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b0056 書經衷論-清-張英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書經衷論卷三     大學士張英撰
 周書
  泰誓凡七條/
湯武當革命之𥘉故其誓師之言皆首舉天命立君之
意湯之言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
猷惟后武之言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
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兩聖人之言若合符節既
[003-1b]
明乎天所以生人之意又明乎人所以奉君之意自不
以天位爲可樂而以百姓爲可憂聖人作而萬物覩之
氣象于此大可見矣三代聖人皆真知此理知天下芸
芸萬𩔖不可一日無元后父母之戴故堯之皇皇而求
舜舜之皇皇而求禹湯之不得已而伐夏武之不得已
而伐商舍天下之至美而不惜犯天下之不韙而不辭
伊傅之所以匡君孔孟之所以憂世皆明于天地生民
之故而不敢一日自暇逸也漢唐以後易姓改物角材
[003-2a]
而臣惟力是視而已高帝入闗之言首曰父老苦秦苛
政久矣猶有救民水火之意至于作君作師之大義更
有能舉而明之者乎
惟天地萬物父母一節分明是太極圖說一篇骨子妙
合而凝以上一叚便是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也得其
秀而最靈一叚便是惟人萬物之靈聖人定之以中正
仁義而主靜以立人極一叚便是亶聰明作元后元后
作民父母聖賢立言皆非無所夲特在擴而充之耳西
[003-2b]
銘一篇全從此數語衍出故言雖寛而不覺其泛也
湯誓之言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泰誓之言曰予弗順
天厥罪惟鈞聖人豈藉口天命而爲此矯誣上帝之語
哉蓋天生聖人之德以爲萬民之主湯武既有其德矣
而又居諸侯之位豈有目擊桀紂之荼毒其民而漫無
一動念者乎湯之囚于夏臺文王之囚于羑里當時必
湯文數諫而逄其怒又忌二君之得民而欲剪滅之如
書所云苖之有莠粟之有秕也湯武之言皆若有所禀
[003-3a]
受于帝承命于天而爲此㫁然不可已之詞聖人之
自信豈偶然哉
泰誓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作之君者紀綱法度
以整齊之是也作之師者脩身遵禮以化導之是也唐
虞之所謂於變時雍四方風動民協于中皆是以師道
表率之湯之所謂表正萬邦式于九圍建中于民亦此
義也三代而後凡所謂㳒令科指以求盡乎君道者概
未之備即有英君誼辟出而經營天下求詳乎臨御之
[003-3b]
道者則有之矣求如聖人之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師道
自任者蓋未之聞焉程子所謂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
規過而不知養德良有味乎其言之也
人君之所以自託于天下者天而已矣所以自信爲得
天者民而已矣泰誓三篇于天與民之際獨反覆言之
首言惟天地萬物父母又曰元后作民父母此探本言
之也又曰天佑下民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其
二篇曰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又曰天其以予乂民其數
[003-4a]
商紂之惡也亦曰自絶于天結怨于民又從而合論之
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明乎人主無邀天之
法而止有乂民以格天之事爲人君者致思于此其亦
惕然不敢不敬百姓矣
湯數夏桀之罪無費辭但曰夏王率遏衆力卒割夏邑
而已至泰誓之數紂何其辭之盡也既曰焚炙忠良矣
又曰播棄黎老又曰剝䘮元良賊虐諫輔殆亦近于複
矣湯誓猶有非予小子敢行稱亂之言武王直曰取彼
[003-4b]
凶殘我伐用張牧野之師其與鳴條之役氣𧰼蓋大不
侔矣故湯武同以誅伐得天下而蘓子獨論武而不及
湯有以夫
于湯有光朱注但云比于湯之伐桀猶有光焉蔡注則
云武之事質之湯而無愧湯之心驗之武而益顯是則
伐商之舉豈不于湯爲有光其意蓋謂桀無道而成湯
放之紂無道而武王伐之皆以救天下爲心由武王今
日之事觀之而成湯不得已之心益顯明于天下而無
[003-5a]
疑其說近于委曲廻䕶且未有伐其人之子孫而反有
光于其祖考者不如朱子之說爲顯明平易也
  牧誓凡三條/
先儒謂牧誓一篇嚴肅而溫厚與湯誓誥相表裏蓋
謂其數商王之罪但云惟婦言是用惟四方之多罪逋
逃崇長信使俾暴虐于百姓未嘗明言商紂之惡故謂
之溫厚今予𤼵以下三節戒其輕進妄殺殺降故謂之
嚴肅愚謂牧誓之言特泰誓三篇之所未𤼵者舉而言
[003-5b]
之耳泰誓但云作竒技淫巧以悅婦人至此方云惟婦
言是用也泰誓但云尚廸果毅至此乃將戰之時訓之
以歩伐止齊之事究竟與泰誓亦非有差别也
庸蜀羌髣微盧彭濮蔡注謂八國近周西都素所服役
乃受約束以戰者大全陳氏謂文王化行江漢自此而
南故八國皆来助舉其遠則近者可知二說不同予觀
其文𫝑蓋在友邦冡君之外舉蠻夷小國之君而並及
之耳故于千夫長百夫長之下而以及字連絡之謂之
[003-6a]
曰人所以别異于友君冡君之稱也羌髳微在西蜀在
周千里之外恐不可言近庸濮在江漢之南亦不可謂
逺也
戊午河朔之師重于數商之罪蓋以臣伐君義近于不
順非明于虐我則讎之義則何以鼓友邦冡君之氣而
堅微盧彭濮之心故泰誓三章重在聲罪致討援天命
祖德以告之至甲子商郊之陳則師旅之氣奮矣故略
于數商而謹于自治歩伐止齊之法一則欲其臨事而
[003-6b]
知懼告之以無敢易之心一則恐其氣奮而輕進多殺
告之以無敢肆之心泰誓之言靖暴之義也牧誓之
言行師之勇止戈之仁也觀周書而三者亦可見矣
  武成凡八條/
觀商周革命之際而知禹湯之德之盛也商之𥘉曰纘
禹舊服兹率厥典周之初曰乃反商政政由舊蓋禹湯
之所服行乃千古不易之道特其子孫不能守而隕越
顛覆之耳湯武之奉若天道即湯武之率由舊章雖欲
[003-7a]
强而易之不能也此三代之所以一道同風而非後世
之所能及者與
武王之數紂也曰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
信是使又曰爲天下逋逃主萃淵藪迹其行事大約如
後世吴王濞之所爲者紂既爲天下主矣所謂有罪逃
匿之人果何從來哉愚竊意四方諸侯之臣有奸邪側
媚貪暴無行得罪于其國之君民而皆以紂爲淵藪諸
侯莫敢過而問之者是以爲大夫卿士皆時必實有其
[003-7b]
人實有其事而後世無從考也
武成篇中讀至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散鹿䑓
之財𤼵鉅橋之粟一時取天下氣𧰼如日星之煥𤼵啟
蒙昧爲昭明時雨之滂沛變枯槁爲潤澤萬物熙熙然
而作覩讀至偃武脩文示天下弗服列爵惟五分土惟
三敦信明義崇德報功定天下規模如泰山之鞏固磐
石之四維子孫有所慿藉以爲不㧞之業臣民有所信
守以爲久安之計只是數語包括一代大制作可悟史
[003-8a]
筆之妙
九年大統未集先儒謂文王受命稱王九年而崩武王
嗣位合居䘮三年共爲十有三年而伐商是文王不應
稱王而稱王不應改元而改元武王應改元而不改元
歐陽子言之詳矣究竟書所謂九年者不知何所指歟
通鑑前編謂此文王專征之九年也文王以己未年賜
弓矢專征至丁卯武王嗣位是謂九年故謂大統未集
至泰誓之十有三年則專指武王之即位十有三年也
[003-8b]
其說似較漢儒爲長此歐陽子之說而今通鑑前編悉
從之
湯之放桀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武之伐紂曰予小子
既𫉬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何其言之合轍也二
君將舉非常之事犯千古不韙之名非得賢人君子以
爲之輔則上無以取信于天中無以自决于已下無以
固結于民故湯得伊尹而興武王得太公望而王業成
綱目書張良歸漢諸葛亮從先主皆以爲受命之所
[003-9a]
自有以哉
人君之失人心莫大于戕害正人聚歛民財二者紂皆
爲之民怨亦已深矣武王𥘉得天下恩澤未及于商民
急急焉惟此二者爲先務蓋崇賢禮忠以快小民是非
之正散財𤼵粟以救小民剝膚之災但即紂之所行而
反之彼之所以失即我之所以得如秦民最苦苛㳒而
漢髙首除之闗中之基實定于此以楚之强終不能與
之爭得民心故也究之治天下守天下之大端亦不出
[003-9b]
此數事而已
愚謹按武成一篇前四節總叙其伐商之始終王若曰
以下皆誥誡諸侯之辭篇名曰武成夲非言用兵之事
乃武功既成而大誥天下也王若曰一節言國家累世
功德爲得天下之本底商三節皆述其告神之辭言奉
天伐暴非己之所得私也正與湯誓予小子履一節相
似㳟天成命一節言東征之時民心嚮應如此正與葛
伯仇餉一節相似惟爾有神一節言伐商之事見定天
[003-10a]
下之易武功之所以成也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
民無作神羞正與湯誥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
弗僭之語相𩔖列爵惟五一節末告以定天下之規模
正與湯誥凡我造邦無即匪彜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同
意俱作誥諸侯之辭猶覺完偹若依考定武成以王若
曰二節作誥諸侯之辭止于自述先德末節又以爲史
臣之辭文意亦不相連束且其間缺略多矣愚意細繹
似不必改移及觀大全所載之說朱子亦謂不必改移
[003-10b]
亦自可讀又曰王若曰以下固是告羣后之詞兼叙其
致禱之辭亦與湯誥相𩔖爲之豁然
一月壬辰既云𥘉二日則四月不應有丁未朱子云考
歴數是年當有閠月理或然也日食盡曰食既既生魄
是言其魄之既足晦日是也若以爲望日當曰哉生魄
而不可言既生魄以爲晦日則前後文義不舛且由廟
而郊然後受命于周當時次第或亦當如是也
  洪範凡二十條/
[003-11a]
商自契爲堯舜掌教民之事傳數百年而生湯繼世賢
聖之君六七作其臣如伊尹仲虺傅說甘盤又皆能𤼵
明古先王之道故凡後世所稱道德學問之語原始于
商書者甚多且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乆而不墜盖其
道法之相傳者久矣武王定天下首訪于箕子而箕子
𥘉不以王室之裔勝國之老更姓改物稍以爲諱武王
拜手而訪之箕子拜手而陳之皆不以爲嫌者蓋斯道
在天壤間如五岳之撐拄四瀆之流通不可以一日廢
[003-11b]
道在箕子而武王不詢之者非也箕子不陳之者亦非
也蓋道者天下之公而非一身一家之所得而私也箕
子能爲武王諱哉厥後微子封于宋數十傳而生大聖
人迄今宇宙間世族可考者由契而湯由湯而微子由
微子而孔子由孔子而今日世受爵土與天無極者惟
此一氏一族而已嗚呼豈非教思之遺澤獨遠哉
天乃錫禹洪範九疇漢班固劉歆輩遂謂𥘉一曰五行
以下六十五字皆龜背之文此固斷然知其爲誕而不
[003-12a]
經不可信矣歐陽公謂河圖洛書皆由後人之附㑹則
亦未取盡然也大易明言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豈
可謂盡無其說且亦不必謂其無也愚謂九疇之理原
自涵于大禹之心特偶因此一端觸𤼵而配之爲九𩔖
耳龜書之自一至九者數也乃當時天錫之瑞以唘聖
人洪範之一五行以至九福極者理也乃聖人所配之
言以答天心理自理而數自數不必過爲牽合理因數
顯聖心因天心而𤼵想河圖衍易亦如是耳正如孟子
[003-12b]
所云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
何必謂其無而辨之哉大抵大聖人制作之𥘉觀𧰼于
天文山川鳥獸者皆是也河圖列于東序者後世因河
圖爲聖世之瑞故畫之爲宗器耳何可疑哉
以洛書之位而言自一至九而無五五虛位也而皇極
居焉一之五行四之五紀七之稽疑揬皇極之夲于天
二之五事八之庶徴端皇極之脩于己三之八政六之
三德九之五福六極溥皇極之用于天下一篇之中言
[003-13a]
天言身言民三者貫通無間皆所以成皇極之體用于
天下也
五行有生之序水火木金土是也有生之性潤下炎上
曲直從革稼穡是也有用之德作鹹作苦作酸作辛作
甘是也三者備而五行之大者具是矣五事有見之序
貌言視聽思是也有秉之德恭從明聰睿是也有𤼵之
用肅乂哲謀聖是也三者備五事之要者具是矣八政
則但言其序而先後之義已該五紀則惟詳其數而大
[003-13b]
小之序自見惟皇極無數可紀而爲諸疇之要故詳其
辭皇極之所以建無可言也于五事三德盡之矣但以
民人之感應歸極與否騐其極之建與不建而已蓋人
君之德非但自有諸身之爲德而合諸天下之爲德也
時雍於變即堯之德從欲風動即舜之德故詩曰日用
飲食羣黎百姓徧爲爾德脫使天下之大四海之廣有
一人不遵于極爲治之累即爲極之累故曰㑹其有極
歸其有極而後謂之建極也篇中三言凡厥庶民蓋反
[003-14a]
覆爲此百姓耳由建極以斂福由歛福以錫福有道之
君貎言視聽思皆全乎恭從明聰睿之德而協于雨暘
寒燠風之應故歛之于身者有期頤之壽有豐亨之富
有恬豫之康寕有上聖之好德有全歸之考終此所謂
歛福也由是世路清夷風俗熙皥無淫濫之刑無兵革
之禍無夭扎疵癘之災而人皆壽而考終矣無水旱之
祲無横暴之賦無盗賊之擾無侈靡之害財無螟螣之
害稼而人皆富矣無力役之勞其形無憂患之驚其心
[003-14b]
而民皆康寧矣無莠民之誘其耳目無亂政之眩其視
聽無慆淫匪彜之汨沒其良心無僭賞濫罸之摇惑其
心志而民皆好德矣此所謂錫福也必如此而極始建
天子爲民父母以爲天下王之責始盡堯舜之世民皆
仁壽成康之代刑措不用非錫極之效乎不錫之以五
福即錫之以六極矣極與福相反也而正相待也故繼
福而言極于皇極但言歛時五福而不言極蓋己在其
言外矣
[003-15a]
人生福德相因並重而人君尤甚故皇極言極即言福
若桀紂之君先不能歛福于其身又安能錫福于庶民
乎故欲錫福先自歛福始天保之祝君以福即天保之
祝君以德也夫
洪範九疇雖極有界限可尋而其中言天道言人事言
君德言王道渾淪融貫不可分其畛域要當合而觀之
敷錫厥庶民君錫福于民也于汝極錫汝保極民又以
其福上答于君也君民共在于福之中故曰歛福錫福
[003-15b]
㑹極歸極至治之世無佗不過君與民如一父之子一
人之身呼吸相通海宇近于堂陛赤子登于袵席而已
至亂之世無佗不過君與民相視如路人秦越休戚不
相闗而已故曰近天子之光皇極之大義如此
觀武王與箕子篇首問答之意總在彜倫之攸叙而已
九疇雖該括而大約以建極錫福爲叙彜倫之夲五事
所以建極也三德則調劑乎此而已稽疑庶徴則考驗
乎此而已八政五福則從此推之耳
[003-16a]
聖人不强人以所不能故曰惟厥正人既富方榖爾弗
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五福之次曰富周書曰
資富能訓惟以永年天下未有生計不給而可與爲善
者絶世之亷潔聖人不以律人故易曰苦節不可貞古
人之慮此至審也漢詔亦曰小吏祿薄求其無侵漁百
姓難矣昔人養其亷而猶不能禁人之貪况明唘以貪
之路乎信乎好于而家乃爲政之大節也
無偏無陂一節乃有韻之語當是古帝立爲敷言以教
[003-16b]
天下之人而箕子特引之以明皇極之義其下又兩舉
極之敷言以見臣民訓守之篤以終皇極之義也
正直之用一剛柔之用四疆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所以
治之也沉潛剛克高明柔克所以教之也治之者抑其
有餘教之者輔其不及因天下有過不及之人而聖人
有剛柔之用其要歸于皇極而已
威福人君之所以馭天下玉食人君之所以享天下馭
天下者存乎權享天下者存乎福人臣而竊其權覦其
[003-17a]
福鮮未有不敗者害于而家凶于而國此古今不易之
理而奸雄䟦扈之臣至死而不悔者何也人君而至以
威福譲于臣下其能不殆且亡者㡬希矣人君無所爲
威福奉天之威福以施于天下叅之以人則私矣人臣
無所爲威福奉君之威福以佐于天子參之以己則過
矣君臣之事一天之事故曰時亮天工人君且不敢以
威福自專况人臣乎
卜筮之用主于衍忒决疑至人生當爲之事無疑無忒
[003-17b]
其何卜之有古人之禍福緣是非而定君子以是非爲
禍福後人判是非與禍福爲二以卜筮爲趨避之端則
失之遠矣人謀鬼謀究竟以人謀爲主非舍卿士庶民
而專聽命于龜筮也
由貎言視聽思而有雨暘燠寒風之應古之言災祥徴
驗者始于此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王與卿士
師尹皆有天下國家之責其舉動皆有關于生民之休
戚故其氣所蒸鬱能感召于庶徴非王與卿士師尹之
[003-18a]
喜怒足動乎天地乃生民之休戚有關于天地也盈天
地間者更無佗物生民而已其休戚與天通如嬰兒之
居母腹呼吸相應者然乃生民不能自爲休戚上而聽
于君下而聽于卿士又下而聽于師尹此君與卿士師
尹所以感動乎天之故也安得不兢兢哉
中庸之所謂參天地贊化育不過從五事庶徴推衍之
耳信乎洪範一篇爲聖學之樞要也
貎水也故爲雨之應言火也故爲𤾉之應視木也故爲
[003-18b]
燠之應聽金也故爲寒之應思土也故爲風之應貎潤
澤于外故恭則時雨狂則恆雨言宣揚于外故乂則時
暘僭則恒暘視散布于外故哲則時燠豫則恒燠聽收
歛于中故謀則時寒急則恒寒思不寄于五官而爲主
于中無微不入無遠不届如風之散于四時萬物也故
聖則時風蒙則恒風狂與恭相反恭則動容必謹狂則
瞻顧失度也僭與乂相反乂則有倫有要僭則悖理傷
道也豫與哲相反哲則視遠惟明豫則怠而爲物所蔽
[003-19a]
也謀與急相反謀則聽德惟聰急則廹而爲小人所中
也聖與蒙相反聖則表裏洞逹蒙則憧憧徃來也五行
五事庶徴渾而爲一在天者賦于人在人者感乎天總
之人處天地間爲天地間之一物其氣一日不與天地
通則枯槁矣其心一日不與天地順則悖逆矣夲大也
而自以爲小夲通也而自以爲隔夲神竒也而自以爲
腐朽亦獨何哉
雨䁑寒燠風外咎之徴有關于一歳之得失者焉有關
[003-19b]
于一月之得失者焉有關于一日之得失者焉關于一
嵗者天子召之關于一月一日者卿大夫召之天子有
一統之義卿大夫有分土之義也故省之各有小大之
差究之君臣上下同一省也俊民用章正所謂㧞茅征
吉也俊民用微正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也
盈天地間者五行而已矣雨暘寒燠風天地所𤼵五行
之氣也貎言視聽思人生所得于天地五行之氣也外
此而五味五色五音與夫人之五臟天之四時干支生
[003-20a]
尅制化之理一五行之相爲周流而已故太極圖生隂
生陽之後即繼之曰五氣順布然後知彌綸于天地古
今者莫非此五者之用故洪範首節曰汨陳其五行𥘉
一曰五行明乎五行又爲洪範之本也
易之書本于河圖以隂陽爲主範之書本于洛書以五
行爲主故易之數主于耦六爻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六
十四爻是也範之數主于竒九疇五行五事五紀三德
五福是也
[003-20b]
洪範一書治天下之大經大法備具于此蓋皇極者握
大柄之一人以其位之尊故謂之皇以其比天之樞紐
如北極然故謂之極五爲九位之中易之五爻皆言君
道故範之五位皇極居焉一人居中以五行爲根抵以
五事三德爲工夫以五紀庶徴經緯乎天以八政五福
六極綱紀乎人以稽疑契合乎鬼神錯綜天人鎔鑄
造化使三才皆入于陶冶之内而惟吾之所欲爲其言
宏濶而精微堯舜禹湯不言之秘隱躍其中信非淺學
[003-21a]
所能測也
  旅獒凡三條/
旅獒中如不役耳目志以道寕言以道接皆極精要之
語志以道寧一語即攝程子四箴言以道接即伊尹所
謂有言逆于女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女志必求諸非
道覺此一語更爲簡括不役耳目卽孟子所謂耳目之
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之意此皆聖賢學問
源流之㫖也
[003-21b]
玩物䘮志所包最廣舉天下凡足以荒我之志者皆物
也不獨聲色遊畋宫室玩好足以移人之性情即文詞
詩賦之𩔖躭之不已亦足以喪志程子以為當遠之如
淫聲美色蓋恐靡曼之言足以柔人之正氣長人之逸
志導人之邪心而且予小人競進之媒啟風俗浮薄之
漸故先儒之論似甚而實非過也華靡巧麗之文莫甚
于六朝考其人如潘岳陸衡陸雲謝靈運之徒皆失身
匪人不能保厥令終求其文行並優爲端人正士者盖
[003-22a]
亦少矣不亦可永鍳哉
武王盛德大業一獒之受似爲無損召公以細行大德
誡之又以九仞一簣勉之朱子謂其諄諄誥戒如教後
生小子者然古人君臣之間其勤懇固如是乎
  金縢凡五條/
周書中惟金縢洛誥顧命三篇首尾皆史臣之文金縢
又前後數年之事而合爲一篇者
氣聚則生氣散則死惡有死而可以他人代之者如果
[003-22b]
有鬼神操生死之權可以求而免可以求而代則凡爲
人之子若臣孰不當爲君父請命雖至于耄耋而可以
無死乃古今如此等事又不多覯何也如謂聖人愛親
之心無己亦但如是以求之而已其應與否不可得而
必也武王亦適然而愈末必鬼神之許周公也然則或
有或不有之事聖人亦行之乎愚竊謂生死數也孟子
曰夭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易曰日昃之離不鼔缶而歌
則大耋之嗟凶此言人老耋而以壽終雖孝子順孫不可
[003-23a]
得而留也又見有愚夫愚婦刲股割肝呼天搶地而間
可以延其父母數歳之命者聖人雖不以立訓垂世亦
不可謂其事之全無也武王克商方二年此天下何等
時乎故周公廹切誠懇願以身代此固與尋常禱祠不
同而亦與尋常之考終不同愚夫愚婦猶可以感格鬼
神况聖人之至誠廹切乎朱子曰聖人爲之亦湏有此
理亦𥘉不一筆抹殺也
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孔子以
[003-23b]
爲致辟于管叔之辟居東二年爲東征朱子亦曰金縢
之作在周公東征而歸之後其註鴟鴞之詩亦曰周公
東征二年乃得管叔武庚而誅之而成王猶未知周公
之意也公乃作詩以貽王註東山之詩則亦曰感風雷
之變始悟而迎公于是周公東征已三年矣則朱子以
居東二年爲東征明矣既以居東爲東征則所謂我之
弗辟其爲伸大義誅管蔡也又明矣蔡註乃謂居東爲
居國之東而其後别有東征三年夫當王室新造之時
[003-24a]
羣叔流言之日正國家安危所繫周公可以避嫌而遜
處于外乎觀二公曰我其爲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
我先王公乃自以爲功如此等事周公直是至誠惻怛
亦不以小嫌自避者天下避嫌二字賢者不爲而謂周
公爲之乎平居不爲而况當廹急時爲之乎罪人斯得
明是武庚管蔡之既誅非可云始知流言之爲管蔡也
朱子亦曰王室至親與諸侯連衡背叛當國大臣豈有
坐視不救之理帥師征之乃是正義不待可與權者而
[003-24b]
後能也若馬鄭以爲東行避謗乃鄙生腐儒不逹世務
之說可不辨而自明愚終以孔安國及朱子之言爲當

讀鴟鴞之詩其言取子毁室者何若是之廹也據蔡註
則以爲此時武庚末叛逮風雷告變之後周公返國管
蔡懼罪而後叛周公始東征之武庚管蔡既未叛則詩
中所云取子毁室者何所謂也細讀罪人斯得確是誅
管蔡武庚後語難云知罪之在二叔也
[003-25a]
金縢前叚言周公禱于三王請以身代而武王果瘳後
叚言周公居東成王未能明周公之心而致風雷之異
兩事皆極神竒合爲一書以見聖人之心無時不與天
地相通也蓋嘗論之天下惟至誠可以格鬼神惟滯結
足以致災異以周公之忠誠而猶不能見白於兄弟之
間明言于君臣之際天下有滯結焉如是者乎古以一
愚夫婦之寃而猶足致三年之旱六月之霜者况大聖
人乎由後風雷之警以唘金縢之書而遂有反風禾起
[003-25b]
之異則前此周公植璧秉珪之時精誠上格其爲鬼神
所孚依又可知矣故兩事合爲一書正以前後相驗也
  大誥凡三條/
大誥一篇首二節言國家當降割之時而望臣工之助
已不敢閉于天降威用乃一篇之㫖也寧王遺我大寳
龜以下言武庚之當伐徴諸卜而可信當時臣工有言
卜之當違者不知寧王以卜而受命天以卜而相民如
是其不可違也王曰爾惟舊人以下言寧王之事不可
[003-26a]
不圖而前寧人之功亦不可棄所以警動舊人之子若
孫也王曰嗚呼以下又言天命祖功之不可棄而末歸
重于卜也篇中詞句古奥而大義則朗如指掌其孜孜
以卜爲言者周室新造嗣王新立而忽從事于興師動
衆之事人情所難且當時武庚以勝國之餘慿二叔王
室之親其𫝑之盛有不可遏者非援天命以神之何以
使人心奮而祛其疑畏也周公之反復其詞有以哉
周公當武庚二叔之畔王室既搖此時率衆往征聲罪
[003-26b]
致討義何容辭與盤庚當日遷都時𫝑緩急迥異而周
公諄諄誥誡通篇皆以卜吉爲言但惕之以舊人愧之
以民獻絶不動之以威驅之以𫝑與盤庚三篇同一纒
緜愷切之意固知聖賢舉事絶無有强人情而爲之者

大誥但言殷小腆而一語不及二叔其隱躍之詞亦不
過曰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而已甚矣周公親親之心𥘉
不忍斥言之也
[003-27a]
  微子之命凡三條/
武王代殷即封紂子武庚迨成王時武庚叛既誅即封
微子于宋竊謂封武庚于伐商之後易封微子于定亂
之後難况微子親則殷王之元子而且舊有令聞非如
武庚祿父比其時多方未靖殷頑未殄小腆𥘉平王室
多故乃封以東夏之土建以上公之爵略無嫌疑顧忌
之心足見成王周公之至公無我與後世取人家國而
傷殘其後裔者其秉心蓋天壤也聖人不以虞詐而廢
[003-27b]
忠厚長者之道究何損于卜世卜年之歴也哉
封國者稱邑不曰宋公之命而曰微子之命舉故爵示
不臣也篇中惟稱湯之德與微子之賢及與國咸休之
意絶無一語及商紂之事溫厚惻怛和平正大可謂得
詞命之體矣
篇首稱殷王元子又曰作賓于王家古人于前代子孫
其崇禮之如此正因其取天下之至公而不存嫌疑之
迹後世簒奪于婦人孺子之手惟恐天下有起而議之
[003-28a]
者必至剪滅其子孫而後已此仁與暴之分實公與私
之異也
  康誥凡五條/
明德新民出康誥止至善出安汝止欽厥止之兩言遂
爲大學一書之綱領可悟古人讀經之法博綜而得其
要領遂可自爲一書竊謂大學中庸皆出于尚書者此

敬明乃罰一節不外虞典宥過無大刑故無小之意而
[003-28b]
文字繁簡不同則古今之異也亦見古人定律但制其
大略而輕重出入則付之執法之人後世任法而不任
人詳審于故誤之間者蓋亦鮮矣
武王以大君錫命康叔以介弟受封當開國之𥘉處尊
親之位最懼者驕淫最易者滿假又治殷之故墟犯㳒
罹罪者多故篇中誥戒之詞極言民社之艱難如痌癏
乃身若有疾爽惟天其罸殛我等語兢兢然若疾痛困
苦之加于其身尚何驕逸之敢作乎人能常以此爲念
[003-29a]
自無貴而忘賤尊而忘卑視民草菅之患篇中言用罸
獨詳其矜慎欽恤之意蓋與吕刑之言相表裏也
從凡民自得罪是言寇攘姦宄之當刑所謂元惡大憝
也進此則不友不弟之刑所以重人紀也進此則有弗
念弗庸瘝厥君之刑所以勵臣工也然君身者臣民之
表帥故又有惟君惟長一叚所以重身教也其立言之
序如此
明德謹罸乃一篇之綱領篇中言愼罸之事詳而言明
[003-29b]
德之事簡蓋明德之事可以一言盡之其大要在于㳒
古故紹聞衣德言數語盡之矣慎罸之事不可以一言
盡其難在于得人情故敬明乃罸以下十二節反覆而
不已其委曲詳審莫如汝陳時臬事一節其切要莫如
文王之敬忌一言敬則欽恤之本忌則哀矜之實祥刑
之道未有能逾斯語者自爽惟民以下又曰我時其惟
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告汝德之說于罸之行皆専重
德而不重罸則二者雖並舉而武王之意更可見矣
[003-30a]
  酒誥凡四條/
商紂之惡大約成于酒所謂紂據笪姬作長夜之飲是
也觀無逸之戒亦曰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
可見飲酒之失在當時爲一大害小雅宴樂之詩多言
飲酒然毎當宴飲之時亦必曰莫不令德莫不令儀而
抑戒一篇則專以此爲訓可見古人之重以沉湎爲慮
矣嘗讀鄭氏家訓男子非三十酒不入唇其嚴也如此
故累世爲孝義之門又嘗讀漢詔酒醪以縻榖者多故
[003-30b]
古人重酒稅以其縻榖而抑之也凶年禁民無得釀酒
亦愛惜物力之一端歟
人生嗜欲多端必欲禁止痛絶之逆而不順反致橫流
矣故酒誥之言曰我民廸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此于
其知識未開即謹以父兄之教易所謂童牛之牿也若
既長矣先王必又有法以防範之而不遽絶之告之以
孝子告之以忠臣告之以悌弟天下有爲忠臣孝子悌
弟之人而猶沉湎于酒以䘮身敗德者乎且曰不敢自
[003-31a]
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又曰不惟不敢亦不暇人能終
日奮勉謹于職業則皇皇孜孜之不給而尚有沉湎于
酒者乎此絶之以其道易所謂豶豕之牙是也聖人教
人之㳒大約不出此兩端而已
人家祖父未有不訓誡其子孫者其如年少之人侮厥
耆舊褎如充耳何惟知愛惜土物則其心質朴其氣謙
和其知識未雕其良心未漓一聞父祖之言則順而易
入故曰聰聽也周家以農事開基故其言稼穡艱難之
[003-31b]
事獨親切而有味如此夫
天下懲忿窒慾之事柔弱者不能勝惟剛德足以制之
故酒誥之終篇告之以禁止之㳒曰矧汝剛制于酒蓋
剛明之氣足以懾服羣私如一將當關而賊自退避稍
一寛假則向時熟徑又不覺失足于其間矣天下凡事
有明知其非而樂于因循憚于改作者皆坐此失也獨
戒飲云爾乎
  梓材凡三條/
[003-32a]
諸侯有土之尊下有臣民上有天子而身處乎上下之
間者也既處乎上下之間貴有以連屬而貫通之以厥
庶民暨厥臣逹大家而一國之情通矣以厥臣逹王而
天下之情通矣先王所以建萬國親諸侯收四海于房
闈通萬國如指臂者此道得也
篇中前後文義難通蔡氏以謂前則尊諭卑之辭後則
臣告君之事疑爲錯簡愚觀章首王曰中又曰王唘監
第四節有惟曰第五節今王惟曰文意非不相屬所謂
[003-32b]
先王者指文王而言正稽田作室梓材之人也勤用明德
懐爲夾先王以明德通天下之情也亦既用明德后式典
集庶邦丕享以終畝丹艧之事望後人也皇天二節言先
王受命之隆與後王纘服之大亦未必非戒侯國之辭已
若兹監終篇叮嚀之辭意若曰其可已而不以此爲鍳乎
康叔之子孫即惟王之子孫也永保封域以毗王室爲
國懿親爲國支庶偕至萬年即康誥乃以殷民世享之
意大約篇中語多難解則有之矣若以爲絶不相𩔖另
[003-33a]
爲一篇則未必然也按此篇本今文出于伏生口授伏
生當書未殘缺之時未應此篇遂有錯簡姑錄于此以
俟定論
此篇前叚言有國者貴通上下之情寛刑辟之用王啟
監一節言諸侯以養民爲職引養引恬啟監之意如此
而終之以監㒺攸辟即康誥慎罸之意也惟曰若稽田一
節本是引起下文若詩經之有興體先王既勤用明德
後王亦惟德用康叔兼子臣之道其可不以祖與君爲
[003-33b]
法而思終朕畝乎此即康誥明德之㫖也觀此益了然
可無䥘簡之疑矣已若監一節兼承上愼罸明德二端
而望其保世之永也作一章看亦自渾融
  召誥凡五條/
自乙未告廟以至於甲子用書周公召公之營洛止三
十日耳中間行道之日月祭告之禮儀大而都邑之規
模小而卜筮之詳宻無不偹具固周召趨事之勤敏亦
可見成周之制度猶崇朴近古不似秦漢以来宫室之
[003-34a]
侈大繁重經數載而後成也嘗觀殷世五遷其都而國
未甚病使如後世宮殿宗廟城郭之高大而一遷再遷
民何以堪國何以支乎由此言之商周之際猶不改虞
夏以來土階茅茨之風今讀公劉之詩曰削屢平平是
以土築墻只如今庶民家耳猶曰此草昧之𥘉讀斯干
靈臺之詩其規模亦大略可見但止于風雨攸除鳥鼠
攸去而已至秦楚時始有章華驪山之鉅麗漢唐以來
漸就華侈耳古人尚有峻宇雕墻之戒何後人之日增
[003-34b]
月盛而未有已也
召誥首言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此言天命
之不可恃也下即舉夏商而暢言之歸重于顧畏民碞
末乃結之曰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此以諴民爲永命
之本示以天人合一之理也諴民之道若何曰不可不
敬德王其疾敬德又曰知今我𥘉服此又以敬德為諴
民永命之本也言似疊出而意則一貫勤勤懇懇如徃
如復老臣誡主之誠如此
[003-35a]
人主冲齡即位易近羣小而疎遠老成此正𥘉服之當
謹者故召公告之曰今冲子嗣則無遺壽耉蓋欲其尊
禮耆艾以養成其德不爲左右便嬖佞諛喜事之人所
遷惑亦可謂端本澄源之論矣
召誥洛誥之文周召告君之言也纒緜愷切蘊蓄湥至
特其文古奥非熟讀靜味則古人之精神不出若能于
熟誦之後往復再四遂覺古人微氣湥息皆拂拂從言
外遇之眞絶世文字也
[003-35b]
召誥中言敬者七言祈天永命者三始終以此意組織
成文又其中言墜厥命者四曰民碞曰讎民言天命民
心之可畏如此眞老臣誡主之言古人忠愛之忱無時
不然因卜洛之𥘉而偶𤼵之耳
  洛誥凡八條/
古人文字博奥立乎百世之下以己意注之安能盡合
亦惟斷之于理而已如復子明辟漢儒乃謂還政復辟
夫明辟何名而謂可以取可以復乎伊尹當日亦不過
[003-36a]
曰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而已周公以冡宰攝政豈有
侈然自爲天子之理况下節又言其基作民明辟只是
當日稱謂如此耳後世因漢儒之注遂有周公復辟明
農之語至明英宗亦稱復辟不知此復字不過奉命營
洛反命于王之辭得宋儒之論定遂一正從前之誤
周公因洛邑𥘉成將歸政于成王而告之以爲治之道
不外明作敦大二語蓋不明作則無以振勵治功而鼔
天下之氣不惇大則無以寛裕政體而養天下之福然
[003-36b]
明作妨于惇大聰明用而易入于苛細也惇大妨于明
作意度廣而易至于弛廢也眞明作者必惇大宏綱舉
則衆目斯張必無毛舉鷙擊之弊眞惇大者必明作王
度恢而羣工就理必無叢脞尸位之憂二者兼而治道
之大不外是矣
周治畿内其事簡當日之務莫大于御諸侯故周公特
舉之曰汝其敬識百辟亨蓋三代之盛衰全係于諸侯
之叛服享王之典關于治道者最鉅惟敬以識之而不
[003-37a]
在責其多儀斯四海之廣聨于指臂王室有磐石之固

周公歸政而有明農之請者寵利不居之哲也因王之
畱而終任誕保之責者乃心王室之忠也以秬鬯而明
禋休享者尊賢之義也不敢宿而禋于文王武王者寧
親之孝也一篇之中君臣之道偹矣
古人文字有不可强觧者如伻嚮即有僚旁作穆穆迓
衡諸語或係當時方言必欲逐字詮之則鑿而反失之
[003-37b]
遠耳
周公以君道望成王曰作周恭先蓋人君之道莫大于
恭欲成王以恭爲後人之㳒也以臣道自任曰作周孚
先蓋人臣之道莫大于信周公欲與當時之臣工以忠
爲後人之法也責難于君自任者重兼有之矣
全篇記周公卜洛之後而獻其言與畱後治洛之事故
曰洛誥復子明辟以下獻卜之言也王拜手稽首一節
成王答公之言也王肇稱殷禮以下周公告成王以治
[003-38a]
洛之道首因祀于新邑而告之整齊百工核實功載治
内之道也後又教以御諸侯養萬民治外之道也末言
已退休之意以終之公明保予冲子以下成王稱周公
德業之盛反覆言之不聽其去也王命予來以下是周
公許王之畱而告以君臣之道也伻來毖殷以下是周
公受成王秬鬯之禮不敢自居而禋于先王并致其禱
王之辭也戊辰以下是史臣記成王告廟之禮所以重
周公之畱後也末一節是史臣記周公治洛之始終也
[003-38b]
合此與金縢并觀則周公之純忠篤孝乃心王室也至

以功作元祀乃周家報勸大臣之禮如後世之所謂從
祀配享也故成王曰未定于宗禮亦未克敉公功言報
功之禮尚未行也秬鬯二卣曰明禋正所以定元祀之
禮而以神明奉之非周公之盛德其能當之不愧乎
  多士凡五條/
多士𤼵端曰用告商王士又曰非我小國敢弋殷命古
[003-39a]
聖人于勝國之遺民詞命之間有體如此所以柔其怨
忿不平之氣而使之奔走臣順于我也首則曰旻天大
降喪于殷又曰惟天明畏皆以天命臨之而使之不敢
二耳
革命之際難言之矣武庚祿父之叛𩔖必舉君臣大義
以爲言故周公之告多士屢舉成湯為詞其言曰乃命
爾先祖成湯革夏又曰惟爾知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
夏命嗚呼予恐來世以台爲口實其亦深懼于此哉湯
[003-39b]
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猶不免于此况後世之僭竊人
國闇干天命者乎
周公于殷多士可謂告之諄複而至于費辭矣末復示
以不忍重罸之意而勉之以幹年土田之樂子孫百世
之計詞煩而不殺意懇而不窮古人忠厚惻怛之意蓋
可見矣
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此二語最有味蓋天心仁愛人
君作德日休天未有不引之于安逸之地者如崇高富
[003-40a]
厚之樂豐亨豫大之𧰼天下臣民之所共戴百世子孫
之所常守皆上帝之引逸也乃昬暴之主不知自愛本
安也而自趨于危本榮也而自招其侮本天下之愛戴
也忽轉而爲天下之仇讎本萬姓之共主也忽變而爲
四海之獨夫此所謂不適逸也譬如慈父母之于子湥
欲其安享成業傳之無窮乃子孫自底于不肖之地厥
心疾狠不克畏死父母雖愛子則亦如之何哉此三季
之君之所同也
[003-40b]
毖殷頑民遷于洛邑比事臣我宗多遜此周公化導殷
民之德意蓋亦鍳于武庚祿父之叛而爲此収拾人心
之具也後世徙豪傑以實關中亦師此意但所以安輯
化導之者不及古人耳
 
 
 
 書經衷論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