以來牟為二種
 不知有何所據而云劉向云來牟麥也始自天降劉
 向以牟為麥可也以為始自天降則誤矣貽我來牟
 此乃天命后稷率育斯民而后稷能奉天之意無以
 此為我之疆無以彼為爾之界無有内外之殊則后
[037-47b]
 稷當陳其常道于時夏也后稷視民之饑由己饑之
 既無彼己之心則豈有内外之殊哉説者以時夏為
 九夏之樂孔穎達則以為此詩與時邁皆周公所作
 俱云時夏則以此二者為大功故以樂為大歌孔氏
 徒見國語云周文公所作故其詩亦同時邁之詩
 言時夏夫思文言時夏者但言中國而已必不是樂
 歌也后稷敎民稼穡但養之而已未及教之也如舜
 命契敬敷五教在寛則教之者乃契之事也思文之
[037-48a]
 詩惟美后稷乃以陳常于時夏言者葢無常産而有
 常心者惟士為能若民無常産而因無常心茍無常
 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倉廪實而知禮義府庫充而
 知榮辱使當洪水之後后稷不能敎民以稼穡則天
 下之民必蕪常産矣既無常産則何常心之有惟其
 教民稼穡此其所以言陳常于時夏也
 黄曰此郊祀后稷以配天之詩也生民之詩言后稷
 生於姜嫄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然后
[037-48b]
 稷配天特一事也在生民則為雅在思文則為頌葢
 生民特言其事而思文則祀后稷之樂章也生民為
 叙事之辭思文為告事之辭此雅頌之所以異與民
 之所以生者天也而其所以全上天生育之功者后
 稷也故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
 鄭氏以立為粒葢本於益稷篇烝民乃粒之句然輕
 改經文予所不取不若毛氏以為后稷敎民稼穡而
 民賴以存立此説為當然詩不言民之所以存立者
[037-49a]
 本於后稷以稼穡育民而乃以為后稷以中道化民
 何也葢六府所以養民身三事所以養民心二者常
 相因而不能以相無孟子所謂民無常産因無常心
 放僻邪侈無不為已惟后稷能教民稼穡所以教民
 以中道也貽我來牟來牟者麥之類也孟子曰麰麥
 播種而耰之趙歧曰麰麥大麥也鄭氏謂天降來牟
 之種以與后稷然后稷以前地無五榖而民不粒食
 乎其無是理明矣至於白魚赤烏之說尤為怪誕此
[037-49b]
 鄭氏之蔽也生民言誕降嘉種言后稷降之於民也
 此詩所謂貽我來牟亦言后稷貽之於我民也后稷
 思天下之饑者猶已饑之仁心之發初無限量又安
 有此疆爾界二其心哉陳常于時夏或者以時夏為
 樂名然時邁言我求懿徳肆于時夏則時夏者中國
 之稱也后稷之於民也富而教之孟子所謂八口之
 家可以無饑繼之以申之以孝悌之義此王道之始
 而文武之功所以起於后稷也
[037-50a]
 
 
 
 
 
 
 
 
[037-50b]
 
 
 
 
 
 
 
 毛詩集解卷三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