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b0050 尚書廣聽錄-清-毛奇齡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尚書廣聽録卷二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
奠高山大川奠作定解然是定祭山川之典禮非安定
山水之謂也史夏本紀改作定高山大川而馬融作註
猶曰定其差秩祀禮葢漢世相傳本如是也至班氏地
志仍作奠高山大川而顔師古反謂高山大川各得安
定則直置禮典無有矣古巡方尚秩山川今明明治水
[002-1b]
始則奠以祈之終則旅以報之其在情與禮皆所應有
是以禹貢開首曰隨山刋木奠高山大川而結文卽曰
九山刋旅葢初以刋木祭山川而後則祭山川以謝刋
木一祈一報一奠一旅首尾照應而總歸于刋史文之
有體而有要如此若曰安定則此時固未能卽曰定其
大略則禹意中事史文又安足記之
三江舊皆以導漢文有東為北江導江文有東為中江
遂疑大江卽三江故孔氏于東為北江傳云自彭蠡江
[002-2a]
分為三入震澤遂為北江而入海于東為中江傳云有
北有中則南可知葢謂經文有北江中江而無南江然
有北中自必有南此所謂三江者也至周禮職方氏其
川三江賈公彥遂遵其說謂江漢兩水至尋陽南合而
為一東行至揚州入彭蠡復分為三道而入海故揚州
有三江此皆據經文而誤解者經文江漢合流後只為
一江並未分三卽此一江亦獨自入海並不曾入震澤
此皆經文所無有非復山川陵谷古今遷變可藉口者
[002-2b]
況三江九河旣有數目則必實按其數非朝三暮四可
以狡獪之術解古經也按導漢導江本是兩水及導漢
至大别而南入于江則一水矣一水必有名今茲入海
者名江乎抑名漢乎漢旣已合江則漢不可名而徒名
為江則又何以别于本為江者因以漢在北而南來入
江名為北江則此北江者漢也若本江則自合漢後東
㑹彭蠡而又東入海將何以名第名江則無以處漢而
茍名南江則漢入江江不入漢南北相抗其于主客之
[002-3a]
義安在因名為中江中者内也非外至者也如内衣曰
中衣治内職者曰治中也又中者身也卽本身也如射
義侯中謂射侯之本身也則以本身是江而又不從外
入故曰中江是中江卽大江矣以大江與漢兩大水入
海而愚妄之疏乃欲增一江以抵之為三不可笑乎
乃地理志則又襲北中之說加南為三而于大江一水
又明知無三分入海之事因别造為三水而又不能實
指為何水何名仍曰北江從㑹稽毗陵縣北東入海中
[002-3b]
江從丹陽蕪湖東至陽羡入海南江從吳縣南東入海
則旣無其水又不能尋其入海之道在經籍固已昧昧
而古老今人世處其地亦不能自援自據以為說則明
是誤襲經文北中而加南為三從孔傳而小變之真夢
中又說夢矣
若蔡註松江婁江東江之說則本之庾仲初吳都賦註
此以吳地註吳賦定不他及且其意妄疑禹貢三江入
而震澤定則必于震澤有相關者因盡取震澤下流之
[002-4a]
水以當其數然仍少其一所謂東江者則從無此水雖
多少寃認而必不得則亦可已矣況松江卽吳淞江與
婁江皆震澤之委以為三江之一則有之若以為卽是
三江則儒者之說不可聽信吾將以經傳折之國語夫
吳之與越三江環之又曰與我争三江之利者非吳也
耶向使此是三江則此車轍水不能環呉焉能環越且
此吳地也與越何涉反云與越争三江之利豈有此理
嘗在史館作館課文予主韋昭國語註曰三江者松江
[002-4b]
浙江浦陽江也揚西偏之水莫大于彭蠡東偏之水莫
大于三江與震澤故舉彭蠡震澤及此三水而已無餘
事今遍搜揚州大水有外于彭蠡震澤浙江浦陽者乎
若夫江則九江江漢所重在荆而此則第以沿于江海
一語傍及之葢浙于揚為最大發源新都綿亘太末間
淫㵝千餘里滔滔歸海較之揚子尾閭為尤濶故枚叔
七發所謂廣陵之曲江者指浙江也曲者折也浙江出
富春而作一折名為浙江天下惟浙江有濤故七發盛
[002-5a]
稱之今試問維揚之地有曲江乎維揚之大江有濤乎
是浙江為揚州極著之水禹之入㑹稽者為此江吳越
之相環而相争者亦為此江也至浦陽江則專在越地
鍾于烏傷而環經諸曁餘姚諸縣而北入于海春秋時
皆以此稱三江之口吳越春秋所云范蠡去越出三江
之口正指其地故南史謝靈運傳有云使薛道雙合鄉
里健兒篡之三江之口是三江舊名自春秋至今不改
是以桑欽水經妄求南江所在謂南江逕宣城寧國為
[002-5b]
長瀆注具區東而松江出焉則卽以松江為南江固無
理矣乃又云奇分為三江口又東至餘姚入海則亦指
此三江口為禹貢三江之一因詳記其入海之處而第
不曉三江口之卽浦陽致誤以長瀆并松江屬之夫松
江長瀆必不能越浙江而到餘姚入海也審矣至酈道
元水經注又妄求東江所在謂臨平湖上通浦陽江下注
浙江名曰東江則亦明以浦陽下委為東江為三江之
一而又不知臨平之不能越浙江而通浦陽故一往不
[002-6a]
合然而浦陽之為三江則桑欽之經酈元之註其蹤跡
皆可驗耳
九江有兩說一是大江至荆州分之為九此禹貢九江
也一是廬南彭蠡湖改名九江此漢晉九江也若宋儒
謂洞庭是九江則杜撰矣何以言荆州九江也禹貢于
荆州曰九江孔殷則九江原在荆州界内孔傳云大江
于此州界分為九道而正義謂大江分而為九江猶大
河分而為九河是以桑欽水經曰九江在長沙下雋西
[002-6b]
北詳其地當在今荆州之西岳州之北而張湞謂始于
鄂陵終于江口㑹于桑落洲總不離今荆州上下而自
禹治水以後不知何時洇没名存而形毁一如九河之
不可蹤跡此考之前儒所說而皆脗合者若其江名則
張僧監尋陽記云一烏二蚌三烏臼四嘉靡五畎六源
七廪八提九菌凡寰宇記尋陽地記以及張湞賈躭李
宗諤皆有九江圖名雖稍有參錯而什七尚同
若彭蠡九江則始于司馬遷作史記有余登廬山觀禹
[002-7a]
疏九江之語而劉歆遂謂湖漢九水入于彭蠡致班氏
地理志于廬江郡尋陽下云禹貢九江在其南因之應
劭鄭𤣥輩皆曰九江在廬外而于是沿襲之乆竟以彭
蠡作九江矣夫禹貢分州之文九江在荆彭蠡在揚兩
不相涉卽導漢導江亦明云過九江至于東陵然後東
㑹彭蠡是九江彭蠡不惟兩地兼隔東陵而溷作一水
此馬遷之誤而世復誤襲之則直曰此非禹貢水道可
一言斷者
[002-7b]
乃水旣移易而郡縣之依水以立名者亦漸就遷變遂
門戸分承互起争執考秦時九江郡在荆州西陵蘄春
之間漢初革而復置遂漸移壽春則已近揚矣至新莽
變制竟改壽春之九江為延平郡而以江南之豫章郡
改名九江且以柴桑為九江亭于是揚州之彭蠡則真
為荆州之九江焉然此新九江非舊九江也至東漢仍
改如舊而晉則又改舊九江為淮南郡及惠帝元康元
年割荆揚諸地合十郡并名江州凡九江新舊總為之
[002-8a]
屬初猶治江北岸後温嶠移治湓城及永康改元隨分
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置尋陽一郡而屬之江州至
元帝渡江復于潯陽郡内置九江一縣于是江南江北
新舊九江與夫九江水九江郡九江縣悉在此地而膠
固之徒且有執史記以難禹貢者矣
若蔡註云詳漢九江郡之尋陽乃禹貢揚州之境則漢
九江郡並無尋陽尋陽本漢廬江郡所屬與九江無涉
相傳漢置九江郡在壽春其地名為潯水城與尋陽名
[002-8b]
近因遂以廬之尋陽謂卽九江非九江有尋陽也
至以洞庭為九江則宋人胡旦晁說之輩並創其說然
總無証據卽所引湘沅澬澧諸水亦參錯不一且反覆
導漢導江文又並無洞庭蹤跡可以寃認乃謂東至于
澧澧卽洞庭之一為湘沅澬澧之澧則澧卽洞庭也旣
東至于澧又云過洞庭不合又謂至于東陵東陵卽巴
陵為洞庭出江之口則此出江之口卽大江之所為東
行而過之之處也過洞庭于此至巴陵亦于此又不合
[002-9a]
如是則其說可廢矣水經曰東陵在廬江金菌縣西北
雲土是地名韋昭曰雲土今為縣地理志江南有雲杜
縣杜卽土字音之誤也葢雲夢兩澤名左傳稱雲中又
稱江南之夢皆指澤言故司馬長卿子虚賦雲夢者方
八九百里跨江南北其水甚大而其傍土地則加土字
如南郡枝江安陸皆有雲夢城類舊註土兼上下有雲
土夢土史文以省字兼之此為近理若云雲土謂水去
土見則雲夢大澤也能見土乎
[002-9b]
地志雍州之地無黑水或云在燉煌郡今滇蜀之交有
瀘水孔明出師表所稱五月渡濾者瀘盧黑色又名金
沙江以江沙出金也唐樊焯云西夷之水南流入于海
者凡四曰區江曰西洱河曰麗水曰瀰渃江皆入南海
今麗水亦名麗江卽金沙江周興嗣千文所云金生麗
水楚詞所云黑水𤣥沚皆是其地
導山導水馬融王肅輩皆有三條之說以導岍為北條
西傾為中條嶓冢為南條獨鄭𤣥分作四列以導岍為
[002-10a]
隂列西傾為次陰列嶓冢為次陽列岷山為正陽列陰
猶北陽猶南也其分三為四者謂導岍為河西傾為淮
嶓冢為漢岷山為江以四大水列四大山也蔡註改作
南北二條則猶是鄭意而名則變矣
太行恒山卽北嶽恒山也在今真定曲陽縣西北周禮
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山鎮曰恒山註曰恒山在上曲陽
是也漢武天漢中修封泰山還過祠常山瘞𤣥玉二事
卽在其地或以恒州渾源州恒山當之謂古時北巡盡
[002-10b]
在渾源後以山顛飛一石至曲陽而山石兩豁中空如
陶歴代怯升登者皆就近祠曲陽而渾源遂歇此亦傳
聞之未可信者第北有兩恒山其誰為北獄則舊儒多
云在曲陽耳
敷淺原在本傳云一名傅陽山在揚州豫章界在國語
註亦云一名傅陽山在豫章在史本紀註亦云一名傅
陽山在豫章至漢書地理志則于豫章郡歴陵縣下直
曰傅昜山傅昜川在縣南古文以為敷淺原葢𫝊卽敷
[002-11a]
字昜卽陽字傅陽者敷淺之别名是其名其地記載歴
然而朱子又欲以廬山為敷淺原則凡書皆不足慿矣
元王耕野曰敷淺原恐非廬山高平曰原而又名敷淺
則必平衍非高山可知若謂山之高者可以辨疆域則
禹所記者舉疏濬所及言耳非周制職方表高大也不
然豫之嵩嶽舒之灊山江東之茅山九華何嘗不高而
不一及之何耶
朱元晦謂東滙澤為彭蠡于水道不合彭蠡合諸水而
[002-11b]
自為豬非有藉于江漢之水而始成滙者且彭蠡在江
南不在江北又曰東迤北㑹于滙則直相左矣因援鄭
樵說欲刪此二句而未果也至吳澄著書纂言則遵朱
氏說將二句移改作一處以示刪去則直無忌憚矣學
人貴虚心則亦當略通儒說以求其義其曰東滙澤為
彭蠡者非謂彭蠡為漢水所豬也按孔傳云滙迴也卽
夏本記漢地理志俱曰滙囘也謂漢水過彭蠡而迴旋
焉耳彭蠡自為澤而漢東過而滙之因曰瀠洄其中而
[002-12a]
後去者為何水為彭蠡也其曰東迤北㑹于滙者則北
㑹字不連而迤北字連迤北者靡迤邪逝之形謂江水
至此其于東行之道稍迤向北而彭蠡南出適㑹之洄
漩之間葢江迤北而㑹于滙非彭蠡在北而又作此滙
也此則經文之易明者也
鳥鼠同穴是一山而四字名者西傾朱圉鳥鼠是舉偏
名導渭自鳥鼠同穴是舉全名也爾雅鳥鼠同穴其鳥
名䳜其鼠名鶟郭璞曰鳥常在外鼠常在内共穴而居
[002-12b]
故其山以是得名此則山川禽鳥共耳共目經文傳說
可証可據者而猶曰鳥鼠與同穴是兩山則未免過强
矣地理志云隴西首陽西南有鳥鼠同穴山渭水所出
今臨洮渭源縣卽漢首陽其地有鳥鼠同穴山但或稱
鳥鼠或稱同穴亦猶禹貢互稱耳舜肇十有二州而禹
又分之為九此正洪範所云天乃錫禹洪範九疇而禹
法九類以治洪水因復改為九觀禹貢凡山水皆加九
字如九州九山九川九澤是也其後周禮爾雅皆仍九
[002-13a]
州然周禮有幽并而無徐梁爾雅有幽營而無青梁各
于舜十二州别有取舍又不同
九河九江尚有水可計數若莊子天運篇九洛之事則
洛安有九乎前人有云古多以九名不必九數太湖一
湖而名五湖昭餘祁一澤而名九澤必欲以西傾鳥鼠
實九山胡蘇馬頰實九河則九澤九淵不可問矣
夏本紀于導岍及岐上加導九山三字于導弱水上加
導九川三字意欲以此山水實九數也司馬貞註九川
[002-13b]
則實以弱水黑水河濟江漢淮渭洛定作九水而適相
合至山澤則參錯矣乃節取諸山以岍壺口砥柱太行
西傾熊耳嶓冢内方岷當之謂皆經文中領首一山也
然文所首稱何足定數葢其所導山實二十有七隨取
所及所至縱橫數之皆不能限之為九則何必然矣若
九澤則或以雷夏大野彭蠡雲夢滎波渮澤盂豬適是
九數然震澤現名澤而反不列九澤之數何以解之
書序夏啓作甘誓而莊子說苑俱謂禹攻有扈吕氏春
[002-14a]
秋又謂夏后相與有扈戰于甘獨史記云啓立有扈不
服遂滅之此主書序說也其後馮衍賦訊夏啓于甘澤
兮□帝典之首傾亦謂是啓事若王逸註天問旣以有
扈牧豎擊牀先出為啓攻有扈親于牀上擊殺之又以
終斃有扈為澆滅夏后相相遺腹子少康仍滅有扈則
旣以為啓又以為相之子自相矛楯且與吕覽夏后相
與有扈戰甘之說亦同亦異漢儒解經之難據如此
有扈聲罪但以五行三正為辭而並無罪狀世多不解
[002-14b]
大抵有扈之叛謂啓私禹之天下而不以予賢故不伏
啓因以天命折之謂五德相禪三正遞改皆天命攸行
所謂天之歴數在是者而侮棄不遵是逆天命也天用
絶其命矣家語孔子答季康子曰古之王者易代而改
號取法五行如包犧氏以木德王神農以火德王類故
漢律歴志云堯以火德王嬗天下于有虞是為土德火
生土也舜又以天下讓于禹土生金是為金德三正記
云正朔三而改子月天正丑月也正寅月人正此在軒
[002-15a]
轅高辛巳早行之故論語云行夏之時謂有夏適行人
正得時之常是夏雖繼世而于行為金于正為寅地行
人正綂承天歴命在故也又夏禹天錫洪範首重五行
故其陳謨卽曰水火金木土穀於治水卽曰六府孔修
今行征伐亦卽曰威侮五行葢其世守範書如此
據書序成湯旣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而孔傳云成
湯子太丁未立而卒故湯没而太丁之子太甲嗣立卽
湯孫也自孟子有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
[002-15b]
之文而殷本紀遵之謂湯崩太丁早卒乃立太丁弟外
丙三年而崩又立外丙弟仲壬四年而崩伊尹乃立太
丁之子太甲斯二說未知誰是在漢儒亦莫知適從孔
氏註尚書卽依書序趙岐註孟子卽照本紀至班固作
律歴志引伊訓篇且兩騎作說曰太甲雖有成湯太丁
外丙之服竟以數人連稱之不知其為成湯耶太丁耶
抑外丙耶如是而經義亡矣夫經稱祗見厥祖厥祖者
湯也何以祗見謂將卽位而奠于殯也然則所殯者湯
[002-16a]
矣經曰湯則雖書序亦不顧何況本紀或謂何以處孟
子曰昔固有解之者矣外丙二歲卒仲壬四歲卒此在
湯崩前未嗣位也然何以必及二人曰古傳位之法唯
世與及殷尚傳及則必及二弟故終殷之世凡二十八
君皆傳弟者而惟此二弟不傳則又烏得不及之
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宋儒皆謂商以建丑為正故夏
之十二月丑月是正朔其不改稱正月而仍稱十二月
者以朔改而月與時皆不改也此不讀書之論予已于
[002-16b]
春秋春王正月文辨之詳矣然此太甲旣改元稱元祀
而仍稱十二月亦必有說曰此十二月是建子之月夏
之十一月商之十二月也若建丑之月夏之十二月則
在商稱正月矣夫十二月何以為元祀也按周制遭喪
而卽位踰年而改元春秋十二公可驗也若商制則遭
喪卽位踰月而卽改元假如先君以正月死則祗正月
是先君之年二月卽改元矣然此二月不得改正月也
以新君元年與先君末年合此年而不得分也先君以
[002-17a]
十一月死則十一月以前皆先君之年惟此十二月一
月是新君元年然而此一月不得改正月也以先君末
年合新君一月而共此年此月不得為新君所獨有也
今據世紀成湯以丁未十三年崩則必崩于建亥十一
月而太甲以建子十二月卽位改元故曰元祀十二月
若過此以往卽為建丑正月卽太甲二年非元年矣
然而太甲中篇又曰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何也曰此亦
建子之月夏之十一月商之十二月也按士虞禮公羊
[002-17b]
傳荀子三年問諸書皆曰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畢
者謂撤喪服可以卽吉而行政也太甲自元年十一月
服喪至三年之十月則適兩朞喪小記所云三年之喪
再朞者而于是又加一月至二十五月而畢喪則仍是
十有二月故孔傳云湯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
月三年服闋其云二十六月者則并祥後一月言也然
而服闋矣故伊尹以冕服改凶卽吉是元祀之十二月
為元祀首月而三祀之十二月為三祀末月也皆十二
[002-18a]
月也則皆建子月也
且其為建子月又有徵矣人第知伊訓篇為改元卽位
而不知又有大者夫其云伊尹祠于先王又云奉嗣王
祗見厥祖何也祗一成湯而旣稱先王又稱厥祖祗一
奠殯而旣稱伊尹代祠又稱嗣王祗見雜出無理後讀
漢律歴志知伊尹代祠是一事是越茀祭天嗣王祗見
是一事是卽位奠殯其曰越茀祭天者正以此月為建
子之月卽夏之十一月值冬至朔旦禮當祭天雖有先
[002-18b]
王之喪而祭天重大不以王事廢天事故越茀而行特
遣冢宰代祠之經稱伊尹祠于先王先王者契也配天
者也祭典所稱商人禘嚳而郊契是也此一事也其曰
卽位奠殯則如康王卽位三宿三祭于先君柩前與侯
甸羣后共行奠禮而然後卽位改元此則嗣王自行之
且祗在湯殯故曰奉嗣王祗見厥祖厥祖湯也此又一
事也然則此十二月本冬至之十一月矣律歴志云商
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伊尹越茀行事祭于方明其非
[002-19a]
建丑商正之月經文顯然胡安國本屬陋儒其所傳春
秋無一不錯而南宋儒者遵若科律必謂三正不改時
月予因就諸經而屢辨之
唐虞三代皆立七廟歴見家語穀梁傳荀子及禮器王
制祭法諸書而漢韋𤣥成無學謂天子祖五廟而鄭𤣥
遵之致王肅發難劉歆駮正是非得失早已瞭然而近
代攻古文尚書者猶以太甲七世之廟為疑予于廟制
及尚書寃詞論之詳矣特孔氏正義不愜鄭說不辨于
[002-19b]
禮記註而于此稍發之且喪服小記有庶子王立廟之
說鄭氏誤註孔氏于小記註不便駁正而反載于此此
亦見前儒用心之苦有禆經學因亟取之
何言庶子王立廟也小記云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
立四廟此言正七廟也正七廟者一始祖四四親合之
高祖之父高祖之祖為二祧而七也乃又云庶子王亦
如之正義引王肅等說謂受命之主是初基之王故立
四親廟庶子王者謂庶子之後自外繼立雖承正綂之
[002-20a]
四親然猶别立己之高祖以下之四廟猶若漢宣帝别
立戾太子悼皇考之類此其說在東漢張純朱博輩已
用其議使光武立元成哀平正四親廟又自立四親廟
以所生父南頓令為皇考廟祖鉅鹿尉為皇祖考廟曾
祖鬱林太守為皇曾祖考廟高祖節侯為皇高祖考廟
此見之典制而在經在史皆可據者其後宋陸佃陳祥
道輩亦能稱其說而程頤司馬光議濮禮明楊廷和議
嘉靖大禮皆一敗塗地而不可収拾始知學者貴通經
[002-20b]
周官曰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所係甚鉅不可忽也詳見
予辨定大禮議中
盤庚歴數遷國曰于今五邦孔傳謂湯遷亳仲丁遷囂
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今將遷殷為五遷前儒謂五遷
俱指先王言不得以遷殷漫入數内故鄭𤣥王肅輩皆
云湯自商徙亳為二遷此皆强求五遷不可得而故析
一以合之夫商亳本一地湯自南亳徙西亳祗一徙也
安得以始居為一徙乎按汲冢古文有盤庚自奄遷于
[002-21a]
殷語而殷本紀又云祖乙遷于邢意當時祖乙居耿之
後因耿地被河患又遷他處如書序所云祖乙圯于耿
者其曰圯則必已毁于水不能再居可知也雖祖乙所
遷處或奄或邢尚未可定然而已遷矣則是亳囂相耿
已經四遷與祖乙所遷而五此猶有據者若然則前儒
所謂盤庚自耿遷殷者吾猶以為說經之疎也夫耿在
祖乙時已圯矣尚自耿乎
書序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孔傳謂耳不聰
[002-21b]
之異此以鼎耳作占也但洪範五行傳云視之不明時
則有羽蟲之孽雉雊者羽孽也豈高宗視不明聽又不
聰乎又漢五行志劉歆謂鼎者三公象也鼎以耳行鼎
耳其樞機也羽蟲升鼎耳當有小人升三公之位以為
政者夫高宗方升傅說以為相國語所云得傅說以來
升之為公者而其祥如此則說非聖人而小人矣故予
謂五行災祥綂不足信此其一也若荀悅申鑒又曰鼎
雉之異興殷之符也人以為災而我以為瑞亦孰得辨
[002-22a]

微子稱箕子為父師比干為少師師者師保之稱父者
大也父師少師猶周官三公稱太師三孤稱少師也若
謂箕子是微子叔父故有父稱則比干叔父稱少師者
不可通矣且服䖍杜預謂箕子是紂庶兄其為紂何親
未有定也伏生大傳云禮致仕之臣敎于州里大夫為
父師士為少師朝夕坐門塾而敎出入之子弟此不過
鄉官之長並非諸父其稱父師者卽太師也故史殷本
[002-22b]
紀及微子世家皆稱箕子比干為太師少師此明驗矣
家語云比干官則少師又史記太師疵少師彊論語太
師摰少師陽皆樂官名
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
蔡註以犧牷牲句用以容又句若孔傳謂牛羊豕曰牲
器實曰用盜天地宗廟牲用而相容行食之無災罪之
者則以犧牷牲用為句以容將食又句初甚不耐旣而
思之犧牷牲者牲也用者黍稷也鼎實曰牲器實曰用
[002-23a]
用與牲對器實者實于器者也以容將食者謂于以容
之而犧牲黍稷俱取食之也將者取也正泰誓所云犧
牲粢盛旣于凶盜也則其文非無解矣若蔡註曰用以
容謂有司用相容隠則用以也旣用又以世有此詞例
乎況此是今文其所屬讀皆是漢文時晁錯親受之伏
生者兩漢學官旣勒功令而諸儒學僮並無敢私相篡
易縱有異解安可并屬讀亦改之
 
[002-23b]
 
 
 
 
 
 
 
 尚書廣聽録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