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b0045 日講書經解義-清-庫勒納 (master)


[006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日講書經解義卷六
 周書
  周文王國號武王克商因以為有天下之號此書凡
  三十一篇記周家一代之政事故曰周書
 泰誓上
  武王伐紂史錄其誓師之言以其大會孟津因以泰
  誓名之泰大也此是上篇乃未渡河以前之文
[006-1b]
 惟十有三年春大㑹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
 御事庶士明聽誓
  此二節書首節見武王得人心之同次節是喻衆以
  伐紂之意且欲其聽之審也孟津今河南府孟津縣
  友邦隣接交好之國冢君各國嗣立之君越猶及也
  御事治事之人庶士衆士卒也史臣敘曰周武王即
  侯位之十有三年孟春之月以商紂無道舉兵伐之
  至于孟津天下諸侯不期而來㑹者八百國于是武
[006-2a]
 王將發誓師之言先歎息曰今我友邦冢君列國諸
 侯共舉義兵至此及我本國治事之卿大夫與衆士
 卒凡相從軍旅者俱宜聽我誓詞以見伐商之意夫
 武王所以呼從征之人諄諄于聽誓者盖欲明其順
 從人心救民水火而非好大喜功輕于興師動衆也
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元后
作民父母
 此一節書言天立君為民之意以明紂之可伐也亶
[006-2b]
 者誠實之意元后大君也武王誓師曰天地之于萬
 物論其形𫝑若相懸殊然乾元資始有父道焉坤元
 資生有母道焉其長養愛育之心如父母之于子是
 天地乃萬物之父母也萬物雖竝生于天地之間惟
 人得氣之秀比于衆物心為獨靈是人乃天地之所
 厚者也人𩔖之中又篤生一聰明之聖人比于衆人
 最秀而最靈者立之為大君以統御萬民是君又天
 地之所獨厚者也然天之立君豈徒尊崇富貴之哉
[006-3a]
 正欲其體乾父坤母之心行子育萬民之政撫恤愛
 養亦如父母之于子是元后又代天地而為民父母
 者也夫天地生物而厚于人天地生人而獨厚于聖
 其所以獨厚于聖者惟欲其恩養斯民體天地父母
 之心而已然則任元后之責者可不知所以作民父
 母之義乎
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冐色敢行暴虐罪
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
[006-3b]
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
威大勲未集
 此二節書是武王數紂慢天虐民之罪也受商紂名
 沈湎溺于酒也冐色冐亂女色也族族屬也世世代
 也臺上架屋謂之榭水邊隄障謂之陂焚炙燒烙也
 刳剔割剝也文考指文王武王曰天之立君原使為
 民父母今商王受居元后之位乃侮慢自恣不敬上
 天肆行無道降災下民試舉其大者言之其荒淫則
[006-4a]
 沈溺于酒而不復出冐亂于色而不知止其凶忍則
 敢行暴虐之事無所顧忌加罪于人不但誅其一身
 幷其族屬而刑戮之其用人則不論賢否但其心之
 所喜即幷其子弟親屬悉寵任之其所務者惟在瓊
 宮瑤室高臺廣榭築陂障鑿池沼與凡侈靡諸事竭
 民之財窮民之力以殘害于爾萬姓不但此也又為
 炮烙之刑焚炙忠良諫諍之臣刳剔孕婦以觀其胎
 其殘忍暴虐至于如此是以皇天震怒命我先人文
[006-4b]
 考敬將天威徃伐其罪以救民于水火之中所惜者
 文考遽崩大功猶未成就耳然則上奉天心仰成先
 志征伐之舉豈得以自己哉
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
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
于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
 此一節書是武王追敘觀政于商而紂怙惡不悛也
 肆字解作故字發武王名悛悔改也夷蹲踞也既盡
[006-5a]
 也武王曰惟文考之功未成故我小子發欲伐商以
 終其事然猶未遽伐之也嗣位以來十有三年昔嘗
 以爾友邦冢君之向背觀商政之得失何如使其改
 過自新則我亦將不復以征伐為事矣乃受絶無悔
 悟改過之心夷踞而居忽慢天地神祇不知奉事遺
 棄祖先宗廟不行祭享凡祭祀所用犧牲粢盛盡被
 凶惡盜賊之人攘竊而去其慢神如此乃猶曰我有
 民社我有天命以此自恃而無有懲戒其侮慢之意
[006-5b]
 夫觀商之政如此則其惡終不可改而我之兵終不
 容己矣
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
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
 此一節書是武王自任君師之責以見伐商之不容
 已也佑助也相謂左右之也寵愛也綏安也越猶過
 也武王曰上天佑助下民為之君以長之為之師以
 教之天之所以立為君師者惟以其能助上帝之不
[006-6a]
 及以寵安四方之民此天所以立之也受失君師之
 道則君師之責在我而克相寵綏之道有不容不盡
 者有罪當討一奉天以討之無罪當赦一奉天以赦
 之何敢過用其心而擅為好惡于其間乎商受之罪
 正天討所不赦者故我不敢違天之意縱有罪而不
 誅也
同力度徳同徳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
千惟一心
[006-6b]
 此一節書是即人事以明伐商有必克之理也度量
 度也同力度徳同徳度義此二句古者兵志之詞也
 十萬謂之億武王曰我聞兵志有云凡兩軍相對若
 彼此兵力齊等則較量其平日孰行善而為有徳孰
 行惡而為無徳徳勝則雖有力者亦不能與之敵矣
 若彼此徳行相等則又較量其臨時孰兵出有名而
 為義孰兵出無名而為不義義勝則雖有徳者亦不
 能與之敵矣夫兵家勝負之形可決如此今以商周
[006-7a]
 之力較之受之臣子雖有億萬之衆然亦億萬其心
 雖多亦不足恃也我之臣子雖止有三千然其心却
 是一心其心既一以此赴敵何敵不摧乎是較其兵
 力已不勝我也又何論徳與義哉信乎伐商之必克
 也可見失人心則雖強亦終為弱得人心則雖寡亦
 能勝衆聯屬人心之本非修徳行仁何以哉
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
祗懼受命文考𩔖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衆厎天之
[006-7b]

 此二節書是言天命伐商有必徃之𫝑故禀文王之
 命而致天之伐也貫通也盈滿也鈞猶言同夙早也
 𩔖者祭天之名以其禮與郊祀相𩔖故謂之𩔖宜者
 祭地之名祭后土以求福宜故謂之宜冢土后土也
 厎解作致武王曰今日伐商蓋亦事𫝑所不容已耳
 使商罪未極天心未厭則我之征伐猶為可已今受
 窮兇極惡其罪已貫通盈滿矣天厭其罪命我誅之
[006-8a]
 我若不順天行誅是容縱惡人抗違天命也其罪不
 與受鈞乎故我小子畏天之威早夜敬懼以伐商之
 舉天本命我文考乃先受命于文考之廟又行𩔖禮
 于上帝求福宜于后土皆以伐商之事告之于是率
 爾有衆致天之罰于商蓋將求免夫惟鈞之罪非出
 于輕動也爾衆其念之哉蓋奉天伐暴聖人初無利
 天下之心故湯之伐桀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武王
 之伐紂曰予弗順天厥罪惟鈞其義一也
[006-8b]
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淸四
海時哉弗可失
 此一節書是誓師將終又致其勉勵之意也矜憐憫
 也弼輔佐也武王曰惟天居高聽卑常有矜憐下民
 之意凡民情所欲天必鑒而從之民欲平禍亂即為
 之平民欲去疾苦即為之去今民欲亡商如此則天
 意可知凡爾有衆庶㡬輔我一人除其邪穢永淸四
 海夫兵貴乘時今日正天人合應之時也苟失此時
[006-9a]
 則上拂乎天下拂乎人而撥亂反正無日矣爾等可
 不乘時以立事哉易稱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
 蓋聖人之兵體天意察民心而又度時宜不得已而
 後動耳豈有利天下之心哉
泰誓中
 此泰誓中篇乃史臣記武王伐紂既渡河誓師之辭
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羣后以師畢㑹王乃徇師而誓曰
嗚呼西土有衆咸聽朕言
[006-9b]
 此二節書是記武王河朔誓師而先警衆人之聽也
 次止也河朔河之北也羣后列國之君徇者拊循之
 意史臣曰武王自孟春丁巳日㑹兵伐商至于戊午
 日從孟津渡河暫駐于河北地方是時列國諸侯之
 兵亦于此畢㑹聽武王號令武王乃拊循其衆發令
 以誓戒之先嘆息曰嗚呼凡從我自西方而來之衆
 皆當聽我之言夫以拊循而慰之者恩也以軍法而
 誓之者威也孟津之誓言友邦冢君御事庶士先諸
[006-10a]
 侯而後西土者明尊卑之分也此先及西土者立法
 自近始也武王之兵雖曰順天應人其用兵有法亦
 可見矣
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
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犂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
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籲天穢徳彰聞
 此一節書是先舉古語而後數商受之惡也無度無
 法度也播放也犁字與黧黑之黧通用是老人面上
[006-10b]
 顔色酗是醉後發怒無辜謂無罪之人籲天告天也
 武王曰我聞古人有言凡為善之吉人其心惟在于
 善雖終日為善猶以為未足也凡為惡之凶人其心
 亦惟在于惡雖終日為惡猶以為未足也今商王受
 其所勉力而行者皆不循法度之事老成之臣所當
 親近者乃放棄之罪惡之人所當斥逐者乃親比之
 又且淫于色酗于酒縱肆威虐以戕害于百姓此正
 所謂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也在下之臣子見受
[006-11a]
 之所為如此亦相與習染化而為惡各立朋黨互為
 仇讐脅上權力以相誅滅其毒流于天下使無罪受
 害之人無處控訴呼天告寃故其腥穢之徳顯聞于
 天耳夫天道福善禍淫豈能容此凶人哉
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
佑命成湯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剝喪元良賊虐諫
輔謂已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厥監
惟不逺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夢協朕卜襲于休
[006-11b]
祥戎商必克
 此二節書是先即夏事以喻商受之必亡後即天意
 以明伐商之必克也浮猶言過也剝落也失位去國
 謂之喪元良指微子諫輔指比干監視也協合也襲
 重也休祥吉兆也戎商謂加兵于商武王曰惟天惠
 愛下民立君以長之立師以敎之惟為人君者居天
 之位治天之民必當仰體天心以盡君師治敎之責
 庶乎不負上天立已之意也昔有夏之君桀不克順
[006-12a]
 天惠民乃恣為淫虐流毒于下國于是天心厭之乃
 佑命商王成湯假手以誅之而降黜夏命遷于有商
 今商王受之罪比之于桀則又過之如微子者商之
 元子又有賢良之徳彼乃遺落之使失位而去比干
 者以直諫匡救彼乃加以殘虐之刑至于剖心而死
 天心久厭其惡彼則自謂已有天命君徳莫大乎敬
 彼則謂敬為不足行祭祀者朝廷大典彼則以為無
 益暴虐者人君大惡彼則以為無傷夫前人之成敗
[006-12b]
 乃後人之明鑒商之所鑒視者初不在逺惟在彼夏
 王桀耳今日上天之意殆使我伐商以治民也且我
 于興師之時嘗得吉卜又嘗得吉夢夢與卜合重有
 休祥之應此皆默有天意非偶然也以是知伐商之
 兵斷乎其必勝矣
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徳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徳雖
有周親不如仁人
 此一節書是即人事以明伐商之必克也十萬謂之
[006-13a]
 億十億謂之兆夷解作平謂平常也亂臣能治亂之
 臣周親至親也武王曰用兵勝負視其人材何如今
 受所統雖有億兆之衆然皆尋常平等之人且離心
 離徳不相聯屬我所有撥亂反正之臣雖止十人然
 皆盡忠報主與我一心一徳是受之衆不如我之寡
 也受所親信者雖有同姓至親然皆凶人醜𩔖同惡
 相濟我之十臣雖不盡是我之親戚然皆是仁厚有
 徳之人可以經邦濟世除暴安民是受之親不如我
[006-13b]
 之疎也商周之勝敗不于此而可決也哉
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
朕必徃
 此一節書是合天人而言之知伐商有必克之理也
 武王曰天人一理善觀天者驗之於民而已今夫天
 雖未嘗有目以視人而于人之善惡無所不見者亦
 自我民之視以為視也雖未嘗有耳以聽人而于人
 之是非無所不聞者亦自我民之聽以為聽也今天
[006-14a]
 下之百姓皆過責于我一人之身言我不能徃正商
 罪救民于水火之中民情如此則天意可知苟不能
 慰民之心則不能順天之意將無以成永淸之功而
 不免于惟鈞之罪矣今日伐商之徃豈我所容己哉
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取彼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
 此一節書是表已伐商之公心也揚奮揚也侵入也
 疆謂疆界凶殘指紂言武王曰我之伐商既在所必
 徃則所以成武奮揚以侵彼商受之疆界者正以商
[006-14b]
 受暴虐天下患之故欲取彼凶殘以拯民于水火之
 中于以建永淸之烈于以成未集之勲而殺伐之功
 因以張大焉耳昔湯之降黜夏命由桀之弗克順天
 湯之心固公天下之心矣今我之取彼凶殘由受之
 罪浮于桀則于湯之心豈不益顯于天下乎夫武王
 伐湯之子孫覆湯之宗社謂之湯讎可也而曰于湯
 有光蓋古之聖人皆以公天下為心𩔖如此
勗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百姓懍懍若崩厥角嗚
[006-15a]
呼乃一徳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
 此一節書是勉將士圖伐商之功也朂勉也夫子指
 衆將士武王曰勉哉爾等將士無或以受為不足畏
 寜執心以為非我所敵常存戒懼之意可也所以然
 者何也今商之百姓畏受之虐懍懍乎若崩摧其頭
 角然人心危懼如此所望者惟此一舉而可以忽心
 乘之乎嗚呼爾等將士其同以除暴救民為徳同以
 除暴救民為心一戰勝商立定其功則庶㡬民無懍
[006-15b]
 懍之危而得以久安于斯世矣夫武王誓師既曰戎
 商必克又曰寜執非敵既曰予有亂臣同心同徳又
 曰乃一徳一心聖人之重用民命臨事而懼如此
泰誓下
 此泰誓下篇史臣記武王伐紂既渡河將趨商郊誓
 師之辭
時厥明王乃大廵六師明誓衆士王曰嗚呼我西上君
子天有顯道厥𩔖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
[006-16a]
自絶于天結怨于民
 此二節書是敘武王將趨商郊廵師誓衆而先言受
 之天棄民怨也厥明是明日大廵周徧廵視也六師
 六軍也西土君子指西方從征之將士顯道明顯之
 道五常五倫也即指顯道言史臣曰武王既以戊午
 日次于河朔至于明日將趨商郊去敵甚近乃大廵
 六師按行軍壘然後曉然發令誓戒衆士歎息而言
 曰嗚呼凡從我而來西方之君子各宜知悉上天有
[006-16b]
 明白顯著之道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此五者之
 道各有攸屬或以天合或以人合一倫一理截然不
 混其𩔖甚為彰明為君者敬守此道以為法于天下
 可也今商王受乃狎侮此五常之道荒棄怠惰全然
 不敬上則自絶于天而天棄之下則結怨于民而民
 畔之天怒民怨如此我安得不奉天順人以討之哉
斮朝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崇信姦
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
[006-17a]
作竒技淫巧以悅婦人上帝弗順祝降時喪爾其孜孜
奉予一人恭行天罰
 此一節書是述紂狎侮五常自絶於天之事也斮砍
 斷也朝渉淸晨渡水也脛脚骨也賢人指比干痡病
 也姦回姦邪之人也正人指箕子婦人指妲己祝解
 作斷武王曰商王受於冬月見人早晨渉水疑其脛
 何故耐寒乃斫而觀之惡賢人比干強諫怒曰吾聞
 聖人心有七竅遂剖比干之心而觀之大作刑威任
[006-17b]
 意殺戮以毒病四海之人其所崇信者皆是姦邪小
 人其所放黜者乃在師保重臣先王之典章法度則
 屏棄之而不用正士如箕子者則拘囚之以為奴郊
 社所以事天地而不行修舉宗廟所以事祖宗而不
 行享祀惟專作竒異之技術淫侈之巧物以媚悅所
 幸之婦人夫剖賢人囚正士是無君臣之義也不享
 宗廟是無父子之恩也放逐師保是無師友之禮也
 媚悅婦人是無夫婦之道也商王之悖亂天道以自
[006-18a]
 絶于天如此故上天不順其所為而斷然降是喪亡
 爾衆士其可不勉力不怠奉我一人以敬行天罰哉
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后虐我則讎獨夫受洪惟作威乃
汝世讎樹徳務滋除惡務本肆予小子誕以爾衆士殄
殱乃讎爾衆士其尚廸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賞不
廸有顯戮
 此一節書是言紂結怨于民而勉將士之盡力也后
 君也獨夫謂孤立無助之人指紂言樹徳務滋除惡
[006-18b]
 務本二句亦古語也肆發語詞誕大也殄絶也殱滅
 也廸字解作蹈字殺敵謂之果致果謂之毅登成也
 乃辟汝君也武王曰我聞古人有言曰小民之情向
 背無常以恩撫我則愛戴之為君上以威虐我則疾
 視之如寇讎由此言觀之今孤立無助如商王受者
 大作威虐以殘害于爾百姓是乃爾之世讎也寧復
 可為汝君乎我又聞古人曰欲樹立人之徳則務其
 滋長欲除去人之惡則務絶根本今商王受正衆惡
[006-19a]
 之本所當急去者也故我小子大以爾等衆士問受
 之罪務殄絶殱滅爾之世讎爾等衆士其蹈行果毅
 無有畏避無有中止以成爾君弔民伐罪之功可也
 爾若功績衆多則我有厚賞非特一爵一級而已爾
 若不蹈行果毅則必有顯戮以示衆庶爾等可不思
 䇿勳定難以自免于罪戾哉
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于四方顯于西土惟
我有周誕受多方
[006-19b]
 此一節書是述文王之徳為天人之所歸也西土指
 岐周豐鎬之地多方萬方也武王曰商王受之惡天
 人共棄之如此有必亡之𫝑矣爾等亦知我周有必
 興之理乎嗚呼當商之季惟我文考能率典以敬天
 修政以仁民其徳之輝光譬如日月之明照臨下土
 東西朔南之逺光無不被而岐周豐鎬地為至近故
 其徳為尤顯文考之徳其所及如此是以人心戴之
 天命歸之惟我有周宜其大受多方而有天下也夫
[006-20a]
 我有文考之徳為之憑藉天下之大自不能舍而他
 適矣爾衆之輔我伐商也又何疑哉
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
惟予小子無良
 此一節書是善則稱親過則歸已聖人之臨事而懼
 也武王曰我文考之徳既足以興𩔖今日之事惟憑
 藉先徳而已故我能勝受非我之威武足以取天下
 也乃惟我文考有徳無罪故為天所佑而庇及後人
[006-20b]
 耳若不幸而受能勝我非我文考之有罪不足以得
 天下也乃惟我小子徳薄無良故為天所譴而辱及
 前人耳我與爾衆士其共勉之哉泰誓中篇之末稱
 湯下篇之末稱文考蓋論萬古大義則武王于湯任
 再起之責者也論一家世徳則武王于文王任成終
 之責者也逺則欲無愧于湯近則欲無忝于文考武
 王所以臨事而懼也
牧誓
[006-21a]
 史臣記武王伐紂兵至牧野臨戰誓師之辭以牧誓
 名篇
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鉞右
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
 此一節書是敘武王軍于牧野將誓師而先慰勞之
 也甲子是二月初四日昧爽天將明未明之時也牧
 地名在商之郊外即今河南衛輝府城南鉞斧也黄
 鉞以黄金為飾者也逖逺也史臣曰時二月四日甲
[006-21b]
 子黎明之時武王至于商郊牧野之地乃發誓命以
 戒勉將士武王左手持黄金所飾之鉞右手持白旄
 以指麾軍中曰爾等皆西土之人我以伐暴救民之
 故率爾至此其行亦已逺矣武王此言蓋慰衆之勞
 而啓其聽誓之心也
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
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
立爾矛予其誓
[006-22a]
 此三節書是武王歴呼從征之人而欲其聽之審也
 友邦相隣交好之國冢君各國嗣立之君御事執事
 之人司徒司馬司空為三卿亞大夫也以其為卿之
 次故謂之亞旅士也以其人衆故謂之旅師氏官名
 掌扈從宿衛之事千夫長統千人之帥百夫長統百
 人之帥也庸蜀羌髳微盧彭濮西南夷八國名稱舉
 也戈矛皆鎗類比並列也干盾也即今之遮牌武王
 曰嗟哉我鄰國之諸侯與我本國治事之臣司徒司
[006-22b]
 馬司空亞大夫衆士師氏之官千夫之長百夫之長
 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之人皆執汝之戈排列
 汝之干樹立汝之矛我將發誓命以告汝宜審聽之
 夫武王伐紂本仁義之師而又器械嚴整士氣精明
 于誓師之時已可以不戰而屈人矣
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
王受惟婦言是用昬棄厥肆祀弗答昬棄厥遺王父母
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
[006-23a]
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商邑
 此二節書是引古語以聲商王之惡也牝雞是母雞
 晨報曉也索謂蕭索婦指妲己肆陳也答報也王父
 祖也母弟同母之弟迪道也武王誓師曰我聞古人
 有言曰牝雞無晨鳴之理若牝雞晨鳴其家必至破
 敗蕭索可見陰陽有定分内外有定體婦人不可以
 預外事亦猶牝雞不可司晨也今商王受乃惑于妲
 己好惡賞罰惟其言是用所謂牝雞司晨也因此顛
[006-23b]
 倒昏亂棄其所當陳之祭祀而不知報答棄其先王
 所遺同祖之弟與同母之弟而不能以道善遇之乃
 惟四方多罪逃亡之人尊崇而長養之親信而任使
 之以是人為大夫卿士使脅權肆毒加暴虐于百姓
 倚𫝑犯法作姦宄于商邑牝雞晨而家索婦言用而
 國亡其理蓋有必然者矣
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歩七歩乃
止齊焉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
[006-24a]
焉勗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于商郊弗迓
克奔以役西土勗哉夫子爾所弗勗其于爾躬有戮
 此四節書是勉衆以節制之法臨陣之勇撫衆之仁
 也發是武王名愆過也歩進趨也伐擊刺也夫子謂
 衆將士勗勉也桓桓威武貌虎貔熊羆四種猛獸也
 迓迎擊也奔是奔來降者武王曰商王受聽用婦言
 肆行無道如此今我小子發興兵伐商惟以敬行天
 罰而已非得已而用之也故今日之事當以節制為
[006-24b]
 尚不以多殺為功其進而迎敵不過于六歩七歩即
 便止駐以整齊部伍然後復從而伐之爾將士勉哉
 無或乘勝而輕進也其戰而殺敵少不過于四伐五
 伐多不過于六伐七伐即便止駐以整齊部伍然後
 復從而伐之勉哉爾將士無或乘怒而貪殺也爾將
 士其振桓桓之威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以奮擊于商
 郊之地不可少有退怯也然過勇則不免于濫殺惟
 當于凶殘者取之抗拒者誅之若有奔走來降者勿
[006-25a]
 迎而擊之以勞役我西土之人勉哉爾將士其武勇
 是奮而殺降是戒可也爾將士若于我之命而有所
 不勉或輕進或貪殺或無勇而殺降是違號令而失
 紀律也則軍有常刑必戮及爾身罔有攸赦矣可不
 戒哉按泰誓之辭曰元后作民父母曰惟天惠民惟
 辟奉天曰天其以予乂民乃知聖人不得已而動衆
 興師除殘去暴凡以為生民計也故征伐所及必先
 以安民為首務
[006-25b]
武成
 史臣記武王自伐商以至歸周始終規模次第以總
 敘武功之成而以武成名篇
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歩自周于征伐
商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
曾孫同王發將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
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既𫉬仁人敢
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惟爾有神尚
[006-26a]
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
 此二節書是史臣記武王伐商興兵之期與告神之
 事也一月是建寅之月不曰正而曰一者商建丑以
 十二月為正朔故曰一月也旁是近魄是月體黑暗
 處每月朔後則明生魄死故初二日謂之旁死魄翼
 日明日也厎商之罪是極數商紂之罪惡有道是周
 家先世祖父有道徳者逋逃罪犯逃避之人也略謀
 略也俾解作從史臣曰惟一月建寅之月初二日壬
[006-26b]
 辰旁死魄越明日癸巳武王于是日之朝歩自宗周
 舉兵徃征伐商受乃極數受之罪惡告于皇天后土
 及所過名山大川之神其祝辭曰惟我周家先世有
 道之曾孫周王發將欲興師大正有商之罪今商王
 受雖居君位而無君道天物者天生之以資人用者
 也受則暴恣殄絶而不知愛惜衆民者邦之本也受
 則酷害殘虐而不知撫養天下有罪在逃之人所當
 誅鋤之以安良善者也受反收畱之與彼為主有司
[006-27a]
 莫之敢捕如魚之聚于深淵獸之聚于林藪此皆商
 受之罪上帝所怒不可不正者也今我小子既得仁
 厚有徳之人為之輔佐敢敬承上帝之意為伐罪弔
 民之舉取彼凶殘遏絶亂謀惟時内而華夏外而蠻
 貊無不相率順從我同同力伐商然兵凶戰危我小
 子何敢自恃惟爾天地山川之神其尚于冥冥之中
 輔我戰勝攻取以救濟兆民出諸水火毋使為商所
 勝以貽爾神羞辱可也
[006-27b]
既戊午師渡孟津癸亥陳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
受率其旅若林㑹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
于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
舊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散鹿臺之財發鉅橋
之粟大賚于四海而萬姓悅服
 此一節書是記武王克商之節次與夫定商之規模
 也陳字與陣字通用休命上天休美之命也若林人
 衆如樹林也北敗走也杵是木杵箕子諫紂不聽佯
[006-28a]
 狂為奴身被囚繫比干強諫剖心而死商容賢臣為
 紂所廢式謂在車上俯身憑軾以致敬也閭族居里
 門也鹿臺鉅橋紂藏積錢糧之所大賚普施恩澤也
 史臣曰武王率伐商之師于戊午日東渡孟津河癸
 亥日列陳于商郊頓兵少息以待天之美命甲子日
 黎明之時商受率其軍旅衆多如林與武王㑹戰于
 牧野之地然受兵雖多無向前與我周師為敵者其
 前列卒徒反顛倒其戈自攻在後之人受之兵遂至
[006-28b]
 于大敗奔走蹂踐自相屠戮血流遍野雖木杵在地
 亦因而漂起所以武王之兵但一被甲而天下遂已
 大定無事于再舉之勞蓋以至仁伐至不仁其易如
 此于是改革商受所行虐政其政皆由商先王之舊
 釋太師箕子之囚封少師比干之墓過賢人商容之
 閭則式而敬之鹿臺之財則散之以賙貧乏鉅橋之
 粟則發之以賑飢民大施恩澤于四海而萬姓之衆
 無不心悅誠服愛戴武王願其長為生民之主也
[006-29a]
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
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
 此一節書是記武王偃武之事也哉字解作始字初
 三日月始生明故謂之哉生明豐周之舊都華山桃
 林皆地名服用也史臣曰武王先以一月二日自周
 伐商至是四月三日月始生明之時自商而來歸至
 于豐乃偃息威武而修舉文徳凡所用之戰馬皆發
 歸于華山之陽任載之牛皆牧放于桃林之野明示
[006-29b]
 天下之人使知自今以徃與百姓同享太平不復興
 兵動衆矣蓋是時商政暴虐雖望時雨之師而人心
 厭亂終苦干戈之擾故武王汲汲于偃武修文如此
 可見用兵非聖人之得已也
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丁未祀于周廟邦
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
 此二節書是記武王朝覲以嚴正始之道祀神以告
 武功之成也每月望後則月體黑魄復生故謂之既
[006-30a]
 生魄庶邦冢君四方諸侯也百工卿大夫也駿速也
 豆籩祭器柴燔柴祭天也望望祀山川也史臣曰當
 四月望後月既生魄之時四方諸侯及在朝百官皆
 推戴武王為天子相率而受命于周蓋武王至是始
 伐商而為天下主也乃擇丁未之日舉祀典于祖廟
 近而邦甸逺而侯衛莫不速奔走執豆籩來助祭于
 廟越三日庚戌又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蓋前者伐商
 曾受命于先王祈助于神祇至是天下已定故次第
[006-30b]
 舉行郊廟之祀用大告武功之成且以謝答神佑也
王若曰嗚呼羣后惟先王建邦啓土公劉克篤前烈至
于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
勲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懐其徳惟九
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
 此一節書是記武王歴敘王業之所由成以聳動諸
 侯也羣后衆諸侯也先王指后稷誕大也膺受也方
 夏謂四方華夏之地武王告諭諸侯歎息而言曰嗚
[006-31a]
 呼爾等羣后其審聽之昔我先王后稷在唐虞時能
 敎民稼穡始受封為諸侯建邦開國于有邰之地傳
 至公劉又能篤厚前人功烈至太王去邠居岐始基
 立興王之迹至王季能勤勞王家至我文考文王乃
 能成就其功實已大受上天之命以撫安方夏之民
 當時大國諸侯皆畏懼文王之威力而不敢放肆小
 國諸侯皆懐念文王之恩徳而賴以存立所謂克成
 厥功者如此惜乎九年而崩大統未集故今日我小
[006-31b]
 子之舉不過承順先人之志以除暴安民而已
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𤣥黄昭
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
 此一節書是見武王伐商之事上承天命下順人心
 也成命黜商之定命也肆解作遂綏安也士女男女
 也篚竹器元黄色幣也附歸附也武王又曰天心厭
 商命我文考除之雖大統未集固已一成而不可易
 矣故我敬順上天成命遂舉東征之師以安定商之
[006-32a]
 士女商之士女喜周之來皆用筐篚之器盛元黄之
 幣迎接周師以明我周王有弔民伐罪之徳夫商之
 民喜周之來非周有求于民而民有私于周也蓋上
 天眷顧我周之休命默有以鼓舞乎斯民故民皆相
 率以歸附我大周之國而奉幣以昭徳自不容已耳
 是歸周者民而所以使之歸者天也至是則大統已
 集而文王之志亦于是乎成矣我周之有天下實由
 祖宗締造有素而天命攸歸豈我之功哉
[006-32b]
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
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徳報功垂拱而天下治
 此一節書是記武王致治之本末也垂拱是垂衣端
 拱無為之意史臣曰武王克商之後偃武修文之事
 不可悉數略舉其大者言之其列爵以五等公侯伯
 子男是也其分土以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
 五十里是也其建立庶官則惟賢者用之而不賢者
 不得預也其居位任事則惟能者使之而無才者不
[006-33a]
 得濫也其所最重者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
 之教與夫力田足食死喪祭祀之禮也凡出一令必
 守之以信而始終不渝凡行一事必裁之以義而動
 無過舉有徳者則尊顯之不敢蔽人之徳有功者則
 酬報之不敢負人之功武王經理天下其𢎞綱大要
 盡善如此故不必有所作為但垂衣南面而天下自
 治矣武王致治之本末如此武王雖以征誅得天下
 然治定功成之後文徳雍容亦自有唐虞間氣象觀
[006-33b]
 史臣所記端拱可見矣蓋治法詳于有為治化享于
 無為以天下爵土官賞予天下賢才功徳以天下同
 然秉彝勵天下人心風俗堯舜無為之治不恍乎若
 覩哉
洪範
 武王克殷訪問箕子箕子以洪範陳之洪大也範法
 也治天下之大法也故以洪範名篇
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
[006-34a]
隲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
 此二節書是記武王訪道于箕子之詞也王是武王
 訪問也箕是國名子是爵隂隲者黙定之意彝倫常
 道也史臣曰惟武王十有三祀既克商而有天下乃
 屈天子之尊親就箕子而訪之蓋箕子商之賢人知
 古帝王治天下之道故武王以師禮尊之而不敢以
 臣禮待之也武王乃歎息而言曰嗚呼汝箕子惟天
 于冥冥之中默有以安定其民為之輔相保合其所
[006-34b]
 當居止之理具于人心為秉彝由于人身為人倫天
 佑民而作之君固以敘此彝倫之責寄之于我矣我
 欲敘之而不知其所以敘之汝其明以告我可也蓋
 武王于得天下之初他務未遑而先孜孜于訪道之
 誠如此商曰祀周曰年稱十有三祀者順箕子之志
 是以存商人之號而不廢也就而問之者重道而忘
 𫝑也推本于天之陰隲下民而求彝倫之所以敘者
 思無負君師之任也真可為萬世法矣
[006-35a]
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
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
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
 此一節書是箕子陳道于周武王而先言洪範九疇
 所由作也陻塞也汨亂也陳列也畀與也九疇九𩔖
 也斁敗也箕子因武王訪道之誠乃答言曰帝王治
 天下之道具在洪範九疇此九疇者其原蓋出于天
 我聞在昔唐帝堯時命鯀治洪水鯀逆水性作隄防
[006-35b]
 以陻塞之夫水為五行之首一行亂則五行皆亂是
 汨亂上帝所陳列之五行矣故上帝震怒水患未平
 洛書不出不與鯀洪範九疇而治天下之大法隱而
 弗彰此常道之所以敗而失其敘也鯀既以罪殛死
 禹乃繼鯀而興順水性以治之至于地平天成五行
 順列由是天鑒禹之徳乃于洛水中現出神龜背上
 有文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
 于中禹因而次第其數條列治天下之大法其𩔖有
[006-36a]
 九謂之洪範九疇垂示天下後世燦然明備此常道
 之所以敘而無違者也今王欲知彝倫之敘亦于此
 九疇求之而已蓋九疇之原出于天堯舜皆已體備
 之自大禹著之為言使萬世人君昭然有所法守承
 天治民之道未有外于是者也
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
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徳次七
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
[006-36b]
六極
 此一節書是箕子述禹所敘九疇之綱也農厚也言
 厚民生也協合也言合天道也建立也言立極也乂
 治也言治民也明辨惑也稽疑用卜筮以考疑也念
 省驗也徵徵應也所徵應者非一故曰庶徵也嚮勸
 之使嚮慕也威懲之使畏懼也極窮也苦也箕子曰
 洛書之數有竒偶而無文字禹以人君治天下之大
 法次第分配之書數始于一疇之初一曰五行蓋天
[006-37a]
 生五行為斯民日用所不可缺人君因天道而全民
 用莫先乎此故配以第一疇書數自一而二疇之次
 二曰敬用五事蓋五事本五行之氣而賦其理于生
 人之身者也人君修身之要在敬以用之故配以第
 二疇書數自二而三疇之次三曰農用八政人君創
 制立法以厚民生惟八政是用焉修身斯可立政故
 配以第三疇書數自三而四疇之次四曰協用五紀
 人君治厯明時以合天道惟五紀是用焉王政必順
[006-37b]
 天時故配以第四疇書數五居中位乃人君中天下
 而立之象疇之次五曰建用皇極蓋立乎大中至正
 為天下臣民標凖上以奉若天心下以克綏民性治
 天下之大法皆于皇極統攝之故配以第五疇而居
 九數之中焉書數有六疇之次六曰乂用三徳人君
 既以身立教而治道不可偏執必因時制宜用此三
 徳以適乎治之中而後可納天下臣民于極此第六
 疇也書數有七疇之次七曰明用稽疑人君成天下
[006-38a]
 之務吾心固有先見而決㡬應變必用卜筮以斷天
 下之疑此第七疇也書數有八疇之次八曰念用庶
 徵凡人事之得失不齊則天道之徵應亦不一人君
 當因其休咎用以省驗其行事此第八疇也書數終
 于九疇之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人君修身建
 中自斂福而免極矣然欲使臣民向慕于為善必用
 五福以勸之欲使臣民畏懼而不為惡必用六極以
 懲之善惡之應盡于此故以第九疇終焉斯九疇自
[006-38b]
 然之序天所以錫禹者神而禹所以垂示天下萬世
 者備矣合而觀之九疇之本在皇極故不言數而為
 衆數所由該前四疇以立其體後四疇以行其用人
 主欲敘彝倫以比隆二帝三王其惟皇極之體立而
 用行乎
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
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
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
[006-39a]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五行之疇也箕子曰九疇之
 一曰五行皆天地運行之氣化所生也萬物成形莫
 不由微而至著故五行之生序亦以微著為先後其
 一曰水天一生水形體最微故居一其二曰火地二
 生火形體漸著故居二其三曰木天三生木形體充
 實故居三其四曰金地四生金形體堅固故居四其
 五曰土天五生土體質最大故居五其序如此然各
 具一質則各具一性水性潤澤而又下行曰潤下火
[006-39b]
 性炎熱而又上升曰炎上木性屈曲而又聳直曰曲
 直金性可順從而又可改革曰從革土性則能生物
 而生物之徳莫盛于五穀于是播種為稼收穫為穡
 焉既各有其性遂各有其味水惟潤下乃浸漬而為
 鹹火惟炎上乃焦灼而為苦木惟曲直則氣鬱而成
 酸金惟從革則氣烈而成辛土得陰陽之沖氣故稼
 穡性禀中和其味甘美此皆成于造化之自然而切
 于民生之日用者財成以制其過輔相以補其不及
[006-40a]
 則在人君故治天下之大法必以此為首務也易曰
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先儒言圖書相表裏八
 卦一五行而易言陰陽不言五行陰陽即五行也九
 疇一陰陽而洪範言五行不言陰陽五行即隂陽也
 總之一太極而已
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
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乂明作哲
聰作謀睿作聖
[006-40b]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五事之疇也肅者嚴整也又
 者條理也哲者智也謀者度也聖者無不通也箕子
 曰九疇之二為五事人禀五行之秀氣以生故五事
 發見先後亦如五行之序其一曰貌初生時精之所
 凝有形有色而為貌其潤澤屬水故居一其二曰言
 既生後氣之所發有聲有音而為言其發揚屬火故
 居二其三曰視精顯于目則遇物而能視其敷散屬
 木故居三其四曰聽氣藏于耳則感聲而能聽其收
[006-41a]
 斂屬金故居四其五曰思精氣聚于心則有知有識
 而能思其通達屬土故居五蓋生序如此五事之體
 既備而徳自具貌之徳齊荘中正謂之恭言之徳順
 理成章謂之從視之徳無所不見謂之明聽之徳無
 所不聞謂之聰思之徳心通乎微謂之睿五事之徳
 既具而用自彰貌惟恭則徳容可畏可象而作肅言
 惟從則徳音有條有理而作又視有明之徳則不蔽
 于物理人情而作哲聽有聰之徳則不惑于是非可
[006-41b]
 否而作謀思之徳惟其睿則知來藏徃而肅又哲謀
 一以貫之故作聖人君用此五者主之以敬隨事盡
 理則身修而可以治人矣抑五事以思為尤要焉惟
 誠之于思則貌言視聽之際皆有以省察而持循之
 踐其形盡其性乃謂之敬用而建極之本在是所以
 聖治不外乎聖學也
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
曰司寇七曰賔八曰師
[006-42a]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八政之疇也司空掌土司徒
 掌教司寇掌禁賔者賔禮諸侯逺人也師者師旅也
 箕子曰九疇之三為八政其一曰食民賴食以生分
 井授田使之家給人足王政之首務也其二曰貨民
 資貨以用通商恵工使之有無均濟亦王政所先也
 其三曰祀生養既遂當思報本則修祈報薦祖考之
 政行焉其四曰司空養生事神利在安居則造廬舍
 築場圃之政行焉其五曰司徒民之逸居不可無教
[006-42b]
 于是有惇典庸禮之政敷教以化民焉其六曰司寇
 教之弗率不可廢刑于是有詰姦禁暴之政明刑以
 弼教焉其七曰賔内治畢修外治斯舉乃以賔禮親
 邦國而懐侯綏逺之政在是矣其八曰師文徳誕敷
 武徳益振乃以師旅平邦國而除殘靖亂之政在是
 矣八者雖有緩急先後人君舉而措之皆所以厚民
 生也故曰農用八政要之治内之政六而司寇居後
 必教養兼備然後不得已而用之也治外之政二而
[006-43a]
 師居末必邇人安逺人格而後征不庭且用兵尤非
 聖人所得已也人主立政之序昭然矣
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五紀之疇也紀者如綱之有
 紀為天時之統紀也箕子曰九疇之四為五紀蓋治
 厯以授人時有所以統紀之法其一曰歲天道運行
 有一寒一暑之序因之以定四時而成一歲所以紀
 天運也歲無不統故居一其二曰月月麗于天有生
[006-43b]
 明生魄之候因之以定晦朔而成一月所以紀月行
 也月統于歲故居二其三曰日日有出没因之以定
 晝夜之長短日有先後因之以定甲乙之次第而日
 于是乎可紀矣日統于月故居三其四曰星辰星以
 二十八宿為經以五星為緯辰為日月交㑹之次周
 天有十二辰因其經緯次舍而定之而星辰于是乎
 可紀矣星辰乃日月之所經行故居四其五曰厯數
 月日星辰皆隨天之轉旋以成歲功者其盈縮遲疾
[006-44a]
 莫不有自然之數焉因其數而制為一定之厯于其
 常行則有推歩之法于其變動則有占驗之法而歲
 月日星辰皆于是乎可紀矣是厯數所以統歲月日
 星辰者故居五此五者皆天所垂象以示人而推測
 占候定其次序之紀者則人之所以合乎天故曰協
 用五紀夫敬天乃勤民之本人主明于協用之道則
 術不違天而政不失時此治厯所以為敘彝倫之先
 務與
[006-44b]
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
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皇極之疇也皇君也極者至
 極之義標準之名斂集也五福即壽富康寜好徳考
 終也敷布也錫與也保猶守也箕子曰九疇之五為
 皇極其義維何蓋大君一身為天下臣民表率凡綱
 常倫理事物言動之間必由乎大中至正極盡其當
 然之道立臣民之標準使天下可法可則此所謂建
[006-45a]
 其有極也夫極建而福自應天祐元吉作善降祥乃
 斂集是五福于皇躬矣然豈自私其福哉此至極之
 道人人所同有人君又必以此教化天下用皇躬之
 極與天下共由之即用皇躬之福與天下共享之而
 敷布以錫厥庶民焉由是其時之庶民皆感慕勸趨
 于皇建之極勉力為善而自然不敢為惡惟保守至
 極之道不敢失墜而民安于下則君身益安于上協
 氣旁流淸和咸理一似民以此福還錫之君而使之
[006-45b]
 長為至極之標準故曰錫汝保極然則建用皇極尤
 為九疇樞要而居中五之數也宜矣此極即大學至
 善之理而建極者即明徳新民之止於至善錫福保
 極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也人君其亦加意修身為民
 立極使民皆同受其福哉
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徳惟皇作極
 此一節書是承上文言保極而歸本于皇之建極也
 淫朋邪黨也比徳私相比附也箕子曰皇極之理雖
[006-46a]
 通于臣民而倡率之機全係乎主上凡天下之衆民
 皆循分守法無有交結淫邪之朋黨以相聚為非在
 朝有爵位之人亦皆公忠體國無有黨援比附之惡
 徳而誣上行私者此豈能無自而然哉惟大君執中
 守正以身作極于上先為萬民之表率百官之儀型
 故臣民觀感興起而心術自端趨向自正耳天下臣
 民所仰賴之重如此信乎君之不可以不建極也蓋
 淫朋比德皆非中正之道則不可與保極孔子釋觀卦
[006-46b]
 之彖辭曰中正以觀天下作極之謂也又曰下觀而
 化保極之謂也上文言君建極則臣民保極此又言
 臣民保極由君之作極其歸本于人主者深切著明
 矣
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于
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汝則錫之福時人
斯其惟皇之極
 此一節書是言皇極所以教民之法也罹猶陷也受
[006-47a]
 之者容之而不拒也康安和也福指爵禄也箕子曰
 君能作極于上固足以化導乎下矣然人材不同等
 觀感亦不一致非隨材而造就之何以悉納于極哉
 凡庶民之中有識足謀慮者有才堪設施者有廉潔
 自守者皆可備朝廷之錄用人君所當眷念不忘敦
 勉以成就之也又有中人之資雖未能自合乎至極
 之理亦不敢為非而陷于過惡此等人進之可與為
 善棄之或流為不善人君當容受而教育之不可輕
[006-47b]
 于拒絶也若此庶民感君念之受之之化乃能勉力
 進修既見于動容而有安和之色又發于中心而有
 好徳之言是其身心皆漸趨于極人君則當錫以爵
 祿之福使益知所勸焉將見惟是庶民感發于念受
 之已深鼓舞于錫福而不倦斯同歸惟皇之極而信
 能以保極矣皇極之造就乎民者如此觀箕子此言
 天下無智愚賢不肖莫不可引之于至善之極而教
 養以裁成之爵祿以激勸之人主可不加意乎
[006-48a]
無虐煢獨而畏髙明
 此一節書是結言上文教民而引起下文教臣之意
 也虐輕棄之意煢獨猶云孤寒也髙明𫝑位尊顯者
 也箕子曰人君于天下臣民固當有造就之法尤不
 可有偏私之心但能勉趨于極而為善雖庶民之微
 賤者即當念受而錫賚之無以其煢獨為可虐或至
 忽遺也但有稍悖于極而為不善雖人臣之尊顯者
 即當黜罰而懲創之無以其髙明為足畏姑且縱恕
[006-48b]
 也夫勸善之典不遺于煢獨則非煢獨者可知人何
 憚而不為善絀惡之法不恕於高明則非高明者可
 知人何恃而敢為惡此皇極所以為大中至正而能
 造就臣民也三代聖王何至有虐煢獨畏髙明之事
 箕子猶為切戒者惟此心易忽一善或棄即是虐不
 善偶容即是畏則人主造就臣民豈不貴窮理而大
 居敬哉
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
[006-49a]
穀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于其無好徳汝
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
 此一節書是言皇極所以教臣之法也人正人俱指
 在官之人言羞進也穀善也箕子曰天之生人全材
 少偏材多惟有以進之于極則偏者亦全人君不可
 不愛養而成就之如人臣之中有優于幹理之能者
 有長于措施之為者或以負俗取累或以卑位浮沈
 必在上者為之鼓舞振作使益進修其徳行將見人
[006-49b]
 樂自効上輔君以敷錫下導民以保極而邦國其昌
 盛矣然有所資而後勸者中人之情也凡此在官有
 能有為之人又必優厚其禄使無以貧窶為憂然後
 可責其進行而為善若禄薄而俯仰不給弗能使其
 和好于家則是人將以内顧累心且不免于𫉬罪況
 望其進行而為善乎所以祿之不可不富也然富乃
 所以養賢非可濫及苟徒以在官之故於其無能無
 為而不好徳者亦與之以祿則為濫用咎惡之人或
[006-50a]
 貽害于邦國矣此又人君所當戒也皇極之造就乎
 臣者如此夫人臣之義敬事後食箕子言教臣特詳
 于養專為人主體臣而發也其亦王道本人情之一
 端與
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
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
無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歸其有極
 此一節書是皇極之敷言所以訓臣民者也無皆禁
[006-50b]
 止之辭箕子曰王者建極于上既造就其臣民又以
 皇極之理衍為訓詞使臣民時時吟咏而自得之其
 詞曰皇極之理人人可以遵行但為私心私事所蔽
 隔則違而逺之矣凡爾臣民於倫理事物之間其存
 諸心者無不中而偏無不平而陂惟遵王者所行之
 義而與時皆宜焉無徇私喜而有意為好惟遵王者
 所行之道而好所當好焉無徇私怒而有意為惡惟
 遵王者所行之路而惡所當惡焉其見諸事者無偏
[006-51a]
 而不中無黨而不公或自流于狹隘試觀王者之道
 何其蕩蕩然示人廣逺也無不公而黨無不中而偏
 或自淪于傾險試觀王者之道何其平平然示人坦
 易也無反而悖常無側而失正或自累于邪曲試觀
 王者之道何其既正且直示人無私也夫王義王道
 王路是爾臣民所固有之極果能無偏陂好惡則意
 念趨向即與皇建之極相為㑹合矣蕩蕩平平正直
 是爾臣民所同有之極果能無偏黨反側則日用常
[006-51b]
 行即與皇建之極相為依歸矣此敷言之訓所以使
 天下臣民吟咏自得而相與保極者也敷言全乎詩
 體其詞意優游不廹使人感發而不能自已周禮太
 師教六詩殆自箕子此章開之治天下者欲正人心
 而躋風俗于三代詩敎亦曷可廢乎
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于帝其訓
 此一節書是贊敷言之妙也曰起語辭箕子曰王者
 以至極之理敷衍為言而訓誥臣民既以王義王道
[006-52a]
 王路示㑹極之趨又以蕩蕩平平正直示歸極之的
 反覆著明如此其理則切于斯人彝倫之日用而不
 患髙逺是天下之常理也其言則為萬世彝倫所取
 法而不可移易是天下之大訓也夫理出于天今敷
 言純乎天理則是訓也者寧惟人君所自為訓乎其
 實乃上帝之訓但上帝不言而人君代之言耳作極
 於臣民者慎無忽此言教哉推箕子之言可見人主
 體天立極一言一行無不當與天為一凡所以鼓舞
[006-52b]
 萬民即陰騭之化工凡所以教治百官即相協之深
 意此皇極所由統九疇而居中數中位以為敘彝倫
 之大本也
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
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
 此一節書是著敷言之效也曰者庶民之言箕子曰
 敷言之訓合乎天則自感乎人矣凡天下衆民於皇
 極之敷言莫不諷誦其辭奉是以為訓因而踐履于
[006-53a]
 身率是以為行及夫涵濡既久感化益深天子建極
 于上其道徳固有光華而庶民㑹歸于下人欲日消
 天理日著亦近于天子之光華蓋天子建此至極之
 理庶民即㑹歸此至極之理也當是之時皇極大同
 于天下敷錫深洽乎民心愛戴誠而頌聲作皆曰生
 我育我莫如父母今天子敷言以訓我民雖父母教
 子義方亦不是過非即作民父母乎君我長我實惟
 王者今天子敷言以訓我民凡所以勉進曲成既無
[006-53b]
 弗至斯信為天下王矣夫稱父母以親之稱天下王
 以尊之庶民之頌聲若此而羣臣之感化可知所為
 保極于無窮而建極之功乃全也大抵皇極一疇皆
 修身盡性工夫正所以敘彝倫人主通天下為一身
 合天下以成性使臣民有未歸于極即是建極有虧
 故箕子言之特詳其為萬世傳治道者切矣
六三徳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彊弗
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
[006-54a]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三徳之疇也克治也友順也
 燮和也箕子曰九疇之六曰乂用三徳王者以身建
 極雖是一理而治世之徳其用有三一曰正直大居
 正而不事偏邪之術行直道而不存私曲之意作極
 示人無為而治君徳之極隆也二曰剛克政貴嚴明
 遏惡止慝教先振作興廉立懦剛以法天之健君徳
 所最尚也三曰柔克政先寛大濟物以恩教貴優容
 牖民孔易柔以法地之順亦君徳所兼資也三徳之
[006-54b]
 目如此然用之於治則各因其時之所宜焉有如久
 道化成人心淳風俗厚此平康之世也人君則以正
 直之徳治之雖有政教之修而冺乎相克之用與天
 下安于保極而已若夫強梗弗順之世則威以奪之
 用君之剛徳克其習俗之偏于剛使有所畏而趨于
 極和柔委順之世則福以予之用君之柔徳克其習
 俗之偏于柔使有所慕而向于極此齊之以政也至
 于沈深潛退之人則揚以進之用君之剛徳克其氣
[006-55a]
 禀之過柔使知勉而企於極焉高亢明爽之人則抑
 以退之用君之柔徳克其氣禀之過剛使知裁而就
 於極焉此化之以敎也蓋剛柔之用雖異而納天下
 民俗于皇極者固與正直有同歸矣人君欲彝倫之
 敘尚兼體此三徳哉夫惟正直則無所事克至于克
 之為用陽舒陰斂其幾甚神然宜剛而剛即正直中
 自然之明作宜柔而柔亦正直中自然之惇大則是
 徳之用有三而人主所以維持皇極總一徳之執中
[006-55b]
 也
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
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
頗僻民用僭忒
 此二節書是言主權不可下移而又切著其戒也玉
 食珍美之食也側不正也頗不平也僻不公也僭踰
 也忒過也箕子曰王者欲行撫世之大徳必操御世
 之大權使非總攬于上而或暗移于下何以盡三徳
[006-56a]
 之用哉爵禄慶賞謂之福奉天命以揚善惟君得以
 作之刑罰征誅謂之威奉天討以遏惡惟君得以作
 之萬方玉食之供居天位而食天禄亦惟君得以享
 之凡在人臣但當奉行君之威福貢獻君之玉食無
 敢有竊福市恩假威報怨及僭用玉食者所以上下
 均安而國不異政家不殊俗天下賴以長治也若臣
 下而敢有作福作威玉食則紀綱陵替大夫必貽患
 害于家諸侯必致凶禍于國由是大臣不法則小臣
[006-56b]
 不廉有位者邪側頗僻而不安其分上無道揆則下
 無法守小民亦僭妄過忒而踰越其常矣臣下僭上
 之患如此人君可不慎操其權乎蓋權非徳不立徳
 非權不行此又用之要㫖也春秋筆削總發明此理
 箕子之言所以扶皇極者豈其微哉
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
 此一節書是箕子所衍稽疑之疇也龜曰卜蓍曰筮
 箕子曰九疇之七曰明用稽疑朝廷舉行大事雖由
[006-57a]
 于君心内斷臣民聽順而猶未敢自用也必決其所
 疑于神或卜龜以觀兆或揲蓍以起卦稽考天命之
 吉凶以明定人事之趨避謂之稽疑然其要在于得
 人龜蓍惟至公無私故能紹天明命以通鬼神之情
 所用以卜筮之人亦必至公無私心與天通而後能
 傳龜蓍之意人君當於平日選擇其人建立為太卜
 太筮之官使之專掌其職遇有疑事不決之時乃命
 是人或用龜以卜或用蓍以筮然後趨吉避凶之理
[006-57b]
 明而天下之事功可成此明用之大要也蓋天意所
 在非龜蓍之神物不傳而神物之示意非睿智有徳
 之人亦不能傳人主治天下無事不本于用賢而况
 於體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徳者乎
曰雨曰霽曰䝉曰驛曰克曰貞曰悔
 此二節書是分列卜兆筮卦之體也箕子曰稽疑者
 欲明卜筮之用當先詳辨其灼龜觀兆揲蓍起卦之
 體焉卜之法用火灼龜因其所食之墨以觀所坼之
[006-58a]
 文其兆與五行相配有滋潤如雨者水之兆也有開
 朗如霽者火之兆也有䝉昧不明者木之兆也有布
 散絡繹者金之兆也有交錯相尅者土之兆也五兆
 之體不同而五行之理寓焉矣筮之法按河圖大衍
 之數虚其一而不用用蓍草四十有九揲之三變而
 成一爻十八變而成六爻下三爻為内卦上三爻為
 外卦合内外二卦乃成一卦内卦曰貞外卦曰悔又
 如六爻中有老陰老陽動而變為别卦所謂之卦也
[006-58b]
 初遇本卦曰貞後變之卦曰悔貞者事之幹内卦本
 卦得之于先皆有正固不移之意悔者生乎動外卦
 之卦成之于後皆有變動不居之意蓋值貞悔之卦
 體而陰陽之動靜著焉矣卜筮之先辨其體者如此
 夫卜兆本于五行筮卦本于隂陽則象數無非實理
 之所在曲藝術士之流烏能心通其故乎此箕子所
 以首重擇人也
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
[006-59a]
 此一節書是合著卜兆筮卦之用也衍推也忒過也
 箕子曰卜兆筮卦之體總而言之則有雨霽䝉驛克
 貞悔之七者分而用之則卜用雨霽䝉驛克之五兆
 占用貞悔二象國家欲舉大事或疑其不能無過差
 則預用此卜筮推衍之審吉凶得失之象決趨避動
 靜之宜以期人事之無過差焉是卜筮之體雖異而
 稽疑之用則同也然所謂衍忒者推衍于未有過差
 之先非遲廻顧慮于已然之後吉之理一定兆卦但
[006-59b]
 適如其象亦不能有所加若兆卦示人以凶則當因
 而改過遷善可見明用之道仍在人主之慎以勅幾
 而已
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
 此一節書是言卜筮聽斷之要也箕子曰稽疑之法
 既立是所擇之人以作卜筮之官及當命卜筮時每
 事必使三人共占之如卜則三人同卜筮則三人同
 筮共觀兆卦之吉凶以相參考其同異焉三人皆言
[006-60a]
 吉固可行矣或一人言凶二人言吉則亦從其吉而
 趨之三人皆言凶固不可行矣或一人言吉二人言
 凶則亦從其凶而避之因人言之多寡察天意之從
 違庶乎舉措合宜而過差可免此又用卜筮時聽斷
 之要也大抵天下事專任一人則識慮或偏竝用二
 人則可否難決三人皆素所擇建必皆賢且智者也
 又必就其中舍異取同人主公聽竝觀之道亦即此
 可槩見矣
[006-60b]
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
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
彊子孫其逄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
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
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
吉作外凶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
 此一節書是正言稽疑之序而幷著其應也箕子曰
 稽疑之法固當決于卜筮而事理之是非可否人心
[006-61a]
 原有定見國家大事有行止可疑而未決者必先審
 理度勢謀于君心又博咨在朝之卿士又廣詢在野
 之庶民則人謀無弗至矣然而未免于有心不若神
 物之至公無私尤為可信乃命卜筮之官灼龜以觀
 兆揲蓍以玩占質諸神謀而決其從違此稽疑之序
 也若此大事君心以為可行則順從矣及其卜之于
 龜有吉無凶筮之于蓍有祥無咎卿士無間言庶民
 無異議是謂幽明朝野翕然大同何所行而不宜哉
[006-61b]
 近則福集君身康寧強健逺則福庇子孫遭逢吉慶
 大同之應有固然者或君心順從而龜筮皆從雖卿
 士庶民逆而未順然君謀合于神謀亦為吉也或卿
 士之心從而龜筮皆從雖君心民心逆而未順然臣
 謀合于神謀亦為吉也或庶民之心從而龜筮皆從
 雖君心臣心逆而未順然民謀合于神謀亦為吉也
 倘君心既從而龜從筮逆卿士庶民皆逆雖逆多順
 少但蓍參以人而猶短龜純乎天而更長且與尊上
[006-62a]
 之謀相合作内之祭祀等事亦吉作外之征伐等事
 則凶至若龜兆筮占總與人謀相違雖或君臣上下
 皆無所逆而神謀不順則天意可知惟静以守常乃
 吉一動而作為必凶稽疑之應𩔖如此以斷天下之
 疑以定天下之業所貴乎人君之明用也蓋皇極之
 主無事非奉若天道而龜筮則紹天之明者故稽疑
 以神謀為重然必先謀及乃心則窮理格物之學其
 可緩乎
[006-62b]
八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
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
 此二節書是箕子所衍庶徵之疇也暘日也燠煖也
 五者指雨暘燠寒風也蕃廡草生豐茂也極備過多
 也極無過少也箕子曰九疇之八曰念用庶徵蓋以
 天人一理常相感通五行之氣運于在天皆應乎人
 事所徵驗者甚衆故謂之庶徵其目維何陰陽之氣
 交則蒸潤為雨陰陽之氣淸則開霽為暘隂消陽長
[006-63a]
 則氣煖而為燠陽消陰長則氣冷而為寒陰陽之氣
 相嘘拂則鼓舞摩盪而為風雨暘燠寒風皆有當然
 之節候曰時若此五氣之來全備無少缺又各以其
 次敘順應節候而至則協氣旁流品物生殖雖衆草
 之至微亦且蕃盛廡茂矣况其他乎若五氣失調節
 候舛錯一或極備而傷于太多則陰陽之氣偏勝而
 萬物無以育其生必致凶災一或極無而傷于太少
 則陰陽之氣偏虧而萬物無以遂其性亦致凶災五
[006-63b]
 氣之所徵有休有咎如此豈可忽而不察哉要之五
 行順布天道所以成歲功也一氣順則五行皆順一
 氣乖則五行俱乖人主憲天之道斷無可或偏者也
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哲時燠若曰謀時
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曰
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風若
 此一節書是推言庶徵之本于人事也箕子曰庶徵
 雖見于天運莫非人身之所感召也天有雨暘燠寒
[006-64a]
 風之五氣人有貌言視聽思之五事故五事修于人
 則天必有休美之徵各以𩔖應如貌必克恭而能作
 肅則貌之徳修矣貌澤水也雨亦水之氣其為休徵
 則雨澤以時而順應之如言必從理而能作乂則言
 之徳修矣言揚火也暘亦火之氣其為休徵則晴霽
 以時而順應之如視無不明而能作哲則視之徳修
 矣視散木也燠亦木之氣其為休徵則和煖以時而
 順應之如聽無不聰而能作謀則聽之徳修矣聽收
[006-64b]
 金也寒亦金之氣其為休徵則寒結以時而順應之
 如思必通微能睿而作聖則思之徳修矣思通土也
 風亦土之氣其為休徵則風至以時而順應之五事
 不修于人則天必有咎惡之徵各以𩔖應貌不能作
 肅失于狂而放蕩其咎徵則為常雨而順應之蓋淫
 潦無節𩔖于狂也言不能作乂失于僭而差忒其咎
 徵則為常暘而順應之蓋亢旱為虐𩔖于僭也視不
 能作哲失于豫而遲疑其咎徵則為常燠而順應之
[006-65a]
 蓋和柔氣多𩔖于豫也聽不能作謀失于急而輕躁
 其咎徵則為常寒而順應之蓋栗烈氣勝𩔖于急也
 思無作聖之徳失于蒙而蔽昧其咎徵則為常風而
 順應之蓋晦霾之氣𩔖于蒙也休咎之各以𩔖應若
 此然則休咎雖驗乎天惟在人君之慎其所感而已
 蓋人君之行事與天地相為流通故行有善惡則氣
 各以𩔖應然感應之理非謂行此一事即有此一應
 統而言之一徳修則凡徳必修一氣和則凡氣必和
[006-65b]
 固不必拘拘為配合之說也惟於天人之際明其自
 然之理而得其所以然之故誠身修徳以為格天之
 本自能召和而致祥矣
曰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
 此一節書是承上言休咎之徵而示君臣所以念用
 也箕子曰庶徵之於五事天人相感應如此治天下
 者何以盡其念用之實哉凡為君為臣皆當随分随
 時觀其休咎以省察所行之得失王者如天運於上
[006-66a]
 統財成輔相之任其分獨尊猶歲之無所不統也故
 庶徵休咎惟以係一歲之利害者省驗之焉卿士大
 臣有調燮賛襄之責其分之統於王猶月之統於歲
 也故庶徵休咎惟以係一月之利害者省驗之焉師
 尹衆職有撫辰凝績之責其分之統於卿士猶日之
 統於月也故庶徵休咎惟以係一日之利害者省驗
 之焉蓋因休以省五事之得而益進于交勉因咎以
 省五事之失而共惕于增修此念用庶徵之道也抑
[006-66b]
 歲月日相需成運王卿士師尹相資成治其得失所
 闗固一體也箕子特就尊卑分屬之亦見人主之所
 統者大而上下之貴相濟也與
歲月日時無易百榖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
日月歲時既易百榖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
用不寧
 此二節書是究言休徵之效咎徵之害也箕子曰天
 人感應之際君臣不可不交省者誠以休徵之應咎
[006-67a]
 徵之害皆昭然其不爽也有如和氣順布大而一歲
 之間小而一月一日之内雨暘燠寒風各以時至無
 變易其常度此休徵也其效何如言乎歲功則農力
 齊而地利出百榖因之成熟矣言乎治道則綱紀陳
 而禮樂備政治因之修明矣賢才應運而興俊民之
 伏處者因以章顯在位矣王者天下為家比户而安
 居者因以共慶平康矣休徵之效其盛如此然必由
 五事克修之所致也有如乖氣漸積小而一日一月
[006-67b]
 之内大而一歲之間雨暘燠寒風所至非時既變易
 其常度此咎徵也其害何如以彼百穀則皆不成熟
 而饑饉洊臻矣以彼政治則昏亂不明而國事日非
 矣當世之俊民則隱遯而自甘微賤矣生民之室家
 則流離而莫𫉬安寧矣咎徵之害不可勝言蓋無非
 五事不修之所致也人君果能自省而率卿士師尹
 以交修又安在不可轉咎而為休哉夫休徵必歴歲
 而成故言大以及小則知省身之倡率自上咎徵即
[006-68a]
 由日而積故言小以及大則知省身之無微可忽其
 誥誡萬世君臣可謂深切矣
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
月之從星則以風雨
 此一節書是言庶民之休咎係乎上也箕星主風畢
 星主雨箕子曰王及卿士師尹固省驗于歲月日矣
 至於庶民則其象惟星蓋庶民無職守亦無所省驗
 其休咎惟視乎上人之得失如衆星之附于天也凡
[006-68b]
 星以氣𩔖相感各有所好主風者好風主雨者好雨
 亦如庶民之寒者欲衣饑者欲食鰥寡孤獨者欲得
 其所而好亦有不齊焉星之在天雖所好各異而其
 氣化流行寒暑推遷乃驗于日月之所經行次舍日
 至牽牛月由黑道則行冬令日至東井月由赤道則
 行夏令是運于天而成歲功者衆星之好所由以遂
 也然日之從星不可見而月之從星可見月行東北
 入於箕則以箕星所好扇而為風月行西南入于畢
[006-69a]
 則以畢星所好蒸而為雨其必從之者如此而日亦
 猶是矣夫天之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而衆星其微
 者也然必以日月之常行而從星之異好則天道不
 言而歲功成王者辨名定分莫貴乎卿士師尹而庶
 民其卑者也然必以卿士師尹之常職而從民之異
 欲則王道無為而治化洽誠以庶民之欲既遂衣食
 足而知禮義斯五事無不修休徵有協應焉耳大學
 言絜矩在好惡則人主必當從民之欲而達朝廷之
[006-69b]
 命令察四方之幽隐以佐從欲之治則卿士師尹近
 民者之責也兩曜順度而風雨時百官舉職而民生
 遂庶徵之義大矣哉
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寕四曰攸好徳五曰考
終命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
六曰弱
 此二節書是箕子所衍五福六極之疇也富者有廪
 祿也康者身安寧者心安也攸好徳所好在徳也考
[006-70a]
 成也考終命成其善終之正命也凶者不善終短折
 者不壽也箕子曰疇之九為福極蓋言人之善者天
 必報之以福而惡者必報之以禍也五福之目一曰
 壽人多年壽而後能享諸福故先之二曰富財祿充
 贍所以資生也三曰康寧體無疾厄心無憂患也四
 曰攸好徳所謂心逸日休自求多福也五曰考終命
 徳足致福尤必善終以成其順受之正命乃為福之
 備也此五者皆天所以福善人君自勸以建極而斂
[006-70b]
 福于一身勸臣民以訓行而錫福于天下則嚮用之
 道得矣六極之目一曰凶短折遭凶害而夭殁禍莫
 大焉二曰疾身所苦也三曰憂心常戚也四曰貧俯
 仰無賴也五曰惡過剛則暴也六曰弱過柔則辱也
 人君雖萬福攸同猶必凛凛畏懼思所以承福而逺
 極且時時以此六極示戒其臣民務登一世于平康
 則威用之道得矣天之報人以福極者自昭然其不
 爽而執此以勸懲天下則皇極體天之責也故九疇
[006-71a]
  由是全焉且人主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民皆仁壽堯
  舜之福也民皆鄙夭桀紂之極也故九疇總一建皇
  極皇極即所以敘彝倫謂之洪範者範亦聖人人倫
  之至而已
 
 
 
 
[006-71b]
 
 
 
 
 
 
 
日講書經解義卷六