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b0052 禹貢長箋-清-朱鶴齡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禹貢長箋卷三      吳江朱鶴齡撰
海岱惟青州
 爾雅齊曰營州郭璞註自/岱東至海即青州孔傳東北據海蔡/傳
 作至/海西南距岱正義海非可越而言據者東萊東境
 浮海入海曲之間青州/之境非至海畔而已漢末公孫度
 竊據遼東自號青州刺史越海收東萊諸郡按通鑑/董卓以
 公孫度為遼東太守度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/州刺史自稱遼東侯平州牧與此所引小異堯時
[003-1b]
 青州當跨海而有遼東舜分青州為營州即遼東也
 風俗通泰山曰岱宗為五岳長王者受命恒封禪之
 史記泰山之陽則魯其隂則齊泰山在今濟南府泰/安州山海經注從山
 下至頂四十/八里三百步金氏履祥曰青州于中國為正東故名
 從東方之色岱起東方為中國水口表鎮連延而生
 諸山北即原山汶水出其西淄水出其東東即蒙艾
 為沂水諸源又東濰山濰水所出西南即泗水所出
 熊氏禾曰遼東朝鮮等處皆青州境此主孔氏説朝/鮮應屬冀州
[003-2a]
 其地曠隔故分為營州青齊乃東方形勝要害之地
 世號東西秦秦得百二齊得十二盖可見矣程大昌/曰百二
 言苟得百人則其力倍之/如二百人也十二亦然蘇秦謂齊南有泰山東有
 瑯琊山在諸城縣東南百/四十里東枕大海西有清河水經淇水自館/陶東北過廣宗
 縣東為清河漢/因置清河郡北有渤海四塞之國也膏壤二千里
 兼鑄山煮海之利故春秋戰國時富强甲天下 王
 樵曰古青州之境先儒皆以為越海而有遼東然稽
 之于經青州貢道自汶逹濟别無海外貢道而冀州
[003-2b]
 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正遼東入冀之貢道乃
 青州北境所至之海也則遼東屬冀非屬青營自冀
 而分非青之所分也又曰中國疆界固有非至海畔
 而止者如珠厓在大海中自為一隅而屬于嶺南然
 雖越海而土俗相接又他無可附若遼東則固中國
 之東壤耳豈有不屬接壤之冀而遥屬隔海之青乎
 蔡仲黙于冀州傳中引程氏云冀之東北境則漢遼
 東西右北平是矣于舜典傳中乃仍用孔氏之説至
[003-3a]
 此易據為至而不明其故是尚無歸一也愚按周併
 營州于幽州職方氏其澤藪貕養其浸菑時鄭康成
 註皆在青州域内則周之幽州半得青州故壤又爾
 雅名青州曰營州馬融云舜以燕齊遼逺分燕置幽
 州分齊置營州亦同孔氏之説然以經文貢道考之
 誠如王方麓所疑豈遼東屬青乃商周以後之制禹
 時則不然耶更考明初遼東鎮原附/山東後改𨽻京師齊乗青州東北
 跨海跨小海也本名渤海亦謂之渤澥海别枝名也
[003-3b]
 自平州碣石南至登州沙門島是為渤海之口濶五
 百里西入直沽㡬千里焉漢王横乃謂九河之地淪
 為小海然則唐虞之時青州跨海者跨何海耶蔡氏
 書傳金履祥通鑑前編皆祖横説又謂小海所淪青
 兖北境悉非全壤豈二州北境有荒漠棄地為海所
 漂沒而歴代信史不之書耶無是理也青州府志今
 青州府諸城縣東南近海太公賜履東至于海是也
 樂安夀光漢北海/郡治北岸海則漢書所謂北海也古稱
[003-4a]
 小海即渤海愚按志稱沙門島大海以西皆為青州
 北海今青州古北海濟南河間古渤海地名分而海
 則一孔傳所云東北據海者此也永平府南至海岸
 一百六十里即此海其登萊之海在正東又非禹貢
 所表識
 班固配十二次自須女八度至危十五度為𤣥枵之
 次費直起女六度蔡邕起女二度/𤣥枵一名天黿爾雅𤣥枵虚也于辰在子齊之分
 野左傳鄭裨竈謂嵗在顓頊之虚姜氏/任氏實據其地是𤣥枵為齊分星也天官書平旦
[003-4b]
 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晉天文志虚危齊青州齊國
 入虚六度北海入虚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菑川入
 危十四度
 周職方氏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其澤藪曰望
 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周青州實/禹貢徐州通典青州之界從
 岱山東歴宻州東北歴海曲萊州越海分遼東樂浪
 三韓之地西抵遼水也周以徐州合青州其土益大
 秦置郡為徐郡瑯琊之東境遼東漢武置十三州為
[003-5a]
 青州後漢晉魏因之漢地理志周成王時薄姑氏與
 四國共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師尚父詩風齊國是也
 顔師古曰武王封太公于齊未得薄姑之地成王以/益之也薄姑左傳作蒲姑太公四世孫胡公自營丘
 徙都之昌薄姑今博興縣營/丘今樂 縣俱屬青州府齊地東有淄川東萊瑯
 琊髙宻膠東南有泰山城陽北有千乗清河以南渤
 海之髙樂髙城重合陽信西有濟南平原皆齊分臨
 淄本名營/丘齊都海岱之間一都㑹也後漢郡國志青州刺
 史治臨/淄部郡國六濟南平原樂安故千乗郡/和帝改北海東
[003-5b]
 萊齊國通考漢時為郡國十二郡則北海濟南文帝/時為
 國後/復齊瑯琊東境/是東萊遼東樂浪𤣥菟國則髙宻文/帝
 别為膠西國宣/帝更為髙宻膠東淄川城陽城陽國治莒光武合/為瑯琊國移冶開陽
 又合菑川髙宻膠/東三國屬北海唐地理志河南道古青州域青北/海
 淄淄川析/齊州置髙宻今/諸城縣東牟析/萊川置東/萊濟/南為𤣥枵分
 河北道則安東府宋史京東東路府一曰濟南州六
 曰青淄濰萊登宻通考宋分青州為青冀二州青領
 郡九理臨淄冀領郡九理歴城明一統志古青州今
[003-6a]
 山東省青州秦置齊郡漢分置北海郡東漢為齊北/海樂安三國地晉為北海樂安二國地
 隋唐曰青州宋為鎮海軍元改益/都路其地憑負山海東道之雄登州古斟尋國春/秋牟子國秦
 屬齊郡漢屬東郡後魏析為東萊郡隋置牟州唐改/登州元屬益都其地三面阻海惟西南一路接萊州
 府城/北萊州春秋萊子國秦屬齊郡漢置東萊郡北魏/曰光州隋唐曰萊州其地東亘羅山西阻
 濰水南距神/山北鎮渤海三府其濟南府則兖青二州域歴城章/丘鄒平
 淄川長山新城濟/東濟陽屬青州遼東都司則冀青二州域舜分青/東北為
 營州秦以營州為遼東郡今廣寜以/東是鄭曉曰遼水以東遼陽一路是 愚按古稱三
 齊者右即墨中臨淄左平陸史記注平陸兖州/縣在大梁東界青齊
[003-6b]
 之險在于廣固曹嶷所築劉裕/滅南燕夷其城南有大峴足恃在臨/朐
 故潘聰勸慕容徳都之然地雖稱四塞而非用武之
 國帝王之興未嘗由此宋時海中諸夷朝貢皆道登
 萊嘗宿重兵習水戰為京東屏捍明猶置備倭都司焉
嵎夷既畧嵎夷史記作禺/銕嵎説文作堣
 嵎夷見堯典蔡傳今登州之地齊乗即寧海州/寧海唐牟平也畧經
 畧為之封畛也封畛謂封植以定界開畛以/墾田孔氏用功少曰畧非 楊慎
 曰左傳天子經畧注聚土為封曰畧經是廵行畧是
[003-7a]
 邊界既畧謂立邊防以界嵎夷魏了翁曰畧字從田
 從各謂有界限分明正天子經畧之事也孟子云此
 其大畧畧字本借言謂得其邊而未盡其中 王樵
 曰他州皆先水後土此以嵎夷為青州邊界之地無
 與于濰淄故先言之
濰淄其道濰漢書作惟/淄漢書作甾
 漢地理志濰水出瑯琊郡箕縣今青州/府莒州箕屋山括地/志宻
 州莒縣山/濰水所出北至北海郡都昌縣今萊州府/昌邑縣入海過郡/三北
[003-7b]
 海瑯琊/髙宻行五百三十里齊乗漢志濰或作/淮故俗亦名淮河水經注濰
 水導源濰山東北逕昌安縣東左合汶此東/汶也又東北
 逕下宻縣今萊州/府濰縣西都昌縣東入海青州府志濰水/東北逕諸城髙
 宻又西北至安丘合汶/水北至昌邑入于海漢地理志淄水出泰山郡萊
 蕪縣今屬濟南府/春秋夾谷地原山括地志淄州淄川縣東北原/山淄水所出一統志原山在
 萊蕪縣東五十/里連淄川縣界東北至千乗博昌縣今青州府/博興縣入濟
 山東通志淄水流逕臨/淄益都夀光界入濟水水經注淄水出原山世謂之
 原泉東北逕廣饒縣今青州府/樂安縣南入馬車瀆齊乗清/水泊北
[003-8a]
 出為馬車瀆/今髙家港也亂流至琅槐入海愚按濰在東南淄在
 西北水經濰水出箕縣濰山説文出箕屋山淮南子
 出覆舟山實一山也在今莒州西北九十里淄水多
 伏流色黒考齊乗出益都縣東南二十五里岳陽山
 東麓古萊蕪縣岳陽即原山地志云入濟近志皆然
 水經獨云入海盖馬車瀆以下乃濟水入海處淄水
 入海之道與濟水正同非經志互有齟齬也或疑淄
 若入濟貢道何不由之而以班志為誤特未深考耳
[003-8b]
 蔡傳此云入濟下又/云入海宜定從一蔡傳上文言既道禹為之道也
 此言其道汎濫既去水循其道也 鄭曉曰青西南
 雖距岱而無羣山之險故嵎夷畧而瑯琊左右皆樂
 土東北雖至海而非衆流之衝故濰淄道而濟汶上
 下皆安流
厥土白墳海濵廣斥斥漢書/作瀉
 説文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斥鹵醎地正義海畔
 迥濶地皆斥鹵故曰廣斥言水害除復舊性也林氏
[003-9a]
 之竒曰此州之土有二種平地之土色白而性墳海
 濵之土彌望皆斥鹵金氏履祥曰斥鹵可煑為鹽故
 齊有魚鹽之利今登州千里長沙是其地 茅瑞徴
 曰州境瀕海者三青土獨舉海濵以鹽利所開誌其
 始
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
 田第三賦第四
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
[003-9b]
篚檿絲
 管子齊有渠展地/名之鹽燕有遼東之煑顔師古曰古/夙沙氏初煑
 海為鹽其後乂出河東太鹵/臨卭火井今則處處有之愚按鹽之名見于經始
 此然禹時貢上資食用而已未以為利也太公通魚
 鹽之利亦以為民用之富國起于管子至漢武專置
 鹽官行禁𣙜之令而其利遂日盛矣小爾雅葛之精
 者曰絺粗曰綌蔡傳海物非一種故曰錯秦繼宗曰
 錯與上上錯之錯同海物不可常得故錯雜于鹽絺
[003-10a]
 之間而間一貢之畎谷也岱畎岱山之谷也下五者
 皆岱谷所産説文枲麻子也廣韻麻有子曰枲無子
 曰苴圖經本草麻子績其皮以為布鹽鐵論古者老/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其後乃
 絲裏/枲表説文鉛青金也古稱黒錫孔傳怪石好石似玉
 徐常吉曰即今/萊州温石之𩔖林氏之竒曰怪石之貢意必須之為
 噐用之飾非以為玩好也蔡傳萊夷萊山之夷萊山/在登
 州府/黄縣齊有萊侯萊人左傳夾谷之㑹萊/人以兵刼魯侯今萊州之地
 作牧言可放牧夷人以畜牧為生也孫氏曰作耕作
[003-10b]
 牧放牧當是二義爾雅注檿似桑説文檿山桑有㸃
 文者材中作弓及車轅孔傳檿桑蠶絲中琴瑟絃蘇
 傳惟東萊有此絲以之為繒其堅韌異常萊人謂之
 山繭山東志檿絲出棲霞縣青萊亦有之繭/生山桑不浴不飼居民取之製為紬因萊夷
 作牧而後有此故書篚在牧之後姚舜牧曰朱子謂
 青州萊夷間于貢篚之間意時貢土物以見來王之
 意解者因謂萊夷放牧處出山桑之絲遂以篚貢愚
 竊以為未然九州自梁雍之外未有貢而無篚者未
[003-11a]
 聞所篚必出于夷也篚雖亦貢物特女工所入故别
 之若萊夷作牧當是萊夷所作惟牧其所貢必即所
 牧耳此與徐淮夷蠙珠暨魚所貢必珠與魚揚島夷
 卉服所貢必卉服無二可以徐之𤣥纎縞即為淮夷
 之篚貢耶可以揚之織貝即為淮夷之篚貢耶然則
 可以青之檿絲即為萊夷之篚貢耶聞山東至今尚
 貢馬當是作牧遺意若謂惟東萊為有此絲亦必青
 州取以充貢决非萊夷之篚貢也蔡氏元定曰貢物
[003-11b]
 不以精麤為序而以多寡為序青州鹽居多故序于
 先他倣此
 愚按凡物之産遷于其地而弗為良故必謹誌所出
 不責之以所無也史稱齊地饒魚鹽其俗侈織作氷
 紈綺繡故青州之貢較他州特繁乃今者海錯盛于
 嶺粤而海岱則微鹽利廣于淮滄而青齊不逮絲枲
 不及三吳文石僅稱徐碭豈山川物力亦因時而衰
 旺歟抑三代以後人情競勝所在搜竒而貢額亦絶
[003-12a]
 異也
浮于汶逹于濟
 漢地理志汶水出泰山郡萊蕪縣原山西南入濟蔡/傳
 入濟在鄆/州中都縣水經汶水出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夀張縣
 今兖州府/夀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亭北對安民/山今曰安山入于濟
 經泰山郡魯/東平二國濟水至乗氏一統志漢乗氏縣故城/在鉅野縣西南五十里
 為二其東北流者過夀張西界安民亭南汶水東北
 來注之又東北至博昌樂安縣南入于海今名大清/河古濟今
[003-12b]
 汶/王樵曰濰淄二水不通河濰去汶逺惟淄與汶俱
 出原山而貢道由汶者入濟故也蔡傳淄水出原山/之隂東北入海汶
 水出原山之/陽西南入濟胡瓉曰今張秋北有鹽河即大/清河通㑹城
 是浮汶故道齊乗入濟之汶見禹貢北汶在汶/上縣北入濰
 之汶見漢志東/汶入沂之汶見水經水經沂水注□崮/水二源雙㑹東導
 一川俗謂汶水東逕/䝉隂城陽流入沂齊有三汶清河為大述征記泰/山郡水皆
 名汶有嬴汶柴汶牟汶浯汶/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又曰水經注濟枯渠注
 鉅野澤澤北則清水濟瀆南被孟豬北注鉅野王莽/時枯竭故曰濟枮渠注鉅野濟
[003-13a]
 水又北汶水注之戴延之所謂清口也自鉅野/北出至四瀆冿與河合流四凟津在髙唐西南鉅野
 今梁山泊也北出為清河古自夀張合汶水汶水至
 東平今兖州府/東平州城南其西即安山閘閘下清口有古
 安民亭遺址清濟與汶合處今閘清水南導任城今/濟
 寧/州則清濟不入汶汶自行古清河矣 愚按禹貢汶
 水出萊蕪入濟酈道元云汶水自桃鄉四分其𣲖别
 之處謂之四汶口又西南合為一所謂北汶也又地
 志汶水出瑯琊朱虚縣今青州府/臨朐縣東泰山一統志臨/朐縣沂山
[003-13b]
 亦名東/泰山東至安丘入濰所謂東汶也董氏曰出萊蕪/者今須城之汶
 是出朱虚者今濰之/東南有大汶小汶是論語之汶上當是北汶盖汶在
 濟南魯北閔子云必在汶上者欲北如齊也又按今
 大清河即濟水故瀆古時挾汶入海水經入海在樂
 安山海經亦云濟水絶鉅野注渤海在琅槐東北應
 劭曰傅昌東北八十里有琅槐鄉故縣也為今青州
 府界而各志俱云濟河故道經濟陽齊東武定青城
 濵州蒲臺利津入海皆濟南屬邑與古經不合當更
[003-14a]
 考今小清河即濼水𤼵源濟南趵音/剥突諸泉水經注/濼水出
 歴城北流注濟謂之濼/口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本濟水伏流北出為大明湖
 河在濟南府城/内周十餘里與大清河合今下濼堰濼水舊入/濟處堰南即小清河
 逕章丘㑹漯河又東逕鄒平長山新城俱屬/濟南又東逕
 髙苑入博興樂安界俱屬/青州合烏河齊乗云即時水/盖伏淄所發
 至馬車瀆入海或云古濼水自華不注在濟南府/城東南
 北入為大清河偽齊劉豫導之東行始為小清河云
 考近志汶源有三一出泰山之隂仙臺嶺一出萊蕪
[003-14b]
 原山之陽一出萊蕪寨子村㑹泰山諸泉至泰安州
 静封鎮合為一謂之大汶口西南流與徂徠山陽小
 汶水合經寧陽縣西北分為二其一由堽城疑即漢/岡縣地
 志屬泰/山郡南流别為洸水水經注洸水出東平/上承汶水于岡縣西經嵫陽
 濟寧境其一由堽城西流至東平州東五十里㑹坎
 河諸水入大清河由東阿而北至利津入海至利津/富國鹽
 場入/海此故道也自元人于寧陽縣東築堽城壩以遏
 其入洸之流明初又于東平州東築戴村壩以遏其
[003-15a]
 入海之路于是全流盡入運河而入海之道多塞其
 汶水既入運河者又從張秋分流復由故道㑹諸州
 縣溝泉之水合小清河東北注海 山東通志宋初
 都汴京東之粟濰宻以西/州郡是歴曹濟及鄆入五文渠在/魚
 臺/縣至京師元初開濟州新河由大清利津諸河入
 海由海道至直沽既而海口沙塞復從東阿陸輓至
 臨清入御河元初之漕泝河至中灤陸運至淇門復/由衛河以逹京師中灤在封丘縣西南
 舊黄河北岸淇門在/濬縣西南即古枋頭又開膠萊新河以其自膠扺/萊故名膠萊
[003-15b]
 通海道其後開㑹通河自濟寧直逹臨清水運四百
 里然河渠淺澁舟不負重嵗運不過數十萬石終元
 之世海運不能廢也明初給餉遼卒海運如故永樂
 都北亦嘗行之其後復濬㑹通河于是漕利通而海
 運罷膠萊故道亦遂湮廢 東阿志杜佑言今東平
 濟南界中有水流入海謂之清河實菏澤汶水合流
 因舊名稱濟非濟水也漢以後汶所由道則自岡城
 西南流至汶上之北四汶口又西北流過東阿縣西
[003-16a]
 又東北流五百里入于海其後元人開濟州河渠遏
 汶入洸至任城㑹源閘而分今齊寧/天井閘㑹源閘之水分
 而北流者至須城之安民山入清濟故瀆以通海運
 未㡬開㑹通河自安民山逹臨清而汶水始㑹于漳
 在東/昌府不由濟瀆入海故元初海運謂之引汶入濟濟
 者濟故道也其後開㑹通謂之引汶絶濟絶者濟為
 漕河所遏不得東也而大清河至是不謂之濟而謂
 之汶矣及考今河流其源出東平北蘆山之陽謂之
[003-16b]
 蘆泉西南流逕東平城北坎河水南來㑹之坎河者
 汶下流也明初于坎河之南築戴村&KR0309遏汶水北流
 之道使南入于運然毎秋水泛溢决戴村&KR0309而西至
 東平城南又折而西北入大清河至魚山在東阿縣/安山東
 南龎家口小鹽河水西來注之小鹽河者運河所出
 汶支流也汶水由戴村&KR0309南流逕汶上之北至南旺
 而分其分而北者由沙灣五空橋洩之而東至龎家
 口大清河大清河又北逕魚山西龍溪水南來注之
[003-17a]
 又東北入平隂境又東北由長清齊河過濟南之北
 至利津入海也春夏旱暵坎河水西來者少則蘆泉
 諸水獨行大清之渠以㑹沙灣諸流故今所謂大清
 河者第得汶之首尾而實以東平諸泉由濟故瀆入
 海盖亦不得專謂之汶矣海上鹽舟至濼口由大清/河而上南至東平西至張
 秋故大清/謂之鹽河 于慎行曰汶水由東平北流合北濟故
 瀆以入于海泗水由曲阜南流合南濟故瀆以入于
 淮此水經故道也自元憲宗七年宋理宗/季年濟倅畢輔
[003-17b]
 國始于堽城之左作斗門遏汶流至任城入泗以餉
 宿蘄戍邊之衆謂之引汶入濟此堽城&KR0309所由始也
 世祖至元二十年以江淮水運不通自任城開渠逹
 于安山凡百五/十里為一牐于奉符即堽/城&KR0309以導汶水入洸
 為一牐于兖州即金/口&KR0309以遏泗水㑹洸合而至任城㑹
 源牐南北分流此天井閘所由始也二十六年用夀
 張尹韓仲暉言復自安山西南開河由夀張西北至
 東昌臨清直屬御漳凡二百五十里/建牐三十有一謂之引汶絶濟
[003-18a]
 此㑹通河所由始也明初河决原武㑹通河塞永樂
 九年命尚書宋理等濬其故道遏汶水全流南出汶
 水之西&KR0309于東平戴/村横亘五里入于南旺南旺最為髙阜而/河身跨焉在汶上
 縣西三十里濟/寧州北八十里分而為二六分北流以逹御漳入/海
 分南流以接沂泗入/淮此南旺所由分也比舊河北徙/㡬二十里又
 于戴村北留坎河口溢則决之以入海涸則塞/之以濟運由是汶水不復入洸而㑹通河復矣然當
 㑹通初開未受河患安流者百年至正統景泰以後
 河徃徃决祥符黄陵諸口横貫張秋運渠東流入海
[003-18b]
 而運受河患于北于是徐有貞劉大夏相繼治之此
 張秋决河所由平也正徳嘉靖以後徃徃决曹單諸
 口直貫魚臺塌塲口東南入淮而運受河患于南于
 是盛應期朱衡相繼治之遂于昭陽湖東岸夏鎮至/留城
 開渠百四十里以避河水之險而運道始安此夏鎮
 新河所由成也總之漕在東省出入郡境十居其七
 而沂泗汶洸諸水汶之支為洸/泗之合為沂挾百八十泉之流互
 相輸轉以入于運自金口堰修而泗水盡入于漕戴
[003-19a]
 村堰修而汶水盡入于漕張秋功成而河之北决塞
 夏鎮功成而河之南道徙故漕之利在汶與泗其要
 害在河 茅瑞徴曰汶水西流其𫝑甚大而元人于
 濟寧分水遏汶于堽城非其地矣毎遇水𤼵西奔坎
 河洸流益微運道或壅故元時㑹通嵗漕不過數十
 萬至明朝于戴村遏汶南旺分水而汶始以全流濟
 運矣此用老人/白瑛計 兖州府志臨清而北衛水之流盛
 徐沛而南河水之流盛惟自臨清南歴張秋南旺濟
[003-19b]
 寧以至茶城數百里頼汶泗沂洸諸泉之水以濟程/敏
 政曰泗沂洸汶之水畢㑹/于濟寧而分流于南北 王樵曰今漕輓之道南
 自淮隂北抵海口計三千餘里而山東泉水之通運
 河者不過汶泗諸流當河之未南徙也以汶泗諸流
 濟三千餘里而未嘗不足及河之决而入運河也不
 憂其泛濫則虞其淤塞雖有山東諸泉不復為運河
 之利何也盖黄河未來運道命脉全頼諸泉故當時
 建閘築堰以節宣之尺寸之水盡為漕用黄河既來
[003-20a]
 而運道不資于泉故泉政日弛泉流日微或為豪强
 所侵或為砂礫所塞譬猶人身精神愛養則常盈耗
 散則隨竭無足怪也 明初山東轉漕全倚汶水濟
 運原不資于黄河説者謂引黄濟漕如延盗入室正
 統中河决滎陽至陽穀入漕河潰沙灣入海景泰中
 徐有貞塞治乃分流自蘭陽東至徐入漕河以疏殺
 之而河始合于漕正徳以後黄流益盛當其漫溢濟
 汶諸水皆從之入海而㑹通輒水衝沙閼于是治運
[003-20b]
 難而治河益難矣先時自淮逹濟廣置諸防政恐黄
 河衝入為害今徐洪以下反專恃河為運及水不至
 則開濬以引之挑淺築隄嵗無寧曰嗚呼可無長䇿
 哉輯諸/家説
 
 
 
 禹貢長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