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c0011 毛詩名物解-宋-蔡卞 (master)


[01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毛詩名物解卷十二
           宋 蔡卞 集解
 釋蟲
   螢  蟋蟀 蛣蜣  阜螽  蟦蠐
   蛾  蠁  蝶   莎雞  蜩
   螟蛉 蜴  蝤蠐  熠燿  蜉蝣
  螢
[012-1b]
夜飛腹下有火故字從熒省螢小火也月令季夏曰腐
草爲螢不言化者不復爲腐草也傳曰螢帶火而宵行
是故秋隂數雨螢火夜飛之時一名挾火一名據火一
名熠燿詩曰熠燿宵行今西北多螢火大者如棗其小
者尚如蠶蠋行輒有光正曰宵行以此故也詩傳曰熠
燿燐也燐螢火也先儒以爲老槐生火血久爲燐燐非
螢火誤矣蓋燐者微火之名故此兩者通謂之燐廣雅
曰景天螢火燐也而古今注亦以爲螢食蚊蚋一名夜
[012-2a]
光一名宵燭一名燐然則燐亦螢火明矣崇有論曰鳥
無胃而生螢無胃而育
  蟋蟀
蟋蟀似蝗而小善跳正黑光澤如漆一名蛬一名促織
語曰促織鳴懶婦驚有悉率之義故曰蟋蟀之道也曹
奢而迫唐儉而勤故詩一以蜉蝣一以蟋蟀刺之詩曰
蟋蟀在堂嵗聿云莫在堂九月之時也九月建戍於文
禾千爲年歩戌爲嵗一章曰職思其居言於行思其居
[012-2b]
也二章曰職思其外言於内思其外也三章曰職思其
憂言於樂思其憂也序所謂憂深思逺有堯之遺風此
也詩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言蟋蟀微物也猶知随時
可以人而不如乎故曰物有微而志信人有賤而言忠
也傳曰蟋蟀之蟲隨隂迎陽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乃

  蛣蜣
蛣蜣一名蜣蜋爾雅所謂蛣蜣蜣蜋是也黑甲翅在甲
[012-3a]
下五六月之間經營穢場之下車走糞丸一前挽之一
後推之若僕人轉車久之輒羽化而尸解仙去也莊子
蛣蜣之智在於轉丸夫以蜘蛛蛣蜣之智也猶知能布
網轉丸則萬物付之自然各有觧矣此莊列之徒所以
欲攦工倕之指也淮南子曰周鼎著倕使銜其指以明
大巧之不可爲正謂是歟故抱朴言𤣥蟬潔飢不如蜣
蜋穢飽故囬之簞瓢有以輕猗頓之冨
  阜螽
[012-3b]
爾雅曰阜螽蠜亦名負蠜蓋草蟲鳴阜螽躍而從之故
阜螽負草蟲謂之負蠜也詩曰喓喓草蟲趯趯阜螽言
大夫妻求而進疾於聽從如此枤杜亦云者蓋言赫赫
南仲薄伐西戎故從役之大夫婚姻得以及時如召南
之世也豈特大夫而已蓋其下者歸亦以時得及婚姻
祭祀蠶耕之事故曰春日遲遲至獫狁于夷
  蟦蠐
爾雅曰蟦蠐螬蝤蠐蝎蓋蟦蠐一名蝎本草亦曰一名
[012-4a]
蟦蠐舊說蝤蠐生於木中内外潔白蟦蠐生糞草中外
黄内黑亦或謂之蠐螬是也大者如足大指以背行乃
駛於足造化權輿曰蛇豸腹竄蠐螬背行
  蛾
慱物志曰食桑者有蛹而蛾蛾類皆先孕而後交蓋蛹
者蠶之所化蛾者蛹之所化荀子曰蛹以爲母蛾以爲
父是也蛹一名螝蛾一名羅孫炎爾雅正義謂螝是雄
蛹是雌羅雄蛾雌似黄蝶而小其睂勾曲如畵詩以譬
[012-4b]
莊姜今一種善拂燈火夜飛蛾一名慕光亦其類也
  蠁
爾雅曰國貉蟲蠁郭璞云今呼蛹蟲爲蠁廣雅曰土蛹
蠁蟲也舊說蠶爲蟬身乳子己繭化而成蛆俗呼蠁子
入土爲蟬爾雅曰強醜捋即此是也羣飛草上好以手
摩捋其鬚其物稍強因名之蠁蓋蟲之知聲者也
  蝶
蝶粉翅有須一名蝴蝶列子曰蝴蝶胥也烏足之根爲
[012-5a]
蠐螬其葉爲蝴蝶嘗見園蔬其葉爲蝴蝶者有三分二
已蝶矣其一尚葉也干寳曰稲成蛬麥成蛺蝶豈虚語

  莎雞
小蟲黑身赤首一名樗雞一名天雞爾雅曰螒天雞蓋
其鳴以時故有雞之號詩曰六月莎雞振羽言於是時
莎雞羽成而振迅之也草木疏曰如蝗而斑色毛翅數
重其翅正赤六月中飛而振羽索索作聲幽州人謂之
[012-5b]
蒲錯古今注曰莎雞一名絡緯謂其聲如絡緯也俗云
絡緯雄鳴於上風雌鳴於下風而風化
  蜩
蜩蟬五月鳴蜺也譁以無理則用口而已然其聲調而
如緝故謂之蜩五月鳴謂之蜩以其聲也七月鳴謂之
蟬以其生之寡特形之單微也蟪蛄所化謂之蜩螗蜩
有文故或謂之蜻螗無文或謂之夷詩曰如蜩如螗蜩
大而螗小蜩言其譁而無理螗言其夷而無文
[012-6a]
  螟蛉
螟蛉者蟲之感氣而化者也然所化必以類故惟桑蟃
爲能取之以爲已子君子之於民亦類也苟有道以得
之孰不爲化哉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則能以氣化
其類者也故譬則君㝠者無知令者有以從無知則有
從所以能化於物也故譬則民桑蟃之爲物其氣腴白
螟蛉有以氣化故其氣清
  蜴
[012-6b]
蜴蠑螗也其類似多而所生異蓋在陸者蟲屬在水者
魚屬蠑螗在汙澤者也或謂之蛇醫守宫祝蜓在野者
也蠦蟾蝘蜓在室者也然蜴非常候蛉蚧者也二者大
而能鳴蜴非能鳴也正月云哀今之人胡爲虺蜴言徒
隂伏蕩不平之氣而不能有聲
  蝤蠐
蝤蠐桑蟲也桑質柔腴白蝤蠐食桑之腴故色白而體

[012-7a]
  熠燿
熠燿謂之燐幽隂之血化而爲燐者也言吝而不能廣
照也荄本之腐草化而爲螢螢者火華之細者也非燐
也萬物以情動故物變於外而情動於内東山之民所
以見燐而有懐也其幽隂之血所化故疑於可畏然而
有懐役之思而忘其所畏故曰亦可畏也伊可懐也
  蜉蝣
蜉蝣輕也朝生而暮死故謂之渠略生於夏月隂陽氣
[012-7b]
之卑濕而浮游者故其爲物不實而小曹君無篤實之
德而從其小體若此刺其甚矣
 
 
 
 
 
 毛詩名物解卷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